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100029 作者简介:袁慧,硕士,主任技师,主任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

袁慧?姚兴荣?马旭

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是指对动脉血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

[1-4]

。Tom Andrews 等[5]发现患者每日

动脉血气分析频率与患者失血量有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贫血,甚至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液补偿疗法。可见,临床采取正确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对于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气分析的结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标本采集成功率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标本采集、运送、分析等过程中均涉及多个因素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任何一环节均可能发生临床上严重的错误,特别是分析前错误对动脉血气分析影响最大[6]

。吴雅莉等

[7]

对3

组共90份随机血标本进行了质量对比检测,其研究表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同于其他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血标本为动脉血,用肝素抗凝,血液不得与空气接触,容器必须密封,且保存时间不宜过长[7]。而不正确的血标本采集可导致结果的不准确,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就几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如下。

1 采血部位及采血器材

1.1 采血部位

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均可采集标本,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

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等穿刺。桡动脉是采集血样首选部位之一,操作比较方便、安全[8]。桡动脉浅表、固定、易暴露,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大致和一般静脉穿刺相仿,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误入静脉和深层神经[9]。

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部远端分为2支。一支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绕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面,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一支在鱼际肌表面或穿拇短展肌向下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浅弓。在桡骨茎突掌面,桡动脉分支行于不同方向,动脉浅显[10]。在进行动脉采血时,应熟悉掌握解剖部位,准确刺入桡骨茎突与第1掌骨间隙处,此处动脉血管易于固定。针头进入动脉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到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11]。

对于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危重患者、血肿形成、采血困难者,可采取桡动脉与足背动脉、头皮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循环穿刺方式,减少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可降低局部血管的损伤及血肿形成的几率,从而减轻患者尤其是新生患儿的痛苦[12]。1.2 采血器材:临床工作中根据具体病例应采取不同的采血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动脉血气针、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静脉输液针[13]、头皮针、动脉测压管及三通接头的运用[14]。以往一般采用

玻璃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标本。为了避免玻璃注射器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近年来不少医院开始采用塑料一次性2ml 或5ml 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临床应用中发现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未能考虑动脉血气标本的特殊性以及采集的危险性,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难以克服的缺陷和误差,这不仅影响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有时还会降低监测数据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价值[15]。

如今临床上多使用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标本。相比于一次性血气针,动脉血气针螺旋乳头与针头连接更牢固、安全。动脉血气针穿刺时,当动脉压使血液进入注射器时,空气通过注射器活塞的孔石排出,孔石与血液接触,遇湿封闭,血液无法通过,保证血样分析前的气密性,以此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反过来,动脉血气针高质厚壁聚丙烯塑料针筒使抽出的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最小,可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动脉血气针针头锐利,超薄壁,斜面短,容易进针和缩短进血时间,穿刺前拉回针栓,置活塞于欲取血量处,进行动脉穿刺时,无需再拉动针栓,可使针头固定良好,这样病人疼痛率大大下降;也可减轻采血引起的患者紧张情绪,更易被患者接受[16]。

黄琴红等[15]的研究证实,动脉血气针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价格相对较贵,对临床进一步广泛应用有一定的限制。而一次性采血针因其价格便宜,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广泛应用17]。

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术中及术后的患者,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监测体内血氧饱和度、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情况。这类患者宜采用动脉测压管采集动脉血,不仅可避免因反复穿刺动脉给患者造成的疼痛、紧张、穿刺部位血肿及动脉栓塞等不良反应,又具有方便、无创、无痛等优点。但由动脉测压管中采血,需抽弃测压管内的肝素液和一定量的稀释血后再取血样,以避免因血液稀释而影响检测结果[18]。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采样后因种种原因不能在30min 内完成检测,需将动脉血标本置于冰水中保存[6,19]。

2 抗凝剂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黏多糖,带有强大的负电荷,是一种极佳的抗凝剂,对血液成分干扰少,不引起溶血,适于作血气分析[20],其他抗凝剂如柠檬酸盐和EDTA 是微酸性的,可引起pH 值假性降低[6]。

采集血气标本的采血器材及血气分析仪内部都要含有某种类型的肝素抗凝剂,以防止发生凝血。肝素抗凝剂的类型主要有:液态非平衡肝素、固态非平衡肝素、固态电解质平衡肝素(Na +, K +, Li +)、固态Ca 2+平衡肝素[6]。一般情况下,一次性动脉血气针中都含有固体钙平衡肝素锂,使用其他采血器材均需要自己配置合适浓度的肝素溶液作为抗凝剂。

肝素可结合Ca 2+、K +、Na +等阳离子。与肝素结合的电解质不能被离子选择性电极检测到,从而导致最终的结果偏低。结合效应对于校正后的Ca 2+尤其明显,导致结果的不准确。采用电解质平衡的肝素能有效地避免结合效应与结果的不准确性

[21]

2.1 液态肝素

将固态电解质平衡肝素溶解后作为抗凝剂会导致样本被稀释,即稀释血浆,但不稀释血细胞的内容物,这样,PCO 2与电解质等参数会受到影响。肝素浓度是标准血气分析结果的核心保证,国际

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血气标本中肝素的最终浓度为50IU/ml。临床上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125ml 加入肝素钠针剂1ml (2ml/支,12 500U)配置成肝素稀释液,在4℃无菌储藏备用。抗凝1ml 血液仅需0.05ml 肝素。带有1英寸22号计量注射针的标准5ml 注射器死腔体积是0.2ml;肝素稀释液完全湿润整个针管后将其弃去,残留在针头及针管头部死腔内的肝素液即为0.2ml,足够抗凝4ml 血标本。如果标本体积不足4ml 或注射器中液体肝素过多,则稀释效应会更显著。稀释效应还决定于血球密度值。血浆被稀释,其中的电解质随PCO 2、CGlucose、ctHb values 一起线性降低。pH 值与PO 2相对稳定,不受稀释影响。PaO 2仅是血浆中物理溶解O 2的2%,因此以百分数(%)表示的血氧定量法参数仍然不受影响[22]。

李燕娜[23]研究了两种不同肝素稀释液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生理盐水稀释肝素与注射用水稀释肝素的结果经比较:前者Na +高、K +低、pH 值低、Hb 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肝素稀释液对pH 值、Hb、Na +、K +测定有影响,而对PCO 2、PO 2、BE、Ca 2+无影响,原因可能是注射用水中无电解质,如可能会引起少量红细胞破坏[23]。

