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内容涵盖了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内容完整、格式规范。《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总结了我省近年来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一部既具有实践性、适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住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规范对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较好地贯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我省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规范的贯彻实施,对规范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建设,确保系统工程的质量,维护我省社会治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系统调试,工程竣工文件,系统检验、验收,系统管理、维护、运行。

1.立项背景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是集通信、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卡口监控、治安管理、交通违法事件处理等业务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与原有系统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管理。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工程设计规划需要从整体上对系统架构、数据传输、系统互联做出统一规定,可以有效避免标准不一、系统无法互联问题。

技术门槛低、厂商鱼龙混杂,没有服务能力的公司,根本无法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行业标准不全面,需对系统的架构、前端设备等做出准入要求,选择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高的产品,摒弃较落后的系统。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GB/T 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GA/T 497- 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669.9-200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9部分:卡口信息识别、比对、监测系统技术要求》、GA/T 833-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959-2011 《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但没有针对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一套完整的工程标准,编制的《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2.立项论证

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组织召开了《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项目论证会。到会专家对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步施工,指标严格。该规范的编制和批准、发布、实施,将对我省交通、治安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确保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质量、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安全都极有意义。

在项目的可行性方面,我省已先后制定了二项相关地方标准,因此,制定《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加之该项目编制组聚集了省内安防行业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所以,该项目立项和实施方案是可行的。

3.项目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后的效益

该规范是以我省安防行业为主体制订的第一部较系统的交通、治安安全防范设施系统工

程建设技术标准。它是我省安防技术界、交通、治安领域的相关部门的众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及相关知名品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晶,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团结协作的产物,贯彻了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

该规范的配套性、兼容性、互补性较强,因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规范的内容涵盖了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对于参与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的各方的质量责任都有明确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我省安道路车辆卡口系统的全面布局起到积极的技术支持作用,对于道路安全防范和重点、要害路段的安全防范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社会意义非常重大。认真贯彻、实施这个标准,有利于从业企业的平等竞争、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度和经济效益,从而为社会、企业、用户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湖南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湖南省市县级“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建设指南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2018年5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关于空间规划改革、“多规合一”的安排部署,指导我省各市(州)、县(市)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湖南省各市(州)、县(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数据建库、成果管理、应用开发及管理运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2 建设要求 2.1 建设目标 近期目标是通过信息平台整合各类空间性规划和相关规划,做到“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相一致,形成城乡统筹、全域覆盖、要素叠加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促进相关部门信息共享交互,实现项目协同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中期通过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资源的全面感知、全面整合、全面协同,提高

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远期集成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其中,近期建设目标具体为: 全域现状数字化:摸清城乡发展现状,汇集相关部门数据,以基础地理信息为底图,叠加人口、土地、建筑、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城市运行等数据,制作全域数字化现状图,并建立更新机制。 空间管控精准化:统一空间参考、数据基础、差异协调规则,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精确划定各类空间管制分区、控制线,优化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加强资源要素的精准配置,提升空间治理能力。 项目审批协同化:实现信息共享、项目生成、空间协调、协同审批,各职能部门相关审批业务在线协同运行,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提高政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实施监督动态化:辅助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建立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共同监督规划实施的工作机制;基于规划核心指标,建立评估考核模型,支持开展规划实施“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 2.2 建设原则 统一标准、互联互通:建立“多规合一”数据资源、服务应用、基础环境、管理运行等标准,保障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功能交互、信息互通、动态更新。 统筹建设、共建共享:落实政务信息化工程相关规划,整合各部门相关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的大数据,构建深度应用、上下联动、纵横协同的大平台。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 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 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 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 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多规合一一张图标 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奥格多规合一平台与项目实施情况简介

