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发表时间:2019-09-21T23:51:45.3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刘志鹏

[导读]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紫金县广播电视台 5174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软件技术在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线电技术在发展与应用过程中,由单工通讯发展成双工通讯,并在通讯方式上,实现了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的转变。无线电技术在传输过程中,主要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通过软件技术实现对信号的有效控制。同时,软件为了能够适应信号的传输形式,还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升级。

关键词:数字广播电视系统;软件无线电;技术

引言

当前,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了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其中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同样得到广泛地运用,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促进了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由之前的单工通信朝着双工通信和数字通信转变。1992年第一次由美国提出来,由之前的硬件技术作为无线通信平台,采取最大的女里朝着软件无线通信发展。这是因为,软件无线电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无线电通讯系统的配置问题,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实现无线电通信效率的提高。

1软件无线技术的相关介绍

1.1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硬件平台

在软件无线电技术方面,就其硬件平台而言,存在组成的部门具有相对复杂性的特点,这是因为,软件无线电技术硬件平台不仅包括了宽带模数、宽带数模转换器以及数字变频器等部分,而且还包括了模拟前端、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部分,此五个部分均包含了扩展性、模块化以及模块性方面的优点。硬件平台的资源多表现为视频、文字以及音频等内容,采用数据方式完成信息道和信息源的编码。在访问此类编码的时候采用多路劲方式进行数据调制。在不同的系统中,采用不同调节方式的时候,需要对应选取的兼容模式是不相同的。

1.2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软件平台

分层软件体系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主要工作方式,其包括了DSP所产生的质量、各种无线电信令规程库等。上述各个软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这是因为,其对软件无线电技术软件平台的兼容性以及全面性造成影响。尽管当前软件无线电尚且还处在发展的过程中,但已出现了同其具有相同性质的设施以及平台。此外,还受到软件不同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线电技术用于在硬件平台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不适应性等。软件的无线电技术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分层软件体系,主要包含了DSP所产生的质量以及各种无线电信令规程库,例如,函数库、滤波小波转换、信号交变流换库以及信道纠错编码库等。同时,这些软件之间是否能够建立起兼容性,也是无线电技术能否全面发挥性能的关键性因素。虽然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无线电相关的硬件平台与设施,但由于软件的不同,在硬件平台上,也有各自的不适应性。针对此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针对不同的无线电技术,提出了不同的技术方案。

1.3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关键技术

当前,无线电技术一方面应用在了通信技术领域,另一方面应用在了计算机等一体化技术领域。由于无线电核心技术主要技术是多频段技术,而一般情况下的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宽带仅仅能够实现的频率为1MHz-3GHz,此频率技术属尚且无法将传统方法予以应用。分析其原因在于,传统频段天线应用在无线电技术领域,若是采用的是传统的使用方法,则可能出现差异性,即实际需要和天线长度、传播讯号之间的差异,进而导致了传播和覆盖信号无法真正且全面的实现。其次,采用采用A/D、D/A技术,为了能够实现数模和模数能够同时靠近天线,序将此两项朝着RF前端部分移动,进而为现阶段高强度影响下依然能够开展数字化的分析工作,故提高了现阶段模数采样频率和宽带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只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模数采样工作和宽带,才能够实现更好地工作。伴随不断提升的宽带,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ADC自身具备较高的采样率。为保障采样率通信便阶段标准之间相契合,可以借助于A/D、D/A技术实现关于工作过程中分辨率方面的需求。此外,为给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提高发展保障,需要运用高速数字信息处理DSP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工作中,无线电技术需要经历多个环节才能实现良好地处理。(1)模数处理后出现的数字信号,可以经由DSP软件技术予以进一步地完善;(2)充分运用现存软件编程的程序,针对写阶段工作中存在的中频率信号基带等情况展开数字化地处理工作。当前软件无限代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有效地发展,良好地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已经成为了关键性地因素。原则上,开展中频信号基带的相关处理工作过程中,需充分借助软件电气化技术;但实际中,开展中频信号基带的相关处理工作往往需要较大的流量以及大数字的计算。

2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2.1意义

数字广播电视的运作,主要是根据电视系统中,所发出的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实现全面过渡的标新形式,而软件无线电技术则是凭借将A/D转化器不断靠近射频天线,来实现对模拟信号的获取。广播电视成为了无线电技术能够发展的有效载体,并且在数字信号产生之后,再利用宽带所提供的数模转换器,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形式。此外,对于软件无线电技术而言,自身还具备了相对较高的灵活性,并且在发展的同时,还能凭借无线电技术突破新技术。例如,在信号的处理工作中,如果DSP所具备的处理工作能力不足时,为了能够持续保证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实践能力,可以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使用过程中,对其部分软件采用限定措施,虽然这样会直接影响到软件无线电技术所具备的灵活性,但能够直接提升无线电技术的实用性。

2.2无线电技术在数字广播中的应用

现阶段,由于调频广播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竞争关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完善,部分机构已经与现阶段的竞争相适应,并且已经逐渐开展了调频广播数字化实验。由于现阶段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处于并存的关系,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新型的信号模拟设备。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提升,可以采用当前资源与数字广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广播质量。对于现阶段的广播工作而言,在宽带的使用过程中相对较窄,再加上信号的波动范围又相对较大,因此想要落实无线电技术,必须针对现阶段广播电视的发展,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将一个宽带的变频模块有传统的位置添加到A/D/A天线之间,从而保证所输出信号能够实现全频带向中频带的转化,进一步实现对中频信号的预定。

结语

综上所述,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系统结构等共同构成了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数字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电测向原理

