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简介

同位素示踪是继能量平衡、物质平衡(C,n)试验及相关化学分析技术之后,动物营

养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主要用于观察营养物质的动态代谢过程,这是常

规技术无法实现的。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食糜流量和营养吸收,但同位素示踪

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减少动物的外科治疗,重复使用相同的动物或获得更

多的信息。此外,同位素研究也是矿物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虽然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受到仪器设备要求的限制,但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

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例如,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食糜

的流量测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身体组织的合成和分解、器官代谢、矿物质代谢、能量

代谢和身体成分的估计可以通过不同的同位素示踪技术来实现。这些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

同位素原子相同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物理性质,通过示踪原子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来观察物

质的代谢。就方法原则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这些原则的综合应用形成了各种技术

方法。1.同位素稀释:

如测定某种代谢物在代谢池中的总量,在无法测定代谢池总容量的情况下,向代谢池

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同位素标记代谢物,取得代表性样品后测定同位素富集度(比活度),

可以计算出池中代谢物总量。假设使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代谢物进行示踪。注入代谢物

的该同位素富集度(某同位素量/代谢物中该元素总量)为ei,代谢物注入量为i;代谢

池中代谢物中该同位素的富集度为ec,代谢物总量为m;注入示踪物后代谢池的同位素富

集度为eci。其中ei、i为已知量,ec、eci为可测量,求m。eci??ei?i?ec?m?/?i?m?则:mei?eci??i??/?eci?ec?

同时,通过测量池中代谢产物的浓度C,可以获得代谢池的体积V。五、M/C 2材料代谢动力学分析:

动物体内代谢池中的代谢物一般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向代谢池中注入示踪物,测定池

内和流出代谢池的示踪物变化以反映物质的代谢。相关的测定技术及数学计算方法称为动

力学分析。代谢动力学分析一般要求代谢池处于恒态或准恒态代谢状态,在反刍动物一般

通过连续饲喂和尽可能减少环境对动物的刺激来实现。示踪物的注入方法分一次性注入和

恒速连续注入两种,采样方法则分为代谢池内同位素达到稳定后采样和按时间序列采样两种。试验之前,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代谢池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各代谢池的含义,即建立房室模型,其次确定示踪物的注入量、注入方法及采样点。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的

复杂程度随房室数量、示踪物注入方式、采样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有关问题将在后续内容讨论。⒊微量成份代谢:

饲料和人体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含量很低。在小样本、化学分析灵敏度不足的研究中,需要利用放射性测量灵敏度高的特点。二、同位素示踪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同位素示踪技术除具有灵敏度高的优点外,应用于动物营养研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分别观测代谢物的合成与分解过程,进行动态分析。如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只能测定血糖的含量,而利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可以测定出血糖产生与消失的速度。其次一些利用传统方法必须进行屠宰测定的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在相同的试验动物进行重复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的协助:

放射性标记物的操作、放射性防护、放射性测量以及稳定性同位素的测量均属专门技术,有关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很难要求从事动物营养研究的专业人员同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因此具备同位素示踪研究能力的实验室一般配备专业人员。

2.设备设施要求高:

进行放射性操作要求实验室符合安全防护条件。放射性测量及稳定性同位素测量仪器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⒊试验费用较高:

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的高价格以及样品分析的高成本是同位素示踪试验成本高的主要原因。然而,同位素标记物的数量很少,同位素示踪的测试成本在一般科研项目的范围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我国应用较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实验室条件和对同位素示踪技术缺乏了解。三、核物理的基本概念1。原子、原子核和核素: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均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元素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很轻,约为10?24~10?22g。原子的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μ表示,1μ的绝对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即

1.660565? 10? 24g.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的质量为0.000549μ

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带电量与电子相等,中子不带电。原子核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质子的质量为1.007276μ,中子的质量为

1.008665μ,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质子与中子数的和称为核子数,核子数与质子数决定了原子核的基本特征,通常azx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核,称为核素。其中a 为核子数,z为质子数,x为所属元素的名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由核外电子数(亦即质子数)决定的,核子数不同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于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习惯上称它们为同位素。

2.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

原子核是否稳定完全决定于内在因素。原子核内存在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和核子之间

的核力。核力是核子(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与电荷无关,强度为电磁力的

103倍,作用距离只有10?15cm。作用距离超出这一数量级时,核力很快减小近于零,是

一种“短程力”。核力具有饱和性,即一个核子只与附近的几个核子起作用,而不与所有

核子起作用。存在核力的任意两个核子之间的核力大小大致相等。质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是

