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旅游开发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旅游开发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旅游开发理论

深度旅游开发包括哪些内容?

1 旅游产品本身:产品的创意性设计,包括产品的包装、产品的精细与精美度、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2 营销手段

包括产品周期、产品价格、产品分销渠道、促销策略。

市场营销理论

19世纪现代市场营销经历了传统营销到关系营销的飞跃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的消费者营销到20世纪60年代的产业市场营销,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营销,20世纪80年代的服务营销,20世纪90年代的关系营销。

传统营销学理论是建立在4 P理论基础上的,4P理论从企业本身可以直接控制的4个因素出发,分别为产品(Product),最大利润的价格(Price),掌控的营销渠道(Place),加以促销(Promotion)的手段。美国西北大学Philip教授20世纪70年代末将4P理论发展为6P理论,增加了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舒尔茨等人提出了整合营销新观念,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在此新规范下提出了4C理论。4C理论包括消费者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其次是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再次是为消费者提供方便(Convenience);最后是与消费者进行沟通(Communication)。4C理论着眼于消费者需求,落足于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旅游市场营销不仅要充分借助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把握其最新动向,更要密切结合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特征,创新营销模式,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据点式空间开发理论与布局

空间布局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其中据点式开发又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

据点开发模式,也称为增长极开发模式。它是指以某一旅游城市或者某一著名旅游景点为龙头,带动周边景点区域的旅游开发。这里的“点”是一定区域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或者城市。增长极模式适用于区域旅游开发的初始阶段。

旅游据点式开发模式,其内涵是首先要选取几个十分著名的旅游景点,然后优先投入、优先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发挥其核心带动与辐射作用,以此带动周围景点的快速发展。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尹贻梅等(2005)[1]对旅游企业集群的定义为:“集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旅游核心吸引物、旅游企业及相关企业和部门,为了共同的目标,建立紧密地联系,协同工作,提高其竞争力。

旅游产业集群包括培育的条件与存在的机制,培育的条件大都包括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龙头企业的区域内部集聚、旅游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具有丰富的差异化机会等。存在的机制有:旅游产业集群演进的动力机制、旅游产业集群激励与约束机制、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机制等。

[1]尹贻梅.旅游企业集群:提升目的地竞争力新的战略模式[J].福建论坛,2004,(8):22-25.

挖掘旅游产品文化策划

旅游产品文化主题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灵魂,是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指导着整个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产品文化主题设计的是否精彩、恰当,对旅游产品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在旅游开发中应坚持“主题先行、重点突出、深入细致”的策划原则。

旅游产品文化主题定位即确定旅游产品的文化主格调或旅游产品文化开发方向,重点是确定其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旅游产品文化的挖掘,是建立在旅游开发者自己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旅游者审美价值取向进行判断的共同的前提之上的,因此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充分掌握并理解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独特的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价值

旅游文化价值只有是“独具的”,才能是个别的,才能是对旅游者有吸引魅力的。因此只有旅游产品开发者既具有深度又有新角度的发现,才能挖掘出独具的文化特质。

2、要科学的择准旅游产品整体开发态势体现出来的旅游文化价值与现代旅

游者心理发展态势的切入点。

旅游者心理需求是产生旅游行为、购买旅游产品的动因。在旅游实践中,只有旅游产品开发出来的文化价值属性与旅游者心理需求两者相契合,才会碰撞出旅游价值实现的火花。

挖掘旅游产品文化的途径

从旅游活动所涉及的三个方面来看,挖掘旅游产品的途径主要有一下几条:

1从不同角度挖掘旅游产品的内涵

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泽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的外显文化,从而使旅游者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其文化意蕴,并使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

2用多种展示形式体现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通常情况下,文化内涵的表现有动静态之分,即旅游产品除了以传统的书籍、图片、实物等静态的展示外,还可以结合当前旅游者参与性的需求融入动态的展示中,比如各种加工技艺、节庆表演的等等。

3形成的旅游产品满足多种需求的供给层次

旅游者的文化需求层次分为三种:一是低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些人对于文化需求的欲望不是很高,大多数人不会自觉参与到探求旅游产品中的精神文化活动中来。二是中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些人文化程度较低层次的高,对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探知文化内涵的愿望,但是不够深入和专业。三是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这些人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深入专研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于某种文化具有较深刻的了解。

4提高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设计、美化效果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规划

