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关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关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关关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学不仅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而且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同时还可作为全院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首先学习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会计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规范的名称是:公共关系学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

修订大纲主要参考书:董原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版。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把握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公共关系的真正涵义,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三、教学时数

教学时数根据不同专业确定。实践和实习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18%~20%。总时数为54学时,每周3学时,上课18周。

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理工科专业及选修课安排周2学时,总课时在36学时。

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为主,兼参与企业的策划活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借助课堂讨论、计算机模拟、社会实践、市场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咨询与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公关决策能力和公关创新策划能力。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要多联系中国实际,逐步进行双语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

考核方法: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期末闭/开卷考试。

五、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如何与公众进行双向传播与沟通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具体教学内容章节分布和课时的安排如下:

六、面向专业

1.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2.广告学、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投资经济、金融学等本科专业

3.全校文科类各专科专业

注:1.在章节前带*的为可选章节,部分专业不要求讲述和考核。

2.学时有不同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的要求而定。

3.实践和实习的课时,在总课时内安排最多不超过20%的量。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

涵义,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公共关系的特征以及公共关系的职能和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所应遵循的原则等。

[基本要求]正确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的特征、研究对象、职能及原则。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共关系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2.掌握公共关系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3.了解公共关系的四大职能。

4.了解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应遵循的四大原则。

[教学时数]

3~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涵义

一、公共关系的多种定义

1、国外有代表性的定义

2、国内有代表性的定义

二、公共关系的涵义的分析

1、公共关系涵义的多种指代

2、公共关系涵义的表述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特征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二)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

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的特征

1、以公众为对象;

2、以美誉为目标;

3、以互惠为原则;

4、以长远为方针;

5、以真诚为信条;

6、以沟通为手段

四、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一)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二)公共关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三)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

(四)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公共关系的职能及原则

一、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

1、搜集信息,组织宣传

2、监测环境,咨询决策

3、协调沟通,处理危机

4、创建文化,树立形象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1、尊重事实原则

2、公众利益原则

3、社会效益原则

4、科学指导原则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

2.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是什么?

3.公共关系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4.公共关系的职能和原则各包括哪些方面?

5.简述公共关系与广告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书目

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4.李兴国编,《公共关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吴勤堂编,《公共关系学》(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邱税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把握国内外公共

关系的现状,剖析公共关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公共关系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同时明确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基本要求]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了解公共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公关事业发展的情况。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2.了解公共关系思想演变的过程。

3.了解中国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4.明确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教学时数]

2~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一、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1.政治方面: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使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政治条件。

2.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是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

3.技术方面: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为公共关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4.思想方面:人们的经营思想和观念的深刻转变为公共关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古代时期(二)、巴纳姆时期(三)、艾维李时期(四)、伯内斯时期(五)、现代时期

三、现代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一)、美国公共关系的新发展(二)、欧洲公共关系的发展(三)、亚洲公共关系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

一、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

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一)、拿来主义时期(80年代初—1986年)

(二)、自主发展时期(1986年—1993年)

(三)、进入成熟发展时期(1993年至今)

三、开拓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

(一)公共关系事业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二)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面临的障碍

(三)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关系

四、中国未来公共关系发展与瞻望

(一)、公共市场国际化(二)、公关实务专业化(三)、公关手段高科技化(四)、公关地位战略化(五)、公关教育规模化(六)、公关人才竞争白热化、行业自律更完善

思考题:

1.公共关系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2.公共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参考书目

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4.王乐夫等,《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连接主体和客体媒介是传播,全面把握公共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各自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作用。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了解社会组织的生存环境,了解公众的特点、分类及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教学要点]

1.掌握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涵义。

2.了解社会组织与环境、社会组织与形象的关系。

3.了解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的意义,组织基本目标公众的情况。

4.了解把握传播的基本原理、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及传播效果。

[教学时数]

