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注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注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

关注药用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新剂型和给药系统的开发,药用辅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药物成型、保持制剂的质量稳定、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主药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辅料应是非活性的,所以,一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归之于活性成分。事实上,辅料并非惰性,临床上相当一部分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辅料引起的,尽管发生的频率极低,却涉及人体心、血液、肺、消化系统、眼、皮肤等多器官、系统,重者还将危及生命。因此,由制剂中辅料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

■CrEL产生严重过敏反应

聚氧乙烯蓖麻油聚合物(CrEL)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作为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剂静脉给药,可产生严重过敏反应。其机理是,抗胆固醇抗体与CrEL胶团表面的大量羟基结合,激活补体C3,可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产生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皮疹、胸痛、心动过速、低血压、荨麻疹。

由于CrEL过敏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血中2微升/毫升即可发生,所以减慢输注速率或适当稀释后输注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另外,CrEL与常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输液器相互作用,可溶出其中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引起毒性。所以,改用玻璃或聚乙烯输液装置是预防CrEL过敏反应发生的另一措施。

■苯甲醇致臀肌挛缩症危害重

苯甲醇作为药物的溶剂、防腐剂(0.5%~1.0%)及局部止痛剂(1%~4%),其不良反应包括溶血、低血压、局部刺激等。

苯甲醇可与红细胞膜表面结合,产生溶血。有报道,一患者接受大剂量含苯甲醇的依托泊苷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出现呼吸抑制,快速溶血。也有报道,胺碘酮注射剂中的溶剂苯甲醇具有血管活性,产生低血压。

苯甲醇也是引起臀肌挛缩症的主要原因。2%苯甲醇溶液常用作青霉素钾盐的溶剂,目的是减轻肌注时的疼痛。婴幼儿臀肌注射本品,对肌组织刺激和化学损伤严重,产生臀肌挛缩症,且该症一旦发生就不会逆转,给少年儿童身心发育造成严重损害。目前,青霉素钾盐已改用0.25%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以减轻局部疼痛。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收载品种中,只有盐酸大观霉素仍用苯甲醇水溶液(0.945%)作稀释剂,由于其可引起致命性喘息综合征,也不宜用于婴儿。

■乙醇作注射剂溶媒刺激性大

乙醇作为溶媒应用于多种难溶性药物的注射剂中,如前列腺素E2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维生素A抗坏血酸复合注射液等,肌注或皮下注射会产生很大的刺激性。注射部位先产生烧灼感,强烈疼痛,继而局部麻醉;若不慎注射接近神经时,可引起神经变性损害。

乙醇静滴也可产生类似醉酒症状的过敏反应。

■聚山梨酯80致过敏时有发生

聚山梨酯80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作难溶性药物的溶剂、乳化剂,有时有过敏反应发生。

聚山梨酯80作为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抗肿瘤药依托泊苷、多西他赛的溶剂,过敏反应发生率为5%~40%,表现为低血压、支气管痉挛、面部潮红、皮疹、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发烧、寒战,预服抗组胺药、甾体激素类药可缓解。

复合维生素注射液常以聚山梨酯80作乳化剂和增溶剂,故患者输注含复合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可能引起聚山梨酯80过敏。

■不耐受者服用乳糖易腹胀

乳糖用于片剂、胶囊剂、散剂的稀释剂、甜味剂,也用作干粉吸入型气雾剂的稀释剂。对乳糖不耐受者,服用含乳糖辅料的制剂,可产生腹胀、腹痛、腹泻等严重不良反应。

乳糖作为干粉吸入型气雾剂的稀释剂时,含量少(每个胶囊约50毫克),可以被肺快速吸收,由尿中排泄,即使对不耐受者也很安全;口服片乳糖含量高(每片约500毫克),对于不耐受者可能就会有一定的危险。

■哮喘者对含亚硫酸盐制剂敏感

亚硫酸盐常用作酸性药液的抗氧剂,起着保持制剂稳定的作用,常用剂量为0.01%~1.0%。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估计,约有5%的哮喘患者对亚硫酸盐敏感,产生类似哮喘的过敏症状:喘息、呼吸困难等;而无呼吸道疾病的人发生率相对较低。

与口服不同的是,静脉给药的亚硫酸盐过敏反应发病快、病情严重。前者在肠道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被肝内亚硫酸氧化酶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后由尿液排出体外;后者绕过肝脏解毒环节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毒性更强。

■长期大剂量使用防腐剂须谨慎

苯扎氯铵苯扎氯铵是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作药物的防腐剂、增溶剂、吸收促进剂。低浓度(0.007%~0.01%)下只发现它会导致过敏反应、局部黏膜损伤。作为许多溶液型气雾剂的防腐剂,长期使用可导致苯扎氯铵在气道中蓄积,产生支气管狭小,表现为咳嗽、烧灼感、面部潮红、瘙痒。由于这种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蓄积性,又很容易被活性组分的作用掩盖,所以很少将抗哮喘制剂的支气管狭小等不良反应归于苯扎氯铵。

硫柳汞硫柳汞用作多剂量疫苗的防腐剂。婴儿出生六个月内注射疫苗较多,可能有硫柳汞蓄积。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疫苗中硫柳汞的含量,如将多剂量疫苗处方改为单剂量(不含防腐剂)。由于单剂量疫苗成本较高,一些发展中国家仍使用含硫柳汞的疫苗。

特殊情况时大剂量注射含硫柳汞的疫苗可能发生汞中毒。有报道,成年肝移植患者大剂量静脉注射乙肝疫苗(50毫升/天),3天后出现汞中毒,产生妄想、语言困难、运动迟缓、手臂震颤。口服螯合剂二巯基丙二酸800毫克,症状可缓解。硫柳汞还可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认为是其代谢产物硫代水杨酸酯引起。

