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1

聊斋志异1
聊斋志异1

聊斋志异 柳秀才 的思想和艺术

杨玉军,王!惠

(枣庄师范学校教务处,山东枣庄!277000)

[摘!要] 柳秀才 是 聊斋志异 中不多的以蝗灾为故事背景的作品,体现了 聊斋志异 故事虽多奇幻但却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反映了蒲松龄对农村现实的关注和忧时爱民的情怀;小说塑造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尤以蝗神为最突出;在情节构思安排上,有精巧独到之处。

[关键词]柳秀才;蝗神;沂令;微型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04)05-0016-04

在 聊斋志异 近五百篇作品中, 柳秀才 似乎是很不起眼的一篇,但却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加以注意。这篇小说非常短,不过二百多字,即便是在 聊斋志异 这部以精练著称的文言小说集中,也称得上是一篇微型小说了,为方便起见,现引在下面: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硕腹牝驴子,即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诘旦,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妇高髻褐帔,独控老苍卫,缓蹇北度。令即香,捧卮酒,迎拜道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恳:?区区小治,幸悯脱蝗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乃尽三卮,瞥不复见。后蝗来,飞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

王阮亭云:?柳秀才有大功德于沂。沂虽百世祀可也。#[1](P 589~590)

和 聊斋志异 中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这篇作品也是一篇虚构的带有神异色彩的故事,但却是有着现实基础的,它是以发生在明末山东地区的蝗灾为故事背景的。

中国历来是多蝗灾的国度,徐光启在 农政全书 中说:?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犹惨,过于水旱也。#[2]翻开历史资料,?蝗飞蔽日#、?蝗声如风雨#、?蝗食禾苗,草木皆尽#、?大旱蝗遍地,饥民食草木树皮尽,死者众#等记载布满史料字里行间。据记载,二千多年来,中国发生大规模蝗灾800多起,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而山东则称得上是蝗害的重灾区,是全国重点蝗区,蝗区面积建国前为2700多万亩。山东最早有蝗灾的记载是公元前707年,孔子所著的 春秋 一书中,记载了当年发生在当时鲁国的蝗灾:?鲁桓公五年,秋,鲁有螽(即蝗虫)。#据考证,自公元前707年至公元1949年共2656年间,记述蝗虫发生共有452年次,平均5 9年即有一次蝗患年。唐、宋时期,山东省平均2~3年就发生一次蝗灾,明、清和民国时期几

乎连年发生。

[3]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一带正属蝗灾的多发地带,仅在蒲松龄生活的顺治、康熙年间,就发生过多次蝗灾,比如顺治十二年、康熙十一年、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四十三年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蝗灾,其中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的蝗灾尤为骇人,淄川文人、蒲松龄的好友唐梦赉曾有 蝗赋 描述此事,在序言中有?丙寅五月,有蝗蔽天而来#[4]的记载。蒲松龄也写了七古 蝗来 和五古 捕蝻歌 ,[1](P1707~1708)描写了这次蝗灾的来势迅猛和村民们驱蝗捕蝻的焦急情景,而蒲松龄作于康熙四十三年的著名的 秋灾记略后篇 中也记叙了当年发生的蝗灾情况,这些和他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是 [收稿日期]2003-11-30[作者简介]杨玉军(1963?),男,山东兖州人,枣庄师范学校教务处高级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2004年10月

第21卷第5期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 OURN AL OF ZAOZ HUANG TEACHERS %CO LLEGE Oct.2004Vol.21NO.5

杨玉军,王!惠! 聊斋志异 柳秀才的思想和艺术

一致的。

柳秀才以明末发生在山东中西部的一次蝗灾为故事背景,而据史料记载,元明清时期,山东一带共发生大小蝗灾238次,而 柳秀才中描写的,应该就是这其中的一次。这篇短小的故事,虽然没有对蝗灾的正面、直接的描写,但通过故事的字里行间,通过沂令的忧心忡忡、柳神的见义勇为、舍己为民、蝗神的威严但又不失宽怀,仍然可以令我们怦然心动,享受到一种动人的温馨的力量,而结尾处,?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诚然哉#这三个音节是何等的有力!我们可以感受到蒲松龄对清官廉吏的殷殷期盼,?时值太平终岁苦,唯翘白首望清官#[1](P1949),他的诗里也是这样写的,而同时,我们也分明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伤世忧民的拳拳之心。

古人视蝗虫为神虫,甚至认为:?蝗者,在上贪苛之所致也。#而行德政仁政能免受蝗灾,虫不临境在古代被认为是德政的体现。在汉代防治虫灾的史料中,以所谓德化事迹为最多,而又以卓茂和鲁恭德化虫灾的事迹最为典型。这两人 后汉书均有传,说蝗虫过其辖境而不为害,原因在于他们都施行了仁政。如卓茂曾为河南密县令,?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平帝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县界。#[5]而 柳秀才的故事也与之有相似之处,这倒不是蒲松龄借以宣传封建迷信,而是他借这个虚幻的故事表达了他对清官廉吏的赞扬、称许和对仁政德治的向往。

由于远古时期原始先民?万物有灵#的观念,古代中国是一个民间神灵崇拜十分发达的国家,在原始人看来,大自然的一切都和人一样,有形体,有思想,有灵魂。所以,古代人们的崇拜对象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如天地日月、山川河流、树木石头,都会被视为附有灵性,会主宰人的命运。

古代人们对于树神的崇拜源于树木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性,和人类生活有着很大联系。在植物类中,树不仅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使用价值,同时它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人们认为,树也同人一样,具有灵魂,具有驱鬼去邪的力量,所以,在原始崇拜时期,树也就成为人们所崇拜信仰的对象之一。