长程力,斥力的大小与质子间距离的平

平方成反比。原子核的稳定性与核子数和质子与中子之比有关。不稳定核总是自发地

转变为稳定状态。这个过程叫做核衰变。当核衰变发生时,原子核会发射带电或不带电的

粒子,因此核衰变也被称为放射性核衰变。不稳定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稳定核素称为稳

定核素,相对于它们的同位素,它们分别称为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3.放射性衰变

类型:

放射衰变得类型很多,动物营养研究中常用核素的衰变主要有五种,即α衰变、β

衰变、β+衰变、γ衰变及电子俘获。3.1α衰变:

放射性核素发射α粒子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称为α衰变。α粒子实际上是氦核(4),由一个核素α发射。粒子的能量是单一的,但伴随着γ(2He)辐射α衰变的核素通常发射不止一个能量α粒子。α粒子的能量EA大多在4-8mev之间,最大为10MeV。自然衰变核素的原子序数一般大于82,人工放射性核素很少发生α衰变。三点二β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射出β粒子的过程称为β衰变。β

粒子实际上是电子,为了与核外电子区别,也写成β-。β衰变的生成物有三种,比母

体核原子序数大1的子体核、β粒子和中微子。核衰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由三者共同带走,且能量在三者之间的分配方式不固定,因此放射出的β粒子的能量在最大值(接近于衰

变能)和最小值(接近于零)间形成连续的能谱。3.3β+衰变:

放射性核素的质子变成中子并发射出β+粒子。β+粒子本质上是正电子,与电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电荷,但带正电。β+衰变的产物是一个子核,其原子序数比母核β+粒子和中微子的原子序数小1。β+的能量也是一个连续的能谱。3.4电子捕获(EC):

不稳定核素俘获一个核外绕行电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和中微子。电子俘获

过程只产生一个中微子,因而具有单一的能量。许多产生电子俘获的放

β+衰变也产生了40种放射性核素,如2211na;有些可以在β衰变的同时产生,例如19K;

还有少数核素能同时产生电子俘获、β+衰变和β衰变。

三点五γ衰变: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通过放射出γ射线回到基态的衰变方式称为γ衰变。γ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不带电荷。γ衰变前后核素的原子序数和核子数不发生变化,仅能量状态不同。原子序数和核子数相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称为同质异能素。γ射线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一个核衰变可能放射出几种不同能量的γ射线。⒋放射性核衰变的一般规律4.1衰变定律:

假设放射性核的初始数量为N0,时间t后剩余的放射性核数量为n,两者之间的关系

符合以下要求:

n?n0e??t(1)

假设初始放射性强度为A0,时间t后的放射性强度为a。它们之间存在相同的关系,即:

a?a0e??t(2)

上述关系称为衰变定律,其中λ是衰变常数。4.2半衰期、平均寿命和辐射强度单位:

半衰期(t1/2)是指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减少到初始数量一半所需的时间,此时n?n0/2。由(1)式可以推导出:

t1/2?液氮(3)

经过n个半衰期后,放射强度a与初始放射强度a0的关系为:

A.a0/2n(4)

平均寿命(t)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在衰变前的平均存在时间,由(1)式可以推导出:

T1/ (5)

4.3放射强度单位:

辐射强度是通过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次数来测量的。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采用

的辐射强度测量单位为“贝克勒尔”,缩写为BQ。1BQ=每秒衰减一次。由于历史原因,人们习惯用“居里”作为辐射强度的单位。1ci指每秒1G镭的衰变数,即3.7?1010次。因为居里单位相对较大,所以通常使用毫居里(MCI)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现代环境科学中,用以分析特定同位素在环境中的流动、迁移、传输,以及污染物运动轨迹,研究其来源、移动方向等重要污染控制信息的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是地球科学、化学及环境科学的重要手段,应用广泛,曾多次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是当今环境科学实验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方法。 什么是同位素?它是指具有相同核集合但不同质量的组分,也就是说,相同的元素可以有不同的质量。比如,氢元素有两个同位素,就是氘和氚,它们都是都同一种元素,但氘的质量是1,而氚的质量是2。 同位素示踪法主要用于研究污染物运动轨迹以及污染物来源等 重要信息。具体而言,它是根据污染物中某种特定同位素的形成和分布来实现的,比如,重氢(氘)是燃烧碳素及硫化物排放时所形成的特定同位素,比较重氢含量的一组样品的时间变化,就可以推测出污染物的是从哪里来的,以及它到达何处。 同时,同位素示踪法还能够反映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检测污染的严重性。比如,铀的比值可以反映出核能相关污染的本质,以及当地污染物的来源及变化趋势。此外,单不稳定性同位素也能够检测土壤污染,比如钚-241在放射性污染中被称为“指示素”,可以用于检测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性。 同位素示踪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因为它的灵活性强、结果可靠性高,还因为它可以用于今后环境污染的研究、治理及监测。

