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5)

孔乙己(5)
孔乙己(5)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第第一一课课时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鲁迅的哪些小说?

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1、找出生字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灯片显示以下语句,学生分析讨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2、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六、布置作业

思考: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第二二课课时时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二、提示与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

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三、交流、讨论后明确

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说主题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考分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第三三课课时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线索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使情节集中,增加故事的悲凉,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钱。

2、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二、研读课文

1.阅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脉络。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写母亲为让儿子高兴,给不需要买票的儿子买票,使儿子误以为自己己经长到一米一了。

第二部分(从“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到“这种有惊无险的遭遇,一定会令不也天心。”):这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寺院门口,母亲坚信儿子还差一厘米而没有再买一张票。

第三部分:(从“你过来”到“况且他能否明白这其中的奥妙?”):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母亲在儿子面前出了丑,被儿子误解为贪小便宜而不愿买票。

第四部分:(从“小也的目光总是怯怯”到结束):这是故事的结局。写母亲最终为自己讨回了公道,在儿子面前保持了完美的形象。

2.课文哪些情节表现了女主人公“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做出的艰辛努力?

表现在:在儿子面前,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把西瓜皮啃得太苦;为儿子买了本没心要买的票;倒假带儿子参观寺院;强压怒火,不与人争吵;写信为自己讨公道。

3.做为一个平凡的母亲,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她要把儿子培养为一个诚实,正直,有教养,有大家风范的人。她深知家教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她要在儿子面前树立好完美的形象,为儿子的成长做好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

本文描写了一位普通母亲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艰辛努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孔乙己(知识点总结)

5孔乙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精练、深刻、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 课前自主学习 默读小说,完成练习(建议用时3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1、文学常识填空。 《孔乙己》作者,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的战斗檄文。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狂人日记》,反对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社戏>><<故乡>>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咸亨.(hēng)羼.水(chàn)颓.唐(túi)舀.出(yǎo)拭.擦(shì)蘸.酒(zhàn)哄.笑(hōng)蒲.包(pú)笔砚.(yàn)不屑.(xiè)阔绰.(chuò)门槛.(kǎn)踱.步(duó)荤.(hūn)菜附和.(hè)绽.开(zhàn) 暂.时(zàn) 间.或(jiàn) 3、选词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迈)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出九文大钱。(排、摸、掏、拿) (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住。(盖、捂、罩、笼)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 ....的神气。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2)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 ..不安模样。 颓唐:精神萎靡。 5、省略号的一般作用有:A、表思维跃进;B、表话未说完;C、表心情矛盾;D、表静默或 思索。试指出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B、表话未说完(2)“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C、表心情矛盾(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A、表思维跃进(4)“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D、表静默或思索。

5《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 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山校区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体现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鲁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也向我们展示了为社会所侵害的麻木冷漠的看客群体。既展示了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也体现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展现个人性格之悲、社会之悲、人性之悲。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孔乙己迂腐、好吃懒做、自命清高、懦弱不争等性格之悲 2.能分析孔乙己悲剧成因并理解该小说批判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等社会之悲的社会意义 3.通过拓展延伸,体会孔乙己这一形象具有底层人和异己者这一古今中外普遍意义的人性之悲,对小说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分析孔乙己形象与酒店中人形象时运用诵读涵咏法和圈点批注法 2.能在分析孔乙己性格之悲、社会之悲与人性之悲时运用合作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体会作者对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的批判,对底层人和异己者的慨叹。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孔乙己迂腐、好吃懒做、自命清高、懦弱不争等性格之悲 2.能探究孔乙己悲剧成因并理解该小说批判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等社会之悲的社会意义及人性之悲。 (二)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体会作者对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的批判,对底层人和异己者的慨叹。 三、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点拨法,课标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探究社会之悲时以平板实现交互式课堂,亦采用走下讲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点拨的方式,跟进学生探究。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赏读评议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导学单实施任务驱动,圈点批注便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让学生采用赏读评议与合作探究的方法,便于学生在合作中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苦人”命运

