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细胞模型实验报告

2016级细胞模型实验报告
2016级细胞模型实验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

实验报告

科目:细胞模型实验

年级:研究生院2016级

组别:A组

学号:*************

姓名:********

实验二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实验原理:

MTT比色法原理是活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甲臜。后者结晶产物的量与活细胞数目成正相关,而死细胞或红细胞没有此功能。结晶用DMSO、无水乙醇、酸化异丙醇等溶解,在酶标仪上以波长为490nm进行比色,所检测吸光值的大小可反应细胞代谢活性的强弱。

实验步骤:

1:贴壁细胞消化和吹打:加1ml0.5%胰蛋白酶并轻摇使其遍布所有细胞表面至镜下观察发现胞质回缩、间隙增大停止,倒掉,加入含小牛血清的培养液,反复吹打至瓶壁上无贴壁细胞为止。

2:计数与分板:取20ul细胞悬液于计数板计数,用1640培养液调整使其细胞数约为5×104个/ml,在96孔培养板中加入细胞悬液每孔100ul,共18个,培养箱孵育12h。

3:加药与孵育于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0.2,0.4,0.8,1.6mg/ml环磷酰胺注射液各100ul,每组重复3孔,设空白对照组3孔各100ul,孵育24小时。

4:MTT显色每孔加MTT20ul,3小时候弃上清,每孔加DMSO100ul。

5:酶标仪测定:490nm处测其吸光度

实验结果及讨论:

1.不同浓度药物的生长抑制率如下

浓度(ug/ml)平均吸光度(x±s)抑制率(%)存活率(%)

1600 -0.15367 -18.98% 118.98%

800 -0.01133 -1.40% 101.40%

400 0.254333 31.42% 68.58%

200 0.075667 9.35% 90.65%

100 0.121667 15.03% 84.97%

0 0.32 39.53% 60.47%

2.浓度与抑制率关系图

注:横坐标为浓度对数值、纵坐标为抑制率

3. 讨论:

1. 本次实验出现错误较多,OD值出现负值和其中还有400ug/ml组加悬液过量,致使数据有所偏离。

2. 加DMSO之后颜色对比明显,并且梯度效果比较好,平行孔间颜色较均匀,随浓度梯度变化相对明显,能够体现出抑制作用。

3.实验数据过少不能够完全判定药物的抑制作用,另因为如果孔内的细胞状态不好也有可能导致细胞死亡。

实验三 HE染色法观察药物作用细胞后的形态学变化

实验原理:

HE染色法采用两种染料即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分别与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作用,使细胞微细结构通过颜色而改变它的折射率,从而在光镜下能清晰显示出细胞图像,染色的结果是酸性的细胞核被碱性的苏木素染成蓝色,碱性的细胞质被酸性的伊红染成红色。

实验步骤:

1.样品制备:胰酶消化贴壁生长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ml,每孔2ml加于6孔板,

加盖玻片,加入药物培养相应时间,取出盖玻片,用PBS洗涤3次。

2. 样品固定: 95%乙醇固定20min后PBS清洗2次。

3. 染细胞核: 苏木精染色5-10min后自来水水洗。

4. 染细胞质: 伊红染色1-2min后自来水水洗。

5. 脱水、透明: 70%,95%,100%乙醇逐级脱水,二甲苯透明,吹干。

6. 封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甘油,将有细胞的一片的盖玻片向下封固于载玻片上。

实验结果及分析:

染色的结果是酸性的细胞核被碱性的苏木素染成蓝色,碱性的细胞质被酸性的伊红染成红色。如图所示染色的结果随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并且体现出浓度趋势,整体的染色效果尚可。

实验四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实验原理:

吖啶橙是一种与DNA和RNA都能结合的荧光染料,在蓝色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DNA和RNA 都会激发出荧光,活细胞经过固定,染色后细胞DNA成亮绿色,核仁和散布在细胞质中的RNA成橘红色,胞质的其余部分为淡红褐色。死亡的细胞,因为物质就够发生变化,其细胞核成暗绿色,细胞质也是成暗绿色。

实验步骤:

1.胰酶消化贴壁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 /ml, 每孔2ml加于6孔板, 加盖玻片,加入药

物培养相应时间, 取出盖玻片,用PBS洗涤3次,除去血清

2.95%乙醇固定15~30min

3.1%醋酸作用30s,1×10-4AO染色30s~60s,0.1M CaCl2处理30s~2min

4.PBS漂洗3次

5.甘油封片

实验结果及分析:

对照组IC50组

正常细胞染色后发出绿色荧光,密度不均匀呈结构样特征,而凋亡小体边缘清晰,呈染色增强,荧光亢进且密度均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对照明显,可见细胞数量在加药组减少。有细胞正在进行分化,还有分化刚刚结束有细胞正在进行分化,还有分化刚刚结束。

实验五 TRIzol试剂快速分离细胞和组织中的RNA、DNA、蛋白质

实验原理:

TRIzol试剂是目前最常用的细胞和组织中分离RNA的试剂,其主要成

分是苯酚,苯酚的作用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白和核酸物质释放,由于RNA极易被RNase分解,所以TRIzol中常加入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等来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RNase活性,以保证RNA完整。TRIzol试剂还利用RNA、DNA、蛋白质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性质,加入氯仿离心后,溶液分为水相、中间层和有机相,取出水相用异丙醇沉淀可回收RNA,用乙醇沉淀中间层可回收DNA,用异丙醇沉淀可回收蛋白质,从而实现三者快速分离。

实验步骤:

样品处理: TRIzol处理后的样品在室温放置5min,每使用1ml TRIzol加入0.2ml氯仿,剧烈震荡15s,室温放置3min,离心15min.样品分三层:底层为红色有机相,上层为无色水相和一个中间层.RNA主要在水相,中间层和有机层用于分离DNA和蛋白质。

RNA :

放置干燥RNA沉淀,用无Rnase水在55-60度下溶解RNA

取2ul样品用核算微量检测仪测量RNA浓度

另取2ul在琼脂糖凝胶中跑电泳

DNA:

75%乙醇洗DNA沉淀后再离心

试问晾干后NaOH溶解,再用TE,HEPES调节PH

取2ul在核算微量检测仪上测量DNA浓度

蛋白质:

室温晾干后1%SDS溶解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检验

实验结果及分析:

1、RNA电泳图如下:可以看到28,18s,5s三条条带

2.

OD(260nm)/OD(280nm)浓度

RNA 1.79 1192.1 ng/ml

DNA 1.00 174.9 ng/ml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出现阳性结果,但是不是很明显。

4. 本实验得到的结果虽然都出现阳性结果,但是导致得到的物质的收率不是很高有以下几个原因:

a) RNA的得率:样品匀浆时实际量太少,只是样品裂解不够彻底,RNA沉淀没有完全溶解,还有一些污染等原因导致RNA降解。

b) DNA 蛋白质得率:样品的匀浆和裂解的不彻底,得到的沉淀没有很好溶解,再就是得到的组织没有马上处理导致样品的降解。

我们只有严格的按照试验的流程操作,从操作步骤,样品和仪器的准备,以及注意一些操作环境的维护的事项,这样才能够得到欲想要的大分子,进而进行后续的实验.

实验五流式细胞仪凋亡分析AnnexinV/7-ADD双染色法

实验原理:

在凋亡的早期阶段,细胞内的钙离子快速持续上升,使谷氨酰胺转移酶被

激活,造成胞质磷脂不对称丧失,导致膜内侧磷脂酰丝氨酸从细胞内层暴漏与外层,Annexin-V为35-36KD的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并可被FITC荧光物指标记,故AnnexinV被作为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的灵敏指标记之一,7-ADD是一种核酸染料,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晚期和坏死的细胞,因为细胞膜受到破坏,而使细胞核染色。

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2ml(浓度为1×106 /ml)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皿,培养24h后,加入合适凋

亡诱导剂,设置空白对照1孔,加入同浓度药物各3孔(实验组)

2.进行细胞干预刺激24h,收集并用PBS洗涤,计数,离心

3.制备单细胞悬液,将细胞悬重于200ul的1×binding buffer中,每个样本浓度约为1×

106 /ml

4.100ul制备好细胞悬液加入到12mm×75mm试管

5.加入5ulAnnexin-V与7-ADD于制备好细胞悬液中,混匀,室温孵育5min,加

入400ul稀释后的binding buffer, 1h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6.测定要做3管对照

1单纯细胞样本

2细胞样本只加入5ulAnnexin-V

3细胞样本只加入1ul7-ADD

7.细胞仪测定:525nm测FITC,675nm测7-ADD,分析凋亡细胞、活细胞和坏死细

胞百分率。

实验结果及分析

1.这是没有做过药物处理的细胞,所以细胞落在左下象限,还有部分落在右上象限的是死细胞。

2.这是经过药物处理的细胞,可以看到在右下象限出现荧光标记,说明细胞处于凋亡早期。

3.在左上象限出现标记,说明药物处理的细胞处于凋亡中、晚期或是坏死细胞。

4.这个图片比较全面,各个时期的细胞特征都能够体现出来

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报告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2、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3、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设备 1、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试验箱。 试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 2、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已知条件(包括传动零件类型、载荷条件、速度条件): 直齿圆柱齿轮、圆锥滚子轴承、阶梯轴、载荷变动小、传动平稳 绘制传动零件支撑原理简图: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轴承类别:圆锥滚子轴承选择依据:能承受径向和轴向方向的力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轴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选择依据:传动平稳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润滑方式:油润滑选择依据:齿轮圆周速度中低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密封方式:毡圈、端盖凸缘式选择依据:更好的密封轴肩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如何定位:定位的话可以用轴肩、端盖、套筒、挡圈,圆螺母。 选择依据:用外力对零件进行约束,使零件在轴向无法产生相对位移。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6、将所有零件放入试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7、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图纸上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达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8、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分析 1、轴上各键槽是否在同一条母线上。答:是。

