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各自的传播特点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各自的传播特点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各自的传播特点

一:报纸

媒介特征:(1)报导性,报纸上所刊载的消息,具有说服性和记录性以及强烈的说服(2)信赖性,报纸广告在今日所以获得高度的信赖,对报纸媒介本身评价上所负的信赖性至关重要。(3)即时性,在印刷媒介功能中,报纸和其他媒介根本上的不同,是具有即时性,特别是日报,能及时地传递最新的广告信息。(4)计划性,当策划报纸广告时,媒介价值是按着计划性而评定的。

传播范围:报纸的传播范围比较明确,既有国际性的,又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发行区域,即不同种类的报纸的覆盖范围各有不同。

受众对象:从职业和教育程度来看,阅读报纸的阶层可以说是媒体中幅度最广泛的,而所有的报纸阅读者就是报纸广告的受众对象,以定期订阅者为主要对象。

视听状况:报纸版面众多,内容庞杂,读者阅读时倾向于新闻报道及感兴趣的栏目,如果没有预定目标,或者广告本身表现形式不佳,读者往往会忽略,所以报纸广告的注意率极低。

优缺点:报纸广告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弹性大、灵活、及时,对当地市场的覆盖率高,易被接受和被信任。而其缺点则主要在于传递率低、保存性差、传真度差、广告版面太小易被忽视。

二:杂志

媒介特征:杂志是现代人传达信息、传播知识、弘扬文化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杂志有完好的保存性,广告生命长,有被读者相当长时间阅读的机会,另外也可以期待有超过杂志发行册数几倍的传阅率。

传播范围:杂志的经营范围遍及世界各地,因此其杂志广告的传播范围无处不在。杂志广告与报纸一样,对特定地域的广告不适宜。当然,杂志中也有能够向特定地域刊发广告的兼具通融性的媒体。

受众对象:杂志阅读者,从杂志销售状况来看,有几乎集中于大都市的倾向。

优缺点:杂志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选择性好,可信度高,并有一定的权威性,反复阅读率高,传读率高,保存期长。其缺点是广告购买前置时间长,有些发行量是无效的。

三:广播

媒介特征:无线广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向拥有接受工具的广大受众传送节目信号的活动。无线广播用电波传送节目,无远弗届;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用纸张。联系传播效果来看,广播媒介有如下特点:1. 传播的及时性;2. 广泛的群众性;3.强烈的感染力。

受众对象:广播广告的传播对象广泛,几乎是全民性的。广播不同于报纸,它是运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是供人收听的。它的受众对象是所有收听广播的人,而收听广播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耳朵不聋,听得懂语言,就可以收听广播。

传播范围:从收听广播的普及程度看,广播这个工具的群众性是最广泛的,现在收听工具在我国城乡已经普及,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广播系统已经形成;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通了广播,使用的收音机共约20亿台,平均不到3个人拥有1台。

视听状况:广播的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播出时间长,多频道,多波段,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要,听众面的丰富性真正使广播做到了雅俗共赏,也使它成为最受欢迎的传播工具。2002——2003年度,美国12岁以上的人有96%每周收听广播,77%每天收听广播。

优缺点:作为大众媒介,广播传播具有迅速及时、覆盖面广、受众范围大,利用声音,有效传达和表现感情的优势。此外,还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伴随收听的独特优势,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做其他事情。其缺点在于,信息不易贮存,转瞬即逝。而且线性传播的方式限制了受众在在内容选择上的自由。而且超越国界,保密性差,语言多样,效果递减。

四:电视

媒介特征:

1.视听合一,直观性最强。电视能让人们亲眼看到并亲耳听到发生在任何地方的各种活生生的事物。电视视听合一传播的魅力,单凭视觉或单靠听觉,都不会使受众产生如此真实、信服的感觉。

2.瞬间传达,被动接受。观众在数十秒内准确无误地理解电视广告的内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受众在接受电视广告传播的时候,毫无主动权。

3. 从外在表现形式看,电视广告的人物和商品造型以硬边和反光为特征,表现出金属般的冷硬风格。

除此之外,品牌定位是锻造强势电视传媒的核心,新闻立台是锻造强势电视传媒的关键,网

络覆盖是锻造强势电视传媒的基础,收视稳定是锻造强势电视传媒的保证,现代营销理念是锻造强势电视传媒的强大动力。

传播范围:电视传播所到之处,也就是广告所到之处。电视的传播范围全球化,具有广泛性。但就某一具体的电视台或某一具体的电视栏目或电视广告而言,其传播范围又是相对狭窄的。

