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近日,河北省南和县郝桥镇后西村农民操作农业机械在麦田喷洒农药。资料图

抗药性监测对农药减量增效及农业生产安全意义重大,同时也为科学用药提供重要决策参考。据了解,2019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科研、教学系统有关专家,继续组织北京、河北、山西等23个省(区、市)的10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水稻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蚜、烟粉虱、稻(麦)田杂草等17种重大病虫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涉及田间常用的36个农药品种。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专家也给出了用药方案调整的具体建议。

褐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对第一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0倍),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8-29倍),对第二代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0倍),对第三代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2-196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00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33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85-25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根据目前监测结果,褐飞虱种群除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外,已对其他田间常用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因此在褐飞虱防治过程中,迁出区和迁入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鉴于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均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停止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呋虫胺防治褐飞虱的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药剂,延缓其抗性继续发展。

白背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白背飞虱所有种群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抗性倍数42-160倍、对毒死蜱抗性倍数15-240倍);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抗性倍数 2.1-18倍、对噻虫嗪抗性倍数2.0-10.1倍、对呋虫胺抗性倍数1.3-1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白背飞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鉴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且目前褐飞虱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延缓抗药性继续发展。考虑到新烟碱类药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依然很高,当田间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时,可使用噻虫嗪、呋虫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

灰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灰飞虱所有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以及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1-71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灰飞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在灰飞虱产生抗性地区,严格限制毒死蜱使用次数,轮换使用烯啶虫胺、吡蚜酮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灰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当灰飞虱与褐飞虱混合发生时,不宜使用噻虫嗪进行防治。

二化螟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湖南南部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91-2088倍);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3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有所增加,除高水平抗性地区外,安徽、湖北部分种群上升为中等水平抗性。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二化螟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阿维菌素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142倍);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二化螟种群对阿维菌素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二化螟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浙江省二化螟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三唑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毒死蜱抗性倍数12-40倍、对三唑磷抗性倍数12-73倍);湖北、四川等省二化螟种群对毒死蜱、三唑磷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二化螟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二化螟对杀虫剂抗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等省部分地区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毒死蜱、三唑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因此二化螟抗性治理要采取分区治理措施,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在中等抗性以下地区继续限制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等药剂使用次数,轮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双酰肼类药剂,避免二化螟连续多个世代接触同一作用机理的药剂。同时,为应对二化螟抗药性问题,在采取低茬收割、深水灭蛹、性诱控杀等非化学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改变施药方式,采用秧苗药剂处理技术来早期防控二化螟,减少大田期施药次数。

水稻恶苗病

从辽宁、黑龙江、江苏等7省的14个县市采集的水稻病样上随机分离纯化共得到406株水稻恶苗病菌菌株,经抗药性检测,对氰烯菌酯抗性菌株166株,其中安徽、浙江省抗性菌株占比最高,抗性频率分别为75%、70%,且检测到高抗菌株;辽宁、黑龙江、江苏、湖北、四川等省也发现有抗性菌株存在,抗性频率为5.3%-20%。结果表明,抗氰烯菌酯的水稻恶苗病菌在我国处于发展和蔓延态势,安徽、浙江部分稻区恶苗病菌种群已对氰烯菌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建议与咯菌腈等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此外,要注意从无病地区引种,避免种子带菌。

稗草

从黑龙江、江苏、安徽等7省的46个县市水稻田中采集得到179个稗草种群,经抗药性

检测,对二氯喹啉酸抗性频率为96.6%,其中131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73.2%;黑龙江、江苏、安徽等7省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65%,其中湖南高水平抗性比例最高,为80.9%。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从黑龙江、江苏、安徽等7省的46个县市水稻田中采集得到180个稗草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五氟磺草胺抗性频率为92.8%,其中81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45.0%;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宁夏等省(区)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40%,其中湖北、安徽高水平抗性比例最高,分别为68.1%、60.0%。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稗草对五氟磺草胺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氰氟草酯抗性频率为62.8%,其中39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21.7%;江苏、安徽、宁夏等省(区)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50%,其中宁夏高水平抗性比例最高,为70.4%。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稗草对氰氟草酯抗性指数增加幅度较大,宁夏、安徽高水平抗性比例分别从10.0%、23.1增加到70.4%、60.0%。

