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全称《》,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条约,旨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保障全球环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公约》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目前已有197个缔约方国家。

一、框架公约的意义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环境问题,与全球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指导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行动。

二、框架公约的目标

框架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步提高全球气候的稳定性,最终达到防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框架公约提出了以下任务:

1.确立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整体框架;

2.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3.改善、保护和有益地利用碳资源;

4.推动跨越国界的气候变化合作;

5.激励各国把气候变化纳入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中。

三、框架公约的实施

框架公约将各缔约方国家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责任,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框架公约还规定了缔约方国家必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披露、影响评估、技术转让和规章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跨国界的合作。

四、框架公约的成果

通过不断地推动和实施,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部分发达国家已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减排计划,例如欧盟的“2020年气候与能源包”,美国的“清洁能源计划”等。

2.推动技术创新与转让:各国在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强了科技合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框架公约推动了全球气候变化合作进程,各国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让、经验交流和政策协调。

四、框架公约的未来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依然非常严峻,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

未来,框架公约需要更加注重细化实施的措施和监测方式,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各国间的技术转让和

经验交流,扩大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范围。

总之,是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条约,它将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强有力的保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语:U nited N ations F ramework C onvention on C limate C 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于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 该公约缔约方自1995年起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按照2007年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化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 气候变化谈判历程和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展望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必须各国共同应对。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以来,各国围绕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一系列谈判,这些谈判表面上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本质上还是各国经济利益和发展空间的角逐。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导致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燃烧化石能源和毁林开荒等行为向大气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加剧温室效应的结果。据美国国家大气和海洋管理局(NOAA)最新报告,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ppm:百万分之一)左右升高到了2010年的389ppm。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历次评估报告还在不断地警醒国际社会,应当尽快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传染病增加、水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暖。 气候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 从1992年启动气候谈判以来,气候谈判总体呈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这种格局目前尚未发生重大变化。但与此同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格局却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报告,1990年全球化石能源总排放约为20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达国家占68%,发展中国家占32%;2008年全球化石能源总排放为28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从国别看,到2000年,25个主要排放国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83%,其中,美国、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合计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60%。中国在1992年的排放量约占全球的11%,2008年则占全球的23%,位居世界第一。从排放趋势看,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多,当前和未来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量少、当前和未来呈增加趋势。全球排放格局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谁先减排、减多少、怎样减,以及如何提供资金、提供气候友好型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减缓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论,短期内很难达成一致,并进一步导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内部谈判力量的分化组合。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 为了促使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暖,在1990年IPCC发布了第一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后不久,1990年12月21日,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12号决议,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后共举行了6次谈判,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首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交参会各国签署。1994年3月21日《公约》正式生效。 《公约》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升高,防止由此导致的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公约》还根据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主要是发达国家早先排放的结果这一事实,明确规定了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介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截至2009年12月7日到19日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为止,目前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增加至192个。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1] 为本公约的目的: 1.“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的和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或生产力、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

全球环境公约简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 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1] [编辑本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11日,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 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但是2000年11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2002年10月,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 2003年12月,第9次缔约方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这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60%。 2004年12月,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项协议。2005年11月,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 2006年11月,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摘要: 2009下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召开,这次会议也被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自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来,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羁绊之一。由于近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大幅度增长,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世界的环境趋势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要发展低碳经济,采用新能源,在对外贸易中发挥我国的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 哥本哈根会议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外贸易新能源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概述 (一)、引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公约》在l992年6月的里约热内卢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开放供签署。在该次首脑会议期间,来自154个国家的元首和其他高级代表(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公约》。《公约》於l994年3月2日生效。至l998年中期,已有约 l7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公约》,从而接受了《公约》规定的约束。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二)、哥本哈根会议对中国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策 进入哥本哈根谈判阶段,虽然“两大阵营、三足鼎立”的格局依然延续,但国际气候政治形势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国际社会空前关注,各国都不愿背负“历史罪国”的骂名。 其次,美中两国的谈判地位突出,成为主要焦点。美国和中国是当前世界上最具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两国年度排放均超过全球总量的20%。全球减排行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中两国的作为,这使得两国成为哥本哈根谈判的主要焦点。众所周知,美国国会对气候变化问题一直存有怀疑和消极态度。美国这种一如既往的拖后腿态度给哥本哈根会议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中国是气候变化问题上唯一有能力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述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简称《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9日联合国通过,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对付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 1988年12月,第四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为人类当代和后代保护全球气候》的43/53号决议,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对气候变化问题采取必要和及时的行动。 1990年12月,第四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45/212号决议,决定成立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参加的气候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立即开始起草《公约》的谈判。从1991年2月到1992年5月,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经过历时15个月的5轮艰苦谈判,起草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这一公约。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公约》正式开放签署,153个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公约》。1994年3月21日,《公约》在得到50个国家的批准后正式生效。截止到2003年2月17日,共有188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成为缔约方。 1992年6月,中国政府签署了《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了公约,我国成为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 1.公约的目标。 为当代和后代保护地球气候系统,《公约》第二条将最终目标规定为,公约及其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能够可持续的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 2.公约的基本原则。 公约规定了用于指导缔约方采取履约行动的若干原则,主要包括: (1)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发达国家应当率先采取行动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应该得到充分考虑。 (2)预防原则。各缔约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测、防止或尽量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并缓解不利影响。不能以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为由推迟采取预防措施。 (3)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发展对于对付气候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各缔约方有权并且应当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应当适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并应该结合到国家的发展规划中去。 3.公约内容 公约由前言、二十六条正文和两个附件组成。包括公约目标、原则、承诺、研究与系统观测、教育培训和公众意识、缔约方会议、秘书处、公约附属机构、资金机制和提供履行公约的国家履约信息通报及公约有关的法律和技术等条款。 4.缔约方的义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全称《》,简称《公约》,是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条约,旨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保障全球环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公约》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目前已有197个缔约方国家。 一、框架公约的意义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环境问题,与全球经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指导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行动。 二、框架公约的目标 框架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逐步提高全球气候的稳定性,最终达到防止危及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框架公约提出了以下任务: 1.确立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整体框架;