受众对象:不论性别,年龄,职业,民族,修养等,只要看电视都会成为电视媒体的传播对象。

视听状况:电视广告是当代最活跃的消费文本之一,电视广告已经在大众文化消费时代中崭露头角,而且以其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的符号特征吸引了亿万电视观众的关注。

优缺点:

电视广告的优点(1)电视是唯一能够进行动态演示的感情型媒介,因此冲击力、感染力特别强。(2)穿透力强,到达率高。(3)与生活最为贴近。

电视广告的劣点(1)信息量小,转瞬即逝。(2)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不易把握传播效果。(3)费用昂贵。

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

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 网络电视又称IPTV,IP是英文Internet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缩写。①准确的讲,网络电视是一种新型的视频节目传输形态,它依托宽带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以互动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视频节目,并提供相应可视电话、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等增值服务。接收终端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电脑,一种是传统的电视机,还有一种是手机。如果采用电脑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并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即可。但如果使用电视机,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IP机顶盒用来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目。如果用手机观看,则需要购买视频手机并订购相应的服务。网络电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集电脑和电视功能于一体,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爱好,点播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也能通过网络电视浏览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由于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和电视的优势于一身,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 一、网络电视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谈到网络电视,就不能不谈到数字电视。两者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储及传播节目。许多人将网络电视与数字电视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还有有着明显差异的。 1、传播方式上的差异 尽管数字电视相对于模拟电视有许多技术革新,但只是信号形式的改变,即从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而没有触及媒体内容的传播方式。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采用的都是点对面和一对多的传播方式,采用这种传播方式,互动性终归有限。而网络电视利用网络传输技术,采用一对一和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具有与生俱来的互动性,因此,网络电视的互动才是真正的、全方位的互动。 数字电视的传播方式与传统电视差不多,都是按照线性的方式播出,什么时间播放什么节目,都是由电视台预先安排好的,用户只有看与不看的选择。网络电视就大不一样,电视台在什么时间播放什么节目不是由传播方决定的,而是由用户决定的。用户发出什么样的请求,传播方就播放什么样的节目,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用户手里。(二)其他方面的差异 从传播载体上看,网络电视运行在开放的、互联互通的宽带网络上,任何一个网络电视平台上的节目,都可以传播到全世界。而数字电视运营在封闭的、条块分割的广电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第一章 一什么是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当代各种新闻媒介普遍运用的、面向广大受众的政论性新闻体裁。 二新闻评论新闻性的内涵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是强烈的时效性、评论对象的特定性和直接的针对性三者的统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新闻评论的新闻性特征的实质,体现新闻评论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为当前实际服务的方向;它们虽然各有侧重,却都是新闻性不可或缺的内涵。 三新闻评论为什么要强调时效性这一原则? 时效性有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侧面:一为时间,讲究尽可能缩短新闻作品与所反映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时间差,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客观实际的发展变化;一为时机,即强调因时应势,增强对宏观实际的影响,而不单纯争一时之快慢。时效性的这两个侧面,一则注重绝对时间,一则讲究相对时间,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新闻评论特别是那些因特定新闻事件而发的评论,赢得时间往往意味着赢得主动权。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是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于完全丧失存在的价值。 四新闻评论的针对性与一般论说文、政论文有什么不同? 1、它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使命,以随时分析社会普遍关注的事物、提供切合实际的见解为己任。 2、它的注意重点总是集中在当前的社会现实,尤其是那些关系全局、亟待解决或急需唤起人们注意的问题上。 3、它无论采取哪种论述方式,都以便于受众理解和接受、有利于促进事物向预期的目标转化或发展为目的,力求收到“举一反三”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调的是“直接”,直接针对宏观实际、针对社会关注焦点、针对受众的疑难,而不像一般论说文、政论文的针对性那么宽泛。 五新闻评论政论性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论性,就是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阐明对于所论述事物的看法。起作用在于: 首先,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选择、处理内容的主要依据,那么,政论性则影响甚至决定着它的内容表达,包括一篇评论的整体布局以至于表达方式和方法。 其次,如果说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般政论文的分水岭,那么,政论性就是它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基本界限了。 六新闻评论政论性的特点? (一)明确阐述对于事物——评论对象的看法 (二)以说理为主要手段 (三)着重从思想、政治或伦理的角度分析论述有关问题(政论性的核心) 七简述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 新闻评论:⑴阐述对于事物的看法,本质上属于主观认识 ⑵主要诉诸说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 ⑶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中肯地分析事物,揭示事物本质 ⑷注重通过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的分析,引出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启发 人们作“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联想。 新闻报道:⑴尊重事物本来的面目,本质上属于客观的反映 ⑵主要运用叙述、描写手段,要求诸“要素”完备、明白、确切

