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基本要求

1.熟悉常见的约束和约束反力。能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出物系和构件的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能熟练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能较熟练地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并能掌握考虑摩擦时简单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6.能较熟练地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掌握重心的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描述点的运动直角坐标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有关问题;

2.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有关问题;

3.掌握点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求解速度和加速度;

4.熟悉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等方法求解与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有关的问题,能对常见的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第三篇动力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分析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2.熟悉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方程解决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3.熟悉掌握达朗伯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正确理解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概念;

5.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教材和参考文献

1.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北京科技大学主编,工程力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洪嘉振,杨长俊.理论力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第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

7.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中、下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

8. Andrew Pytel, Jaan Kiusalaas. Engineering Mechanics – STATICS, DYNAMICS.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9. F.P. Beer, E.R.J. Johnston, Jr.. Vector Mechanics for Engineers. McGraw-Hill, 1988年。

电子资源

1.软件:

理论力学学生自测题软件一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创新应用演示和实验》软件一套(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求解器》软件一套(上海交通大学)

理论力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工程力学(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工程力学II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理论力学创新应用演示与实验软件

理论力学求解器

2.录象带:

理论力学录象带一套,共六盘24种与理论力学相关的内容。

3.电子教案(自制):

理论力学授课教案(用于《理论力学》课程教学)

静力学授课教案(用于《工程力学》课程静力学模块教学)

《工程力学II》电子教案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工程力学电子教案

工程力学(II)电子教案

机械振动学电子教案

4.全国高等工科学校理论力学通用试题库(高等教育出版社)

LTK理论力学通用试题库

理论力学试题集锦

理论力学典型试题与例题库

5.理论力学资源库

理论力学典型例题库

理论力学动画库

理论力学视频素材库

理论力学图形图片库

理论力学应用案例库

理论力学习题库

理论力学系列课程电子教案库(素材)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近年来理论力学的教学学时减少明显,同时该门课程也是大多数工科院校考研的课程,只有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强化知识点,通过精讲多练,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理论力学基本内容和求解方法。通过一定时间的摸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了双向交流教学法,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了自学精讲教学法,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采用演示法,校内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教学片,把课堂延伸到现场,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使用机构实体模型和小型化运动分析组合教具,同时将大量的实物模型放在答疑室,学生答疑时可以很方便地对比学习等。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反映的难点进行反复研究,采用实物结合进行讲解。(3)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使教学活动变得直观、生动、活泼。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需要较强形象性思维的内容或需要逐步展开演示的内容,尽可能运用动画等动态演示手段

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4)修改了教学大纲,优化了教学内容,以适应新的要求。针对考研的需要,积极与相关系部联系,开设了工程力学(Ⅱ)。将理论力学中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如:虚位移原理、机械振动等内容放在该门课中进行讲解,强化了基本教学内容。

(5)已开始了考试测试方法的改革。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了使这种检查更科学合理,我们已在个别班级进行考试形式改革试点,如采用课堂作业、面试等多种形式来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6)严格实现教、考、评三分离,监控教学质量。课程组要求每位授课教师要进行一次期中测验,方式由授课教师自行确定,测验成绩计入总评成绩。而期末考试则由系部安排专门的命题小组出题,全校相同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进行统考,流水作业改卷,不合格者一律重修。

历史沿革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各力学学科分支的基础,同时也是众多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它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它后续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我校的机械类、土木类、石油类等专业都将其作为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早期《理论力学》教学时数一般在80~110左右,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目标的逐步调整,《理论力学》教学时数也调整到了60学时左右。目前我校为机械类和油工类专业设置的理论力学课程分别为64和54学时,为土木类专业设置的理论力学课程只有64学时,而教学基本要求与10年前的差别不大。由于学时急剧减少,同时该门课程也是大多数工科院校考研的课程,只有采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信息量,强化知识点,通过精讲多练,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能够比较牢固地掌握理论力学基本知识。因此《理论力学》的教学要完成哪些基本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培养出合乎要求的工程应用人才,是《理论力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长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该课程长期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给本课程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支持。96年左右,该课程在孟宪铸、王海春等一批老教师的带领下,即成为首批原江汉石油学院优质课程。在评为校优质课程以后,课程组在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等方面都加强了建设。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安心力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中刻苦钻研,虚心好学。整个教师队伍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风气,已形成了一支学历和年龄结构较合理、团结协作、敬业爱岗、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如张新红老师获得过原江汉石油学院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侯作富老师获得过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一次,许福东老师获得过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鼓励奖一次,陈义厚老师获得过2001年湖北农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三等奖一次,被湖北农学院评为优秀教师一次。最终本课程在许福东等老师的努力下于2002年被评为省优质课程。