无线电测向原理 一、无线电波的发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与“无线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播送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是通过发射到空间的无线电波把声音和图象神奇地传诵到千家万户的,这个道理已成为人们的常识。让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发射和接收过程:广播电台(电视台)首先把需要向外发射声音和图象变为随声音和图象变化的电信号,然后用一中频率很高、功率很强的交流电做为“运载工具”,将这种电信号带到发射天线上去。再通过天线的辐射作用,把载有电信号的高频交流电转变为同频率的无线电波(或称电磁波),推向空间,并象水波一样,不断向四周扩散传播,其传播的速度在大气中为每秒30 万公里。在电波所能到达的范围内,只要我们将收音机、电视机打开,通过接收天线将这种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再经过接收机大放大、解调等各种处理,把原来的电信号从“运载工具”中分离出来,逼真地还原成发射时的声音和图像,我们就能在远隔千里的地方收听(收看)到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节目。 无线电测向也是利用类似的途径和方式实现的,只是它所发射的仅仅是一组固定重复的莫尔斯电报信号。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信号能到达的距离也极为有限。一般在10公里以内。下面,我们紧密结合无线电测向,介绍一些有关的无线电波的基础知识。 1. 无线电波的传播途径 无线电波按传播途径可分为以下四种:天波——由空间电离层反射而传播;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直射波——由发射台到接收台直线传播;地面反射波——经地面反射而传播。 无线电测向竞赛的距离通常都在10公里以内,所以,除用于远距离通信的天波外,其它传播方式都与测向有关,160米和80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地波;2米波段测向,主要使用直射波和地面发射波。 2. 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 无线电波离开天线后,既在媒介质中传播,也沿各种媒介质的交界面(如地面)传播,其传播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它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它产生影响的因素却很多。无线电波在传播中的主要特性如下:(1)直线传播均匀媒介质(如空气)中,电波沿直线传播。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这一特性来确定电台方位的。 (2)反射与折射电波由一种媒介质传导另一种媒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传播方向要发生变化。图2-1所示的射线由第一种介质射向第二中介质,在分界面上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射线返回第一种介质,叫做反射;另一种现象是射线进入第二种介质,但方向发生了偏折,叫做折射。一般情况下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但不一定等于折射角。反射和折射给测向准确性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反射严重是,测向机误指反射体,给接近电台造成极大困难。 (3)绕射电波在传播途中,有力图饶过难以穿透的障碍物的能力。绕射能力的强弱与电波的频率有关,又和障碍物大小有关。频率越低的电波,绕射能力越弱;障碍物越大,绕射越困难。工作于80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是较强的,除陡峭高山(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外,一般丘陵均可逾越。2米波段的电波绕射能力就很差了,一座楼房,或一个小山丘,都可能使信号难以绕过去。因此,测向点的选择就成为测向爱好者随时都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4)干涉直射波与地面反射波或其它物体的反射波在某处相遇时,测向机收到的信号为两个电波合成后的信号,其信号强度有可能增强(两个信号跌叠加)也可能减弱(两个信号相互抵消)。这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产生干涉的结果,使得测向机在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强,而某些接收点收到的信号弱,甚至收不到信号,给判断电台距离造成错觉。2米波段测向中,这种现象比较常见。 另外,如图2-2所示,天线发射到空间的电波的能量是一定的,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不仅在传播途中能量要损耗,而且能量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小。反之,距电台愈近,单位面积上获得的能量愈大。在距电台数十米以内,电场强度的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测向机耳机中的音量变化也格外明显。这一特点有助于测向运动员在接近电台后判断电台的距离及其位置。 3.天线的架设与电波传播形式的关系 当发射天线垂直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垂直于地面,我们称它“垂直极化波”;当天线平行于地面时,天线辐射电磁波的电场也平行于地面,我们叫它“水平极化波”。160米波段和80米波段,规定发射垂直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垂直架设;2米波段规定发射水平极化波,因而要求发射天线必须水平架设。 二、无线电测向机的组成与特点 无线电测向机是测向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赖以测向隐蔽电台方位的工具,根据工作波段的不同,测向机的电路和外形结构也不尽相同。但一部测向机,无论是简是繁,是大是小,都是由测向天线、收信机和指示器三部分组成的。其方框图如图2-3所示。 1.测向天线 测向天线接收被测电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对来自不同方向的电波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势。这是测向机不同于一般收音机的主要区别。目前测向运动中,160米波段测向机使用磁性天线以及与它相配合的直立天线;80米波段测向机多数也用磁性天线加直立天线(过去也有用环形天线加直立天线的,但因环形天线体积大,不易看准方向线,已很少使用);2米波段测向机使用八木天线。 2.收信机 收信机对测向天线送来的感应电势进行放大解调等一系列处理,最后把所需信号送入指示器。一般测向机的收信部分与普通收音机基本相似,但根据测向的特殊需要,它还应具备以下特点:

软件无线电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之软件无线电技术 【摘要】软件无线电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在固定至移动、模拟至数字之后的最新革命,其正朝着产业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将在4G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对通信传输的改善以及4G系统中软件无线技术的应用特点等。 一、引言 软件无线电提供了一条满足未来个人通信需要的思路。软件无线电突破了传统的无线电台以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的硬件为核心的设计局限性,强调以开放性的最简硬件为通用平台,尽可能地用可升级、可重配置不同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的设计新思路。其中心思想是: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如工作频段、调制解调类型、数据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协议等用软件来完成,并使宽带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图一、软件无线电原理框图 1 二、简介 软件无线电(SWR)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的体系结构,它的基本概念是把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把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及个人通信功能用软件实现。 1、WLAN与蓝牙融入广域网 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进行4G的技术研究,从欧盟的WINNER项目到我国的“FuTURE计划”都是直接面向4G的研究。 日本对4G技术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04年,运营商NTTdocomo就进行了1Gbit/s传输速率的试验。目前还没有4G的确切定义,但比较认同的解释是:4G采用全数字技术,支持分组交换,将WLAN、蓝牙技术等局域网技术融入广域网中,具有非对称的和超过100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同时,因为采用高度分散的IP网络结构,使得终端具有智能和可扩展性。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无线电课后习题答案