4~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及构成

概念、构成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一)按照组织目标和其活动内容来划分

(二)按照组织成立的依据与内部关系状态来划分

(三)按照组织的性质、功能和获利情况来划分

三、社会组织与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四、社会组织与形象

(一)组织形象的概念和特点

(二)组织形象的内容

(三)塑造组织美好形象的意义

五、社会组织的另种形态——公众人物

第二节公众

一、公众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特点

二、公众的分类

(一)公众分类的方法

1.根据公众与有无归属关系看

2.根据公众的组织状况标准

3.根据公众发展过程标准

4.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

5.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6.根据组织的价值判断

(二)公众分类的意义

三、基本目标公众分析

(一)、内部公众关系(二)、外部公众关系1、顾客关系2、媒介关系3、政府关系4、社区关系5、名流关系

第三节传播与沟通

一、传播原理

(一)传播的基本涵义

(二)传播的要素

1.传播的基本要素

2.传播的隐含要素

(三)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

1.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

2.新型的控制论传播模式

3.公共关系传播模式

(四)传播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1.个体自身传播及其特点

2.人际传播及其特点

3.组织传播及其特点

4.大众传播及其特点

二、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

(一)按照物质形式对传播媒介的分类1.符号媒介2.一般实体媒介3.人体媒介

(二)按照社会功能对传播媒介的分类1.大众传播媒介2.社会组织自控媒介3.作为社会组织成员的人员媒介

三、公共关系沟通

(一)公共关系沟通的原则

1.双向沟通原则

2.有效沟通原则

3.平衡沟通原则

4.整分和沟通原则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网络

1.链式沟通网络

2.轮式沟通网络

3.圆式沟通网络

4.全渠道式沟通网络

5.“Y”式沟通网络

四、公共关系传播效果

(一)传播效果理论

1.魔弹效果论

2.有限效果论

(二)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1.传播者

2.信息

3.接受者

4.情景

5.传播媒介

思考题:

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2.什么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3.什么是公众?公众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4.什么是传播?试述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

5.如何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参考书目

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4.哈里森(英)编,《公共关系学概论》(第2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何修猛编,《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宋宁编,《新闻传播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7.黎松峭主编,《中外成功广告900例》,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8.王长征编著,《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与人员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对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及公共关系社团的优缺点、类型及机构设置、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培养能全面了解,从而利用公共关系机构更好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公关人员的日常业务、素质要求、培养方法,从而把握公共关系行为主体的特征。

[基本要求]全面了解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公司及公共关系社团的情况,了解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及职业道德情况。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共关系部的主要职责、设置类型、内部分工与人员配备。

2.了解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类型、机构设置及工作方式。

3.了解公共关系社团的特征、工作内容。

4.了解掌握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及职业道德。

[教学时数]

3~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一、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门

(一)公共关系部的地位与职能

(二)公共关系部设置的原则

1.精简高效原则

2.专业性原则

3.服务性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责权相当原则

6.管理幅度与层次原则

(三)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结构模式

1.按工作方式分类

2.按隶属关系分类

(四)公共关系部的规模、内部分工与人员配备

1.公共关系部的规模

2.公共关系部的内部分工

3.公共关系部的人员配备

(五)公共关系部的优势

二、专业公共关系公司

(一)公共关系公司的优势

1.职业水准高

2.分析问题客观

3.建议容易为人们所重视和接受

4.社会关系广泛

5.机动性强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

1.充当对外关系的联系人或协调者

2.提供共管咨询

3.短期专项服务工作

4.长期综合服务工作

5.提供公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服务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及机构设置

1.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2.公共关系公司的机构设置

(四)公共关系公司的收费方式

1.项目收费

2.计时收费

3.综合收费

4.项目结果分成

(五)选择公共关系公司的标准

1.信誉情况

2.业务专长

3.员工综合素质

4.客户情况

5.收费情况

三、公共关系社团

(一)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

1.联络会员

2.制定行业规范

3.研究公共关系理论

4.培训人才

5.投身社会实践

(二)公共关系社团的类型

1.综合性社团

2.学术性社团

3.行业性社团

4.联谊性社团

5.媒介性社团

(三)国内外主要的公共关系机构

1.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2.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3.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4.国际公共关系咨询公司

5.泛太平洋公共关系联盟

6.泛美公共关系协会联盟

7.欧洲公共关系联盟

第二节公共关系人员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1.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

2.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

3.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技能

1.表达能力

2.交际能力

3.组织能力

4.应变能力

5.创新能力

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准则

(一)职业道德

(二)职业准则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招聘、培训和考核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招聘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培训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考核

思考题:

1.公共关系部的主要职责包括哪些方面?

2.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有哪些?

3.公共关系社团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4.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5.公共关系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6.分析公关部和公关公司各自的优缺点?

参考书目

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4.施锡铨著,《博弈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刘祥武等主编,《哈佛商学院MBA总经理学》(上下册),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6.杨辛、甘霖编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计划的编制环节,同时明确公共关系实施是最复杂、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认识公共关系活动的完整过程。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专家们所提出的四步工作法,熟悉公关调查的方法,能熟练的编制公关计划,组织实施公关计划,最后对公共关系活动进行评估。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2.了解公共关系计划的编制环节。

3.了解掌握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4.掌握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时数]

