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提纲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提纲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提纲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提纲

第六章蛋白质工程

1. 了解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亚基可以被解离成游离亚基,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重新聚合;某些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之间,亚基可以聚合,产生有活性的杂交分子;不少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不论其是否由亚基组成,都能聚合成聚合物。

2.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任务;

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为基础,通过化学和物理手段,对目标基因按预期设计进行修饰和改造,合成新的蛋白质;对现有的蛋白质加以定向改造、设计和构建,最终生产出比自然界存在的蛋白质更优良、更符合人类需求的功能蛋白质。

3. 图6-6蛋白质工程研究策略,利用反向生物学手段;

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手段:利用所谓的反向生物学技术,其基本思路是按期望的结构寻找最适合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计算机设计,进而模拟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在细胞内或在体内环境中进行多肽折叠而成三维结构的全过程,并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表达出生物学功能的可能及其生物活性的高低程度。

4. 改变先有蛋白质结构的基本步骤;

①分离纯化目标蛋白质。

②分析目标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分析目标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③根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

④根据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改造的目的设计改造方案。

⑤对目的基因进行人工定点突变。

⑥改造后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

⑦分离纯化表达的蛋白质并分析其功能,评价是否达到设计目的。

5. 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核心技术包括基因的人工定点突变和蛋白质的人为进化,具体内容;

(1)基因人工定点突变技术:

①M13载体法:该法的原理是利用人工合成带突变位点的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利用M13噬菌体载体系统合成突变基因。

②PCR扩增法:该法的原理也是利用人工合成带突变位点的诱变引物,通过PCR扩增而获得定点突变的基因。PCR定点诱变法可分为重组PCR定点诱变法和大引物诱变法两种。

(2)蛋白质的人为进化

易错PCR和DNA shuffling (DNA改组)

单个基因或一组相关基因经酶切产生一系列随机大小的DNA片段。无引物PCR,具有互补3'末端的片段互为引物,各为模板,通过不断的PCR循环在不同模板上随机互补结合并进一步延伸。最后利用基因两端序列为引物合成全长的重排产物,这些重排产物的集合被称为突变文库。对突变文库进行筛选,选择改良的突变体进行下一轮shuffling循环,重复多次重排和筛选,直到最终获得性状比较理想的突变体。

6. 举两个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实例;

(1)胰蛋白酶:223个氨基酸残基和以异亮氨酸为N端的单肽链。Arg117位自溶点的缺失突变,得到缺失突变体,其结果表明该突变体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将酶分子表面的正电荷改变成负电荷,以提高胰蛋白酶催化活性中心His57的pKa值,在pH较高的条件下显示出对精氨酸具有更高的专一性。

(2)金属硫蛋白: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半胱氨酸巯基可以结合大量的金属元素;金属硫蛋白由α

和β结构域组成。在烟草中转入串联的α结构域基因后,提高了重金属抗性。

7.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三个领域;

(1) 蛋白质组学支撑技术平台或生物信息学研究。

(2) 针对有关基因或转录组数据库的生物体或组织/细胞,建立其蛋白质组或亚蛋白质组及其蛋白质组连锁群,即组成性蛋白质组学研究。

(3) 以重要生命过程或人类重大疾病为对象,进行重要的生理/病理体系或过程的局部蛋白质研究,即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8. 蛋白质组分析的基本过程(并参考课件上放的文献的步骤)

①样品制备(溶解、解聚等)

②分离(双向凝胶电泳)

③图像分析

④蛋白质成分的分析与鉴定

⑤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制备

第七章生物技术与农业

1. 利用生物技术诱导植物雄性不育的方法

①组织培养诱导植物雄性不育

中国水稻所利用巴斯马提水稻品种进行胚根组织培养,然后将愈伤组织进行辐射,从而选育出巴斯马提雄性不育系。

②基因工程诱导植物雄性不育

花粉绒粘层表达barnase基因阻断花粉正常的发育而造成败育,形成不育系;花粉绒粘层表达bastar基因转化植株中为恢复系形成的二系配套的油菜、烟草。反义RNA技术创造了拟南芥、玉米、油菜等植物不育系。

③原生质体融合创造不育系

萝卜与油菜的原生质体融合而产生的细胞杂种——萝卜质油菜,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

匈牙利国家自然科学院Menczel等以链霉素抗性基因作标记在烟草品种间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了烟草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转移。

2. 生物技术育种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抗逆育种,通过了解各种抗性育种的实例(了解一个例子),掌握生物技术抗性育种的方法。P159

在一定逆性环境选择压力下,采用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和体细胞杂交等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定向筛选具有抗逆性的个体,培育抗逆新品种。

培育抗病毒作物:植物病毒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毒基因转移到植物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病毒方法。抗病毒基因工程通常采用的策略是: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或其功能蛋白基因、病毒亚基因组序列、卫星DNA、缺失干扰型序列的遗传转化;反义RNA技术等。

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引入到烟草细胞中,转化植株的细胞中可以产生这种外壳蛋白,并对TMV感染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将TMV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分子质量54kDa)的DNA序列导入植株时,可对高浓度的TMV产生抗性。为了赋予植株以病毒抗性,此特殊的DNA序列要比迄今利用的外壳蛋白基因更有效。

3. 了解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内容,掌握标题就可以。

①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②快速无性繁殖;④花药、花粉和胚的培养;④原生质体的融合;⑤细胞遗传操作;⑥种质资源保存

4. 何为生物农药,了解几种主要制剂。

生物农药是“可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或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生物农药可分为生物体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本身具有的对人畜毒性小,只杀害虫,与环境相容性好以及病虫害相对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苏云金芽孢杆菌(Bt):Bt是当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细菌。目前正朝着大吨位、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在苏云金杆菌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在生物技术育种、发酵工艺改进、新剂型研制、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白僵菌:白僵菌是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真菌制剂,目前已进入工业化生产和较大规模应用的虫生真菌

有球孢白僵菌、卵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

昆虫病毒:昆虫病毒杀虫剂也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类杀虫剂具有特异性强、毒力高、稳定性能好、安全无害等优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类杀虫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昆虫病毒复合剂的研制、病毒的活体增殖、病毒的提取、基因工程病毒杀虫剂的研究及昆虫病毒培养等领域,并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5. 动物转基因技术中,导入外源基因的主要方法。

①显微注射法: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

②病毒载体法:反转录病毒载体感染

③脂质体介导法:脂质体人工膜包裹DNA

④精子介导法:成熟精子携带外源DNA入卵

⑤胚胎干细胞法:全能性干细胞携带外源基因导入胚胎

6.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主要目标

●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量;

●改良品质性状,提高产品品质;

●增强动物抗病能力和抵抗不良环境能力,提高生产效益;

●研制动物生物反应器。

7. 总结课本上转基因鱼的研究目的,如包括提高生长速度、抗冻等;

①在理论方面为动物发育机制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方法:转基因鱼的生产性研究集中在提高生长速度和抗逆性。

②提高生长速度:生长激素提高鱼的生长速度,显示出转基因鱼在渔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的潜在经济价值。

