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重新审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重新审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重新审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03-29 17:41 德鲁克学院mp

186 设置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和体系。“目标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它更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是现代管理学理论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德鲁克吸收了Y理论和马斯洛人本主义的思想,对人性持有乐观的信心,相信责任、义务、利他与合作的可能性。他认为,人的“积极进取的天性”是组织和个人和谐的道德基础与现实可能,可以实现有效性与价值观的统一,从而解决绩效和人本的两难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将其间的冲突转化为互利。德鲁克把所有的要素进行了综合、完善和发展,并将其融入到了所谓目标管理的管理哲学体系之中。德鲁克在《未来的里程碑——关于新的后现代世界的报告》(1957)中提出了后现代管理的四个里程碑:信息时代、创新、更加庞大的组织以及教育大爆炸的时代,并指出“知识工作者”正是这一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产物,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就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可见,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是针对“知识工作者”提出来的,倡导信仰管理,回归精神价值,是后现代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在知识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论述,探讨目标管理的本质和内涵,挖掘目标管理思想所蕴含的后现代意蕴,对当代“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一、目标管理的提出及其内在逻辑

德鲁克对目标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精辟的阐释:“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就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为了使管理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并实现企业目标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采用的以自我控制为主导思想、以结

果为导向的过程激励管理方法。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制定目标,目标管理是一种战略性导向”。目标应该从“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的答案中得出。企业的目标是企业的最根本的策略,它既是借以实现企业使命的一种投入,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管理的真正含义就在于设定目标,以此来决定管理者做的是什么样的事情,它应该是什么样,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标准,即把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把管理作为围绕目标决策的一种实践。目标是行动(任务)的先导,而不是行动(任务)的一部分,制定“目标”有相当的风险。

德鲁克认为企业必须有多种目标而不是唯一的目标。在影响企业生存的八个关键领域中,一般都需要设立目标:市场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质资源、生产率、社会责任和利润要求。每一种目标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企业的多种目标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目标系统,只追求单一的目标往往是有害的,甚至误入歧途。由于组织的目标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多元化目标之间的协调和匹配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在各种各样的需求和目标之间进行权衡,按照目标的紧要程度排序,选择和区分主要目标与支持性目标,通过目标把人员、资金和物资设备等重要资源集中起来,用在组织最需要的地方,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德鲁克强调,利润不是一项目标,而是企业战略、企业需要和企业风险等客观因素决定的一种必要条件,也是经营的结果和回报。

目标的战略性要求组织结构动态变化并与之相互匹配,现实管理中僵化不变的组织结构是阻碍目标实现的内部障碍。为此,组织应该根据目标规定每个人的

权限。组织的结构设计、管理者的责任与权限的设置必须有利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德鲁克认为:“管理的原则就是让个人充分发挥特长,确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实行团队合作,调和个人的目标并实现共同的福祉。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管理原则。”一方面,目标管理强调管理的目标导向。德鲁克认为,“每个管理人员必须以整个企业的成功为工作中心。管理人员预期取得的成就必须与企业成就的目标相一致。他们的成果由他们对企业成就所做的贡献来衡量”。另一方面,德鲁克强调目标管理的内部控制,即管理中的员工自我控制。德鲁克指出:“真正的目标管理就是自我管理。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是‘经理人’,……(目标管理)能让追求共同福祉成为每位管理者的目标,以更加严格、精确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

本文认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中隐含着三个假设:(1)目标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工作者;(2)知识工作者是“有责任心的工人”,能够进行自我控制;(3)自我控制的目的是在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目标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综合德鲁克关于目标管理的观点,目标管理不是任务管理,不是计划管理,而是一个激励系统,而且是在管理哲学层面。目标管理的本质和精髓是:成就激励。目标管理的内在逻辑是:目标→责任→(自我)控制→成就。

二、目标管理内涵的当代解读

1.责任心是目标管理的起点

员工没有责任感,目标管理就无从谈起。目标管理将每个人制定自己的目标看作是他们的首要责任。为此,德鲁克提出了“有责任心的工人”的概念,即愿

意对工作承担责任,并从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业绩目标获得成就感或满意感的工人。责任是对绩效的一种承诺,目标管理依靠的是“有责任心的工人”。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他必须担负起提高效率的责任,因此,其首要的工作是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这就是基于“责任心”的目标设定。

一个“有责任心的工人”才能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以忘我的工作热情,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从而做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同管理者一样,视工作本身为目的,将企业看成每个人追求自我实现的场所。一个“有责任心的工人”不仅对具体结果负责,他也有权为产生这些结果采取一切必须的行动。他尽力去取得这些结果,并把它看作是个人的成就。在责任心驱动机制下,工人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以亚里士多德式的“责任”取代暴君式的统治,以自律型管理取代支配型管理。共同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正是目标管理的精髓所在。

2.成就激励是目标管理的本质

斯蒂芬·F.罗宾斯认为,“(目标管理)实际上,首先由德鲁克在四十多年前作为一种运用目标激励而不是控制人的方法提出的”。传统的管理学界只是把“目标”看作是简单的目标,德鲁克打破了在管理学界一贯把目标作为计划一部分的传统看法。他把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提出来,把目标作为计划和行动的先导,而不是行动的一部分,并把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这是德鲁克与前人根本性的不同之所在。笔者认为,目标与计划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目标是计划的前导,目标具有激励性,而计划则没有。目标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激励机制和管理手段,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的本心正在于通过目标去激励

员工提高工作的效率并取得成就,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德鲁克认为,“组织的中心是人,……因此,管理必然同入对自由和理想、同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联系在一起”。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就是想从管理中剔除“监督式管理”,把人们从泰罗的科学管理中解放出来,从而建立一种非独裁的、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衡量其工作成效的标准不是金钱,也不是管理者的评价,而是他在其效忠的专业领域的表现与成就。

3.共同目标是目标管理的核心

“是什么将个人的力量和责任心与组织的绩效联系在一起?”德鲁克认为,“只有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组织与个人、人性理想和公司现实之间的寻求协调与平衡的一个立足点,它增强了组织存在的必然性和合法性。汤姆·彼得斯认为,“为组织设定明确的任务或目标”是组织迈向成功管理的两个步骤之一。“企业必须为人们的注意力和努力指明共同方向,建立起协作关系,并使个人的目标与公共的利益相互协调。”巴纳德注意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个正式的组织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组织中必须使每个成员能够看到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能够使个人得到什么满足,这样才有可能实现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作。”他进一步指出,“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成员接受和理解组织目标的程度。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要相互协调,避免二者相互背离”。如果组织目标仅仅只是体现了组织自身的利益,那么目标管理就成为一个与员工毫无关联的“组织自身的问题”。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正是目标激励的基础,也是实现目标管理的关键和核心。一方面,对

个人而言,只有将个人需求融入了组织利益,目标管理才真正成为员工任务和责任的依托和纽带,每个人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责任,实现了组织的目标。在德鲁克看来,目标管理正是一种谋求组织目标与个性发展相和谐的智慧和艺术。另一方面,对组织而言,组织比以前任何人类工作更大地扩展了人的能力和机遇。正如福莱特所言:“只有通过组织,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人。”组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体谅,这些“有机协作”实现了组织的“内在道德观”,同时也体现了组织是“社会的器官”。

