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答案 1

教学论答案 1
教学论答案 1

《小学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填空题

1.若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小学毕业班中等水平的学生每分钟大约能读(320)个字。

2.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

3.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特点决定其评估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4.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5.我国宋代学者(朱熹)的“宽著期限,紧着课程”中“课程”意为“课业、进程”。

6.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称为(蒙学)。

7.小学语文评估具有鉴定(反馈)、激励和(调节)的功能。

8.学习质量评估包括(平时考察)和(考试)两种方式。

9.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分析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0.继续教育具有(延续性)、连续性、针对性(多样性)、层次性和训用一致性的特点。

11.对一节语文课要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估,要从教师的教材理解、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以及 (教学思想)和( 教学基本功) 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12.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听说训练的方式包括( 重述训练 )、(听辨训练 ),评价训练和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训练。

13.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抓好几个环节:(预习)、 (听课) 、 (复习 )、 (作业与练习)和系统小结。

14.阅读和作文可以互相促进。 (从读学写) 、( 读写结合) 是作文教学的基本经验。

15.迄今为止叙述是最为详尽的语文教学大纲是 (1956)年颁布的,而 (1992) 年颁布的大纲则对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16.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 再 (从思想内容到怎样表达) 这样一往一返阅读才算基本完成。

17.指导小学生作文 (从内容入手 )入手。

18.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靠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通过( 潜移默化) 、( 熏陶感染) 的方式进行的。

19.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背诵的条件是 (熟读 )和(理解 )课文。20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 (历史继承性),一是(时代适应性) 。

21.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方面) 和 (一般发展方面) 。

22.小学语文基本功,概括起来包括 (理解 )、(表达 )、( 观察 )、( 思维) 。23.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训练 (连词成句) 的能力。

24.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语文能力的整体,1964年叶圣陶先生呼吁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宜并重) 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5.小学语文预习程序指导的六步骤是: (读、划、查、思、写、议 )。26.古代识字教材“三、百、千”是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

27.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

28.小学语文教学评估要做到( 科学) 、( 全面) 才有实效。

29.教给方法,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从作家的

书稿中学习修改) 、 (教师要给学生作修改示范) 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己修改。

30.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延续性) 、 (针对性) 、 (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训用一致性。

31.小学语文是一种(表情达意)和(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

32.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33.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应该具有(生活实践 )的观点、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和( 联系发展 )的观点。

34.现行教学大纲把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规定为(2500)字左右,掌握这些常用字能够满足小学生(日常读写)的需要。

35.识字能力由几个要素组成,它既包括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也包括一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36.“听说读写宜并重”,从教学的角度理解,是指教学中要遵循语言发展的规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而且要抓( 听说训练)。

不定项选择题

1.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ABC )

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2.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ACDE )

A.会读

B.会拼写

C.会讲

D.会写

E.会用

3.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

D.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

4.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 ACDE )

A.语言

B.科研

C.朗读

D.板书

E.教态

5.常用的收集评估信息的方法有(ABCDE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献资料法

E.抽样法

6.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要求包括( ABCDE )

A..训练学生说普通话

B.训练学生用词恰当

C.训练学生语句完整通顺

D.训练学生说话没有语病

E.训练学生说话音量和语速适中

7.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ABCDE )

A.延续性

B.连续性

C.针对性

D.多样性

E.层次性

8.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主要特点有( ABCD )

A.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

B.强调加强“双基”教学

C.提出选文要体现文道统一

D.教学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

E.第一次将“国文”改为“语文”

9.我国1923年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提出的教学目的主要有( ABCDE )

A.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

B.启发想像思考

C.引导读书兴趣

D.建立进修国文的良好基础

E.养成能达己意的表达能力

10.《急就篇》的主要特点有( BCD )

A.生字的密度小

B.整齐押韵,便于记忆

C.包含比较丰富的知识

D.生字的密度大

E.仅包含姓氏名字

11.1927—1937年间的国语教科书的类型主要有( AB )