新人教版5孔乙己练习题及答案

《孔乙己》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咸享( ) 羼( )水颓( )唐阔绰( ) 蘸( )酒 纸砚( )戕害( ) 舀( )出拭( )擦门槛( ) 2、为下列括号前的一个字选择正确读音。 间( )或 A.jiān B.jiàn 附和( ) A.hè B.hé 着落( ) A.zháo B.zhuó 踱( )步A.duó B.dù 打折( ) A.shé B.zhé 绽( )开A.zhàn B.dìng 不屑( ) A.xiè B.xiāo 3、下面句子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孔乙己到店,可以笑几声,至今还记得。 A. 只要才因此 B. 只有才所以 C. 只有才因此 D. 只要才所以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B.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C.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D.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 5、仿句练习。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 6、填空。 ①《孔乙己》是一篇 (体裁)。作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和家。1918年第一次以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阅读理解。 (一)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

5、孔乙己(教案)

5、孔乙己 鲁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⑵、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 ⑴、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⑵、了解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从而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自我介绍相关鲁迅的思想状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的效果。 2、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小说写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学生对主人公当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1、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许多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二、文体与作者: 1、文体: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⑵、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⑶、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与《范进中举》一样)。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4、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土,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铜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人选者只有十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tuí)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xiè)置辩咸亨酒店(hēnɡ)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 惋惜(wǎn)阔绰(chuò)舀水(yǎo) 涨红(zhànɡ)绽出(zhàn)哄笑(hōnɡ) 间或(jiàn)着了慌(zháo) 打折(shé)门槛(kǎn)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分辩:辩白,辩解。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5.《孔乙己》导学案含答案

5.《孔乙己》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体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习难点】 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唐附和()不屑置辩()咸亨酒店() 孱水蘸()阔绰()涨红 绽出哄笑间或()打折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屑置辩: _______________ ②颓唐: _________________ ③之乎者也: _______________ ④附和: _________________ ⑤君子固穷: _______________ 3?修改错别字。 ①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色。() ②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③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 ④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4?根据原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 ①只有穿长衫的,贯才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②孔乙己_出九文大钱。 ③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住。 ④孔乙己_出四文大钱。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_上了一层灰色。 5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文中刻画的典型社会环境是,典型形象是。文中的我”作者鲁迅。 6?读了本文后,孔乙己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 1?颓唐附和(he4)不屑置辩(xie4)咸亨酒店(hengl)孱水蘸(zhan4)阔绰(chuo4)涨红绽出哄笑间或(jian4 )打折

5、孔乙己

学科语文课题5、孔乙己课型新授 知识能力1.理解课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过程方法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当时的黑暗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目标情感 态度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主题。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 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 鲁迅先生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 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板书孔乙己) 二.整体感知 1.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土 壤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 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 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 地展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 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 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多媒体展示重点字词,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理 重点字词。 ②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 含义。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的地位聆听 进入课堂情境 阅读资料,结合学 生自己的知识积累, 理解写作背景 识记重点词语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文意 自由诵读找出语句 揣摩含义 用设问引发学生 兴趣 更好的了解小说 的背景,才能更 好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的主题 阅读是理解小说 内容的基础,而 文章较长,所以 采用默读的方式, 在疏通重点词的 基础上整体感知.

5.孔乙己 公开课获奖教案

5.孔乙已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鲁迅的哪些小说? 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1、找出生字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5《孔乙己》导学案学生版

《孔乙己》导学案 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毕生 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 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 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 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2.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 3. 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4.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咂摸带笑的泪 一、 新课导入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 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 鲁迅先 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 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 体味一下孔乙己 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课题) 二、 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1. 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 ) 咸亨酒店() 拭( )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 分辩: 格局: 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 大抵: 附和: 格局: 阔绰: 污人清白: 绽出: 君子固穷: 间或: 颓唐: 营生: 3. 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 1918年冬天, 附和( 砚( 蘸( 分辩() 荤菜( 惋惜( 不屑置辩() 孱水( ) 阔绰()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

5 孔乙己

5孔乙己 文章主旨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几个悲惨生活片段的描述,成功地塑造出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当时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结构图示 考点提炼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问题] 下面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对应训练见第11题)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点拨]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①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②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③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 [解答] (1)外貌描写。“身材很高大”,说明孔乙己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现了他穷困潦倒的经济状况和好逸恶劳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表现了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形象。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附和(hé)阔绰(chuò)踱进(duó)打折了腿(shé) B.羼水(ch n) 荤菜(hūn)擦拭(shì) 唠唠叨叨(láo)