作业 1:FM 对讲机中接收机的设计 系统参数:射频频率: 433MHz
信号带宽:15KHz (频偏 ?7.5KHz ,音频带宽 3.4KHz ) 调制方式:FM 要求:1. 给出一个可实现的系统结构 2. 设计系统各级的主要参数(如滤波器、振荡器等) 3. 画出各级的频谱结构
答案: 1. 二次变频超外差式接收机系统:
f0 ? 433MHz B ? 20MHz
f IF1
?
49.5MHz
f0 ? 49.5MHz B ? 100KHz
fIF2 ? 450KHz
f0 ? 450KHz B ? 15KHz
fLO1 ? 383.5MHz 或 482.5MHz
fLO2 ? 48.05MHz 或 49.95MHz
2.
15KHz
433
f (MHz)
334 383.5 433 482.5 532 f (MHz)

47.5 48.05 49.5 49.95 50.4 f (MHz)
450
f (KHz)

1.根据下图所示的数字基带接收机电路和 A 点给定的信号频谱, 画出图中 B、C、D、E、F 点的信号频谱。
cos?0t
?
e j?0t
? e? 2
j?0t
A
sin ?0t
?
e
j?0t
? e? 2j
j?0t
cos?ot
LPF
LPF
-sin?ot
zBI(t)
zBI(n)
B
C zBQ(t)
A/D
D
DSP
E
A/D
zBQ(n)
fs=2.5Bs
zB(n)= zBI(n) +j zBQ(n)
F
A点信号频谱:
X(f)
1
Bs
0.5
? f0 ? Bs ? f0
0
f0 f0 ? Bs f (Hz)
答案:
B点信号频谱: 经LPF滤除
?2 f0
ZBI ( f ) 1 0.5
?Bs 0 Bs
经LPF滤除
2 f0 f (Hz)
C点信号频谱:
j ? ZBQ ( f ) 1
0.5
?Bs
0 Bs
f (Hz)

各国数字TV标准

6.2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有三种广播传播方式。 (1)地面数字电视广播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由电视台在地面VHF/UHF广播信道上开路传输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是最普及的电视广播方式。由于地面广播信道情况复杂、干扰严重,面临多径传播而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因此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是要重点介绍的无线通信内容。 (2)卫星数字电视广播 卫星电视广播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中继站的一种电视广播通信手段。在第5章已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本章第3节还将专门介绍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的内容。. (3)有线数字电视广播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是利用电缆或光纤作为传输信道的广播电视系统,由于信道条件好,因此质量高,节目频道多,便于开展按节目收费(PPV)、节目点播(VOD)及其他双向业务。严格地讲,有线电视数字广播属于有线通信,已超出本书讨论的范围,所以不准备进一步展开。 6.2.1世界主要数字电视标准 正如模拟电视有PAL、NTSC、SECAM等制式一样,数字电视也要制定本身的标准。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数字电视标准有三种:美国的A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其中前两种标准用得较为广泛,特别是DVB已逐渐成为世界数字电视的主流标准。 (1)ATSC标准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是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的简称,于1995年经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美国的高级电视(ATV)国家标准。ATSC标准规定了一个在6 MHz带宽内传输高质量的视频、音频和辅助数据的系统,在地面广播信道中能可靠地传输约19 Mb/s的数字信息,在有线电视频道中能可靠传输38 Mb/s的数字信息,该系统能提供的分辨率达常规电视的5倍之多。ATSC被加拿大、韩国、阿根廷、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墨西哥采用,亚洲及中北美洲的许多国家也正在考虑使用。 (2)DVB标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数字视频广播是欧洲广播联盟组织的一个项目。目前已有220多个组织参加。DVB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某一种对所有传输媒体都适用的数字电视技术和系统。因此,它的设计原则是使系统能够灵活地传送MPEG一2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信息,使用统一的MPEG一2传送比特流,使用统一的服务信息系统,使用统一的加扰系统(可有不同的加密方式),使用统一的Rs前向纠错系统,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字电视系统。不同传输媒体可选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和通道编码方式,其中,卫星数字电视广播(DVB— s)采用QPSK,有线数字电视广播(DVB—C)采用QAM,地面数字电视广播(DVB—T)采用COFDM。所有的DVB系列标准完全兼容MPEG一2标准,同时 制定了解码器公共接口标准、支持条件接收和提供数据广播等特性。目前,DVB 已经扩展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世界上已有30个国家、200多家电视台开始了DVB各种广播业务,100多个厂家生产符合DVB标准的设备。 (3)ISDB标准