有关树神的记载,最早的大概应是 搜神记,内中云:?庐江龙舒县陆亭,流水边有一大树,高数十丈,常有黄岛数千枚巢其上。时久旱,长老共相谓曰:&彼树常有黄气,或有神灵,可以祈雨。?因以酒脯往。亭中有寡妇李宪者,夜起,室中忽见一妇人,著绣衣,自称曰:&我树神黄祖也,能兴云雨。以汝性洁,佐雨为生。?#[1](P1709)这里已经把树神人格化了,是以一位女性形象来出现的。

柳树神应该是在柳树精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柳树精的记载,比较早的是在 太平广记中,该书卷四百一十五中有 薛弘机,写一柳树精幻化为一儒生形象,其形貌?仪状瑰古,隆隼庞眉,方口广颡,嶷然四皓之比#,同卷的 贾秘篇则有儒服打扮的七树精,排列第二的就是柳树精。在袁爱国著的 泰山神文化一书中,柳树精就位列泰山诸神中。[9]在名胜蓬莱阁的吕祖殿中也有柳树精的塑像,由此看来,在对柳树神的塑造上,蒲松龄是在充分吸收借鉴了前人记述和民间信仰习俗的基础上而加以发挥创造的。

在 柳秀才中,柳树神也是以一位秀才的面貌出现的,但和上面所举的同类形象比,蒲松龄笔下的柳神无疑要丰富饱满得多了。这是一位很使人感动的形象,因出于对沂地百姓的同情,他向沂令透露了蝗神的情况,结果遭到了蝗神的惩罚,他的行为虽然不能和希腊神话中为下界人们盗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一样相提并论,但这也足以使得当地人民对之感恩戴德了,无怪乎王渔洋在该篇后加以评论说:?柳秀才有大功德于沂。沂虽百世祀可也。#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蝗神。人类产生于动物,最初被他们崇拜的东西,也首先是动物。关于虫神的信仰,由来已久。最早是关于?八腊庙#的记载,先秦之时,周人每年农事完毕后,在农历十二月举行八蜡祭, 礼记 郊特牲云:?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颢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东汉郑玄注云:?四方,四方有祭也。其方谷不熟,则不通于蜡焉,使民谨于用财。蜡有八者: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啜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而随着历史的演变,先啬和司啬及猫虎等都逐渐从?八腊#中分离出去,八腊神在民间也逐渐浓缩演变为驱除害虫之神。

在古代北方农村,最大的农作物天敌之灾害就是各种虫灾。在治虫无法的俗民生活中,大多依靠烧香祭拜蝗神、虫王(也有的地方叫?蚂蚱爷#),祈求消除虫灾。各地多建有蝗神庙、虫王庙、八蜡庙或刘猛将军庙(被民间认为是驱除蝗灾的神,但究竟指的是谁,说法不一),流传有千年以上的庙祭。(这里的蝗神实际上应该包括蝗神和驱蝗神两种。在上面提到的 泰山神文化一书中对泰山诸神做了统计,在民间神一类中就有蚂蚱神和驱蝗神两位,看来二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柳秀才中的蝗神应属于前者。)在北方一些农村,旧时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据传是虫王诞日),会举行虫王庙会,届时官民齐集庙中,杀猪为牲,祈求虫神、蝗神管住蝗虫等,不要危害庄稼,保佑庄稼免遭虫灾。在当代著名作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5期

家莫言的中篇小说 红蝗中,就有对乡民们在八蜡庙前隆重祭扫蝗神的描写。

但究竟蝗神长得什么样,本人手头资料有限,尚未看到在蒲松龄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的有关描写,在 柳秀才篇里,我们是看到了一个性格鲜明的蝗神形象,和柳树神不同,蒲松龄是把它写成一位女性神的,个中原由,我想一是出于小说的艺术安排考虑,两位神祗人物,一男性,一女性,比两个都是同性在艺术上要好得多;二来也大约是因为蝗虫是繁殖力极强的昆虫罢。

和柳树神形象有所不同,蝗神是个比较复杂的形象,她不像柳秀才那样高大和单纯,她似乎也不是作者所歌颂、赞美的人物,而且和 聊斋志异中众多的女性异类形象诸如?弱态生娇,秋波流慧#(青凤)、?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婴宁)、?窈窕秀弱,风致嫣然#(阿纤)等描写看,蝗神的形象是?高髻褐帔#,形象是不怎么美的,但她身上仍有可敬的东西在。她是威严的,凛然不可冒犯的,一旦有人敢于冒犯,尽管动机是好的,她也一定要睚眦必报,看起来,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心眼较小、斤斤计较的女性是否有几分相似呢?不过,从本质上看,这位蝗神还是不失善良的,因为她虽然惩罚了在她看来是多事的柳秀才,但最终还是有感于县令的诚心,没有损害田里的庄稼,就这一点,也足以让我们生出几分敬意来。细察蒲松龄笔下的鬼神或精怪形象,我们不难看出,除个别外(如 画皮),它们大都是很友善的。

再来看一看作品的另一形象???沂令。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官吏的形象,这些官吏中大多是贪官污吏,他用犀利的笔触揭露他们的贪婪,丑恶、凶残,对他们鱼肉百姓、欺压良善、徇私枉法,给予无情的鞭挞,他甚至借书中的人物愤愤地称他们为?鸟吏鳖官#( 于去恶)、?况今日官宰,半强寇不操矛弧者耶!( 成仙),可以说对他们是恨之入骨,但于此同时,他也热情肯定、赞扬了一些清官廉吏,如 于中丞中的于成龙、 胭脂中的施愚山、 一员官中的吴公、张公、 公孙夏中的郭华野、 龙戏蛛中的齐东令徐公,歌颂他们的清正廉明、断案如神。

