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第28卷 第7期光 学 学 报

Vol.28,No.72008年7月

ACTA OP TICA SINICA

J uly ,2008

文章编号:025322239(2008)0721359205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梁敏勇 廖宁放 冯 洁 林 宇 崔德琪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要 针对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成像光束不理想以及视场通常小于1°,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三反射式柱面结构。对柱面光线追迹及单片柱面镜成像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设计了三反射式圆柱面和二次曲线柱面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抛物柱面镜理想线聚焦的新型像差优化方法,使其在子午面方向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得到最佳优化,并达到成像光谱仪等在狭缝方向上高空间分辨率要求。其子午面总视场均达到了3°,在45lp/mm 分辨率条件下,边缘视场子午面方向的调制传递函数分别优于0.2和0.6。关键词 光学设计;三反射式柱面;线聚焦;光线追迹;二次曲线柱面

中图分类号 O43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AOS20082807.1359

Des i g n a n d Op t i miz a t i on of Th ree Cyli n d rical Ref lect ors Op t ical S ys t e m

Liang Minyong Liao Ningfang Feng J ie Lin Yu Cui Deqi

(Nat ion al L abor ator y of Color Scie nce a n d Engi neeri ng ,School of I nf or m a tion Science a n d Tech nology ,

Beiji ng I nstit ute of Tech nology ,Beiji ng 100081,Chi n a )

Abs t r act A single cylindrical reflector usually has defects of distortional imaging beam and limited field of view usually less than 1°.A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system is p resented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Based on the ray t racing of cylindrical reflector ,a three circularly cylindrical reflectors and a three con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s

system have been designed.The f ull field of view (FOV )has reached 3°in tangential plane ;on the edge of FOV ,the modulation t ransfer f unction (M TF )of the former design at 45lp/mm is better than 0.2and the latter is better than

0.6.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using parabol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is p resented.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M TF in tangential plane ,and the final M TF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imaging spect rometer field.

Key w or ds optical design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line focusing ;ray t racing ;con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收稿日期:2007210211;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2012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A12Z12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7042)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梁敏勇(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L my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859260.html,

导师简介:廖宁放(196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颜色与图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Liaonf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859260.html,

1 引 言

随着光学加工工艺的日益发展,包含各种新型光学表面的光学系统不断涌现。柱面光学面形结构已广泛应用到各种光学系统中。例如在宽银幕电影的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中,在希望获得变形图像(影像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缩放比例)等实用场合,都可以采用圆柱面透镜或圆柱面反射镜系统。在需要进行长狭缝聚光的仪器中和一些激光应用中,需要把圆激光束变换成线光束,例如激光

柱面波干涉仪、光切法三维面形测量、X 射线激光线

聚焦等[1~5]。此外,在遥感领域的推扫型成像光谱仪光路系统中,包括萨尼亚克(Sagnac )透射型[6]和菲涅耳全反射型傅里叶成像光谱仪[7],高通量干涉型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光路中也使用柱面光学系统实现投影功能[8,9]。柱面系统成像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光谱仪系统的空间分辨率[10]。

针对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的成像光束不能产生理想线聚焦[11],且视场小等缺点,本文提

光 学 学 报28卷

出并设计了一种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对其子午方向的成像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其线聚焦的

特点,提出了基于抛物[12,13]柱面平行光理想线聚焦原理的一种新型像差优化方法,使其在子午方向各个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 ransfer f unction ,M TF )得到大幅度优化,使之符合成像光谱仪等在一维狭缝方向上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要求

图1柱面反射光线矢量追迹图

Fig.1Vector ray tracing of cylinder reflector

2 柱面反射光线追迹分析

以圆柱反射面光线追迹为例,如图1所示,在圆

柱面顶点O 1建立右手直角坐标系,使O X 轴与圆柱面S 1母线平行,以O Y Z 为坐标面的子午截面。这样,若圆柱面的曲率半径为r 时,用与O Y Z 坐标面平行的任意平面去截圆柱面时,所得截线皆是圆心在O Y Z 平面内、半径为r 的圆。在物面O X Y 上有

点P (X ,Y ,Z )沿矢量Q (α,β,γ

)(α,β,γ分别为单位矢量与X ,Y ,Z 轴所成的角度)方向发出一光线,为了由点p 和矢量Q 求出光线在圆柱面S 1上的投射点p 1(X 1,Y 1,Z 1),令P (X i ,Y j ,Z k )为物面O 点到

p 点的位置向量;P 1(X 1i ,Y 1j ,Z 1k )为柱面顶O 1到

投射点p 1点的位置向量;M (M x ,M y ,M z )为由O 1到所作的与光线垂直的向量,其垂足将光线在两表

面间的线段D =p p 1分成b 和Δ两部分;T (r ,Y 1,0)为由O 1向C 1(p 1点所对应的曲率中心)所引的辅

助向量;N (αN ,βN ,γN )为p 1点处圆柱面的法线单位向量;d 为顶点O 和O 1之间的距离。向量之间的关

系为

P +b Q =d k +M ,

(1)

式中k 为Z 轴方向的单位矢量。由(1)式可将向量

M 写成分量形式:

M x =X +b α,M y =Y +b β,M z =Z +b

γ-d ,(2)

P 1向量可表示为两种形式:

P 1=M +Q

Δ, P 1=T -r N ,(3)

求解(3)式可得Δ,再结合所求出的M 向量可以得

到光线与圆柱面交点p 1的坐标为X 1=X +αD ,

Y 1=Y +βD ,Z 1=Z -d +γD ,

(4)

在所确定的坐标系中,圆柱面的表达式为

F (X 1,Y 1,Z 1)=X 21+Z 2

1+2rZ 1=0,

(5)

则可求出p 1点的法向量单位矢量N ,

αN =

5F/5X 1

2r =-cX 1,βN =

5F/5Y 1

2r =0,γN =

5F/5Z 1

2r

=1-cZ 1,(6)

式中c 为p 1点的曲率,c =1/r 。令所追迹光线的入射角为I ,对于反射光线有

QN =-Q 1N ,

cos I =α

αN +γγN ,(7)

由(6)式,(7)式可得反射光线的方向余弦角度为

α1=-α+2αN co s I ,

β1=-β,γ1=-γ+2γN cos I ,

(8)

至此,完成了反射圆柱面实际光线的追迹。当柱面方程为其他二次曲面等时,即(5)式有不同的表达

式,但仍可通过相同的方法来追迹反射光线。

3 三反柱面系统设计及优化

3.1 单片柱面反射镜分析

柱面镜只在一个方向上有曲率,通过对柱面反

射镜光线矢量追迹可知,对平行光束,截面的一个维度方向有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1所示的Y 轴方向

