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历程20110815

巴菲特投资历程20110815
巴菲特投资历程20110815

1961年,10%股权,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National American Fire Insurance)

1961年,投资金额,桑伯恩地图公司(Sanborn Map)

1961年,100万美元70%股权,邓普斯特尔机械制造厂(Dempster Mill Manufacturing)1962年年底,投资金额,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1964年年初,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1966年,400万美元5%股份,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1966年,投资金额,霍克希尔德—科恩百货公司

1966年,投资金额,联合制衣公司

1967年,860万美元,国家赔偿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 Company)

1968年,投资金额,蓝筹印花公司(Blue Chip Stamps)

1969年,投资金额,伊利诺伊州国家银行(Illinois National Bank)

1969年,投资金额,洛克福信托公司(Trust of Rockford)

1969年,投资金额,韦斯科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

1969年,投资金额,华盛顿月刊

1969年,投资金额,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

1969年末期,投资金额,华盛顿月刊

1969年末期,32000美元,奥马哈太阳报

1971年,2500万美元,喜诗糖果公司(See’s Candy)

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公司(See’s Candy)

1972年,投资金额,加州水利服务公司

1972年,投资金额,史密斯菲尔德公民银行

1972年,投资金额,信托公司

1972年,投资金额,通用汽车

1972年,投资金额,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投资公司

1972年,投资金额,克利夫—克里夫钢铁公司

1972年,投资金额,纳那多房产公司

1972年,投资金额,奥马哈国民银行

1973年,投资金额,国民普莱斯托实业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底特律国际桥梁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斯佩里—哈钦森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美国卡车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万星威服装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汉迪哈曼工业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丁·沃尔特·汤姆逊广告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信义房产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添惠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国王百货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摩西鞋业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福特汽车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买就省连锁店

1973年,投资金额,米切姆·琼斯及坦普尔顿公司

1973年,投资金额,大联合超市

1973年,投资金额,斯图贝克—沃灵顿公司

1973年2月,27美元/18600股,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1973年5月,23美元/40000股,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1973年9月,20.75美元/87000股,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1974年1月8日,投资金额,联合出版公司

1974年,17%股份,IPG广告集团

1976年7月,a.2.125美元/50万股;b.400多万美元,政府雇员保险公司1977年,投资金额,布法罗新闻报(Buffalo News)

1978年底,投资金额,多元零售(Diversified Retailing)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美国阿美拉达赫斯公司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美国广播公司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通用食品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奈特·里德报业公司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通用媒体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Safeco保险公司

20世纪70年代后期,投资金额,F·W·伍尔沃思公司

1983年,80%股权,内布拉斯加家居店

1985年10月23日,60美元/3.15亿美元,斯科特-费兹公司

1986年,投资金额,大西洋再保险

1989年,80%股权,波仙珠宝店(Borsheim)

1993年,4.33亿美元,德克斯特鞋业有限公司(Dexter Shoe Company)1995年,投资金额,中美能源公司

1996年,投资金额,飞安公司(Flight Safety)

1996年,投资金额,奈特捷(Net Jet)

2002年,投资金额,科恩河(Kern River)

2002年,投资金额,北方天然气管道公司(Northern Natural)

2002年,投资金额,农业机械CTB

巴菲特名言经典语录

巴菲特名言经典语录 导读:本文是关于语录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判断一家企业的价值、一半是靠科学研究、一半是靠艺术上的灵感。 2、在生活中,我不是最爱欢迎的,但也不是最令人讨厌的人。我哪一种人都不属于。 3、如果你能从根本上把问题所在弄清楚并思考它、你永远也不会把事情搞得一团遭! 4、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5、如果你基本从别人那里学习知识,你无需有太多自己的新观点,你只需应用你学到的最好的知识。 6、在股票市场中、唯一能让您被三振出局的是-不断的抢高杀低、耗损资金。 7、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年,而要毁掉它,分钟就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你做起事来就会不同了。 8、归根结底,我一直相信我自己的眼睛远胜于其他一切。 9、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 10、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这种才能的、即始终能知道一切。但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有这样的才能。他们寻找和精选世界上被错误定价

的赌注。 11、从巨额的消费中,我不会得到什么快乐,享受本身并不是我对财富渴求的根本原因。对我而言,金钱只不过是一种证明,是我所喜欢的游戏的一个计分牌而已。 12、你真能向一条鱼解释在陆地上行走的感觉吗?对鱼来说,陆地上的一天胜过几千年的空谈。 13、反对把智商当做对良好投资关键、强调要有判断力、原则性和耐心。 14、不需要等到股价跌到谷底才进场买股票、反正你买到的股价一定比它真正的价值还低。 15、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财富随兴趣,而不是兴趣追随财富。可以参考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呢? 16、生活的关键是,要弄清谁为谁工作。 17、关于两种信息”可以知道的事情和必须知道的事情。你知道的所有事情中,具有重要性的事情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18、实际上,如果没有十足的的把握,我不会轻举妄动。 19、任何不能永远发展的事物,终将消亡。 20、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 21、不是贪婪,而是嫉妒推动着世界前进。 22、我不拿任何工作与我的工作做交易,并且我的工作中包含着政治生活。 23、在商业不景气时,我们散布谣言说,我们的糖果有着春药