■人工着色剂过敏反应报告居多

着色剂分为天然着色剂和人工着色剂。人工着色剂常有过敏反应报道,如中性红、靛蓝、喹啉黄、龙胆紫等有接触性皮炎的报道;日落黄消化道不耐受,可产生腹痛、呕吐、消化不良;赤藓红可引起光敏性皮炎、红皮病、脱屑等皮肤疾病,已经禁止在外用制剂中使用,由于其还有致癌性,也限制在一些口服液中使用。

□郑策梅丹王兰

编后:辅料作为药物中的惰性组分,大多数情况下服用是安全的,但是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确系辅料引起。欧洲诸国、美国、日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辅料不良反应的发生,我国对药用辅料标准管理暂时没有专门规定,亦没有专门成册的标准,只有部分收载于《中国药典》中,且品种较少,辅料不良反应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人们合理用药意识的不断加强,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采取措施以使辅料不良反应的危险降到最小:首先,应加强对新辅料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估,尽快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其次,对于已上市的辅料,特别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药品生产厂家应尽量在说明书中列出成分、含量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最后,医生及药师在指导患者用药或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时,除了考虑活性成分外,还应关注辅料可能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向药品生产厂家询问所用辅料情况,以便于采取正确处理措施,达到合理用药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何华山,段有文. 浅议制川、草乌的不良反应[J]光明中医 , 2001,(04) .

[2] 苗明三,梁国防. 中药不良反应[J]河南中医药学刊 , 2001,(02) .

[3] 赵兰萍,曲婷.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J]黑龙江医学 , 2004,(07) .

[4] 陈少萍. 黄芪及其制剂不良反应[J]时珍国医国药 , 2000,(02) .

[5] 陈庆明,康毅. 黄芪注射液与常规输液配伍应用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 2001,(01) .

[6] 王宁生. 借鉴现代药品管理方法,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 1997,(04) .

[7] 张京春,陈可冀. 国外学者关于植物药研发难点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3,(05) .

[8] 冯克玉. 中药不良反应[J]中国临床医生 , 2004,(06) .

[9] 钟达锦. 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与防范[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3,(12) .

[10] 李丽香. 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J]中草药 , 2004,(09) .

[11] 李勇华. 中药不良反应浅析[J]. 中国乡村医药 , 2004,(01) .

[12] 吕小开. 论中药的不良反应[J]. 实用医技杂志 , 2004,(02) .

[13] 孙希峰,黄伟华.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思考[J]. 河北中医 , 2004,(05) .

[14] 彭国平,饶力群,蒋科胜,唐晓春. 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湖南中医药导报 , 2004,(02) .

[15] 周蕊. 药品不良反应与中药的毒害作用[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04,(01) .

[16] 李文彬. 中药不良反应及原因[J]. 医学文选 , 2004,(02) .

[17] 赵兴梅,王谊,胡进蓉. 中药的不良反应概述[J]. 职业卫生与病伤 , 2004,(02) .

[18] 张铁军,李清萍. 警惕中药饮片与中成药引发的不良反应[J]. 现代医药卫生 , 2004,(04) .

[19] 祝德秋,沈金芳. 中药不良反应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 中国药房 , 2004,(06) .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 上篇药用辅料 第一章绪论 药物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除活性成分以外,在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 药物辅料影响药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药物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 (1)药用辅料是制备药物制剂的必要条件—制剂存在的物质基础 (2)药用辅料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化学、物理、生物 (3)药用辅料影响药物的吸收—溶解度、体外释放速度 (4)药用辅料影响体内的药物分布—靶向性 药用辅料的分类 来源分类:天然物、半天然物、全合成物 药用辅料的特点:专一性、实用性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极性)基团,亲油(非极性)基团组成,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分子系由亲水(极性)基团,亲油(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分别处于分子的两端,具有两亲性。 表面活性剂根据解离得性质不同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W型】 (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常用作软膏剂的乳化剂) (2)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SLS)【比肥皂类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 (3)磺酸化物: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优良的洗涤剂、去污能力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类化合物: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毒性大、杀菌、防腐作用、用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消毒】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的:卵磷脂。分为豆磷脂、蛋磷脂。(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 合成的: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起泡、去污作用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W/O型、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 (1)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单甘油酯、脂肪酸二甘油酯。 (2)多元醇型 1)蔗糖脂肪酸酯 2)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O/W型 3)聚山梨酯:吐温 (3)聚氧乙烯型:卖泽、苄泽、普良尼克(泊洛沙姆)、 表面活性剂的品种

药用辅料中英文对照

药用辅料中英文对照 1 阿拉伯胶(Acacia) 2 乙酰舒泛钾(Acesulfame Potassium) 3 冰醋酸(Acetic Acid,Glacial) 4 乙酰枸橼酸三丁酯(AcetyltributylCitrate) 5 乙酰枸橼酸三乙酯(AcetyltriethylCitrate) 6 人血白蛋白(Albumin) 7 乙醇(Alcohol) 8 海藻酸(Alginic Acid) 9 脂肪族聚酯(Aliphatic Polyesters) 10 阿力糖(Alitame) 11 杏仁油(Almond Oil) 12 维生素E(Alpha Tocopherol) 13 氨溶液(Ammonia Solution) 14 维生素C(Ascorbic Acid) 15 棕榈酸维生素C酯(Ascorbyl Palmitate) 16 阿司帕坦(Aspartame) 17 绿坡缕石(Attapulgite) 18 皂土(Bentonite) 19 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 20 苄索氯铵(Benzethonium Chloride) 21 苯甲酸(Benzoic Acid) 22 苯甲醇(Benzyl Alcohol) 23 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 24 溴硝丙二醇(Bronopol) 25 丁羟茴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26 丁羟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27 羟苯丁酯(Butylparaben) 28 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 29 无水磷酸氢钙(Calcium Phosphate,Dibasic Anhydrous) 30 磷酸氢钙二水合物(Calcium Phosphate,Dibasic Dihydrate) 31 磷酸钙(Calcium Phosphate,Tribasic) 32 硬脂酸钙(Calcium Stearate) 33 硫酸钙(Calcium Sulfate) 34 低芥酸菜籽油(Canola Oil) 35 卡波姆(Carbomer) 36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37 羧甲纤维素钙(Carboxymethylcellulose Calcium) 38 羧甲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39 角叉菜胶(Carrageenan) 40 蓖麻油(Castor Oil) 41 氢化蓖麻油(Castor Oil,Hydro-genated) 42 微晶纤维素(Cellulose,Microcr ystalline) 43 粉状纤维素(Cellulose,Powdered)

