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控制点复测报告

平面控制点复测报告
平面控制点复测报告

省高速公路定汉线坪坎至(石门)

(K111+465-K115+900)

设计点复测方案及成果报告

计算:

复核:

审核:

中铁十局集团定汉线坪坎至(石门)

高速公路第PH-01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八月一日

目录

1.测量依据

2.复测方案

2.1控制桩情况说明

2.2复测方案说明

2.3平差计算说明

2.4基线向量解算原理

2.5控制网平差原理

3.GPS外业观测操作要点

4.人员及设备

5.附录

1.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公路工程勘测规》JTG-200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18314-2009

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省定汉线坪坎至

(石门)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

2.复测方案

2.1工程概况及控制桩情况说明

定汉线坪坎至(石门)高速公路路线起点位于市

凤县坪坎镇北约8.5 公里处,与定汉线至坪坎高速公路顺接,

沿西和向南经坪坎镇,狮子坝至留坝县江口镇营村,与定汉线

至陕川界段顺接,通过石门枢纽立交与十天高速相接,道路全

长88.172 公里。

本标段设计起点K111+465-K115+900,线路全长 4.435 公里,

主要工程项目为隧道2235.5 米/3.5 座,桥梁1987.8 米/4 座,地方

改路等。具体为:永安大桥,西和大桥,小圆大桥,瓦桥湾大桥,

永安隧道,小圆1#隧道,小圆2#隧道,黄立圆隧道进口段

(1010 米)。

本次复测围为K111+465-K115+900,全长 4.435公里。本次

标段实测设计点共计8个,自行加密点13个,共计21个控制点。

2.2复测方案说明

本标段设计点线路控制网按照四等(D 级)GPS 边联结构网要求

进行精密测量,其中作业方法、精度指标、使用仪器均按GPS D 级

网的要求进行,组成三角形或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同步观测

2 个时段,120 分钟。。设计GPS 点网平差精度满足基线边方向中误差

≤1.8秒和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000。测量前我们对现场观测条

件、控制网图

形结构的优

化等等都做

了精心的策

划。

2.3

平差计算说明

(1)

平面

坐标采用工

程独立坐标

系,高程系统

用1985

国家

高程基准。

(2)GPS 点采

坐标系。

平差计算采用专业静动态后处理软件包--HGO 数据处理软件包

解算平差。数据后处理的平差过程是基线解算、粗差检验、无约束

平差、坐标系转换(约束平差)等几步,复测的控制网采用稳定的设

计点进行约束平差。

2.4基线向量解算原理

观测数据采用瑞得软件统一进行基线解算处理。基线解算好后,

导出基线向量文件,作为平差的原始基线向量数据。GPS 控制网平

差采用瑞得专用HGO 数据处理软件包进行解算,选取检验合格的基

线构成GPS 基线向量网,进行网的平差计算。

对所有基线进行解算并进行精度分析,约束平差时对基线进行

选取,组成独立环进行平差。

(1)基线向量异步环闭合差

基线向量异步环闭合差是检验基线向量网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

指标,当满足限差要求时,能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

质量合格、成果可靠。按《公路工程测量规程》要求GPS 控制基线

向量网所有异步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n×σ

n×σ

n×σ

3n×σ

n 为闭合环边数,σ为标准差,即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mm)

σ=a2+(b*d)2,a=5mm 为固定误差,b=1 为比例误差,d 为弦长、

单位为km。

(2)基线向量同步环闭合差

基线向量网所有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n×σ/5

Wy≤n×σ/5

Wz≤n×σ/5

W≤3n×σ/5

n 为闭合环边数,σ为标准差,即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mm)