对策建议:稻田杂草防控要立足早期治理、综合防控,减轻后期茎叶处理防控压力。加强稻田杂草抗药性监测,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鉴于黑龙江、江苏、安徽等7省大部分稻区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抗性频率较高,建议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五氟磺草胺、二氯喹啉酸;加强氰氟草酯科学使用指导,推荐稗草2-3叶期用药,杜绝晚用药的错误习惯,一季水稻只使用1次,严格按标签推荐剂量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麦蚜

目前监测地区麦长管蚜所有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5.1-12倍),其中山东文登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2倍);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对吡虫啉抗性倍数为1.4-8.5倍、对啶虫脒抗性倍数为1.0-5.6倍);对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均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麦长管蚜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目前监测地区禾谷缢管蚜所有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6.3-19倍);对新烟碱类吡虫啉、啶虫脒,氨基甲酸酯类抗蚜威、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均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禾谷缢管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增加了1-2倍。

对策建议:在麦蚜产生抗性地区,严格限制吡虫啉、啶虫脒、氟啶虫胺腈使用次数,轮换使用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麦蚜,延缓抗药性发展。

小麦赤霉病

从江苏、安徽、湖北等6省的19个县市采集的小麦病穗上随机分离纯化共得到2162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经抗药性检测,对多菌灵抗性菌株839株,其中江苏、安徽省抗性菌株占比最高,抗性频率分别为57.4%、21.6%;河北、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也发现有抗性菌株存在,抗性频率为0.2%-13.5%。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抗性水平总体变化不大。对戊唑醇抗性菌株86株,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省都检测到有抗性菌株,抗性频率1.0%-5.4%。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小麦赤霉病对戊唑醇抗性水平总体变化不大。没有对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菌株。

对策建议:根据抗性检测结果,建议在多菌灵抗性严重的地区(抗性频率高于20%)停止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提倡轮换使用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严格限制每类药剂的使用次数;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小麦赤霉病常发区加强抗药性监测。鉴于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已产生一定程度抗性,因此在使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时,按产品农药登记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有效成分使用量,减少抗性菌株的产生。

麦田杂草

从河北、河南、山东等3省的14个县市小麦田中共采集得到80个播娘蒿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苯磺隆抗性频率为81.3%,其中57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71.3%,河北、河南、山东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50%。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播娘蒿对苯磺隆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从河北、江苏、安徽等6省的14个县市小麦田中共采集得到55个荠菜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苯磺隆抗性频率为78.2%,其中32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58.2%,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40%。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荠菜对苯磺隆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从江苏、安徽、湖北等3省的10个县市小麦田中共采集得到45个菵草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炔草酯抗性频率为80.0%,其中32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71.1%,江苏、安徽高水平抗性比例都超过50%;对甲基二磺隆抗性频率为88.9%,没有种群抗性指数〉10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菵草对炔草酯、甲基二磺隆抗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

从江苏、安徽、湖北等4省的8个县市小麦田中共采集得到18个日本看麦娘种群,经抗药性检测,对炔草酯抗性频率为77.8%,其中14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77.8%;对甲基二磺隆抗性频率为82.4%,其中6个种群抗性指数〉10倍,占监测总种群35.3%。

对策建议:麦田杂草防控要立足麦草秋防、封杀结合,减轻春季茎叶处理防控压力。鉴于播娘蒿、荠菜草对苯磺隆,菵草、日本看麦娘对炔草酯、甲基二磺隆抗性频率较高,建议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苯磺隆、炔草酯、甲基二磺隆,轮换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抗药性发展。

棉铃虫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2-216倍),其中山东夏津、河北故城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16倍、137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4-28倍),新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有机磷类药剂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39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6.0倍),新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大环内酯类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4-37倍),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种

群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68倍),对茚虫威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9-66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抗性有上升趋势。

对策建议: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应重点在华北棉区开展棉铃虫抗药性治理,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限制有机磷类、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药剂使用次数(每季棉花生长期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多杀菌素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抗药性发展。鉴于目前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抗性呈上升趋势,亟须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棉蚜

目前监测地区棉蚜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均处于高水平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10000倍、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4500倍、对丁硫克百威抗性倍数〉150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300倍);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81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新疆棉区棉蚜种群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增加1-2倍。

对策建议:棉蚜抗药性发展速度较快,对目前田间常用药剂均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较高。鉴于棉蚜已成为抗药性严重和难以治理的害虫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综合抗性管理措施,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药剂,轮换使用双丙环虫酯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棉蚜,保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甜菜夜蛾

