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属于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主要介绍清朝统治下的文化艺术成就,是清朝历史发展状况的重要体现。依据课标“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本课着力以挖掘《红楼梦》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介绍京剧的发展脉络与艺术特点为主要内容,在清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背景下去诠释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区别于前代王朝的成就和特色,从而形成对清朝前期历史状况的全面认知。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将本课分为历史背景、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清朝后期的戏曲艺术以及知识总结四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旨在按照历史认知的过程,突出强调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树立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生成合理的历史解释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已学知识,梳理清朝历史发展状况,认识政治经济等因素与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联系;

2.通过赏析《红楼梦》,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艺术特点,全面客观评价《红楼梦》的历史地位;

3.通过拓展阅读,了解昆曲和京剧的发展,认识其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地位

4.通过时序梳理,认识中国古代文学、戏曲的发展脉络,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增强认同感。

三、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全面评价《红楼梦》;了解昆曲和京剧的发展。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

四、学习方法

1.探究讨论

2.阅读文本,分析案例,活用所知

五、学习过程设计

六、板书设计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文化因素

4.社会因素

二、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

1.赏析《红楼梦》

2.评价《红楼梦》

三、清朝前期的戏曲艺术

1.昆曲

2.京剧

四、知识总结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

2.中国古代戏曲发展脉络

课题2 空气教学学案

课题2空气教学学案 【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30—33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空气中相对稳定的三种气体是?它们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6. 稀有气体过去曾被人们称做“惰性气体”是因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2917244.html, A.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少 B.稀有气体用途广泛 C.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 D.稀有气体非常宝贵 7. 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8. 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 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 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9.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10. 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 A.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B.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D.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1.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种小面包的塑料袋 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样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①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 作步骤。 ②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

初三英语写作公开课课教案.doc

初三英语写作公开课课教学设计 双沙中学李育新 2011.6.2 课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内容:初三英语书面表达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书面表达语篇结构的组织技巧。 2.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3.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的能力。 4.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评改学生习作。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2. 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及扩展成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 2. 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及扩展成文的能力讨论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或实物投影仪) 学情分析: 1. 书面表达是写的一种途径,是英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实际上是“有指导的写作”(Guided Writing)。它通过提供情景(文字、图画、表格),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语言来描述事物或事件并表达一定的思想,以此达成和检验对所学英语语言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客观地说,书面表达一直是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应试的一个难点。 从中考英语试卷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英语写作是得分最为薄弱的一个题项。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写作练习的时间少,二是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知识的指导。(比如,如何用词、句、组段、谋篇等)。这些原因造成了学生从最初不会写盲目写到不愿写。惧怕写,直至最后拒绝写的恶性循环。 2. 学生分析我校学生生源较差,学生英语学习两级分化严重,因此尽管经过3年的学习与训练,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得分在6-7分之间甚至更低。书面表达中式英语较多,连贯性较差。很多学生对书面表达中快速构思和罗列提纲能力较差。本堂课希望通过指导、帮助提高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连接词、过渡词和过渡句,提高文章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构思、罗列提纲能力。 二、教学流程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中学柯春红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硫粉、木炭、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反应物相同而反应现象不同的原因。 实验材料: 器材: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坩埚钳、火柴、木条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课题1中我们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和它们的用途,也初步了解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们将重点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氧气 讲述:我们研究物质的顺序,一般先介绍它的物理性质再介绍它的化学性质,而对于气体的物理性质我们一般主要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与空气大小比较、溶解性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物理性质 演示:出示一瓶氧气,问:这是一瓶氧气,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物理性质呢? 提问:鱼儿能在水中存活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吗? 提问:氧气像水一样有三态变化吗? 总结: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介绍化学性质 【板书】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

