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厚平和含蓄深沉_论曾巩散文的情感特征

温厚平和含蓄深沉_论曾巩散文的情感特征
温厚平和含蓄深沉_论曾巩散文的情感特征

第11卷第4期V ol.11,N o.4 2012年8月A ug.2012

文章编号:1671-7041(2012)04-0113-05

温厚平和含蓄深沉

)))论曾巩散文的情感特征

喻进芳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武汉430056)

摘要: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由于其散文的平正温雅而别具一格。曾巩在散文中表现出温厚平和、含蓄深沉的情感特征,既不同于欧阳修的深情绵邈、感慨淋漓,也不同于王安石的果敢斩截、刚直峭激。这种散文风格的形成与他在散文中表现的感情有很大关系。曾巩散文的情感主流是温和含蓄,很少激情洋溢,这是形成其散文平正温雅风格的重要物质前提。淡化情感、注重平衡式抒情或说理是他化解不平情感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曾巩;散文;情感;温厚平和;含蓄深沉

中图分类号:I207.62文献标志码:A X

曾巩一生相对平淡,对于人生的穷达成败、升沉起落都没有显出大喜大悲,他以对道德的持守从容于俗世,整个人生现出一种淡静泊如的状态。其散文的风格正是他应世观物的情感态度和生命体验方式的外化,体现了相同的特征:平静、节制、中和。这种情感体验以及表现这种体验的特点,就是温厚平和、含蓄深沉。这种情感特征使他很少走向偏执,而是适时地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力度,表现出在任何人生情节中的淡定平静。

一、曾巩散文的情感主流是温和含蓄,很少激情洋溢,这是形成其散文平正温雅风格的重要物质前提

由于古文运动把/载道0的重任加在散文身上,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个人情感在散文中的表现空间,因而个人情感淡退而道学气息增浓,这一点构成唐宋散文精神气质的主流,曾巩与这一主流精神相当契合,而且表现得特别突出。曾巩散文的情感基调在庆历前后有所不同,黄震就对其前后文风有明确的说明,但是,即使是写于年轻时期的散文,其实也谈不上像韩愈那样的愤激慷慨,或像欧阳修那样感慨淋漓。试拿写于庆历年间的5上欧蔡书6[1]1为例来分析

此书写于庆历新政时期,正是范仲淹提倡士节、大胆改革朝政之时。曾巩受改革风云的激荡,也以布衣身份写了几篇关心改革的文章。此文先写自己少读5唐书6和5贞观政要6,见魏郑公在太宗朝议论谏诤的君臣遇合之事,表达了自己的无限向往之情。又远从三代说到当世,认为所见士大夫多是/苟且畏慎0之人,因此/有所为欣慕者已矣0。至此方转到欧蔡二公/为谏官0敢于直言,于是/欢喜震动0,以为又将见到唐虞三代和贞观之治,但与此同时,又恐二公为谗谤所诟。继而果然不出所料,二公被谗而出,使人义愤填膺。然后在/君子于道0一段,勉二公以道自任,勿以不合而止,并以孔孟相勉。这样的笔墨/叙说缠绵凄婉,多悠然不尽之思。风水相逢,沦汩徐生0[2]。曾巩写这篇文章时,内心是非常激动的,但这种激动的感情却不让它在文章中表现出来,仍然写得从容不迫。郭豫衡先生认为:/曾巩之似欧者,也不仅在于-淳厚.,而也在于有所愤慨和不平,只是不像欧阳修那么激烈罢了。0[3]司马迁含冤受辱,将自己的满腔情怀倾注于笔下人物之中,在众多人物身上寄寓着自己的身世之悲,将一部5史记6写得慷慨呜咽。欧阳修深得史迁精髓,情真意切,感慨淋漓。李涂称许欧文说:/此老文字,遇感慨处便精神。0[4]将上面提到的曾文与欧阳修同期作品5与高司谏书6[5]988作一比较,就可看出二人情感强度的不同。

欧阳修的5与高司谏书6也写得委婉曲折,文章下笔于遥遥十四年前,徐徐回顾对高若讷人品的认

X

1文中引用曾巩文均出自此书不注出

收稿日期:2011-12-2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指导性资助项

目(2011jyte111)

作者简介:喻进芳(1970-),女,博士,副教授;E-mail:

yjf226@https://www.360docs.net/doc/fc1851156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8511565.html,/u/1941281371

小韩新浪博客

识过程,分三个层次写自己的疑惑。先写自己年轻时就听见他的名字,但/不知何如人也0;后来听尹洙说其正直有学问,但/余犹疑之0;又写自己对他为谏官的印象,/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0。从听闻到认识,一步步写出自己对他的印象,行文委婉曲折而又积蓄着巨大的情感力量。接下来从范仲淹被贬一事发端:/希文(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0话语说得和缓,但骨子里已是毫不宽贷。后面更进一层指责说:/昨日安道(余靖)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0欧阳修写这封信,心情很激动,虽然也用委婉曲折的写法,但是急言竭论,痛斥高若讷的激烈情绪比起曾巩来就强烈得多。

