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发展策略

国产手机发展策略
国产手机发展策略

国产手机发展策略

近日,国产手机厂商波导公布了其上半年惨淡的业绩。财报显示,波导上半年巨亏2.37亿元。次日,同为国产手机巨头的夏新电子公布了一份更加令股民乍舌的半年报,其上半年业绩净利润亏损3.5亿元,其罪魁祸首也是手机业务的持续低迷。

与此同时,波导发布了一份公告,宣布将其与法国萨基姆通讯公司合资子公司宁波萨基姆波导的全部股权以2200万元协议转让给

法国萨基姆移动公司。

“与合作伙伴萨基姆的‘分家’或许表明波导将逐渐退出手机研发的领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猜测道。

与此同时,另一曾经叱诧风云的国产手机厂商科健的股票则已经停牌了一月之久。这家净资产为-13.81亿,严重资不抵债的公司正在忙于与各大银行谈判,其前景依然一片迷茫。

在经过2006短暂的回暖后,国产手机厂商似乎又进入了漫长的冬天,其连绵不绝的艰难时势令人绝望。

留守者苦苦挣扎

不约而同地,波导和夏新都将手机业务上的巨额亏损归咎于“黑

手机”的冲击。

波导方面表示,“黑手机”对市场的冲击以及市场上各品牌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直接导致公司手机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夏新则表示,“黑手机”采用非法手段、低廉成本对移动终端市场带来灾难性

冲击。

“‘黑手机’不是国产手机厂商亏损的唯一原因。同样受到冲击,为什么国际品牌受到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呢?”咨询机构易观国际手机分析师张燕玲对厂商这样的说辞表示了质疑。她认为,在与洋品牌的交锋中败下阵来也是导致国产手机厂商亏损的重要因素。

据易观国际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第二季度,诺基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9.5%,摩托罗拉为18.5%,三星为10.8%,索爱为5.5%。也就是说,仅这四个洋品牌就占据了64.3%的中国市常

另一咨询机构赛迪顾问的最新报告也验证了这样的看法。其近期发布的《2007年H1中国移动通信终端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在今年上半年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四大洋品牌高高占据

着70.7%的市场份额,国产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不足

市场的三成。

张燕玲认为,低端市场的失守是导致国产手机当前窘境的重要原

因。

事实上,国产手机这两年在低端市场上销售正在日趋下滑。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低端手机市场,11家洋品牌手机已经占到了76%的市场份额,而41家国产品牌手机仅占到24%。国产品牌手

机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在一家手机大卖场中,记者发现很多品牌都推出了700元以下的低端手机。摩托罗拉、三星各自推出了两到三款300到600元的手机,诺基亚更是把一款手机的价格降到了238元。而在国产品牌的销售柜台,波导、夏新、康佳也有几百元的低价手机,价格平均在300到700元之间。从手机款式的数量来看,国产品牌和洋品牌几乎各占半壁江山,但同样是低端手机,许多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洋品

牌。

“尽管很多国产品牌的手机拥有很高的性价比,但从品牌的认知度上来说,多数国产品牌和Nokia等洋品牌相去甚远。”张燕玲告诉

《财经时报》。

一份市场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在各个档次的手机销售数量中,低端手机占到了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

专家认为,前些年洋品牌手机主攻的是高端手机市场,所以国产品牌一度在低端市场上占了先手。但当洋品牌转向低端市场时,国产

品牌的劣势就暴露了出来。

据了解,在2004年以前,低端手机市场几乎全部是国产品牌的江山,但到了2004年底,坐稳了中高端手机市场的洋品牌,开始加入到低端手机市场的竞争行列。随着手机销售价格的降低,低端手机的销售开始保持高增长趋势。专家介绍,低端手机利润很薄,只有达到一定的销售规模,才能有钱可赚,而洋品牌正是凭借着自身品牌优势、综合成本低和流畅的产销渠道逐渐占领市常

“在低端手机市场上,国产品牌此前积累的优势还在不断流失。”

张燕玲向《财经时报》表示。

逃离者衣食无忧

相比波导和夏新的巨亏,东信和熊猫电子这两家昔日手机巨头上半年的业绩给国产手机厂商的溃败添上了一层讽刺的意味。从它们公

布不久的的财报中可以看出,这两家抛弃了手机业务的公司双双实现

了盈利。

作为摩托罗拉手机早期在中国地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东信每年销售的摩托罗拉手机曾多达100余万部,而一部手机的销售利润在当时更可达数千元,这为东信的发展掘下了第一桶金。在推出自主品牌手机后,东信曾一度成为国产手机中排名三甲的巨头。然而在2002年,东信的亏损额却高达2.1亿元人民币,这也导致了原掌门人施继兴在2003年的“下课”。此后的东信迅速转型,放弃了自有

品牌手机业务。

根据此前东信发布的公告,东信的产业重心正在由终端向系统设备方向转移。东信方面认为,在终端手机方面发展的机会相对有限,向系统设备方向发展将成为下一步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同时东信将不仅仅局限于移动网络设备市场,如消防、铁路等专网的应急通讯等都将成为公司努力进入和开拓的市常

