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措施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措施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措施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措施

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这是被某种虫子咬的!但是我们把枝条拨开来看一看,虫子已经消失不见了!其实,这种虫子在春季主要为害桃梢,夏季一部分为害桃梢,一部分为害桃果,秋季主要为害梨果。这种虫子是可以危害多个桃梢的,它的危害特点是:一个梢吃坏了以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更鲜嫩的梢危害!只有在刚开始萎蔫的桃梢里,才能找到活的虫子。

拨开瞅瞅,虫子被找到了,这就是桃折梢虫——梨小食心虫的幼虫!

梨小食心虫

危害极大,不仅桃树树梢被折断,导致规划好的树形和结果枝被破坏,而且其第二代还会钻入果实内危害。一旦蛀入果实再防治,就很难控制其危害。幼虫在果内蛀食危害,造成果实提前脱落或采摘后半月内迅速腐烂,致使果农辛苦一年生产的果品有产无收或无效益。

寄主范围梨小食心虫的寄主包括苹果、梨、桃、李、欧李、杏、杨梅、梅、樱桃、蟠桃、沙果、山楂、山荆子、枣、海棠、木瓜、枇杷、榅桲等,其中,桃为最适寄主,苹果为第二寄主。发生分布梨小食心虫在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且较常见,尤以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的桃、梨等产区较为普遍。其分布范围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台湾、香港及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达新疆。在中国长江、黄河流域为害桃、梨甚重,由此向北、向南,为害程度均逐渐减轻。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在华北桃园发生的食心虫种

类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梨小食心虫为主要害虫,1年发生4~5代,种群数量多、发生时间长、为害损失严重。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茎部粗裂皮缝里,以及树下落叶、土里结茧越冬;另外,在贮果库、包装物等处也有幼虫越冬。4月初出现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越冬代蛾量达到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在5月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在6月底~7月初,梨小食心虫一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3代成虫高峰发生在8月初,第4代成虫高峰发生在9月初,三四代主要为害桃果实,在梨桃混栽或相邻果园,三四代梨小转移到梨园为害梨果。危害特点梨小食心虫有转主为害习性,一般第1~2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而第3~4代幼虫为害桃、梨、苹果的果实。幼虫孵化后迅速爬到适宜部位蛀食为害,蛀梢者从被害梢第2~3个叶柄基部蛀入,先从蛀入孔向嫩梢端食害,1天后再转头由蛀入孔向下食害。蛀入孔有虫粪排出,并流出胶汁,被害梢第 2天上部叶片变白,第3天开始萎蔫,最后干枯下垂。幼虫食害2~3个嫩梢即脱出化蛹。若幼梢肥嫩,食害1个新梢即化蛹;蛀入嫩梢需1~1.5 小时,6月上旬~7月下旬为蛀梢盛期。为害桃果时,幼虫多从梗洼处蛀入取食果肉,最后蛀入果心,在果核周围为害。被害果有明显的脱果孔,孔口有流胶和虫粪,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腐烂变黑,形成“黑膏药”。

梨小普遍发生的原因栽培方式不合理梨小发生的数量与果树的栽培方式有关,在苹果树和桃树混栽或邻栽的果园,梨小发生重,果树种类单一时发生轻。有一些老的果园,采取了苹果、桃等果树混栽,加重了梨小的世代重叠,增加了虫口基数。气候特殊温湿度对梨小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成虫活动交尾要求70%以上的相对湿度,日平均温度在15.5℃以上开始产卵,最适温湿度分别为

24~29℃、70%~100%,且发育天数随着温湿度的升高而缩短。管理分散如今的桃园模式多数为“ 一家一户” 的模式,分散种植,不利于“ 统防统治”,很多农户从未参加过培训,一直沿用老方法管理果园,管理技术和理念落后,导致

梨小的防治一直达不到理想效果。预测预报困难梨小一年发生4~5代,1、2代比较整齐,3、4、5代世代重叠严重,调查预报困难,不利于抓住时期及时防治。综合防治技术要点防治策略在进行桃树病虫害发生监测与准确预报的基础上,开展以性诱剂诱捕诱杀和迷向干扰交配为主、环保型药剂防治技术为辅的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技术要点在桃园开展梨小食心虫防治,主要技术要点是“一监、二压、三诱、四迷、五杀”,即:(一)监测预报:系统开展果园虫情监控测报、准确指导生产防治;(二)压低虫源:在冬春季加强果园管理,破坏越冬场所、降低虫源基数;(三)诱捕诱杀:在成虫发生期用性诱剂诱捕诱杀成虫;(四)迷向干扰:自越冬代起在桃园悬挂迷向丝干扰成虫交配;(五)杀灭残虫:在防治关键期喷洒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残虫。桃园梨小综合防治技术集合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系统监测利用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进行监测。在园内采用5点式悬挂性诱芯诱捕器,4月上旬开始悬挂,10月下旬结束。30天左右更换1次诱芯,并检查诱到的蛾数,记载后捞出,预测成虫发生期及发生量,根据监测结果指导生产防治。防虫袋和树干阻集措施在梨小食心虫发生严重的果园,9月中下旬在树干距离地面高80厘米处捆绑诱虫带,翌年初春取下,集中烧毁;同时,在桃树休眠季节刮去树干上的老皮,清除果园杂物,捡拾地面落果,集中烧毁。在桃幼果期,采用果实套袋技术,并及时去除被害桃梢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蛀果为害。

迷向和高效节水诱捕技术4月初果树花芽萌动期,成虫羽化前1周,在树冠的中上部悬挂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芯(丝),悬挂量1~2根/棵,900~1200根/公顷。迷向芯(丝)有效期为3个月左右,悬挂第2批时不需要摘除原有的迷向丝。

