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辅导

海港区和美实验学校张旭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和美实验学校张旭江,和大家一起研读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教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小数的认识是通过分数引入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单元的知识,又为今后五年级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按)

本单元在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编排,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系统教学小数知识的开始。(按)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还要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数和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求小

本单元共有17个例题,小数的意义是全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小数以后,计量、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质量,如果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就可以用小数表示。认识小数首先是理解它的意义,只有建立小数的概念,才能陆续掌握小数的其他知识。

小数的意义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抽象的数概念。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中的零散经验和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但仍然需要大量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并通过抽象与概括逐渐构建完善的小数概念。还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思考,逐步理解小数的本质属性。

小数与单位换算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

三、单元教学目标:(按)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第1小节例题)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第小节例题)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第4小节例题)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第5小节例题)

5、使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学习能力、方法培养)

四、教学建议:(按)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按)

例1以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为重点,教学小数的意义。用多种形式表示长度,初步教学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例题以长度单位的改写为载体,教学小数的意义,分四段进行。

第一段围绕“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这些问题,通过写一写、说一说,回忆已经学过的一位小数的知识。三年级下册教科书里,(按)初步教学了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如3/10米还可以写成米,1元2角还可以写成元,学生初步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所以,教材的这一段,只是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独立改写。而且要求先写出十分之几的分数,再写成小数,沟通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分数的内在联系,突出一位小数的意义。

第二段围绕“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4厘米、8厘米各是几分之几米”这些问题展开两位小数的教学过程。把1厘米写成几分之几米,有一些难度,通常先要思考: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是1/100米,写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指出1/100米写成小数是米,读作零点零一。引出了两位小数,凸显了百分之一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在上面的过程中,学生建构了对1/100的认识,接受了这个小数。

·

以“1厘米是1/100米,1/100可以写成”为基础,接着教学“4厘米是4/100米,4/100可以写成”“8厘米是8/100米,8/100可以写成”就不难了。这些改写,先把厘米作单位的长度改写成米作单位的分数,再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学生体会了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百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的两位小数,感受了百分之几的分数与两位小数之间的对应联系,初步体验了两位小数的含义。

(按)第三段围绕“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6毫米、13毫米呢”这些问题,教学三位小数。这一段的教学和第二段十分相似,联系进率1米=1000毫米,推理出1毫米是千分之一米,6毫米是千分之六米,13毫米是千分之十三米,由此写出1毫米=1/1000米,6毫米=6/1000米,13毫米=13/1000米。指出1/1000写成小数是;6/1000写成小数是;13/1000写成小数是。这三个分数的改写,表明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教学这一段内容,要利用学习两位小数得到的经验,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按)认识和的主题图中,对话框里的尺子为放大图,已经失真。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米尺的实物进行观察,学习。教师可以将1米的长度放大画在黑板上,教学1-3位小数。

第四段概括小数的意义。回顾三年级下册十分之几分数的改写,以及上面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数的改写,先指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揭示了这些特殊的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再反思具体的改写活动,从一位小数是根据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几个十分之一”;从两位小数是根据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两位小数表示几个百分之一”;从三位小数是根据千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三位小数表示几个千分之一”……逐渐揭示了小数的计数意义。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和进率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十进制分数和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加强不同计数单位间的对比:十分之一里有几个百分之一那里有几个呢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2、3、4的教学。(按)

在例2情境图中给出的两个小数和另外给出的里,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再是0,结合这三个小数,分析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了解小数的组成;理解计数单位,认识数位,建立

对应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完整的数位顺序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按)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小数进行简单计算时,有的老师可能介绍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小数点左边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的小数部分。本例题的学习要充分利用三年级和已有的数位、计数单位知识。首先从整数部分入手,让学生回忆旧知:5在个位,他的计数单位是一,表示有5个一,整数部分组成学生应该掌握得比较好,不必浪费时间。然后借助三年级的知识学习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中,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十分之一,此时明确小数部分也是有数位的,即不同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它们所占位置叫做数位。(这个概念要反复跟学生讲)那么十分之一所占的位置,就称为十分位。以此为契机,认识计数单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以及对应的数位,分析例题中不同数字表示的含义。(按)通过充分的练习熟悉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及对应的数位。最后教师给出已经整理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依托任意小数(如)依次说出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计数单位,让学生补充完小数部分,建立完整的数位顺序概念。