王冬梅[24]研究了肝素浓度、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分别用高、低浓度肝素钠稀释液作抗凝剂,采集同一患者的动脉血标本,低浓度肝素动脉血标本及时测定及放置15min 后再测定,结果显示每毫升血标本肝素含量10U 时血气标本测定结果较准确,标本久置测定可影响血气分析结果。该研究说明,在进行血气测定时,宜用低浓度肝素抗凝(每毫升血标本中含10U 肝素)。李志平等人[25]研究了肝素浓度对电极法测定电解质与葡萄糖的影响,结果同样表明低浓度肝素稀释液(10U/ml 血液)已足以抗凝,用该浓度肝素抗凝抽取动

脉血,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测定误差。2.2 固态肝素

保证血气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临床治疗尤为重要。除了操作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影响血气结果外,血气抗凝剂对其结果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动脉血气标本抗凝剂为上述的自制肝素钠溶液,虽然可以与标本迅速溶合,快速抗凝,但是其中的液体成分会稀释血样,改变血气测定值。而稀释对PaCO 2、HCO -

3测定值影响最大,因此,动脉血气针中采用了固体抗凝剂。

不同的动脉血气针中所含肝素的量存在差异,单位一般表示为IU/ml。为使样本中肝素的终浓度适宜,必须按照动脉血气针的建议抽取一定体积的血量。例如,部分血气针“当抽取1.6ml 血液时肝素浓度为50IU/ml”,表明该血气针内含80IU 固体肝素,若抽取2ml 血液则会导致肝素浓度过低,样本可能发生凝集。如果仅抽取1ml 血液,则肝素浓度偏高,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结果假性降低。

金静芬等人[26]比较了肝素钠稀释液抗凝的动脉血、固体钙平衡肝素锂抗凝的动脉血(50IU/ml)、静脉凝固血这3种标本用于电解质测定时的差异,结果表明经固体钙平衡肝素锂抗凝的动脉血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避免了液体抗凝剂对标本的稀释作用和血液中离子浓度的偏差,从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利用一份动脉血标本同时测得血气和电解质结果,避免了多次抽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临床上不管使用哪种肝素抗凝剂,都应注意肝素的浓度、肝素量与标本体积是否合适。抗凝剂少了会使血液凝集,堵塞血气分析仪的流路系统;抗凝剂多了会影响血气和离子的检测结果,大剂量的抗凝剂会严重使离子钙偏低,误导临床诊断[27]

3 血液和抗凝剂的混合

取样后送检前,要充分混匀血标本,避免标本中红细胞发生凝集。正确的混匀操作是将注射器颠倒混匀5次,手搓5s,动作要慢不能过于剧烈,避免溶血。

4 确保密封性

由于血气分析是测定血液中的气体,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必须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理想的血气标本其空气气泡应低于5%,因为气泡会导致动脉血内PaO

2

性升高,PaCO

2

假性降低。若取样时不慎带入空气泡,取样完成后应先尽快将气泡排出注射器,然后再混匀标本和肝素,如需要则再冷却标本[6]。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气密性较差,抽取动脉血时应让血液自动进入注射器,切勿用力拉针栓,以免空气沿针筒壁进入,针头拔出时应立刻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以确保密封性。动脉血气针的操作则简单一些,只需将注射器设置为预设采血量,血液则会自动涌入血气针,针刺入胶塞后及时回收针头,并拧上安全头盖,防止针刺。

5 及时送检

因细胞离体后还在不断地进行新陈

代谢,这样就会使pH值下降、PaCO

2

上升、PaO

2

下降,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

准确性。PaCO

2、PaO

2

和乳酸送检必须

在15min内完成,其余项目如:pH值、电解质、BUN、血色素、红细胞比积和血糖检测,要求在1h内完成。标本延迟送检则可能因为白细胞消耗氧气而导致PaO

2

假性降低,标本放在冰上则可以消除此方面影响[19]。对于检测乳酸的标本,检测前必须在冰上保存,其他检测项目可在室温或冰水中保存1h。

6 测定时标本需充分混匀

除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外,测定前血浆和血球也需充分混合,否则对测定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影响最大。混合方法即将注射器放在手心慢慢滚动1min,充分混匀,并把注射器针头部位血去掉,然后慢慢进行注入。如应用动脉血气针取血

标本,进行检测时,混匀后应装上凝块

捕捉器,防止因抗凝不充分产生的凝块

堵塞仪器上样针。

连续动脉内血气监测(continuous

intraarterial blood gas monitoring,

CIABG)装置是通过桡动脉或股动脉置

入18G或20G动脉穿刺套管针,将校

准后的血管内传感器插入,传感器与监

测仪之间通过光电子导线相连,显示屏

可以提供动态的pH值、PCO

2

、PO

2

HCO-

3

、温度、碱剩余(BE)和动脉血氧

饱和度(SaO

2

)等参数与趋势变化图,从

而对危重病人酸碱平衡或氧疗及时地处

理提供指导。CIABG自动、即时和连续

提供血气指标,是目前监测领域的又一

先进技术,但由于价格问题,CIABG更

适用于经常需要动脉血气指导临床处理

的危重病人,并可降低此类病人住院费

用。所以,此技术在ICU及手术中宜对

危重病人使用,以提高治疗效率,节省

时间,利于病人早日康复[28-29]。

为尽量减少患者的失血量、减少患

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临床上希望

利用动脉血标本同时进行生化及血细胞

项目检查。徐成国[30]根据其研究结果,

认为在应急情况下动脉血标本可以代替

静脉抗凝血用于血细胞参数的分析,但

不能代替静脉血清用于生化指标的分析。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但

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病人动脉穿刺困难,

特别是婴幼儿,此时往往用静脉血取代

动脉血测定。但需注意,静脉血气分析

只能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

呼吸功能[31-32]。

7 结果分析

pH值、PaCO

2

、PaO

2

的正常值仅

是基于几个有关正常人动脉血气分析的

研究结果[8]。正常pH值可接受的变

异范围是7.35~7.45。正常PaCO

2

接受的变异范围是35~45mmHg。有

关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重复性的研究尚

不多。重复测定的估计范围是:pH值

±0.02、PaCO

2

±3.0mmHg、PaO

2

±

3.0mmHg[33]。

血气测定结果出来后,有明显异常

时,要及时和临床取得联系,除排除标

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导致错误的因素外,

还应复查结果并及时审核报告结果。血

气分析是抢救重症患者的重要检测项

目,只有通过各个环节严格把关,树立

质量控制意识,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

可靠的分析结果。

不同于其他血液标本,动脉血气检

测操作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

部位、采血器具,并要熟练操作和及时

送检,为临床检测提供安全、可靠的血

气分析结果,这对各种急、危、重症,

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

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

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动脉

血气分析不能作为早期肺部疾病的筛查

手段,因在血气分析结果出现明显改变

之前某些严重疾病可能已经发生了。

参考文献

[1] Ber r y BE,Pi nard A E.Assessi ng tissue

oxygenation. Crit Care Nurse,2002,22(3):22-40.