1.旅游产品策略

旅游产品策略包括生命周期策略、旅游品牌策略和新产品策略。旅游产品具有季节性、需求波动性和相互依赖性,而且固定经营成本比较高,处于不同时期必须实施相应的营销策略。品牌是价值、文化和个性等内在实质的最直观表达,所以旅游策划应着重营造旅游产品品牌。品牌发展战略包括产品线扩展策略、品牌扩

展策略以及多品牌策略和新产品策略。旅游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根据市场需要推出新产品。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通常包括资源重组策略、产品升级策略、品牌延伸策略。

导入期:

必须为价格、促销、分销和产品质量做出详细的规划,如果仅仅考虑价格和促销时,营销管理者可以分析快速撇取战略、缓慢撇取战略、快速渗透战略、缓慢渗透战略,然后进行合适的选择。

成长期:

尽量长久地保持市场的增长,主要有改进产品的质量、赋予产品新的功能、相应的改进产品、退出相关产品和支持、开辟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增加分销渠道、改变广告内容、适当降低价格,吸引抵挡市场。

成熟期:

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系统考虑市场状况和产品特征,注意改进营销组合,加大销售促进力度。

2.价格策略

价格是旅游市场营销中研究最少的因素,但价格是营销组合中产生效益的因素,其他都代表成本。旅游产品常用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如表:

由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双方进行协商定价将会成为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体验经济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这一定价的可定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样定出的价格更符合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旅游者注重的是体验过程,因此价格的制定不仅限于成本、竞争、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企业通过对满意者提供满意的体验,提高价格,可以从中获取丰厚的回报。

旅游产品定价方法

成本导向的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认真价值定价法、反响定价法、差别定价法

竞争为导向的定价法:随行就市定价法、竞标定价法

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新产品定价策略:撇脂定价法、渗透定价法、满意定价法

心理价格定价策略:尾数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声望定价法、招徕定价法

折扣和折让定价策略:数量折扣法、季节性折扣法、促销折让策略

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产品线定价法、选择品定价法、互补品定价法、产品系列定价法

旅游价格调整策略:发动降价和提价。

3.分销渠道策略

对于旅游地而言,分销渠道包括各类的旅游经销商和旅游代理商,以及渠道起点和终点的旅游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分销渠道是旅游营销效率的基础,具有完成旅游产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功能、产品再次开发的功能。主要营销渠道有直接营销渠道和间接营销渠道。当前广泛用的有三种:专营性分销渠道、广泛性分销渠道、选择性分销渠道策略。由于计算机网络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以及旅游者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增强,各旅游企业除了使用和选择适当的中间商类型、不断调整渠道、加强对中间商的管理等旅游营销渠道策略外,还应采取计算机网络销售策略以及通过纵向、横向、集团化联合进行销售的策略。

4.促销策略

旅游促销是指旅游营销者将有关旅游企业、旅游地及旅游产品的信息,通过各种宣传、吸引和说服的方式,传递给旅游产品的潜在购买者,促使其了解、依赖并购买自己的旅游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其实就是实现旅游营销者与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畅通,是旅游市场营销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企业向外界推介旅游产品的途径。常用的促销策略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目前旅欧促销更注重于对旅游消费者体验性要求的满足,应多采取一些体验式促销,如情景促销、氛围促销、感情促销、网络促销、特色促销等。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贾鸿雁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南京210096) 摘 要 近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其开发模式有原生地静态开发模式、原生地活态开发模式、原生地综合开发模式、异地集锦式开发模式,但任何一种开发模式都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遗产的可能性,建立健全由法律机制、行政机制、规划机制、经济机制、教育科研机制构成的保障机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旅游;遗产保护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长城等6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0年来,迄今世界遗产的数量已增至33项,名列世界第三。#世界遗产?巨大的号召力使遗产旅游迅速蹿红,绝大多数的遗产地成为旅游热点。2001年,中国昆曲荣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广大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和接纳世界遗产的新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 1 问题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 大众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与在中国的大众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可追溯至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Reco mmendatio n o n the Safeg uarding of T raditio nal Cult ur e and Fo lklo re),建议界定了#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1997年教科文组织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确认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 ral and Intan g ible H eritage)的概念,并于2001年宣布了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 nv en t ion for the Safeguar ding o f t he Intang ible Culture Her it ag e),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概念来代替#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公约?第二条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为: #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社区、各群体为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为应对他们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由此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宣布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90项。 2001年,昆曲成功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研究、抢救工程旋即展开。2002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揭开了中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的序幕;12月在上海召开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诞生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上海宪章?;2003年1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11月,古琴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实施原则和保护措施;4月,文化部宣布中国将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各地涌起挖掘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11月,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申报)被宣布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成功,在中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和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但保护工作起步较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其保护的一种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考虑其优势及注意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遗产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但保护和开发工作起步较晚。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当的旅游开发,既能弘扬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其传承,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