用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杀成虫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4月上中旬~9月下旬,大面积连片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捕器,均匀悬挂150个/公顷左右。选择新型高效性诱芯和水盆型诱捕器,每30天左右更换1次诱芯。生物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天敌主要有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在梨小食心虫卵孵化初盛期,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代卵期释放2~3次,每次释放45万头/公顷,可有效防治第一二代卵,田间寄生率可达70%~80%,放蜂期避免使用全杀性药剂。此外,利用苏云金杆菌(Bt)和白僵菌防治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也均有较好的效果。农药防治土壤处理:土壤处理的最佳时期是4月上中旬,结合春季浅耕翻土,喷施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农药。严重的果园需要全园用药,危害较轻的果园,在距离树干1米左右的土中施药,施药后浇灌花前水,以便药剂分解。有条件的果园于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各撒施1次农药,可消灭各代幼虫。树体喷药:各代成虫的产卵期和幼虫的孵化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为防止果实受害,当卵果率达到1%时,即可喷药防治。目前国内登记用于防治食心虫等害虫的药有几种:3%甲维盐,对梨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活性高,持效期长达20天左右,对人畜毒性低,又具内吸传导性,可在梨小卵孵盛期、幼虫钻蛀危害前施药。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4.5%的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和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对梨小食心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90%左右,在梨小的卵孵化盛期施药1次,即可控制当代梨小食心虫的危害。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2.5%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2500~3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20%氟铃脲悬浮剂8000~10000倍液,并加入农药功性助剂,以提高防治效果;还可选用国产高孢子含量Bt粉剂(16000IU)1000~2000倍液,或者溴氰菊酯与Bt混用,均对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效果。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和40%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可在桃园多重害虫、害螨混发时选用。化学防治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文章来源/果树种植技术

黄金梨标准化管理技术

黄金梨标准化管理技术 一、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深翻改土、树盘覆盖、种植绿肥和行间生草。 2、施肥: ⑴基肥:施肥以有机农家肥为主,无机化肥为辅。施基肥应与果园深翻改土相结合。 施肥时间:采果之后,落叶之前。一般最适期为9—10月份,施基肥易早不易晚。 施肥方法:采用抽槽施肥。在树冠外围滴水线抽深50—60厘米,宽60—80厘米的槽,做到送肥入口,引根深入。 施肥量:基肥施肥量占全年的70%。一般亩产3000公斤梨,须施有机农家肥2000—3000公斤,饼肥100—150公斤,复合肥70—100公斤。 ⑵追肥:梨追肥应掌握好以下几个关时期: 催芽肥:在萌芽前10天左右,大约3月初施入速效氮肥,促进梨的萌芽、展叶、开花等,减少生理落果。旺果期一般每亩施尿素30—80公斤。 稳果肥:梨枝梢生长基本停止,第二次落果后,大约在5月中旬施氮、磷、钾复合肥,以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一般亩施50—100公斤。 壮果肥:一般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左右施入。一般每亩施磷钾肥30—50公斤。 采果肥(还阳肥):采果后及时每亩施30—50公斤复合肥。 ⑶根外追肥:生长前期以尿素为主,中后期以磷酸二氢钾为主。使用浓度一般为 0.3—0.4%。 3、水分管理:干旱及时灌水,雨季做好清沟排渍。 二、整形修剪 1、整形:使用开心形。干高50cm—80cm,树高1.8m—2.5m,全树3个—5个主枝,一般每个主枝配2个—3个侧枝,主枝开张角度为45o—50o,侧枝开张角度为50o—60o,在主枝上每80cm左右留一个侧枝,分布均匀且相互错开,在主侧枝上直接配备中长结果母枝,间距为30cm左右,每2年—3年轮换更新一次。 2、修剪 ⑴幼龄树:以整形为主,对主侧枝、骨干枝进行适度短截并采用拉枝等方法开张角度。 ⑵初结果树:继续培养骨干枝,保持均衡树势,为结果打好基础。对主枝和侧枝的延长枝根据其生长势的强弱剪留2/3—1/2,每30cm左右距离留一营养枝,其余疏除,留下的营养枝使其转化成结果枝。对延长枝的竞争枝疏除以利单轴延伸。 ⑶盛果期树:均衡树势达到稳产、高产、延长盛果期。轮换更新结果枝,将长营养枝弯枝,使其转化为结果枝取代衰老的结果枝,结果2年—3年后疏除。夏剪时疏除过密徒长枝,中、长枝间距30cm左右。 ⑷盛果后期树:枝梢生长量小,内膛开始枯死,花芽极多,树体衰弱,果实小,产量

梨小食心虫监测方案

梨小食心虫监测方案 (植保解决部杨军峰) 1、试验目的 近年来,梨小食心虫对果树的危害较为普遍。尤其是桃、梨、苹果、山楂等混栽的果园,梨小食心虫最重。为了搞好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使果树正常生长,我们应用物理监测,使用三角粘虫板诱捕器,昆虫性诱剂——梨小食心虫诱芯,进行监测梨小食心虫。预测梨小食心虫的发展阶段,为无人机飞防作业提供更好的机会全面喷施农药,以达到更好的显著效果,使全园病虫害防治做到极致。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 试验对象基本信息 选择一块通风透光,树冠分级明显,病虫害适中的,树势好的,苹果园区。 选择15年生富士苹果树,树势旺的,修剪合理;主枝数量控制在10根以下,且上中下层主枝比例接近1:2:3,主枝在垂直方向要有夹角;杂草高度要小于30cm,适合飞机打药的苹果树。 2.1.2 试验材料 ①梨小食心虫诱芯②三角粘虫板诱捕器③细铁丝④笔⑤标签。 2.2方法 2.2.1 处理的设置 把梨小食心虫诱芯放在三角粘虫板诱捕器内;然后贴上标签。(备注:梨小食心虫防治、日期、植保技术员姓名等)。 2.2.2 取样点的设置 ①按照对角线法先确定对角线中点作为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选择五棵树,在每棵树树冠上部1/3处,高度不低于1.7米,距离树杆80cm处选择一个较粗枝条作为试验点。