③扩大优质鱼种养殖范围:抗冻基因蛋白技术提高鱼类的抗寒能力,由此可以南鱼北养。

④开辟鱼类抗病新途径:基因鱼研究引进反义RNA技术。

⑤培育观赏鱼新品种:转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鱼。

8. 总结家禽转基因的方法,及鸡作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P169

方法:生产转基因鸡的方法可分为蛋产出前的操作和产出后的操作两种类型。

?蛋产出前,在受精后第一次卵裂前取出单细胞的卵

?蛋产出后,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法和原生殖细胞法。

?精子携带基因。

鸡作为生物反应器具有突出的优点:第一,对鸡自身具有安全性。第二,鸡的输卵管是有效的蛋白质合成器,乱清蛋白启动子可调控其下游的外源基因的表达,合成的基因产物可进行正确的修饰和加工,产物的生物活性接近天然动物个体。第三,鸡输卵管表达外源蛋白具有遗传稳定性,一旦获得可生产有价值蛋白质的动物个体,可用常规畜牧技术建立转基因鸡的家系。即作为生物反应器还具有哺乳动物所不具有的优点:产物易收集,且不易污染;鸡蛋成分简单,产物易分离;鸡饲养成本低,世代间隔短。用鸡蛋生产珍贵的药物外源蛋白,是转基因鸡生产的一个十分诱人的领域。

9. 动物繁殖新技术包括?这些技术可作名词解释。P171

①人工授精及精液的冷冻保存

人工授精就是利用合适的器械采集公畜的精液,经过品质检查、稀释或保存等适当的处理,再用器械把精液适时地输入到发情母畜的生殖道内,以代替公母畜直接交配而使其受孕的方法。

②胚胎移植:是将一头良种母畜配种后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另一头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之继续发育成为新个体。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由产生胚胎的供体和养育胚胎的受体分工合作共同繁殖后代。

③胚胎的冷冻保存

●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包括胚胎的冷冻和解冻。

●抗冻剂种类和浓度、加入抗冻剂的速度、解冻的速度、稀释的速度和温度都关系到冷冻胚胎的成败。

●抗冻剂的毒性、胚胎渗透压的变化及冰晶形成是保存胚胎必须考虑的因素。

④体外胚胎生产

●体外胚胎生产是指将原来在输卵管进行的精卵结合生成胚胎的过程人为地改在体外进行。

●体外生产胚胎的工艺过程包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

⑤胚胎分割:是将一枚胚胎用显微手术的方法分割成二分、四分甚至八分胚,经体内或体外培养,然后移植入受体子宫中发育,以得到同卵双生或同卵多生后代。

⑥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的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使动物按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技术。性别控制的技术主要采用两条途径,即X精子和Y精子的分离和胚胎性别鉴定。

⑦发情、排卵及分娩控制

发情和排卵控制是有效地干预家畜繁殖过程,提高繁殖力的一种手段。

它包括诱发发情、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等技术措施。

10. 什么是动物生物反应器,其应用前景如何。

动物生物反应器:是利用转基因活体动物,高效表达某种外源蛋白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工业化生产功能蛋白质的技术。

应用前景: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重点是动物乳腺反应器和动物血液反应器。即把人体相关基因整合到动物胚胎里,使出生的转基因动物血液中,或长大后产生的奶汁中,含有人类所需要的不同蛋白质。这是当前生物技术的尖端和前沿研究项目。

乳腺生物反应器成功的关键是转基因动物乳腺能特异性表达外源蛋白质基因。

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是否有效,包括外源基因在乳腺特异性表达,表达的蛋白质具有生物活性和表达的水平起决定性作用。

转基因动物的血液生产人的血红蛋白可以解决血液来源问题;转基因鸡的蛋用来生产重组的免疫球蛋白。

第八章生物技术与食品

1. 何为单细胞蛋白,用微生物生产SCP的优点;

单细胞蛋白(SCP):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育的微生物菌体。而已,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用微生物生产SCP的优点:

①在最佳条件下,微生物能以惊人的速率生长,有些微生物的生产量每隔0.5~1h增加1倍。

②微生物比植物和动物更容易进行遗传操作;它们更适宜于大规模筛选高生长率的个体,更容易实施转基因技术。

③微生物有相当高的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高。

④微生物能在相对小的连续发酵反应器中大量培养,占地小,不依赖气候。

⑤微生物的培养基来源很广泛,低廉,特别是利用废料,如有些微生物能利用植物的“残渣”——纤维素作原料。

2. 单细胞蛋白的生产途径。

(1)能源物质生产SCP:①甲烷;②甲醇细菌、酵母,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③乙醇、多链烷烃等。(2)工农业废弃物生产SCP:

稻秸、蔗渣、糖蜜、动物粪便和其他有机废物;一些工厂利用生产下脚料发酵生产酵母以获得SCP;Pekilo,具有纤维状结构的优质SCP,以有机废料中的糖分为原料发酵而来。可以作为优良的饲用蛋白;利用淀粉中的水解单糖对丝状真菌进行发酵,生产人类可以食用的SCP。纤维素、木质素;食用菌。

(3)从藻类中生产SCP:小球藻,螺旋藻

3. 举例说明食品发酵的途径;P189

白葡萄酒的酿造流程:一旦采摘开始,葡萄就应尽快送到酿酒场地。所使用的葡萄都不要被挤破;将葡萄珠分离出,除去果枝、果核。然后在榨出的汁内放人酵母;为了更好地保存白葡萄的果香,在发酵前让葡萄皮浸泡在果汁中12~48h;压榨的过程要快速进行以防止葡萄的氧化;白葡萄酒是在不锈钢的酒罐或橡木酒桶里发酵的。为了保持新鲜的口感,应尽快装瓶,底部酒要过滤。

啤酒:①制麦芽;②制浆(糖化);③发酵;④加工和成熟。

4. 食品检测中生物技术有哪些应用,并分别举例(注意,不是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1)免疫学技术在视频检测中的应用:①食品成分的检测,包括食品中诸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香气成分及某些不期望成分的检测等;②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某些引起食品质量问题的成分的检测,如定性或定量检测腐败微生物及其酶等;③食品安全性的检测,如病原微生物或微生物毒素、杀虫剂、抗生素以及食品掺假物等检测。例如:沙门氏菌是肉品污染中一种典型的病原微生物,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固相载体:聚酯布结合单克隆抗体放置层析柱底部富集;单克隆抗体结合到磁性粒子;全自动沙门氏菌ELISA检测系统。

(2)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其中的PCR技术,由于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特点,在坚持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和追踪传染源方面已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尤其适合于那些培养困难的细菌和抗原性复杂细菌的检测鉴定。现在发展的基因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导致食品腐败的微生物检测。例如:沙门氏菌的PCR检测:寻

找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仅能从沙门氏菌中得到特异性片段,而对照中无扩增产物。李斯特单核增生菌:检测目的基因是细胞溶素O基因(hly A),是其呈现毒性所必需的。

(3)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生物传感器选用选择性良好的生物材料(如酶、DNA和抗原等)作为分子识别元件,当待测物与分子元件特异性结合后,所产生的复合物通过信号转换器变为可以输出的电信号、光信号等并予以放大输出,从而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可以满足食品行业快速、可靠和简便的检测要求。

5. 现代生物技术在未来食品工业上的应用。P205.

①大力开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②发展微生物的保健食品;

③螺旋藻食品;④开发某些虫类高蛋白食品。

第九章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1.疫苗的概念,三代疫苗分别是?