药品包装材料综述

药品包装材料综述 摘要:药品作为一类特殊产品在维护公众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质量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密切 关注。对药品或药物制剂进行包装,有利于在运输储藏、管理过程和使用中为药品提供保护、分类和说明的作用。同时,由于药品中起作用的是活性化物质,它的稳定性受包装材料及包装形式的直接影响,因此药品的包装尤需重视。 关键字:药用包装材料分类发展阶段发展前景 引言:药品包装与一般物品的包装不同,药品的包装受到药品固有性质的制约,即必须确 实保持药品的效能、保障安全卫生、保持服用者的信赖,这就必须充分防止由于吸潮、漏气和光照而引起的分解变质。因此,药品包装是维持药物性质和药品正确使用的保障。合格的药品包装应具备密封、稳定、轻便、美观、规格适宜、包装标适规范、合理、清晰等特点,满足药品流通、贮藏、应用各环节的要求。我国的《药品管理法规》:药品包装管理第五十二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对不合格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第五十三条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储存、运输和医疗使用。发运中药材必须有包装。在每件包装上,必须注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第五十四条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份、规格、生产企业、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药品和非处方药的标签,必须印有规定的标志。综上可以得出,药品的包装在药品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作用。 正文:现阶段在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药用包装材料也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药 用包装材料的种类日益繁多,医用包装材料包括有:用来包装医药品的或用来包装医疗器模拟包装材料:可服用的、接触医药品的或用作功能性(如防潮、阻隔等)外包装的包装材料等等。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塑料包装材料在医用包装材料中占有越来越主要的位置。其中可服用医药包装材料;这类包装材料主要是胶囊、微胶囊和辅料。通常用的有食用淀粉、明胶、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 传统的包装材料:如蜡、玻璃、陶瓷、纸张(板)、金属等。 塑包装材料:在医用包装材料中占有越来越主要的位置、由于塑料作为包装材料具有强度高、阻隔性好、质轻携带方便、透明等许多优良特性,从而成为现代医用包装中主要的材料,无论是医药品还是医用器械的包装。在医药品的包装方面,除了各种塑料袋(包括输血袋等)、塑料瓶等之外,应着重指出的是药片的泡罩包装是借助塑料才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包装,它解决了要几片取用几片及取用后往往影响其他未用药片保存的问题。再有用塑料制成的合成纸,可做到阻挡细菌透过,为实现无菌纸包装提供了条件。 按材料不同分类: 1.医用塑料瓶。由符合医药卫生要求的塑料制成;现实际应用的塑料品种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酯(PET)等。聚乙烯分为高密度(HDPE,0.92-0.93g/cm3)

2015版药典《药用辅料包装用袋检验操作规程》

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包装材料聚乙烯膜袋的检验 职责:原辅材料检验员对本标准负责。 内容: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药用辅料包装用袋的质量检验。本标准适用于以低密度聚乙烯树脂(LDPE)为主要原料采用流涎法、吹制法生产的药用薄膜,及由此薄膜通过热封制成的袋。本品适用于非无菌固体原料药的包装。 二、引用标准:《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膜、袋》(YBB00072005)

1.规格尺寸:用精度为1mm的直尺测量。520mmχ910mm 偏差±5.0mm 2.材质、外观质量:取本品在自然光线明亮处,正视目测观察,并与设计并核定签名的样张比较。 3.鉴别 (1)红外光谱* 取本品适量,照包装材料红外光谱测定法(YBB00262004)第四法测定,应与对照图谱基本一致。 (2)密度取本品约2g,浸渍液选用无水乙醇,照密度测定法(YBB00132003)测定,本品的密度应为0.910~0.935g/cm3。 4.阻隔性能 (1)水蒸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水蒸气透过量测定法(YBB00092003) 第一法杯式法测定,试验温度(38±0.6)℃,相对湿度(90±2)%,不得过15g/(m2·24h)。 (2)氧气透过量除另有规定外,取本品适量,照气体透过量测定法(YBB00082003) 第一法测定,试验温度(23±2)℃,不得过4000cm3/(m2·24h·0.1Mpa)。 5.机械性能 (1)拉伸强度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0MPa。 (2)断裂伸长率取本品适量,照拉伸性能测定法(YBB00112003)测定,试验速度(空载):300mm/min±30mm/min,试样为Ⅰ型。厚度小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130%;厚度大于0.05mm的膜,纵向、横向断裂伸长率平均值均不得低于200%。 6.热合强度 膜除另有规定外,裁取100mm×100mm膜片四片,将任意两个膜片叠合,置热封仪上进行热合,热合温度130℃~150℃,压力0.2MPa,时间1秒。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测定,热合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7.0N/15mm。 袋从袋的热合强度部位裁取试样,照热合强度测定法(YBB00122003)测定,热合强度平均值不得低于7.0N/15mm。

