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她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古史传说时期的大彭氏国。春秋时期彭城曾作过宋国的都城。秦汉之交,先是拥立楚怀王在此建都,后项羽又自诩为“西楚霸王”。西汉初年,楚元王刘交在先秦时的旧城基础上建筑了当时全国少有的石垒城池。此后的两千多年,彭城城池数经兴衰。现在地面上保留的古“遗址”、“遗迹”是明洪武、清顺治年所修筑城池的遗痕。历史性的标志建筑物,历代“遗址”、“遗迹”是古城历史的见证,以古文化为依托,开辟充实景点景观建设,展示古城文化积累和促进徐州古城文化传承。

拆除前的徐州府城西、北、东三面临水,故城垣墙的西北东三面呈弧形;城南墙东西向平直。彭城以鼓楼为中心;以贯通南、北门的大街为中轴,东西基本对称。徐州古城兼有北方平原城市的朝向方位、平面布局,且严谨、中正,又有因天时、袭地利,注重“风水”学说的自然崇尚理念。今天的徐州古城区城垣走势残迹可辨;古城周圈地貌、环城护堤“遗迹”依稀尚存。只是旧城区地名已消逝殆尽;街巷格局已被“城市改造”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古街道被“实体命名”弄得“旧貌换新颜”,只有零落的“遗址”、“遗迹”象“盆景”、“微缩景观”似的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下。时至今日来谈保护徐州古城风貌的保护,除保护徐州自然山水格局外,亟待保护的就是仅存不多的历代沿续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

1.古彭城的自然“山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那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徐州州城境外“岗峦四合”山阜环绕,风光秀丽,“群山环抱,山、城相拥”。西汉王陵开山凿石而建。西汉楚王墓群已忝列“国保”。目前已发现的汉墓约500余座,其中包括8代楚王墓、5代彭城王墓和众多的陪葬墓、附葬墓,列入重点保护的有30多座。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成为徐州“山文化”的独特景观。如居于九里山余脉闻名于世的小龟山楚王刘注墓、位于古城东南门户,州城的“下水口沙”狮子山楚王陵刘戊墓、古城正东的驮兰山楚王墓等。

除众多以山为陵的西东两汉墓葬外,徐州的群山还有大量的历代人文景观“资源”。如古史传说时期寒浞的两山口“寒山”古战场、春秋时古徐国“宗庙”之山的徐国“王山”、张良“吹箫退楚兵”的子房山、项羽“秋风戏马”的南山戏马台、“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闻名于世的古战场、再北有古徐州北境的明代“淮海第一关”“州之镇山”的境山、更有因山凝云气蜿蜒如龙而得名的“州之胜景”——云龙山及云龙山北坡的“汉代采石场”、宋苏轼“石潭祈雨”的荆山和明清运河上的荆山桥,即便是城南的一座小“土山”——“范增墓”,也有着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等等,不胜枚举。“山”的历代传奇,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了徐州“山文化”的特出属性和内涵。

2.古徐州的人文“水文化”

“徐(州)乃古彭城,东方大郡,襟淮带济,为南北两京喉舌”。自古就是中国东部地区沟通东西南北的通衢要地。卞水,“实乃禹绩”,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运河,“禹疏九川,陂九泽”。历史时期这条人工河道称作汴水、汴渠。汴水的人工东西运河和天然的南北走向泗水汇流于彭城——“汴泗交流郡城角”。亿万年以来流过彭城下的古汴水、古泗水、隋通济渠、元明“泗水运河”、明清京杭大运河,演变成了今天的故黄河。

