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期末

产业经济学期末
产业经济学期末

1、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演变趋势

(一)产业结构演变高度化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由第一产业占优势

比重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资金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由低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

重向高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加工度产业

占优势比重的顺次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

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

(二)产业信息化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调整,其中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

明显。一方面,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在总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信息

产业对其他产业有巨大的关联效应。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根本动力是以信息革命为先导的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如今,信息产业已成为

美国最大的产业部门。微软、英特尔等公司已经取代传统的三大汽车业巨头,成为美

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同时信息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的带动和关联效应也非常明显,美国

将计算机和半导体等最新技术应用到传统工业,三大汽车业巨头也相继兼并了数据处

理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三)产业高技术化

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然而,由于第二产业

尤其是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断优化第二产

业的内部结构,其显著特点就是第二产业的高技术化。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新技术

产业分布比较广泛,其产业布局都在技术发达、人才聚集的地区,形成了众多的高新

技术园区,其中以创业中心和工业园为主要形式。美国几个知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

生产基地,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区”等。(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点

长期以来,日本的经济增长以模仿发达国家先进产业结构模式为主,但是这种追赶式

的发展模式不可避免地对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技术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日

本开始实行结构性战略调整,由技术与产业上的追赶型战略向创新型战略转变,寻求

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一)结合我国现实,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7.2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三次产业结构在国民经济中各自所占比例不

可能达到美英日那样的水平。根据我国所特有的国情,首先应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将更多的科技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开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其次要加快能源、原材料、水利以及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

开发建设。最后,要尽可能的提高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对第三产

业的投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市场环境,使我国三次产业在国

民经济中各自所占比例逐步趋向合理。

(二)加快发展信息产业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表明,产业的信息化能使一国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

的结合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的信息产业起步晚,与发达国家成熟的信息产业差距巨大。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发展产业信息化,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推进科研机构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一方面,加

大科技投入,提高R&D经费占GDP比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

效应,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三)推进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

发达国家普遍有着合理的产业集中度,使得企业在合理的生产规模下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我国的产业集中度普遍偏低,表现为企业散、规模小、存在大规模的

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结果就是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并造成严重的资源

浪费。经验表明,后期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其重要的市场和分工领域已经被发达国家所垄断。因此,我国应当大力推进以兼并和

收购为手段、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的的产业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四)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我国长期的“以市场换技术”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但是也不可避免的造

成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我国经济增长40%依靠技术创新,60%依靠的是资金、人力和技术。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否达到70以上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指标。在我国仅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56%,而欧美、日本等

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4%。因此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

比重。政府应对高科技产业进行扶持,尤其加大对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的扶持力度,鼓

励企业技术创新。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投资为何下降?传统农业应该怎样向现代农业发展?

(1)第一,农业投资主体结构与农业投资固有特点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农业资金投入量的增加。改革开放后,农业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化是深刻的,农户在新的投资主体结

构中已占居主导地位,其资金的投入量已占农业资金投入总量的40~60%,其投资能力和倾向对农业投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长期性,相当一部

分投资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得到回收补偿,而农户投资一般追求短期利益,难

以对这类长期投资产生兴趣。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还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本身是一种外

部经济,其生产投资的社会公共效益有时会高于直接经济效益,但农户投资一般以直

接经济效益为决策依据,难以顾及社会效益。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另一个特征是具有

区域性,一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是跨区域的,需要资金和劳动力要素集中程度较高,规

模较大,而农户大多数资金微薄,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分散,难以胜任这类投资。

最后,农业投资具有风险性,自然条件的变化会给农业投资带来风险,市场的不稳定

也给农业投资带来风险,而农户承担风险的能力一般很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

业的投入。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活动准则与农业的基础产业特征之间的矛盾,客

观上形成了农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困难。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

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配置活动中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资本

要素具有向高收益率行业集中的倾向。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部门,其投资尤其是基础

设施建设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而盈利率低的特点,对市场资本缺乏吸引力,

从而造成农业融资的困难。

第三,投资环境不佳,直接影响农业投资的增长。随着农户对农业投资中主导地

位的确立,投资环境对农业投资的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农户对农业的投资是一种利益

诱导下的行为,而不带有强制性。改革初期,由于政策条件好,极大调动了农户的投

资热情。但随着政策效应的削弱,投资环境开始恶化,一是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农民

对农业的投入往往入不敷出,使农户的非农化倾向日愈严重;二是农业机械化、科技

化推广缓慢,社会服务系统不健全;三是土地产权制度不明确,土地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影响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第四,政府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减少,对增加农业资金投入产生了不利影响。改革后,随着投资主体新格局的出现,政府投资已经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直接投资增加

