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猪高热病防治及图片

从2006年夏秋之季开始,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严重的猪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大多数人把它称为“高热病”,也有的称之为呼吸道综合征,本次疫情以高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饲料报酬降低、母猪繁殖障碍、生长速度下降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下降等为特征,“高热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畜牧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养殖朋友的高度关注。以前对于引起此病的病原有很多说法:如先前的“流感说”、后来的“蓝耳病说”、“变种蓝耳病说”以及“不知名的新病说”等。2006年9月,文利新等综合分析湖南、河南、山东等地疫情,提出“高热病”疫情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蓝耳病”(详见2006年第12期《河南畜牧兽医》),通过采取积极保健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3月28日,农业部正式公布本次疫病的病原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时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术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针对2007年生猪生产工作,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并颁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试行)》(详见“中国保健养猪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b16202246.html,) 为进一步让广大养猪户了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并及时做好有关的保健防控工作,特撰写了本文,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蓝耳病”的概述 1987年在美国首先报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蓝耳病,1989-1990年在亚洲开始流行。多年来,蓝耳病作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PRDC)的主要病原之一,一直受到集约化猪场和规模化猪场管理者的关注,但对于一般养殖户和散养户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受2006年来我国发生的疫情的影响,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阐述蓝耳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特征﹑诊断方法及保健防控措施,为猪场有效控制此病提供参考意见。 一﹑蓝耳病的传播途径 关于蓝耳病的传播途径,一直以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1.专家们对于蓝耳病随空气传播这一传播途径还存在不同意见,有待进一步研究;2.认为吸血昆虫(主要是蚊子)传播此病的可能性小;3.运输工具也是其传播途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4.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猪与猪之间的相互传播,包括母仔垂直传播和同一批猪群之间的平行传播。在同一猪群中,蓝耳病毒存在持续感染情况,病毒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传播,造成感染及未感染猪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引进带病毒血症的后备种猪与原猪群的平行和垂直传播为其主要传播途径;不同的猪群还可通过感染公猪精液传播。 通过认识此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广大养殖朋友有效地采取措施控制此病的流行与扩散。 二﹑蓝耳病的发病特征与诊断 对于确定猪群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找到病原,其次,必须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第三,必须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对蓝耳病的诊断,也应建立在其发病特征的基础之上,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诊断: (一)、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 管理规范、饲养正常的猪场,种猪的繁殖率和育肥猪的生长性能等各项指标应该是处于基本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主要措施

前言 要转变本县当前的养猪现状,本人就结合隆林山区养猪的实际情况,针对充分发挥母猪的利用率,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潜力,选出亲本遗传差异大的杂交母猪,并采取科学的饲料管理,正确的采用人工输精技术以及输精的质量来提高受胎率,使下一代的经济性状表现更为突出。防止空怀率上升,妊娠母猪的管理防流保胎,提高仔猪成活数,分娩时接产、助产护理、防止假死、难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成活率及仔猪的护理,提前断奶,缩短母猪生产周期,达到提高母猪年产窝数和产仔猪的增加,提高母猪繁殖率是养猪业生产的保障,是养猪业发展的实际措施。现就展述如下: 一、加强母猪的选种及引进工作 (一)母猪的选种 养猪生产正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养猪要增效就首先要选好种猪,践,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良的杂种品种,可有效地提高成活仔数、断奶窝重、饲料转换率和日增重等;杂种育肥猪,可减少饲料消耗,提早出栏,缩短育肥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由此杂交父母本应严格选择,选留的亲本之间遗传差异要大,如选留分布广、数量大、产仔多,泌乳量高,母性好,适应性强的本地优良品种作母本。 (二)引进母猪需注意的问题 1、不购进有疫情的地方的猪母; 2、查看品母系记录、亲本档案; 3、选留引入,发育整齐,生长良好,没有遗传缺陷、健壮、被毛光亮,小母猪乳头较多(6—7对为宜)且排列整齐; 4、查看防疫情况及防疫记录,并作好耳号或耳标、易区别;