徐州的“水文化”有两大特征,一在“水势险要”;二在“治水”通航“保漕运”。古徐州河道水流湍急,自古就有秦梁洪、百步洪、吕梁洪三处天下“至险”河段。留下了孔子“逝者如斯夫”、秦始皇彭城下“泗水捞鼎”等历史记载和历代诗人“过徐州”的名篇辞章。远至大禹、汉王景、宋苏轼、元贾鲁、明潘季驯、清黎世序,乃至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在徐州书写了厚重的“治水”业绩。一方面,黄河水泛滥成灾毁坏城池,洪水过后的泥沙将城市湮灭于地下;新城又重建于旧址之上,形成了“城摞城”的奇观。另一方面,历代防洪治水的巨大工程给徐州城周圈留下了众多的“遗址”、“遗迹”,如通济渠隋堤、宋苏堤、明代“徐州广运仓——国储门”、“通衢坊”、万历年绕城护堤、历代的黄楼旧址、清代“五省通衢”牌楼、铁牛等等。最为著名的就是明清所筑的防洪石堤,史称“石岸”、“护城石堤”、“石堤工墙”。它是元明代以来“治黄河”、“通运河”、“保漕道”的遗存,清代皇帝亲定的皇家“钦工”。“护城石堤”早在1987年就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鼓楼区庆云桥西,故黄河南岸河堤高坡南,有仅存的约200米长,高4~5米的大条石砌明清“护城石堤”。它见证了古代徐州人民抗击黄河洪水的历史,经历了千帆掩映的古运河(有清道光年《黄楼拜苏》图作证)。2006年的夏秋之交,这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石堤工墙”却面临着被毁坏殆尽的严重危机。迅速抢救保护这处景观带是当务之急。依据这段故黄河的自然特色、历史文化特征,精心编制以南北两岸为骨架,以黄河大堤为主线,以绿地园林景点、历史遗址碑刻为核心,做好故黄河、古运河的系统规划和建造工程,争取尽早形成“滨水生态”自然景观。尽快建成西从“倒马井”始,东至“汴泗交流”处(在迎春桥北、紧邻房屋产权处东南),象“显红岛”一带那样的“水文化”历史景点。

保护整修“水文化”的文物古迹,是延续名城文脉的最为有效手段,是古徐州“水文化”展示的重中之重。徐州“水文化”保护的落实,将形成徐州古城南有云龙湖,西、北、东有故黄河、古运河的徐州“水文化”环绕。

3.徐州的古“地名”文化

古徐州的地名反映了徐州历史文化内涵的根基,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人文轶事、地理含义。古城区的“地理实体命名”将起着延续古徐州文化的功能,必须认真对待“市区地理实体命名”的认定和评估。让诸如“汴泗交流”处、(皇)华亭路、镇河街、顺河街、大坝头、二坝窝;美人巷、石磊巷、黌学巷、彭城路、鼓楼街;回马巷、倒马井、回龙窝、莲花井、石婆婆坑;夹河街、文亭街、苏堤路;道衙门、镇署街、都司巷、州后巷、府署街;粮市街、马市街、银市街、前仓巷、后仓里,等等永远见证着徐州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变迁。为“抢救”这些行将消逝的地名“遗迹”,建议在原遗址处作小区内的道路命名;采取“抢救”性的措施——树立遗址碑,记述此地历代变迁,否则后徐州人将无以为识,无处查找。如在原“三山夹一井”附近立《彭祖庙遗址》碑;在今“铜牛”的对岸,迎春桥北立“汴泗交汇”遗址碑;在今白云山西,明东岸驿旧地皇华亭旧址处,立《明·东岸驿·新河口》碑;在袁桥南建“国储”广运仓牌坊,鸡嘴坝附近立“清风堂”故址碑、虚白斋故地碑,等等。

总之,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古徐州的文化,建议从上述三件事做起,归结为三句话,就是:保护好徐州的自然山水;保护好徐州的古“遗址”、“遗迹”;保护好徐州的古地名遗存。

城市的历史是生长延续着的“活”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保护城市的格局和城市发展的连续,保护地方特色,保存古城的“时空”记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挖掘整理名城历史文化,探索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的可能和方法,必将促进城市的规划和“实力徐州”的发展,达到历史、自然、生态城市的综合实效。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特色文化 徐州市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她的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古史传说时期的大彭氏国。春秋时期彭城曾作过宋国的都城。秦汉之交,先是拥立楚怀王在此建都,后项羽又自诩为“西楚霸王”。西汉初年,楚元王刘交在先秦时的旧城基础上建筑了当时全国少有的石垒城池。此后的两千多年,彭城城池数经兴衰。现在地面上保留的古“遗址”、“遗迹”是明洪武、清顺治年所修筑城池的遗痕。历史性的标志建筑物,历代“遗址”、“遗迹”是古城历史的见证,以古文化为依托,开辟充实景点景观建设,展示古城文化积累和促进徐州古城文化传承。 拆除前的徐州府城西、北、东三面临水,故城垣墙的西北东三面呈弧形;城南墙东西向平直。彭城以鼓楼为中心;以贯通南、北门的大街为中轴,东西基本对称。徐州古城兼有北方平原城市的朝向方位、平面布局,且严谨、中正,又有因天时、袭地利,注重“风水”学说的自然崇尚理念。今天的徐州古城区城垣走势残迹可辨;古城周圈地貌、环城护堤“遗迹”依稀尚存。只是旧城区地名已消逝殆尽;街巷格局已被“城市改造”得面目全非;特别是古街道被“实体命名”弄得“旧貌换新颜”,只有零落的“遗址”、“遗迹”象“盆景”、“微缩景观”似的掩映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下。时至今日来谈保护徐州古城风貌的保护,除保护徐州自然山水格局外,亟待保护的就是仅存不多的历代沿续下来的历史遗址、遗迹。 1.古彭城的自然“山文化” “两汉文化看徐州”,汉文化蕴藏在徐州的山文化之中,徐州的山文化积淀除自然的山外,那就是隐藏在山中的汉代诸侯王陵和托付于山的人文轶事。 徐州州城境外“岗峦四合”山阜环绕,风光秀丽,“群山环抱,山、城相拥”。西汉王陵开山凿石而建。西汉楚王墓群已忝列“国保”。目前已发现的汉墓约500余座,其中包括8代楚王墓、5代彭城王墓和众多的陪葬墓、附葬墓,列入重点保护的有30多座。以西汉楚王陵为代表的“凿山为藏”崖洞墓,环古城外隐匿于山中,