总量转变为重点投资于其他主体难以胜任的领域,为社会投资起到“领航”和“调控”的作用。改革后,政府用于与农业相关的资金投入份额并不低,只是在资金的分配上

相当一部分用于对与农业有关的补贴,而且注重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的补贴,忽视对

生产领域和投资者的直接补贴,同时减少了对农业的直接投资。目前,由于政府在农

业投资总量中已不占据主导地位,其投入量的减少对农业资金投入在总规模方面的影

响并不大。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决定了政府投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主体所不可替代的,所以政府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减少,必将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后劲和整个投资环境的改善,对于引导和调动其他类投资主

体的资金投入是极为不利的。

(2)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应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要完成生产目标的转换,必须调整农业结构,

由单纯的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产量向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需要的

方向调整。

1、按照土地和粮食政策与农民作为市场主体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调整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在结构调整中

既要贯彻中央政策,保证粮食、棉花的种植面积,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由农民选择

符合当地实际、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东西来种养和经营。这就会在同样多的面

积上增加效益。

2、把适宜种养、有市场的东西调大,实行规模经营。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龙头

企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把一家一户选择出的经济效益高的种养

品种进一步扩大,形成同类产品的专业乡或专业县或专业区域,进行大规模生产,形

成规模效益,农民在自己不大的面积上也可以获得规模效益。

3、把上了规模的品种调优,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使结构优化。食

品紧缺时期,农产品生产追求量的最大化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在数量上有了保

障后,人们越来越重视质的提高和食品安全。

4、做好两个“流转”工作,为结构调整开辟广阔道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

山林、水面流转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和农村资源从农业解放

出来,为结构调整开辟广阔空间。

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结构调整提供扎实基础。大机器的广泛应用,又促

进了产业化与结构调整,和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作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改进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环境,农业结构调整

和产业化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三、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路子

现代农业就是要把农业从内部的一产向二、三产延伸,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模式,能较好地把种养殖、加工、流通融为

一体,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特别是在县乡搞农产品加工,能

把部分农民转成职工,由于他们能认识到作为工业原料生产的种养业的投入和辛苦,

会以特殊的情感和理解,把现代技术条件下农产品加工的效益,部分地转移到一产,

使农民也可以得到二、三产业中的一些利润,打破工农产品剪刀差。特别是产业化经

营对二、三产业发展的促进,有利于实现城乡产业的融合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村的

城镇化奠定物质基础。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二、三产上有突破,在产业化经营上加大力度。

1、建好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通过调整结构

形成工业原料的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使农产品进入鲜活产品市场获取规模效益,同

时规模化的生产也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基地,解决了集中加工与零星资源的矛盾。

2、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要尽量办在县

城或建在资源集中地。在发展中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冲破乡亲观念束缚,尽可

能减少家族式的企业管理。用工业化生产理念来办加工企业,用股份合作制来改造企业。用先进的工业管理机制、标准化的生产要求,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工人;把土生土长的企业经营者培育成懂经营,善管理,视野广,胸怀大志,善于在市场经济中驾驭企业、扬帆远航的企业家,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二是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三是

用集群化的模式来壮大企业。

3、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从产品质量控制,打造市场品牌,提高营销手段等多层次

着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用先进的商业理念武装企业职工和农民,提

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及时准确地分析了解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

内外市场状况,包括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影响供求变化的多种因素,避免企业和农

民生产的盲目性,以大流通,促进大生产,获取高效益。

3、结合所在家乡,如何选择主导产业(常州)

常州支柱产业分析

1 常州市制造业的地位与发展现状分析

1.1 常州制造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常州制造业工业企业数占江苏省的11.67%,其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产品销

售收入、利润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所占的比重均在近8%及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了8.28%(见表1-1),这充分说明常州制造业在江苏省制造业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1.2 制造业在常州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常州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从产业结构来看,2009年常州市三次产业

比重为3.6:56.8:39.6,第二产业比重显然最高,而工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90%以上,制造业又占工业总量的98%以上,可见制造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从经济总量指标看,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46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8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45%;从资本投向看,全市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0.6%,是外资和民营资本的主要投资领域;从

对财政贡献看,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利税156亿元,其中利润93.3亿元,上缴

税收62.7亿元,接近全市财政收入的28.4%,是常州市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从就

业看,2009年,全市共有制造业企业2.2万多家,职工总数超过8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6.86%,制造业新增25万个就业机会,占全市所有行业新增就业机会的50%,是安民富民的主要途径。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常州制造业虽然在我国制造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仍然占

有一席之地,制造业在常州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已经成为常州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常州制造业是江苏制造业和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

到整个江苏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江苏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2 常州制造业优势产业分析

常州制造业已成为常州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展开,需要对常州市

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选择能够带动常州市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优势行业显

得尤为重要。

2.1 行业比重分析

行业比重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一直被作为评判地方支柱行业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行