目前监测地区甜菜夜蛾所有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0倍),其中广东白云种群抗性倍数最高,达到2306倍;对茚虫威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9-130倍),其中上海崇明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30倍);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甲氧虫酰肼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1-54倍);对多杀菌素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7-8.9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甜菜夜蛾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甜菜夜蛾作为抗药性严重的蔬菜害虫,对其防控要采用抗性综合管理措施。根据预测预报结果,强调在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停止使用氯虫苯甲酰胺,严格控制甲氧虫酰肼、茚虫威、多杀菌素等药剂在甜菜夜蛾防治中的使用次数,每季蔬菜使用次数不超过1次,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发展。

烟粉虱

目前监测地区烟粉虱所有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4-113倍),其中湖南长沙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113倍);对双酰胺类药剂溴氰虫酰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2-39倍),其中湖南长沙种群抗性倍数最高,达

到39倍;对阿维菌素、氟吡呋喃酮处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烟粉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鉴于湖南长沙种群抗药性较高,宜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烯啶虫胺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烟粉虱,延缓抗药性发展。

西花蓟马

目前监测地区西花蓟马所有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85-3700倍),其中北京昌平、山东潍坊、云南晋宁种群抗性倍数〉2500倍;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6.2-4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西花蓟马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西花蓟马对杀虫剂抗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北京、云南高水平抗性地区,应停止使用乙基多杀菌素,轮换使用虫螨腈、噻虫嗪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西花蓟马,延缓抗药性发展。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教案 第一章、农业资源概述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1、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资源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农业资源的类型 1)、自然资源: (1)概念: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分类(略)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二、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1、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 农业资源利用的实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来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源泉和主要推动力。 B、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C、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增强农民的现代意识,还能部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2、农业资源利用的基本原理 农业资源利用涉及到的原理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 农业生产有两个特点:一是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是一个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B、人口经济原理与收益递减律 C、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三、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内容与方法 1、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任务 其研究的基本目标,是要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而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农业资源的利用、配置和管理上,既要从微观入手,又要从宏观把握全局。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采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有计划的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开发利用中切实贯彻国家有关保护珍惜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法规、政策。在高速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总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日益增长的条件下,建立起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农业生产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内容 A、农业资源概述 B、农业资源各论 C、农业资源管理 3、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方法 A、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分析法 B、综合分析法 C、最优化法 4、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意义 A、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B、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解决人口增长与人均资源不断减少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C、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使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 2)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目标、原则和对策措施 (1)目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2)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 2、按照资源整体性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 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5、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 (3)加强农业资源开发的对策 A、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做到有步骤、有重点、有机划的开展,避免盲目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5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1所,三级医院1044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353所,其中二级医院349所,占25.8%,三级医院1004所,占74.2%。 本报告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8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2343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952023/3234372),革兰阴性菌占70.6%(2282349/3234372)。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9801株(占革兰阳性菌32.5%)、肺炎链球菌101534株(占革兰阳性菌10.7%)、表皮葡萄球菌99630株(占革兰阳性菌10.5%)、屎肠球菌91788株(占革兰阳性菌9.6%)和粪肠球菌90196株(占革兰阳性菌9.5%)。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60261株(占革兰阴性菌28.9%)、肺炎克雷伯菌465322株(占革兰阴性菌20.4%)、铜绿假单胞菌283222株(占革兰阴性菌12.4%)、鲍曼不动杆菌227091株(占革兰阴性菌9.9%)和阴沟肠杆菌90329株(占革兰阴性菌4.0%)。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340920株,占41.5%)、尿标本(608667株,占18.8%)和血标本(296052株,占9.2%)。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7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9%,

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部门

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部门 决算基本情况说明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职能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和检疫管理工作,参与检疫执法,负责查处违反森林植物检疫和林业有害防治法规的行为。 (二)人员构成情况 核定事业编制3人,其中站长1名,年末在职人员为3人。 (三)决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监测面积1426.3万亩,重点监测面积28万亩。主要开展松材线虫病和薇甘菊监测,重点加强三江五道交通沿线、风景区、车站、木材加工厂附近松林进行松材线虫病监测巡查和四大工程林薇甘菊监测。 2、加强检疫管理,严防重大有害生物入侵。一是加强种苗产地检疫,产地检疫面积2165亩;二是加强疫木管理,对木材加工、经营企业监管和使用单位的检疫检查;三是抓好检疫复检和检疫执法工作,开展“绿盾2015”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违规调运应施检疫物品的行为。 3、加大除治力度,控制灾情扩散。一是积极防控松材线虫病,加强疫情监测普查,及时清理枯死树。二是加大薇

