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的音腔计算方法

音箱的音腔计算方法
音箱的音腔计算方法

ASW计算公式开口腔计算公式:V A = (2S x Q。)² x V AS(L) 通带纹波系数是带通式音箱的重要设计参数。选取合适的封闭腔带通Q值QB,查表得出fL和fH,用f。/Q。分别乘以这两个系,求出音箱频响曲线上下降3dB的两个频率点,要求与设计值相符。带通Q值越高,音箱的灵敏度越高,但通频带越窄;带通Q值取得越低,音箱的灵敏度越低,但通频带越宽。导相管的调振频率fB = QB x ( f。/ Q。) 导相管长度L=[(c²S]/(4*3.14²*fb²*V)] -0.82*S?² 密封腔计算公式:VB = V AS / a 顺性比a = (QB² / Q。²) – 1 箱体总容积为V = VA + VB 单腔倒相式音箱计算公式 1.低频扬声器单元的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是决定音箱低频响应的重要参数。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由喇叭供应商给出,或自己根护喇叭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公式计算,在已知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的前提下计算VAS。2.箱体容积计算公式:VB = V AS / a 箱体顺性比a值可由倒相音箱设计图表查出(91页图3-9),设QL=7。也可由下面的简表进行估算,如下表:3.确定倒相管截面积。 4.确定导相管长度,可用公式:L=[(c²S]/(4*3.14²*fb²*V)] -0.82*S?² 5.音箱的调整要点:原则是将倒相箱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最合适的频率点,使音箱的低频响应平坦。调整音箱的系统品质因数,使音箱的低音深沉,听起来即不干涩也不混浊;调整分频网络的分频点和相位特性,使音箱各频段的声压均匀,频率响应曲线平坦。一般的设计流程多媒体音箱并不是简单的将功放音箱结合到一块,因为使用环境上的不同,所以在设计上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少有厂家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些厂家大多只是注意到了音箱外表的美与丑,根本没有考虑到音箱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进行正确的音箱设计,所以其音质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有关这个问题以前曾先生写过不少文章,大家可以参看,我在此着重的谈一谈作为一款高质量重放声音的多媒体音箱的具体的设计过程,以及如何处理在设计时所遇到的问题。一选择合适的单元多媒体音箱工作状态处于近场小环境听音,因此决定了我们只能使用小容积箱体,选择小口径单元,这要求单元拥有合理的重放声压,以及足够宽的重放带宽。但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中高档多媒体音箱中还是采用稍大一些口径的单元为好,4.5寸的口径可以认为是最易于做到性能价格比的一种尺寸,同时如果要生产高保真产品的话5寸是一种不错的口径。我觉得现在的多媒体音箱大都体积偏小,不过惠威的M200是一种不错的入门产品。我认为现代多媒体音箱应该将箱体控制在4--8升之间,当然还要与相关参数相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hiele-Small参数一定要合适,而不是片面的夸大某一参数。由于低音单元口径小,所以更应该注意低频大动态性能,因为低音单元的震动系统最大线性位移量即反映了扬声器系统的大动态性能。如线性位移量偏小,则在高声压级大动态时,不但低音不能有效重放而且各种失真也会增大,特别是影响音质的奇次谐波失真。现在大多数多媒体音箱的磁路设计也欠佳,磁体小,上下夹板导磁率低,对振盆控制能力低,因此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也较大。因此在现代多媒体音箱中的总的失真率将达到7%左右或更高。这在HI-FI看起来是不可容忍的。还有就是振盆材料,由于近年来低档PP盆,防弹布盆,玻璃纤维盆,碳纤维盆的价格日益低下,再加上外观好,因此更多的被用在了多媒体音箱上来,但殊不知,后三种振盆的自阻尼很小,工作状态是极难控制的,一般在中高端的某一频率点上会产生很多的失真,大到不可忍受的地步,这个频率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盆分裂点。因为现代多媒体音箱都没有分频器,再加上设计不合理的箱体,是很难压制这个分裂点的。而第一种振盆即PP盆,虽然听起来韧性好,中频饱满,低频富有弹性,但由于刚性相对较低,因而在大音量下引起的失真也较大。中频的层次感也不是很好。而相对个性较小,较容易控制的质量好的纸盆单元,却很难见到有厂家应用。就个人DIY制作而言,南京的110,150系列防磁低音,银笛的QG4,QG5系列防磁高音单元,都是不错的DIY选择,要求高一点的还可以选择惠威,发友等厂家专为多媒体音箱设计的