本课程组的老教师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的品德影响了现在年轻的力学教师,理论力学课程组至今仍保留和发扬着这些优良传统,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关心后进学生、严格实行新教师试讲制度、经常召开教学疑难问题讨论会、严格执行教、考、评三分离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理论力学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本课程组老师的学生评估分长期位于机械工程学院(或机械工程系)前列

课程特色

1.注重教学改革,总体教学水平高,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队伍。队伍中有全校和学院教学比

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校、系教学质量优秀奖多人,有多人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本课程是校级精品课程、省优质课程。

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大量工程与生活实例,将理论性较强、学起来比较枯燥的理论力

学教学变得通俗易懂,提高了学生应用力学基本理论分析、解决一些简单工程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坚持改革与建设相结合,注重教材建设。课题组先后出版理论力学教材两套,辅助教材1套。这些

教材注重老师的引导,变教材为学材,以学生为本。

本课程的创新点:

理论力学创新思维教育与实践虚拟实验室。包括创新思维方法,力学创新教育导航,理论力学创新应用与演示,虚拟实践创新研究实验室

网络与实践环境

长江大学校园网已接入是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全校的所有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各院系的电子阅览室和办公大楼的所有计算机都已经全部接入校园网。因此,教师和广大学生之间可以十分方便地通过宽带网络就课程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和交流。

我们已在校园网上建立了理论力学精品课程主页,网上有理论力学电子教案(含多学时和中少学时),主讲教师的现场教学录像,理论力学习题答案,理论力学教学基本文件等。学生可以在网上观看教学录相,在网上进行学习及与教师交流,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

尽管在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中没有硬性规定理论力学课程必须开出实验。但我校的理论力学课程较早(九十年代初)就开展了实验教学,当时在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立了振动实验室一间,用于学生的实验,又新购进了振动实验设备。

我们引进了机构实体模型和小型化运动分析组合教具(上海交大),建立了力学模型和挂图陈列室一间,共有模型56件,挂图3套,示教板15件,放在答疑室内。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或答疑时观看,对于学生较难懂的问题,可由老师将模型直接拿到课堂上进行讲解。

目前我们课题组已开发了理论力学创新思维教育与实践虚拟实验室内教学软件,其中集成了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新成果,全面介绍了理论力学创新思维及其典型应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创新实验和解决系列工程问题,在理论力学创新实践虚拟实验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理论力学创新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研究与改革

近五年来,课程小组的教师们积极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项目。专门制定了基础力学改革纲要,进行了省级优质课程建设,制定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并积极进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近5年教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正朝着跨跃式发展方向前进。

1.《理论力学》课程经过长时间的建设,于2002年底获得湖北省省级优质课程(鄂教高[2002]16号),为本精品课程的整体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完成了校级项目《普通高校工科基础力学课程体系和现代化教学方式改革研究和实践》的研究,于2006年结题。该项目研究与基础力学前后衔接课程,优化了力学教学内容,并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的内容全面研究,详细分析,删去重复,消除割裂,整合内容,优化体系,建立我校工科类各专业基础力学层次化模块化系列课程,分大类创建基础力学教学平台.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和基本教学方法。进行了工科基础力学现代化教学方式改革尝试。所开发出的基础力学教学辅助软件实现了空间讲授和无粉笔讲授。初步缓解了基础力学教学中一直面临的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

3. 2004年年底,《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教学研究项目获得批准,2006年底该项目已通过长江大学组织的验收。这为本精品课程的多媒体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正在申报教学成果奖。通过开发研究多媒体教学课件,进一步改革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近1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改进与提高,基本解决了合理使用多媒体、生动活泼开展课堂教学的问题。

4. 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如下:

(1)工程力学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系统开发初探,许福东,孟宪铸徐小兵,张新红,石油教育,3/2004. (2)普通高校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考,许福东,周思柱,孟宪铸,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

(3)陀螺现象平衡问题的研究,科学研究月刊,张新红,2005(10).

