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监狱改革

清末监狱改革
清末监狱改革

字数设置:3000 | 加书签 | 我的书签

19世纪末期,多事之秋的中国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朝野上下,无不震撼。慈禧太后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迫重新拾起曾被她残酷镇压了的变法维新大旗,承认在“万古不易之常经”外,

没有“一成不变之治法”。

谕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使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

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修?各举所知,各

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1 ] 。由此开始了清末十年的政治制度改革,此即通常所称“清末新政”。

刑律监狱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刑事、监狱法规的修订与创制1、大量翻译西方刑法,监狱法规,为修律奠基1 90 2年3月,清廷下诏:“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纂修”[2 ] 。

法律改革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由刘坤一、张之洞保举,清廷于同年5月发布上谕,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主持刑律狱制改革事宜。

沈、伍两人亲自组织人员翻译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献。其中与刑狱最有关系的,1 90 5年已译德意志刑法、裁判法,俄罗斯刑法,日本现行刑法、改正刑法、陆军刑法、海军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

[3] 1 90 7年,又完成了法兰西刑法、荷兰刑法、意大利刑法、日本刑法论、普鲁士司法制度、日本监狱访问录、监狱学、狱事谭的翻译,已译未完者则有比利时刑法论、比利时监狱则、比利时刑法、美国刑法、美国刑事诉讼法、瑞士刑法、芬兰刑法、刑法之私法观。[4]西方法律文献的大量翻译,不仅为制定新律提供了模式和样本,更重要的是,还冲击了当时朝野上下依然顽固的守旧思想,有助于开阔眼界,更新观念。

2、废除苛刑酷法,限制刑讯逼供,仿效西方人道精神制订新律1 90 5年5月,沈家本、伍廷芳首先抨击了凌迟、枭首、戮尸三项酷刑,奏请一概废除,死罪至斩决而止,凡律内凌迟斩枭各条俱改斩决,斩决俱改绞决,依次递减……同时,因“今世各国咸主持刑罚止及一身之义” ,应将律例缘坐各条,除知情者仍治罪外,其不知情者悉予宽免。而刺字作为典型的肉刑更应废除,“凡窃盗皆令收所习艺。

[3] ”同年,沈、伍在核议刘坤一、张之洞会变法第二折恤刑狱一条时,奏

请“嗣后除罪犯应死,证据已确而不肯供认者准其刑讯外,凡初次讯供时及徒流以下罪名不

准刑讯以免冤滥,其笞杖等罪仿照外国罚金之法,最高不超过银1 5两。如无力完纳者折为

作工,最高不超过6 0日。

旗人有犯法者照民人一律科断”。这些虽是有限度地废止刑讯,但和原来的规定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

1 90 6年5月,沈家本等奏请将现行律内虚拟死罪分别改为流徒(针对戏杀、误杀、擅杀三项)。为此,刑部、都察院联衔上秦主张准其听请:“戏杀改为杖一百,徒三年,误杀、擅杀应拟绞候者一律改为杖一百,流三千里,毋庸发配,归入习艺所罚令工作。

”[4] 但误杀父母兄弟等项或擅杀二命以上者,仍须列入秋审监候。由此可见,对事关伦理纲常的犯罪,统治者仍要严刑惩罚。

1 90 2年9月,盛宣怀与英国商约大臣马凯在上海议订中英通商行船条约时,英国允诺“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审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宜皆臻完善,即允弃其治外法权。”[5] 其后,美,日等国亦纷纷效仿。

清王朝为了那一线收回治外法权的微弱曙光,被迫开始有步骤地宣布废除酷刑,大范围废止刑法,减轻刑罚,实行罚金刑。然后在此基础上全面修改旧律,制订资产阶级性质的新律。

1 90 6年,沈家本编写《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分为总则、刑事规则、民事规则、刑事民事通用规则、中外交涉事件处理规则等五章。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诉讼断狱附属于刑律的传统体系,更值得称道的是采用了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却因遭到各省督抚的反对而未颁行。

1 91 0年底又编写《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草案》,仍然未及颁行。《新刑律草案》是在沈家本主持下,由日本法学博士冈田朝太郎等人起草。

1 90 7年1 0月,沈家本奏草案告成并说明修订大旨:“一、更定刑名为死刑、徒刑、拘留、罚金四种;二、酌减死罪;三、死刑唯一;四、删除比附;五、惩治教育。”[6] 该草案明显体现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以自由刑为主,罪行法定等原则,较之《大清律例》是个巨大进步。

然而,《案》一出,立即遭到朝野上下铺天盖地的责难、攻击。以张之洞、劳乃宣等为代表的礼教派认为《草案》“专以摹仿外国为事” ,不合礼教民情,无以除暴安良[6] 。

宪政编查馆不得不依从廷议,在《草案》之后附加《暂行章程》五条,其中规定,对于“加害皇室罪”、

“内乱”、“外患”罪必须加重处刑;对无夫奸必须处刑;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草案》的进步色彩几乎因此丧失殆尽。

1 91 0年4月7日清政府颁行《大清现行刑律》,作为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形式。同年1 2月

2 5日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预定宣统五年施行。

《大清新刑律》分2篇、5 3章、共41 1条。新刑律大量照搬日本、德国等资产阶级国家的刑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和现行刑律有较大的改动。

在体例结构上,仿效资产阶级国家的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更定刑名为主刑和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只设绞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罚金。

从刑包括剥夺公权和没收。采用资产阶级罪行法定主义原则,删除比附。

对幼年犯罪,改用惩治教育。此时的清王朝行将就木,但依然坚持其所谓的“国粹” ,和《新刑律草案》一样,附有《暂行章程》五条,竭力保持旧律的封建性传统。

而且分则部分直至清亡也未通过,可见修律进展之艰难。

1 90 7年,沈家本在实行改良监狱一折中主张颁布监狱规制。在他主持下,从1 90 8年起,

由修订法律馆狱务顾问、日本监狱学家小河滋次郎起草《大清监狱律草案》。

《草案》结束了中国狱法依附于刑律的地位,成为独立的部门大法,它以教育刑思想取代旧提牢章程内容,其立法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草案》虽因武昌起义爆发而未颁行,但它却成为民国时期法政学堂监狱专科课程的教材和制定监狱法典的蓝本。

北洋政府1 91 3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监狱规则》,国民党政府1 92 8年颁布的《监狱规则》以及1 946年公布的《监狱条例》等法律,基本上是《草案》的翻版。《草案》孕成了近代狱法的雏型,有学者誉之为“近代改良监狱的第一张蓝图” ,并不过份。