2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第二节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 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一、收测电台信号 1、收听电台信号 当不了解被收听电台信号的强度时,如在起点收听首找台或找某台后收测下号台(应迅速离开该台十余米),可将音量旋至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听到信号后,首先辨认台号是不是你现在需要寻找的电台呼号,然后缓慢的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最后,将音量旋钮旋至适当位置,进行测向。 2、测出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 单向一双向法:按前述的持机方法持机,按下单向开关,使本机大音面作环向扫动,同时旋转频串钮,当耳机内出现需要测收的电台信号且声音最大时,侧向机大音面所指方向即为电台方向.这一过程称测单向。由于大音面是一个较大的扇面,难以准确地确定电台方向线,因此在单向测向后要松开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的小音点(即磁棒)对着电台并左右摆动,声音最小时磁捧所指方向,即为电台的准确方向。后面的这个过程称测双向。 双向一单向法:先不按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收到电台信号后,水平旋转溅向机,找出小音点(或称哑点线)获得电台所在直线,然后按下单向开关并转动测向机如90度,在此位置上,反复迅速的旋转测向机180度。比较声音大小,声音大时,本机单向大音面所指的方向,即为电台的方向。 二、方向蹬踪 沿测向机指示的电台方向,边跑边测,直接接近并找到电台的方法叫方向跟踪。由于80米波段测向机双向小音点方向线(或称哑点线)清晰准确,因此跟踪时多使用此方向线。 在地形简单、障碍较少的情况,方向跟踪时可快速奔跑,并在跑动中左右强动测向机,不仔的校正方向(注意随时调小音量)。 方向跟踪时,容易出现从电台附近越过而并未觉察的情况,这时运动员虽己跑过电台,但测向机磁性天线指示的方向线,由于变化不大而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反方向跟踪,越跑越远,甚至耳机音量明显减弱时才会发觉。避免的办法是在跟踪中打儿次单向,判断大音面是否己转向到后面 宁跑勿走,宁过勿欠,这是迅速到位的最基本要求,切忌尚未到位便进行搜索。耽误时间。

信道化技术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

信道化技术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 姚 澄!朱灿焰!杨会保 "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苏州 #$%&#$’ 摘 要(软件无线电是目前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关键技术之一的数字中频技术则是多速率信号处理理论的典型应用) 介绍了一种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信道化技术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成熟理论和多相滤波的灵活处理!在接收机的数字中频段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处理结构!对其原理-性能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当前无线通信中硬件速度和高速数据流不匹配的问题)计算机模拟结果证明了处理结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信道化.多相滤波器组.离散傅里叶变换中图分类号(,/0 $$文献标识码(1 文章编号($&&23435" #&&%’&4&$4&367789:;<9=>=?@A ;>>B 89C B DE B :A >=8=F G 9>B DL ;D 9= M N O P Q R S T !U V W P X S Y X S !M N /Z V [\]X ^ "_‘Q ^^a ^b c a R ‘d e ^S \‘f S b ^e g X d \^S !_^^‘Q ^h W S \i R e j \d Y !_[k Q ^[!#$%&#$!P Q \S X ’l m n o p q r o (,Q R_^b d h X e R*R b \S R s t X s \^"_*t ’Q X j]R ‘X g Rd Q Rb ^‘[j^be R j R X e ‘Q \S ‘^g g [S \‘X d \^S j u *\T \d X af S d R e g R s \X d R +e R v [R S ‘Y "f +’X j ^S R^b \d j w R Yd R ‘Q S ^a ^T \R j !\j Xd Y x \‘X a X x x a \‘X d \^S^b g [a d \e X d Rj \T S X a x e ^‘R j j \S Td Q R ^e Y u ,Q RX x x a \‘X d \^S^b X s \T \d X a ‘Q X S S R a \k R sd R ‘Q S \v [Rb ^e_*t e R ‘R \i R e j\j\S d e ^s [‘R s\Sd Q \jx X x R e u 1X j R s^Sd Q Rg X d [e Rd Q R ^e Y^bd Q R*\j ‘e R d R+^[e \R e ,e X S j b ^e g "*+,’X S s d Q R b a R y \]\a \d Y ^b d Q R x ^a Y x Q X j R b \a d R e ]X S ws R ‘^g x ^j \d \^S !X SR b b \‘\R S d x e ^‘R j j \S T X e ‘Q \d R ‘d [e R \j x e R j R S d R s \Sd Q R s \T \d X a f +x X e d !\d j x e \S ‘\x a R !x R e b ^e g X S ‘R X S s‘Q X e X ‘d R e \j d \‘X e R s R R x a Ys \j ‘[j j R sX S sj d [s \R s u ,Q R g R d Q ^sT \i R j X]R d d R e j ^a [d \^S^b d Q Rg \j g X d ‘Q]R d h R R Sd Q Ra ^h R e Q X e s h X e Rj x R R sX S sQ \T Qs X d Xe X d R^b d ^s X Y z jh X e R a R j j‘^g g [S \‘X d \^S j u +\S X a a Yj \g [a X d \^Se R j [a d j j Q ^h d Q R R b b \‘\R S ‘Y^b d Q \j x e ^x ^j R sX e ‘Q \d R ‘d [e R u {|}~!p "n (_^b d h X e R *R b \S R st X s \^"_*t ’.