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应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它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保继刚,1993)。按照旅游文化学的归类,旅游文化资源一般分为有形旅游文化和无形旅游文化。无形旅游文化资源是指语言、生活习俗、氛围等非物质形态的旅游文化资源。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分类表中(见表1),从表1来看,h大类人文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涵的内容有部分重合,但是也有一些并没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一些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归类上存在盲区。随着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及申报,作为旅游资源分类的h大类人文活动,也应及时对新的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调整,增加适合旅游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旅游开发的优势

了解游客对导游和深度旅游需求的调查-默认报告

了解游客对导游和深度旅游需求的调查 第1题性别[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男87 36.55% 女151 63.45%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8 第2题年龄[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20 71 29.83% 20-30 63 26.47% 30-40 25 10.5% 40-50 58 24.37% 50-60 19 7.98% >60 2 0.8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8 第3题收入(元)[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3000 114 47.9% 3000-5000 56 23.53%

5000-7000 35 14.71% 7000-9000 16 6.72% >9000 17 7.1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8 第4题职业[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企业或公司员工38 15.97% 专业技术人士(如教师/医生/律师)36 15.13% 交通运输21 8.82% 政府工作人员12 5.04% 服务业人员13 5.46% 学生/自由职业者/其他118 49.5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8 第5题请问您曾经采用过的哪种旅游组织方式出游?[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旅行社组织122 51.26% 单位组织79 33.19% 自助游110 46.22% 自驾游119 50%

单独游76 31.93% 其他22 9.2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8 第6题在下列旅游景观中,您喜欢?[多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山川大海湖泊等自然景观208 87.39% 古城、古建筑142 59.66% 古镇、古村落137 57.56% 民俗风情124 52.1% 博物馆61 25.63% 主题公园80 33.61% 现代都市文化67 28.15% 异域文化118 49.58% 其他13 5.4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38 第7题请问在旅游中,您认为文化重要吗?[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 非常重要141 59.24% 很重要79 33.19%

