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

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
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

专题: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

一、探病因:

我们先来探讨一篇例文,这篇文章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作文材料:据《沈阳晚报》报道14日10时30分左右,沈阳铁西区沈辽路附近永善小区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被沙袋带到楼下,当场身亡。

居民们说,事故发生前,死者在楼上操控机械并往楼上卸沙。楼下还有两名工人负责装沙以及固定沙袋。“当时一共吊起来六袋,可能这小伙儿往楼上卸了一袋。正探头往下卸第二袋的时候,起重杆和窗框之间固定的滑轮承受不了这个重量,一下子就脱落了!这人正抓着100多斤的沙子,能不被带下来吗!”目击者不无惋惜地说,如果男子没抓沙袋,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沙袋砸到,这孩子真仁义!”目击者的话,引来附近围观者的赞扬跟感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爱

罗斯金曾说过:“为别人尽最大的力量,最终就是为自己尽最大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大爱精神。

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被沙袋带到楼下,当场身亡。令人更加感到痛心的是,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沙袋砸到,这孩子真仁义!”这是当时目击者所说的话。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表现出他时刻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的可贵品质。这位普通的工人心中隐藏着的是大爱,他是无私的。

2008年5月15日凌晨,严情勇所在的部队从云南到达灾区。在从高川镇的山脚到群众被困的山顶间崎岖的道路上,严情勇和战友们24小时连续战斗,用接力的方法,搭建了一条“生命通道”。16至17日,严情勇突然腹痛,但因急于救灾,没当回事。阵痛加剧后,他只是紧了紧腰带,再用武装带死死地扎住痛处,继续往返在“生命通道”上。19日凌晨6时,已经在“生命通道”上往返了近20趟的严情勇,正背着一名老奶奶蹒跚着向山下行进。一阵剧痛突然袭来,他忍着刺骨般的疼痛,使尽最后一点力气,将老人稳稳地放在地上,然后就晕过去了。他是一位钢铁战士,为了人民,他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无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这就是大爱。

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下午2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男孩子在江中挣扎。同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然而在救另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搭救。但是,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起的人梯被冲垮了,9位学生落入江中。岸边的同学大声呼救,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

相继从水中救起6位大学生,而另外3位同学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而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关键时刻,他们纵身一跳,跳出了人间最美丽的弧线,他们用青春传承了大爱。

世界上总有一种爱是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那便是大爱。

二、求疗法:

1.如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下面的材料该怎样叙述?(请注意压缩裁剪)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2.阅读下面文段,说说其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的特色。

自古以来,坚守我心,终生不渝之人比比皆是。屈子身处浊世,抱满腹才华,风流倜傥,为人瞩目。以他如日中天的声势、地位,要为个人谋取大利,简直易如反掌。但他身处高位,心系国家。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竭忠尽智,即使一黜再逐,此心终不改。是什么力量支持他,终至玉沉汨罗清流?是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怀,是面对污淖仍坚持自我,面对威逼利诱却宁折不弯的不屈精神!当千百年后我们读到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那种高洁浩荡之语,犹不肃然起敬。

如屈子傲然于世者,又何止一个?文天祥、方孝孺、钱学森,他们哪一个不是跳出利网,坚守“我心”,为万人景仰呢?他们在功名与节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可谓“上无愧于天,下无怍于地”。

评: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说说你在使用事实论据方面学到了什么。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但马谡固执己见,终致街亭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

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评:

三、施妙手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提示:扣论点,重概括,或详例与点例搭配,或事实叠加用例)

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应该一遇到挫折就气馁。对待挫折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才能由失败走向成功。

因为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大有人在。

这许多人都因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将挫折踩在脚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前败下阵来。

写作素材

1.张海迪自幼就严重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边缘,身体可算弱的了。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3.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4.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他一举成名。