比如,通过同位素示踪法,可以对污染物来源、变化趋势、转移方向等更加清晰地了解,从而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同位素示踪法作为当今环境科学实验技术的一项重要方法,在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同位素示踪法的研究应用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为污染防治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手段。

高考化学知识点集同位素示踪法基本原理和特点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同位素示踪法基本原理和特点 同位素示踪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vesy 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同位素示踪法基本原理和特点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药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都可作为示踪剂(tracer),但是,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 1.灵敏度高 放射性示踪法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确的化学分析法很难测定到10-12克水平。 2.方法简便 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r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非破坏性分析,随着液体闪烁计数的发展,14C和3H等发射软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及生物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定位定量准确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能准确定量地测定代谢物质的转移和转变,与某些形态学技术相结合(如病理组织切片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可以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中的定量分布,并且对组织器官的定位准确度可达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4.符合生理条件 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内原有的相应物质的重量改变是微不足道的,体内生理过程仍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获得的分析结果符合生理条件,更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优点如上所述,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人员要受一定的专门训练,要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条件,在目前个别元素(如氧、氮等)还没有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等等。在作示踪实验时,还必须注意到示踪剂的同位素效应和放射效应问题。所谓同位素效应是指放射

第九章 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 第九章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节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简介 同位素示踪是继能量平衡、物质平衡(C,n)试验及相关化学分析技术之后,动物营 养学的另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主要用于观察营养物质的动态代谢过程,这是常 规技术无法实现的。传统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食糜流量和营养吸收,但同位素示踪 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减少动物的外科治疗,重复使用相同的动物或获得更 多的信息。此外,同位素研究也是矿物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虽然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受到仪器设备要求的限制,但其独特的优势使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 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营养研究。例如,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食糜 的流量测量、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身体组织的合成和分解、器官代谢、矿物质代谢、能量 代谢和身体成分的估计可以通过不同的同位素示踪技术来实现。这些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 同位素原子相同的化学性质和不同的物理性质,通过示踪原子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来观察物 质的代谢。就方法原则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这些原则的综合应用形成了各种技术 方法。1.同位素稀释: 如测定某种代谢物在代谢池中的总量,在无法测定代谢池总容量的情况下,向代谢池 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同位素标记代谢物,取得代表性样品后测定同位素富集度(比活度), 可以计算出池中代谢物总量。假设使用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的代谢物进行示踪。注入代谢物 的该同位素富集度(某同位素量/代谢物中该元素总量)为ei,代谢物注入量为i;代谢 池中代谢物中该同位素的富集度为ec,代谢物总量为m;注入示踪物后代谢池的同位素富 集度为eci。其中ei、i为已知量,ec、eci为可测量,求m。eci??ei?i?ec?m?/?i?m?则:mei?eci??i??/?eci?ec? 同时,通过测量池中代谢产物的浓度C,可以获得代谢池的体积V。五、M/C 2材料代谢动力学分析: 动物体内代谢池中的代谢物一般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向代谢池中注入示踪物,测定池 内和流出代谢池的示踪物变化以反映物质的代谢。相关的测定技术及数学计算方法称为动 力学分析。代谢动力学分析一般要求代谢池处于恒态或准恒态代谢状态,在反刍动物一般 通过连续饲喂和尽可能减少环境对动物的刺激来实现。示踪物的注入方法分一次性注入和 恒速连续注入两种,采样方法则分为代谢池内同位素达到稳定后采样和按时间序列采样两种。试验之前,首先需要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代谢池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各代谢池的含义,即建立房室模型,其次确定示踪物的注入量、注入方法及采样点。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的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及详解 简介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基于同位素的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通过替换原有物质中的同位素,利用同位素的不同特性对物质进行追踪和分析,从而得到宝贵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及详解: 环境科学 •土壤污染研究:示踪技术可以追踪土壤中污染物的来源、传输途径和行为规律。例如,通过添加稳定同位素标记物质到土壤中,可以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水体生态系统研究:利用示踪技术可以追踪水体中的溶解物、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来源、转移和变化。这有助于评估水体健康状况,并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大气环境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了解大气中污染物的源和传输途径。通过测量同位素的比值,可以判断不同来源的气溶胶对大气的影响程度,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地质科学 •地质历史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历史研究中,特别是岩石和矿石的形成过程。通过测量不同同位素元素的比值,可以了解岩石和矿物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地球动力学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追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和流动路径。例如,可以观测地震期间地下水体中同位素的 变化,以评估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的程度。 •古气候研究:通过测量古生物和古环境中同位素的比值,可以重建古气候的变化过程。例如,通过测量冰芯中的氧同位素比值, 可以了解过去几千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生物医学 •药物代谢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通过标记药物中的同位素,可以追踪药物的吸收、分 布、代谢和排泄情况,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药效。 •分子生物学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通过标记DNA和蛋白质中的同位素,可以追踪它们 在细胞中的合成、降解和相互作用过程,以揭示基因表达和蛋白 质功能等方面的机制。 •疾病诊断与治疗: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可以观察肿瘤的位 置和大小,为手术切除和放疗提供指导。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原理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原理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领域的实验技术,通过利用 同位素的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特性,可以追踪和研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 机理。本文将介绍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同位素的定义和特性 1. 同位素: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 子称为同位素。例如,碳的同位素有碳-12、碳-13和碳-14等。 2. 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同位素,会自发地发射放射 线以获得更稳定的核态。放射性同位素广泛应用于同位素示踪技术中。 3. 非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稳定原子核的同位素,无放射性特征,可 以通过质谱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示踪。 二、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 同位素示踪技术基于同位素的特性,通过在被测物质中标记一定量 的同位素,根据同位素的不同性质追踪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 1.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特性进行示踪。 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到被测物质中,可以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 素的衰变速率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例如,利用放射 性碳-14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代谢过程。