【板书】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演示实验2-3】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 提问:硫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呢? 总结: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讲解: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这就是为什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 提问:污染空气的三大污染物是哪几种?二氧化碳是不是? 【演示实验】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实验 提问:木炭在空气中、氧气中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板书】木炭在空气中只能发红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化碳 C O2CO2 提醒:碳与炭的书写不同及适用范围 讨论:(1)木炭、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为何要将燃烧匙自上而下缓慢的插入? (3)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为什么预先放一些水? 【演示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展示铁丝并提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总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发红,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Fe3O4 提问:(1):为什么实验前要用砂纸打磨铁丝? (2):做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 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范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7、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而且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训练。 8、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0、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 1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2、《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3、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

初中化学_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打开多媒体,学生拿出学案,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 一、导入(师口述)(2分钟) 上课!(教师鞠躬还礼,同学们坐下。) 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播放一段视频 (师口述)视频中的大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组成-----引出课题《空气》。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朗读)(1分钟) 三、学生学习过程(40分钟) 阅读课本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⑴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师: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展示第三、四张PPT。 学生先自主填写学案。得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空气的组成: 【师生互动】--------展示第六张PPT 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装置图 【师生互动】--------展示第七张PPT 讨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实验结论【师生互动】--------展示第八张PPT 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 【教师】----------------------配合展示第九张PPT 师:拓展延伸,一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及其原理 【教师】----------------------配合展示第十张PPT 大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前移动,最后会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读出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就是大试管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 空气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1分钟 记忆空气组成。 【教师】像空气这种物质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混合物。 --------------引出混合物纯净物概念 【小结】-------------------------------展示第十一、十二张PPT

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话题:本阅读课是围绕整个单元的中心话题“Great women”而展开的。 2. 内容:阅读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描述的是作者Helen Thayer在她60岁生日之际独闯南极的冒险经历。文中描写了她在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克服困难,排除险情和渡过难关的情景,表现了她危难时刻冷静、顽强和乐观的态度。 3. 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篇章的组织脉络;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主体的阅读技巧和根据主体理解文章细节的能力。 谈论“伟大的女性”,并运用课文中的词汇描述人物。 扫清课文中新词汇的障碍,并注意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 二、教学实践 step 1. Warming up 1.教学设计 1) 设计思路:以讨论日常生活的话题入手,上课开始就使课堂充满轻松和愉悦的气氛。以I had a dream last night that I visited a special place called …Antarctica? which is always covered with snow. 直接引入,使导入部分具有“切入口小,切入主题快”的效果。 2)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ntarctica: its location, the

animals living there, and its beautiful scenery.设计思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来设计关于Antarctica的问题。旨在学生之间设置“信息差”,有利于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培养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Discussion: Why do polar bears never eat penguins?设计思路:有趣的话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 2.部分教学过程 T: Well done! But now I have a question. As you know, penguins are very lovely. However, I know another animal called polar bear also lives in the snow. So what should we do to prevent polar bears from eating our lovely penguins: S: It?s impossible. Polar bears live in the North Pole while penguins live in South Pole. T: Oh? Really? Thank you! Now I?ll not worry about my lovely penguins. 3.教学后记 针对上述教学活动,我得出三点体会: 1)本活动在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能使阅读前的三个“Warming up activities”真正发挥热身的作用。这就为顺利开展之后的多个活动打下了基础。

课题1-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1)

2016新课程教学设计一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 )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完成书面作业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2. 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调,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这是 3. ()是对需要得到帮助的学生与学习活动互动的方式做出决策,它涉及动机激发技术、个 4. 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的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活动的发生。这是( )的观点。(2 5. 学校意义上的“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开展的 6. ()涉及设计教学活动的决策,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呈现类型、程序及其结构,学生练习 7. 讲和读在教学活动中是交叉进行的,同时可能还穿插着练习活动。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和读,也 8. ()是对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方式所做出的决策,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较强的指导作用。(2分)