细胞培养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报告

细胞培养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报告 姓名:张人龙学号:YX16100508115 专业:中医骨伤科学 实验一:细胞培养 1.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哺乳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为生物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打下基础。 2.实验原理 从生物体中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或传代,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使我们得以直接观察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还可以与体内实验互为补充,可同时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同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耗费少,比较经济,因此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体细胞遗传、分化、胚胎发生、肿瘤发生、免疫学、细胞工程、放射生物学以及老年学等一系列的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继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细胞进行首次培养为原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做再培养,即将培养的细胞分散后,从一个容器以1:2或其他比率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为传代培养,传代培养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要求条件多而严格的实验性工作。所有离体细胞的生长都受温度、渗透压、pH值、无机盐影响,消毒、配液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特别是无菌操作是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 3.实验用品 3.1 材料和标本乳兔、HeLa细胞(人宫颈癌细胞) 3.2 器材和仪器手术器械、平皿、培养瓶、吸管、离心管(灭菌后备用)、酒精灯、烧杯、超净工作台、二氧化碳培养箱、倒置显微镜。 2.3 试剂含有5%小牛血清的MEM培养液、0.01mol/L PBS,0.25%胰蛋白酶一0.02%EDTA混合消化液、75%乙醇。 4.实验方法 4.1 原代细胞培养 4.1.1 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肿瘤学、细胞工程等领域,发展成一种重要生物技术,并取得显著成就。由体内直接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叫原代培养。原代培养细胞离体时间短,性状与体内相似,适用于研究。一般说来,幼稚状态的组织和细胞,如:动物的胚胎、幼仔的脏器等更容易进行原代培养。

B细胞杂交实验报告

苏州大学实验报告 院、系医学部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实验成绩 指导老师葛彦同组实验者实验日期 2020/6/3

六、思考题 1.阐述脾脏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五种状态,以及在HAT选择性培养基里生存与否的原理。 1)五种状态:未融合的B细胞;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B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骨 髓瘤细胞;B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 2)生存与否的原因 B细胞无法在体外长期大量生存,故未融合的B细胞和B细胞相互融合都无法在HAT选择性 培养基生存; 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同核融合细胞在HAT培养液中时,DNA合成的主要途径被A阻断,由于缺乏HGPRT或/及TK,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H及T,无法完成DNA的合成; 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异核融合体即杂交瘤细胞,既从B细胞获得了HGPRT和TK,从而利用培养液中的H和T合成DNA,又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了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在HAT选择培养液中生存下来。 2.现需要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请设计一个实验计划,阐述各阶段的实验 方案和过程,以及所需的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人CD3抗原、小鼠、小鼠骨髓瘤细胞、细胞融合剂、PBS、HAT培养液、120目钢丝筛网、 玻璃平板、96孔细胞培养板、温控离心机。 2)实验方案和过程 a)将人CD3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进行几周加强免疫; b)取小鼠脾脏 处死小鼠,固定于解剖架上打开腹腔,取出脾脏。置于120目的钢丝网中,将网移入 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轻轻压磨,使其成为单个细胞悬液,吸取细胞悬液,与骨髓 瘤细胞SP2/0按比例混合,离心后弃上清; c)用HAT培养基培养纯化,得到杂交瘤细胞,使其产生抗人CD3单克隆抗体。

数字高程模型共14页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 11级_ 实验课程名称数字高程模型 实验名称坡度等地形因子提取的不确定性研究 指导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 2014 至_ 2015 学年_上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编印 一、实验准备

1)DEM网格计算。 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 ---raster processing ----rasampe 将DEM数据分为30M,60m,90m,100m。

2) 计算坡度 地面某点的坡度是过该点的切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是高度变化的最大值比率,表示了地表面在该点的倾斜程度。基于 DEM 数据,利用 Arcgis 的 Slope 工具提取坡度。 分别计算不同分辨率30、60、90、100的坡度图。 如下图所示为30M 、100M 的坡度分布图。

30m 100m 60m 90m 提出的坡面特征分析的自然地域导向表,将坡度重分类为 0°~3°,3°~5°,5°~15°,15°~25°,25°~30°,30°~ 45°,>45°七级。

重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30M 60M 90M 100M 3) 坡向计算 地面任何一点切平面的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与过该点的正北方向的夹角成为该点的坡向。坡向是决定局部地面接收阳光和重新分配太阳辐射量的重要地形因子之一,直接造成局部地区气候特征的差异。坡向还直接影响到诸如土壤水分、地面无霜期以及作物生长适宜性程度等多项重要的农业生产指标。 坡向图: 30m 60m 90m 100m 4)坡向重分类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A2)实验报告 徐嘉宁 沈阳理工大学 2006.10

