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战争史

世界战争史
世界战争史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历史教研组

《世界战争史》

课程说明:

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伴相生,不论是人口掠夺还是土地之争,战争带给人们灾难重重,历史的车轮永远都是血迹斑斑。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战争始终是一个影响极深远的因素。本课程就兵器、兵家、兵事三大要素对中国战争史的发展展开描述,具体涉及到生产力的发展对武器的变革产生的影响,并由此导致作战方式、作战理念的变化;介绍一些著名的军事家以及他们卓越的军事思想、作战理论在战争进程和国防建设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对一些有代表性、影响力的重大战争进行全景式的再现,并阐释战争的结果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各方面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以提高正确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分析战争的能力,增强国防意识。

第一课:春秋战国之前的军事战争学

第二课:古代军事学的兴盛

第三课: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军事学

第四课:中国古代火药用于战争后的军事学

第五课: 经济对日俄战争的影响

第六课: 海军战略的重要性分析

第七课: 林彪关于平型关战斗总结

第八课: 朝鲜战争分析

第九课:海湾战争分析

一、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学

在世界古代历史中,中国的战争学曾在许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很早就出现了金属兵器和战车,建筑了被誉为世界奇迹的古代防御工程体系万里长城;火药、指南针的发明和火器的创制,在世界军事史上有深远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技术专家;最早创立了较系统的军事理论,从先秦到清代前期,先后有2000多种兵书问世,并留下一些有价值的军事历史、军事地理著述,编纂了卷帙浩繁的军事类书。

中国古代战争学源远流长,成就巨大,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人类最初的战争,主要是制作和使用石(骨)兵器。相传约四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部族融合时期黄帝、炎帝两大部落联盟,同蚩龙部落联盟战于逐鹿之野,蚩龙部落“以金作兵器”。说明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己开始生产金属武器。

公元前二千多年,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建立后,虽仍以石兵器为主,但

己能制作刀、戈、戚、镞、矛、匕首等青铜兵器。商代有了专门炼铜的坩埚,能较大量生产铜兵器,开始了以金属兵器为主的时代。西周制造铜兵器的技术和形制都面显著改进,出现了合戈、矛为一体的戟。周代青铜兵器进入鼎盛时期。

古代军队己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军队编制最大单位是“师”。士卒由贵族和自由民充任,战时应召出征。奴隶在军中一般只担任运输或勤杂劳役。西周军制沿袭殷商而有所发展,以有军、师、旅、卒、两、伍的编制。

文献记载表明,夏初甘之战己出现战车。商在灭夏的鸣条之战中使用战车70乘。商代后期车战己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武王伐纣用战车300乘;周宣王攻楚用战车3000乘。车战一般在平原地区进行,根据地形情况将战等列成方阵,作战时通常是对攻。在作战指挥上,最迟到西周中晚期己用金鼓旌旗。

世传所谓黄帝兵法,虽难以稽考,但到氏族社会末期,战争指导中己不乏谋略。军队出现后,谋略运用成为重要问题。据载夏少康以武力夺回王位时,在战前就注意谋略,还派出了军事间谍;商灭夏,先攻取夏的属国,改变了力量对比再伺机决战;周灭商也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地剪除对方羽翼的谋略,然后趁商王室内部纷乱,商都空虚之机,联合诸侯大举东征;牧野之战武王誓师,揭露商纣罪行,进行战场动员以鼓励士气。

古代军事理论,并非一开始就以兵书形式出现,而是散见于国家的典章法令和其他文献之中。《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中就有一些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如认为国政衰败不能兴师,深得民心则可用兵;主张师出有名,纪律严明;作战时避敌锋锐,伺机而动,诱敌而动等。中国古代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和诗歌总集《诗经》也记述了夏、商、周三代一些军事理论片断和零星的谋略思想及战争情况。

春秋以前己有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学诞生的重要标志,可惜它们已经失传,仅能从其他典籍的一些引录中窥其一斑。

二、古代军事学的兴盛(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 )

春秋时期的青铜兵器比西周时轻便、灵巧,戈在形制上比西周有改进。南方吴、越等国的剑,制作尤为精致。战国时期青铜兵器更加犀利、坚实。

中国最迟在春秋晚期己掌握冶铁技术,战国时期冶铁业己逐渐盛行。到了晚期,不仅能炼出高碳钢,并掌握了淬火技术,于是开始进入以铁兵器代替铜兵器的时代。楚国铁矛锋利,刺人“惨如蜂虿”;韩国的铁制剑、戟;中山国的铁杖、铁锥,在当时都很有名。战国晚期还出现了铁制兜鏊、铠甲。

炮的出现和弩的改进与大量使用,是军事技术进步的另一表现。中国最早的炮是抛石弹杀伤敌人的机械,称“投机”、“飞石机”、“发石车”等。《汉书·甘延寿传》注引《范蠢兵法》称:“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原始社会晚期己有木弩,但弩机极为简单。春秋时弩机己是青铜制造,结构精巧,便于瞄准,弩机射程较远。战国时燕国制造了强弩,韩国劲弩能射600步之外。据《墨子》城守诸篇所记,战国时期筑城与攻城技术己相当进步,由于武器种类多、数量大,各国普遍建立了专管武器制作、储存、发放的府库。

这一时期在军队组织方面,改变了车兵为主的体制。公元前719年,鲁、宋等国联军“败郑徒兵”,是中原诸侯国使用步兵的最早记载;春秋末期,吴、越、齐等国的舟师己能在江河、海面作战;骑兵早先多见于北方游牧民族中,战国时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后,逐渐成为中原各诸侯国的一个兵种。

战国时普遍实行了郡县征兵制,大批农民被征集入伍。同时采取募兵制,招募考选武士以充当军队的骨干和组成国君的卫队。如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齐国的“技击”。春秋以前的战争一般都由国君统帅军队出征,六卿也兼军将。战国时文武分途,已由专职的“将军”、“柱国”、“尉”等统兵打仗。

作战指导上的变化亦很显著。在谋略方面:逐渐否定了重信轻诈等用兵之道,重视审时度势,因利乘变,如晋国欺骗虞国,假途灭虢后再回师灭虞;注意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结合和敌友力量的分化组合。

春秋以前的战争主要以战胜对方为目的,战国时期则以消灭敌军实力为上。战国时期孙膑在桂陵之战中以“围魏救赵”、在马陵之战中以“减灶示弱”诱敌就范的谋略,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在战法方面,春秋时期己逐步突破商、周以来的两军对阵,正面攻击的惯例,采用了多种方式作战,有两翼突破、再捣中坚(如鄢陵之战);设伏诱敌、乘势歼灭(如鸡父之战);疲敌而击、后发制人(如长勺之战),等等。

战国时设守要害和利用城池防御,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如晋阳之战、即墨之战都是经旷由持久的坚城防御而最终得胜的,有的还挖地道作战。在阵法方面,春秋初期的编葛之战,创造了有名的“鱼丽之阵”,使车阵趋于严密灵活。战国时阵法己多种多样,银雀山汉墓竹简中提到了方、圆、疏、数、锥行、雁行、钩形、玄襄、火、水等十种阵法。

春秋战国之际,为适应战争指导的需要,军事理论著作相继问世,《孙子》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孙子》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它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强调战争“必取于人”;它分析战争中的奇正、虚实、勇怯、强弱、利危、攻守等对立的现象及其互相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它揭示的某些战争规律和作战原则,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至今仍不失其科学价值。

《孙子》这部名著中的军事理论和哲学思想,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影响深远。明代军事理论家茅元仪认为,“先秦之言兵者六家,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道出了这部划时代著作承前启后的作用。《孙子》在唐代中期传入日本,18世纪下半叶传入法国,后采又传入俄、英、德等国,成为近代军事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源泉。

继《孙子》之后,战国时期兵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它们在继承《孙子》军事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如《尉缭子》提出了“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真知灼见;《孙膑兵法》认为富国才能强兵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带来意识形态领域的空前活跃。各派思想家、政

治家对战争问题各抒己见,是“百家争鸣”在军事上的反映。其中论兵内容较多、影响较大的是儒、墨、法、道四家。如儒家的仁义为本、足食足兵和强调组织训练的思想;墨家的休养生息和注重武器与军事工程的主张;法家的讲耕战、重实力、权术和刑赏的观点;道家的“慈故能勇”、“柔弱胜刚强”、“进道若退”的辩证命题等,都给历代军事思想以深刻的影响。先秦诸子论兵,开创了古代非兵家论兵的传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古代的军事历史学,不像古代欧洲那样首先以记述战争历史的专著出现,而是在其地史籍中包含有大量关于军事历史的内容,如编年史《左传》、国别史《国语》、典章制度汇编《周礼》和策士论集《战国策》等。军事地理学亦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如《孙子·地形篇》、《管子·地图篇》都有这方面的论述。研究在战争中利用地理条件,己成为兵书中的重要内容。