[2] Williams AJ.ABC of oxygen:assessing and

interpreting arterial blood gases and acid-base

balance. BMJ,1998,317(7167) :1213-1216.

[3] Aycock RD.Constructing a Web-based interpreter

of arterial blood gases.Am J Emerg Med,2009,27(9) :

1161-1163.

[4] Woodrow P.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Nurs

Stand,2004,18(21):45-52.

[5] Andrews T,Waterman H,Hillier V.Blood gas

analysis:a study of blood loss in intensive care.J Adv

Nurs,1999,30(4):851-857.

[6] Sood P,Paul G,Puri S.Interpretation of arterial

blood gas. Indian J Crit Care Med, 2010,14(2):57-64.

[7] 吴雅莉,王秀梅,张淑萍,等.标本质量控制

与血气分析结果的评价.临床荟萃,2003,18(6):

345-346.

[8] Shapiro BA,Harrison RA,Walton JR.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Blood Gases. Chicago: Year Book

Medical Publishers,1982.

[9] 张鹤君.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与送检.实用护

理杂志,1996,12(12):53.

[10] 崔慧光.系统解剖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98:174-175.

[11] 邓云珍,陈金芬.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新方

法与常规方法比较分析.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7,22(1):52.

[12] 金利萍,戈道永,许茂莲.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 172-173.

[13] 刘小春.先心患儿应用静脉输液针经桡动脉采血的效果观察.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5): 920-921.

[14] 马爱兰,常秀兰,王在英.双三通接头在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0, 6(6):464.

[15] 黄琴红,许红阳,蔡亚萍,等.BD动脉血气针与塑料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效果比较.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4):219-221.

[16] 张瑞玲.ABG动脉血气针与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效果探讨.荷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 16(4):66-67.

[17] 孙兰飞.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血气标本采集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9,16(9A):60-61.[18] 王俊娥,王艳蓉.动脉测压管中采血与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对比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9, 34(1):45-46.

[19] Rezende M L, Haskins S C. The effects of icewater storage on blood gas and acid-base measurements. J Vet

[20] Maryadele J, Ann S ,Patricia E, et a1. The Merck Index. 13th Edition. Metck Research Laboratories Division of Merck&CO, lnc Whitehouse Station, 2001:4667.

[21] Toffaletti J, Ernst P, Hunt P, et al. Dry electrolyte-balanced heparinized syringes evaluated for determining ionized calcium and other electrolytes in whole blood. Clin Chem,1991,37(10):1730-1731.[22] Borner U, Müller H, Hoge R,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nticoagulation on acid-base status and blood-gas

analysis. 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84,28(3):277-279.[23] 李燕娜.不同稀释液肝素对血气结果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15.

[24] 王冬梅.肝素浓度、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气分析结果影响.实用医技杂志,2003,10(9):1010- 1011.

[25] 李志平,揭素铭,谢灿茂,等.肝素浓度对电极法测定电解质与葡萄糖结果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1997,15(2):110-111.

[26] 金静芬,陈水红,申屠英琴.固体抗凝剂对动脉血电解质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 646-647.

Properties. Clinical Applications. London: Edward Arnnold,1989:51-63.

[28] 许建刚.连续动脉内血气监测的应用及其评价.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2):87-88.[29] 许建刚,于钦军,陈雷,等.连续动脉血气监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22(1):53-54.

[30] 徐成国.肝素抗凝动脉血用于生化及血细胞分析的可行性探讨.江西医学检验,2006,24(3): 241-242.

[31] 钱桂生.动脉血气监测的临床应用.医师进修杂志,2005,28(8A):13-16.

[32] Koul PA, Khan UH, Wani AA, et al. Comparison and agreement between venous and arterial gas analysis in cardiopulmonary patients in Kashmir valley of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nn Thorac Med, 2011,6(1):33-37.

[33] Raffin TA. Indications for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Ann Intern Med, 1986,105(3):390-398.

[收稿日期:2011-06-29][修回日期:2011-07-21]

(编辑:崔怀志)

..

..“三好一满意”活动定出量化指标

针对“服务好”卫生部要求,到2011年年底,城市社区转诊预约占本地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患者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医院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更加简化,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力争达到使用“先诊疗,后结算”模式患者数占就诊患者数的10%;有需求、具备条件的医院应当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在全部三级医院、40%的地市级二级医院和20%的县级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合理配备医院护士数量,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1,病房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两大类检查结果互认。实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县级以上全覆盖,二级以上医院100%设立医患关系办公室或指定部门统一承担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并实行首诉负责制,二级以上医院患者投诉按时处理反馈率90%。?

针对“质量好”卫生部要求,医院需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各省(区、市)建设覆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不少于20个常见专业的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要求的常见重点病种病例信息登记比例不低于95%。认真落实临床路径管理,不少于本辖区50%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个医院至少开展10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不少于本辖区2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每个医院至少开展5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平均住院日较前缩短或持平,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治愈及好转率较前升高或持平,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单病种总费用增幅较前下降或持平。门诊和住院均次医药费用增长不高于我国GDP 增长幅度,整体控制在9%以内。严格规范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行为,医疗机构临床应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于临床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总数的20%,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需置入支架数超过3个,需经本机构心脏外科会诊医师会诊同意后方可实施。?

针对“医德好”卫生部提出,将研究制定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办法》及《执业医师法》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中有关罚则条款的实施办法,切实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继续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要求二级以上医院100%实行医德考评制度的内容。?

针对“群众满意”卫生部要求各医疗机构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其中,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不低于8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0%;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0%;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0%;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不低于90%。?