目录 一. 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1) 1.1. 实验目的 (1) 1.2. 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 1.3. 实验步骤 (1) 1.4. 数据和曲线 (1) 二. 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3) 2.1. 实验目的 (3) 2.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3) 2.3. 实验步骤 (3) 2.4. 数据和曲线 (3) 2.5. 思考题 (4) 三. HS-A型液体动压轴承实验报告 (5) 3.1. 实验目的 (5) 3.2. 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5) 3.3. 实验步骤 (5) 3.4. 数据和曲线 (5) 四.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8) 4.1. 实验目的 (8) 4.2. 实验内容 (8) 4.3. 实验结果 (8) 五. JDI—A型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报告 (10) 5.1. 实验目的 (10) 5.2. 实验内容 (10) 5.3. 实验结果 (10) 六. 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实验报告 (12) 6.1. 实验目的 (12) 6.2. 实验内容 (12) 6.3. 实验步骤 (12) 6.4. 实验结果 (12)

一.皮带传动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1.实验目的 1.2.实验机构造及测试原理 1.3.实验步骤 1.4.数据和曲线

二.齿轮传动效率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1.实验目的 2.2.实验机构及测试原理 2.3.实验步骤 2.4.数据和曲线

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题目】 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与变化。 【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GKN溶液、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倒置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滴管等。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合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 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姓名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实验步骤】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化学诱导融合的方法,利用PEG使鸡血红细胞发生融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取鸡血2ml+2mlAlsever液,再加入6mlAlsever液,混匀后制悬液(4℃保存)【老师已做好,可直接使用】 2、取(1)中悬液1ml+4ml的0.85%的NaCl溶液,进行以下三次离心处理: ①在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②1000-1200r/min下离心5min,去掉上清液,再加入0.85%的NaCl溶液至5ml; ③1000-1200r/min下离心7min 【因时间关系此次实验只离心一次】 3、将离心后的沉降血球(去上清后约0.1-0.2ml)加入GKN至1-2ml,使之成为10%的细胞悬液; 4、取上述10%的血球悬液1ml,加入3mlGKN液,使每毫升含血球15000000个; 5、分别取(4)1ml+0.5ml50%PEG,(4)0.5ml+0.5ml50%PEG,(4)0.5ml+1.0ml50%PEG,混匀滴片,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号溶液。在常温下2-3min后,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 1、实验中可观察到两个和多个细胞发生质膜融合现象,可看到不同融合状态的细胞: ①两细胞的细胞膜相互接触、粘连; ②接触部分的细胞膜崩解,两细胞的细胞质相同,形成一个细胞质的通道,呈现哑铃状; ③通道扩大,两个细胞连成一体,呈现一个长椭圆形细胞; ④细胞融合完成形成含有双核或者多核的细胞,呈圆形。 比较典型的细胞融合时的形态如下图: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讲义[1]

数字高程模型 实验讲义 南阳师范学院环旅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编 2011年2月

前 言 Miller于1958年提出首次提出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概念。经过40多年的发展,DEM的诸多基础理论问题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正在形成,DEM在许多领域的工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DEM已成为各类GIS数据库的核心数据之一。国家测绘部门将DEM作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NSDI)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在理论研究方面,DEM的不确定性、DEM的尺度效应、DEM的地学分析、基于DEM的数据挖掘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应用方面,也从一般的地形因子提取、支持三维漫游等简单应用向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可以说,DEM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海拔的空间数据,更代表着一种地学处理的方法。 适应于学科发展和实践需要,各高等院校的有关专业,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都纷纷将数字高程模型作为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我学院办有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等专业,数字高程模型一直是此二专业的重要课程。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实验讲义,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使用。本实验讲义中,以验证、探索理论知识和传授技能作为基础目标,另外还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如果说知识和技能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意识则决定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动机,能力则是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代地学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具备一系列意识和能力。虽然,高校通常设置培养意识和能力的公共课程;但是,专业课教学也应该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样以来,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特定的意识和能力。本课程所涉及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和统合能力等。 本讲义共7个实验,需要16个实验课时。实验类型包括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有实验原理的详细介绍,实验过程中的必要之处作了解释和提示。实验后安排了思考题,要求学生们通过在实验中的探索来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DEM的理论和方法。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轴系结构设计与搭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机械传动装置中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场合。 2.根据各种不同的工作条件,初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通过模块化轴系搭接实践,进一步掌握滚动轴承支承轴系结构中工艺性、标准化、轴系的润滑和密封等知识。 二、主要的实验设备 模块化轴系搭接系统:提供可实现多方案组合的基本轴段,以及轴系常用的零件如轴套、轴承、端盖、密封件、机架等。 2.测量与装拆工具 三、实验题目 1.单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2.二级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3. 二级齿轮减速器中间轴轴系结构 4.锥齿轮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5.蜗杆减速器输入轴轴系结构 详见“轴系机构明细表” 四、实验要求 每位同学选择设计题目中一个轴系结构,根据该结构简图和搭接零件明细表设计轴系结构装配图(建议采用M=1:1比例,3#坐标纸,手绘)。 2.分析轴的各部分结构,形状,尺寸与轴的强度,刚度,加工,装配的关系。 3.分析轴上的零件的用途,定位及固定方式。 4.分析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的固定,调整方式。 5.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结构和特点。 6.携带所绘制的完整的装配图在实验室进行轴系搭接实验。 7.按照轴系结构模块的可行方案修改原设计,最终完成一个轴系结构的设计与搭接。 8.课后根据实验修改设计画出正确装配图。完成实验报告。 (注:装配图采用1:1比例,符合制图标准,标注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 五、思考题 为什么轴通常要做成中间大两头小的阶梯形状?如何区分轴的轴颈,轴头和轴身各轴段,对轴各段的过渡部分和轴肩结构有何要求? 2.你设计的轴系中轴承采用什么类型?它们的布置和安装方式有何特点?实际当中选择的根据是什么? 3.该轴系固定方式是用“两端固定”还是“一端固定,一端游动”?如何考虑轴的受热伸长问题?