(按)此处教学时要注意区别小数和小数部分两个概念。比如称为小数,而378称为小数部分。

(按)例3是在例2已经读了几个小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读小数的方法,需要大量的练习,然后归纳读小数的规律与方法。通常,先读整数部分,再把小数点读成“点”,然后读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说出各个数字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只要顺次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不说出计数单位)。这部分要注意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0,例如.这与整数的读法是不一样的。加强对比练习。

(按)例4是写小数,也要先写整数部分后写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写。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小数点,把它写成“小圆点”,位置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中间,稍偏下一些。

}

(二)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按)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还能为进行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例1和例2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例3例4应用小数性质改写小数。

就内容来说,小数的性质并不复杂,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也不难。但是,体验小数性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却不是很容易的。所以,教材安排两道例题,帮助学生形成小数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性质改写相关小数。

(按)在情境图中,中性笔的单价元,笔袋的单价元,要解决的问题是“这里的元和元各表示多少钱”通过学生熟悉的货币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价格末尾的0是表示没有钱。从而比较“元和的关系”,如果联系购物经验,他们都是2元5角。从而接触小数末尾多0与少0的现象,发现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为两个例题的探究提供“相等关系”的直观感知。

(按)例1看图比较米、米和米的大小。根据小数的意义,米是1/10米,即1分米;米是10/100米,即10厘米,米是100/1000米,即100毫米。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米=米=米。又一次接触小数末尾添上0和去掉0的现象,发现小数的大小相等。

(按)例2则是通过直观图,观察和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直观图脱离了人民币、长度具体的量,要借助小数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是3个十分之一;而我们可以看成30个百分之一,也可以看成是3个十分之一。从其表示的含义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的推理看似简单,其实相当抽象,不如联系具体的数量和表示小数意义

的图形那么容易理解。对小数性质的认识提供思维基础。

(按)回顾情景图、例1和例2里的几组等式,都是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都是小数的大小相等。由此得出“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总结出小数的基本性质。学生习惯于从左往右观察=和==,容易看到小数末尾添上0。教学应引导他们继续从右往左观察等式,体会什么是小数末尾去掉0。这里要注意一点:和虽然在数的大小上是一样的,但在小数的意义上却是不同的:表示3个十分之一,表示30个百分之一。所以教学时在发现相同点之后,还要思考他们的不同点,这在后面求近似数的时候将涉及到。例题最后指出“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这一点在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中会经常使用。

(按)例3、例4为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和初步应用小数性质而编排,着力对小数“末尾0”的体验。

(按)例3的2个小数里都有“0”,有些“0”在小数的末尾,有些“0”不在小数的末尾。判断“哪些0可以去掉”,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小数“末尾”的含义。在这道例题中还能体验,去掉小数末尾的“0”,非0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变,因而不改变小数的组成,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如果去掉小数中间的“0”,非0数字所在数位发生变化,这就改变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随着也就变了。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理解:元、元等。中间的0不能去掉,元是3元5分,元是3元5角;前面那个小数是3个一和5个百分之一,后面那个小数是3个一和5个十分之一。通过这些分析,确信小数的性质是合理的,清楚地知道小数末尾可以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中间不能随意添上或去掉0。

化简中“小数末尾”与“小数点后面”要加强区分,学生容易混淆概念。

例4与例3内容相近,只是一个化简一个改写小数。都是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的。

(按)小精灵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的问题,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第二课时:例5小数的大小比较(按)

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小数的大小比较,且大多有具体情境的支撑。这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通过例题中几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主要是:按数位顺序,利用小数的组成,从高位往低位依次逐位比较。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教材还通过练习题的设计安排,引导学生积累比较大小的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各册教科书教学的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有些也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些必要的调整。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四位数一定大于三位数),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三位小数不一定小于四位小数)。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而是既有承前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按)(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例1注重知识对比,感知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关系。为下面单位换算提供方法基础。