(子午面),而对如图1所示的X 轴方向(弧矢面)不

起任何作用。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通常因为球差的原因而产生“船形”光斑而非线聚焦的理想光斑,且有视场小等缺点,如图2所示。

由于柱面镜平行母线方向不成像的特点,不能通过传统分辨率标准板对其成像特性进行测试分析。故在物平面上放置一幅条纹平行于母线方向的分辨率测试板,通过单片离轴柱面反射镜对其进行成像分析,成像效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见,柱面反射镜只对子午面方向条纹成像。该柱面镜线焦距为100mm ,在子午面半视场为

631

7期梁敏勇等: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图2柱面成像过程及其点列图

Fig.2Cylindrical reflector imaging and spot

diagram

图3单片柱面反射镜成像效果测试

Fig.3Single cylindrical reflector imaging test

0.3°,分辨率为40lp/mm 时子午面调制传递函数下

降到0.1左右,充分说明了单柱面反射系统视场小,边缘光线成像不理想的特点。单片反射镜球差很难校正,需要多片反射镜组合才有可能得到校正,另一方面多片结构还可以实现柱面反射系统子午方向的宽视场。3.2 基于抛物柱面优化方法

相对于传统球面共轴系统,柱面系统像差没有旋转对称性。在优化理论与优化技术上,流行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适应法在应用于柱面光学系统时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因选择像差基点、像面位置和方向如何确定都需要重新考虑。对于自动光学设计软件,柱面镜产生的线聚焦效果,对平行弧矢面(X Z 面)光束几乎没有作用,导致弧矢方向的像差过大而使整体优化时需要特殊处理,如图4(b )所示弧矢方向像差曲线。

设在Z 为光轴的右手坐标系中,对于一个母线平行于X 轴的柱面反射镜,其成像光线的像差主要来自子午面内Y 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抛物柱面优化的方法,由于母线平行于X 轴的柱面系统在弧矢面方向的光焦度为0,即对平行于X Z

平面内的

图4基于正交抛物柱面镜优化示意图(a )和弧矢像差曲线(b )

Fig.4S chematic structure (a )and X 2fan aberration curve (b )

of parabol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optimization

光线没有任何会聚或发散的作用。在像面前加入一

个抛物柱面反射镜,使其母线方向平行于Y 轴,即与被设计柱面系统的母线正交,如图4(a )所示。

对于子午面视场的平行光束,只要抛物柱面反射镜焦距等于其到像面的距离时,柱面系统在X 轴方向的平行光束将理想地成像在像面上,因为平行于抛物柱面母线及光轴(即Y Z 面)的所有光线将平行于弧矢面即X 轴方向上理想线聚焦如图4(b )所示,加上抛物柱面镜后弧矢方向的像差被校正到零。至此,评价这一柱面光学系统就可以是基于光线追

迹的点列图,在点列图中弧矢方向的像差已被抛物柱面镜理想校正,将像面与抛物柱面镜的相关参量确定后就可以对系统进行自动优化设计,从而达到优化原有柱面系统的效果

。图5三反射柱面初始结构图(a )及子午方向像差曲线(b )

Fig.5Initial optical configuration (a )and Y 2fan aberration (b )

of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

3.3 三反柱面设计实例及优化

三反射柱面系统可以克服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成像光束非理想线聚焦、子午面像差大和视场通常小于1°等缺点。在三反射柱面初始结构的选择上可以借鉴空间三反成像系统的初始结构计算,同时消除四种像差(球差、彗差、像散和畸变)[14,15],因为柱面系统垂直于母线平面的成像光束类似于普通的三反空间成像结构子午面内成像光束。三反柱面的

1

631

光 学 学 报28卷

初始结构如图5(a)所示,主要参量如表1所示,初始结构子午面有效焦距(EFL)为395mm,由于反射系统没有色差,光线追迹时全部使用单色波长为500nm。

图5所示为初始结构图及子午方向像差曲线。右侧像差曲线自上到下分别为-1.5°,1.5°,0°子午面内各视场的像差曲线,柱面光学系统要实现较好的子午面成像效果,需要将该像差尽可能校正到很小。

表1三反射柱面初始结构参量

Table1Initial structural parameter of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Number Surface type Y Radius/mm Thickness/mm Decenter Y/mm Aperture/mm 1Cylinder-1058.99-276.0148.7030×50 2Cylinder-324.07319.1617.5630×15 3Cylinder-453.97-321.6267.5030×50

通过提出的正交抛物柱面优化的方法,首先设定三反柱面的面型为圆柱面,通过柱面光线追迹的方法对弧矢方向像差和子午方向像差设置不同的权重进行优化。图6所示为优化后圆柱面条件下三反柱面的子午面方向上的M TF和子午面上的像差。

在图6中三条M TF曲线为子午面内三个不同视场的传递函数,对所设计的柱面系统优化其子午方向M TF,优化后的三反射圆柱面主要结构参量如表2所示,全视场达到了3°,当子午边缘视场分辨率为45lp/mm时子午面方向的M TF优于0.2,对比图5(b)的像差曲线都得到较大的校正,但子午像差还是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校正才能提高子午面方向的M TF值

图6三反射圆柱面系统大子午平面方向各视场M TF(a)

及像差曲线(b)

Fig.6M TF(targntial)(a)and Y2fan aberration(b)

of three circularly cylindrical reflectors

表2优化后的三反射圆柱面主要结构参量

Table2Parameters of three circularly cylindrical reflector after optimization

Number Surface type Y Radius/mm Thickness/mm Decenter Y/mm Aperture/mm 1Cylinder-1241.12-276.0148.7030×50 2Cylinder-457.57319.1617.5630×15 3Cylinder-486.37-259.2267.5030×50

基于抛物二次曲面在焦点处理想成像,可尝试将柱面面型的设置为二次曲线柱面反射结构,母线仍然平行于X轴方向。通过正交抛物柱面优化的方法,同样对弧矢方向像差和子午方向的像差设置不同的权重进行优化,得到了更为理想的优化结果。图7所示为二次曲线三反柱面条件下三反柱面子午面方向的M TF和子午方向像差。

图7对比图6可见,在子午面方向MTF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子午边缘视场时优于0.6。对比图5(b)和图6(b)中像差曲线,图7(b)的像差得到了很好的校正。使用该三反柱面结构可以完全满足遥感领域成像光谱仪一维狭缝方向高空间分辨率的要求。优化后的二次曲线三反柱面主要结构参量如表3