5、引进起运前做好分群,依体质、大小、品种等进行。并注意装运时的安全; 6、起运前后对运输车辆严格消毒。 7、注意运输种猪的应激,并应备些常用药物器械等随行。 二、加强母猪繁殖率的评定 母猪的繁殖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下一代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发展,提高繁殖率由母猪自身的生理状况来决定,根据以下繁殖率对母猪进行评定:母猪除要选择优质杂交母猪外还要选择家系窝产仔数平均在11头以上,断乳仔猪在10.5头以上,母猪采食旺盛、泌乳力高,21天断奶头均重达6.5公斤以上,28天断奶头均重达7.5公斤以上,母性好,不压死小猪,断乳育成率达95%以上,外貌符合母用体型,体躯较长臀部宽广,有效乳头6-7对,发育良好排列整齐,饲养中保持体型中等不肥不瘦,阴户发育好,有母用体质。 三、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养好母猪是提高情期受胎率,并能顺利地参加繁殖的关键,因此对母猪的饲养管理要求应是调整好营养标准,满足母猪生理、发情、排卵、受精的需要,确保全价性日粮,但不能使母猪过肥或过瘦,提高母猪的情期受胎率。此外,对母猪日常管理上,也要加强运动量,给于充足的阳光,保证舍内的环境清洁卫生,新鲜的空气为了能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可采用诱导发情来刺激母猪,同时调整好母猪饲养管理以达到提高母猪受胎率。 四、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提高母猪受胎率 (一)做好发情鉴定是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关键措施之一正确的判断母猪发情和排卵,是为适时配母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母猪

猪高热病是什么症状,如何预防猪高热病

高热病是突然起病的,且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严重的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到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猪高热病其实没那么可怕,做好这几点就可以 猪高热病的治疗要点 一.切勿心慌,病急乱投医。如果发现有个别猪发病,要迅速隔离然后用常规的抗菌素要探探路,如果三针能打好的说明不是很严重。同时要给其他未发病的猪群的猪舍进行消毒。用广谱抗菌药物加中草药物拌料饮水(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土霉素,鱼腥草,板蓝根等)。目的是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能力。 推荐;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2000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猪益肽1000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让猪自身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特点: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二.沉着稳定,找准病因。1.对于已经高热的病猪,要边治疗边摸清病因,找出导致免疫机能下降的原因,方可制定出一个可行的治疗方案。2.对于刚发烧还吃食的猪老养殖户支招:可以使用中药退热颗粒,再给猪饮水再加点葡萄糖,连饮一个星期,基本就好了。

猪高热病如何治疗

温度逐渐升高,困扰猪场的另一高死亡率疾病来袭。我的猪是不是得了高热流感了? 高热流感困扰养猪业多年,可以说养猪场的老板谈热色变。 1、高热流感的具体症状 病猪持续高热,体温在41℃-42℃,个别的体温达43℃。皮肤出现潮红,指压褪色,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有少量饮水。如果病程过长,猪的耳、颈下部、四肢、腹部及尾部皮肤会发紫,最终因衰竭而死亡。 2、治疗“猪高热病”应遵循的原则 应选用高效、低毒、敏感的药物,如: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泰乐菌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替米考星、阿莫西林、长效土霉素、磺胺间甲氧、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等。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植物血凝素、免疫球蛋白、板蓝根、鱼腥草、黄芪多糖、双黄连、金丝桃素等。 还要多喝水、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尤其补充VE、VB1、VA、VB12、VC等,少喂食、喂些易消化的青绿饲料。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特效产品 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产品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主要成分:淫羊藿、牛磺酸、包被猪同源血清抗体、转移因子、抗菌肽、植物血凝素、胸腺肽、连翘、黄芪、党参、蒲公英等12味名贵中药。 产品特点 1、猪同源血清冻干粉是抗病毒药物,是抗病毒的首选药品,抗病毒作用是其他抗病毒药的106倍以上。 2、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整群免疫水平,防止免疫抑制病的发生,有效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3胸腺肽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诱导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广谱抗病毒。 4、迅速改善病畜的精神状态,健胃消食,提高食欲,增加采食量,有助于机体受损机能的恢复。 5、高效抗病毒配方,绿色,无药残,无停药期,是当今抗病毒药物性价比的特效产品。 功能主治:1、本品特别对由猪的无名高热引起的高热,厌食,身上发紫发红或久治不愈、高热不退的疑难杂症有特效。