(4)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学人论丛,陈义厚,2004年第一期.

(5)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研究尝试,侯作富,胡述龙,张新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6)材料力学教学改革探讨,侯作富,张新红,中国西部科技,2007.3

(7)理论力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侯作富等,时代教育,2008;

(8)理论力学创新思维教育与实践虚拟实验室开发初探,许福东,石油教育,

2008

(9)高校学生补考和重修问题的探讨,中国西部科技,2008;

(10)材料力学考试方式的探讨,长江大学学报,2007;

(11)创新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时代教育,2008;

(12)机械本科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职业圈,陈义厚,2007;

(1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特色研究,管理观察,周思柱,2008;

(14)普通高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徐小兵,长江大学学报,2008;

(15)高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讨,徐小兵,科教文汇,2008;

(16)高校教师刘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探讨,徐小兵,科教文汇,2008;

(17)用有特色的培养方案打造品牌专业,周思柱,管理观察,2008。

(18)多层次模块化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研究,徐小兵,科教文汇,2009;

(19)毕业设计组织管理工作精细化研究徐小兵,管理观察,2009;

(20)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艾薇,力学与实践,2009;

(2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培养体系的研究,周志宏,现代企业教育,

新出版教材介绍

学生评价

近几年,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在实现"教、考、评“三分离、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补考率平均在5%—15%之间。由于力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学时大幅度减少而教学基本要求基本不变且学生基础出现下滑的情况,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增加了难度,但近年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同行评价与学生评教结果

近年来每年都有1-2名教师获校级或系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在机械工程学院各系部名列前茅。从课堂教学录像资料可看出:教师仪表端庄,声音清晰宏亮,富有激情。讲述中概念定义准确,阐述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直观。注重启发,课堂气氛活跃,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能力培养,讲课效果好。理论力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自评结果为94.0分。

校内专家评价

校外专家评价

理论力学电子教案

理论力学授课教案

理论力学录像资料

机械、土木类测试卷

习题答案

授课录像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螃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蒈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芄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螄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芁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膇1. 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莄2. 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膅3.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羂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芀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莄2. 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莁3.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蒀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羈1. 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等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蒄2. 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

好课的十个基本要求

好课的十个基本要求 一、循序渐进 1.知识有其系统性,平时传授知识,分章分节,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但随时应注意要使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要用观点把有关的感性材料统帅起来,使学生逐步了解本科知识的轮廓全貌及其内在联系,随全部知识讲完而形成系统。有了系统,则抓住要领,居高临下,所学知识。就不再是支离破碎分割孤立的东西。学生的知识有无系统,往往是决定其学习质量高低和以后成就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必须循序,教学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片断到系统。教师讲授,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局部,还须引导学生掌握总体。到总复习时,更要讲求综合系统。此外教师讲授知识,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总结出理性知识,返回来再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教学必循之序。 二、举一反三 要使学生以较多精力学好各门学科中主要的概念、定律、公式,对主要知识力求达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举一反三、熟练应用,教师在此等处要讲解精透,善于启发,并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妥善地处理一般知识,使重点和一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举一(重点)反三(一般)。 抓关键就是通过主要知识寻求出基本规律并牢固掌握,从而可以触类旁通,认识同一范畴的其他事物,这是以简驭繁的一条法则,也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所不可忽视的一条法则。 三、深入浅出