单元。选用这些厂家的单元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后能够得到质量相当高的高保真多媒体音箱来。二根据单元确定音箱形式并设计出符合单元的箱体其实挑选单元确定单元工作状态是放在一起通盘考虑的,但为了让大家对多媒体音箱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有个系统的认识,我尽力而为,将他们分开,单独罗列出来,较为程序化的介绍一下。等选定了适合的单元后就开始根据单元的一些特性来确定让单元工作于何种的工作环境(即音箱形式)在多媒体音箱上常见到的音箱形式有密闭箱,倒相箱以及带通式音箱(所谓的低音炮)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根据厂家提供的fs和Qts的比值来确定单元是适合于工作在密闭箱还是倒相箱,或者是带通式音箱。fs/Qts的比值在40~80之间时是适合于制作密闭箱的。而当这个比值在80~120之间的时候这个单元更适合于制作倒相箱,制作带通式音箱主要要求较低的Qts(约0.3-0.4之间)较小的等效容积Vb以及较低的谐振频率fs,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声压还要求单元拥有足够高的声压及线性位移能力。设计密闭箱当扬声器单元装入箱体后,由于箱体内部的空气与外部隔绝,扬声器在工作时箱体内的空气会给单元增加一个额外的阻尼,这个阻尼会使箱体谐振频率升高,但换来的是清晰而深沉的低音,速度上感觉也要比倒相箱要快一些。在多媒体音箱中使用密闭箱的形式,主要是应用于X.1的多声道系统中的卫星箱中。因为卫星箱不要求有很低的低频下限,这样箱体就可以做的很小,以节约成本。当然,用专门开发的单元安装在合理的密闭箱中,也可以做出很优秀的音箱来,例如在HI-FI界拥有悠久历史的LS3/5A就是一例,体积很小,但声音优美。由于密闭箱拥有能够严格的控制低频响应和瞬态特性,以及相对较容易获得正确的箱体参数,所以密闭箱最适合于DIY的制作,特别是初学者。设计音箱有很多种方法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种,以供读者参考。其它的设计程序请读者参考有关资料。首先,要设计一款密闭箱需要知道以下几个扬声器的参数:扬声器的谐振频率fs,扬声器的系统总Q值Qts,扬声器的等效容积Vas。接下来我们要确定合适的密闭箱的谐振频率fc,一般说来fc大约比fs高1.2到2倍(在这里不要贪心呀,这个比值越低音箱的低频下限也越低,当然音箱的体积也要几何级的增大)确定fc后就可以计算出整个系统的声顺比a (a=(fc/fs)(fc/fs)-1)根据声顺比我们就可以求得密闭箱的箱体体积Vb(Vb=Vas/a)最后确定音箱的箱体尺寸就可以了,当然并非音箱的长,宽,高可以任意取值,因为扬声器后面辐射出的声波会在箱体内部多次反射,当音箱的某一边长度等于声波波长的1/2倍或是整数倍时,箱体就会在这一频率点产生驻波,当大量驻波集中到某一频率时就会严重影响音箱的声音回放,所以需要使整个驻波均匀的分布在整个频带内。比较理想的箱体尺寸比例是7:5:3或7:5:2。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完箱体参数后,应该计算一下音箱的总品质因数Qtc(Qtc=fc/fs×Qts)Qtc参数是影响音箱低频表现的主要参数之一,它表明了音箱对振动系统的控制能力,一般Qtc的值应该介于0.6-1.2之间。Qtc低(小于等于0.65)音箱处于过阻尼状态这时瞬态特性优良,细节表现力好但低音稍欠缺;Qtc高(大于等于0.85)音箱处于欠阻尼状态这时低音更为强烈,但瞬态特性很差,细节表现力差。Qtc适中(0.707)这时音箱拥有最佳的低频平坦响应及延迟特性。设计密闭箱的要点就是要密封箱体,不能使箱体出现泄漏,这可以通过在胶接处涂抹热融胶来达到密封的效果。箱体可以使用1.0到1.2cm的进口中密度或是国产高密度板材。制成的箱体还应该在内部填充一定量的吸音棉可以起到吸收缓冲箱体内部的驻波,调节产品设计偏差的作用。设计倒相箱倒相箱能够利用倒相管将扬声器背部辐射出的低频能量反转180度与扬声器正面的辐射出的低频能量同相,使有效低频范围内的声音利用率被提高,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低频。倒相箱的优点在于有效低频范围内的高效率,在理箱条件下,用同样的低音单元制作出来的倒相箱其低频下限可以扩展至密闭箱的0.7倍左右,而在同样的低频响应前提下,倒相箱的箱体容积仅为密闭箱的60%左右。由于声学效率的提高,使有效范围内的声音失真明显减小并放宽了对扬声器单元性能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倒相箱能够主导现今多媒体2.0市场的主

要原因。现在流行的设计倒相箱的方法有好几种,最简单的是查表法。查表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倒相式音箱响应表选择和调节有关参数来获得某个特定期望低频响应所需的箱体容积和调谐频率,由于倒相式音箱拥有多种低频响应期望,并且考虑到市售单元的特性参数,这里就不平坦响应BB4响应(表1)为期望响应来简单的介绍一下倒相式音箱的设计流程。首先我们根据单元的Qts值在图表中选择相对应的参数值,从而可以算出箱体净容积为Vb=Vas/a,然后接着计算调谐频率fb(fb=(fb/f0)×f0)和倒相管的长度Lv (Lv=(2350Dv×Dv)/(fb×fb×Vb)-0.73Dv(mm)),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来的还有音箱的重放频率下限f3(f3=(f3/f0)×f0)(Dv到想管的截面积)同样,倒相箱的制作也许要对箱体进行严格的密封,可以用跟密闭箱同样的方法来对倒相箱进行处理,倒相箱内也要填充吸引棉,但主要作用是吸收扬声器背面的中频段以上的能量,因为有倒相管的存在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中高频段的声能量从倒相管内泄漏,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倒想管不要放置于箱体表面的各个对称中心或是1/2,1/3处,会影响声音品质。倒箱箱的摆放也与密闭箱稍有区别,密闭箱的摆放比较随意,对环境要求不高;倒相箱就不同了,倒相孔在前面的摆放比较容易,倒相孔在后面的一定不要贴墙摆放,而是要有一定的距离,此时音箱的低音会显得格外温暖,而远离墙壁时则显得冷艳。带通式音箱带通式音箱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低音炮。它实际上是由密闭箱和倒相箱组合而成的。因为这种音箱辐射出的低频响应呈双峰带通特性,所以称之为带通式音箱。由于它的特性所至,带通式音箱特别适合于制作家庭影院系统中的超低频音箱。它的特点总的来说有以下这么几点:低音单元在fb以下的频率时振盆位移幅度比倒相箱小,而与密闭相差不多,因此失真也就更小,而且部分失真已落入频带范围之外,被箱体所滤除,因此可以提供深沉有力的低频能量。而且用专门为带通音箱设计的单元制作出来的音箱体积较小,摆放容易。因此,在X.1系统中,被广泛的应用。由于设计带通式音箱相当的繁琐,而且市场上很难觅到符合要求的单元,所以具体的设计过程被免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有关书籍,或来信大家共同探讨。三其他箱体设计完毕,接下来该考虑的就是分频器以及内置功放了。现代中低档多媒体有原音箱,其绝大部分都未装有分频器,这在Hi-Fi界几乎是不能容忍的。因为一个设计合理的扎实得分频器,对一对单元起到了调整频率曲线,分配高低音单元功率(声功率与电功率),融合单元之间的差异,使各单元都工作在自己的最佳工作频段内的重要作用。我在自己做土炮音箱时用电脑扫频仪就曾经发现--国内某些大厂名厂的4寸中低音单元,在工作于10-12.5KHz时就能听出失真开始增大,根据原理及单元材料设计意图,可以分析出这个失真是由防尘帽和磁路设计不当引起的,(注意只有在扫频时才会出现,单听单一频率不会有)而且大多数单元都有中频谷及高频声压爬升的现象,如果不通过分频器对单元进行校正的话,其最终重放声音品质会如何?设计分频器要考虑到许多问题,业余条件下很难设计完成考虑全面得分频器,而且绕制电感线圈也是一大头疼的事情。所以推荐DIY 人士选用厂家推出的配套分频器产品,虽然不如专门设计的分频器效果好,但由于是厂家推出的折衷产品,所以用在任何环境下效果都还不错,没有太大的差异。直到现在为止,所有的多媒体有源音响都在使用集成电路功放,原因有两点:1,性能稳定可靠,外围元件简单,组装后无需调试即可投入使用,价格低廉,适合大批量的集成化生产。2,发展到现在,集成电路功放的性能已接近分离元件功放的性能,因此一大批名管被穷人追捧,像TDA1521A,LM3886,LM1875/6,TDA1514,TDA7296等等。其音质要比街上一,二百元的家用功放强的多,所以绝大多数厂家也乐得其所,顺其自然的采用了集成电路功放。对此我也没什麽好说的,因为多媒体音箱有其局限性,硬要让其使用大型分离元件功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从价格到维修,都会大大的提升,而音质的提升并不如金钱的提升那样明显。一般说来,现在绝大多数厂家在高档音响上用的都是LM1875/6芯片,从音质到功率都已能满足家用需求(发烧友除外)但是,关键在于变压器,这几乎是多媒体劣声的主要根