温度和配种方式等因素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研究

温度和配种方式等因素对母猪受胎率 的影响研究 宋江堃1王维洪2王志刚1华卫东1陈绍孟1罗亚东2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浙江杭州310021;2.浙江省杭州越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通过对某集约化养猪场2011、2012年2年间在不同季节采用本交、本交+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等配种方式的母猪配种记录及追踪母猪繁殖性能等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了气温和配种方式不同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提出了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配种方式;受胎率;人工授精

“北京六马”新时代的猪人工授精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七届全国猪人工授精关键技术研讨会1次人工授精的配种方式,返情母猪全采用人工受精。 表12011年、2012年母猪受胎率 母猪受胎率(%) 月份2011年2012年平均 i;妇馥蚪激轴矗畦《蚓岫-哦锄.函i盛函自砬‘星l:2:l“滴涵啦鹾&醯蝙豳j麴?:怒溢蠊如商醯s。幽曲t-l;l星:!蠡d自_i曲盆 274.3671.4372.895 酽卿孵帮嗍哪嗍嘲獬孵”’节嘲孵聊翌礤释孵静…”嘲榔嬲鼎黟妒……”踟卿嘲 警醯妇龇涮基‰汹i妇麟t蛐醯瞄。妇缀£曼&㈣龋蕊自妇自轴醯。lZ雯魁。≈幽;《蛐&豳&l垒,臻熟缸凇通 6 8 1074 1278.0879.4178.745 2.1母猪受胎率分析 2011年,本交配种的结果显示受胎率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明显变化,有较明显的波动情况。11月份受胎率为全年中最高,12月份次之,在1-6月份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在7月份明显下降,最低为9月份,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表1)。由表2可知,受胎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11月份显著高于6、4月份(只0.05),与3、l、12月份无显著差异(/50.05),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只O.01);12月份的受胎率极显著高于5、7、8、9、20月份(尺0.01),与2月份差异显著(尺0.05);4月份的受胎率与2、6无显著差异(乃O.05),同样极显著高于5、7、8、9、lO月份的母猪受胎率(尺0.01);6月份的受胎率显著低于3月份(尺O.05),极显著高于5、7、8、9、10月份(只0.01);9月份受胎率与8月份受胎率无显著差异(乃0.05),但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尺0.01),9月份为全年最低。 表22011年年母猪受胎率多重比较 月份9871052643l12 11料料料料料料● 12料料料料料木nsn8asns l料料料料料毒nsnsns 3料料料料料牛fl¥ns 4#料料攀拳林nsns 6料宰宰料料料ns

猪高热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我国,每年都会出现高致病性PRRSV变异引发的以“三高”为特征的“高热病”,该病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灾害性的打击。针对高热性疾病的病死猪解剖发现:猪的心、肝、脾、肺等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胃和肠损坏最严重。常出现胃溃疡、肠穿孔等。病猪常出现呕吐或拉稀现象。病发初期,猪群出现呼吸急促,眼结膜潮红,流眼泪(泪斑很长),流鼻涕,或鼻塞并有个别猪出现41~41.5度的高烧,皮肤发红,食欲不振或废绝。还有一个现象不可忽视:发病猪场十有八九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公猪包皮积液,母猪外阴脓肿(指育肥舍猪)。这种情况的发生,跟很多因素有关,在此就要将话题转移到为何要将高热病成为免疫机制综合征,首先要从导致高热病的因素开始说起,如果能够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将大大降低高热病的发生! 一、毒素因素(黄曲霉毒素B1,赫曲霉素等高达七中毒素),霉菌毒素会导致猪群慢性中毒,引发猪群免疫系统功能缺陷,诱发多种疾病发生,猪只摄入会时期免疫系统组织器官活性降低、抗体生成减少,也就是免疫机制综合征的发生。 二、很多养殖户都很熟悉,平日里我们给猪只补充的营养因素等,如某些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和微量元素(如铜、铁、锌、硒等),搭配不当,就会引发免疫器官发育、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从而诱发免疫系统缺陷。 三、应激因素引发的免疫机制,如过冷、过热、拥挤断奶、混群、运输等情况下,造成的猪只应激反应,许多学过解剖学的专家都知道,猪只体内本身就存在着许多传染性病毒,如蓝耳、圆环、猪瘟、支原体等等,一种病因诱发多种疾病,造成混合感染,治疗难度非常大。 推荐药物;猪益肽—抗病毒特效产品 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5倍-10倍 产品特点:本品从高免猪血清抗体中分离,冻干,包被得到的特异性血清冻干粉,其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外毒素等多种活性,并具有调理,凝集和沉淀病原体,以及中和病毒的作用.能有解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该药作用迅速,30分钟内可减轻疼痛