4.自我控制和参与式管理是实现目标管理的途径

自我控制(self-control)和参与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是行为科学理论在目标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自我控制就意味着较高的绩效目标和更远大的愿景。人的价值和理想的实现,人对自主性、实践性和能动性的追求,从本质上来讲取决于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的自我管理过程。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我们能够以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取代强制性管理。”“目标管理可以把客观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取得成就,这是真正的自由。”事实上,目标管理的最大益处就在于它允许员工对自己的绩效进行控制。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劲激励:希望做得最好,而不是过得去就行了。在目标管理体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目标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主动改进自己的工作,这就是自我控制的原则。自我控制是知识工作者对自身进行“规训”的结果。杰克·贝蒂指出,“从根本上讲,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假设是把经理的工作由监控下属变成给下属设定客观的标准和目标,让他们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实现目标。这些共同的衡量标准,反过来又使得被管理的经理用目标和自我控制来管理”。

奥迪奥恩认为,目标管理的优点在于实行“参与式管理”,通过上下结合的双通道方式对组织目标进行反复协商和综合平衡,以使所确定的目标更加具有动员性和激励性,更加便于的实现。参与式管理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阻挡在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樊篱,在组织内部建立起无障碍的沟通和学习机制,激发了员工“作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精神,增强了组织目标的执行力。可见,参与式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5.信息反馈是实现目标动态管理的内在要求

在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对所取得的绩效进行适时的自我评价以及对所设定的目标进行动态调整,都必须基于有效的信息反馈。因此,每个参与者都应该获得他们为考核自己的绩效所需的信息。而且,信息必须传递给有关参与者本人,而不是他的上级。目标管理的信息反馈主要表现在目标的制定和依据目标与实际绩效进行评价这两个方面。此外,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目标管理的影响也必须考虑,这要求对目标要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为了取得管理绩效,必须为每一个参与者提供有效的考核和评价信息,有关信息应该成为自律的手段,而不是上级控制下级的手段。

综上所述,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有以下四个特点:目的性,即由自我管理达到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全面发展;主体性,通过反省和自我评价唤起个人的主体意识,调动个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创性;责任性,个人的选择是以自己的职责义务和对社会价值的态度为基础的,成就感是以责任感为前提的,责任感带来主动性;

有效性,必须最大可能地激发和使用自己的潜力和优势,通过成就来追求自己的价值观。

三、目标管理的后现代意蕴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起源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一经兴起,就引起了哲学、社会学、神学、教育学、美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等领域思想大师们经久不息的论争,进入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以其“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和理论内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生存观念。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是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重大的科学革命相适应的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消费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的产物。

后现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非理性、反对中心和权威、反对传统、倡导多元和差异、推崇创造性和人性关爱。其核心是倡导对人性的精神解放,充分释放人的创造性和活力。后现代管理的使命就是将“人质”从组织的“牢笼”中解救出来,使其成为真正自由的人。

多方面地比较目标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异同,不仅能够发现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中蕴含的价值导向,而且能够挖掘目标管理的后现代意蕴,对当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自我控制、参与式管理和成就激励是德鲁克目标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这三者都与人性的假设及主体(人)有关,这与后现代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以这三个方面为主来阐释目标管理所蕴含的后现代意蕴。

表1 目标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比较

1.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于提高组织效率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并把客观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取得成就,这是真正的自由。

(1)反对中心和权威

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元论、绝对基础、唯一视角、纯粹理性等极权主义及“元叙事”。没有对“逻各斯(Logos)”的反对,不能保持苏格拉底式的警惕、悬搁、戒备,反对“博学的无知”,人就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自我管理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德鲁克强调“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是21世纪管理的最大挑战,在发达国家,这是它们的第一生存需要”。在知识社会,真正具有控制力的资源与绝对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也不是劳动,它是知识。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是“经理人”。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管理者身份不再是绝对的“经典”、“中心”和“权威”,知识工作者的身份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雇员,而是专家、顾问、承包商、投资者或志愿者。知识工作者及其拥有的“知识”成为投资和“便携式”资产,其流动性大大增强,其离职成为组织“最大的损失”。对于他们而言,工作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谋生之道,衡量标准是其专业表现与成就而非金钱或上级,因为知识工作者效忠的是其知识的专业领域而不是“雇佣”他们的组织。因此,“经济人”业已终结,科层制面临坍塌,组织中的管理者与知识工作者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司—下属”关系,或者“命令—服从”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或者“服务—协调”关系。在未来,知识变

成一种权力话语,权力话语正在从资本家转向知识工作者,他们将拥有越来越强的“社会权力”,这种新型的权力分配方式使得组织在取得效率和效能方面获得了帕累托改进。正如《权力的转移》一文的作者托夫勒所言,“知识在权力转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2)倡导“主体—客体”平等

西方文化的发展史表明,自从进入“主体—客体”的模式以后,人就由于成了认识的主体、权力的主体、道德的主体,而忽视了、抹杀了人的感性、欲望、本能诸方面,逐渐显现出作为主体的人的“理性”面。正是这种主、客对立的哲学思维,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组织工具理性的产生。在这一情境中,员工成为组织这个巨大的机器中的一个个“齿轮”。电影《摩登时代》正是对这种“对立”和“异化”的真实写照。后现代主义认为这样的主体是“被异化了的”,而非真实的。真实的主体(如果也可以叫做“主体”的话)是人的感性、欲望、本能等“非理性”的方面(后现代主义者称之为“荒谬性”),这才是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本体论平等”的概念就成为后现代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表征。

(3)自组织性

德鲁克在《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称未来典型的企业为“信息型组织”,这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更加扁平的、等级更少的组织结构。“信息型组织”是以知识工作者为核心的柔性组织,具有“自组织”特点。知识工作者的这种自组织性源于不确定环境下知识工作者对复杂信息的反馈和处理能力,其表现是:无需外部指令,基于责任心主动地设置任务和目标;依据目标的执行情况和环境的

变化动态地调整目标;通过持续学习、自我更新和自我适应,创造性地完成目标。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是有能力对信息进行界定、开发和传播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能够对他专业领域内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在自组织过程中,组织的基础已经不再是权力,而是基于新的心理契约的信任与默契。共同愿景、心理契约、自主性、自我控制、成就导向和授权等概念形成了自组织的基础。汤姆·彼得斯指出,未来的管理将从控制走向混沌,组织应该像一个嘉年华式的聚会场所。自组织正是应对混沌,促使组织从混沌走向有序的有效组织方式。

2.参与式管理

(1)倡导多元思维和差异化

后现代主义倡导多样化,推崇多元化,强调去中心化、破碎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等多元性,鼓励在思想上从多视角来看待问题。对多元的思维风格的鼓励与对多元思维的用意在于倡导一种多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正如德勒兹所言,“多元论的观念”是“(后现代)哲学的最大成就”。本体论上的平等原则要求摒弃一切歧视,“接收和接受一切差异”,“权力平等化”。正是这种对“平等”、“差异”和“多元”概念的认同,决定了后现代主义对“对话”的推崇。后现代思想家所谓的“对话”,是指现在与过去的对话,解释者与本文的对话,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是一个无限展开的人际发生过程。对话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平等的而不是专制的。对话的本质是改变双方的观点,达到一种新的视界。因此,真正的“对话”总是蕴含着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参与式管理的基础正是源于这种对话,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是组织的内生要求。福柯认为,“真理游戏”的建构必须经由语言和话语。正是“对话”

