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上册导学案 精品

高等数学上册导学案 精品
高等数学上册导学案 精品

高等数学上册导学案 目 录

第一部分 常考题型与相关知识提要 1 第二部分 理工大学01—08级高等数学(上)期末试题集(8套题) 18 01—08级高等数学(上)期末试题试题参考解答 26

第三部分 高等数学(上)期末模拟练习题(5套题) 39

模拟试题参考解答 46

第四部分 09级高等数学(上)考前最后冲刺题(1套题) 57

第一部分 常考题型与相关知识提要

题型一 求极限的题型 相关知识点提要 须熟记下列极限: (1)基本的极限:

1)0, 1lim 1, 1

, 1,1n n q q q q q →∞

?

==??>=-?

发散, 2

)1,(0)n a =>

,1n = 3) 000,lim ,.,.

n n n

m x m m

n m a x a a n m b x b b n m →∞?

++?==?++??∞>?

(2) 重要极限

1)()0sin ()

lim

1()x x x ααα→= 2)e x x x =?+?→?)(1

)()](1[lim (3) 常见的等价无穷小

()sin ()()arcsin ()().x x tg x x arctg x ααααα 2

()

()1(),ln(1())(),1cos ()2

x x e

x x x x αααααα++-

()1()ln x a x a αα- ,

其中(()0x α→ (4)x →+∞时,无穷大量log (1),(0),(1)x a x a x a a μμ>>>的级别依次从小到大排列.

求极限的方法:

方法1、运用四则运算法则

运用四则运算法则求极限时要注意运算条件:

1)所有极限存在.2)分母极限不为0;3)有限成立.

方法2、运用连续函数性质:如0

0l i m ()()x x f x f x →,则0

lim [()][lim ()].x x x x f g x f g x →→=

方法3、运用定理:有界量乘无穷小量仍是无穷小量

方法4、运用两边夹法则

()()(),lim ()lim (),lim ()g x f x h x g x h x A f x A ≤≤===且则 方法5 利用左右极限

方法6、利用通分、约分、有理化、同除等初等方法消去未定型因素 方法7、利用重要极限

方法8、用等价无穷小替换

要注意使用条件:只能代换极限式的分子或分母中的因子,而不能代换“项”. 方法9、用罗比塔法则 要注意条件:(1)、必须是标准型未定式 (2)、必须极限存在 技巧:使用前先用下列方法化简

(1)、使用变量代换(2)、使用无穷小代换 (3)、先将能定形的极限算出

01-08年相关考题

较基本的极限: 1.0

1

lim sin

x x x

→=(01、一(1)、3) 2.3321

lim 1

x x x x →∞-++= . (05、一(1)、3)

3.若0s 2

lim 23

x inax x →=,则a = . (02、一(1)

、3) 4.sin x 3lim ,x 0sin 5x 4a =→则a = . (04、一(2)

、3) 5.数列6

661,1010,10n

n x n n ? < ?=?? ≥ ?

,则lim n n x →∞=______(03、一(1)、3)

6、在0x 的某去心邻域内无界是0

lim ()x x f x →=∞的_______条件. (03、一(2)、3)

7.计算3

113lim(

)x →-.(07.二.1.6

k =

.(08一 、1、3)

901、二(2)、5) 10求 2lim 1

ln(1)

x x x

→∞+(03、二(1)、5)

03、二(2)、5) 1型的极限

12.21lim(

)x

x x x

→∞

+= (05、一(2)

、3) 13.极限____________3lim 3

=??

?

??+∞→x x x x (06、一(2)、3) 14.函数n x n

f (x)=lim ()n n 2

+=→∞- (04、一(3)

、3) 15.22lim(

)kx

x x e x

→∞

-=,则 k = 16. 1

lim(1-sin2)x

x x →= . (08一 、2、3)

含有积分号的极限: 17.0

2

sin lim x x tdt x →?

.(02、二(1)、5)

18.求极限2

arctan lim

dt t t x

x ?