巴菲特投资经营理念十三条原则

巴菲特投资经营理念十三条原则

巴菲特投资经营理念十三条原则 不少投资人和管理者都表示,阅读巴菲特向哈萨韦公司股东大会提出的报告时得到的教益,胜过任何一本金融教课书。每次在年报里,巴菲特总要讲述他对市场的洞见和对局势的感悟,来和股东们分享,并逐年修正自己的观点。这部分的内容通常由巴菲特自述,庄谐并呈,目的是要帮助股东“了解我们(他本人和蒙格)的经营、目标、哲学及其限度。”巴菲特将自己的投资经营理念整理为十三条原则,坦诚相教,不稍伪饰,的确是混沌商界难得的一股清泉。这些原则无不能切中管理中常见问题的症结,因而被投资界推重为“金箴”(oracle),令人击节称赏。以下是意译摘编: 一、“我们虽为公司法人代表,但和股东的关系有如合伙人,我们不过是经理合伙人(managing partners) 而已。股东而不是公司才是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不论股份大小,凡是哈萨韦公司的股东,大家都是风雨同舟的伙伴。既是这样,我们对投资持长期态度,而股价的短期波动于我们就是无关宏旨的。除非时机成熟和价格特别有利,否则我们是不会增加投资额的。” 二、“作为风雨同舟的伙伴,董事会的每一位成员都把自己大部分财产投入公司,以示祸福同系。巴菲特家99%,蒙格家90%以上的财产都投在公司里。虽然不能

保证投资稳赚不赔,但我们把全部鸡蛋都放在这个篮子里的做法至少可以使大家放心,我们将全力以赴。同时我们也不会多拿,所有的赢利都将严格按股份比率分配。假如经营失算的话,我们也会按同一比率承担亏损。” 三、“我们从不用单纯的规模增长来衡量公司的绩效,而是以每股的成长来衡量。虽然我们知道随着资产的扩大,每股的成长会日趋缓慢,但期待成长率应超出美国大公司的平均水平,否则我们将深感失望。” 四、“对于收购公司,我们认为熊市似乎更能带来有利的机会。首先在熊市会压低价格,对收购有利;其次是比较容易找到买进的机会,以划算的价格收购经营出色的企业的一小部分,或者增加我们已经拥有的股份;第三,我们已拥有股份的一些公司会趁股价低迷之机进行股票回购,好处更显著。总之,从长远来讲,在股市下挫时我们往往获利更多。因此各位在股市下挫时毋需惊慌或悲伤,对公司来说这反而是个好消息。” 五、“公司以参股形式持有一些大公司以及百分之百地拥有其他一些公司,但是会计准则所要求的合并报表的数字常常未能充分揭示这些营业实体的经济含义。为此,我们特别再提供其他一些重要数据,并且逐一分析各个

巴菲特投资宝典

巴菲特投资宝典 美国华尔街投资大师巴菲特投资赚钱宝典大致可概括为: 5+12+8+2。即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 投资方式。 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8项选股标准 1.必须是消费垄断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5.财务稳键。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 8.价格合理。 2项投资方式 1.卡片打洞、终生持有,每年检查一次以下数字:A.初始的权益报酬率;B.营运毛利;C.负债水准;D.资本支出;E.现金流量。 2.当市场过于高估持有股票的价格时,也可考虑进行短期套利。 某种意义上说,卡片打洞与终生持股,构成了巴式方法最为独特的部分。也是最使人入迷的部分。 延伸阅读:巴菲特投资理念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个人总结)

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个人总结).txt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是中间的通道。试金可以用火,试女人可以用金,试男人可以用女人--往往都经不起那么一试。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原则: 1、用买企业的方法买股票。这是巴菲特投资的核心理念,虽然巴菲特凭借单一的证券投资即夺得世界首富的宝座,但事实上巴菲特是个“不参加企业管理的企业家”,他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分享企业的成长价值,购买股票只是控制企业的一种手段而已。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的业务运营(产品和服务、劳资关系、原料成本、厂房设备、资本转投资需求、库存、应收帐款、营运资金需求等),注意力从不放在行情上; 2、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3、热情是成功的动力,诚实是成功的基本条件,要敢于承认错误; 4、不泄露自己的商业机密; 5、未来永远是不明白的; 6、长期投资。在价钱合适的时候买入好公司股票,只要这些公司保持良好的业绩,就不要把它们放出去。 7、保持安全边际,杜绝损失。安全第一,当价格远远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时投资,并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 8、善于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9、做一名成功和快乐的投资者; 10、熊市是投资的良机。市场经常是较妄过正,熊市中经常出现大量的价值被低估的企业,正是千载难逢的投资良机。 11、一旦认定就大笔投资下去,喜欢“一股致富”。巴菲特不相信现代投资(000900,股吧)组合理论,他的股票组合常常是很少的数量。(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马格维茨、威廉夏普等人的模型基础上的,运用数学方法,用协方差来衡量风险程度,借此寻求风险和收益平衡,以满足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 12、偏执型投资。不要跟着羊群走,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工作。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观念,然后坚持它,认准一个目标干到底。 13、投资企业的选择: ⑴注重公司“实质价值”,重视资产的质量。营业绩效参照5年以上的公司平均收益率,使用本益比(市盈率)、营业利润率、清算价值、盈余成长率等指标,量化股票的投资价值。按照格林厄姆的分析方法,找出实质价值高于市场价值一定程度的股票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2012-02-05 16:26:43) 巴菲特在1988、1989年重仓买入可口可乐,而且一直持有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在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资组合中,其持仓的可口可乐市值除了在2006年被美国运通超出,其他年份都位居第一。 我们试图观察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过程,从中看看他的选股和选时,当然凭我们的阅历,只是粗浅的一己之见。基于自己以前对巴菲特的认知,我认为他的选股原则:选好公司,因为时间是好公司的朋友;选时原则:逆向投资,或者说“他人贪婪我恐惧,他人恐惧我贪婪”,再或者说安全边际,中间的道理其实都一样。 1、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的时点 巴菲特集中于两个时点买入可口可乐,经多次送股后,当前持股2亿股,是可口可乐最大单一股东,约占8.6%。