完整版旅游产品开发策略.doc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一)旅游地开发策略 旅游地开发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一个旅游地要进行旅游产品开发,首先必须凭藉其旅游资源的优势,或保护环境,或筑亭垒石,或造园修桥,使之成为一个艺术化的统一游赏空间,让原有风光更加增辉添色,更符合美学欣赏和旅游功能的需要。旅游地开发的策略,根据人工开发的强度及参与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资源保护型开发策略。对于罕见或出色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要求完整地、绝对地进行保护或维护性开发。有些景观因特殊的位置而不允许直接靠近开发,它们只能作为被观赏点加以欣赏,其开发效用只能在周围景区开发中得以体现,对这类旅游地的开发,其要求就是绝对地保护或维持原样。 2、资源修饰型开发策略。对一些旅游地,主要是充分加以保护和展现原有的自然风光,允许通过人工手段,适当加以修饰和点缀,使风景更加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山水风景的某些地段小筑亭台;在天然植被风景中调整部分林相(林业术语,指各种植物群);在人文古迹中配以环境绿化等,就属于这类开发。 3、资源强化型开发策略。这类开发指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人工强化手段,烘托优化原有景观景物,以创造一个新的风景环境与景观空间。如在一些自然或人文景点上搞园林造景,修建各种陈列馆和博物馆,以及各种集萃园和仿古园等。 4、资源再造型开发策略。这类开发不以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仅是利用其环境条件或设施条件人工再创造景点,另塑景观形象。如在非资源点上兴建民俗文化村、微缩景区公园等。 (二)旅游路线开发策略 旅游路线开发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最有利于企业竞争为指导,遵循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具有以下几种旅游路线产品的组合策略: 1、全线全面型组合策略。即旅游企业经营多种产品线,推向多个不同的市场。如旅行社经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多种产品,并以欧美市场、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等多个旅游市场为目标市场。企业采取这种组合策略,可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但经营成本较高,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 2、市场专业型组合策略。即向某一特定的市场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如旅行社专门为日本市场提供观光、修学、考古、购物等多种旅游产品;或者以青年市场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开发探险、新婚、修学等适合青年口味的产品。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对特定的一个目标市场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其各种需求,开发满足这些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但由于目标市场单一,市场规模有限,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也受到限制,所以在整个旅游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少。 3、产品专业型组合策略。即只经营一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多个目标市场的同一类需求。如旅行社开发观光旅游产品推向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因为产品线单一,所以旅游企业经营成本较少,易于管理,可集中企业资金开发和不断完善某一种产品,进行产品的深度加工,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但采取这种策略使企业产品类型单一,增大了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 4、特殊产品专业型组合策略。即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如对欧美市场提供观光度假旅游产品,对日本市场提供修学旅游产品,对东南亚市场提供探亲访友旅游产品;或者经营探险旅游满足青年市场的需要,经营休闲度假旅游满足老年市场的需要等。这种策略能使旅游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不同的目标市场,使产品适销对路。但企业采取此种策略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投资较多,成本较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点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的特点:系统性活态性(它包括文物、遗址、建筑群)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石刻、石窟、壁画及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性文物如石窟、可移动性文物如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 文化遗产:祖辈创造出来的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文化遗产学是一门新兴的职业性学科,涵盖十分广阔,内涵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承的的多样性,丰富性。 概念: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时代相传的文化传统表现形式如口头传说叙述,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知识的探索,婚俗节庆礼仪风俗、传统手工技能还包括与上述形式相适应的文化空间。 特性:时间性,空间性,文化性。 文化线路:代表了人类的迁徙与流动:代表了一定地区内国家和地区贱人们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 意义:促进了文化的思想之间的交流,但是他必须集中在一个与其有历史联系与文化遗产相关联的动态系统性。 产业遗址:农业遗址、工业遗址,商业遗址 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工程 产生条件:可能性,具有丰富的资源、必要性保护和传承 独特的视野和视角 第一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的探索,告诉我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深杜挖掘,告诉我们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规律的探索,告诉我们该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的形成 第一阶段:20C三十年代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提出并倡导通过国际合作来保护人类的遗产。

第二阶段四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并设立国际资金来保护国际遗产。 第三阶段持续20多年的抢救努比亚遗址的救援和活动是催生世界遗产公约诞生的直接诱因。 2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 在国际社会拯救阿布辛贝勒神庙活动的影响下对文化遗产的法定保护进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上来,世界文化遗产概念也已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国际遗迹和遗产委员会)就保护文化遗产起草了一个公约,同时美国和世界自然遗产联盟合作,对自然遗产保护进行归纳,并提议将自然遗产保护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同一个法律中。 世界遗产的内容: ①却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②指出缔约国在确定了潜在遗产方面的责任,以及他们在保护这些遗产时所起的作用。

旅游市场应深度细分.

旅游市场应深度细分 旅游市场细分是营销者根据一定的细分变数将游客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需求的游客群,以便确定目标市场、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从而达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欲望、偏好等方面的差异性的过程。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是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的前提。它一方面使旅游市场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旅游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为准确地锁定目标市场,拓展旅游市场提供依据。传统的市场细分主要以人口学的特征(年龄、性别、经济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等指标为依据,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旅游产品在满足需求方面的差异减小,再以原来那些指标作为市场细分的依据就难以准确把握市场的动向。旅游市场深度细分就是针对个性化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对于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环境下,新的市场细分要以游客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距离、游客的旅游消费特征、消费者心理变量为基础,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频度市场深度细分 由于经济、爱好、时间、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游客出游的可能性大小相差很大。一般而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出游的可能性大。按游客出游的可能性,旅游市场可细分为低频游市场和高频游市场。不同类型旅游地,吸引不同类型游客;不同等级旅游区,吸引不同范围内的游客。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旅游者出游次数的不断增多,旅游者不可能重复多次地去那些优秀级旅游区,尤其对于高频游市场,也就是说,本地和周边地区的高频游市场应该是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最佳的目标市场。因此,在制定其市场开拓方案时,应以区域内客源市场为主。