二、司法官制改革的目标:监狱与立法、司法鼎峙而三1 90 6年8月,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戴鸿慈率先奏请将刑部改为法部。1 0月,清政府正式下令将刑部改为法部,专掌司法行政。

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1 90 7年1月底,法部奏核议法部官制,规定法部下设八司。

和原来刑部下设十七司,各省条块分割相比,明显有很大改进。其所设典狱司,掌管各省监狱、警察、习艺所、罪犯名册、衣粮费用、编纂牢狱之规则、统计书表事项。

”改革前的刑部提牢厅只掌刑部监狱,地方刑狱由

行政官署管辖,司法行政纠缠不清。现在,监狱司统管全国狱政,一举结束了监狱附属于行政的历史,体现了司法独立。

监狱内部建制也于此时初步定型,新监设典狱长统辖全监,设三课分掌戒护、作业、会计等事务,教务、医务所负责教诲治疗。同年5月,沈家本更从法理上明确阐明监狱地位之重要:“泰西立宪诸国,监狱与立法司法鼎峙而三。

纵有完备之法与明允之法官,无适当之监狱以执行刑罚,则迁善感化犹托空言,以故各国莫不从事于改良监狱……方今力行新政,而监狱尤为内政外交最要之举。”[4] 如此强调监狱问

题,固然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是,将监狱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沈家本确是第一人。

地方官制方面,1 90 7年庆亲王奕匡力奏请按察司改为提法司,各州厅县设典狱员,原有佐贰杂职一律裁撤酌量改用。同年公布的提法司办事划一章程规定提法司下设总务、刑民、典狱三科。

州厅县下设典狱,各省电复多以“无才无费”为借口,筹办不力,编篡官制大臣载泽迫不得已,奏请保留吏目、典史。由此可见,地方各级政府在司法行政方面的官职改革大多有名无实。

此外,还明确规定司法警察由各级检察厅检察官统一调度指挥。三、大力培养新型监狱管理人才沈家本认为“监狱以得人而治” ,否则,“虽制度完善,构造整齐,设备完全,终无成效之可睹也。

”[7] 明确提出“典狱一官,统辖全监,非兼有法律道德及军人之资格者不能胜任。”[4] 现有监狱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改革要求差距极大,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办法律学堂,

设置监狱专修科。

1 90 5年夏,沈家本、伍廷芳会奏请专设法律学堂,仿效日本做法,开设法律原理学、大清律例要义、中国历代刑律、中国古今历代法制考、东西各国法制比较、各国宪法、各国民法及民事诉讼法、各国刑事及刑事诉讼法、各国商法、交涉法等主课,辅助课开设各国行政机关学、国家财政学等。从这些课程来看,要求学生会通古今中外律例,还旁及行政、财政等学科,其起点之高,立意之深,的确令人叹服! 1 90 6年《东方杂志》刊载的一篇来稿《监狱改良大纲》则建议设立监狱专门学校,先设中央模范监狱附属监狱学校,各省模范监狱亦附设学校。

1 90 6年1 0月,京师法律学堂正式开课,聘请日本法学博士冈田朝太郎主讲刑法,同年应聘的日本法律专家还有松冈义正法官。

1 90 8年,“设监狱科于(京师)法律学堂,使司狱人才与司法人才同有储备之所”[7] ,聘日本监狱学家小河滋次郎为狱务顾问,主讲监狱学。京师法律学堂设立后,短短几年,“毕业者近千人,一时称盛。

”根据沈家本的奏请。清政府还在各省法政学堂一律增设监狱学专科,在新监狱附设监狱学堂。

设巡警、革差役、颁布《司法警察职务章程》。1 90 7年1月1 2日,清政府谕令各省督抚速办警察,将原有差役全部裁撤,以根除积弊。

同年3月9日,巡警部尚书徐世昌奏:“请饬各省督抚从绿营兵里,挑选年富力强、身体合格、粗识文字别无嗜好者改编为巡警。各省会及商埠设巡警学堂,征募士民肄业,或将绿营挑选之警兵派入学堂,教以警法,再逐渐分别去留”[4] 。

政务处与兵部会议表示同意。为了将警察纳入法制化管理,1 90 8年1月2 7日,清政府颁布《司法警察职务章程》。

规定:司法巡警分巡官、巡长、巡警三种,均有协助检察厅执行检察事务之责;巡警厅长官执行检察事务同检察厅有冲突时,须听任检察官办理;逮捕人犯应以审判衙门所发印票为凭,由检察厅备文送交巡警衙门执行,检察厅对有犯罪嫌疑者,可移知巡警厅侦察,巡警有权直接逮捕现行犯先行讯问,案情重大者应移交检察厅;审判厅传集人证质讯,应由检察厅知照原送巡警厅办理……从这些严密的法律条文看,其措施是较科学的,体现了现代司法精神。提高狱官品级。

据《清史稿》所载,省府司狱仅为从九品,而州县的吏目、典史则为不入流。清末改革者意识到若不提高狱官品级,将无法吸引具有现代司法素养的人去从事监狱管理,也无法改变人们对狱官的传统看法。

为此,1 90 7年,应沈家本之请,法部上奏:“拟请各省已成之大监狱,额设正典狱官一员,秩从五品,州县副管狱官一人,从八品。[8] ”以学校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国开始了正规化、专业化培养监狱管理人才的历史进程,并开始切实提高狱官地位,管理也试图纳入法制化轨道。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规模也大,其影响至深且巨。四、试办新式监狱1、模范监狱。

1 90 7年5月,沈家本奏请实行改良监狱:“现在内地各监狱同时改建,力有未逮。宜于各省之省会及通商口岸先造模范监狱一所,试办数年后推广于各州县”[4] 。

此前,湖广总督张之洞已率先在湖北创办模范监狱,该监狱“一切体制仿照日本东京及巢鸭

两处监狱规模,其管理之法兼采东西各国”。设有三人监、一人监、严禁监、独居暗室等各类监房1 1 2间,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和建筑。

管理方面,设典狱官、副狱官,品级分别同于通判、州判。案牍科、守卫科、工业科各设课长一员,以及书记生、教诲师、医官,皆辅助典狱官。

同旧式监狱大为不同的是,该监狱还“黜革禁卒等名目,而招考守卫军。现在所报各守卫军,有身列士林者,与从前之禁卒看役相去霄壤,教以监狱学,使其实习[9] ”。

士人开始充当监狱守卫,正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化。这在中国监狱发展史上是很值得注意的。