05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完整答案版)

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技术能手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30分) 1、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按其传输媒质可分为:_有线_和____无线___。 2、目前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_____频分复用___和_____时分复用________。 3、模拟通信可采用_调频__、___调幅__、___调相__三种调制方式,采用数字调制时,相应地称为_______FSK______________、_______ASK__________、________PSK______________三种键控方式。 4、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模型是:____故障___管理;____性能_____管理;_配置_____管理;____计费____管理;_____安全_____管理。 5、数据通信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七层协议中的第二层和第七层分别是:_____数据链路层______、____应用层_________。 6、1毫瓦在75 欧姆上所对应的电平为_274__毫伏。 7、电视信号包括图像和伴音信号,图像信号频谱为__0Hz-6MHz_________,伴音信号频谱为 ___________20Hz-20KHz___。我国的电视标准采用__625__行和___25____帧的隔行扫描制。行扫描频率为_____15625Hz________,场扫描频率为___50Hz_________。 8、在卫星接收和发射系统中按馈源与反射面的相对的位置可分为:___前______天线、______后_____天线、___偏________天线。 9、国际电联按频率把全世界卫星通信与广播频段划分为__三__个区,中国属于第___三__区,Ku波段的下行频段为__ 11.7 -12.2GHz _______和____ 12.2 -12.7GHz _____。 10、国内卫星通信中采用的电波极化方式为_____线极化_________。 11、当电波传播空间参数发生变化,使接收电平改变的现象称为__衰落__现象。 12、对于模拟微波传输系统来说,一般在单向传输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并连续10S以上既为中断不可用:视频加权信杂比低于图象质量评价标准______分以下;声音节目信号低于主观评价等级________分以下;接收信号功率低于调频_____________电平以下。 13、在光纤通信中,按调制信号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即__调频_调制和__调幅___调制。

广播电视新闻资料总结完整版

第八章电视新闻符号系统论 电视新闻语言符号与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小点填空) 电视新闻语言符号包括:抽象音响语言、文字语言 抽象音响语言包括:播音语言、现场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的报道语言等; 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包括:造型语言、具像音响语言 屏幕文字及其作用: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屏幕文字可以标明新闻题目、概括内容提要、插播动态新闻、强调口播新闻、显示主要数据等。作用:1、提炼主题,强化记忆。 2、插入信息,丰富内容。 3、美化版面,引申含义。 画内文字的作用:画内文字指出现在画幅内的文字。 作用:(1)巧妙使用画内文字,可以使播音语言更加简明; (2)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报道中心的作用; 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和作用 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造型语言和具象语言两部分 (一) 造型语言的分类与作用 分类:1.形体语言2.表情语言3.服饰语言4.色彩语言5.空间语言6.图表语言7.特技语言 造型语言的作用:1、表情达意 2、感染升华 3、证实确定 同期声:具象音响语言是指在制作电视新闻时,随画面拍摄同期采录的,对新闻内容不作直接说明的现场采集到的声音,以及后期制作时配置的音乐。也可称为同期声语言。 现场音响的作用:(1)突破限制,扩充信息。 (2)渲染气氛,创作真实。 (3)联接画面,协调情感。 声画关系界说 1、“主画派”:这种观点受情节性电影理论的影响,认为“声音语言”等同于“解说词”,因此,声音语言也就具备了解说词的功能。 2、“主声派”:学者们认为,声音占主导地位的原因是“关掉画面也可以得到一条完整的新闻”。 3、多元化符号系统说:这种观点主张电视新闻符号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动态符号系统,回避和模糊声画之间谁主谁从的关系. 声画双主体关系 1、画面的主体地位 巩固画面的主体地位: 如何巩固以片断性见长的电视画面?以有表现力、感染力的细节来充实画面的内涵。细节是指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对人、事、景、物具体形象深入细致的刻画代替了画面情节的不完整性,画面语言的诸多元素又为细节的发挥提供了基础。 2声音的主体地位 1.主体地位的奠定: 人们在观看电视新闻的时候,不仅用眼睛看,而且可以用耳朵听,表情达意的声响突破了视野和画面的限制,使观众可以产生幻化的视觉效果,通过声音将人们带进广阔的自然空间。 2.主体地位的巩固:

结合实例电视广告的传播特性

结合实例电视广告的传播特性 09广播电视编导班00904208 丁晶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非经济广告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又称效应广告,如政府行政部门、社会事业单位乃至个人的各种公告、启事、声明等,主要目的是推广;狭义广告仅指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通常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或企业占领市场、推销产品、提供劳务的重要形式,主要目的是扩大经济效益。 广告具有以下几种传播特性: 一、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电视广告是一种经由电视传播的广告形式,通常用来宣传产品。电视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观看电视的人也越来越多,年龄层次、社会阶层各不一样,这就决定了电视广告众的广泛性。例如,大宝广告。大宝广告的宣传策略都是基于感性诉求的,始终贴近老百姓,作品中无不透露着朴实、温暖、关爱的生活气息。广告中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大宝广告里的主角有:小学教师、工厂里的车衣女工。还有一位在大街上扛着三脚架照相的男子,一张口:“干我们这行的,风吹日晒,用了大宝,嗨,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而小学教室和车衣女工则向大家倾诉心声:“我们一直用大宝,量足、价格又便宜。”从受众群体来说,大宝广告真正体现了广告受众的广泛性。 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随着大众传播的发展,传播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公交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传播等。因此,以电视为主要媒介载体的广告也具有最典型的我觉得是肯德基、麦当劳的广告。这些广告几乎覆盖了我们的生活,处处可见。 三、时间媒体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新旧程度、行情最新动态和进展。整体分析策略方案在一定时间阶段是有效的。有些广告就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例如,“脑白金”的广告,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呀,收礼只收脑白金”,点出时间“过年”。还有“六神”花露水,一般出现时间都是夏天。

广播电视新闻学-考试重点

1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电视新闻学:既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分支,是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 3录音通讯:对最突出,富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事物进行的重点报道,报道性与描述性相结合的广播形式,由记者叙述,人物谈话或对话,现场音响剪辑组合而成。包括录音人物通讯,录音事件通讯,录音工作通讯,录音概貌通讯。 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 5纪录片: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艺术,它的本质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纪录片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纪实性,随机性 6广播电视报纸的优势? 广播:首先,广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其次,多语种广播,针对性强。第三,成本低。第四,接收方便。 电视: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纪实性强、有现场感,传播迅速、影响面大,多种功能、娱乐性强。报纸:1、传播面广。报纸发行量大,触及面广2、传播迅速。报纸一般都有自己的发行网和发行对象,因而投递迅速准确。 3、具有新闻性,阅读率较高。报纸能较充分地处理信息资料,使报道的内容更为深入细致。4、文字表现力强。报纸版面由文字构成,文字表现多种多样,可大可小,可多可简,图文并茂,又可套色,引人注目。5、便于保存和查找。报纸信息便于保存和查找,基本上无阅读时间限制。6、传播费用较低。 7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印刷的发明,电子媒介的产生,计算机的发明。 8新闻规律的涵义 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9新闻双重价值律的标准 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10新闻双重价值的判断 11新闻宣传价值的几点要素 第一新闻报道与党中央的思想政治路线保持高度的一致,无条件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前提)第二新闻报道的策划与构思,要从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考虑,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对人民利益负责是一致的,需要有长远观念与全局观念。(过程)第三新闻报道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提倡还是反对,都要考虑报道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效果)第四宣传要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片面性,表面性与绝对化,防止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的侵蚀(方式)第五注意保密 12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那三个? 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 13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党性原则。二真实性原则。三思想性原则。四社会效益第一原则。五为受众服务原则 14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 一传播对象的广泛性(直接,费用低,文化程度要求)二传播顺序的制约性(线性,与报纸网络相比)三传播信息的多元性(全方位信息——主信息之外的现场音响,画面)四传播过程的参与性(心理介入和亲身介入——人际交流的画面)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 (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 (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 (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 (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一)具有直接感受性 (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 (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 (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 (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 (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 四、广播的传播特点 (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 五、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 (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

七、广播电视体制 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 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 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 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 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 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 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 的目标。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 (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 (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 (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 (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 (二)信息来源单一 (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 (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 (五)节目更新慢