所示。

图7二次曲线三反柱面在子午平面方向M TF(a)和

像差曲线(b)

Fig.7M TF(tangential)(a)and Y2fan aberration(b) of three conic cylindrical reflectors

2631

7期梁敏勇等: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表3优化后二次曲线三反柱面结构参量

Table3Parameters of three conic cylindrical reflectors after optimization

Number Surface type Y Radius/mm Conic constant/K Thickness/mm Decenter Y/mm Aperture/mm 1Y Toroid-1241.12-2.03-276.0148.7030×50 2Y Toroid-457.57-0.90319.1617.5630×15 3Y Toroid-486.370.17-259.2267.5030×50

4 结 论

针对单片柱面系统存在成像光束不理想、视场小等缺点,对柱面反射系统光线追迹和成像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通过正交抛物柱面对初始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设计的三反柱面系统在子午面方向各个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得到了较理想的优化结果,使之符合成像光谱仪等在一维狭缝方向上高空间分辨率成像要求。正交抛物柱面辅助优化的方法也可应用于相类似的柱面系统设计,从而简单有效地解决了特殊柱面光学系统中自动优化设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Qiu Yue,Huang Hongyi,Fan DiAnyuan et al..A uniform line focus system using a van2focal cylinder lenses array[J].Acta Optica S inica,1994,14(11):1198~1202

 丘 悦,黄宏一,范滇元等.可变焦列阵柱面透镜均匀线聚焦系统[J].光学学报,1994,14(11):1198~120

2Sun Guilin,Zhang Xiaoxing,Du Lin.Geometrical optical design of a spherical2cylinder integrated lens used in line beam transformation from Gaussian laser beam[J].Laser Technolog y, 1999,23(1):26~29

 孙桂林,张小星,杜 玲.一种球柱面一体化透镜的几何光学设计[J].激光技术,1999,23(1):26~29

3Tang Xionggui,Yao Xin,Gao Fuhua et al..Precompensation for nonlinear distortion in t hick film photolit hography[J].Acta Optica S inica,2006,26(7):1032~1036

 唐雄贵,姚 欣,高福华等.厚胶光刻非线性畸变的校正[J].光学学报,2006,26(7):1032~1036

4Hu Zhijuan,Yan Aimin,Liu Dean et al..Wave2front conversion by photorefractive local volume holographic cylindrical lenses reconstructed wit h different readout wavelengt h[J].Chin.J.

Lasers,2006,33(12):1648~1654

 胡志娟,闫爱民,刘德安等.光折变局域体全息柱透镜变波长读出下的波前转换[J].中国激光,2006,33(12):1648~1654

5Mingwei Gao,Chunqing Gao,Zhifeng Lin.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 he twisted beam wit h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J].Chin.Opt.Lett.,2007,5(2):89~92

6Xiangli Bin.Spectral technique for interference imaging[J].

Opto2Elect ronic Engineering,1998,25(6):116~119

 相里斌.干涉成象光谱技术[J].光电工程,1998,25(6):116~119

7Wu Wenmin,Liao Ningfang,Chai Binghua.Study on all reflective imaging spectrometer based on Fresnel double2mirror [J].Optical Technique,2006,32(3):431~433

 吴文敏,廖宁放,柴冰华.基于菲涅尔双面镜的全反射成像光谱技术研究[J].光学技术,2006,32(3):431~433

8Ningfang Liao,Shufang He,J un Lin et al..Research of a computed2tomography imaging interferometer[C].Proc.S PI E, 2006,6031:60310A21~4

9Liu Liangyun,Yuan Yan,Xiangli Bin et al..High2t hroughput computed2tomography imaging spectrometer and it s simulated experiment[J].Acta Optica S inica,2001,21(2):198~201

 刘良云,袁 艳,相里斌等.高通量层析成像光谱仪的仿真研究[J].光学学报,2001,21(2):198~201

10John Fisher,Wayne C.Welch.Survey and analysis of fore2optics for 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s[C].Proc.S PI E,2006, 6206:62062R

11Patrick Tam,Ken Gross,Jim Bogan.Interferometric testing of cylinder optics using computer generated hologram(CGH)[C].

Proc.S PI E,2004,3134:162~166

12Liu Y ing,Dai Jingmin,Lang Zhiguo et al..Finite2element analysis for flux distribution on focal plane of rotating parabolic concentrators[J].Act a O ptica S inica,2007,27(10):1776~1778

 刘 颖,戴景民,郎治国等.旋转抛物面聚光器焦面能流分布的有限元分析[J].光学学报,2007,27(10):1776~1778

13Liang Pei.Study on collimation property of off2axis parabolic mirror[J].Acta Optica S i nica,2006,26(6):909~913

 梁 培.离轴抛物镜准直特性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6,26

(6):909~913

14Chang J un,Weng Zhicheng,Jiang Huiling et al..Design on t hree2reflective2mirror system used in space[J].Acta Optica S i nica,2003,23(2):216~219

 常 军,翁志成,姜会林等.用于空间的三反射镜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03,23(2):216~219

15Steffen K irschstein,Amelia K och,Jürgen Sch neich et al..

Metal mirror TMA2telescopes of t he J SS product line:design and analysis[C].Proc.S PI E,2005,5962:59621M

3631

第三版工程光学答案

第一章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大小得像,若将屏拉远50mm,则像得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得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得光线则方向不变,令屏到针孔得初始距离为x,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得初始距离为300mm。 4、一厚度为200mm得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 径为1mm得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得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瞧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得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0sinI1=n2sinI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得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2) 由(1)式与(2)式联立得到n0、

16、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折射率n=1、5得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得位置。 如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得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会聚点得虚实。 解:该题可以应用单个折射面得高斯公式来解决, 设凸面为第一面,凹面为第二面。 (1)首先考虑光束射入玻璃球第一面时得状态,使用高斯公 式: 会聚点位于第二面后15mm处。 (2) 将第一面镀膜,就相当于凸面镜 像位于第一面得右侧,只就 是延长线得交点,因此就是虚像。 还可以用β正负判断: (3)光线经过第一面折射:, 虚像 第二面镀膜,则:

得到: (4) 在经过第一面折射 物像相反为虚像。 18、一直径为400mm,折射率为1、5得玻璃球中有两个小气泡,一个位于球心,另一个位于1 /2半径处。沿两气泡连线方向在球两边观察,问瞧到得气泡在何处?如果在水中观察,瞧到得气泡又在何处? 解: 设一个气泡在中心处,另一个在第二面与中心之间。 (1)从第一面向第二面瞧 (2)从第二面向第一面瞧 (3)在水中

