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健康教育课件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精编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目录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

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 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8 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2 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6 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0 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5 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9 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4 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8 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2 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7 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0 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5 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1 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7 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1 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3 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9 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5 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8 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3 二十四、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7 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0 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5 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24 二十八、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 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7 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0 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5 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0 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6 三十四、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2 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7 三十六、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3 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9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读书报告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原因较多,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青壮年腰痛, 应注意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和脊椎骨软骨炎。老年人常见有增殖性脊椎炎、脊椎骨质疏松、脊椎转移癌等。女性患者腰骶部痛, 应考虑盆腔炎和子宫位置异常或泌尿系统等疾病。矿工、搬运工、演员、运动员及伏案工作者易患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结核或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时, 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后方放射痛。肾下垂时腰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腰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对腰痛的常见病因的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急性腰肌劳损: 多见于青壮年, 有负荷过重或体育活动史。患者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腰部有声响并立即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腰痛, 可有放射性腿痛。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 髂后上棘的内侧,L 4 ~5旁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有椎体压缩骨折或横突骨折等的可能性。 慢性腰肌劳损: 表现为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腰肌周围酸痛, 劳累时疼痛加重, 休息后好转。疼痛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与天气有关。体格检查腰部活动可轻度障碍, 脊柱无侧弯畸形, 在 L3 横突可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随其他情况的可能性。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老年患者。疼痛可轻或重, 多为持续性, 体位改变症状可加重, 有的伴有腿部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变直, 序列不规整,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有的有骨桥形成, 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以 L 4 ~ 5和 L 5 ~ S 1 椎间隙变窄常见。 腰椎间盘病变: 可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大多有腰痛, 伴或不伴腿部放射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升高脑脊液压力的动作, 及弯腰、直腿抬高等使坐骨神经紧张的动作, 可加重疼痛或产生触电样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向椎体后侧椎管内突出或脱出, 或向周围膨出, 硬脊膜弧形受压征象。 强直性脊柱炎: 腰骶部疼痛是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初起晨间腰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制。病变向上发展, 累及胸椎及颈椎, 出现胸背部疼痛, 头部活动受限, 脊柱可完全强直、僵硬。影像学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关节面出现虫蚀样破坏, 有的关节间隙消失, 关节融合强直, 脊柱可见韧带骨化呈竹节样改变, 有的患者髋关节受累。 腰椎或骶髂关节结核: 患者常有局部胀痛, 呈钝痛或酸痛, 一般较轻, 活动及咳嗽、喷嚏等可加重酸痛。腰椎结核影像学检查可见相邻椎体骨质破坏, 椎间隙变窄, 脊柱后突, 椎旁脓肿形成。骶髂关节结核可见关节面破坏, 椎间隙不规则狭窄, 周围冷脓肿, 或有窦道形成。 脊椎肿瘤: 可分为原发和转移, 多为转移瘤, 常见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肾癌转移。也可为多发性骨髓瘤。疼痛剧烈, 呈持续性。影像学检查可见多个椎体骨质破坏或硬化, 结合原发癌可诊断。 先天性脊柱畸形: 可见隐性脊椎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峡部不连、不对称性腰骶关节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腰臀部或一侧臀部疼痛或酸胀, 并有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牵引痛, 严重者臀部剧痛如刀割, 行走、大小便或咳嗽可加重疼痛。患者可有跛行, 腰部无明显畸形及压痛。 纤维织炎: 好发于腰、背、颈、肩与胸部, 起病缓急不定。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 有腰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影像学无阳性发现。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

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

腰痛病临床路径

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探讨 一、腰痛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为:BNS150 ICD10 编码为:M51.202 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同意接受该方案治疗。 (二)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 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 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中医证候分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 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 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 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恍 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标准【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3版】 1、腰痛、下肢痛呈典型的腰骶神经根分布区域的疼痛,常表现下肢痛重于 腰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表现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四种神 经障碍体征中的两种征象。 3、神经根张力试验无论直腿抬高试验或股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阳性。 4、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X线、CT、MRI或特殊造影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

