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计算

散热计算
散热计算

根据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对应的定律:导热的傅立叶定律、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公式以及热辐射的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一、烟气管道传热损失计算

这一段管道的任务是输送燃烧后的热烟气流,所以只需计算这一段管道流动过程中的热损失。天然气燃烧后的产物主要为CO 2、H 2O 等气体,其中H 2O 占很大比重,所以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会在导引过程中发生冷凝散热损失[2],造成很大的浪费,故应采取有保温层的烟气流导引管道。

有保温层管道传热损失计算

1. 基本公式 根据参考文献[5],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公式为:

12a t t Q R R ?=++

(9) 式中 t ——管道的外壁温度, ℃;

a t ——环境温度, ℃;

12N R R R 、、——第1~N层的各层热阻, m 2?K/W 。

根据公式(9) , 工程上计算单位长度管道的热损失时, 对于有保温的烟气管线可以导出公式:

121

2()11ln a i s t t t t q r R R r r π??==++a (10) 式中

q ——单位长度保温层外表面的散热损失量, W/m ;

t ——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

a t ——环境温度, ℃

i R ——保温层热阻, m 2·K/W

s R ——保温层表面热阻, m 2·K/W;

λ——保温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K)

——保温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K)

α1r ——保温层的外半径,m

2r ——管道外半径,m 。

2. 参数的确定 保温层的热阻力计算公式为:

12

1ln i r R r λ= (11) 式中

λ——保温材料制品导热系数(可通过查不同隔热材料制品的热传导系数 获得) ,W/(m ·K)

1r r 、2——分别为保温层外、内半径, m 。 管道中空气的热阻力:

1

1s R r α= (12) 式中 α——保温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K)。在经济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 参考文献[6], 可取W/(m 2·K)。

=11.6α烟筒管壁的热阻远小于其他各保温层的热阻,故工程计算中可以忽略不计。在总温差一定条件下,从材料利用的经济性出发,导热小的材料应设置在内侧。 在选取保温方案是,需考虑到管道的临界热绝缘直径。

二、换热计算

类似于暖气片的散热原理,三段热交换过程:

(1)由热烟气流到烟筒内壁,热传递方式是对流换热(受迫对流换热);

(2)由烟筒内壁到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导热;

(3)由暖气片外壁至室内环境和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

换热阶段的结构如图所示

热气流从右侧的小孔进入环形空间,然后从上侧的小孔排出,环形外壁设计有保温层,内侧没有,主要就是想考虑使用内侧散热对所包围的空间达到一个保温的效果……

具体尺寸如下:

环形空间的内径:400mm

外径:600mm

壁厚:4mm

两个小孔的,内径为80mm,壁厚也为4mm

环境温度,按照冬天的正常温度零下5度,

热流体就是天然气燃烧完了的气流,

假设烟筒为光滑管,烟气流在管道中紊流,使用最广泛的关联式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 )公式:

0.8

0.30.023Re Pr f f f Nu = (13)

式中 Re f ——管中流体雷诺数,Re m f u d ν

= Pr f ——管中流体普朗特数,Pr f a

ν= 对于螺旋型管换热器,流体通道呈螺旋形。在弯曲的通道中流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在流场中形成二次环流,二次环流的路径是沿管径流向外侧,再沿管壁流向内侧,此二次环流与主流垂直,它增加了对边界层的扰动,有利于换热,而且管的弯曲半径越小,二次环流的影响越大[5]。故由上述关联式计算的结果尚须乘以管道弯曲影响的修正系数,它大于1:

R ε气体 1 1.77R d R

ε=+ 液体 3

110.3R d R ε????=+?????? 式中 R ——螺旋管曲率半径,m

d ——管直径,m 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c h Nu d

λ= (14) 辐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448210w am r b w f

T T h C t t ε??=?×2) (15) 式中 ε——井口换热系统发射率

b C ——辐射系数,W/(m 2?K 4),取

5.67b C =则井口换热热量计算为:

2()()(w f c r w f Q hA t t A h h t t =?=+? (16)

式中 h ——总换热系数,W/(m 2·K)

A ——换热面积,m 2

三、燃烧热量计算(注:可以不按热值计算燃烧产生的热量?)

燃烧计算:对于天然气(约96%为甲烷)[1],燃烧是生成的火焰呈蓝色,属于不发光火焰,其燃烧产物主要为CO 2、H 2O 等气体,故天然气燃烧火焰辐射按气体辐射计算。根据热辐射的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有:

4()()q q q q w w q T T T T 4A

εσασ=? (1) 式中 ——斯忒藩-玻尔兹曼常数,W/(m 2?K 4),

σ85.6710σ?=×q T ——烟气流温度,K

w T ——管道壁温,K

对于煤层气燃烧的产物主要为CO 2、H 2O 等气体,有经验公式[2]为:

()q q c c w w T C C εεε=+? εε (2)

式中 ——CO 2气体的辐射率

c εc C ——CO 2辐射率的修正因子

w ε——H 2O 气体的辐射率

w C ——H 2O 辐射率的修正因子

——CO 2、H 2O 同时存在的修正因子

当量射线行程平均长度[3]为:

(0.650.8)Le =~D α (3)

式中 D ——燃烧空间直径,m

根据各气体组份压力,可求得压力—射线行程参数()。根据温度(T )及压力—行程参数可查图表求得上述各参数[2]。

p Le i 同样有经验公式[2]:

()q w c w T ααα=+? (4)

式中 0.65q c c c w T C T αε????′?=??????

0.45q w w w w T C T αε???′=????

