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方法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方法

配置间沉降菌测试方法

配液洁净室沉降菌空气采样及检测方法 1、净化系统在开启状态,房间清洁并擦拭消毒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关闭紫外线后30分钟,无人使用条件下开始采样。 2、测试人员穿着洁净服,戴口罩,手消毒或戴手套。动作要轻,避免产生污染干扰。 3、取直径90mm×15mm无菌普通培养液平板培养皿,编号备用。 4、采样方法: ①普药间及抗化间每月各抽取一个操作台进行监测(1-14为采样点,15为对照点),在洁净间、二更和一更各选取两点(距地面0.8m~ 1.5m),监测结果取平均值; ②将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按编号从小到大的顺序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沉降30min后,盖上平板盖后倒置收起;15号打开后立即封盖,作为空白对照; ③收取培养皿时与放置时顺序相反,从大到小依次收取; ④将采样平板送至检验科。 5、注意事项: ①采样时,采样者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走动; ②拿开平板盖时,手部不能穿越平板上空,将平板盖搭放在培养皿边上不重叠。 6、结果的评定: ①每个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评定标准中的界限; ②在静态监测时,若某测点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应重

新采样两次,两次测试结果均合格才能判为符合; ③洁净室沉降菌技术要求如下: 采样点布置图 洁净间、一更、二更采样点布置图 物表和手表微生物采样方法 一、物体表面采样方法: 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

≥100cm2,连续采样4个,取一支无菌棉拭子在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浸湿,于管壁上挤压一下,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从下向上5次,从左向右5次),并随之转棉拭子,然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采样的棉拭子头剪断并落入采样试管内,立即送检。门把手等不规则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 二、手部表面采样方法: 监测对象采取五指并拢姿势,操作者将无菌棉拭子蘸采样液挤干,在被采手指屈面自手指根到指尖往返涂擦2次直到采完全手,每只手采样面积约计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然后以无菌操作方式将采样的棉拭子头剪断并落入采样试管内,立即送检。 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标准 细胞毒药物破损和溢出应急预案 1.发生细胞毒药物破损和溢出时,如直接接触皮肤,应立即用肥皂或者清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溢出地点应隔离并有明确标记。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管理文件 一、目 的:规范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标准 二、适用范围: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 三、责 任 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 容: 1.洁净区沉降菌采样依据: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2.采样流程 → 3.采样准备 3.1培养皿准备 选择Φ90mm ×15mm 规格的培养皿,培养皿盖和底盘均较平整,无损坏。准备培养皿数量根据采样区域进行计算。 3.2培养基准备 选择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或沙氏培养基(SDA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4.采样前要求 4.1沉降菌采样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2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 4.3采样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采样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采样状态; 4.4 静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0.5小时;动态采样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4小时; 4.5静态采样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采样:

5.1洁净区域(设备)级别及代码 5.2培养皿标记:洁净区代码+ “-”+培养皿编号,例如,超净台1第5个培养皿标记为:A1-5。 5.3最少采样点数目 5.4采样点布局

洁净区(室、设备) 采样点布局 备注 分装间 1 2 3 4 7 8 5 6 9 10 按左图采样点布置放置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分装准备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装准备间采样时,因内部含有周转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混合罐装间 1 2 5 6 3 4 7 8 9 10 混合灌装间采样时,因室内有混合罐,故按照左图铺设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皿。 其他洁净区(室) 1 3 2 5 6 4 7 9 8 10 采样时根据具体洁净室代码标记培养皿,“○”代表一个培养 皿。 5.5铺设培养皿 5.5.1培养皿铺设时按照从洁净度级别较高的区域向洁净度级别较低的区域依次铺设,先铺设A 级区培养皿,再铺设B 级区培养皿,最后铺设C 级区培养皿。 5.5.2铺设培养皿时,按照设备从前向后顺序或者操作人员面向区从前向后的顺序铺设;在百级区(设备)铺设最前排培养皿时,按照操作人员面向区从左向右的顺序铺设。 5.5.3培养皿与培养皿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5~15cm ,防止在操作时造成人为污染。 5.5.4培养皿铺设方法为:将培养皿正放在指定区域,垂直将培养皿盖提至高于培养皿底盘1cm ,按操作人面向区从左向右移动,当培养皿盖右端与底盘左端约1cm 相交时将培养皿盖搭放在培养皿底盘上,依次打开所有培养皿。 右图:培养皿放置图 文件 洁净区沉降菌采样操作规程 编号 版本 15 页码 3-4 超净台1 超净台2 罐 筐 培养皿 底盘 培养皿 盖