A.国民政府国语课本

B.苏区政府国语读本

C.《共产儿童读本》

D.新文化读本

E.《国语课本》

12.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主要有( ABCDE )

A.分析教材的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课堂应变的能力

D.语言表达的能力

E.教学研究的能力

13.命题作文的优点是( BCD )

A.容易审题

B.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C.便于统一指导

D.便于统一讲评

E.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14.识字能力的结构包括( AE )

A.掌握字的形音义

B.理解字的发展

C.学会造字方法

D.使用普通话

E.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

15.优化阅读结构的要求是(ABCD)

A.教学结构要反映阅读教学的特点

B.教学目标要明确

C.教学思路要清晰

D.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E.体现老师的主体地位

16.识字的质量标准是( ABCD )

A.会读 B.会讲 C.会写 D.会用17.小学语文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 C )A.教材的选择 B.活动的实施

C.效果的评估 D.教法的确定

18.导课是整个课堂的“准备动作”,要求( ABC )A.导课要有针对性 B.导课要引起学生学习兴趣C.导课语言要简洁性 D.导课要有阅读性

19.教给儿童三套识字工具是指( ACD )

A. 查字典

B. 看书

C. 拼音

D. 汉字构字规律20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沿革历程是( D )A.国文教科书—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

B.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

D.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

21、对小学生来说,出声朗读的作用( BCD )

A.增加阅读速度 B.集中注意力

C.用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 D.训练语感

22、语文课外作业的类型包括准备型、( ABC )

A.练习型的课外作业 B.扩展型的课外作业

C.创造型的课外作业 D.美术型的课外作业

23、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ABD )

A.记分 B.等级 C.口试 D.评语

24、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 C )

A.进行识字训练 B.进行阅读训练

C.进行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 D.进行读写训练

25.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符合时代的需要

B.体系科学

C.语言文字规范

D.符合儿童年龄特征

E.为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26.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具有( ADE )

A.综合性

B.多样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E.实践性

27.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ACDE )

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28.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是( ABCD )

A.背诵

B.课堂讨论

C.听讲

D.听评

E.看图说话

29.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ABCDE )几个方面。

A.认真读书的习惯;

B.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C.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D.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

E.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0.理解书面语言能力包括以下(ABCD )几个方面。

A.理解词语的能力;

B.理解句子的能力;

C.理解语言结构能力;

D.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E.一定的阅读速度。

3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教学目的包括(ABCDE )。

A.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B.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正确的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

D.发展学生的智力;

E.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3 2.教学大纲具有四大功能(ABCD )。

A.是编写教科书的依据;

B.进行教学的依据;

C.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D.考试命题和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E.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

33.《开明国语课本》是当时编的较好的教科书,它的特点是(ABCD )。

A.有浓厚的“儿童重文学”的创新;B.有利于学生读写;

C.有利于教师教学;D.全书图文并茂;E.有押韵。

3 4.1948年11月出版的边区小学国语课本有三个优点(ABE )。

A.密切联系抗日战争的解放战争的实际;

B.密切联系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

C.偏重政治;

D.不够儿童化;

E.密切联系生产劳动和边区群众生活实际。

35.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特点是( ACD)。

A.综合性;B.多元性; C.阶段性;

D.实践性;E.开放性。

36.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A.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

B.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C.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原则;

E.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7.要求小学生掌握2500个左右常用汉字的科学应依据是(ACD )。

A.《汉字频度表》;B.《大众常用字汇研究》;

C.《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D.《常用字表》

E.《语体文应用字汇》。

38.正确的写字能力包括(ACDE )。

A.正确书写基本笔画;B.正确用钢笔书写;

C.掌握笔顺规律;D.掌握字的间架结构;

E.使用书写工具。

39.好的教学结构特点是(ABCDE )。

A.教学目标明确;B.教学思路清晰;

C.教学环节简单、实用;D.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E.有鲜明的特点。

40.理解词语主要指理解下列词语(ABCD )。

A.对表现中心有重大作用的词语;