颈肩腰腿痛病人的健康知识宣教

颈肩腰腿痛病人的健康知识宣教 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预防保健】 一、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重复同一动作,如打电脑、上网、打牌、麻将等,同一姿势持续30~50分钟后,要做2~3分钟的头部和腰部放松运动,避免精神高度紧张;避免过度房事。 二、纠正不良姿势: 1、坐:不宜久坐,不宜坐在软沙发;应坐在硬板凳,而且腰要挺直;不要翘二郎腿,不能盘腿,坐位工作应尽量避免驼背、低头,不要伏在桌子上写;乘车时避免上下颠簸。 2、立(站):腰要挺直,不宜弯腰,且多站少坐; 3、行:行走要挺胸抬头,两眼平视前方;不宜进行快速跑步、跳跃,以慢跑或散步为宜,不宜一手提重物或单肩重物。 4、卧:合理应用枕头,避免高枕(但是亦不宜过低)。不宜睡过软的床,要睡硬板床。在睡觉时仰卧位并在腰部垫一个4~5厘米的毛巾;不宜半卧位看书或电视。 5、其他:不宜搬取重物,搬取物品时先双膝屈曲下蹲,然后再搬取物品,否则容易损伤腰部,避免在腰椎侧弯或扭转时突然用力,必要时白天要用腰围保护,在家时可用热敷。 三、避免感受风寒湿邪: 1、生活起居,工作环境要干燥温暖。 2、淋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 3、剧烈活动和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 4、冬季的睡床要保证温暖,可使用电热毯。 5、夏季时空调不宜开过冷,电风扇不要对着颈部、肩部、腰部吹。 四、饮食方面的调节: 避免吃过冷食物,多喝牛奶、豆浆、骨头汤、乳酪以补充钙质,蛋类、蔬菜、水果等也可多吃点;戒烟及少喝酒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身体锻炼应坚持: 1、俯卧位:两手和上臂后伸,躯干和下身同时后伸,两膝伸直,使之成为反弓状。 2、仰卧位:双手抱头,用力向前,头后仰做对抗运动。 3、倒行(但是要注意安全)。 4、缓慢向后、向左、向右做腰部活动,不宜向前过度弯腰。 5、平时多散步,不宜做剧烈运动。 6、双手摩擦后轻扣腰部。 7、钙质,蛋类、蔬菜、水果等也可多吃点;戒烟及少喝酒也是很有必要的。 【日常生活要注意的】 在日常上活中,颈肩痛、腰腿痛容易发生,而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预防保健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1、中医中药在预防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肝主筋,肾主骨。运用补益肝肾、祛风湿、通经络的药物,效果较佳。经过长期的积累,我们总结出大量的预防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方法及保健措施,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功能锻炼,合理用药,才能真正杜绝颈肩腰腿痛的发生。 2、一定的理疗:理疗在预防本病的发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药熏蒸,疗效好,安全性高。当然任何理疗方法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利用,有区别,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体位疗法也很重要:长期卧硬板床,高度为6~8厘米的低枕睡眠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19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9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1.202。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2.寒湿痹阻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受寒及阴雨疼痛加重,肢体发凉。舌质胖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弦紧或弦缓。

腰痛诊疗方案评估、分析、总结

2017年腰痛诊疗方案评估、分析、总结 评估: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56例腰痛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按17年诊疗方案诊断治疗,并参照JOA评分腰腿痛评分表进行了疗效评价。其中临床控制39例,占69、64%; 显效12例,占21、42%;有效4例占7、1%;无效1人,占1、7%,总有效率为98、3%。 分析:17年我们在运用针灸、推拿、内服汤药治疗得同时,增加了针刀治疗,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但在临床观察与对评分表治疗前后对照,发现部分患者下腰痛症状得缓解不明显,经分析考虑因素有:1、患者存在小关节紊乱,在推拿治疗时手法单一,未进行整复或整复不到位;2、腰部肌肉痉挛未得到有效缓解,为推拿松解手法未达到要求及缺少相应得物理疗法。 总结:随着诊疗方案得不断完善,治疗手段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也在进一步提升。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患者下腰痛恢复较慢,针对该问题我们分析后总结出有两个影响因素需要解决,所以在18年及以后工作中要加强对推拿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得培训,同时积极利用现有理疗设备应用到腰痛治疗中。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2018)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 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 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 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得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 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