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沉降菌、浮游菌检测的标准操作程序,用以规范检测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生产洁净区内的沉降菌、浮游菌检测工作 3.责任:中心检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4.内容: 浮游菌检测 4.1.1 检测前的准备 4.1.1.1按照药典规定制作平皿培养基。 4.1.1.2领出检测仪器,去掉防尘护罩。 4.1.1.3先用喷洒方法对仪器及采样管进行消毒,无法喷洒的地方应用擦拭或 浸泡办法进行消毒,消毒后置放十分钟使仪器基本干燥。 4.1.1.4将采样器放在采样工作台面上,拧下采样盖,使整个缝隙完全暴露在 空气中,便于直接采样。 4.1.1.5当在较高位置取样时,可把仪器采样盖拧紧,插上采样塑料管,把管 子延伸到所要采样的空间。 4.1.1.6打开采样器透明外罩,迅速将准备好的平皿放入采样托盘内,拿去平 皿上盖,立即拧上透明外罩密封。 4.1.1.7拧松外罩顶部装有指针的螺母,让指针自然下落或使指针底部刚接触 到培养基为止。 4.1.1.8调节狭缝螺母,使狭缝上升直至到头,再反方向调节使狭缝面下降, 将齐狭缝大螺母侧面的色标线与指针于水平线上。(保持狭缝的底平面与培养基表面相距1-3mm)。

4.1.1.9将指针向上轻轻拔起,使其底部离开培养基表面,并拧紧螺母,使之 固定不动。 4.1.2 采样操作 4.1.2.1将采样器后面板上的电源插上,按下仪器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时间显示窗内的数码应为“P”。 4.1.2.2根据采样现场环境的洁净度,选择采样时间中的某一档,并按下相应按 钮,指示灯亮,数码由“P”显示为“Y”,约经10分钟后气泵自动开启进 行采样。当采样时间达到时,气泵自动停止运行,数码显示终点采样时间。 4.1.2.3关掉电源开关,打下仪器的活动透明外罩,迅速把平皿上盖盖上并从仪 器中取出。 4.1.2.4按照上述方法,再放入新的平皿,进行第二次采样,直到采样完毕。4.1.2.5采集样品的平皿应置入培养箱,在培养48小时后,按检验规程检查菌 落数。 4.1.2.6采样工作结束,关断仪器电源,将程序: 4.2沉降菌检测 4.2.1消毒φ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4.2.2称取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31克,加蒸馏水1000ml,加热溶解分装,经 116℃30分钟灭菌备用。 4.2.3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的培养基注入培养皿中备用。 4.2.4放平板前应先洗手,穿消毒好的无菌衣、裤、帽、口罩。 4.2.5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净化级别要求选择放置位置和平皿块数。 4.2.6到车间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2.7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30℃~35℃, 时间不少于48h)。 4.2.8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可选2~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以检验培养 基本身是否污染。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建立无菌室中沉降菌的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微生物检验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 二、范围:无菌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三、依据:国家标准GB/T 16294-1996。 四、职责:微生物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 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个数表示。 2、测试方法: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3、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1)高压灭菌锅锅 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检定。 3)培养皿:一般采用中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分钟。 4、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1。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数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的环境中存放。 5、测试步骤 1)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2)培养,时间不少于48小时。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3)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6、注意事项 1)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5)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7、测试规则 1)测试状态 (1)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被测试洁净室(区)已消毒。 (2)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3)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个人。

沉降菌菌落数的监测标准操作程序.doc

编号: 目的:建立沉降菌菌落数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范围:适用于洁净区或洁净室的沉降菌菌落数测定操作。 职责:微生物检验员 提要: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沉降菌:用本标准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1.所用仪器、器具和培养基 高压蒸汽灭菌锅、隔水恒温培养箱、培养皿(φ90mm 15mm)、营养琼脂培养基。 2.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不得随意进出洁净区;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3.准备工作 3.1 温度和湿度: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3.2静态测试时,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且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达到自净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20分钟自净后开始,必要时可对被测试洁净室进行消毒。 3.3菌落数测定的培养皿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和气流扰动最少的地方。