三、中国秦汉至五代时期的军事学(公元前221~公元960)

秦的统一六国,汉、唐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进步。秦以后进入了铁兵器为主的时代,至东汉铁兵器完全取代了铜兵器;骑兵装备有重大发展,最迟在西晋己有了马蹬,南北朝时战马也装上防护铁甲;战国末期出现的用足踏张弦的蹶张弩,至汉代己普及军中;弓弩的射程可达千余步,己大量使用钢铁箭镞。诸葛亮改进连弩,一次能发10矢,又创造了“木牛流马”,提高粮食、辎重运输能力;官渡之战中袁绍军使用了大型攻城器械高橹,曹操军则用“霹雳车”抛石击破高橹。

军事变通、运输、军事工程作业等技术的进步也很突出。先秦己有各种名称的战船,汉代大型战舰“楼船”高十余丈。三国时东吴建成五层战船,可载兵3000人。唐代使用了用人力驱动的车轮船。商周之际己能造浮桥,从秦汉至五代,更不乏在长江、黄河、渭水、淮河上连舟为桥以通军行的记载。

始于西周的烽燧报警,至汉代后己相当快速,三国时东吴烽火“一夕可行万里”;春秋时期开始修筑的长城,至秦代己总长达5000多公里;挖地道作战,自东汉至唐屡见记载。唐平安史之乱中李光粥率部收太原时,己能准确无误地将地道挖到城外叛军的营帐之下。

特别要指出的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据考最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以前,火药己在中国首先研制成功,火药首次用于战争是唐末天佑元年,当时谓之“飞火”。从此,古代军事技术面临重大的变化。

秦、汉、晋、隋、唐统一全国的几次大规模战争,分别成功地运用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避实就虚、声东击西,水陆并进、分进合击,先疲后打、奇兵突击等谋略和战法。骑兵长途奔袭,在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作战中比较多见。步骑配合实施奇袭和用车结营以制骑兵,也是常用战法。这一时期还有大规模渡江作战或远距离顺江而下、溯江而上的作战。

四、中国古代火药用于战争后的军事学(宋~清代前期,公元960~1840)

北宋初,利用火药创制的火毪、火箭等燃烧性火器用于战争,开始了战争史上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期。南宋初,陈规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长竹杆火枪。之后,寿春府又制成了能发射子窠的突火枪,在发射原理上是欧洲近代枪炮的先导。元军把竹火枪改进为金属火铳,为近代枪炮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3世纪末,火药与火器的制造技术,经由阿拉伯西传至欧洲。从15世纪末叶开始,欧洲的火器制造技术逐渐走在前面。16世纪20年代后,明代的火器研制者融合中西火器制造技术,制成有瞄准装置的鸟铳、火炮和其他火器,发展了地雷制造和利用火药燃烧时产生的反冲力推进的火箭技术。与此同时,各种冷兵器和攻城、守城器械,也不断得到改进。

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在11世纪已用于舟师导航。大型战船除楼船、车轮船外,明代还建造了多桅多帆的宝船和福船等巨舰,能作战于江海和远航大洋。郑和下西洋所组建的舰队,舰船曾多达200余艘,其中宝船60多艘,官兵多达2.7万余人,标志着当时中国的舰船建造与军事航海技术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军事筑城学也有很大的发展,明初建筑的南京城,在军事上具有因山顺势,控制险要,多层设防,易守难攻的特点。明代中期戚继光修筑的从山海关至居庸关的东段长城,城墙连结着关隘城堡和空心敌台,在主要地段的相邻敌台间能形成交叉火力,使长城成为点线结合的坚固防御筑城体系。

明洪武年间,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永乐前期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神机营。明代中期,戚继光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左右。车营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骑营则装备有60门虎蹲炮。清康熙中期,在京师建立装备鸟枪和火炮的内外火器营,城关要隘和边防海防重地也都配备了枪炮等火器。

火器的广泛使用,使军队的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军队指挥增加了组织运用火力、组织枪炮与冷兵器之间的协同和不同营种之间的协同等内容。战斗编组与战场管理比以往更为复杂。作战中要补充消耗的弹药,使后勤保障的工作量也随之加重。

骑兵战术在北方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军队中也有相当的发展。到成吉思汗时,骑兵的远程奔袭、快速突击、迂回包抄、在野战中歼敌的战法,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为了培养武臣子弟和青年军官,宋王朝自熙宁五年(1072)正式兴办武学,教育学生攻读历代兵法,研究军事理论,并以弓马武艺训练学生。明清两朝也循此例先后设立武卫学与八旗官学。

北宋前期,为了边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员研究历代军旅之政及讨伐之事,并组织编纂出中国第一部新型兵书《武经总要》。该书包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术两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后又将《孙子》等七部兵书汇编为《武经七书》,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明代后期,倭寇的威胁,北部边警的频繁,欧洲殖民者的寻衅,促使一些有识之士研究军事,提出经武练兵及充实边防海防的许多新鲜观点和有效措施。各具特色的军事著作纷纷问世,主要有:最早提出御近海、固海岸、严城守的海防战略理论和绘

制沿海地图、海防图的《筹海图编》;以练兵、教战、用器、布阵见长的名著《纪校新书》、《练兵实记》、《阵记》;精于火药与火器研究的《兵录》;军事学内容详备,并收有《郑和航海图》和神火飞鸦等罕见资料的军事百科全书性著作《武备志》;传播西方火器制造和使用技术的《神器谱》、《西法神机》、《火攻挚要》等。

清代初年,出现了综述山川险易和用兵得失的军事地理学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康熙、雍正年间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中的《戎政典》,汇集了历代各种军事资料。至鸦片战争前夕,还出观一些总结实战经验或论述防务、训练的兵书,如《洋防辑要》、《筹海初集》等。

五、从经济方面浅析日俄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由于日本是在资本原始积累严重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和自然资源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强行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其只能借助军事侵略来解决资本主义工业化所需的市场、资源和资金问题。因此日俄战争的爆发正是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经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也由此展开。在日本政|府的扶植下,1885年前后,日本出现了创办企业的热潮,机器工业迅速发展。到1893年,日本共有工厂3019家。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日本于1894年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使它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向日本赔款二亿两白银。再加上俄、法、德三国干涉归还辽东半岛,清政|府又向日本支付三千万两白银,总计二亿三千万两。日本在得到这笔巨款后,主要用于扩大军备和兴办企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从1894年到1902年,日本建立的公司和工厂,分别增加了5.2倍和1.3倍。公司的资本,1903年比1894年增加了3.3倍。据统计,在甲午战争后的10年内,日本各个工业部门的公司总数,已由2844家增加到8895家。不仅数量激增,而且机械化程度也迅速提高。随着机器工业的发展,成品与半成品的出口的增长。除了发展最快的纺织工业外,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也得到巨大发展。为了发展钢铁工业,日本于1897年开始创办规模空前的八播制铁所。这家工厂成为日本钢铁工业大发展的重要标志。据统计,日本的生铁产足和钢材产量, 1904年分别为68000吨和59900吨,1905年则上升为79000吨和71100吨。在钢铁工业的带动下,重工业的其它部门也跟着发展起来。在此期间,日本的交通运输业也发展得很快,其中尤以铁路和海运更为突出。从1894年到1904年,铁路由3402公里增加到7539公里。从1896年到1903年,日本的海运能力增加了将近一倍,船只由570艘增加到1088艘。日俄战争期间,又增加了400多艘,而且多数是适合远航的大中型船只。

由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明治维新后日本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棉纺织业方面,从1893年—1903年间,棉纺产量猛增了近3倍。并且在1896年棉纺织输出量开始超过了进口量,日本成为了世界主要的棉纺织品输出国。据1900年的调查,纺织工

业部门占了全国工厂总数的73%,马力总数的46%和工人总数的67%。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完成了工业革命,以钢铁工业为大标志的重工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至日俄战争前,日本已具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为了准备对俄作战,日本政|府又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和实行烟草专卖。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另外美英等帝国主义还给予了日本大量援助。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实际支出战费共达17亿日元以上。仅靠本国的财力显然不够,只得向外国借款。据统计,战争期间日本外债总数为8亿多日元,将近全部战费的一半。这些贷款主要得自美英,其中,最大的债主是美国同日本比较起来,俄国的经济状况就要惨淡的多。虽然俄国从19世纪30年代起就已开始工业革命,但是由于农奴制的束缚,工业发展速度很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整体国民经济中,农业仍占优势地位,经济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日俄战争发生时,俄国不仅面临着政|治危机,而且在经济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六、海军军事战略