(完整版)光学系统设计(一)答案

光学系统设计(一)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14小题。每空1分,共20 分) 21.球心处、顶点处、齐明点处(r n n n L '+=) 22.%100y y y q z ?''-'=' 23.0 24.球差 25.冕牌、火石 26.?ννν?2111-=、?ννν?2 122--= 27.两面的公共球心处、两面的公共球心处 28.阿贝常数、C F D D n n 1n --= ν 29.畸变 30.圆 31.0 32.二级光谱 33.f 00052.0L FCD '='? 34.EFFL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 35.像差:实际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和近轴区所成的像之间的差异称为像差。 评分标准:主要意思正确得2分。 36.子午场曲:某一视场的子午像点相对于高斯像面的距离称为子午像面弯曲,简称子午场曲。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2分。 37.二级光谱:如果光学系统已对两种色光校正了位置色差,这两种色光的公共像点相对于第三种色光的像点位置仍有差异,该差异称为二级光谱。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2分。 38.色球差:F 光的球差和C 光的球差之差,称为色球差,该差值也等于边缘光和近轴光色差之差。 评分标准:答对得2分。 39.渐晕:轴外点成像光束的宽度较轴上点成像光束的宽度要小,造成像平面边缘部分照度要比像平面中心部分照度低的现象,称为渐晕。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30 分) 40.一物体的峰-谷比(peak to valley )是λ23.0,问是否满足Rayleigh 条件? 答:满足Rayleigh 条件,因为根据Rayleigh 判断,实际波面和参考波面之间的最大波像差(峰谷比)不超过0.25λ时,此波面可看作是无缺陷的成像质量较好。 评分标准:答对主要意思得5分。 41.在七种几何像差中,仅与孔径有关的像差有哪些?仅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有哪些?与视场和孔径都有关系的又有哪些? 答:仅与孔径有关的像差有:球差、位置色差;仅与视场有关的像差有:像散、场曲、畸变、倍率色差;与视场和孔径都有关系的有:彗差 评分标准:第一问中每个答案正确得1分,第二问中每个答案正确得0.5分,第三问中每个答案正确得1分。 42.一物体置于折射球面的球心处,其像在哪?放大倍率多少?若物在球面顶点,其像又在何位置?放大倍率多少? 答:像分别在球心处和顶点处,放大倍率分别为n 1和1。 评分标准:两位置答对各得1分,第一个放大倍率答对得2分,第二个得1分。 43. 什么是焦深,若像面向前或向后离焦半倍焦深,引起的波像差多大? 答:(1)实际像点无论在高斯像点之前或之后'?0l 范围内,波像差都不会超过1/4 波长,所以把'02l 定义为焦深,即20u n l 2''='λ (2)引起的波像差为4/λ。 评分标准:第一问答对大意得3分,第二问答案正确得2分。 44. 近视眼应佩戴何种透镜加以矫正?为什么? 答: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使光线经过水晶体后发散,重新汇聚到视网膜上。 评分标准:答对大意得5分。 45. 在对称式光学系统中,当1-=β时,哪几种初级像差可以得到自动校正?其它初级像差有何特性? 答:垂轴像差:彗差、畸变、倍率色差均为0。 轴向像差:球差、像散、场曲、位置色差均为半部系统相应像差的两倍。 评分标准:第一问每个答案正确得1分,共3分;第二问每个答案正确得0.5分,共2分。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46.设计一齐明透镜,第一面曲率半径95m m r 1-=,物点位于第一面曲率中心处,第二球面满足启明条件,若该透镜厚度5mm d =,折射率5.1n =,该透镜位于空气中,求 (1)该透镜第二面的曲率半径; (2)该启明透镜的垂轴放大率。 解: (1)根据题意得,物点发出光线经第一面后按直线传播,相对于第二面,其物距100m m 595l 2-=--=,根据齐明条件100mm r n n n l 22 222-='+=,可得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设计(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于密接双薄透镜系统,要消除二级光谱,两透镜介质应满足 ( )。 A.相对色散相同,阿贝常数相差较小 B.相对色散相同,阿贝常数相差较大 C.相对色散相差较大,阿贝常数相同 D.相对色散相差较小,阿贝常数相同 2.对于球面反射镜,其初级球差表达公式为 ( )。 A.?δ2h 81L =' B. ?δ2h 81L -=' C. ?δ2h 41 L =' D. ?δ2 h 41 L -=' 3.下列光学系统中属于大视场大孔径的光学系统是 ( )。 A.显微物镜 B.望远物镜 C.目镜 D. 照相物镜 4.场曲之差称为 ( )。 A.球差 B. 彗差 C. 像散 D. 色差 5.初级球差与视场无关,与孔径的平方成 (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倒数关系 D.相反数关系 6.下面各像差中能在像面上产生彩色弥散斑的像差有( )。 A.球差 B.场曲 C.畸变 D.倍率色差 7.不会影响成像清晰度的像差是 ( )。 A.二级光谱 B.彗差 C.畸变 D.像散 8.下列光学系统中属于大视场小孔径的光学系统是 ( )。 A.显微物镜 B.望远物镜 C.目镜 D. 照相物镜 9.正弦差属于小视场的 ( )。 A.球差 B. 彗差 C. 畸变 D. 色差 10.初级子午彗差和初级弧矢彗差之间的比值为 ( )。 :1 :1 C.5:1 :1 11.光阑与相接触的薄透镜重合时,能够自动校正 ( )。 A.畸变 B.场曲 C.球差 D.二级光谱 12.在子午像差特性曲线中,坐标中心为z B ',如0B '位于该点左侧,则畸变值为 ( )。 A.正值 B.负值 C.零 D.无法判断 13.厚透镜之所以在校正场曲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是因为 ( )。 A.通过改变厚度保持场曲为零 B.通过两面曲率调节保持光焦度不变 C.通过改变厚度保持光焦度不变 D.通过两面曲率调节保持场曲为0 14.正畸变又称 ( )。 A.桶形畸变 B.锥形畸变 C.枕形畸变 D.梯形畸变 15.按照瑞利判断,显微镜的分辨率公式为 ( )。 A.NA 5.0λσ= B. NA 61 .0λ σ= C.D 014' '=? D. D 012' '=? 16.与弧矢平面相互垂直的平面叫作 ( )。 A.子午平面 B.高斯像面 C.离焦平面 D.主平面 17.下列软件中,如今较为常用的光学设计软件是 ( )。 软件 软件 软件 软件 18.光学传递函数的横坐标是 ( )。 A.波长数 B.线对数/毫米 C.传递函数值 D.长度单位 19.星点法检验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缺陷是 ( )。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结构系统设计 姓名:曾茂桃 班级:光通信082 学号:2008031126 指导老师:张翔