源。在所有的多媒体音箱中,全部用的都是普通E型变压器,E型变压器本没有什麽坏处(虽然现在都在炒环变,但E型在国外却还有厂家在使用)但多媒体音箱厂家的的制造工艺令人担心。让我们先来看一看E型变压器的结构,这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变压器。其特点是:初,次级共用一个骨架,窗口占空系数较高;铁心散热面积较大;铁心可保护绕组;使之不易受到机械损伤;制作简单。但它铜线用量大(效率低)损耗大,初次级漏感大,易受外来磁场干扰。所以当它装到了音箱内部时,一切恶声皆由它引起,因为E型变压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很大的漏磁,这个磁场会与扬声器,功放电路产生相互调制,引发多种我们不需要的声音。而且其内部电流变化速度慢,因此在大动态时有声音发浑,底气不足的情况。而且所有的功放内至电源功率都很小,大都在二十瓦左右,大的也不过五十余瓦,在这样小的功率下,再加上损耗,实际上功放输出的功率不足十瓦(按电源功率二十瓦算)一旦遇到大动态,强音压时,就会因为电源供应不足,出现电源电压低落,功放得不到应有的电压,输出功率自然要打折扣,同时因为晶体管电路的特性所至,此时会出现大量的削波失真,表现在声音上就是不堪入耳。此时整个音响系统已进入严重的失真中。因此在选择有源音响时有必要知道电源质量的好坏。多媒体音箱的发展趋势多媒体音箱发展到现在,基本上还是很不成熟的,没有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造成质量控制不过关(这里指的是音质)但由于原先HIFI厂家的介入,使得原先的市场格局有了新的变化,我想以后在HIFI 厂家的带领下,市场会逐步规范化,多媒体音箱的总体质量会有较大的提高,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HIFI厂家会推出一系列的高档多媒体音箱产品,并占领市场的高端位置,并向中低端市场进行渗透(但时间不会很快)原先的多媒体厂商则会推出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多媒体产品,他们的价格低廉,而且声音质量会在现有的产品上提升不少,会在低端市场占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由于集中于这个市场的厂家很多,竞争会比现在更激烈,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市场会逐步的淘汰一些质量低劣,没有生命力的生产厂商。多媒体音箱的形式,依旧会集中在2.0和×.1两种形式上。2.0式的产品,声音品质会进一步提高,甚至达到高保真的最低要求,低音单元的口径会逐步朝着5寸-6寸发展,由于引进新的技术,低音单元的品质将会大幅度上升,高音单元则以丝制振膜主体(以用来中和声卡本身固有的声音冷硬的感觉)箱体也会由现在的4升左右加大到8-10升,箱体设计逐步正规化,有可能会出现一部分分离式的功放音箱组合。×.1式的产品,则会更加多样化,4.1 5.1将会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不过由于近场环境很难摆放这么多的音箱,可能会有一部分厂家推出3.1式的音箱,通过三只音箱在人的前部形成一个半环状声场,形成一定的影音效果。还会有一部分4.1 5.1音箱的后置卫星箱会推出万能挂架,让用户可以选择更多的摆放位置如靠椅的靠背两旁,后面的墙上,甚至是吊置于天花板上。。×.1由于只使用一个低音单元,生产成本会降低不少,再加上多声道技术的全面普及,所以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人性化,个性化,易用性等诸多潮流性设计会引入其中,使得产品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通过采用新的单元,新的箱体设计,声音品质也会有长足的提高。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3-2) 3-3)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 得c d ≤b d ≤a d ≤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四、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它称为位移曲线(也称? S曲线) -位移曲线直观地表示了从动件的位移变化规律,它是凸轮轮廓设计的依据 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 五、凸轮等速运动规律

???? ? ?? ?? == ====00 0dt dv a h S h v v ? ?ω?常数从动件等速运动的运动参数表达式为 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曲线 等速运动位移曲线的修正 ,两轮的中心距α=630mm ,主动带轮转速1n 1 450 r/min ,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10kW 。试求:V 带中各应力,并画出各应力1σ、σ2、σb1、σb2及σc 的分布图。 附:V 带的弹性模量E=130~200MPa ;V 带的质量q=0.8kg/m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v=0.51;B 型带的截面积A=138mm2;B 型带的高度h=10.5mm 。