2.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3.改善、保护和有益地利用碳资源; 4.推动跨越国界的气候变化合作; 5.激励各国把气候变化纳入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中。 三、框架公约的实施 框架公约将各缔约方国家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责任,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适应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框架公约还规定了缔约方国家必须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披露、影响评估、技术转让和规章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跨国界的合作。 四、框架公约的成果 通过不断地推动和实施,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部分发达国家已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减排计划,例如欧盟的“2020年气候与能源包”,美国的“清洁能源计划”等。 2.推动技术创新与转让:各国在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加强了科技合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框架公约推动了全球气候变化合作进程,各国间进行了大量的技术转让、经验交流和政策协调。 四、框架公约的未来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依然非常严峻,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 未来,框架公约需要更加注重细化实施的措施和监测方式,建立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各国间的技术转让和 经验交流,扩大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范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 引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制定的一个重要的国际条约,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 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指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都有责任,但由于历史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各国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因为他们在工业革命时期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适应气候变化。 二、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可能造成不可逆转影响的行动。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避免不可挽回的环境影

响。 三、公平和公正原则 公平和公正原则是指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应该平等参与,没有 任何国家可以享有特权。同时,各国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 化问题。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协调和平衡发展。这意 味着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 五、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所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这 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政策和措施等。 六、科学基础原则 科学基础原则是指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措施必须基于科学研究的结果。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依靠科学来制定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

七、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和不同情况下的灵活性原则 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和不同情况下的灵活性原则是指各国在应对气候变 化问题上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行动。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大 的责任,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适应气候变化。 八、生态系统保护原则 生态系统保护原则是指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和适应气候变化。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森林、湿地和海 洋等生态系统。 结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预防 原则、公平和公正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科学基础 原则、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和不同情况下的灵活性原则以及生态系统保 护原则。这些原则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为各国在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于气候的国际公约

关于气候的国际公约 关于气候的国际公约,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以下是对该公约的详细介绍: 一、公约背景和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的一项公约,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 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 •公约的主要目的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 不利影响。 二、公约内容和原则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 三、发达国家的义务 •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需要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并支付发展中国家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 四、发展中国家的义务 •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并需要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

•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但需要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努力。 五、公约的影响和作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为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机制,促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和行动。 •公约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总的来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公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合作机制,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和合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引注

