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作品欣赏(1)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我爱人民,我的整个生命投进了这爱的旋涡,作品是连绵不绝的旋涡的凝固吧。我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远欣赏烙印着真挚感情的作品,而不

限于形式的具象或抽象。

——吴冠中

《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选》(之二)

(之二)左键翻页

残荷新柳

61X50cm

油画

2003

上海美术馆藏

荷花开闭,秋风乍起,残荷启迪画家们的笔飞墨舞。当只剩下一些折断了的枯枝时,在镜面般宁静的水面上,各式各样的干枝的线的形与倒影组合成一幅幅几何抽象绘画。

桑园

46X61cm

油画·木板

1963

上海美术馆藏

孩子们是喜欢桑园的,钻进去採桑葚吃,一面捉蚱蜢。我到今天还喜欢桑园,喜欢春天那密密交错着的枝条线结构画面,其间新芽点点,组成了丰富而含蓄的色调。

高粱与棉花

61X46cm

油画·木板

1972

上海美术馆藏

粮食是我的图腾。南方的水稻和小麦个儿都矮,北国的高粱高高挺立,显得风姿绰约,而且威武。下放劳动,种过各种庄稼。看高粱从幼苗而青春,满身苍翠,秋,通体艳妆,赤红的脑袋在蓝天摇曳,实是一种骄傲。其时相邻的棉桃绽裂,白花遍野,因自己参加过劳动,也共享了收获的欢乐。假日,在地头用油彩抱着写生熟透的高粱,秋风吹来,展示了孔雀开屏,我的图腾原来具孔雀之华丽。

照壁

68X138cm水墨设色·宣纸1997上海美术馆藏

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桥前桥后,傍岸闲卧舟楫。

英国乡村民居

60X73cm

油画·麻布

1992

上海美术馆藏

英国乡村民居,中国四合院,美的形韵,并不遥远。

白桦

97X180cm水墨设色·宣纸1991上海美术馆藏

不是金刚怒目,白桦的眼睛似秋波,听,林里吃吃的笑声!

玉龙山下古丽江

70X140cm油画·麻布2003上海美术馆藏

古丽江,长依玉龙,但其间遥远,从未相并合影。白山黑城,长相思,今于我笔底相会,天地之谊,母女之情。

长江山城

148X148cm

油画·麻布

2003

上海美术馆藏

重庆,长江山城,请从江边爬坡进城,试试!

荷塘春秋

90X150cm油画·木板2002上海美术馆藏

我画过荷叶田田,那是稚嫩的苗圃;亭亭玉立,少女身段;碧叶红莲,艳光照人;风雨残荷,线、面交错;冻死在冰雪里的乌黑的枯枝败叶,如一群僵尸。不到一个整年,荷塘里展现了生命之始与终的全过程,那是人世沧桑的浓缩。轻盈与滞重,欢乐或悲壮,各具其独特之美,缘此我曾撷青春与迟暮之

美于同一画面,题曰《荷塘春秋》。

汉柏(二)

96X180cm水墨设色·宣纸1992上海美术馆藏

苏州郊区司徒庙有四株巨大的汉柏,乾隆皇帝命名曰:清、奇、古、怪。站立着的魁梧身躯予视觉以强烈印象,魁梧的身躯跌倒在地则予人更强烈的印象,甚至近乎一种刺激。据记载,汉柏曾被雷劈,折臂断腿依然存活,且烧焦过的破片又在泥里发出新枝。如今郁郁葱葱分外茂密,数千年坎坷之生命铸造了千姿百态之壮观景色,令每一代子孙望之肃然起敬。

武夷山村

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88上海美术馆藏

杉之群,山之硬,铁划银钩写精神。林下名胜九曲溪,朱熹理学流潺潺,至今清澈见底。

青岛红楼

46X61cm

油画·木板

1975

上海美术馆藏

绿树红楼,青岛风光洋味多。近朱不赤,绿树入墨,自家彩色。

富春江上打鱼船

46X61cm

油画·木板

1963

上海美术馆藏

遗传基因是科学家的课题,艺术中的遗传基因更为隐蔽,她往往只体现在感受中。即使面貌不像了,也许基因却呈现在脉搏里,脉搏里有节奏,或者节奏寄寓于脉搏,说得玄乎点,有魂,魂寓何处?寓于历代文化的背景中,寓于各自的苦难与悲愤中,寓于扬眉吐气中······