在东信2007年中期业绩报告中称,公司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71.56亿元,实现净利润3712万元,同比增长高达226.53%。

南京熊猫电子的情况也和东信颇为相似。在2002年和2003年,熊猫曾以超过2.5亿元的巨资两夺央视“标王”并高价聘请梁朝伟作

为其手机形象代言,熊猫手机也一度借此跻身国产手机销量前五之列。然而好景不长,在短短一年后熊猫电子旗下的熊猫移动就因掌门人马志平经营不善导致巨额亏损,马志平本人此后也锒铛入狱。

然而,在剥离了熊猫移动和另一家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以后,不再经营自主品牌手机业务的熊猫电子的发展如今却慢慢进入了正轨。根据熊猫电子公布的截至6月底的中期业绩,尽管营业额下跌12.71%至3.19亿元,但熊猫电子在上半年依然取得纯利4683.5万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41.95%。

厂商集体淡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些手机厂商正在走上东信和熊猫的老路。

9月3日,曾经的手机厂商科健宣布其正在协商重大债务重组等事宜,公司股票继续停牌。不管结果如何,有一点是基本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重组后的科健将不再是一家手机生产厂商。

而波导在公布其惨不忍睹的财报的同时,也宣布了一项出售计划。此次“瘦身”计划包括: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重庆波导23%股权转让给重庆瑞驷达科技,股权转让价格为44.13万元;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波导信息全部股权转让给周光志,股权转让价格为300

万元;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宁波萨基姆波导全部股权以2200万元协

议转让给法国萨基姆移动公司。

其中的宁波萨基姆波导是2005年8月法国萨基姆通讯公司与波导战略合作的产物,双方各占50%股份,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波导手机的研发能力。在当时,此举一度被认为是波导与萨基姆深度合作甚至是并购的开始。但合资不久,波导就宣布净亏损1亿元人民

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波导股份证券事务代表赵勤攻解释称出售宁波萨基姆波导公司,主要是因为过去两年间与法国公司在研发方向上出现较大分歧。然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眼中,此次的股权转让是波导为了“止血”而退出手机研发领域的明确信号。

“这一计划对波导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甚至不能排除其通过出售资产套现的可能。”一位分析师尖锐指出。

而几天前的一则新闻或许说明了波导的野心。据报道,波导公司与湖南长丰集团生产汽油发动机的项目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这项总投资高达15亿元,年产15万台汽油发动机项目已经正式开工

建设。

记者了解到,早在几年前波导就想方设法希望进入汽车行业。在2003年,波导曾投资1亿多元与南汽集团合作,但仅仅经过5个月,双方的合作就因为种种原因宣告流产。2005年,波导科技与香港晨兴集团组建宁波晨兴发动机有限公司,引进福特ZETEC系列生产线,但这一项目因一直无法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而搁浅至今。分析认为,波导与长丰集团汽油发动机项目的获批和上马,将为波导拿到整

车生产“准生证”增添筹码。

“或许在几年后,中国又将多一家汽车生产厂商,而少一家手机

厂商了。”资深分析师沈磊感叹道。

链接

它们在挤压国产手机空间

“黑手机”

据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上半年“黑手机”的销量就已经达到2343万部,约占国内市场25%左右,而同期国产手机的销量则只占整个国内市场的30%左右。也就是说,“黑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已

经几乎可以和国产手机平起平坐。

由于普遍存在偷税漏税和偷工减料的现象,“黑手机”的价格普遍低于正规渠道的国产手机。不少具备几乎所有时尚的功能并抄袭热门手机外观的“黑手机”售价都不到千元,这使得“黑手机”对于不

少消费者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黑手机”的利润依然十分惊人,有的甚至高达200%

以上。

洋品牌

从2006年开始,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索爱等知名的洋品牌都加大了对中低端市场的开发力度,开始大量推出千元甚至是千元以下的机型。而这块市场曾经是国产手机的后院。

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仅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两大品牌,在500-700元手机市场的份额就占到了57%之多,在500元以下手机市场中的份额更是高达70%之多。国际知名品牌的涌入对以往国产手机的强势产品区间产生了猛烈冲击。中低端手机平均价格的下滑使得国产厂商的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

渠道商

目前中国持有牌照的手机企业已经多达80余家,许多家电厂商、学习机生产厂商、手机经销商、DVD制造企业甚至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都进入了手机生产行业。但是真正有实力、有销量保证的渠道商却十分有限。这使得众多的手机品牌拼命争夺少数优质的渠道,渠道商也因此变得日渐强势。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厂商想要进入优质渠道,只能不断让出利润,给渠道商提供更好的价格以及丰厚的返点、价保、补贴,而这也成了吞噬国内手机厂商利润的黑洞。