浅谈徐州汉文化

班级:12文秘(文化产业管理)姓名:李慧学号121310117 浅谈徐州汉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秦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是中国目前流行的一种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和12代楚王的封地,汉文化景点甚多,呼之欲出。汉文化是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的精粹,也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 徐州,古称“彭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早于1987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唐尧封篯铿,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以来,篯铿就被称为彭祖,建都于彭城。这里就成为中国东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续八百年之久。 一、汉文化的起源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淮海地区所形成的汉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是在时空因素下多元组合、交融、衍生出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新文化。江苏的汉文化是西楚两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的一批优秀人物,上承炎黄文化的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的文化综合体。它是两千年封建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时代标志和地理单元,有着久远的影响。 二、汉文化的传承 (一)汉文化景区 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 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 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 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 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集历史博览、 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曾荣获 “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银奖,被授予“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 区”称号,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

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核心区主要以“两汉文化”——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汉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博物馆、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为代表,通过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修复和保护,重现汉文化精髓。 1、狮子山楚王陵 处于景区核心区的狮子山楚 王陵为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 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 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 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 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 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 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 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 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2、兵马俑馆 汉兵马俑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位于狮子山西麓,馆内共有 6 条俑坑,出土各类彩绘陶俑四千余件。汉 兵马俑博物馆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继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徐州汉兵马俑俑坑开挖在距离地表 4 米以下的原生土层中,并随山坡走向呈东高西低之势。这支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的兵马俑军阵,是西汉早期楚王国实战军队的地下缩影。

外地人来徐州的注意事项

外地人来徐州的注意事项(另附公交路线和旅游景点、美食特色)第一:全国各地的火车站都是每个城市的死角,都是治安最差的地方。 当然徐州也不例外,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建议在火车站周围消费。 也不要在那打公用电话,要不到时收你一块钱一分钟都是少的。 烟酒就更不要在火车站周围买了,当然你如果喜欢抽假烟喝假酒就另当别论了。 第二:火车站周围的那些小饭店就更不用说了,坑你没商量。 如果你饿了怎么办而又没时间走远怎么办?其实火车站广场周围也有肯德基和麦当劳的 如果你不想吃洋垃圾的话就去吃好七水饺和永和豆浆吧,明码标价不会坑你。 上述地方都在火车站周围,里面有免费公厕也可作为临时休息的地方,冬天和夏天时进去你懂的。。。 第三:不得不承认徐州的的士司机的素质确实是有待提高,绕路和甩客的现象很普遍。 把你随便扔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问你要个百把二百的事时有发生, 建议您来徐州时向您在徐州的亲戚朋友打听清楚价格和路程以免上当受骗,另外提醒下有不良司机趁机找假钱,很不幸我曾经就上过当。故意少找你一张,让你只顾着数钱数了,而忘了看真伪。 第四:防火.防盗.防切糕。 徐州火车站和市中心呢有很多推着小车在路边卖切糕的新疆人和卖干果的小商贩,而且周围围着一群在那挑东西和讲价的客人。千万别上当,客人基本都是托。你抱着买一斤心问价格他说个数字,结果你拿到手的只有一两,而且是秤没做手脚的前提下。前车之鉴啊 第五:坐公交注意你的财物,特别是人多拥挤的时候。 不要露富,把贵重物品放在安全能看到地方。 贴上徐州的公交路线信息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ac9070186.html,/view/5d6cf14ef7ec4afe04a1dfae.html 徐州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典型的北方气候。秋季,徐州空气干燥,早晨气温在10℃左右,中午在18℃左右,所以请各位注意防寒防晒,当心昼夜冷暖变化。还有爱漂亮的MM们,注意皮肤保湿。 相信来徐州有很多都是冲着徐州的汉文化来的 除了汉文化徐州还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免费景点 市区: 淮塔(凤凰山) 小泰山东坡广场(云龙山) 燕子楼公园商业区快哉亭公园显红岛(黄河堰) 云龙湖(小南湖,滨湖,美术馆) 步行街