教师在透彻理解所讲问题的本质的基础上,善于用学生知识领域中已有的、或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一些事例,来恰当比喻学生目前尚属不可捉摸、难于理解的理论或问题。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举个浅显的例子把复杂深奥的道理轻易地说懂了,想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教师必须对所讲事物的本质的确是透彻地理解了,并且知识相应广博,能从丰富的事例中选择恰足以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只有这样,才不致问题没有说清,反而增加学生的困惑;也不致使学生因不恰当的比喻而对所讲问题做了歪曲的理解。 借助感性材料讲明理论和概念,也是深入浅出的一种方法。这也叫做“把抽象的教材讲得具体化”。把理论的本源,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清楚了解,并且能够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则难自可转化为易,深奥自可转化为浅显。 四、直观形象 1.语言的直观:讲课语言必须清楚、简炼,文史课更须形象、生动。备课时要考虑话怎么说?选什么例子会使学生感觉兴趣,效果更好?……能经常在这方面注意,则语言修养就会提高,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2.实物的直观:直观教具、实验、演示等。 直观教具的作用有二: 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更生动深刻的观念。 把教材的难解部分通过直观形式加以表达,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 理化生各科教师对学校有关本科的仪器、标本、药品应比较熟悉,此外,还应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制造一些直观教具。制造直观教具,只能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应是为了展览或应付参观,否则都是追求形式。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求,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课程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课程设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课程设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学生的需求是指他们在学习中所期望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的兴趣和特长。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兴趣和满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课程设计要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计应该涵盖所需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课程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课程设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设计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和评判。课程设计应该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使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设计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课程设计应该提供实践机会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课程设计要注重反思和改进。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反思教学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课程设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符合教学目标、根据学生需求、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反思和改进等。只有满足这些基本要求,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课程基本要求

课程基本要求 第一篇静力学基本要求 1.熟悉常见的约束和约束反力。能正确地取分离体并画出物系和构件的受力图。 2.掌握力、力矩和力偶等基本概念,能较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和力对轴之矩。 3.掌握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结果,能熟练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能较熟练地应用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并能掌握考虑摩擦时简单物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6.能较熟练地应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求解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问题,掌握重心的概念。 第二篇运动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描述点的运动直角坐标和弧坐标法,能求点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以及有关问题; 2.熟悉刚体平动和定轴转动的特征,能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及有关问题; 3.掌握点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较熟练地运用求解速度和加速度; 4.熟悉刚体平面运动的特征,能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等方法求解与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有关的问题,能对常见的机构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第三篇动力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分析质点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2.熟悉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方程解决转动刚体的动力学问题; 3.熟悉掌握达朗伯原理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正确理解动量、动量矩、动能、冲量和功等概念; 5.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能够运用这些定理求解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 教材和参考文献 1. 哈工大《理论力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 2.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北京科技大学主编,工程力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 4. 范钦珊主编,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洪嘉振,杨长俊.理论力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6. 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理论力学(第3版).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 7.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中、下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 8. Andrew Pytel, Jaan Kiusalaas. Engineering Mechanics – STATICS, DYNAMICS.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9. F.P. Beer, E.R.J. Johnston, Jr.. Vector Mechanics for Engineers. McGraw-Hill, 1988年。 电子资源 1.软件: 理论力学学生自测题软件一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理论力学创新应用演示和实验》软件一套(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求解器》软件一套(上海交通大学) 理论力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工程力学(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工程力学II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1)遵循上课原则,创设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学习过程的展开。 (2)教师在课堂上要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3)教师要举止文明,衣着得体,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4)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特别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学生不得被罚站,更不能被赶出教室。 (5)要确保上课的有效性,即有效资源(包括丰富、实用、有趣三个层面),有效学习(包括自学、讨论、展示三个层面),有效评价(包括反馈、激励、帮助三个层面)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按时上下课,严禁酒后上课,严禁使用通讯工具,严禁在教室内吸烟。 (7)创造教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各教研组要经常结合学校教研课题和本组教研专题进行集体备课、说课、评课、议课等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9)高中阶段当堂训练设计更要典型精当,有利增强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运用掌握,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地多练,又要防止老师包办,缺少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讲精练。 (10)加强实验教学。凡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完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都要达到100%。课堂演示实

