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发展;临床应用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本文就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及近期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概况

β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初先后发现了包括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因这些药物对β2肾上腺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现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较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用药次数由过去的4~6次减为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方式给药,在缓解哮喘症状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β2肾上腺能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近年来许多药理学家及哮喘病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的新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大类。

短效类:沙丁胺醇(Salbutamol)、奥西那林(Orciprenaline)、克伦特罗(Clenbuterol)、氯丙那林(Clorprenaline)、班普特罗(Reproterol)、比妥特罗(Bitolterol)、瑞米特罗(Rimiterol)。

中效类:特布他林(Terbutaline)、非诺特罗(Fenoterol)、妥布特罗(Tulobuterol)、布泽特罗(Broxaterol)、比奴特罗(Pynoterol)、匹布特罗(Pirbuterol)、环克特罗(Cycloclenbuterol)、马布特罗(Mabuterol)。

长效类:沙美特罗(Salmeterol)、佛莫特罗(Formoterol)、班布特罗(Bambuterol)、普卡特罗(Procaterol)。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机制是由于选择性刺激呼吸道内的β2肾上腺能受体,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β 2肾上腺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上皮п型上皮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 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力状态的β2肾上腺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CAMP将信息传递给细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羧酶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钙离子排除细胞外,胞外离子浓度降低,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

2 各类主要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

2.1 短效类以沙丁胺醇为代表

沙丁胺醇一般以气雾吸入给药,可迅速缓解哮喘急性症状,口服给药用于频发性或慢性哮喘的症状控制和预防发作。静脉注射或滴注的平喘效果并不比气雾吸入强,而作用持续时间短,骨骼肌震颤和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较多见,因而不常采用。沙丁胺醇仅用于病情紧急需要即刻缓解气道痉挛者。气雾吸入给药,除直接作用与气道平滑肌外,小部分吸收入支气管静脉到右心室,然后进入肺循环,所以这种给药方法最快,对心脏作用最小。而口服给药需在血液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方能奏效,有一定的心脏反应,因此目前推荐气雾吸入方式给药。其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强度约为异丙基肾上腺素的10~20倍,而对心血管的副作用仅为异丙基肾上腺素的1/10,作用持续时间为异丙基肾上腺素的3~4倍。因该药起效快,故适用于解除哮喘急性发作、喘息型支气管炎和COPD病人的支气管痉挛,亦可用于运动性哮喘的预防。本品尚有血管扩张及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还可试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降低COPD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家族性高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早产等病。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骨骼肌震颤。四肢和面颈部为好发部位。(2)、心脏反应。一般治疗量时少见,但超过治疗量数倍至几十倍,可见窦性心动过速,但无严重心率失常或中毒致死的病例报告。(3)代谢紊乱。可引起血乳糖和丙酮酸升高,并出现酮体。在糖尿病患者应用时尤其注意。过量应用或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可能引起低血钾,从而导致心率失常。其它各种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也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COPD所至的支气管痉挛等症。总的特点为起效快、支气管扩张作用较强、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少,但药效持续时间短,一般为5小时左右。有研究表明[1,2]: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ipratropium bromide)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较单用沙丁胺醇有效。对于在哮喘发作期喘乐宁(含沙丁胺醇)并爱喘乐(含溴化异丙托品)联合用药,能迅速有效的扩张支气管,疗效佳,减少了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更安全[3]。有研究观察到克伦特罗与溴化异丙托品联合吸入较单用克伦特罗临床症状减轻更明显,且这种差异在吸药后40分钟更大,表明溴化异丙托品参与了支气管的扩张[4]。

2.2 中效类以特布他林为代表

因其起效较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慢,而药效持续时间有较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故其应用率近期相对下降。其主要临床应用是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COPD及其它肺部疾病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等症。

2.3 长效类以班布特罗为代表,选择性更强,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可以较有效地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特别是夜间哮喘的发作,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较为重视。

2.3.1 沙美特罗

本品是英国Glaxo 公司的子公司Allen&Hanburgs于1990年12月3日在英国首次推出的长效β2—兴奋剂。是近20年来在哮喘治疗方面的首次重大突破。是第一个具有明显抗炎活性的支气管扩张药。近年研究表明沙美特罗的药用机理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并不相同,其药理作用可以被β2受体拮抗剂迅速而完全的扭转,其长效机制与其侧链结构有关。

结构中长而无极性的侧链不影响其β2受体激动剂活性,但可以紧贴细胞膜与β2受体外位点结合,使分子的柔性头部自由地与受体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激动β2受体。由于沙美特罗尾部结构与受体外位点结合,使之不易脱离外位点受体,从而作用强而持久(12小时)。该药对β2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对β2受体的作用强度为β受体的5万倍,故心血管作用极少。动物实验证明,沙美特罗具有一定的气道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强度是沙丁胺醇的10~20倍。临床研究表明沙美特罗可以双相抑制变应原诱发的速发相哮喘反应和迟发相哮喘反应,进一步提示该药具有抗炎作用。沙美特罗也抑制组胺、白三烯C4、白三烯D4及前列腺素D4等炎性介质释放.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抗原所致的嗜酸粒细胞浸润[5]经过长达数年规律用药的临床观察,证实沙美特罗不像其它中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长期使用可能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而且单剂量吸入还可以抑制由组胺、乙酰甲胆碱或运动诱发的正常人和哮喘病人气道高反应性,提示了该药与其它中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有不同的药用机理。沙美特罗适用于哮喘(包括夜间哮喘和运动性哮喘)的长期维持治疗,以及12岁以上儿童伴有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支气管痉挛的预防治疗。