业的规模和在一个地区的集聚情况,为了更好的认识常州制造业发展情况,这里按照

行业比重将制造业行业化为四个类型:(1)支柱行业,指占工业总产值10%以上的行业;

(2)主要行业,指占工业总产值5%-10%的行业;(3)重要行业,指占工业总产值1%-

55的行业;(4)其他行业,指占工业总产值1%以下的行业。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常州市区现状制造业支柱行业有3个,分别为:纺织业、通用

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行业有4个,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及

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专

用设备制造业;重要行业有7个,分别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

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塑料制品业、

医药制造业(表2-1)。

2.2 区位商分析

区位商反映某一行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是反映这些行业在区

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标。如果区位商大于1则属于优势部门;小于1则属

于劣势部门。区位商=(城市某工业部门产值/城市工业总产值)/(区域相应工业部门

产值/区域工业总产值)。在江苏省和全国区位商均大于l的行业有9个,分别为:专

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

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3 增长态势分析

仅从工业行业规模的相对优势来确定优势产业只能说明某个行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

优势.并不能反映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还需在此基础上考虑行业的发展态势。

常州制造业停滞行业主要有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成熟行业主要有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发展行业主要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表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木材加工等及制品业;成长行业主要有食

品制造业,纺织业,造纸及其纸制品业,印刷业及其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常州制造业增长行业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

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较优势正在不断强化:在行业比重中所占比例

较高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优势行业地位下滑,需要引起

相关部门的注意。

综上所述,从行业比重和区位商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

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黑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常州现有的优势产业。从行业增长态势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优势

行业中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已面临衰退危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也进入成熟阶段,应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等手段促进其进入新的产业生命周期;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目

前均处于发展期或成长期,发展前景良好,在常州制造业发展策略中可以重点扶持和

引导。此外,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仪表仪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尽管目前行业比重较小,但增长较快,在未

来的产业发展中可适当引导和培育。

由于常州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部门,为了进一步增

强常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必须继续大力发展制造业。与此同时,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

新形势,常州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思路需要进行调整。在现有的资金、人力资本和技术

条件下,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或大部分工业领域内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而应

该集中精力,突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依托现有产业,围绕结构调整目标,强

化优势产业,从总体上增强工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4、电力公司的价格歧视有哪些?有什么影响?

目前,国内外实行的差别电价制度主要包括可靠性电价、电压等级电价、批量

电价、季节性电价、节假日电价和蓄热(冷)电价等形式。

4.1 差别电价对发电企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差别电价政策通过对能耗要求不达标的工业用户或行业实施用电

限制,客观上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这不仅对有电力需求的工业用户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且对发电企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电能的特殊性,电能尚无法进行大规

模地经济性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几乎同时进行,差别电价在促使

高能耗行业减少用电量同时,也会要求发电企业减少上网电量。电力市场的竞价上网

和节能调度原则将促使电厂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火电厂因此减少了能源消耗和

污染排放,高耗能的小火电、小型燃煤、燃油机组将难以上网发电,对发电企业的节

能减排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存在一定数量的自备小火电厂,差别电价政策在促进

全社会节能减排上的正效应有所减弱,甚至个别地区出现了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加剧

的现象。因此,建议在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的同时,严格执行对企业自备电厂的收费政策:除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如利用余热发电等)、热电联产的自备电厂外,需将电力商品的外部成本引入到企业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总成本中,为企业自备电

厂的节能减排创造经济驱动力。

4.2 差别电价对电网公司的影响

实行差别电价制度(如峰谷电价)后,部分高耗能企业为降低用电成本,会适

当调整工作时间,充分利用用电低谷时段的电价优惠政策,客观上减小了电网负荷峰

谷差额,有利于降低电网的调峰幅度,提高用电高峰时段的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

由于电网建设属固定投资,已经发生,难以撤销,短时间内有可能降低全网负荷率,

提高电网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率。

按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制度后,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高耗能企业将寻求其他电能来源(地方小水电和企业自备电厂等),又或

者被市场淘汰,这些都将减少电网公司的电力销售,必然引起电网公司市场占有率下降。

4.3 差别电价对电力用户的影响

长期来看,实行差别电价制度(如峰谷电价)后,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的设备

利用率上升,单位电量的电力成本和电网公司的销售电价下降,降低了全社会电力用

户的用电成本。但是,短期内的电力需求降低,必将造成单位电量的电力成本上升,

可能引起销售电价上浮,从而一定程度上加重电力用户的负担。

实行差别电价制度后,高耗能产业的企业成本上升,产业内竞争态势更加激烈,一方面,产业整体利润空间减少,高耗能产业快速扩张势头会被遏制;另一方面,部

分高耗能企业会逐步改进生产技术或装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该行业的

竞争力,继而引起行业内的企业整合,促进高耗能产业的技术进步。

另外,对于产值电费率高的高耗能企业,电价的上升也有可能会促使这类企业

转向其他供电源头(如建设自备电厂、地方小水电等),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差别电