σ=a2+(b*d)2,a=5mm 为固定误差,b=1 为比例误差,d 为弦长、

单位为km。

2.5控制网平差原理(1)平差软件

控制点复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本工程在重庆市万州区属于三峡库区中心,东经107°55′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设计修建位于万州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北接机场路,南接万川大道,交通较便利。江南新区位于万州城区以东,东依毡帽山,西傍长江,南起五桥河,北至晒网坝,江南新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其规划面积约为15.62平方公里,远期规划人口达到12万人。 联合坝立交至五桥立交是联系江南新区与百安坝片区的重要交通干道。经万州区政协委员调查,此段道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以下简称主线道路)在高峰时段交通压力较大,尤其是五桥立交拥堵明显。此外,莲花社区居民出行不便,绕行较远,故建议增设分流道,以解决近期居民出行不便、缓解机场路(莲花寺公园路段)与立交节点的交通拥堵现象。并打造由北滨路、长江二桥、南滨路、万川大道以及长江大桥组成的“环湖路”,形成万州特有的城市交通景观新格局。 2、现状道路情况介绍 五桥立交位于万州五桥移民新区,立交分两层,上层为立交桥主体桥梁系,包括环形匝道、匝道桥、高架桥;下层为万川大道,环形匝道内环半径20米。五桥立交通过莲花寺公园路段与联合坝立交衔接,联合坝立交是喇叭形立交,立交主线上跨南滨大道上段。两个立交的连接主线宽14米,双向4车道,无中分带,主线道路由桥梁段及路基段组成,其纵坡为0.3%+8%,其中五桥溪桥梁纵坡是0.3%,五桥立交高架桥梁纵坡8%。五桥立交、主线道路、联合坝立交现状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 本次拓宽改造位于江南新区联合坝立交与五桥立交之间,主要改造内容是现状道路和桥梁拓宽。根据项目内容分为拓宽改造A段 拓宽改造A段:长约934.669米,此段改造范围是联合坝立交经五桥立交最后至万川大道,拓宽宽度主要分为10米(主线段)、6.25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控制测量成果报告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 控制测量技术成果报告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12月 测量技术成果报告 项目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校核: 编写: 主要参加人员:刘晓亭张凯凯张进财张航天 报告编制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

目录 1 概述1 1.1工程概况1 1.1.1地理位置1 1.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1 2 技术依据及平面坐标系统2 2.1技术依据2 2.1.1 测量技术依据2 2.1.2 现有成果资料2 2.2平面及高程坐标系统3 2.3测量仪器3 3 导线控制网测量3 3.1导线控制网简介3 3.2导线控制网数据处理4 3.3导线控制网坐标成果表4 4 高程控制网测量5 4.1高程控制网简介5 4.2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6 附件1 控制点平面布置图7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1.1.1地理位置 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电力隧道为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配套电缆通道,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由留村、仓丰两座城市电网高压变电站引入两路110kV电源。 220kV留村站出线,留村站至闽江道已有隧道160米。沿闽江道向西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暗挖隧道,留村—珠峰大街2.2×2.45隧道1415米,断面为2.2×2.45米;珠峰大街—京珠高速隧道1035米,断面为1.9×2.2米;由闽江道沿京珠高速东侧至裕华路主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170米。 220kV仓丰站出线,仓丰站出线沿仓丰路、裕祥路、南二环至雅清街为已有隧道,长度约4900米,自雅清街沿南二环北侧、东二环西侧至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断面为2.2×2.45米;沿槐安路北侧、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度约1540米,1.9×2.2米;施工井及通风井采用旁引式。由槐安路与京珠高速交口向北沿京珠高速东侧至海世界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570米。 电力隧道路径平面位置图见图2.1。 1.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 留村-闽江道:已有隧道长约160米在建。 闽江道-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约2450米,以珠峰大街为界,珠峰大街以东至留村站口隧道断面2.2×2.45米,长约1415米,珠峰大街以西至高速公路东侧隧道断面1.9×2.2米,长约1035米。 闽江道-海世界(留村直出):新修隧道直埋沟(跨路预埋直径2米混凝土管)共计1170米。宽:1.0米高:0.4米。 仓丰-雅清街:已有隧道长约4900米,直墙高约2.6米,净宽2.2米,已有电缆支架,仅敷设电缆。 雅清街-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直墙高2.45米,净宽2.2米。 槐安路-京珠高速:新修隧道长约1540米,直墙高2.2米,净宽1.9米。 京珠高速-海世界(仓丰直出)新修预制直埋沟(跨路预埋直径2米混凝土管)共计1570

精密工程控制网测量复测方案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 复测方案 (DIK44+864.58~DIK53+640) 编写: 复核: 批准: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录 1.概述 (1) 2.复测技术依据 (2) 3.已有成果资料 (2) 4.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3) 4.1复测工作内容 (3) 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3) 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4) 5.外业观测的实施 (6) 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 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8) 6.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10) 6.1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0) 6.2 平面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1) 7.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13) 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3) 7.2 CPI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4) 7.3 三等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5)

8.复测应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16) 9.附件 (16)