1. 引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是一份历史性文件,于1992年通过并于1994年生效。公约的目标是“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确保各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合适的行动。其中附件一是公约主体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 详细规定和解释。本文将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展开深入讨论,深入挖掘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概述 在公约附件一中,对气候变化的定义和解释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对 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和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和 增温效应等。附件一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和行动准则,包括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适当的权益原则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则。通过这些准则,各国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以推动全 球气候治理的进程。 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的意义和影响 附件一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 法律框架和政策指导。各国可以依据公约附件一的规定,制定出相应 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的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和政策 指导。在今后的全球气候治理事业中,各国可借鉴公约附件一的规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的发展。 5. 总结 通过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的深入讨论,我们对全球气候治理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附件一为全球范围内的气候治理 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指导,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重要 意义。希望未来各国能够按照公约附件一的规定,共同推动全球气候 治理事业的发展,为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6. 回顾性内容 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通过这些内容,我 们对全球气候治理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希望未来各国能够共同 致力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国正在面临越来越严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历史和现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历史和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发生,各国之间就该问题展开了多次会议,其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就是在这样的背 景下出现的。 UNFCCC的历史 1988年,联合国成立了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联合会议(IPCC),随着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世界各国开 始了讨论。于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上,UNFCCC正式得到了通过。 UNCED是历史上一次重要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会议,会议得出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项公约被中美等192个 国家和地区所通过。 该公约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 的能力,以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极端的气候事件,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不 得不面对的现实。 公约之后,随着各国根据情况签署行动方案和协议(如《京都 议定书》),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进程得 以推进。 UNFCCC的现状

如今,公约在全球各国的精心呵护下,已成为社会解决气候变 化问题的一个主要平台。尽管众多国家仍在被气候变化影响,但 公约的影响力和议程正日益加大。在多边气候谈判中,公约也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公约制订以来,联合国已经举办过50次坦博会议以及多次 高峰会议,各参与国已经达成一系列协商和协议。例如,各国围 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制定了《巴黎协定》,并达成了2005 年至2025年的减排目标。 全球各国的加入和贡献,也是公约成功的关键所在。据统计, 目前已有194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公约。既有经济实力强大的 国家,又有发展中的小型岛屿国家,共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危机 做出了应对。 如今,公约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如何避免气候变化进程过 于缓慢。许多关注气候变化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都会在相应 的会议上发起一些重要的倡议,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做出了贡献。 总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联合 平台,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降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今,这项公约的议程和影响力也得 到了逐渐扩大,全球各国的加入和贡献也是公约成功的关键所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 前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UNFCCC)是国际社会共同制定的一个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本文将 对UNFCCC公约的原则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介绍。 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背景和目标 2.1 背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 通过,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公约的通过是对《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有关气候变化的承诺的具体落实。 2.2 目标 UNFCCC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措施来适应气候变化,并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 UNFCCC公约的原则 3.1 公约原则之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简称CBDR)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UNFCCC公约的核心原则之一。根据该原则,各国应根据其 历史责任、能力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承担适当的责任和义务。这一原则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不平等地位。 3.2 公约原则之二:预防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 预防原则要求各国在面临不确定性和科学争议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来减少潜在的风险。根据该原则,即使没有完全的科学证据,也应采取预防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3.3 公约原则之三:可持续发展原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经济发展应与保护环境和社会公正相协调。根据该原则,各国应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确保气候变化政策与经济增长、贫困减少和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 3.4 公约原则之四:共同推进原则(Cooperative Approach) 共同推进原则要求各国通过国际合作和合作机制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根据该原则,各国应共同努力,分享信息、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隐含碳的定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隐含碳的定 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隐含碳的定义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碳排放问题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作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法律框架,对隐含碳的定义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和指导。本文将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隐含碳的定义进行讨论。 一、隐含碳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隐含碳(embodied carbon)是指在产品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相关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具体来说,它是指形成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隐含碳的产生与产品的材料选择、生产工艺、运输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隐含碳的定义和测量对于评估产品的碳足迹、制定减排政策以及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隐含碳的定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将隐含碳列为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旨在推动各成员国对隐含碳进行监管和管理。根据公约,隐含碳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范畴界定:公约规定,隐含碳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这包括从原材料提取、生产加工、产品流通、使用到废弃处理的全部过程。 2. 计算方法: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制定统一的计算方法来估算产品的隐含碳排放量。这涉及到了诸如能源消耗、物料消耗、废弃处理等多个因素的考虑。 3. 数据报告: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向秘书处报告每年的隐含碳排放数据,并进行发布。通过数据的透明化,可以促进全球社会对隐含碳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4. 减排措施:公约鼓励各成员国制定和实施减排措施,以降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隐含碳排放量。这可能涉及到技术改进、资源优化和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 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隐含碳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对隐含碳的定义为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 政策制定: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制定相应的减排政策和法规,以引导企业和公众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隐含碳排放。这促使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碳排放权交易、绿色供应链管理等。 2. 企业行为:公约的定义使得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必须考虑隐含碳的影响,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和低碳技术创新。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在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历史与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历史与发展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产生 的巨大影响令人担忧。为此,联合国成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以促进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 历史与发展。 一、公约的背景 考虑到气候变化对全球的持续影响,世界各国于1979年成立了联 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接着,在1990年代初期,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各国开始 着手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 二、公约的签署和生效 1992年6月,联合国于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峰会(Earth Summit),该峰会汇聚了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智慧和力量。地球峰会的 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公约于1994年开始正式 生效,至今已得到197个国家和地区的批准。 三、公约的目标和原则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标是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达成全球协议,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公约还强调了公平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 任原则,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应承担 不同的责任。