柳秀才中的沂令正是作者所竭力讴歌赞扬的一位好官,他为蝗?渐集于沂#而忧心忡忡,以至于寝食难安,所以才感动了柳树神,幻化为秀才模样前来入梦,告以化解蝗灾的方法。而县令梦醒后,虽然?异之#,但仍然毫不犹豫地去照办了,这可见他对蝗情的重视程度。见到蝗神后,他先是即?香,捧卮酒,迎拜道左#,继而又是?捉驴不令去#,特别是?捉驴不令去#表现了他的诚恳、迫切的心情,然后又继之以?哀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沂令的一片诚意终于打动了威严的蝗神,而全县的庄稼也都因此躲过了一场浩劫,所以,作者在篇末由衷地赞美了沂令的仁爱之心:?或云:&是宰官忧民所感?,诚然哉!#但明伦也由衷地评曰:?天地鬼神,无有不爱民者,官能忧民,感而遂通矣。#[8] 聊斋所写清官都是以仁爱的情怀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这反映了在蒲松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反映了蒲松龄的政治理想。除了他在 聊斋志异中称许的一些清官廉吏外,在他的诗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身边的一些有作为的好官是不吝惜赞美之辞的,对同乡孙蕙自是不必说了,像曾任淄川县令的汪如龙、张嵋等,都得到蒲松龄由衷的称赞,比如他曾在 寿汪令公二十四韵对汪如龙的讴歌:?阳春回绿野,霖雨遍苍生。数月疮痍起,期年政绩成。投怀真似母,饮乳顿知足。已慰禽鱼志,全消鼠雀争。弦歌浮里社,桃李满山城。((貌是因民瘦,心犹似水清。((堂下虎狼息,田间妇子宁。感是无以报,尸祝愿簪缨。#[9](P51)可以说是极尽称颂之能事,尽管这里面不排除蒲松龄因感对方的知遇之恩而有夸大和美化的成分,但他期盼清官好官期盼政治清明的那份情愫还是让我们感动的。其实,完全可以设想,蒲松龄如果不是因为场屋失意,仕途阻塞,他本人肯定会像本篇中的沂令一样,成为一位勤政爱心的好官的。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虽有个别篇章如 胭脂、 云箩公主、 仇大娘等篇,字数在在千字以上,但绝大部分都是十分短小的。据统计,在 聊斋志异全书近五百篇中,四百字以内的不下二百篇, 柳秀才不过二百余字,作为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作品,应该算得是其中非常短的篇目了。(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短章如 赤字、 夏雪、 好快刀等,字数在百字左右,但似应属于随笔、小品一类,不应属于小说了)

作为一篇微型小说, 柳秀才在艺术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 在人物的安排设计上独具匠心,除了上面涉及到的将柳神和蝗神分别设计为男性和女性这一点很巧妙外,更见作者匠心的是将作品的第一主角柳秀才置于幕后,始终不让他正面出场,从而留给读者以无穷的艺术遐想,堪称绝妙。这颇有点中国书画作品中?留白#的艺术。

2 人物塑造都很成功,小说中的三个人物应该说都是很成功的形象。先看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柳神的形象是?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而蝗神的则只有?高髻褐帔#,这充分显示了蒲松龄在描写神异形象所常用的手法,那就是在描写时将人性和这些形象的本身固有的自然物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些神鬼精怪形象,做到了既有人情,又具物性,?人

杨玉军,王!惠! 聊斋志异 柳秀才的思想和艺术

性#与?物性#达到了高度的融合统一,柳秀才本为柳树神,所以,他是?峨冠绿衣#,特别是?绿衣#,与其柳树的特征非常吻合;蝗神则是?高髻褐被#,写她留有高高的发髻,披着褐色的帔巾,这和蝗虫的体貌特征不也是十分吻合吗?

如果仅仅是在相貌上做到这一点也还罢了,更重要的是在写人物的性情上也同样做到既有人情,又见物性,以蝗神为例,篇中的蝗神给人以十分威严的印象,她惩罚柳秀才的手段也是够厉害的:?蝗来,飞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让人感到蝗神的威风。

微型小说常精选人物的一两个动作、几句对话构成特征性的细节,在冲突的高潮处,瞬息间的性格化亮相反映出人物应对突发事件的独特气质,予人物以定型并在读者头脑中镌刻下鲜明的印象。?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寥寥数语,就把蝗神的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3 柳秀才在艺术构思、在情节的设计安排上也是十分巧妙的。一位微型小说专业作家曾说过:?小小说的结尾十分重要。大多数的小小说结尾都抖开了个扣子。((诗有诗眼,抖扣子是小小说的眼。一部长篇小说到半部,读者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的作品不是好作品。一篇小小说如果到半截读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至少不是好的小小说。扣子要抖得越晚越好,要出人意料,要有力量。#[10]在 柳秀才中,作者就先设了一个?扣子#,即神秘出现于沂令梦境的那位好心的秀才,他究竟是什么人呢?作者先不交代秀才的真实身份,县令固然不知道,读者也被蒙在鼓里,这自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知道他身份的当然有,就是蝗神,但她也只是用了一个很模糊的?柳秀才#,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故事的最后,?扣子#方才彻底打开,遮天蔽日的蝗虫不吃庄稼,单单吃光了柳树的叶子,县令才恍然大悟,读者也同样恍然大悟,原来那位?峨冠绿衣#的柳秀才竟是柳树神!怪不得他能够知晓蝗神的行踪呢,真是出乎意外,又在乎意中,读到此处,不由不为之击节称妙,这种写法,故事情节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比之现代微型小说的构思艺术也是毫不逊色的。

[参考文献]

[1]盛伟.蒲松龄全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邓拓.中国救荒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4]殷孟伦,袁世硕.聊斋诗词选[M].济南:齐鲁书社,1983.