奥格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奥格多规合一信息平台(APlan MPI)建设是多规合一整体工作内容之一,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平台的支撑,信息平台既是多规合一“一张图”协调、编制、管理和更新的辅助工具,也是多规合一“一张图”运行的载体,是落实“底线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实现业务联动的枢纽与支撑。奥格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奥格智慧规划系列产品之一,它以多规合一“一张图”为基础,基于“1+N”分布式架构(“1”指的是一个公共平台,“N”指的是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林业等业务子系统),实现各部门规划协调、数据共享、信息联动及业务协同。为统一各地市/县区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审批流程、促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提供系统支撑。 奥格公司于2013年成功研发国内首个“多规合一”信息平台(APlan MPI),目前该平台已在广州、厦门、珠海、云浮等城市上线应用,用户评价良好。该平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多规合一”工作启动初期,编制单位可利用平台提供的差异图斑分析、会商调入调出等功能,辅助“多规合一”成果的生成与审定;在成果应用阶段,平台提供控制线检测、智能选址等功能,结合审批流程再造,可快速为建设项目精确匹配可用的指标和坐标,辅助行政审批的提速。奥格MPI,经过多个城市用户的使用之后,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升级。 目前,奥格MPI功能稳定,性能良好,可快速完成部署交付用户使用,可在项目中标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平台部署。 附奥格实施项目案例,请参考: 1.广州市“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 广州市于2012 年开展全市“三规合一”工作,通过“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了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及决策协同;保障了建设项目审批能够符合规划,使项目选址一目了然。平台具有以下特色: ?海量数据分析,快速发现差异 基于“多规”之间的拓扑关系,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比对海量图斑,快速发现

“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技术标准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内容涵盖了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内容完整、格式规范。《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总结了我省近年来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一部既具有实践性、适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住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规范对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较好地贯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我省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规范的贯彻实施,对规范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的建设,确保系统工程的质量,维护我省社会治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系统设计,工程管理,系统调试,工程竣工文件,系统检验、验收,系统管理、维护、运行。 1.立项背景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是集通信、信息采集、传输。控制、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卡口监控、治安管理、交通违法事件处理等业务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与原有系统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管理。 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工程设计规划需要从整体上对系统架构、数据传输、系统互联做出统一规定,可以有效避免标准不一、系统无法互联问题。 技术门槛低、厂商鱼龙混杂,没有服务能力的公司,根本无法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行业标准不全面,需对系统的架构、前端设备等做出准入要求,选择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高的产品,摒弃较落后的系统。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GB/T 21255-2007《机动车测速仪》、GA/T 497- 2009《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669.9-2009《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9部分:卡口信息识别、比对、监测系统技术要求》、GA/T 833-2009《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959-2011 《机动车区间测速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但没有针对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建设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一套完整的工程标准,编制的《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 2.立项论证 陕西省公安厅科技处组织召开了《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项目论证会。到会专家对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实施,可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步施工,指标严格。该规范的编制和批准、发布、实施,将对我省交通、治安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确保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质量、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安全都极有意义。 在项目的可行性方面,我省已先后制定了二项相关地方标准,因此,制定《道路车辆卡口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加之该项目编制组聚集了省内安防行业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所以,该项目立项和实施方案是可行的。 3.项目的主要特点及实施后的效益 该规范是以我省安防行业为主体制订的第一部较系统的交通、治安安全防范设施系统工

基于信息数字化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信息数字化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以武汉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例,重点探讨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平台建设及系统应用。该信息平台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基础,通过发改、规划、国土、住建、交通、环保、水务等30多个部门,12个行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数据服务的方式与区内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实现同步数据交换,解决众多规划缺乏衔接、彼此交叉、内容冲突等问题,达到提高行政审批速度、辅助项目选址、保护生态环境、集约节约用地和推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等目的。关键词:信息平台;多规合一; 规划信息化是“信息化”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规划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规划信息化建设将朝着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流程化方向发展[1]。规划信息化走过了两代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全国正迎来第三次信息平台变革——“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据统计,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十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审定了156个行业规划,省、地(市)、县级地方政府编制了7300多个各类地方性规划。当前国内的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着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以及用地布局的目标、指标、坐标、限标“四标”关系的不协调,虽然国内各类规划管理部门相继建立了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大多以本部门的业务数据为主,整合的数据资源仍相当有限,单一部门规划数据信息平台无法真正做到多类规划的协调管理[2]。 针对以上问题,德国在20 世纪初最早开展,发展至今已有德国、