价制度的作用。尤其是自备小火电厂的影响,更需要特别警惕。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选 10*1.5’ 二:名词解释5*4’ 三:简答题 5*8’(其中必有一题计算题,一个关于博弈论的题) 四:案例分析 两题 一题10’一题15’ 考试重点(但不是只考这些哦!!!!!) P1 产业的概念 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P6 那张图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P17 规模经济定义 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 P18判定系数 。 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本,规模收益不变,在,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如果平均成本曲线上升; 加,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当平均成本曲线下降; ,,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当1FC 1FC 1FC MC AC FC =<>= P19 范围经济定义,要会判断是否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原有的生产或销售鬼才来生产或销售多于 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 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科学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反垄断法 政府管制 市场绩效

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 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 ,(),()(件可用下式表示: ,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所发生的总成本单位的产品和单位的产品)表示一个企业生产,(令y x y x y x y x Q 0TC 0Q TC Q ,Q TC Y Q X Q Q Q TC +< P36 绝对集中度指标 最基本的市场集中度指标是绝对集中度,通常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 产、销售、资产或职工的累计数量或数额占整个市场的生产、销售、资产、子宫 总量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度。 意味着非常高的集中程接近于小的部分;相反的,个企业仅供应了市场很意味着最大的接近于数之和。额、资产额、或职工人位企业的生产额、销售 表示前;买方的数目)(计量买方集中度时指为市场上卖方企业数目职工人数;额、资产额 位企业的生产额或销售列的第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位企业的市场集中度; 前表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式中,1n 0n N n 111n n n i i i n N i i n i i n CR CR X i X CR X X CR ∑∑∑==== P38赫希曼指数知道概念 、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 HHI ,也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代表该产业内的企业数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第代表企业的规模;代表代表市场总规模;式中,n i /i X )(HHI n 1 221X X S X S X X i i i i i n i i ===∑∑== 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产业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苏东水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产业 1.产业的含义:(1)社会分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①需求角度,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或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 ②供求角度,具有类似生产技术、工艺、过程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 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 (3)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2.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目的:制定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 (1)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 ④方向关联分类法:单向、双向、环向关联;(纵向关联的前向、后向关联) ⑤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先导、支柱、重点、先行产业。 (2)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阶段(初级生产阶段):农业、畜牧业; 第二阶段(18C60.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纺织、钢铁; 第三阶段(20c)大量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商业、旅游、娱乐、文化等。(3)生产要素分类法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 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如纺织、服装、食品、零售、餐饮等。 ②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 构成水平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如交通、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基础工业和重工业。 ③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即知识含量高、脑力劳动 所占得比重较大的产业。如航天、生物、高分子、信息、计算机等。 3.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 (1)四次产业分类 (2)产业发展阶段分类:分幼小、新型、朝阳、衰退、夕阳、淘汰产业等。 (3)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工业(食品、服装、家具)、资本资料工业(金、机、运、化)、其他工业第二节产业经济学 学科领域: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理论、产业政策研究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含答案解析)

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AADCB 6—10:CAABD 11—15:ACDBB 16—20:ACAAD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或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2、配第-克拉克定律: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会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而且转移的幅度会越来越大。 3、产业组织政策: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由政府制定的干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调节企业间关系的公共政策,其实质是协调竞争和规模经济之间的矛盾,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促进有效竞争态势的形成。 4、投入产出法:研究经济系统中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5、次优理论: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1)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2分) (2)具有以下特点:①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②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③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④许多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⑤衰退产业可能会“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共6分) 2、简述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 答:(1)生产要素密集型产业地位变动趋势,即先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再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2分)(2)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高附加值化趋势;(2分)(3)新兴产业不断取代传统产业,并成为主导产业;(2分)(4)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2分) 3、什么是主导产业?并简述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 答:主导产业是指发展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2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前向效应,后向效应,旁侧效应。(共6分) 4、什么是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进入障碍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2分) 形成市场进入障碍的原因:规模经济障碍;绝对费用障碍;产品差别化障碍;政策和法规障碍。(共6分) 五:论述题: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共18分)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 (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7分)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5分)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相同特 征(同质性)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 2.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 展的产业。(P31) 3.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又称高级化,是指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或者说是产 业结构由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发展的过程。(P68) 4.产业关联:又称为产业联系,是指产业之间在经济技术上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 业之间投入产出、供给需求的数量关系。 5.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是用各部门的总产量除以该部门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的产 品数量,也就是用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品价值除以各投入要素的分量,即: a ij=X ij/X j (i,j=1,2,…,n) 其中,a ij为直接消耗系数,X 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 j表示j产业部门的总投入。(P97) 6.产业布局: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 节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PPT) 7.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产 业集聚的结果会形成产业集群。(P149) 8.市场行为: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 决策行为。(PPT) 9.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PPT) 10.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PPT) 11.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测量产业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简单易行与 最常用的指标,一般以产业内规模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有关指标值X(产量、销售额、资产额、增加值、职工人数)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分量来衡量。该产业m家前n位企业的集中度CR n的计算公式是:CR n=/(P178)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例分析题库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全本各章节案 例分析题库及参考答案 规模经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陷阱”?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答: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这是因为,企业规模经济(适度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与市场这两个因素。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决定了汽车产业中特定企业的适度规模。对特定企业来说,如果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同时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能够跟得上,那么可以采用一次投入(一次到位)的方式。如果市场狭窄、规模扩张的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很多汽车企业是一个现实),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也跟不上,那么应该选择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 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 答: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的约束条件有两方面:(1)企业外部环境。包括市场需求(在某一产业中,在一给定时间的某一点,能以