+∞

→.(06、二(1)、6)

1904、二(1)

、6) 20计算极限2

2

20

lim

x

t x

x t e dt te dt

→??

.(05、二(1)

、6)

21.已知()f x 连续,求lim

().x

x a a

x f t dt x a →-?(08二、2 、7)

题型二 求导数的题型

相关知识点提要

求导数方法: 1)用定义

2)用四则运算法则求导法则、反函数与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隐函数与参数方程求导法则、对数求导法则、幂指函数求导法则及积分上限求导法则.

求导时要注意下列事项:

(1)当未知函数可导或分段函数的分界点当用定义求;

(2)[()]f g x '表示()()t g x f t =';

(3) 幂指函数()()g x f x 要取对数才能求导;

(4)参数方程求二阶导数时要分清求导对象:2

2

()()dy d dy

dx d d y dx dt dx dx dx

dt

==

(5)给定点导数应先求导再代值.

(6)对积分上限的求导公式中,被积函数中不得含有求导对象,否则要作代换使被积函数中不得含有求导对象后再用求导公式. 01-08年相关考题

求显函数的导数:

1)arcsin(ln x x y =,求y '.(01、二(2)、5) 2.2

1

sin x

y e

-=,求y '.(05、二(2)、6)

3.)()(x f x e e f y =,其中)(x f 可导,求

dx

dy

.(02、二(2)、5 4.arctan cot x arc x += . (08一 、4、3) 求隐函数的导数:

5.求由方程sin ()0y x xcos x y -+=所确定的隐函数)(x y y =的导数y '.

(05、二(3)、6)

7.函数)(x y y =由方程03=-+axy y x 确定,求dy .(06、二(3)、6) 8设函数()y f x =由方程0x y xy e e -+=确定,求dy .(07.二.3.6)

求参数方程的导数

92x ln(1t y arctan t

?=+?=?,求dy dx 和22d y dx (04、二(3)、6)

10求由参数方程?

??+==)1ln(arctan 2

t y t x 确定的函数)(x y y =的导数2

2,dx y d dx dy (06、二、2) 11. 设2

21x t y t ??

?

??

==-求2

2,

dx y

d dx dy .(08二、1 、7) 积分上限求导 12.设?

=

Φ,sin )(2dt t t x b x

dx

d (02、一(3)、3) 13.设x 22

0 F(x)tf(x t )dt -=?,求F (x)''(04、二(8)、6)

14.设()f x 可导,(0)0f =,10

()(),x

n n n F x t f x t dt -=

-?

n 为正整数,证明:

20()1

lim

(0)2n x F x f x n

→'=(07.五4)

15设3ln x t x y e dt =?,求dy

dx .(07.二2,6)

16.设()y x 由方程

2

20

1y t e dt x y +=?

所确定,则'y = . (08一 、7、3)

求微分

17.ln (),()y f x f x ''=存在, 求

y

''(03、二(3)、5)

18.2(01、一(2)、3) 19.dy (04、二(2)、6)

20.设x y =,(0x >),求dy .(02、二(3)、5)

21设(sin )y f x =,f 可导,则dy = (07、一3.3)

题型三 关于连续与可导概念的题型

相关知识点提要

??可导可微连续

左右极限存在的间断点为第一类间断点, 左右极限相等的间断点为可去间断点. 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相等的点为跳跃间断点,左右极限至少有一者不存在的间断点为第二类间断点

01-08年相关考题 函数的连续性:

1.函数1,1

,1x x y a x x -≥?=?-<,当a = 时连续. (02、一(2)、5)

2a = (05、一(3)、3)

304、一(4)、3).

4.使函数x f )(=

在0=x 处连续,应补充定义 .(06、一(1)、3)

5.0x =,则常数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03、一(3))

6.点1x =是函数1

3,1y x x ≤?=?- >?的第一类间断点中的 间断点(07.一.2)

7. 曲线3y x =上经过点0-2(,)的切线方程为 . (08一 、3、3)

函数的可导性:

8.设2, 1

(),1x x f x ax b x ?≤=?+>?

为了使()f x 在1x =连续可导函数,,a b 应取什么值?