1 90 9年,法部奏请建设京师模范监狱,1 90 7— 1 91 1年,在建的模范监狱有:京师、奉天、湖北、两江、云贵、山东、广东等省,广西、河南、闽浙、热河、安徽等省也在筹建。京师模范监狱,构造图式由日本监狱学家小河滋次郎设计。

根据图纸规划,监狱分前、中、后三区,前区包括大门、教诲室、病监、幼年监、运动场等。中区包括中央事务所、典狱室、课员室、书籍室、囚犯接见室、仓库等。

后区是正式监房分布区,容犯人三百至五百”。

2、罪犯习艺所。1 90 2年,山西巡抚赵尔巽奏请通设罪犯习艺所,将遣军流徒等罪犯就地收

所习艺。

赵尔巽认为设立习艺所有“十益” :“拘系本地,众知儆惕;管束有所,不致逃亡;见闻不广,习染不深;各营工艺,使生善心;力之所获,足以自给;与人隔绝,不滋扰害;系念乡土,易于化导;护解无庸,经费可省;本籍保释,的确可靠;即或疾病死亡,仍获首邱,法中有恩”[7] 。此折在晚清狱制改革中极为重要,1 90 3年获得批准后,罪犯习艺所即在全国各地陆续兴办。

各地举办情形不一,边远省份大抵在省城专设一所,内地省份开办较为普及,如山东、河南两省议定各州县一律开办。这些习艺所在设立工厂、募请教习、购置器具、配备作业、制定课程等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已初具规模。

习艺所的兴办和改遣军流徒在当地服刑,实开近代惩役刑之先河,较原来的封建刑制有很大的进步。但对罪犯和贫民都采取习艺所的形式收押,混淆了刑制与民政的本质区别,带有明显的封建专制痕迹。

纵观晚清新政,其狱制改革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正如《清史稿》中说:“终日言变法,逮至国本已伤,而收效卒鲜,

岂法制之咎欤?然其中有变之稍善而未竟其功者,曰监狱。”[8] 虽然“未竟其功” ,但在中国监狱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具体地说:在监狱改良方面,建设模范监狱,举办罪犯习艺所,说明了监狱惩罚报复主义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人道主义,实行感化教育。

在刑律改革方面,体现资产阶级立法精神的新刑律总则得以通过,明定删除了沿袭几千年的主要酷刑,对于刑讯,也予以严格限制,促进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在司法行政方面,清末法律改革,以实现司法独立为目标,为达此目标,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改刑部为法部,主管司法行政;设大理院以下各级审判厅,专管司法裁判;颁布《法院编制法》,提高监狱官员的地位。

这些都可以说是司法与行政分离的开始,具有进步意义。清末新政时期刑律监狱制度改革@刘雪毅$茶陵县第二中学!湖南茶陵412400清末新政;;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沈家本;;伍廷芳;;司法近代化晚清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实施“新政”。

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修订新刑律,尝试司法独立,培养新式监狱人才,设立新式模范监狱。改革与清朝守旧势力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产生激烈冲突归于失败,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1]第一历史档案馆.义和团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清德宗实录(卷495)[M]. [3]东方杂志[J].第11期“实业”第146页. [4]东方杂志[J].第6期第273-277页,第7期第354-355页,第7期第355页,第5期第201页. [5]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7.109. [6]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馆(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王元增.监狱学[M].1917年. [8]清史稿[M].卷119总字第3473页,卷144总字第4217页. [9]湖北省司法行政史志编委会.清末民国司法行政史料辑要[M].1988.

我国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讨(一)

我国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探讨(一) 内容摘要 监狱经济是伴随着监狱及其行刑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它的存在及其发展不仅能使罪犯劳动力资源得到开发利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而且还能为监狱有效执行刑罚提供物质保障和现实载体。而监狱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取决于监狱经济体制。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监狱经济体制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监狱和监狱企业合为一体的体制,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企业在竞争中力不从心,处于弱者地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监狱的生存也受到了直接威胁,监狱的改造质量水平因此而不断下降。表现在监狱经济方面,面临着监狱企业补充监狱各项建设经费、生产经营债务、办社会等负担过重;监狱企业长期投入不足,发展空间严重受阻;传统监狱企业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等主要困难与问题。表现在监狱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监狱刑罚执行、教育改造职能和监狱经济管理职能难以到位;监、企、社混合多元体制造成监狱工作复杂与艰难;现行监狱经济体制的瑕疵容易滋生司法腐败等主要弊端。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及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以“监企合一”为核心的监狱经济体制面临的困难与弊端逐步显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而这一问题也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监狱经济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明确了监狱经济

的重要地位,论证了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多方面分析了监狱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和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本文认为,必须加快监狱经济体制改革,要加大改革力度,落实全额保障政策,推进监、企、社分开,使监狱更好地履行刑罚执行职能;要认真执行政策,将监狱执法经费支出与监狱企业收入分开;要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监企关系,建立促进新型监狱体制规范运行,以“全额保障,监企社分离,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监狱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从体制、机制和源头上解决目前监狱经济体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真正建立和完善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体制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监狱经济改革探讨 目录 摘要 (1) 引言 (4) 一、监狱经济的概述 (7) (一)监狱经济的基本涵义 (7) (二)监狱经济的主要特点 (7) (三)监狱经济关系 (9) (四)监狱经济的产生原因 (10) 二、我国监狱经济及相关体制发展的历史沿革 (14) (一)新中国监狱生产的创建阶段15

评述清末改革

评述清末改革 摘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加重。这一时期的中国正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先后进行了多次变革,这些改革历经了洋务运动、戊戍维新、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阶段。改革的目的虽然只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改革是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迈进的。受形势所迫,政府高层不得不发动改革。此后,改革便成为时代潮流,不可遏阻,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入。改革没有达到它的最初与直接目的,但改革的启示、经验教训对现实中国的改革依然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引语:清朝末年,内外交困的危局唤起王朝统治者的自救意识,从而上演了一场由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四步曲构成的改革运动。这三场改革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迈出了面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中国的改革仍有重大借鉴意义。 关键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经验教训 一、起步——洋务运动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只是惊醒了魏源等少数中下层政府官员,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别是圆明园的那把大火则彻底震惊了整个清王朝。而洋务运动就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经过两次战争,中国出现了一批较为开明的统治阶级官员,他们较为关心国家命运,探究失败原因,认为外国只是船坚炮利,若学习了西方造船与制造武器技术,中国便不会失败。虽然他们的思想有很大偏差,但是他们迈出了走出封建的第一步,睁眼看世界由他们开始,限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思想并没有付诸行动。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等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接受部分开明思想,他们认为“办洋务,师夷长技,造炮舰,可以剿发捻,勤远略,这是救时第一要务”,在清政府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的首肯下,洋务派成员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他们的指导思想后来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虽然兴办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的改革范围包括科技、军事、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1.兴办近代企业,他们从自身目的出发,首先兴办军事工业。包括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的工业项目,对现在仍有很大影