客源稳定性市场深度细分 旅游目的地对客源市场的辐射强度与范围随距离而衰减。按旅游区的客源稳定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综合分析旅游客源市场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经济水平、消费行为,旅游市场可细分为核心客源市场、基本客源市场、机会客源市场。在市场细分的过程中,应遵循“细分细分再细分”的原则,对核心客源市场深入调研,掌握旅游者消费需求,推出相应新产品,巩固扩大原有客源市场。在客源结构上,要从发展型、享受型上突破,努力开发中、高消费层市场和非观光型旅游市场,在游客类型的调整上做文章。 交通、时间、距离市场深度细分 由于人们在做旅游决策时倾向于追求在资金与闲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旅游效益,交通、时间、距离对游客做出旅游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按客源地与旅游地的交通、时间、距离,旅游市场细分为“一日游”市场、“二日游”市场和“多日游”市场。由于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二日游市场规模较大,且极有可能发展为高频游市场,应引起旅游资源非优区的重视。 游客行为动机市场深度细分 按游客行为动机,旅游市场主要可分为观光型旅游市场、体验型旅游市场、参与型旅游市场和度假型旅游市场4种。观光作为主要旅游目的,是最为传统,最为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客户群最广泛,但能够将观光型旅游作为长期市场定位,只有少数具备大量极有价值的观光资源,被旅游者所广泛认同的地方才可以做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度假型、休闲型旅游产品持续升温,单纯观光型旅游市场增长乏力。旅游者希望在亲身参与旅游景区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开展更广泛的交际活动以及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景观观赏型———表演欣赏型———项目参与型”代表了旅游项目的发展趋势。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非遗都有哪些 中国48处世界世界遗产.至2014年6月,中国已有47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使我国世界遗产增加至47处,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仅次于拥有50个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1、山东泰山:泰山(山东泰安市)、岱庙(山东泰安市)、灵岩寺(山东济南市)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首个双重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 4、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 12 文化遗产12、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 文化遗产 14、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1994.12 文化遗产

15、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19、云南丽江古城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遗产 24、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 文化遗产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2014..6.23增补二期)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深度旅游:激活游客的感官体验

深度旅游:激活游客的感官体验 作者:王瑜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08年05月27日 时下,深度旅游是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一时间,深度旅游产品、深度旅游项目、深度旅游景区、深度旅游线路纷纷涌出,竞相登台,不亦乐乎。在此,笔者以两个问题为核心,谈一点看法。 问题一:深度旅游何以成为时代宠儿? 人生之精彩贵在经历。人生有喜有忧,有成有败,有起有落,但正是这多种多样的生活经历使人生丰富多彩,充满挑战;不可想象,淡若白水的生活将留下多少遗憾。 旅游之魅力在乎参与 旅游走到今天,业态趋于成熟,游客不断成长,个性化需求快速显现;旅游堪比人生,旅游的体验性与参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走马观花、简单低档的旅游方式和旅游产品已让众多游客觉得索然无味。 深度旅游增进体验感 西方旅游界,把一次外出只选择一个地方、而不是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段内跑数个景点的旅游,叫深度旅游;其实,深度旅游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而是更加强调游客深植其中,从容地进行生活体验式漫游;深度旅游意在调动游客参与和体验的积极性,这更加符合现代人求新鲜、求刺激的心理诉求,因而受到众人的青睐。 问题二:深度旅游如何能够不负众望? 两大条件:旅游时间与旅游内容 深度旅游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两个条件和要求:旅游时间要充裕,旅游内容需丰富。二者互为需要,相互依存,游客旅游时间充裕,则要求有更多项目和活动丰富旅游行程;旅游地项目内容丰富多样,则需要游客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体验和品味。 两大条件的满足:

(1)旅游时间充裕需要供求双方同心协力。供方主要指旅行社,旅行社应针对 深度旅游的特点安排行程,不能让游客“行色匆匆”、“疲于奔波”;需方指游客,游客的旅游观念需要引导,逐步转变浅尝辄止的大众化旅游方式。 (2)旅游内容丰富有待于硬件和软件提升。硬件体现在旅游景点的精心设计和 建造,体现在旅游活动设施的完善和创新利用;软件体现在服务质量的规范管理和服务现场的互动交流。 强势手段:激活游客的感官体验 深度旅游追求体验感,人类通过器官多方感受旅游的瞬间;打造深度旅游的手段和措施核心即是抓住和激活游客的感官。 项目和活动需作用于游客的眼、耳、鼻、口、手、脚、心,增进游客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心理感觉等。 具体方式: (1)感官体验避开单刀直入,转而曲径通幽 物以稀为贵,景以遮为奇,不经修饰和设计的景观与项目,让游客一览无遗,缺少神秘感和趣味性,难以对游客感官有深刻冲击,激不起游客的体验和参与兴趣,或者游客在体验过后,只会得出“不过如此”的评价,正可谓“不游遗憾,游了更遗憾”。 中国古代园林讲求曲径通幽,指园林的布局须得巧妙设计和精心修饰;游客辗转期间,移步品景,陶冶情操。深度体验旅游与古代园林追求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恰当引入和借鉴“曲径通幽”思想。 举例:乐在田园采摘 闲暇时间,都市居民多热衷于到郊区农村体验一下农家乐,相比于品尝已经被摘好、洗净、包装好的瓜果特产,游客更乐意亲自到田地、果园去采摘,边摘边吃,边摘边娱乐,边摘边采购。这种“亲历亲为”才能获得果实的过程正是游客乐于参与和体验的趣味过程。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报。 设计理念: 通过自己在课前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些。小组的合作学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去了解知识的活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资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二)讲授新课: 1、龙泉窑青瓷 (1)出示龙泉窑青瓷图片 (2)龙泉窑青瓷制作过程 2、传统木 3、浙江泰顺溪东桥 中国传统木拱桥营造技艺,是中国古代匠师在几千年的营造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它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所以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称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4、雕版印刷技艺。 5、兰亭集序(书法唐摹本)晋代王羲之。 提问:你能从“道”字的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中感受不同书法的艺术特点吗? 学生:…… 6、如来佛观音菩萨像(西藏唐卡) 作业要求: 1、你有哪些想了解、不熟悉的文化遗产? 2、收集一些中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3、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同学们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 归纳小结: 口头传承; 表演艺术; 社会风俗; 传统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代表了劳动大众的智慧和精神,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热点内容。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深入,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原真性逐渐消失,而一些鲜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其曰益脱离社会生活,逐渐濒临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生存遭受威胁。只有在发展利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得到不断传承,并以新的形式存活下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概况的简介,分析了其开发现状和宁夏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幵发与保护策略。 关键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如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达,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民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而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专门对“保护”一词做出了解释,“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可生存性,这些措施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鉴定、记录、保存、推广、传播以及复兴"。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区别甚微,因为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次对新文化的体验"。 一、宁夏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审美、教育、康体等多项功能,开发利用价值大。根据“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宁夏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扩展项目在内,宁夏共有10大类近100个非遗项目,分布在19个市县区,其中,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包括回族山花儿、回族服饰、回族器乐等共10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国家级、自治区级共143人。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刚迈出步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处于静态的保护中,没有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同时,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形式被开发,部分非遗项目入驻景区,在景区其他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下,进行展示和表演。目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有:1.文化旅游景区;例如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西部题材影视文化而扬名,是宁夏知名度较高的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同时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验基地,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西部影视城景区内,包括草编、撤法、剪纸、花儿等在内的30多项非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雷蓉,胡北明 (四川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是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并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2003-2011年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焦点: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研究;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研究;三是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研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80(2012)04-0012-05 收稿日期:2012-02-28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科基金项目(SC11E010);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11SA074)作者简介:雷 蓉(1972-),女,四川渠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战略管理; 胡北明(1973-),男,重庆丰都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 网络出版时间:2012-7-3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a15208167.html,/kcms/detail/51.1676.C.20120703.1153.004.html 第27卷第4期2012年8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No.4Aug.20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通过了《人类口头及无形文化遗产代表作宣言》后,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潮。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来看,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各国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的一个主旋律。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对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寻求一条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将不失为其保护和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转型,不仅在实践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其理论研究也是当下关注颇多的一个焦点。 本文也是基于这一背景,对国内近年(2003—2011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进行评述。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对策问题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旋即加入该公约以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笔者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 )以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键词,从2003—2011年共有相关文献 11148篇,其中期刊论文3957篇,博硕士论文262篇,其它文献6929篇。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更是持续走高。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的统计,2007年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期刊文献只有460篇,2008年 623篇,2009年790篇,2010年达到高峰有832篇,2011年也有792篇[1]。 就其相关文献的研究内容上看,早期(2001—2004年)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特征及价值内涵方面;中期(2005—2007年),主要文献将其关注的焦点放到了各种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近年来(2008—2011年)特别是随着遗产