水田

47X60cm

油画·木板

1973

上海美术馆藏

如镜子的水面色调变化极为微妙,冷暖倾向难于言传。如色彩单调,则线组织虽完整,也只追随了版画效果而失油彩之特色。胸中已伏龙蛇,但绘画还须从色调开始,先铺色。铺满了油彩的画面难于用色彩钩勒,我多半是用大笔扁侧着将色切入画面,如一经涂抹,翻动了底色,则将无法收拾。在水田中作油画写生,难于找到安插画架的立足点,何况在窄窄的田埂中尚需搬动货郎担式的画架,确乎极为不便。或者索性扬弃水光天色之色彩变化,既避免了油色之滞凝,更着力于发挥线之盘旋与疏密,当又可创造另一番境界与腔调,这便是我经常将油画水田移植进水墨的初衷。

荷花(一)

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90上海美术馆藏

具体的荷塘里毕竟是紊乱的,她只予人以点、线、块面组合间抽象美的启示。正如树叶的飘落启示了舞蹈家,残荷则启示了画家。

浮游

70X140cm水墨设色·宣纸1995上海美术馆藏

新的艺术情思催生出新的艺术样式、新的艺术技法。

长日无风

70X140cm水墨·宣纸2000上海美术馆藏

何处寻宁静,入画来,日长似小年,小鸟天堂,安于黑白之乡。

异化

69X138cm水墨设色·宣纸1992上海美术馆藏

我爱人民,我的整个生命投进了这爱的旋涡,作品是连绵不绝的旋涡的凝固吧。我深信,今天的人民和明天的人民,永远欣赏烙印着真挚感情的作品,而不限于形式的具象或抽象。

依附

48X45cm

水墨设色·宣纸

2001

上海美术馆藏

依附,或者说是攀附。藤无脊椎,自己站不直,幸而臂长,手指尖尖,善于抓住一切可攀到的有力靠山。她们攀上山墙,爬上太湖石,遇石洞便钻进钻出。于是她们长成枝叶缠绵、姿态绰约的诱人风韵。我有意虚写太湖石之实体,突出了依附者的音容笑貌,便于观众欣赏其体态之美,或感喟其生涯之哀。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吴冠中国画赏析

吴冠中国画作品赏析 我曾将油画和水墨比之陆路和水路,我是水陆兼程者。兼程当然比单程辛苦,但兼程较易克服单程者所遇山穷水尽的困惑。这其实也是继承与吸取外来的关系问题。作者有国籍,作品却无国籍之限,因人情与审美最终是相通的,隔膜毕竟只是一个历史阶段现象。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底特律四家博物馆、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吴冠中弃理工,投人文,跳入不可衣食的艺术苦海,背负丹青。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他把艺术当性命,一路独行,世称艺术“苦行僧”。苦行僧,艺道煎熬痴情,苦作耕耘,世俗粉脂去尽,铁骨一身,满腔热血守望艺术精神。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他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其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吴冠中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单位代码 10642 密级公开学号 200710044029 学士学位作品评论 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评论作者:史静 指导教师:肖宇窗 学科专业:美术学 提交评论日期:2011 年03 月16 日 评论现场讲评日期:2011 年05 月18 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中国 重庆 2011 年03 月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X 引言…………………………………………………………………………… X 一、电子商务…………………………………………………………………X (一)Internet……………………………………………………………… X 1、XXX ………………………………………………………………………X (1) …………………………………………………………………………X 二、网络…………………………………………………………………………X 参考文献:………………………………………………………………………X 致谢:……………………………………………………………………………X 附表(可有可无) ………………………………………………………………X 目录 摘要 (1) 一、吴冠中简介 (1) 二、主要艺术成就 (2) 三、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2) (一)、关于“绘画的形式美” (2) (二)、关于“意境” (3) 四、结束语 (4) 参考文献 (4)