2. 非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非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利用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进行示踪。 通过将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到被测物质中,可以通过质谱、光谱等 分析方法来追踪被标记同位素的分布、转化和反应过程。例如,利用 氘代水标记技术可以研究水在化学反应中的生成和转化。 三、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化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示踪材料中的同位素,可以测定反应物与 产物的浓度变化,从而得到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和反应机理等信息。 2. 反应机理研究:通过示踪材料中的同位素,可以确定反应过程中 各种中间体和反应路径,揭示化学反应的机理细节。 3. 催化剂性能研究:通过示踪催化剂材料中的同位素,可以研究催 化剂的表面反应活性、稳定性和中间体生成等性质。 4. 药物代谢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追踪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药物治疗的研发提供重要信息。 5. 环境污染研究:通过示踪环境样品中的同位素,可以追踪污染物 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

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化学反应中的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利用同位素标记来追踪化学反 应过程和物质转化的方法。通过引入具有相同化学性质但具有不同质 量的同位素,可以实现对某一特定物质在反应中的转化路线和速率进 行准确测定。该技术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I.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 同位素示踪技术基于同位素的独特特性,即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 序数但不同的质量数。同位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参与和转化过程与其质 量无关,因此可以通过引入同位素标记来追踪特定物质在反应中的转化。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概括: 1. 同位素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具有适当化学性质和相对丰度的同位 素进行标记。常用的同位素包括氢同位素(氘、氚)、碳同位素(C-13、C-14)、氮同位素(N-15)、氧同位素(O-18)等。 2. 同位素标记:将所选同位素标记引入需要追踪的物质中。同位素 标记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同位素交换或同位素形成法等方法实现。 3. 反应过程:将标记物质与反应体系进行接触,使其参与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标记物质会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 4. 分离和检测: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标记物质与反应体系分离, 并利用质谱仪、放射性核素计数仪等设备测定标记物质的质量数和相 对含量。