3.4对培养皿表面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4.测试步骤 4.1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布置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 4.2 静态测试时,培养基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 4.3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隔水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为:30~35℃)。 4.4注意事项: 4.4.1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4.2测试用具要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4.3 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开尘粒集中的回风口。 4.4.4测试人员应站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减少走动。 4.4.5 所用培养基应为通过适用性检查后的培养基。 4.4.6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是否污染。 4.4.7应对隔水恒温水浴锅进行校正。 5. 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5.1 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8~1.5m左右。 5.2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试点。 5.3 每个采样点一般采样一次。 5.4 沉降菌测定最少采样点数,如下表: 沉降菌测定最少采样点数目/个

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1.目的: 本文规定了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以达到对其空气洁净度的评定。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洁净区中沉降菌的监测和对洁净区等级的验证。 3. 检测仪器: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 4. 检测依据: 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5. 测试前准备: 5.1洁净室的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之间。 5.2风速或压差的测试应符合要求。 5.3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5.4 对单向流测试应在洁净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min后开始。 5.5对非单向流测试应在洁净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后开始。 5.6 采样点数目见下表

5.7 采样点的位置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5.8 采样点的布置,见下图 洁净室(区)采样点布置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下列采样点的图示可作参考。 洁净棚(层流罩),洁净工作台等局部空气净化设施的采样点布置: 1. 水平单向流 2.垂直单向流

5.9 最少培养皿数:见表 6. 测试要求: 6.1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要求的位置放置足够的数量,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6.2 在30℃~35℃的培养箱中培养不少于48h。 6.3每批培养基应选三只作对照培养,以鉴别培养基本身是否有污染。 6.4菌落计数,严防遗漏。 7. 结果计算和判断: M1+M2+……Mn 平均菌落数=—————————— n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的总数 8. 结果评定: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1、把ф90m 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包在报纸里,放入恒温烤箱中加热至180℃后,干烤2小时。 2、取X克培养基放入X克蒸馏水,放入高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采样用。制备好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一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皿,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培养,时间不小于48小时,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 5、将培养皿举起用肉眼直接计数,用记号笔点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

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 平均菌落数= .........21n Mn M M ++ n —培养皿总数 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n 号培养皿菌落数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气中微生物。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00级≤1个;10000级≤3个;100000级≤10个)。若某洁净室内平均菌落数超过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人员进出洁净生产区的一般程序: 人员进出无菌操作洁净生产区程序:

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洁净区和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洁净区、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如: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试和环境验证。 ●3、引用文件 ?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 ?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4、定义 ? 4.1 沉降菌:用本测试规定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 下繁殖的可见菌落数。 ? 4.2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5、仪器和设备 ? 5.1 灭菌培养皿90mm *15mm ? 5.2 培养基。 ? 5.3 恒温培养箱。 ? 5.4 高压灭菌器。 ? 5.5 放大镜 ●6、培养基和试剂 ? 6.1 生理盐水: 成份﹕氯化钠 8.5g 蒸馏水加至 1000ml 制法﹕溶解后﹐分装到加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每瓶90ml﹐121℃(15 1b)2 0 mi n,高压灭菌。 ? 6.2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6.2.1 成分:蛋白胨20g 牛肉膏3g

File Name: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P age 2 of 3 氯化钠5g 琼脂15g 卵磷脂1g 吐温80 7g 蒸馏水1000mL 6.2.2制法:先将卵磷脂加到少量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加入吐温80,将其他成分(除琼脂外)加到 其余的蒸馏水中,溶解。加入已溶解的卵磷脂、?吐温80,混匀,调pH 值为7.1~7.4,加 入琼脂,103.43kPa(121℃15 lb)20min 高压灭菌,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7、操作步骤 ?7.1 取样: 7.1.1 取样点的设置: A) 最少取样点数:灌装间、制造间3个,其他洁净区2 个; B) 取样点的位置:取样点应均匀分布在待测试区域内,一般离地高度为0.8m左右,关键设备处 可增加取样点; C)每个取样点一般取样一次,每次一般为2个取样皿; D) 布置采样点时,应避免回风口; 7.1.2 取样时间:可采用动态取样和静态取样: A) 动态取样:正常生产,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30分钟后开始取样; B)静态取样:员工己撤离生产区域,且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转至少20分钟后;静态取样时人员 不得多于2人; 7.1.3 取样 A)将制备好的培养皿逐个放置到采样点,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B)静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的暴露时间不得大于4个小时 ?7.2 置于37±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至少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的菌落数; ●8、菌落计数方法: ?8.1先用肉眼观察,点数菌落数,然后再用放大5 倍~10 倍的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每个测点的沉降菌总数为该测点所有培养皿菌落数的平均数; ●9、结果评定: ?9.1 每个测点的菌落数必需低于该洁净区的标准时判定符合要求; ?9.2 静态测试时,如某测点的的菌落平均数超过标准,应再重新取样两次,两次都低于标准时才能判