α= ε (在温度时)

w T 以温度(T )为横坐标,()c w q p Le T 和(w w q )p Le T T 为压力—射线行程参

数,查图表可求得、等参数[2]。 c

ε′w ε′

车用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

车用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 一、散热量的确定 1.用户已给散热量的按已给散热量计算. 2.对车用柴油机可按下式进行估算:Q=()P s式中P s表示发动机功率. 燃烧室为预燃室和涡流室的发动机取较大值P s 直接喷射式的发动机取较小值P s 增压的直喷柴油机可取P s 二、计算平均温度差Δt m 1.散热器的进水温度t s1 闭式冷却系可取t s1=95-100℃(节温器全开温度) 2.散热器出水温度t s2 t s2=t s1-Δt sΔt s是冷却水在散热器中的最大温降,对强制冷却 系可取Δt s=6-12℃ 3.进入散热器的空气温度t k1一般取t k1=40-45℃ 4.流出散热器的空气温度t k2 t k2= t k1+Δt kΔt k是空气流过散热器时的温升,可按下式计算: Δt k=Q/(3600×A Z×C P×V K×ρk) 式中A Z表示散热器芯部的正迎风面积; C 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 P=kgf℃V K表示散热器前的空气流速,车用发动机可取V K=12-15m/s ρk表示空气密度,设定在一个大气压气温50℃下查表得ρk=1.09kg/m3

5.平均温差修正系数φ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属于两种流体互不混合的交叉流式换热形式.与热力学的简单顺流与逆流的换热形式不同,所以要以修正系数φ对平均温度差结果进行计算修正.而φ值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无量纲的参数P及R. P=(出气温度-进气温度)/(进水温度-进气温度) R=(进水温度-出水温度)/( 出气温度-进气温度) 查上表可得φ值 6.平均温差Δt m 根据传热学原理,平均温差Δt m可按下式计算: Δt m=φ{(Δt max-Δt min)/ ㏑(Δt max/Δt min)} Δt max= t s1- t k1Δt min= t s2- t k2

管强制对流传热计算

管强制对流传热计算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对流传热时,研究表明,Nu数与Pr数和Re数之间存在如图4-18所示的关系。由图可见,管内强制对流存在三个不同的区域:当Re<2300 时,流体的流动为层流状态,当 Re>10000时,流体的流动为旺盛湍流状态,一般认为2300

散热片计算方法

征热传导过程的物理量 在图3的导热模型中,达到热平衡后,热传导遵循傅立叶传热定律: Q=K·A·(T1-T2)/L (1) 式中:Q为传导热量(W);K为导热系数(W/m℃);A 为传热面积(m2);L为导热长度(m).(T1-T2)为温度差. 热阻R表示单位面积、单位厚度的材料阻止热量流动的能力,表示为: R=(T1-T2)/Q=L/K·A(2) 对于单一均质材料,材料的热阻与材料的厚度成正比;对于非单一材料,总的趋势是材料的热阻随材料的厚度增加而增大,但不是纯粹的线形关系. 对于界面材料,用特定装配条件下的热阻抗来表征界面材料导热性能的好坏更合适,热阻抗定义为其导热面积与接触表面间的接触热阻的乘积,表示如下: Z=(T1-T2)/(Q/A)=R·A (3) 表面平整度、紧固压力、材料厚度和压缩模量将对接触热阻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又与实际应用条件有关,所以界面材料的热阻抗也将取决于实际装配条件.导热系数指物体在单位长度上产生1℃的温度差时所需要的热功率,是衡量固体热传导效率的固有参数,与材料的外在形态和热传导过程无关,而热阻和热阻抗是衡量过程传热能力的物理量. 芯片工作温度的计算 如图4的热传导过程中,总热阻R为: R=R1+R2+R3 (4) 式中:R1为芯片的热阻;R2为导热材料的热阻;R3为散热器的热阻.导热材料的热阻R2为: R2=Z/A (5) 式中:Z为导热材料的热阻抗,A为传热面积.芯片的工作温度T2为:

T2=T1+P×R (6) 式中:T1为空气温度;P为芯片的发热功率;R为热传导过程的总热阻.芯片的热阻和功率可以从芯片和散热器的技术规格中获得,散热器的热阻可以从散热器的技术规格中得到,从而可以计算出芯片的工作温度T2. 实例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计算芯片的工作温度.芯片的热阻为1.75℃/W,功率为5W,最高工作温度为90℃,散热器热阻为1.5℃/W,导热材料的热阻抗Z为5.8℃cm2/W,导热材料的传热面积为5cm2,周围环境温度为50℃.导热材料理论热阻R4为: R4=Z/A=5.8 (℃·cm2/W)/ 5(cm2)=1.16℃/W(7) 由于导热材料同芯片和散热器之间不可能达到100%的结合,会存在一些空气间隙,因此导热材料的实际热阻要大于理论热阻.假定导热材料同芯片和散热器之间的结合面积为总面积的60%,则实际热阻R3为: R3=R4/60%=1.93℃/W(8) 总热阻R为: R=R1+R2+R3=5.18℃/W (9) 芯片的工作温度T2为: T2=T1+P×R=50℃+(5W× 5.18℃/W)=75.9℃ (10) 可见,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75.9℃小于芯片的最高工作温度90℃,处于安全工作状态. 如果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大于最高工作温度,那就需要重新选择散热性能更好的散热器,增加散热面积,或者选择导热效果更优异的导热材料,提高整体散热效果,从而保持芯片的实际工作温度在允许范围以内(作者:方科 )转载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

散热器片数计算方法(精确计算) 散热器(俗称暖气片),是将热媒(热水或蒸汽)的热量传导到室内的一种末端采暖设备,已成为 冬季采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散热器计算是确定供暖房间所需散热器的面积和片数。 一、散热器片数计算公式 (1)已知散热器传热系数K 和单片散热器面积F 散热器片数n 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Q 为房间的供暖热负荷,W ;K 为散热器传热系数,W/(㎡·℃);F 为单片散热器面积,㎡/片;Δt 为散热器传热温差,℃;β、β、β、β依次为散热器的安装长度修正系数、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安装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 散热器的传热温差计算如下: Δt=t – t 式中,t 为散热器里热媒(热水或蒸汽)的平均温度(热媒为热水时,等于供/回水温度的算术平均值),℃;t 为供暖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为18℃。 以95/70℃的热水热媒为例,Δt=64.5℃: 1234pj n pj n

