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重大时代特征总结

高中历史重大时代特征总结
高中历史重大时代特征总结

高中历史重大时代特征及核心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的核心与主干知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核心与主干知识的掌握,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建立科学的备考观,确立历史观念,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重点:历史核心知识

难点:通过历史核心和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了解时代特征,做到中外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读法、多媒体教学

课型:高三复习课

课时安排:2课时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决定高考成败的三大要素

心态知识方法讲授依据:

1、记住、理解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贪多记不住;一知半解;记住容易忘,容易混,考试时想不起来;时间紧,内容多。

3、现代高考特点:重视点的考察,不太重视面的掌握。

一、中国古代史

(一)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

1、时代特征:分裂、动荡、争霸、变革、发展、转型

●社会特征:从各个角度来看,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动

荡与分裂时期,人口流动频繁,旧制度衰落,新制度形成。

●经济特征:原始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向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转变;井田制瓦

解,私有土地制度逐渐确立;工商食官制度瓦解,私营手工业和私营商业出现。

●政治特征:周天子势力衰微,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各国为富国强兵而变

法。

●思想文化特征:诸子百家出现并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造成文化繁荣,人才流动频繁和地位提高的现象,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

2、核心史实:井田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铁器牛耕、水利工程;

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

诸子百家(儒、道、墨、法)代表人物及思想。

3、历史坐标: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阶段特征

4、中外联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雅典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主制度。其文明与中国古文明表现大不相同。这源于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也是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罗马人创立了其较为完备的法律,开启了依法治国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是在这一时期,东西方同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们分别奠定了东西方文明的基石。

(二)秦——清(前221—1840年)

1、时代特征:本时期王朝更迭频繁,中国社会大致经历统一(秦汉)—分裂(魏

晋南北朝)—统一(隋唐)—分裂(五代十国)—统一(宋元明清)

的过程。

●经济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官营与

私营手工业此消彼长,各有特色;商品经济持续发展,但时时受到限制;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经济与交流频繁。

●政治特征:王朝更迭频繁,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完善并不断加强。

●思想文化特征: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儒、法、道、佛思想长期并

存相互影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元与多元并存。

2、核心史实: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官私手工业特点及发展;商品经济

的发展及表现;重农抑商政策。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各制度的特点(科

举制);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董仲舒新儒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四大思想家及思想。

3、中外联系: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中国凭借广阔的国土,创造了世界上先进的制度和文化,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管是在哪一方面中国古代文明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了1500年左右的时候,当中国还在传统社会中不断努力而逐渐失去活力的时候,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1

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而显示出东方社会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截然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文明基础上的社会。欧美国家引领了世界文明的转型。

即: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专制制度——民主制度

人治社会——法治社会

等级社会(臣民社会)——平等社会(公民社会)

4、历史坐标:

文艺复兴一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二、中国近现代史

1、时代特征:本时期随着外国侵华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遭受外来统治、奴役的同时,不断的掀起

了反抗、救国运动。中国社会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发生着前

所未有的变化,并逐渐实现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社会特征:本时期由于外国入侵、本国革命、运动不断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动

荡,人民生活勤苦,人口活动频繁。同时随着工业文明的入侵,传统生活方式逐渐受到冲击,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仍体现为传统与现代长期并存。

●经济特征: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导致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复杂。传统

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但在西方工业文明和本国工商业的发展之下,逐步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

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步伐,洋务派

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政治特征:清帝国的君主专制统治面临内外威胁,并在外国入侵和中国革命

者的反抗之下迅速走向解体。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制度的专制腐

败,开始向西方学习,迈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步伐。由于西方列强的干涉

和本国保守势力的阻挠、镇压,中国长期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 ● 思想文化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由保守、封闭

向进取、开放转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始终,中国传统

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地位和关系一直困惑着救亡图存的中国人。.

2、核心史实:列强侵华战争;近代不平等条约及中国丧失的主权;

中国人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义和团、五四运动、抗

日战争)以及各时期重要战役;

中国近代化历程(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以及向西方学习思潮);

国共关系;中共一大、二大、三大、七大及重大会议;

国民党一大;近代革命纲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3、历史坐标:

1840 1860 1895 1900 1919 1921 1927 1937 1945 1949

4、中外联系:本时期中国的命运是和西方工业文明在全国的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1840年开始,中国就真正的被卷入世界工业化和西方殖民侵略的大潮之下,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真正的开始与中国发生关系。西方的直接入侵不必多言,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第一次世界大战、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经济大危机、两级格局、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等看似跟中国不太相关的事件开始深深影响着中国。中国社会因此而发生巨大的历史变迁,并完成着艰难的社会转型。

