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探讨与建议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探讨与建议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课题组

全面小康,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高度重视民生补短板工作。2017年4月12日,区委召开全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推进会,率先提出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公厕改造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拉开了***补齐民生短板序幕,区委**书记强调指出,要始终站位全局,服务大局,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有所呼,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人大常委会及时贯彻落实区委的决策部署,积极作为,制定了《***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重点工作调研活动方案》,成立三个课题组,全面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实情,剖析问题,提出建议,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作为民生领域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自四月份成立课题组以来,以促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品质化升级,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开展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专题调研,先后深入***相关管理部门和市场,采取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案头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农贸市场的现状、规模,各农贸市场目标消费群体分布和行为特征等,查找、剖析各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同时,课题组还学习借鉴外地在农贸市场改造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农贸市场升

级改造已先期陆续改建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加强与项目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对接与沟通,促进合理化建议的及时融入和采纳。

一、***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城市农贸市场承担着“菜篮子工程”中零售环节的流通任务,保证着老百姓“菜篮子”的供应,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更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重大。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其它商业设施的功能相比,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的作为,关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上世纪90年代,***原有的33家农贸市场经过第一轮超市化改造即“农改超”,相继诞生如永辉、新华都、超大、沃尔玛、家乐福等大中型连锁超市,改善了购物环境,改变了市民传统的购物观念。同时还有7家位于早期建设的新村小区和道路交汇处的农贸市场,由于早期规划建设缺乏长远眼光,市场规模小、配套不齐全、建筑设施老化,导致在第一轮“农改超”中没有得到改造。同时,传统的农贸市场也因其出售的农副产品新鲜度和选择空间大,仍然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但随着群众对购物环境的追求,这几个农贸市场的环境问题、卫生条件问题、市场管理问题等等饱受群众诟病,也备受人大代表关注,并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顽疾。在历次“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农贸市场都是作为城市的窗口单位列入检查,为此各街镇和区商务局为了保证创建工作顺利实现,在业主配合下,投入一定的财政资金分别对农贸市场进行多次内部改造。据区商务局统

计,自2009年以来,7个农贸市场共投入改造资金702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242万元。由于资金有限,改造不敢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农贸市场面貌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市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市场建设不合理。农贸市场应在生活区周边单独选址。而从***老旧农贸市场情况看,全部位于住宅楼底层并与居民楼共享通道和采光井,市场环境、气味及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在调查中发现,**市场、**市场由于存在通风天井,市场内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楼上居民的生活;龙峰市场等无排风设施,市场内空气流通不畅,对市场周边空气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2、摊位布局不合理。市场内部规划布局不科学。一些市场投资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农贸市场基本上是通道式摊位格局,摊位面积过于狭小,摊位之间通道预留宽度不足;农贸市场沿街部分原设计均为开放式通道,由于开发商和部分业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分割成店面出租或出售,使市场缺乏整体性,造成市场内采光、安全通道、排水、通风等一系列问题,也是造成农贸市场“脏、乱、差”的一个因素。

3、停车场地严重不足。由于缺乏长远眼光或受周边因素制约,作为上世纪80-90年代老旧农贸市场大多设置在交通繁华地区,没有预留停车位,有些农贸市场非机动车停放在机动车道上,停车难也成为困扰***各个农贸市场发展和消费者购物的大问题。

4、市场内安全隐患严重。农贸市场建成时间久,设施的维护保养不善;有的消防设施老化,甚至缺失;有的电线乱拉,用

电不规范;**市场内部通道也是居民楼的楼梯通道,车辆进出不便,均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5、市场配套设施不健全。市场内地下排水管道存在管径小,年久失修,有的被泥沙堵塞,造成市场内排水不畅。如龙峰农贸市场,由于污水无法排出,地面经常出现污水横流的状况,而且市场内冲洗的污水渗漏到下面的地下车库。部分农贸市场没有设置专门的垃圾收集点,垃圾仅靠保洁人员清扫后丢弃在垃圾车或市场外垃圾桶内;市场内公厕设置小,通风条件差、设施简陋,臭气熏天。

