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基础手算实例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
★各种基础手算实例

A 地基反力及净反力

净反力的定义:仅由基础顶面标高以上上部结构(包括基础拉梁)传下来的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反力。有两个要点:①不包括基础自重及其上覆土重;②用于计算基础本身强度(抗弯、抗剪、抗冲切),所以为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规范里用p j 来表示。 A.1 已知条件分别给出基础顶面标高以上恒载标准值、活载标准值(注意《荷规》第12页表4.1.2的活载折减):

A.1.1计算基底面积时:采用标准值组合k F =恒载标准值+最大活载标准值+其余活载组合值,且与基础自重及其上覆土重G k 相加后,按《基规》第20页5.2.1条计算。 A.1.2 计算基础沉降时:采用准永久值组合F k =恒载标准值+所有活载准永久组合值,且与基础自重及其上覆土重G k 相加后,再减去被挖除的原状土重得到附加应力后,按《基规》第29页计算。

A.1.3 计算基础本身强度时:采用基本组合,分为活载控制(γG =1.2,《荷规》第7页式3.2.3-1)和恒载控制(γG =1.35,《荷规》第7页式3.2.3-2),应分别验算、取大者得到上部结构轴设计值N (如有基础拉梁,按有偏心计算,且计入基础拉梁的压力设计值F b 、对基底形心取矩的弯矩设计值M b =F b ×e b )。条基取B =1m 计算。

①没有偏心(弯矩及基顶剪力均为零):净反力设计值p j =N /(A ×B ) ,A —沿弯矩方向基底边长,B —垂直弯矩方向基底边长。地基反力设计值p =p j +γG ×20h d (A ×B ),(h d 取基础埋深h ,有室内外高差h ?时,h d =h +0.5h ?);

②有偏心:基底弯矩设计值M =上部结构弯矩设计值M +M b +V ×h V (h V 为上部结构剪力V 到基底距离),基底压力设计值N =N +F b +γG ×20h d (A ×B ),基底偏心距e 0=M /N (且e 0≤基础宽度A /6),地基反力设计值max

0min 6(1)e N p A B

A

=

±

?,地基净反力

设计值,max max ,min min 20j j G d p p h γ=-?。已知设计值:,max

,min 2

6j j N M p A B

BA

=

±

?。常取

p j =p j max

计算;

A.2 已知条件给出基础顶面标高以上设计值(基本组合值):

近似取设计值(恒载控制)除1.35,作为标准组合值计算基底面积。基础沉降计算,条件不足无法计算。计算基础本身强度时同A.1.3。

B 各类基础的验算要求

B.1 无筋扩展基础:

基本上通过构造满足要求,要保证基础宽度b 及每阶总宽位于压力扩散角(查《基规》第55页表8.1.2)之内。

B.1.2 基础采用不同材料叠合组成时验算内容:

①下层为素砼:《混规》第88页第7.8.3条0.9l c l c l F f A ββ≤;②下层为砌体:《砌规》第26页第5.2.1条l l N fA γ≤;

B.1.3 素砼基础基底平均压应力>300kP a 时验算抗剪: 《混规》第67页第7.5.3条,按无腹筋板式构件验算。 B.2 配筋扩展基础的验算要求:

内力 独立基础

多柱联合基础

柱下条基

墙下条基

弯矩 抗弯:公式① 抗弯:公式① 抗弯:公式①

抗弯:公式①

冲切 抗冲切:公式② 抗冲切:公式②

局压

基础砼<柱砼时,

基顶局压:公式③

基础砼<柱砼时,

基顶局压:公式③ 基础砼<柱砼时,基

顶局压:公式③

剪力 柱边抗剪:公式④

柱边抗剪:公式④ 扭矩

抗扭:公式⑤

公式①:无基础梁0

0.9s y M A f h =

(计算外皮钢筋的00.5h h c d =--,d 假设为20mm ,

有垫层时c =40mm ,无垫层时c =70mm ;计算内层第二排钢筋的0h ,应再减去一个外皮筋直径)。有基础梁按《混规》第40页插页B.1.1求解。 公式②:《基规》第61页第8.2.7条。

公式③:《混规》第88页第7.8.3条0.9l c l c l F f A ββ≤。

公式④:无基础梁取b 为1000mm ,00.7h t V f bh β≤,按《混规》第64页插页C 求解。有基础梁,按《混规》第64页插页D.1求解。 公式⑤:按《混规》第75页第7.6节求解。

C 柱下独基的抗冲切验算

C.1 基本参数:

00.5h h c d =--,d 假设为20mm ,有垫层时c =40mm ,无垫层时c =70mm ,计算内层第二排钢筋的0h ,应再减去一个外皮筋直径。f t 查《混规》第17页表4.1.4。净反力设计值p j 按A.1.3计算。

[]

[][]

5

1.0800(8.33310)(800) 1.080020000.92000hp h mm h mm h mm h mm β-≤=-?-+<<≥??

???

,h 为基础高度。

C.2 计算A l 、a m :独基长边为A 、短边为B ,相应柱截面尺寸为a 、b 。

02b h B +<时:2

00()(

)2

2

l A a B b A B h h --=---,0m a b h =+。

02b h B +≥时:02()2

l A h a

A B --=,2

m b B a +=

C.3 计算F l :

l j l F p A =,计算00.7hp t m f a h β,如≥F l 则抗冲切满足。

D 柱下独基、墙下条基底板抗弯验算

《基规》第63页:p 和p max 不是地基净反力而是地基反力。墙下条基可按地基净反力设计值p j max 和来p j min 计算,根据第63页a 1插值得到p j a1,按悬臂梁梯形匀载可得内力M Ⅰ和V 。

E 多柱联合条形基础的验算

E.1 计算柱荷载合力作用点(荷载重心)位置:

第i (从左至右编号)根柱(支座)的集中力为i F 、弯矩为i M (没有时取0,顺时针

为正),i F 距离F 1为i x ,则:荷载重心距F 1的距离1'

2

1

()

n

i i

i i n

i

i M F x

M x F

==±+

±=

∑∑。

E.2 确定基础长度,使基础中心与荷载重心尽量重合:

∑A i 为边柱中心距,左、右端外挑(挑出端距边柱中心)距离分别为A 0、A n ,则基础总长度(包括两端挑出长度)A =2(A 0+x ’)=2(∑A i -x ’+ A n )=A 0+∑A i +A n 。 E.3 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荷载标准值确定基底面积:

按《基规》第20页分别按轴心、偏心荷载(标准值)计算,其中M k 为各集中荷载对基础几何中心取矩的弯矩和(如有水平剪力应记入其弯矩),此时W =(B ×A 2)/6,A 为平行于弯矩平面的长边(基础总长度),B 为垂直于弯矩平面的短边(b f )。 E.4 按地基净反力直线分布,静定分析基础内弯矩、剪力: i

j F

p A B =

?∑(kN/m 2

)直线分布,上部结构柱为铰支座。

E.4.1 第m 跨中最大负弯矩:

柱轴力i F (从左至右编号)距离F 1为x i (x 1≡0),第m 跨内剪力零点距离左悬挑端为

'

1

m

i

i m j F

x p B

==

∑,max

'2

01

1

1()()2

m m

m

i

i

i

j m i i M M F x

A p

B x ===

++-

∑∑,M i 顺时针为正。

E.4.2求条基内最大支座剪力: 第m 支座左侧剪力: 11

1

()2m m l

cm m i

j

i

i i a V F p B A --===

--

∑∑;

第m 支座右侧剪力: 1

1

()2

m m r

cm m i

j

i

i i a V F p B A -===

-+

∑∑;

上两式中: a cm 为第m 支座梁、柱宽(对应于基础长边A ),求得的剪力l m V 、r

m V 在隔离体内(总是包含左悬挑端)向下为正。

E.5 按地基净反力,计算基础翼缘底板弯矩、剪力(可求解翼缘板厚度):

无偏心地基净反力:i

j

F

p A B

=

?∑(kN/m 2

)。①弯矩2

()

8

j b p B b M -=

(b b —沿B 方向基

础梁宽或柱宽),配筋面积0

0.9s y M A f h =

(00.5h h c d =--,d 假设为20mm ,有垫层

时c =40mm ,无垫层时c =70mm ;)。②剪力计算截面位于梁边,剪力()

2

j b p B b V -=

按《混规》第64页插页C 求解:00.7h t V f bh β≤(此处b 取1m 计算)。 E.6 柱边截面抗冲切验算:

第m 根柱(或台阶)平面尺寸为a cm ×b cm (对应于基础长边A 和短边B )、轴力为F m ,

冲切锥体底面积A m 及上、下周边平均值a m 、b m ,冲切力m m j m P F p A =-。 E.6.1 中支座柱,填表计算如下:

a cm

b cm +2 h 0

B >b cm +2 ×h 0时 A m P m a m a cm +h 0 公式①

b cm b cm +2 h 0

(b cm +2 h 0)×(a cm +2 h 0)

F m -p j A m

b m b cm +h 0 公式②

h 0

B ≤b cm +2 ×h 0时

A m P m

a m

a cm +h 0

B

B ×(a cm +2 h 0)

F m -p j A m

公式①

公式①:00.7m hp t m P f a h β≤;公式②:00.7m hp t m P f b h β≤;《基规》第61页8.2.7条。 E.6.2 边支座柱,填表计算如下:

10

2()

()

2

cm x a h x +≤??

?左悬挑长度右悬挑长度时按中柱计算。否则按边柱如下: a cm

b cm +2 h 0

B >b cm +2×h 0

A m P m

a m

a cm +h 0

公式①

b cm

b cm +2 h 0

(x 1,2+0.5 a cm +h 0)×(b cm +2 h 0)

F m -p j A m b m 0.5(b cm +B ) 公式②

h 0 B ≤b cm +2×h 0

A m P m b m

0.5(b cm +B )

B

(x 1,2+0.5 a cm +h 0)×B

F m -p j A m

公式②

公式①:00.7m hp t m P f a h β≤;公式②:00.7m hp t m P f b h β≤;《基规》第61页8.2.7条。

F 多跨柱下条形基础内力的验算

跨数≤2的时候采用E.4分跨计算尚可,否则计算量过大,可改用其它方法整体计算,支座弯矩采用三弯矩方程计算,跨中最大弯矩按F.2,支座剪力按E.4.2条计算。 F.1 采用三弯矩方程计算支座正弯矩: 地基净反力设计值i

j j F

P p B A

==

∑(kN/m )。从0开始编号,共n 个不动铰支座(上

部结构柱),共(n -1)跨,左悬挑长度为l 0、右悬挑长度为l n ,中间各跨跨度为l i 。

M

i ’

为第i 支座柱弯矩,顺时针为正。各跨分别计算截面惯性矩I i 、l i /I i 、l i 3

/I i 分别代入方程组①,解方程组,求得各支座弯矩M i (顺时针为正)。如果各跨截面相同(I 相同),可简化为方程组②计算。 F.2 各跨跨中最大弯矩计算:

第i 跨左、右支座编号为i -1、i ,支座弯矩绝对值较小为M 1,另一个M 2。距M 1距离

为21

2

i j i

l M M x P l -=

-

处跨中最大负弯矩12max ()

()2

j i i i

P x l x M l x M x

M l --+=

-

方程组①2

'

0033

'1122120121

112

21

2

33

'

111111111

2

'

11

2

2()()()42()()()42j j j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j n n n P l M M P l l l l l l M M M M I I I I I I P l l l l l l M M M M I I I I I I P l M M +++-+-+++--=-++++=-+++++=-++=-+???

?????

?????????共n 个

方程组②20

'

0033'

011122212133'

111111

2'

112

2()()42()()42

j j j i i i i i i i i i i j n

n n P l M M P M l M l l M l l l M P M l M l l M l l l M P l M M -++++---=-++++=-+++++=-++=-+???

????

?

????