教学前可出示一组数据,(按)如和,引导学生观察,回忆小数的性质;然后出示另一组数据,(按)如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字顺序没变,但数大小变了。小数点移动与小数的性质形成小数大小变与不变的对比,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进而追问:小数的大小为什么发生

变化了进而归纳出:小数点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变化有关系,引起学生对小数点的关注。

之后借助主题图呈现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到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长度的变化是有关系的,小数点越往右移,小数就越大,为后面的观察规律奠定基础。

(按)那么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呢由于知识理解起来相对抽象,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可以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将金箍棒的长度由小数形式转化成整数形式,以便于观察规律;也可以借助小数的意义中计数单位之间十进制关系。10个是,10个是……,从而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多维度地揭示规律。

在充分探究、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小数点移动引发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按)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往往习惯按照从上到下,小数点往右移动的顺序找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反方向寻找小数点往左移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对于这个规律要加强巩固练习,尤其是叙述语言的准确上下功夫,建立起小数点“左移变小,右移变大”“变小用除法,变大用乘法”的思维模型,防止学生小数点方向移反的情况,在初学时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修订版教材也增加了“相当于把原数乘(除以)几”的内容,方便学生建立关系。另外在教学中要重点理解好“扩大到”“缩小到”这些词,与“增加到”、“减少到”;“”增加了“减少了”相区分,当然这种区分是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了,也要依托具体题目进行理解区分。第三要进行特殊情况的练习,把移动小数点延伸到整数的改写上。例如把的小数点向右一定2位是多少呢移动一位之后就变成了整数,下一位应该如何来移这里要明确再向右移动一位就是把9扩大到原数的10倍,也就是90.

(按)例2的教学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一个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在弄清楚提议的基础上独立探究解决。例如把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理解“原来”指的是,扩大是小数点向右移动,扩大到原来的“10倍”是移动一位。同时要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进行理解。

(按)例3是解决问题,需要一个独立课时完成。

对于解决问题类型的题目,学生解答起来都比较的吃力。我认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按)一是通过条件和问题学会建立数量关系;二是要找出解题的原型知识。

(按)阅读与理解部分:要求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分析题意。这是建立数量关系的基础。

分析与解答:(按)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部分。首先要通过分析条件与问题,建立数量关系:就是汇率×10000=美元,学生不会列式或列错算式,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不会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在解答问题时要找到运算的原型,×10000,实际上就是把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至此完成算是的计算解答步骤。这是新知的运用,由于计算的思维定势,学生可能想不到运用移动小数点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关于汇率的知识学生可能不懂,在阅读和理解的时候教师要进行解释说明。

(四)小数与单位换算

(按)单位换算学生都比较熟悉,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概念及进率也接触过。其教学的难点是能综合运用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低高级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位的规律等知识进行单位换算。

(按)教材从解决小朋友身高排序入手,感受到不同单位、不同形式的数据太乱,需要改写成统一的形式以便于比较。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改写的必要性,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另外要观察对比四个数量的特点,发现1m45cm有两个单位名称,指出这样的名数是复名数;

而只有一个单位的——80cm是单名数。其次结合数据回忆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如何确定。(按)例1是把单名数改写成小数。可以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探究解答。解答之前要观察两个单位,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单位变大了,数是需要变大还是变小呢在理解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再去尝试改写。此处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其思路有两个:一是直接利用计数单位的关系,通过分数形式直接改写成小数。这一点学生有三年级分数的知识基础;另一个是利用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再结合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数的改写。学生在明确单位的层级——进率——扩大或缩小——移动小数点这些关键环节要表述清楚,形成清晰的思路,达到熟练地程度。学生要反复练习改写的叙述过程,教参提出了“明方向”“确进率”“移小数点”的概括用语方便记忆。

(按)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其核心是单位相同的名数不需要变化,只把单位不同的名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名数,再把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了。

