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历史现状及各方面比较

龙泉青瓷历史现状及各方面比较
龙泉青瓷历史现状及各方面比较

一、龙泉青瓷的历史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龙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青瓷的辉煌,在这里烧制出“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赢得文人骚客的追捧,一度成为贡品。

1.龙泉青瓷发展期

始于三国两晋,至今已有1 600多年的历史。其艺术风格初形成于晚唐北宋,“晚唐北宋以来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风会,更注重艺术作品中的空灵、含蓄、平淡、自然的美.宋代讲究的是细节净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它与上唐之鲜艳,下与明清之俗丽,都迥然不同。”龙泉青瓷在南宋达到鼎盛。

2.龙泉青瓷衰落期

由于元、明代青花瓷的崛起,”明瓷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加之社会制度等因素影响.龙泉瓷业逐渐衰落,至清代终于陷入绝境而停烧。

3.龙泉青瓷恢复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逐渐恢复,改革开发以来,党和政府对龙泉青瓷的发展极为重视.积极推动产业的发展。龙泉青瓷一些失传的传统工艺逐渐得到恢复,并烧制出一批具有国宝级水准的作品,青瓷产业又迎来一个高峰。

4.龙泉青瓷转折期

如今的龙泉青瓷面临行内热行外冷的现象.艺术青瓷以徐朝兴,毛正聪等大师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各种拍卖市场拍出很好的价格.让人们看到了传统青瓷工艺的市场艺术价值。但日用青瓷市场.无论是在名气上还是在销售上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规模化、市场化不够。市场开发、销售能力非常有限.销售网点寥寥无几.普通老百姓认可率低。

二、龙泉青瓷的现状

2009年9月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曾芹记古窑坊也被列为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同时选定了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为代表的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传承人队伍,目前,已有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位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16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具有中级工艺美术师达上百人。

以申报“非遗”成功为契机,龙泉青瓷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提升了龙泉青瓷和龙泉在国内甚至是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它增强了青瓷从业者的信心,2009年青瓷企业数是126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到2012年6月份青瓷企业已达400余家,增长了3倍多,从业人员达到13000余人,增长了两倍多;再次,它加快了龙泉青瓷产业的发展速度,2009年龙泉青瓷行业生产总值为3.2亿元,2010年青瓷产值达6.3亿元,到2012年,

青瓷行业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并将以年均22%的增幅增长。到“十二五”末期,预计青瓷行业的产值将达到到38亿元。

三、龙泉青瓷在国内陶瓷行业的比较

目前龙泉青瓷与国内其它陶瓷产区比较起来,龙泉青瓷市场份额占有量小,竞争力度不足,关键一点就是龙泉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青瓷和宝剑,虽然被称为龙泉市的两项瑰宝,从其产值和效益来看,不及外地一些陶瓷主产区一项产品的生产总值,可见其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就发展趋势来看,龙泉的青瓷行业规模必然还将继续扩大,单就发展的状态而言,龙泉青瓷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与那些大产区有不小差距。青瓷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层次和各大陶瓷主产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龙泉市2011年青瓷文化产业产值不到10亿元,而江西景德镇2011年陶瓷产业总产值达192亿,湖南醴陵陶瓷产业总产值近300亿。再看规模以上企业,景德镇、醴陵两市培植了一大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景德镇陶瓷规模企业达到102家,有25家陶瓷企业工业产值超亿元;醴陵规模企业17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8家。龙头企业醴陵华联陶瓷公司2011年销售额达7.6亿元,创利税1.7亿元。龙泉市青瓷企业与他们相比,数量上相差不大,但缺少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产业发展水平小而散,未能真正实现规模和集聚效益。

四、龙泉青瓷的发展瓶颈

究其原因,龙泉青瓷文化产业基本上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青瓷企业大多小而散,很多企业都属于家庭型、作坊型,前店后厂,规模小,人数少,每家厂子大约都是七八个人,多的十几个人,还没能实现规模和集聚效益,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产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接单时都不敢或无法承接大批量的货品订单,产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龙泉的青瓷产业产品结构也较为单一,目前包装瓷的生产比重比较大。包装瓷的订单多属于酒瓶,基本上都是制酒企业主动上门来样加工,并没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设计,加上竞争对手多,利润空间不大。而日用瓷产品开发和生产也不多,导致产业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龙泉青瓷有产区品牌却缺乏企业品牌。世人只知龙泉青瓷,而并不清楚产区内各家企业的特色。同质化现象在龙泉企业中非常显著,在我们走访的大多数店面内,摆放的青瓷产品无论是品种、造型还是釉色均无太大差异,最多只是在装饰细部以及釉色微妙之处稍有变化。可以说,缺乏差异化竞争是目前龙泉青瓷业发展的一块软肋。