疫苗:广义的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其中,由细菌制成的称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称为疫苗。

第一代疫苗: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Parsteur首先发明了减毒疫苗的制备技术。用病原体减毒或弱化制成疫苗,称之为第一代疫苗。特点:以减毒、弱化或灭活的病原体做疫苗。

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将病原体的抗原(某种蛋白质)基因克隆在细菌或真核细胞内,利用其生产的病原体抗原作为疫苗。特点: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抗原成分作为疫苗。

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将含有编码病原体抗原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直接作为疫苗,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系统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特点:用含有病原体抗原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直接作为疫苗。

2.了解乙肝的基因工程疫苗,基因是表面抗原基因,表达系统为酵母或CHO细胞系

3. 简单总结各种病毒的疫苗的研究现状,包括甲、乙、丙、戊肝和艾滋病毒疫苗。P212

甲型肝炎病毒:国外已有甲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面市。我国使用的减毒疫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内基因工程空壳甲肝病毒及痘苗活病毒疫苗也显示了很好的免疫原性。

乙型肝炎病毒:美国、日本采用酵母表达系统生产表面抗原而制成疫苗。以色列等国采用仓鼠细胞生产疫苗。我国可采用以上两种表达系统生产疫苗

戊型肝炎病毒: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未有疫苗获批上市。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经过艰苦的联合攻关,首次成功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了戊型肝炎类病毒颗粒,目前正准备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如果获得成功,该疫苗将成为继乙肝疫苗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基因工程病毒疫苗。

丙型肝炎病毒: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未能培养成功。而且丙肝病毒还存在着高突变率,尤其是包膜区的多变性,目前已知至少存在6种不同基因型的病毒,各型之间的异源性高达25%~30%,给丙肝疫苗的研究带来了重重困难。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仍未见有丙肝疫苗上市的原因之一。

艾滋病病毒疫苗: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克隆病毒外膜蛋白和gp160及gp120基因后在不同的表达系统中表达,以获得基因工程疫苗。目前该疫苗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大规模使用。

4. 分别举一例了解细菌性疾病疫苗和寄生虫疾病疫苗情况。

细菌性疾病疫苗:霍乱弧菌疫苗

霍乱疫苗接种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疫苗是采用肌肉注射的灭活或减毒霍乱弧菌菌体苗。效果不佳,副作用大,已被WHO宣布不再推荐此疫苗的应用。根据霍乱弧菌的致病机理,科学家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了重组B亚单位疫苗,是已被WHO推荐应用的疫苗。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研制出了国家一类新药rBS-WC口服霍乱疫苗,并已上市。

寄生虫病疫苗:疟原虫疫苗

目前疟原虫的基因工程疫苗有抗子孢子疫苗,如CSP蛋白质;抗裂殖子疫苗;抗配子母细胞疫苗等。

5.几个概念:ELISA,基因工程抗原,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

基因工程抗原:将抗原基因克隆在细菌或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中,由这些表达系统生产大量的抗原,即为基因工程抗原。

多克隆抗体:由于一个抗原往往会有多个抗原决定簇,直接免疫动物后,从被免疫的动物的血清制备的抗体

是一种含有可分别与多个抗原决定簇结合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称之为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只识别某一特定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它具有特异性强、成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容易标准化生产等优点而明显优于多克隆抗体。

6.简述直接(直接测抗原)和间接(通过测抗原的抗体确定抗原存在)ELISA的原理。

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测定抗体的间接ELISA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检测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受检抗体。

7. 课本上列出的DNA诊断技术,举出两例说明其原理。

DNA探针杂交技术: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项体外扩增特异DNA片段的技术。

特点:灵敏度极高,可以检测极微量的病原体。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产生假阳性反应。

PCR-RFLP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指由于碱基的改变导致DNA上的某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水解位点增加或减少。当这种DNA用内切酶水解时,产生的DNA片段数将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并且其DNA片段的分子质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DNA片段的变化就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8. 目前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的药物有哪些类型?

天然药物:抗生素。人参组织培养生产人参皂甙。组织培养方法生产紫草的有效成分——紫草宁。

紫杉细胞培养法及真菌发酵法生产紫杉醇。

基因工程药物

9. 通过阅读课本,理解基因工程药物和治疗性抗体的区别。

基因工程药物:将有治疗意义的蛋白质基因克隆后,导入细菌、酵母等生长旺盛的表达系统中,使这个基因接受表达系统中强的表达元件的控制而大量表达,从而得到可供临床使用的大量药物。

特点:①优点多:安全,不易被病原体污染。成本低、产量高。生产的蛋白质药物的性质更加稳定、活性更高、副作用更低。②效益高

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宿主系统:大多采用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系统;少数由CHO细胞系;利用家畜作为生物反应器。

治疗性抗体:用于治疗疾病的抗体,主要用于移植排斥、肿瘤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治疗性抗体的人源化是国际上治疗用抗体的发展方向。

区别:

10. 基因治疗的概念

所谓的基因治疗是指利用遗传学的原理治疗人类的疾病。传统意义上的基因治疗是指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后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发生重组,成为宿主细胞的一部分,从而可以稳定地遗传下去并达到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

11. 肿瘤的基因治疗P242

瘤苗治疗策略——通过免疫系统杀灭癌细胞,即通过提高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和(或)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基因失活策略——通过反义技术抑制或封闭癌基因表达。

基因修饰策略——利用正常的抑癌基因替代失活的抑抗癌基因,达到抑制细胞恶性繁殖的目的。

第十章生物技术与能源

1.简述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P232

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地球上现有的三大库存的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和石油。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和水能。如果按现有开采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和连续不断地日夜消耗这些化石燃料的速率来推算,煤、天然气和石油的可使用有效年限分别为100—120年、30—50年和18—30年。显然,21世纪面临的最大困难及困境就是能源。因为目前整个人类发展和工农业生产,几乎都是依赖于这些有限的化石能源。随着地球上化石能源的不断耗尽,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的开采率及创造更多可再生能源将是目前提高产能的有效技术之一。因此,生物技术与能源的研究及开发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人类必须要开发新能源。

2.如何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和提高采油量?

微生物二次采油技术

基本原理:利用微生物能在油层中发酵并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以及H2、CO2及甲烷等气体的生理特点。

产气增加地层压力、酸性物质降低原油黏度,发酵产物具有表面活性剂作用。

采油量可提高20%-34%。

微生物三次采油原理与效率

原理:利用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能产生大量CO2和甲烷等气体的基因工程菌株或选育能提高产气量的高活性菌株。

目的:让这些工程菌能在油层中不仅产生气体增加井压, 而且还能分泌高聚物, 糖酯等表面活性剂, 降低油层表面张力, 使原油从岩石中、沙土中松开, 黏度减低, 从而提高采油量。

效率:进一步提高采油量15%~30%。

微生物降解技术降解难于开采组分;

添加营养组分,活化地层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发酵得到的多聚物加入注水中,降低油、水间黏度差;

地层堵塞,由于菌体繁殖及菌体代谢产物沉积所致。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解决方法注水酸化法

3.简述乙醇燃料能代替石油的依据。

乙醇作为燃料的益处:产能效率高,不生成一氧化碳,低成本。

乙醇发酵常用原材料:①蔗糖或淀粉;②微生物:酵母菌;③关键酶:糖水解酶和酒化酶。

4.简述人工生产甲烷能代替天然气燃料的依据。

生产甲烷的原材料:猪粪、牲畜粪便、酒厂废水、废物污泥、麦秆、青草。

厌氧微生物生产甲烷途径

①初步反应:利用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及变形杆菌属等微生物把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等很粗糙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的混合组分。

②微生物发酵过程:低分子质量的可溶性组分。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作用转化成有机酸。

③甲烷形成:通过甲烷菌把这些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及CO2。

5.谈谈你对未来能源的见解。

⑴氢能:1)产氢的微生物

①常见产氢的光合微生物 a.藻类:颤藻属、螺藻属、念珠藻属、项圈藻属。

b.非藻类:绿硫菌属、红硫菌属、红螺菌属。

②常见产氢的非光合微生物 a.厌氧菌:巴氏梭菌、产气微球菌、雷氏丁酸杆菌、克氏杆菌等。

b.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软化芽胞杆菌、多粘芽胞杆菌等。2)生物质制氢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热物理化学原理与技术制氢,如生物质气化制氢,超临界转化制氢,高温分解制氢;基于生物质的甲烷、甲醇、乙醇转化制氢。

利用生物途径转换制氢,如微生物发酵、直接生物光分解等。

⑵生物燃料电池:产物生物燃料电池、去极化生物燃料电池

第十一章

1.生物法处理污水或废水有哪几种常见方法?污水治理的意义何在?