[5]范晔.后汉书 卓鲁魏刘列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6]干宝.搜神记(卷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李日方,徐铉.太平广记[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

[8]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马瑞芳.蒲松龄评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10]修祥明.角度 语言 结尾[A].小小说精品库 秋之卷[C].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11]鲁迅.近代世界短篇小说 小引[A].鲁迅全集(四)[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吕!艳]

Thoughts and Arts of Liu Xiucai in LiaozhaiZhiyi

YANG YU-jun,WANG Hui

(Zaoz huang Teachers%school,Zaoz huang277100,China)

Abstract:Although not appealing the readers,in Xiucai in LiaozhaiZhiyi,Liu Xiucai is an noticing article.It is based on the ba ckground of plague of locusts.This kind of story is rare,but indicates that though stories in that book are fan tas tic,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ali ty.And this shows Pu Songling%s focus on rural area and worrying about reali ty and people.T he story portraits three characters,among which God of Locusts is most vivid.In the plot arrangement,it has unique skills so it can be called an excellent mini-story.

Key words:Liu Xiucai;God of Locusts;Governor of Yi;mini-story

《聊斋志异》阅读训练初中版9篇(全新篇目)

《聊斋志异》阅读训练初中版九篇 盗户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值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闻者无不匿笑。 (选自《聊斋志异》)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盖恐其复叛也盖:_______ ②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辄:_______ ③适官署多狐适:_______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力:_______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邑宰别之.为“盗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B、而先以.盗之真伪/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反复相.苦/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D、宰有女为.所惑/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3、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因为②就,总是③适逢④竭力 2、A 3、(术士)用符(把狐狸)捉进瓶中,将要用为烧(它)。 4、“我盗户也!” 耳中人 蒲松龄 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行之数月,若有所得。一日方趺坐,闻耳中小语如蝇,曰:“可以见矣。”开目即不复闻;合眸定息,又闻如故。谓是丹将成,窃喜。自是每坐辄闻。因俟其再言,当应以觇之。一日又言。乃微应曰:“可以见矣。”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心窃异之,姑凝神以观其变。忽有邻人假物,扣门而呼。小人闻之,意甚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谭觉神魂俱失,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颠疾,号叫不休,医药半年,始渐愈。 9、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笃信导引之.术,寒暑不辍。(的) B、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他) C、小人闻之.,意甚张皇。(声音) D复不知小人何所之.矣。(地方) 10、文中“行之数月,若有所得”,谭晋玄最想得到的是。(用文中的两个字

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研究

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研究 二十四卷抄本是《聊斋志异》最重要的早期抄本之一,它的抄写年代较早,收文较全,文字上也较为接近手稿,具有很高研究价值,但这一版本却没有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前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本文通过版本学的相关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旨在解决二十四卷抄本的来源、抄写年代、与其他版本的关系这三大问题。 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二十四卷抄本的研究现状,论文的基本内容与创新之处。 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二十四卷抄本与手稿本的关系考,笔者通过比勘二十四卷抄本与手稿本的序言、王士禛评语,统计异文数量以及考察手稿修改之处得出了二十四卷抄本不来源于现存手稿的结论,这一抄本与铸雪斋抄本、异史抄本一样来源于作者十六卷的初稿本;第二章,二十四卷抄本的文本特征,二十四卷抄本的校勘价值毋庸置,但其仍然与手稿本存在不少异文,通过分析这些异文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版本现象,笔者认为二十四卷抄本是参校了多种版本抄成的;第三章,二十四卷抄本与王金范刻本关系考。二十四卷抄本与王金范刻本都发现于长山地区,王金范刻本的底本为异史抄本,笔者通过异文对校,认为王刻本据异史抄本的过录本是二十四卷抄本的重要底本之一;第四章,二十四卷抄本抄写年代初探。 笔者对抄本中清代的避讳字进行了全面考察,结合抄本后题诗者的生平,将抄写年代确定在乾隆十三年之后,乾隆三十九年之前;第五章,二十四卷抄本来源情况考察。笔者统计了长山县志、李氏家谱中所见李氏族人,将他们的名讳在二十四卷抄本中作了检索,并未发现避讳的现象。 但二十四卷抄本中“雄”字缺笔书写的情况却值得我们重视。此外,二十四

卷抄本还可能与王异等人有关,可以通过手稿批点笔迹进行印证。 结语部分对本文论证的各个问题进行总结。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 一、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蒲松龄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蒲家号称“累代书香”,祖上虽然没有出过显赫人物,在当地却是大族,但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衰微下来。蒲松龄的父亲蒲槃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 蒲松龄童年时跟着父亲读书,由于勤奋和颖慧而深得父亲钟爱。他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颇受当时主持山东学政的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赞他“观书如月,运笔成风”,一时文名颇高。此后,他与同乡学友砥砺学问更勤,曾与李希梅等人结成“郢中诗社”,常“以风雅道义相劘切”(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他在李希梅家中读书时,“请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仿一帖焉书之。每晨兴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功,则愧、则警、则汗涔涔下也”(蒲松龄《醒轩日课序》)。康熙九年(1670)至康熙十年间,他应做县令的友人邀请,先后到宝应和高邮做过幕宾。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远游。幕宾生活使他对于官场和世情有了更多的认识。回家乡后,长期在乡间作塾师。他设馆的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他不但研究经史、哲理和文学,而且对于天文、农桑、医药等等也有很大的兴趣。 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中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 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此书创作从他年轻时就开始了,康熙十八年(1679)作《聊斋自志》,可知那时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已初具规模,一直到暮年方才成书,“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自志》)这部小说集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蒲松龄的创作,还有通俗俚曲14种,计有《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快曲》《丑俊巴》《禳妒咒》《增补幸云曲》等。这些俚曲用了山东淄川地区的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它们从不同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神魔小说作为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鬼神文化由来已久。自古以来,狐鬼观念深入人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种坚定信念,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态,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科举弊端,歌颂人鬼相恋,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将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征,并以各类文学作品为例,诠释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鬼魅性格 蒲松龄对狐鬼的描写尤其注重人情味,与其它文学作品中鬼、狐奸狡诡谲,雕心鹰爪截然不同。【1】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可见《聊斋志异》确实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专集之最有名者”。《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淑女背道而驰。鬼狐表现了一种既宽广又集中地独具视角,狐鬼精魅的故事无不表现了科举的弊端,吏治的黑暗,而鬼狐的故事,是蒲松龄对现实生活的幻影,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鬼狐形象可以不受人间道德伦理特别