中国手机所有的品牌

韩机/贴机/台机 易拓星光威科三彩迷你金色年华金城权智飞尔宝灵 通 Leady GEO 太子南星自由星康乐 SAYLOVE LC 首尔力利超越者双星三盟三雄三正三盛音乐王通信星名流 FEEL 奇 泰豪杰龙腾 NOKUA 天时今成天阔诺科银星宇宙吉时达双达飞天龙 CECT 都宝科宝特三科通达 MPEG TEG 恒通智星首信(贴)吉事达 国产手机 WIN II 华硕多普达乐华迪比特海尔 OKWAP 华为凌锐托普南方高科明基奥克斯大唐波导熊猫数 源天时达中桥康佳 TCL 清华紫光金立联想 CEC 中兴杰 中兴 天语 OPPO 步步高 酷派 HTC 多普达 联想 魅族 奥克斯 TCL 华硕 长虹 夏新 艾美讯 埃立特 爱国者 亿通 创维 HKC 波导 深爱 德赛 技嘉 海信 海尔 GT 知己

UT 晨兴CECT 天时达 纽曼 唯科 威智达 迪士尼 振华欧比宝捷讯 兆讯达 友利通 爱肯 OQO HTO 众一 普莱达 新邮通 乐讯 熊猫 新中桥 联创 欧信 明基 七喜 金立 万利达 汉泰 明基西门子华为 康佳 华立 万事通 首信 琦基OKWAP 权智 互通 东信 迪比特 金鹏 托普 大显

侨兴 紫光 普天 神达 南极星 Beluga 桑达 奥盛 ZTC 凌锐 乐华 浪潮 中讯天创 科盛通信 科健 唯奥 港利通 科诺 中宝 亿城 亿和源 天元 天珑 高新奇 摩普达 绿力 中桥 邦华 TSD 手机配件 其它摄像头车载存储卡耳机蓝牙耳机蓝牙适配器红外适配器手机数据线充电器电池 手机短信 新浪手机短信 TOM手机短信网易手机短信 手机其它相关日韩品牌

三星 索尼爱立信 LG 夏普 唯开 索尼 松下 SK 三洋 三菱 日立 NEC 卡西欧 京瓷 东芝 泛泰 东方龙 都宝 现代 秀特热门品牌 三星 联想 黑莓 诺基亚 索尼爱立信 LG 摩托罗拉 Palm 多普达 i-mate 苹果 NEC 亿城 阿尔卡特 西门子 明基 手机歌曲手机电影 行货专区(全国联保)手机 多普达(Dopod) NEC 飞利浦(PHILIPS) 索尼爱立信(SE) 三星(SAMSUNG) 摩托罗拉(MOTOLORA) 诺基亚(NOKIA)

中国国产手机市场分析之十年历程

手机市场分析:国产手机十年打造生态链 中国移动通信发展已有20年,手机终端产业的发展却仅有十年。这十年中,中国手机产业既经历了市场份额从零到半壁江山的辉煌,也体验了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的痛苦,但就在起伏挣扎中,一个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平台到应用软件,从方案设计到整机制造的完全自主的手机产业链已经形成。 政府扶持带来 国产手机初春 中国手机产业能走到今天,在终端市场形成与洋品牌抗衡的局面,在上下游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完全得益于我国政府1998年酝酿、1999年开始实施的扶持政策。 1999年以前,我国手机市场完全被国际品牌垄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是市场上的主要品牌,所有的手机都需要进口。 1998年成立的信息产业部肩负着改变这一局面的历史使命。1999年,我国开始确定大力扶持国产手机市场的政策,主要包括从国债中拿出4亿元扶持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的手机生产企业,信息产业部从手机入网费中拨出14亿元支持国产手机业务的发展,而国家连续5年从固定电话初装费中提取5%,作为支持国产手机研究和产业化的专项经费。

与此相配套的,在当时颁发的一个重要文件??“五号文件”中,专门提到“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指出“将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指导性计划”。 “五号文件”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主导国内手机生产的“牌照”制度。在2005年3月之前,国内手机市场有49张牌照:其中GSM手机牌照30张,发给了13家合资企业和17家国内企业;CDMA手机牌照19张,18张发给了国内企业和合资企业,只有一张发给了外资摩托罗拉;有14家企业同时取得了G SM及CDMA牌照。除了严格控制外国移动通信产品的进口外,信息产业部还规定目前外资企业的手机出口至少要占总产能60%。 国家的扶持政策带来了国产手机的春天,在2003年国内手机市场7000多万部的总销量中,国产手机所占份额超过55%,达到国产手机发展史上所占市场份额的最高峰。 市场的迅速扩大引得更多企业意欲进入手机领域,很多企业在牌照申请未果的情况下采取贴牌等方式,这一方面使得部分有牌照企业“不劳而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市场的监管。2004年底,由于“五号文件”的生效期限已到,国家决定将实施多年的“牌照制”改为手机生产“核准制”。2005年2月19日,春节长假三天后,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我国手机产业走上了另一个轨道。 三次嬗变造就两代企业

小米手机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晶晶

小米手机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全球手机市场发展势态良好,与之而来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调查显示,2015年3月,小米售出了第一个一亿台手机,而去年全年仅出货6112万台,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同比增长8.2%,截至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13.06亿户。而在众多国产手机中,小米手机无疑最引人注目,它是小米公司研发的一系列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最新款小米M6和红米4,not2已发布,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配置堪比苹果的3000元内的智能手机,成为当今国内单款最热门的高端智能手机。本文首先对小米手机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对其进行SWOT分析,最后进一步分析小米手机目前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同时找出其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一一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使其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同时为其他国产手机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SWOT分析;市场营销;价格策略;饥饿营销

