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梁施工工艺

圈梁施工工艺
圈梁施工工艺

圈梁施工工艺

一、圈梁的作用

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二、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

米。

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6)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三、圈梁施工工艺

1.钢筋的绑扎

作业条件

①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②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③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④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①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②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③圈梁钢筋应互相交圈,在内墙交接处、墙大角转角处的锚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④楼梯间、附墙烟囱、垃圾道及洞口等部位的圈梁钢筋被切断时,应搭接补强,构造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标高不同的高低圈梁钢筋,应按设计要求搭接或连接。

⑤圈架钢筋绑完后,应加水泥砂浆垫块,以控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

2.砼浇筑

作业条件

①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符合要求,模板缝隙最大不得超过2.5毫米,过大者应堵严,并办完预检手续。

②圈梁及板缝施工缝接搓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凿清理并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净。

③常温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灌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灌、振捣→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搅拌:采用商品混凝土

(2)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控制混凝土塔落度及初凝时间

(3)混凝土浇灌、振捣:用塔吊吊斗供料时,应先将吊斗降至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铁锹灌入模内,不应用吊车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与混凝土面应成斜角斜面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φ30mm小型振捣棒。浇灌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外砖墙及外墙板防水构造。随时检查模板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以及漏浆等现象,并派专人修理。

(4)表面抹平:圈梁和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有松散混凝土。

(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时每日浇水养护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昼夜。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由竖砌的砖作拱圈,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上宽不大于20mm,下宽不小于5mm.砖不低于MU7.5,砂浆不能低于M2.5,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1.2m,不应超过1.8m,中部起拱高约为1/50L.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1.5~2m(如图). 钢筋砖过梁构造示意 3,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

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构造如图). 圈梁构造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一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一安装构造柱钢 筋骨架一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 间距。 3.1.2.2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 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 度不小于10d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案45897

构造柱及圈梁施工方案 1、植筋工程 因框架柱、屋面梁板施工完毕并拆模后再进行构造柱、圈梁施工,且为了保证构造柱子钢筋位置正确性,因此构造柱钢筋与屋面梁连接、圈梁钢筋与框架柱连接采用钻孔植筋法。 (1)植筋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施工原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钻出孔洞,注入胶粘剂,植入钢筋,待其固化后即完成植筋,犹如原有结构中的预埋钢筋,能使所植钢筋的技术性能得以充分利用。 植筋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省、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质量易保证等优点。 2)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表面清理T定位放线T钻孔T清孔T钢筋表面处理T注胶T固定钢筋T维持固化(凝胶)T 抽样检测。 ①基层表面清理:定位放线前,要先清除结构表面杂物。 ②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图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在需要植入钢筋的结构部位上定位放线。弹线前,

应先复核轴线位置,同时考虑到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大小、钢筋间距,后用墨线或红油漆划 出钢筋布置的具体位置。 ③钻孔:采用冲击电锤钻钻孔,以确保孔的表面 有足够的粗糙度。钻孔时,需根据种植钢筋直径 大小酌情选用钻头。孔深为12d(d 为钢筋直径),孔径比钢筋直径大4伽。钻孔时如遇原结构钢筋,钻孔位置则相应调整。钻孔宜保持孔洞垂直。 ④清孔:成孔后的孔洞,先用气泵或吹气筒清除 孔洞内粉尘,再用专用毛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清孔工作应进行至少三次,即三刷三吹,直至孔底、孔壁无粉尘为止。 清孔工作完成后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对孔洞深度、直径、位置、孔洞内清洁度等进行验收,合格后 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清孔工作必须仔细,如孔洞内有粉尘,粉尘将产生隔离而影响粘结;同时,不能用水冲洗孔洞,以免残留在孔洞内的水分削弱粘合剂的作用,从 而影响粘结效⑤钢筋表面处理:植入孔洞内的 钢筋表面必须清洁,不得有油污或锈斑,当钢 筋表面有锈斑时,要用钢丝刷除表面浮锈,然后才能使用。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与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与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与烧结多孔砖砌体与配筋砌体得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得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得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得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得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得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得高度,带阁楼得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得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得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得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与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得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得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与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得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得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与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得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得距离。