‘Q X S S R a \k \S T .x a ^Y x Q X j R b \a d R e ]X S w .*\j ‘e R d R +^[e \R e ,e X S j b ^e g "*+,’ 收稿日期(#&&2$#$2#引 言 软件无线电是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新技术!他代表包括无线通信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无线电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其发展!有必要对基于滤波器组的信道化方法进行研究) 理想的软件无线电结构$ $% 在射频直接采样数字化!其核心思想就是将N &*!*&N 变换器尽量靠近天线!在对信号充分数字化的基础上依靠软件来实现无线电的各项功能)但是现阶段!由于受微电子技术水平的限制!直接对射频"t + ’进行采样还很难实现!成本上亦不合算)所以!在目前的软件无线电研究中!大部分都是首先将射频信号转换到中频!然后在中频对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数字中频软件无线电加上少量的高频模拟前端正逐渐成为理想 软件无线电的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中频软件无线电接 收机的结构如图$所示) 对于单一信道而言!使用宽带N &*!*_’和通用P ’W 的软件无线电方法比传统的使用硬件集成的技术要昂贵的多!而目前多通道接收机"数字下变频器’已有上市!如 f S d R e j \a 公司"原V X e e \j 公司的半导体部分’的V _’ %&#$(!Z e X Y P Q \x 公司的Z P 2&$(!N S X a ^T *R i \‘R j 公司的N *((#2和_^b d P R a a 等)但这些接收机的主要问题是!必须事先确知在哪个信道上有信号!或者用一个全景接收机对整个频 段进行搜索和监视以确定信号的位置$3%)然而!如果搜索 速度不够快! 就会产生漏警现象以至于无法进行全概率的信号截获)本文所讨论的基于滤波器组的信道化接收机就是能够完成全概率信号截获的接收机) 图$中频宽带接收机实现框图 )信道化接收机 信道化接收机瞬时频带宽-动态范围大!能实现超宽带侦察)传统的技术是采用模拟电路来实现信道化!即(用模拟滤波器组把侦察频率范围分割为许多邻接的信道!如图#所示) 显然!当瞬时频带很宽时!需要非常多的滤波器!接收机将变得非常庞大)而在软件无线电信道化技术中!则充分利用数字信号系统精确-灵活-造价低-速度快的优 4 $*现代电子技术+#&&%年第4期总第$0,期-通信与信息技术 . 万方数据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1.什么是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DTV)是数字电视系统的简称,是音频、视频和数据信号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调制、接收和处理等均采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数字电视系统的电视信号从编辑、发送、传输到接收等整个过程,都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进行处理。只在现行电视广播系统演播室或电视广播系统的某些部分,采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设备,来改善性能或增加功能,不是真正意义的数字电视系统。目前,除图像和声音信号源、投影器件和显示器件(屏)以及放音装置尚存在模拟工作方式外,数字电视系统的其他部分均已实现数字化。 按照图像质量和图像格式等,数字电视分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两种级别,因而数字电视不都是高清晰度电视。 按传输数字电视信号的途径和方式等,数字电视主要有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三种系统。 按服务方式,数字电视可分为只服务于合法用户的条件接收数字电视和面向一般公众的数字电视广播。 卫星、有线、地面数字电视系统既可提供SDTV级别服务,也可传送HDTV 节目,既可面向一般公众,也可实现条件接收。为便于各类用户选择,利用数字电视系统传送流(TS)传送数字电视信号的能力,往往经同一电视信道,同时传送SDTV节目和HDTV节目,或同时传送面向一般公众的节目和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收看的加密节目,或不同时段和不同节目内容以SDTV或HDTV级别播送。 另外,利用数字电视广播网,采用数字技术,也可开展传输各种数据信息的数据广播业务。除通过电视宽带网传送数字电视信号外,借助电信网,可构成移动数字电视系统,或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开展IP电视(IPTV)业务。 2.数字电视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组成部分? 数字电视系统由前端、传输与分配网络以及终端组成。 数字电视前端通常可划分为信源处理、信号处理和传输处理等三大部分,完成电视节目和数据信号采集,模拟电视信号数字化,数字电视信号处理与节目编辑,节目资源与质量管理,节目加扰、授权、认证和版权管理,电视节目存储与播放等功能。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与分配网络主要包括卫星、各级光纤/微波网络、有线宽带网、地面发射等,既可单向传输或发射,也可组成双向传输与分配网络。 数字电视终端可采用数字电视接收器(机顶盒)加显示器方式,或数字电视接收一体机(数字电视接收机、数字电视机),也可使用计算机接受卡等,既可只具有收看数字电视节目的功能,也可构成交互式终端。 图1-1是数字电视系统数字音视频信号处理过程示意图。首先,视频和音频模拟电视信号分别经取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数字电视信号。接着,音视频数字电视信号分别通过编码器压缩数据率,得到各自的基本流(ES),再