细胞工程实验报告

原理,实验步骤或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注意事项,实验感悟 实验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一、实验目的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二、实验原理 配置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置,即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置即可。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1.试剂 NH 4NO 3 ,KNO 3 ,KH 2 PO 4 , CaCl 2 ·2H 2 O ,MgSO 4 ·7H 2 O,FeSO 4 ·7H 2 O Na 2-EDTA,MnSO 4 ·4H 2 O,ZnSO 4 ·7H 2 O, , KI,CuSO 4 ·5H 2 O,CoCl 2 ·6H 2 O,肌醇,甘氨酸, 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蒸馏水NAA,6-BA 2.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烧杯(50ml、100ml、500ml、1000ml)量筒(1000ml、100ml、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试剂瓶,玻璃棒数支,药芍,称量纸等。 四、实验步骤 1 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先用量筒称量适当蒸馏水放入500ml烧杯中,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 NH 4NO 3 ,KNO 3 , KH 2 PO 4 , MgSO 4 ·7H 2 O, CaCl 2 ·2H 2 O,待第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二种化合物,当最后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然后转移至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2 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按照配方表中用量用电子天平依次称取MnSO 4·4H 2 O, ZnSO 4 ·7H 2 O H3BO3 , KI, Na 2 MoO 4 ·2H 2 O,CuSO 4 ·5H 2 O, CoCl 2 ·6H 2 O,按制备母液I的方法逐个 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然后定容至5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3铁盐母液的制备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 【实验目的】 1.掌握聚乙二醇(PEG )诱导体外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 体外诱导鸡血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又称体细胞杂交,是指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细胞融合成异核体细胞,随后,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核膜崩溃,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杂种细胞(hybrid cell )。细胞融合技术是研究细胞遗传、基因定位、细胞免疫、病毒和肿瘤的重要手段。 显微镜下的细胞融合过程 融合过程中两个细胞膜的变化过程

依据融合过程采用的助融剂的不同,细胞融合可分为:(1)病毒诱导的细胞融合,如:仙台病毒(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HVJ);(2)化学因子诱导的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3)电场诱导的细胞融合;(4)激光诱导的细胞融合。 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聚体。PEG可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引起细胞融合。该方法应用分子质量为400—6000的PEG溶液引起细胞的聚集和粘连,产生高频率的细胞融合。融合的频率和活力与所用PEG的分子质量、浓度、作用时间、细胞的生理状态与密度等有关。 【方法与步骤】 1. 鸡血细胞的获得: 从家鸡的翼根静脉用注射器采血,注入试管后,迅速加入肝素(100U 肝素/ 5ml全血)混合,制成抗凝全血。 2. 鸡血细胞储备液的制备: 在抗凝全血的试管中,加入4倍体积的0.85 %NaCl溶液,制成红细胞储备液,置于4℃冰箱内可供一周内使用。 3. 鸡血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鸡血细胞储备液1ml,加入4ml 0.85 %NaCl溶液,混匀后,12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再加入5ml 0.85 %NaCl溶液按上述条件离心一次。最后,弃去上清液,加入10ml的GKN 溶液制成鸡血细胞悬液。 4. 计数: 取0.5ml鸡血细胞悬液,加3.5ml的GKN溶液进行稀释,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若细胞浓度过大,用GKN溶液稀释至1X107个/ml左右。 5. 鸡血细胞的收集: 吸取1ml鸡血细胞悬液放入离心管中,加入4mlHanks液混匀,1000rpm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手指轻弹离心管底部,使沉淀的血细胞团块松散。 6. PEG诱导细胞融合: 吸取0.5ml 37℃的50%PEG4000溶液,慢慢沿着离心管壁逐滴加入,边加边轻摇离心管,使PEG与细胞混匀,然后在37℃水浴中静置2min。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与参考答案图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测绘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拼装和测绘,熟悉并掌握轴的结构设计以及轴承组合设计 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了解并掌握轴系结构的基本形式,熟悉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功能和工艺要求。掌握轴系零、部件的定位和固定、装配与调整、润滑与密封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根据选定的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方案,按照预先画出的装配草图进行轴系结构拼装。检查原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 2.测量一种轴系各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并绘出轴系结构的装配图,