《中国药典》2020版—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附件: 单双硬脂酸甘油酯 Danshuangyingzhisuanganyouzhi Glyceryl Mono- and Distearate 本品为单、双、三硬脂酸和棕榈酸混合甘油酯。由硬脂酸与过量甘油通过酯化反应制得,或由氢化植物油与甘油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醇解反应制得。含单甘油酯应为40.0%~ 55.0%, 双甘油酯应为30.0%~45.0%,三甘油酯应为5.0%~15.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蜡状颗粒或薄片。 本品在60℃乙醇中极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通则0612 第二法)为54~66℃。 酸值取本品4.0g,精密称定,加乙醇-乙醚(1:1)混合液50ml,缓慢加热回流使溶解,依法测定(通则0713),酸值应不大于3.0。 皂化值取本品2.0g,精密称定,依法测定(通则0713),皂化值应为158~177。 碘值取本品1.0g,精密称定,加三氯甲烷15ml,振摇使溶解,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0713),碘值应不大于3.0。 【鉴别】(1)取本品和单双硬脂酸甘油酯对照品,分别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中约含5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醚(30:70)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罗丹明B的乙醇溶液(1→10000),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对照品溶液应显四个完全分离的清晰斑点,供试品溶液所显的斑点的位置与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四个斑点一致。 (2)在脂肪酸组成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中棕榈酸甲酯峰、硬脂酸甲酯峰的 保留时间应分别与对照品溶液中相应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检查】游离甘油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油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四氢呋喃溶解并分别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0.5、1.0、2.0、4.0mg 的溶液,作为系列标准曲线用溶液。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上述系列标准曲线用溶液各4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峰面积与相应浓度计算直线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应不小于0.995。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4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由直线回归方程计算供试品溶液中的甘油含量,含游离甘油不得过6.0%。 水分取本品,研细,以三氯甲烷-无水甲醇(1:1)为溶剂,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 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 1.0%。 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41),遗留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通则0821 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镍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水中镍标准物质(1.000g/L)1ml,置20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

产品安全管理办法

4.1 公司技术、品管、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相关的培训,以使企业了解产品责任为原则,了解与其产品 1 目的 通过对产品安全性的评价和控制, 以达到提高产品安全性, 减少产品责任的目的。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安全性的产品。 3 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与项目小组一起识别影响产品的安全特性(关键特性),并使用与顾客规定的特殊特性符 号进行标识。 3.2 技术部负责收集安全特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并确保能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3.3 发生了安全问题时品管部负责进行反应汇报,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事态的升级。 3.6 相关资料由文控中心负责保存。 4 管理内容 有关的法律义务,尤其是失效产品的责任。 4.1.1 技术部在产品开发时, 对涉及有关安全性的产品特性和使用标准进行标识,以便使产品规范,更加完善、有效,在标识后还必须识别法律法规和监管有关的产品安全要求。 4.1.2 技术部在识别了该要求后必需通知顾客/或顾客确认我们所识别的安全特性及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2 技术部还需要对顾客指定的安全特性进行识别,当顾客指明是安全件时, 合同评审时必须注明, 若所购材料委外加工也涉及产品安全性时,也必须在采购订单(合同)中以及其它采购资料(比如:质量协议) 中明确,其中包含各自的责任。 4.3 在 APQP 阶段, 确定的安全特性必须在所有文件中予以标识, 如控制计划、作业/检验作业指导书等相应的文件。 4.4 所有参与安全件生产、计划、采购、检验等与产品质量构成过程有关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性及法规培训,公司规定在合同评审及 APQP 确定安全特性之后,由技术部通知管理部,管理部负责组织培训。 4.5 针对安全性的 FMEA 、OTS 及试生产和批产时的安全件涉及的尺寸报告、原材料性能报告、型式试验报告等所有涉及的文件均应予以标识, 标识的要求按顾客的规定;所有涉及到安全特性的 FMEA 必需由技术总监(主管)进行审核和批准,顾客有要求的时候交顾客进行批准;对于标识当顾客没有规定时技术 部自行决定采用标识符号,记录于特殊特性清单。凡经特别标识的与产品安全性有关的所有文件,均由专 人专柜进行特别存档,存档期限最低为 15 年。 4.6 涉及到安全特性的产品的控制计划、该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也需要由技术总监(主管)进行审核批准,

