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

曾巩
曾巩

第一问:朱耷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八大山人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朱耷作品《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朱耷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

近年部分朱耷作品艺术品投资市场拍卖情况:

《竹石鸳鸯》,2010,西泠印社拍场,成交价1.187亿。

《仿倪云林山水》,2009年成交价8400万元

《个山杂画册》,2008,西泠印社拍场,成交价2352万元。

《山青水碧鸟语花香》,2008,佳士得拍场,成交价3426万元。

《鹭石图》,2008,北京万隆拍场,成交价3300万。

《瓶菊图》,2008,中国嘉德拍场,成交价3136万元(不含佣金)。

第二问:

曾巩

人物生平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江右民系,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曾巩自称“家世为儒”,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欧阳修见其文笔独特,非常赏识。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其父去世,其身为次子(其上尚有一兄长),只好辍学回归故里,尽心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知州。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元丰四年,朝廷认为“曾巩史学见称士类,宜典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同年九月,遭母丧,去官。次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时追谥为“文定”,人称“南丰先生”。

文学成就

散文

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其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疑义;记叙性散文舒缓平和,翔实而有情致,对后世创作影响极大,明清两代著名作家都将其作品奉为典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

诗歌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

应用文

曾巩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于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不无指导意义。

主要著作

《唐论》援古事以证辩,论得失而重理,语言婉曲流畅,节奏舒缓不迫,可与欧阳修的《朋党论》媲美。著名的《墨池记》和《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寄欧阳舍人书》和《上福州执政书》历来被誉为书简范文。《战国策目录序》论辩人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迫租》绝句《西楼》、《城南》,《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曾巩一生著述丰富,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 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等。宋朝南渡后,《续稿》、《外集》散佚不传,今仅存《元丰类稿》 50卷。又世传《隆平集》30卷旧题曾巩撰,前人考订系出于伪托。

历史地位: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降及南宋,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将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刘大櫆、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从学曾入手学欧文。

《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认为:“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苏辙则用“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来概括曾巩的学术成就。朱熹也推崇他“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

人物影响

曾巩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也很有成就。《战国策》、《说苑》、《列女传》、《李太白集》和《陈书》等都曾经过他的校勘。《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

曾巩培养了一批名儒,陈师道、王无咎、曾肇和曾布受业于他。《宋元学案》云:“陈无己(师道)好学苦志,以文谒曾子固,子固为点去百十字,文约而义意加备,无己大服”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明史.王慎中传》载:“慎中为文,初主秦汉,谓东京之下无可取,已司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顺之初不服,久亦变而从之。”足见曾巩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曾巩的传奇故事

曾巩的传奇故事 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 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却是那种财大 气粗,权能动权贵的人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都沆瀣一气,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搜 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 越货,无恶不做,曾巩就派兵把他们全部都给抓了起来,一举铲除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就是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如果谁家中有盗贼则鸣鼓请求其他人家相助。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 的犯罪了吧明显下降,偷盗、抢劫的时候都很少发生。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 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都是为了纪念曾 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 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 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曾巩这个人在工作中, 提倡少说多做,所以他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一生辗转了七八个州,却多是在在基层 任职,所以他总能为百姓处理一些切实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说曾巩一生为百 姓做了实事、好事。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 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 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在今天江西南丰县境内,盱江的东岸,分布着几座错落的山丘。在正对着县城南门的 山丘上,有一个天然的岩洞。这个岩洞宽约四米左右,高则是三米到五米不等,岩洞内的