②梨小食心虫华北地区1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果树枝干缝隙、主干根颈周围表土、堆果场所等处结茧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旬~6月中旬为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因此我们要在每年的3月下旬,将三角粘虫板诱捕器就挂在所选的试验点进行观察统计。 3、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3.1取样点编号规则 按照以上取样点设置,为有序进行数据记录与分析,需将取样点进行编号,编号是由5位数字字母搭配组成的。E、S、W、N、M,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中。 3.2取样点数据采集记录方法 按照以上的处理,我们每天去园地试验点E、S、W、N、M去观测。诱捕器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降低落卵量,减轻防治压力,二是具有测报作用,可监测到成虫发生盛期,在蛾峰后退3-5天可进行喷药防治。 3.3数据分析方法 每个三角粘虫板诱捕器每次诱到的虫数可能不一样,诱捕器所诱到的虫子有时候也会因自然因素可能会遗失,所以为了验证监测的准确性,每次统计完数据,应该取当天的平均值作为监测数据。 4.风险与预案 在监测试验过程中,如果遇到自然因素使三角粘虫板诱捕器破坏或者遗失,应该立即终止试验,并重新补充新的三角粘虫板诱捕器;重新进行监测试验。 附件1:试验数据记录表 运城地区梨小食心虫监测方案折线图.xls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防治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 梨小食心虫简称梨小,又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 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小卷叶蛾 科。梨小在各地果园均有发生,是梨树的重要害虫,在梨、 桃树混栽的果园为害尤为严重。梨小除为害梨、桃树外, 也为害李、杏、苹果、山楂等,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及梨果 产量。 一、梨小食心虫为害症状 在梨树与桃树混栽的果园中,梨小为害严重,发生情况复杂。春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夏季一部分幼虫为害桃梢,另一部分为害梨果,秋季主要为害梨果。桃梢被害,幼虫多从新梢顶端2—3片叶的叶柄基部蛀入,在蛀孔处有流胶及虫粪,不久新梢顶端萎蔫枯死。 在梨果上为害,幼虫多从萼洼和梗洼处蛀入,前期入果孔很小,呈青绿色稍凹陷。后期入果孔黄褐色,状似是果点,不凹陷。幼虫蛀入后直达果心,蛀食种子,不纵横串食。被害处表皮变黑,有1—2个小圆孔,从孔内排出虫烘。脱果孔圆形较大,外有丝网连结虫粪。虫孔易被病菌侵略者染腐烂(如褐腐病)。有的幼虫只在表皮下蛀食品店为害,虫疤黑色,表面有1—2个排粪孔(很像苹小被害状)。 在单纯梨园中,前期幼虫主要为害新梢、梨芽、叶柄,后期主要为害梨果。芽被害,从芽基部蛀入,芽外有碎屑,并有1—2片叶枯萎。叶柄和新梢被子害与桃梢被害状相似,幼虫自叶柄或新梢基部蛀入,在其内蛀食,咬一小孔,将粪排出。 二、梨小食心虫的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5—7毫米,翅展9—15毫米,全身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前缘有10组白色短针纹,在翅的中部有一小白点,近外缘处有10个小黑斑点。雌蛾尾端有环状鳞片,雄蛾比雌蛾略小。(2)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10~13毫米。全体非骨化部分淡黄白色或粉红色,头部黄褐色。 (3)蛹 体长6--7毫米,纺锤形,黄褐色,腹部背面有两排短刺,排列整齐。茧长10毫米,白色,丝质,长椭圆形,稍扁平。 (4)卵 淡黄白色,近乎白色,半透明,扁椭圆形,中央隆起,周缘扁平。 三、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习性 梨小食心虫发生世代多,生活史复杂,在海城地区一年发生3代,其他地区有一年发生4代的。以老熟幼虫在梨树和桃树的老翘皮下、根颈部、杈丫、剪锯口、吊树干、草绳、石缝中、堆果场等处结茧越冬。在枝干上越冬部位,以主干基部为多,枝上较少。越冬幼

梨小食心虫对LED光的趋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_刘彦飞

应用昆虫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2013, 50(3):735-741.DOI :10.7679/j.issn.2095-1353.2013.102梨小食心虫对LED 光的趋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刘彦飞**于海利仵均祥* ** (植保资源与害虫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昆虫学重点实验室 杨凌712100) 摘要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 对LED 光的趋性及果园利用LED 光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效 果,为开发基于梨小食心虫趋光行为的新防治手段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室内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对不同波长的4种LED 光及白光的趋性及暗适应时间、性别、日龄和光照强度对趋光性的影响,进一步调查了LED 光对田间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对520nm 的绿光趋性最强。1 5日龄成虫中,以3日龄成虫趋光性最强,且雌虫趋光性显著高于雄虫。在暗适应0.5 3.0h 范围内,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趋光性表现为“抛物线形”,以暗适应2.0h 时趋光性最强,并显著高于其它暗适应处理时间。在550、650、750、850lx 光照强度下,以650lx 光强时的趋光性最强。田间诱捕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LED 灯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均不理想,不适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LED 光,趋光性,诱捕效果 Phototaxis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a molest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to LED lights and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LIU Yan-Fei ** YU Hai-Li WU Jun-Xiang * **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rotection Resources and Pest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Entomology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China ) Abstrac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hototaxis is essential for developing new control measures for pests such as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Grapholita molesta Busck.We investigated the phototaxis of this pest to LED light of different wavelengths and the effects on phototaxis of dark adaptation time ,gender ,age and light intensity in orchar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was most attracted by green LED light at a wavelength of 520nm.Among 1-5day-old adults ,3day-old adults displayed the strongest phototaxis.The phototaxis of female adul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 adults of the same age in all experiments with the same wavelength of LED light.The phototaxis of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was of a parabolic-type with a dark adaptation time of 0.5-3.0h.The strongest phototaxis was found after a dark adaptation time of 2.0h and at a light intensity of 650lx.Fiel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LED lights tested were not sufficiently effective lures to control the oriental fruit moth in orchards.Key words Grapholita molesta ,LED light ,phototaxis ,trapping effect *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24)。**E-mail :yanfeiliu@126.com ***通讯作者,E-mail :junxw@nwsuaf.edu.cn 收稿日期:2012-01-02,接受日期:2012- 02-17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 是严重 危害多种果树的世界性害虫之一, 广泛分布于世界主要水果产区。在中国,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等地的桃、梨混栽果区发生危害严重(陈梅香等, 2009;马玉明等,2010)。梨小食心虫也是一种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寄主植 物包括桃、苹果、李、杏、樱桃、山楂、杨梅、琵琶等 多种果树及其他植物。其幼虫蛀梢、 蛀果为害,造成果树枝梢折断, 果实品质下降(林露菲等,1998;Usmani ,2001;Myers and Hull ,2006;冯恒林和存周,2006)。近年来,随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果树栽培面积大幅度增加,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为害逐