??? 共n 个

定额与手算学习

本文字仅给我们这些学造价的菜鸟们提供一个参考,接受批评指正。 今天刚好是7月15,我踏入造价这行业整整5个月了。大大小小的工程也做过好几个了,广联达、斯维尔也算熟练。今天赶完那个工程之后,突然如梦初醒。造价,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入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算入门了。下面简单谈谈我学习造价的历程与一些不才之见吧。在此先声明一下,以下只是我学习造价的过程和一些对造价的个人想法而已,对于具体的学习事项我不会一一细说,我也没那功夫,我不会说建筑面积是怎么算的,有哪几种方法,而我所写的一切只是帮助入门的一些方法而已。 (一)熟悉定额与手算: 我相信任何一个刚踏入造价的人,人家对你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熟悉定额。我记得刚进造价公司的时候,老板也是撂下这么一句话给我,然后半个月没说过一句话,那时我真蒙了,心想难道就所谓的造价学习就只是这样给我们提供一台电脑吗?一个月之后,公司给我们这几个人晒了一套图纸(就是我在群里共享的“盛广达”),要求一个月时间手算完成工程量的计算。“我该怎么下手?”我脱口而出的问老造价员,他没有说什么,一个星期过后,我半点未算,于是我开始找度娘,翻遍各大网站论坛,搜集一点相关资料(资料在群共享),然后才对着资料上面罗列的顺序一个一个的开始算。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个时候好傻,为什么不根据定额顺序来算呢,不过或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吧,每个人都或长或短的会傻那么一次。 说下我先前一个月我在干嘛吧。刚入公司的前一个星期我每天看定额(计算规则),看到真的想吐,实在坐不住了,于是找资料、加群。后来有幸在群里遇见了“乐乐”,她q 我说自己也是刚学的,参加了培训班,然后给我一些简单的手算小案例,比如计算建筑面积、计算一道梁、一根柱子、几堵墙什么的。不要小看了这些简单的小手算,对一个初涉者来说,这些是检验你是否真的理解与熟悉定额的好方法,有些定额我们看的时候似乎觉得懂了,或者感觉总是很模糊,很难记住,那么不妨花几分钟去算算这些小案例,你能获得事半功倍的额效果,有时真的是看几遍还不如动手算一遍那么深刻。我记得那时的我,每天就是吵着乐乐要案例做,做完就叫她发答案,算错的叫她讲解,几乎一种如饥似渴的程度。这个过程为后来手算盛广达奠基了一定的基础。那时也开玩笑说,要跑成都去请她吃饭,不过真的很感谢她,可以说她就是我的引门老师。说到这我不得不说下关于师傅这个话题了。我相信好多学习造价的都像我一样没师傅带,而公司那些所谓的高手也懒得理会我们,有问题去问,他们会告诉,但你若指望他们怎么教你那真的看老天了。我相信不仅是造价这样,学习其他的也是一样的,毕竟这个汲汲为利的社会,没几个人会诚心实意的传授你什么东西,记得当初我施工实习的时候,那浙江佬成天说要教我用全站仪,可实际上仪器都不让我靠近,更别说告诉你什么了。直到我走的时候也只字未提,想想都好笑,而这个社会又有几个不是像他这样的人呢?其实真正会教我们的是那些半桶子水或者同样的学习者,不要怀疑ta们的水准,或许ta们才是我们真正的领路者,这点我深有体会,比如说一样刚学造价的“乐乐”和邻座的小妹(公司),她们都不是高手,但是你有问题她们会很耐心、很用心的回答你,即使她们也不知道的问题。所以我在网易论坛也说过,我们不需要高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愿意教我们、给我们指路的人。(小案例群共享有)

结构手算

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学习哪些手算项目? 曾经有一个学员向我学习结构设计手算,他提出了自己想学习的手算项目,我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细化,现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1、混凝土梁的手算 对于混凝土梁的手算,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一混凝土梁的手算分为单筋、双筋; 正截面配置纵筋筋计算经济配筋率概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工程应用(设计 斜截面配筋箍筋计算和加固) 1.混凝土梁 手算内容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混凝土梁挠度计算 一混凝土梁的手算分为单筋、双筋; 正截面配置纵筋筋计算经济配筋率概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工程应用(设计 斜截面配筋箍筋计算和加固) 1.混凝土梁 手算内容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混凝土梁挠度计算 弯矩图和剪力图计算 简支梁截面尺寸确定 弯矩图和剪力图计算 2. 混凝土梁的悬挑梁截面尺寸、钢筋锚固等构造要求的确定 受力计算及截面弯矩图和剪力图计算 尺寸确定连续梁配筋包络图及钢筋锚固与截断计算 截面尺寸确定 可选学内容:混凝土梁同时受到弯矩、剪力及扭矩作用时的弯剪扭配筋计算,工程中涉及到常用构件有:雨篷梁、框架边梁、弧线梁等。 二、混凝土柱的手算 轴心受压短柱 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压长柱

混凝土柱对称配筋与非对称配筋 手算内容大偏心受压正截面承载力与相关曲线及应用 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小偏心受压 可选学内容:混凝土柱除了受到竖向力还受到诸如风、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时水平箍筋计算。 三、混凝土板的手算 配筋计算 作为基本构件的板手算裂缝宽度及挠度计算 钢筋构造要求 混凝土板的弹性方法 计算内容单向板楼盖体系 连成一体的整体式板配筋计算塑性方法 双向板楼盖体系(同样涉及弹性、塑性方法,重点讲解弯矩调幅方法) 四、混凝土构件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手算要点 铰接 类型刚接 定向滑移约束 影响:不同连接方法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力及变形影响很大; 不同连接方法下构件的内力计算 连接方式 手算要点 不同连接方法下构件的挠度计算 板与梁之间的连接 实际工程中的辨识梁与柱之间的连接

最新工程实例教你手算钢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 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 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 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 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 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 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 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工程预算手算的顺序:适合初学者