(1)核心介入时间点:1988H2-1989H1重仓买入18700万股(送股后),特征如下: u 右侧交易 u 介入市盈率,动态约15倍,静态约17倍 u 处于股价3年(1986H2-1989H1)盘整的末期,这一期间业绩走的V型 (2)小幅加仓时间点:1994上半年买入1300万股(送股后),特征如下:u 是否右侧交易未知,但下半年股价就大幅上扬 u 介入市盈率,动态约21倍,静态约25倍 u 处于股价2.5年(1992H1-1994H1)盘整的末期,期间业绩增长还不错 从上述巴菲特两次介入可口可乐的时点看,反映了老人家“逆向投资”的原则,但我有个疑问是:为什么两次都能够踏准节奏,在调整末期介入?调整末期,意味着此时悲观情绪释放殆尽。 前面一次还可以理解,老人家对公司的理解及其深刻,对业绩的追踪和预见应该不成问题,他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对短期业绩的偏好。但后一次增持时,可口可乐的PE不低,而且业绩并没大波动,不太好理解为什么老人家在此时介入。尽管我们注意到,1992H1-1994H1这一期间,可口可乐股价明显跑输道琼斯指数,相对吸引力增强,但这只是一个比较勉强的解释。 2、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的理由 从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我们可以已经看到其中关键的原因,但肯定不止这些。 意译自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一旦我们找到杰出管理层所经营的非凡生意,我们当然乐意一直持有。对可口可乐所经营的高毛利率产品,我的确看到了它们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教学总结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一、选股原则:超级明星企业 第一步,选择具有长期稳定性的产业; 第二步,在产业中选择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 第三步,在优势公司中优中选优,选择竞争优势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企业。 “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甚至也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 “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某一个行业,对其中6-7家的企业进行仔细研究。我不会听从任何关于这个行业的陈词滥调,我努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找出答案。” 巴菲特投资选择竞争优势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企业,主要是判断它的“经济特许权(economic franchise)”:由特定的产品或服务,一家公司拥有经济特许权:⑴产品或服务确有需要或需求;⑵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其他类似的替代品;⑶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一家具有以上三个特点的公司,就具有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价的能力,从而能够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 巴菲特最喜欢做的,就是购买那些被贴上了“注定必然如此(TheInevitables)”的超级明星企业,在25年或30年后仍然能够保持其伟大地位的企业。当然,他会选择在这些明星企业因为某些问

题处于较低的市价时购买。当然,首先是这种超级明星很难找,其次是很难等到他们有较低的市价,所以,巴菲特还会增加一些“可能性高的公司(Hihgly Probables)”,适当时机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 二、估值原则:现金为王 他首先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确定自己准备买入的企业股票的价值是多少,然后跟股票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价值投资最基本的策略正是利用股市中价格与价值的背离,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相当大的折扣价格买入股票,在股价上涨后以相当于或高于价值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账面价值是一个会计概念,既由投入资本与留存收益所形成的财务投入的累积值。内在价值则是一个经济概念,是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账面价值告诉你的是过去的历史投入,内在价值告诉你的则是未来的预计收入。 巴菲特认为唯一正确的内在价值评估模型是1942年John Burr Williams提出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今天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取决于在资产的整个剩余使用寿命期间预期能够产生的、以适当的利率贴现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现金流量,在评估企业“现金流量”存在着错误的计算方法,没有减去“年平均资本性支出”。巴菲特认为,评估企业“现金流量”在计算⑴报告收益,加上⑵非现金费用,还需要减去⑶企业为了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平均资本性支出,虽然它比较难以统计。这就是他说的,我宁愿

《华尔街投资之道》观后感

《华尔街投资之道》观后感 导读:本文《华尔街投资之道》观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华尔街投资之道》观后感 黄钦昀 看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中的第六集,银行家们在道琼斯平均指数中努力寻找资本市场的投资法则,但不得不说投资是具有高风险的,一系列的投资方法如:技术分析、价值投资都是必要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理性是分析和推断,纪录片中“股神”巴菲特正是充分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推断股市。他在1968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时清算手中股票,1969年美国股市之下进入熊市,巴菲特又带着一千万美元重新杀入,十年之后,这些股票市值达2亿美元。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被视作价值投资的核心,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一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盈利,他的深谋远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从不期待一夜暴富,他考虑的是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可能影响他投资的因素。 当我们在羡慕巴菲特的财富时,也应该想到残酷的股市给其他股民带来的伤害。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是价值投资者的话,就没有人有机会赚钱了。”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投资者的痛苦之上的。 投资的方法是多样的,巴菲特通过挖掘价值洼地成为“股神”,而华尔街最权威的卖空大师查诺斯则认为寻找价值泡沫,是获得巨额