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常见的生物法包括:稳定塘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法、土地处理系统法、活性淤泥处理法和生物膜处理法等。

污水治理的意义:科学治理并合理利用城市污水对缓解城市紧张的水资源、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缓解和经济意义。

2.空气污染治理与水污染治理有什么关系?常见的方法有哪几种?

大气净化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污染气体与水体充分混合,使污染气体分子转化为液相成分,然后利用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机能来净化液相污染成分。

目前大气净化生物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有:生物过滤法、生物洗涤法和生物吸收法等,所采用的生物反应器包括生物净气塔、渗滤器和生物滤池等。

3.填埋技术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说堆肥技术是一种可循环利用资源的方法?

填埋技术就是将固体废物存积在大坑或低洼地,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来恢复地貌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工艺。填埋法处理垃圾量大、简便易行、投入少,是自古以来人类处理生活垃圾的一种主要方法。

堆肥是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得垃圾中的有机废料转换成稳定的腐殖质,有些堆肥产物可以循环使用。

4.什么是生物修复技术?举例说明其应用价值。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减少或清除污染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的过程。这种技术涉及生物催化进行的降解、去毒或积累作用,并且可用于大面积污染环境的治理,又称为生物改善、生物挽救、生物再建或生物处理等。

生物修复的技术大致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两类。

原位生物修复中的污染对象不需移动,处理费用低,但处理过程控制比较难。

异位生物修复需要通过某种方法将污染对象转移到污染现场之外,再进行处理。

应用价值: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①生物吸附法:一种利用廉价的失活细胞分离有毒重金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地下水的净化。生物吸附剂为自然界中丰富的生物资源,如藻类、地衣、真菌和细菌等。②生物累积法:主要是利用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吸收金属离子并输送到细胞内部累积起来,从而达到去除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的效果。微生物、植物

5.举例说明生物技术在环境检测方面的应用。

⑴指示生物

为了获得大量准确有效的毒理数据,人们建立了多种多样的短期生物试验法,分别用细菌、原生动物、藻类、高等植物和鱼类等作为指示生物。

⑵核酸探针和PCR技术

核酸杂交:指单链DNA片段在适合的条件下能和与之互补的另一个单链片段结合。

如果对最初的DNA片段进行标记,即做成探针,就可监测外界环境中有无对应互补的片段存在。利用核酸探针杂交技术可以检测水环境中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耶尔森氏菌等。也可用于检测病毒,如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PCR技术:是特异性DNA片段体外扩增的一种非常快速而简便的新方法,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微量甚至常规方法无法检测出来的DNA分子通过PCR扩增后,由于其含量成百万倍地增加,从而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检测。采用PCR技术可直接用于土壤、废物和污水等环境标本中的生物检测,包括那些不能

进行人工培养的微生物的检测。

⑶生物芯片

可以利用生物芯片快速检测污染微生物或有机化合物对环境、人体、动植物的污染和危害。

⑷生物传感器及其他

生物传感器:是以微生物、酶、抗原或抗体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一类特殊的化学传感器。待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生物活性材料,经生物材料的分子识别后,发生生物学反应,产生的信息被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换能器转变成可定量和可处理的电信号,再经二次仪表放大并输出,由此可知待测物的性质及浓度。

第十二章对生物技术发明创新的保护

对生物技术发明或创新进行保护主要形式有:专利保护,商业秘密及其他的保护形式(防御性出版。。。),主要了解保护形式的名称和专利保护的内容。以下列出的是专利保护的部分:

1. 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包括:

①转基因动物和植物品种发明;②微生物及遗传物质发明;③生物制品发明;④获得生物体的生物学方法或遗传工程学方法发明;⑤微生物学方法发明;⑥基因治疗方法发明等。

2.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两个关键问题:

①如何确定生物技术领域中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的界限,尤其是关于基因的发明与发现问题。

②如何界定一个符合专利申请的与生命物质有关的发明,以及对此项发明该给予多大范围的保护。

3.生物基因的专利保护确定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基因可专利性的争论(12.1.2.1),确定生物基因可以授予专利;

2)对基因实施专利保护的条件(12.1.2.2),确定什么样的生物基因可以授予专利;

3)基因专利授权范围(12.1.2.3),确定给予多大范围的保护。

4. 针对基因专利的三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中国和美国审查的异同点。

共同点:生物基因必需具有新颖性、可执行性

不同点:(1)美国与中国在基因专利的创造性审查方面的区别:

美国:实质上是将创造性审查等同于新颖性审查,甚至可以说是放弃了创造性审查。

中国:标准建立在对基因功能的审查,比较提出的基因功能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功能、技术相比,是否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优点:不会导致将专利的创造性和新颖性等同起来而带来的授予某些基因专利权,发挥实质性的保护与促进作用。

(2)美国与中国在基因专利的实用性审查方面的区别:

美国:①将该基因分离出来,同时要具体说明如何使得该基因序列具有工业实用性。

②从严到松,任何证据记录(如试验记录、该领域专家的证明或声明等)都可以用来主张实用性。③有助于美国更多的进行圈地运动、排挤竞争对手。

中国:①申请人须提供实验数据,且实验中所采用的有效量和使用方法或制剂等应当公开到该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程度,即发明所描述的用途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而不是预期的。

②我国实用性要求中没有关于公众接受的用途这一说明,对于基因技术发明的用途,申请人必须用自己的数据来加以证明,不能用其他参考文献等来证明。

③审查员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的余地,而加重了专利申请人的责任。

④该发明的制造或使用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基因功能,以及预期的工业应用能否对科学技术进步,生态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良好作用。基因功能的说明中是否有基因歧视,在工业应用中是否有特别的被滥用的风险。

5. 基因技术的专利客体主要有4种,各自的可专利范围是?

⑴基因序列专利:只要经过了人力作为,脱离了自然存在状态,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基因序列,就可以被授予专利。

⑵基因技术专利:包括利用基因的提取、改变、保存、携带、繁殖等技术手段产生活的有机体或其他组分的,以及改造动植物、微生物甚至是生物的部分组织的方法发明。“主要是生物学方法”和“非主要是生物学方法”

⑶转基因生物专利:①转基因微生物:未经人类的任何技术处理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不能授予专利。

②转基因植物:三种形式,包括植物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和实用专利。

③转基因动物:比较严格。美国、欧洲允许,中国则明确排除转基因动物作为专利客体。

⑷生物类制品专利:指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制成,作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如疫苗、抗毒血清、类毒素、抗菌素等。主要有三类:载体、工具酶及蛋白质和多肽。

6.专利保护的缺陷。

①申请专利的成本高;②专利的失效;③各国专利法缺乏一致性。

第十三章生物技术安全性

1.人们对生物技术安全性的担心来自哪些方面?