科研力量不足创新乏力

青瓷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体,需要高端科技人才与创意人才为其服务。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自由发展,凸显出个体的产业效益,这当然是好事。但同时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难题:即整合力量的缺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青瓷厂与青瓷研究所虽然在分配

制度上比较僵硬,不利于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但在整合科研能量与培养人才方面却有着其不容忽视的作用。今天的龙泉,没有一个政府或者学术层面的青瓷科研机构,对瓷土、釉色结晶材料、烧制工艺和青瓷的质量标准化等系统工程的研究没有步入正轨。青瓷科研力量的缺失从长远来看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它极有可能导致龙泉青瓷的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乏力。一方面,龙泉市缺少高等院校,反观景德镇,目前有专门培养陶瓷产业人才的学校四所,分别为两所职高、两所大专院校,其中最著名的是景德镇陶瓷学院。另一方面,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人才储备、人才培养与科研能力对当地制瓷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龙泉在这方面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当代社会,设计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如果没有大量创意设计人才的支持,龙泉青瓷只能局限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小圈子里,没有真正走上品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之路。

培养设计师和培养手艺人是截然不同的,手工艺人偏重于技术的传授,而设计师除了工艺技术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和艺术审美观的建立。如今,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已开始开办青瓷工艺专业,为青瓷培养后辈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值得欣喜的现象。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各厂家也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各家釉料的配方基本都是自己配置,对外均要严格保密。这当然是企业自身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这也间接导致了龙泉青瓷新工艺、新材料之美的缺位。

此外,龙泉青瓷产业市场开拓能力偏低,青瓷产品营销目前仅以客户上门订购为主,企业主动开展产品推广的不多,没有形成一支遍布全国的产业营销队伍,产业发展后劲不强。

五、龙泉青瓷的行业比较

龙泉青瓷以目前市场划分主要分为:收藏瓷、工艺瓷、日用瓷和包装瓷。市场份额基本为收藏品、工艺品、日用品占龙泉青瓷总产值的50%,包装品占龙泉青瓷总产值的50%。

收藏品主要是以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为代表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品大师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共计25人)。龙泉的现代青瓷,在这两三年间加快了上涨步伐。在2007年-2008年间,省级大师作品价格约为3000-5000元,现在可以达到数万元;龙泉青瓷原国营老瓷厂上洋瓷厂在上世纪70-90年代批量生产的青瓷二、三等品,当时价格为20-30元,现在动辄也要3000-5000元。青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今作品价格已经可达10万元左右。2011年徐朝兴的跳刀作品在上海拍到了上百万,而这仅仅只是气窑所烧之物,如今随随便便一件柴窑烧制好一些的现代或仿古青瓷作品都可卖到几万元人民币,据行家分析,龙泉青瓷之所以广受市场关注,首先因为龙泉窑在五大历史名窑中恢复较晚。瓷窑的市场化程度低,基本没有资金参与炒作,价格上一般比景德镇的当代瓷器低。其次,青瓷大师的健在让当代青瓷作品的鉴定变得容易。第三,价格透明,占用资金较少。最后一点,因为工艺美术大师较少,所以市场供不应

求。

工艺品是以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明间家传的艺人为代表。价格在数十到数千不等,没有一个具体的界限。以金逸瑞为代表的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为马云旗下的江南会等众多高端客户做的高端青瓷礼品定制业务带来“滚雪球”效应近年来企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日用瓷是龙泉青瓷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其日用瓷的发展目前明显是短板。而日用瓷显然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份额最大的一类陶瓷。因为龙泉青瓷是一种厚釉高强度单色瓷,烧成的温度比其他瓷器都要高,而且收缩率又大,因而相比较而言,烧成难度高。这样就导致了龙泉青瓷的日用瓷产品成本相对较高,销售价格缺乏竞争优势。但是龙泉青瓷的厚釉类玉效果是其他窑系无法比拟的,如果生产的日用瓷在品种、造型、包装上都有创新,使日用瓷不仅实用,而且像艺术品一样值得保留并收藏,那样必然会赢得高端客户的青睐,市场前景将是无限广阔的。以林少森为代表2008年创办的龙泉瓯江青瓷有限公司,2012年产值已达到5000万元,强化瓷原材料攻坚课题也得到突破性进展。