5.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但他毫不气馁,笔耕不辍,终于成名。

6.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你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我的坚强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7.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8.越国在公元前494年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只好向吴求和,等待东山再起。勾践先用美女、金银珠宝贿赂吴王和众臣,还用妻子作人质,自己为吴王当马夫。勾践还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终于赢得了吴王信任,被释放。勾践死里逃生回国后,卧薪尝胆,一面继续进贡吴国,一面聚兵训练。最后他率精兵数万,彻底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洗辱复国的志愿。

9.英国诗人拜伦19岁时写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即有人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说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然而拜伦并未退却,而是以更为优秀的诗作来回敬那个诽谤者。

10.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1941年后被兰州反动当局以“共产党嫌疑”罪名逮捕,入狱三年。1951年冬天妻子黄玉兰在北京病逝。1960年在新疆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积极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成为了一位不朽的音乐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议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议论文中事例的引用_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中事例的引用_议论文写作指导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材料作文沉寂一段时间之后重返考场,虽说文体自选,但还是偏重于写议论性的文章。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除了要有深刻的主题、清晰的结构、飞扬的文采外,还需要对事例进行引用以及分析的艺术。只要我们这些“巧妇”巧运用、妙分析事例,就一定能烹制出诱人的佳肴,谱写成优秀的华章。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践和阅卷感受谈一点对事例巧引妙析的技巧,以使我们的文章从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熠熠闪光。 一、引用事例 引用事例以证明、阐析道理,这固然很重要。如果我们在陈述事例时改变一下常规的叙述思路,就能够迎来一片新天地。古人讲“文质彬彬”,那么我们就从“文”和“质”的角度谈一点巧妙引用事例的技巧。 (一)文采引例 有的作者在陈述事例时语言枯燥乏味,让文章因之减色,实在令人惋惜。如果我们在叙述事例时,巧妙地扮靓所用事例,就能使文章的语言闪烁出熠熠光

彩,给人清风拂面之感,何乐而不为呢? 1、参差句式 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丰富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能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引例,文章既摇曳多姿,又琅琅上口。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才是最好的”这一主题时,例举了唐山十三兄弟。他这样写道: 苍鹰自在地翱翔,因为它有适合自己飞翔的双翅去搏击天空;骏马奋力奔驰,因为它有适合腾奔的双腿来驰骋草原。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唐山十三兄弟,千里奔波,不是归途;雪中送炭,不是亲戚;出手救援,不是邻居;迅速行动,不是命令。在他们心中只有适合灾区才是最好的。 2、设问句式 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地凸显文章的观点,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一位考生在阐述“拼搏方能成功”时,举了铁人王进喜的例子,他这样写道: 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锋、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自己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纪录;是

作文如何用好事例论据

作文如何用好事例论据 作文中事实论据的作用很大。例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落地快。”伽利略却手持轻重不同的两个铁球登上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铿然巨响粉碎了禁锢人们头脑一千八百年的谬误。这就是事实的威力,可见事例的雄辩作用。生活积累;二是取自历史(阅读中获取的名人名事);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不能为叙述而叙述,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kkmmmmkk0== 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用好事实论据有如下几种方法: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如: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味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他舍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明确选择论据的原则,指导学生能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事例论据。 2、注意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3、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事例论据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 2、学习紧扣论点运用各种方法分析使用事例论据。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链接】 一、关于“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2.议论文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是指引用的论据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注意广泛选择论据,使论据多样化,做到论据理由充足,事例广泛,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指所引用的论据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既扎实又有分量,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事实论据,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那是最能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指的是含义正确,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理论论据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特别是经典著作和权威性言论,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事实论据主要是为论点提供事实上存在的依据,从“实”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坚实的实际基础,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而理论论据主要为论点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是从“虚”的方面来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理论上的基础,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权威性。在实际写作中,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的,有时先“实”后“虚”,有时先“虚”后“实”,有时“虚”“实”相间。二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文章才会既丰满又有神韵。 4.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要有定向引述的意识,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酌情变通,或“缩简”,或“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服力量。其次,突出某一个侧面之后,还要善于分析和发掘。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事情取胜。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而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若叙述过细,则显得拖泥带水,杂乱 无章,甚至会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以人生选择为话题议论文800字