4~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程序

(一)发现并确定问题

1.收集信息

2.整理信息

(二)确定调查对象

1.全体调查

2.部分调查

3.目标公众调查

(三)选择调查方法

(四)开展实际调查

1.实际收集资料

2.争取对方支持

(五)整理调查资料

1.资料整理的工作内容

2.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

(六)撰写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撰写的内容

2.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一)组织的基本情况调查

1.组织经营状况

2.员工队伍情况

(二)组织员工关系调研

1.经济利益

2.人际结构

3.心理气氛

4.人际交往

(三)公众意见调查

1.组织形象地位调查

2.组织公众舆论调查

3.公共关系活动条件调查

(四)组织的宏观环境调研

1.政策法律环境

2.经济技术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

(一)根据调查对象范围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1.普遍调查

2.抽样调查

3.典型调查

4.重点调查

5.个案调查

(二)根据资料搜集方式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1.访谈调查法

2.问卷调查法

3.资料分析法

4.观察法

第二节公共关系计划

一、公共关系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战略规划

(二)年度工作计划

(三)项目活动计划

二、编制公共关系计划的环节

(一)确定目标

(二)设计方案

(三)预算经费

(四)撰写报告

三、公共关系策划

(一)公共关系策划概念

(二)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

(三)公共关系策划的程序

1.策划准备阶段

2.实施策划阶段

(四)公共关系策划中的技巧

1.生产企业提供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2.商业企业把顾客满意作为最大的利润

3.旅馆饭店业要遵循“100-1=0”的准则

4.政府部门要增强透明度

5.非营利组织要有社会效益

第三节公共关系实施

一、公共关系计划实施的意义

二、影响公共关系计划实施的因素

(一)公关计划实施中的目标障碍

(二)公关计划实施中的沟通障碍

(三)公关计划实施中的突发事件障碍

三、确定公共关系活动方式

(一)宣传性公关

(二)交际性公关

(三)服务性公关

(四)社会性公关

(五)征询性公关

(六)建设性公关

(七)维系性公关

(八)防御性公关

(九)矫正性公关

(十)进攻性公关

第四节公共关系评估

一、公共关系评估的作用与方法

(一)公共关系评估的作用

1. 公共关系评估是改进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环节

2. 公共关系评估是开展后续公共关系工作的必要前提

3. 公共关系评估是鼓舞士气、激励内部公众的重要形式

4. 公共关系评估能使组织领导人看到公共关系工作的效果,从而重视公共关系工作(二)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

1.自我评定法

2. 专家评定法

3. 目标管理法

4. 舆论调查法

二、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

(一)准备过程的评估

1.背景材料的充分性

2.信息的组织与项目战略的合理性

3.信息和项目的有效性

(二)活动实施过程的评估

1.检查发送信息的数量

2.信息被传播媒介所采用的数量

3.检验接收到信息的目标公众的数量

4.注意到该信息的公众数量

(三)活动影响效果的评估

1.了解信息内容的公众数量

2.改变观点、态度的公众数量

3.发生期望行为和重复期望行为的公众数量

4.达到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5.对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评估结果报告

(一)报告的内容

(二)报告的形式

1.非正式报告

2.正式报告

四、运用新闻媒介反馈公共关系工作

(一)组织在新闻媒介中被报道的情况

1.新闻报道量的分析

2.新闻报道质的分析

3.新闻报道时机的分析

(二)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反馈作用

(三)对员工的反馈作用

(四)对公众的反馈作用

思考题:

1.公共关系工作程序包括哪几步?

2.公关调查的内容及方法有哪些?

3.编制公关计划包括哪几个环节?

4.影响公关计划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5.公关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书目

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4.卢业苗编著,《营销谋略》,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5.施锡铨著,《博弈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六章内部公共关系与部门公共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内部公共关系是各类组织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了解各类不同性质的组织的公共关系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内部公共关系与部门公共关系的特点,根据各类组织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教学要点]

1.掌握内部公共关系是塑造组织形象的起点。

2.掌握工业企业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工作内容

3.了解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及构成。

4.了解掌握内部公共关系的运行方式。

5.了解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渠道与障碍。

6.了解商业、服务业企业、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新闻机构、军事单位及群众团体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情况。

[教学时数]

3~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部公共关系

一、内部公共关系分析

(一)内部公共关系是塑造组织形象的起点

(二)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

1.建立员工基本的价值观念

2.协调和改善组织内部的人群关系

3.培养融洽的“家庭气氛”

(三)内部公共关系的构成

1.员工要素分析

2.团体要素分析

3.领导要素分析

二、内部公共关系的运行方式

(一)促进内部公众认知组织

1.重视组织给公众的直接印象

2.帮助新员工熟悉和理解组织

3.培养和强化组织形象的个性特色

4.不断增强组织的透明度

(二)激励内部公众热爱组织

1.实行民主化管理,保证员工主人翁地位

2.奖励先进树立榜样,调动员工积极性

3.领导以身作则,感召公众

4.感情投资,增强内聚力

(三)转变内部公众对组织的态度

1.服从阶段

2.认同阶段

3.同化阶段

(四)引导和控制内部公众的行为

1.思想教育

2.纪律限制

3.道德约束

4.经济控制

5.心理调节

6.舆论监督

三、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与障碍

(一)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形式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单向沟通愈合双向沟通