9. 一位心理学家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2岁);前运算阶段(2^-7岁); 10. ( ),教学媒体有助于传递教学信息标准化,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运用学习理论 11. 为了把一个任务迁移到另一个任务,学生需要对技能迁移进行练习。如果学生从来就没有练习 12.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者尚未表现出足够的学习动机的情况之下,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习者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而这有 14. ()是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目标(或一定教学情景)的媒体。问题的提出可根据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给出。(2 15. 在当代心理学家凯斯提出的与儿童认知加工有效性相关的变化机制中,将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 17. ()认为,知识是分布式存在的,即知识普遍存在于学习者、日常生活工具、媒体、教材与文化脉络中。或者说,知识的意义分散在人们所处的情境中,是人与情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是无法从情境中单独隔离出来的。(2分)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方案及案例分析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彩 虹 普洱市景东县安定镇中学教师:王 U nit7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 一设计思路 营本节课的词汇主要是服饰类的,课型属 于听说课。所以在课前先 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唱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尽快地融入进课堂, 期间还有pairwork,groupwork,把学生分成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 互相对话。这样的活动要进行两次,可以提供给学生充 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前一单元初步学习完有关食物的英语知识之后,本单元进一步地学习有关服饰的知识。而本课时是 着 绕 第一课时,所传授的知识点应该浅显易懂,不应该太难。本课时围 为词汇教学,在 几个关于服饰的词汇和两个询问价钱的句型展开。首先 学习词汇之后,句型的教授也应该把握重点,本课时的主要句型是How muchis??It’s?dollars.Howmuchare??Theyare? dollars.词汇的重点是要区分单复数,还有dollar的用法。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Newwords:T-shirt,sweater,bag,hat,skirt,socks,shorts,pants,shoes. (2)Questionsandanswers:Howmuchis/are??It’s/They

are?dollars.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 语的能力。 。 乐 (2)体会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1)学会重点词汇的发音,单复数形式的掌 握 回答。 (2)学会询问价钱的英语句型及其 难点: (1)表示大小,颜色的形容词同时出现在名词前时,该如何摆 。 放 。 (2)听力2a前,如何充分铺垫,以便于学生跟上录音速度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六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初一的学生对有关服装的知识有些了解所以接受起来应该不难。但是词汇的发音以及概念,却需要老师的及时 续时间 持 指导。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记 忆 的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教学理念】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流程】 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 择及量化测定。 【教法探讨】 首先通过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指导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的实验,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通过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③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④初步了解拉瓦锡的实验原理,启发学生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 对于教材上的实验(如图),教师要进行实验演示: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做出假设或得出结论。如: ①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有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广口瓶中? ③进入到广口瓶中的水的体积相当于原广口瓶中哪种气体的体积? ④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⑤完成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⑥实验过程的误差分析等等。 在上述问题中,大多数学生对问题③的理解可能有困难,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生实验(如右图), 就很好地将这一难点突破了。 对于问题⑥的误差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得出产生误差可能有以下原因: 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不足,没有把氧气耗尽;③没有等到集气瓶冷却就打开止水夹;④导气管的体积被忽略不计了,同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还有一个主要误差是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这一点有的学生也想得到);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这一点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 作进一步探究。 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由于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等原因而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学 生对上述实验原理的理解,适时地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设计皮连生课后答案

教学设计复习题 教学:1、“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2、“教学是由教师教授,学生听讲,思考以获取知识的过程” 3、“教学是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 4、“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 狭义的教学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双向互动。teaching广义的教学不仅包含狭义的教学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还包括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课前教学准备如制定教学目标,开发教材、教具,和准备课后的测量、评价与诊断以及补救教学措施等instruction 学习:1、“学习是读书,听课以获取知识的过程”; 2、“学习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3、“学习是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的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 4、“学习是学习者外部信息刺激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一方面对新的信息进行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又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 设计: 1、“设计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案、选择方法、绘制图样等的过程。” 2、“所谓设计是指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开发某些事物和实施某种方案之前所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 3、“设计是精确的计划过程。” 4、“设计的实质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前思考如何教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造性给出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的过程。是给出有效帮助学习者学习的方案的过程。 3.教学设计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为学习者建构学习环境、安排学习内容及过程的活动。 4.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和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及对试行结果进行评价、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传播学理论为基础。 学习内容: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形式、方法、媒体和程序等因素进行总体考虑安排。是教学设计方案的核心内容。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范畴。 相对评价:在群体或集合中确定标准,以此评价该群体或集合中的个体的方法;绝对评价:在群体或集合之外建立评价标准,用些标准评价群体或集合中的个体的方法;