二、曾巩散文在情感表现上的第一个特征是淡化情感,这是他化解不平情感的手段之一

淡化情感使曾巩散文平正温和的风格得到充分而有效的表达,其淡化情感的具体办法是节制与含藏。即使在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写成的散文如书信中,曾巩也往往不直接将情感表露出来,即使有所表露,也很有限。5与杜相公书6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曾巩时年三十七岁。曾巩自序云:/巩多难而贫且贱,学与众违,而言行少合于世。公卿大臣之门,无可藉以进,而亦不敢辄有意于求闻。0曾巩自称的多难与贫贱渊源有自,巩父被诬失官,/无田以食,无物以居0,又自父/不幸蚤逝,太夫人在堂,阖门待哺者数十口0,[6]全靠曾巩操持,的确可称为/贫0;曾巩又屡试不第,写此信以后的第三年才考取功名,地位也不高,可称为/贱0。如此种种,曾巩在与杜衍的另一封信中有更详尽的叙述。一个人长期处在这样的境况下,还能安于贫贱,不发牢骚,无疑是将感情进行了节制。他在5与杜相公书6中接着说:/巩年齿益长,血气益衰,疾病人事,不得以休。然用心于载籍之文,以求古人之绪言余旨,以自乐于环堵之内,而不乱于贫贱之中,虽不足希盛德之万一,亦庶几不负其意,,0曾巩的5王深甫文集序6以简短的话语赞扬了王回的道德文章,结尾的感情似乎有些遏止不住,他说:/呜呼!深甫其志方强,其德方进,而不幸死矣,故其泽不加于天下,而其言止于此。0行文虽然以/呜呼0开头但后面的文字并不是呼天抢地而是在淡然简短的文字中将悲戚之情含藏住。随后的文字则更加平和:/然观其所可考者,岂非孟子所谓-名世者.欤?其文有片言半简,非大义所存,皆附而不去者,所以明深甫之于其细行,皆可传于世也。0虽为怀才不遇者吐气,却不像汹涌的激流奔涌而出,而是通过朴实典重的语言徐徐展开,感情显得含蓄柔婉。

曾巩情感的平和中具有一种理性。这种理性表现为少抒情叙事,多议论说理。议论和叙事虽然都能传达情感,但议论多通过逻辑力量来征服人心,而叙事则通过形象来打动人心。曾巩很少去塑造形象来传达情感,更多的是通过议论来传达情感。理性的论说把具体的事例引向宏大和久远,使之超越具体而达到一种普遍的抽象和升华。例如目录序,一般而言主要是介绍陈述始末、流传渊源、校勘年月等,表现的主体和重心是书。然而,曾巩就常在目录序中大发议论,如5南齐书目录序6中,曾巩过多地插入议论,目录只是本文的引子,由序而发出一番正论,认为史书的写作必须是/天下之材0,从而提出以下标准:/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发难显之情。0接下来又对自古以来的史书一一评价。很明显,曾巩此文意在表达他有关史学的看法和主张,虽以目录序为题,其实内容上涉及很少,可以说此篇/违体0的程度很让人吃惊。如果将其中的议论抽掉,而换上有关目录序的内容,它就是一篇最普通不过的目录序,也许其中有关目录的记叙会更清楚,但议论所造成的强大逻辑力量却减弱了。在后人看来,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交代了有关目录的情况,而在于作者论作史周备深刻,足以启迪后人。

至于文集序,其正体本应是申述作者之意,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文章的文字,表现的主体和重心是书。曾巩/违体0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5王子直文集序6远从三代之治谈起,历叙秦汉直至当代文章发展变化的流程,以叙带论,得出/文章得失系于治乱0的观点。5王容季文集序6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对儒家经典叙事的/简而有法0作了简明的评述。5王平甫文集序6加入/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又余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余岁,斯文滨于磨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已。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0一段文字纵横捭阖总述文章发展的历史。像这样大篇幅

114第11卷

的议论,显然不是文集序的一般写法。其实,曾巩所作的诗文集序多为亡友所作,其本身就包含着对亡友的悼念。但是由于他在文中多议论,因讲论道理带来的理性的逻辑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冲淡了感情的表达。

在碑志中这种感情淡化的情况更为突出。例如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当曾巩为他们作墓志铭时,其笔下的人物相对曾巩而言已不是/此在0的人,而是/过去式0的存在,这种物是人非、物在人亡的事实最易引发世事多乖、遭际不一、知己零落、死生无稽的喟叹。曾巩虽然为亲朋好友的去世感到悲伤,却往往理智地将悲痛的心情含藏住。他为自己的哥哥所写的5亡兄墓志铭6就插入议论:/三代远矣。汉以来,世有成事业、就功名之时,则贤臣、谋士、才技之人,同世并出,常若有余。至时或无所用之,则士虽往往有纪,而亦不俱见于世。盖湮穷顿委于岩墙闾巷之中者岂少哉?0/卒以龃龉终0几乎是不得志士人的共同结局。曾巩接着说:/如君之材知辨博,又其学如此,使得用其意于事,其施设必有异焉,然卒不克见于世,盖亦岂非命也夫?0这样的议论是曾巩着眼于历史和现实进行思考的结论,墓志铭的重点已经不是写墓主的历官行事。又如在5张久中墓志铭6中,曾巩在叙述张久中和陈的深厚友谊后,加入了有关交友的议论,而将墓主的生平事迹一笔带过。在5胡君墓志铭6中则以叙带论,着重探讨的是有关人生价值的问题。

考虑到宋人写文章普遍好议论这样一个背景,曾巩的好议论有着合理的解释。即使在墓志这种属于传记体裁的文章中,曾巩也常常从墓主事迹的叙述中跳出来,大发议论,表明自己的看法,其结果也就使这类文章有别于一般的传记文字,其理性的议论使他在墓志中也表现出一种平和冷静的态度,从而减弱了其情感的强度与浓度。5二女墓志铭6是哀悼女儿夭亡的作品,曾巩虽然痛彻心脾,却同样写得含蓄深婉。即使是最应真情显露的哀祭文,曾巩同样是深情内敛,出以深微。5祭王平甫文6祭的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他是曾巩的妹夫,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此文赞安国的人品才学,伤其不遇,叹其早夭。文章开篇虽然感情喷薄而出,但喷薄之后又复归于节制与含蓄,不以情感的激烈见胜。而欧阳修的5祭尹师鲁文6中/嗟乎师鲁!辩足以穷万物,而不足以当一狱吏;志可以狭四海,而无所措其一身。穷山之崖,野水之滨,猿猱之窟,麋鹿之群,犹不容于其间兮,遂即万鬼而为邻!0[5]694一段,感情强烈,使人恻怛伤怀。至于5祭石曼卿文6,感情之沉痛尤为感人,王安石说欧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0[7],指出了欧文于阴柔之中表现出的一种情感力量,确为的评。曾巩与王安石都为欧阳修写有祭文。王安石的祭文两用/呜呼0,一个叹句,一个问句,句子不拘长短,一气直下,显示出浓重的悲慨之情,感情充沛,气势凌厉;而曾巩的祭文则感情含蓄平和,力求理智地评价欧阳修的为文为人为政,四字一句,从欧阳修的为文、为政直说到为文,显得庄严典重。