徐州汉文化

徐州的楚汉文化 一、徐州与楚汉文化 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根据《书经·夏书·禹贡》的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平。”可知徐州的疆界东到海,北到泰山,南到淮水。至于西界,泰山以南,济水之东为徐州;泰山以北,济水之东为青州。蒙山和羽山分别在今山东东南部的蒙阴和郯城一带。大野和东原分别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巨野和东平一带。徐州的北方是青州。商代青州并入徐州;周代徐州并入青州。秦实施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西汉时代的徐州,其东北直到今山东省的青岛市,南方则逾淮直到长江。 徐州为什么与楚汉文化有关?回答这个问题应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发展。说到楚国,通常都会想到两千多年前投汨罗江而死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认为楚国应是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屈原曾经两次流放,一次到汉北,一次到湖南。不过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秦统一六国之前,是疆域拓展最广的诸侯国,后期,其东北大致涵盖夏徐州故地;东南则及于先后称霸一时的吴越。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国是黄帝之孙颛顼高阳氏的后代。颛顼的玄孙彭祖封于彭城,即今徐州。这是传说徐州建城之始,也是楚人与徐州最早的渊源。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年,殷末灭国。周武王灭纣而有天下,成王时封高阳氏的苗裔熊绎于楚蛮,居丹阳,在今湖北省西部接近四川的秭归,地位只是子爵,封地周围只有八里。由于远离中原,又值周室衰微,诸侯相伐,乃乘虚沿长江向东、汉水向北方向发展。为了说明徐州与楚文化的历

史渊源,笔者分四个阶段,简述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 1.扩充势力、默默耕耘时期 公元前671年楚成王恽即位,布德施惠,结交诸侯,使人献于天子。周惠王赐胙,安抚他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楚因此拓地千里。这很像早年周成王命齐太公望“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2.北上争霸、问鼎中原时期 公元前643年(宋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襄公欲为盟会,成为诸侯领袖。但两次为楚国所败。一次是宋襄公十二年秋,诸侯会宋襄公盟于孟,楚执襄公伐宋。另外一次是十三年夏,宋伐郑;秋,楚伐宋救郑,大败宋师,襄公伤股,翌年卒。楚国的势力从河南南部进到江苏北部与山东西南部,与北方的齐、晋争霸。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北伐陆浑,至雒(洛),陈兵周郊,问鼎之小大轻重。周使答以“在德不在鼎”,并说:“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虽知难而退,但持续向东方发展,面对崛起江东的吴国。 3.东向发展、进军淮泗时期 吴王阖闾时期,国力强大,麾下名将有自楚归吴的伍子胥和后世称为兵圣的孙武,楚国几乎为吴国所灭。但因吴国发生政变,阖闾回兵平乱,继而与越国争战,败越后又北上争霸,使楚国有复起的机会。 公元前472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返军淮南;楚取得淮上之地,并扩充势力至泗上,从苏北进入鲁南。至此,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之