香梨栽培技术规范

兵团香梨栽培技术规范香梨标准果园创建旨在集成和优化香梨科研成果和生产中行之有效的技术,在不同生态类型的优势产区建立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标准化果园,以实现香梨产业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目标。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 1 范围与目标 1.1 根据香梨的生物学特点和市场对商品的基本要求,吞梨在兵团的最佳适宜区为库尔勒垦区、塔里木垦区和阿拉尔垦区,小海子垦区等南疆其它垦区也可发展。 1.2 通过大苗定植,达到第二年见果,第三年亩产300公斤,第四年500公斤,第五年1000 公斤,六年后亩产稳定在1500公斤的目标。 2 基本条件 2.1 园地选择选有机质含量高,排水及通气良好,地下水位在1.5M 以下的沙壤土为宜。100—150 亩为一小区,每一小区内土壤、气候条件基本相同。 2.2 苗木选择选择以杜梨为砧木,已嫁接好并在苗圃培育二年的二年生香梨苗。 2.3 授粉树以杨山酥梨、鸭梨作为授粉树,授粉树比例占总株数的25 %。

2.4 防护林果园四周防护林以沙枣、枸杞、野蔷薇为宜,风大的地区可在外围再栽2—5行的胡杨或新疆杨。果园内的折风林以野蔷薇、枸杞等小灌木经济树种为佳。 2.5 灌溉方式根据当地水、土资源及承包户经济情况,选定节水灌溉模式。可采取大流量滴灌、软管灌等灌溉形式。节水管道在香梨定植前埋设完毕。 3 建园 3.1 密度选择2*3M 的株行距为佳,也可采取1*1、5M 的株行距,待前期结果后移植成2*3M 。 3.2 定植定植坑为60*60*50CM ,每坑施人厩肥1—2公斤,同时混人0.1公斤左右的尿素。于上年的11月左右或当年土壤解冻后的3 月中下旬、4月初,选择2 年生成品香梨苗定植。每五行中有一行授粉树,授粉树放在中间。每定植五行后,设3M左右的通风作业道。 4一年生管理 4.1 覆膜定植后树盘40CM 见方覆膜 4.2 树体管理在主干40-50CM 处定干。定干后,在主干上选相对位置较好的三个枝条,在40CM 处剪除,作主枝培养。达不到长度的,等主枝长到40CM 长时,摘心。主干上的其它枝条,30CM 左右时摘心,培养成辅养枝或结果枝组。 4.3 灌水冬前定植的香梨,必须灌好、灌足越冬水。开春定植的香梨,于定植当天确保灌水。4月初—6月中旬前,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每8-10 天灌一次水,从本保证香梨树根部位土壤润滑。7月高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梨小食心虫的危害及综合防治!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桃折梢虫,简称“梨小”,俗称“打梢虫”。是最常见的一种食心虫,以危害桃、梨为主,还可危害杏、李、樱桃、苹果、杨梅、枇杷等多种果树,以幼虫蛀食危害果树新梢和果实,导致顶梢枯萎、果实腐烂脱落,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和果品产量。 一、危害特点 (1)新梢受害。春夏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食嫩梢,蛀入孔先出现流胶,并有虫粪排出,而后新梢顶端开始萎蔫下垂,后期干枯折断,俗称“折梢”(图1、图2)。幼虫在新梢顶端2~3片嫩叶基部叶腋处蛀入新梢髓部危害,由上向下蛀食2~3节,每头幼虫可食害3~4个新梢,有转梢危害特性,严重时许多新梢被害。

图1 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树嫩梢状 图2 梨小食心虫危害桃树嫩梢状

(2)果实受害。夏秋季发生的幼虫主要蛀食果实。幼虫危害果实(图3)多从萼洼、梗洼和果与果及叶果相贴处蛀入,蛀果孔很小,多不明显,周围微凹陷。早期被害果面有较细虫粪排出,周围易变黑。晚期被害果外多无虫粪,后期幼虫蛀果后直达果核周围危害,将虫粪排于其中,形成“豆沙馅”,不能食用。被害果易脱落。幼虫脱果后,脱果孔处可导致果实腐烂。危害梨果时,在高温环境下蛀孔周围常变黑腐烂并逐渐扩大,俗称“黑膏药”。果面脱果孔较大。 图3 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果实状 二、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3~4代、黄淮海地区4~6代、长三角地区1年发生5代、华南6~7代。以老熟幼虫在梨树和桃树的树皮裂缝中、根颈部、剪锯口及土壤中结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达羽化盛期,出现成虫高峰。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5月底初见,盛期为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现,8月下旬是梨小食心虫危害梨果最重的时期。第三代成虫约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出现,幼虫危害一段时间后滞育越冬。第一代、第二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等果树的新梢、根蘖、砧木及幼苗,特别是对桃树的趋性很强,桃梢受害最重,7月以后的第三代、第四代幼虫主要危害果实。不同地区各代发生时间早晚不同,且后几代世代重叠严重。 一般夏季卵期3~4天,幼虫期10天左右,蛹期7天左右,成虫寿命7天左右。 成虫多于白天静伏,黄昏后活动交配产卵,卵产于新梢的中上部叶片背面,危害果实的产于果实表面,仁果类多产于萼洼和两果接缝处。