苏轼散文

苏轼散文:1气势雄健奔放,挥洒自如2、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喷涌而出3、超凡入画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4、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5、表现力极高,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善于翻新出奇。 王安石散文: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概括性强2、总体风格简洁峻切,笔力雄健,显示出刚强不屈的性格3、论点鲜明,逻辑严密,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短小精悍4、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重视文学的实际功能,直接为政治服务。 欧阳修散文:1、风格平易自然,用平常流畅的字句,从来不用奇、怪、难、重字语言简洁晓畅2、在平易自然中也有委婉曲折的一面,善用虚字穿插到文章中,延长了文章的气势,使得文章非常舒缓,同时也具有跌宕起伏的旋律,有着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特点3、局势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将古文的散句和骈文的整句结合在一起,采古文与骈文之长,常常是似散非散,似骈非骈,错落有致4、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情文并至 曾巩散文:1、说理平实浅切,娓娓而谈,借古来言今,有一定的现实性2、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方正,结构严谨舒缓3、布局谋篇藏锋不露,用平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节奏从容和缓,条理清晰4、语言严谨峻切,词浅理畅喜用感叹句或设问句结尾 韩愈散文:1、能自树立,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a立意新b精于选材c语言精迈注意吸收当时的口语,注意改造旧的语言表达形式;自铸新语2、风格豪迈奔放,汪洋恣肆,喜欢以气御文a善于讲理,大量使用排比对比b善于抒情将浓郁情感注入散文之中 柳宗元散文:1、寓言善于说理,冷峭沉郁,有着深厚的现实内容2、山水游记具有诗情画意,感情色彩非常浓重,语言清新秀美,形象鲜明,把自然景色准确细致的展示出来,景中含情又有新寄寓3、刻画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练而极富变化,文势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在描写中贯注一股浓烈的寂寥亦绪,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 高适岑参异同:同1、向往边塞立功,有慷慨报国的浩然英气2、都具有悲壮的风格特色3、诗中都呈现出边地异域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4、体裁上都喜用歌行体。异1、高适诗歌侧重于描写现实,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表现为战争的认识与民生疾苦的揭露,思想价值高。岑参善于描写塞外雄奇壮丽风光,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加入对战争生活的反映,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夸张,寓情于景,艺术价值很高2、高适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其中又有一种苍凉和悲壮的情感,岑参风格为雄奇瑰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 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 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 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 行义⑤, 不减扬雄⑥, 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 何吝也?”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 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 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 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2、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 值得我们学习。(4 分) 参考答案: 10.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1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12.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 有担当、 公正、 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考点分析】 10、考察的是对文言文课内字词迁移理解,包括诗词 和虚词。
1/5

11、考察的是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重点实词(吝)的把握。 12、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5

3/5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唐论 曾巩 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效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效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舍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已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遏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府: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故事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故事有哪些 曾巩的故事有很多,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 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 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却是那种财大 气粗,权能动权贵的人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都沆瀣一气,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搜 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 越货,无恶不做,曾巩就派兵把他们全部都给抓了起来,一举铲除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就是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如果谁家中有盗贼则鸣鼓请求其他人家相助。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 的犯罪了吧明显下降,偷盗、抢劫的时候都很少发生。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 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都是为了纪念曾 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 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南丰七曾”之一,也位列唐宋八大家。 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的生活。他有被朝廷 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 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曾巩这个人在工作中,提倡少说多做,所 以他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一生辗转了七八个州,却多是在在基层任职,所以他总能 为百姓处理一些切实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说曾巩一生为百姓做了实事、好事。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 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 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曾巩作品中体现的人生思考

曾巩作品中体现的人生思考 作者:杨懿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曾巩在仕途和名声上都不如”八大家”中的其他几位,他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注入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文章和诗歌平实有力,本文通过对曾巩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他的人生态度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曾巩;八大家;人生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03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05-02 一、综述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仕途上和名声上都似乎不如其他几个文学家,但他的文章依旧凭借着严谨的论述和文章中体现出的人生哲学为后来的人所称道学习。关于曾巩文章中体现的人生哲学,有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唐亚飞的《曾巩对陶渊明的接受探析》认为陶渊明对曾巩有着重要的影响[1],但他仅从有关饮酒的诗进行分析就得出这是曾巩对陶的接受与模仿,证据不够有力;喻进芳的《曾巩面对不遇人生的思考》认为曾巩从儒家的心性理论中获得精神的支撑点,藉立言来弥补功业不著的遗憾[2],虽然曾巩认为立言是大贤的自我要求之一,但和“功业不著”之间的关系不够有说服力,即曾巩立言可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不一定是为了弥补内心的遗憾。本文对曾巩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按作品体现的人生哲学来进行分类,认为他各个时期的作品情感虽然都随着处境不同而变化,但他都能通过儒家的理想使自己内心平静,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曾巩散文中体现的人生哲学 曾巩与王安石不同,即使有欧阳修这样的文坛领袖赏识他,他的官运也没有飞黄腾达过。好友王安石官至宰相,而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石也没有提拔自己的旧友。《宋史》中也记载: “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3],他本人的墓志也说:“公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仕既晚,其大者未及试”[4]。“不遇”是很难通过所谓主观意愿去改变的事实,那么曾巩是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33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很难确切划分。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做“志”。《山海经》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我国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从此,小说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宋代之后,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红楼梦》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小说发展的一条规律——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界限脱颖而出反应 B. 界限应运而生反映 C. 界线应运而生反应 D. 界线脱颖而出反映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B.每次中国小说的发展、进步都是由于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加工、参与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C.中国小说的每次进步、发展都是由于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加工、参与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D.每次中国小说的进步、发展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曾巩绝弊阅读答案