1.概述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向,西起大连市甘井子区,东至普兰店市的登沙河镇西侧,途经大连市的金州区与保税区。线路自哈大客运专线新大连站站外(DK19+453.07)引出,上跨后盐立交桥,经陆港物流园区,下钻在建哈大客运专线同时上跨沈大高速公路,在既有金州站小里程咽喉区附近折向东北,于既有金州车场的北侧并行车场前行,在既有金州站的北侧设置金州客场,随后铁路跨过既有哈大线、以隧道形式经过红塔工业区、下钻既有哈大线,于刘半沟附近设置广宁寺站,随后铁路继续东行跨过丹大高速公路、登沙河,我项目部施工区段DIK44+864~DIK53+640,线路全长8.776km。 本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分为高程和平面两部分。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交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网,所交平面控制网分为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精度分别为铁路三等和四等GPS网。 按要求,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开工前需对管段工程范围内所有的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高程控制网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按铁路三等GPS网要求进行、CPII 平面控制网复测(包括联测的CPI平面控制网点)按铁路四等GPS网要求进行。 为确保本段范围内精测网与相邻段精测网在高程和平面上衔接的平顺性,本段精测网复测还需联测相邻标段范围内的CPI平面控制点、CPII平面控制点和三等水准点。

控制网复测报告(定稿)

xxxxxxxx工程 工程控制网测量报告批准: 审核: 编制:

xxxxxxx经理部二O一八年六月

目录 一、任务目的................................................................................................................................................................... - 1 - 二、测区概况................................................................................................................................................................... - 1 - 三、已有资料................................................................................................................................................................... - 1 - 四、编制依据................................................................................................................................................................... - 1 - 五、控制网复测任务...................................................................................................................................................... - 1 - 六、控制复测................................................................................................................................................................... - 2 - 七、新增加密点测绘...................................................................................................................................................... - 2 - 八、成果及控制点点位图............................................................................................................................................. - 3 -

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四川省武都引水第二期灌区工程 西梓干渠第九标段 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武都引水灌区工程西梓干渠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日

目录 章 工程概况 (1) 章 复测依据 (2) 章 控制点复测成果 (2) 章 附合水准复测记录 .............. 3 章 测量仪器 ................. 6 章 施测方法 ................. 6 施测程序 ............................ 6 施测规划 ............................ 6 施测原则 . (6) 准备工作 (7) 章 成果精度评定 (9) 章 控制点平差成果 (9) 输入的基线及标准差 (10) 控制点坐标 .......................... 11 平差后的基线及标准差 ..................... 11 基线改正数及标准差 ...................... 13 平差后站点 WGS84 坐标 (XYZ) ................................... 14 平差后站点 WGS84 坐标 (BLH) ................................... 14 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 (NEU) (15) 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 (16) 第1 第2 第3 第4 第3 第4 4.1 4.2 4.3 4.4 第 5 第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第7 章控制点布置图 (16)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攀枝花市观音岩引水工程第二标段 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新疆兵团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攀枝花市观音岩引水工程二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复测方法 (3) 四、复测成果及精度评定 (5) 五、误差分析 (6) 六、附件 (6)

一、编制依据 1.1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13); 1.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3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 19942-2000); 1.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1.5 《中丶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 1.6 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1o08′--102o15′,北纬26o05′--27o21′。东北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三县接壤,西南与云南省宁蒗、华坪、永仁三县接壤。观音岩引水工程起点为观音岩大桥,终点为攀枝花市金江镇,从观音岩电站取水后为攀枝花市金沙江沿线各城镇供水。由于攀枝花市各城镇自西向东沿金沙江两岸分布,因此输水管线走向基本与金沙江流向一致,沿金沙江两岸岸边布置。观音岩引水工程输水管道线路总长76.87km,干线长约61.61km,仁和支线长约15.26km。同时,为保障攀枝花市城市供水安全,需要对沿江生活水厂进行改造。 观音岩引水工程建设任务是:以攀枝花城区及乡镇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观音岩引水工程总供水规模为9.4 m3/s,其中攀枝花市4片区的供水流量为8.4 m3/s,灌区为1.0 m3/s。 二标段工程范围设计桩号为引1+580~引12+993.77,包含双管输水管线线路长度11.42公里及一座管桥(观音岩管桥)。 本标段的招标内容包含该段板材的采购、管道制作、沟槽的开挖回填、管道支架施工、管道及阀门安装、管桥施工。 2.2测区概况 测区内有已知控制点11个:PZ37、GY01、GY02、GY03、GY04、GY05、GY06、GY07、GY08、GY09、GY10。 三、复测方法 3.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冀州段控制网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概述 本标段位于河北衡水冀州境内,大型建筑物三座(东羡节制闸、冀马渠引水闸、东羡涵洞),桥梁四座,大小建筑物总共7座。 二、测量时间及作业依据 1、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12日进行外业观测并作数据校核,并与2015年12月24日进行内业计算。 2、施测依据 本次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工程河北直管段E级GPS网成果表》。引用的技术要求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 4、《国家三、四等水准规范》GB12898-1991 三、平面及高程系统 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分带。 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四、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1)、我项目部测量队在工区内共复测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直管段衡水冀州段E级GPS网成果表》中的6个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做了24个GPS加密控制点。 (2)、平差处理 1)、平差软件:平面控制E级GPS网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GPS数据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技术指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基线统计: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当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否则,需删除不好的卫星、时间段,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不让其参与平差。 3)、平差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以评定网的内部附合精度。 4)、约束平差以E023、E028两个点为起算数据,在1954年北京坐 标系下,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导线测量。 五、测量仪器设备