一、外墙中心线:其作用可以计算: 1、外墙的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的高度)—门窗洞口面积}*墙的厚度 2、外墙上的圈梁混凝土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圈梁的高度*外墙圈梁的宽度 外墙上圈梁的模板面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圈梁的高度*2面 转自工程师之家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ac588345.html, 3、外墙上的过梁混凝土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过梁的高度*外墙过梁的宽度 外墙上过梁的模板面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过梁的高度*2面 4、外墙下的基础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基础的断面积(如是混凝土构件应计算体积、模板面积) 二、外墙外边线:其作用可以计算: 1、外墙装修工程量:=(外墙长*外墙高)-门窗洞口的面积(如外墙装修为贴墙和做保温时外墙的面积需要量加上洞口的侧壁面积,其它的外装修不需考虑) 2、外墙的脚手架面积=外墙长*外墙高(外墙高=室外地坪的高至房屋的檐口高度) 3、散水面积=(外墙外边线+4*散水宽)*散水宽 4、散水、台阶、坡道全部按投影面积计算 三、内墙的净长线:其作用可以计算: 1、内墙的体积=内墙净长线*内墙的断面积-门洞口的面积*墙的厚度(内墙的断面积=内墙的高度*内墙的厚度) 2、内墙的圈、过梁混凝土体积=内墙净长线*内墙圈梁的断面积 (内墙圈梁的断面积=内墙圈梁的高度*内墙圈梁的厚度) 内墙的圈、过梁模板面积=内墙净长线*内墙圈梁的高度*2面(如果是框架结构中的梁模板面积=内墙净长线*内墙圈梁的高度*2面+内墙净长线*梁的宽度) 为什么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的梁模板计算不一样呢??? 因为:砖混结构是先砌墙后浇筑柱、梁、板 框架结构是先浇柱、梁、板等后砌墙

土建手算工程量的计算步骤【最新版】

土建手算工程量的计算步骤 一、基数“三线一面” L中:外墙中心线,可计算外墙基挖地槽,外墙基础垫层、外墙基础砌筑、外墙墙基防潮层、外墙圈梁、外墙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L外:外墙外边线(L外=L中+墙后*4)。可计算平整场地、腰线、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L内:内墙净长线,可计算内墙基挖地槽、内墙基础垫层、内墙基础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圈梁、内墙墙身的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抹灰等分项工程。 S:砌筑面积,(分层)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天棚抹灰、楼地面及屋面等分项工程。 二、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 三、基础工程部分 1、人工挖地槽(立方米)增加柱外体积,不放坡和不支挡土

板:V=(B+2C)*H*L (图我没法画了你看书理解) 2、C10基础垫层(立方米) V=L*B*H 基础垫层模板(平方米)S=L*h*2个侧面 3、C25无梁式带形基础(立方米)、模板(平方米) 4、C25地圈梁: 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断面圈梁模板(平方米) S=L*h1*2个侧面 5、M7、5水泥砂浆蒸压灰砖砌条形砖基础(立方米) 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 *(基础高度+折加高度)*墙厚-嵌入基础内砼砼构件体积(地圈梁或在基础高度中扣除) 6、基础槽内回填土(立方米) V=基础挖土体积-室外地标高以下埋设物之和体积。如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柱等。 7、室内(房心)回填土(立方米) 按主墙间净面积乘以回填厚度计算,公式:室内回填土的体积=底

层主墙间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坪厚度) ; 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底层记住面积-(L中*外墙厚+L内*内墙厚) 四、脚手架 1、综合脚:S建筑面积之和 2、垂直运输:(按卷扬机)S建筑面积之和 五、门窗洞口面积工程 详见P235表6-49以表格形式计算,要区分材料、型号、类型、带亮与否、内外墙主要在计算砌筑体中扣除,木制门的油漆等。 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和模板 (一)、现浇砼要区分砼强度等级 1、柱:(1)、现浇C25矩形柱:Z1 ,Z2,Z3 (立方米)四边模板(立方米)。 (2)C25现浇构造柱GZ(要增加马牙槎的量),模板注意在与墙体咬接边部计算。

毕业设计手算计算书基本步骤模板1

1 建筑设计 1.1 建筑方案的比选与确定 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参观了一些办公大楼的基础上,我先后做出了三个方案,经过初选,摈弃方案三,现将方案一与方案二做一比较,以此确定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 1.1.1建筑功能比较 由于此保险公司办公楼要求有营业大厅,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将营业大厅单独设置在一边,即采用裙楼的方式,主楼办公区8层,裙楼2层,这样功能划分明确,且建筑物有错落感,外形美观,但结构布置和计算麻烦些;另一种则用对称的柱网,一楼设置营业大厅,与办公区2-8层的布置不同,这样主要的问题就是底层的功能划分了,考虑方便,美观,防火等,此方案绘图和计算相对容易些,考虑到是初次设计完整的一栋框架结构,主要目的是掌握思想方法,故采用方案2,柱网完全采用对称布置。关于底层平面的布置的问题又有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建筑底层平面布置完全对称,这样有利于引导人流,且外形较好,里面效果好,现浇整体布局较为紧凑,便于设计计算和施工;由于底层有大型的营业大厅,而且要求与办公区隔离,该方案楼梯布置比较困难,若分两边布置,则使建筑无门厅主楼梯,不利于交通组织,将其因为对称布局带来的优势丧失,且将对电梯的布置带来问题;若于中门厅处布置一部主楼梯,则为了防火需要(以防形成“袋形走廊”),要在建筑两侧加设防火楼梯与防火出口,造成不经济,且将楼梯置于建筑两头不利于抗震设计。 方案二建筑底层平面非对称布置,可能导致交通组织不明确,但在设置两个入口后问题得到解决,营业大厅不布置在中间,而是放在最右边,有其单独的入口,中间用一道门即可与办公区的门厅隔离,达到设计要求。该方案楼梯布置较为合理,于门厅布置主楼梯一部,通向楼顶,设置防火卷门,即起到消防楼梯的作用,引导人流且同两部电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土建工程量手算计算步骤