圈梁过梁

门窗过梁及圈梁施工方案 一.墙体拉结筋设置要求 a、当多孔砖墙体与混凝土墙、柱交接时,应设置6mm拉结钢筋,采用植筋,每500mm高设置26的钢筋,植入混凝土墙或柱不小于250mm,预留长度不小于700mm,并不小于1/5墙长。 多孔砖砌筑拉结筋设置图示 图一 填充墙拉结构造 当加气块墙体与混凝土墙、柱交接时,沿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置L 型铁件,其中间距500mm用于250高砌块,600mm用于300高砌块。 L型铁件设置图示

b、在墙体的转角处、T字交接处遇构造柱时,在水平灰缝中每500mm高放置 2 6墙拉筋,伸入墙体水平灰缝均不少于1m。拉结筋端头设置10d长90度弯钩。二.构造柱设置要求 当墙长超过2倍的层高或墙长超过5m时,沿墙长度方向每隔5m或在墙体中部设置构造柱,截面详见“构造柱马牙槎设置详图”,配筋为412;6@200。采用植筋,植筋长度应将钻孔清理干净,其长度必须满足规范搭接要求。构造柱采用C25砼浇筑。另在墙体转角处、砌体丁字接关处、通窗或连窗的两侧均需设置构造柱,。多孔砖墙体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交接部位采用构造柱连接。 构造柱上下端连结 构造柱截面

在构造柱连接处墙体必须砌成马牙槎,马牙槎间距300mm或240mm,先退后进,同时,应沿墙高方向每隔500mm或600mm设置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或伸至洞口边。如下图所示:

1/2墙高 1/2墙高 墙 高 当240厚墙高度超过4m (120厚墙超过3m )时,在墙高度方向中部或门洞顶部设置一道圈梁,截面为墙宽*240mm ,配筋为212;6@200。圈梁端部钢筋锚 入构造柱或植入混凝土墙柱内。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完整版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1)填充墙沿柱(包括框架柱、混凝土墙、构造柱)高度每隔500配置2Φ6墙体拉筋,拉筋锚固长度为250。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详见图3.1.2-34。 图3.1.2-35 墙体拉筋与构造柱 (2)除建筑图纸上注明位置的构造柱外,构造柱的位置还要符合以下要求:墙肢长度大于5米时,其截面及配筋如下图;如墙长小于300mm,则将其改为构造柱,其配筋为:主筋4φ12;箍筋:φ6@200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在填充墙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米,长度超过2.5米的独立墙体的端部设置构造柱,宽度超过2米的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窗间墙宽度小于600而其后无隔墙时,整个窗间墙全部设置为构造柱。 (3)构造柱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4)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按下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图3.1.2-36 拐角处墙体拉筋 (5)墙高超过4米(100厚墙无门窗洞者高度超过3米,有洞口者超过2.5米)时,在墙体高度中部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圈梁的主筋为4Φ8,箍筋为Φ6@200,截面高度h为120mm;自由端的墙体顶部,设在压顶圈梁,圈梁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墙上有门窗洞口,圈梁位置与门窗洞口上方的过梁同一高度且连续,当圈梁被洞口截断时,在洞口上方按圈梁要求增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小于1米。 (7)砌体洞口顶部过梁的设置 砌体洞口净宽度不大于600且洞口上部砌体高度不小于300时,可采用配筋带过梁;配筋带采用厚度30mm,M7.5水泥砂浆内配3Φ8。 洞口净宽度大于600mm时,采用如下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3.1.2-37 过梁图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6.6构造柱、过梁、压顶支模、浇砼 砌体施工完毕后,当砂浆强度达1MPa时,应及时进行构造柱支模、浇筑砼,过梁、圈梁、压顶与构造柱同时浇筑,以保证墙体稳定性,当不能及时支模浇砼时,应有可靠的稳定支撑措施。 构造柱支模施工工工艺如下: (1)沿构造柱边缘粘贴2公分海绵条,如图一 (2)支设构造柱模板(模板要清理干净、上好油),上口做成45o角浇筑口,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面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便于清理,可事先在砌墙时,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二皮砖高的洞口,杂物清除后立即用砖砌封闭洞口。如图二、图三。 图一构造柱贴海绵条 图二构造柱支模图三构造柱支45o角浇筑口(3)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以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二次浇筑。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保证浇捣密实时,亦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拆除构造柱模板详见图四