包装瓷是最近几年发展最为迅猛的瓷品,以金逸林为代表的龙泉市金宏瓷业专业生产酒瓶。酒瓶等容器不比一般的艺术瓷,容积大小会影响酒的容量,对尺寸的要求更是小到头发丝,做起来比工艺品更难。金逸林通过隧道窑替换了个别煤气窑炉,不仅节能30%,还让产品受热均匀,成品率更接近100%。除了改进窑炉,他还引进德国技术改装了自动流水线,节省了1/3的工人,提高了产量。2012年销售1200

多万个酒瓶,销售额1.1个亿。

徽州古城旅游开发现状及提升策略

徽州古城旅游开发现状及提升策略 ------以宏村为例 学院:国旅学院 年级专业:2013级旅游管理 作者姓名:顾立生 学号:131102022

目录 摘要-----------------------------------------------------2 背景介绍---------------------------------------------3 开发现状---------------------------------------------3 旅游现状---------------------------------------------5 居民现状---------------------------------------------5 发展不足---------------------------------------------6 提升策略---------------------------------------------6 结束---------------------------------------------9

徽州古城旅游开发现状及提升策略 -------以宏村为例摘要: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美学、建筑、科考价值。尽管于2000年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其知名度低,旅游也不尽如人意。造成这中局面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了宏村的开发现状、旅游发展现状、居民现状、发展旅游的影响、提供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字:徽州古城现状旅游对策 一、背景介绍: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明清时期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水口等建筑群,其分布的中心地带为原徽州府一府六邑,即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和婺源,也称徽州古村落,是我国古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区域之一。黟县的西递、宏村无论是在村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选择和布局建设上,都集中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无论就历史、艺术还是科学价值而言,西递、宏村都是皖南古村落的光辉典范和杰出代表。她们于2000年11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开发现状 1.开发历程:1998年1月8日,即宏村村民自主经营旅游1年期满后,京黟旅游开发公司正式接管宏村的旅游经营事业,具体由其下属的宏村旅游开发公司负责,经营期限为30年。 中坤模式下的运营主体和合作方式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徽州的历史发展现状

徽州文化 徽州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城、、、、()六市,市有时也被认为是皖南,安庆境内的天柱山(古称)为界,认为天柱山以南为皖南。皖南是重要的经济和旅游中心。沿江工业区蓬勃发展,崛起腾飞,人文景观丰富。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地区为流域,徽州地区为流域。,简称“徽”,古称新安,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 徽州,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等,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元、明、清三代,统“一府六县”(徽州府:、、、、、,除婺源今属江西省外,其余今皆属)行政版属相对稳定。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歙县、休宁、黟县、)和,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7万。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发现的两处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氏占据。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公元前355年以后,越亡属。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公元前222年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区设黟、歙二县,属(治三阴,即今浙江)。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所占,属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治今淮南)。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治今江苏)。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国(治今江苏)。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今安徽),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靖王刘胜之裔客为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汉平帝元始二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巴以分治决议

考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及巴以分治决议 1.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到世界各地; 7世纪时,巴勒斯坦地区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居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斯坦。 2.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3. 巴以冲突不断: 1948年,犹太人建立国家以色列,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之后中东战争、巴以冲突不断,阿拉伯国家至今也未建立起来。 例题1现代犹太民族的复国运动开始于() A.一战后 B.二战后 C.工业革命之后 D.伊斯兰教兴起时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答案A。 例题2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决定是由什么大会决定的()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会议 D.联合国大会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答案D。 1.巴勒斯坦地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地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 A.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B.英吉利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C.犹太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之间 D.美利坚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 2.建立色列国家的民族是() A.犹太民族 B.阿拉伯民族 C.央格鲁撒克逊民族 D.法兰西民族 3.下列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来源于犹太人建立国家的矛盾 B.世界大国插手该问题使之复杂化 C.在多次武装冲突中,以色列占据了优势 D.联合国的“分治”决议解决了这一难题 4. 犹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一状况出现在() A.1945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56年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美)勃洛克《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强调“人文主义”。 (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961),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荷)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范式》(1981),反驳雷马克,强调方法论。 ()韦斯坦因《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 (美)伯恩海默《跨世纪的比较文学》:一是放弃欧洲中心论,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其他话语形式。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中国之欧洲》。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历史街区保护的调研报告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区,盖起新楼房。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改善了建筑,却破坏了历史环境。城镇历史联系被割断,特色在消失。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割断历史,而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正是这些历史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所以,除了保护文物建筑之外,还应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有历史的记忆,保存城镇历史的连续性。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指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