以人生选择为话题议论文800字 错误的选择,是你人生中岁月的代价,而正确的选择,却只是一个幸运的瞬间,一次正确的选择,并不能代表你以后都能做到一个个正确的选择。下面是橙子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人生选择为话题议论文800字。 人生的选择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生就是选择,或彼或此,我们无时不在选择。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选择,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总是在选择中前进的。 人生道路千万条,但我不能完全去涉足,我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而这条道路将会注定我一生的命运。当我站在人生道路的岔口时,我不知道我选择哪一条路。当我极目望去的时:有的是住着高楼,坐着奔腾汽车,可以去世界名胜古迹游玩;有的是住着简陋的小屋,每天去田地里做农活。这两条道路,每个人都会选择第一条。但是,要想获得如此的成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克服许多的艰难困苦,做出自己慎重的选择。 人生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坎坎坷坷,而这些让我有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只要克服了这些困难,就会让我有一个全新的面貌。我知道在山的那一边是个全新的世界。 人生总是面临这样那样的选择,犹豫不决,就必定会错失良机,后悔莫及。 人生之路是不可逆,也就是不可能重新选择。即使不满意,也无

可奈何。 选择当及时,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人生选择 人生中,经常会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样的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的选择权在自己手上。有时,同样是一种选择,但可以造就两种不同的人生。 人生之路难免要遭遇挫折、痛苦。而在挫折面前,如果我们选择走上退路,就如那被孩子剥开的未破茧的蝶,已不能展翅飞翔。人生则因此变的平淡而没有色彩,失去曜眼的光芒。 面对困难、挫折,我们不应退缩。要直面困难,不断的捕捉智慧,战胜困难。 在人生道路中,我们难免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如果,我们选择走上退路,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人生将更加光辉。 面对过失,错误,我们要及时改正,及时走上退路。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完美。 同样是一个选择,同样是选择了退路,但却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命运,因选择而改变,挫折因选择而开始。 在困难面前选择退路,是我们对困难的恐惧,是人生一种懦弱的表现。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我们所应做的不是选择退路,而是积极面对,战胜困难。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在错误,歧途面前,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继续前进,不达目的誓不

高考语文 作文素材库 议论文论据(爱国)

2014高考作文素材库:议论文论据(爱国) 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

如何教育学生用事实论据写好议论文

如何教育学生用事实论据写好议论文 摘要:高中生作文,多以议论文为主。但在作文中,学生常常不知如何用好事实论据来写好议论文,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了阐述。 关键词:事实论据叙议结合议论文 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在议论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常碰到学生写议论文时不会或不能恰当地运用事实论据的情况。下面试举一些案例来进行分析。尽管是抛砖引玉之举,但却能让教师同仁引导学生避免进入这些误区。 误区一:列举事例太多,排列无序。如一篇题为“恒心与毅力”的习作,列举的正面例子有:世界发明家爱迪生、瓦特,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澜等,可谓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岂不知这样一来,反而使文章内容像流水账的杂乱。对上面列举的事实论据,可裁剪为: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读了大量惊人的书籍,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Is∞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就开始周游,

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演算研究,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张海迪身残志坚,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很令人尊重的学者。关于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张海迪等人的排列,先可以不同的类别为序,再以贡献大小为序,方式变化虽多,组合却井然不乱;事实论据,要突出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紧扣论点进行灵活裁剪,或以时代先后为序,即从古至今;或以地域为序,即从中国到外国或从外国到中国;或以贡献的大小或知名度的大小为序;或以不同的类别为序。 误区二:在叙述事例时详略不当。如一篇题为“贵在知错就改”的议论习作,举的例子是廉颇负荆请罪的历史故事。选材倒很恰当,但在叙述时没有对故事进行概括,只是原原本本的照搬,仅故事内容的叙述就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看似细致,实则喧宾夺主,冲淡了主题。可对上述事例这样叙述: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蔺相如,至使将相不