(2)已知单片散热器的散热量计算公式ΔQ 散热器片数n 的计算公式如下: [2] 式中,ΔQ 为单片散热器散热量,W/ 片。 式中,A 、b 为又实验确定的系数,可要求厂家提供。以椭四柱813型为例,ΔQ=0.657Δt 。 二、散热器修正系数β、β、β、β[2]表 安装长度修正系数β 表 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β 表 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 1.30612341 2 3

表 进入散热器的流量修正系数β注:1)流量增加倍数 = 25 /(供水温度 - 回水温度);2)当散热器进出口水温为25℃时的流量,亦称标准流量,上表中流量增加倍数为1 。 三、房间层数位置修正 此外,对多层住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一般多发生上层热下层冷的现象,故在计算散热器片数时,建议在总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将房间热负荷做上层减、下层加的调整,调整百分数一般为5% ~15%,见下表。 表 散热器片数调整百分表(%) 四、散热器片数近似问题 散热器的片数或长度,应按以下原则取舍:(《09 技术措施》2.3.3条)[3] 1)双管系统:热量尾数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5%时可舍去,大于或等于5%时应进位; 2)单管系统:上游(1/3)、中间(1/3)及下游(1/3)散热器数量计算尾数分别不超过所需散热量的7.5%、5%及2.5%时可舍去,反之应进位; 3)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粗柱型(包括柱翼型):20片 细柱型:25片 长翼型:7片 4

散热器简化计算方法

立式散热器简化价格计算方法 一. 散热量Q的计算 1.基本计算公式: Q=S×W×K×4.1868÷3600 (Kw) 式中: ①.Q —金旗舰散热器散热量(KW)=发动机水套发热量×(1.1~ 1.3)②.S —散热器散热面积(㎡)=散热器冷却管的表面积+2×散热带 的表面积。 ③.W —散热器进出水、进出风的算术或对数平均液气温差(℃),设计标准工况分为:60℃、55℃、45℃、35℃、25℃。它们分别对应散热器允许适用的不同环境大气压和自然温度工况条件。④.K —散热系数(Kcal/m.h.℃)。它对应关联为:散热器冷却管、 1. 散热带、钎焊材料选用的热传导性能质量的优劣;冷却管与散热带钎焊接合率的质量水平的优劣;产品内外表面焊接氧化质量水平的优劣;冷却管内水阻值(通水断面积与水流量的对应关联—水与金属的摩擦流体力学),暖气片品牌金旗舰暖气片,一线明星代言,暖通O2O第一品牌,散热带风阻值(散热带波数、波距、百叶窗开窗的翼宽、角度的对应关联—空气与金属的摩擦流体阻力学)质量水平的优劣。总体讲:K值是代表散热器综合质量水平的关键参数,它包容了散热器从经营管理理念、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的选用、采购

供应、制造管理控制全过程的综合质量水平。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数据收集,铜软钎焊散热器的K值为:65~95 Kcal/m2.h.℃;改良的簿型双波浪带铜软钎焊散热器的K值为:85~105 Kcal/m2.h.℃;铝 硬钎焊带电子风扇系统的散热器的K值为:120~150 Kcal/m2.h.℃。充分认识了解掌握利用K值的内涵,可科学合理的控制降低散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成本。暖气片品牌金旗舰暖气片,一线明星代言,暖通O2O第一品牌准确的K值需作散热器风洞试验来获取。 ⑤.4.1868和3600 —均为热能系数单位与热功率单位系数换算值⑥.发动机水套散热量=发动机台架性能检测获取或根据发动机升功 率、气门结构×经验单位系数值来获取。 二、计算程序及方法 1. 散热面积S(㎡) S=冷却管表面积F1+2×散热带表面积F2 F1={ [2×(冷却管宽-冷却管两端园孤半径)]+2π冷却管两端园孤半径}×冷却管有效长度×冷却管根数×10 F2=散热带一个波峰的展开长度×一根散热带的波峰数×散热带的宽度×散 热带的根数×2×10 2. 算术平均液气温差W(℃) W=[(进水温度+出水温度)÷2]-[(进风温度+出风温度)÷2] 常用标准工况散热器W值取60℃,55℃,增强型取45℃,35℃。这要根据散热器在什么工况环境使用条件下来选取。 3. 散热系数K

散热量计算公式

一、标准散热量 标准散热量是指供暖散热器按我国国家标准(GB/T13754-1992),在闭室小室内按规定条件所测得的散热量,单位是瓦(W)。而它所规定条件是热媒为热水,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水温度是70摄氏度,平均温度为(95+70)/2=82.5摄氏度,室温18摄氏度,计算温差△T=82.5摄氏度-18摄氏度=64.5摄氏度,这是散热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散热器厂家在出厂或售货时所标的散热量一般都是指标准散热量。 那么现在我就要给大家讲解第二个问题,我想也是很多厂商和经销商存在疑问的地方。 二、工程上采用的散热量与标准散热量的区别 标准散热量是指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水温度是70摄氏度,室内温度是18摄氏度,即温差△T=64.5摄氏度时的散热量。而工程选用时的散热量是按工程提供的热媒条件来计算的散热量,现在一般工程条件为供水80摄氏度,回水60摄氏度,室内温度为20摄氏度,因此散热器△T=(80摄氏度+60摄氏度)÷2-20摄氏度=50摄氏度的散热量为工程上实际散热量。因此,在对工程热工计算中必须按照工程上的散热量来进行计算。 在解释完上面的术语以后,下面我介绍一下采暖散热器的欧洲标准(EN442)。欧洲标准(EN442)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会CEN所编制.按照CEN内部条例,以下国家必须执行此标准,这些国家是: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等18个国家。而欧洲标准(EN442)的标准散热量与我国标准散热量是不同的,欧洲标准所确定的标准工况为:进水温度80摄氏度,出水温度65摄氏度,室内温度20摄氏度,