(按)例2与例1的方法是互逆的,可以直接迁移例1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表述。方法两种:一是直接根据小数的实际含义直接进行改写。例如,整数部分表示米;十分位表示分米,即9分米;百分位表示厘米,即5厘米。将9分米换算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名数,再加上5厘米,即95厘米。二是根据不同层级名数间的进率关系,通过移动小数点进行改写。即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要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所以米=95厘米。

由于两个例题的情况容易混淆,教师要充分发挥板书的汇总功能。让学生充分对比两种情况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主要是从“明方向”、“移小数点”入手观察,从而更好地归纳出单位换算的不同方法。

(五)小数的近似数

(按)例1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理解精确度上。

学生已经会求整数的近似数,并初步能使用“四舍五入”法,在教学前可进行一些求整数近似数的练习,唤起学生的经验。例1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弄懂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第二点理解“保留两位小数或一位小数”的方法,让学生思考“精确到百分位应该看小数部分的哪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写出的近似数。教材在后面提出了“如何保留整数”的问题,要有学生自己探索,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第三点教学内容是,近似数“哪一个更精确一些”,体会精确程度。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虽然和从小数性质的角度上看,是大小相等的。但是,在精确度上看,它们的精确程度不同。也正因为如此,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按)此外在练习中要设计开放题目,让学生经历综合训练。例如一个两位小数的精确到十分位是,那么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学生不仅要想到四舍的情况,还要考虑五入。这个两位小数可能是的所有小数。

例2、例3是改写较大的整数,先教学基本的思路与方法,再教学特殊情况的处理。

两个例题以星球之间的距离为教学素材,其意义在于学生感兴趣,能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感到这些较大的整数,读、写都不太方便,乐意改变这些数的单位,以简化读、写方法。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按)第一个层次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着力教学改写的思路,并初步得出改写的方法。384400是一个较大的数,通过读数能够知道它是38个万和4400个一组成的数。所以,用“万”作单位表示这个数,“38”应该是整数部分里的数,“4400”应该是小数部分里的数。这是比较抽象的推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还可以从384400比38万大、比39万小,来理解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能是个小

数,整数部分只能是“38”。教材给384400里的“4400”和里的“44”加上同样的色块,显示了上面所说的思考过程,从而得出改写的关键一步: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至于改写后的数要写出单位“万”,以及根据小数性质化简,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教材不再过多强调了。(按)第二个层次是把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上一层次“扶”的基础上,采取了“放”的策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改写。教材只是通过问题“怎样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呢”引起学生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整理出改写的思路,体会改写方法的要领。

(按)例3在改写的同时,又提出了保留一位小数的要求。将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数结合起来,一方面巩固了改写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两个结果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近似数和改写成指定单位数的区别,即:虽然都改变了原数的形式,但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而求近似数改变了数的大小。这两个知识在练习时学生容易混淆,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加强相应的对比练习。

(按)本单元的知识容量大,也越来越抽象,学生需要投入思考。所以老师们上课一定要把节奏放缓,每提一个问题,要让孩子自己审题、明确要求、缜密思考,尝试自己解决。我们要允许孩子在探究过程中犯错误、在练习中有反复,讲求知识获得的经历过程,达到体验深刻的目的。

我们要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给足够的时间进行体验学习。15课时时间比较紧,建议老师们适当准备预留一些练习巩固时间。