打破了组织内平等主体之间沟通的樊篱,筑就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愿,使得组织的共同目标得以产生和充分执行。“对话”主张倾听一切人的声音,“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成为美德。对他人的尊重不仅是一种道德律令,而且是我们存活的前提。“对话”还是一个组织学习机制,它使得人们的头脑放下“现代性”中的“霸权”与“权威”,在自由的氛围里展开“深度会谈”和“智慧撞击”,让思想自由地流动,让创新的源泉充分地涌现,从而建立起一个基于信任与协作的学习型组织。可见,正是(思想上的)对立和差异化才产生了和谐,“对话”和“参与”是实践中的民主,它开辟了沟通的途径,分散了权力,激励人们更加认同组织目标,激发了普通民众的创造热情。

(2)主体离心化

“主体离心化”是后现代思潮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指主体不再处于中心地位。尼采的“上帝死了”,福柯的“人已消失”以及德里达的“人的目标就是人的终结”都是“主体离心化”的反映。福柯就此说道:“我实际上认为不存在一种主宰性的、奠基性的主体,一种我们在哪儿都可以找到的普遍形式的主体。我非常怀疑这样一种主体观念,甚至对它充满敌意。相反,我认为,主体是通过种种被奴役的实践构成的,或者以一种更自主的方式,就像在古代那样,通过种种解放和自由的实践来构成。“主体性”指“主体—客体”关系中主体方面的独立自主性:人是世界的中心。建立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人文主义,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抹杀了人的情感、意欲等人生的重要方面,使人变成了知识、科学的附属品和奴隶,生活变得毫无审美意义。传统管理学意义上的主体,即“组织”或者“管理者”弱化了个体生存,以普遍性、同一性压制了个体性、

差异性。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主张是,让居于现代性核心地位的主体从中心偏离出来,恢复“不一样的我们”或“他者”的合法地位,剥去知识对个体的遮蔽,并因此回归个体的自我生存。这实际上正是后现代思想所追求的一种对人性的解放意义。在参与式管理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一些自治的、有责任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精明的个体在组织内部主宰着管理世界,他们通过自我管理来追求个人的成长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目标管理将对人性、效率和效能的追求与员工参与型组织文化整合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知识工作者变成了温顺有用的“物体”,也使得员工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真正的身份认同一组织公民。主体终结的参与式管理体现了德鲁克对参与者的实践经验和自我关怀的人本主义情怀。

(3)倡导仁爱、消解对立

后现代主义反对二元对立,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关爱,反对敌对的或漠不关心的异化关系,信奉有机论,推崇“生态主义”和“绿色运动”。在后现代视野中,人不是原子式的个体,而是具有“主体间性(intersubj ectivity)”(拉康)的“关系中的自我(self-in-relation)”,即人与人之间是伙伴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因此,格里芬说“后现代思想是彻底的生态学的”。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主张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消除现代性所设置的人与世界的对立。费雷认为“世界是一个有待照料、关心、收获和爱护的大花园”,海德格尔也一再强调“人应该保护其所生存的土地”,对自然母亲心存敬畏与爱戴。后现代主义主张通过倡导主体间性来消除人我之间的对立(萨特的“他人是地狱”),认为人不是一种实体的存在,而是关系的存在,每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存

在,他永远是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的,是关系网络中的一个交会点。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称人为“关系中的自我”。因此,组织就应该像家园一样,这种家园感和亲缘感能够让员工放弃“操纵与计算”,回复生活的意义并回归到组织之中。员工在这里捐献(播种),也在这里接受(收获)。组织不是员工的主人,而是员工的“托管人”,组织将员工融合于其中,建立起一种“新秩序”。这种“新秩序”就是员工以一种主人翁责任感主动参与组织管理的秩序,这是参与式管理的本质所在。

3.成就激励

成就激励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有效性,人必须最大可能地激发和使用自己的潜力和优势,通过成就来追求自己的价值观。

(1)非理性

非理性(irrational)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哲学态度,认为人的本能、直觉、意志在人的本性中起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为在认识论上对真、善、美所持的怀疑、否定和反对态度。知识社会的到来对传统的“现代性”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彻底击碎了“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宣布了“经济人”的终结(德鲁克)。传统的人性假设是基于理性的“经济人”的,即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刺激,员工就会努力地工作,结果导致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的“命令—服从”式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下,权力是组织运行的核心和基础,控制则成为其基本手段。目标管理的人性假设是“文化人”,在后现代视角下,人工作的动因是“非理性”的,即以获得成就感而非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

“经济人”服从世俗主义,而“文化人”服从信仰主义,人从传统的“理性存在”变成一种真正的“精神存在”,组织的管理也从世俗管理走向了信仰管理。

(2)推崇创造性

创造性是成就激励的基础。后现代主义认为,创造性是人的本质。鼓励人们打破对“原本”、“真本”的迷信,勇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进行新的尝试,开拓新的领域。后现代思想家最推崇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最推重的人生是创造性的人生,最欣赏的人是从事创造的人。在格里芬看来,“从根本上说,我们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更进一步说,我们需要对他人做出贡献,这种动机和接受性需要及成就需要一样,也是人类本性的基本方面”。尼采的“权力意志”实质上指的就是一种“不竭创造性的生命意志”。罗蒂所要“重塑”的人的“自我形象”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德勒兹这位终生奔波在“思想高原上的旅人”,认为“哲学活动就是创造概念”。利奥塔也鼓励人们寻找机会,特别是创造的机会。作为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福柯对创造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人生劳作的主要兴趣是使自己成为不同于昨日的另外之人”。在福柯看来,生活的真正乐趣就在于创造。创造乃人的“天性”,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汤姆·彼得斯呼吁摧毁一切以进行“重新想象(re-imagine)”,迎接一个“好奇、创造力和发挥想象力的新时代”。目标管理作为计划的先导,是一种具有风险性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创新是知识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四、后现代主义目标管理的改进思路

1.目标管理与管理学新性质:一个动态演化过程

纵观管理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其演变的轨迹和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对人性的假设,其发展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的人”和“文化人”等历程;二是知识的发展,其发展经历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等历程。人性假设与知识的发展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同时也决定了管理的性质、模式和特点。人性的假设与管理境界亦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人性假设,就伴随有什么样的管理境界。因此,通过对“人性的假设→管理学性质→知识的发展”这一逻辑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把握管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脉络。图1就是对上述逻辑的一个简单示意。