3.横向沟通和纵向沟通

(二)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障碍及消除对策

1.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障碍

2.消除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障碍的对策

第二节部门公共关系

一、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

(一)工业企业的公共关系

1.工业企业的公共关系的特点

2.工业企业的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商业、服务业的公共关系

1.商业企业的公共关系

2.服务性企业的公共关系

3.运输企业的公共关系

二、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

(一)政府机构的公共关系

1.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主要内容

2.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方式

(二)教育部门的公共关系

1.教育部门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任务

2.教育部门公共关系活动的方式

(三)新闻机构的公共关系

1.以受众为对象

2.加强双向沟通

3.广泛收集信息来源

4.保证宣传报道的质量

(四)军事单位的公共关系

1.军队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是关键

2.以军地“双拥”活动和军事经济活动为突破口

3.以军事院校为公共关系宣传、普及公共关系教育的主阵地

4.军队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地方公共关系的知道、支持和帮助

思考题:

1.为什么内部公共关系是塑造组织形象的起点?

2.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3.内部公共关系的运行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4.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形式有哪些?

5.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障碍有哪些?如何消除?

参考书目

1.卡特利普、森特著、汤宾译,《有效公共关系》,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版

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杨魁主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年版

4.林蔚人著,《双赢时代》,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5.李胜基编著,《胜局》(点击中国12大成功企业),沈阳出版社,2002年版

6.吴勤堂编,《公共关系学》(21世纪工商管理系列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邱税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七章组织形象塑造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解析

公共关系学 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22409101002 0222409101003 课程学分:2分 面向专业:会展、国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院系: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 使用教材:公共关系学居延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 并修课程:公共经济学项目管理 后续课程: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 二、课程简介(必填项) 公共关系学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它必须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它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大方面,即公共关系学研究的三个具体对象:(一)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众关系的现象和规律。(二)是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三)是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 关系的现象和规律。由此看来,这门课程对现代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 本课程主要面向会展管理与策划方向专科生、适合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开设。 四、课程基本要求(必填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学产生的渊源、兴起与发展,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功能和作用,公共关系的类型,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和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等有关公共关系的基础性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调查与策划、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实像传播、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网络传播、危机传播管理、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等有关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以及今后的做人做事打下基础。 五、课程内容(必填项) 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 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了解)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 本课程是行政管理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的内容有公共关系概述及其起源与发展、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公共关系的三大目标、社会组织的形象塑造、公共关系传播、公共关系工作四步法、企业公共关系、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国际公共关系、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1.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 2 .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关机构的类型; 4.公关专题活动的类型。 5.现代企业CIS和CS战略。 6.国际公共关系 7.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二)重要知识点 1.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三大目标、社会组织形象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塑造; 2.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3.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 4.公关传播的渠道、特点和方法。 5.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1.理解公共关系的科学定义、公共关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公共关系的职能 2.了解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及发展趋势、公关人员的素质,公关机构的类型;

3.熟练掌握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三大目标、社会组织形象的概念、社会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及塑造; 4.掌握收集信息及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方法。 5.掌握公关策划内容、基本方法和技巧。 6. 掌握公关传播的渠道、特点和方法。 7.了解公关专题活动的类型。 8.了解现代企业CIS和CS战略。 9.掌练掌握政府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 10.理解国际公共关系及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二)能力要求 1.能独立进行公关信息收集、开展公关调查。 2.能结合组织的具体情况,进行公关设计,制定公关计划,提出策划方案。 3.能根据公关目标选择传播媒介、采用适当方法,开展公关传播工作。 4.能根据组织内外的公共关系状况,开展有效的公共关系协调工作。 5.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素质要求 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的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五、教学模式与作业要求 (一)教学模式 多样式教学,其中运用到传递-接受式教学模、,抛锚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作业要求 作业要高质量、独立地完成。 六、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卷面( %)+平时测验( %)+课程论文( %)+平时与作业( %)) 成绩考核的依据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期末考试、平时小测验、平时考勤与作业。期末考试及小测验均为闭卷,作业为开放式。权重分配为:卷面(60 %)+平时测验(20 %)+ 平时与作业(20 %)。 七、学生学习建议 (一)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这些先修课程都是结合本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的必要积累,在教学环节方面应该使学生逐步培养一些分析和解决公众问题及塑造社会组织良好形象的能力及兴趣。 (二)学习建议

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答案

贵州广播大学2010 -2011 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省开课《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半开卷) 名词解释部分: 1 、公共关系学: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2、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 这种形象不仅来自外在的有形事物,而且也出自由组织行为所反映的内在精 神。一个企业的组织形象是由产品形象、员工形象、机构形象、管理形象、企业文化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3 、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 4、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5、交际型公关: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 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具体 内容包括:各种招待会、座谈会、宴会、茶会、慰问、专访、接待、个人信函、电话等等。 6 、揭丑运动:19 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