药用高分子材料复习资料

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PS 聚苯乙烯、PVA聚乙烯醇玻璃化转变温度:无定形聚合物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淀粉的糊化&老化: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出现膨润现象,继续加热,成为溶液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糊化;经过糊化的淀粉在较低温度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为淀粉的老化。均聚物&共聚物: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或只有一种重复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真实的、隐含的或假设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高分子近程结构&远程结构:高分子近程结构:聚合物的一次结构,也叫化学结构,包括高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方式、空间构型、序列结构以及高分子链的几何形状。高分子远程结构:高聚物的二次结构,包括高分子的大小、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和高分子形态(构象)、高分子链的柔性和刚性。药用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经过合理的安全评价的不包括生理有效成分或前体的组分,广义上指将药理活性物质制备成药剂的各种添加剂聚合物前药:某些体外无活性或低活性的物质,可以在体内经过酶解等释放出活性物质,从而发挥药效,这种体外无活性或低活性的物质称为前药。聚合物前药即将药物键合到高分子材料上从而形成的前药物质。水分散体:以水为分散剂,聚合物以直径约50nm~1.2um 的胶状颗粒悬浮的具有良好物理稳定性的非均相系统,又称为胶乳。药用高分子材料按用途分可以分为哪几类?试简要举例说明。制剂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包装用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药物。简述淀粉遇碘显色的机理。这是因为淀粉二 级结构呈螺旋状,每个螺旋由六个葡萄糖单 位组成,这个螺旋的内径适合碘分子进入, 从而形成一个有色络合物的缘故。呈色的溶 液加热时,螺旋伸展,颜色褪去,冷却后重 新显色。环境敏感性水凝胶又称智能水凝胶, 根据环境变化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类 型?试分别简要说明。答(1)温敏水凝胶(2) pH敏感水凝胶(3)电解质敏感水凝胶(4) 光敏水凝胶等。此外还有双敏水凝胶,即对 两种环境因素都有较好敏感性。高分子分子 量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进 行测定?高分子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常用 的表示方法有数均相对分子量、重均相对分 子量、粘均相对分子量。数均分子量:端基 测定法;重均分子量:光散射法;粘均分子 量:粘度测定法。药用高分子包装材料的性 能测试与评价中,化学实验主要包括吸着性 和浸出物检验,试解释什么是“吸着性”和 “浸出”,并简要说明高分子包装材料“吸着 性”和“浸出”对药品的影响。药物成分向 包装材料迁移并吸附在材料中称为吸附性; 浸出是指存在于高分子材料中的助剂自包装 进入药品中。吸着性的危害:①小剂量的药 物可能因吸着性造成损失,影响药效;②药 品中含有的微量防腐剂也可因吸着损失而影 响效果。浸出的危害:浸出物会影响药物的 外观、色泽、口味等,严重的会与药物发生 相互作用,影响药效。聚合物的力学三态? 聚合物力学三态中分子的运动特点?玻璃态: 温度低,链段的运动处于冻结,只有侧基、 链节、链长、键角等局部运动,形变小;高 弹态:链段运动充分发展,形变大,可恢复; 粘流态:链段运动剧烈,导致分子链发生相 对位移,形变不可逆。 使用药用辅料的目的有哪些?药用高分子辅 料有别于非药用的高分子辅料,应具备哪些 特殊的性质?药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用辅料 和药物时,主要用于提高药剂的稳定性、增 强药剂在贮藏或应用时的安全和有效;提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改善药物的成型 加工性能,改变给药途经以开发新药、实现 智能给药;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先决 条件:(1) 适宜的载药能力(2) 载药后有适宜 的释药能力(3) 无毒、无抗原性,并具有良好 的生物相容性(4)具备适宜的分子量和物理化 学性质。简述壳聚糖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来源:广泛存在于虾、蟹等节足类动物的外 壳、昆虫的甲壳、软体动物的壳和骨骼及菌、 藻类等;制备:甲壳素去除部分乙酸基后的 产物;性质:①壳聚糖是含有游离氨基的碱 性多糖,为阳离子聚合物,可溶于有机酸和 弱酸稀溶液呈透明粘性胶体。脱乙酰度是其 重要性质。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 降解性。③生物活性:抗菌、杀菌、抗肿瘤、 进组织修复及止血作用、增强免疫力等;应 用:可吸收性缝合线,用于消化道和整形外 科;人工皮肤;用于药物释放系统和组织引 导再生材料等。药物制剂中,药物通过聚合 物的扩散主要有哪两种模型?简要回答药物 由装置的扩散过程。贮库装置和骨架装置。 药物的扩散过程:(1)药物溶出并进入周围 的聚合物或孔隙;(2)药物分子扩散通过聚 合物屏障;(3)药物由聚合物解吸附;(4) 药物扩散进入体液或介质。

《中国药典》2020版丙二醇国家药用辅料标准

丙二醇 Bing’erchun Propylene Glycol OH OH C H 3 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不得过0.2ml。 还原性物质取本品1.0ml,加氨试液1ml,在60℃水浴中加热5分钟,溶液应不显黄色;迅速加硝酸银试液0.15ml摇匀,放置5 分钟,溶液应无变化。 有关物质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用无水乙醇稀释制成每1ml中含丙二醇0.5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一缩二丙二醇、二缩三丙二醇和环氧丙烷对照品,用无水乙醇稀释制成每1mll中含5μg、500μg、150μg和5μ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试验。以聚乙二醇20M为固定液,起始温度为80°C ,维持3分钟,以每分钟15℃的速率升温至220℃,维持4分钟,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

250℃,各组分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一缩二乙二醇(二甘醇)不得过0.001%,一缩二丙二醇不得过0.1 %;二缩三丙二醇不得过0.03%;环氧丙烷不得过0.001% 。 水分取本品适量,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2%。 炽灼残渣取本品50g,加热至燃烧,即停止加热,使自然燃烧至干,在700~800℃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2.5mg。 重金属取本品4.0ml,加水19ml与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混匀,依法检査(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砷盐取本品1.0g,加盐酸5ml与水23ml,摇匀,依法检查(通则0822),应符合规定

(完整版)IATF16949产品安全性管理程序

产品安全性管理程序修订版次 1.0 生效日期 1 目的 通过对产品安全性和安全性有关的过程的管理,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减少产品责任。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涉及安全和责任的产品。 3 术语 3.1 产品安全: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或危害。 3.2 产品风险:是指产品为满足自身功能而具有的风险,包括总体产品上的部分所引起的风 险。 3.3 产品责任:描述生产者或他方因其产品造成与人员伤害、财产损坏或其他损害有关赔偿 责任的通用术语。 3.4 安全性包括两方面内容:产品安全性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程序特指产品安全性。 4 职责 4.1 技术部是产品安全性理解和确认的责任部门。 4.2 质量部是产品安全性试验及试验记录的存档管理部门。 4.3 采购部是产品和原材料可追溯性标识的责任部门。 4.4 销售部是产品紧急召回的责任部门。 4.5 综合办(人力资源)负责对从事产品安全性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5 管理内容 5.1 识别产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按照《与顾客有关要求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销售部接到顾客所有图样、电子数据、 样件和规范资料后,送交技术部,由技术部负责将顾客提交的所有资料(如图样、标准、规 范、质量协议以及查核中发现并自行收集到的相关标准、规范)索引查核并收集有关法律法 规(包含政府监管机构发布的有关产品安全监管的要求规定)、产品标准/规范、以及顾客确定的产品安全性要求。 技术部评审顾客提供的资料,查阅并识别在上述资料中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符号,供相关部门识别和使用。 5.2 通知顾客上述要求; 对已识别出的法定和监管有关的产品安全要求,技术部应回复给销售部销售人员通知顾 客,以便顾客了解并同步按时执行。如要求来自于顾客则不需要通知。