利润的前提。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在熊市中赚钱。在证券市场借股票卖出,再按保证回报股票拥有者,赚取价格差价带来的利润。同巴菲特相同,查诺斯同样具有专业而理性的判断。毕竟卖空风险大,若没有正确地判断出股市的涨跌,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那损失将是惨重的。 凯恩斯总结出的选股理论,又称选美理论,同样体现了华尔街金融家的高深分析,选择股票就像选美,要选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运用到资本市场就是说不要选择你觉得赚钱的,而要选择大家都觉得赚钱的。 短短四十几分钟的一集纪录片,从道琼斯指数一直讲到1988年的美国熊市。纪录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风险”和“理性”这两个词。“不承担风险,就没有回报。”既然选择冒险那么就必须具备审慎的判断以及巨大的勇气,面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盲目的跟风投资只会让你成为别人盈利的基石。所以,在这高深莫测的股票市场中,还是要选择你最了解的投资,最适合你的投资,运用理性让财富翻倍。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巴菲特投资理念与中国股市实践

标题: 巴菲特投资理念与中国股市实践 刊名: 158海融证券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7957522.html,) 年份: 2000 期号: 8.15 专题: 投资技巧库 作者: 正文: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比起随机漫步、有效市场假说、以及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要简单的多。但简单的东西不一定不深刻。在不少人那里,巴菲特就等于绩优加长线。其实,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巴式投资方法的基本内容 巴式方法大致可概括为5项投资逻辑、12项投资要点、8项选股标准、和2项投资方式。 (一)、5项投资逻辑 1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优秀的投资人;因为我把自己当成投资人,所以我成为优秀的企业经营者。 2好的企业比好的价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费垄断企业。 4最终决定公司股价的是公司的实质价值。 5没有任何时间适合将最优秀的企业脱手。 这5项投资逻辑,构成巴式投资方法的基本框架。是我们理解巴式方法的基本要素。 (二)、12项投资要点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和税负的避免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有意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一项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的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任何一个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这12项要点,代表了12个相互独立的理论。每一个理论都有其完整而深刻的内涵。

巴菲特投资理念

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对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证券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对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认识、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等都另辟蹊径,其批判性的逆向思维和投资行为,形成了其独特的战略投资理念。本文对其战略投资理念从投资理论和投资原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并总结出其独特的投资理念。 (一)巴菲特的独特理论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如多元化证券投资理论、简单化的证券投资分析模式和有效市场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以及大学的研究与教育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巴菲特除了关注实际的证券市场,也密切注视证券投资理论的演变,并发现了这些理论的致命弱点,从而找到了获取高收益率市场空隙的投资方法(或者说是那些理论致命弱点所给予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证券战略投资理论。 1.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或称规避市场风险投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非股市近期股价波动之上的,他更关注企业本身,而非股票价格。他的理论基点是:只要社会和市场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在此前提下,就选择长期投资的方式,长期投资主要关注所选择的具体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年经济状况的满意度(主要是连续的年度收益率)是好的,属于绩优企业就可以集中的、长期的投资,这样会降低风险,获得较佳的收益,即接近零风险投资。 2.集中投资组合策略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战略投资理念促使其在投资策略上,采取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有选择的公司上,并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密切的研究,掌握其内在价值,寻找时机,进行集中投资组合,并长线持有,以获取较佳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是反对和批判多元化投资组合理论的,他认为:“多元化只是起到保护无知的作用。如果你想让市场对你不产生任何坏作用,你应当拥有每一种股票,这对于那些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分析企业情况的人来说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战略。”从许多方面,现代投资理论保护了那些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评估企业的投资者,但这些投资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收益。 3.巴菲特论有效市场理论 巴菲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证据产生兴趣”。而他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

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度:追求财务自由的真谛

一个投资家的二十年:追求财务自由的真谛 杨天南 (一)辨材须待七年期 对于写这样一个题目,我一直是斟酌踌躇、心存顾虑的,因为英文中Investor 这个词可以翻译为投资人、投资者,也可以译为投资家,但在中文的语境里,投资人和投资家却存在着巨大差别。反复考量之后,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以投资为主业,在经历了市场周期性考验之后,依然能战胜大盘,并且以此解决了生活中的财务问题;同时将投资的知识传播于大众,使之造福社会,且帮助一众社会家庭通过投资达至财务自由的境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一份贡献,这样的人被称为投资家应是无可厚非了。 自1993年算起,我入投资这行已是第二十个年头了。一直以来,多会遇见关心“你今年(或去年)回报多少?”之类的问题,在回答了很多次之后,标准答案是:“这行业我干了二十年,现在还在。” 明白的人在见了上述答案后自然就会明白,无需再多问,因为凡是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的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其间的风风雨雨,这里虽然没有伏尸千里、流血漂橹的触目画面,却不亚于取人性命于千里之外、消敌于无形之中的惊心江湖,其间的惨烈最终多表现为青春过后,反而与财务健康的目标背道而驰,更不用提那些失去自由、乃至生命的曾经的“牛人”们。可惜的是,往往只有历史过后,答案才能揭晓,这便是常言道的“不确定性”。 由于早期没有刻意做投资记录,这二十年来,我约略估计自己的累计投资回报为200倍左右,即百分之两万(+20000%)。而1993年春到2012年春,上证