监狱优秀工人事迹材料

监狱优秀工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1963年出生,男,中共党员,初中文化程度,中级电工。该同志以他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勇争第一的信念和积极的工作态度,立足岗位,踏实工作。集中展现了××监狱工人不懈努力、执着奋斗的精神风采。 ***同志一直从事我监的电工工作,工作中,只要那里的供电出了问题,他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那里。监狱的监管用电是刻也不能出问题的,是监管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监狱的正常供电,他常年骑着他的那辆小摩托车,巡行在监狱的供电线路上。无论烈日炎炎,还是来寒风雪,他的身影总会准时的出现,总是那个纤瘦背影,总是那么坚定。监狱供电线路上,有多少变压器,有多少空气开关,有多少处下杆线;那里的树高,影响供电需要修整;那里的线路又该检修了,他都了如指掌。民警工人的生活用电更是一个细致而繁琐的活,谁家的供电出了问题,那是不用说的。如果谁家的电器有了问题,谁家的新电器用得不好,还是谁家要改一下老房子的电路,他都总是热心的帮忙。工作中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成了家常便饭,甚至可以说他就没有什么时间是真正的下班时间,只要那里电出了问题,无论是深夜,还是恶劣的天气,他总会骑着他的那里小摩托车,如期而至。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但他没有一句怨言,凭着他踏实的工作态度,娴熟的业务技术,对同事

的满腔的热情,他多次被监狱评为优秀工人、岗位标兵。 那是今年“7〃5”敏感期,安保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志,坚持每天骑着他的那辆小摩托车,沿着监狱近三十公里的供电线,坚持每天巡视一遍。有人就劝他说,你刚看过,过有什么好去看的;还有些说风凉话的,“这个家伙就知道装样子,刚看过又去,装什么装”。但他总是一笑而过。用他自己的话说,你昨天看是好的,不一定今天就还正常。要是晚上那棵树被风刮倒了,要是那里的水冲到电线杆了,发现了只需要稍微动手整理一下就行了,要是错过时机,出了大问题那时候再修,就不只是费钱,有可能监狱一天二天就没法正常供电,损失就大了。有一次,已是夜里十二点多了,监狱突然停电了,当时监狱里大多数人已进入了梦乡,供电出现问题就是他无声的命令,他立即骑上摩托车,奔赴他心里熟知的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等到监狱领导弄清是电力公司一次正常的电路检修停电一小时。前后不过十多分钟时间,他已将他心里认为可能出故障的地方巡了一个遍。正常是这份高度的责任心,使他得到了监狱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同志凭着一份执着,一份对工作的热爱,一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他的那一份光,一份热。是我们监管改造工作这个战线上,那幕后的,永远默默无闻的英雄。

监狱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监狱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监狱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要:目前我省的监狱体制改革主要存在着监企分开不到位、监狱企业经济风险过大、监社分离改革滞后、罪犯劳动改造制度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快监社分离和工人企业改革步伐,深化监企分开改革,采取多种途径解决改革成本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政策和法律体系,走出一条符合湖北监狱工作实际的改革新路子。 关键词:监企分开 办社会 劳动改造 政策 我省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务院,司法部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近两年来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和积极的成果。但监企社合一体制下几十年来积累的历史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得到解决,而监狱体制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在监企分开运行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监狱体制改革,促进监狱和监狱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监狱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企分开模式不统一为监企分开改革不到位提供了便利。由于司法部提出了“先分开、后调整、再完善”的监企分开改革原则,而五十余年监企社合一体制运行到今天已积累了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这使得习惯于旧体制的监狱广大民警职工对监企分开改革还一时难以接受。我省根据各监狱的实际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监企分开模式,这三种模式是按照监企在紧密联系的生产环节的分离程度不同划分的,对不同模式的选择也就决定了各监狱和监狱企业分开的程度不一。同时,监狱企业党组织工作仍属监狱党委直接领导,公司总经理仍为监狱党委成员,公司工作的民警仍由监狱进行统一管理,工资待遇与监狱民警一样,监企关系通过监狱党委召集的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协调,这些改革的制度安排与监企分开模式的灵活选择结合在一起,必然带来监企关系和管理体制的混乱,使部分监狱监企分开的体制改革不到位,监狱和监狱企业明分暗不分,很容易使改革退回到监企合一的体制。 2、对监企分开改革可能带来的监狱经济风险估计不足,监狱企业面临内外压力过大。作为上层的改革决策者,更多的从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看到了监企分开改革对监狱企业所带来有利形势,过高的估计了监狱企业的经济增长能力,在政策上按照不低于监企分开之前的上年经济发展水平进