验,教师要精心准备,提前试做,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确保实验效果;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应提前指导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2、分层管理: 新任教师: (1)上课铃响,教师走向讲台,师生互致问候;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立即结束教学,宣布下课,全体学生起立站直后,师生互道再见。如果有本校或校外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请听课人员先行。 (2)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提前,中途不离开,上课时师生要关闭通讯工具。 (3)小黑板、实物、实验仪器等教具,要适时出示,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演示实验时机恰当,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能及时消除故障。 (4)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庄,不手插口袋讲课,不坐着讲课(如果因身体不适,需经有关领导同意并向学生说明),不将与教学无关的情绪带入课堂。 (5)教学要用普通话,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感染力。 (6)教学作风民主,教态亲切、自然,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7)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抓住重点内容展开教学,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养成,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班级形成既有组织纪律,又有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风气。 (8)教学过程完整严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环节衔接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 (9)妥善处理偶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尊

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以增强有效性,避免随意性。教学目标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活动始终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各个教学环节、各项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要体现课改新理念。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中的功能与作用。 注重人文精神和学科思想的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把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贯穿在学科思想的指导之中。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科的艺术魅力和科学魅力,使学生会学、乐学。 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善于精讲精练,在疑难处作精要点拨。 注重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能不失时机恰如其分的以表扬评价激励学生,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学困生。做到热情耐心,不歧视,不讽刺。

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习活动。开通多种信息渠道,拓展学习视野。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向学生介绍课外知识,推荐课外读物等。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理念。教学过程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爱护学生。 3、严格课堂教学常规,教学行为文明规范。 ⑴按时上、下课,不拖堂。 ⑵师生课堂语言使用普通话。教师语言清晰、准确、条理、简练、生动、文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 ⑶板书规范、条理、简练、醒目,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体现知识结构及作者思路或教学思路。 ⑷演示规范、有序、清楚、能见度大,效果明显。 ⑸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衣着整洁得体,举止稳重文明。不得坐着上课。教师上课期间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非特殊情况不得离开教室。 ⑹课堂教学体现分层、异步。既使优等生吃得饱,更要使学困生吃得了。⑺课堂教师精讲的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8)、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训练学生的读写姿势,注意保护学生的视力和身心健康。 (9)、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学生违反纪律,教师要耐心教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落实教学任务的主阵地。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挖掘教材的因素,形成德育渗透的机制,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维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2、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个人的能力结 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机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学科分别要求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各学科共同需要努力,第三层次是创造力。知识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能力的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知识,着眼于能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情感不仅指研究兴趣、研究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研究,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我们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要求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要求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早期的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课程内容 1.主题与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包括语言、认知、社交、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课程内容应包括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社会性与情感的教育等领域。选择主题时,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 2.跨学科整合 幼儿园课程应尽量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有机的学习环境。例如,通过绘本故事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认知和道德品质;通过户外活动可以开发幼儿的运动技能、科学观察和社交能力。 3.情感与社会性教育 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和社会性品质。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课程内容可以包括情感教育、友谊、公平与正义、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 1.游戏与探究的教学方法 幼儿的学习过程应以游戏和探究为主导。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通过游戏进行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角色与指导方法 幼儿园教师应扮演启示者、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支持。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3.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幼儿园教学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绘本、玩具、实物、图片、音乐等。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游戏区、科学实验室等创设不同的学习场景,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大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大学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一、课程建设目标要求 (一)有一套完备、适用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文件,此外教学日历、教案也是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文件。1.教学大纲所有的课程都应有一套结构完备、合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说明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列明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结构、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本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明确实施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步骤、要求、方法和学时分配;有实验和实习的课程,要明确实验、实习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安排;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列出复习思考题;列出主要参考书目。2.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基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 的学期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内容安排和进度实施计划。教学日历的编制要具体到每周或每次课时的分配和教学内容的分配,对每个有章、节教学的要有详细的说明。 3.教案教案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一次课程教学,因此教案应与教学日历基本对应。教 案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或 分析、见习或实践等)与手段(含多媒体授课)、教具(教学器材或工具)准备、教学环节设计或时间分配、作业、讨论或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二)有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为此,课程建设要选用好或自编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教材,并根据专业特点编写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特色的高质量辅助教材或配套教材(教 学参考书、图书资料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习题等指导书)和直观教材(挂图、 实物模型以及投影、幻灯、声像等多媒体课件)。通过课程建设,要使本课程具有 一套适用、完备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较强的,特色鲜明的配套教材,并根据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以克服教材建设的滞后性。 (三)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体,造就一支年 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基本合理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该课程的教师须取得授课教师资格,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课程的骨干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能胜任本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较高,有科研或教学研究成果和公开交流或发表的研究论文。 (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克服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 方法,积极推进研究式的启发性教学法,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实践能力,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课程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要科学、妥善地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建设,要形成一套具有课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研究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研究者形成对知识真实的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研究者对自己以及他人研究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研究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又是本身开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同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学科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明确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确定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南,它指引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同时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目标,同时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学方法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也是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学评价应当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及时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只有满足这些基本要求,才能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目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持续改革,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也需适应新的要求。尤其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下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应在深入理解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小学英语课程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要求 篇一:小学英语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英语课堂基本要求(试行)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应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为学生营造广泛的英语学习氛围。还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但就一些基本环节应遵循下列要求: 一、热身/复习活动(Warm-up/Revision) 热身阶段主要是课堂和谐进程的前奏。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歌曲、歌谣、小诗、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等等。教师在选择活动形式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活动,以求实效。 二、新学习项目呈现(Presentation) 新学习项目呈现阶段是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分步骤地进行学习,突出本课的新知(新单词和新句型等)。 1.字母的教学:必须在学生听清、听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跟读,达到标准并能辨别的要求。字母书写要规范。