C.绽出(zhān)哄笑(hōng)夹袄(jiá) 缠夹不清(ji ) D.间或(jiān)着慌(zhuó) 门槛(kǎn)乱蓬蓬(p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咸亨绰号伤疤污人青白 B.恳切蒲包蘸酒颓唐不安 C.结账书藉笔砚麻木不仁 D.侍侯惋惜拖欠自欺欺人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在创作小说时善于寻章摘句,因此具有创造性,能带给读者深刻的体会。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也不行。 D.陶渊明退隐后,儒家君子固穷的思想成为他的精神支柱。 4.下面一段话有两处语病,请根据要求修改。 ①在讲述被旧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孔乙己的悲惨一生的时候,让鲁迅心中交织着爱和憎两种感情。②孔乙己不是坏人,在他身上还保留着善良和诚实的品性。③可是,作为一个背负着没落阶级不可挽救的悲剧命运,鲁迅又不得不让他从历史舞台上退出,给他唱一支无限辛酸的挽歌。 (1)第①句缺少主语,修改意见: (2)第③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程: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将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屈原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⑥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⑥③②④ C.⑤①④⑥②③ D.⑥③②⑤①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是鲁迅,他原名周树人。《故乡》也出自此书。

5、孔乙己

5、《孔乙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理人物活动的几个场景,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激发学生围绕作品主题深入阅读探究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的深意,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他鲜明的个性特征。 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写得多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鲁迅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二、探究新知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等。 2.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根据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众人取笑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新】

孔乙己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回顾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了解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明确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重点) 3.通过研读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其性格特征。(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深镇的咖啡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玛丽张的确被判无期了。”2015年8月9日,一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的孔乙己体改编的文章爆红于网络。在这之前,同学们对孔乙己这一人物是否有了解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人物形象吧! 二、预习展示 1.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5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颓.唐(tuí) 附和.(hè) 羼.水(chàn) 阔绰.(chuò) 间.或(jiàn) 3.理解词义。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说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明确:鲁镇咸亨酒店。 (2)小说的人物有哪些?主人公是谁?叙写了哪些事? 明确:人物有:孔乙己、掌柜、“我”、喝酒的客人;主人公是孔乙己;叙写了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喝酒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故事情节 1.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 明确: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4自然段) 酒店里的人取笑孔乙己未进学。(第6自然段)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第7自然段) 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第8自然段) 孔乙己用手“走”到酒店喝酒。(第11自然段) 2.按照小说的情节,划分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具体环境。 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开端、发展) 第二层(10-12):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高潮) 第三层(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结局) (二)辨析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明确:(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①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②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要求学生朗读并简要分析);③断腿前后两次肖像的对照,更加显出他的遭遇之悲惨。 (3)语言描写: 如: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5 孔乙己

5《孔乙己》教学设计 五大连池市四平学校李光安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这个单元的重要篇目。它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行文不是很长,却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社会的黑暗。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等手法,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刻画,描写了一个既可笑又可悲的读书人。他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却沦落为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很好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及社会根源。学情简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文章,对鲁迅的写作特点及刻画人物的手段和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抽象事物有了更深的感悟。因此,学习这篇课文的阻碍比较小,是能够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 2、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3、知道人物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 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简略分析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指名介绍鲁迅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常识,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物,理解课文内容。) (一)读

1、读准字音 2、知道小说中主人公的名字 3、找出表明主人公特殊身份的句子并做上标记 读准下面句子的音 颓唐附和分辩不屑置辩咸亨酒店砚荤菜羼水拭蘸惋惜阔绰舀水涨红绽哄笑间或着了打折门槛 (设计意图:把握小说中的人物,为后面的分析做铺垫。) (二)赏 知道小说的三要素 赏析小说第一部分 小说的三要素:环境_____ 人物_____ 情节_____ 分析研讨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孔乙己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 (思考)酒店里常来喝酒的酒客有哪几类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2、掌柜的对长衫主顾、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3、小说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悲剧产生的根源做铺垫。) (三)疑 学生自主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 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孔乙己的履历表