2.3.2 佛莫特罗

佛莫特罗的长效作用是由于其侧链结构较长和亲脂性较强而与β2受体结合牢固有关。该药能使1秒用力呼气容积(EF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流速(PEF)增加,吸入后数分钟即可减少特殊气道阻力,在2小时内达到支气管扩张作用,维持12小时。其支气管扩张作用明显比同剂量的的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要强。口服比吸入起效慢,但作用时间长。佛莫特罗的长效作用和它的亲脂性有关[6]。给药方式不同则产生不同的效果,吸入佛莫特罗使支气管扩张作用持续长效,而口服则作用时间与短效的肾上腺素β 2受体兴奋剂沙丁脓醇相似。口服佛莫特罗80μg,4小时后,扩张作用最强,其效应与口服沙丁胺醇4mg

相当,且作用持久。临床研究表明,佛莫特罗既可降低由乙酰胆碱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又可抑制变应原引起的迟发相哮喘反应,提示本品还具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这与其能抑制人嗜碱性细胞和肺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其作用是沙丁胺醇的400倍,与酮替芬相当。佛莫特罗可抑制血管透性增加和抑制炎性细胞的聚集[7].佛莫特罗还可抑制皮下注射抗IgE抗体所致的速发和迟发反应。健康志愿者在IgE激发前2分钟吸入本品1~100μg就能抑制划痕和突发反应,其作用强度为特布他林的50倍。吸入20μg就可抑制划痕和突发反应至少24小时,而特布他林500μg仅能维持8小时。在哮喘激发实验中,本品对过敏反应抑制作用至少与其它β2受体激动剂相当。成人,在粉尘螨过敏原激发前4小时给予12μg本品气雾剂,对激发的防护作用比特布他林强。在乙酰甲胆碱激发前4小时给予12μg本品,其保护作用比激发前2小时给予200μg沙丁胺醇气雾剂或激发前5小时给予250μg特布他林气雾剂的保护作用强。12例哮喘患者,吸入本品24μg或沙丁胺醇200μg,二者比较对防止冷空气过度通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时间分别为8小时和3小时(P<0.0001)。本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和COPD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尤其是预防夜间哮喘的发作。沙美特罗和佛莫特罗对β2受体均有高度选择性兴奋作用,与短效剂沙丁胺醇等比较,由于前者有较强的趋脂性,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的β2受体结合更紧密、持久,故疗效恒定持久。动物实验发现沙美特罗或佛莫特罗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后,再加入β受体阻滞剂索他洛尔(sotaloI)虽可逆转平滑肌的松弛,若将索他洛尔洗涤清除,则沙美特罗和佛莫特罗的舒张平滑肌作用仍保存,而沙丁胺醇则无此作用[8]。 Butchers等通过致敏肺组织碎片的研究发现沙美特罗和佛莫特罗均有阻止肺组织释放组胺和白介素的作用,

并以前者作用更强[9]。沙美特罗和佛莫特罗亦可对抗由醋甲胆碱如(methacholine)和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狭窄反应[10],并对运动诱发哮喘具有预防作用。一些作者[11]对SaI和For进行长期治疗(1—12mo)随访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哮喘症状和清晨PEF值均见持续改善,且短效β2受体兴奋剂的用量明显减少,并末发现因长期吸入而致气道反应性增高者。福莫特罗的体内外活性:在体内灌注福莫特罗后30min内使电刺激引起的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呈松弛状态并维持在7h以上。在体外,福莫特罗对肾上腺素β2受体作用较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强5倍[12],而对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比异丙肾上腺素Iso弱10000倍.对肾上腺素β2受体的作用较沙丁胺醇强5倍[12]。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高亲合状态的肾上腺素β2受体形成有关[13]。肾上腺素β2受体兴奋剂对人体离体气管作用的强弱顺序依次为:福莫特罗(Fornoterol)>非诺特罗(feno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肾上腺素(adrenaline)>特布他林(terbutaline)[14]。

2.3.3 班布特罗

班布特罗是特布他林的前体药物。特布他林药理学上的活性部分与间苯二酚2个酚羟基团相联结,如果其中之一被阻断,那么它就失去了活性。班布特罗的分子结构中,2个酚羟基团各自和二甲基氨基甲酸脂结合,后者参与了血浆胆碱脂酶的可逆性抑制,其中之一为班布特罗分解代谢为特布他林所需的酶。随着水解的进行,血浆胆碱脂酶的活性下降,结果使得转换为特布他林的量明显减少。因此,班布特罗通过调节自身水解代谢的速度起到了“内储备”的作用,口服后保证了特布他林血浆浓度的恒定。小鼠动物模型证明班布特罗与肺组织有很高的亲和力,Ryrfeldt等将小鼠单次灌胃氚标记的班布特罗(1μmol/kg)后12小时,测定组织/血浆浓度比,肺为25倍,骨骼肌为2.5倍,脑部为2.4倍。因此本药比其它β2受体激动剂的震颤、心悸的副作用轻。以及增加粘墨纤毛的廓清能力。Fleetham等观察了班布特罗的疗效,将108例哮喘病人分成三组,其中两个治疗组、一个安慰组,2个治疗组分别给予班布特罗10μg或20μg,每晚1次。结果发现PEF的改善程度与剂量有关,20mg/d 剂量组与安慰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并注意到20mg/d剂量组比10mg/d剂量组起效更快,且疗效持久。Petrie等研究了26例经糖皮质激素和吸入β2激动剂治疗不满意的夜间哮喘病人,发现每晚口服一次班布特罗20mg后,夜间憋醒次数和吸入β2激动剂的次数明显减少。