图1 管理学的新性质

从图1可以看出,与工业社会相对应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和“社会人”,在这一主导逻辑下,管理学的性质是注重管理的技术性,即科学管理,其中心任务是解决工作的效率问题。然而,科学管理把管理的重心错误地放在了“以工作为中心”的位置上,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递减。因而,“管理不是物理”,基于技术性的科学管理不能代替管理艺术。正如汤姆·彼得斯所言,“我们迷恋于管理工具而蔽于管理艺术”。“管理工具能精确计算出成本和利润,却计算不出士气高昂员工所代表的价值。现代管理工具能计量出组织利润和成本,而不能计量人所付出心理成本和代价”。这些论述都反映了科学管理存在的弊端。信息社会的来临迎来了对“复杂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的时代,管理学的性质偏向了管理的艺术性,人本管理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目标管理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艺术地结合在一起,既注重了“对人的关怀”,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随着知识社

会的到来,知识工作者(文化人)成为社会的核心,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成为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正如德鲁克所指,知识工作者是一种精神存在,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应该服从于信仰管理的主导逻辑,更加体现智力资本的贡献率及分配。

2.目标管理的后现代改进思路

如前文所述,目标管理与人性的假设及主体(人)有关,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解构的理论,解构和摧毁的目的就是追求自由。这种自由是摆脱了一切总体性、外在性和客观性之束缚的内在的自由。后现代思想的核心是倡导对人性的终极关怀,拯救人于组织的“牢笼”,使人成为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真正自由的人。管理的重心就是使工作有生产力,使员工有成就感。在21世纪,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正是目标管理在新的发展阶段担负的伟大使命。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前期引入并实施目标管理以来,于1965年前后、1975年前后、1990年以来经历了三次“目标管理热”,每一次“目标管理热”都是随着企业的经营目标、组织环境和文化要素的变化而形成的,目标管理实施的效果源于实施者对目标管理的全面、深刻、动态的认识和再认识,实践和再实践。所以,目标管理必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过程,研究目标管理的后现代改进就成为目标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现代管理”发展到“后现代管理”的过程是一个管理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反范式)。其转变的意义在于:“现代管理”依靠外部力量来管理和控制人,而“后现代管理”则是服从人的内在能动力量的管理。德鲁克强调,“必须重申人不单是一种生物和心理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存在”,由此他提出了

“信仰管理”。中国正在进入后工业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就是,知识工作者正迅速取代体力劳动者而成为劳动力的主流,他们期望的是获得非物质的心理上和社会上的满足感,他们不是用手来工作,而是用他们的思想、概念和理论来工作。他们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知识和思想。对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要求在管理假设和管理态度方面做出重大的变革,即企业经营的管理范式转变。知识的无形性特点决定了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对工作进行自主设计和自我控制,由此决定了知识社会的关系必须由基于权力的管理向基于责任的管理转变,信仰管理超越了“利润最大化原则”,符合了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特点,视成就为激励的动力,视责任为行动的基础,视效率为工作的目标,视学习为持续的保障,信仰管理是对“文化人”管理的新范式。所谓目标管理的后现代改进,正是在对传统管理文化进行批判和超越基础上的管理范式的重大变革和选择。表2反映的正是对目标管理沿后现代思路改进的一个管理范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 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整理的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1 等待已久的《目标管理》终于开课了。又见到了亲切的小丹老师,宋老师也来了。这次上课主讲是早已耳闻的付老师。对《目标管理》这个培训主题,我真的有很多的期盼。因为我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很多的目标计划,但老是不能达成,每次开会我都很痛苦,很多计划都列了好久了好没有进展,我自己肯定有很大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课后找到一些方法,能更好的达成工作的目标。老师叫我们带着目标来学习,我在纸下写下了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希望收获的目标是1.学会怎么讲目标高效的执行!2.怎么科学的制定目标。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动力管理,生命管理。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所呈现出来的热情和能量都是有限的。我想到,我设定了很多目标计划,我每次和下属说的时候,都感觉不到他们的明显的热情,因为他们都不清楚这些事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什么利益,这些利益也看不清楚,所以很多计划都是能拖就拖,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要更加明确的进行目标管理。

在培训中,要收获最大的价值,我们都要三忘记,三聚焦,三放下。学习是快乐的,要打造我的团队也成为学习型的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事物本身并不会影响到你,真正影响到你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痛苦和磨难对强者是机遇,对于弱者是灾难!我们也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突破自己。永远记住: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老师又一次强调:只有相信,才有可能。焦点决定感受;注意力等于事实;状态决定收获;决心大于内容。唯一的标准是:对结果有没有效果。 目标管理的心得体会2 首先,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去,那么哪个方向对你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正如我在课程上强调的,人生没有目标,就等于在梦游!并且,没有目标的人,将会成为别人实现目标的一种工具! 其次,从工作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有目标的工作往往意味着有压力,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去工作。可能有人会不太喜欢有目标的工作,但是却没有想到,没有目标的工作是不会被重视的。加薪、晋升?有难度,最后就只能混日子了。根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话,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由此得知,所有的工作都应该有目标,只不过有时候没有刻意地去强调某些岗位的目标而已。 再次,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从公司的使命中得到一