放眼世界近代史,崛起的大国无一不是采取了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战略指向决定军事战略方向。各国崛起中的军队变革,尽管时间不同,国情、地理各异,但其基本模式却惊人地类似:无不是将以陆地攻防为核心的陆军型,转为以海洋攻防为核心的海军型。

近代第一个崛起的“大国”葡萄牙,是在1415年攻克一个地中海与大西洋交通要道的休达城时,突然对海洋产生兴趣的。靠着王子的带领和政府支持,葡萄牙军队率先从十字军东征中脱离出来,走上一条海上探险、贸易和殖民征服之路,其军事形态也因此从骑士型的陆军变为水手式的海军。1497年,达·迦马率领葡萄牙舰队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支在世界陆战史连个影子都没有出现过的军队,却从此在大海上叱咤风云。

西班牙是在邻居葡萄牙的强烈刺激下,从欧洲无休无止的陆地征伐中脱身出来,踏上海洋探险和海外征服之路的。起步虽晚,但力度巨大。1492年,西班牙女王授予自告奋勇的探险者哥伦布海军上将军衔和海外总督头衔。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被西班牙掌握。一方面,西班牙通过海军从海外掠夺、攫取大批财富以支持王朝战争;另一方面,西班牙又以暴增的财富用来大幅度加强海军。到1588年,西班牙花费1000万金币打造的“无敌舰队”,无论是吨位还是数量、火力,都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西班牙也因此成为欧洲第一个世界级殖民帝国。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说:“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就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美国人最早发明海权一词,也是最早悟得海权奥妙的国家。正是掌握了这样一个奥妙,美国通过一系列战争、商业和其他手段,一步步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霸权。靠着举世无双的12支重型航空母舰编队和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今

天的美国控制着全球海洋的全部十六条战略航道。表面上看起来美国的核武库庞大惊人,美国空军横行无阻,美国的太空力量无与伦比,其实这一切都是以海权为核心的。

苏联一直重视陆军,但它不过能够建立一个有限的帝国;美国从它的大英帝国先辈那里却看到整个世界的财富。双方按照各自的战略理念竞赛到1991年,终见分晓:苏联解体了。曾经威风凛凛的俄罗斯陆军一刀一枪打拼来的帝国烟消云散。用基辛格的话说:俄罗斯民族丢掉了它300年中从陆地上得到的一切。后来俄罗斯痛苦地意识到,没有海权,“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

近代中国军事转型的迟缓导致民族灾难

中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 1万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对于这样一个地理形态的大国,拥有强大的海权本来应该是必然选择。由于近代中国统治者对世界发展大势反应迟钝,国家政治变革迟迟未提上日程,与政治转型同步的军事转型,也因此迟迟未能真正进行并完成。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是因为中国军队由于没有进行军事转型导致整体落后,因此挨打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则完全是由于转型失误造成的。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震动。日本立即醒来,励志图新,脱胎换骨。伴随着彻底的国家政治现代化变革(明治维新),日军早已从根本上完成现代化,无论武器还是理论、训练都与当时最先进的欧洲西方军队并驾齐驱。反观中国,新军事变革试图在不触动整个冷兵器大陆军体系的情况下,单独实现海军的现代化。清朝只不过买了几条外国军舰,名义上是组建新式海军(水师),本质上不过是把老态龙钟的八旗、绿营体制搬到了海上,就观念而言整体上仍停留在冷兵器的陆军形态。以陈旧的军事体系对阵先进的军事体系,清军已屡败于西方军队,其再败于已蜕变成西方军队一员的日军有何奇怪?诚如后来伊藤博文奚落李鸿章时所说:阁下以北洋一师,抵日本全国之兵,焉得不败?

走向大海的中国军队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力量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不拥有海洋也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一支无力或不知走向海洋的军队,只是国家的“纸门神”。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今日中国军队又面临着军事转型的新形势。新中国军队已经完成捍卫民族的生存权的历史任务,未来将面临捍卫国家和民族发展权的新使命。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军队未来前进的方向必然是海洋。从世界历史的规律看,军队总体形态从内向型的陆军化转为外向型的海军化,是必然趋势。以往环绕在陆地防卫周边的制空权和制太空权链条,也将转为以制海权为核心;留在全民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黄色国防观”,也要逐步被以海洋、天空和太空为背景的“蓝色国防观”所取代。

但是,或是出于担心或是出于误解甚或是别有用心,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国军队的改革前进,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其实,在世界进入海洋时代500多年之后中国才走向海洋,中国就总体发展水平比美国落后了近百年,综合军事指标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几十年。

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依赖巨大,国家利益疆界大大地拓展,但由于几千年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现实问题,中国控制海洋和捍卫海外权益的能力却严重地滞后。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面临着众多的外在威胁。相当长的时间内,摆在中国军队面前的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抵住初具雏形且日益逼近的联合军事封锁。可以说,中国和中国军队走向海洋的道路崇山峻岭艰难曲折,哪里有能力威胁别人?

七、林彪关于平型关战斗总结

第八路军终于在九月中旬开到了晋北的前线,它开始执行它在抗日战争中的神圣任务了!

在全国同胞热烈的期望下,我们于9月25日在平型关与日军接触了。不负全国民众与友军的期望,不负第八路军十年来的荣誉,我们这次的第一次交战获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一仗的确给了日军以重创,提高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的信心,特别是更加提高了第八路军的威信!

在这次初步与日寇交锋的战斗中,我们更获得了不少抗战的经验。这不但值得第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与战斗员学习,我也愿意把它贡献于全国的抗战的“友军”与一切抗日的民众,作为对今后抗战的认识。据我个人在这次战斗中所感觉到的是:

一、一到山地战,敌人的战斗力与特长均要大大降低,甚至于没有。步兵穿着皮鞋爬山,简直不行,虽然他们已爬到半山,我们还在山脚,但结果我们还是先抢上去,给他一阵猛烈的手榴弹,他们只好像滚罗卜一样地滚下去了,炮兵则难于运动与找阵地。坦克车呢,有些地方简直使它英雄无用武之地。飞机的作用也不大。

二、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和大炮显神通,等到猛攻时,他们的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荫蔽在沟内休息。这样的敌人,当然便利我们袭击,所以我们这次一切布置得妥妥当当,向他们开枪了,冲锋了,他们才知道。

三、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都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千里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把他们后方线一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人后方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关战斗,我们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敌后路上阻滞其增援部队及粮食供给,最近又占了浑源、广灵等县。

四、利用敌人攻击友军阵地时,袭击敌人侧后方,这是最好的战法,比在其中和刚到阵地而未站住脚时去袭击还要好些。这次就是利用敌以全副兵力注意对付友军时,突然在他们的后方大打起来。

五、为了避免他们的炮兵和飞机,战斗开始后要迅速接近敌人,投入肉搏,连续冲锋,使敌人的炮不好放,要放就连自己的队伍也遭了殃。

六、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定的出击计划,他们自己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说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或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他们的部队本来既不充实,在一个突击中,却以区区的八个团兵力分成三大路,还留了总预备队,而每路又相隔十多里或二十多里,这样不仅缺乏出击力,而且连被我们打败了而退下的敌人他们碰着了,竟不但不能消灭之,反而被这些突围的敌人冲坍了,他们的指挥真笨极了,特别不能真正了解与运用在战役上与决战的地点与时机集中绝对优于敌人的步兵、炮兵、飞机以猛攻敌人。

七、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斗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个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荫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做战,如稍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做疏散队形之做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亡往往很多。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

八、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之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策宣传与优待俘虏。

九、夜袭是战胜日寇的重要作战手段。敌怕夜袭,他们的技术威力一到夜间有的竟至全无作用。我们要努力,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夜战,以此为特长以战胜日寇。超人气的环球热点资讯!台海战争会爆发吗?什么时间爆发?美军会参与吗?中美欧俄日战略

十、我八路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方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十一、“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真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守,应行决战防御与运动战,应集中优势兵力、飞机、大炮于决战点。至于他们军官的调动,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对群众关系的改善,都是他们很重要的问题。