①用以研究一些病症,例如癌症的微生物都带有特殊的致病基因,如果它们从实验室逸出并扩散,势必造成可怕疾病的流行。

②外源基因引入是否会破坏细胞重要生长基因或激活癌基因?是否会造成致病力极大、难以控制的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和食品是否将对人类和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擅自改变生物基因是否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危险?

③人是否可以成为基因操作对象?基因诊断是否会侵犯人类隐私权?克隆人是否应该严格禁止?

④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在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上则更加危险,因为所创造出的新物种有可能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引发一场浩劫。⑤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推动生物武器的研制与发展,使笼罩在人类头上的生存阴影越来越大。

2.通过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相关控制措施,提出你认为的合理措施。

针对动物用、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环境释放后的安全控制包括:

?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有效的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切实可行的安全控制措施

3.关于各方对克隆人的争论,提出你认为克隆人的负面和正面的效应。

负面效应:①克隆人从技术上来说不可靠。目前克隆动物的实验表明,克隆成功率只有2%,而且克隆人患有各种疾病的机会大。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人类繁殖后代的过程不再需要两性共同参与,这将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冲击。

②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这对人类的生存是不利的。克隆人可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产生心理缺陷,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正面效应:①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不断增长的供求,任何类似诊所都具备制造克隆人的原始生物材料和机会。

②克隆技术突飞猛进,已先后克隆出绵羊、牛、老鼠、山羊、猪、兔子和猫等7种动物,克隆人不过是科学发展顺理成章的下一步。

③克隆技术的巨大应用潜力吸引了众多生物技术企业投身其中,可用来克隆人的基础设施正在形成。

4.总结来自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争议,提出你认为合理的胚胎干细胞研究。

争议的来源:胚胎细胞

争议正方的意见:

①胚胎干细胞不等同于胚胎,因此胚胎干细胞研究并不违反伦理道德。

②科学家并没有杀死胚胎,而只是改变了其命运,尤其是那些治疗生育疾病过程中剩余的胚胎,与将其抛弃相比,利用它进行研究以利于科学发展和人类健康是更可取的做法。

争议反方的意见:

①高尚,破坏胚胎是对生命的不珍重,是无法容忍的。

②为获得更多的细胞系,公司会资助体外受精获得囊胚及人工流产获得胎儿组织,可能导致人工流产的泛滥。

③如果胚胎干细胞和胚胎生殖细胞可以作为细胞系通过买卖获取,将会对传统伦理道德产生巨大冲击。

合理的胚胎肝细胞研究为:

生物技术概论测验考试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 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 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 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 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 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 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一个生 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 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 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16、传代: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17、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在培养瓶中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阶段,一般持续1-4周。 18、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19、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20、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它可以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复习题(仅供参考)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题15分)填空题(15分)选择题(20分) 简答题(6题30分)论述题(2题20分) 名词解释(15’) 1、基因工程技术:在基因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操纵、改变、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按要求发生定向的变异,并能将这种结果传递给后代。 2、基因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或个体中以得到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的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就是在细胞水平研究开发、利用各类细胞的工程。是人们利用现代分子学和现代细胞分子学的研究成果,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改变细胞的遗传基础,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大量培养细胞乃至完整个体的技术。 4、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5、加富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包括血液、血清等。 6、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根据这种特征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7、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中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8、细胞全能性:一个微生物细胞就是一个生命,而分化的植物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发育成完整植株或个体的能力。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即为固体培养基。 9、固定化酶:酶分子通过吸附、交联、包埋及共价键结合等方法束缚于某种特定支持物上而发挥酶的作用。 10、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者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以便获得更适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产品的技术。 11、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的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12、食品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贮藏加工性状以及感官性状的技术。 13、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染色体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充足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14、连续培养:是指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抽取悬浮培养物并注入等量新鲜培养基,使培养物不断得到养分补充和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方法。 ★15、同步培养:在分批或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群体以一定速度生长,并非所有细胞同时进行分裂,即培养中的细胞不是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16、酶工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是酶学理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 ★17、转化: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菌遗传性状发现改变的方法; ★18、转染:是将携带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受体细胞的方法(其中又分磷酸钙沉淀法与体外包装法); ★19、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完整版)《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试卷-2

农学专业《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试卷-2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发酵工程: 2.基因组文库: 3.星号活性: 4.多克隆位点: 5.分子杂交: 6.植物组织培养:

7.单倍体: 8.连续发酵: 9.酶分子修饰: 10.蛋白质组学: 二、填空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 技术的建立为标志。 2.常用的酶切方法有单酶切、双酶切和 等几种。 3.由RNA 反转录合成的DNA 称为 。 4. DNA 重组类型有 和 。 5.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 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 6.组织培养中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称为 。 7. 是目前最好的人工种子包埋剂。 8.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设备统称为 。 9.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常用于控制发酵液pH 的生理酸性物质是 。 三、正误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 都是线性DNA 。 ( ) 2.PCR 扩增全过程中需在每次高温变性后添加耐热性DNA 聚合酶。 ( ) 3.细胞培养中,细胞分化和次生代谢积累之间存在正相关。 ( ) 4.真核基因的重要表达调控元件有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和修饰序列。 ( ) 5.微生物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中高浓度的无机盐有利于酶产量的提高。 ( )

6.用乳糖基因插入失活法,筛选出白色噬菌斑为重组子。 ( ) 7.E.coliDNA 连接酶既可用于双链DNA 片段互补粘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也能催化双链DNA 平末 端之间的连接。 ( ) 8.一个生物体的蛋白质组与基因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 ) 9.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 文库。 ( ) 10.酵母菌和霉菌都喜欢生长在偏碱性的环境中。 ( ) 四、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到括号内。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采用下列那种酶能阻止线性的质粒DNA 分子再环化: ( ) A.DNA 连接酶 B. 碱性磷酸酯酶 C. DNA 聚合酶 D.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2.基因工程操作的三大基本元件是(I 供体 II 抗体III 载体 IV 配体V 受体): ( ) A. I+III+V B. I+III+IV C. II+III+IV D. II+ IV +V 3.大多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适反应佳温度是: ( ) A. 37℃ B. 30℃ C. 25℃ D. 16℃ 4.下列DNA 片段中含有回文结构的是: ( ) A. GAAACTGCTTTGAG B. GAAACTGCAGAAAG C. GAAACTGCAGTTTC D. GAAACTGGAAACTG 5.下列那种基因克隆载体对外源DNA 的承载量最大: ( ) A. 质粒 B. 粘粒 C. 噬菌体 D. 酵母人工染色体 6.鉴定外源基因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录的较可靠方法是: ( ) A. Southern blot 法 B. PCR 法 C. Northern blot 法 D. Western blot 法 7.制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 A. 超声波处理 B. 酶解 C. 研磨 D. 冷冻 8.下列不能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是: ( ) A. 秋海棠的叶 B. 马铃薯的块茎 C.花粉 D.木质部中的导管组织 9.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常用消毒剂处理外植体,下列消毒剂中灭菌效果最好的是: ( ) A.升汞 B. 漂白粉 C. 过氧化氢 D. 酒精 10.从细胞全能性的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分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 分化程度低,具有较低的全能性 C. 分化程度低,具有较高的全能型 D. 分化程度高低与全能性无关 五、多项选择题(选择2~5个正确答案填到括号内,多选、错选和漏选均不得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发酵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测定,下列选项哪几种属于直接参数 ( ) A. 温度 B. 细胞生长速率 C. 产物合成速率 D. 溶解氧 E.呼吸熵