指数从1550点到2300点,累计升幅为52%(+52%),上涨仅仅800点,折合年复利2%(+2%),远远跑输同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低于同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可见过去二十年选择投资作为职业并不是一个好的抉择。 截止(2012年)5月刊《钱经》杂志的实盘模拟组合部分显示,过去五年(200704~201204)专栏累计收益率为112.92%(+112.92%),而同期上证指数则下跌32.20%(-32.20%)。由于杂志出版的固定性,这个“带着镣铐的舞蹈”较实际的运作为差,例如我们披露的儿童财商教育账户,在过去两年(201004~201204)中累计回报率63.2%(+63.2%),而同期杂志专栏的回报率为19.8%(+19.8%)。 通常考察投资水平有经历完整周期的记录为佳,恰好五月整理了一个投资个案,自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底整整七年,期间五年熊市、两年牛市,经历了“熊——牛——熊”的市场循环,表现如下: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回报率为+21.88%;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回报率为+208%;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回报率为+22.69%; 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回报率为–31.73%; 2009年4月至2009年12月,回报率为+58.52%。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回报率为+23.87%;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回报率为-5.6%;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回报率为+20.77%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回报率为5.63%

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

一、巴菲特的战略投资理念 巴菲特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对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证券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对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的认识、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等都另辟蹊径,其批判性的逆向思维和投资行为,形成了其独特的战略投资理念。本文对其战略投资理念从投资理论和投资原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并总结出其独特的投资理念。 (一)巴菲特的独特理论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如多元化证券投资理论、简单化的证券投资分析模式和有效市场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对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以及大学的研究与教育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巴菲特除了关注实际的证券市场,也密切注视证券投资理论的演变,并发现了这些理论的致命弱点,从而找到了获取高收益率市场空隙的投资方法(或者说是那些理论致命弱点所给予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证券战略投资理论。 1.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投资理论或称规避市场风险投资理论主要是建立在非股市近期股价波动之上的,他更关注企业本身,而非股票价格。他的理论基点是:只要社会和市场总的趋势是向好的方面发展,在此前提下,就选择长期投资的方式,长期投资主要关注所选择的具体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近年经济状况的满意度(主要是连续的年度收益率)是好的,属于绩优企业就可以集中的、长期的投资,这样会降低风险,获得较佳的收益,即接近零风险投资。 2.集中投资组合策略 巴菲特的接近零风险战略投资理念促使其在投资策略上,采取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有选择的公司上,并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密切的研究,掌握其内在价值,寻找时机,进行集中投资组合,并长线持有,以获取较佳的投资回报。 巴菲特是反对和批判多元化投资组合理论的,他认为:“多元化只是起到保护无知的作用。如果你想让市场对你不产生任何坏作用,你应当拥有每一种股票,这对于那些不知道不懂得如何分析企业情况的人来说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战略。”从许多方面,现代投资理论保护了那些不知道也不懂得如何评估企业的投资者,但这些投资者也没有获得满意的收益。 3.巴菲特论有效市场理论 巴菲特认为:“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证据产生兴趣”。而他认为有效市场理论不堪一击的主要原因是:1)投资者不总是理智的;2)投资者对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一:可口可乐:投资13亿美元,盈利70 亿美元 120年的可口可乐成长神话,是因为可口可乐卖的不是饮料而是 品牌,任何人都无法击败可口可乐。领导可口可乐的是占据全世界 的天才经理人,12年回购25%股份的惊人之举,一罐只赚半美分但 一天销售十亿罐,净利润7年翻一番,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51 美元市值,高成长才能创造高价值。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二: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0.11亿美元,盈利16.87亿美元 70年时间里,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一个小报纸发展成为一个传媒 巨无霸,前提在于行业的垄断标准,报纸的天然垄断性造就了一张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水门事件也让尼克松辞职。 从1975年至1991年,巴菲特控股下的华盛顿邮报创造了每股收益增长10倍的的超级资本盈利能力,而30年盈利160倍,从1000 万美元到17亿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三:GEICO:政府雇员保险公司,投资 0.45亿美元,盈利70亿美元 巴菲特用了70年的时间去持续研究老牌汽车保险公司,。该企 业的超级明星经理人,杰克·伯恩在一个又一个的时刻挽狂澜于既倒。1美元的留存收益就创造了3·12美元的市值增长,这种超额 盈利能力创造了超额的价值。因为GEICO公司在破产的风险下却迎 来了巨大的安全边际,在20年中,这个企业20年盈利23亿美元, 增值50倍。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四:吉列:投资6亿美元,盈利是37亿 美元