三年级第一节英语课教案

三年级第一节英语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师生介绍,帮助学生记住对自己的称呼:Miss… 2.初次认识本册书中的朋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整本书的结构,话题。 3.学会简单的问候语:hi,hello….,为下节课的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 Good morning,class, I’m Miss Yin. 板书:Miss … 教会学生说Miss … (由于学生初次说英语,一定就觉得好笑,或是觉得不好意思张口,鼓励学生大胆张口,只要张嘴的同学就一定给与表扬,声音越响亮,越要表扬。声音适中) 2.有同学愿意用英语和Miss …打个招呼吗?(引导说hi …hello…)指名说。 教师同样给与问候:Hi,… Hello… 表扬学生说英语响亮,举手发言积极,鼓励他们。 3. Play a game: Miss … Says : 可以制作三幅幻灯片:举手,起立,坐下 然后老师配合手势和动作示范:Stand up hands up Sit down

目的在培养学生们上英语课的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的意思理解。 二学生谈谈对英语现有的认识 a其实英语无处不在,你们对英语还有什么认识吗? b学生之间交流。 c指名说说看。 老师事先做一些英语有关的幻灯片如:肯德基,指示路标,汽车的商标等等。 d教师总结:我们每天都可以看见英语,听见英语,书包上、衣服上、路标上、动画片里,广告里……英语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大家把英语学好了,以后大家得生活更精彩更方便。 3.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 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Listen more Act more Speak more 上课时,要仔细看老师,看老师说单词时的口型,耳朵要仔细倾听,听老师的发音,积极举手,嘴巴要大胆张,大胆开口说,(教师板书:认真看、仔细听、积极模仿、大胆说。)做到这四点英语一定能学好。三带学生看英语书 (一)认识书中的朋友。 看封面,这六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将在这册书中一直陪伴我们,想认识他们吗?翻开书本characters 你们看到哪些人?说说看吧?(先引导学生分类说,老师再正确示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公开课教案_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空气的成分,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③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让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既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学情分析]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空气和氧气已有较为丰富的常识。这些是他们以前积累的知识,但从化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就显得零碎、不够深入。课前应了解学生有关的具体知识情况,以便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处理教材及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①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②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③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①测空气中氧气比例的实验方法。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在课堂上,首先通过联想、观看视频、实验,初步了解空气的组成。 2.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设置相应的问题组让学生思考讨论。 3.在实验基础上,归纳小结空气的成分,介绍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介绍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4.指导学生阅读图画资料,组织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并使学生知道污染指数与分级标准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关心空气质量”的调查与研究,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课堂,采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模式,采用多媒体

课题1 空气导学案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自主预习: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占21%、占78%、0.94%, 0.03%以及0.03%。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生成,同时钟罩内的水面,并约占钟罩体积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3、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和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的燃烧和。在我国,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易形成。 二、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②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④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 ②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讲解]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瑞典科学家舍勒(KarlWilhelm Scheele,1742~1786)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分别制得了氧气。当时人们并不知道燃烧与金属生锈是物质与氧气作用的结果。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用金属燃烧实验证明燃烧是金属与空气中的“上等纯空气”作用的结果,并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设问]那么,拉瓦锡是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呢? [请学生阅读课本P2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观看图(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