2.词汇教学:教师要在一种能够使所学词汇的意思明了的情景中进行示范,同时介绍它的读音。在这一步骤中,学生静听单词的发音,看教师用来表示所学词的意义的动作或图片等。在听清听准后模仿,跟读、认读、拼读。 3.句型教学:必须使用图片、录音机、幻灯机等教具,创造多种情景进行教学,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机械操 练到灵活运用,必须当堂掌握所教句型,并能把已学的词汇短语等语言材料,运用到这节课所教的句型中去。 4.对话教学:对话或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语言的情景。教师利用已学内容创设情景,学生眼看实物、动作、图片或幻灯片,同时耳听录音或教师说话,理解对话(课文)的意思,然后模仿说话,进行操练,首先要求学生能熟读,直至能扮演对话中角色进行对话。 5.语法教学:教师在讲授语言点时,不应该只停留在语意层面上,而要全面真实地讲授,明确透彻的向学生讲授语言点的运用语境和语用要求,让学生不仅知道语言点是什么意思,而且明确地知道可以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为了什么样的语用要求来运用所学的语言点。 三、语言操练(Practice) 学生通过新项目呈现阶段的学习,已基本知道本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真正达到语言的输入,并且为语言的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效的语言操练首先应做到要确定这一堂课重点操练什么语言,是哪些词汇、句型、交际功能和结构语法项目等知识。 其次,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操练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操练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语言操练方法。操练的方法包括:

新课程理念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 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各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老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两个部分。备课首先就要让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当发现学生有了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空间;生成的动态性又成为下一次预设的向导,从而提高了预设的可变性。 2、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 在备课中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过程,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首先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在备课时才会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

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如我们在备课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的制定、分层教学及作业中都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3、备课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第二,平时做个有心人,经常搜集积累一些教学资料;第三,学会储备,平时搜集的资料要分类保管;第四,资源共享。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搜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力争做到: (1)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觉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生活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3)服务“生活”。因为有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样的意识。 (4)创造“生活”。这是一个高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构思。 4、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做到:(1)目标整合:以学生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2)内容整合:一是以直接体验和自主操作的活动性学习方式为主,二是以学生的自身兴趣、经验和需要为出发点创设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