三、曾巩散文注重平衡式抒情或说理,这是形成他平和情感的手段之二

所谓平衡式抒情,就是把两个在某一侧面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结果其中一个事物或事物的一个方面在对比中显出于己有利的优势。这也是人们自我安慰排解的一种情感表现方式。一般而言,强烈的对比往往引起情感的尖锐冲突,但有些对比也可能引导人的感情走向理智平和。曾巩在写作散文时,经常纵横捭阖,旁征博引,这其中就有许多横纵对比,比如古今对比、优劣对比、人我对比等。在曾巩那里,其对比有如下特点:其一,从对比入手发掘于己有利的优势是曾巩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其二,事物或情感经过对比后不是走向尖锐冲突而是走向平和解决,不是走向躁动激越而是走向温静平和。这无疑加强了其散文情感的平和性。

事实上,对比并不一定都产生情感的激烈动荡与尖锐冲突。有人通过对比总是发现自己处于劣势,这是因为他总是寻找比自己高一等的参照物,从而造成情感的抑郁不平;有人通过对比却能发现自己还有优势,这是因为他善于选择参照物,从而把痛苦减轻。曾巩无疑属于后一种情况,在两种相关联事物的对比中减轻或淡化人生的种种痛苦和不如意,因而其情感走向平和温静而不是愤郁激昂。例如在对待列圣先贤如孔孟等人怀才不遇的问题时,曾巩的情感表现是平和的,他在孔孟的不遇中照见了自己的命运,但孔孟的遭遇没有加重他的不平。按有些人的想法,孔孟的不遇有可能加重作者的愤郁不平,因为相同的命运可能会激发作者同病相怜的痛苦感情。这一点曾巩在5读贾谊传6中有过表现,他说:/故予之穷饿,足以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亦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余之所以自悲者,亦若此。0对

115

第4期喻进芳:温厚平和含蓄深沉

功名求而不得的怨怅和痛苦集中地表现于他早年所写的5读贾谊传6中,在此文中,曾巩对贾谊的评价与把握正与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心理体验紧密相关。他对贾谊深表同情,对贾谊作出这样的体贴理解与宋代大多数士人对人生不遇的乐观情怀大相径庭,可以说,曾巩此处表现的嗟怨之情丝毫不减韩愈处卑位时的寒陋之态,而这种对贾谊的同情共感正是曾巩从崇高理想的云端跌落到现实的强烈反应。但这样的情感反应不是主流。曾巩更多的是从孔孟这样的圣贤那里获取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精神资源:孔孟作为圣贤尚且不遇,自己作为一个远不及圣贤的人遭受这样的境遇又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在曾巩看来,人格与功业不存在对应关系,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能取代/抱道自守0的高尚人格。这一点,已由历史作出定论。例如颜回三十而夭,却以好学守道获得不朽的美名(5说苑目录序6);孔子则在/身没之后,圣日皎然。文明之君,封祀不绝0(5厄台记6)。基于这样的思考,曾巩不仅为当下的功名不著找到了一个缓解压力与不平的精神武器,同时又为可能在身后获得期待的价值补偿树立了坚定的信心。可以说,曾巩把道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依据,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标准的价值体系,使自己的社会行为、生存方式有了基础并获得了价值意义。

曾巩第二次落第后在5上欧阳学士第二书6中特意描述了应举途中所见难民的悲惨情状:/道中来,见行有操瓢囊、负任挽车、挈携老弱而东者,,行且戚戚,惧不克如愿,昼则奔走在道,夜则无所容寄焉。若是者,所见殆不减百千人。0看到难民的惨状,曾巩感到自己旅途的艰辛、落第的痛苦都不算什么。他说:/今虽群进于有司,与众人偕下,名字不列于荐书,不得比数于下士,以望主上之休光,而尚或收齿于大贤之门。道中来,又有鞍马仆使代其劳,以执事于道路。至则可力求箪食瓢饮,以支旦暮之饥饿,比此民绰绰有余裕,是亦足以自慰矣。0举场失利对于曾巩这样一位将科举入仕视为人生唯一前途的士子不异于一种强烈打击,他内心的挫败感可想而知。但是,他善于在具体环境中寻找对比物。作为一名出身官宦家庭有祖荫的读书人,曾巩无疑比那些难民的身份地位要高得多,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为了排解自己落第的痛苦和屈辱,曾巩反复将自己与难民放在一起进行权衡比较,在与自己地位悬殊的对象的比照中变得坦然平顺,从而化解了自己的悲伤失意。

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曾巩总是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常常把自己与身份地位较低的对象进行比较,他总是在万事万物中尽力探求其中的可取之处,在别人的幸与不幸中,发现自己的幸运,从而使自己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8]。如5王平甫文集序6一文,对王平甫不得志而死并非没有忧戚感伤,但他将那些富贵得志者与王平甫对比,在王平甫不幸命运中挖掘出优势,他说:/平甫之文能特见于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世。然推其实,千岁之日不为不多,焦心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姿,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求于内,亦奚憾乎?0又如在5胡君墓志铭6中,他感叹自己的学生胡敏/积其勤以至于业之修,而止荐于乡;积其谨以至于行之修,而不克显于世,此世所以哀君也0。虽然有对事功不显的遗憾,但又紧接着说:/然君有可以慰其亲而不疚于内,比于得其欲富贵于一时,而有愧于其心者,其得失何如,故易知也。0胡敏虽然在外在事功上并不得意,但是却能/不疚于内0,以道德主体的自立自足来超越人生的遗憾。曾巩努力寻找平衡点,总能在失意时保持着平和与冷静。