第十章 无线电测向体制概述

第十章无线电测向体制概述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电测向的一般知识,说明了无线电测向机的分类方法和应用;着重从测向原理的角度说明了不同测向体制的特点和主要技术指标;最后从实际出发,提出选用建议。供读者参考。 无线电测向的一般知识。 随着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的日益普及,为了有序和可靠地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以及确保无线电通信的畅通,无线电监测和无线电测向已经必不可少,其地位和作用还会与时俱进。 什么是无线电测向呢?无线电测向是依据电磁波传播特性,使用仪器设备测定无线电波来波方向的过程。测定无线电来波方向的专用仪器设备,称为无线电测向机。在测定过程中,根据天线系统从到达来波信号中获得信息以及对信息处理的方法,可以将测向系统分为两大类:标量测向系统和矢量测向系统。标量测向系统仅能获得和使用到达来波信号有关的标量信息数据;矢量测向系统可以获得和使用到达来波信号的矢量信息数据。标量测向系统仅能单独获得和使用电磁波的幅度或者相位信息,而矢量测向系统可以同时获得和使用电磁波的幅度和相位信息. 标量测向系统历史悠久,应用最为广泛。最简单的幅度比较式标量测向系统,是如图(1)所示的旋转环型测向机,该系统对垂直极化波的方向图成8字形。大多数幅度比较式的标量测向系统,其测向天线和方向图,都是采用了某种对称的形式,例如:阿德考克(Adcock)测向机和沃特森-瓦特(Watson-Watt)测向机,以及各种使用旋转角度计的圆形天线阵测向机;属于相位比较的标量测向系统,有如:干涉仪(Inteferometry)测向机和多普勒(Dopple)测向机等。在短波标量测向系统可以设计成只测量方位角,也可设计成测量方位角,同时测量来波的仰角。 矢量测向系统,具有从来波信号中获得和使用矢量信息数据的能力。例如:空间谱估计测向机。矢量系统的数据采集,前端需要使用多端口天线阵列和至少同时利用两部以上幅度、相位相同的接收机,后端根据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由计算机进行解算。矢量系统依据天线单元和接收机数量以及后续的处理能力,可以分辨两元以至多元波场和来波方向。矢量测向系统的提出还是近十几年的事,它的实现有赖于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进步。目前尚未普及。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应用探究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应用探究 软件无线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纯硬件电路”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以硬件为基础,软件在可以在此之上扩展更多的通信功能,使得设备的通信功能不再硬件锁限制,并且可以大大简化设备的硬件复杂程度,提升其可靠性、维护性,耐用性,并且由于软件的可升级性以及更加优良的兼容性,因此可以大大降低开发、生产、升级换代和维护成本。软件无线电技术是通信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前两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目前新技术的发展重点基本都已开始转移软件之上。文章就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一些详细的探讨。 标签:软件无线电;软件无线电发展;软件无线电应用 1 软件无线电各个系统的作用 1.1 软件无线电技术与传统无线电技术的区别 软件无线电与软件控制无线电的区别在于软件无线电是开放并且标准化的,因此研究更加容易也更加灵活,设备具有的功能不再主要依赖系统的构架和硬件,转而开始依赖软件环境,通过改变软件来改变功能,使得系统、功能的升级或是不同系统间的兼容变得更加简单,升级换代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而数字无线电主要依赖于硬件和系统结构的发展,使得环境更加封闭,不利于推广交流,一旦出现问题,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1.2 软件无线电技术硬件平台解析 软件无线电是一个标准化、开放式的平台,以硬件作为基础,将编写好的指令预先录入,用以操纵硬件进而实现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改变软件的方式改变软件无线电所具有的功能,并可因此减少硬件模块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所具备的灵活性、集中性、维护性无可比拟。一个典型的软件无线电需要以下的硬件系统:射频、中频、基带、信源、信令,软件部分则为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通过录入程序,可以对带宽、频率、调制模式、信源解码等进行控制,因此DSP处理性能的强弱直接影响通信功能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录入程序,DSP控制各个系统,实现无线电软件具体化。 1.2.1 天线 天线是保证信号的基础,理论上天线最好应该能覆盖全部的通信频段,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做到覆盖如此多的频段,更多的时候需要能保证完美适配软件所需的、线性性能较好的频段,使用组合式多频段天线,通过测试自动寻找干扰较小,流量宽松的频段,因此就有多频段天线和宽带天线,其二者都可以为软件无线电技术提供信号的保障,而区别主要在于多频段可在分离的不同频段上工作,而宽带则意味着是连续的宽频。而调频、信号接收、算法优化仍然是天线在无线电技术中的关键。

浅谈广播电视数字化

浅谈广播电视数字化 摘要:数字化使频道多样化、对象化、个性化成为可能,媒体将由单一走向综合,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展付费电视业务必须给付费频道以正确定位、分类管理,给予与公共服务业务不同的申办条件和审批权限,由分配网作最终节目集成,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 数字化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什么? 第一、多媒体融合。数字化使各种形式的信息,例如图像、声音、文字等都变成由0和1两个符号元素组成的码流,从而实现了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数据广播、电子杂志、因特网等各种媒体的大融合,由此带来了媒体之间、相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相互渗透。广电网络经营数据业务、因特网业务,电信行业在宽带业务里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等等,都已经成为现实。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媒体将由单一走向综合,广播电视与电信等行业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最终融汇于信息化的大潮中。 第二、双向交互。数字化不仅提高了传输效率、而且数字化的传输、存储手段使用户与发送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成

为可能。广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节目创作、制作到播出、受众将更紧密的融为一体。海量存储技术使得用户与终端之间的互动也使用户掌握了对节目选择的主动权,大量低水平重复制作的令人生厌的千人一面的节目,不用管理部门清理,无情的市场就会让它们无存身之地。 第三、网络化。数字化使广播电视吸收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几乎全部成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广播电视融入网络化的大潮。广播电视不再是一套制作、播出设备连接一套发射系统这种分散的、相互隔绝的局面。 数字广播电视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数字广播电视并不仅仅是技术由模拟转化为数字,开展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即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系统技术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广播电视行业自己的事,需要我们以全社会、全球化的视角来看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问题。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说它已经成熟了,但是它的应用环境、发展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仍然是模拟时代的。 广播电视节目由生产到消费的流程一般有这么几个环节:节目创作、节目制作、节目集成、传输、播出和用户终端。对于模拟系统来说,节目的流向是从源头到目的的单向流程,就象大工业的流水线一样,每道工序只需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最终用户则完全是被动的。在频道资源紧缺的情况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介绍资料

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标准介绍 08通信B班王喆 一、DVB-S标准介绍 DVB-S系统标准于1993发布,是公认的最成功的两个系统之一 (DVB-S 和GSM标准),被全球直播卫星电视广播商大量采用。DVB-S系统具有覆盖面 广、节目容量大等特点,可适用于多种卫星广播系统,适用于不同带宽的卫星 转发器,卫星转发器带宽可以从Array 26MHz到72MHz,转发器功率从 49dBW 到61dBW。 DVB-S系统的音频编码使 用MPEG-2LayerII笫二层音频 编码,也称MUSICAM。音频的 MPEG-2LayerII编码压缩系统 利用了声音的低声音频谱掩蔽 效应,这一人体生理学效应允 许我们对于人耳不太敏感的频 率进行低码率编码,此技术的 采用可以大大地降低音频编码 速率。MPEG-2LayerII音频编码 可用于单音,立体声,环绕声 和多路多语言声音的编码。图1 采用DVB-S标准的中星6B卫星信号覆盖图