徐州旅游攻略

徐州旅游 在这里根据本人的亲身经验给大家推荐一下徐州的吃、住、行,以方便大家玩遍徐州~! 徐州的吃 徐州小吃很多,本人亲身体验一番在此略作总结: 1、徐州淮海西路二院对面巨龙淘宝商城身后有个有名的小吃街,里面各种徐州特色,蛙鱼、凉粉、炸香蕉应有尽有,但是要说特色本人觉得金陵鸭血粉丝算是不错的选择,全杂鸭血粉丝13元、招牌鸭血粉丝8元,汤鲜味美。 2、徐州立德路上的老糟坊(搜狗地图能找到)虽然位置偏僻但是味道很好,红烧鲤鱼10元一条很好吃,他们家的青椒肉皮、爽口苦菊、生炒花菜、撒子炒臭干、素烧茄子、家常鸡等都是特色很好吃,价钱也公道,但是记住下午开业到2点,晚上5点之后营业,早点去要不没有地方。 3、如果你是晚上吃完的红烧鱼那么出门向东走,应该能闻到很浓的臭豆腐味,在立德路与玉带西街的交会路口有一家卖臭豆腐的,很美味,他家晚上四点出,到七点左右就卖光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三块钱八块、五块钱十二块,回家细算了一下貌似买三块钱的合适点,老板很会做生意哦。 4、徐州富国街与福顺路的交会路口有一家笑笑凉皮,他家的凉皮很不错,徐州还有一家有名的小武凉皮没去吃过,笑笑家的肉肠真不错,还有卤蛋,有机会都应该尝尝。 5、出了笑笑凉皮家向东,应该不超过100米,有一家买北京冰糖肘子酱猪蹄的,他家的冰糖肘子、酱猪蹄、猪肝超级好吃,也是每天晚上四点开始买,七点多就没有了,都排长队。 6、说说早餐,徐州有名的徐州第一羹,马市街SHA汤,有很多年的历史,就在解放路上搜狗地图能找到,SHA汤、八股有条、牛肉煎饺、狗不理蒸包、肉合,都很有特色,早上会看见很多当地人拿着饭盒来买排队买汤,值得一试。 7、矿大北门的川菜一条街,有一家叫重庆人家的吧,记不太清了,他家的酸菜鱼很好吃,价钱也公道,28一份小份的俩人绝对够吃。 8、中山南路的阿里郎,冷面跟拌饭不错,喜欢吃朝族菜的朋友可以试试。 9、在说说小吃吧,在中山南路上,徐州中山饭店对面有一家泡芙店,叫什么记不太清了大概是老船长之类的,很明显,能找到。他家的泡芙很好吃,特别推荐他家的香芋泡芙。还有彭城一号后身有一家卖桂花糕的,但是过了四月份好像就不买了,因为季节问题。

徐州概况

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北邻山东省,西接安徽省、河南省,东连连云港市,南邻宿迁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 中文名称: 徐州 外文名称: Xuzhou 别名: 彭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云龙区,鼓楼区,九里区等 政府驻地: 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1号 电话区号: 0516 邮政区码: 221000 地理位置: 江苏省西北部 面积: 11258平方公里 人口: 940.95万(2008年) 方言: 徐州方言 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 火车站: 徐州站 车牌代码: 苏C 市树: 银杏 市花: 紫薇 目录 编辑本段

简介 徐州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灯火通明徐州城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三百万的特大城市。 徐州“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 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市情概览英文名: Xuzhou 简称:徐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时间:北京时间UTC+8 牌照:苏C 苏OC(徐州警察和行政用车) 政府:市委书记曹新平,市长张敬华。 人口:2010年市辖区人口306.4万。 面积:市区面积3037.3平方公里。 城市荣誉

徐州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徐州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作者:王元庆 摘要:历史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也形成了独特的徐州文化。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留存,更是徐州青年一脉相承的独特烙印。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的气魄,有项羽力拔山兮的雄浑,还有彭祖千年的饮食文化,祖辈的沉淀在岁月的洗礼中传到我们手中,而我们也要用肩头担下先祖的文化,因为它是一种永恒的印迹,在心间,在徐州的土地上积淀与传承。 关键词:徐州文化文化传承历史积淀 青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启示 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与彭祖养生之地,是徐州最独特最傲人的历史,但在今天,两汉与彭祖的文化积淀却在一代代徐州人的成长里得到传承,并未因历史的更迭而改变,反而是愈加清晰的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引导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影响徐州地区的发展乃至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本文以此作为线索,进行深刻的解析与探讨。 以悠久的饮食文化开始,徐州人的饮食特色自彭祖开始,兴于两汉。传说彭祖在徐州养生,活到了八千余岁,其中更是发明了许多养生美食,而壮馍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所谓壮馍