土建工程量手算计算步骤 一、基数“三线一面” L中:外墙中心线,可计算外墙基挖地槽,外墙基础垫层、外墙基础砌筑、外墙墙基防潮层、外墙圈梁、外墙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L外:外墙外边线(L外=L中+墙后*4)。可计算平整场地、腰线、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L内:内墙净长线,可计算内墙基挖地槽、内墙基础垫层、内墙基础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圈梁、内墙墙身的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抹灰等分项工程。 S:砌筑面积,(分层)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天棚抹灰、楼地面及屋面等分项工程。 二、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 三、基础工程部分 1、人工挖地槽(立方米)增加柱外体积,不放坡和不支挡土板:V=(B+2C)*H*L (图我没法画了你看书理解) 2、C10基础垫层(立方米) V=L*B*H 基础垫层模板(平方米)S=L*h*2个侧面 3、C25无梁式带形基础(立方米)、模板(平方米) 4、C25地圈梁: 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断面圈梁模板(平方米) S=L*h1*2个侧面 5、M7、5水泥砂浆蒸压灰砖砌条形砖基础(立方米) 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基础高度+折加高度)*墙厚—嵌入基础内砼砼构件体积(地圈梁或在基础高度中扣除) 6、基础槽内回填土(立方米) V=基础挖土体积—室外地标高以下埋设物之和体积。如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柱等。 7、室内(房心)回填土(立方米) 按主墙间净面积乘以回填厚度计算,公式:室内回填土的体积=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坪厚度);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底层记住面积—(L中*外墙厚+L内*内墙厚) 四、脚手架 1、综合脚:S建筑面积之和 2、垂直运输:(按卷扬机)S建筑面积之和 五、门窗洞口面积工程 详见P235表6—49以表格形式计算,要区分材料、型号、类型、带亮与否、内外墙主要在计算砌筑体中扣除,木制门的油漆等。

工程造价手算部分实例步骤

一、基数“三线一面” L中:外墙中心线,可计算外墙基挖地槽,外墙基础垫层、外墙基础砌筑、外墙墙基防潮层、外墙圈梁、外墙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L外:外墙外边线(L外=L中+墙后*4)。可计算平整场地、腰线、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L内:内墙净长线,可计算内墙基挖地槽、内墙基础垫层、内墙基础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圈梁、内墙墙身的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抹灰等分项工程。 S:建筑面积,(分层)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天棚抹灰、楼地面及屋面等分项工程。 二、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 三、基础工程部分 1、人工挖地槽(m3)增加柱外体积,不放坡和不支挡土板:V=(B+2C)*H*L 2、C10基础垫层(m3)V=L*B*H 基础垫层模板(m2)S=L*h*2个侧面 3.C25无梁式带形基础(m3)、模板(m2) 4.C25地圈梁: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断面 圈梁模板(m2)S=L*h1*2个侧面 5、M7.5水泥砂浆蒸压灰砖砌条形砖基础(m3)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基础高度+折加高度)*墙厚—嵌入基础内砼砼构件体积(地圈梁或在基础高度中扣除) 6、基础槽内回填土(m3)V=基础挖土体积—室外地标高以下埋设物之和体积。(如 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柱等) V=挖方体积—基础垫层体积—砖基础体积+高出室外地坪部分砖基础的体积 7、室内(房心)回填土(m3) 按主墙间净面积乘以回填厚度计算,公式: 室内回填土的体积=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面面层厚—地面垫层厚)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厚+L内*内墙厚) 四、脚手架 1、综合脚:S建筑面积之和 2、垂直运输:(按卷扬机)S建筑面积之和 五、门窗洞口面积工程 详见图表以表格形式计算,要区分材料、型号、类型、带梁与否、内外墙主要在计算砌筑体中扣除,木制门的油漆等。

钢筋手算计算公式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架立筋 架立筋长度:第一排为Ln/3+150*2 第二排为Ln/4*2+150*2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 ≤800mm夹角 =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第一案例 手算小案例+土方工程

第一案例 平整场地 招标人部分: 一、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平整场地的计算规则如下: 项目编码 项目名称 项目特征 计量单位 工程量计算规则 工程内容 010101001 平整场地 土壤类别 m 2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1、土方挖填 2、场地找平 3、场地内运输 二、招标人计算的依据按规范要求的计算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单位为m 2,但存在一层阳台计不计算面积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4.00m 12.00m 4.00m 5.50m 2.00m 4.00m 2.00m 2.50m 这样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一层阳台没有落地,是不计算面积:平整场地的工程量:12×4+2×4=56 m 2。 第二种:一层阳台落地,是要计算面积:平整场地的工程量:6×12=72 m 2。 三、从特征描述看,主要的特征是土壤类别,招标人得说明土壤类别,如上例可以认定为四类土。从平整场地的本质来说,就是±300mm 以内的挖运夯填,但存在如下图的情况,就是全部为挖方或全部为填方。也就是存在挖土外运或拉土回填。 第一种情况全部挖方,挖方的平均厚度为220mm 300m m 第二种情况全部填方,填方的平均厚度为260mm 。 300m m

这是在描述特征名时必须要做到能够让投标方组价,投标方组价存在这两种情况是必须按立方米计算土方,主要存在挖填方及运输土方。如何描述就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招标人直接计算出土方量: 第一种平整场地全部挖方工程量按阳台落地计算:72×0.22=15.84m3。 第二种平整场地全部填方工程量按阳台落地计算:72×0.26=18.72m3。 有时无法确定平均厚度就得按实测方格网计算。即然有挖填就得有运距的问题,这又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招标人可以确定运距的,由招标人在特征说明进行描述,例如弃土运距为5Km,或拉土回填运距为5Km。 第二种招标人无法确定运距的,由投标人自行确定进行报价。 这样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清单如下: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 010********* 平整场地 m272 土壤类别为四类土,全部挖方土方量为 15.84m3,弃土运距5Km。 2、招标人描述全部挖还是全部填,并且要说明挖方或填方的平均厚度,如下表平整 场地的工程量清单如下: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 m272 010********* 平整场地 土壤类别为四类土,全部挖方,平均挖方 厚度为0.22 m,弃土运距为5Km。 3、由于平整场地是一个面,由于高低不平,很难确定一个平均厚度,这时,招标人 得提供投标方格网或场地断面图,是投标人在组价时计算组价工程量的依据。但 到底能不能在描述中以图或其它方式进行描述,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争议的问题。 平整场地工程量清单如下: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 m272 010********* 平整场地 土壤类别为四类土,全部挖方,土方量依 据招标文件提供方格网图,弃土运距为 5Km。 投标人部分: 一、投标人对于平整场地组价时,必须得到工程量清单,得到工程量清单如下: 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工程量 010********* 平整场地 m272 土壤类别为四类土,全部挖方,平均挖方 厚度为0.22 m,弃土运距为5Km。