(05、三、8)

9、设2

,0()(1),0ax e x f x b x x ? <

?=?- ≥

??,在0x =处可导,求,a b .(03、三、5)

10.讨论a,b 为何值时,函数2f (x)ln(a+x ),x>1

x b,x 1

=??+≤?在x 1=处可导.(03、一(4)、8)

11.函数, 0

(), 0x x f x x x ≥?=?

-

在点0=x 处的导数为 (01、一(8)、3)(03、一(5))

12、已知()f x 连续,1

.()()(),lim x f x x f xt dt A x

?→==?(A 为常数),求(1)(0),(0)f ?;

(2)'

()x ?

;(3)讨论'()x ?在0x =处的连续性. (08五 、6)

13.)('0x f 存在,则极限________)

()(lim

000

=--+→h

h x f h x f h .( 06、一(3)、3)

14.()(),(),y f x x f x dy f x x ?=+?-=?′则y ?与dy 之间的关系是

题型四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凸凹区间与拐点的题型

相关知识点提要

由()()0f x f x ''=或不存在得到分界点将()f x 的定义域分为若干小区间,在每个

精品:《劝学》导学案(带答案)

劝学》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作家作品知识及一二段文言知识,能准确翻译句子,理解比喻的内涵。 2. 反复诵读,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完成对文意的初步理解。 3. 领会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借助导学案和书下注释充分预习文本,反复诵读,理解词句,把重点注释标注在相应位置, 并勾画疑难点。 2. 用时 30 分钟左右,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导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读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1、作者及其作品: 荀子 (约公元前 313- 前 238) ,名况,人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 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 想家、教育家。他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还认为 “人 定胜天 ”;在政治上,主张选贤任能,兼用 “礼 ”法“”术“”实行统治; 提出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作 用。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卷, 共 32 篇。大多是他自己的著作, 一部分出自他的门人。 该书由 《论语》《孟 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 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自主学习】预习课文,完成下列练习题。 对无义的虚词要说明用法) 著作 有《荀子》 劝,鼓励。 1、诵读《劝学》全文, 注音: 中 ( ) 规 輮() 有() 槁 () 暴() 磨砺 ( ) 参()省() 知()明 须臾 () 跂 ()望 舆 ()马 舟楫() 生() 蛟()龙 跬() 步 骐()骥 () 驽( )马 锲()而不舍 镂()刻 )牙 蟹()螯() 蛇鳝() 洞穴( ) 靛()青 蓼()蓝 2、结合注释阅读第一、 二段, 疏通句意, 并掌握如下知识点。 如括号内无特别要求, 则解释词义, 君.子.(古义: )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蓝(句式: ),而.( )青于.( )蓝;冰,水为之,而 寒于.( )水。木直中.( ) 绳,輮.( 通 , ) 省略: )以.为.(古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及答案79758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例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例如水螅。 2.水螅的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 3.水螅体形呈辐射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种刺激、捕食和进行防御。 4.水螅身体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成的腔叫消化腔;外胚层上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部位尤其多。 5.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扁平,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涡虫(动物),属于扁形动物。 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咽,吃进去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口排出,因为它无肛门。 7、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除涡虫外还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和绦虫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10.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学习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反思与补充: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案)名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导学案(全册,含答 案) 教学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1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酝酿( )( ) liáo( )亮hōng( )托应和( )(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分数乘分数 精品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2课时 分数乘分数 学习目标: 1、弄清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习重难点: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算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复习和自主学习部分,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带★的题可选做。 课前热身:。 35 × 4 = 715 ×5= 9 20 ×8= 合作探究(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 例1、李伯伯家有一块2 1 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