构造柱模板施工方案

构造柱模板施工方案

构造柱及圈梁模板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方案为XXX楼填充墙的构造柱模板施工方案,根据结构施工图,构造柱截面形式为矩形截面(200*200 mm),在填充墙施工中,根据已预留的马牙槎,模板配制考虑断面尺寸应包括马牙槎宽度。 二、编制依据 2.1施工图及有关文件 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2001 2.3《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第二版) 2.4遵照执行《青岛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三、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木方、多层板、钢管、步步紧,钢管扣件、脱模剂等。 2、机具:电锯1台,手提电动锯2台,、活动扳手5把。 3、劳力安排:根据本工程的模板工程量,组织具有经验的木工作业人员8人,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要具体调配。 四、工期:本施工层工期准备在5天完成。 五、质量控制 1、施工工序:根据图纸几何尺寸配制模板安装与校正模板拆卸模板。 2、质量要求 模板的安装支设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侧压力。(2)要保证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以免振动墙体。 (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变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保利海上罗兰一期高层住宅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模板工分项工程名称主体构造柱交底提要主体构造柱模板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材料要求 10mm厚竹胶模板、50×80mm方木、100×100mm方木、Ф48*3.5钢管。二作业条件 1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模板拉杆,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步步紧孔洞。 3 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三操作工艺 1 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支构造柱模板→办预检→模板拆除 2 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3 支模板: 构造柱模板: 构造柱模板采用竹胶板,每边包墙60mm。每道墙上设三根方木,离地200设置两道钢管采用步步拉结固定,其他尺寸如图示。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Ⅱ508)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构造柱、圈梁现浇混凝土施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 2.1.1 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严禁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GB1344的规定。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1.2 砂: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为2.5~ 3.5。含泥量控制在5% 以下。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2.1.3 石子:宜用粒径5~30mm的卵石或碎石;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要求,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 2.1.4外加剂:根据要求选用。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验报告,有害物含量检验报告应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验部门出具。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 2.1.5掺合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和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质量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合格。掺和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1.6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2机具设备 2.2.1机械:搅拌机、塔吊、提升架、振捣器。 2.2.2工具:灰斗、手推车、铁锹、钢尺、灰铲、铁盘、铁抹子、木抹子等。 2.3作业条件 2.3.1混凝土配合比需经试验室试配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3.2模板支设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接严密,并办完预检手续。2.3.3完成钢筋绑扎,安装完专业管线,做好预埋预留,拉结筋的设置及锚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办完隐检手续。 2.3.4构造柱、圈梁施工缝接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凿清理,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办理验收手续。 2.3.5常温施工时,在混凝土浇筑前,砌体、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2.3.6搭好操作平台或操作架,并验收合格,浇筑构造柱前,砌体砂浆应有一定的强度。 2.4技术准备 2.4.1做好施工技术交底。 2.4.2按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做好开盘鉴定和混凝土浇筑申请。 2.4.3对预拌混凝土提出详细的技术要求,一般应明确浇筑部位、浇筑数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等。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3.2操作方法 3.2.1混凝土拌制

圈梁施工工艺

圈梁施工工艺 一、圈梁的作用 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二、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 米。 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6)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支板缝模板→办预检 1、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2、支模板: 3、构造柱模板: ⑴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穿墙螺栓,穿墙螺栓与内墙拉结,穿墙螺栓直径不应小于φ16。穿墙螺栓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⑵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穿墙螺栓拉牢。 ⑶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⑷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4、圈梁模板: ⑴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⑵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⑶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⑷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5、板缝模板: ⑴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⑵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⑶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过梁 圈梁的尺寸确定