经过这次的战斗,部队中的一般情形更加活跃了,战斗的情绪高涨万分。战地群众对我军与友军完全是两个态度。见友军就逃,见我军到了又转回。八路军所到之处,受群众热烈的欢迎与夸扬,不是无因的。

这一切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虚心地学习,运用在今后的抗战中,这些都是我们争取抗战胜利的必要条件!(林彪军事文选)

八、朝鲜战争分析

1950—195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反抗南朝鲜军和美国武装干涉者的祖国解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两国政府为协同对日作战,将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美苏两国商定以北纬38°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南、北方,接受侵朝日军投降。8月末至9月上旬,苏、美军先后进抵三八线以北、以南地区。1948年8月,南方成立大韩民国(又称南朝鲜);9月,北方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又称朝鲜或北朝鲜)。朝鲜形成南北分裂局面,但双方均宣布对整个朝鲜拥有主权。同年12月苏联撤军,翌年6月美国撤军。此后,边境武装冲突日趋频繁。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全面内战。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霸权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次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远东美海空军支援韩国军队作战,27日正式宣布武装介入,并命令美国第7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同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没有苏联和中国两个常任理事国参加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7月1日,美地面部队进入朝鲜。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包括美国等16个国家在内的“联合国军”,由美陆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任总司令(后由李奇微和克拉克相继接任)。朝鲜内战从此转化为国际战争。

战前,韩国有8个步兵师、1个步兵团以及支援部队和警察等约14万人。美军驻扎在日本的3个步兵师、1个装甲坦克师和空军第5航空队(飞机835架)以及美国第7舰队(舰只约300艘)随时准备支援伪军作战。朝鲜人民军编有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车团,火炮迫击炮1600门,坦克258辆,作战飞机172架,兵力约15万人。至同年9月,朝鲜人民军在洛东江前线兵力达13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另2个装甲旅,约10万人;“联合国军”有美国4个步兵师、1个陆战旅,英国1个步兵旅,韩国7个步兵师,总计约17.6万人。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双方兵力对比发生显著变化。1953年战争结束时,双方战场总兵力达300万人以上:朝中军队约180余万人,“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约120余万人。

朝鲜战争按其作战进程和军事政治结局,通常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朝鲜人民军由三八线进至洛东江;第二时期(1950年9月16日—10月24日),美军和韩国队反攻,朝鲜人民军被迫由洛东江地区向北部地区撤退,第三时期(1950年10月25日—1951年7月9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反攻,解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和南朝鲜部分地区,第四时期(1951年7月10日—1953年7月27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三八线地区进行防御和抗击敌军的进攻。朝鲜人民军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的领导下,在反攻和总攻过程中共实施了五次战役。第一次(汉城)战役(1950年6月25—29日)期间,朝鲜人民军为围歼汉城地区的南朝鲜军队主要集团,沿西海岸向南实施主要突击,于6月28日攻占汉城,并进至汉江北岸。东线人民军解放春川和江陵两城。敌军损失(击毙和被俘)2万1千余名。但韩国基本兵力未遭合围和突击。美国为挽救韩国军队,公开插手,发动侵朝战争。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下令美军入侵朝鲜。

第二次(水原)战役(6月30日—7月6日)期间,朝鲜人民军在汉城以南强渡汉江,

向平泽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歼灭水原地域的敌军集团,7月4日解放水原。战役结束时,西线人民军连克平泽、安城等重要据点和仁川港,在中线和东线,人民军攻克原洲、忠洲和三陡等城。尽管美军步兵第24师已进入战斗,其航空兵也积极进行空中支援,韩国军仍未能阻止朝鲜人民军南进。

7月7—20日,朝鲜人民军实施第三次(大田)战役,企图抢在美军基本兵力展开之前歼灭锦江、安东一线的敌人。人民军向南朝鲜临时首都大田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美军步兵第24师亦在这一带作战。进攻发起后,朝鲜人民军(仅坦克略占优势)于7月13日进抵锦江,当日夜间从行进间强渡成功。这时,人民军成立方面军领导机关和2个军团指挥部。尽管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航空兵占绝对优势,但朝鲜人民军仍于7月2O 日在大田地域围歼美步兵第24师,并于7月21日越过小白山脉。敌军损失3万2千余名官兵,火炮220余门、坦克20余辆、机枪540挺,汽车1300辆,以及其他许多技术装备。

第四次(洛东江)战役(7月21日—8月20日)中,第1和第2军团相邻翼侧向金泉、大邱方向并肩实施主要突击,目的是进抵洛东江并在对岸夺取登陆场。8月初,第1军团抵达洛东江和朝鲜南部海岸,并解放朝鲜西南全境。8月8日,朝鲜人民军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各兵团强渡洛东江,并重创美军装甲坦克师和步兵第25师。第2军团沿东海岸推进,于战役结束前进至浦项地域。敌军手中仅剩有包括军事重镇釜山港在内的南朝鲜十分之一的领土(约1万平方公里)。人民军由北面和西面将敌人压缩在釜山沿岸地带。

第五次(釜山)战役(8月31日—9月15日)的战役企图是:人民军由西,北两面同时实施突击,围歼大邱、永川地域美李军主要集团,并将武装干涉军全部赶出朝鲜。战役开始前,联合国军在朝鲜拥有18万人的军队,并得到美国驻远东空军和海军的支援。联合国军的有生力量和火炮比朝鲜人民军多1.5倍,坦克多5倍,并且完全掌握制空权和制海权。美国为达到自己的侵略目的打着“联合国军”旗号,不仅将自己大批军队(约7万9千人),而且还将许多国家——主要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美国为首的其他侵略性军事集团各国的军队,投入朝鲜战场。参加侵朝战争有下列15个国家武装力量的兵团、部队、分队和舰艇: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希腊、加拿大、哥伦比亚,卢森堡、新西兰、泰国、土耳其、菲律宾、法国、埃塞俄比亚和南非联邦。联合国军虽占有巨大兵力优势,但朝鲜人民军发起釜山战役后,仍突破了联合国军洛东江的防御,并在个别地段推进10—15公里,但未能扩张战果。联合国军战役登陆兵在朝鲜人民军后方仁川登陆(参见仁川登陆战役),朝鲜人民军遂被迫转入防御。

战争第一时期的结局是,朝鲜人民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朝计划。人民军经过一个半月的作战击毙和俘虏敌军9万4千余人。朝鲜人民军向南推进了250—350公里。但因美国进行了直接武装干涉,人民军未能全部解放自己的祖国。

1950年9月,侵朝美军指挥部准备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以求彻底歼灭朝鲜人民军。美军计划由釜山沿岸地带举行反攻并在仁川地域实施登陆向汉城总方向发起进攻,围歼三八线以南朝鲜人民军的基本兵力,尔后占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美军第8军在釜山沿海地带共集结了14个步兵师(美军7个师;南朝鲜军7个师),

1个美军海军陆战旅,一个英军步兵旅,若干个独立部队,坦克近500辆,火炮和迫击炮1600余门,飞机1000多架。联合国军由大邱地域向大田、汉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9月13—16日海军登陆兵在仁川登陆,战役开始。9月16日,联合国军由釜山沿海地带转入进攻。联合国军突破人民军防御,并向北发展进攻。人民军被迫后撤。美军登陆兵(步兵第10军)由仁川向汉城进攻,但未能从行进间攻占汉城和切断人民军基本兵力由南朝鲜撤退的道路,历时两周(9月15—28日)的汉城保卫战对此起了巨大的作用。除人民军官兵外,参加保卫战的还有汉城市民。这样,美军指挥部在南朝鲜围歼人民军主力的计划遂被粉碎;朝鲜人民军最高统帅部在10月1日前已将大部分军队从南朝鲜撤出。10月,沿东海岸后撤的各兵团组成第2方面军(2个步兵军),该方面军与在乎壤方向作战的第1方面军一起,一直战斗到1950年12月。

联合国军进至三八线后,计划实施新的进攻战役。该战役的企图是:一方面自汉城北上,配合在人民军后方着陆的空降兵,向平壤实施突击,另一方面,在东线由预计有登陆兵上陆的元山出发西进,向平壤实施突击,以求歼灭人民军基本兵力,并攻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尔后继续北进,前出到苏中边境。10月11日,经猛烈的航空兵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联合国军转入进攻。敌军在兵力上拥有很大的优势,在西线突破了朝鲜人民军的防御。10月20日,联合国军空降兵(约5千人)在人民军后方肃川和顺天地域(平壤以北40—45公里)实施空降。10月23日,联合国军占领平壤。10月末,联合国军登陆兵在元山等地登陆。但他们未能挫败沿东海岸北撤的人民军的抵抗,更无法向西进军平壤。