摘要 该报告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的历史,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并应用光学设计软件对系统误差、成像质量进行理论分析。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的校正和平衡方法,像质评价与像差公差,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求解方法。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双胶合物镜结构参数的求解和光学特性。目镜设计的特点、常用目镜的型式和像差分析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简要的介绍。 关键字:望远镜物镜目镜放大率分辨率内调焦望远镜 PW法光栅

目录 一概述…………………………………………………………页二望远镜尺寸设计与分析…………………………………页2.1 望远镜的简述…………………………………………………………页2.2 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页三分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页 3.1望远镜物镜需要消除的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形式…………………页3.2双胶物镜和双分离物镜………………………………………………页 3.3内调焦望远镜…………………………………………………………页 四.目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 页 4.1惠更斯目镜……………………………………………………………页4.2冉斯登目镜……………………………………………………………页 4.3Porro、Roof棱镜结构及其特点…………………………………页 五.望远镜像差设计PW法………………………………….. 页 5.2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P,W的规化……………………………………页5.5用C ,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页 P, W 六.光学系统中的光栅分析……………………………………页

(完整版)工程光学第三版课后答案1

第一章 2、已知真空中的光速c =3*108m/s ,求光在水(n=1.333)、冕牌玻璃(n=1.51)、火石玻璃(n=1.65)、加拿大树胶(n=1.526)、金刚石(n=2.417)等介质中的 光速。 解: 则当光在水中,n=1.333 时,v=2.25*108m/s, 当光在冕牌玻璃中,n=1.51 时,v=1.99*108m/s, 当光在火石玻璃中,n =1.65 时,v=1.82*108m/s , 当光在加拿大树胶中,n=1.526 时,v=1.97*108m/s , 当光在金刚石中,n=2.417 时,v=1.24*108m/s 。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 不变,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 ,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 4、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1.5),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解:令纸片最小半径为x, 则根据全反射原理,光束由玻璃射向空气中时满足入射角度大于或等于全反射临界角时均会发生全反射,而这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玻璃板上方看不到金属片。而全反射临界角求取方法为: (1) 其中n2=1, n1=1.5, 同时根据几何关系,利用平板厚度和纸片以及金属片的半径得到全反射临界角的计算方法为: (2) 联立(1)式和(2)式可以求出纸片最小直径x=179.385mm , 所以纸片最小直径为358.77mm 。 8、.光纤芯的折射率为1n ,包层的折射率为2n ,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0n ,求光纤的数值孔径(即10sin I n ,其中1I 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 0sinI 1=n 2sinI 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整理)各种光学设计软件介绍-学习光学必备-peter.

光学设计软件介绍 ZEMAX是美国焦点软件公司所发展出的光学设计软件,可做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并结合优化,公差等分析功能,是套可以运算Sequential及Non-Sequential的软件。版本等级有SE:标准版,XE:完整版,EE:专业版(可运算Non-Sequential),是将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概念、优化、分析、公差以及报表集成在一起的一套综合性的光学设计仿真软件。ZEMAX的主要特色:分析:提供多功能的分析图形,对话窗式的参数选择,方便分析,且可将分析图形存成图文件,例如:*.BMP, *.JPG...等,也可存成文字文件*.txt;优化:表栏式merit function参数输入,对话窗式预设merit function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且多种优化方式供使用者使用;公差分析:表栏式Tolerance参数输入和对话窗式预设Tolerance参数,方便使用者定义;报表输出:多种图形报表输出,可将结果存成图文件及文字文件。 CODE V是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推出的大型光学设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价格相当昂贵CODE V提供了用户可能用到的各种像质分析手段。除了常用的三级像差、垂轴像差、波像差、点列图、点扩展函数、光学传递函数外,软件中还包括了五级像差系数、高斯光束追迹、衍射光束传播、能量分布曲线、部分相干照明、偏振影响分析、透过率计算、一维物体成像模拟等多种独有的分析计算功能。是世界上应用的最广泛的光学设计和分析软件,近三十多年来,Code V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包括:变焦结构优化和分析;环境热量分析;MTF和RMS波阵面基础公差分析;用户自定义优化;干涉和光学校正、准直;非连续建模;矢量衍射计算包括了偏振;全球综合优化光学设计方法。 CODE V是美国著名的Optical Research Associates(ORA?)公司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光学工程软件。自1963年起,该公司属下数十名工程技术人员已在CODE V程序的研制中投入了40余年的心血,使其成为世界上分析功能最全、优化功能最强的光学软件,为各国政府及军方研究部门、著名大学和各大光学公司广泛采用1994年,ORA公司聘请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为其中国服务中心。与国际上其它商业性光学软件相比,CODE V的优越性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ODE V可以分析优化各种非对称非常规复杂光学系统。这类系统可带有三维偏心或倾斜的元件;各类特殊光学面如衍射光栅、全息或二元光学面、复杂非球面、以及用户自己定义的面型;梯度折射率材料和阵列透镜等等。程序的非顺序面光线追迹功能可以方便地

光学系统设计七个例子

光学系统设计(Zemax初学手册) 蔡长青 ISUAL 计画团队 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 (第一版,1999年7月29日) 前言 整个中华卫星二号“红色精灵”科学酬载计画,其量测仪器基本上是个光学仪器。所以光学系统的分析乃至于设计与测试是整个酬载发展重要一环。 这份初学手册提供初学者使用软体作光学系统设计练习,整个需要Zemax光学系统设计软体。它基本上是Zemax使用手册中tutorial的中文翻译,由蔡长青同学完成,并在Zemax E. E. 7.0上测试过。由于蔡长青同学不在参与“红色精灵”计画,所以改由黄晓龙同学接手进行校稿与独立检验,整个内容已在Zemax E. E. 8.0版上测试过。我们希望藉此初学手册(共有七个习作)与后续更多的习作与文件,使团队成员对光学系统设计有进一步的掌握。(陈志隆注) (回内容纲目) 习作一:单镜片(Singlet) 你将学到:启用Zemax,如何键入wavelength,lens data,产生ray fan,OPD,spot diagrams,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variables,执行简单光学设计最佳化。 设想你要设计一个F/4单镜片在光轴上使用,其focal length 为100mm,在可见光谱下,用BK7镜片来作。 首先叫出ZEMAX的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的工作场所,譬如你决定要用何种镜片,几个镜片,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然后选取你要的光,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你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的波长等。现在在第一列键入0.486,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 光谱。在第二、三列键入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486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再来我们要决定透镜的孔径有多大。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在aper value上键入25,而aperture type被default为Entrance Pupil diameter。也就是说,entrance pupil的大小就是aperture的大小。 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即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滑鼠,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 (surface),于是在STO栏上,选取insert cifter,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 为0,STO为1,而IMA为3。 再来如何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列中的glass栏上,直接打上BK7即可。又