四、公约的议题和机构 公约设立了一系列议题和机构,以推动全球气候合作。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机构是缔约方大会(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COP定期召开,各国通过谈判和协商就气候变化议题达成共识。此外,公约还设立了执行层次较低的气候变化专门机构和执行机构,以促进公约的实施。 五、公约的重要里程碑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经多次谈判和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1997年,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作为公约的第一个补充议定书生效,确立了对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法律约束。2005年,加入公约的运动国家和改进议程(Parties not included in Annex I)成为协定的一部分,承担了一定的减排责任。2015年,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作为公约的最新协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支持,旨在控制全球变暖,限制全球平均温度上升在2°C以下。 六、公约的挑战与前景 尽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主要挑战之一是缺乏一致性和可行性的国际减排目标。此外,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增加了公约的实施难度。然而,公约各方仍致力于通过加强合作与创新,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进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七、结语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版 Titl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 English Version Introduction: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is an international treaty that aims to address the global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Negotiated and adopted in 1992, the convention sets out a framewor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stabilize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nd prevent dangerous human interference with the climate system.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he UNFCCC.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Preamble: Recognizing that climate change represents an urgent and potentially irreversible threat to human societies and the planet Earth, the parties to this convention hereby affirm their commitment to protecting the climate system for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they acknowledge that the largest share of historical and current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s originated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they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articipation by all countries in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Article 1 -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nvention is to achie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stabilization of greenhouse gas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碳汇的定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碳汇的定义 1. 前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成立的一个国际条约组织。它于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的里约地球峰会上通过,并于1994年生效。该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来控制温室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的协调与合作。在这个框架下,碳汇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定义。 2. 碳汇的定义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碳汇指的是可以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自然或人工系统,包括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其他碳循环过程能够固定大量的碳,有助于减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3. 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碳汇不仅仅是一个生态学上的概念,它更是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碳汇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例如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碳汇的保护和管理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水源地和减少土壤侵蚀等诸多环境问题。碳汇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或者

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4. 碳汇的挑战与机遇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汇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 生态系统的持续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森林砍伐、湿地开垦等行为 严重影响了碳汇的能力。其次是碳汇的管理和衡量问题,不同国家对 碳汇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这给国际碳市场的发展和交易带来了一定 的不确定性。但是碳汇也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碳交易市 场的发展下,碳汇也有望成为一项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并为我国农业、林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5. 总结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碳汇的定义,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共 同的认知和合作基础。它不仅是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的认可,也是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可,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管理好碳汇资源, 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推动碳汇的合理利用和发展,共同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挑战。 6. 个人观点 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深刻理解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 碳汇的定义以及碳汇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我认为,更好的 保护和管理碳汇资源,对于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的法律框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框架。该公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政策调整,推动全球减排、适应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 架公约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一项具有全球意义的法律文书。该公 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球合作平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了一个全球合作的 平台,各国可以共同商讨气候变化问题,制定行动计划,相互协调合作,推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 2. 法律约束力:作为一个法律框架,公约对各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要求各缔约方在减排、适应变化和技术转让等方面采取具体行动,促 进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变化的努力。 3. 全球共识体现:公约通过多边协商达成,表明了全球各国对气候 变化问题的共同关注和共识,体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立了一系列基本原则,以指导各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行动。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1.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约认识到各国的历史责任、能力和发展阶段差异,提出各国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鼓励发达国家发挥领导作用,发展中国家得到支持。 2. 全面参与:公约鼓励全球各国积极参与并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意见,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3. 气候变化问题整体解决:公约要求各方采取综合措施,从减排到适应,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综合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机制 为了保证公约的有效执行和监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立了一系列的执行机制和程序,如下所示: 1. 缔约方大会:公约规定了定期召开的缔约方大会,各国可以在大会上审议讨论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并决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2. 双向评估:公约设立双向评估机制,每个缔约方将定期报告其行动计划和减排进展情况,同时接受其他各方和公约秘书处的评估。 3. 资金支持:公约设立资金支持机制,鼓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用于适应变化、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方面。 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成果与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