音视频文件码率与大小计算公式(更新版)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 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ps是每秒的意思,例如800Kbps其中,1K=1024 1M=1024Kb为比特(bit)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字节(Byte)s为秒(second)p 为每(per)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2Mb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256KB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 例如一个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比特来表示。 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 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件体积就越大。 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 所以: 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文件大小=(音频码率÷8 +视频码率÷8)×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即: 文件=码率÷8×时间码率=文件×8÷时间比如:

音频的基本调试方法

音频的基本调试方法 目录 一:音频的基本调试方法 (1) 1.1:需要调试的音频基本项如下 (1) 1.2:MTK调试音量大小的基本方法 (2) 1.2.1:进入META调试: (2) 1.2.2:工程模式的调试方法(*#3646633#) (4) 1.3:音频测试的基本方法 (5) 1.3.1用声压计测试声压(MIDI和MP3): (5) 1.3.2用示波器测量功率(MIDI,MP3,Receiver, Headset) (5) 1.3.3用数字万用表测量功率 (6) 1.4回音抑制 (7) 1.4.1普通通话时的回音: (7) 1.4.2蓝牙通话的回音 (7) 1.5 EQ均衡器的设置 (8) 二:音频器件的基本选型 (9) 三:音腔的评审 (9) 四:音频曲线的调试-CTA (9) 4.1CTA测试项目 (9) 4.2调试步骤 (10) 附录1:各项MTK音频的参考值 (13) 附录2:NXP各项音频设置 (14)

一:音频的基本调试方法 1.1:需要调试的音频基本项如下(√需要调试;X不需要调试) 具体的调试点在middle(level=3)和MAX(level=6)两点如下图,其余等级基本平分就好。

1.2:MTK调试音量大小的基本方法 1.2.1:进入META调试: 进入META在Audio tool的custom volume setting 里面设置,如图。 通过设计ADC(0-255)值来调节寄存器的值,从而调整增益。 其调试方法就是调节各选项卡里面的数值,通过不断调整及测试来确定最终的音频参数,其中值得注意的几项如下: 1:MIDI Melody下的level0-level6是用来调整MIDI铃声的大小(音源为手机内置的铃声), 2:MP3 MP3(音源在T卡上)的调节在16Level下的Max melody volume gain里面,所以音量只能设置最大值。

音箱的音腔计算方法

ASW计算公式开口腔计算公式:V A = (2S x Q。)² x V AS(L) 通带纹波系数是带通式音箱的重要设计参数。选取合适的封闭腔带通Q值QB,查表得出fL和fH,用f。/Q。分别乘以这两个系,求出音箱频响曲线上下降3dB的两个频率点,要求与设计值相符。带通Q值越高,音箱的灵敏度越高,但通频带越窄;带通Q值取得越低,音箱的灵敏度越低,但通频带越宽。导相管的调振频率fB = QB x ( f。/ Q。) 导相管长度L=[(c²S]/(4*3.14²*fb²*V)] -0.82*S?² 密封腔计算公式:VB = V AS / a 顺性比a = (QB² / Q。²) – 1 箱体总容积为V = VA + VB 单腔倒相式音箱计算公式 1.低频扬声器单元的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是决定音箱低频响应的重要参数。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由喇叭供应商给出,或自己根护喇叭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公式计算,在已知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的前提下计算VAS。2.箱体容积计算公式:VB = V AS / a 箱体顺性比a值可由倒相音箱设计图表查出(91页图3-9),设QL=7。也可由下面的简表进行估算,如下表:3.确定倒相管截面积。 4.确定导相管长度,可用公式:L=[(c²S]/(4*3.14²*fb²*V)] -0.82*S?² 5.音箱的调整要点:原则是将倒相箱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最合适的频率点,使音箱的低频响应平坦。调整音箱的系统品质因数,使音箱的低音深沉,听起来即不干涩也不混浊;调整分频网络的分频点和相位特性,使音箱各频段的声压均匀,频率响应曲线平坦。一般的设计流程多媒体音箱并不是简单的将功放音箱结合到一块,因为使用环境上的不同,所以在设计上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少有厂家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些厂家大多只是注意到了音箱外表的美与丑,根本没有考虑到音箱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进行正确的音箱设计,所以其音质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有关这个问题以前曾先生写过不少文章,大家可以参看,我在此着重的谈一谈作为一款高质量重放声音的多媒体音箱的具体的设计过程,以及如何处理在设计时所遇到的问题。一选择合适的单元多媒体音箱工作状态处于近场小环境听音,因此决定了我们只能使用小容积箱体,选择小口径单元,这要求单元拥有合理的重放声压,以及足够宽的重放带宽。但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中高档多媒体音箱中还是采用稍大一些口径的单元为好,4.5寸的口径可以认为是最易于做到性能价格比的一种尺寸,同时如果要生产高保真产品的话5寸是一种不错的口径。我觉得现在的多媒体音箱大都体积偏小,不过惠威的M200是一种不错的入门产品。我认为现代多媒体音箱应该将箱体控制在4--8升之间,当然还要与相关参数相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hiele-Small参数一定要合适,而不是片面的夸大某一参数。由于低音单元口径小,所以更应该注意低频大动态性能,因为低音单元的震动系统最大线性位移量即反映了扬声器系统的大动态性能。如线性位移量偏小,则在高声压级大动态时,不但低音不能有效重放而且各种失真也会增大,特别是影响音质的奇次谐波失真。现在大多数多媒体音箱的磁路设计也欠佳,磁体小,上下夹板导磁率低,对振盆控制能力低,因此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也较大。因此在现代多媒体音箱中的总的失真率将达到7%左右或更高。这在HI-FI看起来是不可容忍的。还有就是振盆材料,由于近年来低档PP盆,防弹布盆,玻璃纤维盆,碳纤维盆的价格日益低下,再加上外观好,因此更多的被用在了多媒体音箱上来,但殊不知,后三种振盆的自阻尼很小,工作状态是极难控制的,一般在中高端的某一频率点上会产生很多的失真,大到不可忍受的地步,这个频率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盆分裂点。因为现代多媒体音箱都没有分频器,再加上设计不合理的箱体,是很难压制这个分裂点的。而第一种振盆即PP盆,虽然听起来韧性好,中频饱满,低频富有弹性,但由于刚性相对较低,因而在大音量下引起的失真也较大。中频的层次感也不是很好。而相对个性较小,较容易控制的质量好的纸盆单元,却很难见到有厂家应用。就个人DIY制作而言,南京的110,150系列防磁低音,银笛的QG4,QG5系列防磁高音单元,都是不错的DIY选择,要求高一点的还可以选择惠威,发友等厂家专为多媒体音箱设计的