甘菊除治力度,有效组织南山森林公园薇甘菊防治项目实施。 4、组织开展2014-201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技术推广和宣传。与检疫执法检查工作相结合,在全市深入开展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技术和宣传,在防治过程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药物。 6、指导督促各县(市、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开展有害生物预报监测、防治检疫和省级财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 二、收入决算说明 2015年收入决算6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61万元,其他收入0万元。 三、支出决算说明 2015年支出决算48.6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48.61万元。 2015年财政拨款支出按用途划分,基本支出29.98万元,占61.67%,其中:工资福利支出23.6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5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34万元;项目支出决算18.63万元,占38.33%,主要支出项目有:(1)林业检疫检测:5万元;(2)林业防灾减灾:13.34万元;(3)其他林业支出:0.29万元。

第一章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第一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第一节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一、农业害虫的概述 1、农业害虫的概念: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一类昆虫。如蝗虫主要吃农作物的叶子。 2、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当发生虫害时,会造成不同产量的下降,甚至使庄稼绝产。如黏虫大发生时可将禾谷类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绝产。 (2)对品质的影响 会使作物果实不饱满,空洞,完整率、出米率、出油率降低。如大豆食心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豆粒,使大豆残缺或留下虫眼,导致大都品质下降。 二、农业害虫的危害 害虫对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为害作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农业害虫为害作物根部的主要是地下害虫,如蛴螬咬断作物的根,咬断处断口整齐,轻则缺苗断垄,重则绝收。 2、对植物茎部的为害 为害作物茎部的害虫主要是蛾类,如玉米螟破坏玉米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植株受损后,茎秆易被风刮断。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为害作物叶和花的害虫较多,如蝗虫咬食叶片,将作物食成光杆。蚜虫刺吸叶片的汁液,使幼苗叶片生霉发黑,枯死,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生长发育。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为害作物果实和种子的主要有大豆食心虫、二十八星瓢虫。 三、导致农业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影响害虫种群兴衰的因素很多,其中以虫源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1. 虫源因素 虫源指虫害发生后,受害地块越冬害虫的数量。虫源多,易引起虫害的发生;虫源少,不易引起虫害的发生。 2.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光、雨水等,这些因素总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影响,综合作用于昆虫。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如书中表1-1. (2)温度和水对昆虫的影响 温度问题实质上是水的问题。昆虫身体的含水量一般为体重的46%-92%。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主要有:从食物中获得;直接饮水;利用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水;靠体壁吸水。温度能影响昆虫个体发育的快慢、存活率、生殖率、活动、地理分布等。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草案)

湖北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 (草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 第三章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第四章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 第五章保障机制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构成危害或者威胁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是指林木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乔木、灌木、竹类、野生珍贵花卉和其他森林植物,木材、竹材、药材、干果、盆景和其他林产品。 第三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社会参与、部门协作,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领导,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和防控体系,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宣传工作,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林业协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生产经营者等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根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验检疫等具体工作。 基层林业工作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协助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交通运输、旅游、环保、工商、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气象、电力、出入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

第三章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害虫抗药性、植物病原物抗性和杂草抗药性的发展及现状,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农药轮换、交替等使用,并有效应用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抗性的产生及延缓农药的使用寿命,同时了解抗性产生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害虫抗药性 1主要内容:害虫抗药性概念、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害虫抗药性的遗传及抗药性治理。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昆虫抗药性、交互抗性、多抗性、耐药性、负交互抗性等基本概念,重点是害虫抗性形成的理论、影响因子及昆虫抗药性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机理,以及害虫抗性治理的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害虫抗药性的基本概念、害虫抗性形成的生理生化机理及影响因子,并能根据农业生产状况制定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一、害虫抗药性概况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在理解抗药性定义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抗药性是针对昆虫群体而言,并不是指某一个体; (2)抗药性是相对于正常敏感种群而言,通常通过比较同种昆虫的不同种群在相同发育阶段、相同生理状态和相同环境条件下对药剂耐受力与正常敏感种群的差异来确定。 (3)抗药性有地区性,即抗性的形成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药剂的选择压力等有关;(4)抗药性是由基因控制的,是可遗传的,杀虫剂起了选择压力的作用。 2耐药性: 1)自然抗性:有些昆虫对某些药剂有一种天然的抗药性,即敏感度低,它是可以遗传的,这是由于生物的不同,或同是一个种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或具有特殊的行为而对药剂产生了不同的耐力,这称为自然抗性。例如用DDT防治蚜虫效果很差,而用来防治蚊蝇则效果很好。 2)健壮抗性:由于害虫的营养条件好,环境条件适宜,昆虫的生命活动、生理代谢增强,对药剂的耐受力增强,产生的抗药性称为健壮抗性,它是不稳定的,不能遗传的。3交互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4负交互抗性: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5多抗性: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都产生抗性。 (二)害虫抗药性发展概况 1908年Melander首次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梨圆蚧对石硫合剂产生抗性,