B.熟词在新课文中有新含义;

C.在课文中有特殊表达作用的词语;

D.影响对课文理解的词语;

E.通俗易懂且口语中常用的词语。

你的选项为:A 错误,正确答案为:ABCD

4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 ABC )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

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4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 ABD )的形式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

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4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 ABC )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

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 B )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45.汉字字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ABC )

A.笔画笔顺 B.偏旁 C.间架结构 D.汉语拼音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D )。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2.人教出版的全国通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安排学习(A)了常用汉字。

A.2500个;B.3000个;C.3500个;

D.认识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会用;

3.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D )。

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C.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义务教育大纲》;

4.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历程是(D)。

A.国文教科书--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

B.蒙学读本--国语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C.国语教科书--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

D.蒙学读本--国文教科书--国语教科书。

5.《千字文》的作者是(A )。

A.周兴嗣;B.史游;C.王应麟;D.佚名;

6.中国《蒙学读本》比驰名西方的夸美曲折的课本是(D)。

A.五百年;B.一百多年;

C.二百多年;D.一千多年;

7.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B)为指导。

A.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

8.“文”与“道”的统一是(C )。

A.文等于道;B.文加道;

C.文中有道,道中有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D.文不等于道

9.要使小学生获语文基本功,必须通过(B)方式。

A.讲授;B.训练;C.模仿;D.理解;

10.义务教育大纲对一、二、三年级安排的识字量分别为(B)。

A.400、700、600;B.400、750、550;

C.400、600、300;D.300、400、500;

11.小学生识字教学的难点是(C )。

A.字音教学;B.字义教学;

C.字形教学;D.别字教学;

12.小学生错别字有多种类型,未来写末来是属于(E )。

A.减少笔画;B.增加笔画;

C.同音相混;D.左右颠倒;E.形近相混。

13.阅读能力的核心是(A)。

A.理解书面语言能力;B.认读书面语言能力;

C.欣赏书面语言能力;D.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14.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 )。

A.理解课文培养想象能力;B.读懂课文培养记忆能力;

C.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D.从读学写,培养作文能力;15.一个单元组教材的学习要体现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即(B )。

A.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B.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

C.从分析到抽象再到综合; D.从分析到概括再到分析;

16.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是(A )。

A.读书;B.写字; C.作文; D.听故事;E.学拼音。

17.阅读教学要以学生(B)为基础。

A.认真观察;B.独立思考;C.强迫记忆;

D.坚强意志; E.努力读书。

18.在西方,“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其含义是( B )

A.学科

B.跑马道

C.课业

D.课型

19.既是写好字的基本条件,又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发育措施之一的是( A )

A.正确的写字姿势

B.正确的执笔方法

C.爱惜写字用具

D.认真的写字态度

20.决定了语言文字训练应当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是( C )

A.课内外的关系

B.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C.文道统一关系

D.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关系

21.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 B )

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

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22.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 A )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23.《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D )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24.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C )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25.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 B )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26.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 D )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27.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B )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28.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 D )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9.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是( C )

A.写真情实感

B.全批全改

C.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作文教师改

D.没有系统的写作理论

30.体现围绕学法设计教法的阅读教学结构是( D )

A.变序阅读

B.“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C.听—读—讲—练

D.导读—扶读—自读

3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表达和( D )

A.记忆

B.注意

C.想像

D.思维

32.小学生阶段,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 C )

A.直观动作思维

B.多元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抽象复杂思维

33.叶圣陶先生在论述“语文”学科定名时提出“听说读写宜并重”是在( A )

A.1964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34.日本语言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D )

A.语言交际

B.语言体系

C.语言生活

D.语言文化

35.说话能力构成要素包括表情达意能力、应变能力和( A )

A.组织语言能力

B.记忆能力

C.理解能力

D.观察能力

36.小学语文教学评估的系统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材的选择

B.活动的实施

C.效果的评估

D.教法的确定

37.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的( A )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年级