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 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粪运动”。 7、员工形象:是指企业员工的技术素质、文化水平、职业道德、精神风貌和仪表装束给社会的整体印象。 8 、社区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关系,邻里关系。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体地域上互邻,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建立良好社区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实际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企业而言,其做大做强的“千里之行”就是从成功运作自己脚下的社区开始的 单项选择题部分: 1 、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C )。 A、导入阶段 B 、概说阶段C 、交锋阶段D 、妥协阶段 2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属于公共关系的(B )状态。 A、最佳 B 、较为稳定、安全C 、不良D 、恶劣 3 、不受空间限制的,传播范围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是(C )。 A、电视 B 、报纸C 、广播 D 、杂志 4 、公关礼仪最根本的原则就是(B )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授课对象:2008级工商管理本科1、2、3、4班 总学时:54 学分数:3 适应专业:工商管理本、专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物流管理与旅游管理本科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与传播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公共关系(公众关系)就是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经营管理科学、信息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构成其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原理又吸收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公关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使公共关系成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自觉行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工作程序等,明了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与素质,掌握公共关系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以下内容: 1、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 2、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 3、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 5、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 6、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 7、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 8、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9、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 10、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 11、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 12、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 13、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 14、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 15、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 16、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4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学界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不同看法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Gen1090 2.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 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课程主要面向专业:秘书学 6.总学时:32,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学时:0 7.学分:2 8.修读该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条件:无 二、课程概述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传播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学具有特殊的管理功能,即通过组织形象的有效管理来提升组织的无形资产。它关注的是政治、经济、环境、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层面均表现出它广泛的可参与性、协调性、传播性以及塑造形象的专业特征。在现代社会,公共关系学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现代组织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课程教学目标(括号内是秘书学专业对应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内外公共关系的历史起源及其发展( 2.2) 2.掌握与公共关系课程相关的专业术语的内涵、分类、特征等(2.2) 3.认识各类组织公共关系的特点、任务(2.2) 4.把握公共关系在各类活动中的作用(2.2) 5.掌握与公关关系课程相关的技巧与能力(2.2) 6.培养与公共关系课程相关的素养(1.1\1.2 \1.3\2.2)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建议

五、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一现代社会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兴起(4学时)(一)教学内容 1.历史上人们对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2.近代社会变革与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萌芽 3.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4.20世纪国外公关事业的成熟与发展 5.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 2.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2.认识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必然性和基本趋势 单元二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2学时)(一)教学内容 1.社会组织分析 2.组织的生存环境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组织的内涵、特点与分类 2.公共关系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组织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2.了解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及组织环境的构成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文化传播系 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公共关系》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新闻制作与采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公共关系学既是一门独立性的学科又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因此她既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又需要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学、美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公共关系学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我们在教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培养和掌握公共关系原理和技能。 二、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论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涵义、特征,产生与发展,研究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方法与意义。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共关系的概念、特征 了解公共关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向 掌握公共关系的原则、职能、对象、方法与意义 难点:认知公共关系的概念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原则与职能 [教学要求]: 重点:认知公关在组织中的职责范围 了解公关的基本原则与功能 掌握现代公关的方向及其作用 难点:掌握现代公关的方向及其作用 第三章公共关系三要素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媒介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公共关系三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要素及内容 熟悉公众的特征及分类方法,理解几类重要的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难点:了解公共关系三要素的相互关系 理解几类重要的公众对组织的影响 第四章公共关系运作过程 [基本内容]:公共关系活动运作的四个步骤 [教学要求]: 重点:了解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四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 熟悉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及内容 掌握公共关系策划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公共关系实施步骤和排除实施中障碍的技巧