目录 摘要............................................................. I I 第一章序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1.3本文研究内容 (2) 第二章相关理论 (3) 2.1 4P理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3) 2.2 4C理论——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 (3) 第三章小米手机简介及其SWOT分析 (5) 3.1小米手机简介 (5) 3.2小米手机的SWOT分析 (5) 3.2.1优势 (5) 3.2.2劣势 (7) 3.2.3机遇 (8) 3.3.4威胁 (9) 第四章小米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10) 4.1推广策略 (10) 4.2网上促销分销策略 (11) 4.2.1网上促销策略 (11) 4.2.2网上分销策略 (11) 4.3产品策略 (12) 4.4定价策略 (12) 4.5渠道策略 (13) 第五章小米手机营销方面的问题分析 (14) 5.1管理层问题 (14) 5.2市场定位问题 (14) 5.3质量与利润问题 (14)

华为智能手机的消费分析与营销策略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设计 华为国产智能手机 消费调查、分析及营销策略 专业:市场营销 年级: 2010级 班级:六班 小组名称:小虎队 组长:李泊学号:03121006 成员:郑江学号:03121006 李亚学号:03121006 赵义学号:03121006 指导老师:寇小 成绩: 2012年11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的充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使半块砖已经成为古董,中国已经逐步进入智能化手机的时代,手机已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手机,(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运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终于突破了10亿户大关,达到10.07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1.44亿户)。 作为名族品牌的杰出代表,华为手机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投入,持续构建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坚持开放合作,以客户需求驱动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公司在研发领域广泛推行集成唱片开发流程,在充分理解客户需求情况下,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本课程设计报告通过对我国手机用户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进行调查分析,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出我国手机行业的现行格局。作为生产者,也不可以盲目的生产手机,而应该根据我国市场的环境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做好市场细分、定位、什么样的手机该多生产,什么样的手机少生产,均要有合理的生产计划。 为此,我们小组成员对华为国产智能手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最终获得一系列真实、宝贵的数据,并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民族品牌智能手机多功能消费水平

国产手机营销战略1

国产手机营销计划书 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世界电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当时人们最乐观的预测。从 1987年第一部模拟手机落户中国至今,其增长速度已令世人瞩目,到2005年11月底我国拥有手机数达到3.8816亿部。中国手机市场的总体容量和前景非常诱人,手机品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了解市场现状和有相应的营销创新策略。营销创新策略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活动过程,需要经营者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以及系统的创新理论作指导。从目前我国手机企业营销实践看,许多已具备了紧迫的创新意识,但其中大部分手机企业却不知从何做起及如何努从销售渠道与促销策略上对国产手机的营销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一.我国手机市场的现状 目前我国手机行业特征: 1)行业内厂商竞争非常激烈.。我国目前有将近40家手机生产厂商。2002年,摩托罗拉共生产3750万部手机,销售量为1872万部,市场占有率为27%;诺基亚生产3229万部,销售1135万部,其市场占有率为17%;西门子生产了1155万部,有291万部出售,市场占有率为4.3%。这些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因此占有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大。还有如韩国三星,其在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就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顺利进入总销量的前十名。如此多的国外知名厂商与国内生产厂商形成了市场割据的局面。 2)存在一定的替代产品压力。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可以认为小灵通为普通替代产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单项收费移动电话。3G牌照发放时间继续被推后,中国电信和网通为了增加移动运营经验,都继续大力推广小灵通业务。2004年,小灵通新增用户达2800万户,增长幅度为40%,市场规模也达到了约3000万户。如此大的消费群体分走了普通手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给一般手机生产厂商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压力。 二.我国手机行业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 具体说来,有些政府行为对企业的活动有限制性作用,但有些政府政策对企业有着指导和积极的影响。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中国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中国的零售业全部开放。从而使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各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 2)经济因素 一般说来,在宏观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市场扩大,需求增加,企业发展机会就多。从2003年开始,我国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数度2,物价总水平3,城镇失业率或就业水平4,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我国目前手机普及率大约为13%,相比发达国家的30%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国的手机用户正在呈巨大的上升趋势,对手机的需求也愈演愈烈。2004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规模已达3亿户。如此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的生产厂商进入手机行业。 3)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不但指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技术的变革在为企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它构成了威胁。从去年年底多普达推出686并在市场上推广成功后,国内手机生产厂商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锁定在高端智能手机。如何更好提高手机质量,并在质量方面有更大的技术进步已成为所有厂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手机市场营销策划书)