剂型英文翻译_(全)

辅料及剂型英文翻译 (全) 1.Adj:药用辅料(Pharmaceutic Adjuvant) 稀释剂(Diluent Agent)黏合剂(Binder) 崩解剂(Disintegrating Agent)润滑剂(Lubricant)基质(Base) 芳香剂(Flavoring Agent)甜味剂(Sweetening Agent) 着色剂(Coloring Agent) 防腐剂(Preservative or Antiseptics) 抗氧化剂(Antioxidant)包衣剂(Coating Materials) 成膜材料(Film-Forming Materials) 溶剂(Solvent)增溶剂(Solubilizer) 润湿剂(Wetting Agent or Moistening Agent) 吸附剂(Absorbent)助滤剂(Filtering Aid) 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助悬剂(Suspending Agent) 增稠剂(Viscosity Increasing Agent)增塑剂(Plasticizer) 螯合剂(Chelating Agent) 透皮促进剂(Transdermal Enhancer) 气雾抛射剂(Aerosol Propellant)起泡剂(Foaming Agent) 酸碱调节剂(Acidifying or Alkalizing Agent) 缓冲剂(Buffering Agent) 2.Aer:气雾剂(Aerosol) 吸入气雾剂(Inhalation Aerosol) 吸入粉雾剂(Powder for Inhalation) 非吸入气雾剂(Non-Inhalation Aerosol) 非吸入粉雾剂(Non-Inhalation Aerosol Powder) 外用气雾剂(Topical Aerosol, Skin Aerosol) 喷雾剂(Spray) 药用泡沫剂(Medicated Foam, Cutaneous Foam) 鼻腔用喷雾剂(Nasal Spray) 3.Cap:胶囊剂(Capsules) 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 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 肠溶胶囊剂(Enteric-coated Capsules, Enteric-Microencapsulated Capsules, Gastro-resistant Capsules, Delayed-release Capsules) 缓释胶囊剂(Sustained-release Capsules, Extended-release Capsules) 控释胶囊剂(Controlled-release Capsules, Modified-release Capsules) 直肠用胶囊(Rectal Capsules) 4.EarD:滴耳剂(Ear Drops) 分为溶液型滴耳液(Otic Solution) 混悬型滴耳液(Otic Suspension) 洗耳剂(Ear Washes) EyeD:滴眼剂(Eye Drops)

IATF-产品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的产品安全,确保所有产品和过程,包括服务件及外包的产品和过程,符合一切适用的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顾客和公司确认的涉及产品和过程的安全的特殊特性控制和防护。 3.定义或术语 产品安全:与产品设计和制造有关的标准,确保产品不会对顾客造成伤害或危害。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零部件、挥发物材料、反应物等。 特殊特性: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符合性、配合、功能、性能或其后续过程的产品 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在APQP中,特殊特性指由顾客指定的产品和过程特性,包括政府法规和安全特性,和/或由供方通过产品和过程的了解选出的特性。 4.职责 4.1市场管理担当:负责顾客资料的接收和传递,并与顾客进行产品安全性相关的沟通。 4.2项目开发担当:负责主导组织对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安全相关特性、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等的识别,设计FMEA、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反应计划的建立。 4.3开发小组:负责参与组织对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安全相关特性、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等的识别,设计FMEA、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反应计划的建立,制造批次中产品可追溯

性的控制。 mI H29251 7243 牃q39605 9AB5 骵35587 8B03 謃 4.4采购担当:负责通过采购合同、质量协议和技术/验收规定中将产品的安全性传递到供应链。并要求供应链保持对制造批(至少)的产品可追溯性。 4.4人事担当:负责组织对从事与产品/过程安全性有关的技术开发、采购、生产过程、检测等人员的培训。 4.5多功能小组:负责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安全相关特性、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设计FMEA、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反应计划等的评审。 4.6(副)总经理:负责产品安全法律法规、产品安全相关特性、产品及制造时安全相关特性、设计FMEA、控制计划和过程FMEA、反应计划等的批准。