管理的实践心得体会

《管理的实践》读书报告 《管理的实践》是德鲁克大师的另一本著作,与之前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思路清晰,而且我觉得这两本书描述的都是极为基础又深刻的管理知识,是一个管理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个人认为,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前应该好好地看一下《管管理的实践》这本书,里面有管理的基本的理论,它会告诉你如何设定企业目标,引导你如何使企业成功,如何做好管理层的职责。下面我详细地表达一下我读了这本书的看法。 整体上看,这本书包括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结构,管理员工和工作,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这五个部分都揭示了一个本质——那就是管理的本质,每一个部分都指示了管理层的角色、职责和面临的挑战。当一个企业繁荣的时候,衰退的时候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样的决策,如何做决策,应该背负什么样的职责,又如何去应对各种挑战,力挽狂澜。 首先从本书中我所认识到的管理层是一个独特的领导群体,成为企业中一个必须的领导机构,是专门负责赋予资源以生命力的社会机构,也是负责有组织地发展经济的机构,体现着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所以它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管理层的能力、技能和职责对整个世界有重大影响,就犹如国家领导人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层的首要职责是创造经济绩效,如果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不能以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提供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也是管理的失败,未能令交付于它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是管理的失败,于是管理的职能是什么自然而然地被提出来了。管理的三大职能就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管理层是企业的器官,担负了创造性行动的重大责任,管理层要主动采取行动,促使企业获得期望的成功。 既然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管理企业,那么企业究竟是什么呢?一般会说,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德鲁克认为,利润不是企业的真正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的原因,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利润不是企业活动的原因,而是结果。企业的目的是创造顾客。由于此目的确定了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营销和创新。营销是企业有别于其他组织的独特功能。 管理员工和工作是管理的第三个职能,这意味着要对工作进行组织,是之成为最适合人类的工作,对员工进行组织,使得员工最有效地进行工作,包括对员工的激励、刺激、奖励等措施。人力资源是所有经济资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资源,但提升经济绩效又在于企业能否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于是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怎样的员工才是最有绩效的员工?是因为压力和恐惧吗?答案显然不是的。有责任感的员工才是效率最高的员工,“生产是一种态度”,员工的工作动机决定了员工的产出,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会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所以管理层必须培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这就要求管理者安排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人岗匹配,同时丰富员工的工作,让员工了解足够的为公司盈利的信息,只有当员工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员工才对公司的目标有大概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达到公司赋予自己的职责。 要达到以上管理职能,首先要建立一个管理结构,但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企业究竟需要哪一种结构。而找企业所需的结构有3种特殊方法:活动分析、决策分析和关系分析。这就需要解决一下问题:1、企业究竟需要哪些活动才能达到经营目标?2、企业需要哪些决策以达成目标、实现目标?负责某项活动的管理者必须和谁合作,他必须对负责其他活动的管理者有什么贡献,这些管理者又必须对他什么贡献?做好分析后,接下来就要建立管理结构了,应该如何建立这个结构呢?其中有三个注意事项:1管理结构在组织上要以绩效为目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的1358—1—管理的定义 那国毅 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即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关于管理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管理却相对滞后。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能迅速培养成千上万的管理者与世界顶极强手同台竞技并且胜出。为了积极应对这个无法回避的挑战,我们首先要了解世界顶级强手的管理方式。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发现: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杰克·韦尔奇,或者是《财富》500强中的许多管理者,都深受一位管理大师的影响,他就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2000年,我前往美国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师从彼得·德鲁克。今天,我愿借此机会与中国的管理者一起来分享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即:德鲁克的1358。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呢?它对于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有什么帮助?在本文结束之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成为你管理思想的一部分。 彼得·德鲁克在193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The End of Economic Man),他当时只有30岁。2004年,彼得·德鲁克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又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新作《德鲁克选集》(The Daily Drucker)。在过去的65年里,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6本著作,这些书加在一起应超过1万页,这还不算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的各种文章。由于工作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全国各地讲授德鲁克的管理课程,学员经常问我:德鲁克写了这么多书,我应该读哪一本?有的学员对我说,我参加您的课是来听您讲德鲁克的书,其实,德鲁克的书我也有,就放在床头柜上,总想读,但总没有时间。还有的学员说,德鲁克的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您能不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他的管理思想的精髓? 经过多年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系统研读和讲授,我尝试着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框架之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使工作繁忙的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便于中国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者就是实践者。而管理者的实践是由其认知所决定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管理者能否认知正确的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通过我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系统的研究,我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简明的管理框架内,我把这个框架称为"德鲁克的1358","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目标管理学习心得

目标管理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组织最高管理者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需要,制订出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的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目标管理的五大特点 当今市场,有特色才能生存。目标管理有5点独到的导向功能: 1、参与导向目标管理是上级与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确定、计划实施乃至绩效评定的综合过程。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订者。 2、系统导向目标管理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同时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进而形成一个系统化双向的管理流程。 3、控制导向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通过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4、授权导向目标管理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 5、结果导向目标管理是注重成果、态度、能力整体的管理方法。 三、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绩效价值导向。它使得整个公司、各个部门、每个人对既定任务有准确、量化把握,通过事前制定指标与计划、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最终实现全面、公平和互动的管理。 具体到其施行的意义,我们分为2方面来看: 1、目标管理推动企业发展; (1)清晰的远景 目标管理为企业制定发展蓝图,促进"向前进的管理"; (2)透明的管理 目标管理通过目标体系明确个人和部门的责权利,消除"死角、暗区和交叉带"; (3)共同的立场 目标管理使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融为一体,既避免了本位主义,又能集思广益; (4)双向的提高 目标管理通过授权和自我管理,既提高了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又提高了员工素质; (5)非压的动力 目标管理通过人人制定目标,迫使每个人为未来做准备,防止短期行为; (6)多点的控制 目标管理通过上下级共同制定目标,便于对目标进行调整及对目标的实施进行控制; (7)公正的考核 目标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使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得到如实的评价。 2、目标管理促进个人成长; (1)挑战精神:能够使得个人挑战自我; (2)主动精神:工作不是他人强加于己,而是需要自我计划和管制的;

任务3 制定计划与实行目标管理(参考答案)

任务3制定计划与实行目标管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B4.A5.A 6.B7.D8.C9.C10.C 二、判断题 1.错2.错3.错4.对5.对 6.错7.对8.对9.对l0.对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计划工作的特征有哪些? 计划,通常是指人们行动之前预先拟定的行动内容、具体目标、采用方法和实施步骤。 计划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造性。 2.简述计划编制的程序。 计划工作的程序一般包括:机会分析、确定目标、编制计划的前提、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方案、选择方案、编制派生计划、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等。 (1)机会分析 机会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市场、竞争、顾客的需求,组织的长处和短处,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利用这些机会的能力,弄清组织面临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并展望组织可能取得的成果。 (2)确定目标

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在机会分析的基础上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确定计划工作的目标,即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效果。恰当地确定哪些成果应首先取得,即哪些是优先目标,这是目标选择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3)编制计划的前提 计划工作的前提就是计划实施时的预期环境,即组织将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执行计划。确定前提条件,就是要对组织未来的内外部环境和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弄清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4)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在评价时要从各个方面的客观性、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来衡量。 (6)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是计划工作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抉择的实质性阶段。在选择最佳方案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选出可行性、满意性和可能带来的结果三者结合最好的方案;二是方案的投入产出比率,应选出投入产出比率尽可能大的方案。 (7)编制派生计划 派生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在完成方案的选择之后,计划工作并没有结束,还必须帮助涉及计划内容的各个下属部门制订支持总计划的派生计划。 (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预算实质上是资源的分配计划,即根据选择的方案,对组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分配,涉及到计划需要那些资源,各需要多少,何时投入以及投入多少等问题。 3.简述计划编制常用的方法。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体悟德鲁克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体悟德鲁克 提到“目标管理”,难免令人不联想到“控制”这个词。 在有些老板,有些管理者眼里,所谓“目标管理”不过是他们实施“统治”的工具。 “员工嘛,工作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他们帮我做事,我负责发钱。”老板心里是这么想。对于有些老板来说,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手下的员工(当然包括管理者),老板们平日里客客气气那都是装装样子,为了蒙蔽“敌人”,因为他们还要靠着这些人出活呢。 人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很难显出个人品格。 只有在利益面前,尤其是不小的利益面前,才能彰显一个人品格的高下,以及他的胸怀。对于部分老板或管理者来说,“目标管理”是胡萝卜加大棒。 “干好了我给你加钱,干的不好我就扣你的钱。” 以前常见一些因为某事气恼不已的管理者,大声对着下属叫嚣,“你小心我扣你这个月的奖金!” 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扣奖金那可是大事,所以管理者的话他们还是勉强听得进去几分的。可是,如今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早就out了,管理者们发现光靠嚷嚷,叫嚣扣钱、发奖金已很难“管理”员工。 在我们的组织里,“目标管理”非常重要,原因再简单不过了。 团队里这么多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部门有每个部门的立场,如果不实行目标管理,那很有可能大家都在忙,不过是瞎忙。 所以,仅为了让大家劲往一处使,避免组织里出现重复又低效的劳动,都必须实行目标管理。 好了,“目标管理”的意义无庸置疑。 那实行“目标管理”难道就是说,每一层级定出自己的目标,特别是业绩目标,或者对达成业绩有实质作用的工作目标,而且这些目标一定要量化,然后他们的上级再藉由这些目标来“考核”下一级的工作,干得好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是这样吗? 简单点说,即实行“目标管理”,是为了令更高一级的管理者及时监督和控制下一级人员的工作,并基于此给予奖励或惩罚,是这样吗? 关于这个话题,德鲁克谈道, “我很少讲到控制,而是在讲衡量。 我是有意这样做的,这是因为:…控制?是一个意义模糊的字眼。它意味着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的能力,但也可以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统治。