(摘自《健康报》)

如何搞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如何搞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姚莉顾洪璋 中图分类号:R 44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337(2000)05-0475-02 血气分析在现代医学科学领域中是个相当重要的检验项目,特别是对危重病人诊断、治疗及病程观察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但血气分析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现就有关做好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1采集标本的标准化 1.1注射器和针头的标准化 通过实验,2ml注射器比5ml注射器为佳。因为2ml注射器死腔量小,当采血至2ml时,肝素与血之比约为1∶20,且2ml注射器针蕊较轻,当针刺入动脉后,血液进入针筒较快,这时无需抽拉注射器的针蕊造成负压,因此气泡不易混入(见表1)。 表12ml注射器与5ml注射器比较 关于针头的选择我们认为7号针头为最佳,其优点为:①7号针头可直接插入血气分析进样孔,而9号针头直径大于进样孔直径。②7号针头对组织及血管损伤小,而8号、9号针头对组织及血管的损伤较大,6号针头则太细。因此建议用2ml注射器及7号针头为好。 1.2抗凝剂的标准化 肝素是血气分析的最佳抗凝剂,少量即可达到抗凝而不影响动脉血中气体成份及酸碱度。 使用液体肝素,要最大限度地减小标本的稀释。把吸入针筒的抗凝剂尽量排出,肝素的浓度必须足够低,标本的最终浓度要在50~100ul/ml之间。通过实验肝素愈多,使标本中PH值偏低,PO2偏高,而PCO2偏低,实验证明对PCO2影响最大。 1.3血液和肝素混合的标准化 取样后要认真混匀,将注射器放在手心中慢慢滚动1分钟,并上下翻转5次,充分混合,动作要慢不能太剧烈,避免溶血。 1.4确保密闭 由于血气分析是测定血液中气体,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必须防止外界空气进入。抽血时必须做到:①抽血针筒不漏气;②抽气时应让血液血动进入注射器,切勿用力拉针蕊,以免空气沿针筒壁进入;③针头拔出时应立刻将针头刺入橡皮塞内,注意针头不要穿通橡皮塞。隔绝空气是极重要的,因为空气中氧分压高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动脉血,根据气体规律高压流向低压,从而使血液中PO2及PCO2都改变,而失去测定意义。 1.5抽血后及时送检 因细胞离体后还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这样就会使PH下降、PCO2上升、PO2下降,从而

动脉血气分析及常见参数意义

本文内容包含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作用和意义,血气分析操作的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血气参数的临床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上海亦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2.07

目录 一、血气分析概述 (3) 1.1 什么是血气分析? (3) 1.2 血气分析的作用及意义 (3) 1.3 常见参数 (3) 二、分析前问题防范 (4) 2.1 准备 (4) 2.1.1 病人状态的稳定性 (4) 2.1.2 患者的体温 (4) 2.1.3 药物影响 (5) 2.1.4 吸氧浓度的影响 (5) 2.1.5 抗凝 (5) 2.2 采样 (6) 2.2.1 常用动脉穿刺部位 (6) 2.2.2 穿刺时伤及静脉会导致动静脉血混合 (7) 2.2.3 混匀 (7) 2.3 储存与运输 (7) 2.3.1 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变化 (7) 2.3.2 样本保存 (7) 2.3.3 溶血的影响 (8) 2.4 上机操作 (8) 2.4.1 上机前阶段 (8) 三、血气参数及其意义 (9) 3.1 pH和H+ (9) ---二氧化碳分压 (9) 3.2 pCO 2 ---氧分压 (9) 3.3 pO 2 3.4 电解质浓度 (9) 3.4.1 cNa+---钠离子浓度 (9) 3.4.2 cK+---血钾离子浓度 (10)

3.4.3 cCL- --- 血氯离子浓度 (10) 3.4.4 cCa+---血钙离子浓度 (10) 3.5 cLac---血乳酸浓度 (10) 3.6 cGlu---葡萄糖浓度 (10) 3.7 SO2---氧饱和度 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 (10) 3.8 cHCO3-(P)---血浆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 (10) 3.9 cHCO3-(P,st)---标准状态下血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 (11) 3.10 cBase(B)---全血碱剩余 (11) 3.11 cBase(Ecf)---细胞外液碱剩余 (11) 3.12 ctCO2(P)---血浆二氧化碳浓度 (11) 3.13 ctCO2(B)---全血总二氧化碳浓度 (11) 3.14 PO2(A)---肺泡氧分压 (11) 3.15 PO2(A-a)---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11) 3.16 PO2(a/A)---动脉肺泡氧分压比 (11) 3.17 P50---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1) 3.18 Anion Gap---阴离子间隙 (12) 3.19 Hct---红细胞比积(压积) (12) 3.20 ctO2(B)---血氧含量 (12) 3.21 BO2---血氧容量 (12) 3.22 DO2---氧输送量 (12) 3.23 ctO2(a-v)---动静脉氧含量差 (12) 3.24 ctO2(x)---动脉血可释放氧含量 (12) 3.25 RI---呼吸指数 (12) 3.26 VO2---氧耗量 (12) 3.27 氧和参数 Oximetry (13) 3.27.1 FO2Hb:氧合血红蛋白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2 FCOHb: 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3) 3.27.3 FMetHb: 高铁血红蛋白在总蛋白中的含量 (14) 3.27.4 脱氧血红蛋白或者还原血红蛋白FHHb (14) 3.27.5 FHbF 胎儿血红蛋白 (14)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 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 器盒、化验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 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 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 展,腕部背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 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 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 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