曾巩的文章在论述时往往兼顾两面,不走极端。例如5筠州学记6论汉、宋取士之法,他认为宋代取士选用文章,因而义理精深,但/俗化之美0不及汉代;汉朝取士采用察举制,虽然义理精深不如宋代,但士人能笃于自修。吕留良评曰:/作学记,特标一宗旨,便有弊。此篇将汉时学者与今对勘,各有短长。两边说来,道理四平八稳,是南丰学问纯粹处。0(5晚村先生八家古文精选6四部备要本)这种论述方式体现在多篇文章中。如5送李材叔知柳州序6一文,一方面说明柳州之地/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0的不利状况,又能从劣势中发掘优势。述其交通,见不病于僻远;写其气候,见不异于中州;著其物产,见其丰美;说其民风,见淳朴少讼;明其专制一州,见官亦不小;言涤其陋而驱于治,见施治当急。在这里,对柳州为官的利弊进行对比,在平易的陈述中,突出了知柳州的种种优势,表达了对李材叔的期望之意。5送江任序6/即俗情而破其见0,前段说仕于远者,因道路险远,习尚不同,多不能专于职事;后段说仕于近者,无道里之阻,熟习风尚,所以能专虑职事,由此对仕于近的江任提出了希望。唐顺之评曰:/此文做两段一段言异乡之难为治一段言用于其土之易为

116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1卷

治。0一段言/难0,一段言/易0,不管事情多么困难不利,曾巩总可以找出其中潜藏的优势。在5归老桥记6中先讲先王养老之法使/士亦明于进退之节,无留禄之人,可谓两得之也0,接着又言/后世养老之具既不备,士大夫之老于位者,或摈而去之也,然士犹有冒而不知止者,可谓两失之也0。作者将上世之两得、后世之两失夹写,赞扬柳候未应归老而志已恬退的淡泊精神,虽然对当世士大夫贪恋/章绶之荣0颇有微词,但也只是在对比中不动声色地进行批判。曾巩作文时,对正面反面都一一考虑过,写文章时很少腔吻急迫,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如同对面说话,娓娓而谈。这样的论述很见曾巩的思想特点,总是力求取得一种平衡,从不利中寻找有利因素,从劣势中寻找优势,从失意中寻找希望,从而保持一种心理上的淡定从容,从不追求那种一泻无余的发泄,这种平衡式的调整也使行文显得温和、平实。

淡化强烈突然的情感冲动,使曾巩散文呈现着平和的境界和冲淡的情怀。然而感情的平和往往会让人觉得是麻木的代名词,是以牺牲自我个性与情感为前提。曾巩的某些文章也有因情感过于节制导致的不足。其实,这是唐宋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所带来的影响,对道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个人情感在散文中的合法地位,淡泊和平成为唐宋散文精神气质的主流。曾巩的文章正与这一主流精神契合,作为一名正统的古文家,曾巩甚至将儒道与文学的关系发展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曾巩.曾巩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706.

[2]康熙.御选古文渊鉴[M]P P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

务印书馆,1983:512.

[3]郭豫衡.曾巩为人和为文的特征[M]P P郭预衡.历代散文

丛谈.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326.

[4]李涂.文章精义[M]P P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

印书馆,1983:808.

[5]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曾肇.曾巩行状[M]P P曾巩.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

1998:796.

[7]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M]P P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北

京:中华书局,2001:2687.

[8]陈晓芬.传统与个性)))唐宋六大家与儒佛道[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0-159.

[9]韩愈.兰田县丞厅壁记[M]P P韩愈.韩愈全集#文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47.

(上接第48页)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

业出版社,2000:5-26.

[2]齐源,李东洋,李长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情报研

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3):194-195.

[3]富尔德.商业情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2

-57.[4]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10.

[5]王知津,孙立立.竞争情报战争游戏法研究[J].情报科

学,2006(3):342-346.

[6]王晓慧.五力模型在竞争情报战争游戏法中的应用[J].

情报科学,2011(1):32-35.

[7]王晓慧.战争游戏法实施步骤探析[J].情报杂志,2009

(3):101-103.

117

第4期喻进芳:温厚平和含蓄深沉

https://www.360docs.net/doc/fc18511565.html,/user/2012/grainyq/

龙飞小样地球城博客

曾巩的传奇故事

曾巩的传奇故事 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 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却是那种财大 气粗,权能动权贵的人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都沆瀣一气,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搜 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 越货,无恶不做,曾巩就派兵把他们全部都给抓了起来,一举铲除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就是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如果谁家中有盗贼则鸣鼓请求其他人家相助。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 的犯罪了吧明显下降,偷盗、抢劫的时候都很少发生。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 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都是为了纪念曾 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 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 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曾巩这个人在工作中, 提倡少说多做,所以他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一生辗转了七八个州,却多是在在基层 任职,所以他总能为百姓处理一些切实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说曾巩一生为百 姓做了实事、好事。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 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 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在今天江西南丰县境内,盱江的东岸,分布着几座错落的山丘。在正对着县城南门的 山丘上,有一个天然的岩洞。这个岩洞宽约四米左右,高则是三米到五米不等,岩洞内的