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

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 心得一: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 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管理大师”,他对管理这门学科的影响之大、之深,可谓空前。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前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7月22日,台湾德鲁克管理学家詹文明先生前来海尔大学交流。詹先生曾师从德鲁克,曾亲自聆听大师教诲;立志传播大师朴素而伟大的思想。 詹先生了解到海尔CEO张瑞敏是大师思想虔诚的学习者,曾在两年前与张首席晤面共同探讨学习心得,并将海尔有关案例写入他的新作《德鲁克教你当领导》。 《海尔人》报记者借此机会采访了詹文明先生。 “我从德鲁克那里学的三件事” “我从德鲁克那学了三件事。”刚一落座,作为德鲁克的学生,詹文明先生就说起了他最崇敬的老师。 “当然,这三件事还未完全学到。”詹先生说,“第一件,德鲁克每天五点亮灯,九点半熄灯,真像中国古人说的‘天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二件,德鲁克每天用2小时阅读大量的资讯,持续达60年。第三件,德鲁克把个人收入的90%捐赠给非营利组织,仅留10%家用,长达半个世纪,令我动容!德鲁克没有秘书,没有佣人,戴的手表超过40年,穿的西装超过50年!” “喜欢德鲁克的人,都有点‘怪’!” “我觉得喜欢德鲁克的人都有点‘怪’。”说完恩师的生活点滴,詹先生发表了这一观点。 “为什么这样说?”这一观点让人很感兴趣。 “因为德鲁克的思维与一般人都‘背道而驰’。”詹先生说,“我认识你们的张首席也已经好几年了,我觉得他像德鲁克。” 说到德鲁克与一般人“背道而驰”的思维,詹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做企业的,都认为公司的最终目的是赚利润,但德鲁克说“利润是一种限制”。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没有所谓的“利润最大化”,只有“合理的利润”:获得合理的利润以抵偿经济上的风险,以便更好地服务顾客,所以利润只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限制因素。“比如,现在原材料上涨,企业就不能把这个风险转嫁在顾客身上。至于怎么办,这是企业你自己的事情。”詹先生说。 “德鲁克这种与常人‘背道而驰’的思维是怎么来的?”记者问。

MTP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理论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率先提出来的。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与目标管理紧密相关的是绩效考核,在某种程度上,绩效考核完全可以视为目标管理的一部分。如果光有目标而没有每阶段的绩效考核,那么这个目标可能永远不会有实现的一天。要真正实施目标管理,就必须以绩效考核为后盾。 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首先,他们必须一起确定企业的航标,即总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使目标流程分明。其次,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级职能部门制定自己的目标。再次,为了实现各层目标必须权力下放,培养一线职员主人翁的意识,唤起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绝对的自由必须有一个绳索——强调成果第一,否则总目标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有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励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他还主张:在目标实施阶段,应充分信任下级人员,实行权力下放和民主协商,使下级人员进行自我控制,独立自主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成果评价和奖励也必须严格按照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实际成果大小来进行,以激励其工作热情,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心得体会

篇一:目标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目标管理学习心得 通过这几天对《目标管理》相关视频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人生的角度来看目标管理,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 积极地心态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态度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还要在上面构筑成功的大厦。目标就是构筑成功的砖石。 首先,目标产生积极的心态,使我们看清使命,产生动力。目标是你努力的依据,也就是一种鞭策。目标给你一个看得见的彼岸。随着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你的思想方式或工作方式就会向着更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变。 其次,目标使我们觉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我们集中精力,把握现在。人们处事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目标,如果觉得自己的目标不重要,那么所付出的努力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觉得目标很重要,那么情况就会相反。 现在所做的,必须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部分。 再次,目标产生信心,勇气和胆量,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信心,勇气和胆量来自于“知己知彼”。对目标及其实现过程的清晰透彻的认识,必须使你从容不迫,处变不惊。自我完善的过程,其实就是潜能不断发挥的过程,而要发挥潜能,你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目标能使你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有目标的工作往往意味着有压力,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去工作。可能有人会不太喜欢有目标的工作,但是却没有想到,没有目标的工作是不会被重视的。加薪、晋升?有难度,最后就只能混日子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从公司的使命中得到一定时期内公司的总目标,然后经过上下级人员的共同协商,将总目标分解下去到每个岗位上,每个员工身上。在分解的时候,下一层的所有目标相加必须等于或大于上一层的目标,以确保目标分解的有效性。确定了目标,就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就要进行具体的目标管理。任何

德鲁克管理实践心得

德鲁克管理实践心得-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从德鲁克的管理实践看企业管理 摘要: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因此他也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关键字:管理实践德鲁克企业管理 《管理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轴和精髓,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概论和主体内容两大部分: 概论以管理的本质切入,阐述了管理者的角色、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主体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四部分以其“绩效为核心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有一个结语,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看《管理实践》后,受益匪浅,它启发了我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从这两个基本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描述。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的吸取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只想着如何扩大销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在的考验。有了自己的核心思想,才会永远耸立于商林。很多优秀却失败的企业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 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员工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德鲁克先生主要提出了两条:一是让员工了解情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德鲁克的个人简介 彼得德鲁克是当代西方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被人尊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奠定了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他还首次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阐释。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一)理论发展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丫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实践研究 由于日益复杂的管理实践也向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 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得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成果、责任、衡量各自的贡献。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成员的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对其的要求,也是其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组织成员是通过目标进行管理的,以目标为控制依据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5)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是分目标。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1)制定目标:包括组织的总体目标、各部门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对应的职责。(2)明确组织的作用:每个目标和子目标都有责任人

(3)执行目标:根据目标利用一定的资源开展恰当的活动。 (4)评价成果:是实行奖惩的依据、沟通的机会、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的手段,包括上下级和同级间的相互评价。 (5)实施奖惩:奖惩是目标管理的内容之一,是一种激励手段,是更好地实施新目标的前提。 (6)制定新目标:又一段时间循环的开始 四、目标管理的特点 (一)员工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二)重视成果的管理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 (三)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为中心。目标的实施有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四)强调自我评价 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五、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一)目标管理理论的优点 (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度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对于那些在技术上具有可分性的工作,由于责任、任务明确目标管理常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对于技术不可分的团队工作则难以实施目标管理。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3)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改善了人际关系。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 现代团队必须是非常非常有活力、有激情同时又有向心力、有限属技能的团队。 一、目标管理:首先、团队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数字化、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限制。团队目标是团队主管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团队拼搏能完成的目标。以一个长期目标为导向,以不同时期的短期目标为实战任务,短期目标的总合要大于长期目标的20%,长期目标才能完成。其次为个人目标,是以团队成员个性化条件为基础、引导成员制定比他平时成绩高出20%以上的目标,才能完成团队主管制定的团队任务目标。所有队员的任务目标总和要大于单次短期目标。 二技能培训:队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经验的、二是无经验的;培训也分为两类:一是心态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对于有经验的员工进入公司,他自认为有自己的一套,不太愿意按公司领导的指示做事,待他将老客户资源用完,业绩就会迅速下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其心态,甚至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心态。这样的员工首先要对其进行心态调