女性常见的十四种腰疼你有几种

女性常见的十四种腰疼你有几种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无论是青春期少女还是中老年的妇女,她们的一生中至少有一次腰痛的经历。女性腰痛除了与特殊的生理因素有关外,还有很多导致腰痛的原因,女性的腰痛主要涉及妇产科、骨科、泌尿科的疾病,在就医时应该有所分别。 女性腰痛 1、慢性盆腔炎 该病是女性腰痛的最常见原因。多为女性在接受剖宫产术、卵巢囊肿切除术或阑尾炎术后发生急性盆腔炎症,未能及时治疗而造成,以腰痛、下腹部阵阵坠痛、白带增多三大症状为特点。腰痛是因炎性渗出物增多,致使盆腔粘连所致,严重影响生活和健康。因此,平时应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尤为重要。 2、子宫位置异常 正常子宫位于轻度前倾前曲位,周围的韧带活动自如。当子宫后曲或后倾,则因子宫及周围发炎造成粘连,引起牵引性腰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频繁人流、多产或其他子宫手术之后。子宫下垂、脱出或高位粘连于腹腔等,可牵拉韧带,造成腰痛的发生。此种腰痛无特殊方法治疗,矫正子宫脱垂,改变体位可缓解症状。 中年妇女腰痛 3、盆腔肿瘤 多见于中年期女性。常见的如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卵巢囊肿等,由于肿瘤压迫神经或癌细胞浸润盆腔结缔组织而发生腰痛。肿瘤本身对腹膜的牵拉也会引起腰痛。 4、节育环异常 该病是导致女性腰痛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节育环异常包括节育环型号与宫腔不符、节育环弹性过大或节育环位置异常等。不当的节育环嵌顿在子宫腔内,刺激子宫壁,反射性地引起腰部疼痛。对此,可取出更换节育环。 孕期及产褥期劳累 5、孕期及产褥期劳累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孕妇腰骶及盆腔各关节韧带松弛,同时子宫重量增加,致使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则易引起腰痛。妊娠期间,胎儿发育需要充足的钙、磷等营养物质,若膳食中营养物质摄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妇骨质软化脱钙,亦会引起腰痛。产褥期出血过多,或劳动过早、过累以及受凉等,也可造成腰痛。 6、生殖泌尿系统感染 由于解剖和生理上的特点,女性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慢性肾盂肾炎、淋病、宫颈炎、宫颈糜烂等,表现为腰部酸痛或锐痛,并沿输尿管放射至会阴部。此外,泌尿系结石、结核等,也可引起腰痛。 腰部疾病 7、腰肌劳损 身体过度疲劳,不正常的站、坐姿势等,均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腰部慢性隐约痛。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 8、腰椎间盘突出 该病是青壮年女性腰痛的常见病因。多由于腰部受伤、长期慢性劳损引起,表现为腰部的疼痛,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治疗有卧床牵引、手术等。 骨质疏松导致腰疼 9、骨质疏松 该病是中老年女性腰痛的最常见的原因。特别在女性绝经期以后,由于脊柱的骨量减少,脊柱的承重能力的降低,机体在负重甚至在行走中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 10、长期穿高跟鞋 长期穿高跟鞋使下肢的平衡受到影响,站立、行走都不能随心所欲,整个身体的反应、协同能力下降,也容易发生急性腰扭伤。扭伤时肌肉、韧带发生程度不等的撕裂和微量出血、肿胀甚至瘀血青紫,可表现为腰痛,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妊娠后腰疼 11、骶棘韧带松弛 妊娠后可因胎儿的增大,腰部支撑力增加,导致骶棘韧带松弛,压迫盆腔神经、血管而引起腰痛。此种腰痛一般随着产后腰部肌力的恢复可逐渐消失。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多因外感、内伤与跌扑闪挫所致。指腰部椎间盘的前卫环破裂,其内的髓在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或椎间盘的后外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是什么? (1)腰痛:最多见,一般早期仅有腰痛,可为急性剧烈疼痛或慢性隐痛,当病人负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排便或弯腰时可引起疼痛或是疼痛加重。 (2)坐骨神经痛:多表现为一侧,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下肢、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3)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由于突出的组织直接作用,使马尾神经受压,表现为双侧大腿、小腿、足跟后侧及会阴部迟钝,大、小变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危害有哪些? (1)后关节退变骨质增生:腰腿痛病使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 (2)黄韧带肥厚、钙化:慢性腰肌劳损可使黄韧带肥厚大于1cm。 (3)腰椎骨赘形成:骨赘多发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 (4)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可造成椎管变小和突骨部位关节炎,这两者又可导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5)腰椎不稳和椎间盘变窄:椎间盘的后关节退变,出现增生引发腰间盘变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人群: 性别:多见于男性,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 年龄:多发于青壮年。 职业:以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姿势:伏案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的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体型: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 女性不同的时期: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非手术治疗目的在于促进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 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 (1)完全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可行针灸、理疗、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腰痛病护理常规