1950年10月24日,沿西海岸进攻的联合国军强渡清川江,其中1个师在楚山地域进至朝中边界。在东海岸,美军步兵第7师于10月末进至端川、北青、五老里一线,11月底,在惠山地域进抵朝中边界。人民军和敌后游击队顽强进行防御,阻止侵略军继续推进。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以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为首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参见抗美援朝战争)。10月底,朝鲜人民军得以最后阻止了敌军的进攻。这时,人民军兵力大大增加。10月25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线云山地域对联合国军实施猛烈突击,以期歼灭突破清川江的敌军集团。第一次战役一直持续到11月5日,结果重创南朝鲜的1个军,并肃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清川江以北之敌。朝鲜人民军在粉碎敌人妄图重新夺回主动权的企图之后,于11月25日全线转入坚决的反攻。反攻的企图是:在平壤(从安州以北地域)和咸兴(从长津湖地域)两方向对敌人翼侧实施突击,歼灭美李军队,并前出至三八线。为此目的,中朝军队于11月25日至12月24日期间实施了第二次战役。这次反攻实出美军指挥部所料。两天之内,美军第8集团军右翼军队被击溃,美军海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3师在长津湖地域几乎全部被歼,联合国军被迫仓促南撤。12月6日,第1和第2方面军继续发展进攻,共同解放平壤,并于12月25日以前解放北朝鲜全部领土,进至三八线地区。联合国军遭到重大伤亡(损失3万6千余名官兵,其中美军2万4千余名)。这次战役对于战争进程发生转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军队实施第三次战役。中朝军队沿西海岸推进至37度线地区,解放了南朝鲜大片领土,其中包括汉城、仁川、原州等大城市。中朝军队的进攻在水原以南,平昌、江陵以北地区被阻。美军指挥部为避免

侵朝美军全军覆没,调来重兵增援,并于1951年1月27月举行反攻(参见第四次战役)。截至2月7日,联合国军向北推进40—50公里,并在西线直逼汉城。但2月11—17日中朝军队对自横山地域向汉城进攻的敌军集团的翼侧实施猛烈的反突击,迫使联合国军向南撤退25—27公里。鉴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力量消耗很大,而战略预备队又未做好准备,最高指挥部于2月18—21日将军队撤往三八线在临津江、铁原、杨口、麟蹄一线有利地区占领既设阵地,就地设防。1951年4、5月间,人民军连续实施两次反突击,以期歼灭美军第8集团军集结在东西两线的重要集团,西线于4月22日自汉城以北发起反击(参见第五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向南撤退40—50公里。东线人民军于5月16日在县里地域实施反突击,经6天激战推进20—40公里。积极的进攻作战持续到1951年7月9日。美军第8集团军因人员和装备损失惨重,被迫转入防御。

由于军事上势均力敌,双方进行激烈的阵地战,攻防转换频繁,形成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对峙的局面。由于军事上、政治上的失败并受到国内外的压力,美国政府于7月27日终于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历时三年多之久,美国耗费200亿美元。联合国军动用百万之众参战,投入坦克近1000辆,飞机1600多架,舰艇200余艘。美国报刊承认,朝鲜战争就其规模而论是美国历史上第四次大战。中朝两国军队共歼敌约109万人,自己损失60多万人。仅志愿军伤亡、失踪的人数就达36万余人。

此次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虽拥有先进技术装备和海空优势,但由于受朝鲜山地、丘陵地、河流和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未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中朝军队扬长避短,发扬近战、夜战特长,运用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术,取得巨大战果;空袭和反空袭斗争极为激烈,战争初期美军凭借空中优势封锁、破坏中朝后方运输线的“绞杀战”曾起到一定作用;坑道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丰富和发展了攻防作战理论;喷气式飞机大量使用和直升机机降作战,预示着作战样式将发生新的变化;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进行,边打边谈、打谈结合,对最终结束战争具有重要意义。美军航空兵在侵朝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共出动飞机104078架次,投掷炸弹和凝固汽油弹约70万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8700多个工业设施,60万栋住房,6000所学校和医院和其他建筑均遭破坏)。工业总产量与战前相比减少了40%,农业,特别是畜牧业损失更大。

九、海湾战争分析

“截断伊军,然后消灭伊军”——随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一声令下,多国部队开始了对科威特境内及其附近的54.5万伊军地面部队的驱逐歼灭战。海湾战争开始了。截断伊军的空中行动持续了38天。从1月17日起,成千上万的飞机和导弹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机场、导弹阵地、指挥与控制中心、化学和核武器工厂、储存设施等)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多国部队空军已经完全获得了空中优势。

伊拉克700架作战飞机如果胆敢升空必被击落无疑。结果有300多架伊军飞机被击落,另有许多飞机被炸毁在掩体中,还有一些逃往伊朗并在那里一直呆到战争结束。萨达姆的这一行动使许多人怀疑伊拉克是否与它从前的敌人——伊朗,有什么暗中交易,也许他想在战后保留一支空军。消灭伊拉克地面部队谈何容易。具体他说,也就是只有地面部队能打败另一支地面部队;只有地面部队能占领地面;只有地面部队能攻击、包围和打败另一支地面部队;只有地面部队能在战后占领敌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位参加了38天对伊空战的美国空军上校说:“空军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现在该轮到陆军去打败地面部队并赢得胜利。”地面作战于1991年2月23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20时正式开始。

地面作战开始之前,多国部队计划人员不能预测伊军地面部队的顽强程度,认为打败在科威特的伊军需要对复杂的防御工事用重装甲攻打几周,然后迅速包围,在萨达姆驻科威特的军队周围形成一道绞索。驻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巴士拉附近的伊军曾用6个月时间构筑防御工事,建成许多很深的反坦克战壕和充满燃油的沟渠,布下成千上万的多层反坦克和人员的杀伤地雷,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指挥所、大炮和坦克掩体。萨达姆拥有强大的地面部队。根据公布的情况,萨达姆沿科威特西南前沿防御线部署了由两个机械化师和4个步兵师组成的军;在东边,沿科威特海岸,部署1个由5个步兵师组成的军;在科威特中部,有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和3个步兵师组成的军,作为侧翼机动战术后备队;在巴士拉南部的战区后备队中,部署的是伊军训练有素的共和国卫队,由两个坦克师和3个机械化步兵师组成的军。

总之,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共有4个军、两个坦克师、7个机械化和摩托化步兵师和12个步兵师。共有54.5万军队,装备4200辆坦克、2800辆装甲运兵车、3100门火炮和160架直升机。萨达姆还有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胆量。几周以前,美国防部长理查得B·切尼称:“萨达姆及其在科威特境内和科威特附近的军队足智多谋,可能会使我们大吃一惊。如果我们动用地面部队将其逐出科威特,必须首先对地面部队进行猛烈的空袭。地面进攻的时刻由我们自己决定。”

美军在沙特阿拉伯地面部队的集结没有采用越战时期的逐步升级方式,即逐渐的、慢速的、有强烈争议的、受政治制约的、吝惜的兵力投入。在海湾战争中,8月2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后几天之内,美军第82空降师高速机动和快速反应部队就被部署到沙特阿拉伯。

随着美军及其它国家的军队在海湾大规模的集结,美军总指挥保证美国及其多国部队绝不会象越战时期那样受政治左右,而是要大刀阔斧地干。空中力量无情地、猛烈地、不停地轰炸。2月23日,第101空中突击师所有的装甲车和直升机开始攻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伊军赶出科威特。侧翼迅速呈现包围之势。美国总统和联合作战指挥官们都牢记这次战争的原则:集中兵力、目标明确、出其不意、机动作战、安全保密、节约用兵、速战速决。海湾作战部队的集结受到特别重视,但对大规模部队流动所做的后勤努力难度也相当大。美国的后勤专家们面对的是如何把相当于整个怀

俄明州的人口和吃用的东西从8700海里远的地方移到沙特阿拉伯。这不仅包括人,还包括医院、警察、商店、服装店、饭店、旅馆、活动住房、保养设备、卫生设备、水净化厂、办公室、办公室设备、计算机和邮局等等,也就是要在敌对环境中维持50万士兵的生活。另外还有大量的作战武器装备:坦克、飞机、卡车、大炮、炸弹、火箭、导弹、子弹。