标注必要的尺寸及配合,并列出标题栏及明细表。 三、实验设备和用具 1.模块化轴段(可组装成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 2. 轴上零件:齿轮、蜗杆、带轮、联轴器、轴承、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圆螺母、轴端挡板、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孔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 3. 工具:活搬手、胀钳、内、外卡钳、钢板尺、游标卡尺等。 四、实验步骤 1. 利用模块化轴段组装阶梯轴,该轴应与装配草图中轴的结构尺寸一致或尽可能相近。 2. 根据轴系结构设计装配草图,选择相应的零件实物,按装配工艺要求顺序装到轴上,完成轴系结构设计。 3. 检查轴系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并对不合理的结构进行修改。合理的

轴系结构应满足下述要求: 1)轴上零件装拆方便,轴的加工工艺性良好。 2)轴上零件固定(轴向周向)可靠。 4.轴系测绘 1)测绘各轴段的直径、长度及轴上零件的相关尺寸。 2)查手册确定滚动轴承、螺纹联接件、键、密封件等有关标准件的尺寸。 5.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1) 测量出的各主要零件的尺寸,对照轴系实物绘出轴系结构装配图。 2)图幅和比例要求适当(一般按1:1),要求结构清楚合理,装配关系正确,符合机械制图的规定。 3)在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主要有:两支承间的跨距,主要零件的配合尺寸等。 4)对各零件进行编号。并填写标题栏及明细表(标题栏及明细表可参阅配套教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原代培养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同组成员: 一、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种。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这一方法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原代培养的方法: 1、组织块法在平皿中用弯头剪把组织尽量剪碎,每个组织块小于1mm3大小。用Hanks 液洗涤2—3次,自然沉淀。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将组织块贴于培养瓶进行培养。 2、酶消化法将1mm3大小的组织块放入1个三角瓶内加入10—30ml的%的胰蛋白酶。370C磁棒搅拌消化20-30分钟。然后终止消化。用几层无菌纱布过滤。取过滤液,离心800rpm 5—10分钟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带有双抗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瓶培养。 取材注意事项: 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取材应严格无菌。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如手术刀或剃须刀片切碎组织,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要仔细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可在含少量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取材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一般来讲,胚胎组织较成熟个体组织容易培养,分化低的较分化高的组织容易生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细胞原代培养原理 2、熟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与过程 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应用 4、独立进行细胞原代培养操作 三、实验材料 手术小直剪刀、眼科直镊子、眼科弯镊子、玻璃平皿、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 动物:9-12日龄的鸡胚蛋 四、实验步骤

PEG促细胞融合实验报告

题目:PEG促细胞融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融合的方法 2.学习使用PEG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在自然条件下或用人工方法(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使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由于体外培养的细胞很少会发生自发融合融合频率大约在10?4-10?6之间,因此要采用生物、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人为地促使细胞融合。 2.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 a)生物方法:病毒(Sendai virus,Newcastle disease virus,Vaceine virus) b)化学方法:聚乙二醇、盐类融合剂、二甲亚砜(DMSO)、甘油-醋酸酯、油酸盐、脂 质、Ca2+配合物等。PEG相对分子质量在200-6000均可用作细胞融合剂。普遍认为 聚乙二醇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 散和重组,由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和以及彼此的表面张力作用, 从而使细胞发生融合。在众多的化学试剂中,PEG应用最为广泛,因PEG液比病毒 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而且促进细胞融合的能力更强。 c)物理方法:电融合:电处理融合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细胞融合技术,是 融合率大为提高。电脉冲作用时引起膜结构局部扰乱,出现小孔洞。而相对的脂 双层间分子在范德华力作用下,形成脂分子桥。由于连接处的细胞膜表面曲率大, 处于高张力状态,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最终导致两细胞逐渐融合成一个圆 形的大球状细胞。与ⅣG法比较,电融合法融合率高:重复性强:诱导仅发生在 质膜接触部位,对细胞或原生质体伤害小:融合是在同步状态下进行,活细胞数目 多;装置精巧,方法简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或录象融合过程:免去PEG诱导后的 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制性强。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实验材料: a)50%PEG混合液

数字摄影测量实验报告

《数字摄影测量学》之“4D 产品生产”综 合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任务及目的 在所有专业课程结束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通过毕业前的以实际生产为标准的4D 产品生产实习,进一步深入掌握摄影测量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全数字摄影测图过程。包括掌握VirtuoZo 的主要模块的功能、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栅格地图(DRG)、数字线画地图(DLG)的制作工艺与流程。并在4D产品基础上,制作出该区域虚拟现实成果。 此实习主要针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的本科生。 二、试验流程 设置模型参数设置 影像 参数 设置 DEM 参数 设置 正射 影像 参数 设置 等高 线参 数 模型定向 (内相对绝对) 打开工程 打 开 模 型 核线重采样 影像匹配 编辑匹 配结果 生成 DEM 生成 等高线 生成正 射影像 生成等高线叠合 正射影像 IGS编辑4D产品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