是徐州地区的一种面食,有面粉发酵后在铁锅上炕,待金黄之后撒上芝麻,口感好,有嚼劲。可长期存放,可作为主食。据说老年人年纪到了六十岁,儿女都要送壮馍,寄托对老人壮年的美好祝愿。并且,由此衍生出徐州人的孝道注重养生的文化特色。相对于其它地区与风俗,别致别样。在公园里见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时,还在优哉游哉的打太极拳、扭秧歌,甚是可喜。 徐州历来重孝,子女大都以侍老抚小为己任,在生活中做出表率,而又一代一代的相传。在徐州加快经济建设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了莫大的作用。以思想道德为基础,经济建设才能高效、迅速的向前推行,从而稳固的向前发展。再以青年为主力军的城市建设中,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争创双优双快城市。 兴于两汉的徐州以楚汉争霸为切入点,留下历史的同时,更是留下了文化的沉淀。首先是由行军打仗的衍生物也就是以徐州伏羊节为特色的徐州美食——烧烤。特别是在夏冬两季,尤为突出。夏天喝着大杯扎啤,吃着烤肉串,大有刘邦当年吃狗肉的气魄。与此同时,徐州人的有情有义也随之流传于弘扬。在徐州,能在一张桌子上吃肉喝酒的是朋友,能同抽一包烟的就是兄弟了。这也是徐州人在外的一大特色。在外人了看来,大为不解。所以这也算徐州的一大特色。至于起源,暂且认为是从高祖刘邦开始的吧!具体细节,有待考证。 徐州人的有情有义在今天的徐州也是一种在心里、默认为应

徐州市和贾汪区历史沿革

徐州市历史沿革 1949年徐州市直属山东省管辖,新海连市属山东鲁中南行署管辖。1952年11月中央决定,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划归江苏省直辖,新海连市划属江苏徐州专区。 1953年1月江苏建省,设徐州专区,专员公署驻徐州市。原属山东省临沂专区的新海连市及赣榆、东海、邳县3县,滕县专区的铜北、华山、沛县、丰县4县,和原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的砀山、萧县2县及原由苏北行署直辖的淮北盐区,划入徐州专区。徐州专区辖1市9县1盐区。同年,原属淮阴专区的新沂、睢宁、邳睢3县划入徐州专区。撤销铜北、华山、邳睢3县,复设铜山县。撤销淮北盐区。东海县政府迁海州城。徐州专区辖1市10县。 1954年,新海连市改为省辖市。同年12月,萧县、砀山2县划归安徽省。徐州专区辖8县。 1958年,原由省辖的徐州、新海连2市,划归徐州专署领导。徐州专区辖2市8县。 1960年,铜山县划归徐州市领导。1961年,新海连市改名为连云港市。 1962年,徐州、连云港2市改为省辖市。徐州市领导的铜山县划归徐州专区。辖8县。 1965年10月26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徐州市设立矿区。 1970年,徐州专区改称徐州地区,专署驻徐州市,辖丰县、沛县、赣榆、东海、新沂、邳县、睢宁、铜山8县。 1953年1月1日,徐州市为省辖市。1958年,徐州市划归徐州专区领导。1961年,铜山县划归徐州市领导。1962年,徐州市仍改为省辖市,将铜山县划归徐州专区领导。 1965年10月26日,江苏省人委批准设立矿区。徐州地区的丰县、沛县、邳县、铜山、睢宁、新沂县划徐州市领导。市区设鼓楼、云龙、贾汪、矿区、郊区5个区。徐州市共辖6县5区。 1990年2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新沂、邳县,改设新沂、邳州市。徐州市共辖2市4县4区。 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新沂市炮车镇划归邳州市管辖;将邳州市合沟镇划归新沂市管辖;将铜山县潘塘镇划归徐州市泉山区管辖;撤销泉山区潘塘镇,设立潘塘街道办事处。 2005年1月统计数据:面积11258.3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1037.7平方千米),人口916.9万(其中市辖区167.5万),辖5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4个县43个街道、114个镇,395个居委会、2280个村委会,其中市辖区共计43个街道、7个镇,268个居委会、156个村委会。 2005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41号):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2005年6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发[2005]53号文件)同意调整徐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将铜山县大黄山镇和大庙镇划归徐州市鼓楼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鼓楼区行政区域面积212平方千米,人口38.1万,辖8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铜山县行政区域面积1856.6平方千米,人口118.2万,辖20个镇。调整前,鼓楼区行政区域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27.9万(2004年);铜山县行政区域面积1999.6平方千米,人口129.2万(2004年)。