手机市场营销策划书 一、我国手机市场状况分析: 我国手机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发展趋势整体向好。2001年,虽然世界经济增长迟缓,但我国通信产业依然在快速发展。2001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了1.45亿户,2002年5月份达到1.72亿户。2002年1~5月手机销量已接近去年全年销量的50%。据信息产业部预测,2002年移动用户总数将超过2亿户,新增用户将达到5500万户,新增消费将达1000亿元。 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去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但我国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只有近11%,与发达国家40%的普及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在上升,但专家指出,手机市场正在面临供过于求的巨大压力。 二、我国手机市场的需求状况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如消费需求、购买能力、消费心理,市场上有高、中、低价位手机需求,有通信单功能需求,有集商务、娱乐、学习、通信于一体的多功能手机需求,有大众型手机和个性时尚型手机需求,等等。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厂商接近40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 三、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意义 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市场细分的概念: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不同欲望和需求以及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消费者群体的过程。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生产真正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有利于发现市场“真空”地带、有利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营销策划方案,另外,市场细分也是企业确定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品牌定位、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的基础。 市场细分在战略营销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营销大师科特勒曾说:“现代战略营销的中心,可定义为STP 市场营销--就是市场细分(S),目标市场(T)和市场定位(P)。” 市场细分化----确认目标市场----产品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是企业战略营销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是企业了解市场及其竞争结构的基础,也是企业市场决策的基础。如果企业不能正确地细分其市场,它也无法制定有效的市场决策。当市场竞争由地域及经济层次的广度覆盖向需求结构的纵深发展时(如目前的家电业,电信业,以及即将到来的零售业,银行业和保险业等),市场也从有形细分向无形细分(目标市场抽象化)转化,这时运用科学的市场研究方法来正确地细分市场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市场竞争进入寸土必争的白热化状态后,对市场竞争结构的正确理解往往成为战胜竞争对手的关键。 四、对手机市场的细分 1、市场细分的标准 手机市场细分的依据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人文统计特征进行分割,如年龄、性别、地域、教育文化水平、可支配收入、职业、消费观念、个人偏好等。现根据我国手机用户的职业特点和消费习惯进行市场细分。 2、市场细分的方法 采用的是主导因素排列法。 3、市场细分的依据 手机市场上的集群偏好模式是进行市场细分的理论依据。 4、手机市场细分市场的命名 根据我国手机用户的职业特点和消费习惯进行市场细分(以波导手机品牌为例): BIRD商务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坚强而响亮的口号) BIRD大学生手机——学习娱乐在一起 BIRD大众(通用)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 BIRD白领佳人(丽人)手机——尽显女性魅力

浅谈OPPO手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管理学院2010届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OPPO手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通讯业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然而国产手机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缺乏核心技术,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这将制约着国产手机未来的发展。通过对国产手机问题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对国产手机企业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从客观的角度来对OPPO手机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对OPPO手机品牌及其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从OPPO手机的核心技术、品牌形象、低端市场、营销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OPPO手机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类似的手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OPPO手机核心技术品牌营销渠道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China has been the biggest market of telephone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biggest telephone-product base as well .However,some prolems should be tackle for the homemade telephone in competi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core technic and incomplete post-service which confin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omemade telephone. It is of great researful significance for the homemade telephone enterprises to find the reasonable solutions to tackle thos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m. This paper analyse the marketing stratety of Oppo Mobile from the o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brand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We also analyse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its core technique, brand image ,low end market ,marketing channel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we learn, and hope it,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Oppo Mobil ,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profitable reference to the other similer mobile enterprises in our coutry. [Key Words] OPPO Mobile Core Technology Brand Marketing channels

国产手机如何打造第一品牌

煮酒论史,“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篇引用李白之诗篇,意在表达10年来中国手机市场的几度浮沉。 历史镜头回放一: 2001年TCL移动通信凭借“钻石手机、宝石手机”在业界闯出名堂,时任总经理的万明坚博士向记者表示,如果就销售额和净利润来说,TCL上半年已经完成销售额7.63亿元、实现净利润7000万元,已稳居国产品牌第一;就市场份额来看,TCL已与波导、科健不相上下。当年TCL的策略重点是:基于为顾客创造价值产品研发策略,在销量看好的铁证事实面前,这一策略一时间受到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的好评与追捧! 历史镜头回放二: 2008年,联想移动总裁兼CEO吕岩曾豪言称:基于对于市场的判断和分析,未来3年联想移动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国产第一品牌,具备与国际一线品牌的竞争实力。其基于客户细分、创新、效率的发展策略,是三年前联想手机发展的策略重点。 历史镜头回放三: 2008年,履新不久的夏新电子总裁卢振宇终于出手,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将夏新打造为中国手机产业的高端第一品牌。他以《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和以奇胜”来概括未来重塑夏新的发展思路。卢振宇极其强调要重视管理,他同时透露,变革主要包括在研发上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线和“精而准”的研发策略;在内部管理上落实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在销售模式上变“保姆式管理”为“顾问式服务”,大力引入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各级经销商的积极性。 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华为、多普达、纽曼、步步高、朵唯、长虹、康佳、迪比特、海尔、天语、金立……曾几何时,数以百计的国产手机厂商想步入国产手机第一品牌的行列之中。 然而,时至今天,历史的镜头再次回到“手机品牌”,这个被用过无数次的“动名”词,究竟什么是品牌,在数以百计的国产手机品牌厂商中,你又如何才能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毕竟“第一”仅有一个! 其实,品牌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在消费时,会趋向于选择品牌,因为其质量和服务更有保证。我之前用过非行货手机、我周边有朋友也用过,我听说很多人用过,我也有调查一些用过的消费者,但是用完之后,它们的感言是:“买手机还是选择品牌好!”可以说,由2005年到2010年这5年间,各种渠道的非行货手机都在为“品牌”手机铺路。而进入2011年,特别是2011年到2013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将是所有手机厂商发展的最佳转折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认识到,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是与各种产品和服务相关联的品牌。这就使品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产手机企业发展战略