所对应的计算温差△T=50摄氏度。欧洲标准散热量是在温差△T=50摄氏度的散热量。 那么怎么计算散热器在不同温差下的散热量呢? 散热量是散热器的一项重要技术参数,每一个散热器出厂时都标有标准散热量(即△T=64.5摄氏度时的散热量)。但是工程所提供的热媒条件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工程所提供的热媒条件,如进水温度,出水温度和室内温度,来计算出温差△T,然后计算各种温差下的散热量。△T=(进水温度+出水温度)/2-室内温度。 现在我就介绍几种简单的计算方法 (一)根据散热器热工检测报告中,散热器与计算温差的关系式来计算。 Q=m×△T的N次方 例如74×60检测报告中的热工计算公式(10柱): Q=5.8259×△T1.2829 (1)当进水温度95摄氏度,出口温度70摄氏度,室内温度18摄氏度时: △T=(95摄氏度+70摄氏度)/2-18摄氏度=64.5摄氏度 Q=5.8259×64.51.2829=1221.4W(10柱) 每柱的散热量为122.1W/柱 (2)当进水温度为80摄氏度,出口温度60摄氏度,室内温度20摄氏度时: △T=(80摄氏度+60摄氏度)/2-20摄氏度=50摄氏度 Q=5.8259×501.2829=814.6W(10柱) 每柱的散热量为81.5W/柱 (3)当进水温度为70摄氏度,出口温度50摄氏度,室内温度18摄氏度时:

暖气片如何选型及计算

暖气片报价如何选型及计算 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摩擦阻力损失占50%,局部阻力损失占50%; 换热器按0.1-0.15MPa估算; 设计裕量:10-20%。 1MPa=10KGF/CM2=100MH2O 1MMH2O=10Pa 循环水泵如何选择? 应根据计算所得的水量G及总循环阻力H来选择水泵.与外网连接的系统应换算外网在本楼接口处的供回水压差,是否够用(城市热网一般预留压差≥5MH2O)。 金旗舰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定多少是合适的? 我国暖通空调设计规范规定,采暖系统高度超过50M时就应分区设置.这时系统的静压约为55MH2O。而采暖系统的动压(推动水循环,包括换热器等)约为20M-30M H2O,动压和静压的总和约为70-90MH2O (即0.7-0.9MPa)。所以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取1.0MPa已够用了。关于个别城市热网直连的情况可作特殊处理。 系统运行前的压力测试如何进行? 在系统或系数的某部分投入运行前,必须对其进行压力测试.首先,所测系统应排出空气并充满处理过的水,然后用泵将压力升到至少为工作压力的1.5倍。这一压力应该至少保持10分钟,压力下降

不超过0.02 Mpa才为合格,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应对接头,连接处和设备进行目测检查以确保无泄漏。测试人员应进行记录,该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观测设备以及测试的初始和终了压力等信息,也应包括注意到的可能渗漏.最后测试人员在测试记录上签字。具体测点位置及系统试压的压力值均应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确定。 热水供暖系统设计应强调哪些问题? 应从以下6方面考虑: 1、必须保证满水条件下的闭式循环,最好实现密闭式热水采暖系统; 2、必须强调供暖水质的处理及控制; 3、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量,足够的资用压头; 4、必须有良好的排气,保证水循环畅通; 5、必须考虑水力平衡,保证各组散热器均能通水; 6、对较长的直管段,必须考虑热补偿。 三散热器选择与比较 购房要注意有关供暖系统的哪些问题? 可以从7个方面加以考虑: 1、注意散热器的热负荷,即每平方米的散热量.华北地区的砖混结构住宅,一般配置70W/㎡;节能型保温建筑配置50W/㎡;华中及华东地区的独立供暖住宅,一般配置120~130W/㎡。 2、看散热器类型是否安全舒适.面积很大的房间最好选用R021B 1800的散热器,散热均匀又安全舒适;