最低效率规模经营的工厂数目,是受市场需要该产业产品的规模限制)、资源条件(如零部件配套供应情况,熟练劳动力供应情况)、产品生命周期等。(2)企业内部条件。包括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职工素质等。总体上说,技术与市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上决定了产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影响着特定企业的规模经济决策。即技术创新要求高、技术装备大而复杂,而且拥有广阔市场的产业,其规模经济就十分显著,企业规模就应该较大;反之,对于那些技术进步缓慢、技术装备小型且市场范围不大的产业,其企业规模就适宜于小型化。 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 1. 导致中国钢铁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与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比较、与我国历史比较,都会发现目前我国钢铁业集中度偏低。原有钢铁企业间的重组困难、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的直接原因。钢铁业需求规模快速膨胀、改革开放是集中度下降的外部原因。 2.中国钢铁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如何? 答:如案例资料所述,2000年—2005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下降明显,直到2007年十厂商产量集中度方才有所回升,距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

产业经济学期末考试整理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组织的定义 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正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马歇尔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产—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可以获得某种均衡,试图以此调和“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范围经济:指一个企业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共同使用,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而节约采购、制造、销售、地租、管理等各方面的费用,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增长 进入壁垒: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和产品差别化等 进入壁垒主要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

垒、行为性或策略性进入壁垒、政策性进入壁垒。 市场集中度及其衡量指标: 绝对集中度(行业集中度)、相对集中度(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异化或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们同其它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决策的实现途径包括主体差异化、品牌差异化、价格差异化、销售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等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扩大产品差异度、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掠夺性定价(驱逐对手定价):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017延边大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产业分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在分工持续深化的前提下,原产业开始裂变,形成更为专门化的子产业的过程。 2.市场集中度:是用于刻画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市场集中度直接影响着在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竞争程度。通常所说的集中度,主要是指卖方市场的集中度。 3.限制性定价:指一个在位厂商制定一个价格和产量使得进入者不能获得足够的需求以实现盈利,从而使得进入者不能进入该市场。 4.双重加成定价:在存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对于零售商来说,生产商的批发价格是它的成本,它会在生产商制定的批发价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加成。它的定价依据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5.产业融合:是指在技术或市场的推动下,一些原本由不同产业分别进行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被统一到专门的企业中进行,以适应技术或市场的需求。 6.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形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其实质是指消费者认为产品之间的替代不完全的状况。 7.纵向约束:是指生产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产品销售方面达成的约束性协议,包括生产商对零售商的约束和零售商对生产商的约束,其目的是为了克服生产商与零售商的纵向关系中阻碍双方利益增进的因素。 8.价格歧视:是指同一企业就同一种商品,对不同的买者或是依据买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数量,制定不同的单价。相对于统一的线性定价而言,价格歧视的定价体系更为复杂,采用价格歧视会比单一的统一定价获得更多的利润。 9.产业关联: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关联,其实质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 10.市场结构:是指规定市场的卖者(企业)之间、买者(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买者集团与卖者集团之间,以及市场上已有的买者和卖者与准备进入市场的潜在的买者和卖者之间等诸关系的因素及其特征。 二.简述 1.生产结构的分类有哪几种?每一种分类又具体如何分类? 答:(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可在实物形态上将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部类,即第一部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部门。 (3)霍夫曼分类法,将工业分为三大类: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和其他工业。 2.产业关联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单解释每一种关联方式的含义。 答:(1)前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后向关联关系:是指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依据前、后关联关系组成了产业链,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会形成一个“环”,对于这种环状的产业关联,称为环向关联关系。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产业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P6) (2)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在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其他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产业或产业群。(P6) (3)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5)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 (6)先验品:消费者能够通过检查在购买之前确定产品质量的商品,又称为“搜寻商品”。 (P113) (7)后验品:消费者必须在消费产品之后才能确定它的质量的商品,也被称为“经验商品” (P113) (8)进入壁垒:指产业内既存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和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新企业所具有的某种优势的程度。 (9)退出壁垒:指现有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意欲退出该产业(市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阻挠,资源不能顺利转移出去。 (10)掠夺性定价:又称为驱逐对手定价,是指其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P111)(11)经济增长:用来说明一国或地区总的生产能力的扩大。(P369) (12)经济发展:用来说明一国或地区扣除人口增长因素后生产水平的提高。 (P369) (13)行政规制:是指国家以其行政权为规制运作基础,将权力机制移载入经济活动过程,以规制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行为和措 施。(P320) (14)自然垄断:(产经327页;西经宏176页0 (15)限制性定价: 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P111) (16)扩散效应:是指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与扩张中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