是所谓的男女大防的约束。 一、狐妖性格特征 ①敢于反抗、顽强搏斗 《鸦头》中的狐女鸦头面对母亲的威逼恫吓依然百折不摧,王文家徒四壁,十米九糠,鸦头仍然义无反顾的跟随他,鸦头的不惧暴力、敢于反抗、追求幸福是蒲松龄所要着重突出的性格。她姱容修态,卖驴子,集资本,开酒馆,绣荷包,生活逐渐富裕,饱食丰衣。鸦头冰清玉粹与母亲见钱眼开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凶狠残忍,鸦头仁慈温柔,菩萨心肠,是狐族中善良的唯一典范。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所谓的反抗看似不忠不义,与中国传统道德背道而驰,但这是沉闷的社会风气下开出的思想解放之花,是历史不断进步的有力佐证。蒲松龄描写的叛逆性格并没有得到完全塑造,这与他自身的矛盾性密切相关,身处乱世,蒲松龄既鞭挞邪恶势力,同时又维护封建孝道,这使他处于反抗与顺从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②摒弃浮华、追求真爱 内外兼修的狐女的出现是蒲松龄期盼充满真善美的社会形成的一种反映,作者一方面赞扬敢于追求真爱的行为,一方面又有所保留,迸发了思想解放的萌芽却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封建束缚。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研究 摘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是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但在其刻画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除了给人深刻印象的花妖狐魅之外,还有花费其诸多心血努力塑造的另外一类形象,便是占了很大篇幅的书生群体。故本人在此探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所塑造的书生形象。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为分析两类具有代表意义的书生形象,二为解析书生形象特点以及将其与《二拍》中的书生形象作比较,三为深入探讨书生形象形成的原因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其中书生形象主要分为两类:痴情重义与薄情寡义的书生形象。书生形象的特点则是女性化、阴柔化特征明显。而导致书生女性化特征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部分,分别是: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封建时期读书人对科举的疯狂痴迷。 关键词:书生形象;痴情重义;女性化;科举制度; The research of intellectuals image in “Liao zhai Zhi Yi” Abstract Although is the mystery of Pu Songling "Liao Zhai Zhi Yi" legend of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but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any characters, in addition to flower fox spirit's impressive, has been spending a lot of work to its shaping of another kind of image, is a large space of the scholar group. In "Liao Zhai Zhi Yi" scholar image's plac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image, therefore, I hereby discusses Pu Songling "strange stories" the scholar image of the shape. This paper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one for analysis of two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scholar image, secondly, parse the scholar i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with the "second" the scholar image comparison, three to delve into scholar image formation reason and contain cultural connotation. One scholar image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spoony scholar image of the righteous and fickle and betrayal. Scholar image features are women,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 And the cause of scholar feminine features prominent main hav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of two parts, respectively i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feudal era intellectuals about the imperial crazy obsession. Keywords: scholar image; Spoony heavy righteousness; Nancy;The imperial

《聊斋文集》佚文六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6527925.html, 《聊斋文集》佚文六篇 作者:周新凤 来源:《浦松龄研究》2006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 E 河南省图书馆庋藏的清抄本《聊斋文集》, 系道光二十六年钱塘人邢祖恪抄本, 笔者曾撰文对其独特的版本价值进行过介绍( 见本刊2005 年第3 期刊登的《河南省图书馆藏清抄本〈聊斋文集〉版本价值谈》一文) , 其中提及该抄本中有一些作品不为路大荒先生编辑的《蒲松龄集》和盛伟先生辑校的《蒲松龄全集》所收录, 它们分别是: 《信侯瑞贺安子入泮》、《代人通用启》、《通用启》、《谢亲启》、《复启》、《为毕信老与友澄启》。现将这六篇“ 佚文”进行整理后公之于世。 文章编号: 1002-3712( 2006) 04-0077-04 收稿日期: 2006-09-09 作者简介: 周新凤(1963-) , 女, 河南新乡人, 河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一、信侯瑞贺安子入泮① 窃以至德发其长祥, 余庆流于积善。忠厚之裔, 堂植三槐; 孝友之家, 门生五桂。积厚流长, 可以意卜, 亦何俟袍笏满床, 始信流泽之远; 扶摇万里, 乃知抟翼之高哉。安子某②祖为明侍御, 袖里弹章, 神慑阉寺; 橐中余禄, 河润乡邻。生无惭德, 去有遗思。至龙图公则肫肫而信, 恳恳而诚, 呐呐然如不出诸口, 虽则和光之度, 似属混同; 实乃经纬之胸, 更绕蕴藉。因其世德, 卜其苗裔, 或请高大其门以俟之矣。安子生而颖异, 头玉峣峣, 猎凤庭前, 则人知其异;乘羊市上, 则莫不言 其超。今岁科试, 果入邑庠, 看终身之振翼发硎始于此日; 知异时之腾霄昂壑定非他人。虽然, 头角之露, 允足骧首乎云霄; 而毛羽之丰, 尚须泽文于露雨。不然者, 红线之光阴似驰, 金城之杨柳催人; 冯唐忽已苍苍, 邓禹笑其寂寂, 不令人辄唤奈何哉? 余与安子昔忝葭莩, 近卜芳邻, 望之也深, 故责之也力,亦安敢泛泛然颂而忘规也。