II.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多种应用。 1. 反应机理研究:通过示踪技术可以追踪反应物在反应中的转化路线和速率,进而揭示反应的机理和产物生成路径。 2. 物质转移研究:示踪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物质在不同相中的转移过程,如气体的吸附、溶液的扩散等。 3. 药物代谢研究: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追踪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特征,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4. 标记物检测:通过加入特定同位素标记,可以实现对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中标记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例如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和水体中的有机物质。 III.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同位素示踪技术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随着质谱仪、放射性核素计数仪等检测设备的发展,示踪技术的精准度和灵敏度不断提高。同时,新的同位素标记方法和示踪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未来,同位素示踪技术将继续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新材料合成、能源存储与转换、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同时,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将有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原子质量的测量技术从质谱到同位素示踪

原子质量的测量技术从质谱到同位素示踪 原子质量的准确测量对于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通 过测量原子的质量,可以揭示元素的结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 等重要信息。本文将介绍原子质量的测量技术,着重从质谱仪和同位 素示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质谱仪 质谱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原子质量的仪器。它通过对样品中的离子 进行加速、分离和检测,测量出离子的质荷比,从而得到原子的质量。质谱仪主要由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组成。 离子源是将样品中的原子或分子转化为离子的装置。常用的离子源 有电子轰击离子源和化学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利用高能电子轰击 样品,将其转化为离子。化学离子源则通过化学反应将样品转化为离子。这些离子进入质谱仪后,经过加速器获得一定的动能。 质量分析器是用于分离离子的装置。它通常采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根据离子的质荷比将不同质量的离子分离出来。最常见的质量分析器 是磁扇形质量分析器和四极质量分析器。磁扇形质量分析器利用磁场 的作用使得不同质量的离子偏转角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四 极质量分析器则利用电场和磁场的叠加作用将离子分离。 检测器是用于检测离子的装置。它将离子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 子学设备进行放大和处理。常用的检测器有离子倍增管和芯片检测器

等。离子倍增管是一种将离子转化为电子,并通过电子倍增的方式放 大的检测器。芯片检测器则利用微小芯片上的电极,将离子转化为电 信号,并进行放大和处理。 质谱仪的测量结果经过数据处理和质量校正,可以得到原子的准确 质量。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如物质分析、环境监测以及药物研发等。同时,质谱仪的发展也为原子质量的测量 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二、同位素示踪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基于同位素的原子质量测量方法。同位素是 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示踪技术利用同位素 的特性,将标记的同位素引入样品中,并通过测量同位素的比例来测 定原子的质量。 同位素示踪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生物医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在地球科学中,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来研究地球的 演化历史、地质过程以及大气和水循环等现象。在生物医学领域,同 位素示踪技术被用于研究代谢过程、蛋白质合成以及药物代谢和排泄等。在环境科学中,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环境污染源的追踪、水循环过程以及食物链的物质传递等。 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实施通常分为前处理、同位素分离和测量三个步骤。前处理主要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等工作。同位素分离 是将样品中的目标同位素与其他同位素分离开来。目前常用的同位素 分离方法有质谱仪分离法和化学分离法等。质谱仪分离法通常使用质

化学反应机理的同位素标记与示踪技术

化学反应机理的同位素标记与示踪技术 引言: 化学反应机理是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核心。了解反应机理对于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优化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同位素标记与示踪技术在研究化学反应机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介绍同位素标记的原理、示踪技术的应用以及相关方法和技术的优势。 一、同位素标记的原理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同位素标记就是用特定的同位素替代分子中的某些原子,从而实现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追踪和研究。常用的同位素标记元素包括氢、碳、氮、氧等。同位素标记主要通过同位素稳定性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差异来实现。 二、示踪技术的应用 1.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同位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特殊性质,通过对其在反应中的转化过程进行示踪从而研究反应机理。例如,利用碳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追踪其在反应中的位置和转移路线,从而揭示反应的不同步骤和机理。同位素示踪法在有机合成、反应动力学和自由基反应研究中有广泛应用。 2.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来研究反应机理。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可以通过放射性探测器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获得反应速率和中间体的信息。这种方法在核化学、辐射化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相关方法和技术的优势 1. 高分辨质谱法 高分辨质谱法是同位素标记中常用的分析技术之一。通过该技术,可以确定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转化等信息。高分辨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多变量测量能力等优势。 2. 核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法是同位素标记中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它可以用于研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空间构型、化学环境和反应进程。核磁共振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非破坏性等特点。 3. 放射性测量技术 放射性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中。通过放射性测量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获得反应速率和中间体的信息。这种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 结论: 同位素标记与示踪技术是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同位素标记,可以追踪和研究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同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同位素示踪法实验 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微量分析方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通过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可以了解放射性原子的运动路径和分布情况。在生物学实验中,同位素示踪法经常被应用于研究细胞内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以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放射性同位素一般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H、C、N、O、P、S、I等。下面是高中生物学教材中 涉及到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1.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将放射性原子标 记在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通过追踪放射性原子的运动路径和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其通过的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情况。 2.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用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可以明确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