产业经济学复习资料

基础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产业链中处于上游地位,为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运营提供必需的投入或服务的,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瓶颈产业是指产业结构中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制约的产业群。 战略产业是指一国为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目标所选定的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产业部门。它们是各国根据不同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对未来经济技术发展的预见所确定的。 传统行业主要指劳动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为主的行业。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产业组织指产业内企业间的市场关系和组织形态。 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由于自身的发展而引起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由于各种产业的特点不同,关联效应大小以及强弱也不同。 实质: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产业向后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引起其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产业向前关联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引起其上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 产业序列是指一国产业结构中,基础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形成的序列。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因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或经营规模而使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收益增加的现象。包括生产规模经济和经营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价值

产业经济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17) 3.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P20)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马歇尔冲突(P33) 完全可竞争市场(P40) 二、思考题 5.简述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P35) 6.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P37-39)8.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P42)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范围经济(P77) 二、思考题 3.按照科斯的观点,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P78-79) 4.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P81) 5.古典企业具有哪些特征?(P83)

6.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哪些特点?(P86-87)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掠夺性定价(P111) 限制性定价(P111) 卡特尔(P117) 规模经济(P123) 二、思考题 3.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P103-104) 4.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P107-109) 6.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3) 7.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P115-116)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静态竞争(P134) 先动优势或先发制人(P142) 战略联盟(P151) 思考题: 2.静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35-141)

3.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包含哪些?(P142-146)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律(P164) 二、思考题 3.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P162-164) 4.简述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P165-166)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关联的含义(P172) 二、思考题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P174)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P205) 产业结构高度化(P209) 产业结构合理化(P214) 地区产业结构(P219)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一版)试题两套(带答案)知识交流

《产业经济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规模经济 2.进入壁垒 3 混合并购 4.策略性行为 5.产业结构政策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 3.垄断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企业实施横向并购的动机是什么? 5.自然垄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共20分) 中国移动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 当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对于其成因,许多人都归结为竞争的压力,但要追根究源的话,还应从不对称管制上找原因。 实行不对称管制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主导运营商扶持新进入者,形成有效竞争。因此,在资费是市场竞争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但允许新进入者以较低的资费标准与主导运营商进行竞争,还对后者实行严格的价格控制,希望能通过这些措施使用户流向新公司。1994年联通成立后,正是凭借这种资费优势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尽管联通拥有资费优势并借此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实力依然比较弱小,不能对当时的中国电信构成威胁,所以两者倒也能平安相处,爆发价格战的情况甚少。 然而,近年来联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逐渐增强,已经基本具备了叫板中国移动、与之在移动市场一决高低的实力。面对联通带来的竞争压力,看到联通由于享受到了不对称管制带来的资费政策而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户,中国移动也只好在资费上下功夫,降低资费以使联通失去价格优势。而联通为了抢占竞争的主动权,只得进一步下调资费。双方竞相折价,恶性价格战自然就不可避免,而移动资费高额的利润也给他们提供了降价的空间。由此可见,不对称管制对资费的管制引导了运营商把竞争的焦点放在资费上,促使他们把资费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从而导致恶性价格战的发生。因此,不对称管

产业经济学课本练习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即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具体来说,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二)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三)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 1.理论意义 ①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 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沟通; ③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2.实践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②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③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3.现实意义 ①研究产业经济学,正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趋势,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使我国经济建设的两个转变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②过去产业布局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产业布局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所以要杜绝这些弊病的重演,就必须加深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理解。由此可见,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产业经济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博弈论的分析方法; 6.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7.案例研究方法; 8.系统动力学方法。 (五)什么是产业,如何理解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产业的含义: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3.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