苏轼散文

苏轼散文:1气势雄健奔放,挥洒自如2、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喷涌而出3、超凡入画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4、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5、表现力极高,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善于翻新出奇。 王安石散文: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概括性强2、总体风格简洁峻切,笔力雄健,显示出刚强不屈的性格3、论点鲜明,逻辑严密,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短小精悍4、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重视文学的实际功能,直接为政治服务。 欧阳修散文:1、风格平易自然,用平常流畅的字句,从来不用奇、怪、难、重字语言简洁晓畅2、在平易自然中也有委婉曲折的一面,善用虚字穿插到文章中,延长了文章的气势,使得文章非常舒缓,同时也具有跌宕起伏的旋律,有着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特点3、局势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将古文的散句和骈文的整句结合在一起,采古文与骈文之长,常常是似散非散,似骈非骈,错落有致4、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情文并至 曾巩散文:1、说理平实浅切,娓娓而谈,借古来言今,有一定的现实性2、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方正,结构严谨舒缓3、布局谋篇藏锋不露,用平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节奏从容和缓,条理清晰4、语言严谨峻切,词浅理畅喜用感叹句或设问句结尾 韩愈散文:1、能自树立,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a立意新b精于选材c语言精迈注意吸收当时的口语,注意改造旧的语言表达形式;自铸新语2、风格豪迈奔放,汪洋恣肆,喜欢以气御文a善于讲理,大量使用排比对比b善于抒情将浓郁情感注入散文之中 柳宗元散文:1、寓言善于说理,冷峭沉郁,有着深厚的现实内容2、山水游记具有诗情画意,感情色彩非常浓重,语言清新秀美,形象鲜明,把自然景色准确细致的展示出来,景中含情又有新寄寓3、刻画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练而极富变化,文势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在描写中贯注一股浓烈的寂寥亦绪,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 高适岑参异同:同1、向往边塞立功,有慷慨报国的浩然英气2、都具有悲壮的风格特色3、诗中都呈现出边地异域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4、体裁上都喜用歌行体。异1、高适诗歌侧重于描写现实,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表现为战争的认识与民生疾苦的揭露,思想价值高。岑参善于描写塞外雄奇壮丽风光,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加入对战争生活的反映,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夸张,寓情于景,艺术价值很高2、高适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其中又有一种苍凉和悲壮的情感,岑参风格为雄奇瑰

朱自清的主要作品_作文素材

朱自清的主要作品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朱自清的主要作品,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主要散文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雪朝》(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合集) 《毁灭》(1923年;长诗) 《踪迹》(1924年;朱自清首本诗与散文集) 《背影》(1928年)(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第五课、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科书) 《春》(1930年)(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科书第11课、浙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六课、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四课) 《欧游杂记》(1934年)

《你我》(1936年) 《伦敦杂记》(1943年) 《匆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2课鄂教版六年级教科书) 语文论述 《新诗杂话》《经典常谈》《诗言辨志研究》《标准和尺度》《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书评与议文》《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出版、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出版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 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 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 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 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 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 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 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 文光《诗言志辨》(诗论)1947, 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 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 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巩《唐论》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唐论 曾巩 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己意,非效先王之法,而有天下之志也。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效于三代。汉之亡,而强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于一,然而舍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已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本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习于善行,离于末作。使之操于上者,要而不烦;取于下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几岁,粟米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余蓄,行者有余资,人人自厚,几致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先王未备也;礼乐之具,田畴之制,庠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里,古所未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为政于天下,得失如此。 由唐、虞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余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治,千有余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是则人生于文、武之前者,率五百余年而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余年而未遏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于文、武之后,千有余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之生于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君者可以考焉,士之有志于道,而欲仕于上者,可以鉴矣。 注:①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统治之时被后人认为周之盛世。②租府:即租庸调,唐代赋役制度。

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故事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故事有哪些 曾巩的故事有很多,1071年,曾巩调任齐州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巩深知责任重于泰山。自古以来,齐鲁便以民风强悍著称,曾巩这个知州,绝对不好当。他清 醒地认识到其难治之处,决定重拳出击,打击豪强,树立威信。 当时有一周姓富户,其子周高为富不仁,横行乡里,民愤极大,但周家却是那种财大 气粗,权能动权贵的人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都沆瀣一气,百姓也是敢怒不敢言。曾巩初搜 集证据,迅速将周高法办,百姓拍手称快。章丘一带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杀人 越货,无恶不做,曾巩就派兵把他们全部都给抓了起来,一举铲除了这个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判刑,发配边疆。他还在齐州开创了“保伍”之法,就是以五户为一保,监督出入,实行外来人口登记,如果谁家中有盗贼则鸣鼓请求其他人家相助。通过曾巩的治理,齐州 的犯罪了吧明显下降,偷盗、抢劫的时候都很少发生。由治安案件多发之州变成了平安之州,风气为之一清。 其实,曾巩在齐州的政绩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农业生产;修建齐州北水门,解决了困扰齐州城多年的水患问题;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济南 的著名景点;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还在大明湖畔建南丰祠,都是为了纪念曾 巩为齐州所作的巨大贡献。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 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南丰七曾”之一,也位列唐宋八大家。 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的生活。他有被朝廷 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 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曾巩这个人在工作中,提倡少说多做,所 以他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的一生辗转了七八个州,却多是在在基层任职,所以他总能 为百姓处理一些切实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可以说曾巩一生为百姓做了实事、好事。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 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 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曾巩作品中体现的人生思考