D.中高年级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时间是( B )

A.1985年

B.1986年

C.1978年

D.1996年

39.明确提出文教工作“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的纲领是( A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国教育纲领》

C.《学校系统改革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纲领》

40.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 B )

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小学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共计三套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 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泰勒 C.布卢姆 D.莱斯 1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师的知识和智力与教学效果表现为( )的关系。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中等程度相关 D、没有相关 E、反比例 2、学生一边记笔记,一边听课,这是注意的( ) A、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E、分心 3、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E、对比性 4、能力发展和知识、技能掌握的关系是( ) A、同步发展 B、能力发展快 C、能力发展慢 D、能力与知识技能无关 E、以上都错 5、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E、经济和教育没有必然的关系 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六艺”是指(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语、数、外、生、地、史 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师说》、《论衡》 E、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 7、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种现象叫做(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效应 D、晕轮效应 E、成见效应 8、长时记忆主要以( )编码为主。 A、物理特征 B、形象特征 C、听觉 D、视觉 E、意义 9、知识与智力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A、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高 B、知识越丰富智力水平越低

C、知识与智力无相关 D、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E、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10、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 D、已经发展的原有能力 E、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二、多选(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一题多解”属于()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敛思维 E、求异思维 2.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划分为()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隐性知识 E、显性知识 3. 我国的课程一般通过()体现。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E、直观教具 4. 新课改强调() A、“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B、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 C、师生共成长 D、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E、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E、实习作业法 6.新课程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有() A、接受学习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E、机械学习 7. 教学组织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现场教学 E、课堂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 一、论述题 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p238 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P267 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 (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 (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 (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 (4)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征。 (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努力自制教具,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设条件。 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他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由于是自己参与活动,再学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 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小学数学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重点、难点与关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的重点 B、教材的难点就是教学的难点 C、教材的关键就是教学的关键 D、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时可以相同 2.关于教材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 B、教材分析要注意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 C、教材分析要注意避免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 D、教材分析要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3.在教学公约数与公倍数概念时,要注重渗透的集合思想是()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般先教学9加几,然后再教学8加几,7加几,……,教学时主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 A、函数思想 B、集合思想 C、化归思想 D、极限思想 5.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的发现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6.若把概念的同化作为接受学习,那么概念的形成就是() A、范例学习 B.接受学习 C、尝试学习 D、发现学习 7.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8.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学习的是-() A、直角三角形 B、真分数与假分数 C、正方形 D、分数 9.如果小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矩形的有关规则,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新规则与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重组 D、平衡 10.一般说来,“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是指() A、常规问题与非常规问题 B、非常规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C、数学应用问题 D、纯数学问题与数学应用问题 1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数学家,他所提出的角谷猜想是这样的: 任意给出一个自然数N,如果它是偶数,则将它除以2(变成N/2);如果它是奇数,则将它乘以3再加上1(变成3N+1),然后重复上述过程。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得到自然数“1”(确切的说是进入“1→4→2→1”的循环)。这一猜想的获得过程主要采用了() A、演绎推理 B、论证推理 C、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A卷 姓名:楊杰专业:小学教育 学号: 191201812842231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广州学习中心(直属)2[32]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课程 答:课程作为学科。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 答: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是指个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偏好性的行为方式与行为特征。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 1.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学习体验是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2. 简述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理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及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 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 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 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 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于网络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 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 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 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 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 程 D.学 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6)

. 200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统觉----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2、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它力求把某一思想对象保持在意识中,或者使其返回到意识中。 3、专心----“专心”即钻研新观念,明确地意识和理解新观念。 4、审思----“审思”即把意识中各种新旧观念联系统一起来。 5、学科课程----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6、示范----所谓示范,是教师向学生演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 7、呈示----所谓“呈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来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 8、展示----所谓“展示”,是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 9、口述----所谓“口述”,是通过语言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10、被动适应论----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主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简答题 1、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哪几个方面? 答: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中把教育的本质概括成三种: ①教育是为成人生活做准备。 ②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③教育即生产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包括哪几个步骤? ①人类经验分析 ②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③课程目标的获得 ④课程目标的选择 ⑤教育计划的制度