散热器的散热量计算

冀州市冀暖北方暖气片厂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147—1975(E)《热交换器—供水或蒸汽主环路的热平衡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ISO3148—1975《用空气冷却闭式小室确定辐射散热器、对流散热器和类似设备散热量的试验方法》、ISO3149—1975《用液体冷却闭式小室确定辐射散热器、对流散热器和类似设备散热量的试验方法》、ISO3150—1975(E)《辐射散热器、对流散热器和类似设备—散热量计算和结果的表达式》。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闭式小室内测试采暖散热器(简称散热器,暖气片)单位时间散热量(简称散热量)的原理、装置、方法、要求和数据的整理。本标准适用于以热水或蒸汽为热媒的采暖散热器。 2、术语 2.1辐射散热器在采暖散热器中,部分靠辐射放热的称辐射散热器。 2.2对流散热器在采暖散热器中,几乎完全靠自然对流放热的称对流散热器。 3、测试原理 3.1散热器的散热量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由下式求得:Q=Gp(h1—h2) 式中:Q——散热器的散热量,W;Gp——热媒的平均流量,Kg/s;h1——散热器进口处热媒的焓,J/Kg;h2——散热器出口处热媒的焓,J/Kg。注:h1、h2 的数值系根据被测散热器进出口热媒的温度和压力,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查得。 3.2热媒参数的测量3.2.1热媒为热水时,当热水温度低于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温度时,应测量散热器进口和出口处的水温,或测量其中一处水温及散热器进出口的热水温差;当热水温度高于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温度时,则应测量散热器进口和出口处的水温和压力,或测量其中一处水温及散热器进出口的热水温差和压力差。3.2.2热媒为蒸汽时,应测量散热器进出口处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散热器进口处的蒸汽应有2~5℃的过热度,测试时被测散热器流出的应仅为凝结水,凝结水温度与散热器进口处蒸汽压力下饱和温度之差不得超过1℃。3.2.3热媒温度系指散热器进出口处的温度。如不可能在该处测量时,则测温点与散热器进(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0.3m。应对这段管道严格保温,并在计算散热量时减去这部分散热量。保温层应延伸到测温点之外0.3m以上。3.2.4热媒参数测量的准确度应符合以下要求:流量:±0.5% 温度:±0.1℃压力(绝对):±1%压差:当压差大于1KPa时±5% 当压差小于1KPa时±0.05%KPa 4、测试装置和要求 4.1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应包括:a、安装被测散热器的闭式小室;b、小室六个壁面外的循环空气或水夹层;c、冷却夹层内循环空气或水的设备d、供给被测散热器能量的热媒循环系统。此系统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e、检测和控制的仪表及设备。 4.2闭式小室的要求4.2.1小室内部的净尺寸应为:地面:(4±0.2m)×(4±0.2m) 高度:2.8±0.2m 4.2.2小室在任何情况下应为气密的。4.2.3小室的内表面应涂不含金属涂料的油漆。4.2.4小室采用空气冷却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4.2.4.1小室周围应设夹层,夹层内应维持稳定的温度环境。4.2.4.2小室的四壁、门、窗(若采用)、屋顶和地面的热阻偏差应在20%以内。4.2.4.3小室门应直接对着夹层外门。夹层外门必须气密,并宜具有和夹层墙相同的热阻。4.2.4.4夹层外围护层的墙、屋顶和地面总热阻应大于或等于1.73m3.K/W。4.2.4.5夹层内由可控温的送回风系统形成的循环空气,使小室的六个面得到均匀冷却。夹层的宽度宜为0.5m(不得小于0.3m);夹层内冷却空气的平均速度宜为0.1~0.5m/s。4.2.5采用水冷却时,小室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4.2. 5.1冷却水的循环方式应使小室表面温度均匀。4.2.5.2安装被测散热器的墙壁内表面,应在整个宽度离地面1.25m的高度内贴以保温板,保温板的厚度宜为6mm,其热阻应为0.05±0.05m2.K/W。板的外表面若刷油漆,应采用不含金属涂料的油漆。4.2.5.3冷却水的总流量应不小于6000Kg/h,每面墙的水流量应可分别控制。 5、闭式小室内各参数的测试及准确度 5.1小室内的空气温度小室内的空气温度应采用屏蔽的敏感元件在下列各点进行测量。5.1.1在内部空间的中心垂直轴线上a.基准点离地面0.75m高,准确到±0.1℃;b.离地面0.05、0.50、1.50m;距屋顶0.05m的四点,准确到±0.2℃。 5.1.2在每条距两面相邻墙1.0m处的垂直线上,离地面0.75、1.50m高的两点(共八点),准确到±0.2℃。} 5.2小室内表面温度小室的内表面温度应在下列各点进行测量:a.六个内表面的中心点,准确到±0.2℃;b.安装被测散热器的墙壁内表面的垂直中心线上,距地面0.30m的点,准确到±0.2℃。 5.3其他参数的测量除5.1和5.2所规定的各点外,还应测量下列参数;a.小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b.采用空气冷却时夹层内的空气温度,准确到±0.5℃; c.采用水冷却时,冷却系统入口处的水温准确到±0.2℃; d.大气压力,准确到±0.1KPa。

电源功率器件散热器计算

电源功率器件散热器计算 一、7805 设计事例 设I=350mA,Vin=12V,则耗散功率 Pd=(12V-5V)*0.35A=2.45W。按照TO-220 封装的热阻θJA=54℃/W,温升是132℃,设室温25℃,那么 将会达到7805 的 热保护点150℃,7805 会断开输出。 二、正确的设计方法是: 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比如60℃,查出民品7805 的最高结 温 Tj(max)=125℃,那么允许的温升是65℃。要求的热阻是 65℃/2.45W=26℃/W。 再查7805 的热阻,TO-220 封装的热阻θJA=54℃/W, TO-3 封装(也就是大家说的“铁壳”)的热阻θJA=39℃/W,均 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虽然达不到热保护点,但是超指标使用还 是不对的),所以不论那种封装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 的时候,应该加上4℃/W 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 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与电阻的并联一样,即 54//x=26, x=50℃/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 三、散热片尺寸设计 散热片计算很麻烦的,而且是半经验性的,或说是人家的实测结果。 基本的计算方法是:

1.最大总热阻θja =(器件芯的最高允许温度TJ -最高环境 温度 TA )/ 最大耗散功率 其中,对硅半导体,TJ 可高到125℃,但一般不应取那么高,温度太高会降 低可靠性和寿命。 最高环境温度TA 是使用中机箱内的温度,比气温会高。 最大耗散功率见器件手册。 2.总热阻θja=芯到壳的热阻θjc +壳到散热片的θcs +散热片到环 境的θsa 其中,θjc 在大功率器件的DateSheet 中都有,例如3---5 θcs对TO220 封装,用2 左右,对TO3 封装,用3 左右,加导热硅脂后, 该值会小一点,加云母绝缘后,该值会大一点。 散热片到环境的热阻θsa 跟散热片的材料、表面积、厚度都有关系,作为 参考,给出一组数据例子。 a.对于厚2mm 的铝板,表面积(平方厘米)和热阻(℃/W)的对应关系是: 中间的数据可以估计了。