猪瘟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

摘要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FSV)引起的急性、热性、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巨大。随着人们对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不断研究,疫苗的广泛应用,猪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又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并有死灰复燃之势。因此研究当前猪瘟的流行现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猪瘟的有关特点,希望能对猪瘟的防控提供帮助。 关键词:猪瘟,流行现状,原因分析

目录 引言 (1)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1)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1)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1) (三)猪瘟流行病学 (2) 二、猪瘟的症状及病变 (2) (一)急性型 (2) (二)慢性型 (3) (三)迟发性型 (3) (四)病理变化 (3) 三、预防措施 (4) (一)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4) (二)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4) (三)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4) (四)改善饲养管理 (4) (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猪瘟 (4) 四、疫情处理 (5) (一)消毒 (5) (二)加强免疫监测 (5) (三)完善免疫计划 (5) (四)隔离、消毒 (5) 五、疫苗种类及处理方法 (5) (一)乳兔苗 (5) (二)细胞苗 (5) (三)淋脾苗 (6) 六、参考文献 (6)

引言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所引起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疾病,它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发病率达95~100%,主要特征是高热稽留、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坏死、梗塞等变化。本病遍布于世界各国,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瘟病毒是一个活体,它不会永久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因在体外继代或体内抗体压力下,而减弱其原有的毒性。反而减弱的毒力也可因在敏感个体继代感染后而增强或恢复原有的毒力。由于这种情况,当前猪瘟病毒已形成强毒、中间毒、弱毒型同时存在,初发地区强一点,常发地区弱一些。其中,强毒株不论猪的品种、年龄均可导致大多数猪发病和致死;中间毒株因自身抵抗力对感染有影响,发病后可能引起死亡,但也有从感染中康复的;弱毒株的感染,仅限于抵抗力弱的猪体,虽有点免疫性,但挡不住毒体入侵的发病猪,死不了,活不旺,也有长期带毒传播的,这类弱毒株只有对小猪或胎儿较易引起致病和死亡,它多发于免疫制度不健全,形成免疫紊乱,饲养管理不良的猪场或农村的猪群。 一、猪瘟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 (一)目前国内猪瘟流行现状 我国是猪瘟流行较多的国家之一,每年因猪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元。2004~2005年,我国18个省、市、自治区报告猪瘟疫情,发病135633头,死亡68771头,扑杀16320只。王先明等2006年报道,2001~2006年5月份以来,在东南及中南部分省份发生的猪高热病,尽管是多病原的引起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偏高,孟长泽等对所在兽医院的猪瘟病例进行统计表明,从2003~2005三年中,猪瘟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5%。张家峥等报道,造成我国养猪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是猪瘟,因该病死亡的猪只占三分之一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猪瘟仍对我国当前危害养猪业最为严重。 在我国,除香港、澳门外,其它32个省、市的部分地区都不同时间、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发现过猪瘟的流行,在上述省、市地区的猪场均分离到猪瘟病毒。近5年来,从8个省、市的19个猪场采取15736份样品,检查猪瘟带毒情况,结果表明:带毒猪1822头,带毒率为4.61%~30.7%,平均为11.58%。据估计,我国每年因HC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30%左右。 (二)目前国外猪瘟流行现状 历史上,猪瘟发源于美国,类似猪瘟的报道大约在1810年田纳西州福莱克林,1887年报道的发生猪瘟的已有35个州,后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火车的问世对本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猪瘟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定为一类烈性传染病。由于世界各国采取了消灭猪瘟的有力措施,许多国家、地区已宣布消灭该病,尤其我国50年代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自问世以来,猪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自19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猪瘟以来,猪瘟在世界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因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近20年来,不少国家