从《感动中国》制作特点谈诉求“感动”的特别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

摘要 中央电视台大型年度人物评选节目《感动中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对人物评选类节目的创新。《感动中国》对“感动”这一单一的评选标准进行多元化解读,获奖人物呈现多元化、平民化特征,并在节目策划、制作流程方面有所突破,采用多部门、媒体协作完成整个评选活动,在颁奖晚会的制作时内容与形式并重,运用多种场面调度元素烘托气氛;其二,在对获奖以及候选人物的报道手法上,《感动中国》从受众心理出发,内容上契合受众精神与道德层面的需求,注重评选人物的年度感和人物报道的人性化,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受众参与到整个评选过程中来,使评选出的人物为受众所接受、认可,创新了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式;其三,《感动中国》将颁奖典礼与新闻节目嫁接,在注重栏目质量的同时,注重对节目进行品牌包装,成功打造了电视媒体“精神品牌”。《感动中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其一,在节目的文化构成、文化层次、文化类型方面均体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其二,《感动中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节目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其三,在节目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注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贴近群众,并为群众所喜爱。 关键词:感动中国,制作特点,传播,策略,研究; Abstract Continued expansion in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today, as a commitment to take the subject more looking forward to college, has bee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but also brought many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Gradually become the cultural, intellectual and research centers,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 lot of attention is its wing. However, people should see the crisis of survival is a college of higher education needs of the excellent situation overshadowed stimulus. A large numb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update the hardware facilities, whether

电视新闻广播稿范文

电视新闻广播稿范文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 (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 (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

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 (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 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 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答案

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注意:1-3项单选,4-6项多选。每道题5分,共30分) 1.CD-Rom是一种(C) A.磁介质 B.光介质 C.只读介质 D.可擦写光介质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B) A.媒介即讯息 B.拟态环境 C.媒介是人的延伸 D.热媒介与冷媒介 3.下面哪个选项不符合5G网络的特征(A) A.5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 B.传输速度更快 C.传输技术更具稳定性 D.高频传输技术是其核心技术 4.下面哪些选项属于大众传播的功能(ABCD) A.传递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和文化传承 D.提供娱乐 5.“三贴近”的基本内容是什么(ABC) A.贴近实际 B.贴近群众 C.贴近生活 D.贴近工作 6.宣传的三元素是(ABC) A.事 B.理 C.情 D.物 三.简答题(每道题20分,共40分) 1.广播谈话节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广播谈话节目对节目主持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哪些方面? 答:特点(1)大量四人谈话内容通过这类节目扩展到公共的谈话领域; (2)受众深度参与; (3)谈话过程的自发性和高度不确定性 (4)主持人的多重角色身份。 要求(1)语言具有娱乐性与个性 (2)语言口语化 (3)政治素养 (4)文化素养

(5)专业素养 (6)道德素养 2.简述录音报道与现场报道的区别,以及二者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答:录音报道:(1)是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它包括录音的新闻、通讯、特写、访问、述评和现场报道等各种形式。(2)优势:报道本身经过认真构思、选择剪辑后,音响精炼、内容集中、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易于达到较高水平(3)局限:因为一般广播新闻都是由播音员播讲,相比之下,声音、语调比较单一。对听众的影响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其要求采访现场有一定的声音,无音响的题材通常不能进行录音报道。 现场报道:(1)是在新闻事件现场录制的由广播电视记者所作的同期报道,包括记者的口头播报、实况纪录、当事人及目击者的口述等,是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特点的报道形式。 (2)优势:它具有强烈的纪实性,现场的情景、气氛、记者的情绪和感受一起构成强烈的现场感,从而使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使受众产生一种参与感。记者的口述还可以发掘新闻背景、点明新闻的意义,使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3)局限:这种做法虽然会满足受众信息需求的心理,保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在现场,但是却会让信息失去理性解析,无法让观众获得现场以外的信息;往往只是摘取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侧面进行描述、评论、报道。 三、论述题(30分) 请根据实际经验谈一谈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情况(可从发展特点、问题与建议出发)。 答:现状分析:(1)县级媒体资源的跨区域整合,这也是借助于城市广电联合起来做到共享网络电视牌照的方法。如2014年湖南、湖北、江西省在内的36家县级媒体发起并成立了湘鄂赣城市广播电视联盟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抱团取暖,将各自的新闻信息资源做到共享,同时开设了介绍地方特色文化的专题栏目。在新闻资源达到真正的共享之后,极大的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内容,显著地提高了本地电视台的收视率。 (2)另一个现状或者说问题是对媒体融合的认知上存在一定误区。换言之就是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方向转型。即便如此,在这种“转型”中,部分的县级媒体领导也只是将其简单的人为是新媒体部门的设立以及“两微一端一站”的建设。实质上转型并非是简单的拓展也并非是简单的相加,媒体融合自身就代表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网络之间的跨媒体性质融合,同样也是媒体和政务、教育等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也是跨区域之间的发展和融合。 (3)内容建设缺乏吸引力。在一些电视节目中经常性的使用官方化的视角来发布信息,缺少了一些人性化的评论以及改变,使得难以吸引到受众。此外,在节目内容上形式比较固定,没有站在受众的立场上对节目内容以及形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使得受众失去了继续观看的动力。 建议:(1)在融媒体的时候,要注意因地制宜。媒体融合发展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政务等行业进行融合并持续推进以及发展的过程。县级的媒体融合模式探索需要各个县级的媒体领导在对当地的优势做出综合分析之后,做出正确的哦鞥和发展方案。 (2)要纠正人们的错误思维,推进县级媒体融合 (3)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在进行新闻事件采编的时候,需要深入群众基层,低受众的喜好以及习惯做到充分了解,并且将群众的心声准确无误的予以表达,做到在节目中融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以及心声。