工商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131002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Relations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6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运用传播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等现代科学知识,总结现代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经验和技巧而形成的高度交叉、边缘的现代管理学科。主要讲授公共关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基础理论课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公共关系传播活动设计展示,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口与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增强公共关系意识,养成规范良好的礼仪行为; 2.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具有从事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公共关系基本概念、构成要素、产生与发展、公关主体、公关公众、传播活动、公关礼仪等专业知识。 2. 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与基本原则,公众心理分析、公众对象分析、四步工作法。 3. 基本技能:掌握策划、组织各类公共关系专题传播活动的沟通、合作、口头及形体表达技能。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是集科学性、艺术性、边缘性、创新性为一体的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知易行难”的特点。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与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公关实务活动展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动口与动手的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PowerPoint幻灯片、录像、录音、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可以无任何先修课地进行教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如:公共关系的现实表现、公关人员的素质要求、各类公众的认知及分析等)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动口及动手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公共关系教学大纲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教学大纲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课程教 学大纲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与公关礼仪计划总学时:20 实践学时:6 课程类型:选修课 课程性质:院级选修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制订人:旅游经贸系旅游专业组黎丹妮 制订时间:2008年4月 审定人: 审定时间: 制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4月1日第1次修订 修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的一门选修课,具有较强的普遍应用性。旨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礼仪风范,并有意识地运用礼仪,以便今后在职业生涯中更好的展示自己。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教学应强调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结合实例,配合有关材料和录像片,对有关重点进行实用性的教学。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什么样的组织,什么样的活动,都存在公共关系问题,公共关系正是以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为主要任务,渗于其它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新型社会关系。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是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的,个人形象就是组织形象的基本要素。通过公关礼仪,塑造员工的个人形象与组织形象显得特别重要。学生应该掌握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掌握一般的社交礼仪规范。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在礼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基本公关素质和公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乎礼仪规范,礼仪程序的言谈举止。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宽容、谦逊、诚恳的待人态度,与人为善、庄重大方、谈吐文雅、讲究礼貌的行为举止。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集体主义荣辱观,将个人形象与集体形象的塑造紧密结合起来。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定义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公关礼仪与组织形象

最新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六、案例分析(20分)。 深入人心的花——“百消丹”母亲节免费送鲜花活动 长甲集团生产的“百消丹”是一种专治妇科肿瘤的中成药,作为一个专门致力于女性健康事业的公司,长甲集团深知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广大妇女的支持。为了回报杭州市妇女的厚爱,长甲集团杭州分公司于5月12日母亲节那天,举办了免费为母亲送鲜花、送祝福的活动,为杭州1000余位母亲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节日鲜花。 “打个电话,我们就会把您最想和妈妈说的话与一束鲜花,在母亲节这天送到您的母亲手中。”在母亲节,长甲集团“百消丹”组织的送鲜花活动别出心裁,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赏和踊跃参加。短短3天,打电话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一千人,“妈妈,您是儿子永远的港湾,不论走多远,最后都要回到您的怀抱”;“妈妈,真的感谢您,您是女儿永远的爱”;“妈妈,我们爱您到永运”…… 当儿女们饱含着深情的话语,随着一盆盆、一束束鲜花,一起送到一位位母亲手中时;当看到一个个母亲捧着鲜花,脸上绽放出比鲜花还灿烂的笑脸时,浓浓的母亲节氛也在杭州城洋溢着。一时间,长甲集团“科丹”举办的母亲节活动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热点。 案例思考:请分析长甲集团这次活动的性质和技巧。(要求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 六、案例分析(20) 答题要点:长甲集团组织送鲜花活动,是一种公益性的公关活动,即是属于社会型公关模式。(1分)其特点是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或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这些活动,可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2分)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公益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进行广告宣传。得是与其他形式的广告活动相比,“百消丹送花、送祝福”活动,使企业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很好地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提醒人们关注母亲,珍惜亲情。在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分)从公关技巧的方面看,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注意或借鉴: (1)大打亲情牌。(2分)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最能打动人们心弦的。但由于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子女与母两地分居,平时与父母处的机会不多,内心愧疚,而父母也感到孤独。“百消丹”的这次送鲜花活动,给了双方一个机会,儿女可以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束鲜花送给母亲,聊表寸心;母亲也可以从中得到安慰,感到快乐。(3分) (2)淡化了企业的广告色彩。(2分)目前,企业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所以要尽量在宣传或广告活动中。让消费者感觉到企业是在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转弯抹角地推销商品。(1分)要让消费者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产生爱屋及乌的好感。“百消丹”的送鲜花活。正好到达了这样的目的。(2分) (3)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2分)母亲是人人都有的,而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关注母亲节大有人在。(1分)利用母亲节这种社会的节庆开展活动,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并能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注意,从而到达了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2分) 选择公关活动的最佳时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1 避开或利用重大节日,如果策划的公关活动与重大节日有联系就要充分利用那个节日来增强活动效果,如策划的公关活动与重大节日没有太大联系就要避开节日,否则或哦顶你个内容太会被节日气氛所冲淡 2 避开或利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入策划的公关活动与国内……(如上) 3不宜在同一天或同一段时间按同时开展两项重大的公关活动,否则会让公众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紧张失控。 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公共关系学》2019春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导引 我们已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大纲里明确说明了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的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如何建立起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因此,我们无论是形成性考核还是期末的终结性考核,都是围绕这一要求而进行的。在以往的考试中,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为个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运用公共关系原理对现实生活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近几年考试的情况看,基础知识部分的情况比较好,而运用公共关系原理分析案例的题则丢分比较多。其实,要做好这类题,我们首先还要先掌握好基本的原理,比如公众的特点、策划新闻事件的特点及要求、危机公关的特点及处理原则等等,掌握、理解了这些原理,才能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本学期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仍然是和以往的要求一样,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做好复习的准备,在这里把考试的要求及复习要点作一些提示。 一、考试说明 1.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2.平时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面授及网上教学活动考勤、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等,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平时作业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平时作业分为四次,平时作业每次按百分制计分。学生要根据作业的要求按时完成并上交教师批改。教师要认真批改并做好登记。3.期末终结性考核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占课程总成绩的80%。 (1)期末考试的方式:闭卷 (2)考核范围:期末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3)考试的题型大致包括名词解释(15%)、判断(10%)选择(20%)、简答(20%)、案例分析(35%)等。 二、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与宣传、广告、市场营销、庸俗关系等相关实践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考核要求: 1.了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