旧权威的衰亡_清末新政改革的瓶颈

[收稿日期]2005-12-23 [作者简介]杨冬磊(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旧权威的衰亡 ———清末新政改革的瓶颈 杨冬磊 (华东理工大学文化艺术学院,上海 20037) [摘 要]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义和团起义和八国联军战争的爆发,业已拙态百出的清王朝,面临着因 外忧、内患而带来的空前的权威危机。为了挽救其权威的不断衰亡,清廷毅然采取了包括:整顿吏治,调整机 构;整顿军队,编练新军;振兴实业,奖励工商;废除科举制,改变教育体制在内的新政改革。然而,由于改革时 机的把握不及时,策略方式的采取失当,以及改革者自身的能力缺乏、私心作祟等不利因素的局限,改革各项措 施的实施终未能达到改革者的初衷。进而,这场意在自救的改革最终竟成了革命的催化剂,而非是革命的替代 物。旧权威衰亡的改革瓶颈充分彰显。 [关键词]新政;旧权威;整顿吏治;新军;科举制;振兴实业;改革瓶颈 [中图分类号]K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96(2006)01-0070-02 1900年发生了义和团起义与八国联军战争,以慈禧为首的 清朝皇室逃亡西安,清政府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深重的政治危 机。政治危机带来的《辛丑条约》被迫支付的4.5亿元巨额赔 款,以及之后在军事上、外交上主权的丧失殆尽,最终使清廷翻 然醒悟,开始了一场旨在自救的革新运动———即清末新政改 革。此一改革的最终目的无非是试图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 育等方面的改革,来挽救因严重的民族危机而带来的旧传统权 威的不断丧失,从而达到统治地位的转危为安。然而民族危机 下传统社会中改革的瓶颈效应(改革之目的乃为旧权威创造新 的通知合法性。其实现同时需要一定旧权威的存在支持,然而 改革的进行却又在不断的消减这样的合法性支持),最终未能 使没落的清王朝达到其改革的初衷,改革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而清政府却没有能力与决心妥善处之。最终,改革反而加速了 传统权威的衰亡。一、业已存在的信任危机戊戌年间,因甲午战败而导致的光绪皇帝的变法运动曾使举国上下一致欢呼,人人皆庆幸“吾国终可富强矣”。这体现在 清末曾任美洲四国出使大臣的张荫棠在一封奏折中所提到的那样:“戊戌变法,新机一开,耸动邻邦之观听,外人与吾国商民遇者,握手称庆,望中邦之将为强国。[1](P360)然而,不幸的是此次变法运动终因领导者———无实权的皇帝采用的过激行为而促成的反对派最大的联合,瞬间将变法扼杀于摇篮。然而,令人啼笑的是,时隔6年之后,这些曾经凶残镇压旨“变法图强” 改革的罪魁祸首们却摇身一变成了又一次改革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其动机和效果自然遭到了国人的怀疑,使国人产生了一种“你刚唱罢,我登场”的政治做秀感。加之改革领导者自身所具有的腐化堕落本性在民众内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决定“新政”改革的政治动员是十分有限的,这对于旧权威改革合法性的先天不足无疑是“原罪”性的。“假维新”、“伪变法”之说层出不穷。就连曾是清廷卫道士的梁启超也曾以此等词句相讥。改革者的信任危机由此可见一斑,权威影响已大不如前。二、整顿吏治收效甚微,财政危机引来统治阶层腐败的变本加厉乾嘉以来,统治阶层的腐败业已成风,清末新政却未能在整顿腐败上有所作为,反而使贪官污吏者借以新政巧立名目,聚敛 钱财,情况之严重随着新政期间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所带来 的财政危机的加深而更显巨之。众所周知,一项改革的成败除决策的正确与否之外,还要求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清末新政时期,经济困难却出现了某些恶性循环。以新军编练为例,“如果根据36镇的编练计划估算,每年需花5400万两以上,而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才9000万两左右,编练计划就只能大打折扣。”[2](P306)由此可见,清廷要推行新政,必须投入必要的改革经费。然而,严重的财政危机却使此项经费无从来源。致使,清廷一面对改革的具体措施敷衍了事,一面加重旧税、增设新税,榨取名目之多,手段之苛为民之怨声载道。更严重的是这种恶性的榨取为腐败大开方便之门。诚如梁启超1910年上载涛书中所指出的“最危险者,乃在假新政之名,而日日 人民之脂膏以自肥。数年以来,各省所兴种种杂捐,名目猥繁,为古今所未闻,人民之直接间接受其毒害,至于不可纪极。”[3](P309)其腐败之厉不言自明。这样,在民看来,政府已不再是为民之所愿,官吏也不再为民之父母了。改革者的权威遭到了削弱,改革的合法性也开始引发了质疑。三、效忠国家而非效忠王朝的新军“1840年以来外侮的不断屈辱局面亟需一支现代化的强大 武装力量来加以改变;同时,一个愈来愈感到由于人民的不信 任而产生的统治危机的政权也必定更多地依靠掌握在手中的武装力量。”[4](P224)因此,出于对外患与内乱的考量与应对,军事改革,特别是新军的编练顺然成为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这支现代化程度在当时看来算是极高的军队却未能 成为改革者用以维护旧权威的利器反而异化为促成其旧权威衰亡的催化剂。首先,新军的编练从筹饷到训练成军,皆由地方督抚直接负责。并且,所募之军均为“土著”———即招募之兵需在此省居住并有家,此一要求无疑增加了所编军队的地方独立性。加之中央对地方财权、军队控制有限,当王朝面临政治危机之时,新军的效忠与否更多地取决于王朝对于各省督抚的 政治威慑与控制(这在当时显然已是 “微不足道”的了),而非取决于旧权威在普通士兵心目中所产生的神圣和不可侵犯性(这 在当时,更是 “驱之即散”的)。其次,新军的官兵,特别是中下级军官大部来源于国内新式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或是被派遣出国学习军事的留学生。这些军官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更甚,对于历史的发展潮流,特别是介于此种潮流之下的清王朝 的腐败、无能,看得更为清楚。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特别是激进反清者的极力拉拢与鼓动,在他们心中,对旧王朝权威的效忠已经转化为对“新国家”的憧憬。至此,旧权威失去了一个最有力的捍卫者和支持者,权威丧失已无可挽回。 四、科举制的废除———一项近似于“休克疗法”的改革1905年9月2日,清廷上谕宣布“自丙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 科考试亦即停止。”[5](P5394)至此,在中国自隋唐以来,历时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遂告废止。首先,科举制的停废就现代化的意义上讲,无疑是革命性的。因为,它不仅加剧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分解与转型,更从观念上转变了士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权威的无知顺从。而后者更是为民 众,特别是为原有社会精英的民主参政意识的提升提供了必不 第23卷 第1期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社 科 版) Vol 123 No 112006年3月 Journal of H 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S ocial S cience Edition ) Mar 12006

监狱民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监狱民警先进个人事迹材 料 伍姓湖畔的蒲苇草 ——永济监狱民警崔国龙先进事迹 蒲苇草,生长于湖边湿地,看似柔弱,却坚韧如丝,可耐酷暑,可御严寒,刚毅而不可夺其志。在茫茫的伍姓湖畔,用一簇簇嫩绿,奉献清凉,讴歌生命。 崔国龙,男,汉族,1973年11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1995年8月参加工作,20XX 年12月2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天津司法学校法律专业毕业,在职进修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监所管理专业,在职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现任山西省永济监狱狱内侦查科主任科员兼第十一监区副教导员。 20XX年10月26日上午,崔国龙正在整理给省局上报的扫黑除恶相关材料,突然感觉身体发软,右半边身体麻木,无法动弹。他以为可能是累了,稍微休息下就好。身边的同事看出他的异样,赶忙问他怎么了,崔