望远镜光路设计

至今没有一个光学系统是完美的。为了平坦且清晰的成像,往往必须把光学系统设计的十分复杂。如此一来,不但透光度变差,还得付出很高的制造成本。因此简单的镜片组而且能保有高品质成像的光学系统是光学设计的努力目标。 一个好的光学系统都出自设计者的巧思。它能在最简单的镜片组合下产生最佳的成像品质。不过在许多设计中,往往会遇到球面像差与彗形像差难以取舍的窘境(天文望远镜光学与机械)。当你能同时处理这些像差的时候,系统却又发生严重的色差。最后好不容易解决了所有的色像差,却又发生成像的变形。因此光学系统的设计在在考验设计者的经验与智力。希望透过以下的天文望远镜的演进,让你了解前人的成果。 折射式望远镜系统 由于白光经过透镜会有色散的现象(Dipersion),因此使得光学系统除了球面像差与彗形像差之外又多了影像不清晰的光源。由上图可知,蓝光的折射率较大,其次为绿光,最后为红光,因此不同颜色的入射光产生,却有不同的聚焦点。好的光学系统除了成像品质之外,还必须考虑消色差的效果。 基本上,我们在处理可见光的光路分析时,是用蓝色的F line(486.13nm)、红色的C line(656.27nm)与绿色的e line(546.07nm) 作为分析的主要光源。要查看镜片的色差情形,可以用色散数值V( Dispersion Number or Abbe number)。V越大表示镜片的色散的情况越小。 V=(ne-1) / ( nF-nC) 对於一个D= 5公分,f=20公分的两片镜片组合,我们可以由下图的光路分析了解他们各自聚焦的一致性。其实这就是球面像差的检测工作! D=5公分f=20公分 第一片镜片R1=18公分R2=-19公分中心厚度=0.84公分 间隙0.1公分 第二片镜片R3=-19公分R4=-22公分中心厚度=0.98公分

光学系统设计作业

显微物镜光学参数要求为:β=2?,NA =0.1,共轭距离为195mm 。 1)根据几何光学计算相应参数; 2)运用初级像差理论进行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计算; 3)使用光学设计软件对初始结构进行优化,要求视场角o 5±; 4)根据系统的特点列出优化后结构的主要像差分析; 5)计算优化后结构的二级光谱色差。 一、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计算 为有效控制显微镜的共轭距离,显微镜设计时,一般总是逆光路设计,即按1/β进行设计。该显微物镜视场小,孔径不大,只需要校正球差、正弦差和位置色差。因此,采用双胶合物镜。 '''' 1 2 195111l l l l l l f β==- -=-= 解,得 ''6513043.33l l f ==-= 正向光路 根据 '' ' J nuy n u y == sin NA n u = 在近轴情况下 NA nu = ' 2y y β== 由此可求解 ''' 0.05NA n u == 由此可知逆向光路的数值孔径 综上,该显微物镜的基本参数为 NA 'f 'l l 0.05 43.33 65 130- 二、求解初始基本结构

1)确定基本像差参量 根据校正要求,令'0L δ=、'0SC =、' 0FC L ?=,即 0C S S S I ∏ I ===∑∑∑,即 43332220 00 z C S h P S h h P Jh W S h C φφφφI I ∏ I ===+===∑∑∑ 解,得 0P W C I === 将其规化到无穷远 11sin 0.1NA n u ==,11n = 则 11sin 0.1/2u U β=?=-,11 6.5h l u mm =?= 规化孔径角为 110.1 20.3333071 6.543.33 u u h φ-== =-? 由公式 () ()() 21141522P P W u W W u μμ∞∞ =++++=++可求得规化后的基本像差参量 代入可得 0.36560.8832 P W ∞∞ ==- 2)选择玻璃组合 取冕牌玻璃在前 得 ( ) 2 00.850.1 0.155792P P W ∞ ∞ =-+=- 根据0P 和C I ,查表选取相近的玻璃组合为BaK7-ZF3,其参数为 Bak7:56,5688.111==v n ZF3:5.29,7172.122==v n 0010.11520, 4.295252, 2.113207P Q ?=-=-= 2.397505A =, 1.698752K = 3)求形状系数Q

光学系统设计讲义

实验一:单镜头设计(Singlet) 实验目的: 1、学习如何启用Zemax 2、学习如何输入波长(wavelength)、镜头数据(lens data) 3、学习如何察看系统性能(optical performance),如ray fan,OPD,点列图(spot diagrams), MTF等。 4、学习如何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变量(variables) 5、学习如何进行优化设计(optimization) 实验仪器:微机、zemax光学设计软件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孔径为F/4的单镜头,物在光轴上,其焦距(focal length)为100mm,波长为可见光, 用BK7玻璃为材料。 2、首先运行ZEMAX,将出现ZEMAX的主页,然后点击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 的工作场所,在LDE的扩展页上,可以输入选用的玻璃,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3、然后输入波长,在主菜单的system下,点击wavelengths,弹出波长数据对话框wavelength data,键入你 要的波长,在第一行输入0.486,它是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光谱。在第二、三行键入 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587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 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4、确定透镜的孔径大小。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aperture type里选择entrance pupil,在apervalue 上键入25,然后点击ok。 5、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 即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鼠标,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surface),于是点击IMA栏,选取insert,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为0,STO为1,而IMA为3。 6、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行中的glass栏上,直接键入BK7即可。 7、孔径的大小为25mm,则第一镜面合理的thickness为4,在STO行中的thickness栏上直接键入4。Zemax 的默认单位是mm 8、确定第1及第2镜面的曲率半径,在此分别选为100及-100,凡是圆心在镜面之右边为正值,反之为负 值。再令第2面镜的thickness为100。 9、现在数据已大致输入完毕。如何检验你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呢?选analysis中的fans,然后选择其中的 Ray Aberration,将会出现如图1-1所示的TRANSVERSE RAY FAN PLOT。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分类及常见类型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分类及常见类型 本篇来自云南北方光学网站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广义上基本上分为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运动望远镜几乎都是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则各种系统都很常见。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运动望远镜几乎都是折射式望远镜,并且为了有效降低系统长度和便于携带,大多数运动望远镜都有棱镜系统,按照国际流行的分类方法,运动望远镜的实际分类是按照棱镜系统划分,而天文望远镜,观察镜则按照广义的光学系统分类。 本站望远镜的光学系统沿用目前国际流行的分类方法,共分为六种典型结构: 折射式 普罗棱镜式 屋脊棱镜式 复合棱镜式 牛顿反射式 折反射式 以下是各种光学系统原理及特点的简单解释: 一、运动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运动望远镜几乎都是折射式,除了某些特殊产品,为了有效降低系统长度和便于携带,大多数运动望远镜都有棱镜系统,较常见的有屋脊,普罗棱镜。 屋脊望远镜 采用屋脊棱镜,优点是体积紧凑,便于日常携带使用,缺点是棱镜形状复杂,成本较高。 屋脊望远镜优点: ●重量轻,体积紧凑,便于日常携带使用 ●外形美观