如何进行生物教材分析-论文

如何进行生物教材分析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教材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教材分析的主要依据、方法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教材分析必要性分析依据分析方法 正文: 一:教材分析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高化。教材上面的知识只是内容,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把这种贮存状态的内容转化为传输状态的知识,通过学生的再学习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贮存状态的知识,只有设计优秀的教学过程,使教材内容完美转化到学生的知识,才能算是成功的教学。而教学过程的确定并不是随意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内容的制约、受教对象的影响。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只有教师正确理解教材,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才能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能力培养。 教材分析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它的深广度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教师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在生物学方面已掌握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受地域、年龄等影响比较大,而且高中生物部分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接触到。另外,生物教学涉及很多实验教学,这又与学校的教学条件紧密联系,如果不进行教材分析和研究,光靠教材提供的教学方法,是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因此就需要进行透彻的教材分析,在充分了解并尊重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设计并选取最合适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 二:生物教材分析的依据 1.高中生物知识体系 进行教材分析,首先要考虑的是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在了解了整个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就能掌握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地位。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网络可概括为以下几个大板块:1: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细胞工程;2: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3: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4:细胞的生命历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5:遗传的物质基础;6:遗传的基本规律;7:生物的变异与进化;8: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9: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0: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1:生物与环境。认识这个知识体系,在分析教材时,才能看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能把各部分教材内容放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来理解。认识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知识方面居高临下,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容,作到深入浅出;才能从发展的观点掌握好知识,避免教学中的绝对化和片面性。 2: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是教育对整体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文件,是指导教学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分析教材必须研究知识结构的 教学合理性。这样做不是不尊重教材,而是研究教材。进行教材分析的时候,要紧密联系这个总的目的要求,重视课标中规定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只靠个人经验独断,既要看到教学中具体的问题,也要抓住普遍的大问题。教师应该非常熟悉课程标准,特别是现在一个课标多种教材的情况下,准确掌握课程标准尤为重要。只有掌握课标才能对不同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在使用中做到删选取舍,达到高中生物教学目的的要求。 3:生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具体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分析主要的分析主体。进行教材分析时应站在知识体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高度下进行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避免就教材分析教材。同时,还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使对教材的分析更全面、更透彻。 4:学生和学校教育环境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2.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1)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开办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2)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需言传,只求意会”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3.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1)本教材有两个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A.是经历了7个探究后的又两次探究。 B.是最完整,最规范、难易程度最理想的探究过程。

初中生物_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重点)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难点)能力目标: 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并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法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体现出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课教学特点展开教学。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主要采用观察法、自学法,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强化记忆,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引导通过填图和连线来掌握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并通过多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对照课本15-16页文字与图片自主学习和练 习操作,对学生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采用归纳法对每个环节的重点进行总结。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各种不同的装片、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放大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滴管、培养皿、干净的纱布、擦镜纸实验用具。

黄瓜表皮细胞 黑藻叶片细胞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师:图片中是几种生物细胞。其实我

层层推进10分钟师生共同总结:右手握、左手托,身 体偏左,距实验台7厘米。安放低倍 目镜和物镜。 二.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1.要求学生对照图1.1-10,按照课本 14-15页的步骤来认识和操作实验台 上的显微镜。 2.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学生 填出图片中各部分名称,并尝试说出 各自的作用。 3.根据自学结果完成下面的连线: 目镜、物镜连接 反光镜放大物像 转换器固定玻片 压片夹反射光线 粗细准焦螺旋安装物镜 载物台升降镜筒 镜座支持、稳定 镜柱镜臂、镜筒放置玻片 4.仔细观察目镜与物镜的特点。 10X 12.5X 4X 16X 40X 5X 学生看书对照实物观察, 来认识显微镜。 生自学课本后填图。 1. 目镜:放大物像 2. 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 3. 转换器:调换物镜 4. 物镜:放大物像 5. 载物台:放置玻片 6. 反光镜:反射光线 7. 镜座:支持、稳定作用 8.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9.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 10. 镜臂:连接作用 11. 压片夹:固定玻片通 光孔:光线通过 12. 镜柱:支持作用 13.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 弱 学生思考、讨论,完成连 线。 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老师的 问题。 能力。 通过判断规 范操作。 通过学生看 书、结合教师 讲解、演示, 对显微镜有 了初步的认 识,通过连线 巩固基础知 识。 通过仔细观 察、交流,获 得知识,感悟 科学探究的 方法,尝到探 究性学习的 1 2 3 4 6 7 8 9 12 11 6 10 5 13