曾巩作品中体现的人生思考 作者:杨懿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曾巩在仕途和名声上都不如”八大家”中的其他几位,他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注入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文章和诗歌平实有力,本文通过对曾巩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他的人生态度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曾巩;八大家;人生思考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03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05-02 一、综述 曾巩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仕途上和名声上都似乎不如其他几个文学家,但他的文章依旧凭借着严谨的论述和文章中体现出的人生哲学为后来的人所称道学习。关于曾巩文章中体现的人生哲学,有论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唐亚飞的《曾巩对陶渊明的接受探析》认为陶渊明对曾巩有着重要的影响[1],但他仅从有关饮酒的诗进行分析就得出这是曾巩对陶的接受与模仿,证据不够有力;喻进芳的《曾巩面对不遇人生的思考》认为曾巩从儒家的心性理论中获得精神的支撑点,藉立言来弥补功业不著的遗憾[2],虽然曾巩认为立言是大贤的自我要求之一,但和“功业不著”之间的关系不够有说服力,即曾巩立言可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不一定是为了弥补内心的遗憾。本文对曾巩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按作品体现的人生哲学来进行分类,认为他各个时期的作品情感虽然都随着处境不同而变化,但他都能通过儒家的理想使自己内心平静,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曾巩散文中体现的人生哲学 曾巩与王安石不同,即使有欧阳修这样的文坛领袖赏识他,他的官运也没有飞黄腾达过。好友王安石官至宰相,而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王安石也没有提拔自己的旧友。《宋史》中也记载: “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3],他本人的墓志也说:“公素慨然有志于天下事,仕既晚,其大者未及试”[4]。“不遇”是很难通过所谓主观意愿去改变的事实,那么曾巩是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节选)》阅读及答案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 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 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 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 “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 行义⑤, 不减扬雄⑥, 以吝故不及。 ”帝曰: “安石轻富贵, 何吝也?”曰: “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 ①[委废]家境衰败。 ②[单弱]弱小, 无所依靠。 ③[宦]出仕。 ④[工] 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遂与之异(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2、 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 值得我们学习。(4 分) 参考答案: 10.周到、周全;全、都;少;代词,代指王安石 11.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12.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关键词“孝顺、 有担当、 公正、 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 【考点分析】 10、考察的是对文言文课内字词迁移理解,包括诗词 和虚词。
1/5

11、考察的是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宾语前置)、重点实词(吝)的把握。 12、考察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2/5

3/5

曾巩绝弊阅读答案

曾巩绝弊阅读答案 《曾巩绝弊》 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解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曾巩绝弊阅 读答案 ,欢迎参考阅读!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 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 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 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 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 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 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 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 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 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 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 余众溃复合, 阴相结附, 旁连数州, 尤桀者呼之不至, 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 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 以绝左右徼求之弊。 福州无职田, 岁鬻园蔬收其直, 自入常三四十万。 巩日: “太 守与民争利, 可乎?”罢之。 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 亳、 沧三州。 巩负才名, 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 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 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韵-项是(3 分) 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 援笔:提笔,执笔。 B.世颇谓偃蹇不偶 偃蹇:骄横,傲慢。 C.巩视之泊如也 泊如:恬淡无欲貌。 D.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斟酌:仔细地比较。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情感散文精选10篇

情感散文精选10篇 情感散文精选(一): 人生就要平淡,感情何必一般 的黄昏,思念的季节,一片片飘零的落叶,如满载着爱的化蝶,在我们的生命里鲜活着,翩跹着、醉舞着,演绎着我们的爱恨悲欢,苦辣酸甜,虽不胜娇羞,却是无比的缱绻缠绵,也许抽刀断水是最疼痛的思念,也许举杯邀月是最动情的孤单,我们疼痛着,爱恋着,幸福着,更多地是充满疼惜地彼此思念着,眷恋着,始终不渝地守候着,等待的日子,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如散落在风里的小诗,温柔地诠释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唯美地装点着我们亮丽多彩的生活。 无数次期盼等待,未见你动心,无数次驻足凝眸,未见你动情,只为了那一次遇见,只一眼,便深深迷恋至深爱敞开尘封已久的心扉,一头栽进一场暗香浮动的杏花春雨,一生一世,不愿离开习惯了默默地感受你一句句貌似平淡却不经意间就被感动的语言,喜欢久久地咀嚼着你一次次看似朴实却溢满关爱的无声牵挂,喜欢投入地聆听你一声声虽然简单却更兼深情的问候,此时此刻,如你所说,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却无以言表,不经意间,就被你的喋喋不休所人生在于平淡,感情不都一般着,在泪眼朦胧中深刻体会你坚定无比的爱。 真正的爱,不是因为物质的富有,不是因为容颜的靓丽。陪伴一世的是一颗心,说不尽千般情怀,道不完万般眷恋,我从彼岸涉水而

来,穿越世俗的烟火,只为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美丽的相遇,为何相思琴弦竟是如此的缱绻,总把对你的深情款款弹也弹不完,感知着你悸动的心跳,话里话外都是无言的思念,一段婉约的旷世爱恋恒久驻足在彼此心间,微闭眼睛,你轻轻拉起我的手,在花瓣雨里旋转,我们旋转着在花海里细语呢喃,化身为蝶,泪水无声的 滑落,泪雨化蝶独飘零,红尘相思一世情,前世轮回你是我深深的眷恋。懂爱的人,懂得什么该放弃,什么该珍惜,懂情的人,懂的什么是距离,什么是怜惜,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完美匹配,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真心相对,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走得最急的是瞬间的温存,感情的世界,无可避免都会有伤痕,世间最珍贵的不是一见钟情的遇见,而是两情相悦的风雨人生。很多感情,都是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经得起聚散,却经不起时间考验,时间会冲淡活力,感情也会从浪漫过度到平凡,真爱不言累,愿共赴迷雾坎坷;真情不知倦,在心就是动力,爱是两颗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靠拢,爱是青衣粗布也欢心,陋室清茶也安心。 真情本无语,尽在珍惜,尽在陪伴,爱到深处,是心疼,之所以爱,是因情已经融入生命,之所以疼,只因懂你的脆弱,呵护以深植心中,知你的泪,明你的醉,是毫不犹豫的默默给予,是全心全意的竭尽所能,不奢求多情,只怜惜最爱,不承诺永远,只拿真心与其回应,感情,重在知心,懂心,感情,贵在珍惜,心疼。动了真感情的人,总有最卑微的情愫,因为太在乎,总怕被忽略,因为太付出,总怕被辜负,细心翼翼的维系,不顾一切的倾注,有时无关紧要,却能