聊斋志异赏析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活和《聊斋志异》的创作 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古典小说发展的总结期。代表这高峰和总结的是两部伟大的作品,一部是《聊斋志异》,一部是《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总结,《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 唐宋以后,古代小说的发展出现了文言和白话两途,白话小说以其语言的通俗和内容的贴近现实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取得了压倒的优势;在唐传奇的高峰以后,文言小说虽然代不乏作,数量亦相当可观,但是有影响的传世佳作却非常少。宋代“说话”艺人总结他们的艺术经验说:“话须通俗方传远”。这里的“话”是故事的意思,但无疑也包含了语言的因素在内。《聊斋志异》的语言用的是相对比较典奥的文言,远不如白话小说那么通俗,但它在中国广大群众中的影响,却几乎同古代通俗的长篇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相媲美。这说明,《聊斋志异》在思想艺术上有足以克服其语言障碍的独特成就。 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虽然写的大多是一些花妖狐魅的故事,充满奇思异想,但它却深切地反映了现实的社会人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这是它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又都是同蒲松龄的生活遭遇、生活体验和文化素养分不开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他出生的村庄原名满井庄,村口有一眼泉井,泉水清澈四溢,四周翠柳掩映,他因自号柳泉居士。他生活于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个黑暗腐朽的时代。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加上繁重的科税和贪官污吏的敲剥,使广大人民遭受深重的苦难。这都是他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的,自然会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蒲松龄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却功名不显的家庭。父亲蒲槃虽然弃儒经商,但他广读经史,学问渊博,在思想和文化教养上都对蒲松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蒲松龄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曾写过一篇《循良政要》的文章,针对时弊,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政治措施。他自幼聪慧好学,19岁时就连续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了秀才,并且得到山东学道、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的赏识,在当地很有文名。他热衷功名,热切地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人仕途,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考了几十年却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中,直到72岁时才援例被拔为岁贡生,但这时对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他对科举考试制度的弊端和腐败,以及落第士子的内心痛苦,都有极为深切的体验。这就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 蒲松龄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山东农村度过的。但在他31岁那年,曾经有一次南游的经历。这就是他应同乡好友在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任知县的孙蕙的邀请,到那里去做幕宾。幕宾相当于今天的私人秘书,在封建时代就是替人捉刀的文犊师爷。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离开山东农村,也是他足迹最远之处。他应幕到南方,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为了生计;二是因为岁试和科试都不得意;三是出于朋友的情谊。孙蕙,字树百,比蒲松龄大9岁,是蒲松龄的同乡好友。在淄川是个富室,家中有园林,堆岩布壑,有山有水。这次南游的时间,是从1670年秋到1671年秋,即蒲松龄31到32岁。主要是在宝应,1671年元宵节后曾随孙蕙游扬州。这年三月,孙蕙调署高邮州(今江苏高邮县),蒲氏随往。做幕宾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单调的,主要是替孙蕙起草书启、呈文、告示等。他后来将这些代人捉刀的文稿抄订成四册,题为《鹤轩笔札手稿》。他同孙蕙虽为朋友,但毕竟有主宾之分,蒲松龄不免时时

《聊斋志异·棋鬼》阅读答案

广东汕头英华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棋鬼》)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系:捆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礼之,乃坐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C.酌之以酒,亦不饮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有句名言: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生活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百分之七十的美。用这看聊斋女性,大体不错。蒲松龄是写女性的铁笔圣手,同样的人物,他比前辈作家写得生动丰满,他还涉猎他人没有涉猎的禁区,写出新人形象。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商品经济时代,我们把女性放在爱情和社会的背景上,看看聊斋女性的真善美,这仍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一、爱情、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聊斋女性形象各异,各有千秋。我们先看在爱情生活中的聊斋女性对真善美、对独立人格的不懈追求。 1、外貌和心灵皆美的狐女阿绣 《阿绣》里有模样儿完全一样,个性很不相同的两个优美女性,其中一个就是美的追求者狐女阿绣。男主角刘子固认识了美丽的杂货铺少女阿绣,却没有办法娶到她,在他沮丧的同时,希望能遇到个类似阿绣的。这时,狐女幻化成阿绣的模样来和刘子固欢会。狐女为什么这样做?只是艳羡阿绣的美,希望和她媲美。刘子固的仆人很聪明,很快揭穿了狐女阿绣的身份。刘子固本来跟狐女阿绣好得蜜里调油,一旦得知狐女的怪异身份,非常害怕,还让家人准备下兵器伏击狐女阿绣。对这样的寡情郎,狐女阿绣采取忍让态度,说她知道刘子固一直想念阿绣,正打算帮助他们团聚,她虽不是阿绣,却自认为不比阿绣差。狐女阿绣有神力,却不报复无情义的刘子固,而是把失落的爱,无私奉送他人。当民女阿绣陷入被乱军俘虏的危难时刻,狐女阿绣却施展神力把民女阿绣从战乱中救出。在她帮薄情郎和阿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后,真假阿绣开始了妙趣横生的比美。开始,刘子固还能分辨真假,后来,连刘子固都分辨不清哪个阿绣是自己的妻子了。这说明狐女的美已经修练得跟阿绣没有区别。狐女为什么如痴如醉地要修练成阿绣的样子?据狐女说,她跟阿绣前世是姐妹,两人都模仿美丽的西王母,阿绣比她学得好。她们转世之后,狐女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在《阿绣》这个故事里,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2、貌丑而心善的乔女 乔女丑得出奇,二十五岁还没嫁出去。丧偶的穆生娶了她,生了儿子后穆生又死了。乔女求娘家帮忙,娘家不理睬,她只好靠纺织艰难度日,这时,她有了一个改变贫穷和孤苦生活的机会:同县家境富裕的孟生要续弦,条件很苛刻,可见了乔女却大为赞赏,还派人说媒,显然是看上了乔女的德,但乔女信守封建律条,坚决拒绝。孟生对她越发欣赏,让媒人再次求婚,还说服了乔女的母亲,可连母亲亲自动员她都不同意。乔女恪守封建道德,坚持不事二夫,但孟生对她的钟情让她深深感动,心灵早就跟孟生联系到一起,在精神上背叛了“不事二夫”的誓言。不久,孟生得暴病死了,无赖趁机把其家产携取一空,仆人趁火打劫,乔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在他40岁左右时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的是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做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于是写成此书。这部著名短篇文言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广泛,多写狐仙、鬼妖、人兽等故事。 《聊斋志异》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聊斋志异》突出地提出了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蒲松龄的笔下,当时的政治是非常黑暗残暴的,转别是中下层的封建官吏以及与之相勾结而受到庇护的豪绅恶霸,用蒲松龄的话说,就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志,中说:“集腋为裘,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他所说的孤愤,概括地说就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聊斋志异其中有不少属于法制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的生活面极广,在这些法制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方式揭露了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及其那些封建贪官污。如《促织》,《红玉》,《商三官》这些作品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昏庸和封建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 《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明清史料集,和记述那时人民生活的风俗集。通过对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法律、风俗、中外交往等方面的记载,还原了当时的社会场景,记载了一个相对真实的时代。蒲松龄象画风俗画一样,广阔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转别是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创造了众多的风彩各异的人物形象。蒲松龄虽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但他不仅看到生活中的污浊和罪恶,而且看到光明和希望。在作品中,他热情地赞美和歌颂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美的品德,如反压迫的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聊斋志异》还创造了不少在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上与传统的妇女迥不相同的新的女性形象。婴宁是其中较显著的代表。这个形象的创造本身,就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长期束缚妇女天性和生命的封建礼教的一种否定和蔑视。 《聊斋志异》用神奇怪异,曲折离奇的情节,并间以丰富多变,千姿百态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尽管《聊斋志异》使用的是文言,对于它