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 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 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血气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 规范操作GEM Premier 30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并使所有人员能根据和按照该指导书就能正规操作该仪器。 2 范围: 适用于经仪器厂家培训合格,授权可操作该仪器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和临床科室医护人员。 3 权责: 3.1 操作人员负责样本检测、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和处理、仪器日常维护和保养。 3.2仪器管理人员负责更换试剂包、仪器运行及标本检测的监督、每月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存档管理。 4 定义: 无 5 工作程序: 5.1 检测原理及方法 5.1.1 仪器的检测原理 GEM Premier 3000分析包的主要组分是一块传感器卡,它有一个体积小且不透气的腔,供传感器接触标本。pH,pCO2,pO2,Na+,K+,Ca++,葡萄糖,乳酸,和压积的传感器,以及参比电极,都在腔内,上面覆有化学敏感薄膜。当分析包插入仪器,这个腔恰被安置在一个37±0.3℃的恒温模块上,以保持标本的温度;同时各传感器被接通电路。 分析包内有A、B两种试剂,用于校正和/或内部的过程控制。A、B试剂供除压积外所有参数的高、低浓度校正,而压积只通过B试剂作单浓度校正。校正前,A和B被作为未知溶液检测,数据记录于数据库。校正时,依据这些数据来调整随时间可能产生的斜率波动和漂移。另有第三种试剂C,既用于低浓度氧校正;又用作葡萄糖和乳酸传感器的保养液;以及用来消除微量凝集、清洁标本通道。每种试剂都存放于一个不透气的密封袋。试剂在生产时经气压计测量达到合适的气体水平后,通过灌注去除剩余的气体空间。没有气泡的试剂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和大气压力范围内保存和使用,而溶解其中的气体浓度不变。此外,分析包还组合有一种参比溶液、分配阀、泵管、进样器和废液袋。通向废液袋的管道上安装有单向阀,以阻止废液倒灌。 5.1.2 检测方法 5.1.2.1 电流法检测项目 pO2, Glucose, Lactate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100029 作者简介:袁慧,硕士,主任技师,主任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 袁慧?姚兴荣?马旭 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是指对动脉血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 [1-4] 。Tom Andrews 等[5]发现患者每日 动脉血气分析频率与患者失血量有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贫血,甚至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液补偿疗法。可见,临床采取正确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对于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血气分析的结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标本采集成功率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标本采集、运送、分析等过程中均涉及多个因素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任何一环节均可能发生临床上严重的错误,特别是分析前错误对动脉血气分析影响最大[6] 。吴雅莉等 [7] 对3 组共90份随机血标本进行了质量对比检测,其研究表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同于其他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血标本为动脉血,用肝素抗凝,血液不得与空气接触,容器必须密封,且保存时间不宜过长[7]。而不正确的血标本采集可导致结果的不准确,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就几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如下。 1 采血部位及采血器材 1.1 采血部位 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均可采集标本,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 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等穿刺。桡动脉是采集血样首选部位之一,操作比较方便、安全[8]。桡动脉浅表、固定、易暴露,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大致和一般静脉穿刺相仿,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误入静脉和深层神经[9]。 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部远端分为2支。一支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绕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面,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一支在鱼际肌表面或穿拇短展肌向下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浅弓。在桡骨茎突掌面,桡动脉分支行于不同方向,动脉浅显[10]。在进行动脉采血时,应熟悉掌握解剖部位,准确刺入桡骨茎突与第1掌骨间隙处,此处动脉血管易于固定。针头进入动脉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到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11]。 对于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危重患者、血肿形成、采血困难者,可采取桡动脉与足背动脉、头皮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循环穿刺方式,减少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可降低局部血管的损伤及血肿形成的几率,从而减轻患者尤其是新生患儿的痛苦[12]。1.2 采血器材:临床工作中根据具体病例应采取不同的采血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动脉血气针、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静脉输液针[13]、头皮针、动脉测压管及三通接头的运用[14]。以往一般采用 玻璃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标本。为了避免玻璃注射器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近年来不少医院开始采用塑料一次性2ml 或5ml 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临床应用中发现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未能考虑动脉血气标本的特殊性以及采集的危险性,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难以克服的缺陷和误差,这不仅影响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有时还会降低监测数据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价值[15]。 如今临床上多使用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标本。相比于一次性血气针,动脉血气针螺旋乳头与针头连接更牢固、安全。动脉血气针穿刺时,当动脉压使血液进入注射器时,空气通过注射器活塞的孔石排出,孔石与血液接触,遇湿封闭,血液无法通过,保证血样分析前的气密性,以此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反过来,动脉血气针高质厚壁聚丙烯塑料针筒使抽出的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最小,可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动脉血气针针头锐利,超薄壁,斜面短,容易进针和缩短进血时间,穿刺前拉回针栓,置活塞于欲取血量处,进行动脉穿刺时,无需再拉动针栓,可使针头固定良好,这样病人疼痛率大大下降;也可减轻采血引起的患者紧张情绪,更易被患者接受[16]。 黄琴红等[15]的研究证实,动脉血气针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价格相对较贵,对临床进一步广泛应用有一定的限制。而一次性采血针因其价格便宜,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广泛应用17]。 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术中及术后的患者,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监测体内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气分析2

动脉血气分析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院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亦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很多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其临床价值有限,自从开展血气分析以后已基本弃用。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然而,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也是继低氧血症之后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氧合状况的指标 (1)pO2[PaO2、PO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与年龄有关,一般为80~100mmHg。 临床意义: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时,才引起组织缺氧,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 (2)O2SAT[SaO2、S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 正常值:90~100%。 临床意义: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 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 (3)O2CT[CaO2](动脉血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

动脉血采集及血气分析

动脉血的采集 1、采血用物 无菌治疗盘、血气针。 2、部位选择及穿刺角度 血气分析以动脉血为主,一般选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根据动脉所在的部位、搏动感强弱以及患者的情况决定选择其一。我们通常选用桡动脉和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不常用。桡动脉血管虽细,但在腕部桡侧易于触及,且部位表浅,穿刺后易于压迫和防止血肿形成,进针角度一般选择20°~30°为宜。股动脉直径相对较粗,动脉搏动感强,虽位置较深但直刺易刺入,且周围组织可起到固定针头的作用,故股动脉穿刺取90°角进针。 3、穿刺的方法和步骤 (1)了解病情,并向患者做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以取得配合。备好所有物品和器具。 (2)通过患者情况及动脉搏动强弱选择穿刺部位,根据穿刺部位选择体位。 (3)常规消毒患者的穿刺部位及操作人员的左手中、食指。必要时用%的利多卡因做穿刺部位的局部麻醉。 (4)右手握注射器,左手摸动脉搏动感最强处,找准穿刺点,两指分开,目的是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若穿刺桡动脉,让患者的手放在毛巾卷上并保持过伸位,空针保持20~30°角,针头斜面向上直接逆动脉血流方向刺入血管。若穿刺股动脉,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大腿略外展外旋,空针保持90°角,穿刺针垂直刺入动脉,皮肤进针部位应在脉搏搏动感最强处。缓慢进针直到看见鲜血进入针芯。如未见回血,退出穿刺针到皮下(不要完全拔出),根据动脉搏动重新调整穿刺位置进针直到看见鲜血,利用动脉压力将血自动充盈注射器,必要时也可轻拉针栓,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空气进入影响检测结果。获取足够血量后迅速拔针,盖无菌棉签并压迫穿部位10~15min,排出针管内的气泡,穿刺针套上橡皮套,以隔绝空气。 (5)标本在两手间滚动注射器将血混匀,贴上姓名标签,立即 送检。 六、注意事项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 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 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多 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 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 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 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 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 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 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 、乘0.03 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 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100mmHg)。低于60mmHg 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