国外手机企业对国产手机企业发展的启示 —以苹果公司为例 全球市值最大企业苹果公司首破7千亿美元,苹果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苹果品牌超越谷歌,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面对苹果公司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比我国国产手机业现状,本文分析苹果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介绍国产手机目前的状况,探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是国产手机发展的战略核心。 关键词:苹果公司;国产手机;发展战略;创新 1 苹果公司成功的关键 1.1制度的创新 苹果公司内部有一种叫做DRI(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的制度,即直接负责人制度。DRI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并规定其责任和义务,避免了问责模糊的弊端。 1.2专业化人才机制的创新 “一个出色的人才能顶50个平庸员工”,这是苹果公司前任CEO乔布斯的一句名言。苹果公司不拘泥于传统的等级和规章制度的限制,知人善用,敢于用人,这种反传统的用人制度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来参加创业和生产。 为激励公司员工大胆创新,苹果公司创立了“苹果公司研究员计划”,这是苹果公司授予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员工以电子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苹果公司研究员”拥有自由做事的权利,可以做任何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研究员的创造性。 1.3激励措施的创新 苹果的激励机制丰富多样,包括股权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权利激励等。从物质到精神,满足了员工基本的生理需要到高层次的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这也让苹果的激励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覆盖到公司内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价值追求的员工,以最大化地发挥激励管理的作用。 1.4企业家精神的创新 真正的企业家,创造和传承精神,致力于提供更美好的生活。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位企业家,了解乔布斯的人说,他始终保持创新的一个原因在于并不沉溺于过去的成就,而是始终向前看,他钟情于培养员工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即使在公司里也要时刻警醒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被拘泥,敢想敢做,致力于为人们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创新。 2国产手机行业环境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本土优势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中国手机品牌发展报告 从1998年开始,品牌开始登上中国手机市场竞争舞台。初期。国产品牌与、等强势品牌相比,市场占有率低,影响力也比较微弱。国产品牌集体发力是在2000年,而国产手机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则是在2002年,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时,国产品牌手机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形成了与洋品牌抗衡的形势。到现在,国产品牌又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的阶段,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品牌影响力逐步减弱。 至今通过信息产业部或发改委颁发或核准的已经达到78个,特别是在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放松了手机生产准入制度,许多新兴的力量参与了手机市场的竞争,并大力开拓细分市场,其中大部分是具备通信、家电、IT、电子原子件相关经验背景,为国产手机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当然在短时间内,在核心技术研发、品牌忠诚度和品牌黏性方面,国产手机还无法与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相抗衡,国内品牌的手机厂商还没有形成对抗国外品牌的集团实力。 国内手机市场三个主要阶段发展竞争状况 2003年之前,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三个阶段: 1994、1995年,摩托罗拉率先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中国引进的移动通信设备几乎都是摩托罗拉的,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摩托罗拉在当时主要以“专业、高科技”形象出现,其推广诉求点侧重于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性。此举旨在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行

业标准,以及将自身品牌定义为行业代言人。 1996年至2000年之间,手机市场表现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个品牌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三者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0%以上,其他如、、阿尔卡特、索尼等多个品牌只能瓜分不到20%的市场份额。 2001年,国产手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开始全力向市场发起冲击。而对洋品牌多年培育起来的种种壁垒,国产手机采取了相应市场策略,以整体国产手机形象出发,通过明星代言在短时间内提升知名度,然后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突破。如的宝石手机策略,的精品手机策略,波导的自建通路策略等。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它们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55.28%,首次超过了洋手机,国产手机登上了辉煌的颠峰。 2004-2005国内手机市场竞争的两大特点: 面对国产手机可观的战绩,洋品牌开始集中发力,产品线从高端、中端、低端全面覆盖,其态度也开始转变,由最初的轻视到引起重视进而敌视到最后学习。国产手机在2003年取得的不错成绩大多是建立在营销手段和营销创新上,虽然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多数的国产手机所面临的问题并没得到真正的解决(品牌劣势、技术不足等等),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变数。从品牌忠诚和品牌预购情况来看,国产手机仍然没有形成对抗洋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当洋品牌集中发力时,国产手机显得力不从心,市场份额很快下降。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黑手机”在市场上兴风作浪。

手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分析报告

1 绪论 诺基亚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时期里,诺基亚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绩,而现在,诺基亚陷入一种困顿的境地。诺基亚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又为何会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如何摆脱困境,本文将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 1.1 课题研究背景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总量占世界的1/5,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这些都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市场。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0亿,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尤其是3G手机用户,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飞速增长的势头,2011年10月,3G手机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2G手机,中国正式进入全面3G的时代。随着3G的发展,三大运营商的作用日益明显,运营商大力补贴手机终端,通过与手机厂商进行手机定制服务,扩展了大量的3G市场,成为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3G的发展也为智能手机提供了发展契机,2012年底,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出货量接近1.3亿部(总量2.6亿),智能手机销量比重上升到49.1%,预计2013年智能手机销量将超过功能型手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也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智能手机的发展操作系统功不可没,昔日霸主Symbian曾经占据全球40%的份额,如今,随着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崛起,Symbian让出了世界第一的宝座,最新数据显示,Android以76%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IOS以20.3%的占有率居第二,而Symbian已经被诺基亚宣布死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理解早就不止局限于可以打和发短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手机来娱乐、办公、获取信息,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广阔