音视频文件码率与大小计算公式(更新版)

编码率/比特率直接与文件体积有关。且编码率与编码格式配合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视频文件是否清晰。 在视频编码领域,比特率常翻译为编码率,单位是Kbps,ps是每秒的意思,例如 800Kbps 其中,1K=1024 1M=1024K b 为比特(bit)这个就是电脑文件大小的计量单位,1KB=8Kb,区分大小写,B代表 字节(Byte) s 为秒(second) p 为每(per) 以800kbps来编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800K比特来表示。 1MB=8Mb=1024KB=8192Kb Windows系统文件大小经常用B(字节)为单位表示,但网络运营商则用b(比特),也就是为什么2Mb速度宽带在电脑上显示速度最快只有约256KB的原因,网络运营商宣传网速的时候省略了计量单位。 完整的视频文件是由音频流与视频流2个部分组成的,音频和视频分别使用的是不同的编 码率,因此一个视频文件的最终技术大小的编码率是音频编码率+视频编码率。例如一个 音频编码率为128Kbps,视频编码率为800Kbps的文件,其总编码率为928Kbps,意 思是经过编码后的数据每秒钟需要用928K比特来表示。 了解了编码率的含义以后,根据视频播放时间长度,就不难了解和计算出最终文件的大小。编码率也高,视频播放时间越长,文件体积就越大。不是分辨率越大文件就越大,只是一 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清晰度,较高的分辨率需要较高的编码率配合,所以使人产生分辨率 越大的视频文件体积越大的感觉。 所以: 计算输出文件大小公式: 文件大小 =(音频码率÷8 + 视频码率÷8)×影片总长度(秒为单位) 即: 文件= 码率÷8×时间 码率=文件×8÷时间 比如: 码率1M、时长1小时的视频,文件大小=1÷8×3600=450M。 文件450M、时长1小时的视频,码率大小=450×8÷3600=1M 这样以后大家就能精确的控制输出文件大小了。 例:有一个1.5小时(5400秒)的影片,希望转换后文件大小刚好为700M 计算方法如下: 700×8÷5400×1024≈1061Kbps 意思是只要音频编码率加上视频编码率之和为1061Kb,则1个半小时的影片转换后文件 体积大小刚好为700M。 至于音频编码率和视频编码率具体如何设置,就看选择的编码格式和个人喜好了,只要2 者之和为1061即可。如可以设置为视频编码格式H264,视频编码率900 Kbps,音频 编码格式AAC,编码率161 Kbps。 与文件体积大小有关的码率是指的平均码率,因此,不论是使用固定比特一次编码方式还 是使用二次(多次)动态编码方式,都是可以保证文件大小的。只有使用基于质量编码的 方式的时候,文件大小才不可控制。 编码格式有很多种,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用途,产生了各种编码格式。 不同编码格式的压缩率不一样,且有各自的特点,有些在低码率情况下能保持较高的画面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1、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本国居民在国内或在国外从事物质生产和劳务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各经济活动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和。它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各经济部门增加值的总和。 3、增加值 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总产出扣除原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及其他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劳务)之后的价值。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收入法或成本法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生产法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4、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各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社会福利、公共行政和国防等)。 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该指标与人口增长率的区别是未包含人口迁移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

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增长。 6、就业人员 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该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它包括:(1)全部职工;(2)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个体劳动者;(4)乡镇企业从业人员;(5)农村劳动力。 7、失业人员及失业率 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城镇失业率是城镇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加城镇失业人数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城镇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的人数比重,也是分析就业水平的主要指标。 8、下岗职工 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单位未安排任何一种劳动岗位,等待重新安排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单位“内退”人员、“轮岗及歇岗”期间的人员,由于单位原因“放长假”人员、“待岗”人员和单位停工、停产下岗、企业裁员下岗的人员。不包括下岗后仍在原单位参加转岗培训的人员。 9、下岗职工生活费 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原单位领取的无论以何种渠道和各种名义发放的基本工资、比例工资、生活费、补助费、救济金、困难职工补贴等现金和实物折款额。 10、下岗再就业职工指符合“下岗人员”定义的下岗职工,在城镇劳动力抽样时点前一周内以各种形式为取得收入而劳动1小时以上的人。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的国家法律所不禁止的、对社会有益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 11、平均工资及工资指数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

机械设计转动惯量计算公式-参考模板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 410 32-??=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声音中的比特率