国龙笑了笑说:“没事,可能是累了,胳膊腿不听使唤。”周围同事忙围上去,看到他脸色惨白,赶紧叫来监狱医院医生。医生在询问过病情后,说:“快,赶紧送中心医院,可能是脑出血!”第一时间被送到运城市中心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崔国龙脱离生命危险。 崔国龙住院后,监狱领导及同事们纷纷前往医院探望,医院有规定,ICU病人不能打扰,只能进去一个人。党委副书记、政委赵刚廷代表监狱党委进入病房探望,崔国龙见到政委后,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给省局报的材料交了吗?可不敢耽误了……” 崔国龙同志于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从警23年来,凭着对监狱事业的满腔热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执着追求,敢于担当,勇于吃苦,任劳任怨,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平常事。 1998年3月31日上午,崔国龙驾驶小四轮车前往劳动现场,在运风一级公路上靠右边行驶,遭遇后车追尾,崔国龙头部着地,血流满面,当场昏死过去。崔国龙被送往运

浅谈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劳动改造工作

浅谈监狱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劳动改造工作(摘要) 监狱的性质和属性决定着其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一、劳动改造作为我国现行司法行刑的基本手段,有着其理论和法律依据,其功能体现在监狱工作各个方面。 (一)罪犯劳动的长期存在有其理论和法律依据。 罪犯劳动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法律赋予监狱完成监管改造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二)罪犯劳动的存在和发展是确保监管秩序安全稳定、监狱事业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罪犯劳动在监管改造工作中主要有五大功能,罪犯劳动的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依然是确保监狱监管改造罪犯任务的实现和《监狱法》贯彻落实的客观需要。在现行法律框架范围内,组织罪犯劳动就成了监狱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阵地。 二、监狱运行体制和监管改造形势在变化发展,但劳动改造对监管改造质量的提高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罪犯的劳动过程是一个主客体双方互相作用、影响的过程,罪犯可以体会到劳动作为人生本质的真实性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性。 2、罪犯劳动是在特定条件下对社会劳动的再现和回归,使监狱从单纯监禁和单纯教化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3、罪犯劳动不仅是行刑手段,同时也是行刑目的,劳动改造实现了行刑手段和行刑目的的辩证统一。 三、充分认识和发挥劳动对罪犯行为的矫正重塑功能及其对教育改造的促进作用,实现监管改造工作的安全稳定、持续发展。 (一)罪犯劳动组织管理应以法制化为前提。 1、从法制的角度对罪犯劳动合理定位。 2、法制化呼唤经费保障的立法加强。

3、劳动组织安排要注重罪犯公民权利的保障。 (二)罪犯劳动组织管理应以科学化为要求。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2、要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基础管理要注重理念和方法手段的科学性。 3、要遵循新时期劳动改造罪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罪犯劳动生产应以社会化为目标。 1、最大限度地发挥罪犯劳动过程的再社会化的作用。 2、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罪犯的技能培训。 3、与市场接轨,改进对罪犯劳动改造成果的评估方法。 劳动改造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坚持依法组织管理罪犯劳动是依法治监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坚持面向再社会化,科学组织管理罪犯劳动是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推动监狱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重要保障。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新政高考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高考复习真题训练(一)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新政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63小题) 1.(2012年北京卷)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2012年大纲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2012年重庆卷)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2012年大纲卷)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5.(2012年海南卷)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6.(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7.(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4题)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1题)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监狱先进事迹材料

监狱先进事迹材料(,写作无忧!] 工作上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生活中大公无私、 一身正气,在监狱这个被人们称为“火山口”、“炸药包”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参予追捕逃犯30余次,直接捕获逃犯6人,先后被省委政法委、省监狱管理局、州司法局授予“全省严打整治先进个人”、“追捕能手”和“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3次,获嘉奖8次,他就是___监狱狱侦科科长——___。 恪尽职守,确保安全抓防范 “监管安全,狱侦工作系于一半”。为规范狱侦工作制度,___自1999年担任狱侦科科长以来,他根据监狱的工作实际情况,亲自起草并形成了《狱内耳目、信息员奖惩实施办法》、《违禁物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狱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以干警素质教育和“公正执法树形象”活动为契机,在狱侦科开展以提高干警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活动。在活动中,他以身作则,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给狱侦干警传授业务技能和工作实践经验,使狱侦科干警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他还经常深入到监区一线,找危顽犯、重点犯谈话教育,利用犯属探监之际了解和反馈情况,并在监舍、劳动场所物色罪犯“耳目”,使狱侦信息网络建设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2014年,罪犯王某入狱后,对其妻提出离婚一事怀恨在心,企图利用接见之机,杀害其妻子后自杀。___通过“耳目”了解情况后,在接见之前,及时对王某进行搜身,搜出了凶器,又抓住时机对王某进行帮助教育,从而打消了王某害人害己的念头,有效地预防了一起有预谋的重大案件,受到了省监狱局的表彰。 3年来,___监狱狱侦科先后组织破获了两起狱内预谋脱逃、一起报复杀人案、五起地域性团伙预谋斗殴案,把各种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为___监狱实现监管安全“四无”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严格执法,一身正气镇邪恶 监狱是国家刑罚的执法机关,是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场所,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在打击和预防重新犯罪具体地执法过程中,李明远秉公执法、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打击和震慑罪犯,有效地维护了监管秩序的稳定。近年来,___监狱向检察机关移交起诉案件11件,使这些罪犯受到法律的严惩。 2014年,___办理一起罪犯禹某故意伤害案,因为禹犯的父母和___的父母是老熟人,禹犯父母提着礼品找到___家里求情,以便达到从轻处罚的目的。在情与法的天平上,___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耐心地对禹犯父母讲清了禹犯犯罪的性质和影响,解释不能网开一面的原因;送走禹犯的父母,他又做自己父亲的工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1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清末变法的社会背景 清末法制变革概况 清末法律变革的指导思想 清末变法的经过 清末的“预备立宪”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内容 “官制改革”与单行行政法规 清末刑律的修订 清末民商律的修订 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 变法修律的特点及影响 【重点难点归纳】 一、清末法制变革概况 1.清末变法的社会背景 (1)“盛世”过后,潜藏在君主专制集权体制内部的种种矛盾,开始不断发展、激化,使清朝社会从18世纪中叶开始走上迅速衰败的道路。 (2)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取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却呈 清 末 法律 制 度的变 化