洁净区沉降菌测定规程

1.目的:明确洁净区(室) 沉降菌的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洁净区(室) 沉降菌的检验操作 方法 2.适用范围:洁净区(室) 沉降菌的控制和测试方法,及车间洁净室和洁净区无菌室或 无菌区域(包括洁净工作台)的沉降菌的测定和环境的验证。 3.责任者:质量控制部洁净区(室) 沉降菌检验操作人员车间QC检验操作人员。 4.操作内容和方法: 4.1.定义: 4.1.1菌落 4.1.1.1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用 个数表示。 4.1.1.2 沉降菌 ⑴用规定的方法收集到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 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4.2.应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 4.2.1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 触碟法)等。 4.2.2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 的结果。 4.2.3对表面和操作人员的监测,应当在关键操作完成后进行。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 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4.2.4洁净区微生物监测的动态标准(1)如下:

4.2.4.1表中各数值均为平均值。 4.2.4.2单个沉降碟的暴露时间可以少于4小时,同一位置可使用多个沉降碟连续进行 监测并累积计数。 4.3. 沉降菌测试操作方法: 4.3.1洁净区沉降菌控制限度: 4.3.2、测试操作方法: 4.3.2.1本测试方法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 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4.3.2.2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⑴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 ⑵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⑶培养皿:一般采用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⑷培养基: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或其他药典认可的培养基。 4.3.3.测试操作步骤: 4.3.3.1采样操作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4.2.4.2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 使培养基表面暴露4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3.3.2培养。 ⑴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⑵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72h。 ⑶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 对照培养。 4.3.3.3菌落计数: ⑴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

空气细菌总数的测定

空气细菌总数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彻底高效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原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环境,也是微生物借以扩散的媒介。空气中存在着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粒子,这些微生物粒子是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微生物主要来自于地面及实施、人和动物的蹑手呼吸道、皮肤和毛发等,它附着在空气气溶胶细小颗粒物表面,可较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某些微生物还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穿过人体肺癌存留在肺的深处,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可以随着空气中细小颗粒物被输送到较远地区,给人体带来许多传染性的疾病和上呼吸道疾病。因此,空气微生物含量多少可以反映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空气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参数评价空气的清洁程度,需要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空气污染微生物。 ----测定方法--平皿沉降法 二、测定原理 空气中飘浮着各种微生物,将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平皿放于监测点上,暴露5min,空气中的细菌便会落到培养基上,然后在37°C恒温箱中培养24h,计数每个平皿表面的菌落数,由于一个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菌落总数便可认为是细菌总数。 三、试剂 营养琼脂 1、成分 A蛋白胨 1g B牛肉膏 0.3g

保健食品车间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程序精编版

保健食品车间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程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保健食品车间洁净区沉降菌监测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建立洁净区中沉降菌的标准操作程序,保证产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生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洁净区的沉降菌的监测。 三、职责:质量监督员、质量检验人员 四、正文: 1 定义: 1.1洁净室: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 域。 1.2洁净工作台:处在垂直层流洁净罩下的工作台。 1.3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的悬 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在规定范围内。 1.4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CFU。 用个数表示。 2测试方法: 2.1方法概述: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 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48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 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 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2.2 所用的仪器和设备: 2.2.1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2.2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2.2.3培养皿: 2.2. 3.1一般采用¢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2.2. 3.2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20min。 2.3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2.3.1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 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2.3.2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在2-8℃的环境中存放。

沉降菌测试方法..

沉降菌测试方法 1、把ф90mm×15mm硼硅酸玻璃培养皿包在报纸里,放入恒温烤箱中加热至180℃后,干烤2小时。 2、取X克培养基放入X克蒸馏水,放入高压消毒锅中加热溶化,冷至45℃时,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15ml。 3、待琼脂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倒置于3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采样用。制备好培养皿宜在2—8℃环境中保存。 4、采样时,一般在100级层流罩中放置3个培养皿,在100000级,10000级按面积大小一般放2个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33℃培养,时间不小于48小时,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 5、将培养皿举起用肉眼直接计数,用记号笔点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菌落,并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区别。 6、沉降菌测试前,被测洁净室已消毒。被测洁净室温湿度须达到规定要求,静压差、换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选择须符合生产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7、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工作服,静态测试时,室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时间对单向流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100000级以上净化