声音中的比特率 简介 比特率是指将数字声音由模拟格式转化成数字格式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就越好。作为一种数字音乐压缩效率的参考性指标,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1秒)内传送的比特数bps(bit per second,位/秒)的速度。通常使用kbps(通俗地讲就是每秒钟1000比特)作为单位。cd中的数字音乐比特率为1411.2kbps(也就是记录1秒钟的cd音乐,需要1411.2×1024比特的数据),音乐文件的BIT RATE高是意味着在单位时间(1秒)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BIT)多,也就是音乐文件的音质好的意思。但是,BIT RA TE高时文件大小变大,会占据很多的内存容量,音乐文件最常用的bit rate是128kbps,MP3文件可以使用的一般是8~320kbps,但不同MP3机在这方面支持的范围不一样,大部分的是32-256Kbps,这个指数当然是越广越好了,不过320Kbps是暂时最高等级了。 比特率值与现实音频对照 16Kbps=电话音质24Kbps=增加电话音质、短波广播、长波广播、欧洲制式中波广播40Kbps=美国制式中波广播56Kbps=话音64Kbps=增加话音(手机铃声最佳比特率设定值、手机单声道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112Kbps=FM调频立体声广播128Kbps=磁带(手机立体声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低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160Kbps=HIFI高保真(中高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192Kbps=CD(高档MP3播放器最佳设定值)256Kbps=Studio音乐工作室(音乐发烧友适用)实际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比特率也越来越高,MP3的最高比特率为320Kbps,但一些格式可以达到更高的比特率和更高的音质。比如正逐渐兴起的APE音频格式,能够提供真正发烧级的无损音质和相对于WA V格式更小的体积,其比特率通常为550kbps-----950kbps。 常见编码模式 VBR(V 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推荐编码模式;ABR(A verage Bitrate)平均比特率是VBR的一种插值参数。LAME针对CBR 不佳的文件体积比和VBR生成文件大小不定的特点独创了这种编码模式。ABR在指定的文件大小内,以每50帧(30帧约1秒)为一段,低频和不敏感频率使用相对低的流量,高频和大动态表现时使用高流量,可以做为VBR和CBR的一种折衷选择。CBR(Constant Bitrate),常数比特率指文件从头到尾都是一种位速率。相对于VBR和ABR来讲,它压缩出来的文件体积很大,而且音质相对于VBR和ABR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实际价值 APE的比特率高低与音质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观点:1、APE的比特率越高,音质越好。 2、APE的比特率和音质没有关系。 3、APE的比特率由压缩比决定。首先,APE的比特率到底由什么决定?经过几次试验,发现APE的比特率是由原CD本身的特征和压制APE 时采取的参数两者共同决定的。原CD的特征是主要因素。同样的CD抓的W A V文件,用猴子压缩时采取不同的参数,会导致得出的APE的比特率有细小的差别(50KBPS左右),压缩比越高,比特率越低。而原CD的特征的差异就会导致压出的APE比特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能达到500K左右),这个特征包括母带录制时采样量值(BIT)、音乐本身的动态范围(不能简单认为交响乐就比人声清唱的动态范围大)。20BIT和16BIT灌制的CD压出来

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l 一评价单元抽采钻孔控制范围内煤层平均倾向长度, m ; 附录瓦斯抽采指标计算方法 A1预抽时间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预抽时间差异系数为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减去预 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的差值与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 天数之比。预抽时间差异系数按式(1)计算: max 式中:一预抽时间差异系数,% T max —预抽时间最长的钻孔抽采天数, d ; T min —预抽时间最短的钻孔抽采天数, do A2瓦斯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含量计算 按公式(2)计算: W )G Q (2) 式中: W 一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 3/t ; (7.9594) W )—煤的原始瓦斯含量,m/t ; Q 一评价单元钻孔抽排瓦斯总量,m 3; G 一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to 评价单元参与计算煤炭储量 G 按公式(3)计算: G L H 1 H 2 2R l n 技 R m (3) 式中:L 一评价单元煤层走向长度,m ; max T min 100% (1)

H i、H2 一分另U为评价单元走向方向两端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h i、h2 一分别为评价单元倾向方向两侧巷道瓦斯预排等值宽度,m如果无巷道则为0; R 一抽采钻孔的有效影响半径, m; m一评价单元平均煤层厚度,mi 3 —评价单兀煤的皆度,t/m。 H i、H2、h i、h2应根据矿井实测资料确定,如果无实测数据,可参照附表1中的数据或计算式确定。 附表1巷道预排瓦斯等值宽度

A3抽采后煤的残余瓦斯压力计算方法: 煤的残余相对瓦斯压力(表压)按下式计算: ab P CY 0.1 100 A d M ad 1 P CY 0.1 W CY ■- ■- 1 b(P CY 0.1) 100 1 0.31 M ad P a (4) 式中:W L残余瓦斯含量,”/t ; (7.9594) a,b一吸附常数;a=20.7739,b=1.6280 P CY一煤层残余相对瓦斯压力,MPa ,(0.101325 MPa) p a 一标准大气压力 A d 一煤的灰分,% (1.04) M ad 一煤的水分,% (11.09) 一煤的孔隙率,m3/ m3; (4.23) 一煤的容重(假密度),t/ m 3。(1.45) A4可解吸瓦斯量计算方法: 按公式(5)计算: W W CY W CC j (5) 式中:W j 一煤的可解吸瓦斯量,mvt ; 3 一 W CY一抽米瓦斯后煤层的残余瓦斯含也,m/t; W Cc 一煤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残存瓦斯含量,按公式 (6)计算。 …0.1ab 100 A d M ad 1 兀 W Cc ------------------------ ------------------------------------- ------------------------------- -------- 1 0.1b 100 1 0.31M ad (6)

电脑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新型公开一种电脑一体机,包括中框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框上的喇叭,所述中框包括架体及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所述架体包括第一边框、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且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与第三边框,所述安装架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喇叭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本技术新型的电脑一体机,通过将喇叭安装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边,进而可以有效减小前框的边框宽度,利于实现电脑一体机的窄边框化,且将中框的架体与安装架分体式设置,先将喇叭安装于安装架上,再将安装架与架体组装,有效降低了喇叭的组装难度,提升了组装效率。 技术要求 1.一种电脑一体机,包括中框及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框上的喇叭,其特征 在于,所述中框包括架体及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的安装架、所述架体包括 第一边框、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边框且相对设置的第二边框与第三边框,所 述安装架一端与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另一端 与所述第三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喇叭可拆卸安装 于所述安装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 装部,所述喇叭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螺钉锁合安 装于所述安装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本体, 所述安装部垂直连接于所述本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安装 部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有出声 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与所述安装 部之间形成有音腔,所述音腔与所述出声口连通。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脑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为两个, 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端。 说明书 电脑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技术新型涉及一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脑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电脑一体机是一种将主机和显示器整合到一起的新形态电脑,由于其体 积较小、容易搬运、较美观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窄边框技术是一种压缩显示屏边框尺寸的技术,由于窄边框技术有效地 提升了显示面积,视野更广,视觉冲击力更强,目前,窄边框技术己成为显示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音箱的音腔计算