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程序

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程序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提高结果的精密度,通过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相关术语 1.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保障医疗安全。 2.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3.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通常 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4.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5.偏差:指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6.变异系数:测定结果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值,通常用CV%fe示。 8.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9.在控:质控品测量结果在控制限之内。 10.失控:质控品测定结果结果在控制限之外。 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

理办法》、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LA 88)、美国病理家学会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 CAP等对临床实验室血气分析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制订血气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程序,旨在保证进行该项检测的临床科室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是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必要措施。 (一)开展室内质量控的准备工作 1.人员培训:在开展质控前,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从事血气分析仪操作。 2.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使用手册,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操作 3.血气分析仪应按照生产公司的要求进行校正。在实验室开始临床标本检测前,应进行检测精密度、可报告范围验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质控品的选择 血气分析所用质控物原则上应由提供仪器的经销商供应配套控制品(高、中、低三个浓度)。如仪器生产公司不能满足要求,可以使用第三方控制品(高、中、低三个浓度)。 5.设定质量目标:PacQ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 88)要求<1/3总 允许误差(8%), 或根据生物变异学设定适当的性能规范允许不精密度<2.4%,允许总误差<5.7%。 6.靶值的设定:每天一次连续完成质控品20次测定,以20个数据计算均值、标准差。以2S做为警告限,3S做为失控限,设定临时质控靶值、结果范围。连续累积3-4 个月,去除失控结果确定最终总靶值及标准差。 (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 1 质控操作 1.1 每天在测定患者标本前先检测高、中、低浓度质控品,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在质控图或质控表上。当质控结果在控才能测定患者标本,如果质控结果失控,应该分析

血气分析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 血气标本采集标准操作规程SOP

血气分析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检查项目 血气分析。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应保持情绪稳定,禁止剧烈运动、安静状态下采集肝素化动脉血。确保采血的动脉没有输液。 2.吸氧者若病情允许应停止吸氧30 分钟后在采血,否则应标记给氧浓度与流量。 【血气标本的容器】 使用干式、肝素化采样器。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 采用动脉血进行检测,桡动脉最理想,其次为股动脉。采集时动脉血应随着动脉搏动顺利地流入针筒,否则可能带入静脉血,导致酸碱度参数发生改变,而 氧指标可能变得无临床意义。 【血气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隔绝空气:采血后立即必须迅速赶尽针筒里所有的气泡,封闭针头。 2 采用干式、肝素化采样器,采样后应充分混匀,以免血液凝固。 3 液体肝素采样器:使用注射器肝素浓度必须<50U/ml,液体肝素与血液的体积比不能超过6%。因液体肝素用量不当会稀释标本,直接导致PH、Pco2 和血 红蛋白测量错误,并使钾、钙离子结果偏低,干扰电解质的测定。可导致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假阳性结果, 4.禁止边输液边采血。标本严重溶血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血气标本的送检地点】 急诊楼(3 号楼)2 楼急诊化验室。 【血气标本的保存】 1 血气标本采集后必须严格密封,隔离空气,立即送检。https://www.360docs.net/doc/aa1937509.html, 2 由于仪器出现故障等原因,标本不能在15min 内完成检测,必须将标本置于0~4℃冰箱中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得超过60 分钟。因为标本放置30 分钟, PO2 下降2%,60 分钟约下降8%,PH 值也同时下降,但Pco2 上升,血细胞高的(白血病)改变更明显。 三、临床意义 1 氧合状况的指标 健康人群生物参考区间:动脉血氧分压(pO2):80~100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O2SAT):90~100%动脉血氧含量(O2CT):18~21ml/dl 【病理性变化】 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 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 时,才引起组织缺氧, 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动脉血氧饱和度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 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

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

动脉采血及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目的: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判断患者氧合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接触患者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采集前双人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口述:阿姨您好,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由于您呼吸困难,使您的机体缺氧,遵医嘱我要给您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在采血的时候请您放轻松,平静呼吸,请您伸出您的右臂让我看一下您的皮肤和血管情况,您右胳膊的皮肤无炎症、硬结、瘢痕,血管弹性良好,就选择这里吧,您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操作前准备:接触患者后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巾、治疗垫、5ml注射器、2ml肝素一支、弯盘、棉签、2%安尔碘、无菌盘、橡皮塞、检验单。 治疗车下层:锐器桶、生活垃圾及医疗垃圾桶 操作过程: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操作前为患者取掉氧气。放治疗垫,铺治疗巾。选择合适的动脉,打开橡皮塞,用安尔碘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消毒面积约8cm*8cm,对术者食指和中指进行消毒,将2ml肝素抽致5ml注射器内,使肝素均匀涂满注射器管壁,然后排尽注射器内肝素,依据检验单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前方的动脉,使注射器与桡动脉走向成45°刺入,抽取所需量标本约2ml,示范并指导患者垂直按压穿刺点约10min,另一手拔出针头后迅速排除注射器内空气,将注射器针头

刺入橡皮塞中以隔绝空气,转动针筒,使肝素和血液充分混匀。将标贴贴在注射器上,并填好床号、姓名、住院号,取下治疗巾及治疗垫,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口述您好感谢您的配合,我现在将氧气给您吸上。请您保持穿刺点皮肤干燥,注意有无血肿发生,检查结果我会及时告诉您的。我将呼叫器放在您的枕边,您有什么不适按呼叫器呼叫我们的医务人员,我也会及时巡视病房的。) 用物处置记录:用物分类处理,七步洗手法洗手,记录采血时间和送检时间并签名。 注意事项: 1.消毒面积应较静脉穿刺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 2.患者穿刺部位应当压迫止血10min。 3.若患者饮热水、洗澡、运动,需休息30min后再取血,避免影响 检查结果。 4.做血气分析时,注射器内勿有空气,标本应当立即送检,以免影 响结果。 5.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6.