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当时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 (3)清政府一直奉行“闭关锁国”的封闭政策,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直通过非正当的途径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以达到掠夺中国财富,进而摧毁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目的。 迫于各种社会压力和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清朝政府在广东实施禁烟、销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一行为导致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其税则》、《虎门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出现了以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以“排满兴汉”为口号的民族解放运动。 在内外压力下,当时的统治集团希望在保持政权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某种程度的法律改革,以期通过外交途径收回领事裁判权和压制国内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此,自20世纪初叶开始,清政府被迫宣布进行政治改革,希望通过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法律改革,废除野蛮、残酷的刑罚制度,来继续维持清朝皇帝统治。 2.清末法律变革的指导思想 “清末变法”主要是指20世纪初叶,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达到废除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目的,被迫推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重大法律变革。 基于满足列强需要,废除领事裁判权与维护专制统治的考虑,清朝政府在变法修律过程中提出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务期中外通行”为基本目标,并以“中国法律与各国参考互证”作为修订法律的基本方法。但在实际上,修订法律的重心仍然落在维护“三纲五常”等伦常观念及相应的伦理秩序上。 3.清末变法的经过 (1)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提出“考酌中西政治”,

监狱企业改革思考

监企分开高效运作发展监狱经济 ------监狱改革中有关监狱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姓名:郭小刚 班级:MBA341 学号:3103080037 二○○三年十一月六日

监企分开高效运作发展监狱经济 ------监狱改革中有关监狱企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背景资料: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监狱体制一直实行监企合一的体制,即监狱执行刑罚职能,同时又从事生产劳动。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既满足了《监狱法》所规定的劳动改造的要求,又为监狱补充了国家财政对于监狱经费拨款的不足。但是,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的建立,监狱企业普遍因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困境,监狱不仅得不到改造经费反而为监狱企业背上了经济包袱。这种监狱体制极大地影响了监狱职能的正常发挥,更甚者直接影响了国家司法行政职能的实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1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转批司法部关于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包括陕西等六省(市)内开展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本文试图就此次监狱体制改革中有关监狱企业的若干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一、现行监狱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现行的监狱体制产生于建国初期,在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生产力状况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监狱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其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监企合一,使得监狱职能严重错位。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财政对

论清末改革(近代史论文)

由于帝国主义不断的对中国的入侵掠夺,以及各种不平等条约等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从他们的自身利益出发,探索着如何能使中国拜托种种困境。他们先后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也是在维护他们的自身利益。 在这些变革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实例,经过了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主要是以恭亲王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的封建统治。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就是兴办近代企业,他们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例如: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但是由于军事工业中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给不足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因此兴办了一些重点在采矿、冶炼、纺织、工矿、航运、铁路、电讯等方面的事业。例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由于受到官僚的控制,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其次是建立了新式的海陆军,京师、上海、天津等地方的军队纷纷用上了洋枪洋炮,聘用外国教练。同时由于日本对中国台湾的侵略,清政府筹办建设了海军,随之兴起了以北洋水师为主力的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的晚清海军部队。所有水师共有舰艇八九十艘。最后就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间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学堂主要分为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先后派遣赴美留学生200多人。 洋务派兴办的一系列的事业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购买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空防;第二是为了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经济实力。所以奕欣提出“探源之本在于自强,自强之本在于练兵”。李鸿章认为“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他们的主张基本一致,就是认为俄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均可以通过外交方式进行和谈!而主要的心腹之害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捻民组织的农民起义。 令人惋惜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甲午海战爆发了,洋务派经营了多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对于洋务运动的失败我个人觉得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虽然已经具有的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是都几乎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极大的受到了限制,同时在管理上大多是由政府的“专派大员”直接管理,他们在企业内部非常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的恶习。更重要的是这些官吏只知道之乎者也,根本不懂任何先进的技术,造成了生产力极低,商品质量难以保证!从制度上讲的话洋务派既想学习西方的先进工业生产方式,又想维持封建阶级的上层建筑,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这就导致的他们最终的失败。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充分发展起来的。他们既要发展近代工业,却又采取垄断经营、侵吞商股等手段压制农民资本;既想培养洋务人才,却又不想改变封建科举制度。再次就是洋务派对西方国家的过于依赖,西方国家已经与中国签订了各种的不平等条约,他们不断的对中国进行掠夺、侵犯,他们要的是中国的资源,而非洋务派心里

关于进一步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深化监狱体 制改革的思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关于进一步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的思考 潍北监狱八监区王海亮进一步深化监狱体制改革,是新形势下监狱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提出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监狱机关是司法机关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监狱体制改革。 监狱是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分工中,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唯一的职能是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古今中外,各国可以因经济、文化、社会形态不同,但对监狱的定位是基本一致的。犯罪招致刑罚,刑罚产生监狱。只要国家存在,监狱就不会消亡。因此监狱不仅是国家的暴力机器,从某种意义上讲,监狱更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福利机构,是社会“公共产品”,是实现社会发展与公共安全的需要,再穷的国家也不能没有监狱。监狱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只能由国家由政府来办。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监狱却是自己“办”监狱。监狱职能多元化,在办监狱的同时,还承担了办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每一所监狱,同时又是一个工厂或农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在实际操作中,既按照管理

监狱的模式来管理企业,又按照管理企业的模式来管理监狱。这种监企合一的体制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实行军事化管理,由于生产成本低,由于产品不需竞争,监狱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比社会同等、同类企业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监狱的费用基本上由监狱企业自我解决,包括干警、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罪犯的生活费用,监管警戒设施维修、更新等等,同时监狱还承担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安排监狱干警、工人的家属、子女就学、就业等社会负担。国家对监狱不仅不需“办”,相反,监狱每年还能向国家上交部分财政收入。如果说,这种畸形的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有存在的必要和合理性的话,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框架里,则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空间和条件。尽管监狱的困难已经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财政投入不断增多,“皇粮”,“囚粮”逐步到位,但是如果不对现有体制进行彻底性变革,仍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如果监狱生产仍然能够带来利益驱动,就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监狱的困难,监狱的安全稳定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证。我们必须大胆地从前辈们基于当时历史条件定下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来,从“存在就是合理的”保守思想中解放出来,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本清源,给监狱以准确定位,还监狱以本来面目,对监狱体制进行彻底改革,以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办监狱,实现监狱本质职能的回归。所谓国家办监狱,是指监狱由国家“经营”,监狱的费用由国家承担,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生产所获得的收益归国家所有。简言之即实行“收支两条线”。只有这样,