2.3.4 普卡特罗

普卡特罗对支气管的 2受体具较高的选择性,扩张支气管作用强而久。本药还有抗过敏作用,经豚鼠和大白鼠的气道激发实验,说明该药不但可抑制速发型的气道阻力增加,也可抑制迟发型的气道反应性增加。以家鸽实验研究本药对呼吸道纤毛运动的影响,发现有促进纤毛运动,增呼吸道防御的作用。其气道抗炎作用也明显强于其它β2受体激动剂。

3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给药方式

主要有口服、吸入和静脉注射。其中常用的为口服、吸入方式。而静脉使用需严密监测,速度过快或过大,易于出现心律失常、震颤、低血钾等副作用,故临床较少使用。即使患者病情危重,不能口服或吸入药物,可通过机械通气维持肺的通气功能,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呼吸机的雾化装置吸入气道,同时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与起效赢得时间。而吸入给药与口

服相比,由于吸入给药可直接作用于气道而产生支气管扩张效应,具有平喘作用快、用药剂量低、副作用少和使用方便等优点。通常在口服或静脉给药需达到较高的血液浓度才能产生与吸入相似的疗效,故吸入给药为β2受体激动剂的最佳给药方式。通常,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方式主要有三种,包括定量揿压式气雾剂(MDI)、干粉吸入剂和雾化吸入,其中以MDI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干粉吸入方法的改进,发现干粉吸入剂与MDI相比至少有三个优点:(1)可与吸入同步进行;(2)不含氟利昂;(3)吸入的剂量更为准确。因此干粉吸入剂的应用逐年增多,也取得了比量揿压式气雾剂更好的疗效。

4 不良反应

选择β2受体激动剂如果使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可产生许多药物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4.1 心血管副作用。在原有心血管疾病和对拟交感胺易感性增高的哮喘病患者,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后常可以发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合用氨茶碱的患者更易发生。在所有β2受体激动剂中,其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以沙丁胺醇较为显著,其余依次为异丙喘宁、氯丙那林、非诺特罗和特布他林。如果病人发生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一般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后就可消失,必要时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4.2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加重气道炎症,使哮喘病情恶化。

4.3 β2受体的低调节

长期应用β 2受体激动剂可使气道的β2受体对β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降低,称为β2受体的低调节(downregulation),也称β2受体快速免疫或β 2受体激动剂低敏感现象。此现象可使支气管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导致病人对β2受体激动剂的耐药性。但β2受体的低调节为一可逆过程,一般停用β2受体激动剂一周后可恢复正常。亦可用糖皮质激素纠正此现象。

4.4 其它不良反应,如反常支气管痉挛、骨骼肌震颤。、全身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导致血糖升高,此外,还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和消化道的等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药理学01任务0002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B. 药物治疗疾病的科学 C. 药物作用于机体的科学 D. 药物代谢的科学 E. 药物转化的科学 满分:2 分 2. 受体部分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不能与受体结合 B. 没有内在活性 C. 具有激动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D. 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E. 只激动部分受体 满分:2 分 3. 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 A. 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 B. 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C. 增加激动药剂量时不增加效应 D. 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 E. 使激动剂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满分:2 分 4. 药物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学基础是

A. 用药剂量过大 B. 药理效应选择性低 C. 患者肝肾功能不良 D. 血药浓度过高 E. 特异质反应 满分:2 分 5. 受体激动剂的特点是 A.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B. 能与受体结合 C. 无内在活性 D. 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E. 与受体不可逆地结合 满分:2 分 6.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 A. 用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 长期用药引起的反应 C. 与遗传有关的特殊反应 D. 停药后出现的反应 E. 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 满分:2 分 7. 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 致死量的一半剂量 B. 最大中毒量 C. 百分之百动物死亡剂量的一半 D. ED50的10倍剂量