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公布为当地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举措,从此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层次的保护体系。2011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一,武汉历史街区保护现状 1,保护历史街区,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 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融西方建筑的古典浪漫和民族建筑含蓄典雅为一身,汇金融、商业、居住、宗教、外交、工业建筑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建筑艺术和武汉市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的演变,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艺术瑰宝。 武汉近代历史建筑的发展始于晚清,盛于民国,衰于沦陷。主要是两部分:1861年汉口开埠至1945年抗战胜利期间的近代历史建筑;上世纪50年代的

现代风貌建筑。 1861年汉口开埠,英、俄、法、德、日五国,在租界相继建立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工部局,兴办洋行、银行和工厂;传教士在汉兴办教堂、学堂、医院。荟萃了古典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主要建筑风格。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建立了大批近代工厂、火车站、学堂等,这些建筑有的纯西式,有的中西合璧。清末和民国时代,民间人士构建了近代工厂厂房、里份住宅、私人洋房和别墅。这些建筑成为武汉城市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表征。1938年,武汉沦陷,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武汉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床厂等重工业项目,兴建了中苏友好宫、武汉剧院等文化设施,留下了大批时代特征鲜明的风貌建筑。 XX年4月1日,实施了《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

徽州文化的发展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作为古老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徽州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且依然让无数人为之吸引,的确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的徽州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徽文化中有着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品质。人们在徽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已获得了甜头,并从文化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从中积聚了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体系的信心。比如,其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可以在黄山市的发展中窥见一斑。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以“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作为其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 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在这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通转楼、马头墙、天井、美人靠和谦让墙,创造了徽菜、徽戏、徽雕、徽墨、歙砚等文化符号,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州漆器、徽州造纸等文化技艺,孕育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宗族意识、庙会文化,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书香韵味、山野情调,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仍有随处可见的民风淳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到处仍是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充满了与现代都市迥然不同的人文韵味,在婺源、绩溪的乡间山村,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桥流水的静谧,依然是这片天地的主色调。 但是,在徽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中,我们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现在的徽州人一味守旧,只懂得把老徽州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反复折腾。这种“啃老本”的发展模式,也许现在还能赚到荷包满满,但是这样的徽州文化,失去发展的活泉,只会日渐枯竭、腐朽,成为一滩死水。另一方面,现代徽州人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本着盈利最大化模式进行徽文化旅游开发。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拆迁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了其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徽州文化要开发、要发展,但这种开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就如一位徽学研究学者所说,徽州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如果徽文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c

第三章平行研究 第一节类型学 本节常见问题 1.请谈谈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查看答案: 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应当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去研究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维谢洛夫斯基的这种历史诗学理论对日后以日尔蒙斯基、康拉德、赫拉普钦科等为代表的独树一帜的俄苏比较文学历史类型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于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康拉德做出了全面和细致的说明,认为其大体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由某种历史共同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十九世纪法国、英国、俄国、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亚洲某些国家的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类型学相似;2、各国文学在没有任何历史共同性甚至产生于不同历史时代、彼此缺乏任何联系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相似性现象。俄苏学派的历史类型学研究旗帜鲜明地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认为真正的总体文学必须把整个人类文明的文学全都纳入研究的轨道,其学术视野远比美国学派弘通。俄苏学派在联系中国、日本、波斯等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不过,以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等为代表的俄苏学者一般都将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类型学的相似上面,而相对忽略了对于其内在差异性的考察。 2.跨文明语境下的类型学研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进程中欧洲中心论的步步失势和瓦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突破单一欧洲文化体系局限的重要性,在打通类型学相似的前提下强调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这是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新特色。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处理中西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就很可能使异质性相互遮蔽,而最终导致其中一种异质性的失落。这种“异质性的失落”的危机在中国的东西比较文学类型学研究中大致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一度颇为流行的被称为“X+Y式”的东西方文学的浅度比附,把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或文学理论中一些特定的类型学术语牵强生硬地套用来阐发中国文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 ——汤显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

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史前期(先秦——十九世纪末) ——翻译肇端 一史前期特点 史前期的比较文学有着迥异于其后阶段的特点: 1 时间跨度长:如果以西汉为史,则有约两千年时间,如果包括西汉之前的先秦,则已超过两千年; 2 发展极其缓慢:从开始的片段、零星记载,到十九世纪末,基本上以翻译为主,即使是跨国界、跨学科,也大多是混杂于文论或者是散见于各类文献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比较,而多“比附”,更谈不上系统完整的理论与方法; 3 综合的非纯文学比较: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比较文学从一开始起,便局限于同一文化圈内做系统比较。 二史前期概述 A 早期翻译 史前期最早阶段的西汉时期(包括之前的先秦时期),显露比较文学端倪的史料记载,主要有两个方面: a 《史记》、《汉书》及《后汉书》中涉及西域的记载,有关于汉朝与西域诸国神话传说流传与真伪的比较,这几乎可以说是涉及了比较文学最原始的记载; b 西汉刘向《说苑.善说》中记载了鄂君子请人翻译《越人歌》的传说,从时代上看,这是中国比较文学史上有记载的跨民族的最早翻译。 B 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东汉至西晋