公共政策学课程论文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191- 教育教学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2010年第5期renliziyuanguanli 公共政策学是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重大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旨在探讨政策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战后,政策科学首先在美国兴起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成为当代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为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了解政策科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政策科学过程方法,使公共政策学课程更加适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围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加强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建设,充实土地政策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 公共政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悠久的历史现象,作为公共权力、公共职能和公共责任的伴生物,自从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产生起,公共政策事实上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活动,是最古老的人类社会现象之一[1]。国外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公共政策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公共政策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哈罗德?D ?拉斯维尔(H.D. Lasswell)和亚伯拉罕?卡普兰(A. Kaplan)认为:公共政策是一项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D .Easton)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政策科学研究者托马斯?R ?戴伊(T. R. Dye)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决策理论研究者詹姆斯?E ?安德森(J. E. A n de r s on )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我国的政策科学是在80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1992年,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成立,标志着政策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得到国内许多人的认可和重视,这极大地推动了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加快了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学科化步伐。综合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来讲,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机构在其职能范围内,在对社会发展状况作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按照某种能够获得公众认可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中选择出来的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行之有效的法令、策略和办法的总称[2]。 90年代之后,我国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了政策科学的相关课程,建立了以“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为名的科研教学机构,在未被列入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之内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在其他专业名目下,招收了以政策科学或公共政策、政策分析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为政策科学培养人才。党校系统和行政学院系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党政部门工作的需要,也在党政干部培训中开设了部分政策科学 的课程[3]。目前,全国大多数院校都已开设了政策科学的相关课程,一部分高校在政治学、行政学或其他专业范围内招收政策科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政策科学的教学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促进我国政策科学的学科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教学角度来看,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论、政策系统篇、政策过程篇和政策分析方法篇四大部分。(1)导论:主要讨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包括政策科学的兴起,政策科学的“范式”,即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范围和方法,以及中国政策科学学科的建构等主题。(2)政策系统篇:这一部分包括政策与政策系统、政策行动者、公共决策体制和公共政策工具四个主题,涉及公共政策的内容与实质,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划分,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政策行动者以及思想库,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中外公共决策体制的比较,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各种类型的政策工具等内容。(3)政策过程篇:这一部分包括政策过程的概念框架、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控、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等五个主题,涉及政策过程研究的各种途径,政策过程的各个基本阶段,中西方政策过程的差别,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基本经验等内容。(4)政策分析方法篇:这部分内容涉及政策分析的过程及步骤,政策分析的各种模式、方法和技术。包括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政策分析过程各种常用的方法、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等内容。最后是对这门课程进行提纲挈领的总结,讨论如何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问题。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提出的客观要求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要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显著增强。国内不同大学根据其特色,分别制订了适合本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综合起来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土地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受过土地规划、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等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与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研究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4]。 基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结合土地科学学科领域的研究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公共政策范式的发展过程,包括政策所遵循的基本理论、价值原则、决策方式、实施手段等内容,这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土地管理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根据这一决策,2003年以来,中央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5]。但由于土地宏观调控是一项全新的举措,其运作机制和理论框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上的不成熟,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首先,如何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土地宏观调控理论体系,要回答土地宏观调控中的三个核心问题:一是土地政策为什么能够参与宏观调控;二是土地政策如何参与宏观调控;三是土地政策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宏观调控。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运作机理和操作模式以及提高土地调控有效性的具体路径,从而构筑比较系统完整的土地调控理论体系。 其次,如何创造性地解决土地宏观调控中的诸多理论难题,包括土地调控的理论框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操作模式、土地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搭配应用等都是当前理论界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土地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相互配合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策略等。 再次,实践中在研究土地调控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的形势和要求,提出土地政策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的应用路径和措施等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土地调控政策措施。 3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 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很强,要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特点,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整体素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 邵战林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结合公共政策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大纲的授课要求,在综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探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讲授公共政策学的重点内容,灵活运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与讨论交流、模拟实践、参与课题等自主学习、实践实习有机结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公共政策学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C 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191-02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完整版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 题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5年10月自学考试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干】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 【选项】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答案】B 【解析】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公共关系由简单零碎的活动上升为较系统完整的专业活动,并逐渐形成了公共关系的原则与方法,使公共关系自立于学科之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就是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棋手。 2.【题干】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着是()。 【选项】 A.《公共关系学》 B.《有效的公共关系》 C.《公众舆论的形成》 D.《原则宣言》 【答案】C 【解析】1923年美国人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着——《公众舆论的形成》。爱德华·伯尼斯的主要贡献就在于,他把公共关系学理论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对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进行较系统的研究,使之系统化、完整化,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3.【题干】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的着作是()。 【选项】 A.《公共关系学》 B.《原则宣言》 C.《公众舆论的形成》 D.《有效的公共关系》 【答案】D 【解析】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着《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公共关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的利益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与沟通。此书在美国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4.【题干】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 【选项】 A.形象意识 B.互惠意识 C.沟通意识 D.服务意识 【答案】A 【解析】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在公共关系思想中,最重要的是珍惜信誉、重视形象的思想。现代企业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每周6课时)