6、特殊摊位设计不规范。活禽宰杀没有专门设计,熟食商位设计没有防蝇设施,水产商位设计排水不科学等等,造成宰过的活禽和水产处理物随水乱流,禽毛流到沟渠引起阻塞、气味难闻、苍蝇乱飞,直接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和疾病防控工作,给市场内部管理和保洁带来困难。

(二)市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市场商品质量隐患多。***的农贸市场由于采取的是“建场招商、摊位出租”的管理方式,经营户都是个体小商贩,数量众多,进货、销售都由经营户自主经营,所经营的大部分商品原始、粗放。这种分散经营状况,客观上形成了进货渠道广而杂的混乱局面,导致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短斤少两、农(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也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时对商品质量难以准确识别和无所适从。而市场内又缺乏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屡禁不绝,2017年区市场监管局对农贸市场农产品抽样情况看,抽检不合格屡有发生,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不健全,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2、市场责任主体难落实。从产权性质角度看,农贸市场产权结构状况比较复杂。由于利益驱动性,各产权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又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严重影响市场综合整治的进程,造成政府和产权单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有的市场虽然投入大,但仅仅改变了破旧面貌并未提高档次;有的市场因产权归多方所有,在市场整改投入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使整改进度缓慢。另外,由于市场责任主体不明确,市场管理体制理不顺,管理人员身份、角色、职责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过多注重扩摊收费等经济效益,无视经营者的状况和市场建设。

3、市场统一管理难度大。由于现有农贸市场的准入门坎低,各种类型的经营者自由出入,复杂的购销渠道和经营方式使得市场管理很难到位。形成检查来了“一阵风”,检查过后“就放松”;管理有制度无记载,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摊位内普遍乱塞、乱扔、乱放、乱挂等“老问题”反反复复、极难根治;超范围经营、私自出租部分摊位空间;市场过道内随便加设小商品摊位;摊位换主,执照照旧。市场管理人员动态性持续管理不到位,投诉受理台没有市场监管干部驻岗;场内垃圾随意丢弃,卫生状况差,保洁人手少,清扫间隔时间过长,影响周边环境。市场外临时摊点经营屡禁不止,场外经营不但严重影响了场内经营户的正常营业,还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也给城市市容管理带来矛盾。

4、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低。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组织形式简单,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功能不够健全的问题。大多数农贸市场管理者主要从事物业管理,对除场地开发建设和招商宣传以外

的投入相当薄弱,应有的信息、咨询、指导、服务、监督管理等功能相当缺乏,市场功能非常单一。农贸市场经营者之间的联合不普遍,联合方式不完善,具有生鲜超市化经营经验和品牌、规模实力的连锁企业无法介入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制约了传统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向现代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几乎所有的农贸市场仍沿用设立摊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方式,影响农贸市场的改造和规范化管理。

二、农贸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现有农贸市场存在的脏、乱、差等问题,既有硬件上的硬伤,也有人员素质和管理上的软肋,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市场主办者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市场管理混乱

农贸市场与其他商业业态一样具有众多属性和明晰的社会地位,但主要的属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农贸市场物业的拥有者和商品经营者追求租赁和经营收益的最大化,使其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另一方面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从此次的调查情况来看,***农贸市场管理者只注重经济效益,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和混乱:一是一些市场主办者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在日常管理中重收费、轻管理,重权利、轻责任,把注意力集中在摊位费的收取上。对市场内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章搭建、随意扩摊和流动经营等行为重视不够。有的主办者只注重眼前利益,将经营管理权承包给个人,承包者往往不愿承担或推卸社会责任,管理不到位,导致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二是一些市场主办者只注重眼前利益。经营理念陈旧,

短期行为严重,几乎不进行必要的市场维修。政府部门规定应设立的食品安全检测点,他们不愿投入或尽量少投入。对市场发展缺少竞争、创新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贸市场的管理提升、更新换代。