1 安世南:安息太子,译有《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种佛经,人称其“为群译首”; 2 支娄迦谶:月支人,翻译了《般若道行》《般舟三味》等经三十多卷,其译文“审得本旨,了不加饰”; 特点:译经不少,但多零品断简,尚不成系统;译文体尚不确立;译者多为外国人,致使译文质量大多粗糙。这一时期的译事,只能属早期启蒙时代,但是,在整个翻译史上筚路蓝缕的功绩不可抹杀; 第二时期:东晋至南北朝 前期:东晋和二秦 1 道安及弟子慧远:有南北倡和之功; 2 鸠摩罗什:指正旧译纰缪,影响相当一批僧人; 后期:南北朝至隋代 出现一种名为“格义”的早期中外比较方法,以儒家的概念来解释佛家概念,并进行类比研究,只是它主要用于哲学与宗教方面,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 特点:西行求法之风盛行,带回许多译本;出现很多重要译家;佛经中的许多重要法典都已全部或者部分译出,成绩可观;建立了大规模译场,分工严密,译文质量也大有提高,标志着整个译业进入了兴盛时期; 第三时期:唐贞观至贞元年间 玄奘:开创中国译经史的新局面、新风格,其译文被称为“新译”,且自著佛论,提倡因明,“逻辑”亦出自玄奘。 C 明清时的中西文化接触 史前期的比较文学研究,在唐代是一个高潮,到了明清又出现一个小高潮。明清两代,随着来华传教士的增多,大批有关欧洲文化的著作在中国出现。同时,中国学者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中西文化、主张西学东渐的有识之士: 1 徐光启:主张比较中西之异同,提出“理相符合,参互考稽”; 2 利玛窦:《畸人十篇》,涉及比较宗教、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学成分。

徽州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刘胥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汉宣帝五风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中山靖王刘胜之裔刘云客为广德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始元二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瘉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德国。王莽篡汉,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更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等等。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

巴以冲突的原因

巴以冲突的原因、前景及启示原因 1.犹太人为圆建国梦排挤巴勒斯坦人 历史上 犹太人曾经在巴勒斯坦建国 经历几次大流散 犹太人远离故土 渴望独立建国并视巴勒斯坦为圆梦的地方 犹太人回归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居留权 导致大量难民产生巴以矛盾加重。 2.水资源争夺是巴以冲突的又一原因 中东水资源奇缺 以色列国内将近70%的用水都来自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让其在谁的问题上让步比在领土上让步更难。 3.宗教是影响巴以关系的关键因素 犹太教——犹太人——以色列 认为耶路撒冷是耶稣诞生的地方 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巴勒斯坦 热门为耶路撒冷是穆罕默德圆寂的地方 耶路撒冷的神圣没有成为信仰者灵魂的福祉 反倒成了半个世纪来国际社会苦难、恐怖、鲜血和泪水的象征。 4.大国之间的争夺使问题复杂化 英国曾帮助以色列建国 二战后 美国帮助以色列 苏联帮助阿拉伯国家。 5.极端势力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历史上 不少支持和谈的领导人最终均刺杀。 启示 战争和流血只能适得其反——巴以民族冲突的启示。 1 战争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2 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几十年来 巴以双方不断地停停打打 这让彼此难以互相信任 充满猜疑和戒备。努力与对手和平相处、在相处中逐步建立信任 是双方的理智选择。令人遗憾的是 直到今天 双方都采取了用包括武力在内的各种手段 去不断尝试对方最大忍耐的做法。正是这种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武力和暴力 让原本深埋于彼此间的不信任与仇视愈演愈烈。哈马斯对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得到巴勒斯坦人的广泛认同 而“让哈马斯下台”同样为以色列大多数选民的愿望。正是两岸领导者对彼此的不信任 让两个实体间多层次、全方位的仇视愈演愈烈 最终导致战争的全面爆发。 3 看到媒体上报道的那些因战争而无家可归的孩子 我们在同情之余更加痛恨战争。作为一个有着正义感的人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同情弱者。有时候 甚至支持战争中的劣势者。不过 我们是否曾认真地考虑过 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是否全面且正确。作为一个旁观者 在对事件的真实情况全面了解之前 不要贸然下结论。但是 无论如何 打击恐怖主义 拒绝战争和平共处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心愿。 4 信仰冲突也是战争的因素。巴以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地与耶路撒冷的最终归属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有着不同的信仰 巴勒斯坦人信仰伊斯兰教 以色列人信仰犹太教。但两教信徒都将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因此彼此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的世界应该包容异质 不管是哪种文化 都要允许另一种文化的存在只有这样 人类社会才能在不同的声音中继续成长、进步