屋脊望远镜缺点 ●棱镜复杂,加工成本高,同等口径价格高 ●大口径规格体积优势不再明显 普罗望远镜 采用直角棱镜,优点是棱镜简单,较低成本即可达到较佳效果,缺点是体积相对比较大。 普罗望远镜优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 ●同等价格一般光学性能较好 普罗望远镜缺点 ●同等口径产品体积重量相对屋脊大 ●体积不能做得很小 二、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采用透镜作为主镜,光线通过镜头和镜筒折射汇聚于一点,称为"焦平面"。 长期以来,折射望远镜的薄壁长管结构外观,和百年前伽利略时代无太大区别,但现代的优质光学玻璃、多层镀膜技术使您可以体会伽利略从未梦想过的精彩天空。 对于希望简便的机械设计、高可靠性、方便使用的人来说,折射式望远镜是很受欢迎的设计。 因为焦距由镜管的长度决定,通常超过4英寸口径的折射望远镜将变的非常笨重和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折射望远镜的经济口径,但对于更喜欢操作的易用性和通用性的初学者,折射望远镜仍然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具有宽广的视野,高对比度和良好的清晰度,折射望远镜同时也是受欢迎的热门选择。 折射望远镜优点: ●易于设置和使用 ●简单和可靠的设计 ●很少或不需要维护 ●观测月球、行星、双星表现出色,尤其是较大口径的产品 ●易于地面观景 ●不需要第二反射镜或中心遮挡,具有高对比度 ●具有较好的消色差设计,和极好的APO高消色差、萤石设计规格

第三版工程光学答案[1]

第一章 3、一物体经针孔相机在 屏上成一60mm 大小的像,若将屏拉远50mm ,则像的大小变为70mm,求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 解:在同种均匀介质空间中光线直线传播,如果选定经过节点的光线则方向不变, 令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x ,则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出: 所以x=300mm 即屏到针孔的初始距离为300mm 。 4、一厚度为200mm 的平行平板玻璃(设n =),下面放一直径为1mm 的金属片。若在玻璃板上盖一圆形的纸片,要求在玻璃板上方任何方向上都看不到该金属片,问纸片的最小直径应为多少 2211sin sin I n I n = 66666.01 sin 2 2== n I 745356.066666.01cos 22=-=I 88.178745356 .066666 .0* 200*2002===tgI x mm x L 77.35812=+= 1mm I 1=90? n 1 n 2 200mm L I 2 x

8、.光纤芯的折射率为1n ,包层的折射率为2n ,光纤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为0n ,求光纤的数 值孔径(即10sin I n ,其中1I 为光在光纤内能以全反射方式传播时在入射端面的最大入射角)。 解:位于光纤入射端面,满足由空气入射到光纤芯中,应用折射定律则有: n 0sinI 1=n 2sinI 2 (1) 而当光束由光纤芯入射到包层的时候满足全反射,使得光束可以在光纤内传播,则有: (2) 由(1)式和(2)式联立得到n 0 . 16、一束平行细光束入射到一半径r=30mm 、折射率n=的玻璃球上,求其会聚点的位置。如 果在凸面镀反射膜,其会聚点应在何处如果在凹面镀反射膜,则反射光束在玻璃中的会聚点又在何处反射光束经前表面折射后,会聚点又在何处说明各会聚点的虚实。 解:该题可以应用单个折射面的高斯公式来解决, 设凸面为第一面,凹面为第二面。 (1)首先考虑光束射入玻璃球第一面时的状态,使用高斯公式:

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镜光学系统

数字全息显微镜的光学系统设计 摘要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把数字全息和全息显微相结合,用CCD代替传统的全息干板来实现全息显微的过程。 本文通过理论的分析和计算,完成了以下工作: 1)在数字全息的方法上,介绍和比较了几种记录和再现的方法;并选择了无透镜傅里叶变换与同轴全息相结合的光路,可以最大利用CCD分辨率和简化光路。在系统光路中加入相移技术,消除零级和共轭像。 2)在1/2英寸CCD情况下,利用干涉仪原理设计出了基本光路;分析并选择了各个部件的具体参数;分析计算了系统中需要满足的条件。计算出在几种物镜预放大情况下,系统的分辨率和放大率。 在对微小物体做近距离显微时,本文的显微系统极限分辨率理论长度可以达到0.8μm左右。 关键词:全息术;数字全息显微;预放大技术。

Optical system design of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Abstract Digital holographic microscopy digital holography and holographic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CCD, instead of the traditional holographic plate to realize the process of holographic microscop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works: 1)Introduced and compared sever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in the selection of digital holographic method,and chooses the lens-less Fourier transform and coaxial holographic to be the light path which can use CCD resolution and simplified the optical path. In the optical system with phase shifting technique to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zero order and conjugate image. 2)In 1/2 inch CCD cases, using an interferometer principle to design the basic light path; Analysis and select the specific parameters of components;Calculate the conditions to meet the system. Calculate the system resolution and magnification in several objectives. In the short distance microscopic, the microscopic system can reach 1μm resolution lenth, Key Words: Holography;Digital holography microscopy;Pre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