(二)市场产权构成的复杂性,导致管理体制难以理顺

***现存的7个零售农贸市场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各级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兴办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政府投资部分。共有2家农贸市场是由工商部门管办分离时移交过来的,由市商务局下属的市场开发管理中心管理。二是企业投资部分。共有4家,主要包括福建省乡镇企业总公司、福建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华大经合社、西门经合社等企业兴办的市场。三是社会投资部分。共有1家,即洪山桥农贸市场,主要由私人老板投资,主要用于安置和对个人分割出售。由于产权人不同,市场各自行事,市场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难以理顺,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轻视食品安全,环境脏、乱,管理无序等现象难以根治。

(三)政府调控力度弱化,是产生市场管理问题的外在因素加强对市场的管理,维护正常的竞争和公众利益,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从目前市场管理体制来看,由于农贸市场相关的法规滞后,政府的调控职能和管理力度不断弱化,如2001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工商部门不再直接办市场,原代表工商部门管理市场的市场发展管理中心从工商部门分离,移交到地方政府管理,从***现有的农贸市场现状来看,除了小柳和福新2个农贸市场由福州市市场管理中心负责外,其余5个均由各自市场大业主或者整体出租的承租户自行进行市场日常管理工作。对于市场管理

者的市场业主、经营者而言,其管理市场的好坏,尤其在社会效益方面,并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产生市场管理问题的内在因素目前,市场经营者基本上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一是经营者缺少必要的商品知识、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存在隐患;二是由于招投标、摊位安排、市场环境等原因,造成经营者与市场业主之间关系紧张,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三是市场经营方式传统单一,多是小规模小本经营,且经营者流动性相对较大,甚至不少是无证经营,常因经营作风不良引发争议、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致使广大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满意度不高。

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市都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呼应民众需求,构筑食品安全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增强***软实力的需要。因此,当前***全面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十分及时,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仅是改造几个市场这一简单的、数量上的问题,而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转变,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和创新。要适度超前搞好设计,统筹规划组织施工,软硬结合落实管理,力求通过此次农贸市场的改造,促进***农贸市场的大提升,实现大跨越,使之能够与生鲜超市优势互补,让群众像逛超市一样,享受逛市场的乐趣,增强鼓楼市民的幸福感,为“首善”之区加分。

(一)改善硬件设施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重要基础

农贸市场是消费者和经营户进行交易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要把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作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来实施,做到配套设施完善,内部环境整洁、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在舒心环境下进行购物。

1、外观改造力求实用美观。市场立面装饰应内外衔接,做到风格统一。鉴于***现存的农贸市场均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临街店面和市场内商铺已由开发商、业主售卖或安置出去,现存市场基本上只是原有市场内部部分。考虑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要求,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市场改造应与***的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市场外部风格应该与市场内部相统一,使农贸市场的外观新颖有特点,充分展现***文明新窗口形象。

2、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市场良好通风、采光的前提下,对市场天井进行封闭或必要的隔音处理,以最大程度减轻农贸市场噪音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市场出入口不少于两个,应合理分布,避免与居民进出产生冲突。市场周边可适当选点,增加汽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点,并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3、商位布局突出产品特色。市场内商品按照不同产品经营特点,按岛型设计分区进行划行归市,布局合理,设计新颖,区域标志明显。柜台、货架设置统一,电子秤统一摆放位置。直接入口食品的柜台应与活禽专柜、厕所、垃圾房等保持安全的间隔。在有可能的条件下,为方便购物者,场内可设置顾客服务休息区。