写作议论文分析事实论据 导学案(人教版高三下册)

写作议论文分析事实论据导学案(人教 版高三下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写作议论文时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出他们思考、写作的 兴趣。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并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从探因、假设、正反的角度分析事实论据,并 能综合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请同学们看一段例文,这段文字在论据的使用上存在什 么问题? 话题: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一点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 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 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犯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有:

1、拿到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展开说理,而是有 没有事实性的材料。 2、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深刻的说理来 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 3、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而是在议论 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 4、开篇或完整复述原材料,或叙述一个故事,占去大 部分篇幅,结果即使想议论也无法充分展开。 一、因果分析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 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如:。 王昭君为了祖国的和平,毅然远嫁匈奴。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 夕阳,沙海何惧,朔风何惧,再大的沙尘也阻挡不住昭君的 盈步,因为她的心早已没有任何惧怕和负担,心也早已迎向 大漠。因为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历史成就了昭君的忠浩刚烈,她的心灵也飞上了人性的至高点。--06年江西满分作文《卸下包裹,放飞心灵》 小试牛刀 运用因果分析法为下面的事例写一段分析性的文字 话题:坚强 霍金在二十岁时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接下来的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一节课讲解,两节课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对话打在课件上)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论据的选择 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

高考议论文典型理论和事实论据

高考议论文典型理论和事实论据 写议论文时我们往往抓耳挠腮,勉强为之,也大多空洞无物。如何写好议论文,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积累一定的论据。下面就提供几组典型的理论和事实论据。理想与立志: 1.人生最富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渡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差耻。(奥斯特洛夫斯基) 2.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蒲松龄)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理想。(谚语) 1.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人挖土时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不惜牺牲,做了几百次实验。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崇高精神,发明了炸药。 2.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来多次遇险,几乎丧命,但他始终没有畏惧,最终给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徐霞客游记》。 3.周恩来上小学时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明代李时珍,发现以前药物书中有很多错误,立志要编写一部药物书籍。走了上万里,用了三十多年,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5.陈涉年轻时,曾经给人作雇工。他发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 教育问题: 1.曾参杀猪教子。 2.在韩国已悄悄进行了11年的以社会上层人物为中心的“不给子女留遗产”的运动,已被公开。这一运动突出向社会做奉献,把财产奉献给社会福利机构,有的会员甚至把自己数亿元的土地捐献给公共机关。 3.统计资料表明,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不小:美国1.2小时,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小时。相当多的城市中小学生,上学由父母接送,不会划火柴,不敢开煤气,所谓的劳动只是擦桌子、扫地。 4.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没有向父亲伸手,而是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5.狐狸母亲:冷酷中的温情。电影《狐狸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小狐狸长大了,可以外出谋生了,狐狸母亲便开始发了疯似的驱赶它们,不许一只留在身边。 勤奋治学: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天才出自勤奋。(高尔基)