控制点复测成果实例

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 望谟至安龙段 施工控制网精密测量成果报告 第1合同段 (K1+900~YK9+600) 独立坐标系-1

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精测队2013年11月贵州册亨

项目名称: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第1合同段测量人员:张亮程刚改少轩闫骁恺杨君杰项鑫 成果编制:改少轩 计算: 复核: 审核: 成果编号:工程测字[2013]10号 测量单位: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精测队 日期: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目录 一、测量说明 (5) 1.1任务来源 (5) 1.2测区情况 (5) 1.3复核测量范围和内容 (6) 1.4复核测量方法及依据 (6) 1.5测量人员、仪器设备及组织安排 (6) 1.6坐标高程系统 (7) 1.7施工控制网平面实测概况 (7) 1.7.1施工平面控制网GPS测量精度及技术要求 (8) 1.7.1.1 GPS控制网复测构网 (8) 1.7.1.2 GPS控制网外业观测技术要求 (8) 1.7.1.3 GPS控制网观测数据后处理及其精度分析 (9) 1.8注意事项 (11) 二、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 (12) 2.1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表 (12) 2.2高程拟合成果表 (13) 三、平差报告 (14) 3.1平面控制网GPS控制网复测平差报告 (14) 3.1.1平面控制网复测环闭合差计算结果 (14) 3.1.2 重复基线长度差值比较 (22) 3.1.3 平面控制网三维网平差结果 (24) 3.1.4 平面控制网二维网平差结果 (49) 3.1.5 高程拟合平差结果 (76) 附录一:仪器鉴定证书 (80) 附录二:测绘资质 (93)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工程控制点复测报告

世行贷款福建渔港建设项目 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工程 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运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世行贷款福建渔港建设项目三沙中心渔港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4) 三、复测方法 (4) 四、复测成果及精度评定 (6) 五、误差分析 (7) 六、附件 (7)

一、编制依据 1.1 《水运测量规范》(JTJ203-2001); 1.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1.3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GB/T 19942-2000); 1.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1.5 《中丶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 16818-1997)。 1.6 业主提供的已知控制点成果表。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内,濒临东海,面向闽东渔场,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两座防波堤、一座码头及一栋渔民安置所,工程建成后,港内水域将达到63万㎡,港内有效避风水域41.57 万㎡。南防波堤工程780m、西防波堤工程545m、码头工程300m、栈桥工程80m、码头及后方平台工程7227㎡、渔民安置所2498㎡、港池疏浚以及堤头灯、水电、环保等配套设施项目;施工海域坐标: A: 26:54:47.7N,120:12:43.6E B: 26:54:42.3N,120:12:43.1E C: 26:54:40.3N,120:13:12.6E D:26:54:38.6N,120:13:16.6E E:26:54:40.7N,120:13:23.8E F:26:54:44.9N,120:13:24.5E 2.2测区概况 测区内有已知控制点4个:GT7、GT6、GT2、GT3 三、复测方法 3.1平面位置复测方法 根据已知控制点点位分布实际情况及施工控制区特点,采用附合导线按四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复测,导线布置时以GT7-GT6为起始边附合到GT2-GT3