米的面积占3 5 。 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2、动手操作, ①操作画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21公顷②求21公顷的15,就是把21 公顷平均分成5份,求 其中的一份。即2 1的5 1。 由此得出21×5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21的21 是多少?”即:把12再平均 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 ( ) 。 3、根据涂色结果得出21×51=101,由此推导出计算方法:21×51=5 211??= 10 1 4.归纳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2 ) 计 算 方 法 : 分 数 乘 分 数 ,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先在书上的方格中涂一涂,再填一填。 分析:把1 2再平均分成( )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及答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②进行呼吸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长 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 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 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 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蘑菇能从小 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 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2)生物能繁殖(3)生物能遗传(4)生物能变异(5)生 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夕阳、天涯 7、动物取食————营养 鲸喷出水柱————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繁殖 人体排汗————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遗传 参考答案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一、课前预习:调查调查 二、合作探究 (一)1.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案抽样调查记录整理分析 2、略 (二)1.略 2.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家禽、家畜、作物、宠物

(完整版)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求函数极限的方法(极限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的比较、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难点是数列、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映射与函数 一、映射 1.映射概念

(共30套130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共30套130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 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1 新闻两则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 2.培养阅读能力,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 3.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重点难点 1.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 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2.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 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 流光溢彩, 瑰丽壮美, 发黄钟大吕之强音, 吐山川日月之精华,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 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 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 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 他更是欢欣鼓舞, 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

的流逝, 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 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2.写作背景:1949年4月20日, 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毛泽东同志满怀豪情写下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课时要点 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结合新闻知识学习第一则新闻。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溃.退( kuì)要塞.( sài )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 )歼.灭( ji ān ) 2.解释词义。 业已:已经。锐不可当:锋利无比, 不可抵挡。 3.学习有关新闻知识 (1)新闻的定义: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来说, 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 就是指消息。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基本要求: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 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 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 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前三者是主要部分, 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 标题, 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单行标题也叫主标,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 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 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第6单元综合评价精品导学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6单元综合评价一.填空 1.6 ÷()=0.75=( ) ( ) =()% 2.12是15的()%,15比12多()%。 3.50米是()米的40%。 4.某班男生是女生的40%,女生人数是全班的()%。 5.种了200棵树苗,死了6棵,这批树苗的成活率是()%。 6.某工厂今年实际全年产值比原计划超过18%,实际完成计划的()%;今年原计划完成200万元,今年实际产值是()万元。 7.一件衣服打折以后便宜了45元,这件衣服原价是()元。 8.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10%,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 9.正方形的边长增加10%,面积增加()%。 二.判断 1.百分数化成分数后都是真分数。() 2.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 3.用100千克小麦磨出90千克面粉,这批小麦的出粉率为90%千克。() 4.甲数比乙数少20%,乙数就比甲数多25%。() 5.一种商品,先涨价20%,再降价20%,现价与原价相等。() 6.一个数的40%是20,这个数是120. ()

7.9 100 Kg可以写成9%千克。()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括号里 1.把15千克食盐溶解到100千克水里,盐水的含盐率为()A.15%B.约13.3%C约16.7% 2.一种产品现价45元,比原价降低了5元,求降低了百分之几的正确列式是() A.5÷45B.5÷(45+5)C.5÷(45一5) 3.有500台电视机,卖掉了20%,再增加20%,现在电视机有()A.480台B.500台C.520台 4.足球个数是篮球个数的150%,篮球与足球比是() A.3:2B2:3C.1:3 5.一个数(0除外)与真分数相乘,积一定() A.小于这个数B.等于这个数C.小于或大于这个数 四.列式计算 1.比一个数少它的75%是60,这个数是多少? 2.甲数是50,乙数是200,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百分之几? 3.一个数的30%是63,那么它的1 20是多少?