聊斋志异(论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 韩辉 摘要:本文以薄松龄的《聊斋志异》主要研究内容,以其中所塑的女性形象为切入口,从她们的性格特点着手分析这些女性形象塑成功的原因,以及从时代因素、文化传承角度和作家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去探索体现在这些女性身上的进步思想。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个性解放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薄松龄的代表作品,它融汇汲取了传统与志怪传奇的成就,成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由近五百篇文言短篇小说结集而成,多叙狐魁神仙之事,题材广泛,内容繁多,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就被誉为“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第一”,“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在《聊斋志异》中描写人和鬼狐花妖所幻化的女性间相亲相爱的篇章尤为解放,使得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思想性,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的进步性。 一、中国社会中的传统女性形象 人们往往在阅读聊斋志异时,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亲切动人

颇具人性的狐鬼花妖的女性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地位历来是很低的,这同在中国占正统的儒家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儒家思想中轻视、侮辱女性的思想是很严重的。《易经》上说:“女主位于内,男主位于外”,《论语》上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这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在文学作品中便会不自觉的反映出来,往往在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女性,她们要么是淫荡的化身,要么是心甘情愿充当男性驯服的玩偶。可以说她们是很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充当的是男性的附庸,地位是相当低下的。随之而产生了诸如“红颜祸水”、“红颜误国”等种谬论。《聊斋志异》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男子,敢于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自我解放,将女性推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大多是由狐鬼花妖幻化而来的。有评论说:“《聊斋志异》中挥写最多的是爱情故事”、“塑最成功、数量最多的是狐鬼花妖所变的妇女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叙写狐鬼,并非始自《聊斋志异》,远在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狐瓜而且常常散发着浓烈的神学气味,只能使人感到荒诞不经,阴森可怖而已。原因就象鲁迅先生所说:“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与教化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目的只是为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就大大降低了它们的审美价值。到了唐传奇小说中鬼狐花妖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提高,像《柳毅传》中

[古诗文阅读]《聊斋志异·种梨》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聊斋志异·种梨》阅读练 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聊斋志异·种梨》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方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丰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聊斋志异·种梨》 5、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乡人货梨于市货:货物 B、带叶荷肩头荷:担,背 C、见喋聒不堪喋聒:吵闹 D、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适:刚才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且尽,把核于手 B、既有之何不自食?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C、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既有之何不自食? D、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良朋乞米,则怫然 7、下列各组句子中,是定语后置的一句是(3分) A、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B、既有之何不自食? C、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D、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道士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借此来惩罚乡人的吝啬小气,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内容简介: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习题答案: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里胥(xū)咫尺(zhǐ)跬步(guǐ)掇置(duō) B. 向隅(yǔ)厚赉(lài)科敛(liǎn)万椽(yuán) C. 惭怍(zu?)裘马(qiú)蹄躈(qiào)蹑迹(nia) D. 竦立(sù)觇视(zhān)俨然(yǎn)鬣毛(lia) 2.下列划线词的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猾黠(xi?狡诈)迂讷(nà不善于说话) 裨益(bì好处)不啻(chì止)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二、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贫刺虐入木三分” 三、《聊斋》中的女性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为数最多的勇于追求爱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忠女,烈女,豪放女们。 如《青凤》,《婴宁》、《莲香》,《聂小倩》等。 《青凤》:女主人公青凤是一狐女,如其他聊斋女性一样“世间无其丽”,在与耿生相恋之初,她谨听叔训,“不敢奉命”。经过几番挣扎和几年痛苦的思念,在与耿生的一次意外相遇中,毅然决定离开家人的束缚与耿生共结连理。 第二类,利用智慧战胜邪恶,为家人报仇,为民除害的复仇女神。 如《商三官》,《庚娘》,《云翠仙》等。 《商三官》商三官是一个聪明美丽、有见识的女孩子。她的父亲商士禹因得罪地主史葵,被活活打死。 三官立志替父报仇,于是改名换姓去戏班学戏,几年后随班子回到家乡,设法留在史家,当晚刺死了史葵。待风浪平息后,三官平安地回到家里。 第三类,是拥有远见卓识,打破封建重农抑商思想的枷锁,成为商界的女强人。 如《黄英》,《小二》等。 《小二》中“绝贤美”的女子赵小二就经营这样的手工作坊。她开的是琉璃厂,生产的灯样式新颖,其价格虽高,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她管治有方,赏罚分明,工人没有一个不服她的,丈夫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帮手而已她已真正的独立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第四类,是少数几位不堪封建制度重压走向极端的泼妇。 如《马介甫》中的尹氏。 尹氏把丈夫管教得服服贴贴,无论她做什么事丈夫都是大气不敢出一口。她不仅虐待自己的丈夫,还逼得公爹出家当道士,还得弟死,侄儿差点丧命,丈夫的小妾怀孕,她动手打得“崩注胎堕”。她固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聊斋志异