4、重视地面、墙面、供排水建设。地面铺设防滑地砖,要符合吸水、防滑、易清扫的要求。市场内墙含立面应贴墙面砖,

市场房顶可采用防霉涂料,并配置高压水冲洗装置,便于冲洗地面墙面和设备设施。配套建设畅通的供水、排水设施。采用沉井式暗渠(暗管)排水系统,场内下水道应确保畅通,并设置防鼠隔离网。主通道与购物通道交叉处应设窨井,柜台内侧应设地漏。购物通道下水道宜设计为暗道,防止异味上传,不得设明沟。柜台外地面排水槽用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并设地漏。柜台内排水槽保持通畅,地面干燥,不积垃圾。污水排放系统应当按环保要求设置过滤处理设施,符合城市农贸市场污水隔渣过滤处理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5、保洁设施配套到位。市场内应配置统一的废弃物容器,每个经营户应设置加盖垃圾桶(箱),可考虑配建经营户待售货物储存间或污物整理间以及集中密闭垃圾房,市场内或周边应建设公厕。建议农贸市场改造中公厕改造应与***“公厕革命”相结合,不低于二级标准,在提供市场人员使用的同时,能成为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为周边市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6、供电和通风设施完善。配备符合用电方便、负荷安全的供电设施。电线铺设以暗线为主,市场室内空中除必须悬挂的风扇、灯具线路外,无明管道、拦板以及其它线路等并配备漏电防护装置。农贸市场活禽销售点必须安装设置专门的排风设施。

7、消防设施安全有效。市场内无明火,交易区内不得设置生活用电和液化气设施;灭火设备、安全出口等建筑消防设施应按消防要求配置,并符合消防规范的验收要求。

(二)理顺管理体制是保持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农贸市场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提出“政府购买服务”思路,加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力求

用最小的经济成本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利用政府平台带动各方力量参与农贸市场长效管理。

1、加强市场综合管理。为彻底解决农贸市场管理职责不清、相互扯皮等问题,坚持从理顺管理体制入手,出台***农贸市场管理办法,比照“大城管”模式,明确各管理单位职责,确保农贸市场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推动建立健全市场协会,为主做好引导、指导和服务工作,牵头协调农贸市场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

2、逐步理顺产权关系。农贸市场管理、改造、提升工作推进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市场产权分散,不属于区政府管理,导致政府的“指挥棒”不灵。要通过强化“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明确市场业主和经营户的社会责任,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市场投资和经营业主为市场管理第一责任人,接受统一管理。同时,对现有的农贸市场产权回购、回租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条件成熟的可采取政府出资逐年回购、回租的方式,收回农贸市场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回归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对政府出资回购、回租及改造的标准化农贸市场,其经营权委托给经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公司进行托管,以增强公益市场的支撑力。

3、切实维护经营秩序。商务部门应指导、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完善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运行;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贸市场交易行为和流通安全的监督管理,查处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城管部门应加强马路市场的监管,切实解决好马路市场划行归市问题,管好农贸市场外部经营环境。相关职能部门应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

理念,积极参与农贸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协同做好农贸市场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出台***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标准和考核评分细则,明确举办单位的责任主体,实施标准化管理,量化考核。

(三)守护食品安全是促进农贸市场繁荣的关键环节

针对***各农贸市场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屡有发生,检验设施、人员缺乏,食品经营各项制度不明确、履行不到位等问题,课题组认为:

1、建立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量化分级制度。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对市场开办方和场内食品经营户的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合理性量化评分,把农贸市场量化分级成A(良好)、B (中级)、C(一般)三个等级,并将结果向全社会公布,实行公开透明的分类信用监管,督促各农贸市场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场内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食品安全。

2、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农贸市场监管工作。明确要求市场开办单位为市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市场至少配备2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同时,市场监管局要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监管责任具体到人,指派一名执法人员、一名工作人员作为市场网格员,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监管、消费维权等日常监管事务。

3、落实相关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明确要求市场开办者落实食用农产品销售准入制度,市场开办者与经营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员责任制度》,并定期组织入场经营户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对经营者的相关制度约束,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4、加大政府投入,提高食用农产品检测水平。市场监管应配置食用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设备,并配备检测人员。完善检测制度,对农贸市场的水产品及蔬菜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检测项目应达10个以上,并及时在电子显示屏上发布检测数据,上传载入信用记录。同时,为预防交易行为的争议,便于远程管理市场,应设置高清电子监控设备。指导农贸市场自行建立检验机制,从检测结果分析整理,追朔商品来源,提高进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整体安全水平。

(四)推广“互联网+”是推动农贸市场上台阶的重要手段

1、提高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提高农贸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构建“食品安全、智能支付、送货上门”的服务体系。推动农贸市场管理提升,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进一步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