E.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满分:2 分 8. 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 LD50 /ED50的比值 B. ED95/LD5的比值 C. ED50/LD50的比值 D. ED90 /LD10的比值 E. ED50 与LD50之间的距离 满分:2 分 9. 药物量效关系是指 A. 药物结构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B. 药物作用时间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C. 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D. 半数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E. 最小有效量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满分:2 分 10.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了其 A. 副作用的大小 B. 效能的大小 C. 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 D. 起效的快慢 E. 后遗效应的有无 满分:2 分 11. 某药t1/2为8 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 A. 16h B. 24h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 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作用机制 (1)中枢作用,即通过改变中枢性血压调节机制产生降压作用。(2)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通过阻断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β1受体,抑制正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3)抑制肾素释放,通过抑制肾小球入球动脉上β受体,减少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分类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β受体阻滞剂根据其作用特性不同而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非选择性的,作用于β1和β2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到2015年止,已较少应用;第二类为选择性的,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忻)等;第三类也为非选择性的,可同时作用于β和α1受体,具有外周扩血管作用,常用药物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划分为脂溶性或水溶性,以及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或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等类型。 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 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 1. β-受体阻滞作用:β-受体阻滞药主要是与儿茶酚胺对β-受体起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儿茶酚胺的激动和兴奋作用。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分析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2T10:38:05.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袁晓东 [导读] 我院为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 袁晓东 (苏州市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 215100)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LABA干粉吸入剂(施立稳)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ICS/LABA混合吸入剂(舒利迭)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肺功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03-01 我院为探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收治的84例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且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其报告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收的84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49例患者为男性,35例患者为女性,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4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8对;所有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均在Ⅱ-Ⅲ级之间,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气促、咳嗽、咳痰等,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炎稳定期常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即禁止吸烟、呼吸肌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祛痰治疗等,同时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LABA干粉吸入剂(施立稳)吸入治疗,剂型为50ug,一天两次,一次一吸,以三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行ICS/LABA混合吸入剂(舒利迭)吸入治疗,剂型为50ug/250ug,一天两次,一次一吸,以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对患者的气促、咳嗽、咳痰等临床症、肺部体征、药物副作用等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评分。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肺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l/FVC)和FEV1%预计值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接收的84例患者,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并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为(4.7±1.1)分,治疗后为(2.8±0.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为(4.5±1.3)分,治疗后为(3.1±1.0)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l/FVC)和FEV1%预计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组别例数 FEVl/FVC(%) FEV1%预计值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观察组 42 51.2±6.4 68.8±5.4 48.5±5.7 66.9±5.8 对照组 42 52.4±6.3 60.1±4.2 49.1±6.2 56.3±4.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因其呈进行性发展,因而极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程,其临床症状虽可得到相应的缓解,然而其肺功能往往会继续恶化,加之患者自身防御能力、免疫能力下降及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病情极易反复发作,进而极易引发各种心肺并发症。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上通常将吸入舒张剂及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用方式,然而临床研究表明长时间给予患者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往往会导致患者炎症细胞的β2受体数量、活性等下降,进而使得其抗炎活性降低,导致β2受体减敏现象发生。而若长时间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一旦停止用药则极易导致患者病情反跳,使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性,因此,单纯给予患者LABA或ICS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然而,临床研究表明虽然LABA及ICS的作用部分及作用方式不尽相同,但其在分子水平仍具有一定的协同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ICS对β2受体的基因转录有促进作用,可有效的增加β2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进而使得支气管平滑肌对LABA的敏感性增强。2)LABA可促进速ICS受体向细胞核移位,可使其抗炎活性增加。3)LABA的抗炎活性较强,可有效的对气道平滑肌增殖现象进行抑制,

β受体阻滞剂如何选择

β受体阻滞剂如何选择?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4-19 2006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评价研究所(NICE)指南公布后,β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备受争议,但是我们仍清楚地看到,β受体阻滞剂仍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重要药物。从我国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状况分析中发现,β受体阻滞剂占使用量的13%,而心内科使用率可达近35%。 糖尿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并被人们称之为“姊妹病”。那么,对于存在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是否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需要使用,又如何正确选择?本文将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 思考 患者男,52岁,高血压3年,近1年工作紧张,晚上公务及宴请活动较多,自觉体重增加。 检查结果:●血压144/96 mmHg ●心率88次/分 ●体质指数(BMI)28.8 kg/m2

●空腹血糖6.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甘油三酯(TG)2.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 mmol/L 此患者是否可以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分析一 从受体选择性看β受体阻滞剂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对于糖尿病患者、运动员或过度吸烟者而言,临床以使用心脏选择性高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 分析目前认为,无论是否对β1受体具有选择性,在等效情况下,所有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应均相似。然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β1、β2受体阻滞剂)阻断了可舒张血管的β2受体,使α受体的血管收缩作用缺少抗衡,在循环肾上腺素作用下,可能使舒张压升高。在吸烟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循环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上述效应更为明显。 因此,初次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些患者中观察到幅度不大的升压效应。 非选择性β1、β2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利。 分析此类患者交感神经活力较低。 ●非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律失常或再发心肌梗死可能优于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分析当患者情绪紧张或发生心肌梗死时,更多肾上腺素释放入血,使血钾水平降低,从而诱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非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拮杭肾上腺素的作用。 β1、β2和α受体多受体阻滞剂