广播电视与新闻电视简答题

广播电视与新闻电视简答题 1.声音广播主要包括那几种方式? 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 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 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 2.简述有线电视的优势。 (1)抗干扰能力强,节目信号稳定。 (2)传输系统容量大,一根导线最多能传送几十套节目。 (3)能有效控制播出时间和范围。 (4)为双向传播提供了可能性。 3.简述广播、电视的一般性质。 (1)广播、电视是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2)广播、电视以电传输的声音、图像表达内容,具有比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更强的综合性。 (3)广播、电视是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媒介。 4.简述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趋势。 (1)电视技术迅猛发展。除了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外,高清晰度电视、立体电视、文字电视、交互式电视也在迅速发展。 (2)全球电视媒介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电视的跨国传播提供了手段,从而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电视媒介竞争的态势,改变了世界传播的格局。 5.简述电视拥有的独特优势。 (1)表现手段的综合性。电视可以同时调动图像、声音、文字等手段传播信息,以达到全面、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 (2)形象的直观性。电视以运动的画面和声音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环节把他们直接复映在人们的脑海里。 6.简述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特点。 (1)便于口说耳听。广播、电视中的语言要“上口” 和“入耳”,即说起来流畅,听起来顺耳;说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 (2)符合语言规范。广播、电视语言是口头语言,但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语言规范的语言。所谓规范语言,就汉语而言,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7.广播、电视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生动性概括了广播、电视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他要求在节目中,要尽量调动声音、图像、屏幕文字的表现功能,以及主持人的叙述技巧,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地报道新闻事实,表现人物及活动场景,给予受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亲切感受;深入浅出、情真意切地表情达意,增强节目感染力,借以引起观众和听众思想,感情的共鸣;语言生动活泼,符合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的要求;音像清晰、配合恰当,使受众听得明白,看得清楚,不仅获得尽可能多得信息,而且获得美的享受。 8.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应树立的现代广播、电视新闻观念有哪些?

智慧树知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道(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广播的优势包括:() A.传播不受视力和光线限制 B.不受听众文化限 C.传播的范围广 D. 感染力强 答案: 传播不受视力和光线限制 ,不受听众文化限,传播的范围广 , 感染力强 2、广播的局限包括:() A.信号的易逝性 B.传播形式的单一 C.收听的被动 D.容易让受众产生歧义 答案: 信号的易逝性,传播形式的单一,收听的被动 ,容易让受众产生歧义 3、融媒体的特征表现为() A.资源通融 B.不内容兼融 C.宣传互融 D.利益共融

答案: 资源通融 ,不内容兼融 ,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4、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A.信息在流通上更加开放 B.信息发布更加便捷、快速 C.信息的发布、更新方面更富动感 D.成为议题设置的重要来源 答案: 信息在流通上更加开放,信息发布更加便捷、快速,信息的发布、更新方面更富动感 ,成为议题设置的重要来源 5、参考赛立信研究集团近10年的数据,广播听众结构最显著的变化包括:() A.由中老年变为中青年用户为主 B.由低学历转向受高等教育人群 C.由中低收入迈向高收入人群 D.由高收入迈入低收入人群 答案: 由中老年变为中青年用户为主,由低学历转向受高等教育人群 ,由中低收入迈向高收入人群 第二章 1、问题的其中一种类型是:( ) A.正面问 B.背面问 C.侧面问 D.闭合式提问 答案: 闭合式提问