3.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 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O、C、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例如,科学家XXX和卡门用氧的 同位素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结 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 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其注入大肠杆菌内,并发现放射 性物质。而使用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则在大肠杆菌35内 未发现放射性物质。这证明了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噬菌体的蛋白质。这 进一步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通过放射性标记,可以“区别”亲代与子代的DNA。例如,放射性标记N可以用于区分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否都是15N。如果是,则在离心时会出现重带;如果一条链是N,一条链是

化学品的同位素示踪和标记方法

化学品的同位素示踪和标记方法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及其性质的学科,是现代工业和科技的重要基石。化学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涉及行业众多,如农业、医药、石油化工等。而化学品同位素示踪和标记技术是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物质的演化规律等。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指使用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同一化学性质,但重量数不同的同位素进行标记,以追踪同位素在反应中的变化和物质的运动过程的技术。同位素标记可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同位素两种方法实现。 1.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核衰变过程进行示踪的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它们会自发地发射粒子,从而释放出能量。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速率可以追踪同位素在物质中的传递和转换过程。这种方法常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2.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利用稳定同位素的质量不同来追踪示踪标记物分子在反应和代谢中的运动过程的技术。因为各种化学物种中天然含有各种不同的稳定同位素,所以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更加容易,也更加实用。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化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

二、同位素标记技术 同位素标记技术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用带有同位素的分子替换或追 加目标分子中的氢、碳、氮、氧等元素,以追踪反应物或产物中原子 的变化情况的技术。目前,同位素标记技术主要应用于两种场合:一 种是对高纯度产品的制备和鉴定,在化学和药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另 一种是对某些物质在大气、海洋等自然环境下的转移和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之,化学品的同位素示踪和标记技术是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同位素示踪和标记技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 和物质的演化规律,为高纯度产品的制备与鉴定、物质在环境中的分 布及迁移等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讲解]同位素示踪法

[讲解]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实验中经常应用的一项重要方法,它可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131I等。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笔者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如下: 1 研究蛋白质或核酸合成的原料及过程 把具有反射性的原子参到合成蛋白质或核酸的原料(氨基酸或核苷酸)中,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以及分布如何。 2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在一次性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的前提下,通过观察细胞中放射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出现的位置,就可以明确地看出细胞器在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中的作用。例如,通过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3 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或核苷酸并引入细胞内,探测这些放射性标记出现在哪些结构中,从而推断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 探究光合作用中元素的转移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例如,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 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两组光合作用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 C18O2。在相同条件下,他们对两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另外,卡尔文等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 5 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 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例如,用18O标记的氧气(18O),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18O?H218O。用18O标记的葡萄糖(C6H1218O6),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水全部无放射性,即C6H1218O6?C18O2。例如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的放射性化合物是水。 6 研究某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过程 研究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32P等来做实验,发现根毛区是根尖吸收矿质离子最活跃的部位。研究矿质离子在茎中的运输部位时,用不透水的蜡纸将柳树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在土壤中施用含42K的肥料,5小时后测

同位素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

同位素和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一种利用同位素之间的差异来追踪物质运动和转化过程的方法。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具有不同质量数的同一元素的核。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 同位素示踪技术基于同一元素的同位素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位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质量数上,即同一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的中子数不同。同位素的变化不会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而只会影响原子核的稳定性和反应速率。根据同位素的差异,可以通过测量不同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来追踪物质的运动和转化过程。 同位素示踪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示意图表示: 原始物质(A)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反应后,生成新的物质(B)。在这个过程中,原始物质A中的某个同位素(X)和新物质B中的某个同位素(Y)具有相似的化学和物理性质。通过测量同位素X和Y 的相对丰度的变化,可以得知新物质B中的部分或全部来自于原始物质A。 二、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1. 岩石成因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岩石成因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其形成过程复杂且难以直接观