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探-3页文档资料

工科院校公共选修课程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教学改革初析Initial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o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Biotechnology Public optional Course 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ang Fang, Sheng Wang, Shen Sisi Abstract Centering on the goal of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students’ competence-oriented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of 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 o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biotechnology, one of the public optional courses, which aims at improving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out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es.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100124 生物技术是21世纪世界各国优先发展支柱产业,是解决人类所面临诸多如食品短缺、人类健康、环境及能源等相关问题一门关键技术[1]。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陆续开设生物技术相关公共选修课程。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但是生物技术专业创建较晚,生物领域知识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还未能在全校普及,满足不了广大学生强烈求知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多年为本院学生开设生物技术相关课程基础上,首次增开全校公共选修课现代生物技术导论,旨在通过这门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应用及各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有一定认识与了解,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生物技术向学校各个专业渗透,促进边缘交叉学科领域发展[2-3]。 但是,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与专业课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如何选择合适教学内容、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以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诸多问题是教学过程中面临主要难题。结合本校学科设置方向与特点,在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剖析,理论联系实际,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较好成效。 1 优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课程教学目标是为非生物专业学生介绍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前沿知识与热点问题,使学生对整个生物领域有全面了解与认识,同时对所学专业有促进作用[4]。因此,如何做到在较短课时中让学生既能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知识又能不断引入新内容,是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关键。 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相比,公选课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与院系,有是理工科专业,对生物知识有初步认识;而一些文史类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中基本没有涉及相关内容。因此,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既选用一些经典通俗生物剖析丛书如《生命奥秘》等作为参考书,也为部分有基础学生提供《生物工程》《现代生物技术》等专业教材,使不同背景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课本。 在教学内容编排中,选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与酶工程为主要内容,着重介绍生物技术基本原理、应用及其发展趋势。课程既体现基础性与前沿性,还注意内容深度与广度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明白。如在上绪论课时,就根据学生不同专业背景,分别介绍生物技术对环境、交通、电子及金融贸易等领域渗透与交叉,使学生从本专业角度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领域热情与学习兴趣。在讲基因工程这章时,由于提前了解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很感兴趣,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做了相应调整,对这章节内容有所侧重,力图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 2 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生物技术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一直在剖析一个问题。此外,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公选课程由于学生年级、专业差异

生物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期末考试试卷2015.6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共35分) 1在原核细胞中可以发现哪个组分 a . 线粒体 b. 核糖体c. 核被膜 d. 叶绿体 下述哪个细胞器是动物和植物细胞共有的 a. 叶绿体 b. 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c. 液泡 d. 线粒体 2若你追踪生物膜上一个小区域从一种细胞器流向另一种细胞器时,你将看到的流程是 a. 高尔基体—溶酶体—内质网 b. 液泡—质膜—核被膜 c. 核被膜—溶酶体—高尔基体 d. 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质膜 3对结合型核糖体而言,下述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结合型核糖体被它自己的膜包裹着 b结合型核糖体在结构上与游离核糖体不同 c结合型核糖体一般合成膜蛋白和分泌型蛋白质 d结合型核糖体聚集在糙面内质网腔内 4如果一个二倍体细胞在细胞周期的G1期时测出的DNA含量为X。那么同样的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时DNA的含量是 a. 0.25 X b. 0.5X c. X d. 2X 5DNA复制发生在 a. G1期 b. S 期 c. G2期 d. M期 6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一个区别是 a. 癌细胞不能合成DNA b. 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止在S期 c. 即使癌细胞处于紧密堆积时,它仍能继续分裂 d. 癌细胞一直处于细胞周期的M期 7肌肉细胞与神经细胞明显不同,主要是因为 a. 它们表达不同的基因 b. 它们含有不同的基因 c. 它们使用不同的遗传密码 d. 它们的核糖体的结构不同 8对于一个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而言,它必须是 a. 有4个结构域 b. 有2个或2个以上肽链组成 c. 由4肽组成的亚基组成 d. 至少有4个二硫键 9某些细菌在80℃以上的温泉内生存,仍具有各种代谢活性是因为 a. 它们可以使菌体内部维持在比外界环境低得多的温度 b. 高温促进代谢反应,因而不需要催化剂作用 c. 它们的酶反应所需的最适温度高 d. 它们的酶对温度很敏感 10真核细胞中三羧酸循环的大部分酶位于 a. 质膜 b. 细胞质 c. 线粒体内膜 d. 线粒体基质 11按DNA片段产生RNA分子称为 a. 转录 b. 翻译 c. RNA剪接 d. 复制 12在核小体中,DNA是绕在下述哪个组分上 a. DNA聚合酶分子 b. 核糖体 c. 组蛋白 d. 细胞核 13下列哪一个重组DNA技术中使用的工具酶与相连接的应用不相配 a. 限制性内切酶——获得特定的DNA片段 b. DNA连接酶——切断DNA产生一个粘性末端

生物技术导论 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性成分的作用将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服 务社会的技术。 2、基因组(genome):基因组是一种生物体或个体细胞所具有的一套完整的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生物的基因组一般以染色体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或细胞核中。 3、抗体(antibody):抗体是由抗原刺激B细胞经分化增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是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具有多方面 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4、肿瘤(tumor):肿瘤是由异常增殖而形成的细胞群,它们的基本特征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 5、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就是在体外,将不同的基因通过切割、连接,形成杂合片段,插入到合适的载体上形成重组分子, 转化到宿主细胞中。 6、治疗性克隆(therapeutic cloning):是指出于治疗目的而克隆人的胚胎,提取胚胎干细胞,并使干细胞定向发育,培育出健康的、可 以修复或替代坏死受损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这些被培养出来的组织细胞或器官的移植而治疗疾病。 7、干细胞(stem cell):干细胞是来自于胚胎、胎儿或成体内具有在一定条件下无限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能产生表现 型与基因型和自我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也能产生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已特化的细胞,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 选择: 1、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裸细胞。 2、获得性免疫的特点:具有特异性、多样性及记忆性。 3、HIV繁殖的关键步骤:蛋白质的合成、病毒基因核酸的复制。 4、基因扩增、基因测序和基因重组是三位一体的实验方法,构成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基础。 5、在传统的基因重组中,需要三大工具: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载体。 6、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包括:转化、转染、接合以及电穿孔和显微注射等。 7、干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悬滴培养法、培养瓶培养法、旋转管培养法、灌注小室培养法、培养板培养法。 填空: 1、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2、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 4、一种物质对某一机体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与该物质的三个特征有关:异物性、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化学结构。 5、艾滋病的临床反应: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HIV潜伏期、艾滋病期。 简答: 1、病毒的特征:1)形态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2)无细胞结构,有大分子特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并且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3)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组分;4)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核酸和蛋白质等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5)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可形成结晶,并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7)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7选5) 2、艾滋病的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的艾滋病易感场所,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1)一般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输血筛选策略、避孕套的使用、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法;2)免疫接种,有效的疫苗不仅可以诱导出中和抗体,还可以产生细胞介质的细胞免疫应答,才能阻止感染的建立,或阻断游离的或与细胞结合的病毒的传播。3)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我国法律规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主要在社区进行管理。4)国境检疫。 3、传统的基因重组技术的基本步骤:1)DNA的限制性酶切反应;2)DNA片段的连接反应;3)重组DNA分子的转化;4)转化细胞的扩增培养;5)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4、纳米生物学的两个含义:一方面是用先进的物理学、纳米科技手段研究生物学基本问题,即基于纳米技术的生物学;另一方面是向生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版