日本京都深度旅游攻略

节东瀛访古日本京都深度旅游攻略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5208167.html, 2011年01月15日13:28 来源:新浪网字号:大中小 京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的都城,历史建筑非常,各种寺庙、神社多大几十间,可以说是日本历史的最好写照,拥有大量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在很多日本几日游,安排在京都的时间一般都是一天,最多两天,去的景点也只有2-3个,不能完全代表京都的特色。如果能自助游,在京都呆上2-3天,才能够深刻体会京都的历史韵味。 京都交通便利 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它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京都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地方,无论是艺术、佛教还是民间手工艺。 许多年来,京都依旧遵守着中国盛唐时期的城市布局,即使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也不用害怕迷路。在这里你能发现所有渴望在日本找到的东西:铺着鹅卵石的花园,优美的庙宇屋顶以及踏着轻快步子寻找出租车的艺伎?? 如何到达京都:

国内去京都,一般都是乘飞机到大阪的关西国际机场。从机场到京都,建议乘坐JR线的Haruka号特急列车,中间停天王寺和新大阪两站,终点站是京都駅。全程需要75分钟。从国际到达出来后,向对面走,就能看到JR线的车站入口,入口的对面是售票处,一排自动售票机可以购票,在右侧有个小屋,是人工咨询和售票的地方。 对于我们旅游去日本的,这个小屋很重要。Haruka号到京都,标准票价是自由席(非对号入座)2980日元,指定席(对号入座)3980日元。1-4车厢是指定席,5,6车厢是自由席。在非旅游高峰期时,买自由席的票就可以,通常都是有座位的。 我是周日下午到的,自由席非常空,一个人可以做一排。而指定席就更空了,也没几个人。但是,我们有更便宜的车票可以选择,就是在我前面提到的小屋里面凭护照和返程机票单购买JRWEST RAIL PASS(Kansai AreaPass),这是在关西地区的一日乘车券,可以乘坐JP公司的普通列车和Haruka号到京都的列车,一日票只需要2000日元。 这种针对旅游者的优惠,我们一定要享受到!而且到了京都后,如果时间充裕,也可以乘坐京都的JR线去一些地方,比如二条城,嵐山。日本的铁路系统很发达,京都,大阪,奈良间有JR线和阪急电车线等选择,一个小时有多班,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一个小时都可到达。 如果是从东京到京都,就可以乘坐新干线了,比较贵,要1万多日元,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

旅游产品创新

旅游产品——路线,乃旅行社的生存之本。我们只有精心设计出合理巧妙、有新意、有活力,并注以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路线,才能具有感染力与购买力,以利推销和招徕游客,在确保优质服务中创新。那么,如何使旅游线路求新出奇,花样翻新,引人入胜,则是我们旅行社营销人员应当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坦率地说,这方面我们几乎还是个“空白”,与国际先进的旅游同行相比,差距甚大,有必要下功夫,研究一下其中的奥妙及技巧。 从事旅游工作近20年,从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出新之路有两条:要么老路线翻新,在日程、景点、安排与配置活动上巧做文章,融入新的活力,达到让人耳目一新之感;要么弃旧图新,另辟蹊径,大胆开辟全新线路,当然,也可以新为主,携带部分精华老景点(景区)。目前,我们在编制路线上常犯的毛病为: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涛声依旧”,缺乏新意。我们知道,当一条路线从培育到成熟,当它达到顶峰时,我们就应当提早再培育出新的路线,以便新旧交替,不断攀向辉煌,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不断推出新的路线正是我们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体现。 一、翻新式——旧线翻新,注入新意 旧路线之所以仍在沿用,这说明它还有生命力,古语说:“生姜还是老的辣”嘛,如果我们适当调整,改变思路,给它注入新的视觉,就可使其锦上添花,再焕青春。如在东北全线游览中,各城市之间的交通工具全为火车,极其乏味,如果利用沈大高速公路,将沈阳至大连段的特快列车行程,改为汽车运行,这一小小改动就很有情趣,尽管火车具有安全、快捷、舒适的特点,但汽车同样如此,而且汽车观光的效果要比火车亮丽得多。你看,下午沈阳发车,4小时到达大连,与火车同速,观赏夕阳西下的辽南大地风采,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潺潺的河流像银色的飘带,排排果树、片片稻田、层层绿野、小小村庄,那连绵起伏的绿色丘陵在朵朵晚霞映照下,泛着橘红色,尤其当车行至金州一带,望见海天相连的盐田,虾场荡起耀眼的波光,无数海鸥展翅翱翔的场面,简直令人欢呼,这一切像一幅幅彩色的胶片,充满诗情画意,让人深深陶醉与遐想。客人随时可在休息站停留一下,选一高处眺望、拍照、合影,自由自在,增加了游兴,笔者数次在设计日本团和国内团及台湾团路线时,将火车改为汽车,收效极佳,只是交通费用略微高了一点,但物有所值,客人们没有计较的。 采取“翻新式”,要力求在微细之处下功夫,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而细心,但不可随意乱造,否则,事倍功半,徒劳一场。 二、多点式———线多点,巧妙结合 利用以名景点为主,进行多点的延伸、组合,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安排重点游览张家界的3夜4天中,我们不仅加上韶山、长沙,还增加了九江和庐山共10日游,火车去,长沙飞机返回,既不绕道,又顺理成章,十分方便,2002年5月组织“医学专家老干部团”走了这条线,受到一致好评。这条线路还可延伸至厦门、武夷山、泉州,由厦门乘飞机返回大连,也很精彩。 一线多点式的操作,应注意顺道而行,交通便利,不可东一头,西一头,变成多点多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始终给人新的感受,避免给客人造成疲惫和出现衔接故障。 三、新景式——开辟新景,大胆尝试