曾巩绝弊阅读答案 《曾巩绝弊》 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解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巩绝弊阅 读答案 ,欢迎参考阅读!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 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 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 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 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 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 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 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 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 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 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 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附, 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 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 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 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 岁鬻园蔬收其直, 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日: “太 守与民争利, 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 亳、 沧三州。 巩负才名, 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 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 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韵-项是(3 分)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 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也 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斟酌:仔细地比较。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翻译 导语: 知道曾巩传节选文言文的翻译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曾巩传节 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 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 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 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 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 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 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 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 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 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 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 寺, 僧利其富饶, 争欲为主守, 赇请公行。 巩俾其徒相推择, 识诸籍, 以次补之。 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 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 亳、 沧三州。 巩负才名, 欠外徙, 世颇谓偃蹇不偶。 一时后生辈锋出, 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 神宗召见, 劳问甚宠, 遂留判三班院。 上疏议经费, 帝曰: “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 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一时工作文词 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文言文阅读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 公讳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都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减) 5.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吏乘.其然乘:趁着 B. 县有宿.奸数人宿:平素 C. 即日断.流之断:禁绝 D. 然狱.讼最多狱:案件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王公年轻时,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都十分敬畏佩服。 B. 王公担任建安主簿时,他督缴赋税不逼迫贫苦百姓,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

唐宋散文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韩愈《王平甫文集序》 柳宗元《伤仲永》 苏轼《小石潭记》 苏洵《马说》 苏辙《醉翁亭记》 欧阳修《六国论》 王安石《栾城集》 曾巩《水调歌头》

韩愈奇人奇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密云区2020届初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密云区2020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 语文 2020.1 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走进北京孔庙国子监”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6题。 1. 阅读学校宣传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⑴-⑵题。(共4分)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符.合“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这里,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保留了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环境。建筑群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古树苍劲.挺拔,直入云①。虽处繁华的都市,这里依然是②而古朴的。 ⑴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符 (f?) 劲(jìng) B. 符(fú) 劲(jìn) C.符(fú) 劲(jìng) D. 符 (f?) 劲(jìn) ⑵横线处填入的汉字、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霄②静谧 B.①宵②静默 C.①宵②静谧 D.①霄②静默 2.有同学搜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副。下面按上下联顺序组成的两副对联中,最恰当的是(2分) ①杏坛礼乐冠华夷②至圣无域泽天下 ③威德有范垂人间④泗水文章昭日月 A.上联①下联④;上联③下联② B.上联①下联③;上联②下联④ C.上联②下联①;上联④下联③ D.上联④下联①;上联②下联③ 3.下面是参观“大成殿”前同学搜集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集大成”语出《孟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的赞誉。孔子对春秋以前2500多年夏殷周诸圣贤之学说进行了 归纳和整理,具体就是“删述六经”,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又有2500年以上的 演进,后来的诸子百家思想都是在六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因此,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开后世之新统、集往圣之大成的性质。 B.因此,孔子对中华文化继往开来,融会贯通,成就了自己的圣德。 C.因此,孔子的思想学说具有集往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统的性质。 4.参观国子监“中国科举制度”展览,同学们对科举制度的利弊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 诗人①是科举时代的状元,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写的② (书名或篇名)讽刺了科举制度的弊端。(2分) 5.体验过入泮(pàn)礼(入学典礼)之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特点送给每人一枚《论语》书签和一句与书签内容 相关的话。假如让你针对某位同学的特点从下面四枚书签中选择一枚送给他,你会选哪一枚?又会对他说什么呢?(2分)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繁昌县兴造记 曾巩 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行旅者不肯游,政事愈以疵,市区愈以索寞,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 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湢,各以序为。厅之东西隅,凡案牍簿书,室而藏之,于是乎在。自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九十年间,四圣之德泽,覆露生养,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而无贫民。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之观。令居不惟得以安,而民吏之出入仰望者,益知尊且畏之。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与!于是过子产矣。 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之又难也。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皆可喜无憾也。惟其欲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成,其亦有以警也。某月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事愈以疵疵:糟糕 B.而垣其故基垣:城墙 C.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便:有利 D.其不特以著其成著:彰显 【答案】B