高速路测量控制点报告说明

1.任务来源和测量技术依据 1.1任务来源 **高速公路,已对控制网平面和高程进行复测。然后对段进行控制点加密,测量部已于2016年月日开始,2016年月日完成外业,2016年月日完成内业。 1.1-1仪器设备及人员投入 投入仪器设备投入人员 1.2测量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公路勘测细节》(JTG/T C10-2007) (5)设计院交桩控制点成果表

2.复测控制点加密观测范围及内容 加密观测范围:**高速公路的(K100+038.96~K111+459.04)桥长11.42千米。 (1)平面控制网复测; (2)高程控制网复测。 3.测区概况 桥段加密控制点300多米左右一个,共埋设36个,分别为S1-S35、S4-1.四等水准基点大部分与平面控制点公用,共有高程点36个,桩点稳固完好。 4.控制点加密观测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4.1平面控制点加密观测技术要求 这次GPS静态复测采用三级控制网,接收机的对中采用精密对点器,对点精度小于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仪高,误差不大于2mm,取三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GPS接收机的精度指标 a—接收机固定误差(mm);b—接收机比例误差系数。 4.2 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 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技术要求 5.控制点加密观测实施计划和方法

控制点复测报告(最最最新)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土建工程项目 控制点复测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2月

目录 目录 0 一、工程概况 (1) 二、技术说明 (1) 1、主要作业依据 (1) 2、测量主要参与人员 (1) 3、使用仪器 (2) 4、测量说明 (2) 三、控制点测量依据 (5) 四、测量计算成果表 (6) 五、测量示意图 (8) 1、平面控制测量示意图 (8) 2、高程控制测量示意图 (9) 六、复测成果评定及分析 (10) 1、复测成果评定 (10) 2、检核点误差分析 (10) 附1:测量人员资格证书 附2:测量仪器检定证书 附3:水准测量原始记录 附4:导线测量原始记录

一、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土建工程包括:镇龙北站~镇龙站明挖区间、镇龙停车场出入场线明挖区间、21号线镇龙站站前明挖区间以及区间附属结构。 区间正线右线设计起迄里程为支YDK61+293.700~支YDK62+791.488,全长1497.788m,左线设计起迄里程为支ZDK61+293.700~支ZDK62+791.488,短链17.862m,全长1479.926m,区间设置2座联络通道和1座废水泵房,废水泵房与联络通道合建。 出场线设计起迄里程为CDK0+270.200~CDK0+774.119,全长503.919m,入场线设计起迄里程为RDK0+270.200~RDK0+781.000,全长510.800m。 21号线镇龙站站前明挖区间与14号线支线区间并行接入镇龙站,左右线长度均为157.8m。 二、技术说明 1、主要作业依据 1、业主提供的导线、水准交接桩记录表;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4、《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5、《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7、《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2013年修改版) 8、其他相关国家规范、广州市地方规范及广州地铁工程相关规范、规程 2、测量主要参与人员 按照公司工程部及项目部安排,由中铁电气化局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支线工程【施工1标】项目部技术人员负责此次控制点测量及测量成果计算工作。 测量人员:侯鹏、官凡、张望成、张毅超、张晗、丁嘉伟。 旁站监理:刘田兴

施工控制网复测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编制技术依据及标准 (3) 3.已有成果资料 (3) 4.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4) 4.1复测内容 (4) 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4) 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4) 5.外业观测的实施 (5) 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 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9) 6.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11) 6.1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1) 6.2 平面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2) 7.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14) 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4) 7.2 CPI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5) 7.3 二等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6) 8.精测网复测应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17) 9.测量人员资质和测量仪器检验证书 (17)

1.工程概况 标段项目简介: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NLZQ-II标施工总价承包设计起点为DK25+540,终点为DK55+530.72,线路正线长度29.991公里。NLZQ-II标段范围内站前工程包括:设计里程范围内的站前工程,包括改移道路、河(渠)道改移及其砍伐挖根、管线路迁移及防护、油燃气管道迁改及防护、通讯线路迁改、电力线路迁改、公跨铁立交桥、取弃土场临时用地,路基,桥梁(不含T梁预制、架设、现浇,包含桥梁支座),隧道,轨道(仅含无碴轨道道床及CPIII测设费用),站场,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以及需要与站前工程同步实施的接触网支柱基础、综合接地贯通电缆等工程,其中:房屋工程主要包括通所道路的土石方及道路工程,站场建筑设备工程主要包括地道(不含照明),站场排水管(沟)、段所平台的土石方及道路工程等 改建铁路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的平面控制网分级布设为:“坐标基准控制网(CP0)、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精测网的高程控制网为二等水准网。NLZQ-II标段范围内有CPI控制点6个,点号为“CPI047~CPI052(点号连续)”,各桩点均保存完好;本标段范围内有CPII控制点2个,点号为“CPII59-3、CPII59-4”,各桩点均保存完好。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段范围内深埋水准点共计2个,桩点均保存完好,本标深埋水准点编号为“XCBM08- XCBM09(点号连续)”,二等水准点7个分别是: CPI047、CPI048、CPI050、BM220、CPI051、BM221、CPII59-3。 中铁四院完成本标范围内精测网控制点交桩工作后,中水十四局南平至龙岩线扩能改造工程NLZQ-II标段精测队在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指导下