高一历史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工作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用科学的方法贯穿教学,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工作总结栏目为您提供《高一历史工作总结》最新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20xx-20xx 学年度转眼之间就要过去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特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即可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可以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今年,在教学方面,我担负着高二年级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任了高二年级的年级组长,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同时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转眼之间,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在新旧学期的交接时刻,谦虚谨慎地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还是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我特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如下。 一、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不仅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反溃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把全课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让学生提前去找答案,去思考。如“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

片战争?”“如果没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为什么说《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细小的问题,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细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最大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 三、把“困惑”留给学生 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水平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水平考知识点总结1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2020高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最新版)

编号:YB-ZJ-0004 ( 工作总结)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2020高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最新版) Through work summary, in order to correct shortcomings, learn experience and lessons, make future work less detours and more results

2020高一历史教师工作总结(最新 版) 备注:通过工作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本内容是本年度新编修订版,可下 载后直接使用。 在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本人担任高一(1)、(2)、(8)、(9)、(10)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这五个班中,除了(8)班系重点班之外,都是普通班,其中(1)、(2)、(10)三个班的历史基础很差,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均排在最靠近尾数,(9班)为中上,(1)班排在第25名,(2)班排在第26名,(10)班则为倒数第一。总体来说,学生的历史科整体基础都不是很好,良莠参差。教学中,既要让普通班的学生能听明白,又要让重点班的学生能吃的饱,这给备课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现对整个学年度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一、想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俗话说的好: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在当代社会,

汇总:中国史阶段特征梳理

高二历史素材中国史历史阶段特征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基本线索】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距今七八千年,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少量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图画文字)。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 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局面之“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基本线索】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知识点归纳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

王丽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2013—2014学年度(下)教师:王丽静 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理科班五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努力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在思想上 本人思想端正,热情努力,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并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作为老师我更明白,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这学期有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通过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在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⑴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情,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 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 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上好课。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 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框架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王位世袭制: 1、背景: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为奴隶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①夏时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如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②夏商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分封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加强西周统治。 2、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①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其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②诸侯的权力: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可对卿大夫再分封,卿大夫和士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3、作用:① 积极作用: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 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 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禅让到“家天下”形成: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内容、作用 宗法制:特点、作用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制度: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或影响 ● 中央集权方面:汉,从郡国并行制到平定“七国之乱”后的“推恩令”;唐中期,地方设节度使;北宋初年,军事上,宋太祖收兵权,充实中央禁军,政治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 君主专制方面:汉,重用身边侍从担任尚书令、侍中等;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元,设中书省。 ● 选官制度方面: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明: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清:设南书房,军机处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中学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与班主任团结合作,结合本班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出勤出力,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指导思想。 教材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历史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历史的价值,增强理解历史和运用历史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历史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好课,突出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历史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历史学 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篇二:2011年至2012年高中历史教师工作总结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印发给学生)

新课标高考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 模块一、中国古代文明 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迟滞 A、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1)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奴隶制生产关系(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小农经济产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3)民族关系上:通过争霸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B、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高中历史通史大事年表(含历史阶段特征)

近代以来世界通史通览与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的前夜--- 明中期 到清中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进一步巩固和 发展、封建社会 由盛转衰。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达到顶峰,这是封建制度渐 趋衰落在政治上 的表现;逐步走 向闭关锁国。商 品经济发展,徽 商和晋商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文化承古萌新, 传统科技涌现出 一批巨著;理学 走向极端,带有 民主色彩的早期 启蒙思想应运而生;市民文学兴起,明代传奇、 明清小说成为文 学的主流;西学 东渐初见端倪。 安徽省阜阳市城郊中学 中国 时 间 1488 1492 1498 1517 1519- 1522 葡萄牙侵占澳门1553 荷兰侵占台湾1624 1640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1644 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 清派施琅统一台湾1683 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 1684 建省 1687 1688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 1765 1776 1782 1787 1789 1792 1804 1807 1814 何学保 世界阶段特征 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工场手工业 望角发展和早期 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资产阶级革 发现美洲命阶段 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 1500前后 到印度的新航路—— 18 世纪 马丁·路德揭开宗教改末) 革运动序幕欧洲正处在封 麦哲伦在西班牙支持下建社会解体、 进行环球航行资本主义兴起 阶段;荷兰、 英国、美国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爆发,资 产阶级代议制 诞生。欧美资 本主义经济处 于工场手工业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时期;新航路 数学原理》 的开辟和早期 英国光荣革命,标志革 殖民扩张扩大 命结束 了欧洲资本原 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始积累,资本 确立君主立宪制 主义世界市场 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 雏形出现并不 工业革命序幕 断发展,世界 《独立宣言》发表,标 由分散逐渐走 志美国建国 向整体。文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复兴、宗教改 美国制定1787 年宪法 革和启蒙运动 美联邦政府成立;法国 先后兴起,思 大革命爆发; 想解放运动深 颁布《人权宣言》 入发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拿破仑法典》颁布; 资本主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 义的蒸汽时 美国富尔顿制成汽船代 (19世纪 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 初—— 19 世 车;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5篇 高一历史是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复杂,对于高一的同学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历史,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血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