教学设计试题及答案

1.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 system design简称ISD又称为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模式: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为理论基础;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3. 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 4. 信息加工分析法: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任务分析方法。 5. 场依存性学习风格: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6. 场独立性学习风格: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7.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的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8. 抛锚式学习模式:①抛锚: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②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③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9. 随机进入式学习模式:①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体的多种情境②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10. 支架式学习模式:①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②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并不相同)③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11. 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目标是针对某个人还是某些人B 行为(behavior):描述可观察的行为。必须用可观察到的术语来表述。当目标陈述中使用了具体的、可观察到的动词来说明学生行为时,可极大地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C条件(condition):描述学习和评价的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借助工具书”。D程度(degree):描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是评价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据。12.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组织竞争力。 13. 协作知识建构: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 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14. 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学习管理系统):是一套用来建立、储存、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15. 绩效技术:它是一种系统程序或过程,以此来识别绩效改进的机会,设定绩效标准,确认绩效改进策略,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选择改进方案,保证对现存系统进行整合,评估绩效改进方案或策略的有效性,以及该方案的执行情况。16.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或会议辅助人机交互设备,它可以配合投影仪、电脑等工具,实现无尘书写,随意书写、远程交流等功能。从结构外形看有正投式、背投式以及书写板等多种形态。从硬件原理上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的测试技术等。17.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人们对信息活动态度以及对信息获取,分析,利用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和如何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18. 信息库(Information banks):信息的来源或仓库。信息库是学习环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资源,它负责向学生提供要学习的领域知识和教学材料。19. 符号簿(Symbol pads):符号簿被用于支持学习者的短时记忆,如记录思路、写下要点、处理方程等等。符号簿可以是卡片、练习本以及计算机编辑器等。20. 建构工具箱(construction kits):用于帮助学生寻找特定信息、完成认知操作、实现某种设想等等。实验室设备是最常用的工具箱。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空气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1】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阅读课本第26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 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自主学习2】阅读课文第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所占的体积分数。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自主学习3】阅读课本第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3.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小学英语一节对话课的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一节对话课的教学设计 【课题】unit six at the zoo 【教学重点】在情景中使用small, big, long, short, tall。 【教学难点】have 和has 的对比和使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得以掌握。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准备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 3 教师准备第一册unit 4 b let’s chant 的磁带。 4 教师准备所学动物类单词卡片(或玩具)和图片。 5 学生准备相关的动物玩具及面具。(每人至少一个)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4 b let’s chant 的录音带。将cat, pig, monkey, mouse 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学生边指图边跟录音复习歌谣,还能够做出相对应的动作。通过此歌谣能够复习look at …的句型,以及big, fat, funny 等单词。 2 表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为学生播放本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课件,复习单词big, long, short, small, tall。(2)了解so 的用法。 学生读完unit 4 b let’s chant 的歌谣后,教师从黑板上取下pig 的图片,对学生说:look at the pig. it’s so big. 强调so 的语调,并加以“大”的手势。接着,教师拿下mouse 的图片,对学生说:look at the mouse. it’s small. it’s so …示意学生说出:it’s so small. 同样,教师做出“小”的手势。让学生体会so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强调某种水准”。 (3)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或实物对比的方法,再次认读并复习表示大小、长短的单词big, long, short, small, tall。 (4)教师播放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话含义。 (5)根据学生对课件的记忆以及平日生活中的观察,让学生说说大象的眼睛、鼻子以及整体的样子。 s:the elephant has a long nose. it has big ears. it has a short tail. it is (so)big.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用and连接在一起,并带读:look at the elephant, it’s so big. it has a long nose and a short tail. it has small eyes and big ears. (6)再次观看let’s talk / a 部分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跟读对话中的句子,模仿发音,要求自然生动。 3 趣味操练(practice) (1)将课件中的声音关闭,为其中的人物配音。 (2)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先将学生手中的各个玩具单词说一说,然后教师做示范: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前,教师指着学生手中的玩具说:a monkey. look at the monkey. it has small ears. it has big eyes and long tail. (etc.)之后,请几个水平较强的学生说说手中动物玩具的样子。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练习简单形容自己、他人或小动物的情况。在此处,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形容自己时说:i have big eyes and small mouth. i have …. 形容他人时说:he/she has long hai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