梨黑星病

梨黑星病 Pear Scab 梨黑星病又叫疮痂病,俗称黑霉病、雾病、乌码、荞麦皮,是我国梨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危害果实,果面产生病斑,使之失去商品价值;危害叶片,导致早期落叶,严重消弱树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病在种植鸭梨、白梨等高度感病品种的梨区发生较重,原来抗病的雪花梨、酥梨等品种在近几年的受害程度也逐渐加重。但由于防治技术的普遍提高,因该病严重发生而导致早期大量落叶的现象较为少见。当前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尤其是近成熟期的果实。由于果实受害,降低经济价值,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一般年份是需要经常加以重视和防治的梨树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尤其要密切注意其发展动态,及时进行防治。 症状 梨黑星病能够侵染梨树所有的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及叶柄、芽、花序、新梢及一年生枝条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为常见。该病从展叶期开始,一直到果实采收期都可发生,有时在储藏期仍可继续发生。该病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受害部位产生墨绿色至黑色,有时呈银灰色的霉状物;病部初期变黄,后期枯死,病部组织不腐烂。 叶片:叶肉、叶脉及叶柄均可发病。刚展开的幼叶最感病,展叶后一个月以上的老叶抗 病性很强。叶部病斑主要出现在叶片背面,尤以沿叶脉处较多。初期沿叶脉长出星状放射的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叶片正面难见异常表现;稍后,霉状物扩展连片,与背面黑霉对应的叶片正面开始出现不规则形黄斑;再后,病斑逐渐变褐枯死。叶上病斑多时,可导致叶片枯黄,甚至早期落叶。叶柄和叶脉上的病斑呈长条形或梭形,中部凹陷,表面易产生霉层,严重时叶脉断裂,叶柄变黑,叶片枯死。叶柄受害常常是早期落叶的重要原因。 果实:从刚落花的幼果至采收期甚至储运期的成果均可发生,果实成熟度增加,感病程 度加重,近成熟期的果实最易受害。刚落花即受害的小幼果发病,多数在果柄或果面形成黑色或墨绿色的近圆形霉斑,这类病果几乎全部早落。稍大幼果受害,果面产生淡黄色斑点,圆形或不规则形,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产生黑霉;干燥时不产生黑霉,呈绿色斑,俗称“青疔”。幼果受害后,病部组织停止生长,导致果实畸形、开裂,甚至脱落。成果期受害,形成圆形凹陷斑,病斑表面木栓化、开裂,呈“荞麦皮”状,这类病果不畸形。近成熟期果实受害,形成淡黄绿色病斑,稍凹陷,有时病斑上产生稀疏的霉层。病果或带菌果实冷藏后,病斑扩展较慢,病斑上常见浓密的银灰色霉层。 芽部:芽部发病极难辨认。病芽的主要特征是鳞片变黑并产生黑霉,重病芽瘦弱甚至枯 死,枯芽不能萌发,常在芽基周围形成近圆形黑斑;轻病芽难见异常,第二年萌发形成病梢。在一个枝条上,顶芽基本不受害,亚顶芽最易受害,亚顶芽往下3~4个芽也较易受害。病芽

梨小食心虫线粒体基因全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

梨小食心虫线粒体基因全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 摘要:伴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科接受了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并将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作为验证实验成果的有力依据。梨小食心虫的危害也越来越突出,并且梨小食心虫的研究也已经进入了分子研究阶段,非常需要生物信息学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分析结论,为其分子水平的结果作有力论证。本论题的研究主要内容为运用生物信息学的各种成熟软件对从NCBI数据库中获取的梨小食心虫体内的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进行生物学分析,重点对基因的数列、外显子信息、编码蛋白及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与代表性的生物进行同源进化树的构建。通过实验论证,我们得出梨小食心虫线粒体基因的NCBI的登录号NC 014806,基因全长为15717bp,为一环形的双链DNA,于6748~7299处存在一个长552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为183个氨基酸,其翻译的蛋白质为酸性蛋白,亲水性较强,且以α–螺旋肽链盘绕为主,其序列与日本的野桑蚕线粒体有很高的同源性。经过与八种物种进行多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我们可以得知梨小食心虫与其中的茶小卷叶蛾、朝灰蝶进化关系关系最近。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梨小食心虫;线粒体基因序列;基因分析;进化树 1

The complete analysis of Grapholita molesta mitochondrial D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volutionary tree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informatics, more and more subjects accept of the tool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bioinformatics, and the result of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can be as a strong basis for the verification. Grapholitha molesta’s hazard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Grapholitha molesta’s research has entered a phase of molecular studies, a great need for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bioinformatics, make a strong argument for the results of its molecular.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a variety of sophisticated bioinformatics software to analysis the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of the pear borer obtained from the NCBI database , focusing on the gene sequence, exon information,coding proteins and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orecast its encoded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o expect the valuable biolog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mass of biological data, and to construct the evolution tree through the compare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biology. Through experiments, we can know that the Grapholitha molesta mitochondrial gene sequences is circular double-stranded DNA, the NCBI accession number for the NC 014806, Full-length is 15717bp,and between 6748 and 7299 exist of a long open reading frame of 552bp, encoding 183 amino acids,whose translation of the protein is acidic protein, a strong hydrophilic, and coiled-based by α-helical peptide chain, the sequence have a high homology with the Japan wild silkworm mitochondri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evolutionary tree, we know that Grapholitha molesta with Adoxophyes honmai and Coreana raphaelis have the recently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in the eight species. Key words:Bioinformatics;Grapholitha molesta;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Genetic analysis; evolutionary tree; 2