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β2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摘要: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通过选择性地激动靶器官上的β2受体而发挥β2受体兴奋样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子宫、膀胱等部位的平滑肌舒张松弛。其临床应用包括:扩张支气管用于平喘,松弛子宫平滑肌利于妊娠等[1]。笔者主要阐述β2受体激动剂在支气管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β2受体激动剂;哮喘;呼吸系统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分类 (1)β2受体激动剂按起效时间分为速效与慢效;按作用维持时间又可分为短效与长效。其用药途径不同,起效及维持时间又不同,见表1[2]。 2 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激动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后者又催化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的合成,使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加,游离Ca2+减少,cAMP的水平提高可稳定气管平滑肌的膜电位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发挥支气管舒张作用; ②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从而减轻由于这些介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现象,并增加气道上皮纤毛运动,减少纤毛消除[3],起到缓解哮喘、COPD等病人呼吸困难的作用。 3 β2受体激动剂的用法 β2受体激动剂的用法包括吸入、口服、注射、直肠等给药方式。 3.1 吸入法 因为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作用迅速,所需剂量小,全身性不良反应少。吸入法包括手持定量气雾剂(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等,其中MDI携带方便,适用于门诊病例及出院带药者,其应用时要求喷药/吸气同步,对于配合欠佳者(如小儿及老年患者)宜加用储雾器或改用其它吸入方式;雾化吸入借助雾化吸入装置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6~8L/min)为动力,单用β2受体激动剂或与糖皮质激素等药混合雾化吸入。根据病情可以灵活选药定量,灵活药物配伍,临床应用疗效确切,对病人吸气配合技巧要求不高,我院的住院病人多采用雾化吸入方式给药。

药理学经典简答题

简答题 1. 从受体作用特点比较激动剂、拮抗剂(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拮抗剂)和部分激动剂的区别 2. 举例说明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 3. 以受体理论阐明匹鲁卡品(毛果芸香碱)、阿托品、毒扁豆碱和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滴眼对眼压、瞳孔和眼调节的作用 4. 简述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5. 从腺体作用、胃肠和血管平滑肌作用以及中枢作用三方面比较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的药理学特点 6. 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中毒表现和主要抢救药物 7. 阿托品的下列临床应用如成人括瞳、胃肠绞痛、抗休克可被何药最佳替代,为什么? 8. 简述普萘洛尔的临床应用和主要禁忌症 9. 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三方面阐明为什么苯二氮卓类已逐渐取代了巴比妥类 10. 简述苯妥英钠的临床应用 11. 简述吗啡的适应症、主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12. 比较氯丙嗪和阿司匹林的降温特点 13. 比较度冷丁和阿司匹林的镇痛特点 14. 药物可从那些作用途径纠正心律失常 15. 简述左旋多巴、溴隐亭和苯海索(安坦)治疗震颤麻痹的机制 16. 简述强心苷的临床应用 17. 简述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18. 简述硝酸甘油和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 19. 简述卡托普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0. 比较速尿和双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包括作用部位、机制、强度) 21. 简述速尿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2. 简述双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3. 比较缩宫素和麦角新碱对子宫的作用和应用

24.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25. 比较地塞米松和阿司匹林抗炎作用特点(包括作用机制、作用环节和作用后果) 26.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治疗甲亢危象的药理依据 27. 简述丙基硫氧嘧啶和大剂量碘合用于甲亢手术准备用药的药理依据 28. 简述SMZ+TMP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理依据 29. 简述青霉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 30. 举例并比较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1. 简述氨基糖苷类的共性 32. 以受体理论阐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33. 下列合并用药是否合理?为什么? 1)肼苯哒嗪+普萘洛尔+双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 2)甲硝唑+喹碘方治疗阿米巴病 3)氯喹+伯氨喹治疗良性疟疾 4) SD+碳酸氢钠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5)硫酸亚铁+维生素C治疗缺铁性贫血 6)异烟肼+乙胺丁醇+维生素B6治疗肺结核 7)庆大霉素+甲硝唑治疗盆腔感染 8)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治疗感冒头痛和发热 9)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普鲁苯辛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 10)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细菌性心内膜炎 11)地高辛+氯化钾+双氢氯噻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甲亢的β受体阻滞剂选择

甲亢的β受体阻滞剂选择 2013-04-12 今日问答:一甲亢患者,原先用甲巯咪唑片和普萘洛尔治疗。一天早上,上级医生查房后要求用美托洛尔替换普萘洛尔。请问这个替换合理吗?A.合理 B.合理C.不好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甲亢患者为什么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大部分人比较了解的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减轻心悸气短、心动过速、脉压差增大等症状。 事实上除此之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阻断外周组织T4向T3的转化(T3的作用大约是T4的近10倍),与抗甲亢药物合用可较快控制甲亢的临床症状。(出处:第七版内科学教材) 不过,在β受体阻滞剂中仅普萘洛尔(心得安)具有抑制甲状腺素T4向T3转化的功能。所以在甲亢治疗的初期,一般都会选用普萘洛尔,以便尽快控制甲亢症状。 甲亢控制以后,β受体阻滞剂阻断T4向T3的转化的作用就变的不那么重要。这时候可以考虑选用选择性的β-1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因为心脏上主要是β1受体。 但是未必一定要替换,普萘洛尔安全有效,而且相对便宜很多很多。有两种情况,替换的理由比较充足: 伴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和患者应当使用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 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应当使用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美托洛尔等 另外,甲亢症状控制以后,是不是可以首先考虑看看能不能停用β受体阻滞剂,很多时候是可以停药的。 问答中病例给的信息非常有限,所以合理、不合理、不好说都算正确。 今日配图是Graves病发病机制示意图。今日状态不好,写写改改,写写改改,倒腾了2个小时就写了这么点内容,大家凑合着看吧。 明天又是周末: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发展;临床应用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本文就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及近期临床应用作简要综述。 1 β2受体激动剂的发展概况 β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20世纪初先后发现了包括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因这些药物对β2肾上腺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现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较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用药次数由过去的4~6次减为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方式给药,在缓解哮喘症状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对β2肾上腺能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近年来许多药理学家及哮喘病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的新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三大类。 短效类:沙丁胺醇(Salbutamol)、奥西那林(Orciprenaline)、克伦特罗(Clenbuterol)、氯丙那林(Clorprenaline)、班普特罗(Reproterol)、比妥特罗(Bitolterol)、瑞米特罗(Rimiterol)。 中效类:特布他林(Terbutaline)、非诺特罗(Fenoterol)、妥布特罗(Tulobuterol)、布泽特罗(Broxaterol)、比奴特罗(Pynoterol)、匹布特罗(Pirbuterol)、环克特罗(Cycloclenbuterol)、马布特罗(Mabuterol)。 长效类:沙美特罗(Salmeterol)、佛莫特罗(Formoterol)、班布特罗(Bambuterol)、普卡特罗(Procaterol)。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理机制是由于选择性刺激呼吸道内的β2肾上腺能受体,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β 2肾上腺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上皮п型上皮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 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力状态的β2肾上腺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CAMP将信息传递给细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羧酶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钙离子排除细胞外,胞外离子浓度降低,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从而松弛气道平滑肌。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应用