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与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与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美】亨利·雷马克 【译者按】1962年,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观点;而在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这位比较文学大师却对美国比较文学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反思。雷马克还是坚持自己当年的观点,并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比较文学跨语言的重要性。这对一味地追风赶时髦、进而在不断进行文字虚构和制造理论泡沫的不少中国比较学者来说,不无警示作用。 考虑到这门学科对一般研究者的兴趣,这篇论文将寻找文化上的一些共同特点,以供讨论。今天的美国学者另辟蹊径,从特定文本的外部而非内部的角度,趋向当下流行的非美学学科(与政治、民族、性别和性欲等等相关)来图解他们宽泛意义上“文化”文学研究。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来比较整个文学作品,恰是比较文学的关键所在,现在则成了奇事了。语境不再是用来阐释文本的整个意思,而是相反,文本被用来解释语境、证实理论;采用的方法是演绎的而非归纳的。以往纵向的“文学-文化”模式发生了大转向,成了横向的“文学-非文学”间的研究。在美国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文学中心论,如果没有被踢出局的话,也已经退居其次。正面来讲,真正的跨学科研究,尤其是在史学、哲学、人类学、自然科学学科和工艺领域,还有同宗同源的文科群体方面,已经丰富了比较文学这门学问。从反面来看,这种跨学科的驱动力,伴随着专业训练方面的缺陷,已经迫使比较文学的跨国界、跨语言的中心后退,而比较文学的跨国界、跨语言的中心是要求对至少一种非英语文化的语言、文学和历史知识的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全面掌握的。不幸的是,当今美国大多数的跨学科研究都是在单一语言和单一文化体系里进行的。40-50年前,在跨学科研究者所构想的两个主要目标中,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以契合性与交互性为导向这一目标如果说已被证实成功了的话,但在对差异进行提取、并对之予以重新定义的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目标,已经淹没在文化理论与文化批评大潮里面了。 与跨国界相比,跨学科的比较文学研究,在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宣称在日益发展。开始时采用的是与“新批评”的“文学-艺术”优先论相宜的跨艺术研究方法,进而发展到人文学科别的领域,如哲学、宗教研究、文化人类学和史学,后来,特别是在60年代后期,又离题到社会科学领域1[1]。跨学科、跨国界和近来跨文化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一致的:那就是寻找、分析和概括彼此的差异、姻亲关系和相互交混。我这里所说的“学科”是指人类活动、经验以及所反应出来的好奇的不同类型和模式在理论上的划分。在我们的文学研究中,首先

中国徽州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徽州历史文化名村—雄村 徽州歙县雄村,是座千年历史文化古村,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人杰地灵。雄村依山傍水,自晋即有多姓居住,每姓各自散占一处,后渐集居。有宋时期,洪氏兴旺,曰“宏村”,至明末渐衰,没落于清。明中叶曹氏兴旺,清则更盛,曾曰“雄川”、“雄溪”,古云“枝分叶布,所在为雄”,故名雄村。曹氏人才辈出,科甲联缨,官宦不断,谓之歙地第一文化古村,宰相故里也。 一、地理概要 雄村之北有座大山,名城南山,拱卫徽州府歙县城南。雄村之南有条大河,名渐江,环抱雄村大半个村庄,从村左侧向东汇入新安江。从易理上讲,城南山又称天马龙,山脉向南缓缓延伸至渐江边止,龙脉雄厚有力。城南山右翼有座芙蓉山,紧随龙脉延绵渐江,名“护山”,环抱雄村,又曰“案山”。芙蓉与城南山脉之间有一小溪,即祖山的沙水,俗称腰带水,环抱雄村,流入渐江。雄村就座落在这块风水宝地上。 雄村离歙县15里,从县城由北向南有条曲径小路直达雄村,一色青石板砌成,由清户部尚书曹文埴之母朱太夫人捐资建造,雨后即干。小路两侧高山峻峭,沿路摩岩石壁雕刻九处菩萨庙,是路人赏鉴的佳景。三里一亭、五里一舍,可供行人避雨休息,风景十分优美。走出山谷,豁然开朗,一望无际的雄村田园和村庄呈现在眼前。距村一里建有“下马亭”,重修后俗称“新亭”。亭内三面有青石砌成的美人靠,供行人息足。亭傍立有一碑,雕刻“满汉不论,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十二个大字,路人到此步行进村。乾隆以后,徽州的新任官吏,须到雄村拜访后方可上任。由此可见,旧时