血气分析的应用与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的应用与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7-05-31T16:22:59.1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1期作者:冯丽 [导读]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分析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血气分析在临床应用中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结果:血气分析与酸碱测定产生误差的原因来自仪器、质控参照物、血标本及操作等。质量控制应包括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报告的全过程。结论:血气分析主要应用于临床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判断,结果出现偏差或错误,可能对临床诊断。开展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越来越引起重视。 【关键词】血气分析;应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261-02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具有高的可信度,能准确及时地分析患者病情发展变化,以便采取科学、准确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做好血气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1.血气分析的应用 血气及酸碱分析的临床应用在于判断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紊乱状况,用于指导治疗。临床医生不能仅凭实验室测定结果和各种图表作出判断,还要了解病史、临床表现、药物的影响、机械通气情况等。另外,电解质是否紊乱,乳酸、丙酮酸及酮体的检测都有助于对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利用血气分析仪可测定出血液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pH值三个主要项目,并由这三个指标计算出其他酸碱平衡相关的诊断指标,从而对病人体内酸碱平衡、气体交换及氧合作用做出比较全面的判断和认识。 1.1 对临床生理情况评介 临床检验室根据临床需要,对肝素化的全血进行多种参数的血气的检测,并在同一标本中同时检测。常规血气分析通常只测定pH、PCO2、PO2,有时也测定 Hb与SO2,如需要碱指标与氧浓度,通常为计算值。若需要反映全血酸碱状况还包括电解质状况,尤其是 Na+、K+、Cl等离子应尤其注意。 1.2 病理情况判断 血气分析在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O2及P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参考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 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1.3 检验干扰因素 严格控制肝素的浓度和剂量,同时保证采集的标本为动脉化血样,并充分混匀。样本送检后应在15分钟内完成检测,否则应低温保存以减低氧的消耗。 2.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 2.1 要特别注意标本的采集及保存方法 在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一节已有较详细论述,此处着重强调两点。一是肝素抗凝剂浓度与用量。若肝素浓度过大,除对血气分析结果有影响外,更干扰电解质的测定。对于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的标本更应重视肝素浓度的影响。同时,还要保证肝素与血液体积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20左右[1]。若肝素用量较大,会导致稀释效应,因为肝素溶液和大气中PO2和PCO2相同,而与血液中PO2和PCO2有较大差异,稀释效应将导致pH升高、PCO2下降和PO2升高。二是避免标本接触空气。除了标本采集后的密封,还应注意及时排除采血时混入的小气泡,特别是采集血标本量较少时,其影响更大。 2.2 电极的性能与工作状态 新电极的线性在安装时测定,PCO2电极的线性可用5%与10%CO2校正后,再测7%CO2气体的PCO2。PO2电极用含0%及20%的O2校正后,再测含10%O2的气体。另外,还可以用仪器本身设置的检查功能,在定标的同时显示电极的毫伏值,每天记录下来,也可以了解电极的稳定性及线性情况。 电极的工作状态好坏接影响测定结果,及时发现电极状态的异常改变并予以排除,是取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当电极膜上的凝块附着时,表现为响应时间延长,测量不稳定且偏低,校正时灵敏度下降。常发生在衰竭患者或新生儿血样测量后,这些标本由于采血困难常有肉眼难以发现的细丝状凝块,随标本进入电极室后附着于电极膜上,不易被冲洗掉。这种情况导致电极工作状态异常改变的特点是突然发生。可将电极取出在灯光下仔细观察,如发现有凝块附着可用蒸馏水反复浸泡冲洗直至除去[2]。另用湿棉签伸入电极室轻轻拭去内壁上的凝块,电极状态即可恢复正常。电极老化的特点是异常状态逐渐加重,测量值不稳定且偏低。常多见于pH电极和PCO2电极。因为二者是玻璃电极。电极老化可用0.1~0.2mmol/L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浸泡电极敏感膜,pH电极可浸泡过夜,PCO2电极可浸泡4~5j,电极性能可恢复正常。定期浸泡电极可预防老化现象发生。 2.3 质控物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评价的关键是一个好的质控物。目前血气分析质控物主要依赖进口。大致有以下几种:经张力计平衡的全血、人造血(碳氟化合物乳剂)、水性质控物等。如美国IL公司的ABC,即是一种碳氟化合物乳剂,具有与血液性质相近似的优点,较稳定又便于贮存。振摇后开启使用时表面有一层泡沫可与空气隔绝,在数分钟内不致造成质控液内气体的改变。由于以上特点,ABC的气体含量受室温影响较小,比水性缓冲液有较大的优越性。其浓度分为3种:①酸血症+高PCO2+低PO2;②碱血症+低PCO2+高PO2;③全部正常,并标有允许误差范围。 2.4 测定时的温度 准确的温度(37℃)是准确测定血气及pH的基本条件。要保证仪器恒温装置达到37±0.1℃的控温精度。读数的漂移可因电极电子部分出现障碍,也可因温度变动所致[3]。如果测量时温度偏离37℃,则要用温度校正公式对结果进行校正后方可发出。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况、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器盒、化验 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压其腕部的 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展,腕部背 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提”,仔细 感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动脉采血器 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1.6ml,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手以执笔式 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血液液面达 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中。如血液未 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血气分析的测定方法 标本采集要求 ●海平面大气压(101.3kPa,760mmHg) ●静息状态 ●动脉血(1ml): ●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直接来自心脏,代表肺的气体交换和反映全身酸碱状况 ●隔绝空气 ●肝素抗凝 ●提供参数 ●体温(T) ●吸氧浓度(FiO2)吸入空气时FiO2为21% ●血红蛋白(Hb) ●影响血气分析参数中的pH值、PaO2、PaCO2,需标准化校正 血气分析的指标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 ●pH值:碱度 ●PaCO2 :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O2 :动脉血氧分压 ●HCO3- :碳酸氢盐: SB :准碳酸氢盐 AB :实际碳酸氢盐 ●BE :全血碱剩余 ●BB :缓冲碱 ●SaO2:氧饱和度 ●P(A-a)O2: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AG:阴离子间隙 pH值 ●定义:液体氢离子(H+)浓度的负对数 ●正常范围:7.35-7.45,平均为7.40 ●病理改变最大范围:6.80-7.80 ●判断酸中毒/碱中毒 ● pH>7.45碱中毒 pH<7.35酸中毒 ●判断代偿/失代偿 ● pH<7.35或pH>7.45 失代偿 ● pH值正常不等于没有酸碱失衡,可见于同时存在酸碱中毒而抵消●pH值=pH实测值+0.0147×(37℃-实测体温) PaCO2 ●定义: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O2分子产生的张力 ●正常范围:35-45mmHg,平均为4OmmHg ●病理改变最大范围:10-130mmHg ●反映肺泡通气状况