猪场高热病的防治方案

猪高热病防治方案 夏、秋季节养猪界讨论最多、最热门的话题就是猪高热病。何为猪“高热病”?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多数专家普遍的看法是由多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临床上以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该病危害严重,具传播区域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如果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猪只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因分析 引起高热病的因素很多,在这里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生物性因素;另一类为非生物性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在高热病发病阶段,生物性因素起关键作用,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菌检出最多的是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放线杆菌,还有附红细胞体及弓形体;病毒包括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等;寄生虫有绦虫、肺丝线虫及蛔虫等。细菌主要是产生毒素,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病毒破坏猪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寄生虫破坏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引起发病;附红细胞体及弓形体主要危害血液系统。 1.2、非生物性因素 非生物性因素包括霉菌毒素、应激、营养等,霉菌毒素导致器官器质性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热应激致使猪群整体抵抗力偏低,加

上夏、秋季天气较为炎热,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氧化而失效,部分饲料铜含量超标,高铜氧化破坏维生素营养,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1~43℃,精神沉郁,大群表现厌食,皮肤发红,四肢和腹下有红斑,肌肉颤抖,眼结膜潮红、有泪斑、眼分泌物增多,鼻镜干燥、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部分猪气喘、呼吸困难成严重的腹式呼吸,尿少而黄,粪便干硬、颜色黑。个别猪出现四肢划水样的神经症状,全身呈败血症变化。病程稍长的皮毛无光,喜卧,全身苍白,走路不稳,最后衰竭而死。母猪染病出现流产、死胎和弱仔现象。 3、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股沟淋巴结显著肿胀。内脏淋巴包括支气管淋巴和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明显肿胀,有的呈土黄色,有的呈暗红色,扁桃体充血。心冠脂肪及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组织均呈肉质样变性,严重丧失气体交换能力。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的泡沫状粘液或淡黄色脓性粘液,胃部有明显的胃溃疡病变,肝脏、脾脏均肿大,颜色变黑,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等。 4、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

母猪各阶段的保健措施

母猪各阶段的保健措施 一、后备母猪保健 维生素E与繁殖关系密切,硒不仅参与免疫反应,还可促进生长。后备母猪配种前7~15天,每头注射亚硒纳维生素E2.5毫升可提高母猪受胎率和分娩率。 二、产前母猪保健 (1)母猪产前及产后各7天,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强力霉素200克+阿莫西林200克,可切断肺炎支原体等病原由母猪传给仔猪,并能防止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 (2)母猪产前24小时,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5毫升,能提高母猪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仔猪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三、产后母猪保健 (1)母猪产完仔,注射30%氟苯尼考注射液10毫升可预防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 (2)母猪产完仔后48小时内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2毫升,能有效促进恶露排除和促使母猪泌乳,并可显著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四、经产母猪保健 据德国专家研究,从仔猪断奶的第3天起,给母猪喂食时添加200毫克维生素E和400毫克胡萝卜素直到母猪发情时,将这两种添加剂的量各减一半,再喂至妊娠第21天。采用这一保健方法,可使母猪产仔数增加约22%,而且,母猪、仔猪的体况良好,成活率高。

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 根据母猪的生长、繁育规律,可分为后备母猪、妊娠母猪、临产母猪、哺乳母猪和空怀母猪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长繁殖及价值。因此,抓好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此阶段饲养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当膘情,过肥、过瘦都会导致发情期异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品种选择:后备母猪一般以长白、大约克为主要母本,且具有优良品种特征,要求体型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效乳头6对以上。 密度适宜:在农村,一般实行母猪、产子及其泌乳单圈同舍饲养,每头母猪应保持圈舍面积12平方米~15平方米。若母猪按阶段分舍饲养,则后备母猪一般以4头~6头为一栏,每头所占面积为2平方米左右。密度过高会影响后备母猪生长发育,出现咬尾恶癖。 限量饲喂:后备母猪从60千克体重开始,用后备母猪料并实行限量饲喂,确保蛋白质、va、vd、ve平衡供给,一般日喂量为1.5千克~1.8千克。80千克体重时,日喂量达1.6