朱自清作品的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

文言文阅读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 曾巩 公讳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 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而二千石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都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去,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父卫尉府君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 宝元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官,享年四十六。 吾尝闻乡里长老言,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爱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位不满其志,故在外之所施用者,见于小而已,今吾所书是也,其大可知。则家行最笃已,先人尝从公游,其言亦然。而吾又与其子安石友,故得知公事最详。其将葬也,遂为之铭。 (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减) 5.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吏乘.其然乘:趁着 B. 县有宿.奸数人宿:平素 C. 即日断.流之断:禁绝 D. 然狱.讼最多狱:案件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氏的祖先是太原人,家族很早就迁往外地。王公年轻时,当地人很轻视他,等到看了他做的事,都十分敬畏佩服。 B. 王公担任建安主簿时,他督缴赋税不逼迫贫苦百姓,建安人特别喜爱王公,有一次

唐宋散文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韩愈《王平甫文集序》 柳宗元《伤仲永》 苏轼《小石潭记》 苏洵《马说》 苏辙《醉翁亭记》 欧阳修《六国论》 王安石《栾城集》 曾巩《水调歌头》

韩愈奇人奇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情感散文:偏爱

情感散文:偏爱 情感散文:偏爱 文/风雨同舟牵手 晚饭后,女儿一直嚷着要我陪她出去散步。是啊/好久没有出去走走了。整天闷在屋子里,也应该到外面透透气,呼吸一下新的空气,换一个心境。我答应了。女儿高兴地大声欢呼着。 日暮黄昏下的大街上,车辆依旧不停地穿梭来往,汽笛之声不绝。路上的行人却比白天要多些,也许都是饭后出来散步的吧。老人,年轻人,孩童,三三两两的,或说笑,或嬉戏,或欣赏这美丽的夜色。。。或手拉手,或挽着胳膊,或推车坐着的。。。都把一天的繁忙和疲惫卸下,尽情地放松心情,享受着这夜幕带来的愉悦和惬意。 远处,霓虹闪烁,景物依稀,亦真,亦幻,亦梦。给人一种美的遐想。这时,跑来一只白色的长毛小狗,脖子上系着

一串铃铛,不时地发出清脆悦耳地声音。女儿开心地蹲下身,想要伸手抚摸一下它。可是这只小狗见是陌生人,突然停止了脚步,不敢向前。怯怯地望着,思索着该怎么办?”回来,毛毛”。忽然传来一声柔柔地呼唤。毛毛迅速地转身,飞也似的向着主人跑去了。女儿失望地看着远去的毛毛,抬头问我:“妈妈,多可爱啊/我好喜欢啊/你喜欢吗/”我收回被女儿打断地目光,漫不经心地说:“一般吧,不太喜欢。”“噢?那你喜欢什么样的狗呢?女儿好奇地瞪大眼睛望着我。“我喜欢那种最普通的家狗。”“啊?说来听听?妈妈养过吗?女儿更加好奇了,眼睛闪着渴望眨啊眨的。”“嗯,妈妈养过,那是一只很特别的狗,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女儿的疑问,拉开了我记忆的大门,扯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孩童时代。 那是一天的早上,邻家的大哥哥来问我们姐弟要不要养一只小狗,说是他家母狗下了好几个崽,怕养不活。那时

我们姐弟最喜欢小动物了,而且在看到那只小狗时,都不约而同地喜欢上了它,于是欣然同意。因为它的加入,从此,我家就又多了一名成员。小狗来的时候,小小的,瘦瘦的,感觉应该是营养不良。但是令人惊羡,喜欢的是,它周身除了四只是一色的白,其它都是黑乌的,眼睛明亮而有神韵,非常乖巧。让人不得不怜惜和疼爱。它有2个名字。一个叫“不拉朵”[是英斜音译汉语],一个叫“大黑”。说起头个名字的来历,还挺有趣的。那时,我们姐弟都还小,特喜欢看动画片,“唐老鸭和米老鼠”。每集必看。一集中的一个片段,唐老鸭带着它的狗出去,远远地看见了米老鼠。唐老鸭就和狗躲在树后,狗跃跃欲试的要去抓,唐老鸭斥责着并用树枝推搡着它说:“不拉朵,别动。。别动,不拉朵。当时的表情滑稽极了。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爆笑出声。我灵机一动,就用这个名字吧,好记还有趣。于是从那时起就叫它“不拉朵”了。但是爸妈老是记不住,说不好听,他们叫着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繁昌县兴造记 曾巩 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行旅者不肯游,政事愈以疵,市区愈以索寞,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 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湢,各以序为。厅之东西隅,凡案牍簿书,室而藏之,于是乎在。自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九十年间,四圣之德泽,覆露生养,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而无贫民。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之观。令居不惟得以安,而民吏之出入仰望者,益知尊且畏之。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与!于是过子产矣。 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之又难也。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皆可喜无憾也。惟其欲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成,其亦有以警也。某月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事愈以疵疵:糟糕 B.而垣其故基垣:城墙 C.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便:有利 D.其不特以著其成著:彰显 【答案】B

曾巩人物及作品介绍

曾巩人物及作品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故后人称之为南 丰先生。下面是曾巩人物简介及作品,请大家及时学习。 他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始冠,游太学,欧阳公一见其文而奇之(《墓志》)。 嘉祜二年(1057)巾进士第,曾长期编校史馆书籍和担任知州。官终试中书舍人。 曾巩笃于友爱,其父亡后,他对四弟九妹的教养尽心尽力,在古代传为佳话。他 在做地方官时能体恤民情,政绩卓然。 曾巩的文学 主张和古文风格都和欧阳修相近。曾言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王 子直文集序》)。又说夫道之大归非他,欲其得诸心、充诸身,扩而被之国家天 下而已,非汲汲乎辞也。其所以不已乎辞者,非得已也(《答李沿书》)。这就是 他的文道观。其为文章,句非一律,虽开阖驰骋,应用不穷,然言近指远,要其 归必止于仁义,以至当时虽穷阎绝徼之人,得其文,手抄口诵,惟恐不及(《墓 志》)。前人论曾文,或谓其笔力雅赡,或谓其简严静重,或谓其醇而不肆,或 谓其沉雄典博,或谓其引经据古,明白详尽,或谓其平平说去,娓娓不断,最淡 而古,或谓其敦厚凝重,如秦碑汉鼎,或谓其穷尽事理,气味尔雅深厚,或谓其 议论醇正,雍容大雅,实于刘向为近,或谓其专学欧,比欧文露筋骨。总之,曾 文温醇安和,沉着稳重,从容写来而穷尽事理。直如姚鼐所说:宋朝欧阳、曾公 之文, 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 《复鲁絮非书》 )大致曾巩作文讲究法度和布局, 因而文章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使人有轨迹可循。加上他多 言古道, 本原六经( 《宋史.曾巩传》 ), 其作品对后代古文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比如朱熹学写古文就从学曾入手,但朱熹终其一生,其古文成就仍赶不上曾巩。