2、现场观察的作用是() A. 获取第一手资料,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 B.获取直接感受,可以更为通俗、生动地展现新闻事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C. 可以获得亲身感受,加大新闻主题表现的力度 D.有助于获取新闻线索,并有新的新闻发现 答案: 获取第一手资料,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获取直接感受,可以更为通俗、生动地展现新闻事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可以获得亲身感受,加大新闻主题表现的力度,有助于获取新闻线索,并有新的新闻发现 3、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A.引导作用 B.监督作用 C.表态作用 D.深化作用 答案: 引导作用,监督作用,表态作用,深化作用 4、记录的注意事项包括:( ) A.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宽 B.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C.逻辑顺序一定要记清楚 D.想到什么记什么 答案: 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宽,字迹应尽可能工整,逻辑顺序一定要记清楚 5、体验式采访的类型:(ABCD) A. 专题式体验采访 B. 往复式体验采访 C. 随机式体验采访 D. 委派式体验采访

电视新闻稿范文

范文1:事件报道: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 (导语)今天上午,长近1万公里、宽约250公里的“日全食带”跨越亚洲大陆,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解说)“日全食带”早上7点58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 (解说)在我国,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4000多年历史,根据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到2309年近500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世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我国长江流域的42个城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同期声)群众:…… (解说)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分析: 1、这篇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2、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 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 3、第三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 是同步的,视听结合,使人印象深刻; 4、最后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 也是对应画面内容。 范文2:人物报道: “80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导语)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活见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解说)在搜索引擎输入“北京最帅交警”就能找到孟昆玉,他的十几段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网友们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 (解说)其实从警校毕业开始,小孟就是队里出了名的“好琢磨”,和平门路口左转弯待转信号灯只有10秒钟,每次只能停三四辆车。记者发现,小孟常把自己的站位让给车辆。 (同期声)孟昆玉:…… (解说)值勤时的小孟是个“分秒计较”的人,为此记者也给孟昆玉算了一笔账:一个信号灯周期,打手势25到30次。一个岗下来,同样枯燥的动作就要重复900 多次。而这个28岁的小伙子,已在这个路口风雨无阻地坚守了八年。 (解说)夜查是交警工作最苦的活,不仅要熬夜,还可能会面对酒后司机的种种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学习笔记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 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1.易于接收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 电视劣势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拨出方式。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各自的传播特点

报纸 媒介特征:1、报导性,报纸上所刊载的消息,具有说服性和记录性以及强烈的说服2、信赖性,报纸广告在今日所以获得高度的信赖,对报纸媒介本身评价上所负的信赖性至关重要。3、即时性,在印刷媒介功能中,报纸和其他媒介根本上的不同,是具有即时性,特别是日报,能及时地传递最新的广告信息。4、计划性,当策划报纸广告时,媒介价值是按着计划性而评定的。 传播范围:报纸的传播范围比较明确,既有国际性的,又有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发行区域,即不同种类的报纸的覆盖范围各有不同。 受众对象:从职业和教育程度来看,阅读报纸的阶层可以说是媒体中幅度最广泛的,而所有的报纸阅读者就是报纸广告的受众对象,以定期订阅者为主要对象。 视听状况:报纸版面众多,内容庞杂,读者阅读时倾向于新闻报道及感兴趣的栏目,如果没有预定目标,或者广告本身表现形式不佳,读者往往会忽略,所以报纸广告的注意率极低。 优缺点:报纸广告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弹性大、灵活、及时,对当地市场的覆盖率高,易被接受和被信任。而其缺点则主要在于传递率低、保存性差、传真度差、广告版面太小易被忽视。 广播 媒介特征:无线广播媒介是通过无线电波向拥有接受工具的广大受众传送节目信号的活动。无线广播用电波传送节目,无远弗届;用声音传递信息,不用纸张。联系传播效果来看,广播媒介有如下特点:1. 传播的及时性;2. 广泛的群众性;3.强烈的感染力。 受众对象:广播广告的传播对象广泛,几乎是全民性的。广播不同于报纸,它是运用无线电波传送声音的,是供人收听的。它的受众对象是所有收听广播的人,而收听广播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耳朵不聋,听得懂语言,就可以收听广播。 传播范围:从收听广播的普及程度看,广播这个工具的群众性是最广泛的,现在收听工具在我国城乡已经普及,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广播系统已经形成;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开通了广播,使用的收音机共约20亿台,平均不到3个人拥有1台。 视听状况:广播的内容广泛,信息量大,播出时间长,多频道,多波段,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要,听众面的丰富性真正使广播做到了雅俗共赏,也使