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C.尾鳍的摆动 D.所有鱼鳍的协调运动 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脊索 B.脊柱 C.脊椎 D.脊髓 5.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水从口进入再从鳃孔排出,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 B.排泄体内代谢废物 C.呼吸和取食 D.游泳时产生动力 6.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水中缺少食物 B.水中微生物过多 C.水中缺氧 D.水质容易变坏 7.观察鲫鱼外型图,并回答问题: 1)请你填写鱼鳍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2)主要为游泳提供动力的是_______、控制鱼前进方 向的是_________、保持鱼体平衡的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8.连线题: 虾腔肠动物 乌贼甲壳动物 海蜇鱼类 章鱼软体动物 鲤鱼爬行动物 海马哺乳动物 鲸鱼 乌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2.生活在海洋中的灰鲸以胎生的方式生育小灰鲸,用乳汁哺育小灰鲸,灰鲸属于() A.变温动物 B.特殊的鱼 C.陆生动物 D.哺乳动物 3.下列动物中,体温均不恒定的一组是() ①南极磷虾②野骆驼③褐马鸡④墨斑蛙⑤华南虎 ⑥孔雀雉鸟⑦壁虎⑧长臂猿⑨扬子鳄⑩蝾螈 A.①③⑥⑧ B.②⑦⑩④ C.③⑤⑦⑨ D.①④⑦⑨⑩ 4.在马牛羊的口腔里找不到下列哪种结构() A.犬齿 B.舌头 C.臼齿 D.门齿 5.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6.兔能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A.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 B.视觉敏感 C.具有较大的耳朵 D.嗅觉灵敏 7.蝙蝠与家鸽都适于飞行,但蝙蝠是哺乳类而不是鸟类,它特有的特征是() A.双重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腔 D.胎生哺乳 8.下面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填写图中各标号的名称:①; ②;③。 (2)图表示的是肉食性动物的牙齿。简要 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3)_____是兔的牙齿,_____是狼的牙齿. 人类的牙齿有几种齿型?。 (4)兔和狼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钟锦章备课组长:钟锦章教研组长:贾磊 A B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的概念 1.两个无穷小的比较 设0)(lim ,0)(lim ==x g x f 且l x g x f =) () (lim (1)l = 0,称f (x)是比g(x)高阶的无穷小,记以f (x) = 0[)(x g ],称g(x)是比f(x)低阶的无穷小。 (2)l ≠ 0,称f (x)与g(x)是同阶无穷小。 (3)l = 1,称f (x)与g(x)是等价无穷小,记以f (x) ~ g(x) 2.常见的等价无穷小 当x →0时 sin x ~ x ,tan x ~ x ,x arcsin ~ x ,x arccos ~ x , 1? cos x ~ 2/2^x , x e ?1 ~ x ,)1ln(x + ~ x ,1)1(-+αx ~ x α 二.求极限的方法 1.两个准则 准则 1. 单调有界数列极限一定存在 准则 2.(夹逼定理)设g (x ) ≤ f (x ) ≤ h (x ) 若A x h A x g ==)(lim ,)(lim ,则A x f =)(lim 2.两个重要公式 公式11sin lim 0=→x x x 公式2e x x x =+→/10 )1(lim 3.用无穷小重要性质和等价无穷小代换 4.用泰勒公式 当x 0→时,有以下公式,可当做等价无穷小更深层次 ) ()! 12()1(...!5!3sin ) (! ...!3!2112125332++++-+++-=++++++=n n n n n x x o n x x x x x x o n x x x x e )(! 2)1(...!4!21cos 2242n n n x o n x x x x +-+++-= )()1(...32)1ln(132n n n x o n x x x x x +-++-=++ )(! ))1()...(1(...!2)1(1)1(2n n x o x n n x x x +---++-++=+ααααααα )(1 2)1(...53arctan 121 2153+++++-+-+-=n n n x o n x x x x x 5.洛必达法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 2、掌握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提高认知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根据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2—7页完成练习)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 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一般来说,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用,生物能,除外,生物都由组成。 二、课堂助学 1、情景引入:举例:选一生物和非生物的标本和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一般方法, 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提出疑问?什么是生物?非生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 2、交流讨论:学生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绩,讨论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3、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观察要_______、_______和______,并及时做好________。 学习任务二:区别生物和非生物(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P3图片,分析生石花、钟乳石、机器人、珊瑚和珊瑚虫等,是否是生物? ①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②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为什么说机器人不是生物?请说明理由。想一想到底什么是生物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呢? (2)认真阅读教材P3—7结合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举例 ②生物能进行,举例 ③生物能排除身体产生的,举例 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举例 ⑤生物能和,举例 ⑥生物都有和,举例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三、诊断评价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观察工具观察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2.仔细分析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3.请挑出一句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古诗 A 一行白鹭上青天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在生活中不需要呼吸 B.动物在生活中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母鸡下蛋属于繁殖 D.植物对外界刺激不能做出任何反应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 6.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 B、遗传和变异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7.以下说法不是人和植物共有特征的是 A.排尿 B.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C.呼吸D.能产生后代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 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