2018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主要观点 K12在线教育具备政策、技术、市场的东风 地方性线下培训机构整治蔓延向全国,今年以来从教育部到国务院频频出台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展开专项治理,监管趋严。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好未来等线下巨头开始发力在线教育,在线业务成为高增长动力。技术层面,AI赋能,教育落地场景覆盖“教、学、考、评、管”全产业链条,优化在线学习体验。同时,家长对应试提分有刚需且支付意愿较高,技术成熟下的直播授课用户满意度高,K12在线教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 K12在线学科辅导关键公式 参考电商,我们建立在线教育关键公式: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1+复购率)。(1)流量:较优流量为自有流量(线下机构、工具、社区)、其次为采购流量(线上+线下广告投放),老牌的线下培训机构及题库型模式在流量关口具有天然优势,观测指标为注册用户数、MAU、DAU等;(2)转化率:分品牌驱动(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和营销驱动(其他在线教育企业),营销驱动下获客成本较高,未来如何降低营销费用成为实现盈利关键,观测指标为付费率、转介绍率、有效获客成本等;(3)客单价:多数在线1对1课时费50-150元/时,部分高端课程可达200元/时以上,与线下1对1主流200-350元/时相比性价比突出,中短期仍将保持低价优势加快市场渗透,观测指标为ARPU/ASP;(4)复购率:分产品驱动和服务驱动,好的产品保障学习效果(智能师生匹配、自适应学习产品等),好的服务提升学习体验(课堂强交互、课后辅导答疑、及时反馈等),双管齐下合力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提高留存率,观测指标为留存率(续费率)、完课率、消课率、退费率、用户使用时长等。 老牌线下机构发展在线教育:品牌优势,获客成本低 老牌线下机构发展在线教育的基因特征为强大的品牌优势、充足的学生/师资、丰富的教学资源,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认可能较为顺利地迁移至线上,普遍获客成本较低,营销费用远低于同业。新东方在线产品结构与线下培训有共通性;共享优质师资使得全职占比较低、教学成本占营收不足20%,毛利率高达62.6%;强大品牌导流节省营销开支,获客成本百元左右且呈下降趋势,2018Q3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和实际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现金收入)分别仅为32.7%和17.4%,奠定盈利基础。新东方在线已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净利率18-20%,高于新东方整体13-15%净利率水平,表明成熟的在线教育能够享受高于线下的盈利水平。 纯在线教育:招生营销驱动,重后端产品和服务提高留存 纯在线教育的基因特征为无强势品牌、缺乏流量,前端招生营销驱动;重教研和技术,强调学习体验,主打1V1模式,后端依靠产品和服务驱动提高学生留存。掌门1对1招生线上线下联动以降低获客成本(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