散热器散热量计算

客厅用散热器价格散热量计算 关于金旗舰散热器的价格 散热器的最后成交价格与所选散热器的规格型号、数量、交货方式、付款方式有关,有一点需要用户 特别注意铝散热器通常采用纯铝或6063合金来制造,这两种材质都有很好的导热性与之相比杂铝的导热性 则差数倍;(其导热系数请见【相关数据】)由于散热器成本一半以上是材料费,杂铝的价格是低廉的; 因此对特别便宜的散热器,购买时要考虑因材质造成的散热性能的损失。 关于散热器的订购 选择好散热器的型号后,根据散热计算结果确定截断长度,及表面处理方式;需要订购请提供如下内 容: (1)散热器型号及长度例如:50DQ140-200(型号50DQ140;长度200mm) (2)表面处理方式(银白色黑色其他颜色) (3)散热器上需要机加工的部位、加工数量及技术要求 关于散热器分类 为了方便用户查找选购,按照散热器的制造工艺分为型材散热器、插片散热器、组合散热器及热管散热器;其中对用量极大的型材

散热器按其形状分为单肋、双肋、异型并在网页左侧列出;以便用户快速查找。 关于散热器的选择 首先确定要散热的电子元器件,明确其工作参数,工作条件,尺寸大小,安装方式,选择散热器的底板大小比元器件安装面略大一些即可,因为安装空间的限制,散热器主要依靠与空气对流来散热,超出与元器件接触面的散热器,其散热效果随与元器件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对于单肋散热器,如果所需散热器的宽度在表中空缺,可选择两倍或三倍宽度的散热器截断即可。 关于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 参数定义: Rt─── 总内阻,℃/W; Rtj─── 半导体器件内热阻,℃/W; Rtc─── 半导体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 Rtf─── 散热器热阻,℃/W; Tj─── 半导体器件结温,℃; Tc─── 半导体器件壳温,℃; Tf─── 散热器温度,℃; Ta─── 环境温度,℃; Pc─── 半导体器件使用功率,W; ΔTfa ─── 散热器温升,℃; 散热计算公式:

散热片散热面积计算

散热片作为强化传热的重要技术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提高固体壁面的传热速率。比如飞机、空调、电子元件、机动车辆的散热器、船用散热器等[1]。对散热片强化传热的研究引起国 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对散热片自然对流的研究[2-7],对散热片强制对流的研究[8-12 ]。前人对散热片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采用实验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散热片组的结构尺寸和操作参数,比较其传热性能,从而得出散热片组最优的结构尺寸和最优的操作参数;其二,采用数学方法,对某一具体情况推导出偏微分方程,简化其边界条件,求其数值解。本文深入分析散热片组间流体的流动特性及传热特性,总结各种因素对传热的影响,采用最优化技术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对自然对流情况下矩形散热片组的散热过程进行了优化研究,并设计典型实验,检验优化结果。 2 散热片散热过程分析散热片多用于强化发热表面向空气散热的情况,故本文以与空气接触的散热片 为研究对 象。由于散热片表面温度(一般不超过250 C )不高,散热片组对空气的辐射换热量采用式(1) 计算可知,它所占比例小于总散热量的3%。因此,散热片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散热主要 是对流传热。式(1)中的F为辐射角系数,本文散热片组的辐射角系数由G N ELLISON [13] 介绍的方法求得。 (1) 散热片传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对此过程,国内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他们的工作主要着重于传热系数大小、传热系数与流体流速以及流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内在联系。在实验研究中得到了许多适用于具体实验条件的准数关联式。这些结果对传热过程 的了解和散热片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 在自然对流条件下,散热片组的结构参数(散热片的间距、高度、厚度 )是散热片散热的 主要影响因素,散热片组的结构见文献[ 14]。 2.1 间距对散热片散热的影响 描述流体与固体间对流传热的基本方程式为: Q=hA AT (2) 从上式可以看出,通过提高传热系数h,增大传热面积来强化流体与散热片表面间的对 流传热效果。当基面宽度 W给定时,假定传热温差AT,传热系数h不变,这样散热量 Q 的提高就取决于换热面积 A 的大小。增加散热片数量就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有利于散热。但散热片数目的增多,减小了散热片间的距离S,传热系数h也随之降低。 2.2 高度对散热片散热的影响 提高散热片的高度 H可以增加换热面积 A,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但增加高度会使散热片顶部的局部传热系数降低,导致平均传热系数的降低。此外,高度也影响着从散热片基面到端部的温度降。高度越大,温度降也越大,导致散热片表面与周围大气的平均温度差就随之降低,不利于散热。实际上,散热片的高度还将受到整机外型尺寸的限制。 2.3 厚度对散热片散热的影响 散热片越薄,则单位长度上可装载的散热片的数量就越多,从而增大散热面积,强化散热片的散热;随着散热片厚度的增大,散热片表面与周围大气的平均换热温度差AT就随之 降低,这对于散热是不利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厚度3的大小往往受工艺水平高低所限。一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散热器的选型与计算 以7805为例说明问题. 设I=350mA,Vin=12V,则耗散功率Pd=(12V-5V)*0.35A=2.45W 按照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温升是132℃,设室温25℃,那么将会达到7805的热保护点150℃,7805会断开输出. 正确的设计法是: 首先确定最高的环境温度,比如60℃,查出7805的最高结温TJMAX=125℃,那么允的温升是65℃.要求的热阻是65℃/2.45W=26℃/W.再查7805的热阻,TO-220封装的热阻θJA=54℃/W,均高于要求值,都不能使用,所以都必须加散热片,资料里讲到加散热片的时候,应该加上4℃/W的壳到散热片的热阻. 计算散热片应该具有的热阻也很简单,与电阻的并联一样,即54//x=26,x=50℃/W.其实这个值非常大,只要是个散热片即可满足. 散热器的计算: 总热阻RQj-a=(Tjmax-Ta)/Pd Tjmax :芯组最大结温150℃ Ta :环境温度85℃ Pd : 芯组最大功耗 Pd=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24×0.75+(-24)×(-0.25)}-9.8×0.25×2 =5.5℃/W