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 背影》精品导学案

第四单元 13 背影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和有关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 3.研读重点文段,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作家作品填空。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 、 、 ,其创作的散文被誉为“美文”。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蹒.跚( ) 狼藉.( ) 簌簌..( ) 踌躇..( ) 颓. 唐(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乱七八糟的样子。 (2)( )纷纷落下的样子。 (3)( )凄凉,萧条,不景气。 (4)( )失业在家。 (5)(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6)( )衰颓败落。 二、整体感知 4.通读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线索是什么?全文可分成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5.背影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其中哪一次最让你感动?哪一次刻画得最细致? 6.文中写了几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情境具体分析。 三、局部探究 7.研读课文第六段。 (1)声情并茂再现“背影”,小组成员之间可开展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能打动人。 (2)概括本段大意。 (3)本段中作者刻画父亲的形象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

(4)描写父亲买橘子时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请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5)怎样理解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 四、阅读延伸 父亲的驼背 父亲就这样无言地用lín()xún()驼背将生活的重负扛着,就像一张弓无言地坚韧着,积攒.()着,为一支支响箭预备着生命的涌动和波澜。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这弓上的箭。有两件事是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的长河里。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六年级那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灾难之年。我的两条腿上大大小小长满了十三个毒chuāng(),淋漓的脓血像山泉一样gǔ()gǔ()地朝外涌着,上学成了一种负担。父亲向来家教甚严,生几个脓疮自然是不能辍.()学的,走不动时父亲背也得把我背到学校去。于是,父亲的驼背就成了我的一副马鞍。每天早晨,父亲总会准时地蹲在屋檐边,就像一匹温驯.()的老马迎候着它的主人;掌灯时分,父亲也一定会kāng()kǎi()地亮出他的驼背站在教室的门前。我在父亲的背上度过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秋天里我没有觉出父亲的背有什么异样。冬天里父亲的背很暖和,我的心口总像有一盆火烘烤着。到了春天,厚重的棉衣褪去了,我突然发现父亲的背驼得更加厉害了,简直就像洪水冲击过后留下的一道塄坎。我伏贴在父亲的背上,父亲只能蜗牛一般将头艰难地向前伸着。 这情形使我很自然地联想到一些生命现象。在浩瀚的沙漠里,驼峰为绿洲而高耸着;在肥沃的田野里,牛背为犁铧而(a.坚韧 b.坚强 c.刚强)着。那么父亲的背也一定是为我而驼着!我的心魄被(a.震动 b.震撼 c.感动)了,我的灵魂被震撼了,我的爱憎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八上生物导学案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 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其中大多数生活在 中,例如、、、等;少数生活在中,例如。 2. 水螅的生活在水中,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等杂物上,另一端伸展着细长的,用于和。 3. 水螅体形呈对称,这种对称有利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的各 种刺激、捕食和进行。 4. 水螅身体由和两层细胞构成;其中内胚层围 成的腔叫;外胚层上的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部位尤其多。学习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生活在清澈溪流的石块下身体背腹,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 学习难点: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是(动物),属于动物。 扁形动物的主6.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可以伸出口外的,吃进去 要特征。 的食物在内消化,然后食物残渣从排出,因为它 无。 反思与补充:7、涡虫的身体呈对称,也称对称。除涡虫外还 有、和也属于扁形动物。 8、大多数的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器官,靠在人和 动物体内,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 9.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体表有细胞, 有无。 10.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对称;背腹, 有无。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水螅是怎样捕食的? 2.水螅的生殖方式是怎样的?