标控制网复测报告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01标段控制网复测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中国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2017年4月

目录 1、工程简述 (1)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1) 3、控制网情况 (2) 4、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 (2) 5、复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4) 平面控制网复测 (4) 高程控制网复测 (6) 6、控制网复测精度评定及平差计算结果 (9) 精密导线控制网复测 (9) 高程控制网复测 (11) 复测结论 (13) 7、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 (14) 8、控制网复测成果及其结论说明 (14) 9、控制点成果表 (16) 10、附件 (18) 附件一、控制网复测平差报告 (18) 附件二、仪器检定证书复印件 (32) 附件三、控制网示意图 (39) 附件四、外业测量记录薄 (40)

1、工程简述 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01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3站3区间,即金海工业园区站、孔家营站和呼钢东路站,三间房车辆段(不含)~金海工业园站~孔家营站~呼钢东路站区间,线路沿新华西街呈东西走向布置,线路全长。 金海工业园区站中心里程为YDK6+,车站位于西二环快速路与新华西街交口处,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度,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端头宽度,大里程端头宽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 孔家营站中心里程为YDK7+,车站沿新华西街东西向布置,车站周边环境较好,道路开阔。北侧为空地及民宅,南侧为呼市热电厂及大福星饭店。孔家营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两跨的结构形式。车站主体长度,标准段宽,结构底板埋深约,小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大里程盾构端头段宽度,底板埋深约。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约。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北侧2个,南侧2个),2组风亭设置在车站两端头。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根据总体筹划,车站两端头同时预留盾构始发接收条件。 呼钢东路站位于呼钢东路与新华西街交叉路口处,车站长,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标准段宽度为,基坑深度约18m,盾构端头宽度为,本车站设有四个出入口、两组风亭。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车站结构型式为地下二层单柱双跨箱形框架结构。 2、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②《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③《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立体城市项目GPS控制测量复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日 目录

一、概况 (1) 二、技术依据 (1) 三、技术方案 (2) (一)工作流程 (2) (二)测量方案 (2) 1、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3) 1.1 复测方法 (3) 1.2 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3) 1.3 保证GPS测量精度的操作要点 (4) 2、高程控制网复测实施方案 (5) 2.1 复测方法 (5) 2.2 质量保障措施 (5) 2.3 复测成果处理 (6) 2.4数据处理与平差 (6) 四、进度安排 (6) 五、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 (7) 六、仪器设备 (8) 七、测量成果 (8)

一、概况 规划一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27.131,全长827.131m。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规划四路:城市支路,行车速度30Km/h。起点里程K0+000,终点里程K0+889.821,全长889.821m。全长分两段,兰池大道~兰池二路段道路红线宽度15m,兰池二路~东西十一路段道路红线宽度20m,机动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采用透水工程砖铺设,全线完成雨污水管道的铺设。 为完成本段工程施工,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提供了3个E 级GPS点,3个四等水准点。 本次复测任务主要内容是: 1、控制网复测及贯通测量; 2、全线三等水准点复测及贯通测量。 二、技术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_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测量复测报告