浅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认识

浅谈对广播电视学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也快上了半个学期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了,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广播电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听到广播电视新闻学这门课时我以为这仅仅是一门教导我们学习广播和电视制作的课程,而这两个传播途径也正正逐渐的被网络搜取代,所以刚开始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是我误解了广电这门课的真正内涵。接下我,我想谈一谈我对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点看法与理解。 首先,什么是广播电视呢?广播电视作为一种电子传播媒介,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播送音响、图像节目,通称广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播送声音与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广义的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图像广播;狭义的广播指声音广播。按技术传输方式,广播分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电视分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那什么是广播电视新闻呢?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以广播电视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重点是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与工作原则,以及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它既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广播电视学的一个分支。 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叫做新闻规律。新闻规律也有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之分。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迅速反映最新事态与事实变动,

这是新闻报道的普遍规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新闻价值具有时新性,趣味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广播电视新闻通过电子技术手段报道并作用于客观实际,这是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当然,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也具有党性原则。我国广播电视的本质属性(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决定了我们必须用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来指导、规范广播电视新闻工作。 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中,出现了一个新兴词汇也是难点“蒙太奇”。一般来说,影视制作的后期,将拍摄下来的许多镜头按照一定的要求,重新排列、组织、编辑在一起,这个基本意义的镜头组接,被人称之为蒙太奇。蒙太奇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它是镜头组接的技巧手段,这是最易理解,也是最易引人注意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它是视听语言的思维方式,存在于创作者创作观念之中,它贯穿于影视作品从构思选材直至制作完成的全过程中。它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方法的总和,也是创作者从高层次把握创作风格和运用创作技巧的出发点。当然广播电视也是有思想性原则的。新闻报道总要表达一种思想倾向,传播出去总会产生一定的甚至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就是思想性。广播电视的特性要求我们传播要快捷,内容要简洁,传播通道要单一,传播过程要排他。

周小普《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及其特性 1.声音 声音的特性包括: (1)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存在形式是波状的 ①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②声波的波长和频率。声波的波长为声波振动一周所传播的距离,频率是表示每秒重复

波形的数量。声波的频率还表示音调的特性。 ③声速。声波传播的速度决定于媒质的特性,即其密度、弹性等。 ④声音的方向性。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时,声波比较均匀地向各个方向传播;当声波波长小于声源尺寸时,声波集中向声源正前方一个尖锐的圆锥体形状范围传播。 ⑤声波的反射、折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遇到障碍时,会视障碍的材质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⑥声波的衍射和绕射。声波在传播途中遇到小于波长的障碍物时,会绕过障碍继续前进。 ⑦声波的可叠加性。 (2)声音的生理性 ①声强。声强即音重、响度,声场中任一点上的声强是每秒钟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它表示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力度,即声波振动的幅度。声强又称音量。 ②音调。音调又称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③音色。音色是声音的特色,即使两个声音具有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也能根据音色区分出不同乐器或人声。 ④声音的方向感。对于人来说,声音具有方位感与运动感。这是由人的双耳定位形成的感受。 (3)声音的表情性 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节奏都具有表情作用。不同的内容需要相应的感情表达方式,需要传播者以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停连、音量等去处理和把握。 (4)声音的心理性 ①对声音的选择; ②耳朵的掩蔽效应;

③广播电视声音类:语言,内容的主要栽体;音乐,写意用;音响,写实用。 2.图像 (1)构成 ①活动影像,是指图像内容活动、连续变化,如我们平日的视觉观察所见景物状态的实景记录,是电影、电视中多数画面的表现状态。此外,连续画面还包括动画、特技图像等人类创造的视觉对象。 ②静止图像,是指图像内容凝固不变,仅有一个固定状态的情况,包括照片、图画、图表和示意图等视觉形式。 (2)荧屏显示 电视图像是投影在荧屏上供观看的光学图像。它合成电子视频信号。彩色电视是亮度“Y”信号和色彩“C”信号的组合,电视设备将两种信号合成为单一信号传送并录制。 (3)电视屏幕 电视画面是通过电视屏幕呈现给观众的,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视觉最清楚的范围是在垂直视角约15°,水平视角约20°的矩形面积之内。因此电视屏幕一般都设计成矩形。 (4)电视画面的特性 ①仿真性;②连续性;③选择性;④多义性;⑤时限性;⑥低清晰度;⑦二维画面。 3.文字 (1)文字类别 ①屏幕文字。屏幕文字又分为标题和字幕。标题一般是指节目名称,常与其他画面内容同时出现,共同构成节目的开头。 ②画面文字。画面文字是指摄录的影像中存在的文字(如匾额、会标、标语等)。画面文字使用得当,可以自然、准确地传达明确的信息,因而可以说是电视传播信息的一个捷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