腰痛病护理常规(2015) 腰痛病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 2.腰部运动障碍 3.主观麻木感觉 4.患肢温度下降 5.肌肉萎缩 【临证施护】 1.翻身时必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2.行大、中牵引术的患者,按大、中牵引复位术的护理做好术前解释工作,避免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嘱术前一餐少吃或不吃。嘱术前要排空大小便。术前要准备皮腰围一个。教会患者呼吸的方法,配合医生完成踩跷治疗。术后以皮腰围护腰,平卧硬板床休息。大牵引:8小时按摩双下肢及相关穴位后屈腿,12小时翻身并按摩肩背部及骶尾部穴位。中牵引6小时按摩双下肢及相关穴位后屈腿,10小时翻身并按摩肩背部及腰骶部穴位。牵引术后卧床24小时,72小时尽量卧床,尽量不下床活动。观察疼痛及病情变化。协助生活护理,注意保暖。 3.遵医嘱做好连续硬膜外镇痛泵患者的护理,床头交接病人,测量生命体征。根据医嘱配制药液,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衔接各管道,避免管道扭曲,保持镇痛泵畅通。观察病情变化。翻身时注意管道,防止压迫及牵拉管道脱落。下床行走时注意动作缓慢。协助生活护理,注意保暖。 4.病人行神灯及拔火罐的护理,照射时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根据皮肤温度及色泽,调节神灯高度。神灯治疗过程中经常巡视,防止烫伤。拔火罐的患

者根据病情选择拔罐部位,注意保暖;拔罐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防止时间过长引起水泡;拔罐及起罐动作轻柔。 5.遵医嘱做好中药熏蒸患者的护理:中药熏蒸温度为50℃,每次30min,注意观察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烫伤。熏蒸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情变化及皮肤情况,注意保暖。熏蒸结束后半小时内不宜外出,防止着凉,并注意患处保暖。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生冷、烟酒等品,应加强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 2.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肾阴不足者宜多食滋阴益肾之食品。 【用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并发症护理】 出现腰肌劳损、椎管狭窄、腰肌筋膜炎、臀肌筋膜炎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累,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1.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2.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部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或萎缩。 3.腰部不可以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4.宜睡硬板床,注意控制体重。 5.指导患者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卧床时可采用空中踩自行车、飞燕式、拱桥式等方法。活动自如的患者可采用倒走、游泳、倒立、单杠引体向上等方法。

腰痛病的健康宣教(1)