第一节概述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种类较多的支气管解痉剂,尤其是β2-受体激动剂的吸入剂型已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的急性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强的平喘作用,其支气管扩张效应是氨茶碱1000倍左右,因此在80年代以前的数10年里β2-受体激动剂一直作为支气管哮喘的首选药物而广泛使用,迄今仍是目前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应用临床治疗哮喘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本世纪初发现了包括麻黄素、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这些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于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选择性较差,具有较强的心血管副作用,目前已很少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点介绍。自60年代以来,具有选择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的β2-受体激动剂逐渐进入临床,此后先后发现了30余种β2-受体激动剂,其中10余种已用于临床。进入80年代后期,随着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出现,使每日的用药的次数由过去的每日4~6次减为每日1~2次,尤其是配合吸入剂型给药,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缓解哮喘症状的疗效。同时由于这些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对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大大降低了药物副作用发生的机率。近几年许多药理学专家和哮喘病学专家从分子药理学水平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使β2受体激动剂的选择性更强,疗效更好和新的剂型不断问世,使β2-受体激动剂成为目前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之一。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气遭抗炎效应,某些研究还证实单独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还可能加重气道炎症,这是由于β2 -受体激动剂仅仅是一种对症治疗的药物,其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哮喘症状,但易导致医生或病人忽视抗炎治疗,使气道炎症潜隐发展,加重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导致病情恶化,因此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同时应配合其他抗炎治疗措施。 第二节β2-受体激动剂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理是由于选择性的刺激气道内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气道平滑肌松弛,达到支气管扩张效应。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广泛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和肺组织内,在气道平滑肌细咆、肥大细胞、纤毛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表面均有大量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受体激动剂的药理作用的诸过程已逐渐明朗,其主要机制是β2-受体激动剂进入体内后与气道平滑肌细胞表面的具有高亲和力状态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并相互作用,借助核苷酸偶合蛋白,激活腺苷酸活化酶,该酶将三磷酸腺苷转变成3,5-环磷酸腺苷(cAMP).使cAMP在细胞内的浓度增加。cAMP作为一种传递信使将信息传递给胞内的蛋白激酶A,产生脱磷酸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磷酸化使其轻链激酶的活性降低,刺激了胞内的钙离子泵,使胞内的钙离子排出细胞外,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造成胞内粗细丝微细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肌节延长,使气道平滑肌松弛,从而达到支气管解痉的目的。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最全总结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最全总结 1.在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 (1)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时的心室律急性期控制 可考虑优先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①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②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心力衰竭、无支气管痉挛的患者; ③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④心脏术后/非心脏手术房颤伴快速心室律者。(2)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 ①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前传型); ②即使静脉β阻滞剂未能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减慢心室律,此后再行刺激迷走的方法能有助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③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不明确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通过减慢房室传导,有助于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3)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指南推荐 (4)在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应用