三、内容和形式 ●了解掌握VirtuoZo 的主要功能模块,利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完 成一个区域的加密任务 ●利用空中三角测量的成果,生成DEM ●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生成DOM,并且进行影像镶嵌 ●采用已有航空影像的调绘资料,结合等高线图完成一幅全要素矢量 DLG 制作 ●对已有的纸质地形图扫描数字化,完成DRG 制作 ●将4D成果,导入三维软件,制作虚拟现实场景; 四、实验准备 ●23×23一对数字航空影像以及相应的影像参数。例如:主距、框标距、 摄影比例尺、成图比例尺、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的间隔参数以及正 射影像的比例尺等。 ●每个学生提供一台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 及立体观测设备

数字地面模型实验报告

山东师大地理教学实验中心 专业实训实习报告 备注:根据实际要求可加附页。电子文本与此等效。

1.在ArcCatalog中创建等高线图层和等高点图层 1)建立图层。在ArcCatalog 模块中新建一个Shape file文件。 2)设置图层类型。通过Create New Shape file 创建shapefile对话框,给Shape file 文件起一个图层名字,等高线图层为line等高点图层为point,同时在Feature Type 要素类型下拉列表中根据图层类型选择:线图层选择折线line,点图层选择Point点。如图1.1 ,1.2 图1.1 图1.2

3)设置图层坐标系。点击Edit编辑按钮,弹出Spatial Reference属性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 通过两种方式设置图层文件的坐标系。点击按钮导入poly的坐标系为参考坐标系,如图1.3点击确定完成。 图1.3 2.等高线数字化环境的设置(Snap) 1)加载图层。在Arc Map 中,同时打开栅格图像和矢量图层(Shape file 文件)即line等高线图层和point等高点图层,选中line图层。打开编辑器选择开始编辑,然后在创建要素工具栏中国选择线开始以栅格图像为为基础画出等高线如图2.1,2.2同样的方法进行等高点图层的绘制。完成后如图2.3

图2.1 图2.2

图2.3 3.数字化等高线 1)属性加载字段。等高线图层完成后点击编辑器选择停止编辑,右击line图层-→Open Attribute Table打开表,点击表选项按钮,选择添加属性—添加high高程字段,选择适当类型,点击OK 便完成了对高程点图层的属性设置。等高点point图层中还要添加name字段。 2)点击工具栏中编辑器—开始编辑,开始属性编辑,点击栅格图像上每一个需要矢量化的对象,每矢量一个对象,就要在其属性表中添加相应信息(可以从栅格图像上得到)如每一条等高线需要在属 性表中添加其高程数据,每一个等高点需要添加其名字和高程数据,等高线属性表完成后如图3.1. 图3.1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 课程编号:2511240 英文名称:Cell Biology and Cell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王昌留 师资队伍:王昌留、黄玲、李清、曲明娟、孙振兴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植物学实验/2511110、动物学实验/2580070、生物化学实验/2501040 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36 课外学时 总学分:1 采用教材及参考书: 1. 安利国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4 2. 杨汉民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志勇:《细胞工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3 4. 徐承水,党本元主编:《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 5. 王金发主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3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在学生已修完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上而设立的,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既包括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又包括细胞工程综合实验,是一门对实验仪器要求较高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功能与生命活动的基本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生物学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和终期考核成绩(占40%)三部分构成。 本实验包括的实验项目包括: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轴系结构的观察分析,理解轴、轴承、轴上零件的结构特点,建立对轴系结构的感性认识; 2.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 3.了解并掌握轴、轴承和轴上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工艺要求、装配关系、轴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及调整方法等,巩固轴系结构设计理论知识; 4.分析并了解润滑及密封装置的类型和机构特点; 5.了解并掌握轴承类型、布置和轴承相对机座的固定方式。 二、实验设备 1.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提供能进行减速器组装的圆柱齿轮轴系,小圆锥齿轮轴系及蜗杆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的全套零件。该实验箱能够方便的组合二十种以上的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按图选取零件和标准件进行组装分析,也可以另行设计新的方案组装。 该设备主要零件包括底板、轴承、垫圈、孔用弹性挡圈、轴用弹性挡圈、端盖、轴承座、齿轮、蜗杆、圆螺母、轴端挡圈、轴套、键、套杯、螺栓、螺钉、螺母等。2. 测量及绘图工具 300mm钢板尺、游标卡尺、内外卡钳、铅笔及三角板(学生自备)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

2. 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 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 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 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 (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或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或油润滑); (4)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 组装轴系部件 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 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 测量零件结构尺寸(支座不用测量),并作好记录。 7. 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交还所借工具。 8.根据结构草图及测量数据,在3号图纸上用1:l比例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要求装配关系表示正确,注明必要尺寸(如支承跨距、齿轮直径与宽度、主要配合尺寸),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 9.写出实验报告。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报告(样式) 专业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 已知条件 三、实验结果 1、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 2、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