曾巩人物及作品介绍

曾巩人物及作品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故后人称之为南 丰先生。下面是曾巩人物简介及作品,请大家及时学习。 他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墓志》)。 嘉祜二年(1057)巾进士第,曾长期编校史馆书籍和担任知州。官终试中书舍人。 曾巩笃于友爱,其父亡后,他对四弟九妹的教养尽心尽力,在古代传为佳话。他 在做地方官时能体恤民情,政绩卓然。 曾巩的文学 主张和古文风格都和欧阳修相近。曾言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王 子直文集序》)。又说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 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答李沿书》)。这就是 他的文道观。其为文章,句非一律,虽开阖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 归必止于仁义,以至当时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墓 志》)。前人论曾文,或谓其笔力雅赡,或谓其简严静重,或谓其醇而不肆,或 谓其沉雄典博,或谓其引经据古,明白详尽,或谓其平平说去,娓娓不断,最淡 而古,或谓其敦厚凝重,如秦碑汉鼎,或谓其穷尽事理,气味尔雅深厚,或谓其 议论醇正,雍容大雅,实于刘向为近,或谓其专学欧,比欧文露筋骨。总之,曾 文温醇安和,沉着稳重,从容写来而穷尽事理。直如姚鼐所说:宋朝欧阳、曾公 之文, 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 《复鲁絮非书》 )大致曾巩作文讲究法度和布局, 因而文章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使人有轨迹可循。加上他多 言古道, 本原六经( 《宋史.曾巩传》 ), 其作品对后代古文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比如朱熹学写古文就从学曾入手,但朱熹终其一生,其古文成就仍赶不上曾巩。

北京市密云区2020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密云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语文试卷 2020.1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一、 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走进北京孔庙国子监”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6题。 1. 阅读学校宣传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⑴-⑵题。(共4分)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符. 合“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这里,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保留了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的环境。建筑群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古树苍劲. 挺拔,直入云 ① 。虽处繁华的都市,这里依然是 ② 而古朴的。 ⑴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符 (f ?) 劲(jìng ) B. 符 (fú) 劲(jìn ) C.符 (fú) 劲(jìng ) D. 符 (f ?) 劲(jìn ) ⑵横线处填入的汉字、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①霄 ②静谧 B .①宵 ②静默 C .①宵 ②静谧 D .①霄 ②静默 2.有同学搜集了很多孔庙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副。下面按上下联顺序组成的两副对联中,最恰当的是(2分) ①杏坛礼乐冠华夷 ②至圣无域泽天下 ③威德有范垂人间 ④泗水文章昭日月 A .上联①下联④ ;上联③下联② B .上联①下联③ ;上联②下联④ C .上联②下联① ;上联④下联③ D .上联④下联① ;上联②下联③ 3.下面是参观“大成殿”前同学搜集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集大成”语出《孟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的赞誉。孔子对春秋以前2500多年夏殷周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文言文三篇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任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曾巩,温雅平正的散文人生

曾巩,平正温雅的散文人生 ——一介真儒生 年级:2012级 姓名:张梦微 学号:2012014583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姜子龙 二零一四年六月十日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1.1曾巩生平 (2) 1.2古今对曾巩的评价 (2) 2曾巩的散文风格 (3) 2.1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表现 (3) 2.2曾巩人生态度平正温雅的变现 (4) 3曾巩的儒学表现 (4) 3.1曾巩的儒学表现 (4) 4结束语 (4) 5参考文献 (4)

摘要 同于苏轼的豪迈飘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简洁峻切,也不同于欧阳修的温婉多情,曾巩的散文平正温雅,平正温雅是他的散文风格,更是他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儒生,接受的是儒家的经典教育,他的有着儒家经典中描绘的“三代”的那种高远的理想政治图景。 关键词:曾巩;平正温雅;人生态度;儒生

第一章:绪论 1.1曾巩的生平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传世。曾巩的文体风格为“古雅平正”,他擅长引经据典。结构则平易理醇,章法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约束法度。正因为其文章易于模仿和学习,所以他成为了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学习的首要对象。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作文章,说话不平凡。 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在这之前,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宁波市)、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元丰四年(1081),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书舍人。曾巩述说年岁已老,望另选贤能。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同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 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1.2古今对曾巩的评价 《宋史》本传说“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 《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

高三第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读一读、练一练、讲一讲) 一、读一读 知识略解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下面以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如: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5分)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3分)(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4、“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要求。 “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的北门的钥匙 “达” 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 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误)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