整,最重要的是在监督过程中及时找到这人的技能不足之处,助其提高业绩,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带动其他人工作。对于无经验的员工、他们很听话先摆正心态再详细培训沟通技能,包括产品知识、与其它同类产品对比的优势、卖点,最重要的是跟客户沟通的话术、语气及肢体动作,并且亲自带动新员工拜访客户、助其签单,让他感觉这工作也不是那么难。 三、团队凝聚力的营造:团队首先要调节情绪达到巅峰状态,每个人都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每天都要开晨会15分钟;其次、始终相信队员能够成功,经常以成功的字眼,肯定的语气负相交流;第三、主管要将自己树为标兵;第四、主管要帮助员工完成目标;第五、要将目标作为团队的使命;第六、团队领导要有将所有员工劲往一处使的号召力。 四、奖罚分明:所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制定一个让个别员工拼命就能完成的最高个人目标奖,再下设两个二等奖。有完成奖项目标的马上公开颁奖,最好是当众现金发奖,并让获奖员工激情发言。人最大的特点是逃离痛苦。制定一个末尾淘汰制,形成向前可得丰厚的奖励,后必须逃离失去痛苦的竞争机制。 五、员工间要经常召开员工成功案例技能交流会,让成功员工将成功的经验及话术教给大家、并在公众面前许下承诺、只好更加努力,也能让后进员工学到经验,让后进员工知道成功并不难。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2 最近自己周边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在真正的团队管理中,我有

第5章第3节: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考研笔记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组织中目标的性质 1、战略目标:由组织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来制定,涉及的是对组织成功具有关键意义的问题 2、策略目标:分为高、中、低级策略目标,分别有高层、中层、基层管理人员制定 3、方案和任务:一般职工制定 (二)、目标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1、高层管理的积极参与; 2、下级人员的参与 3、充分的情报资料 4、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 5、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 6、想想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用Y理论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成员 (三)、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 1、制定目标阶段:(1)准备 (2)、制定战略目标 (3)、制定试探性的策略目标 (4)、讨论并修改目标 2、实现目标阶段: (5)、对各项目标和评价标准达成协议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并将此报送上一级(6)、在一般监督下为实现目标而进行过程管理,主要是一般成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上级稍加指示和鼓励。 3、检查和评价阶段: (7)、把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想比较,对成就分别奖励;总结经验和教训 (8)、将经验应用于心的目标管理周期 (四)目标管理的特点 1、以目标为中心 2、重视成果的管理(克服花架子、大锅饭) 3、重视人的管理 三、目标管理理论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公共服务机构管理理论 (一)、目标管理:是一种要求管理者在事先确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解展开目标,并经过分权是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以创造性的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立足于部下的自我控制,以达到目标的效果作为考核标准。 (二)政府实现公共服务的步骤 1、认真考虑和回答自己本身的任务、目标和使命;

目标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目标管理学习心得 通过这几天对《目标管理》相关视频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人生的角度来看目标管理,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你不知道你要去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去。 积极地心态为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态度只是成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还要在上面构筑成功的大厦。目标就是构筑成功的砖石。要取得成功,必须制定目标。 首先,目标产生积极的心态,使我们看清使命,产生动力。目标是你努力的依据,也就是一种鞭策。目标给你一个看得见的彼岸。随着实现这些目标,你就会有成就感。你的思想方式或工作方式就会向着更积极主动的方向转变。有了目标,对自己心目中喜欢的世界便有了一幅清晰的图画,你就会集中精力和资源于你所选定的方向和目的上,因而你也就更加热心于你的目标。 其次,目标使我们觉得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我们集中精力,把握现在。人们处事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他们怎么看待自己的目标,如果觉得自己的目标不重要,那么所付出的努力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觉得目标很重要,那么情况就会相反。如果心中有了理想,你就会感到生存的重要意义,如果这个理想又是由一个一个目标组成的,那么,你就会觉得为目标付出努力是有价值的。目标对目前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也就是说,

现在所做的,必须是实现未来目标的一部分。因而让人重视现在,把握现在。 再次,目标产生信心,勇气和胆量,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信心,勇气和胆量来自于“知己知彼”。对目标及其实现过程的清晰透彻的认识,必须使你从容不迫,处变不惊。自我完善的过程,其实就是潜能不断发挥的过程,而要发挥潜能,你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目标能使你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当你不停地在自己有优势的方面努力时,这些优势必然进一步发展。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有目标的工作往往意味着有压力,意味着你必须努力去工作。可能有人会不太喜欢有目标的工作,但是却没有想到,没有目标的工作是不会被重视的。加薪、晋升?有难度,最后就只能混日子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一下目标管理。从公司的使命中得到一定时期内公司的总目标,然后经过上下级人员的共同协商,将总目标分解下去到每个岗位上,每个员工身上。在分解的时候,下一层的所有目标相加必须等于或大于上一层的目标,以确保目标分解的有效性。确定了目标,就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就要进行具体的目标管理。任何的目标管理都不会自动地实现。目标,是一种结果导向,但并不是简单的重视结果,紧盯结果,更重要的关注过程,确保目标的如期实现。