总热阻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管芯到环境的热阻RQj-a,其中包括结壳热阻RQj-C和管壳到环境的热阻RQC-a.其二是散热器热阻RQd-a,两者并联构成总热阻.管芯到环境的热阻经查手册知RQj-C=1.0 RQC-a=36 那么散热器热阻RQd-a应<6.4. 散热器热阻RQd-a=[(10/kd)1/2+650/A]C 其中k:导热率铝为2.08 d:散热器厚度cm A:散热器面积cm2 C:修正因子取1 按现有散热器考虑,d=1.0A=17.6×7+17.6×1×13 算得散热器热阻RQd-a=4.1℃/W, 散热器选择及散热计算 目前的电子产品主要采用贴片式封装器件,但大功率器件及一些功率模块仍然有不少用穿式封装,这主要是可便地安装在散热器上,便于散热。进行大功率器件及功率模块的散热计算,其目的是在确定的散热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散热器,以保证器件或模块安全、可靠地工作。 散热计算 任器件在工作时都有一定的损耗,大部分的损耗变成热量。小功率器件损耗小,无需散热装置。而大功率器件损耗大,若不采取散热

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工程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 模块三:散热器施工安装 单元2 散热器的计算 1-3-2-1散热器面积及片数的计算方法 1.计算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3 21) (βββn pj t t K Q F -= (2-1-2) 式中 F ——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 2 ); 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 ·℃)]; t pj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t n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β1——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β2——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 β3——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是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 与室内空气温度t n 的差为1℃时, 每1 m 2 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影响散热器传热系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值Δt pj 。另外散热器的材质、几何尺寸、结构形式、表面喷涂、热媒种类、温度、流量、室内空气温度、散热器的安装方式、片数等条件都将影响传热系数的大小。因而无法用理论推导求出各种散热器的传热系数值,只能通过实验方法确定。 国际化规范组织(ISO )规定:确定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的实验,应在一个长×宽×高为(4±0.2)m ×(4±0.2)m ×(2.8±0.2)m 的封闭小室内,保证室温恒定下进行,散热器应无遮挡,敞开设置。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 K=a (Δt pj )b =a (t pj -t n )b (2-1-3) 式中 K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 2 ·℃)]; a 、b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 Δt pj ——散热器内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Δt pj =t pj –t n 。 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差Δt pj 越大,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K 值就越大,传热量就越多。 附录9给出了各种不同类型铸铁散热器传热系数的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需要确定散热器内的热媒平均温度t pj 。 3.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 pj 应根据热媒种类(热水或蒸汽)和系统形式确定。 热水供暖系统

如何计算散热器的散热功率

如何计算散热器的散热功率 Calculati on Corner Estimati ng Parallel Plate-Fi n Heat Si nk Thermal Resista nee Robert E. Simons , Associate Editor, IBM Corporation As no ted previously in this colu mn, the trend of in creas ing electro nic module power is maki ng it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cool electro nic packages with air. As a result there are an in creas ing nu mber of applicati ons that require the use of forced con vect ion air-cooled heat sinks to con trol module temperature. An example of a widely used type of heat si nk is the parallel plate con figurati on show n in Figure 1. —tf Figure 1. Parallel plate fin heat sink configuration.

In ord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heat sink, the thermal designer must first determ ine the maximumallowable heat sink thermal resista nee. To do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maximum allowable module case temperature, T case, the module power dissipation, P resista nee at the module-to-heat si nk in terface, R allowable temperature at the heat sink attachment by moq and the thermal int. The maximum surface, T base, is given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散热器的表面积计算: S = 0.86W/(△T*a)) (平方米) 式中 △T——散热器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T a)之差(℃); a——传导系数,是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空气流速决定的。 a的值可以表示为: A = Nu*λ/L 式中λ——热电导率由空气的物理性质决定; L——散热器海拔高度(); Nu——空气流速系数。 Nu值由下式决定 Nu = 0.664* [(V/V1)^(1/2)]*[Pr^(1/3)] 式中V——动黏性系数,是空气的物理性质; V1——散热器表面的空气流速; Pr——参数(见表1)。

散热器选择的计算方法 一,各热参数定义: Rja———总热阻,℃/W; Rjc———器件的内热阻,℃/W; Rcs———器件与散热器界面间的界面热阻,℃/W; Rsa———散热器热阻,℃/W; Tj———发热源器件内结温度,℃; Tc———发热源器件表面壳温度,℃; Ts———散热器温度,℃; Ta———环境温度,℃; Pc———器件使用功率,W; ΔTsa ———散热器温升,℃; 二,散热器选择: Rsa =(Tj-Ta)/Pc - Rjc -Rcs 式中:Rsa(散热器热阻)是选择散热器的主要依据。 Tj 和Rjc 是发热源器件提供的参数, Pc 是设计要求的参数, Rcs 可从热设计专业书籍中查表,或采用Rcs=截面接触材料厚度/(接触面积X 接触材料导热系数)。 (1)计算总热阻Rja:Rja= (Tjmax-Ta)/Pc (2)计算散热器热阻Rsa 或温升ΔTsa:Rsa = Rja-Rtj-Rtc ΔTsa=Rsa×Pc (3)确定散热器 按照散热器的工作条件(自然冷却或强迫风冷),根据Rsa 或ΔTsa 和Pc 选择散热器,查所选散热器的散热曲线(Rsa 曲线或ΔTsa 线),曲线上查出的值小于计算值时,就找到了合适的热阻散热器及其对应的风速,根据风速流经散热器截面核算流量及根据散热器流阻曲线上风速对应的阻力压降,选择满足流量和压力工作点的风扇。