农业害虫

农业害虫: 1.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10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科。蚜虫也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其中大约有250种是对于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的害虫。蚜虫的大小不一,身长从一到十毫米不等。蚜虫的天敌有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aphid midge larvae)、蟹蛛、草蛉以及昆虫病原真菌(entomopathogenic fungi,含绿僵菌)。蚜虫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十分广泛,但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另外,物种的多样性在热带比在温带要低得多。蚜虫可以进行远程迁移,主要是通过随风飘荡的形式来进行扩散;例如,莴苣蚜虫被认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新西兰传播到塔斯马尼亚。而一些人类活动也可以帮助蚜虫的迁移,例如对附着蚜虫的植物进行运输的过程。 2.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蚂蚱”,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3.蓟马:是一种靠植物汁液维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肉眼可见叶背面成虫、若虫。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4.介壳虫scale insect(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 同翅目(Homoptera)介壳虫总科昆虫的统称。雌虫无翅,足和独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体外被有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介壳虫[1]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 5.叶蝉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同翅目,叶蝉科。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本科叶蝉成虫图片

基于开源GIS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

2015年3月第36卷 第3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OMPUTERENGINEERINGANDDESIGN Mar.2015Vol?36 No?3 基于开源GIS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 赵仁辉1,2,刘 丽1+,王志宝3,邵 静1,2 (1.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100049;3.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 要: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中存在开发成本较高、开放性较差、灵活性较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开源GIS的系统架构。阐述以PostgreSQL/PostGIS为空间数据库、MapServer为GIS引擎、OpenLayers为客户端搭建据的系统 平台,对多级地图缓存和基于WebService的模型库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描述。原型验证及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低成本、高开放、扩展性强等特点,对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网络化管理和宏观科学决策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开源;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Web服务 中图法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7024(2015)03‐0802‐07doi:10?16208/j?issn1000‐7024?2015?03?048 收稿日期:2014‐03‐28;修订日期:2014‐05‐2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金项目(2006BAD23B04);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08AA12Z203) 作者简介:赵仁辉(1988),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WebGIS、空间决策支持;+通讯作者:刘丽(1986),女,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王志宝(1981),男,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管理;邵静(1988),女,河北秦皇岛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慧城市。E‐mail:zhaorenhui2008@126?com 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forforestpestbasedonopensourceGIS ZHAORen‐hui 1,2 ,LIULi 1+ ,WANGZhi‐bao3,SHAOJing 1,2 (1.InstituteofRemoteSensingandDigitalEarth,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2.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SchoolofCompute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Daqing163318,China) Abstract:Duetothehighcost,pooropennessandlowflexibilityofpreviousGISbasedmonitoringandwarningsystemforfo‐rest,anarchitecturebasedonopen‐sourcesoftwarewasputforward.Tobuildthesystem,PostgreSQL/PostGISwasusedas spatialdatabase,MapServerwasusedasGISEngineandOpenLayerswasusedasclient.Detailedanalysisanddescriptionwerecarriedoutonmulti‐levelmapcachingandmodellibrariesbuildingbasedonWebService.Theprototypeverificationandengi‐ neeringpracticeshowthatthesystem,whichhaslowcost,highopennessandstrongextensibility,isofgreatapplicationvaluetostrengthentheforestpestinformationnetworkmanagementandmacroscientificdecision.Keywords:GIS;open‐sourcesoftware;forestpest;monitoringandwarning;WebService 0 引 言 由于有害生物信息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异特征,有必要借助空间分析手段,已有很多研究将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应用于有害生物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中[1]。如刘明辉等[2]基于GIS平台,依循专家经验预测方法,构建了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专家系统,实现了病虫害发生的地理空间描述。王霓虹等[3]将WebGIS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设计了有害生物预测预报专家系统,使得对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更加全面有效。常原飞等[4‐8]分别基于 ?NET平台和ArcGIS二次开发技术研发了全国、省、市、县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系统,满足了各级森防机构的生产管理需求。然而,这些系统采用商业GIS软件,一方面开放性和灵活性较差,难以实现互操作与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商业GIS提供的许多功能在实际中利用率低,造成浪费。 与此同时,种类丰富涵盖面广的开源GIS项目吸引了 大量的科研机构参与研发,使其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由于遵守OGC制定的规范,开源GIS不仅弥补了商业软件在数据共享、互操作等方面的缺陷,而且可以通过组合不同层次的软件快速搭建,对构建中小型GIS应用系统有很强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Mar.2016,Vol.13No.3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共有1427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33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59所,三级医院979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143所,其中二级医院272所,占纳入数据分析医院总数的23.8%,三级医院871所,占76.2%。 2015年度监测时限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此期间上报非重复细菌总数为24007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5066株(占28.9%),革兰阴性菌1705720株(占71.1%)。 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3758株(占32.2%),表皮葡萄球菌88593株(占12.8%),粪肠球菌67432株(占9.7%),肺炎链球菌64791株(占9.3%)和屎肠球菌61961株(占8.9%)。 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10140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336829株(占19.8%),铜绿假单胞菌219630株(占12.9%),鲍曼不动杆菌183178株(占10.7%),阴沟肠杆菌73136株(占4.3%)。 位居前三位标本来源的分别为痰标本993205株(占41.4%)、尿标本372161株(占15.6%)和血标本224481株(占9.4%)。 重要与特殊耐药菌检出率根据CLSI2014标准按全国及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MRSA全国检出率为35.8%,各地区MRSA检出率为20.3%~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7.0%,山西省最低,为20.3%(图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MRCNS全国检出率为79.4%,各地区MRCNS 检出率为66.1%~84.3%,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为84.3%,海南省最低,为66.1%(图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日前发布了《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现予全文刊登,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5年12月12日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01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2015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简明操作手册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市州区县 简明操作手册 一、前言 本手册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综合信息系统使用手册》的简化版本,旨在让市县用户快速了解系统业务逻辑、掌握关键的操作步骤。 二、基础数据维护 基础数据由市州区县用户在系统初始化时自行完成,设置完毕后较少变动,包括: 1.组织机构属性维护 组织机构代码及名称已统一在系统初始化时导入,市州区县用户只需要维护本级或下级机构属性就可以了。组织机构属性显示在地图区划属性弹出窗口中。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组织机构