3.如果一条小溪流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不到,最可能的 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保护腔肠动物? 5. 涡虫是怎样捕食的? 6.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将鱼不煮熟就吃,这样不安全,为什么? 7. 消灭血吸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8. 大多数扁形动物属于寄生虫,对人和动物都有危害,为什么人类仍 然不要轻易使它灭绝? 检测案 1. 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身体扁平; D.部分种类没 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 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 .刺细胞B.触手的缠结 C .发达的肌肉 D .口的吞噬 3. 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进行()生殖。 A.有性B.分裂 C .出芽D.孢子 4. 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 , 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 ) 。 A. 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 游入口中 D.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 送入口中 5. 涡虫排出食物残渣是通过()。 A.肛门B.口C.胞肛 D.细胞膜 6. 水螅的体壁是由 ________和 _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做 ________它与 ________相通。 7. 涡虫背腹,体形像一片柳叶。身体前端呈各有一个耳状突起, 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 明暗。______形 ,两侧可以辨别光线的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四章不定积分 教学目的: 1、理解原函数概念、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换元积分法(第一,第二) 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教学重点: 1、不定积分的概念; 2、不定积分的性质及基本公式; 3、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教学难点: 1、换元积分法; 2、分部积分法; 3、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4 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二、重点、难点: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三、主要外语词汇:At first function ,Be accumulate function , Indefinite integral ,Formulas integrals elementary forms. 四、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第四版和第五版(修改) 五、参考教材(资料):同济大学《高等数学》第五版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定义1 如果在区间I 上, 可导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 即对任一x ∈I , 都有 F '(x )=f (x )或dF (x )=f (x )dx , 那么函数F (x )就称为f (x )(或f (x )dx )在区间I 上的原函数. 例如 因为(sin x )'=cos x , 所以sin x 是cos x 的原函数. 又如当x ∈(1, +∞)时, 因为x x 21)(=', 所以x 是x 21的原函数. 提问: cos x 和x 21还有其它原函数吗? 原函数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I 上连续, 那么在区间I 上存在可导函数F (x ), 使对任一x ∈I 都有 F '(x )=f (x ). 简单地说就是: 连续函数一定有原函数. 两点说明: 第一,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I 上有原函数F (x ), 那么f (x )就有无限多个原函数, F (x )+C 都是f (x )的原函数, 其中C 是任意常数. 第二, f (x )的任意两个原函数之间只差一个常数, 即如果Φ(x )和F (x )都是f (x )的原函数, 则 Φ(x )-F (x )=C (C 为某个常数). 定义2 在区间I 上, 函数f (x )的带有任意常数项的原函数称为f (x )(或f (x )dx )在区间I 上的不定积分, 记作 ?dx x f )(. 其中记号?称为积分号, f (x )称为被积函数, f (x )dx 称为被积表达式, x 称为积分变量. 根据定义, 如果F (x )是f (x )在区间I 上的一个原函数, 那么F (x )+C 就是f (x )的不定积分, 即 ?+=C x F dx x f )()(. 因而不定积分dx x f )(?可以表示f (x )的任意一个原函数. 例1. 因为sin x 是cos x 的原函数, 所以 C x xdx +=?sin cos . 因为x 是x 21的原函数, 所以 C x dx x +=?2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 短文二篇》精品导学案

第三单元 10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字词的梳理。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的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主学习】 1.字词含义。 (1)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 (3)沉鳞竞.跃()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句子。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合作探究】 1.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哪些景色呢?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我检测】 1.解释加点词。 (1)答谢中书书.()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4)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3.《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 1.tuíyù 2.略 【自主学习】 1.(1)辉映(2)坠落(3)竞相(4)参与,欣赏 2.(1)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合作探究】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 2.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时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自我检测】 1.(1)书信(2)都(3)消散(4)坠落 2.跳出水面山川景色 3.崇尚自然,醉心于山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竞”运用拟人手法,传神地写出了水中游鱼竞相跃出水面的样子,描绘了一幅夕阳将沉、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奇丽景致,使文章鲜活动人,生动可感。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并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