●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 PaC02>45mmHg 肺通气不足,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 毒 ● PaC02<35mmHg 肺通气过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 毒 PaO2 ●定义: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O2分子产生的张力 ●正常范围:80-100mmHg ● <80mmHg 轻度低氧血症 ● <60mmHg 中度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 <40mmHg 重度低氧血症 ●确定SaO2的重要因素 ●反映机体有无缺氧的重要指标 ●升高见于高压氧疗等 ●下降见于吸入气PaO2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等 ●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Pa02=[(13.3-0.043×年龄)±0.66 ]×7.5mmHg SaO2 ●定义:动脉血中Hb的氧含量(实际O2含量)与氧容量(Hb所能结合的最大 O2容量)之比:即HbO2/全部Hb×100%=血氧含量/血氧容量×100% ●表示Hb与O2结合能力 ●正常范围:95%-98% ●主要取决于PaO2 ●升高降低意义基本与PaO2相同,但不如PaO2敏感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

血气分析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

血气分析仪 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 编写:赵旺胜马建锋周小玉左祥荣张晓军蒋叶审校:潘世扬 批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2011年11月

血气分析仪检测项目管理规范 血气分析仪测定的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上对危重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救治,为保证病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血气分析进行质量控制,建立有效质控程序对检测质量进行管理。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LA’88)、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pathologists,CAP)、《2011年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等对临床实验室血气分析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各临床科室各类血气分析仪进行临床检测。一.管理要求 1.由医务处质量管理科负责全院血气分析仪测定的管理,医院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小组协助实施。 2.所有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的医疗单元,将所使用仪器的型号、编号、供应商联系方式上报医务处质量管理科,由其造册管理,包括各种记录的保存。未纳入管理的血气分析仪不得进行检测。新开展该项检测的科室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检测。 3. 在医务处主导下编制“血气分析作业指导书”、“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室内质控记录表”、“血气分析仪使用和维护记录表”。在培训时分发各从事血气分析的临床科室。 4. 由医务处定期培训和考核,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经所在科室主任授权方能在临床上从事血气分析。 二.血气分析

1.测定人员:需培训合格,科室授权。 2.每天先测定质控样本(高、中、低三个浓度),真实填写“室内质控记录表”,质控结果在控方能测定患者样本。更换新批号试纸包、仪器电池等维修需重新检测质控(见“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3.血气分析仪由被授权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血气分析作业指导书”、“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操作。并认真填写“血气分析仪使用和维护记录表”,每月结束将所填各种记录交医务处保存。 三.检查 医务处质量管理科将根据要求对各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临床检测的各临床科室检查规范执行情况,结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要求。 江苏省人民医院 医务处质量管理科

动脉血气分析试题及答案

动脉血气分析试题及答案 1.动脉采血的首选部位是( A ) A.桡动脉 B.肱动脉 C.足背动脉 D.股动脉 2.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正常值是( B ) A.70%--80% B.80%--100% C.60%--80% D.80%--90% 3.属于重度低氧血症的指标是( D ) A .PaO2<80mmHg , SaO2<80% B .PaO2<80mmHg , SaO2<60% C .PaO2<60mmHg , SaO2<80% D .PaO2<30mmHg , SaO2<60% E .PaO2<50mmHg , SaO2<50% 4.女性,55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肿型患者,近年来轻微活动即感气急,咳嗽轻、咳痰少。血气分析:PaO250mmHg, PaCO270mmHg 该COPD患者病情发展已出现( B ) A.I型呼吸衰竭 B.Ⅱ型呼吸衰竭 C.低氧血症 D.高碳酸血症 5.患者入院查动脉血气分析 pH 7.3 -PaCO2 56.6 mmHg -HCO3 26 mmol/l -BE 0.9 mmol/l -PaO2 89.5 mmHg -SaO2 95% 该患者诊断为( A )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6.诊断呼吸衰竭最重要的血气分析指标是( A ) A.PaO2<60 B.PaCO2>50 C.PH<7.35 D.BE<-2.3 7.氧合指数:PaO2 / FiO2的正常值是( C ) A.200--300 B. 300--400 C.400--500 D.500-600 8.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为(C ) A.PaO2<60 B.PaCO2>50 C.PaO2<60 PaCO2>50 D.PaO2<50 PaCO2>60 9.pH 7.57、PaCO2 28 mmHg、HCO3- 30 mmol/L说明该患者血气及电解质情况( D ) A.呼碱 B.代碱 C.代酸 D.呼碱+代碱 10.患者,女,67 ,脑梗,查血气示: PH 7.259 Na+ 136.2 mmol/L PaO2 67.0 mmHg K+ 3.0 mmol/L PaCO2 76.5 mmHg Clˉ 124 mmol/L SaO2 93.4% HCO3- 21.8 mmol/L BE -6.6 mmol/L iCa2? 1.10 mmol/L HCO3-19.0mmol/L 该患者血气及电解质情况( B ) A.呼酸,低氧血症,低钾 B.代酸+呼酸,低氧血症,低钾 C.代酸,低氧血症,低钾 D.代酸+呼碱,低氧血症,低钾 11.某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H6.89,PaCO259mmhg PaO286 mmhg,HCO3 :16 mmol/L 考虑诊断为( B ) A.呼酸 B.代酸+呼酸, C.呼酸+代碱 D.代酸+呼碱 12.患者,女,68,COPD,动脉血气分析示 PH 7.30 Na+ 135.2 mmol/L PaO2 45.2 mmHg K+ 3.7mmol/L PaCO2 110.1 mmHg Clˉ 76.5 mmol/L BE 29 mmol/L iCa2? 1.10 mmol/L HCO3– 52.6 mmol/L SaO2 65% Hb 139g/L 该患者血气提示(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