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 后开始。 8、平均菌落数计算:M 1+M 2+M 3 平均菌落数= .........21n Mn M M ++ n —培养皿总数 M 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 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 n —n 号培养皿菌落数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空气中微生物。洁净室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100级≤1个;10000级≤3个;100000级≤10个)。若某洁净室平均菌落数超过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人员进出洁净生产区的一般程序: 人员进出无菌操作洁净生产区程序:

空气细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术语解释: 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个/皿表示。 自然沉降法:指直径90mm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在采样点暴露5min,经36℃±1℃、48h培养后,计数生长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二检测原理:采用自然沉降法,将直径90mm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在采样点暴露5min,经36℃±1℃、48h培养后,计数每个平皿生长的细菌菌落数,得出每个测试点的平均数,以个/皿表示。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 1试剂和材料 1.1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等、无菌生理盐水;参照GB 4789.2-2016配制培养基。 1.2 培养皿、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天平、无菌吸管、无菌锥形瓶等。 2.采样(参照GB/T 18204.3-2013) 2.1采样点: 2.2.1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1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1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南、西、北、中5个点,其中东、南、西、北均距墙1米。空调出口空气及冷风机出风口(抛光锅)。 2.1.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距离墙壁不小于100cm。 2.2.3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 2.3.4采样点应避开通风口、通风道等。(特殊要求需标注出相关风口、通道等) 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关闭15~30min,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0mm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开盖在采样点上暴露5分钟,合上 盖送检培养。 3 培养:37℃培养48小时。 4 记录 检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4.1测试点名称、地址,测试日期; 4.2被测试点的平面位置(必要时标注出测试点相邻的设备、门、窗等影响结果的因素); 4.3有关测试方法的描述:包括测试环境、采样点数目及布置图,测试次数等。 5 结果报告: 5.1 用计数方法得出每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5.2 每个测点的沉降菌评价菌落数的计数,见式: 每个测点平均菌落数(cfu/皿)=(M1+M2+......M n)/n

无菌室标准(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无菌室标准 (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 生测实验室 3.责任者 QC主管生测员 4.定义 无 5.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6.规程 6.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6.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6.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6.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6.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 6.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检查前,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6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6.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6.1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6.16.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至凝固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取平板3~5个,分别放置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100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7.参照 参照《药品卫生检验方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无菌检查法)章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 8.分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无菌室技术指导说明 在获得了无菌环境和无菌材料后,我们还要保持无菌状态,才能对某种特定的已知微生物进行研究或利用它们的功能,否则外界的各种微生物很容易混入。外界不相干的微生物混入的现象,在微生物学中我们叫做污染杂菌。防止污染是微生物学工作中十分关键的技术。一方面是彻底灭菌,另一方面防止污染,是无菌技术的两个方面。另外,我们还要防止所研究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或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了的本来自然界不存在的微生物从我们

沉降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01.0目的 01.1阐述洁净室(区)空气中沉降菌检测操作规程,保证药品的质量,防止生产环境 对产品的污染,保证实验室的环境达到检测产品的要求。 02.0适用范围 02.1适用于本公司的洁净室(区)的沉降菌监测和洁净度等级的验证。 03.0人员职责 测试人员对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 04.0内容 04.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04.1.1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落,简称CFU,通常 用个数来表示。 04.1.2沉降菌:用GB/T16292-2010 提及的方法收集空气中的活性微生物粒子,通过专 门的培养基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系繁殖到可见到的菌落数。 04.1.3沉降菌菌落数:规定时间内每个平板培养皿收集到空气中沉降菌的数目,以cfu/ 皿表示。 04.2测试原理: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生物粒子 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以平板 培养中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区的洁净度。 04.3监测周期:A级洁每次室验做监控,B级每周一次,C级每季度一次,D级每半年 一次监控。 04.4测试方法: 04.4.1使用设备与材料 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恒温恒湿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进行校验。