目标管理的14个基本原则

目标管理的14个基本原则 评论(0) | 阅读(0) 转载于:五和居士 2011-05-05 23:17:23分类:默认分类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任务是制定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遵守14个原则。 不管个人的目标是怎样确定的,我建议遵守如下特定原则。 少数几个目标,而不是很多目标 我们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杂,而制定目标则是聚焦原则最重要的应用场合。 目标(特别是个人年度目标)是随着任务完成的。它是让组织中的人们(首先是我们自己)集中力量、专注于某些事情的最重要方式。简而言之,它是管理人员的最重要方式。 要想追求有效性,要想在年终开导成果,那么在制定目标这一环节,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与绝大多数管理者现在做的恰恰相反。不要用一个又一个目标把员工压得不堪重负,相反,应该确保他们只有少数几个目标。要不断问:“这是真正重要的目标吗?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又将如何呢?” 我想在这里谈一下优先次序。与我们常常听说的相反,设置优先次序并不难,除非你毫无经验。不管是谁,只要熟悉这个组织,并且拥有一定实践经验,通常就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另一方面,真正困难而且常被忽略的却是,如何防止次要事项——可称之为“假重点”或“非重点”——来影响我们的工作。“假重点”是指那些仅仅在表面上很重要,但占用我们很多精力和时间的事情。我们必须控制这些事,并且一直让它们处于受控状态。 在这儿回顾一下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话是很合适的。他说:“有效的管理者是重要的事情先做,那么后做的是什么?”——次要的事情。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回答,这个测试我已经做过很多次了。错了!不是“次要的事情”,而是“根本不做”! 我当过管理者,也举办过这一主题的研讨班,反复地讨论这个问题。相关经验过速我,这可能就是“(管理)智慧”中最难“消化”的一点。管理者们觉得它很难接受,我自己也不得不“咀嚼”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这很重要。 我们必须毫无保留地接受它,以一种“天真的信仰”来接受它,不然的话,在追求管理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将会不断地遇到困难。目标太多,性质迥异,一切则浅尝辄止。任何事情都是浅尝辄止,没能真正完成一件事,最后都是无奈地妥协和半途而废——这就是我们在年终将会面临的形势。为什么实践这条原则就这么难呢?可能是因为它与一些国家盛行的道德准则相违背。人们依然相信,多就是好。可是这是错的,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才是最好的,这应该成为座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德鲁克管理学心得体会(一) 首先感谢王总给我们推荐了《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真可谓开卷有益,爱不释手。 学习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的实践》确实受益匪浅,它启发 了我对企业管理问题更深入的思考,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通过阅读《管理的实践》,也提醒了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现在我结合在公司一年多的感受来思考我们公司的管理问题:首先,在空调最大的感受就是,企业里的大部分员工在做“越位思考”! 也就是说,大多数管理者不去研究如何提高自身的管理效果与速度,整天看到的是下属的缺点、其它管理部门的不协同情况,琢磨的是如何改变下属及其它部门的缺点;而下属不是研究自己怎样落实公司的任务,而在批评公司政策不符合实际情况,等待别人或领导将困难解决,琢磨的是如何改变公司的管理决策。于是,员工谈管理、谈流程、谈策略,管理者谈执行、谈方法、谈心态。 企业的各个层面的管理就是处于这种“不务正业”的状态:基层的作业品质不提高,管理层就无法确保任务完成的实际效果;管理的品质不提高,管理者就反成为目标达成的障碍;领导者在战略与用人上的决策品质不提高,企业就会航行在充满暗礁与冰山的海洋中。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就是,“这不是归我管,你找谁谁谁吧”,许多事情能推就推,大家能够逃避则逃避,碰到问题往往绕道走,当面说好,转身就发表所谓的“高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好好先生的处世心态较为普遍。这样的直接危害就是公司表面一团和气,管理层甚至对外宣称“氛围好”,其实其内部没有原则,价值观混乱,均不对公司的结果负责。对于公司的管理夸夸其谈浮其表

德鲁克企业管理的八个目标

德鲁克企业管理的八个目标 2013-03-02 谈到目标,企业不能仅有一个目标,若想经营一家企业,必须得在许多需求与目标之间取得平衡,为此,企业必须设定多个目标。我们必须把目标转化成工作,而且工作一定要明确、清晰,并且可以评量成果,还要设定工作的完成期限及特定任务的责任归属,因为目标永远都是以期望为基础的,而期望充其量不过是根据信息的猜测而已。目标代表着企业对一些因素的评估,但是这些因素大多是企业的外界因素,不是企业所能掌控的。 为此,德鲁克提出了精辟而独特的见解,从八个不同的领域来寻找并制定目标,以达到目标之间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外界与内在的平衡、个人绩效表现与团体目标的平衡。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永续经营。德鲁克所说的八个目标是什么?我在《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这本书里有较多的叙述。我在为企业CEO做咨询的过程中,

得出了一个结论:企业会越来越好,但企业规模不一定越来越大,只要能较好落实八个关键领域的目标,其成效也是十分惊人的。 在经理人的五大工作中,目标设定为首,但是,设定目标的关键在于两个领域: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企业经营的基础领域就是依靠营销和创新。 1.营销目标 在设定营销目标之前必须先做出两项重大的决策,否则,将无法着手设定营销目标,这两项决策是专注决策与市场地位决策。首先,专注决策是指企业决定要在哪一个市场区域内竞争,企业必须先做出专注决策,才有利于取得最大的绩效,因此,专注决策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个人来说,一辈子若能专注于一件事,必能有一番作为和成就。例如,我几乎大半辈子专注于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的研究、提炼、验证、施行、写作、咨询与传播,我专注于这一件事情上,并且乐此不疲。又如,德鲁克本人则以“关怀人类,奉献一生,从未间断”为准则,这足以证明“专注决策”的重要性。对个人来说,“专注决策”如此重要,更何况对企业和各类组织而言呢?有人认为,小公司根本无需专注,其实是大错特错,小公司要比大型企业更需要专注决策,因为它们的资源更稀少,竞争力更弱,如果不集中利用资源,将无法产生效益。

目标管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共三篇

目标管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目标管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等待已久的《目标管理》终于开课了。又见到了亲切的小丹老师,宋老师也来了。这次上课主讲是早已耳闻的付老师。对《目标管理》这个培训主题,我真的有很多的期盼。因为我现在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很多的目标计划,但老是不能达成,每次开会我都很痛苦,很多计划都列了好久了好没有进展,我自己肯定有很大的问题,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课后找到一些方法,能更好的达成工作的目标。老师叫我们带着目标来学习,我在纸下写下了通过这三天的学习,我希望收获的目标是1.学会怎么讲目标高效的执行!2.怎么科学的制定目标。 目标管理的本质是动力管理,生命管理。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所呈现出来的热情和能量都是有限的。我想到,我设定了很多目标计划,我每次和下属说的时候,都感觉不到他们的明显的热情,因为他们都不清楚这些事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什么利益,这些利益也看不清楚,所以很多计划都是能拖就拖,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要更加明确的进行目标管理。 在培训中,要收获最大的价值,我们都要三忘记(忘记身份,忘记年龄,忘记性别)三聚焦(聚焦当下,聚焦快乐,聚焦正向价值),三放下(放下面子,放下标准,放下得失心)。学习是快乐的,要打造我的团队也成为学习型的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事物本身并不会影响到你,真正影响到你的是你对事物的看法!

痛苦和磨难对强者是机遇,对于弱者是灾难!我们也要不断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不断突破自己。永远记住: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老师又一次强调:只有相信,才有可能。焦点决定感受;注意力等于事实;状态决定收获;决心大于内容。唯一的标准是:对结果有没有效果。 你要成为什么决定了你能成为什么!播种什么,收获什么!重复旧的行为最多只能得到旧的结果!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累积叠加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结果!你的时间、精力、金钱用在哪了,你的成果就在哪。 在做团队建设的时候,我还是显现出来不自信的状态,目标分都做的很低。即使达成也会离冠军很远。所以我们平时要将目标适当调高,要跳一跳就可达到的,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向标杆企业看齐,敢于亮剑,时刻准备超越!通过拿冠军,养成争第一的信念和心智模式。战场上无亚军之说,商场如战场,企业也要必须有做冠军的目标!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掌握成功!目标是刻在钢板上,计划写在沙滩上。我的右膝因为手术后还不能跑步,我选择了放弃挑战入场。我怕后面更加激烈的挑战,但我达不到目标而造成大家的目标达不到。 但没想到老师说了,弱智可以同情,但对团队的损失却不会减少一点。因为弱者,公司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其实这个对我的触动很大,我因为去年的受伤,几个月没上班。上班后状态也不太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