2018初中语文阅读题之聊斋志异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 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 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 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 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 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 轩喜笑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 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 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坐声,唤添坐声,参差并作, 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六姑

以为宜得芪,四姑以为宜得 术。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 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 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轩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 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 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昔王心逸尝言:在都 偶过市廛,闻弦歌声,观者如堵。近窥之,则见一少年曼声度曲。并无乐器,惟以一指捺颊 际,且捺且讴,听之铿铿,与弦索无异。亦口技之苗裔也。 12.女子求医时,帘内一共有几人? 13.想一想,女子为什么要制造群神俱至的假象? 总结:其中好词好句很多,让人受益不浅。作者写的文章全部都很细腻、贴近情感。

聊斋志异文献综述

《聊斋志异》文献综述 西北师范大学李旆瑶 摘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所著的一本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其小说在创作,内容,结构,艺术成就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对研究《聊斋志异》的文献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聊斋志异文献综述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在蒲松龄生前已经引起人们兴趣,刊刻之后更是风行天下,出现了很多注评,这些评注对《聊斋志异》的内容、艺术及作者的思想作出了说明、解释或评价,自从20世纪以后,对《聊斋志异》的研究便多了起来。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理清《聊斋》研究进程,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有积极意义。 一、关于人物的研究 在马瑞芳的《聊斋志异创作论》的“人物编”中,作者先对《聊斋志异》中人物的肖像、所处环境、出场、性格、动作等作了细致分析:(1)蒲松龄写人物时善于化静为动,层层深入,步步深化。在蒲松龄的笔下,极少有对人物细细刻画的时候,一般都是对人物总结性的概括。虽然这种简单的勾勒未免不能细致的表现人物的形象,但是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先总概括,在通过表情动作及他人反映的描写加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2)作者认为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正似鱼之于水。(3)在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方面,作者强调了蒲松龄成功的细节描写。 (一)婚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小说中涉及女性题材的内容约有一百九十多篇,塑造的女性形象约有二百五十多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反映出来的思想十分复杂。因此《聊斋志异》的女性观、婚恋观倍受学者们所关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关于《聊斋志异》的研究开始多了起来,孙一珍《<聊斋志异>女性的心灵美》指出蒲松龄“着意从妇女真挚的感情、美好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等方面来提示人物心灵美。”并从四个方面作了分析:(1)表现少女的真情实感和生活理想。(2)着意女子的才智。(3)复仇女性。(4)济困扶危,成人之美的女性形象。赵美科《略论蒲松龄的爱情观》认为,《聊斋志异》中大量女性形象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反映了初期民主主义思想因素,书中那些大胆追求情爱,追求个性解放的男女正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形象出现的先驱,指出了从《聊斋》到《红楼梦》关于女性理想的一脉相承性。辜美高《蒲松龄的妇女、爱情与婚姻观》则认为蒲松龄因受时代的局限,认为女子必须三从四德、

1.《聊斋志异》

第一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因家乡有一道泉水,叫柳泉,所以,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今山东淄博)人。后世因他写了一部《聊斋志异》,称他“聊斋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虽“闭户读无释卷时”,仍科名不显,被迫经商,到他少年时家境渐衰,他从小热衷功名,19岁时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受到山东学道、大诗人施润章的赞赏。此后虽昼夜苦读,仍屡试不中。由于生活所迫,应朋友孙蕙邀请,去宝应县做幕宾。整日与文字打交道,久违素志,第二年还乡。此后生活更加艰苦,41岁到富绅毕际友家当塾师,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不断应考,但还是个穷秀才。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四年后离世。 蒲松龄七十六岁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读书进学(19岁以前) 2、十年尘土梦(19——30) 3、南游作幕(31) 4、游学生涯(32——40) 5、毕家坐馆(41——71) 6、归老晚景(72——76) 二、思想: 由于长期在农村的贫寒生活和可考失意,使他能广泛接触底层民众和统治阶级中的下层人物,对现实的黑暗与科举的弊端认识深刻。他在《与韩刺史樾依书》中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蒲松龄的思想是复杂的:他体察同情人民的疾苦,怒斥“公道不漳”,但对最高统治者报有幻想;他讽刺科举不公,但又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苦求;他批判封建迷信,却有宿命论和因果报应观点,信仰佛教;他赞美富于真情的爱情自由,又宣传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应忍辱顺从。这说明蒲松龄思想的超越与局限并存。 蒲松龄的思想和为人: 1、积极入时的儒生。 2、接近农民的穷秀才。 3、信守孔孟之道的正直之士。 4、富于感情的文学家。 5、讲求实际的有神论者。 三、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