培养皿:一般采用φ90mm×15mm培养皿。 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已灭菌配制好的培养基平皿放入30-3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生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 的培养基平皿应放在2-8℃的环境中存放。 清洁剂:75%酒精 04.4.2测试时间: (1)对单向流,如A级净化房间内及超净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分钟后开始。 (2)对非单向流,如B级、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分钟后开始。 (3)培养皿的采样时间: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 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小时。 04.4.3采样点数及其布置 (1)最少采样点数目: (2)最少培养皿数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10(1)班 叶智源 3110007848 实验二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用沉降法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 2.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二)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空气中也不例外。虽然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但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沫的流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存在。当空气中个体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适合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时,在适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会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即菌落。观察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就可大致鉴别空气个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三)实验器材 1. 试剂 牛肉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g ,NaCl 5g, 水1000ml ,pH 7.2~7.4 马铃薯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00g, 蔗糖 20g, 水1000ml , pH 7.2 高氏一号培养基配方: 淀粉 20g, 硝酸钾 1.0g, 磷酸氢二钾 0.5g, 硫酸镁0.5g, 氯化钠0.5g, 硫酸亚铁0.01g, 水1000ml, pH 7.2~7.4 2. 仪器及其他用品 高压灭菌锅,操作工作台,三角瓶,培养皿,酒精灯,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 1.倒平板:按常法配置上述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备用。临用前将培养基熔化,冷却至50℃左右,各倒16个平板备用。 2.暴露取样 在指定的地点草地,一层楼,三层楼,七层楼各放4皿,将平板皿盖打开,在空气中暴露5min 和10min,时间一到,立即合上皿盖。 3. 培养观察: 细菌置于37℃培养,放线菌培养基平板和真菌培养基平板置于28℃培养。细菌培养48h ,真菌和放线菌培养4-6天。计数平板上的菌落,观察各种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计算1m 3 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 奥梅染斯基(Омелянский)曾建议:如面积为100㎝2 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置于37℃培养24小时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L 空气中的细菌数。 X= X :每m 3 空气中的细菌数 N ×100×100 πr2

洁净车间沉降菌检测记录

沉降菌检测记录 记录编号:AI/R QA-005 检测依据:《GB/T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检测步骤: 1 培养皿(¢90mm×15mm的玻璃培养皿)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将培养皿121℃湿热灭菌20分钟或于180℃干热灭菌2小时,灭菌后取出备用。 2 培养基配制 取适量培养基,按培养基说明书配制比例加纯化水后加热溶解,溶解后分装于烧瓶,放入高温灭菌锅,121℃高温下灭菌20分钟后取出备用。 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约60℃,在万级洁净室中的百级超净台上,无菌操作要求下将灭菌过的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约20mL,冷却凝固后便可使用。 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2℃~8℃保存,一般有效期以一周为宜或按厂商提供的标准执行,需保存的剩余培养基应采用适宜方法在平皿上做好培养基的名称及制备日期的标记。 3 采样方法 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测点图的要求放置,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4 培养 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基本身污染,每次取3个对照皿同时进行对照试验,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作阴性对照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 5 菌落计数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有条件的可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检测记录:

注:1、结果判定栏中,用“√”表示。 2、若部分洁净区域检测不符合,则需重新打扫卫生后复测。检测人:复核人:

洁净室(区)沉降菌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制定标准的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指导沉降菌的测试工作。 范围 适用于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定和验证。 责任 QC微生物室检验员负责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QC主管和QA部门负责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程序 1.定义 1.1.菌落:微生物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微生物集落, 简称CFU。 1.2.沉降菌: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活微生物粒子,通过专用的培 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 1.3.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设备在指定的方式下进行, 并且有指定的人员按照规范操作的状态。 2.测试方法 2.1.测试过程 2.1.1.设备和培养基:恒温培养箱、购买预灌装TSA平皿或者自制TSA平皿。 2.2.测试条件 2.2.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 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为宜)。 2.2.2.风速、压差应在合格范围内。 2.2. 3.动态测试。

2.3.测试方法 2.3.1.将准备好的培养皿按采样点要求放置或放在沉降架上(约1.0m)。将采 样台面取样位置或采样辅助设施表面消毒,打开培养皿,将培养皿盖置于已消毒位置,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皿盖上,使培养基表面充分暴露后,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2.3.2.在每一只培养皿上标记好具体的取样位置及取样日期,将所有培养皿在 QC微生物室进行培养观察。 2.4.培养观察计数 2.4.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20~25℃培养 箱中培养3天,30~35℃培养箱中培养2天后观察计数。 2.4.2.每批培养基应有阴性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次选定 2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2.5.计算 2.5.1.平均菌落数M= M1+M2+…MN N M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2.5.2.结果判定 2.5.2.1.最终结果采用平均值。但每个碟的菌落数亦不得多于标准规定。 2.5.2.2.如有一个碟的菌落数超过标准规定,平均却符合规定,也以不合格论。 2.5.2. 3.静态测试时,若某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 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2.6.注意事项 2.6.1.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 上菌落计数。 2.6.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因素对样本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