作为垄断剃须刀行业100多年来的商业传奇,是一个不断创新难以模仿的品牌,具备超级持续竞争优势,这个公司诞生了连巴菲特 都敬佩的人才,科尔曼·莫克勒,他带领吉列在国际市场带来持续 的成长,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9﹒21美元市值的增长,14年中盈利 37亿美元,创造了6倍的增值。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五: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投资3.45 亿美元,盈利21亿美元 作为50年历史的电视台。一样的垄断传媒行业,搞收视率创造 高的市场占有率,巴菲特愿意把自己的女儿相嫁的优秀CEO掌舵, 并吸引了一批低价并购与低价回购的资本高手,在一个高利润行业 创造一个高盈利的企业,1美元留存收益创造2美元市值增长,巨 大的无形资产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巴菲特非常少见的高价买入,在10年中盈利21亿美元,投资增值6倍。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六:美国运通:投资14.7亿美元,盈利70.76亿美元 125年历史的金融企业,富人声望和地位的象征,是高端客户细 分市场的领导者,重振运通的是一个优秀的金融人才,哈维·格鲁伯,从多元化到专业化,高端客户创造了高利润,高度专业化经营 出高盈利,11年持续持有,盈利71亿美元,增值4﹒8倍。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七:富国银行:投资4.6亿美元,盈利 30亿美元 作为从四轮马车起家的百年银行,同时是美国经营最成功的商业银行之一,全球效率最高的银行,15年盈利30亿美元,增值6.6 倍。 巴菲特成功的投资案例八:中国石油:投资5亿美元,到2007 年持有5年,盈利35亿

巴菲特:集中投资战略秘诀

巴菲特:集中投资战略秘诀 罗伯特,我们的投资仅集中在几家杰出的公司身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 —沃伦·巴菲特 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以一句话加以总结,那就是集中投资战略。这是一种有别于活跃派资产投资组合,但又能击败指数基金的战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思想构成BUFFETT集中投资的雏形。费舍尔是著名的集中投资家,他对巴菲特的影响在于,他坚信当遇到可望而不可及的极好机会时,惟一理智的做法是大举投资。 半个多世纪以来,集中投资这种方法不但科学合理而且长期被我们这行所忽略,它与人们想象的多数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的做法大相径庭。历经90年代的新经济风潮衰退后,人们才又重新认识集中投资为何物,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集中投资形成趋势。 沃伦·巴菲特作为一位典范型的集中投资家,这位被许多人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通常讲话“轻声细语”、“极为务实”,且更像是“一位长者”。他那镇定的仪态出自于天生的自信,然而他的业绩和成就却颇具传奇色彩。集中投资看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想法,但看似寻常最奇崛,它根植于一套复杂的彼此相关联的概念之上。如果我们将这个想法“举起来迎着光”,仔细观察它的方方面面就会发现,它的深度、内涵以及坚实的思想基础,他们都蕴藏于清亮的表面之下。 集中投资的精髓可以简要地概括为: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集中投资者必须掌握的最复杂的原理是选股模式。 集中投资:总体描述图 “找出杰出的公司”。多年来,沃伦·巴菲特形成了一套他自己选择可投资公司的战略。他对公司的选择是基于一个普通常识:如果一家公司经营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内在价值将会逐步显示在它的股值

引入优先股制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引入优先股制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陈慧莹1 在市场相对低迷、大小非套现压力居高不下和IPO重启前夕,近期优先股的话题有所升温,市场各方对此期待较多。优先股在中国股份制改革、证券市场建立之初有所存在,股改后淡出,但近期推进的预期显著增强;从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到证监会发言再到新股发行改革,均为优先股的推进提供了方向及空间。 一、优先股的定义及相关机理 (一)优先股的概念和特征 《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将优先股定义为,既具有股本权益特点又具有负债特点,通常具有固定的股利,并须在普通股股利之前被派发,而且在破产清算时,优先股对公司资产的主张先于普通股,但在债务(包括附属债务)之后。优先股既具有最基本的股权属性,又具有明显的债权特征,因此被称为“杂交证券”或“混合证券”。其信用评级和收益率都介于债券和普通股之间。 相对于普通股而言,优先股的“优先”特征主要体现在公司盈余和剩余财产分配方面。一般来讲,优先股不上市流通,其股东对公司事务没有表决权或表决权受到限制,对公司的控制力弱于普通股。 (二)优先股的优缺点 优先股不同于股票和债券,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对于发行人来说,优先股的优点在于:一是发行优先股的资本成本要低于普通股;二是优先股股东不具有表决权,所以不能参与影响公司发展的经营决策,可保证公司控制权不被分散;三是财务风险小,优先股融资属于权益资本融资,可以降低公司的杠杆率,规避债务融资的财务风险。 对投资者来说,优先股的优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投资收益比较有保障,风险较小,对那些愿投资股市又希望有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二是可进行组合投资,投资者可以在投资普通股和债券的基础上投资优先股,分散风险。 优先股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其缺点在于:一是提高企业负担。优先股是以举债集资形式发行的股票,股息固定,企业要根据利润情况给优先股股东支付利息,1作者简介:陈慧莹,现为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副研究员。