(完整版)小米公司战略分析报告DOC

小米公司战略分析报告 小组成员: 班级: 学部: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

目录 一、小米公司介绍 (2) (一)公司背景 (2) (二)公司现状 (3) 二、小米公司战略分析 (6) (一)小米公司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6) (二)小米“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9) (三)波士顿矩阵 (12) 三、小米公司组织分析 (13) (一)组织的结构 (13) (二)组织的特征 (13) (三)企业文化 (14) 四、小米公司人力分析 (14) (一)花80%时间找人 (14) (二)扁平化管理 (15) (三)强调责任感 (15) (四)利益分享机制透明 (15) (五)与米粉交朋友 (16) 五、小米公司营销分析 (16) (一)促销策略 (16) (二)定价策略 (17) 六、总结 (17)

一、小米公司介绍 (一)公司背景 1.总述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业务。“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60万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小米公司由前Google、微软、金山等公司的顶尖高手组建,是一家专注于iphone、Andiord等新一代智能手机软件开发与热点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的公司,获得知名天使投资人及风险投资Morningside、启明的巨额投资,目前小米公司的市场潜力巨大。 2.领导团队 3.主要产品 米聊、MIUI、小米手机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产品。 MIUI:这是一款小米特制的Andiord手机操作系统,针对原生Andiord系统超过100项改进,2010年6月1日正式发布,用户覆盖23个国家,深受手机发烧友的追捧。 米聊:小米出品的一款跨iPhone、Andiord、Symbiam手机平台,跨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的手机端免费即时通讯工具,通过手机网络(WIFI、3G、GPRS) ,

华为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合肥工业大学 论文 华为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学生: 指导教师: 2015年3月20日 华为手机营销策略分析 摘要:从1987年中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至今的20多年时间内,中国的移动通讯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5亿人,成为只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 在中国手机市场发展日趋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的今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也在积极探求如何有效地进入这一市场。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结合华为内部环境,明确了华为在国内开拓手机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然后文章针对华为公司手机业务的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其中包括商务型消费者市场和大学生消费市场。最后文章设计了相应的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营销策略的组合,给华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华为公司市场营销手机营销营销渠道 Abstract: From 1987 began operating 900 MHZ analog mobile phone business has more than 20 years of time, China's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2014 smartphone users in China more than 500 million people, become the only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mobile phone users, China became the world's largest mobile phone market. Mature of mobile phone market in China, the competition is increasingly fierce toda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uawei") are also actively explore how to effectively into the market.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macro environmen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bile phon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 mobile phone market, and further combined with huawei internal environment,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huawei in China to develop mobile phone busines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n aiming at huawei mobile phone business to consumer market segments, including business and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market consumer market.Finally the article designs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 price, promotion, channels, such as marketing strategy combin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uawei. Key words: Huawei Company marketing mobile phone marketing marketing channel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引言 (5) 第一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 1.1 华为公司简介 6 1.2 华为公司模式简介 6

国产手机营销策略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成为非常普及的通讯工具,在某种场合甚至成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中国手机市场发展之初,一直都是国外手机品牌占领着中国市场,直到1999年,才陆续有国产手机品牌进入中国手机市场。到现在的2013年,国产手机已经经历了14年,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若干个国产手机已经进军国外市场,走向品牌全球化。但是,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威胁,例如:产品的性能不足,没有拥有核心技术,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宏观和微观环境,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国产手机品牌市场现状,提出国产手机在实施品牌策略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法。 关键字:国产手机;SWOT分析;品牌

Abstract With the advantageous of information age, mobile phones have become very popular communication tool. In some occasions, mobile phones even become a symbol of social status and identity. At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 has been occupied by foreign brands .a domestic mobile phone brand to enter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 until 1999. In 2013, domestic mobile phone has already gone through 14years and has formed a certain scale. Now a number of domestic mobile phone has been entering foreign markets in order to the brand of global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otential threa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mobile phone brand, such as: product performance, lack of core technology, service is not in place and so on. Keywords: SWOT analysis; mobile phone; brands