《产业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竞争理论由(A)提出 A. 克拉克 B. 爱德华.H .张伯伦 C. 乔安.罗宾逊夫人 D. 霍夫曼 2、(B) 学派被称为“ 效率主义者” A.哈佛学派B ?芝加哥学派C ?新制度学派D ?新奥地利学派 3、斯蒂格勒意义上的进入壁垒是指(A) A.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而市场上现存企业无须负担的成本 B?产品差别化 C .必要资本量 D .规模经济 4、掠夺性定价的定价方式是(A) A.企业将价格压低至成本以下,通过承担短期亏损来起到驱逐竞争对手的目的 B.企业将价格定在新企业进入市场后所剩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生存的水平 C.企业长期保持较低价格,使竞争企业无利可图 D.企业通过高的定价掠夺消费者剩余 5、现有企业通过拥有主要专利来控制优异的生产技术形成的进入壁垒是(A) A.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 规模经济壁垒 C.法律制度壁垒 D. 产品差异化壁垒 6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的是(C)市场结构中企业的市场行为 A.完全竞争 B. 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 垄断竞争 7、生产整车的企业和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之间的兼并属于(C) A. 横向兼并 B. 水平兼并 C. 垂直兼并 D. 混合兼并 8、在哪类市场上企业可以采取“hit-run-out ”的策略(B): A.完全竞争市场 B .完全可竞争市场C .寡头垄断市场 D.垄断竞争市场 9、现有企业常常能从供应商那里以更优惠的价格得到批量的投入要素所形成的进入壁垒是 (A) A.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B. 规模经济壁垒 C. 法律制度壁垒 D.产品差异化壁垒 10、科斯认为当(B) 时,企业自己来提供零部件是合算的 A.P>AC B.P+ 交易费用〉AC组织费用 C.P+交易费用v AC组织费用 D.P v AC 11、可竞争市场理论主张(D) A.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B. 对寡占和垄断采取规制政策 C.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D. 用潜在竞争代替政府规制 12、如果一国各个产业主次不分,轻重无序,甚至出现产业结构逆转,则说明(C) A.产业素质不协调 B. 产业之间联系方式不协调 C. 产业之间相对地位不协调 D. 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 13、消费者即使在消费后也难以确定其质量的商品,如医疗护理等被称为(A) A. 信任品 B. 后验品 C. 经验品 D. 搜寻品 14、下面(C)属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A .渔业 B .钢铁业 C .林业 D .石油化工 15、霍夫曼根据霍夫曼比率,将工业化划分为(D)个阶段 A. 5 B . 3 C . 6 D . 4 16、衡量有效竞争的标准有(C)个 A. 5 B . 1 C . 3 D . 2 17、(A) 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A.库兹涅茨B .克拉克C .配第D .罗斯托 18、下面关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的描述,(B)是错误的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产业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 1、产业的概念 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和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 2、产业的特征 规模化;职业化;社会功能性 3、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基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 扩展:产业发展、产业安全、产业生态、产业竞争力、产业政策 第二单元 1、产业的分类 (1)两大部类分类法 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2)农轻重分类法 (3)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自然界的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 (3)标准产业分类法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6)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7)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8)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9)战略关联分类法 2、产业链(价值链)的概念 价值链:大部分企业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设计、交货等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所组成的集合体 全球价值链: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3、产业生命周期 (1)概念 就单个具体产业而言,从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2)特点 A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有生命周期 B产业生命周期存在缩短的趋势 C许多产业可能衰而不亡 D衰退产业可能“起死回生” 4、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pest) 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对外贸易因素;经济制度因素;环境因素 (联系制药业的发展,分析影响因素) 第三单元 1、产业组织发展的五个阶段 (1)早期渊源:亚当斯密等人的思想