2、加快“互联网+智慧农贸市场”建设。要将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全面升级为智慧菜市场,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刷卡、手机支付等方式便捷“买单”,告别尴尬的现金交易,方便市民购物。并逐步推广网订店送、线上线下联动服务,通过与网上支付系统、互联网平台以及配送企业合作,打造便捷的生活服务圈,扩大农贸市场辐射范围,为区域居民提供快捷、便利、安全的生活服务,以适应周边居民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四、面向未来,构筑高品质的农贸市场

随着市民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贸市场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多元化主权主体、复合化混业经营、专业化特色彰显、连锁化品牌扩张、综合化市场服务、电子化交易方式、地区

化重组。作为农贸市场经营者,要转变保守、凝固、夕阳的思维方式,努力创建新型农贸市场。同时,创新性农贸市场又要符合地方政策、遵守国家法规、适应市场环境,更要统筹考虑农贸市场产权人、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关系,量力而行,这些都考验政府管理的能力和魄力。从前瞻性角度分步骤实现如下目标:(一)首先要集群化和地区化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

集群化经营,即通过成立农贸市场专营公司来经营管理多个农贸市场。目前,***的7个农贸市场基本上以个体化经营方式存在,由于布点分散、形式多样、管理混乱,难以保证农产品流通安全。随着对农产品进入流通市场进一步规范优化以及各种农产品零售业竞争的加剧,这种方式不能很好适应竞争。因此,通过集群化经营、优化市场布局、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服务功能已成为农贸市场新的发展趋势。实现农贸市场集群化经营,地区化兼并重组是一条重要途径,主要方式有托管、并购和合作经营等来实现低成本扩张。一方面有利于对分散的农贸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保证农产品流通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公司化运营,实行规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农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这种方法,不需大的投入,只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调研评估,如果经济回报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再选派合适的经营管理人员进驻,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通过低成本扩张的办法托管别的市场可以不限地区,不限市场物业的所有制形式,值得***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借鉴。

(二)未来的市场必须服务社区,实现连锁化品牌经营

目前,无论何种业态,基本上都采用连锁经营方式。以“扎根社区、服务社区”为经营理念,通过连锁化经营,有利于形成

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有利于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形象,打造知名的市场经营品牌。通过对多个市场的统一管理,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市场信息、资源和管理经验快速有效的传递和共享。基于此,连锁化品牌经营将是农贸市场转变传统经营模式的重要趋势。当前农产品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城乡居民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尤其是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农副产品、放心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更青睐到知名品牌商家购物,以期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并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增值服务。可以预测,农贸市场作为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要想在商品经济的市场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和成长性,必须走拥有自己的品牌,走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并在创新中求成长、求发展。

(三)拥抱前沿技术,让每个食品都可溯源验证

积极探索“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将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放心肉菜”保障工程和食品安全信息化工程融合起来,破解监管薄弱、溯源困难、信息公布不对称等食品安全的焦点问题,实现农副产品溯源和检验结果有踪可查,让市民吃得安全、吃得安心。通过建设食品检测站、智能电子秤、网上菜场系统、市场管理系统等模块,并通过第三方监测机构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保证线上、线下商家商品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为了保证信息公开透明,欢迎消费者直接观看检测过程,而更加全面、权威的检测结果则通过市场内大型LED屏幕实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各市场检测站的数据也通过手机终端把检测数据及时传输给监管部门,实现食品安全每日检测和网格化管理,在让广大市民享受安全与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推动监管

部门的工作进入到智慧监管的模式,这给监管效能提升、应急响应等都带来了质的改变。

区块链是当下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率先引入到智慧菜市场的项目中,为智慧监管提供新支撑。作为一种共享、安全的交易记录方式,区块链将给每一个物品都配上唯一的身份ID,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都能详实记录,消费者可以随时查询、验证、最终确认其来源,进而打造菜篮子的“安全卫士”。

通过此次深入调研,课题组更加深刻感受到农贸市场是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基础设施,重视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有利于构筑城市社区“15分钟生活圈”,更好地为群众生活提供最大便利;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才能让有限的改造资金产生更大的效益,让广大群众满意;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还要政府部门、市场开办方、经营者、消费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