药用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第1-3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的是( C ) A 晶态结构 B 取向结构 C 远程结构 D 织态结构 2.下列属于高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是( A ) A 范德华力 B 共价键 C 疏水力 D 离子键 3.高分子合金不包括( D ) A 共混聚合物 B 嵌段聚合物 C 接枝共聚物 D 无规共聚物 4.下列几种聚合物的水解速度顺序正确的是( A ) A 聚酸酐>聚酯>聚酰胺>聚烃 B 聚酯>聚酸酐>聚酰胺>聚烃 C 聚酰胺>聚酯>聚酸酐>聚烃 D 聚酸酐>聚酰胺>聚酯>聚烃 5.下列关于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因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主链中含有双键的高分子如聚丁二烯因为不发生旋转,故弹性较差 B 侧链极性越强,数量越多,柔链的柔性越差 C 交链程度较低时分子可保持一定柔性 D 温度越高柔性越大 6.下列高聚物中结晶能力最弱的是( C ) A 聚乙烯 B 聚四氯乙烯 C 聚氯乙烯 D 聚偏二氯乙烯 7.聚丙烯的下列几种结构中最不易结晶的是( A ) A 无规立构 B 全同立构 C 间同立构 D 几种结构相差不大 8.下列对于聚合物取向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 取向态的分子不仅需成行成列,而且需要原子在特定位置上定位 B 晶态聚合物取向是结晶形变过程,经外力拉伸后形成新的结晶结构 C 在晶态聚合物的非晶区观察不到取向现象 D 在非晶态聚合物观察不到取向现象 9.高分子键链~~~H2C—CHCl—CHCl—CH2~~~属于( A )键接方式。 A 头头键接 B 头尾键接 C 尾头键接 D 尾尾键接 10.下列对于聚合反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 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引发速率是控制总聚合速率的关键 B 有两个官能团的单体可相互反应进行线型缩聚反应 C 自由基共聚反应可分为共聚和均聚 D 体型聚合物是由支链聚合物经非共价键连接而成 11.什么是具有生物相容性、经过安全评价且应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类高分子辅料( A )A 药用高分子材料 B 高分子材料 C 任何材料 D 药用材料 12.肠溶PH一般为( A ) A 6.0 B 1.0 C 2.0 D 3.0 13.药用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许多特殊要求,除了( A ) A 有抗原性 B 无毒 C 无抗原性 D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4.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英文简写为( A ) A. EV A B. VEA C. V AE D. A VE 15.塑料软包装输液具有许多优势,除了( B ) A 体积小 B 重量大 C 重量轻 D 破损率低 16.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是重复单元相对分子质量M0与聚合度DP的( A )A 积 B 商 C 和 D 差 17.在合成高分子时,参与反应是结构完全对称的单体,则其有几种链接方式( A )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知识讲解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 材料

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 上篇药用辅料 第一章绪论 药物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除活性成分以外,在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且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 药物辅料影响药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药物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 (1)药用辅料是制备药物制剂的必要条件—制剂存在的物质基础 (2)药用辅料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化学、物理、生物 (3)药用辅料影响药物的吸收—溶解度、体外释放速度 (4)药用辅料影响体内的药物分布—靶向性 药用辅料的分类 来源分类:天然物、半天然物、全合成物 药用辅料的特点:专一性、实用性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极性)基团,亲油(非极性)基团组成,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表面活性剂分子系由亲水(极性)基团,亲油(非极性)基团两部分组成分别处于分子的两端,具有两亲性。

表面活性剂根据解离得性质不同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W型】 (1)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常用作软膏剂的乳化剂) (2)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SLS)【比肥皂类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 (3)磺酸化物: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优良的洗涤剂、去污能力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季铵盐类化合物: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毒性大、杀菌、防腐作用、用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消毒】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的:卵磷脂。分为豆磷脂、蛋磷脂。(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 合成的: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起泡、去污作用好)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W/O型、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 (1)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单甘油酯、脂肪酸二甘油酯。 (2)多元醇型 1)蔗糖脂肪酸酯 2)脂肪酸山梨坦:司盘类,O/W型 3)聚山梨酯:吐温 (3)聚氧乙烯型:卖泽、苄泽、普良尼克(泊洛沙姆)、

QP-10产品安全性和特殊特性程控制程序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1 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的安全性问题,采取恰当的预防/ 预警措施,提高产品/过程的防护能力,可靠地避免事故/ 故障的发生,或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顾客和公司确认的涉及产品/过程的安全/环保问题的特殊特性控制和防护。 3 职责 3.1 总经理对产品安全性负责,并责成公司总工程师和管理者代表组织策划产品安全性各项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3.2 技术部 负责专项新产品开发/ 研制的产品安全性识别、策划。 3.2 品质部 负责对产品安全/ 环保要求的不合格品验证、处理。 3.2 行政部 负责产品安全性/ 环保性员工培训和处理有关产品安全性/ 环保性方面法律事务。 3.3 生产部 负责对涉及产品安全性/环保性要求的产品/ 制造过程进行控制。 3.4 销售部 负责有关产品安全性事宜提出应急方案及与顾客联络。 4.管理内容 4.1 产品安全性识别和策划 4.1.1 按照《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销售部接到顾客所有图样、电子数据、样件和规范资料后,送交技术部,由技术部负责将顾客提交的所有外文资料(如图样、标准、规范、质量协议以及查核中发现并自行收集到的相关标准/ 规范)翻译成中文,或将中文资料索引查核并收集相关标准/ 规范。 4.1.2 技术部查核顾客提供的资料,查阅并识别在上述资料中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 殊特性符号(根据各OEM K统专用术语符号),供相关部门识别和使用。尤其在向顾客报价时,应考虑产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 4.1.3 按照《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组建的新产品开发/ 研制项目

组组长/ 产品工程师应交顾客标识或通过编制产品和过程《初始特殊特性明细表》方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注明产品/ 过程的安全性项目和控制要求。 4.1.4 项目组在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时,须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规定 进行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进一步识别和分析潜在的产品/过程安全性隐患,并通过材料试验/性能试验/装车试验/环境模拟试验/ 负荷试验/寿命可靠性试验等方法来识别和确定产品/过程的潜在风险及必需采取的适当措施。并在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中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严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检测手段,以确保产品/过程的安全性。 项目组应将潜在的风险和将采用的措施、手段,都记录在FME/分析报告、控制计划 和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中,并加以识别和确定。 4.1.5 考虑到因产品/过程的安全性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必要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大检测力度、法律咨询、投保等),减免因安全性造成的损失。 4.2 人员素质、技能的培训 4.2.1 凡是从事与产品/过程安全性有关的技术开发、采购、生产过程、检测人员,应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进行有关产品/过程安全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产品/过程安全性的概念; ——产品安全性控制的意义; ——产品/过程安全性事故的危害性; ——产品/过程安全性的识别/控制和防护方法; ——员工了解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产品/过程安全性实际情况;——公司对识别、确定和防护产品/过程安全性的措施和要求(含文件)。 4.2.2 行政部配置涉及产品/过程安全性有关岗位人员及顶岗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特殊工种人员素质要求和公司《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选用人才,并在岗位描述和《岗位职责》上明确该类人员的素质、能力资历要求。 4.3 产品实现过程的产品/过程安全性控制 4.3.1 由项目组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规定进行产品开发/质量策划,制订/修订过程FMEA和控制计划,绘制过程流程图和各类作业指导书,确定所有影响产品/ 过程安全性的工艺参数和控制方法,并在各项文件上标识涉及产品/过程安全性的规定符号(按顾客要求)。 4.3.2 由项目小组对影响产品安全性的过程进行能力验证