清末官制改革

清末官制改革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第一步,是进行官制改革。就在发布“仿行宪政”谕旨的次日,即1906年9月2日,清政府按“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的原则,颁布改革官制的上谕,并著派载泽、世续、那桐、荣庆、铁良、戴鸿慈及袁世凯等共同编纂官制改革方案,命除袁世凯之外的各总督派可道大员至京随同参议,而由奕劻、瞿鸿?、孙家鼐总司核定。 编制官制大臣奉命后,经过会议研究,奏陈厘订官制宗旨大略5条,并得到清廷的批准。所谓5条“宗旨大略”,也就是厘定官制的原则,其主要内容为:1A采用君主立宪国官制;2A先订行政、司法官制,暂不议及议院。其它官署,一律照旧;3A把官员分为特简官、请简官、奏补官、委用官4种;4A厘定各官,俱有专守;5A妥善安排因改革而致闲散的官员。 此时,袁世凯野心勃勃,多方贿赂钻营,买通了那拉氏亲随左右,拉拢一些编纂大臣。9月6日,于海淀奕劻府成立官制编纂馆。袁世凯把亲信党羽塞进其内部,把整个编纂工作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并同外放两江总督的端方拉得很紧,企图通过此番改革,废去军机处,仿效君主立宪各国的体制,设立内阁,拥奕劻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而他则当上副总理大臣,一举取得左右朝政的大权。 经过一个多月的编制、评议,官制改革的草案拟订出来。11月2日,奕劻等将改革草案进呈朝廷。该草案由《厘定中央各衙门官制缮单》、《内阁官制清单》、《各部官制通则清单》、《军咨府官制清单》、《阁部院官制节略》、《法部节略》、《资政院节略》、6个《各院官制清单》、12个《各部官制清单》共25个折件组成。其主要内容为:1A实行三权分立。立法属议院,今日尚难实行,暂设资政院以为预备;行政属内阁各部大臣;司法属法部,以大理院任审判,法部监督之,不受行政官节制。设集贤院、资政院、都察院、审议院、行政裁判院5院以制衡内阁。2A内阁设置。内阁由原内阁和军机处改并而成,设总理大臣1人,左、右副大臣各1人。内阁下设11个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各部设尚书1人,左右侍郎各1人,不分满汉,尚书均为内阁政务大臣,参加政事,除外务部外,不得兼充他职。 这一方案传出后,“朝论大哗,部院弹章蜂起”,纷纷指责这样做必将导致“大臣陵君”、“大权旁落”。袁世凯的野心也引起了西太后本人的疑忌和不快。11月6日,清政府厘定官制的上谕正式颁发。它宣布:内阁、军机处照旧,各部尚书均充参预政务大臣,轮班值日,听候召对;外务部、吏部、学部仍照旧;巡警部改为民政部;户部改为度支部,以财政处、税务处并入;礼部以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兵部改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应行设立的海军部及军咨府,未设以前,均暂归陆军部办理;刑部改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轮船、铁路、电线、邮政设立专司,名为邮传部;理藩院改为理藩部;除外务部堂官照旧外,各部堂官均设尚书1员,侍郎2员,不分满汉;都察院改设都御史1员、副都御史2员,六科给事中改为给事中,与御史各员缺仍暂如旧;资政院为博采群言,审计院为核查经费,均著以次设立。其余衙门毋庸更改。同日,清政府命奕劻、瞿鸿?仍留军机处,世续补为军机大臣,林绍年以侍郎用,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鹿传霖、荣庆、徐世昌、铁良均开去军机大臣,专管部务。 这次中央官制改革,不过是“改换几个名目,淘汰几个无势力之大老而已”。因此各界对它的最终结果大为失望。它除了明显地暴露清王朝继续加强其集权的国家机器外,还导致了亲贵大臣之间一场争权夺势的讧争,这可以说是它的全部内容。 在公布中央官制案后,清廷又指示编纂大臣继续拟订各省官制。编纂大臣的意见有两

看守所医务室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看守所医务室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看守所医务室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XX,男,29岁,二级警司,XX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XX市第一看守所医务室医生,主要负责收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所检查、日常医疗、生活卫生等各项医务工作,维护看守所在押人员身体健康。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该同志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自身业务上要求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维护监所的安全和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一、工作态度严谨,业务知识过硬。随着“3+2”专项行动的不断推进,看守所羁押人数与日俱增,X X同志作为入所收押的“把关人”,靠着其过硬的医疗专业知识,始终严格把好入所人员的身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X X同志深刻的认识到监所卫生工作无小事,看守所的医务工作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只要把预防工作做好了,医疗工作就会迎刃而解。他每周进行1-2次的监室内外场的消毒、杀菌、防止病毒传播,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向各分管监室的责任民警了解在押人员的身体状况,及时诊断并掌握生病的在押人员的病情与发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总结常见病例的综合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购存药品,确保在押人员有病有药治,做到一般病情

所内医治,急大病情及时与有关部门衔接并送医院救治,保证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由于工作措施得力,在看守所工作的几年时间,未发生安全事故。20xx年统计共抢救了大病急病在押人员10例,医治一般病例的在押人员一千多例,给监室消毒150多次,通过科学严谨的措施和行动,为维护监所的稳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人性化管理,彰显“医者父母心”。XX同志常说:“虽然看守所关押各类的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但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他们的健康权不受侵害是我们所医的责任。”20xx1年涉黑团伙成员蓝某权被关入市看守所,进看守所前被医生诊断为肝硬化晚期,最多也是活三四年的命,进所后蓝某权被列入重点监管对象。蓝某权入所后情绪低落,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有自暴自弃的想法。XX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并不因为蓝某权是一名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就对其病情敷衍了事,而是每日带其到所医务室检查治疗,细心询问其思想情况及病情,叮嘱其按时吃药,并利用自己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向其讲解肝硬化在治疗和日常饮食中要注意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亲自带蓝某权到市人民医院检测其肝硬化蔓延情况,会同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商谈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几年来,XX同志通过对蓝某权日常生活关心鼓励,让其感受到监区内的温暖,并结合日常饮食提醒、药物的积极治疗,使蓝某权的肝硬化速度得到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