吴冠中主要艺术观浅析 2007级美术学2班史静指导教师:肖宇窗 摘要:在吴冠中50多年的从艺道路上,可谓曲折艰辛,在这过程中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多年来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和人生观,不断的努力奋斗,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提出了诸多艺术观,如“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意境”等。在他的众多的艺术观中,本文从吴冠中的主要艺术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他的作品来进行品评。 关键字:吴冠中;形式;意境;中西融合 一、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年出生在江苏省宜兴的一户普通家庭,由于家贫,而身为长子的吴冠中更是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立身。所以自小学以来,他的成绩经常名列全班第一。直至1936年误入艺途,在艺术学院里,他先后受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雷圭元等教授的教学,而该校是以中西结合为方向的教学,就为他之后的“中西融合”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毕业后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后又考取了教育部的公费留学。 1947年吴冠中正式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学习。在巴黎学习期间,他跑遍了巴黎的博物馆,还受到苏弗尔皮教授的教学,也是苏弗尔皮教授启发了他对“西方艺术品位,造型结构,色彩的力度”等的认识,学到了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1950年回国,先后在各大学院任教。而后,吴冠中一直都致力于中西融合的探索,以及对形式美的竭力主张。 二、主要艺术成就 吴冠中在艺术领域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形式与内容上探索、中西融合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提出了诸多艺术观。他的“论绘画的形式美”渐渐开启了国内对于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对传统笔墨观念进行了丰富。形式美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关于“意境”,吴冠中则认为人们会被绘画中的形象之美而陶醉,吸引我们的是画中宁静的形象而不是题目,语言是不能表达形象中的意境。在“中西融合”上,他作出了对中国传统绘画形式和传统绘画线条的变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曾说过,“对我来讲油画和水墨画都一样,都是为了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我的绘画道路是‘油画—水墨—油画—水墨’不断循环往前走,在交叉中找到他们的优点”。在他曲折的探索道路中,一直坚持自己的人生观及艺术观,将西方绘画的形式规律运用到自己的水墨画中,又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用于油画中。这样的交叉循环,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由此可见,吴冠中对中西方的绘画提出了自己独到的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吴冠中油画作品欣赏(7) 草原风景油画1989年作 印度风景油画1987年作 夜咖啡油画(珂罗版)1989年作 巴黎协和广场画布1989年作 香港夜景珂罗版画 此作表现了香港维多利亚湾繁华的城市景色。画家用抽象的色块和线条概括了香港的高楼、广告牌和灯光,给人以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此作乃是油画原作的有限印刷品,发行数量极少。巴黎蒙马特1989年作 一九八九年,在巴黎之行中,吴冠中共绘了三件以蒙马特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分别取景于蒙马特的街头,本幅取景于咖啡馆林立的Place du Tertre,以巴黎著名的餐厅Le Consulat 为画作主角,街道背后高耸的圣心堂伴随着蓝天白云,点绘出画家当时愉快喜悦的心境,画中街道背后隐约可见圣心教堂。 鸽子油画木板1989年作 塞纳河畔1989年作 塞纳河1989年作 塞纳河风景布面油画1991年作 巴黎公路画布1989年作

巴黎大皇宫油画1989年作 吴冠中先生此件油画作品题为《巴黎─大皇宫》,作品构图简洁,色彩明快亮丽,兰色的塞纳-河上是巴黎最著名而且最多人拍照的亚历山大三世桥,周围绿树环抱,桥的一端这座雄伟壮观的白色园顶建筑便是举世闻名的大皇宫。整个画面所采用的灰白色调将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在喧闹之余所 呈现出的宁静祥和的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荷塘清趣1989年作 绍兴湖 江南水乡油画1989年作 高原人家画布1990年作 倒影油彩画布1990年作 布面油画1990年作 命名为《夜》的作品,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家族礼拜堂制作的不朽群雕《昼、夜、晨、昏》,这一组伟大的雕刻,曾以象征性的手法,将文艺复兴时期纷繁复杂的精神内涵展现在人们面前。站在吴冠中的《夜》面前,人们将不得不说同样的话,这次被展现的,不是一个时代的宏大的精神,而是整个现代的灵魂。画家不惜用成片的黑色涂抹这寸土寸金的画面;把用阔大的笔触把这纪念碑一般、却带着令人心碎的柔弱的女体,呈送到我们面前:她俯伏在她的手臂上,她的身体作极不舒服的扭转,我

吴冠中《父爱之舟》读后感及作品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吴冠中《父爱之舟》,是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作品原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突然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栋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十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宜兴县举办全县初小毕业会考,我考了总分七十几分,属第三等。我在学校里虽是绝对拔尖的,但到全县范围一比,还远不如人家。要上高小,必须到和桥去念县立鹅山小学。和桥是宜兴的一个大镇,鹅山小学就在镇头,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

1-4年级重点名画赏析

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 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 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 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 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 将毛主席和拜年的

中国书画鉴赏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 2015-04-27 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 【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 【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 【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 【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 【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 【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 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吴冠中作品赏析