雄村是何等的尊贵和显赫。 雄村村口有“主事坊”和“一品坊”二座高大雄伟的古牌楼,上面刻有雄村曹氏家族显贵官宦的人名和职务。村内庐舍栉比,巷道纵横,形成八卦阵状,划分东南西北中五隅,只有西隅一口进出,通往歙城。由于村内道路四通八达,横直相接,似蜘蛛网络,陌生人进村往往会莫辨东西,甚至返回原地,久久走不出来。村中最高处为中隅,指挥四隅互相接应,能抵御外敌和盗贼。隅与隅之间有园拱门分界。每隅都有青红黄白黑五色旗帜一面,平时插入本隅旗杆墩中,每年举行一次赛旗活动,十分动人。 村中有一较大的蓄水池塘,四周用石条和石块砌成,南有石栏供赏观者休息游玩,也可供闻人达士垂钓。池塘外观形似“火”字,象征火被水淹之意,故名“火字塘”,俗称夏公塘,是为雄村防火之用。因其容量较大,可供大半村民饮用。除此之外,具有蓄水防火之用的池塘另有14处,防旱蓄水灌溉的池塘20余处,其中3处小型水库,还在西溪建有5处碣,能自动流入稻田,村外两大片庄园和山地,足够村民衣食内需。 雄村地形险峻,田野腹地辽阔,扼其要冲,易守难攻,退有新安江水路直达杭州,守有崇山峻岭可以周旋,兹为兵家藏龙卧虎之地。故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情报机关军统局局长戴笠将军选中雄村,创办了七期中美合作训练班(旧址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备战,上海三线厂也搬迁雄村(现房屋仍在),后又迁走。 二、古建筑 雄村古建筑很多,简要概述如下: 1、雄村各姓祭祖的宗祠、宗厅、宗堂共十二处:曹氏“一本堂”和“孝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追溯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是要追溯巴以矛盾的根源,可以从5000年前说起。1.血缘近亲各自建国 相传,闪米特人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最早他们共同在中东一带生活。后来,闪米特人逐步分化成两支,即是迦南人和希伯萊人。公元前3000年前后,迦南人从阿拉伯半岛迁徙至地中海东岸,建立迦南国,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公元前19世纪,希伯莱人也从两河流域迁徙至地中海东岸。迦南国人感到来者不善,实际上并不欢迎希伯莱人,希伯莱人为了生存繁衍,争夺领土,与迦南国人长期兵戎相见。直到公元前11世纪,希伯莱人占据耶路撒冷,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后裔也就是现在的犹太人。 由此可以看出,阿拉伯人、犹太人都属于巴勒斯坦最早期的居民。从迁来的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两千年左右;从建国时间看,阿拉伯人比犹太人早一千年左右;从后代来看,他们二者都世代居住于此,并不断繁衍。 2.犹太复国主义影响 公元前9世纪前后,希伯莱王国就不断遭受外族侵略,犹太民族虽奋起抵御但仍难逃厄运。公元前928年,希伯莱王国逐渐分裂成了以色列、犹太两国。犹太民族从此经历了悲惨的命运,要么被残忍屠杀,要么被变卖为奴,一个民族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灭掉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崛起,灭掉了犹太王国。犹太民族也遭受了种族的倾覆,从此从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体民族名单中消失了。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巴勒斯坦地区又涌入了希腊人、土耳其人和罗马人。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影响、不断同化,逐步形成共同的语言、文字,并有了共同的文化以及信仰,他们共同组成了巴勒斯坦人,成为该地区文化和历史的共同缔造者。 而犹太人在遭受灭国和灭族的摧残下,迫不得已只能四处流散到其他国家,沦落为少数民族。在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犹太人因不愿放弃本民族信仰和习惯,不断遭受外族排挤。尽管处境艰难,但犹太民族心中的信念不灭,复国主义理想一直支撑着这个民族坚强生存。188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犹太民族复国主义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俄国排挤犹太人的呼声高涨,他们提出:“没有祖国,犹太人永远都是外国人。” 1897年,犹太人召开了复国主义大会,会上通过了纲领作出如下规定:“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所保障的家园。”在此会议召开之后,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纷纷涌入巴勒斯坦。他们一致认为,巴勒斯坦是他们的唯一的最好的去处。 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又一次引起了其与阿拉伯人的矛盾。1929年,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矛盾激化,在哭墙附近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事件,从此以后,双方的冲突就再也没有真正意义的结束过。 3.联合国介入调解 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多次爆发流血冲突事件,导致中东地区的局势持续动荡,当地人民不能安居乐业。1947年11月,联合国本着和平共生和人道主义原则出面调解,并通过了一项联合国决议,该决议规定:“将巴勒斯坦划分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两个独立的国家。” 根据联合国决议规定,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有权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成立,属于犹太人的国家得以顺利实现,而属于阿拉伯人的国家,却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未能顺利得以建立。 对于联合国的决议,阿拉伯人明显是不服的,特别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眼看国家即将无端被分化,表示相当的愤慨。