猪高热病防治十六问

猪高热病防治十六问 作者:任晓明来源:今日畜牧兽医发表时间:2010-1-21 一问:高热病到底是啥病?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因此,所谓高热病根本就不是一个病,是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我们检测到的病原主要有:蓝耳病病毒(PRlKSV)、猪瘟病毒(HC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ADV)、猪圆环病毒2型(PCV —II)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链球菌2型(sS—II)、副猪嗜血杆菌病(HP)、多杀性巴氏杆菌(PM)、支原体、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sc)等。二问:打了疫苗就没事了吗? 不对。虽然疫苗是控制病毒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蓝耳病并不能保证打了疫苗就不发病。因为蓝耳病病毒很容易产生亚毒株及次集团,当有外来猪或全场抗体效价不一致时,很容易爆发此病。个别蓝耳病弱毒苗注射后有病毒返强的可能,会导致蓝耳病的发生。如果猪场70%以上母猪有高的中和抗体效价.母源抗体可以转移给仔猪。因此应先测定母猪抗体效价后再决定要不要接种疫苗。母猪打了疫苗(一般是弱毒苗),如果感染了强毒株,一样也会经胎盘感染传给小猪而发生蓝耳病。 三问:高热病在什么季节发生? 高热病在极冷和极热时都会发生,冷热都会对猪造成应激。严格来讲应激才是高热病爆发的主要诱因,猪的体感温度(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同)若处在适温带,发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少很多。 四问:蓝耳病的死亡率很高吗? 不高。常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Dr Mccaw说“蓝耳病不死无病的猪”,原文如下“PRRSDon'tKill Bacteria flee Pigs”.他将蓝耳病病毒攻毒于SPF猪(无特定病原体猪),结果证实猪虽然感染了蓝耳病,但却不会因此而死亡,一切生长正常。所以即使得到高致病性蓝耳病,也不一定死很多猪,死亡率在0%100%都有可能,死亡率受猪免疫力高低、营养好坏、环境条件、管理方式、卫生状况及毒株强弱影响。 五问:蓝耳病用药管用吗? 蓝耳病由病毒引起,造成胸腺萎缩而降低猪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力下降。通常抗生素只杀细菌不杀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对蓝耳病本身是没用的。但是,药品可以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所以使用药物仍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最佳方案!一定要注重保健及营养,适当添加免疫增强剂。再配合药物使用才能控制此病。 六问:诊断书上写了很多病。是猪同时感染了这些病吗?

猪高热综合症治疗方法(完整版)