情感散文精选10篇

情感散文精选10篇 情感散文精选10篇 情感散文精选(一): 人生就要平淡,感情何必一般 的黄昏,思念的季节,一片片飘零的落叶,如满载着爱的化蝶,在我们的生命里鲜活着,翩跹着、醉舞着,演绎着我们的爱恨悲欢,苦辣酸甜,虽不胜娇羞,却是无比的缱绻缠绵,也许抽刀断水是最疼痛的思念,也许举杯邀月是最动情的孤单,我们疼痛着,爱恋着,幸福着,更多地是充满疼惜地彼此思念着,眷恋着,始终不渝地守候着,等待的日子,一声声亲切的问候,如散落在风里的小诗,温柔地诠释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唯美地装点着我们亮丽多彩的生活。 无数次期盼等待,未见你动心,无数次驻足凝眸,未见你动情,只为了那一次遇见,只一眼,便深深迷恋至深爱敞开尘封已久的心扉,一头栽进一场暗香浮动的杏花春雨,一生一世,不愿离开习惯了默默地感受你一句句貌似平淡却不经意间就被感动的语言,喜欢久久地咀嚼着你一次次看似朴实却溢满关爱的无声牵挂,喜欢投入地聆听你一声声虽然简单却更兼深情的问候,此时此刻,如你所说,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却无以言表,不经意间,就被你的喋喋不休所人生在于平淡,感情不都一般着,在泪眼朦胧中深刻体会你坚定无比的爱。 真正的爱,不是因为物质的富有,不是因为容颜的靓丽。陪伴一世的是一颗心,说不尽千般情怀,道不完万般眷恋,我从彼岸涉水而来,穿越世俗的烟火,只为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美丽的相遇,为何相思琴弦竟是如此的缱绻,总把对你的深情款款弹也弹不完,感知着你悸动的心跳,话里话外都是无言的思念,一段婉约的旷世爱恋恒久驻足在彼此心间,微闭眼睛,你轻轻拉起我的手,在花瓣雨里旋转,我们旋转着在花海里细语呢喃,化身为蝶,泪水无声的滑落,泪雨化蝶独飘零,红尘相思一世情,前世轮回你是我深深的眷恋。懂爱的人,懂得什么该放弃,什么该珍惜,懂情的人,懂的什么是距离,什么是怜惜,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完美匹配,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是真心相对,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走得最急的是瞬间的温存,感情的世界,无可避免都会有伤痕,世间最珍贵的不是一见钟情的遇见,而是两情相悦的风雨人生。很多感情,都是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淡,经得起聚散,却经不起时间考验,时间会冲淡

文言文三篇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任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日:“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日:“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日:“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如“位在廉颇之右”。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曾巩,温雅平正的散文人生

曾巩,平正温雅的散文人生 ——一介真儒生 年级:2012级 姓名:张梦微 学号:2012014583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姜子龙 二零一四年六月十日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1.1曾巩生平 (2) 1.2古今对曾巩的评价 (2) 2曾巩的散文风格 (3) 2.1曾巩散文平正温雅的表现 (3) 2.2曾巩人生态度平正温雅的变现 (4) 3曾巩的儒学表现 (4) 3.1曾巩的儒学表现 (4) 4结束语 (4) 5参考文献 (4)

摘要 同于苏轼的豪迈飘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简洁峻切,也不同于欧阳修的温婉多情,曾巩的散文平正温雅,平正温雅是他的散文风格,更是他的人生态度。他是一个儒生,接受的是儒家的经典教育,他的有着儒家经典中描绘的“三代”的那种高远的理想政治图景。 关键词:曾巩;平正温雅;人生态度;儒生

第一章:绪论 1.1曾巩的生平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散文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先生”。有《元丰类稿》传世。曾巩的文体风格为“古雅平正”,他擅长引经据典。结构则平易理醇,章法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约束法度。正因为其文章易于模仿和学习,所以他成为了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学习的首要对象。 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非常强,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史称巩十二岁能作文章,说话不平凡。 18岁时,赴京赶考,与随父在京的王安石相识,并结成挚友。20岁入太学,上书欧阳修并献《时务策》。自此名闻天下,但因其擅长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庆历七年,其父去世,只好辍学回归故里,侍奉继母。曾巩少年时与王安石为密友,登欧阳修之门以后,就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直至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会试,坚持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曾巩才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一。在这之前,他不但认识了欧阳修,结交了王安石,而且已经同杜衍、范仲淹等都有书信来往,投献文章,议论时政,陈述为人处世的态度。 嘉祐四年(1059),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五年,由欧阳修举荐到京师当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熙宁五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宁波市)、亳州等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他根据王安石的新法宗旨,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实施。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元丰三年(1080),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途经京城开封时,宋神宗召见。宋神宗对其“节约为理财之要”的建议大为赞赏,留任为三班院勾判。 元丰四年(1081),朝廷认为曾巩的史学能比得上士大夫,适宜掌管五朝史事。任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五年(1082)四月,擢拜中书舍人。曾巩述说年岁已老,望另选贤能。有《授中书舍人举刘攽自代状》,表示谦退。同年九月,曾巩即遭母丧,因而罢职。 元丰六年(1083)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后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 1.2古今对曾巩的评价 《宋史》本传说“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 《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