DVB-S系统的视频采用标准的MPEG-2压缩编码,MPEG-2视频编码系统由一个大家族构成,每一个子系统之间都有兼容性和共同性,根据图像清晰度的不同,它分成四种信源格式或称“等级”(Level),从录像带(VCR)的低图像清晰度,到高清晰度电视。除了根据图像清晰度定义的“等级”以外,DVB-S视频标准还定义了“档次”(Profile)的概念,每一个不同的“档次”(Profile)能够提供构成编码系统的压缩工具和压缩算法。在使用MPEG一2 MP@ML格式时,用户端如若达到CCIR 601演播室质量,码率为9Mb/s,如若达到PAL质量,码率为5Mb/s;工作频率为l1G/12GHz;为了达到最大的功率利用率而又不使频谱利用率有很大的降低,数据流的调制采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方式并使用卷积码和RS级联纠错的方式,但是其纠错性能略显不足。 但这种编码方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是编码效率相对较低,其次是其载噪比门限距离理论上的信道极限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DVB-S只支持MPEG-2传输流格式的信号输入,且采用单一QPSK信号调制,在相同载噪比(C/N)条件下,每个符号传输的经信道编码的比特数仅为2,在卷积编码率为1/2时,实际有效载荷的传输效率仅为每符号0.92比特,而且在DVB-S的基带成型处理中升余弦滤波滚降因子固定为0.35,这些都限制了系统的信号传输能力,例如在36MHZ的标准转发器带宽内,3/4卷积编码率条件下,DVB-S的有效信息传输容量仅为36.86MBPS。 二、DVB—S2与DVB-S的技术比较 现在,面临有线数字电视等的强大竞争的卫星直播系统,由于HDTV、VOD、PPV、交互业务等多种业务的开展,对传输总量的需求大大提高。这就要求卫星直播系统必须采用新的技术体制与手段,提供比过去更多的传输能力。此外,在DVB-S出现后的十年里,纠错编码等信号处理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升级DVB-S 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特别是,卫星技术本身的进步,例如点波束卫星的出现,使得采用比DVB-S中的QPSK更高效的调制方式成为可能。 2003年,DVB组织发布了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LDPC)和BCH码的DVB-S2系统,也就是欧洲的第二代卫星广播系统,该系统已经被ITU-R和欧洲通信标准协会ETSI接受。 DVB-S2相比DVB-S在技术上有很大改进,其特点为: 1、新的信道编码方案 DVB-S2最引人注目的革新在于信道编码方式,包括纠错编码和调制。纠错编码和调制是在实际的信道情况下,寻找最佳途径传输信息。香农的编码理论给出了最佳编码方案可以达到的信道容量,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编码方案,以及没有描述实现起来的复杂程度,因此,编码和调制的研究集中于在最充分的利用传输资源(即带宽、功率、复杂度)的条件下,选择传输和接收方案,以逼近香农给出的极限。DVB-S2纠错编码使用LDPC与BCH码级联,调制则以多种高阶调制方式取代QPSK。 与DVB-S相比,DVB-S2可提供除QPSK外的多种具有更高频带利用率的调制方式,如8PSK、16APSK、32APSK。DVB-S2的16APSK和32APSK调制技术,减少了幅度变化,更能适应线性特性相对不好的卫星传输信道,使高位调制方式通过卫星信道传输成为可能。

FPGA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Altera中文资料 FPGA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介绍 软件无线电(SDR)是具有可重配置硬件平台的无线设备,可以跨多种通信标准。它们因为更低的成本、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性能,迅速称为军事、公共安全和商用无线领域的事实标准。SDR成为商用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能够对多种波形进行基带处理和数字中频(IF)处理。IF处理将数字信号处理的领域从基带扩展到RF。支持基带和中频处理的能力增加了系统灵活性,同时减小了制造成本。 基带处理 无线标准不断地发展,通过先进的基带处理技术如自适应调制编码、空时编码(STC)、波束赋形和多入多出(MIMO)天线技术,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基带信号处理器件需要巨大的处理带宽,以支持这些技术计算量的算法。例如,美国军事联合战术无线系统(JTRS)定义了军事无线中20多种不同的无线波形。一些更复杂的波形所需的计算能力在标准处理器上是每秒数百万条指令(MIPS),或者如果在FPGA实现是数千个逻辑单元。 协处理器特性 SDR基带处理通常需要处理器和FPGA。在这类应用中,处理器处理系统控制和配置功能,而FPGA实现大计算量的信号处理数据通道和控制,让系统延迟最小。当需要从一种标准切换至另一种标准时,处理器能够动态地在软件的主要部分间切换,而FPGA 能够根据需要完全重新配置,实现特定标准的数据通道。 FPGA可以作为协处理器同DSP和通用处理相连,这样具有更高的系统性能和更低的系统成本。自由地选择在哪实现基带处理算法为实现SDR算法提供了另一种方式的灵活性。 基带部件也需要足够灵活让所需的SDR功能支持在同一种标准增强版本之间的移植,