当前猪高热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摘要:治疗和预防猪高热综合症在规模化养猪场要有一定的措施和方法,①治疗的原则是抗菌、抗病毒、增加免疫力、要早发现、早治疗。②预防的对策是加强疫苗的免疫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③坚持自繁自养、中等规模、多点分散,全进全出。④改善猪舍的环境,舍内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减少带毒活猪的流动,加强检疫工作,严格消毒减少饲养密度,不为病原体创造条件。 关键词:猪高热复合症治疗方法预防对策 近几年,猪的高烧不退,即所谓的猪“高热复合症”发生较多,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以致许多猪场倒闭,许多农户不敢养猪。猪高热复合症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以病猪持续高温、食欲废绝、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复合性传染病,主要有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伪狂犬病、非典型性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引起,多为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该病自去年六月份发病以来,发病状况及发病原因与往年不同,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因而在诊断和治疗我们研究所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及预防对策,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1 主要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40℃~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淌眼屎,卧地不起,运动失调,呼吸急促,鼻流清涕,粪便干硬,小便发黄,全身皮肤发红,或腹部、耳尖发绀;或在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出现紫红色血点;或眼圈青紫,肛门周围青紫。个别猪发病数天后皮肤黄染或苍白,少部分猪毛孔针尖状出血。有的猪腹泻,发抖、消瘦。四肢、眼睑周围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公猪不育,母猪不易受孕,怀孕猪易早产,死胎、木乃伊胎。 2 剖检变化 从对病猪剖检情况来看,病猪的病变以肺部变化为主,肺脏有的苍白,有的有出血点、出血斑;有的肺脏水肿,呈斑驳状到褐色大理石样病变,有的实质变性,如海绵状,可在水中飘浮;有的似水煮状;更有很多病猪的肺脏多处部位肉变,特别是尖叶、心叶和膈叶的前缘,,部分病变肺叶支气管内充满脓性分泌物;气管内有较多的泡沫,部分气管环黏膜充血。心肌有出血点,心包积液,为淡黄色液体。肝脏有的灰白色;有的有坏死灶;有的有出血点,有的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表面有黄色条纹状或灰白色坏死灶。肾脏肿大、呈褐色或土黄色,质地较脆,有淤血现象;有的有大量针尖状出血点;有的表现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有的有坏死点、坏死斑。脾脏肿大、边缘有多处梗死灶。胃充血、出血;部分猪胃底粘膜出血、坏死、溃疡,回盲肠有大量溃疡灶。肠出血严重,特别是小肠和结肠多数有坏死灶。淋巴结广泛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

猪高热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案 当前猪高热病发病特点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临床症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90%。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综合上述情况,有专家将其归纳为“猪高热病。”这是一种多疾病综合症,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下面就本人的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要保证充

足的干净饮水,并在饮水里添加保健液,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多添加点保健液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 (二)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症候群。养殖场(户)应加强对猪瘟和猪链球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提高整群的免疫水平,对新购进的生猪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三)消毒灭病原,净化环境每天打扫猪舍及场地,冲洗干净,然后用灭菌威等消毒药对圈舍、过道、天花板及运动场地等喷雾消毒。消灭蚊、蝇,减少疫病的传播。必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比如堆积发酵消毒等。 (四)合理用药,减少损失 1、病毒性疾病使用抗菌素药辅以治疗,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应用维持营养类药物,维持机体耐过疾病,使用清瘟败毒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 2、临床上确认为原虫寄生的疾病,尽快选用有效的药物给足剂量,并一定遵守疗程的规定使用。对附红细胞体病应用三氮咪、血虫净进行治疗,对猪弓形体则应用磺胺药进行治疗。猪的疾病对养猪生产危害极大,猪的疾病预防要采取综合性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样养猪才能获得最大利润。1猪高热病又称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蓝耳病。2猪高热病主要症状:猪的体温一般在39.5到41.5左右,常办有咳嗽,气喘,食欲下降,分泌,干硬,随着病情的发展猪的耳部,颈部,屁股发紫色,等症状。如用退烧药物后,会出现反复反弹,厉害的可以直接致命。 3、猪高热病引发原因:是由多种疾病所引发的一种疾病,目前原因尚未清楚。 4、本人推荐:方案一:菌敌+百服宁分别颈部肌肉注射。

温度与母猪受胎率关系的初步探讨

月份温度与母猪受胎率关系的初步探讨 班级:畜牧兽医153 毕业生:qq 指导老师:ww 摘要:笔者对浙江省某集约化养猪场2012年-2013年6650头次的母猪配种记录进行整理和数据统计,分析了各个月母猪受胎率的情况。统计分析表明1月、3月、11月、12月母猪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为全年最高。7月、8月、9月的高温对公猪精子形成危害极大从而导致这3个月母猪受胎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P<0.01)为全年最低。 关键词:母猪;月份;受胎率;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months and sow conception rate Grade: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153 Student Name: Tang Wu Supervisor: Fan Yue gang Abstract:The author of an intensive pig farm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2-6650 head 2013 sow mating records and data statistics,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each month sow conception rate.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1 month, 3 months, November, December sows conception r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months (P < 0.01), the highest for the year.In July, August, September great harm of high temperature on boar sperm formation resulting in this 3 months sows conception rat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ther month (P < 0.01) for the year. Key words:The sow;Month;Conception r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