云南白龙山煤矿胶带机隧洞入口测量进洞数据复测技术报告 根据云南白龙山煤矿工程施工的需要,由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隧道局、监理公司三家一同于2004年9月8曰、9曰两天;对胶带机隧洞入口的测量进洞数据进行了复测。现对复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1、观测路线:—我院测量人员到入口复测时,正值原洞口点被破坏,经同施工方测量工程师协商,现场埋设洞口点ZDlo另外的复测点位由施工方提供。 使用己知点为煤炭设计院2004年7月所作四等控制网成果IV2和IV40 IV2为测站,IV4为定向点,中间只设一个转点即到洞口。路线为IV2一K1一洞口点ZDlo 2、观测:水平角观测使用2秒级仪器,均进行左右角观测6个测回,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5”o每条边的边长均对向观测共4测回,已进行温度、气压改正和加常数改正(乘常数为0),投影至0面后取中数。高差观测均垂直角对向观测共6测回,并组成三角高程 网。 以上观测均满足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S0021-93)中平面四等导线,四等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的观测要求。 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 13、计算公式: D=S*cos(B+r”) f”=(1-k)*S*206265”/(2*R) H=D*tgB+(1-k)*D2/(2*R)+I-V D0=D(1-(Hm+hm)/(R+Hm+hm)) 式中:S一经温度气压、加乘常数改正后的斜距 B-垂直角k=O.12 R=6364586m I一仪高V一觇高 D-测距边两端点平均高程面上的平距 D0-归算到0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Hm一测距两端的平均高程 4、成果如下: ┌───────┬────────┬───────┬────────────┐│点号│设计院│隧道局│差值(mm) │├───────┼────────┼───────┼────────────┤│K] │x:2788392.7060│2788392.7076 │-1.6 │ │├────────┼───────┼────────────┤││y:464095.4732 │464095.4794 │-6.2 │ │├────────┼───────┼────────────┤││Z:1403.5022 │1403.5084 │-6.2 │ ├───────┼────────┼───────┼────────────┤│ZDl│X:2788592.8860││││├────────┼───────┼────────────┤││y:463954.3787 │││ │├────────┼───────┼────────────┤││Z:1411.3671 │││├───────┼────────┼───────┼────────────┤│ZD2 │x:2788459.3234│2788459.3101 │13.3 │ │├────────┼───────┼────────────┤││y:463939.0355 │463939.0362 │-0.7 │ │├────────┼───────┼────────────┤

测量控制网复测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编制依据 (2) 3、工作要求 (2) 4、起算数据 (2) 5、坐标及高程系统 (2) 6、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 (2) 7、技术要求 (4) 8、导线网与水准网复测实施 (5) 9、控制测量成果表、技术结论 (5)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2《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3、工作要求 根据佛山市《施工测量管理办法》要求,对本工程施工控制点进行定期复测,包括导线点和水准点。本次测量从2020年2月23日至2020年2月25日完成外业测量及数据内业计算。 4、起算数据 以已知点M1、M2为依据,复测平面控制为闭合导线,起始边以M1、M2,终边M2、M1,经点J1、J2、J3-1。平面控制网用按照国家四等的要求测设,起算数据均为首级交桩点。 复测水准线路走向为:以M1为起算高程,做闭合水准测量,水准测量用四等水准要求测设。 5、坐标及高程系统 本次复测所采用的坐标及高程系统,与施工所提供的坐标及高程系统相一致。 5.1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佛山市2000坐标系统。 5.2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系统。 6、人员配置与仪器设备 6.1人员配置 参加此次控制测量的主要人员有:

6.2仪器设备 本次控制测量使用的仪器情况见下表:

7、技术要求 7.1四等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7.2方向观测法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7.3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 量值。 7.4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7.5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8、导线网与水准网复测实施 8.1四等导线网的复测 采用拓普康GTS-102N进行观测,仪器经测绘仪器计量定点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仪器检定证书见附件,导线控制网内业数据计算见附件。 8.2四等水准的复测 采用DS320进行观测,仪器经测绘仪器计量定点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仪器检定证书见附件,高程控制网内业数据计算见附件。 9、控制测量成果表、技术结论 本次复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执行,观测方案合理,外业观测严谨,各项限差满足规范要求;资料齐全,整饰美观;起算数据来源可靠,数据处理方法正确,成果质量满足规范及有关技术要求。具体成果表见附件。

测量成果报告

某某工程 测 量 控 制 点 复 核 报 告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日期:年月日

某某工程 测量控制方案和测量报告 一、工程概况 1、施工单位:8888建设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88888工程 3、建设地点:广西南宁 4、工程范围:工程概况 二、测量的技术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3、《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4、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成果资料及施工图纸等资料 三、施工测量的目的 本次施工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站房、仓库、航标保养场工程施工放线定位的需要,布设施工平面控制网、控制基线和高程控制网用于整个工程的施工放样。内容有: 1、地基及基础施工测量放样; 2、上部结构施工测量放样; 四、复测校核及使用仪器 1、站房、仓库、航标保养场工程 采用业主提供的图根等级导线控制点为A1、A3、A4、A5、A6、航测8903、9502、0219。我司进行复测后用于的施工放样。复测控制点结果见附表。