①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当基础疾病较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潜在低血压风险时,可考虑选用超短效的艾司洛尔进行试探性应用。 ②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短效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静脉钙拮抗剂终止特发性室速中等有效,且副作用小。 (5)在多形性室速的应用 ①伴QT间期延长:部分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患者,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多卡因治疗;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TdP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 ②QT间期正常:应积极纠正病因和诱因,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可终止或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③特殊类型: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有效并被推荐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药物;自发性或应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CPVT患者,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 (6)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 (7)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律失常小结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疗效得到肯定。根据作用靶点,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不同的种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一、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1. 根据受体选择性 根据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三类,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竞争性阻断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可致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β1受体,对β2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受体阻滞剂 阻断α1受体、舒张周围血管,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通过激动β3受体,增强NO的释放,舒张周围血管,如奈必洛尔。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较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是导致中枢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水脂双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比索洛尔,既有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的优势,又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的优势。该药可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可阻断部分β1受体,又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3. 根据是否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某些β受体阻滞剂除阻断受体外,还可激动部分β受体,将其称之为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如阿替洛尔、吲哚洛尔等。但这种拟交感活性较弱,一般容易被其阻断作用所掩盖。 表1.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任务四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 (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 (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 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 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 【作用】 肾上腺素能激动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得作用,并且疗效得到肯定。根据作用靶点,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不同得种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得情况选择适合得药物,在降低副作用得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得疗效。 一、β受体阻滞剂得分类 1、根据受体选择性 根据受体选择性得不同,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三类,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得β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竞争性阻断β1与β2肾上腺素受体,可致糖脂代谢与肺功能得不良影响;阻断血管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β1受体,对β2受体得影响相对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得β受体阻滞剂 阻断α1受体、舒张周围血管,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通过激动β3受体,增强NO得释放,舒张周围血管,如奈必洛尔。 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较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就是导致中枢不良反应得原因之一。 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水脂双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比索洛尔,既有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得优势,又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得优势。该药可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可阻断部分β1受体,又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得不良反应。 3、根据就是否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某些β受体阻滞剂除阻断受体外,还可激动部分β受体,将其称之为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如阿替洛尔、吲哚洛尔等。但这种拟交感活性较弱,一般容易被其阻断作用所掩盖。 表1、β受体阻滞剂得分类

M受体激动剂

M受体激动剂 1. 毛果芸香碱:M样作用(用阿托品拮抗)。缩瞳、调节眼内压和调节痉挛。用于青光眼。 2. 新斯的明:胆碱脂酶抑制剂。用于重症肌无力,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肌松药的解毒。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机械性肠梗阻,尿路阻塞。M样作用可用阿托品拮抗。 3. 碘解磷定:胆碱脂酶复活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常用解救药。应临时配置,静脉注射。 M,N受体阻断药 4. 阿托品:M受体阻滞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抗感染中毒性休克,抗心律失常,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禁用于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用镇静药和抗惊厥药对抗阿托品的中枢兴奋症状,同时用拟胆碱药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对抗“阿托品化”。同类药物莨菪碱。合成代用品:扩瞳药:后马托品。解痉药:丙胺太林。抑制胃酸药:哌纶西平。溃疡药:溴化甲基阿托品。 5. 东莨菪碱山莨菪碱作用特点:东莨菪碱中枢镇静及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强于阿托品。还有防晕止吐作用,可治疗帕金森氏病。山莨菪碱可改善微循环。主要用于各种感染中毒性休克,也用于治疗内脏平滑肌绞痛,急性胰腺炎。 6. 筒箭毒碱:肌松作用,全麻辅助药。呼吸肌麻痹用新斯的明解救。 7. 琥珀胆碱:速效短效肌松药,插管时作为全麻辅助药。禁用于胆碱酯酶缺乏症病人,与氟烷合用体温巨升的遗传病人,青光眼,高血钾患者(持续去极化,释放K过多)如偏瘫、烧伤病人,以免引起心脏意外。使用抗胆碱脂酶药患者禁用。 去甲肾上腺素能 8. 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用于休克,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有局部组织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的血压下降。禁用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器质性心脏病,无尿病人与孕妇。主要机理为收缩外周血管。 9.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α1受体激动药,防治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的低血压。速效短效扩瞳药。 10. 可乐定:α2受体激动药。用于降血压。中枢性降压药。降压快而强,使用于中度高血压。尚可用于偏头痛以及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成瘾者的戒毒。(见后) 11. 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药。用于心脏停搏,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减少局麻药的吸收,局部止血。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发生心律失常,脑溢血,心室颤动。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主要机理为兴奋心脏,兴奋血管,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2. 多巴胺:α、β受体激动药。作用特点:主要激动多巴胺受体,也能激动α和β1受体,用于抗休克。可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肾脏的特色是直接激动肾脏的多巴胺受体,增加肾脏血流量,排钠利尿,注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可用于抗慢性心功能不全。 13. 间羟胺作用特点:激动α受体,作用弱而持久,用于各种休克早期。 14. 麻黄碱:α、β受体激动药,较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特点是有中枢作用。可产生快速耐药性,停药一定时间后可恢复。用于防止低血压,治疗鼻塞,过敏,缓解支气管哮喘。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失眠、不安、头痛、心悸。 15. 异丙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药。能兴奋心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及扩张骨骼肌血管。用于支气管哮喘(可产生耐受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休克。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用量过大可因心肌缺氧而导致心律失常)。 16. 多巴酚丁胺:作用于β1受体,有耐受性,适用于短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有的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伴有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力衰竭。禁用于心房颤动患者。 17. 沙丁胺醇:作用于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用于支气管哮喘。 去甲肾上腺素能阻断药 18. 酚托拉明:阻断α受体,舒张血管,降血压。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抗休克(需补充血容量),缓解因嗜铬细胞瘤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而引起的高血压及危象,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反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酸过多等拟M 样作用。注射量较大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及心绞痛、体位性低血压。故消化道溃疡及冠心病患者慎用,严重动脉硬化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19. 哌唑嗪:阻断α1受体,降血压而不增加心率。 20. 普萘洛尔:β阻滞作用。心功能全降。用于心绞痛,心率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慎用,支气管哮喘及房室传导阻滞禁用。停用反跳作用。对心律失常:增加窦房节自律性,延长房室结ERP,减慢房室传导。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室性心律失常一般无效。对抗高血压机制为:1.阻滞心脏β1受体2.阻滞肾脏β1受体3.阻滞中枢β受体4.阻滞突触前膜β2受体。降压作用缓慢,适用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很少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与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合用可增强疗效。心衰、支气管哮喘病人禁用。(见后) 21. 阿替洛尔:β1受体阻滞作用,适用与糖尿病人,临床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和心律失常。 局部麻醉药 22. 局麻药包括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 镇静催眠药与抗惊厥药 23. 地西泮(安定):苯二氮卓类(包括西泮类和唑仑类)镇静催眠药。具有抗焦虑作用,镇静催眠作用,加大剂量也不产生麻醉,但长期应用引起依赖性。抗惊厥、癫痫作用,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增加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作用。药动:

详解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详解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医脉通综合2014-06-08发表评论分享 1、根据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分为三类 非选择性β阻滞剂:竞争性阻断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进而导致对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上的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动脉的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选择性β1阻滞剂:特异性阻断β1肾上腺素受体,对β2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是临床中常用的β阻滞剂。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阻断α1受体,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者通过激动β3受体而增强NO的释放,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如奈必洛尔。 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β阻滞剂分为三类 脂溶性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较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是导致该药中枢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水溶性β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水脂双溶性β阻滞剂:如比索洛尔,既有水溶性β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的优势,又有脂溶性β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的优势,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发挥了阻断部分β1的作用,也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用β阻滞剂的药理特性见下表。 表常用β阻滞剂的药理特性

3、β阻滞剂常用的几种代表性药物 比索洛尔 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上市的β阻滞剂中对β1受体选择性最高的药物。半衰期长,谷峰比值为78%,每日给药1次,可有效控制24小时的血压,尤其是清晨的血压高峰。比索洛尔通过肝肾双通道代谢,轻中度的肝肾功能障碍不需调整剂量,对于肝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较小。 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口服后几乎被完全吸收,大部分在肝脏代谢,70%由肝酶CYP2D6介导,CYP2D6的基因多态性是决定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素,引起药物代谢有显著的个体和种族差异,其个体间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较大;在中国人群中,CYP2D6*10有较高突变率,导致代谢酶的活性降低,故临床应用应个体化。美托洛尔的半衰期短,平片常以1日2次的方式服用。该药的缓释片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相对平稳,可每日1次服用。 卡维地洛 卡维地洛是β受体非选择性的药物,但它同时阻滞α1受体,产生周围血管扩张作用,抵消阻滞β受体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及冠状动脉痉挛的不良反应。卡维地洛同样存在肝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问题,个体间药物浓度差异较大,每日1~2次服用。 阿罗洛尔 阿罗洛尔同样是β受体非选择性的药物,同时阻滞α1受体,从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作用,抵消阻滞β2受体对血糖、血脂的影响及冠状动脉痉挛的不良反应。阿罗洛尔还具有原发性震颤的独特适应证。每日2次服用。 奈必洛尔 是一种消旋体,包括左旋体和右旋体。为高选择性β1阻滞剂,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和膜稳定性。通过激动β3受体增强NO的释放,产生血管舒张,不影响β2受体。奈必洛尔具有改善冠状动脉的灌注,舒张外周血管,舒张心肌,增加左室充盈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及胰岛功能影响较少。每日1次服用。 来源: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指导建议2013. 相关阅读: 当前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六点认识

药理学简答题

1.竞争性拮抗剂与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与区别是什么? 相同点:拮抗药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本身没有内在活性不能产生效应,但可阻断激动药产生兴奋效应或抑制效应。 区别: 一、竞争性拮抗剂特点:1.与相应激动药竞争受体的相同位点。2.竞争性拮抗作用 是可逆的。3.拮抗药剂量增大,激动剂的效价强度降低,但是不影响激动剂的最大效应。 二、非竞争性拮抗剂的特点:1.与受体的结合是难逆的。2.增加激动剂的浓度不能 取消非竞争性拮抗剂的作用。3.非竞争性拮抗剂量增大,会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2.什么叫药物的首过效应?如何避免首过效应? 答: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得途径主要是通过黏膜毛细血管,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 多数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因经过肝脏的药物代谢酶系统的灭活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个过程称为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舌下含服、经肛门灌肠或给予栓剂,其吸收药物大部分可避过肝门静脉,使肝肠代谢药物减少,可避免或部分避免首过消除。 3.比较药物零级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不同点? a.一级动力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药物的吸收或消除是按比例进行的药物转运过程。药物的转运与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不随剂量的不同而改变,AUC与剂量成正比,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 成正比。 b.零级动力学是指单位时间内吸收或消除相等量的药物。药物的转运或消除速率血药浓度无关,转运速率只取决于转运载体或酶的水平。属于非线性动力学过程。药物的消除半衰期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延长,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当剂量 增加,AUC显著增加,平均稳态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 c.一级动力学的消除规律是:按恒比规律。 零级动力学的消除规律是:按恒量消除。 一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恒定,不随血药浓度改变而改变。 零级动力学的半衰期收血药浓度影响,浓度高,半衰期长。 一级动力学是大多数药物消除的形式。 零级动力学是少数药物的消除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