2016年生物技术概论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分子水平的遗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将某一生物的遗传信息转移 到另一生物体内,以改变其生物机能或创造新生物物种的技术。 2.蛋白质工程:通过改造与蛋白质相对应的基因中碱基顺序,或设计合成新的基因,将它克隆到受体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新的特性的蛋白质技术。 3.同尾酶:指识别序列不同,但是酶切DNA分子产生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4.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5.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聚物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方法。 6.c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各种cDNA 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贮存在一种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之中,这样的群体称为cDNA文库。 7.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 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8.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生物技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工程手段,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物体、生命体系和生命活动过程生产物质的一门高级应用技术科学。 10.基因克隆载体:把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称为基因克隆载体。 11.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蛋白质组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 12.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基因工程P21):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二、填空题 1.脱氧核苷酸分子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基团。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掌握生物技术、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概念 第二章基因工程 1、熟悉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基因工程的诞生理论上的三个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2、掌握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及各步骤可采用的方法? 3、了解工具酶分类,掌握各种工具酶如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常用的有哪些? 4、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命名、特点、反应系统与酶切方法;掌握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定义。 5、掌握克隆载体具备的条件?质粒载体、粘粒载体、酵母人工染色体的由哪些元件组成?了解Ti质粒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Ti质粒衍生的载体有哪几种?了解常用动物病毒载体的载体有哪些?了解动物病毒载体、植物病毒载体和噬菌体载体的构建依据或原则? 6、掌握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掌握cDNA文库的构建步骤?了解基因组文库中克隆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7、了解受体细胞的一般原则?掌握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各种方法。 8、了解筛选克隆子的方法、重组子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细胞工程 1、掌握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即植物组织培养的途径。 2、掌握植物细胞培养悬浮培养和固定化培养常用的反应器和反应系统有哪些? 3、简述体细胞杂交的过程(重点: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细胞筛选培养再生植物,详细的步骤) 4、掌握单倍体的概念?了解单倍体的特点?了解单倍体产生的方法?了解单倍体加倍的方法? 5、了解人工种子的定义、结构、分类、特点;掌握如何制备人工种子?掌握胚状体同步化的方法有哪些? 6、可以采取哪些途径脱去植物体内的病毒?如何检测植株中是否还有病毒?(了解) 7、了解动物细胞的分离方法?掌握小规模培养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了解传代方法?培养基类型,常用的培养基是哪种?了解血清培养基的作用?了解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了解动物细胞保存方法。 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9、核移植动物的培养流程 10、掌握干细胞的定义、分类、研究步骤?了解常用的干细胞有哪些? 11、了解染色体转移的方法? 第四章发酵工程 1、掌握微生物发酵的类型?了解发酵技术的特点? 2、了解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掌握培养基的分类?了解发酵工业中产用的微生物?了解发酵的一般流程? 3、液体深层发酵的操作方式有哪些? 4、掌握常用的发酵罐有哪些?了解机械搅拌式发酵罐与通风搅拌式发酵罐的区别? 5、掌握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调控?(P100-101) 6、了解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7、了解固体发酵的方法? 第五章酶工程 1、了解酶的来源、酶发酵生产的菌种、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生产方式? 2、了解酶制剂的制备流程?熟悉掌握酶纯化与精制的方法有哪些?

复旦大学现代生物科学导论简答题

简答题 1、生命有哪些重要特征? 答:(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是由有序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系统 (3)生命具有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特征 (4)能够应对并适应外界刺激,保持内环境稳态 (5)繁殖和进化 2、为什么说水分子是偶极子?它有什么化学特性? 答:(1)水分子中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氢、氧的电负性不同而导致水分子一侧显正电性,另一侧显负电性,从而表现出电极性,因而它是一个典型的偶极子。(2)水分子之间可建立弱作用力氢键,水中每一氧原子可与另两个水分子的氢原子形成两个氢键。氢键作用力很弱,常温下氢键常处于断开和重建的过程中,从而赋予水的流动性。由于水分子具有这一特性,它既可同蛋白质中的正电荷结合,也可同负电荷结合。蛋白质中每个氨基酸均可结合水分子,这也是蛋白质溶于水的原因。 3、淀粉和纤维素在化学组成上有何异同? 答:(1)相同:均是由葡萄糖组成,分子式可以用分子组成为(C6H10O5)n表示(2)不同:n不同,一般纤维素要大一些,纤维素分子的一个结构单元含有三个醇羟基而淀粉分子结构有直链结构和支链结构两种。淀粉是由α-葡萄糖组成的,而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组成。 4、动物为何含有更多的脂肪? 答:植物的生活方式是静止的,可由光合作用直接提供能源,因而以容易降解的淀粉作为能量的储存分子。动物以运动作为主要生活方式,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为了减少运动时体重的负担,需选择重量轻而比热高的有机分子——脂肪来储存能量,因而具有更多脂肪。 5、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别。 答:要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中心体。 6、简述Na+/K+泵的开关模型。 答:细胞质Na+离子与蛋白质结合会引起跨膜的通道蛋白质磷酸化,并引起蛋白构型变化,蛋白质构型的变化将Na+泵出细胞外,同时结合细胞外K+。蛋白与K+离子结合使得其释放磷酸基团,这一过程使得蛋白质构型复原,同时将结合的K+释放到胞内。复原的蛋白再次结合Na+,重复循环。 7、什么是能障?什么是活化能?酶为什么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答:(1)能障:就是启动某一化学反应时存在的能量障碍。 (2)活化能:用于克服能障,使化学键断裂,促使化学反应进行所需要的能量。(3)酶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的原因有三: ①提高底物在反应区间的浓度; ②使反应基团正确定位以便反应底物之间充分接触; ③改变反应底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轨道的分布。 8、什么是酶促反应的专一性?它在药物设计中有何应用价值? 答:(1)酶促反应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个或者一类底物的生化反应起催化作用。酶促反应的专一性包含两个部分,结构专一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涉及特定的化学键)和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与几何异构)。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论文

科技论文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给食品工业带来的革命性的发展,本文主要简单介绍的其中几个方面。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作物发酵食品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 引言 民以食为天,从人类出现那天起,人们便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舌尖上的享受。几千年来,人们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而生物技术则在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行业更是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应用。 正文 生物技术对食品行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几千年来,人们选择、播种、收获种子,培植想要的特征;杂交,产生新的品种和杂交作物;发酵食品,发明的酸奶、醋、酱油、酒等等发酵食品或调料;以及目前饱受争议的转基因食品,都得益于生物技术。到了现代,食品从原料,到加工,保存,检测等各个方面更是离不开生物技术。 1、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的改良 说到生物技术对食品行业最直观的作用,那就不得不提杂交水稻了据统计,从2006年至2008年,我国的超级稻累计增产约16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1.6亿人的吃饭问题,这得益于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三系配套。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要进行两个不同稻种杂交,先要把