(完整版)《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电流和电路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三.电路图 为了方便研究电路,电路中的各部件用各种符号来代表(看书P104页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用这些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就是电路图。学生按照黑板上实物图画电路图 教师点拔 课堂小结: 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组成; 3.电路图的画法。学生试画,然后与P103页 图5.2-7乙图相比较。 学生总结画电路图的方 法: A.从电源正极开始画直 到电源负极; B.元件位置安排合理, 分布均匀,不要将元件画 在拐角处。 C.整个图形要呈长方形。 通过自我评价 找到画电路图 的技巧。 课堂练习课内练习: 1.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课外作业: 1、水在水管中流动形成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形成。 2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A和另一个验电器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分别接触它们上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A内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根据这个现象可知,验电器B原来带电,电流方向是从流向。 3.下图反示电路中,开头处于图示状态时,电灯(填“亮”或“不亮”),这时的电路叫;如果不小心把A、B两接线柱用导线接在一起,则会造成. 4.关于电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C.在电源外部,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5、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正确的是 () 6.下图所示是电铃、开关、电池的连接情况,请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板书设计 15.2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三种状态:短路、开路、通路。 (1)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2)电流是有方向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一要有电源,二要有使用电器工作的闭合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四部分组成的电流路径。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 导线——输送电能的装置 开关——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 和电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三、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 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 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 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 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奥林匹克号角 教案

《奥林匹克的号角》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2、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 3、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奥林匹克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奥林匹克号角》音乐进教室。 2、你知道2008年对我国来说有一项重要的赛事是什么? 3、提起奥林匹克你能说说哪些知识?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讲解今天,我们走进奥林匹克,感受那震撼人心的音乐《奥林匹克号角》。 二、初听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复听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你的感受再次欣赏音乐。 4、乐曲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几部分? 乐曲分为三段,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1984年以后,几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 三、分段细听。 首先聆听第一乐段。 1、听第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小结: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音调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扑克运动会来开了大幕。 2、你听出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小号。

3、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其次聆听第二乐段。 1、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2、再次聆听此乐段,你听出情绪跟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3、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弦乐) 小结:这段音乐主要是弦乐主奏,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音乐还能听见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然后聆听第三乐段。 1、听这一乐段,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了? 2、再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低音鼓) 3、这一主题出现了几次仿佛看到了什么?(反复出现,好像期待这奥运英雄的诞生) 4、完整欣赏第三乐段 欣赏第四乐段。 1、聆听这一乐段,你听到了什么主题?(第一和第二主题) 2、这两段主题交替出现的时候,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比单一主题的时候增强) 3、再听,你听到了什么乐器节奏鲜明地出现了?(小军鼓)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运英雄地盼望之情日益高涨。 4、再听音乐,乐曲在哪个主题上结束?(第一主题) 四、完整欣赏全曲六、审美提高。 1、你知道上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多少金牌?你能说说几个奥运冠军吗? 2、从28届奥运会开始,中国家喻户晓的田径体育明星是谁?你能说说他的成绩吗? 3、说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想说点什么? 4、了解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吉祥物、口号等等。 5、出示图片,了解奥运会会徽、会歌、五环的标志。 6、最后在《奥运匹克号角》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小结: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电流和电路教案

§5—2电流和电路 教学内容 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电源和用电器及他们的作用。 课型:讲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会识别和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认识电流和电路 难点 认识电路图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及课件,电学演示试验装置。 生:电池盒及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约分钟,让学生尝试实验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和求知欲) 师:1、你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度过的。(引出与电有关的话题) 2、请同学们让桌上的小灯泡亮起来,不妨一试。 3、对学生们实验情况做出评价。 4、请同学们间相互讨论试验中还有什么问题。 5、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灭。 6、提醒同学们在试验中注意课本P101页的警示。强调: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 二、电流和电路(约分钟,让学生知道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功能。)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 电流是有方向的,(最好用二极管引入)。 科学家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称为电流方向。 3、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4、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各元件在电路中的符号。 5、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请同学们根据元件符号画出电路图。