英国、以色列、荷兰、日本、法国、丹麦、新加坡、韩国等众多国家形成各自的国家级空间规划[3]。我国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要求协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的关系,建设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1 背景 2013年12月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限定城市发展边界、规定城市生态红线,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则明确指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多规合一”[4]。 随后便开展了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选取了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环境规划等规划“多规合一”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同时,探索完善市县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相关规划衔接协调机制。”2017年1月的《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中强调要形成一套规划成果、研究一套技术规程、设计一个信息平台、提出一套改革建议。 武汉市规划局成立于1978年,武汉市国土局成立于1986年,1988年起两局合署办公。除2007-2009年因机构调整职能短暂分离外,长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 一、概述 “十三五”规划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是“十三五”规划背景下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划的协调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依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充分协调和衔接城规、土规、环保规划,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形成统一的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生态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基本农田控制线等“控制线”管控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个规划联动目标,促进城乡空间合理布局,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近期目标为充分利用发改委、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的现有成果,建立一个“多规合一”信息化互通机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将各规划叠加,并协调消除各规划存在的矛盾,为发改、规划、国土、建设、水务、交通等部门审批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结构(图) 二、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体系架构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是“多规合一”、“一张图”的载体,是实施“多规合一”协调机制和控制线管控规定的技术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为规划决策服务,与项目审批流程衔接,旨在促进政府决策效率、便民服务的提高,。 城乡“多规合一”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服务的集成和灵活管理,构建“1+N”的分布式平台架构,将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多部门多源异构、多尺度、多时相、不同分辨率的规划空间资源有机地组织起来,实现海量存储、高效管理与持续更新。

县级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76Research papers 研究论文 【摘要】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多规合一成果应用的信息技术支撑载体,本文通过分析浏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 从多规合一重点解决的问题出发,从系统目标、系统架构、功能设计、数据建库、关键技术等层面进行探讨,并从中总结提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与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对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系统架构;功能设计 1.前言 目前我国规划类型过多、职能重叠、决策分散、缺乏衔接等问题已明显制约规划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等均提出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2018 年3 月 13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等,自然资源部的建立囊括了8个部委的自然资源的监管和空间规划职能,从“合一”到“统一”,部门调整才是“治本的改革”,更是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为响应国家深化改革要求,浏阳市会同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着手开展“多规合一”统筹研究工作,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加强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衔接,本着“统筹建设、共建共享、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联互通”的原则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工作。 长沙市人民政府将开展“多规合一”工作 列为2018年对浏阳市绩效考核任务。 2.系统目标 浏阳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项 目主要内容为规划蓝图系统和联审运行机 制建设,并与长沙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 无缝对接。具体包括总体设计(含市域范 围内园区)、需求调研及平台的研发、安装 部署、试运行和优化、培训及技术支持工作。 2.1以多规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融合 该系统涵盖蓝图展示、空间治理等方 面的应用,实现对“一张蓝图”工作成果 可视化表达和空间辅助决策分析等应用。 实现对基础地理数据、多规合一成果数据、 各部门规划成果数据、各类专项规划成果 数据的检测、入库及更新维护管理,形成 多规合一成果库,保障数据质量和有效动 态更新。通过浏阳市多规平台建设,对多 规合一编制成果进行展示,形成浏阳市空 间管控和治理的统一数据库,形成统一的 空间管控秩序与规则,全面促进浏阳市各 部门间数据的共享融合。 2.2以多规平台实现各部门联动审批 通过整合、搭建多部门协同审批的统 一办公平台,破解审批效能问题,实现多 部门联动审批,促进部门协同审批、信息 共享、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管,提升行政效能。 2.3以多规平台推动“智慧浏阳”建设 工作 多规平台作为浏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将搭建一个覆盖市区多部 门、多主体的“协同治理”工作平台,进 而不断推动全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 3.系统架构 系统的结构设计在逻辑上将系统分为 四层,自底向上依次为运行支撑层、数据层、 服务层、应用层。采用多层的设计混合开 发模式,使系统达到紧密关联、松散耦合、 逻辑复用、标准定义的目的。如下所示仅 列出了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 梳理各级现有平台,找准“多规合一” 县级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文|湖南省浏阳市城乡规划局曾玉龙;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曾亦罗 图1系统总体架构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