3.2 摄像机的光学系统 摄像机光学系统是摄像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决定图像质量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摄像师拍摄操作最频繁的部位。摄像机的光学系统由内、外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外光学系统便是摄像镜头,内光学系统则是在机身内部的分光系统和各种滤色片组成。图3—7所示为三片摄像机光学系统的基本组成。 图中:1—镜头;2—色温滤色片;3—红外截上滤色片; 4—晶体光学低通滤色片;5—分光棱镜;6—红、绿、蓝谱带校正片。 一.透镜成像的误差及其补偿 除了平面反射镜之外,任何光学系统成像都是有误差的。因此,我们要了解透镜成像的误差性质及其补偿方法。进而了解摄像机光学系统如何解决了透镜质量问题。 1.球差 为凸透镜孔径较大时,从轴上物点P发出的单色光束。通过透镜时,由于凸透镜的边缘部分比中心部分弯曲的厉害些,所以通过边缘部分的光线比近轴光线折射的严重,致使边缘部分的光线含聚于焦点F之前的F的点,因此在焦点处形成了一个中心亮、边缘模糊的小图盘,而不是很清晰的小亮点,这样的像差称为球差。如图3—8。 图3—8 2.色差

如图3—9,轴上一点P发出的光为复色光,由于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略有不同,因此不同波长的光不能会聚于一点,如图上蓝光因波长较短成像于Q F点,而红光因波长较长成像于Q C点。这样形成的像差称为色差,表现为图像边缘有彩色镶边。 图3—9 3.像的几何失真 这种失真影响像与物的几何相似性,一般有桶形失真和枕形失真。(1)桶形失真 这种失真也称正失真,它是由于在物与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光阑而形成的像差。其特点是整个像面的四个角向中心收拢,显得中间向外凸,如图3-10。 (2)枕形失真 这种失真也称负失真,它是固在透镜与像点之间放了一个光阑而形成的像差。其特点是整个像面的四个角向外拉伸,与桶形失真真正相反,如图3—11所示。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15倍双目望远镜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15倍双目望远镜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光电工程学院 2016年01月04日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 三、光学元件尺寸计算及数据处理总结 (4) (一)、目镜的计算 (4) (二)、物镜的结构形式及外形尺寸计算 (7) (三)、计算分划板 (7) (四)、计算棱镜 (8) (五)、像差计算 (9) (六)、建立数据文件 (15)

一、望远镜系统的原理 亥普勒望远镜的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图 1 图中可见亥普勒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与正光焦度的目镜构成,与显微镜不同的是望远镜的光学间隔为0,平行光入射平行光射出。其系统的视觉放大倍率为: '//D D f f e o -=''-=Γ 式中,0f '为物镜的焦距;e f '为目镜的焦距;D 为入瞳直径;'D 为出瞳直径。在此成像过程中,有一个实像面位于分划面上,可以实现相应的瞄准或测量。 由于亥普勒望远镜成倒像不利于观察,故而需在系统中加入一个由透镜或棱镜构成的转像系统。军用望远镜的转像系统多是用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 180-II D 棱镜(即保罗棱镜)组成。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视觉放大率大于1,形成的是正立的像,无需加转像系统,也无法安装分划板,应用较少。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根据已知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外型尺寸计算; 1)目镜的选取及计算; 2)物镜的结构型式及外型尺寸计算; 3)分划板的外型尺寸计算; 4)棱镜的类型选取及外型尺寸计算; 2、像差计算 1)求取棱镜的初级像差; 2)求取物镜的初级像差; 3)根据物镜的像差求出双胶合物镜的结构参数。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第28卷 第7期光 学 学 报 Vol.28,No.72008年7月 ACTA OP TICA SINICA J uly ,2008 文章编号:025322239(2008)0721359205 三反射式柱面光学系统设计及优化 梁敏勇 廖宁放 冯 洁 林 宇 崔德琪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颜色科学与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要 针对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成像光束不理想以及视场通常小于1°,提出并设计了一种三反射式柱面结构。对柱面光线追迹及单片柱面镜成像进行了深入分析,分别设计了三反射式圆柱面和二次曲线柱面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抛物柱面镜理想线聚焦的新型像差优化方法,使其在子午面方向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得到最佳优化,并达到成像光谱仪等在狭缝方向上高空间分辨率要求。其子午面总视场均达到了3°,在45lp/mm 分辨率条件下,边缘视场子午面方向的调制传递函数分别优于0.2和0.6。关键词 光学设计;三反射式柱面;线聚焦;光线追迹;二次曲线柱面 中图分类号 O43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AOS20082807.1359 Des i g n a n d Op t i miz a t i on of Th ree Cyli n d rical Ref lect ors Op t ical S ys t e m Liang Minyong Liao Ningfang Feng J ie Lin Yu Cui Deqi (Nat ion al L abor ator y of Color Scie nce a n d Engi neeri ng ,School of I nf or m a tion Science a n d Tech nology , Beiji ng I nstit ute of Tech nology ,Beiji ng 100081,Chi n a ) Abs t r act A single cylindrical reflector usually has defects of distortional imaging beam and limited field of view usually less than 1°.A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system is p resented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Based on the ray t racing of cylindrical reflector ,a three circularly cylindrical reflectors and a three con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s system have been designed.The f ull field of view (FOV )has reached 3°in tangential plane ;on the edge of FOV ,the modulation t ransfer f unction (M TF )of the former design at 45lp/mm is better than 0.2and the latter is better than 0.6.A new optimization method using parabol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is p resented.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the M TF in tangential plane ,and the final M TF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imaging spect rometer field. Key w or ds optical design ;three cylindrical reflectors ;line focusing ;ray t racing ;conic 2cylindrical reflector 收稿日期:2007210211;收到修改稿日期:20082012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2006AA12Z12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377042)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梁敏勇(198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高光谱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L my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859260.html, 导师简介:廖宁放(196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成像光谱技术、颜色与图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E 2mail :Liaonf @https://www.360docs.net/doc/ab18859260.html, 1 引 言 随着光学加工工艺的日益发展,包含各种新型光学表面的光学系统不断涌现。柱面光学面形结构已广泛应用到各种光学系统中。例如在宽银幕电影的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中,在希望获得变形图像(影像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缩放比例)等实用场合,都可以采用圆柱面透镜或圆柱面反射镜系统。在需要进行长狭缝聚光的仪器中和一些激光应用中,需要把圆激光束变换成线光束,例如激光 柱面波干涉仪、光切法三维面形测量、X 射线激光线 聚焦等[1~5]。此外,在遥感领域的推扫型成像光谱仪光路系统中,包括萨尼亚克(Sagnac )透射型[6]和菲涅耳全反射型傅里叶成像光谱仪[7],高通量干涉型计算层析成像光谱仪光路中也使用柱面光学系统实现投影功能[8,9]。柱面系统成像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成像光谱仪系统的空间分辨率[10]。 针对传统单片柱透镜和柱面反射镜的成像光束不能产生理想线聚焦[11],且视场小等缺点,本文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