巴菲特投资案例:内布拉斯加家具店

巴菲特投资案例:内布拉斯加家具店 雪球今日话题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创始人名字叫罗斯.格里克.布鲁姆金,大家都叫她B夫人。B夫人于1893年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小村庄,犹太人,家里贫穷,没有上过学,从小梦想去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沙皇军队滥杀无辜,罗斯决定和他丈夫移居美国,但手里的钱只够一个人的路费,于是她让丈夫先去了美国。2年后的1916年,她登上了横跨西伯利亚的火车,说服边境士兵进入中国,经过东北三省来到天津,然后坐轮船到达日本的横滨,再搭乘一个运花生的货船前去美国,经过3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美国西雅图,找到丈夫后,搬到奥马哈居住。她和丈夫开过当铺,卖过衣服。1937年,她借来500美元在地下室开了一个家具店,她把家具批发来后,只加价10%销售给客户,家具店生意火爆,在奥马哈家喻户晓,成为了打折家具的代名词。由于售价低,扰乱了供应商的价格体系,许多供应商不给她供货,她跑遍了美国去进货,有一次撒谎说要给一栋楼装修,在一个供应商处进了一大批货,低价卖出后被告上法庭,法官判她胜诉,第二天去她店里买了条地毯。到1980年,B夫人和她儿子已经将内布拉斯加家具店打造成了美国最大的家具城,面积约1.2万平方米,无论奥马哈的经济繁荣还是萧条,其每年销售额都在增加。奥马哈曾经兴旺的家

具店们在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低价竞争下,大多销声匿迹,内布拉斯加家具店垄断了当地一半的市场。几年前,巴菲特找B夫人谈过,想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店,B夫人说:“你得想法把它偷走才行啊!”B夫人的女儿、女婿、儿子等都持有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股份,后来B夫人想让她儿子路易斯来管理,于是想把大部分股份卖出,让女儿女婿们的股权退出。巴菲特经过一番说服,与B夫人家族达成协议,在库存都未清楚之前,在1983年以5500万美元收购90%的股份,B 夫人和他儿子继续经营。1983年,巴菲特以5500万美元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店90%股权的当年,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年销售额约为1亿美元,税后净利润约为550万美元,在收购完成后、整理库存清单时发现库存价值高达8500万美元。这笔收购交易的市盈率约10倍,市净率小于1,对巴菲特来说,以如此便宜的价格得到一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有很大的安全边际。10年后的1993年,内布拉斯加家具店的净利润为1040万美元,10年里给伯克希尔贡献了约8000万的净利润。趣事:巴菲特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店之后,B 夫人在95岁时被孙子们剥夺了经营权,一气之下,她在内布拉斯加家具店对面开了一个家具店,名字叫B夫人商场,生意很好,发展迅速,让巴菲特和她的儿孙们很苦恼。两年后,B夫人和儿孙们和解,巴菲特以500万美元收购了这家店,并和接近100岁的B夫人签订了一个禁止同业竞争协议。

《大而不倒》影评观后感

《大而不倒》影评观后感 《大而不倒》影评观后感——次贷危机的生死时速 电影《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是一部HBO出品的纪 实性电影,根据著名记者和作家Andrew Sorkin的同名畅销书改编而成。电影讲述了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联合 救市的全部过程。 在正式开始这篇影评之前,我们先来欣赏电影中一个回味无 穷的片段。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首都灯火辉煌,烟花璀璨。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电影主线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前 来出席开幕式,在与中国老朋友合影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保尔森的外孙女Willa,金发蓝眼,非常可爱,站在保尔森夫人旁边。一位中国工作人员,想给小姑娘一面小小的中国国旗, 合影时让她挥舞着。事实上,在奥运会期间,每个人都在挥舞着 小国旗,这个举动并没有什么政治意味。 但保尔森却大为紧张,想从小孙女手中夺过国旗,但小姑娘 却死活不撒手,保尔森只好让妻子把孙女抱走,并没有参与合影。在随后的晚宴上,他向中国朋友解释道:“媒体拍到我孙女在我 旁边挥舞着中国国旗,这不太好。”中国领导表示理解。 但这段小插曲没有结束,接下来的对话才让保尔森冷汗直流。这位领导先是向保尔森问起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两家房贷机构)

的情况,在金融危机之前,中投公司大量购买了“两房”债券。保尔森连忙向中国朋友保证了“两房”的安全,不过领导话锋一转,告诉他: 俄罗斯人来找过我们了,提议联合起来暗算你们。 领导的原话如上图中的字幕。保尔森听完后,表情凝重,久久说不出话来。领导随后笑着说,“我们礼貌性地拒绝了。”保尔森僵硬的脸才放松下来。但在说这句话之前,领导又说了一句听起来不起眼,实际上却精彩无比的话: 这句话,以及这段插曲,在当时看可能并不起眼。但是从2008到2018,十年过去了,再倒回头来看中美这些年债务数据的变化,你就会感受到这句台词暗藏的彻骨讽刺。 危机肇始 电影《大而不倒》并没有展示金融危机是如何诞生的,但在片头,巧妙地用了几段真实新闻画面,来厘清了危机产生的脉络。首先,电影把美国金融监管的放松,追溯到里根总统时代。 接下来出场的是克林顿总统,画面中展示了他签署《金融服务法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的场景,这条法案推翻了大萧条期间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允许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最终导致金融机构的“大而不倒”。 随后出场的是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他的原话是:“我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单纯为了监管而监管。”他在2001年互联网泡