1980年至1988年里根政府执政期间,美国天上各种项目的军事计划,被批评家们指责为无端的浪费。然而那时付出的努力在海湾战争中确得到了补偿。从有争议的“星球大战”计划到其它高技术计划,这些都为海湾战争的通信、目标获取、监视、导弹制导和导航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许多美国有识之士认为,里根政府80年代以来加快战备计划是无可非议的。如果没有当时大规模的防御计划,美国就不会有今天的高校术武器,也不可能在海湾战争中对伊有效作战。

海湾战争地面作战如何进行,大权在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及其多国部队参谋班子手中,初期空中战役必须有毁灭性结果。斯瓦茨科普夫将军和他的空中作战副手霍纳将军在战争的头38天已经获得了制空权。在空中战役的后期阶段,空中作战的重点是孤立战场。这意味着继续进行空中战役,用大规模空袭摧毁桥梁、切断公路、封锁隘路、中断铁路、布雷、攻击后备队、破坏供应基地、炸掉掩体防御工事,为地面部队进攻做准备。单兵、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上的人员使用的夜视系统使地面部队在夜间突袭伊拉克成为可能。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非常高兴,总司令将战役的战术控制权交给了他。当有人间他“谁来决定‘沙漠风暴’的攻击目标时”,施瓦茨科普夫将军说他非常感谢布什总统及其智囊班子将战场决定权交给了他以及其他战场指挥官。海湾战争与越南战争大不相同。越南战争期间,当时的约翰逊总统每天要长时间伏在越哺地图上,为美国飞行员选择目标。而海湾战争中,一线指挥官有决定大权。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总结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战区统一指挥”。

施瓦茨科普夫将军设法预测萨达姆可能采取的出其不意的手段。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和我的整个参谋班子昼夜苦思冥想,推测伊拉克可能采取的花招。”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施瓦茨科普夫将军严格按照布什总统的旨意,充分发挥班子职能,成功地将多国部队的人员伤亡降至最低点。海湾战争地面作战阶段取得的战绩令人瞠目。伊军战俘高达80000至100000人,3700辆坦克和大量的伊拉克大炮及人员运兵车被摧毁。伊军42个师被击败,美军只有79人在地面作战中死亡,28人被“飞毛腿”导弹炸死,23人死于空中战役。

海湾战争地面作战完全是按照美军FM100-5空陆一体作战理论进行的。霍纳将军说:“这种作战思想就是用大规模空袭使地面部队吃饱炸弹。”空陆一体作战理论要

求对敌后方进行空袭,切断对前方的供给和增援行动,摧毁指挥与控制中心,孤立战场。它要求空军与陆军之间的紧密协调。一位美陆军指挥官解释说:“具体方法就是在后方阻滞敌人,在前方把敌人一口一口吃掉!”

在战争初期阶段,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将第101空中突出师、第82空降师、第24机步师和第3装甲师部署在科威特南部与沙特交界处的沙特特遣队后方,他的整个战略最终依赖两次精心策划的佯攻。一次是部署在波斯湾的33艘军舰特遣队的1.7万人的两栖登陆,一次具有威胁性质的佯攻。目的是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南部战线中部调兵至科威特东海岸阵地。另一次是代号为“黑尔玛莉”的攻击行动。夺取制空权后,以美英法三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西推进,至伊拉克一沙特边境南部,排成“一”字形阵势。

进攻于沙特时间24日4时开始,第1和第2陆战师沿科威特南部边境中段突袭进攻,向北推进。第=旅和第2装甲师支援陆战队进攻。在沙特和伊拉克边境的最西部,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和美国第82空降师第2旅从陆地对伊拉克境内大约50英里处的萨尔曼机场进行攻击。在第1和第2陆战师的右边,也就是在沙特和科威特接壤的最右边,两个沙特特遣队突破伊拉克防御,沿海岸北上,向科威特城挺进。

24日下午,科威特、埃及、叙利亚、沙特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军队攻进科威特南部,与位于右侧的陆战队部队并肩作战。位于法国军队和第82空降师东侧的第24机步师对伊军形成大包围之势。

27日,战争接近尾声。第18空降军向北部推进形成一道防线,然后向东攻打巴士拉。第7军在南部与第18空降军并排向东作战,与伊共和国卫队展开了传统的坦克战。阿拉伯军队从西部和南部逼近科威特城。第1陆战师占领了科威特城国际机场。第2陆战师封锁了科威特城所有的出口。

美国东部时间2月27日21时,总司令宣布当夜零点(沙特时间是28日8时)美国及多国部队将停止进攻。100小时的地面作战到此结束。

思考:地面战役为何如此成功?伊军为何不战而败?多国部队的伤亡人数为何这样少?

美军对此总结的经验是:1.战争全过程中,连续不断的空袭使伊军从心理上受到震撼,使他们断粮、断水、断通信联络,缺医少药,士气低落。多国部队空军共飞行11万架次。2.空陆一体作战理论的应用。3.成功的战略运用,包括佯动、欺骗、突袭、大规模空袭和集中用兵。4.萨达姆对形势错误的估计,认为美国不会大规模出兵,美国人民不会支持战争。5.多国部队的全力协作。6.80年代里根政府为先进军用技术的投资给美军现代化装备带来的质量和数量上的优势。7.美国陆军良好的专业水平、战备能力,严明的组织纪律和高昂的士气。

历史著名战役

历史战役 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地点:今河南 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 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地点:今山西 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宋辽岐沟关之战,中原文明转入全面消极战略防御的开端 片石之战 时间:公元1644年4月 博弈:大顺军(李自成)vs 明清联军(吴三桂多尔衮) 结果:大顺军溃败,成就大清入主中原之路评价:决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业的开山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11月 博弈:东晋军(谢安)vs 前秦军(苻坚) 结果: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评价:鼎定两百年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战的这些成语故事充分凸显着此次战役的传奇气质——神了!的确,以不足八万之众,瞬间将号称百万的巨人击倒,遍观人类历史,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不神才怪。 涿鹿之战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佳作何冠环-CUHK

題目:研究中國古代戰爭史的佳作 講者:何冠環 日期:二零零四年三月廿六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一樓A中大校外進修學院演講廳 **********************************《經略幽燕: 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談到宋遼戰爭, 人們會馬上想起北宋楊家將和他們的對頭蕭太后。其實宋遼戰爭有兩次, 第一次發生在北宋初, 第二次在北宋末年。中學的教科書對宋遼第一次戰爭多半描述成宋軍屢戰屢敗, 而宋人最後被逼簽訂城下之盟的澶淵之盟。上述通俗的論述自然距離真實的歷史甚遠, 宋與遼作戰其實是勝負參半, 而楊家將也不是宋廷惟一的擎天柱。在眾多研究宋遼戰爭的學術論著中, 中文大學歷史系曾瑞龍教授的遺作《經略幽燕: 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是筆者目前所見, 第一本成功地以科際整合的取向, 特別是結合軍事、戰略研究寫成的古代的中國戰爭史佳作, 是喜愛軍事史或戰爭史的讀者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過去, 研究古代中國軍事史的學者, 多長於史事 述及史料、史事考證, 而短於史事解釋的, 往往提出的分析、解釋只停留於常識的層次, 罕能應用現代軍事戰爭理論於歷史解釋上。與之相反, 在軍事院校任教軍事史或戰爭史的專家學者, 他們長於運用現代的軍事理論、概念解釋相關戰爭現像, 但由於泰半欠缺歷史學家的訓練, 他們所撰寫的軍事史或戰爭史, 特別是古代史, 最受人批評的卻是史料考證不嚴和史事疏略不全。而本書即兼有二者之長, 而無二者之短:本書在史料搜集之豐瞻, 與史事考證之精審方面, 比起國內外治軍事史、戰爭史之同類著作毫不遜色之餘, 更在歷史解釋與史事詮釋方面推陳出新。 筆者與曾教授同門學藝, 論學相交凡二十餘載, 對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史, 特別是宋遼戰爭、宋夏戰爭之研究旨趣, 與多年來一點一滴累積而得的豐厚知識, 既知之甚深, 亦復欽佩不止。倘非造物弄人, 按曾教授的計劃, 他會在今後數年, 到宋遼交鋒的古戰場及相關之州軍、山河作實地考察, 進一步結合考古學、歷史地理學之知識, 擴大宋代戰爭史之研究視角。平情而論, 從宋遼戰爭史之角度而論, 尚有不少課題未為本書所涵蓋; 而從戰略文化研究者之角度, 本書所持的觀點, 未必全無可議之處; 但筆者可以肯定, 本書已如太史公所言, 已成一家之言。誠如家師陶晉生教授所概括:「這本書不僅是研究宋代軍事史的重要著作, 也在傳統中國史上有很大的貢獻」。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附答案(1)