从此,巴以冲突便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08春本科《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选修课) 通知1、本材料为作业参考答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删减,不必完全照抄;没有作业册的科目学员自备16k横格本抄写作业,并写清你的姓名、学号、专业和年级等信息 2、交作业时间11月30日前; 3、辅导和交作业期间交学费,具体如下: ⑴08春汉文本科交第三年学费1500元⑶08秋小教交第二次学费及考试费1100元,订书者教书费300元。 ⑵09春汉文本科交第二次学费1500元、书费350元;09春汉文专科交第二次学费1000元、书费300元。 ★各年级学员欠学费请一并交上! 作业一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20分) 1、意象 2、翻译 3、管锥篇 4、文化割据主义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简述比较文学的功能。 2、概述美国比较文学发展历史。 3、鲁迅、田汉、郭沫若在接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潮方面分别表现出哪些不同特点。 4、“八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例,谈谈比较文学中主题和题材的流变。 2、为什么说接受和影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何理解这一双向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象征:是以外在的、少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作品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劳动。 3、管锥篇:作者钱钟书。写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间,出版于1979.8全书七百八十一则,围绕《周易正义》《毛诗正义》等古籍十种,引用八百多位外国学者的一千几百种著作,结合中外作家三千多人,阐发自己读书心得体会。《管锥篇》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标志之一。 4、文化割据主义:是指有些人深恐受到外来影响,极力鼓吹“纯而又纯”的本土文化排斥一切外来文化,拒绝交往,拒绝改变甚至为此镇压内部改革求新的势力。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40分) 1、(1)、互识;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2)、互证:就是要在互相参证中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就,以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3)、互补: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某求新的发展。 2、美国的比较文学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871年,沙克福在康奈尔大学作了“总体文学还是比较文学”的学术报告,(第一位涉足比较文学)。 1877——1889年间,盖利曾在密执安大学开设以“文学批评的比较”为内容的专题讲座。(先驱) 1890——1891年间,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903年,美国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 1899年,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创立于歌伦比亚大学。 1910年,萧菲尔创办《哈佛比较文学研究》杂志 1942年,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克里斯蒂,倡导下产生了“比较文学委员会”,创办《比较文学通讯》 1952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问世 1953年,韦勒克发表《比较文学概念》 1962年,雷马克发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1969年,艾德礼发表《比较文学论文选集》提出“平行研究”的主张。 3、鲁迅极力突出的是浪漫主义中的革命与反抗精神,“忤万众不慑”的战斗勇气。 田汉更接近经典的浪漫派,热烈乐观,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浪漫人道主义的同情心,使命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对爱的力量的膜拜,都闪耀着浪漫主义的光彩。 郭沫若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他有“天狗吞宇宙”式的自我肯定与夸张,有横溢的激情,乐于从历史和神话中吸取灵感并且创造新的神话和新的理想世界。 4、刘勰把文学中复杂多样的风格归纳简约为“八体”,即: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又可以分为相对的四组: (1)典雅和新奇。典雅指引经据典,风雅蕴藉;新奇指“槟古竞今”,标新立异。这是以继承传统和创新的程度为标准来划分的。 (2)壮丽和轻靡。壮丽指立论卓越,体制宏伟,文采辉煌;轻靡指“浮文弱植,飘渺附俗”,也就是文辞浮华,飘忽无根。这是从内容与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 (3)远奥和显附。远奥指文章深沉不露,内容玄思深奥;显附指情理浅显,易于接受。这也是从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结合来考虑分类的。 (4)繁缛和精约。繁缛指喻众辞多,文采华丽;精约指“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这一组着重于形式,但“博喻”“剖析”仍与内容有关。 三、论述题:(40分) 1、答案要点:主题和题材的流变既牵涉到“传统继承”也牵涉到“引进”,应是构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项研究可以纵向地考察某一主题或题材的历史发展。也要以横向把考察某一主题和题材如何被他种文化体系引进,或如何接受了他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