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可是,如果我们用人工方法在数以万汁的水稻花朵上进行去雄授粉的话,工作量极大,实际并不可能解决生产的大量用种。因此,研究培育出一种水稻做母本,这种母本有特殊的个性,它的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靠自己的花粉不能受精结籽,这就是不育系。为了不使母本断绝后代,必须还得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的保持系,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出来的也是雄蕊瘦小退化,花药干瘪畸形、没有生育能力的母本;而恢复系则有健全的花粉和发达的柱头,用它的花粉授给母本后,生产的后代有自花授粉的能力,所得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光合作用、淀粉合成、氮素同化和水分利用等代谢途径也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可通过培育抗虫抗病的作物,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以及除草剂的抗性,降低农业种植的成本和难度,提高作物产量。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比如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 在农作物繁育过程中,生物技术也可以起到很大作用。例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利用细胞的全能性,通过人工诱导,使植物组织在无菌状态下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加快良种作物的繁育速度,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相同性质的优良植株;此外,组织培养技术还能够防止病毒对植株的侵害,生产出大量的无病毒种苗,对促进良种作物的推广有着积极的意义。 2、生物技术与发酵食品 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了驯服利用微生物来加工制造食物,这也许正是将生物技术与发酵食品联系在一起的开端。 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黄酒、啤酒、葡萄酒等。 以酱油为例。酱油是亚洲地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品。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所有调味品中,酱油所占比例最大,渗透率达97%。有人戏称,只要菜肴中加入酱油,菜肴的中国味立马显现出来。 传统手工酿造酱油,是以豆饼、豆粕、小麦、麦麸为原料,经清洗、浸泡、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它具有高技术的“六高”特征是指哪“六高”, 答: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2. 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答: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每一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都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它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 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生物技术涉及到很多个方面,有医学、林农业、食品、环境、能源、化学品等等,不仅仅是局限于生物这一方面,例如研究使用到高科技电子设备,两者必须结合才能进行研究。生物分子学也被运用到计算机的研发中去。 4. 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答:传统生物技术诞生较早。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在公元前221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灭花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 16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

病。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制作面包。 而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1944年Avery等阐明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现代生物技术足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 5.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答: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观为一项高新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 6. 南开大学生物命科学学院为什么要开设生物技术概论, 1 第二章 1.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NA/RNA);基因是可以从DNA上切割下来的;基因是可以转移的;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遗传密码是通用的(绝少数除外);可以通过DNA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 简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3?OH和5?P的DNA片段。 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 P末端之间形成磷 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 2. 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重点

一、生物技术总论 1、生物技术定义: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范畴: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3、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加快发展起来的。 两者的差别:传统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是细胞或组织水平,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水平是在分子水平。 两者的关系: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是以传统生物技术为基础。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能够促进传统生物技术研究。 4、“六高”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二、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特性,在较短时间内使现有物种的性能得到改善,创造出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生物类型,或者利用这种技术对人类疾病进行基因治疗。 2、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2)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6)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基因工程操作步骤p17 ①获取目的基因;②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4、PCR概念: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复性)及适温延伸等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它不仅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础研究,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PCR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或特异性DNA序列体外引物定向酶促扩增技术。 5、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①化合物诱导转化法;②农杆菌转化法;③电穿孔转化法;④花粉管通道法;⑤基因枪法;⑥超声波处理转化法;⑦脂质体介导转化法;⑧体内注射转化法;⑨精子介导法;⑩病毒(噬菌体)颗粒转导法等 6、基因文库定义: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物质信息通过克隆载体储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7、克隆载体定义:把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分类:质粒载体、病毒克隆载体、人工染色体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8、人类基因组计划概论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的设想,在2005年,要把人体内约2.5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同时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2.5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英语: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科学探索工程。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基因组计划是人类为了探索自身

生物技术概论讲解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体系或他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一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3.载体 分子克隆载体是一类可供外源DNA插入并携带重组DNA分子进入适当宿主细胞的DNA分子。 4.培养基 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5.基因文库 将大分子量的染色体组DNA分子经酶切形成大小合适的DNA片段群,或是经过反转录合成不同大小适合于基因克隆的cDNA分子群体,连接到载体分子上,转入受体细胞后得到的克隆的集合体,叫基因文库。 6. DNA 变性与复性 变性:在高温及强碱条件下,双链DNA分子氢键断裂,两条链完全分离,形成单链DNA分子 复性:降低温度、pH及增加盐浓度可使变性的DNA分子重新形成天然的DNA 7.重叠基因 随着DNA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在一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毒中发现,不同核苷酸序列是彼此重叠的,称这样的两个基因为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s),或嵌套基因(nest gene)8.植物组织培养 是指从有机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或生长成组织。 9.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10.断裂基因 在基因编码序列中有与氨基酸编码无关的DNA间隔序列,使一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11.多克隆位点 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能为外源DNA提供多种可插入的位置或插入方案。 12.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也称为DNA扩增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生物技术导论学习心得体会 拿到这本书后随便翻看了一下,其中很多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深入的学习过,刚开始觉得这门课程没必要开,后来学习完了以后觉得对以前的课程有归纳总结的作用,觉得不错,但是我认为应该在大一上才好,当时觉得应该上一点关于专业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的课程。这是我在开始写心得之前的一点看法现将个学期以来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在学习方法 上对于这门课程,在我来看应该是一门综述类型的科目,内容繁杂但是相对来说都比较浅不会在每个点上点的太深,所以针对这个特点,我觉得一概在上课的时候跟老师很好的互动这样就够了,学习之余可以试着写一个章节提纲,或者画一张各个知识的关系图谱,记得我在学习生物化学的时候做过一张个中循环之间的一个结构关系图,复习的时候可真派上大用场了,关于记笔记我该说几句,如果要的高分还是乖乖的记笔记,但是我习惯上课看书再听听老师讲课这样比较好,如果记笔记我可就不能专心了,不过我的笔记还是记了——-课后的功劳啊。 二,对于王老师的教学方式的一点认识这学期是王中风老师代我们这门课程,其中有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给我们一次做“教受者”的机会,这样增加了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锻炼了一些演讲交际的能力还有就是对ppt的应用有所提升,别看这点不起眼,到将来找工作的时候就知道重要了,古人不是说过--不以善小而不为吗?所以还是认真做好没一个“善事”。不过也有 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很多同学上讲台的时间太少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我还有一个设想可以把这个推广的全院去,设置一个“合肥学院百家讲坛”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个演讲的平台,可以讲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自己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看法,比如:今大学生就业,大学生使用网络,或者可以讲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成就分享经验,我觉得这样会更好,虽然现在都强调交流,可是我们跟我们周围的人的交流还是相当少的。我还有一个感觉,王老师是我见过的比较严格的老师,从笔记,上课点名,对布置任务(文章格式,字体,引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要求)都做了很严格的要求,很多同学都觉得老师这样要求太夸张了,不过仔细想来觉得对我没是有好处了的,因为将来不管是再学习或者工作都需要这样的品格。 三,生物技术的学习对我们今后的作用以及影响 过去学历史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简史,那是因为什么我们对历史没有深入学习过,简史是一个概要,可以帮助我们去在众多繁杂的内容里面理出一个框架来,生物技术导论做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框架性的学科也起着和简史一样的作用,但是生物技术导论比简史更有意义,因为简史仅仅是对历史的简要的概述,而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前沿的学科,他的很多秘密还不为我们所了解,所以生物技术导论这门课程不仅有概述的左右还有启迪我们心智,做出一些方向型的指引,思想是做科学的前提,唯物主义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了蔚蓝的天空,生物技术导论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构画蓝图。从小的方面说,这门课程为什么我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只是做了一个蓝图,靠着这张蓝图我们将能更加高效有条不紊的学习这个专业。 结语:首先感谢王老师一个学期以来兢兢业业的为什么讲述这门重要的课程,再祝愿我和我的战友将来在生物技术的方向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