2.监测网络 各市州区县用户可以维护本级或下级的监测网络,设置中心测报点属性及测报点对应的测报对象。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监测网络

3.系统用户维护 系统用户为可以登录系统、使用软件功能的实际人员;系统用户隶属于组织机构,由市州区县管理员用户创建本级或下级的操作用户。 菜单入口:基础数据->系统用户 3.1用户查询 操作者可以多种条件组合查询用户,定位到具体用户后 查看或修改用户信息。

3.2用户属性维护 对用户信息的修改是通过用户卡片完成的,用户卡片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用户基本信息 用户基本信息中关键属性有: ?登录名:登录时使用,可以为英文(字母加数字,区 分大小写) ,也可以是汉字; ?电子邮件:用户忘记密码时,可以在登录界面中申请 密码找回,密码找回时,系统将把申请人的登录密码 发送到登录人在基本信息中登记的电子邮件地址中; ?用户状态::用户

在连续5次登录失败后,系统将锁定用户,锁定的 用户不能再登录系统。要解除用户的锁定状态,需由 市县管理员用户修改被锁定用户的“用户状态”,把 其设置为“正常”就可以了。如果用户忘记了登录密 码,也可由管理员用户对目标用户进行“重置密码” 的操作,密码重置后,用户的登录密码统一为 “123456”,用户可以在进入系统后修改密码。 (2)用户角色权限

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

1.农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 2.农业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3.农业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多用性和有限性 3)、整体性和层次性 4)、稳定性和变化性 4.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于联系: 1)、概念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T、E、P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气候是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还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的长期大气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统计联系,从时间上反映出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2)、从时间尺度上讲: 天气是短时间的,气候是长期的 天气具有多变性,气候则比较稳定 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气候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形成原因不同:天气由气团、锋,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结和概括。 5.我国农业气候特点: 1).我国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就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言,一般是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较强。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但总体而言,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 6.农业气候特征: (1)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有限性和无限循环的可更新行 (2)适度性和非线性 (3)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4)区域的差异性 (5)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