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西藏由宣政院管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XX年毕业于西北师大历史系,近年来一直承担高三历史教学任务,现将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做法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求改善教学方法和思路,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 一、教学内容方面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教学中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夯实基础就是要深刻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教材中的关键字句,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要在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楚,因果明确。我形象地称这一轮复习为“地毯式”扫描,如果把备战高考比作盖高楼,那么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应是这座高楼的基石。 2、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教材内容不等于高考内容,考纲内容不等于全考,历史考纲年年有变,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年常考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应作为重点抓住不放,而且要花大力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复习,达到了如指掌、滚瓜烂熟,并且要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近年历史科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

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还要研究考纲新增内容。一般 来说,新增的一定要考。 3、高三历史科复习要掌握三种知识:章节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结构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这由同学们在校教学复习中完成。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使同学们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在诸多知识的连接点上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也是对同学们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历史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 于总结规律。 4、强化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全面提高解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弱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对给定的热点素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命题的切人点,对于材料题论述题的训练,具体来说:一要阅读和了解背景材料;二要思考这些材料与历史学常识的直接联系;三要自己研究命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四要针对问题根据所学知识拟出答题思路及要点;五要书写答案,语言力争规范科学、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表述完整。在备考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和弱点,各个同学的弱点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同学有某一知识上的缺陷,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着能力上的缺陷,因此,我除了要求每位同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1+必修2+必修3)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1+必修2+必修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 (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都积累起巨额财富) (第四课)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高二历史老师工作总结5篇

高二历史老师工作总结5篇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历史学科承担着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重任。下面是收 集整理的高二历史老师工作总结5篇范文,欢 迎借鉴参考。 高二历史老师工作总结5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⑸(6)⑺班的历史科任教师,任教期间,能够抓住主要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对这三个理科班的历 史会考工作认真负责。虽然在教学中存在某些疑惑或不足,但我能 努力去探索解决之道,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本学期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做出以下努力: 本学期我新接手高二教学工作,对于一些学生的基 础和学习状态不是很了解,因此难以在短时间内就抓住学生的特点,尽早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会考前辅导。为了能够顺利指导教学,我尽量多地向其他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询问本班学生学习的状况,除此之外还通过检查作业、即时小测、单元测试、复习测试等方法了解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及基础水平。 在了解教材与教学方法方面,我开始也存在一些困 难。我没有经历高一两本必修的教学工作,对于课改之后的教学方 法要求等新方向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为了能够尽快 熟悉教材与教学方法,我采取了多听课,多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开 公开课以接受众人意见,多参与试卷的设计和材料的整合工作等措

施,在较短的时间内领悟课改精神理念。本学期召开一节校际公开课,关于必修三第22课《西学东渐》—课,在第四周完成,组内各教师在评课中基本表示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设计新颖合理,给予了良好的平价。另外我也积极听课,超过二十节,并客观参与评课。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历史备课组长,在高二历史教学研究与整个历史教研组当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备课组长,必须为整个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工作负责。在这一方面我的经验较少,但我在本学期也做了许多努力,为高二备课组整体备课,促进整个备课组教学研究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如组织历史教研组内的课题研究,如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知识的衔接,初高中课改教材的衔接等等。 倡导备课组教师积极辅导学生撰写论文参与评选, 取得较好的成绩,两个学生在晋江乡土小论文比赛中获奖;积极参加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参加了六校联考结果汇报会议,组织本组教师到晋江一中听课评课;根据高二教学的实际和教学的难点,每周在教研组活动之外另定期组织备课组教研活动。目的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统一知识结构,统一教学进度,取长补短,采取众长。 针对本学期的目标会考,我在学期前最做好了备考方案, 并顺利地完成,即在第8周之前完成历史必修三整本教材 的授课,期中考前基本复习完必修三的内容,并在期中考 之后复习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完成会考前的复习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会考的特点,以《会考纲要》出发,组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五、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高中历史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1]2 2013年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高二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 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首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中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向学科的教师请教,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第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的结合新课标并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校长曾经对我们说:“一堂课的内容对老师来说可能要讲几遍甚至几十遍,可是对学生来说可能他这辈子 就听这一次。”所以我深刻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 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我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第三,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鼓励他们学习靠努力更靠兴趣,掌握方法历史很好学。 第四,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认真听老教师讲课,认真写教案,教学反思。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有系统的带领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迎接阶段性考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第五,加强和各班主任的沟通交流,把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最终取得他们的帮助共同为学生成绩的提高做努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一名新老师,经验不足是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我深知我在教学工作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谦虚谨慎”是校长告诉我的真理。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是:第一,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 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第二,针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