从《鲁迅故乡》窥探吴冠中的爱国情结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 《鲁迅故乡》,作于1978年,彼时吴冠中应鲁迅博物馆邀请,到绍兴写生,回北京后为鲁迅博物馆绘制了这幅巨幅油画《鲁迅故乡》。 在这幅《鲁迅故乡》的油画中,吴冠中用极为简略的手法,将南方水乡的自然地貌、生活风情生动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这幅画色彩清朗淡雅,带着南方特有的温润,画面里萦绕着吴冠中对江南水乡一草一木的细腻情感,耐人寻味。 南方有太多的景物可以入画,吴冠中先生也画了不少关于南方的奇绝景象,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自己的故乡。但谁也不能否认,没有一幅作品能超越《鲁迅故乡》。是什么激发了吴冠中的创作热情?又是什么成就了他画里画外的多彩人生? (一)心驰神往 吴冠中十分推崇鲁迅,他曾经坦言,“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齐白石少几个对于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吴冠中虽未有亲炙鲁迅的缘分,但鲁迅的作品却深深地教育着他、影响着他。他十分景仰鲁迅,一再说:“鲁迅是我最崇敬的人”,“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作品的艺术魅力哺育了我的青少年时代,他是我安身立命的楷模”。 鲁迅在他的《故乡》中描绘了江南水乡,而吴冠中受到这种描绘的文学启发,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绍兴写生之旅。在绍兴,他看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所以江南的黑、白、灰主调成为他艺术道路的起步。 对此,吴冠中是这样说的,“我生长在宜兴农村,小桥流水人家,童年并未觉得她有什么特色。是读了鲁迅以江南农村为背景的小说,才深深感受到水乡风物和江南人家的亲切。于是一趟一趟去绍兴,直至安桥头和皇甫庄,画过许多幅鲁迅故乡,甚至画了自己的家乡,也名为鲁迅乡土。” 在吴冠中先生的画作和文字里,在他的言行中,总感到有一种充盈其间的精神,有一股支撑着他的力量。而这个精神、力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鲁迅先生。

吴冠中《父爱之舟》读后感及作品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吴冠中《父爱之舟》读后感及作品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吴冠中《父爱之舟》,是吴冠中所写的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作品原文]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及我的疙瘩。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

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最后庙里的菩萨也被抬出来,一路接受人们的膜拜。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冬天太冷,同学们手上脚上长了冻疮,有的家里较富裕的女生便带着脚炉来上课,上课时脚踩在脚炉上,大部分同学没有脚炉,一下课便踢毽子取暖。毽子越做越讲究,黑鸡毛、白鸡毛、红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后来父亲居然从和桥镇上给我买回来一个皮球,我快活极了,同学们也非常羡慕。夜晚睡觉,我将皮球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但后来皮球瘪了下去,必须到和桥镇上才能打气,我天天盼着父亲上和桥去。一天,父亲突然上和桥去了,但他忘了带皮球,我发觉后拿着瘪皮球追上去,一直追到栋树港,追过了渡船,向南遥望,完全不见父亲的背影,到和桥有十里路,我不敢再追了,哭着回家。 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欣赏 吴冠中作品 1、吴冠中(1919—2010),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而且文字生动流畅。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文学代表作有《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赵无极作品 2、赵无极,华裔法国画家。1921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北京。童年在江苏南通读书,并学习绘画。1935年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1948年赴法国留学,并定居法国。在绘画创作上,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油画的色彩技巧,参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蕴,创

造了色彩变幻、笔触有力、富有韵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绘画空间,被称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现为法兰西画廊终身画家、巴黎国立装饰艺术高等学校教授,获法国骑士勋章。曾在世界各地举办160余次个人画展。2013年4月9日下午,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岁。 丁绍光大型壁画《美丽的西双版纳》 3、丁绍光,1937年生于陕西。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制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七月,赴美定居。自1986-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著名美籍华人画家。现定居美国加州洛杉矶。杰出的现代艺术家,11岁时就显示出不凡的创造力和才华,开创出闻名中国画坛的“现代云南画派” 。

中国画鉴赏论文(1)

中国画赏析 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景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中国画用墨有干湿,浓淡之分,构图遵循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原则,有藏有露,有隐有显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美妙,而又带有几分迷蒙感的意境创作。 中国画在发展的早期就重视表情的描述,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并不是地图,应求“容势”,要表现大自然的生动变化,“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此画之情也”。文人画家也旨在写意而不写实。欧阳修指出“古户画画意不画形”从“意”出发把追求形式看成是画工的事,真正的画家应是得意忘形。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 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

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作品欣赏(几组图片)

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作品欣赏(几组图片) 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作品欣赏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2010年2010年6月25日逝世北京家中。 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吴冠中一生视艺术创作为生命,除早年失散、损坏及自己亲手毁掉的作品之外,流传在世的作品很多;另外他还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散文和随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他艺术观点的文论。目前,年届88岁高龄的吴冠中已出版了各类画册、文集近百种。然而,大都为他某个时期、某个画种,甚至是某个展览的作品集。因此,对于一个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出版全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追忆中国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 活着时便对社会给予最大的捐赠,从20世纪到今天,这样的画家只有两位:一是徐悲鸿,另一位便是吴冠中。据不完全统计,徐悲鸿直接义卖捐出去的钱款高达数亿元之巨;如今,吴冠中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频频拍出数百万美元、上千万人民币的高价,但这位居住在几十平方米小屋里的老人,却向社会捐赠了数百幅价值连城的名作。 ●艺术 作品总成交额达17.8亿元 吴冠中的画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奇迹。 早在1987年,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吴冠中回顾展”在香港包兆龙画廊举行,展出的100余幅作品40分钟内即售罄。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1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 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