2、使用仪器一览表 五、高程控制测量 1、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要求,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高程控制以业主提供的BM319、BM319-1、HH2、HH3高程为基准点。 七、施工过程中的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外业和内业资料进行自检和复核检查,施工放样据数事前事后必须检查无误。外业放样必须有多余方向点检校。所设测站作业前必须进行已知点校核,放样结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1、定期在监理工程师的协同下,对建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核,对每次复核的测量成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各控制点在所要求的精度范围内,从而保证码头各部位的精确施工。 2、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监理移交的控制点、水准点,测量所需的资料、图纸,并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测量工程师负责内业计算及现场测量工作; 4、主管技术人员负责审核现场测量成果及内业计算结果; 5、对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的测量工作,应按合同及规范要求将测量方法和详细说明等有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6、对所有施工用的测量仪器按计量要求定期到指定单位进行校正,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误差过大,即送去修理,并重新校正,精度满足要求之后,方可使用。 7、对设计单位和业主交付的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问题进行补测加固,重新测校,并通知设计和业主及现场监理。 8、施工放线水准点、测量控制点,应定期半月校核一次。各工序开工的,应校核所有的测量控制点。 八、结论

地铁GPS控制点复测成果报告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剩余土建结构工程 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控制点复测技术总结 编写: 复核: 审核: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工作段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录 一、测区工程概况 (1) 1.1测区概况 (1) 1.2已有资料情况 (1) 1.3资源配置 (2) 1.3.1人员配置 (2) 1.3.2仪器设备配置 (2) 二、技术依据及坐标高程系统 (2) 2.1技术依据 (2) 2.2坐标高程系统 (3) 三、控制网复测 (3) 3.1控制网复测 (3) 3.2二等水准网复测 (5) 四、加密控制点复测 (8) 4.1加密控制网复测 (7) 4.2二等加密水准点复测 (10) 五、质量控制和生产安全 (11) 5.1质量控制 (12) 5.2保证测量设备安全 (12) 5.3测量人员的安全 (12) 附件1:平面控制网及加密控制点复测联测示意图 附件2:二等水准网复测联测示意图 附件3:加密二等水准点复测联测示意图 附件4:加密二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 附件5:仪器鉴定证书 附件6:测量人员资质证书

一、测区工程概况 1.1测区概况 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第五工作段包括:北京路站(长289m)、北京路站~延安路站区间暗挖隧道长634.9m、延安路站(1号线车站长180m、2号线车站长181.5m)、延安路站~中山路站区间暗挖隧道(左右隧总长1178.292m)。 北京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3号线北京路站换乘,小里程端接安云路站,大里程端接延安路站。该站位于安云路、环城北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下,1号线车站沿安云路、环城北路呈南北方向布置,3号线车站沿北京路呈东西方向布置。延安路站为1号线换乘车站,与规划中的近期2号线延安路站实现站厅换乘。该站地处贵阳市老城区商业中心喷水池商圈,位于云岩区合群路、公园北路与延安中路的十字交叉路口下方,1号线车站沿合群路呈南北方向布置,2号线车站沿延安中路呈东西方向布置。1、2号线车站为同步设计、同期施工。1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脱开布置,通过站厅通道进行付费区换乘。北京路站~延安路站暗挖区间隧道,线路设计起讫里程为:YCK22+101.2~YCK22+736.1,全长634.9 m。本区间暗挖隧道除左隧配线段ZCK22+101.2~ZCK22+309(207.8 m)为单洞双线隧道外,其余为双洞单线隧道(1062 m)。线间距为13m~19m,隧道轨面埋深14m~27m。采用暗挖矿山法施工(台阶法、CD法),结合北京路站组织进洞施工。延安路站~中山路站区间暗挖隧道,线路设计起止里程为:右隧YCK23+19.596~YCK23+634.200,左隧 ZCK23+70.391~634.079,左右线隧道线路总长1178.292m,线路水平 线间距约为12m~18m。本隧从YCK23+105处竖井组织进洞施工,主体结构采用台阶法施工。 1.2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2015年1月7日业主组织交桩纪要及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所交平面控制点12个:D1083、D1084、D1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