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南京市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 (修订稿)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农业有害生物灾害,全面提高我市应对重大农业生物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结合南京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江苏省植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应对的原则,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重大农业生物灾情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做好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与处置工作。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和应

急处置。 (五)概念解释 农业有害生物:是指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江苏省农业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名录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本地区发生的对粮油作物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具有重大成灾威胁的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重大农业生物灾害事件:是指由农业有害生物引发,可能对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影响,危及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安全的灾害性事件。 二、指挥系统 (一)市指挥部组成 市政府成立市农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农委主任担任,成员单位由市农委、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金陵海关、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市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和发生农业有害生物灾害时的指挥平台,市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农委。 (二)市指挥部职责

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

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 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关于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气象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几十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等多方面的原因,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突发性和异常性增多。为进一步做好监测预警工作,有效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于2007年8月28日共同签订了《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合作框架协议》(见附件,以下简称“协议”)。为认真贯彻落实“协议”精神,现就做好林业有害生物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近年来,受异常气候条件影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出现多发、高发的态势。统计表明,“十五”期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1.3亿亩,目前发生面积高达1.6亿亩,增长2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威胁国土生态安全,同时也影响到林农收入,制约林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开展林业与气象合作,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灾害气象预测预警工作,对于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生态灾害、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林业和气象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探求加强合作的领域、机制和措施,取得更多的成果,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共同做出贡献。 二、及时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要认真贯彻“协议”精神,根据各地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态势,充分利用简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信息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当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气象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及时组织和指导林权所有者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预防和除治。三、积极合作开展科学研究 要针对气候变化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明确合作研究方向和重点,组织协同攻关,努力研发林业有害生物气象预警信息产品,并积极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近期要把气候变化与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各季节主要气象灾害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暖冬、倒春寒、高温干旱、洪涝等)条件下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作为研究重点,并将建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与气象预警系统研究纳入本地科技发展规划。同时,要学习借鉴国际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探索创新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和气象服务的新途径。 四、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之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区划就是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农业的地区布局和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力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 自然界存在的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来作为农业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叫农业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 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因此你哦工业生产是生物再生产。 农业自然资源的主要内涵:1、气候资源提供并保证或影响农业生产获得产量的光、温度、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组合特征,称为农业气候资源或气候条件,包括光能、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及天气灾害。2、水资源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有较低的可溶性盐类并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叫水资源。它通常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市一中动态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以地表水为主,以大气降水补给来源。3、土资源土地是地球表面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广义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共同作用多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早地、内陆水域、沿海滩涂。4、生物资源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天然生长植物、动物和农业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称为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大类,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品种资源、林木资源、草场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珍稀生物资源、天敌资源。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组成农业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自然界是一个统一体,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2、地域性由于地球与太阳位置及其运动特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差异,以及地质地貌的变化,使得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不同,从而 形成多种资源生态环境。