欣赏课《奥林匹克号角》教案

欣赏课《奥林匹克的号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20XX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2、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 3、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 二、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三、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四、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奥林匹克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奥林匹克号角》音乐进教室 2.你知道20XX年对我国来说有一项重要的赛事是什么? 3.提起奥林匹克你能说说哪些知识?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讲解 今天,我们走进奥林匹克,感受那震撼人心的音乐《奥林匹克号角》(二)初听音乐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2.复听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你的感受再次欣赏音乐。 4.乐曲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几部分?(四) 教师对乐曲综述:《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作的。作者是约翰。威廉姆斯,乐曲分为三段,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1984年以后,几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 (三)分段细听 1.聆听第一乐段。 A听第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音调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扑克运动会来开了大幕。 B你听出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小号 C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2.聆听第二乐段 A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B再次聆听此乐段,你听出情绪跟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C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弦乐) 小结:这段音乐主要是弦乐主奏,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音乐还能听见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杨柳中心学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实验体会电路的组成,从能量的角度认识各部分的作用。 3.知道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能够识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知道短路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认识简单的电路中的各元件的作用。通过学习画电路图,了解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实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搜集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和电路元件,让学生体验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乐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们是第一次

接触到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同时还学习了初中电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电学物理量──电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能亲自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上,并在学习电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和良好的电路作图的习惯。并通过学生的实际实验,认识并区分电路的三个状态。当然识别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是本节课的难点。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体现重兴趣培养、重过程探究、重思维训练、重知识应用的思想。为实现这一理念,突破本节重难点,达成本节学习目标,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积极性和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重要性和后续性,所以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和能力逐渐内化。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圣源学校靳艳梅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对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做如下分析: 1.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编写原则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4)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5)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 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同前三册教科书一样,本册的编写同样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安排了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第七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可见,这三章内容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体现和把握。 同其他单元一样,本单元重视突出人与生物圈。一是密切联系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鸟的生殖与养殖业、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等;二是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引起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中环境的作用,等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道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明确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能够说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知道性别决定的道理,认同禁止近亲结婚,了解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广泛应用;了解科学家对生命起源问题所做的科学推测,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原因。 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按照课程标准中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健康应当包括生理的健康、心

☆奥林匹克号角

奥林匹克号角导学案 冉义中学章娇 1=C 4/4拍【】曲式结构 背景资料 管弦乐曲《奥林匹克号角》是美国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为1984 年美国洛杉矶第23 届奥运会开幕式而创作,并由其亲自指挥波士顿通俗交响乐团完成。此曲后分别收录于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 年亚特兰大百年奥运会的官方主题音乐专辑中。 《奥林匹克号角》通过不同形态的旋律、乐队的配器、乐曲色彩的选择,使之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和令人激情澎湃的特点,给人留下了过耳不忘的深刻印象。此曲也因其旋律和气势非同类音乐所能企及,自1984 年随着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传遍了全世界,成为每届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和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的经典作品。 A 段主题一,乐曲开始的前两小节,由()器乐反复奏出简短而又辉煌的音乐。疏密 相间的节奏,跳跃式的旋律进行,加上()器乐高亢、明亮的色彩,如同开幕式的号角已吹响,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和隆重、热烈的盛典气氛。之后,紧凑奏出的十六、三十二分音符、跳进的旋律,()的曲调,让人(),向世人宣告奥运会大幕拉开了。

A 段中的主题二是主题一的对比,先由()器乐演奏出宽广、悠长而又激动的旋律,节奏疏密相间,多种弱起、切分音型的运用,使乐曲富于歌唱性和流动性。紧接着在歌唱性主题进行中不时加入号角性主题,这种深沉、悠长的旋律与跳跃、激动的短旋律间对话式的创作,宛如人类最崇高的两种精神进行着“和平与竞争”的对话,也表现()。 1=C B段 主题三 中速稍快 55 | 5035 715 5. 44 | 3 11 675 5. 55 | 5064 41. 1 55 | 5064 3442 3. | B 段主题三,在鼓点衬托下,木管乐由中低音区奏出主题三的旋律。这一旋律较之前的主题节奏更为密集,速度和音乐情绪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紧接陈述主题的主奏乐器发生改变,圆号、木管乐、打击乐的合奏,构成旋律色彩的对比;通过卡农的创作方式,及不同声部主奏乐器的选用,形成音区音色的对比,使音乐充满变化和戏剧性,好似运动员竞技角逐的紧张场景,也好似在回忆、诉说着奥林匹克运动会走过的路程。 A 1 段为变化再现部分,也是乐曲的高潮部分。在一段细密、紧促的过渡性乐句之后,在鼓乐的衬托下,歌唱性的主题二再次响起。此段音乐与 A 段相比较在速度上较快。随后号角性音乐与歌唱性主题再次交替出现,伴随着打击乐器、铜管乐器、木管乐器的不断融入,乐曲的力度和声部的表现力也不断增强,音乐情绪更热烈、高涨。最后,音乐在高潮性的主题一再现中结束。这似乎表达了人们期待英雄诞生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向着人类极限不断挑战、不断取得辉煌成绩的颂扬,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伟大歌颂。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纪宪华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2.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1)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实用文档