议论文习作中如何用好事例论据

议论文习作中如何用好事例论据 罗田县大河岸中学周朝辉 2008年黄冈市中考语文作文题明确提出要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这就把如何教给学生写好议论文的工作摆上了初中语文老师的案头。写作议论文要注意的东西很多,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一点谈谈看法。事实胜于雄辩,事例论证,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之一。在学生的习作中,如何恰当的运用事例作论据?参照初中学生的读写情况,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所选择的事例和要论证的观点之间,必须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论据为论点服务,论点统帅论据”,做到事例与观点一致,切忌事例与观点脱节。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先摆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把骨气的含义诠释为三个方面:再对应这三个方面,举出三个事例来论证,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文中的 试想,如果将上述的对应关系打乱一下,肯定会造成观点与事例不统一的毛病。 其次,所选事例要有侧重点和代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论述严密,说服力强。以前有一篇课文《事业篇》的第四段用四个分句一百几十个字列举了12位历史人物,细细分析,就会发现,他们各有侧重点和代表性: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财富的,如孔子、司马迁、鲁迅;为中华民族留下精神财富的,如屈原、岳飞、郑成功;推动了历史前进的如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在科技领域留下发明创造成果的,如蔡伦、祖冲之、毕昇。这样,全段利用这些事例无懈可击的从各个侧面论证了论点: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再次,列举事例,必须和阐述道理相结合。在列举事例时进行阐述,为的是事例和观点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读者从感性的表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深层的认识。但学生在习作中往往是习惯于只摆事实,不讲道理,犯了堆砌事例,以例代议的毛病,不能以理服人。议论文中,常见的摆事例作阐述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如《谈骨气》一文第五段先叙述文天祥的事迹,第六段紧扣事迹进行阐述;先议后叙,如从谈骨气全篇来看,先提出论点,对论点进行阐述议论,然后再叙述三个事例证明;夹叙夹议,即边叙述事例,边穿插议论,如《谈骨气》中举贫者不受嗟来之食一例时,就应用了此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在写作时可根据需要分别选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最后,举例的详略要得当。议论文是以理服人,不像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作为论据来使用的,一般来讲,应力求简明。只要把事件梗概讲清即可。但根据需要,也有例外,《理想的阶梯》一文中以诺贝尔的事迹为例,有这样的细致刻画:最后一次试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这一细节描写把诺贝

高考议论文论据分类汇编

经典议论文论据分类集锦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论据

如何写好议论文之论据 1、论据定义。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是议论文的血肉。它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点因为有了论据支持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说服力。论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史实、经验和统计数字等,这种论据通常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各种科学原理、定义、定理、定律,以及被公认的名言、格言、谚语等。不论是哪一种论据,要想做到有很强说服力,必须注意准确、典型、鲜活。准确,就是要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引用别人的话,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出入;典型,就是要使所使用事例或理论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适用性,要能恰如其分地与论点结合。 鲜活,就是要使用尽量能体现时代性、生活性的事例,即使是使用一些历史事例,前人使用过的事例,也要能与现实生活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论据的搜集、整理、使用。 学生作文,普遍性的毛病就是论据缺乏。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实论据搜集、整理。 (1)关注现实,注重日常积累。要养成读书看报并随手摘录的习惯。对于一些故事性读物,应在熟悉故事情节基础上,特别留意人名、地名、时间等细节。考生论据不准确,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失真。对于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事件,要注意深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停留在表面。对于理论论据,特别注意。数据要精确无误,语言准确背诵。 (2)要注意利用古典诗词作为论据。 古典诗词可以作为论据来使用。 使用古典诗词,有一些方法需注意。 a、存同去异,断章取义,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意境与主旨,不可能与我们的论点完全吻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断章取义”的必要,引用其中一句或几句与我们话题有关的诗句作文论据。有些时候,我们把与同一话题有关的诗句集合在一起,概括使用。就需要抛开每首诗独特的意境主旨,取其相同或相关的一面。 示例: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浓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花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而待今朝,春风伴雨,红花却已是如团如簇,艳烈非常。 05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 作者思接古今,神游千载,从无数历史人物的身上撷去一个又一个鲜红艳丽之“花”,读之芳香四溢。试想,如果作者局限于《忆江南》《桃花源记》(“落英缤纷”出处)《蝶恋花》(“泪眼问花”处处)《如梦令》(绿肥红瘦出处)《葬花吟》的意境,不能跳出其间巧妙借用,又怎会有如此令人陶醉效果? b、把诗句与事例巧妙结合。在使用有关人物的事实论据时,如能加入与人物有关的诗句,既可增加论据的力度,又可增加作品文化底蕴。 例如:陶渊明来了,用大笔一挥,赫然留下两个字:“隐逸”。他本是一个官, 在那时,出相入将封妻荫子似乎就是每个男人一生的全部。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毅然地退去官服,而执杖于南山。陶渊明一生的全部,不只那八个字,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是“木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是云雾缭绕间的南山,是满院飘香的秋菊。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明白,然而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绿色心灵中,难道不是早已注定了他那大笔挥就的两个字吗?