并能够支持完全不同的标准。可编程逻辑结合软核处理器和IP,具有了提供在现场远程升级的能力。图1 是一个框图,其中FPGA能够通过IP功能如Turbo编码器、Reed-Solomon编码器、符号交织器、符号映射器和IFFT,很容易地重配置支持WCDMA/HSPDA或802.16a标准的基带发送功能。 图1. 两种无线信号的SDR基带数据通道重配置例子 数字IF处理 数字频率变化具有比传统模拟无线处理方式更高的性能。FPGA提供了一种高度灵活和集成的平台,在这之上以合理的功率实现大计算量的数字IF功能,这在便携系统中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能够在FPGA实现的IF功能包括数字上变频器(DUC)和下变频器(DDC),以及数字预畸变(DPD)和波峰系数削减(CFR),帮助降低功放的成本和功率(见图2)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巧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巧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无线电测向基本技术短距离无线电测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可归纳为下列几个方面: 一、收测电台信号 1、收听电台信号 当不了解被收听电台信号的强度时,如在起点收听首台或找到 某台后收测下号台(应迅速离开该台十余米),可将音量旋到最大,边转动测向机,边调整频率旋钮,听到信号后,首先辩认台号是不是你现在需要寻找的电台呼号,然后缓慢地左右细调,使声音最大,音调悦耳。最后,将音量旋钮旋至适当位置,进行测向。 2、测出电台方向线的基本方法: (1)80米波段测向的基本方法: 单向—双向法:按下单向开关,使本机大音面作环向扫动, 同时旋转频率钮,当耳机内出现需要测收的电台信号且声音最大时,测向机大音面所指方向即为电台方向。这一过程称测单向。由于大音面是一个较大的扇面,难以准确地确定电台方向线,因此在单向测完后要松开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的小音点(即磁棒)对着电台并左右摆动,声音最小时磁棒所指方向,即为电台的准确方向。后面的这个过程称为测双向。 双向—单向法:先不按单向开关,用磁性天线收到电台信号后,水平旋转测向机,找出小音点(或称哑点线)获得电台所在直线,然后按下单向开关并转动测向机90°,在此位置上,反复迅速的旋转测向机180°,比较声音大小,声音大时,本机单向大音面所指的方向,即为电台的方向。最后再用双向小音点瞄准。

(2)2米波段测向的基本方法: 单向法(也叫主瓣一次测向法): 当2米波段测向机收到电台信号后,转动天线360,依靠尖锐的主瓣方向图(此时引向器的前引伸方向声音最大),即可明确地测出电台方向线。若发现主瓣与后瓣难以分清(在前后两个方向上声音大小差不多),可将测向机音量关小,举过头顶,在主、后瓣两个方向上翻转天线(见图,应注意保持天线所在面与地面的平行),反复对比两边的音量大小,防止测反方向。此法多用于三元八木天线。 二、方向跟踪 沿测向机批示的电台方向,边跑边测,直接接近并找到电台的 方法叫方向跟踪。由于80米波段测向机双向小音点方向线清晰准确,因此跟踪时多使用此方向线。 因为短距离测向竞赛的信号源处于连续发信状态,因此该技术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 在地形简单、障碍较少的情况下,方向跟踪时可快速奔跑,并在跑动中左右摆动测向机,不停的校正方向(注意随时调小音量)。 方向跟踪时,容易出现从电台附近越过而并未觉察的情况,这时运动员虽已跑过电台,但测向机磁性天线指示的方向线,由于变化不大而未能及时发现,造成反方向跟踪,越跑越远,直至耳机中音量明显减弱时才会发觉。避免的方法是在跟踪中打几次单向,判断大音面是否已转到后面。 宁跑勿走,宁过勿欠,这是迅速到位的最基本要求,切忌尚未到位便进行搜索,耽误时间。

广播电视数字化

浅谈广播电视数字化

————————————————————————————————作者:————————————————————————————————日期:

浅谈广播电视数字化 摘要:数字化使频道多样化、对象化、个性化成为可能,媒体将由单一走向综合,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开展付费电视业务必须给付费频道以正确定位、分类管理,给予与公共服务业务不同的申办条件和审批权限,由分配网作最终节目集成,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 数字化给广播电视带来了什么? 第一、多媒体融合。数字化使各种形式的信息,例如图像、声音、文字等都变成由0和1两个符号元素组成的码流,从而实现了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数据广播、电子杂志、因特网等各种媒体的大融合,由此带来了媒体之间、相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相互渗透。广电网络经营数据业务、因特网业务,电信行业在宽带业务里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等等,都已经成为现实。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媒体将由单一走向综合,广播电视与电信等行业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最终融汇于信息化的大潮中。 第二、双向交互。数字化不仅提高了传输效率、而且数字化的传输、存储手段使用户与发送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成

为可能。广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节目创作、制作到播出、受众将更紧密的融为一体。海量存储技术使得用户与终端之间的互动也使用户掌握了对节目选择的主动权,大量低水平重复制作的令人生厌的千人一面的节目,不用管理部门清理,无情的市场就会让它们无存身之地。 第三、网络化。数字化使广播电视吸收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几乎全部成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广播电视融入网络化的大潮。广播电视不再是一套制作、播出设备连接一套发射系统这种分散的、相互隔绝的局面。 数字广播电视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 数字广播电视并不仅仅是技术由模拟转化为数字,开展数字广播电视业务即不仅仅是广播电视系统技术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广播电视行业自己的事,需要我们以全社会、全球化的视角来看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问题。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新的生产力,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说它已经成熟了,但是它的应用环境、发展环境、尤其是政策环境仍然是模拟时代的。 广播电视节目由生产到消费的流程一般有这么几个环节:节目创作、节目制作、节目集成、传输、播出和用户终端。对于模拟系统来说,节目的流向是从源头到目的的单向流程,就象大工业的流水线一样,每道工序只需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最终用户则完全是被动的。在频道资源紧缺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