梨小食心虫高效诱芯使用说明

产品编号:G013 梨小食心虫高效诱芯使用说明 【产品特点】专一性强无毒无害操作简便测防皆可高效经济 【防治对象】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别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 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桃折心虫。主要危害梨树、苹果、桃树、杏树、李子等。 【生物学习性】成虫体长5~7 mm,翅展9~15 mm,全身灰褐色,无光泽,前翅前缘有10 组白色短针纹,在翅的中部有1小白点,近外缘处有10个小黑斑点。雌蛾尾端有环状鳞片, 雄蛾比雌蛾略小。在河北、山东等地一年发生3~4代;河南、安徽、陕西等地一年发生4~5 代;四川发生5~6代;江西和广西可以发生6~7代。无论一年发生几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粗皮裂缝和树干绑缚物等处做一薄层白茧越冬。梨树上的梨小食心虫,还可以在根颈部周围的土中和杂草、落叶下越冬。全年各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在河南睢宁地区,越冬代为4月中旬,第一代5月下旬,第二代6月底至7月初,第三代7月下旬,第四代8月下旬;在四川蓬溪地区,越冬代3月底,第一代5月中旬初,第二代6月中下旬,第三代7月底至8月初,第四代8月底至9月初,第五代不明显。成虫在傍晚活动,交尾,产卵。 【主要成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和高效成分 【缓释载体】橡胶塞 【配套诱捕器】三角型(诱捕器)粘虫板、小船型(诱捕器)粘虫板、昆虫信息素水盆型诱捕器、昆虫信息素夜蛾类诱捕器 【作用机理】雌性梨小食心虫成虫释放性信息素,雄虫可沿着性信息素气味寻找到雌虫,交配产卵,繁衍后代。梨小食心虫高效诱芯就是依据这一原理制成的仿生产品,模拟雌性梨小食心虫成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再加上高效成分,吸引更多的雄虫前来“亲密赴会”,结合配套诱捕器捕获诱集来的雄虫,减少雌虫交配繁殖的机会,从而降低下一代的发生量,保护寄主免受虫害。 【使用技术】在梨小食心虫防治区域内,成虫扬飞前,将本产品及配套诱捕器棋盘式悬挂于果树阴面通风处的树干上,悬挂高度约在树冠中下部。通常情况下,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诱芯。 【用量】监测:1套/亩,即每隔25米左右悬挂一套;防治:3~5套/亩,即每隔12~15米悬挂一套。 【环境毒理学】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是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有专一性的天然昆虫信息素,保护天敌,恢复生态,对环境无不利影响、人畜无毒副作用。 注意事项: 1.本产品使用前应在冰箱中冷藏保存,保质期18个月,一旦打开包装,应尽快使用,未用完的诱芯应密封冷藏保存,不易长期存放; 2.昆虫触角具有较灵敏的嗅觉系统,所以诱芯使用前后要洗手,以免污染诱芯,在诱芯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 3.本产品引诱的是雄成虫,所以诱捕应在成虫期前开始设置; 4.本产品使用完后,请将其放入垃圾桶。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措施

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措施

图中很明显可以看出,这是被某种虫子咬的!但是我们把枝条拨开来看一看,虫子已经消失不见了!其实,这种虫子在春季主要为害桃梢,夏季一部分为害桃梢,一部分为害桃果,秋季主要为害梨果。这种虫子是可以危害多个桃梢的,它的危害特点是:一个梢吃坏了以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更鲜嫩的梢危害!只有在刚开始萎蔫的桃梢里,才能找到活的虫子。 拨开瞅瞅,虫子被找到了,这就是桃折梢虫——梨小食心虫的幼虫!

梨小食心虫 危害极大,不仅桃树树梢被折断,导致规划好的树形和结果枝被破坏,而且其第二代还会钻入果实内危害。一旦蛀入果实再防治,就很难控制其危害。幼虫在果内蛀食危害,造成果实提前脱落或采摘后半月内迅速腐烂,致使果农辛苦一年生产的果品有产无收或无效益。 寄主范围梨小食心虫的寄主包括苹果、梨、桃、李、欧李、杏、杨梅、梅、樱桃、蟠桃、沙果、山楂、山荆子、枣、海棠、木瓜、枇杷、榅桲等,其中,桃为最适寄主,苹果为第二寄主。发生分布梨小食心虫在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且较常见,尤以东北、华北、华东、西北的桃、梨等产区较为普遍。其分布范围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台湾、香港及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达新疆。在中国长江、黄河流域为害桃、梨甚重,由此向北、向南,为害程度均逐渐减轻。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在华北桃园发生的食心虫种

类有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梨小食心虫为主要害虫,1年发生4~5代,种群数量多、发生时间长、为害损失严重。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茎部粗裂皮缝里,以及树下落叶、土里结茧越冬;另外,在贮果库、包装物等处也有幼虫越冬。4月初出现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越冬代蛾量达到高峰;第1代成虫高峰在5月下旬,第2代成虫高峰在6月底~7月初,梨小食心虫一二代主要为害桃梢;第3代成虫高峰发生在8月初,第4代成虫高峰发生在9月初,三四代主要为害桃果实,在梨桃混栽或相邻果园,三四代梨小转移到梨园为害梨果。危害特点梨小食心虫有转主为害习性,一般第1~2代幼虫主要为害桃梢,而第3~4代幼虫为害桃、梨、苹果的果实。幼虫孵化后迅速爬到适宜部位蛀食为害,蛀梢者从被害梢第2~3个叶柄基部蛀入,先从蛀入孔向嫩梢端食害,1天后再转头由蛀入孔向下食害。蛀入孔有虫粪排出,并流出胶汁,被害梢第 2天上部叶片变白,第3天开始萎蔫,最后干枯下垂。幼虫食害2~3个嫩梢即脱出化蛹。若幼梢肥嫩,食害1个新梢即化蛹;蛀入嫩梢需1~1.5 小时,6月上旬~7月下旬为蛀梢盛期。为害桃果时,幼虫多从梗洼处蛀入取食果肉,最后蛀入果心,在果核周围为害。被害果有明显的脱果孔,孔口有流胶和虫粪,高湿情况下蛀孔周围腐烂变黑,形成“黑膏药”。 梨小普遍发生的原因栽培方式不合理梨小发生的数量与果树的栽培方式有关,在苹果树和桃树混栽或邻栽的果园,梨小发生重,果树种类单一时发生轻。有一些老的果园,采取了苹果、桃等果树混栽,加重了梨小的世代重叠,增加了虫口基数。气候特殊温湿度对梨小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成虫活动交尾要求70%以上的相对湿度,日平均温度在15.5℃以上开始产卵,最适温湿度分别为 24~29℃、70%~100%,且发育天数随着温湿度的升高而缩短。管理分散如今的桃园模式多数为“ 一家一户” 的模式,分散种植,不利于“ 统防统治”,很多农户从未参加过培训,一直沿用老方法管理果园,管理技术和理念落后,导致