重庆市红春藤教育集团 行政管理专业《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适用对象:行政管理总学时:108 授课期数:一学期 第一部分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科以建立组织与公众之间良好的沟通关系,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为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 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也是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乡镇管理、教育管理、新闻传播、广告、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没有公共关系能力的企业,不可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而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同时,由于改革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 1.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以下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 2.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与主要工作。团体、事业单位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与主要工作。2.内容掌握层次,重点掌握(包括熟悉、知道、理解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熟练运用、全面准确表述。一般掌握内容: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简明概述。一般了解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了解,以扩大知识面。

公共关系学专升本考试试题及答案详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 庸俗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关系”、“走后门”、“套私情”,与公共关系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两者产生的基础不同;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两者的活动方式不同;两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 建设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开拓局面而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它分为基础建设和形象建设两个方面。基础建设包括企业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硬件环境建设等;形象建设包括对外传播、导入、大型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等。 传播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双向传递、接受、共享和沟通的过程。公共关系信息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借助一定的载体和途径,有计划地将信息与公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以达到争取公众、信息共享的目的。公共关系传播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组织,而不是专门的信息传播机构。第二、公共关系传播是一个有计划、完整的行动过程。第三,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的活动。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信息的传递、交流、共享及反馈等方面实现双向互动、共同享用,使双方在利益限度内最大限度地取得理解,达成共识。 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技术、咨询业务,或受客户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提供服务性工作,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才式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再一类是专才式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有大量相同、相似的方面,但是,毕竟它们不是一个学科,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表现如下 : 1. 在学科所涉及的范围上不同 市场营销学仅限于企业生产流通领域,最多不过是经济领域内,但是公共关系学所涉及的是社会任何一种组织与公众的关系。除了企业之外,还可以是政府、学校、医院、教会、研究所、报社等,这些远远超出了经济领域。在这一点上,公共关系学比起市场营销学有更广泛的社会性,学科应用范围更广阔。 2. 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 市场营销学直接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产品,从而进一步扩大盈利,产生企业效益,公共关系是为了树立组织形象,产生良好的公众信誉,从而使组织存在和发展,因此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3.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在手段上存在着差异 市场营销所采用的手段是价格、推销、广告、包装、装璜、商标、产品设计、分销等。这些手段都紧密地围绕着产品销售的目的。 公共关系所采用的手段是宣传资料、各种专题活动,如记者招待会、展览会、听证会、接待、公关广告、员工给公众留下的形象等。 全面论述公众的基本特征?(论述) 答:公众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公共关系实务教学大纲

全院各专业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代码: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 总学时:32 学分: 一、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公共关系学》是现代经营管理学与传播学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它是文秘专业、市场营销、工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可以作为各专业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 2、课程任务: 它主要研究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双向的信息沟通、传播关系,是社会组织借以塑造良好形象、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一种应用传播学,是现代组织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通过系统地介绍公共关系基本原理、公关工作程序、公关实务操作,使得学生

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掌握公关工作程序及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强烈的公关意识,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了解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注重任务驱动教学、课堂研讨及策划能力的培养。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公共关系学》不仅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商贸外语类专业、文秘专业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也能为学习相关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教学中应注意和处理的问题 1、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必须注重情境教学、课堂研讨及策划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到校内外参加一些公关实践活动。 2、在教学的相应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关策划和公关实务操作,提交策划方案且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公关活动。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论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基本涵义与基本要素,树立公关意识;掌握公关工作的基本程序;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调查的方法;了解公共关系评估的类型和内容,对公共计划进行有效评估。 (二)主要内容: 1、公共关系的涵义 2、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3、公共关系的职能 4、公共关系意识 5、公共关系调查 6、公共关系方案的制订 7、公共关系方案实施 8、公共关系的评估 9、公共关系评估的方法 第二章公共关系策划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