ASW计算公式 开口腔计算公式:VA = (2S x Q。)² x VAS(L) 通带纹波系数是带通式音箱的重要设计参数。 选取合适的封闭腔带通Q值QB,查表得出fL和fH,用f。/Q。分别乘以这两个系,求出音箱频响曲线上下降3dB的两个频率点,要求与设计值相 符。带通Q值越高,音箱的灵敏度越高,但通频带越窄;带通Q值取得越低,音箱的灵敏度越低,但通频带越宽。 导相管的调振频率fB = QB x ( f。/ Q。) 导相管长度L=[(c²S]/(4*3.14²*fb²*V)] -0.82*S?² 密封腔计算公式:VB = VAS / a 顺性比a = (QB² / Q。²) – 1 箱体总容积为V = VA + VB 单腔倒相式音箱计算公式 1.低频扬声器单元的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AS是决定音箱低频响应的重要参数。 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AS由喇叭供应商给出,或自己根护喇叭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公式计算,在已知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的前提下计算VAS。 2.箱体容积计算公式:VB = VAS / a 箱体顺性比a值可由倒相音箱设计图表查出(91页图3-9),设QL=7。也可由下面的简表进行估算,如下表: 3.确定倒相管截面积。 4.确定导相管长度,可用公式: L=[(c²S]/(4*3.14²*fb²*V)] -0.82*S?² 5.音箱的调整要点: 原则是将倒相箱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最合适的频率点,使音箱的低频响应平坦。调整音箱的系统品质因数,使音箱的低音深沉,听起来即不干涩也不混浊;调整分频网络的分频点和相位特性,使音箱各频段的声压均匀,频率响应曲线平坦。

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声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该扬声器组件包括:壳体,围设形成音腔,壳体上设置有连通音腔和外部空间的开口;扬声器,设置于音腔内,扬声器的出音面与开口对应设置;壳体上设置有散热材料,壳体的第一部分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大于壳体的第二部分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其中,扬声器在工作时,第一部分的温度大于第二部分。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一方面能够针对热量高的区域集中散热,避免热量高的区域温度过高而影响扬声器组件的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热量低的区域的散热材料的用量,起到了节约成本的作用,一举两得。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围设形成音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音腔和外部空间的开口; 扬声器,设置于所述音腔内,所述扬声器的出音面与所述开口对应设置;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散热材料,所述壳体的第一部分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部分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其中,所述扬声器在工作时,所述第一部分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

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前壁,所述扬声器的出音面对应所述前壁,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前壁; 其中,所述前壁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壳体除所述前壁之外的部分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前壁、与所述前壁相对的后壁、以及与所述前壁和所述后壁连接的底面,所述底面设置有电路板,所述扬声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 其中,所述底面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大于所述壳体除所述底面之外的部分设置散热材料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壳体的多个通孔,所述散热材料填充于所述多个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连通外部空间的出口贴近电子设备的中框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朝向所述音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散热材料填充于所述多个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1、人事单位: 薪资计算准确率 = 计算准备人数/公司管理员工总数 人力稼动率 =(实际作业时间÷实际出勤时间)×100% 劳动分配率 = 人事费用(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附加价值(同期增加值总额)×100% = 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 招聘到岗率 = 实际到岗人数/录用人数 人力消耗指数—年离职率 = 在同一年内离职的人数/在某一年内的平均员工人数×100% 人力损耗指数—月离职率 = (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人力稳定指数—稳定率=(目前服务满一年的人数/一年前总人数)*100% 人力留任率 = 定期间仍在职人员/原在职人员×100% 试用期离职率 = 期间试用期离职总人数/期间平均人数, 人事流动新进率=新进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2×100% 勤缺分析=因各类勤缺原因而损失的工作日数/损失工作日数(同上)+工作日数×100% 人力流动率 =(某一期间内离职人数+新进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淨人事流动率=补充人数/(正式职工期初数+期末数)÷2×100% 人力替换率=(某一期间内新进人数-离职人数)/该期间平均人数*100% 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总额/总成本)×100% 人工成本效益指标 = 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人工成本/总成本 * 100% 人事费用率 =人工成本总量 / 销售(营业)收入*100% =(人工费用/员工总数)÷{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总数} =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纯收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 =增加值率×劳动分配率 人工成本利润率=(利润总额/人工成本总额)×100% 企业人工成本 = 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人力资源成本 = 取得成本(招募成本+选拔成本+录用成本 +安置成本 )+ 开发成本 (岗前培训成本+在职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使用成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 替代成本(补偿成本+遣散前业绩差别成本+空职成本))* 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记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人事诊断常用指标分析表? 指标计算公式意义及公能判定标准 员工比率非生产人员÷员工总数×100%测验员工结构状况定通常非生产人员越小越好,视企业而 员工增加率(本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上年度员工数×100%测验每年员工增加比率视发展规模而定 工资增加率(本年平均工资-上年平均工资)÷上年度平均工资×100%测验每年工资增加率略低于劳动生产率增加率 加班工资率加班工资额÷工资总额×100%测定加班工资占工资总额比率视实际状况而定 离职率每年离职人数÷员工总数×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比率不宜超过10% 离职增加率(本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上年度离职人数×100%测定每年离职人员