一、选择题 1.如下图这张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A.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 B.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C.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 D.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3.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这一政策是: 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 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这次“国际会议”是指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6.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1928年1937年 世界第5位世界第5位世界第2位 A.农奴制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7.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8.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 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 9.《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10.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影视艺术概论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历史篇第七章世界电影发展简史 第一节美国电影发展简史 世.界电影历史自1895年开端,在不同国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样貌。本章‘包括了中国电影之外的主要外国电影状况的历史分析。 一、早期电影状况 美国不仅是重要的电影产地,也是世界电影的主要发源地。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发明了活动电影摄影机,其后又发明了电影放映机,并于1893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摄影棚。1894年4月,爱迪生用他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视镜”开始了商业性放映活动,这是美国电影史的开端。默片时代,电影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06年,全美已有1 000家“镍币影院”(因人场券为5美分镍币而得名)。1909年,镍币影院已达到1万家。.电影成为适 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 为美国早期电影奠定艺术基础的导演主要有:鲍特、格里菲斯和卓别林。1903年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 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格里菲斯的巨大功绩在于他吸取了各派或各个导 演点滴分散的发明,加以融会贯通组成一个系统。他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等都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三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 在早期美国电影的发展中,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以纽约为基地一度垄断了电影业的经营。到191乒年左右,这一垄断终于被打破,美国电影的生产基地移向今天已经闻名世界的好莱坞。美国电影史上闻名遐迩的八大公司 在好莱坞逐渐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十年间,对于美国电影而 225 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 目中已经完全消失。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美国电影行 销到世界各地。好莱坞此时已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 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 行人协会,在W. 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 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20世纪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战争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学完本文,课后有一道题是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这激发了我对中国著名战役搜集的兴趣。 翻阅资料后我在发现,在几千年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数不胜数,而这样的战役在西方却少得可怜,因为他们让为这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偶尔有个战役,便被吹捧的无以复加,仔细一看,双方加起来不过几万人,居然也敢称会战。比如淮海战役胜利后,斯大林一听解放军用60万打败国民党军80万,而且歼敌55.5万后,连说奇迹。因为在整个二战中,也没有哪个战役是以少胜多的。在西方,能真正意义上称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只有奥斯特里茨战役、坎尼战役和哈勒哈河,包括苏沃洛夫在阿尔卑斯山的行军也非常经典。以下是一些中国战争史上比较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因为水平所限,难免会有遗漏或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博友纠正。 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先秦时期 涿鹿之战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黄帝胜,擒杀首领蚩尤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 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 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廉颇、乐乘 20万--60万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项羽 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 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 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 3千--数万

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第三讲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活动主题] 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特点; 2.结合历史、语文学科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战例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教案及课件,了解学生的现状,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实施过程] 一、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在组织、管理、使用、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古称“军制”、“兵制”。它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从夏朝到清朝道光年间,中国军制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发展阶段,它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主要内容包括:军事体制、编制、管理教育、训练、军事职官、兵役动员、军队调发与战时指挥、粮饷兵器与马政保障等各项制度。其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确保统治权的稳固与发展。 奴隶社会军事制度据《尚书·甘誓》载,公元前 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产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同时产生,并且建立了战时军队编组与奖惩制度。夏王掌国家军政大权,主要政务官“六事之人”,战时便是统军将领。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以商王为最高军事统帅,以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为高级军事将领。商军出现了“师”的编制单位,建立了“登人”、“登众”的兵役、动员制度和以射、御、田猎为内容形式的训练制度。军队分车兵和徒卒,以车兵为主,主要装备是畜力驾挽的战车。西周军制比夏、商有了很大发展,中央常备军力量扩大,拥有“西六师”、“成周八师”和“殷八师”,共22个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各诸侯国和一些贵族大臣虽有少量军队,但要听从周王统一调遣。 奴隶社会军制的特点是:①与王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王是最高军事统帅,常常亲自统军出征,方国诸侯的军队虽有一定独立性,但战时要听王的调用;②常备军由王卫队发展演变而来,并不断扩大,在征战中起主要作用,战时军队主要靠临时征发;③实行奴隶主贵族血缘种族兵役制和军政一体、文武不分的民军制;④军政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制,与宗法制度相适应。 春秋战国军事制度春秋战国是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形成的大变动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诸侯国君,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以适应政治、经济变革的顺利实现。如齐国“作内政以寄军令”,郑国“作丘赋”,鲁国“作丘甲”,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尤其是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军功爵制,健全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66天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60万名指战员协同作战,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西到河南商丘、北始山东临城(现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将80万国民党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共歼敌55.5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两大地区,史称“淮海战役”(国民党把这场战役命名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 略性进攻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经此一役,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已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当淮海战役胜利的喜讯传到莫斯科后,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情不自禁地说:“60万胜80万,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为确保徐州,蒋介石调兵遣将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敌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10月底,其4个兵团、2个绥靖区、25个军,约6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

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止我军南下。其部署是:第7兵团(黄百韬)在新安镇地区;第13 兵团(李弥)在徐州以东地区;第2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地区;第16兵团(孙元良)由郑州撤往蒙城;第9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3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4绥靖区(刘汝明)在商丘;第1绥靖区(周岩)在淮阴。这一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 1948年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0月11日,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地区之敌;第三步在两淮地区作战。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攻击陇海路郑徐段,牵制第16兵团、不使其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为了全歼第7兵团,并迷惑敌军,使其不能迅速判明我军的主攻目标,毛泽东根据敌军部署特点,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要用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阻击任务,并从南北两面及西面威逼徐州。这样就能达到争取较多时间,全歼第7兵团。 10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第2纵队向江汉、第6纵队向宛西行动,吸引白崇禧主力第3兵团(张淦)向南,第12兵团(黄维)向西,以配合郑州战役。10月20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残敌万余人,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世界史上的主要战争 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我们总结世界历史,其中重要的战争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发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有关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内容在其他专题中已述,此专题不再赘述,本专题力求紧扣初中历史课程课标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同 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过程: 爆发: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重要战役:1914年,马恩河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结束:1918年,德国投降。 影响: ⑴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30多个国家卷入 战争。⑵性质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⑶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民族 解放运动的发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过程:

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战火扩大标志: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 战火进一步扩大,大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战争的转折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结束标志:1945年5月,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 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影响: ⑴前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范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 数财产被毁。 ⑵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冷战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 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 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 实施。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影响: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展开了一系列争霸斗争,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各国的发展与安全。霸权野心会使某些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威 胁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四)中东战争

【压轴卷】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含答案(2)

一、选择题 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 C.性质D.结果 2.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 3.“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5.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6.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这些事发生于 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 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 7.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所以甘地() A.自取海水制盐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焚烧警察局D.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8.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9.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 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 “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 “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 “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 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日本历史学家浅野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军事历史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以非战主义为原则,尽量通过外交和谋略活动,求得政治解决。第二个特点是在军事上力争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的兵学的价值是以政略性和道义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兵家的得意之处在于外交和谋略,其着眼点是极力避免诉诸武力”,“他们主要是以用兵的方略和讲究道义而闻名于世的”。也许是旁观者清,浅野先生对中国军事思想特点的概括,确有翔实的历史根据。以中国古今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伟大的三位军事思想家孙武、孙明和毛泽东为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中国军事思想中的崇尚道义、追求和平的可贵之处。孙子把“道”也就是道义作为战争取胜的头一条因素,并告诫人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战争,战争关系到国家的“死生”、“存亡”,“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战国初期的《司马法·仁本》也提出“好战必亡”的着名论断。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孔明,在他运筹帷幄的戎马生涯中,始终以“据道讨淫”为宗旨,并指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他的“七擒七纵”的杰作,充分表现出他那不图杀戮,只求安邦的思想。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段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毛泽东,始终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坚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始终把战争作为消灭战争、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而谋略思想在中国出现之早,受到重视的程度之高,施计用谋的着名战例之多,变谋论略的不朽着作之丰,足智多谋的古今将帅之众,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中国军事谋略思想的产生与运用,可以溯源到远古的战争。黄帝、炎帝联盟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已经孕育着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商朝着名的鸣条之战,就已运用了离间计。周朝着名的牧野之战,是“兵家之祖”、“军事谋略的奠基人”吕望奇计良谋的杰作。此后,从孙膑首创的“围魏救赵”,到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中国军事历史上运用奇妙方略的经典战例举不胜举。最早的战略名着《孙子兵法》首篇就言计,它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主张先计而后战。还在书中提出了旨在“全胜”、速胜、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系列至今还被反复引用的不朽的谋略思想。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在军事谋略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强调思危,未雨绸缪 进入中国军事思想宝库,人们会发现,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这一宝库中古今皆具的“通宝”。古代中国的战争相当频繁,因此,做好战争准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极强的思危意识,都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西方影视艺术简史