辅料及剂型英文翻译

辅料及剂型英文翻译 1. Adj:药用辅料(Pharmaceutic Adjuvant)稀释剂(Dil uent Agent)黏合剂(Binder)崩解剂(Disintegrating Agent)润滑剂(Lubricant)基质(Base)芳香剂(Flavoring Agent)甜味剂(Sweetening Agent)着色剂(Coloring Agent)防腐剂(Pre servative or Antiseptics)抗氧化剂(Antioxidant)包衣剂(C oating Materials)成膜材料(Film-Forming Materials)溶剂(S olvent)增溶剂(Solubilizer)润湿剂(Wetting Agent or Mois tening Agent)吸附剂(Absorbent)助滤剂(Filtering Aid)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助悬剂(S uspending Agent)增稠剂(Viscosity Increasing Agent)增塑剂(Plasticizer)螯合剂(Chelating Agent)透皮促进剂(Transde rmal Enhancer)气雾抛射剂(Aerosol Propellant)起泡剂(Foa ming Agent)酸碱调节剂(Acidifying or Alkalizing Agent)缓冲剂(Buffering Agent) 2. Aer:气雾剂(Aerosol)吸入气雾剂(Inhalation Aero sol)吸入粉雾剂(Powder for Inhalation)非吸入气雾剂(Non-I nhalation Aerosol)非吸入粉雾剂(Non-Inhalation Aerosol Pow der)外用气雾剂(Topical Aerosol, Skin Aerosol)喷雾剂(Spr ay)药用泡沫剂(Medicated Foam, Cutaneous Foam)鼻腔用喷雾剂

4-产品安全性管理规定

程序名称:产品安全性管理规定页数:第1页共4页 文件编号:编制: 生效日期:审核: 1 目的 识别产品和过程的安全性问题,采取恰当的预防/预警措施,提高产品/过程的防护能力,可靠地避免事故/故障的发生,或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顾客和公司确认的涉及产品/过程的安全/环保问题的特殊特性控制和防护。 3 职责 3.1 总经理对产品安全性负责,并责成公司总工程师和管理者代表组织策划产品安全性各项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3.2 技术部 负责专项新产品开发/研制的产品安全性识别、策划。 3.2 质检部 负责对产品安全/环保要求的不合格品验证、处理。 3.2 办公室 负责产品安全性/环保性员工培训和处理有关产品安全性/环保性方面法律事务。 3.3 生产部 负责对涉及产品安全性/环保性要求的产品/制造过程进行控制。 3.4 采购部 负责有关产品安全性事宜提出应急方案及与顾客联络。 4.管理内容 4.1产品安全性识别和策划 4.1.1按照《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销售部接到顾客所有图样、电子数据、样件和规范资料后,送交技术部,由技术部负责将顾客提交的所有外文资料(如图样、标准、规范、质量协议以及查核中发现并自行收集到的相关标准/规范)翻译成中文,或将中文资料索引查核并收集相关标准/规范。 4.1.2 技术部查核顾客提供的资料,查阅并识别在上述资料中涉及产品安全性的特殊特性符号(根据各OEM系统专用术语符号),供相关部门识别和使用。尤其在向顾客报

程序名称:产品安全性管理规定页数:第2页共4页 文件编号:编制: 生效日期:审核: 价时,应考虑产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 4.1.3按照《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组建的新产品开发/研制项目组组长/产品工程师应交顾客标识或通过编制产品和过程《初始特殊特性明细表》方式注明产品/过程的安全性项目和控制要求。 4.1.4 项目组在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时,须按《产品质量先期策划控制程序》规定进行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进一步识别和分析潜在的产品/过程安全性隐患,并通过材料试验/性能试验/装车试验/环境模拟试验/负荷试验/寿命可靠性试验等方法来识别和确定产品/过程的潜在风险及必需采取的适当措施。并在产品开发和过程策划中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严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检测手段,以确保产品/过程的安全性。 项目组应将潜在的风险和将采用的措施、手段,都记录在FMEA分析报告、控制计划和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中,并加以识别和确定。 4.1.5考虑到因产品/过程的安全性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必要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大检测力度、法律咨询、投保等),减免因安全性造成的损失。 4.2 人员素质、技能的培训 4.2.1 凡是从事与产品/过程安全性有关的技术开发、采购、生产过程、检测人员,应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进行有关产品/过程安全性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产品/过程安全性的概念; ——产品安全性控制的意义; ——产品/过程安全性事故的危害性; ——产品/过程安全性的识别/控制和防护方法; ——员工了解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产品/过程安全性实际情况; ——公司对识别、确定和防护产品/过程安全性的措施和要求(含文件)。 4.2.2 办公室配置涉及产品/过程安全性有关岗位人员及顶岗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特殊工种人员素质要求和公司《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规定选用人才,并在岗位描述和《岗位职责》上明确该类人员的素质、能力资历要求。 4.3 产品实现过程的产品/过程安全性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