测。通过测量岩石中的同位素丰度和同位素比值,可以推断岩石的形 成环境、熔融过程和岩浆源区的性质等信息。例如,利用铅同位素示 踪技术可以确定岩石的形成时代,并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历史。 2. 地下水和水循环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下水和水循环研究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同位素示踪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地下水的来源、补 给方式、流动速度和污染源等信息。例如,氢同位素示踪可以揭示水 分子的来源,氧同位素示踪可以推断水循环的路径和速率。 三、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1. 污染源识别: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环境中的污染源,并 追踪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例如,利用氮同位素示踪技 术可以确定水体中的氮污染来源,并评估农业和城市排放对水体的影响。 2. 环境变化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研究环境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位素丰度可以了解大气中的碳循环过程,从而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气中碳含量的影响。 四、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 1. 生物迁徙研究: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追踪动植物的迁徙和营养来源。例如,通过测量鱼类体内氮同位素丰度的变化可以推断鱼类的迁 徙路径和生境。

同位素示踪与荧光标记技术

同位素示踪与荧光标记技术 [热考解读] 1.同位素示踪法 (1)同位素示踪法: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 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对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示踪法,也叫同位素标记法。 (2)应用:可用于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来治疗甲状腺肿大。 (3)使用注意事项:一次只能使用一种同位素标记 2.荧光标记法 荧光标记法(Fluorescent Labeling)是利用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志物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分析方法。 (1)常用的荧光蛋白为绿色和红色两种 ①绿色荧光蛋白(GFP)常用的是来源于发光水母的一种功能独特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7 kD,具有238个氨基酸,蓝光或近紫外光照射,发射绿色荧光. ②红色荧光蛋白来源于珊瑚虫,是一种与绿色荧光蛋白同源的荧光蛋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可发射红色荧光,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人教版教材中用到荧光标记法的地方 ①《必修1》P66“细胞融合实验":这一实验很有力地证明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必修2》P30“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的手段,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3)荧光标记法特别是在免疫学研究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当与其相对应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时,在形成的复合物上就带有一定量的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发出荧光的抗原抗体结合部位,检测出抗原或抗体。 [命题设计] 1.(2018·山东青岛一模)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小鼠供应18O2,其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C18O2 B.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C.用15N标记DNA分子,可用于研究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搅拌、离心后可检测到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解析:选B。给小鼠供应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错误!O,H错误!O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18O2,因此其呼出气体中可能含有C18O2,A正确;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由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RNA,因此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不仅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

高考生物:同位素示踪技术(含近年高考试题)

高考生物:同位素示踪技术(含近年高考试题)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以研究反应历程的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 高考答题模板:作为*****合成原料之一,根据其放射性变化分析该物质变化情况;(2)作为*****合成原料之一,追踪这些物质在细胞中的转移路径及分布情况 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变,与相应的非放射性元素在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生物学过程完全相同,科学家通过追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反应历程中学生物学上经常使用的同位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即C、H、O、N、P的同位素,它们又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如3H、14C、35S、32P)和稳定性同位素(如18O、15N)。 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一前体物质然后使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确定与追踪这些物质在细胞中的转移路径及分布情况,而稳定性同位素在生物学研究中经常用作标记进行于实验,一般只用于测量分子质量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来区别不同的原子或分子,而不能用放射性自显影技术来显示追踪其位置和去向。下面我就从浙科版生物教材中和浙江生物高考试题中涉及到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1 浙科版生物教材有关同位素示踪技术归纳 1.1必修Ⅰ《分子与细胞》模块 1.1.1 第一章第一节“分子与和离子”,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概念及应用举例。还讲到示踪原子不仅用于科学研究,还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甲状腺可以选择性地吸收碘,通过碘释放的射线破坏甲状腺细胞,使甲状腺肿大得到缓解。因此,碘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以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1.1.2 第二章第三节“细胞质”,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细胞中的转