国产手机未来发展战略

国产手机未来发展战略 摘要: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国际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产手机品牌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介绍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和行业现状,通过PEST、五力模型、SWOT分析对国产智能手机的厂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国产手机厂商的需要进行差异化战略 关键词:国产手机;战略环境;差异化战略 一中国智能手机的外部环境的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对于国产手机厂商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PEST分析 在政策环境方面,4G牌照发放和运营商补贴政策为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护环境;在经济环境方面,一方面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不断增长,提高了用户购买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仍在缓慢的复苏中并且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除去中国的手机市场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智能手机市场体量较大,对于手机需求也日益上升,为智能手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经济环境条件;在人文环境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功能日益完善,出现了不同客户群体的手机市场,此外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红利的大环境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做保障;在技术环境方面,安卓操作系统、五模芯片和4G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智能手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2、对于智能手机行业分析 1)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对于国产智能手机而言,其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苹果和三星。目前,中国的主要智能手机品牌有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魅族、一加、酷派等,对于高端市场,苹果和三星占主要份额,华为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而在中低端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小米、OPPO 等内部竞争尤为激烈。 2)供应商分析 一部手机的上市需要设计公司、芯片公司、处理器供应商、ROM供应商、RAM供应商、代工工厂等多个行业的通力合作。总的来说,手机是由硬件和软件这两部分构成的。硬件主要是指芯片、CPU、GPU、ROM、RAM、摄像头、屏幕、后前壳、耳机、电源等众多元器件;软件主要是指安装在手机内,用户支持各种服务的通信服务协议、操作系统、应用程

我国国产手机营销策略探讨

市场营销课程考试作业设计我国国产手机营销策略探讨

目录 第1章国产手机经营状况分析 (1) 1.1国产手机概况 (1) 1.2国产手机现行营销策略及评述 (2) 1.3本章小结 (6) 第2章国产手机市场环境分析 (7) 2.1国产手机宏观环境分析 (7) 2.2国产手机微观环境分析 (8) 2.3本章小结 (19) 第3章国产手机目标市场选择 (20) 3.1国产手机市场细分 (20) 3.2国产手机目标市场选择 (23) 3.3国产手机的定位 (23) 3.4本章小结 (24) 第4章国产手机的营销组合策略 (25) 4.1产品策略 (25) 4.2渠道策略 (27) 4.3价格策略 (28) 4.4促销策略 (30) 4.5本章小结 (32)

第1章国产手机经营状况分析 1.1国产手机概况 当今,科技迅速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体现在通讯事业的发展上。我国的手机制造业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手机行业中来,国内企业的数量众多,但是仍然以国外企业最具有实力。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为我国国产手机的发展提供了长足的发展空间,国产手机也在近些年面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据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公布的数据,国内品牌手机在2003年取得群体性突破的基础上,首次占领了国内手机市场近55%的份额,夺得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可惜好景不长,在国外品牌的全面反击下,市场份额又急剧萎缩,到2004年,市场份额不足30%,自此以后,一路高歌猛退,连年下滑,表现出全面的劣势。

1.2国产手机现行营销策略及评述 1.2.1国产手机现行市场定位 通过分析国产手机的优势我们发现,国产手机之所以叫国产手机,正式因为他在我国国内销售比例大,国内消费者喜欢将其与国外产品相比较,就分出了国内手机和国外手机的的说法,其实通过各种市场调查发现,国内的消费者还是偏向于支持国产手机,但是国产手机的质量等各个环节总让人失望,让人觉得在质量方面相当窒息。于是很简单的,国产手机需要发展,就必须要从一个地方入手,那就是质量,而不是无休止的扩张扩展首先,加大技术力量的投入。国产手机要发展,首先就是改变自己的产业现状,让顾客知道国产手机在改变,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与抄袭,所以,不仅仅是从外观上改变,要从品质上改变,就我目前看来,抓住A系统是国产手机的一大机会,毫不掩饰的说,苹果、NOKIA、多普达索爱和MOTO都是靠系统吃饭所有高销量的手机,都有其独特的手机系统,就手机的感觉来说,NOKIA亲民化的智能系统,只要不是特别的短路的人群,哪怕是没有文化的老人,也能在一个月内熟练操作,而相对于较高级的WM系统,则靠其强大如电脑的性能与其PPC的名号在玩机一族中闯出一番市场,目前绝对是最大的市场群,苹果的操作舒适化,索爱的音乐智能以及出众的像素,基本秒杀所有国产手机。其弱智的操作系统,国产手机总是以简便操作为主,笔者实测,国产手机的反应速度是同触屏NOKIA的5分之一左右,国产手机的一味模仿,却模仿不了其系统处理器的强大,要走手机发展的道路,还要靠技术力量的开发,开发自己的系统,或者投资前景好的系统。其次,完善产业链。国产手机的销售方式简单又简单,就是出厂,中间商,商场,简单的销售方式根本不可能做到手机销售的顶峰,要采取多元化的销售方式,广告推销的手段不可少不能采取单一的销售模式,其实总的来说,国产手机的销售模式是败在花样太多,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恐龙的强大就是造成自己灭亡的原因,我一直这样认为,物极必反。再次,规范产业发展。国产手机的发展是一块巨大的香甜的蛋糕,任何人都可以窥见其利润的庞大,可为何只是窥见,具体原因就在于自己的手段,人多嘴杂,投资的人多了点子多了,稍微了一点点的利润就让其疯狂投资扩大规模,造成产能过剩,公司大量亏损,其中更多的原因则是市场调查中出现的纰漏,所以要规范产业的发展,调整产能,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技术力量的开发,才是王道。最后,国家的扶持与投资,如果可以将百分之十真正用在手机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各个部门之间的饭局,那么国产手机的兴旺与发达指日可待。 1.2.2国产手机现行销战略目标 首先,国产手机工业设计迎合国人的喜好。国产手机在外观设计方面与洋品牌手机相比更迎合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