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开办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2)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需言传,只求意会”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3.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1)本教材有两个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实用文档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奥林匹克号角》教案2.doc

《奥林匹克的号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有更一步的了解,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熟悉音乐中比较突出的演奏乐器,并能聆听乐器的音色。 3、能够分辨不同乐段中表现的不同情绪。 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中的演奏乐器。 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中不同的段落。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奥林匹克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听《奥林匹克号角》音乐进教室。 你知道2008年对中国来说有一项重要的赛事是什么? 提起奥林匹克你能说说哪些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讲解。 今天,我们走进奥林匹克,感受那震撼人心的音乐《奥林匹克号角》。 二、初听音乐 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 复听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带着你的感受再次欣赏音乐。 乐曲在情绪上可以分为几部分?(四部分) 教师对乐曲综述:《奥林匹克号角》是为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第23届奥运会而创作的。作者是约翰﹒威廉姆斯,乐曲分为三段,情绪高亢激昂,向全世界传递着友谊和激情,鼓舞着运动健儿积极进取,奋力拼搏,自1984年以后,几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或为运动员颁奖仪式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 三、分段细听 1、聆听第一乐段。 听第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乐曲以雄壮、嘹亮的号角音调开始,催人奋进,仿佛宣告,奥林匹克运动会拉开了大幕。 你听出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小号) 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2、聆听第二乐段。 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情绪? 再次聆听此乐段,你听出情绪跟第一乐段有什么区别? 这段音乐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弦乐) 小结:这段音乐主要是弦乐主奏,节奏舒展,深情婉转,音乐还能听见铜管乐器的号角音调,两个主题相互呼应,好似在回忆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曲折历史。 3、聆听第三乐段。 听这一乐段,情绪上有什么变化了? 再仔细聆听,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低音鼓) 这一主题出现了几次仿佛看到了什么(反复出现,好像期待这奥运英雄的诞生)? 完整欣赏第三乐段。 4、欣赏第四乐段。 聆听这一乐段,你听到了什么主题?(第一和第二主题) 这两段主题交替出现的时候,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比单一主题的时候增强) 再听,你听到了什么乐器节奏鲜明地出现了?(小军鼓)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小结:情绪逐渐高涨,仿佛人们对奥运英雄地盼望之情日益高涨。 再听音乐,乐曲在哪个主题上结束?(第一主题) 四、完整欣赏全曲 五、审美提高 你知道上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多少金牌?你能说说几个奥运冠军吗? 从28届奥运会开始,中国家喻户晓的田径体育明星是谁?你能说说他的成绩吗? 出示图片,了解奥运会会徽、会歌、五环的标志。 最后在《奥运匹克号角》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201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XX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总体介绍1、体现新的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一、教材的总体介绍 、体现新的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学》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因而教科书注重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教科书力图克服过去中学教科书较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力图克服精英教育思想,精选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力图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教科书的可读性等。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涵盖的目标不仅是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生物学》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各项培养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3)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精心安排了各类探究活动,使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其他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

生物学,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程标准》提出的3项理念中,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生物学》编著的特色正是突出了这一核心理念。 2、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3、编写原则 (1)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2)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3)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4)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STS教育思想。(6)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7)加强启发性和可读性。(8)具有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