移路径及分布情况。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分钟后,放射性出现在粗面内质网中,17分钟后,出现在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中。 1.1.3 第三章第五节“光合作用”,稳定性同位素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该原子的转移路径。研究光合作用所释放的O2,究竟来自CO2,还是来自H2O。科学家用18O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只有供给H218O时,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才是18O。1945年以后,碳的放射性同位素14C被发现,于是卡尔文想到,如果让植物以14C标记的CO2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寻找14C转变的路径,就可以解决光合作用中的重要问题了。于是他和同事们进行研究,经过努力,1954年完全阐明了光合作用中碳的转变途径,即卡尔文循环。 1.2必修Ⅱ《遗传与进化》模块 1.2.1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其所标记物质转移途径。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两种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T2噬菌体在细菌内大量繁殖后,科学家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结果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1.2.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稳定性同位素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实验设计者认为,含的双链DNA密度较大,离心后的条带应分布于离心管的下部;含14N的双链DNA密度较小,离心后的条带应分布于离心管的上部;两条链分别含14N和的双链DNA密度应该介于双链均含15N和双链均含14N的DNA之间,离心后的条带应分布于离心管的中部。根据同位素示踪的结果,新合成的双链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是来自亲代的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因此细胞中DNA的复制被称为半保留复制。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示踪实验的创建者是Hevesy。Hevesy于1923年首先用天然放射性212Pb研究铅盐在豆科植物内的分布和转移。继后Jolit和Curie于1934年发现了人工放射性,以及其后生产方法的建立(加速器、反应堆等),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更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 一、同位素示踪法基本原理和特点 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药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层析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都可作为示踪剂(tracer),但是,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度,测量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准确地定位及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 1.灵敏度高 放射性示踪法可测到10^(-14)-10^(-18)克水平,即可以从10^(15)个非放射性原子中检出一个放射性原子。它比目前较敏感的重量分析天平要敏感10^(8)-10^(7)倍,而迄今最准确的化学分析法很难测定到10^(-12)克水平。 2.方法简便 放射性测定不受其它非放射性物质的干扰,可以省略许多复杂的物质分离步骤,体内示踪时,可以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出穿透力强的r射线,在体外测量而获得结果,这就大大简化了实验过程,做到非破坏性分析,随着液体闪烁计数的发展,14C和3H等发射软β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及生物学实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定位定量准确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能准确定量地测定代谢物质的转移和转变, 与某些形态学技术相结合(如病理组织切片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等),可以确定放射性示踪剂在组织器官中的定量分布,并且对组织器官的定位准确度可达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乃至分子水平。 4.符合生理条件 在放射性同位素实验中,所引用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化学量是极微量的,它对体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专题复习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 一、3H练习 1.将植物细胞在3H标记的尿苷存在下温育数小时,然后收集细胞,经适当处理后获得各种细胞器。放射性将主要存在于:() A.叶绿体和高尔基体B.细胞核和液泡C.细胞核和内质网D.线粒体和叶绿体 2.用3H标记葡萄糖中的氢,经有氧呼吸后,下列物质中可能有3H的是() A、H2O B、CO2 C、C2H5OH D、C3H6O3 3.愈伤组织细胞在一种包含所有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了几个小时,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3H标记)。当这些细胞被固定后进行显微镜检,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可以肯定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A一种氨基酸B尿嘧啶核苷C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葡萄糖 4.(多选)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B.用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标志重捕法进行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D.用无毒的染料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5.为了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加入促进有丝分裂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 (2)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原因是。 (3)细胞利用3H-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期。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小结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小结 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氨基酸作为示踪元素,来研究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部位及运输方向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则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也证明了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H作为示踪元素来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时,DNA分子在间期要复制,为细胞的分裂做准备。为了研究细胞的有丝分裂,在小鼠肝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用3H等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 的原料。因此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复制可以被检测到。 3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14C、3H作为示踪元素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揭示光合作用的机理 3.1 19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他们进行了这样2组实验: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使它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2组光合作用的实验:

第1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2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2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2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2 用18O、14C标记二氧化碳(14C18O2),固定后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有放射性(14C3),产物葡萄糖(14C6H1218O6)有放射性,产物水(H218O)有放射性。因此可以知道18O、14C 元素的转移途径为:14C18O2→214C3→14C6H1218O6+ H218O。 3.3 C4植物的发现过程澳大利亚科学家M.D.Hatch和C.R.Slack在研究玉米、甘蔗等原产热带地区的绿色植物时发现,当向这些绿色植物提供14CO2时,光合作用开始后的1s内,竟有90%以上的14C出现在含有4个碳原子的有机酸(一种C4化合物)中。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4化合物中的14C逐渐减少,而C3化合物中的14C逐渐增多。说明在这类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CO2的C原子首先转移到C4化合物中,然后才转移到C3化合物中。科学家将这类植物看叫做C4植物。 4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8O作为示踪元素来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 4.1 用18O标记的氧气(18O2),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着性,即:18O2→H218O。 4.2 用18O标记葡萄糖(C6H1218O6)生成的水全部无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有放着性,即:C6H1218O6→C18O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