计算基础工程量的手算示范

基础工程量 建筑面积:(46.2+0.24)×(12.3+0.24)=582.36㎡ 土(石)方工程 一平整场地S=(46.2+0.24+4.0)×(12.3+0.24+4)=834.28㎡二挖土方 1独立基础土方: J-1:V=(2.4+0.3×2)2×1.3×7=81.9 J-2: V=(2.6+0.3×2)2×1.3×5=66.56 J-3: V=(2.9+0.3×2)2×1.35×1=16.54 J-4: V=(2.5+0.3×2)2×1.3×2=24.99 J-5:V=(3+0.3×2)2×1.35×3=52.49 J-6:V=(3.2+0.3×2)2×1.4×1=20.22 J-7: V=(2.3+0.3×2)2×1.3×2=21.87 J-8: V=(3.3+0.3×2)2×1.45×3=66.16 V1=81.9+66.56+16.54+24.99+52.49+20.22+ 21.87+66.16=350.73m3 2、地梁土方 DL1:(0.3+0.2)×(0.6+0.1)×(12.3-0.5×2)×8↑=31.64 DL2:(0.25+0.2) ×(0.4+0.1) ×(9-0.15×2) ×1↑=1.96 DL3:(0.25+0.2) ×(0.35+0.1)×(3.3-0.15×2) ×1↑=0.61 DL4:(0.25+0.2) ×(0.4+0.1) ×(4.8-0.15×2) ×2↑=2.025 DL5:(0.3+0.2)×(0.6+0.1)×(7.5-0.15×2) ×1↑=2.25 DL6:(0.3+0.2)×(0.6+0.1)×(12.3-0.15×2) ×2↑=8.4 DL7:(0.2+0.2) ×(0.3+0.1) ×(3.45-0.15-0.125) ×1↑=0.51 DL8:(0.3+0.2)×(0.6+0.1)×(46.2-5×0.5-2×0.5) ×3↑=44.84 DL9:(0.3+0.2) ×(0.5+0.1) ×(6.6-0.3)×1↑=1.89

造价手算过程

三线一面: 一、外墙中心线:其作用可以计算: 1、外墙的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的高度)—门窗洞口面积}*墙的厚度 2、外墙上的圈梁混凝土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圈梁的高度*外墙圈梁的宽度 外墙上圈梁的模板面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圈梁的高度*2面 3、外墙上的过梁混凝土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过梁的高度*外墙过梁的宽度 外墙上过梁的模板面积=外墙的中心线*外墙过梁的高度*2面 4、外墙下的基础体积=外墙的中心线*基础的断面积(如是混凝土构件应计算体积、模板面积) 二、外墙外边线:其作用可以计算: 1、外墙装修工程量:=(外墙长*外墙高)-门窗洞口的面积(如外墙装修为贴墙和做保温时外墙的面积需要量加上洞口的侧壁面积,其它的外装修不需考虑) 2、外墙的脚手架面积=外墙长*外墙高(外墙高=室外地坪的高至房屋的檐口高度) 3、散水面积=(外墙外边线+4*散水宽)*散水宽 4、散水、台阶、坡道全部按投影面积计算 三、内墙的净长线:其作用可以计算: 1、内墙的体积=内墙净长线*内墙的断面积-门洞口的面积*墙的厚度(内墙的断面积=内墙的高度*内墙的厚度) 2、内墙的圈、过梁混凝土体积=内墙净长线*内墙圈梁的断面积(内墙圈梁的断面积=内墙圈梁的高度*内墙圈梁的厚度) 内墙的圈、过梁模板面积=内墙净长线*内墙圈梁的高度*2面(如果是框架结构中的梁模板面积=内墙净长线*内墙圈梁的高度*2面+内墙净长线*梁的宽度) 为什么砖混结构与框架结构的梁模板计算不一样呢? 因为:砖混结构是先砌墙后浇筑柱、梁、板; 框架结构是先浇柱、梁、板等后砌墙. 3、房间的装修工程量的计算(房间内的地面、墙面、天棚面积)=内墙的净长*内墙的高度(高度=层高-板的厚度) 四、建筑面积=首层的面积+二--------顶层的面积+机房层面积(其中:机房层计算建筑面积但不计算层数)首层建筑面积=平整场地=基础钎探 平整场地:是为了考虑工程在测量放线时方便才给考虑的 基础钎探:目的是为了检查基底的土质是否均匀密实。 建筑面积的计算=房屋外围的面积(如外墙有保温应计算至外保温的外边线) 五、室内一层地面装修时的素土垫层=地面的净面积*素土垫层的厚度(素土垫层的厚度=室内的高差----地面的垫层及面层的厚度) 六、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垫层计算: 1、混凝土垫层体积=垫层底面积*垫层的厚度 混凝土垫层模板面积=(垫层的长+垫层的宽)*2*垫层的厚度 2、独立基础的体积=独基各个台阶的体积之和 独立基础模板面积=各个台阶的独基周长*高度 七、混凝土基础梁的计算: 1、混凝土基础梁的体积=基础梁的断面积*基础梁的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净长线计算) 2、混凝土基础梁模板面积=基础梁的高度*2*基础的长度(外墙按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按净长线计算)基础梁下一般设防冻胀砂垫层。 八、大开挖土方的计算:

(手算)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土:城市杂填土厚0-0.5m 第二层土:红粘土厚3-4.0m,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第三层土:强风化灰岩0-0.5m ,fak=1200 Kpa 第四层土:中风化灰岩fak=3000 Kpa 由于结构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4.5m,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故选中风化灰岩作为持力层。对于中风化岩石,不需要要对其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故 f a = f ak =3000 Kpa。 1.1.2材料信息: 本柱下独立基础采用C4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差混凝土规范知: C45 混凝土:f t=1.80N/mm 2 , f c=21.1 N/mm 2 HRB400 级钢筋:f y =360 N/mm 2 1.2计算简图 独立基础计算简图如下:

1.3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d=1.5m 1.4基顶荷载的确定 由盈建科输出信息得到柱的内力设计值: M=97.68KN m N=15896.7 KN 对应的弯矩、轴力、剪力标准值: M k =M/1.35=97.68/1.35=72.36KN m N k =N/1.35=15896.7/1.35=11775.33 KN V k =V/1.35=55.48/1.35=41.10 KN 1.5初步估算基底面积 e =业 72.36 0.0061 m=6.1 mm 比较小 N k 11775.33 由于偏心不大,基底底面积按 20%增大,即: 屋 100 II 2200 [ 100 2200 V=55.48KN A o F k 11775.33 3000 -20 1.5 =3.96m 2

土建工程量手算计算步骤

土建工程量手算计算步骤 L中:外墙中心线,可计算外墙基挖地槽,外墙基础垫层、外墙基础砌筑、外墙墙基防潮层、外墙圈梁、外墙墙身砌筑等分项工程。 L外:外墙外边线(L外=L中+墙后*4)。可计算平整场地、腰线、外墙抹灰、散水等分项工程。 L内:内墙净长线,可计算内墙基挖地槽、内墙基础垫层、内墙基础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圈梁、内墙墙身的砌筑、内墙基础防潮层、内墙抹灰等分项工程。 S:砌筑面积,(分层)与面有关的计算项目有:平整场地、天棚抹灰、楼地面及屋面等分项工程。 二、人工平整场地:S=S底+2*L外+16 三、基础工程部分 1、人工挖地槽(立方米)增加柱外体积,不放坡和不支挡土板:V=(B+2C)*H*L (图我没法画了你看书理解) 2、C10基础垫层(立方米)V=L*B*H 基础垫层模板(平方米)S=L*h*2

个侧面 3、C25无梁式带形基础(立方米)、模板(平方米) 4、C25地圈梁: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断面圈梁模板(平方米)S=L*h1*2个侧面 5、M7、5水泥砂浆蒸压灰砖砌条形砖基础(立方米)V=(L中+L内嵌入基础内柱长度)*(基础高度+折加高度)*墙厚嵌入基础内砼砼构件体积(地圈梁或在基础高度中扣除) 6、基础槽内回填土(立方米)V=基础挖土体积室外地标高以下埋设物之和体积。如砼垫层、砼基础、砖基础、柱等。 7、室内(房心)回填土(立方米) 按主墙间净面积乘以回填厚度计算,公式:室内回填土的体积=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室内外高差地坪厚度);底层主墙间净面积=底层记住面积(L中*外墙厚+L内*内墙厚) 四、脚手架

1、综合脚:S建筑面积之和 2、垂直运输:(按卷扬机)S建筑面积之和 五、门窗洞口面积工程 详见P235表649以表格形式计算,要区分材料、型号、类型、带亮与否、内外墙主要在计算砌筑体中扣除,木制门的油漆等。 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和模板 (一)、现浇砼要区分砼强度等级 1、柱:(1)、现浇C25矩形柱:Z1 ,Z2, Z3 (立方米)四边模板(立方米)。(2)C25现浇构造柱GZ(要增加马牙槎的量),模板注意在与墙体咬接边部计算。 2、梁工程 (1)梁(扣柱所占长度) L1(1)250*500, L2(1)240*300, L3(2)300*600 , L4(3)240*350, L5(1)240*350, L6(1) 240*300, L7(1)240*450, L8(1)240*450. (2)现浇C20过梁

各种手酸计算基础一剖析

46.基础及软弱下卧层计算 (独立基础)面积计算 —,基本资料 基础顶面的轴力值(标准组合)Fk = 1100kN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 200kPa 基础修正用埋置深度d1=1.2m室内外高差c=0.6m基础底面以上覆土厚度h1=1.8m 基础底面以上覆土重度丫m = 20kN/m 二,基础面积计算: 湿陷(湿陷规范5.6.5): fa=fak+ n b 丫(b-3)+ n d 丫m(d1 -1.5) =200+20x(1.5 -1.5)=200 kPa (b v 3,取b=3,b>6,取b=6,d1 v 1.5,取d1=1.5) 基础底面积A=bL= Fk / (fa- h1 丫m)=1100/ (200-1.8x20) =6.70m2 放大1.1倍=7.37开根号=2.71取基础宽度b=长度L=2.8m 非湿陷(基础规范5.2.4): fa=fak+ n b y (b-3)+ n d Y m(d1-0.5) (计算略)(b v 3,取b=3,b>6,取b=6,d1 v 0.5,取d1=0.5) 三,带入软件验算和计算配筋(计算略) (独立基础)软弱下卧层验算 —,基本资料(取最大底面积的基础): 基础顶面的轴力值(标准组合)Fk = 1100kN软弱下卧层地基承 载力特征值fak = 110kPa

基础宽度b = 2.8m基础长度L = 2.8m地基压力扩散角0 = 28 ° 覆土重度丫m = 20kN/m 基础修正用埋置深度di = 1.2m室内外高差c=0.6m基础底面以 上覆土厚度h1=1.8m 换填垫层的厚度h3 = 1.2m软弱下卧层修正用埋置深度d2 = 2.5m 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覆土厚度h2= 3.1m 二,软弱下卧层验算 软弱下卧层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 = fak+ n d Y m(d2-1.5)= 110+1.00x20x(2.5 -1.5) = 130kPa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值pz= Lb(pk-pc)/[(b+2h3tan 0 ) (L+2h3tan 0 )] = 2.8x2.8x(177 -36)/ [(2.8+2 x1.2x0.53)x(2.8+2 x1.2x0.53)] = 66kPa pk = (Fk+Gk)/A = (1100+283)/(2.8x2.8) = 177kPa Gk = 丫mLbh1 = 20x2.8x2.8x1.8 = 283kN pc = 丫mh1 = 20x1.8 =36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 = 丫mh2 = 20x3.1 =62kPa 软弱下卧层验算(基础规范 5.2.7) pz + pcz = 66+62 = 128kPa < faz = 130kPa , 满足要求 (条形基础)面积计算 一,基本资料 基础顶面的轴力值(标准组合) Fk = 260kN/m地基承载力特征