5 孔乙己

5孔乙己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荤.菜(hūn)阔绰.(chuò)门槛.(kǎn) B.荐.头(jiàn) 羼.水(chān) 附和.(hè) C.哄.笑(hòng) 蘸.水(zhàn) 不屑.(xiè) D.颓.唐(túi) 蒲.包(pú) 涨.价(zhǎng)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夕,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作者用孔乙己的悲剧讨伐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 B.小说以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撷取孔乙己人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构成故事情节,布局精巧。 C.小说中用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病态,批判了群众的麻木。 D.小说中既有社会环境描写,也有自然环境描写。 3.孔乙己和范进都是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下面是书写孔乙己和范进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 ..的一项是 () ,,偷摸成性,身残体废走向死亡路疯癫举人,懦弱迂腐,虚伪狡诈,如愿以偿叩开 A.童生落魄自视清高功名门 B.落魄童生好大喜功田舍门 C.落魄童生自视清高功名门 D.童生落魄好大喜功田舍门 4.下列语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5 孔乙己(导学案)

5 孔乙己 课题孔乙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阔绰、颓废、不屑置辩”等词语,了解作家生平 及其作品。 2.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抓住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感知人 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 格的方法。 2.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的 揭露和批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他 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代表作 还有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小说以清朝末年为社会背景,当时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已揭 开序幕,新文化与复古逆流斗争激烈。当时,北洋军阀出于统治的 需要,教育上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一现状,写作了这篇小说,

声讨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 具有较为深远的批判和教育意义。 读准 字音 茴.香豆(huí)阔绰.(chuò)踱.(duó) 羼.水(chàn)荐.头(jiàn)涨.红(zhànɡ) 绽.出(zhàn)哄.笑(hōnɡ)笔砚.(yàn) 间.或(jiàn)颓.唐(tuí)附和.(hè) 蘸.酒(zhàn)蒲.包(pú)咸亨 ..(xián hēnɡ) 缠夹.(jiā)门槛.(kǎn)拭.(shì) 辨清 字形 踱(duó)踱步绰(chuò)绰号 渡(dù)渡船掉(diào)掉下 镀(dù)镀金淖(nào)泥淖 绽(zhàn)绽放 锭(dìnɡ)银锭 淀(diàn)沉淀 理解 词语 格局:布置的格式。 唠唠叨叨: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大抵:大多。 阔绰:阔气。 羼:混合,掺杂。 新 课 导 入 鲁迅先生一生写过33篇小说,他自己曾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赞叹《孔乙己》写得好。《孔乙己》这篇小说还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精心塑造了这个形象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孔乙己(习题有答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2569441.html,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第二单元触摸人间百态 5孔乙己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2.重点突破 导致孔乙己成为悲剧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资格像那些身穿长衫的阔绰者一样,只能与“短衣帮”为伍;但由于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他却始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说明他是多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但孔乙己却没有丁举人那样的幸运,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这就决定了他只能挣扎在社会的底层。而长期为考科举而埋头苦读的生活已使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已经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提示二:是阶级压迫、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造成的。丁举人原本也是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就成了统治阶级的一员,读书人对读书人下手那么毒辣凶狠,这就表明剥削者对被剥削者是多么的凶狠无情;咸亨酒店里的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孔乙己作为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专以揭开他的心灵伤疤为乐,这就表明人情的淡薄与冷漠。 3.难点攻克 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一:不矛盾。作者这样写是有深意的,孔乙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有人关心他,谁也不能确切知道他是死了还是活着,只能说“大约”,“大约”写出了孔乙己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 提示二:孔乙己是个好喝懒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气,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酒,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见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的确死了”是很合乎逻辑的,“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提示三:结尾处看似矛盾的词语却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也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4.结构图解 取笑新伤疤——开端 讥笑总落第 故事为偷书作辩发展 情节教伙计识字 分食茴香豆 断腿的悲惨——高潮和结局 5.拓展延伸 “言为心声”绘人物 语文老师常常说我们作文中的人“站”不起来,“走”不出来,甚至文中人物连话都说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https://www.360docs.net/doc/ab12569441.html,

5孔乙己

(一)阅读《孔乙己》节选,完成15~18题(18分) ①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②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③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着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到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了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④从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⑤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5. 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6. 掌柜说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在选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17. 第③段画双横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4分) 18. 文末“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6分) 答案: (一)15.(4分)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1分),用萧索、凄清的自然环境营造了悲凉氛围,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3分)。

孔乙己(5)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第第一一课课时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鲁迅的哪些小说? 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1、找出生字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灯片显示以下语句,学生分析讨论。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5孔乙己

《孔乙己》练习 一、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2.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清白脸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二、(2002年深圳市中考)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3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众人”中的“哄笑”,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