实验四---强制对流下传热膜系数的测定Word版

实验四强制对流下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圆形光滑直管(或波纹管)外蒸汽、管内空气在强制对流条件下的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 2.根据实验数据整理成特征数关联式。 二、实验原理 1.特征数关联 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很多,根据量纲分析得到的对流传热的特征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 (4-1)式中C、m、n、l为待定参数。参加传热的流体、流态及温度等不同,待定参数不同。目前,只能通过实验来确定特定范围的参数、本实验是测定空气在圆管内做强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因此,可以忽略自然对流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则G r为常数。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空气的P r可视为常数、所以,准数关联式(4-1)可写成 (4-2) 或 待定参数C和m可通过实验测定蒸汽、空气的有关数据后,根据原理计算、分析求得。 2.传热量计算 努赛尔数N u和雷诺数R e都无法直接用试验测定,只能测定相关的参数并通过计算求得。当通过套管环隙的饱和蒸汽与冷凝壁面接触后,蒸汽将放出冷凝潜热,冷凝成水,热量通过间壁传递给套管内的空气,使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从管的末端排除管外,传递的热量由下式计算。 (4-3)根据传热速率方程: (4-4)所以 (4-5)式中:Q——换热器的热负荷(或传热速率),kJ/s; q m——冷流体(空气)的质量流量,kg/s; t1——空气的进口温度,℃; t2——空气的出口温度,℃; q V1——冷流体(空气)的体积流量,m3/s;

ρ1——冷流体(空气)的密度, kg/m 3; K ——换热器总传热系数, W/(m 2. ℃); c pc ——冷流体(空气)的平均定压比热容, kJ/(kg.K); A ——传热面积, m 2; Δt m ——蒸汽与空气的对数平均温度差,℃。 T ——蒸汽温度,K 。 空气的体积流量及两种流体的温度等可以通过各种测量仪表测得,由式(4-5)即可算出传热系数K 。 3.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当传热面为平壁,或者当管壁很薄时,总传热系数和与各对流传热系数的关系可表示为: (4 -6) 式中: α1——管内壁对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 ℃); α2——蒸汽冷凝时对管外壁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 ℃); 当管壁热阻可以忽略(内管为黄铜管,黄铜导热系数λ比较大,而且壁厚b 较小)时: (4-7) 由于蒸汽冷凝时的对流传热系数远大于管内壁对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即α 2 ﹥﹥α1,所以K ≈α1。因此,只要在实验中测得冷、热流体的温度及空气的体积流量,即可通过热量衡算求出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值,由此求得管内壁对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α1。 4.努塞尔数和雷诺数的计算 (4 -8) (4-9) 式中:λ——空气导热系数;W/(m. ℃);

暖气片计算与使用面积

暖气散热片计算与使用面积 居民家中如何计算金旗舰暖气片使用数量 即一算面积、二算瓦数(W )、三算片数。 热器买多少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计算。 1.算面积:计算卧室、起居室、卫生间等面积,作为测算的基础数据。金旗舰,用品质温暖世界(生活)。 2.算瓦数(W):“W”(瓦)是暖气的供暖量,多大“W”可以温暖多大面积的房间有计算依据,我们可根据以下民用建筑供暖热指标测算参考数据,来计算出应购暖气的数量。住宅45- 70,办公室、学校40-80,医院、幼儿园65-80,单层住宅80-105,食堂、餐厅115-140(单位:W/平方米)。 集中供暖阳面(有保温层):70—80 W/㎡。集中供暖(有保温层)阴面、低层、顶层、端头户、郊区、平房等与采暖相关的不利因素,须适当加上20%—30%的散热量。 消费者可根据房屋的用途,用房屋面积乘以上述数据,得出房间需要的供热量。但以上仅为理论数值,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会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楼房、北房、城里、中间要比平房、南房、城外、两端的房子暖和一些,在计算供暖量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富裕量。反之,可再适当加上10%~20%作为富裕量,以免暖气在冷天时热量不够。 3.算片数:当需要的总瓦数计算出来后,消费者就可以换算出需要购买暖气的片数,进而可以计算出需要购买暖气的组数。但暖气并

不都是可以拆分组合的,消费者可根据面积选择其适用功率的暖气就可以了。 高度和长度: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计算出散热器熟后,考虑散热器的修正,然后再适当加上20 %—50 %,作为邻户传热富裕量,以免散热器热量不够。实际上,瓦数算出来以后就可以换算出散热器的片数进而计算出组数,实际散热器并不都是可以拆分组合的,尤其是卫浴型散热器,一般都是整体造型居多,消费者根据面积选择其适用的款式就可以了。 散热器应放置在窗下。 散热器的长度最好与窗户的宽度相近,散热器高度的选择取决于窗台的高度。散热器的下部应留100毫米的空隙,以确保空气能顺畅通过散热器,形成气流循环。安装和售后服务: 暖气装修重在安装,原则是:专业、熟练、有保障。到销售、安装、售后服务一体化的卖场选购较省心放心。 4房子的保暖性好坏,主要取决于墙体、窗、顶以及地的保温层。房子的墙体保温做法主要有两种:外保温和内保温。 外墙体保温是指在垂直外墙的外表面上建造保温层。该外墙即为外保温墙的基底,用砖石或者混凝土建造,必须满足建筑物的力学稳定性的要求,能承受垂直荷载,风荷载,并能经受撞击而保证安全使用,还应该使被覆的保温层和装修层得以牢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