议论文分析例子的典范

议论文分析例子的典范 语段1、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了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段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分别列举了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然而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而对于原因却只字不提,所以,我们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后的语段:(注意不同的字体)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了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添加的分析文字,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并构成排比句,不但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作出非凡成绩的原因,而且增强了说理的力度,气势充沛,这样,就使结句的论点顺理成章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引导词“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等,如此,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语段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蛋,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很重要。由于达〃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既如果达·芬奇在从师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画画基础,那他会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画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样,不就从反面证

人生的选择议论文三篇

关于人生的选择议论文【三篇】 【篇一】 一道道分叉的路口,一条条不知去向的小路,一个个不一样的结果。人生,是一道漫长的选择题——题记 凄凄雨淋,剪不断的愁思,是决定不了的选择吗?片片叶落,飘不尽的怅然,是探望不清的迷 茫吗?孤独地立在岔路口,地面上不平的凹处积满了水,已黄的秋叶在风的掩护下打着旋落下,浮 在水面,在雨的击打下,渐渐沉没。雨落萋萋草丛,飒飒风响。两条小路蜿蜒,指路牌标不知何时已掉落在地,盖了一层浅浅的土,在雨水的冲刷下,也只是露出了被风雨岁月无情侵蚀的一角,不知指向何处。 低头,雾气飒起,是不知归途的迷茫吗?雨水顺着发丝流下,沿着已湿透的衣服,最终在衣服 下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啪”的一声,掉落砸在泥土上,顺着一道道沟壑,蜿蜒而去,视线也随着慢慢迁移,远处灰蒙蒙的树林突兀地映在视网膜上,似是留下一道深深灼痕,再也看不清前方的路。 抬头,坠落的雨滴硬生生的打在脸上,只觉生疼,努力睁开被雨气迷漫的双眼,却只看见落不尽的雨和望不尽的天,灰蒙蒙的,好似没有未来。将眼睑睁到极致,只为是能寻到一丝光芒也好,却不料,落入眼中的是斗大的雨珠,不由眨眼,眼底不由得一阵生涩。 垂头丧气,宛如败家之犬。蜿蜒通向那迷途的未来,哪条路才是归宿?闭眼,雨声却渐而清晰,一下,一下,是在叩问我的心吗?该选择那一条呢?该选择哪一条呢?“砰,砰”心脏继续跳动,没 有回答。“哗哗哗”雨声更清晰了,好似在脑中响起,好似在灵魂中响起,你是在告诉我答案吗? 拜托,拜托,再大声一点,我听不清。雨声更大了,盖住了一切声响,“哗哗”淋在身上,将一切都冲走,将身上那看不见的枷锁毁个干干净净,将那已腐朽的身躯冲刷个彻彻底底,灵魂渐轻,摆脱了躯壳的束缚,一阵清明,从未感觉到得轻松。 睁眼,世界从没有看个如此清清楚楚,一瞬明了,吹散了心中的迷雾,做出决定,大步向前,毫不拖泥带水。我相信,这路的尽头,一定是我憧憬的世界。 当遇上岔路口,不要徘徊,用你的心去感知,那会是一条不悔的路,至少现在不会让你后悔——完 【篇二】 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是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是用行动来书写。

议论文常用的一些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议论文常用的一些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一、立志篇 (一)事实论据: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二)道理论据: 1.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二、拼搏篇 (一)事实论据: 1、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2、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二)道理论据: 1.什么是路?就是从设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2.经过的道路是艰苦的,坎坷不平的.可是,无论如何,那是一条美好的道路.在那条路上,一步一个血迹,也是值得的.——罗曼·罗兰 三、勤奋篇 (一)事实论据: 1、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2、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3、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4、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二)道理论据: 1.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2.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 3.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四、毅力篇 (一)事实论据: 1、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 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 到了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 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 ①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 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 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 例一: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 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 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 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