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试验

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试验 摘要梨黑星病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葫芦岛地区果农多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不佳。为找到防治梨黑星病替换药剂,进行了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 3 000~4 000倍液对梨叶片和果实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梨黑星病;43%戊唑醇悬浮剂;防效 梨黑星病(Venturia pyrina Aderh.)又称疮痂病,是梨树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该病危害叶片,导致早期落叶,严重削弱树势;危害果实,果面产生病斑,使其失去商品价值,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梨是葫芦岛市主要栽培水果品种之一,结果面积为2.74万hm2,栽培的主要种类有白梨、花梨、安梨、锦丰等。梨黑星病年发病面积在5 000 hm2左右,成为危害梨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5年葫芦岛市建昌县和尚房子和养马旬子等梨主产乡,梨黑星病危害严重,严重程度为历史罕见,导致2 000 hm2梨树成灾,部分梨园绝收,经济损失达1 000万余元[1]。在当地,果农普遍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找到防治梨黑星病替换药剂,2012年在建昌县和尚房子乡梨园进行了4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梨树黑星病田间试验,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辽宁省建昌县和尚房子乡一梨园进行,为山地,面积1 hm2。该梨园土壤pH值7,有机质含量0.8%左右,无灌溉条件,无间作物,自然生草,试验期间没有灌水,7月中旬施复合肥1次。试验药剂:43%戊唑醇悬浮剂;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药剂处理,分别为43%戊唑醇悬浮剂4 000、3 500、3 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空白对照(CK)。以2株树为1个试验小区,每小区面积55 m2,3次重复。小区采取完全随机排列。用药液量为10 L/株,20 L/小区。 1.3 试验方法 分别于幼果期5月19日、6月6日、6月20日、7月7日、7月22日、8月6日进行药剂处理,共喷药6次。均为病菌侵染叶片及果实,引起发病的主要时期。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全树均匀喷雾[2-4]。

梨标准化栽培技术

梨标准化栽培技术[转] 2011-08-29 09:07:29| 分类:植物栽培| 标签:金农服务专业化学术|字号大中小订阅 梨树的规模化生产栽培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内容也很丰富,为了用较短的篇幅来描述梨标准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现从梨的种植开始,顺着梨的物候期进行阐述: 一、种植 1、苗木的选择:梨苗种植当年的生长量与分枝量都较少,根系发达、枝干粗壮、芽眼饱满的苗 木种植当年分枝多,生长量大,有利于树冠的形成,可以较早进入结果期,种植时苗木应选择根系发达,根茎以上>5cm处粗度0.8cm以上,在整形带处有5个以上的饱满芽。 2、品种的选择:绝大多数梨品种为异花授粉品种,自交结实率很低,为了保证良好的座果率, 生产栽培上需配置授粉树。除根据果园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主栽品种外,还需要搭配种植授粉品种。 目前我省主要品种之间的搭配有翠冠与清香,翠冠与黄花,西子绿与幸水等。 3、授粉品种的选配原则: (1)适应南方气候条件的栽培的优良品种。 (2)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间花粉相互亲和,受精结实率高,且没有对果实质量的负面影响。 (3)花量多,花粉发育好且数量大,具有较高的发芽率。 (4)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或相近。 (5)与主栽品种的整体生育期一致最理想。 4、种植时间:种植以晚秋11~12月、冬季1~2月为好,种植越早越有利于次年的生长,在晚春 种植往往先萌芽后长根,会严重影响当年生长量。 二、花期管理 1、疏花:疏花的作用是减少贮存的营养的消耗,集中营养的供给,增大果形,提高品质,防止结 果大小年现象。在南方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或年份,可以采用这种技术措施,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不采用疏花,而直接采用疏果一项技术措施。 2、人工授粉:南方梨花期易遇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受精,为提高座果率,可通过人工给与辅助授 粉。 (1)花粉的采集,采集与被授品种亲和力高的品种的含苞待放花蕾,取出花药,利用果园所具备的 条件,在20~26℃温度下,促使花药开放,收集后在低温下贮存备用。若是贮存来年用时要制成纯花粉,干燥放置于冰箱的冰冻箱内。 (2)授粉,为了节约花粉及为花朵标记,可在花粉内加入淀粉、红色染料,再用毛笔、棉花球等作 为授粉器,进行点授,效果好。 三、幼果期管理 1、疏果:在正常的气候条件或经人工授粉的情况下,梨的着果率较高,在同一花序上常结有数个 果子,为了保证果实大小一致,提高果实等级,必须进行疏果,通常在花谢后10-15天开始,此时受精果实已开始迅速膨大,已可与未受精果明显区分,早熟品种疏果宜早不宜迟,早疏果有利于果实的膨大,疏果建议采用三次疏果定量的原则,即第一次按一花序留一果,第二次留果量为按确定留果量