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 ——与刘建位先生研讨巴菲特 兴业证券研发中心王金沿 刘建位的《巴菲特的8堂投资课》一书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为六个基本原则:选择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原则;评估企业价值的现金流原则;分析市场价格的“市场先生”原则;确定买入价格的安全边际原则;分配投资比例的集中投资原则;确定持有期限的长期持有原则。通过如此系统的整理,将分散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所体现的他的投资理念进行了提炼,清晰地展现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巴菲特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和理论基础。感谢刘建位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本研究巴菲特的书,也促使我重新整理自己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理解和心得,实际上,在写作本文的过程中,借助于该书对巴菲特的总结,通过对巴菲特的思考和对自己思想的反思,我获益良多。 如该书所述,可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总结为一句话:集中所有的资金,以极低廉的价格,在人们最恐惧的时候买入最优秀的公司并长期持有。从我个人理解巴菲特的心得来看,其中的关键要点则在于:以企业家的身份思考,以投资者的身份判断,以交易者的身份买卖。 下面我就以书中提供的框架为基础,与刘建位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巴菲特。讨论的顺序我略为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将书中的第四课(市场)调整为讨论的第一顺序,作为对巴菲特对市场的认识;将书中的第七课(持股)调整为第二顺序,作为对巴菲特投资策略的认识,并将第一课(自知)和第六课(组合)并在这里讨论;其余则依书中所序,分别讨论巴菲特的选股、估值和价格;章节中的内容,可能略有调整。 一、对市场的收益和波动的认识:长期收益稳定 书中将巴菲特对市场收益和波动的认识归结为以下几点: 市场的长期收益率是稳定的,200年来稳定在7%左右。 优秀上市公司的长期收益率将超过市场,由于复利效应,其价值增值高于市场的增值很多倍。 市场的短期走势是不可预测的,而从长期来看,则是可以预测的。从100年的历史来看,可分为3个牛市和三个熊市,持续的时间合计分别为44年和56年。 市场的走势和国民经济的走势常常会表现出背离的现象。 有效市场理论是错误的。巴菲特是从格雷厄姆村的现象反证有效市场理论的错误。 书中采纳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认为投资者行为是非理性的。 投资者会一而再、再而三重复犯错误:人们总是习惯于后视镜式的分析决策,而且大部分情况是根据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短期经常无效但长期趋于有效。即短期内股市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必然会得到纠正。 市场的不确定性是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 我赞同巴菲特对有效市场理论的批评,同时,认为市场的复杂程度要高于巴非特的认识,并且在短、中、长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埃德加·E·彼得斯所著《资本市场的混沌与秩序》一书从统计学上对有效市场理论进行了批判。市场收益率分布不是表现为钟形的正态分布,而是稳定帕雷托分布, 存在一个明显的“胖尾”;市场走势不是随机移动,而是遵循有偏随机移动,即一 个趋势加上一个噪声。

巴菲特理念副图指标 源码 通达信

巴菲特理念副图指标源码通达信 右顺:(EMA(C,20)>EMA(C,60) AND EMA(C,60)>EMA(C,120) AND EMA(C,120)>EMA(C,250))*6,COLORRED; 右线坑:(EMA(C,60)>EMA(C,20) AND EMA(C,60)>EMA(C,120) AND EMA(C,120)>EMA(C,250))*5,COLORMAGENTA; 左顺:(EMA(C,20)>EMA(C,60) AND EMA(C,60)>EMA(C,250) AND EMA(C,250)>EMA(C,120))*4,COLORGREEN; 左夹年:(EMA(C,20)>EMA(C,250) AND EMA(C,250)>EMA(C,120) AND EMA(C,120)>EMA(C,60))*3,COLORYELLOW; 右夹年:(EMA(C,20)>EMA(C,120) AND EMA(C,120)>EMA(C,250) AND EMA(C,250)>EMA(C,60))*2,COLORCYAN; 右夹月季:(EMA(C,120)>EMA(C,20) AND EMA(C,20)>EMA(C,60) AND EMA(C,60)>EMA(C,250)),COLORWHITE; DRAWTEXT(CROSS(右顺,5),5.5,'右顺:股价未大幅长期上升业绩有增长形态尚可盘不大,关注重点'),COLORRED; DRAWTEXT(CROSS(右线坑,4),4.5,'右线坑:一般出现在右顺类股票已有升幅回档后可能形成新的基底'),COLORMAGENTA; DRAWTEXT(CROSS(左顺,3),3.5,'左顺:刚刚突破类小心随时回档洗盘 '),COLORGREEN; DRAWTEXT(CROSS(左夹年,2),2.5,'左夹年:一般是已成功量价筑底但短期上升较快'),COLORYELLOW; DRAWTEXT(CROSS(右夹年,1.5),1.5,'右夹年:一般是长期箱形振荡后出现'),COLORCYAN; DRAWTEXT(CROSS(右夹月季,0.5),0.5,'右夹月季:右派类中走势疲弱后出现'),COLORWHI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