腰 痛 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健康宣教

一、什么叫做腰痛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髓核因纤维环破裂突出,压迫或者刺激神经根与马尾神经表现出腰腿痛,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的综合症。 下面请看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很高男性占1.9%~7.6% 女性占2.2%~5.0% 好发部位: 1、腰4、腰5,骶间隙位占此病的发病率为90%~96% 2、腰5,骶1占比着70%~75% 3、腰 4、5占比5%~22%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怎么得的?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发病因素。15岁青少年已 发生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环、髓 核张力逐渐减少,下降等。退行性的椎间盘比无退行性的 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比1/23。(换句话说就是自然要追本质 下降) 2、累积性损伤是促成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因素,也是造成腰椎

间盘破裂突出的诱因,约1/3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发病时 属于积累性损伤所致。弯腰拾物时,椎间盘受力成倍增加, 长期弯腰搬物也会较多导致椎间盘损伤(劳累所致) 3、妊娠期 4、提醒过于肥胖或者瘦弱的人 5、环境过于寒冷或者潮湿 三、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表现? 腰痛的主要表现:腰痛+腰骶痛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表现: ●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跟或者足外侧的疼痛,

疼痛可以是刀割样儿,烧灼样,或者电击样疼痛。 ●也有因为咳嗽、喷嚏、排便用力而加重,典型的患者可从臀前 一直放射到足跟部。 ●也有步行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感到疼痛发作或者加剧被迫停 下来的或者蹲下休息,症状减轻后再走(医学上称此为:间歇 性跛行)此症状是因为压迫的神经根缺氧所致。 ●下肢麻木、感觉异样、憋胀、夏至发沉。也有病人说下肢发凉 的冷,这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所致。 下肢无力肌肉挛缩或瘫痪的临床表现:神经根受严重压迫的病人,下肢无力,患肢站立不稳,走路时不能将足跟提起,甚至表现严重的足下垂,走路常因是足尖划地而跌倒。 大小便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马尾神经损伤时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四、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骨密度、X线光片、肌电图、B超、CT、椎管造影、核磁共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检查项目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病)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病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l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病理分型(Macnab分型) 1. 椎间盘膨出:整个椎间盘纤维环均匀性向椎体骺环以外凸起,不引起严

重的神经根压迫。 2. 局限型突出: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层断裂,髓核组织部分突出。 3.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纤维环大部分断裂,仅有外层纤维环尚完整,将髓核局限于纤维环内。 4. 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纤维环全部断裂,髓核组织突出于椎间盘外,为后纵韧带所约束。 5. 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游离于椎管内,或硬膜内、椎间孔等处,压迫神经根与马尾神经。 (四)中医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5.气虚血瘀证:腰部外伤日久或平素劳累,腰背疼痛无力,不能久立久行,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舌淡暗,脉弦细弱。 (五)鉴别诊断: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

针灸科诊疗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2018 年度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 .常发于青壮年。 3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 受限。 5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 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 骨赘增生。CT或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 .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 .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 .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 .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 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 .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 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辰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治疗方案 ( 一)手法治疗 1 .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监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 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松解类手法要求:均匀、 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 2 .整复类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斜扳腰椎法、牵引按压法、腰椎旋扳法等适用 于缓解期及康复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耐受性,以及医师的治疗体会可单项或多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 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挛。 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

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 、【病名】 腰痛病是因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风寒湿等 外邪侵袭,或有扭闪挫伤及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 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 出症(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 LIDP)是因腰椎间盘发生 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好发于青壮 年,发生部位以第4?5腰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二、【诊断依据】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和胡有谷 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依据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常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 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面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 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足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及侧位片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和椎间隙的改变; CT 检查可显示腰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无后纵韧带钙化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并能排除脊柱结核等其它骨性疾病患者。 2.中医证候分类

(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 (1). 血瘀证:治法:活血止痛方药:腰痛消(院内协定方)和自制中成药腰腿痛宁杜仲12g 、狗脊12g 、五加皮12g 、地龙12g 、牛膝12g 、赤芍 16g、红花12g、申姜12g、羌活16g、甘草16g (2). 寒湿型治法:散寒化湿方药:腰痛消(院内协定方)和自制中成药蘑菇丸、舒筋片 杜仲12g 、狗脊12g 、五加皮12g 、地龙12g 、牛膝12g 、赤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