绩效考核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计算方法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提升员工绩效和本公司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此考核制度。 第二条绩效考核针对员工的工作表现。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包括试用期内的员工和临时工。二、考核方法 第四条对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以次为基础给出年度综合评判。具体见表。 第五条对外地办事处经理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采取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主管考核综合评判的方法,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并以次为基础给出年度综合评判,具体见表。 第六条自我述职报告和上级考核在薪资待遇方面有如下体现: 年度综合评判为“A”者,在下一年将得到______%工资(不包括工龄工资)的增长; 年度综合评判为“B”者,在下一年将得到______%工资(不包括工龄工资)的增长; 年度综合评判为“C”者,其薪资待遇保持不变; 综合评判两个为“D”者,行政及人事部将视情况给予其警告、降级使用或辞退。 第七条对操作层面员工的考核,采取月度工作表现考核的方法。具体见表。 1.月度业绩考核为A者,本月工资增加______%; 2.月度业绩考核为B者,本月工资保持不变; 3.月度业绩考核为C者,本月工资减少______%; 4.月度业绩考核为D者,本月工资减少______%; 5.月度业绩考核为______个A者,即全年的月度考核都为A,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______%; 6.月度业绩考核为______个A,______个B者,其下一年工资(工龄工资不在其内)增加______%; 7.月度业绩考核有______个D者,公司将辞退该员工。 第八条操作层面员工的年度综合考核以其月度考核为基础,由直接上级给出综合判断。综合判断的结果将与该员工的年底奖金挂钩。具体情况如下: 1.月度业绩考核结果相应的分值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由______个月的累计分数确定对该员工的综合评判。 2.累计分数大于等于5分者,年度为“A”; 3.累计分数小于5分,大于等于3分者,年度为“B”; 4.累计分数小于3分,大于等于0分者,年度为“C”; 5.累计分数小于0分者,年度为“D”; 三、考核时间 第九条经理人员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的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月 ______日和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月______日;外地办事处经理和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时间安排在每年______月、______月、______月和______月的中上旬,操作层面的员工考核时间为每月的______日至______日,若逢节假日,依次顺延。 四、绩效考核面谈

DMI指标的计算方法

DMI指标的计算方法 DMI指标的计算方法是比较实用的计算方法,就是过程稍微复杂,它涉及到DM、TR、DX等几个计算指标和+DI(即PDI,下同)、-DI(即MDI,下同)、ADX和ADXR等4个研判指标的运算。 1、计算的基本程序 以计算日DMI指标为例,其运算的基本程序主要为: (1)按一定的规则比较每日股价波动产生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计算出每日股价的波动的真实波幅、上升动向值、下降动向值TR、+DI、-DI,在运算基准日基础上按一定的天数将其累加,以求n日的TR、+DM和DM值。 (2)将n日内的上升动向值和下降动向值分别除以n日内的真实波幅值,从而求出n 日内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3)通过n内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之间的差和之比,计算出每日的动向值DX。 (4)按一定的天数将DX累加后平均,求得n日内的平均动向值ADX。 (5)再通过当日的ADX与前面某一日的ADX相比较,计算出ADX的评估数值ADXR。 2、计算的具体过程 (1)计算当日动向值 动向指数的当日动向值分为上升动向、下降动向和无动向等三种情况,每日的当日动向值只能是三种情况的一种。 A、上升动向(+DM) +DM代表正趋向变动值即上升动向值,其数值等于当日的最高价减去前一日的最高价,如果<=0 则+DM=0。 B、下降动向(-DM) ﹣DM代表负趋向变动值即下降动向值,其数值等于前一日的最低价减去当日的最低价,如果<=0 则-DM=0。注意-DM也是非负数。 再比较+DM和-DM,较大的那个数字保持,较小的数字归0。

C、无动向 无动向代表当日动向值为“零”的情况,即当日的+DM﹣和DM同时等于零。有两种股价波动情况下可能出现无动向。一是当当日的最高价低于前一日的最高价并且当日的最低价高于前一日的最低价,二是当上升动向值正好等于下降动向值。 (2)计算真实波幅(TR) TR代表真实波幅,是当日价格较前一日价格的最大变动值。取以下三项差额的数值中的最大值(取绝对值)为当日的真实波幅: A、当日的最高价减去当日的最低价的价差。 B、当日的最高价减去前一日的收盘价的价差。 C、当日的最低价减去前一日的收盘价的价差。 TR是A、B、C中的数值最大者 (3)计算方向线DI 方向线DI是衡量股价上涨或下跌的指标,分为“上升指标”和“下降指标”。在有的股市分析软件上,+DI代表上升方向线,-DI代表下降方向线。其计算方法如下: +DI=(+DM÷TR)×100 -DI=(-DM÷TR)×100 要使方向线具有参考价值,则必须运用平滑移动平均的原理对其进行累积运算。以12日作为计算周期为例,先将12日内的+DM、-DM及TR平均化,所得数值分别为+DM12,-DM12和TR12,具体如下: +DI(12)=(+DM12÷TR12)×100 -DI(12)=(-DM12÷TR12)×100 随后计算第13天的+DI12、-DI12或TR12时,只要利用平滑移动平均公式运算即可。 上升或下跌方向线的数值永远介于0与100之间。 (4)计算动向平均数ADX 依据DI值可以计算出DX指标值。其计算方法是将+DI和—DI间的差的绝对值除以总和的百分比得到动向指标DX。由于DX的波动幅度比较大,一般以一定的周期的平滑计算,得到平均动向指标ADX。具体过程如下:

护理质量指标类别及计算方法

护理质量指标类别及计算方法 完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计算各种质量数据 中国护理之声整理,仅供参考! 一、医疗质量概念: 医疗质量是指“医疗服务增加人群与个人所期望的健康结果 方面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医疗服务于现有专业实施的一致程度。 医疗质量指标筛选标准 1、指标是否直接反应或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 2、是否反应了患者、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3、指标的变化是否与医疗服务管理直接相关, 4、改善服务管理能否正面影响该指标的变化。 5、统计该指标多个数据是否可得 6、指标所提供信息的价值是否大于收集、统计和报告所付出的成本。 医疗护理指标,除标准要求的,还可以根据本医院、本科室的特点,提出更适合的质量指标! 二、传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达标分数 以下评价指标是否还保留,根据医院的需要及数据统计的科学性、真实性,以及与上年统计学分析对比。 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95分 2、基础护理合格率≥90%. 90分 3、特、一级护理合理率≥90%. 90分 4、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5%. 95分 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0分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00分 7、护理在职教育理论平均》80分80分 8、院内年褥疮发生次数《1% 9、年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数≤1. 10、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 11、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合格率的计算: 急救管理质量(标准分100分,合格分≥95分,其中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急救物品完好率=急救物品合格件数/急救物品抽查总件数×100% 二、新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涉及的标准: 现阶段应根据医院及科室特点建立的护理质量指标 以下指标的统计,应按每年或每季度比上阶段发生率降低的百分比为质量指标,而非据对的发生率。 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