3、可更新性农 业自然资源是可以更新和循环的,这是区 别于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自然 资源可以不断更新、不断补给、不断生长、 永续利用。合理运动和保护,才能不断更 新和循环。4、不可逆的发展性农业自然 资源是不断向前发展演变的。5、可培育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以培育和改造的,自然 资源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6、数量的有限 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数量是 有限的,地球上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以及生物的种类、 生产力、蓄积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 间内都是有一定数量限制性。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 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远近 兼顾。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遵循一下几种基 本原则:1、因地制宜。2、宏观全局。3、 远近兼顾。4、用养结合。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1、光、热 条件优越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 带,光、热条件优越,光能资源丰富。2、 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 气流的影响,冬季则受大陆气流影响。 季风气候还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夏季风和 冬季风每年的进退时间,影响范围和强都 不同,因而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率 大,气温冷热变化激烈。所以我国干旱、 洪涝、低温、霜冻、干热风、冰雹、台风 等天气灾害频率高,农业生产不稳定。 我国农业的水资源特点:1、河川径流总量 大。2、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工配合不协调。 3、年内、年际水量变化大。 4、水资源开 发利用程度高。 我国土地资源主要特点:1、农业用地比重 小,耕地的比重尤小。2、各类土地资源的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的相对数量少。3、 后备土地资源不多,非农占地情况严重。 我国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化。 具世界第三。2、动物资源种属繁多。3、 经济真菌资源品类丰茂。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特点:1、特有种和珍 奇种类较多。2、华中和华南区所产野生动 物色彩绚丽,富于光泽。 气候、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是农业 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结构农业 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从自然再生产的角度 看,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各种农业自然资 源循环和转化而形成各种农产品的过程, 农业生产是人类劳动参与下进行的,因此, 农业生产也是劳动者参与的社会经济再生 的过程。 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和效果, 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农业 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自始至终收 到人为的调节和控制,把握农业发展的方 向和进程。 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特点:1、人 口众多,农业人口比重大。2、农村经济底 子薄,扩大再生产力低。3、农业现代化装 备有一定基础。4、农村交通运输不发达, 自给半自给经济比重大。 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的资源,如果利用 的合理,可以持续不断更新地位人类提供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如果不合理运用,使 可更新的资源失去其更新的条件,破坏生 态平衡,则不仅不能造福人类,反而会带 来祸患,在人类史上,这种教训是深刻的。 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经营,带来水土流失、 土地沙化,森林和水产资源衰退,早场退 化等恶果,形成恶性循环,其表现在几个 方面:1、种植业盲目滥垦,广种薄收。2、 林业集中过伐,重采轻造。3、草原牧业超 载过牧,靠天养畜。4、渔业重捕轻养,遭 鱼滥捕。5、地下水资源超重量开采,江河 水源污染。6、野生动物资源乱捕滥猎,许 多珍稀物种频临灭绝。 合理运用农业资源的基本途径:1、树立人 口、资源平衡的观点,实行资源节约型集 约化营运。2、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 统一,改善资源生态环境。3、增加物质、 能量投入,扩大资源产出能力。4、坚持分 区化类指导,发挥资源地区优势。 我国目前资源不足,破坏、浪费资源现象 严重,必须做好一下几点:1、制止对资源 掠夺性经营,提高林地、耕地、草地、水 面的单位面积。资源的不同特点,确定适 宜的发展农业。2、严格控制非农占地,实 行多热高产,缓和人多地少矛盾。3、建立 节水型工农业生产体系,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 缓和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1、必须运 用经济手段,按照价值规律来控制非农占 地。2、充分发挥光热资源和劳力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实行多熟制。3、坚持不谢地进行 农田基本建设,有计划地政治各种低产土 壤、低产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努力挖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正定县植保站李智慧张丽敏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定义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综合利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适当应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控制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降低农药对人类、环境和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项综合性防治技术。 一、农业有害生物的影响 1.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农产品产量:棉铃虫、盲蝽蟓、二点委夜蛾、蚜虫、叶螨、菜青虫、甜菜夜蛾、田间杂草、各种病害等都可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2.农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有害生物本身也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如小麦赤霉病,误食带有病原菌的分泌物的麦粒会引起人畜中毒甚至死亡,因此粮食部门明文规定,小麦赤霉病带病病粒超过3%时拒绝收购。除小麦赤霉病外,我省已有发生分布的农业有害生物中,能引起人畜中毒的有害生物种类还有小麦腥黑穗病、甘薯黑斑病、毒麦(杂草的一种)、豚草等。 3.农业有害生物的化学防治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安全: 众所周知,农药是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重要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投入品之一,同时又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残留污染为内吸性强、分解缓慢的剧毒杀虫剂,这些农药主要残留于农产品内、土壤中,形成对农产品和农田的污染。随着不同国家

对农药残留限制门坎的提高,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二、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 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目前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从60-70年代的六六六、氯丹等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到80-90年代甲胺磷、1605、久效磷、磷铵等高毒农药的泛滥,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中毒现象经常出现。 2.农业生产过程安全的需要:为了防治害虫,农民大量喷施高毒剧毒的农药,不仅污染了农产品,同时也是自身受到毒害。如:棉花良种场在种植呋喃丹包衣种子时防护不到位,造成十几人中毒住院;棉花棉铃虫危害严重,许多棉农在用药过程中中毒;长期使用农药的作业造成慢性农药中毒,引起多种癌症等等。 3. 环境保护的需要:农药残留污染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环境恶化,进而影响人们生活。 农药的残留污染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杀虫、杀螨剂较之其他农药毒性高,为主要残留污染源。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城乡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正定县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及农药使用现状 1.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蔬菜种植面积和种类的增加,有害生物的种类还将继续增加。危害程度也将加重。新的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出现,如:节节麦、雀麦、烟粉虱、麦根蝽象、黄化曲叶病毒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