(手算)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 设计资料 1.1.1 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土:城市杂填土 厚0-0.5m 第二层土:红粘土 厚3-4.0m ,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第三层土:强风化灰岩0-0.5m ,fak=1200 Kpa 第四层土:中风化灰岩 fak=3000 Kpa 由于结构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4.5m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故选中风化灰岩作为持力层。对于中风化岩石,不需要要对其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故a f =ak f =3000 Kpa 。 1.1.2 材料信息: 本柱下独立基础采用C 4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差混凝土规范知: C45混凝土:t f =1.80N/mm 2 , c f =21.1 N/mm 2 HRB400级钢筋:y f =360 N/mm 2 1.2 计算简图 独立基础计算简图如下: 1.3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d=1.5m

1.4 基顶荷载的确定 由盈建科输出信息得到柱的内力设计值: M=97.68KN ?m N=15896.7 KN V=55.48KN 对应的弯矩、轴力、剪力标准值: M k =M/1.35=97.68/1.35=72.36KN ?m N k =N/1.35=15896.7/1.35=11775.33 KN V k =V/1.35=55.48/1.35=41.10 KN 1.5 初步估算基底面积 A 05 .120300011775.33?-=?-≥d r f F G a k =3.96m 2 0061.033 .1177536.72===k k N M e m=6.1 mm 比较小 由于偏心不大,基底底面积按20%增大,即: A=1.2A 0=1.2x3.96=4.752m 2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为:A=lxb=2.2x2.2=4.84 m 2> 4.752 m 2 且b=2.5m<3.0m ,故不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1.6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 k =A d r G ??=20x1.5x4.84=145.2KN 偏心距为: 011.02 .14533.117754.110.4136.72=+?+=+=k k k k G F M e m (l/6=2.2/6=0.37 m) 即P min ?k > 0 ,满足 基底最大压力: )61(m a x l e A G F P k k k ++=? )2 .2011.061(84.42.14533.11775?++= 81.2536= KPa <1.2a f =1.2x3000=3600 KPa 故满足 最后确定该基础地面边长为lxb=2.2mx2.2m 1.7 基础冲切验算 1.7.1 计算基底反力

pkpm筏板基础的手算步骤

2 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 2.1工程概况和设计依据 本工程为长沙市信德商场的梁式筏板基础。筏板基础的工程地质条件详见中表1.1。本筏板设计主要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进行设计。 2.2 基础形式的选择 本工程中上部柱荷载平均在4599kN,较大,且粘土层的承载力较低,故使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和桩基础无法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经综合考虑,选择筏板基础,既充分发挥了地基承载力,又能很好地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本工程上部荷载平均在4599kN,较大且不均匀,柱距为9m,较大,将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肋梁式筏基具有刚度更大的特点,可以很好的抵抗弯曲变形,能够减小筏板厚度,更适合本工程。 2.3基础底面积的确定 地基承载力验算采用标准组合,地下室柱下荷载标注组合由PKPM导出的, 即 表2.2 竖向导荷 柱号 荷载 (KN) 柱 号 荷载 (KN) 柱 号 荷载 (KN) 柱 号 荷载 (KN) 柱 号 荷载 (KN) 合力 A1 2219 B1 3261 C1 3056 D1 3578 E1 2654 14768 A2 3357 B2 4512 C2 4113 D2 4813 E2 3549 20344 A3 3133 B3 4216 C3 4357 D3 4526 E3 3179 24176 A4 3142 B4 4230 C4 4354 D4 4496 E3 3203 19431 A5 3193 B5 4255 C5 4096 D5 5419 E5 4545 21508 A6 2553 B6 3513 C6 3045 D6 3672 E6 2716 15499

手算独立基础设计

手算独立基础设计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1.1 设计资料 1.1.1 本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层土:城市杂填土 厚0-0.5m 第二层土:红粘土 厚3-4.0m ,垂直水平分布较均匀,可塑状态,中 等压缩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 第三层土:强风化灰岩0-0.5m ,fak=1200 Kpa 第四层土:中风化灰岩 fak=3000 Kpa 由于结构有两层地下室,地下室层高4.5m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故选中风化灰岩作为持力层。对于中风化岩石,不需要要对其进行宽度和深度修正,故a f =ak f =3000 Kpa 。 1.1.2 材料信息: 本柱下独立基础采用C 4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差混凝土规范知: C45混凝土:t f =1.80N/mm2 , c f =21.1 N/mm2 HRB400级钢筋:y f =360 N/mm2 1.2 计算简图 独立基础计算简图如下: 1.3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d=1.5m

1.4 基顶荷载的确定 由盈建科输出信息得到柱的内力设计值: M=97.68KN ?m N=15896.7 KN V=55.48KN 对应的弯矩、轴力、剪力标准值: M k =M/1.35=97.68/1.35=72.36KN ?m N k =N/1.35=15896.7/1.35=11775.33 KN V k =V/1.35=55.48/1.35=41.10 KN 1.5 初步估算基底面积 A 05 .120300011775.33?-=?-≥d r f F G a k =3.96m2 0061.033 .1177536.72===k k N M e m=6.1 mm 比较小 由于偏心不大,基底底面积按20%增大,即: A=1.2A 0=1.2x3.96=4.752m2 初步选择基础底面积为:A=lxb=2.2x2.2=4.84 m2> 4.752 m2 且b=2.5m<3.0m ,故不再需要对a f 进行修正 1.6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 k =A d r G ??=20x1.5x4.84=145.2KN 偏心距为: 011.02 .14533.117754.110.4136.72=+?+=+=k k k k G F M e m (l/6=2.2/6=0.37 m) 即P min ?k > 0 ,满足 基底最大压力: )61(max l e A G F P k k k ++=? )2 .2011.061(84.42.14533.11775?++= 81.2536= KPa <1.2a f =1.2x3000=3600 KPa 故满足 最后确定该基础地面边长为lxb=2.2mx2.2m 1.7 基础冲切验算 1.7.1 计算基底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