. .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由竖砌的砖作拱圈,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上宽不大于20mm,下宽不小于5mm.砖不低于MU7. 5,砂浆不能低于M2.5,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1. 2m,不应超过1. 8m,中部起拱高约为1/50L.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 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 1. 5~2m(如图). 钢筋砖过梁构造示意 3,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 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构造如图). 圈梁构造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施工工艺标准(doc 5页)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施工工艺标准(doc 5页)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支模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砖混结构、外砖内模和外板内模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的模板工程。 2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2.1.2 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 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 2.1.3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2 作业条件 2.2.1 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线,办理预检手续。 2.2.2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2.2.3 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2.2.4 检查构造柱内部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3.3.2.3 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3.3.2.4 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3.3.3 板缝模板: 3.3.3.1 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 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3.3.3.2 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3.3.3.3 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4.2 基本项目: 4.2.1 模板接缝处应严密,预埋件应安置牢固,缝隙不应漏浆,应小于1.5mm。 4.2.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模板隔离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 4.2.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4-1。 砖混结构模板允许偏差表4-1

过梁、圈梁

过梁 GL表示放在门、窗、或预留洞口等等洞口上有一根横梁,称作“过梁”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分类: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四种。 钢筋砖过梁:故名思义,即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一般钢筋直径6-8毫米,夹两到三根),根据设计需要、有砌一层砖夹一层钢筋,也可砌两层砖夹一层钢筋。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象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 破坏形式: 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 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 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破坏形式同一般受弯构件,即受弯及受剪破坏,有时要考虑两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破坏。 讲解 举例:如GL-4122,表示:洞口为1.2米,过梁宽为0.24米,过梁钢筋和混凝土等级按照2级施工。 即是GL-ABCD,GL表示过梁的简称代号,A表示墙厚,以2、4、7分别表示120、240、370墙;BC一般何用,表示洞口的净宽,如12就表示洞口宽度为1200毫米,一般用Ln 表示;D表示外加荷载等级以1、2、3、4分别表示0、15、30、45KN/m;有的地方如GLP-ABCD 在GL后有P表示墙体为多孔材料。 另外,现目前使用的过梁支座处(也称搁置长度)的考虑为250毫米。故在过梁施工制作时要考虑洞口长度+两个支座的长度即为一个构件的标准长度,一般用L表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终审稿)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3 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 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 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 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 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3.2.2 支完圈梁模板并做完预检,即可绑扎圈梁钢筋,如果采用预制骨架时,可将骨架按编号吊装就位进行组装。如在模内绑扎时,按设计图纸要求间距,在模板侧帮画箍筋位置线。放箍筋后穿受力钢筋。箍筋搭接处应沿受力钢筋互相错开。 3.2.3 圈梁与构造柱钢筋交叉处,圈梁钢筋宜放在构造柱受力钢筋内侧。圈梁钢筋在构造柱部位搭接时,其搭接倍数或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2.4 圈梁钢筋的搭接长度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对钢筋搭接的有关要求。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 7.3.2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围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 离α 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 ,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 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 0i ,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 —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第7.3.3条取用; h b —托梁截面高度; l 0i —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第7.3.3条取用;

b h —洞口宽度; h h —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 0(l oi ),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 (1.1l ni )或l c (l ci )两者 的较小值;l n (l ni )为净跨,l c (l ci )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 心线间的距离l c (l ci );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 >l0时,取h w =l0(对连 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 0,取H =h w +0.5h b ; 4) 翼墙计算宽度b f ,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 ,取H c =H cn +0.5h b ;H cn 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 底面的距离。

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方法

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方法 1)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布置: (1)构造柱布置: A、外墙转角及内外交接处、外墙端部应设构造柱;砌体女儿墙、支承在悬臂梁或悬臂板上的墙,在端部或转角和每隔3m设构造柱;外墙设置通长外窗时,窗台墙设构造柱间距不大于3m;构造柱截面:墙厚X200,配筋412,箍筋6@200。 B、当墙体水平长度大于5m时,应沿墙长每3米左右设置一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端部没有钢筋砼柱时,应从墙端部起设。构造柱柱宽同墙宽,截面高200,纵筋412,箍筋6@200,施工主体结构时,应于构造柱位置预埋412插筋,与构造柱主筋搭接不少于450(上下均同),要求先砌墙后浇柱。 C、构造柱上下端的箍筋应加密,加密范围在梁或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50或1/6层高,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2)圈梁布置: 180厚砌体填充墙高度超过4m、120厚砌体填充墙高度超过3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砼圈梁,圈梁同墙宽,梁高180mm,纵筋412,箍筋6@200,圈梁转角做法见下图所示。 圈梁转角详图 (3)过梁布置:门窗洞口上部。 2)构造柱、圈梁、过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