西方影视艺术简史 学院:电信学院班级:15电子3s 学号:2015311317 姓名:黄阳 西方电影是西方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光影声色的迷宫。当我们深入地去挖掘西方电影时,我们可以品味出电影中反映出来,亦或想表达的情感。 电影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物质的产物,二是美学层面。物质层面的电影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技术活动。美学层面的电影则是指电影艺术。艺术界把电影称为是继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舞蹈、美术之后的“第七艺术”。西方电影从诞生到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重要的时期:电影艺术萌发期(1895-1907)、无声故事片创作时期(1908-1926)、有声故事片创作时期(1927-1945)、电影艺术新发展时期。在电影艺术萌发期有几位代表人物为这一时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为卢米埃尔兄弟,其主要捕捉生活,展现生活琐事。二位梅里爱,其主要记载加工过的虚构生活图。当谈到无声故事片创作期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肯定是卓别林。他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代表作有《淘金记》、《摩登世代》等。而在这一时期,西方各国的影视风格也天差地别。主要有德国的表现主义、法国的影像主义、前苏联的蒙太奇派电影。到了电影发展的第三时期,电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有声故事片开始映入人们眼帘,同时彩色电影的尝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浮华世界》于1935年拍摄,至此,电影的艺术的三要素-画面、声音、色彩都具备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备。而到了二战后,电影创作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这一时期,电影主要包括:意

大利新实主义电影运动、法国的“新浪潮”和“左岸派”、新德国电影运动、新好莱坞电影。至此电影艺术开始走向完备。 西方电影风靡全球,给人们带来巨大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值得我们去探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也是电影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盘点抗日战争史上八大争论 编者按: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65年已经过去,关于那段历史功过是非也已有定论,但一些事件的研究和争议却远未结束,某些历史话题仍然是党史、军史界的热点问题。纪念抗战胜利,最需要思考的是应该用怎样的目光来看待先辈用鲜血写就的历史。重温那段悲壮的历史,就是要重燃理想和信仰的火炬,将历史营养输入当代年轻人的心灵。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上签字投降 中国人民在欢庆胜利 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子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大军进入中国东北。中国军队亦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详细】9月2日日本代表正式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字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麦克阿瑟以盟国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签字,接受日本投降。【详细】 9月3日才是法定抗战胜利纪念日 中国老百姓一般把8月15日作为胜利的日子。其实,从法定的角度来说,日本投降是在9月2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在投降书上签字,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第二天,也就是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定这一天为纪念日。【详细】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九三学社"定名 九三学社原名民主科学社。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定名为九三学社。主要负责人有许德珩、藩菽、税西恒等。其成员主要是文教科技界知识分子。1949年9月参加中国政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篇一: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完整版 1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b、欧罗巴人种c、蒙古利亚人种D、非洲人种 2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b、文化c、地域D、心理 3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4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我的答案:√ 5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我的答案:×1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b、字忠清c、生于清末D、思想家、史学家、

语言学家 2“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b、顾炎武c、严复D、胡适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b、中国c、朝鲜D、韩国 4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我的答案:√ 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b、严复c、朱自清D、梁启超 2《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b、顾炎武c、钱穆D、胡适 3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印度 4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我的答案:√ 5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我的答案:×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b、南开大学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2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b、梁思永c、李济D、王巍

电影史复习

世界电影史概论复习梗概电影艺术的初创时期(19世纪照相术发明~20世纪一战前后) 第一节电影的诞生:从凝固的瞬间到活动的影像 爱迪生“电影试镜”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它只能供一人观看,没能将影像放大到和真人一样的大小,并且不能以投影的方式放映影片;二十由于没解决胶片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画面虽然是动态的,但不清晰。 卢米埃尔:借用缝纫机的机械原理设计了胶片传送装置,解决了电影胶片在传送过程中的间歇问题。 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轻便的手动控制设备。这种设备由手动曲柄控制,可以将影像投放在大屏幕上给多个观众看。它合并了摄影,显影和投影的功能在同一个机身中,是一个双重作用的电影放映机和电影摄影机,并在1895年取得了专利权。 第二节法国:从现实记录到艺术表现 卢米埃尔的电影电影理念:卢米埃尔兄弟已经很恰当地规定了影片的真正领域,小说,戏剧真正表现人得心灵,电影表现的乃生活的动态,自然界和它的现象,人群和人们的变动,凡是运动的东西都在摄影机的拍摄范围内,电影机的镜头是向世界开放的。 梅丽爱的贡献之一:将戏剧引入电影 梅丽爱的贡献之二:从魔术师到电影特技的创新者 梅丽爱的局限性:他认为的“无所不能却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没有能够摆脱舞台、戏剧对他的束缚。他一生死守着一套戏剧纪录片的美学。(在他看来,摄影机只是一场戏剧表演的忠实记录者,整场戏都从一个机位拍摄,没有景别变换。虽然在他的电影了出现了不同场景的镜头衔接,有了最初的分解镜头,使电影开始具有“分解与组合”的特征,距离蒙太奇的分解,组合近一步,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连接,他并没有理解到这种连接组合的巨大意义。) 第三节美国:早期电影业的成长 埃德温·鲍特对美国电影的贡献:改进了放映机的稳定性,使电影图像更为清晰明亮。 他导演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被称为每股哦第一部纪录片,文献片,小说化得人物传记或现实的叙事电影等。 他第一次对电影进行剪辑。 电影史上,鲍特影像力最大,最重要的影片是他在1903年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她通过电影剪辑和讲故事的方式。《火车大劫案》所塑造的电影艺术形象,用今天的便准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在当时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书24——25)格里菲斯对美国电影的贡献:(书25——-) 第四节英国布莱顿学派:镜头的运动与思维的组接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电影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卓别林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影片,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电影艺术中绝无仅有的天才。他的影片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影(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束缚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之王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俄国最为著名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世界战争史

世界战争史 (AL—1) 绪论 一、军事历史科学与战争史研究 1、军事历史科学总体结构 1)在公元前1469年的麦吉多(巴勒吉多)战争是见之于文字记载最早的战争 2)任务是记录、探讨规律,总结经验教训 3)总体结构分三个层次 A、第一层次 a、军事史料 b、历史文献 c、考古资料 B、第二层次 a、战争史 b、战争学术史 c、战争思想史 d、军队建设史 e、技术装备史 C、第三层次 a、科学理论 b、方法论 2、战争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结构 A、通史 B、断代史 C、地域战史 D、国别战史 2)主要内容 A、战争起源与本质的研究 B、揭示具体战争的目的、起因和性质 C、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及战争进程与影响 D、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总结 E、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 3、战争史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1)目的 A、一般目的是总结经验,探讨规律 B、终极目的是消灭战争 2)特点 A、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 B、由有思维的人的活动构成的,表现出强烈的个别性和偶然性

C、战争史不会停止也不会重演 D、是可以认识的 二、关于战争起源的争论 1、观点介绍 1)苏联观点:战争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出现的。 2)战争非阶级社会特有之现象,原始社会即存在战争。 2、观点分析 1)战争的概念 A、1979年: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产生了财产与阶级以后才 有的,是解决社会集团之间利益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政治的继续。 B、1982年:是民族之间、国家、阶级之间相互斗争之最高形式,是私有财产与阶级之后才 有的,是政治的继续。 C、1988年:是敌对双方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行动,是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历史现象,是阶级、民族、国家之间斗争的最高形式, 是政治的继续。 D、1997年:是敌对双方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武力进行的激烈的对抗 活动。 E、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 史现象,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氏族之间争夺生存条件进而蜕变为掠夺财产、奴隶的手 段;阶级社会是用于解决民族、国家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 的继续。 2)结论 A、原始社会存在战争 B、氏族社会结构与特点有战争的可能性 C、有限的自然资源与落后的生产力使战争难以避免,战争有其必然性 D、从考古资料与古文献分析,原始社会存在战争得到证实 三、战争史的分期 1、武器装备的发展 1)冷兵器 2)冷、火并用 3)火器时代 4)火器向自动化发展时期——核武器时代 2、武器与战争的发展——杜普伊 1)冷兵器时代 2)黑火药时代 3)技术变革时代 3、社会形态划分 4、历史时代 1)古代战争 2)近代战争 3)现代战争 古代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