细胞传代实验报告

细胞传代培养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哺乳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为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 应用打下基础。 二、原理 从生物体中取出某种组织或细胞,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使其生存、生 长、繁殖或传代,这一过程称为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使我们得以直接 观察 活细胞,并在有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避免了体内实验时的许多复杂因素,还可 以与 体内实验互为补充,可同时提供大量生物性状相同的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耗费少,比较 经济, 因此成为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继代)培养。直接从体内获取的组织细胞进行首次培养 为 原代培养;当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则需要做再培养,即将培养的细胞 分散 后,从一个容器以1:2或其他比率转移到另一个或几个容器中扩大培养,为传代培养, 传 代培养的累积次数就是细胞的代数。 细胞培养是一种程序复杂、要求条件多而严格的实验性工作。所有离体细胞的生长都受 温度、渗透压、ph值、无机盐影响,消毒、配液等均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特别是无菌 操 作是细胞培养成败的关键。 三、材料和试剂 1、细胞:293细胞株 2、试剂:0.25%胰酶、1640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 3、仪器和器材:倒置显微镜,培养箱、电动枪,培养板,吸液枪,5ml玻璃吸管、酒精 灯等 四、操作步骤 1、将长满细胞的培养板中原来的培养液吸去。 2、加入1~2ml 0.25%胰酶溶液,使板底细胞都浸入溶液中。 3、马上吸走胰酶液,再次加入2ml左右的胰酶,同样马上吸去,再加入几滴胰酶放入 培养箱中消化几分钟 4、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反复吹打成悬液,再按照观察的生长情况确定的传代比例传代 5.根据确定的比例来取需要的量(剩余的细胞拿来做细胞计数),加入4ml左右的培养液 6.前后左右的来回震荡使细胞分散均匀后,将培养板放入培养箱 7.收拾整理超净台 附:消化液配制方法: 称取2.5克胰酶蛋白酶,加入100ml10xpbs+纯水溶解到1l,滤器过滤除菌,4℃保存, 用前可在37℃下回温。 10x pbs配方:na2hpo4(14.2g) kh2po4(2.32g) nacl(80g) kcl(2.02g) (调至ph=7.4) 五、实验结果

04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8年4月9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丁志康系年级:2016级组别:1-1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动物细胞融合实验学号:201600140055 实验序号:4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3.观察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细胞的行为和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细胞融合的概念 细胞融合(cell fusion),细胞遗传学名词,是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的杂种细胞的过程,也被称为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导融合。 2、细胞融合的方法及发展简史 ①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 a.生物法(病毒诱导融合): 某些病毒因为其被膜中含有融合蛋白,可以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同时也可以介导细胞 与细胞的融合,所以这些病毒经紫外线灭活后可作为细胞融合的生物诱导剂使用,例如仙台 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b.化学法(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 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 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 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 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是广 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c.物理法(电激诱导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 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 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②细胞融合的发展简史 Muller于1838年观察到脊椎动物肿瘤细胞能在体内自发地融合产生多核的肿瘤细胞。 Virchow于1858年描述了正常组织、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现象。 Luginbuhl于1873年观察到天花病人的血液中也有多核的血细胞存在。 Lange于1875年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的血液细胞发生融合的过程。

Cass软件上机实验报告

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1002601 姓名:翟彬彬 学号:1002601-04 实验时间:2011年10月 实验地点:湖南城市学院 指导老师:王平

目录 实验一、点号定位 (3) 实验二、测制地形图 (7) 实验三、测制地籍图 (13) 实验四、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数字化 (21) 实验五、CASS在工程中的应用 (25)

CASS软件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点号定位 班级:1002601 姓名:翟彬彬学号:1002601-0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集成环境界面和功能; 2、掌握地形图的基本作图方法,熟悉CASS常用的操作命令。 3、学习如何做一幅简单的地形图。 二、实验原理 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保证所有点可见,然后再在所定区域内展点,再根据所展的点号及其属性画出相应的地物和地貌。 三、实验内容 演示地形图的成图过程,介绍点号定位的成图模型。 四、实验数据 在本次试验中,所用数据为测绘1002601班指定的“study.dat”数据文件。

五、实验步骤 1、定显示区 进入CASS主界面,鼠标单击“绘图处理”项,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定显示区,在出现的对话窗中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确定后命令区显示最小坐标(米):X=31056.221,Y=53097.691;最大坐标(米):X=31237.455,Y=53286.090。 2、选择测点点号定位成图法 移动鼠标至屏幕右侧菜单区之“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点号坐标数据文件名,命令区提示:读点完成!共读入106个点。 3、展点 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菜单“绘图处理”项按左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再移动鼠标选择“绘图处理”下的“展野外测点点号”项,按左键,出对话框,输入对应的坐标数据名后,便可在屏幕上展出野外测点的点号。 4、绘平面图 按照具体方法绘制要求得到的平面图,最后得到成果。如绘制平行等外公路时,选择右侧屏幕菜单的“交通设施/公路”按钮,在弹出的界面中找到“平行等外公路”并选中,再点击“OK”,命令区提示:绘图比例尺1:输入500,回车;点P/<点号>:输入92,回车;点P/<点号>:输入45,回车;点P/<点号>:输入46,回车;点P/<点号>:输入13,回车;点P/<点号>:输入47,回车;点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