(2)马歇尔的贡献 (3)哈佛学派 (4)芝加哥学派 (5)新产业组织理论 2、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与垄断的弊病之间的矛盾;“马歇尔冲突”的解决:有效竞争理论的提出;所谓 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 3、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1)大体提出过程: 193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 1938梅森联谊会成立 1959贝恩《产业组织理论》 谢乐的进一步完善 (2)特点: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经验研究 (3)市场结构:那些规定决定市场上卖者之间、买者之间、在位卖者与潜在卖者之间关系的特征。(4)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中,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它反映了在特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效果 4、芝加哥学派等对哈佛学派的批判 (1)背景:经济自由主义、放松规制浪潮; (2)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 (3)对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进行批判; (4)他们认为:现实中产业的进入壁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5、新产业组织理论 (1)渊源:古诺模型、伯川德模型; (2)上世纪中期以来,博弈论的兴起; (3)20世纪70年代后,“新产业组织理论(NIO)”的发展,以泰勒《产业组织理论(1988)和施马兰西等合编的《产业组织手册》(1989)为代表 (4)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传统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从而排挤竞争对手或遏制新厂商进入市场。 (5)根据托马斯·谢林,“策略性行为”——一个厂商在通过影响竞争对手对该厂商行动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作出对该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 6、波特五力模型 (1)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竞争环境分析的模型,可以有效地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2)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3)波特五力模型能够简单明了地将一个企业的战略与市场特征联系起来。这能够帮助战略制定者避免将注意力过度内向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各个职能部门。 (4)波特五力模型的内容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题三(含)答案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包括: A.产业集中度高 B.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C.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D.完备信息 2.产品差异化决策不包括: A.品牌差异化 B.价格差异化 C.服务差异化 D.广告差异 3.以产品为决策变量的寡头垄断市场模型是: A.古诺模型B.伯特兰德模型C.斯塔克尔伯格模型D.豪泰林模型 4.依照规制实施的主体的不同,产业规制包含: A.政府规制B.社会规制C.民间规制D.行业自律规制 5.法律规制对经济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A.适应和推动产业规制的变革 B.推动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 C.保证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 D.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 E.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6.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 A.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 B.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 C.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D.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7.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8.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为突出 B.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资金不足,设备更新困难,技术创新能力弱

C.布局比较分散,用地浪费严重 D.信息闭塞,经营粗放,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低 E.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9.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 A.产业集聚化B.产业融合化C.产业生态化D.产业知识化 10.下列哪些属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A.市场化B.城市化C.全球化D.知识化 E.信息化 二、名词解释(5题,每题6分,共30分) 1.直接消耗系数 2.中间需求率 3.区位商 4.政府规制 5.行业管理

《产业经济学》试题库(完整版)

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C、家庭D、产业 2、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 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 3、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5、霍夫曼比例是指( A ) A.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B.供给与需求的比例 C.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品净产值的比例 D.以上都对。 6、(A)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 A、费歇尔 B、瓦尔拉斯 C、马歇尔 D、霍夫曼 7、SCP理论指的是(B) A、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 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 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 8、产业组织是指(A)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9、马歇尔冲突指的是( A) A、规模经济与垄断的矛盾 B、完全竞争与市场的矛盾 C、竞争与垄断的矛盾 D、垄断与市场的矛盾 10、下列说法中对SCP的认识正确的一项(C) A、决定市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壁垒的高低 B、在此体系中,对于市场结构的指标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 C、市场绩效优劣的评价主要考虑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利润率水平、生产效 D、市场行为的主体指的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11、可竞争理论的分析中心是(C) A、SCP理论 B、市场绩效 C、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 D、退出壁垒 12 、HHI指数的优势在于(C) A、必须收集到该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信息 B 、计算量不大 C 、HHI对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反映特别敏 D 、便于收集资料 13、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D) A、两者都不是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B、两者都建立在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 C、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易取得 D、勒纳指数与贝恩指数相比,较难取得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有(A)

产业经济学期末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讲导论 教学重点: 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产业经济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完善。 教学难点: 产业经济学的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政策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讲导论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溯源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考点: 1、产业组织的涵义。 2、什么是有效竞争?克拉克(J.M.Clark) 的“有效竞争理论”的内容。 3、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 产业: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P2。 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结构:指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 马歇尔冲突:简而言之就是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即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阻断价格机制的作用(竞争活力)和导致垄断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是说规模经济与和垄断之间存在两难选择。 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及其政策主张。见书p15-p19 要点:(1)哈佛学派与SCP分析范式 20世纪30年代开始,其代表人物:张伯伦、梅森、贝恩,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 范式。哈佛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SCP理论范式,哈佛学派认为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政策主张:哈佛学派认为,寡占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寡占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因此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该着眼于形成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主张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采取规制政策。 (2)芝加哥学派 形成于60年代后期对哈佛学派批判中崛起的代表人物:施蒂格勒,德姆塞茨等。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效率主义者)。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7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 考核科目:产业经济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生所在院 (系) 学生所在学科:应用经济学 学生姓名:陈擎 学号:17S010131 学生类别:学术型 考核结果阅卷人 摘要 进入21世纪,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转移流动,为适应新形势,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浪潮。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党的十九大把结构调整作为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的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和重点就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前浙江经济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期阶段,进入了以结构调整、增长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变,产业结构处在高变动和大调整之中。如何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是浙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以产业结构理论为出发点,既着眼于当前的需要,更着眼于未来,立足浙江省情,分析了浙江省产业结构演变历史与动因,从三次产业结构、社会总产值结构、一二三产业内部结构以及地区比较等方面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状况进行多视角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浙江产业结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文章提出了未来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重点,并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产业结构,分析与建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1) 有关产业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4) 第二章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 近现代浙江产业发展....................................................6第三章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 (11) 浙江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14) 第四章当前浙江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五章结语 (23)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研究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