桃树梨小食心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桃树梨小食心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摘要为筛选防治梨小食心虫的高效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 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在90%左右,可在梨小食心虫偏重发生时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在82%左右,可在桃园多种害虫、害螨混发时选用。6种药剂试验剂量均对桃树安全。 关键词桃树;梨小食心虫;药剂;防效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分布于全国各地,可为害桃、梨、苹果、杏、李、山楂等多种果树[1]。繁殖力强,在安徽省北部每年发生5~6代,可在几种果树上转移危害。由于上述几种果树混栽,加上近几年夏季降水偏多,使梨小食心虫在桃树上的危害逐年加重,成为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2]。为筛选防治桃树梨小食心虫的高效药剂[3,4],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该项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萧县袁楼园艺场的桃园,总面积20hm2,试验用田2 800m2。试验桃园地势平坦,土质为沙於两合土,肥力中等,pH值7.8,排灌条件良好。桃树树龄8年,主栽品种为“NJC83”黄桃,中间零星栽植“大久保”、“白凤”、“沙红”等鲜食品种,行株距5m×4m,树高3m左右,树冠直径4m左右,单株年产量60kg左右。梨小食心虫在该园已连续4年偏重至大发生,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试验施药时梨小食心虫处于2代卵孵化盛期。 1.2供试药剂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产品);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产品);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山西科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市售产品);2.5%溴氰菊酯乳油(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市售产品);48%毒死蜱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市售产品);40%辛硫磷乳油(安徽省安庆市化工总厂市售产品)。 1.3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A);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B);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1 500倍液(C);2.5%溴氰菊

梨树黑星病和黑斑病的鉴别与防治

梨树黑星病和黑斑病的鉴别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梨树黑星病和黑斑病的鉴别与防治措施。 关键词梨;黑星病;黑斑病;鉴别;防治 近年来,由于各地大量发展经果林(如种植梨树等),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但是部分果农对果树病害的认识不够,严重影响了果树产量的增加和效益的再提高。笔者现将梨树黑星病和黑斑病的鉴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种梨户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参考。 1 病原 1.1 梨树黑星病又名梨疮痂病、雾病。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梨树黑星病菌(Venturia Pyrina Aelerh.),属子囊菌格孢腔目黑星菌属。病原物有性态为纳雪黑星菌,子囊菌亚门黑星菌属;无性态为黑星孢,半知菌亚门黑星孢属。该病具有发生较普遍、流行性强、损失大等特点。 1.2 梨树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 Keissl.],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 2 发病规律 2.1 梨树黑星病病原菌寄生性强,菌丝体在腋芽的鳞片内越冬,次年春天形成发病新梢,经过其他媒介侵染叶片和果实;或以未成熟的子囊壳在病残体中越冬,次年春天子囊孢子发育成熟,子囊孢子弹射出壳借风传播侵染叶片和果实。病菌孢子侵染的必要条件要有一定的降雨,特别是连续阴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该病流行的最适温度为11~20℃,所以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有利于该病的流行。梨树密度大或枝叶过多,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2.2 梨树黑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残体中越冬,次年春天借风雨传播。梨树每年有3个发病高峰期,第1次在春季3~4月份(13~15℃时),主要侵害叶片、花序;第2次在6月份左右,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第3次在7月底8月初,主要危害果实。高温高湿有利于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梨树密度大、枝叶过多、树势弱、树龄大、叶龄小,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3 发病症状 3.1 梨树黑星病主要危害绿色幼嫩组织,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新梢发病后,可见黑色且有光泽的病斑,后病斑上出现黑霉,最后病部皮层开裂结痂;幼叶感病后在叶背面的主脉和支脉之间出现黑绿色霉状物,后在霉状物对应的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叶柄变黑,叶片枯死或叶脉断裂;花序感病后花

翠冠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翠冠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徐明芳 (吴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吴江市林学会 翠冠梨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梨新品种,用杭青与新世纪杂交后,再与幸水杂交而成。翠冠梨成熟早,品质好,易丰产,是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熟品种之一。目前,在浙江、江苏、上海、江西、四川、福建、广西、山东等南方省份均有大量栽培,用以取代新世纪、20世纪、幸水、丰水等日本梨品种。苏州市于1998年从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引种栽培,现种植面积达200余公顷,并在生产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翠冠梨植物学特征 翠冠梨生长势强,生长快,树势直立,叶片宽厚,叶色浓绿,结果早。一般壮苗定植,在苏州市第2年始果,第3年后株产5~8千克,6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22千克以上,翠冠梨成熟期早,在苏州市一般7月28日左右成熟。果实品质好,果实圆形、整齐一致,平均单果重220~350克,大小果不明显,果肉白色,果心较小,肉质细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以上。在吴江市翠冠梨抗逆性强,不易感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且较耐高温多湿,不易发生早期异常落叶现象。翠冠梨和其它砂梨品种相比有许多优良性状,但是在苏州市也表现果皮锈斑现象较为严重。 2 高标准建园 选择苗木时要求品种纯正、粗壮,地上部20~40厘米整形带芽眼饱满充实,侧根多,须根发达,无病虫害的1年生嫁接苗。定植前挖宽80~100厘米、深40~60厘米的定植穴。每穴施有机肥10~25千克、磷肥1~2千克,与表土混匀后施于定植穴中作底肥,然后覆20厘米左右厚的表土,在其上再作高墩定植苗木,定植后立即浇水,把树盘用稻草覆盖。种植密度一般为2米×4米(667平方米载83株),授粉品种可选用清香、黄花、新世纪等花期基本相同,产量、品质又较好的早熟品种为佳,配置比例1:3。定植后定干高40厘米。在定干的剪口下留3个不同方向芽以促发新梢。 3 施肥技术 3.1 追肥和基肥 定植后第1年3—8月份,每月开环状浅沟施1次腐熟的人粪尿加水2~3倍,然后每50千克加尿素0.5~1千克的肥液。第1次离植株20厘米处开环状浅施,以后逐月向外扩展,施后覆土。第2年追肥种类可参照第1年,但浓度稍增加,次数可减少。定植第3年、第4年肥料种类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尽量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第5年开始,应在施足施好有机肥和磷、钾肥的基础上,增加速效氮肥用量,特别是应注重芽前肥和采果肥的施用。定植3年后的投产期,施肥次数一般每年3次:第1次在2月下旬施芽前肥,施肥量每株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