徐州的风土人情

浅谈徐州的风土人情 ——孙小丽 08涉密(3)班 21号 每一个城市都有该城市所特有的风土人情,徐州作为一座文化古城,有趣的风土人情更是尤其的多,下面,我将就此简单的介绍一下徐州风土人情。 徐州人过年 “过年”涵盖农历除夕和春节,也就是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隆重而热闹的传统节日了,普天同庆,家家户户忙过年,从腊八开始,已经揭开了过年的序幕,腊月二十三祭灶之后,过年的气氛已经形成。男女老幼忙里忙外,首先是打扫卫生,屋子里不留死角,房顶、梁上、内墙都要用鸡毛掸子掸干净,门窗桌椅床柜全都擦拭得一尘不染,院子里堆放的杂物要清除干净,屋里屋外收拾得焕然一新。孩子们放寒假了也闲不着,擦香炉蜡烛台就是孩子们的活,用沙土或炉渣灰能擦得异常光亮。还有一部分家人要外出置办年货,到市场挑选需要的东西,如香烛鞭炮、写春联的大红纸、糖果糕点、花生瓜子等炒货,然后是做菜用的木耳、腐竹、黄花菜、皮肚等干货,过了腊月二十就要买鸡鱼肉蛋以及蔬菜水果等鲜货了。妇女们在家里更是忙里忙外,拆洗被褥,给孩子们缝制新衣服、新鞋帽,还要忙吃食,祭灶之后就要蒸馒头,家家都蒸得很多,至少也有二三十斤,放在大缸里,一般都要吃到正月十五,街上卖吃食的店铺、摊贩,至少过了正月初十才上市。除夕前几天,各种荤菜都要煎好、爆好、蒸好,荤素饺子馅也要砧好,还要炸绿豆面丸子、炸麻叶子、做花生糖、芝麻糖、面卷子等甜食,一直忙到年三十。除夕之夜,大门屋门都要贴上春联,床头上也贴“身体健康”,米缸面缸水缸都贴上方寸大小的“福”字,屋门和大门对面的墙上,贴一小长条红纸写的“开门见喜”。入夜点上香烛,在院子里放一张方桌,摆上贡品,祭拜天地。至此,过年的各项工作才告完成,静候午夜的降临,鞭炮齐鸣,烛光彻夜不熄,年青人还要“守岁”。过年是男女老幼共同参与,感受浓浓的年味。 徐州庙会 徐州的庙会有二月十九(农历,下同)云龙山会、四月十五泰山会、五月初五五毒庙会(大马路地藏里),接着就是子房山会了。庙会的规模大小不一,持续的时间也会有长有短,其中的泰山庙会规模最大,会期最长,从四月十五正会前几天就开始了,时间长达半个月,方圆数里的四乡八集,赶会的人群络绎不绝,推小车的、骑驴的、步撵的、挑担的,男女老幼,前推后拥,携带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农民和手艺人,匆匆赶路。小商小贩也夹杂其间,玩杂耍的卖艺的、说书的、唱大鼓的也纷至沓来。卖各种零食小吃的摊贩也觅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有卖骡马的牵着牲口等候买主。吆喝声、叫卖声、锣鼓声此起彼伏,声闻数里,山上山下,人声鼎沸,万头攒动,蔚为壮观。宗教人员也来传经布道。泰山之颠的泰山庙,供奉着泰山奶奶。婚后多年未育的妇女,手持香烛,跪拜上山,甚至走一步磕一个头,求子心切,以示真诚。赶会的人如果遇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情绪就更高了,拉拉扯扯,说笑不停。1951年5月,徐州市城乡交流促进会在泰山庙会期间举办了解放后第一届徐州市土产骡马大会,高峰期间,万人空巷,公营私营43个行业1584户参与大会,以及接壤四省周边城乡人民也来参加交易,赶会者不下10万人。笔者作为大会工作人员,统计交易额达180亿元(旧人民

徐州历史篇、名人篇

1.徐州历史: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春秋战国时,彭城属宋,后归楚,秦统一后设彭城县。 楚汉时,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都彭城。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为节度使驻地。 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领7县。 宋元两朝都置徐州,隶属和辖领变化较频。 明初徐州曾直隶京师,后属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为江南省和江苏省所属直隶州,雍正末年升为徐州府,辖领1州7县。 民国初,府废,徐州府地附郭铜山县,后曾设徐海道,治所在铜山(徐州)。日伪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曾为伪淮海省省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属江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留徐州市,初为山东省辖市,后划回江苏省,并同时成立徐州专区,驻徐州市,辖11县市。此后,徐州市和徐州专区并存,不同时期辖属有所变化。1983年,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撤徐州专区,将所辖6县划归徐州市。徐州市现辖5区6县(市)。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为开发利用汉文化资源,组织成立徐州市两汉文化研究会,筹建修复了北洞山汉墓、龟山汉墓、白集汉墓、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博物馆、汉画像石艺术馆等一系列重要文物景点。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交通发达,基础设施较完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徐州美食历史文化简介