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语文教学与课程论试卷5 一、填空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语文在兴课程与教学论是正起和建设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科,它 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 2.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包括 ( )、( ) 、 ( ) 和( )系统。 3.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是指 ( ) ( ) ( ) 4.杜威认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是()“工具说”的集大成者是() 5.我国于()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6.1986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打一次把双基顺序变为()和() 7.()年,我国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8.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 ()、()、《千家诗》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 识字。 9.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0.语文单独设科是在()年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与发

展。 A.语文素质 B.语文素养 C.语文能力 D.语文知识和能力 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年开始的。A.1904B.1919C.1949D.1978 3.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 ) A看板书 B看普通话 C 看操作 D与学生的交流 4.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 ) A自测 B 自结 C讨论D 练习 5.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 ) A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 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 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相结合 6、《义务大纲》规定“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要求初中生认字量是() A、2500个 B、3500个 C、4500 D、5500 7.作文讲评的基本方式是() A典型讲评 B综合讲评 C专题讲评 D重点讲评 8.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 A.自主、合作、探究 B. 自主、独立、探究

课程与教学论作业及答案

1、阐述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养、信息素养、文化技能、公民素养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范畴,是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的提出,既回答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根本性提问,又回应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培养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素养的养成既是个人的勤奋、天赋、悟性发挥作用的结果,也是接受外界教育、训练的结果。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养,特别是人文学科的素养,是分内之事和不可推卸的职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培育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次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领域各种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核心素养成为当今课堂教育的首要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提升综合能力,转变教学现状,对于构建和和谐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形成和发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2、简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特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C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C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C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C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A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B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D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C )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容()。A.全班上课B.班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 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6.ACD7.BCD8.A9.BDE10.ABCD 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 (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容或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 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就是(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就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 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 )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 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5、( )就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 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就是(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 D、黑格尔 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泰勒 C、塔巴 D、奥利沃 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就是( )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 D、杜威 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就是(《》)。 A、课程 B、课程编制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怎样编制课程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就是( ) A、工作分析 B、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职业分析 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就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就是( ) A、从做中学 B、反省思维 C、主动作业 D、问题教学 13.被瞧作就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就是( ) A、情境模式 B、目标模式 C、批判模式 D、过程模式 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与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过程原则 D、思想性原则 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就是( )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 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 18、( )就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课时目标 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就是( ) A、普遍主义B、唯科学主义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 20、( )就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A、课程编制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选择 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就是( )的观点。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与( ) 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 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就是( ) A、古德莱德 B、查特斯 C、斯金纳 D、杜威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019年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识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 A.生活、实践的观点 B.自觉能动性的观点 C.联系、发展的观点 D.辩证统一的观点 答案:B 2.对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要求是() A.有具体内容 B.有中心 C.语句通顺 D.有条理 答案:A 3.识字的最终目的是() 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答案:D

4.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中心思想”方面的要求是() A.中心要明确 B.中心要突出 C.不一定非有中心 D.只要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 答案:D 5.学生作文的源泉是() A.读课本 B.读课外书 C.大脑的思维活动 D.生活 答案:D 6.目前,小学语文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是提倡() A.百分制 B.等级制 C.评语制 D.等级制加激励性评语 答案:D 7.指导学生作文,要() A.从内容入手 B.从形式入手 C.从题目入手

D.从确定中心入手 答案:A 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B.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 C.深化课程、教材改革 D.改进课堂教学 答案:C 9.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决定了小学语文的基本功训练是() A.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结合 B.螺旋式上升的 C.直线式上升的 D.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 答案:B 11.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是() A.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B.培养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C.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D.学生自己认认真真的读书 答案:D 1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