(1)构造柱截面尺寸及配筋: A、构造柱截面尺寸:墙交接处或墙端部:墙厚×墙厚;墙中部位置:墙厚×200mm。 B、构造柱配筋:纵筋4Ф12、箍筋φ6@200锚入梁(板)内15d。 (2)圈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A、圈梁截面尺寸:墙厚×180mm。 B、圈梁配筋:纵筋4φ12、箍筋φ6@20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处断面尚需满足过梁要求,配筋应增加过梁所需纵向钢筋面积。 (3)过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本工程洞口过梁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选用,当洞口紧贴柱或钢筋混凝土墙时过梁改为现浇。 过梁截面尺寸:过梁长度:洞口宽度+500mm,即过梁支座长度不小于250mm;过梁尺寸及配筋见下图所示 过梁 此外,本工程裙楼部位外围有较多超长洞口,此部分洞口过梁尺寸根据工程联系单169号设计单位回复意见,裙楼部位跨度8m的过梁尺寸200*500;配筋:面筋218;底筋225;箍筋8@200。跨度3.5m、4.5m的过梁尺寸200*350;配筋:面筋216;底筋220;箍筋8@200。 5)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要点: (1)钢筋工程: 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钢筋,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 受力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搭接长度HPB300级钢筋为1.4×36d、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作者:————————————————————————————————日期: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1.2.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构造柱、圈梁、过梁的混凝土浇筑

工程名称:交底项目:构造柱、圈梁、过梁、设备基础等零星砼 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C20商品混凝土 2.作业条件: 1)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配合比通知单与现场使用材料相符, 2)模板牢固、稳定、标高、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模板缝隙超过规定时,要堵塞严密,并办完预检手 续。 3)钢筋办完隐检手续。 4)构造柱、圈梁槎处的松散混凝土和砂浆应剔除,模板内杂物要清理干净。 5)常温时,混凝土浇潢前,砖墙,木模应提前适量浇水湿润,但不得积水。 三、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养护 2.混凝土搅拌: 1)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控制在5~7cm,每台班应测两次。 3.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用翻斗车、手推车或吊斗运至浇筑地点,运送混凝土时,应防止水 泥浆流失。若有离析现象,应在浇筑地点进行人工二次拌合。 2)混凝土以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当混凝土为C30,及其以下,气温高于25℃时不 得大于90min。 4.混凝土浇筑、振捣: 1)构造柱根部施工缝处,在浇筑前宜先铺5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2)浇筑方法:用塔吊吊斗供料是,应先将吊斗降至距铁盘50~60cm处,将混凝土卸在铁盘上,再用 铁锹灌入模内,不应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内。 3)浇筑混凝土构造柱时,先将振捣棒插入柱底根部,使其振动再灌入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 层厚度不超过60cm,边下料边振捣,一般浇筑高度不宜大于2m,如能确保浇筑密实,亦可每一层浇筑。 4)混凝土振捣:振捣构造柱时,振捣棒尽量靠近内墙插入。振捣圈梁混凝土时,振捣棒民混凝土面应 成斜角,斜面向振捣。振捣板缝混凝土时,应选用 30mm小型振捣棒。振捣层厚度不应超过振捣棒的1.25倍。 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位置及外砖墙、外墙板的防水构造,不使其损害,专人检查模板、 钢筋是否变形,移位;螺栓、拉杆是否松动、脱落;发现漏浆等现象,指派专人检修。 6)表面抹平;圈梁、板缝混凝土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木抹子压实、抹平。表面不得松散混凝土。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12h以内,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常温进每日至少浇水两次,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6.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制作混凝土试块。 四、成品保护 1.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污染清水砖墙面。 2.振捣混凝土时,不得碰动钢筋、埋件,防止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