1.东坡回赠肉,是徐州州传统名菜。这是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相传,东坡回赠肉为苏东坡任徐州时所创。 2. 3.2.贾汪素火腿:素火腿是其首屈一指的地方特色,其主要成分是油豆腐皮。素火腿含钙、铁丰富,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尼克酸及磷等营养素,味道鲜、香、有嚼劲。 3.梁王鱼“梁王鱼”又名“独占鳌头”。是梁王朱温出狱后其义弟为他所做的下酒菜,朱温饥馋难忍,竟独自吃净。他的两个兄弟开玩笑说:“让你独占鳌头了。”后来朱温当了梁王,建都开封,东征徐州时,命义弟重新做菜,遂命名“独占鳌头”。 4.太极山药泥 山药又称薯蓣,据志书记载:“薯蓣好者出彭城”。徐州以盛产山药而闻名。太极山药泥是道家“太极宴”中的一道甜菜,以太极图形而命名,突出了道家风味的特色。 5.彭城鱼丸

徐州地方传统名菜,为清朝康熙年间“悦来酒家”厨师李自尝所创,色泽洁白、口感鲜嫩、安神养胃。康有为曾书写对联赞道:“彭城鱼丸闻遐尔,声誉久驰越南北”。 6.羊肉滑脊 徐州的羊肉闻名全国,羊肉滑脊更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奶白色的羊肉汤漂浮着水晶般的滑脊,用嘴轻轻吹一下汤面上翡翠般的香菜,和红艳艳的辣椒油,小吖一口滚烫的羊骨汤,放入嘴中,又滑又嫩,美不胜收。 7.王集香肠 王集香肠是苏北最为著名的特产之一,历史悠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为僧时,化缘到睢宁大王集,得残羹一钵,其中有一段类似胡萝卜的肉制品,食之,满口生香,回味无穷。后朱元璋将其列入御宴食谱。 8.睢宁腊皮 腊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于宋代,由农家百姓创造产生。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冬季热炒或做汤,美味令人叫绝。 9.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原名龙凤烩。项羽称霸王都彭城(徐州)举行开国大典时,为盛典备有“龙凤宴”。相传是虞姬娘娘亲自设计。其料用“乌龟”与雉,故引申为龙凤相会得名。 10.徐州地锅鸡

徐州的古老街道来历

徐州的古老街道来历 一、统一街与美人巷 相传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传令百官,动员百姓,一面破土修建王宫,一面把分散的零星集市连成一条长街。因为这条长街从南到北贯穿全城,所以叫做“统一街”。又因为它是彭城最早形成的长街,对城市的美化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又有“自古彭城一条街”之说。 位于统一街西边的“美人巷”,相传是由虞姬在此居住得名,长约五、六十米,南接中枢街,北通淮海路,是闹市中的一条幽静的小巷。后人把美人巷改成美仁巷,突出一个“仁”字,寄寓着对虞姬人格魅力的敬仰。如今,美仁东巷早已拆除,荡然无存,而美仁西巷亦堵成了死胡同。 二、大同街 位于徐州市区中心地带,西起彭城路,北至解放路。清代有主管科举考试的察院在其中段(现在的中山堂电影院),所以它原名察院街。但因其东端就是旧城东门之故,又名东门大街。早年当马路初开的时候,是徐州古城中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北伐胜利后,以孙中山的理想世界大同之名代替了察院街。 大同街真正的兴起是在1920年后,从史料中看,大同街开始承担商业使命的时期可以追溯到黄河改道时期,大约是清咸丰年间。不过一直到民国初年,大同街上不过只有十几家简陋小店。天成百货店开业之后,由于经营从上海运来的时新适销的百货,很快打开了业务,一跃成为徐州最大的百货店。随着商业的发展,金融业相伴而生。1920年以后,大同街上相继开设了吴汉三的笃生昌、房文宝的万隆永、陈姓的成蚨祥等私人钱庄;公营的有中国、交通、河南农工等银行,一条街上同时汇集了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大同街可谓盛极一时。 1930年铺设成简易的柏油路面,这是徐州城出现的第一条柏油路面。那时徐州城一些著名的商店:如经营呢绒、绸布、百货的天成、华丰泰、裕泰祥,以及大餐馆,如致美楼、珍斋、花园饭店等都在这条街上。有民谣云:“老天成,真正强,华丰泰,裕泰祥,宝成银楼老凤祥”。白天,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道两旁的霓虹灯闪耀着五彩光芒。有的商店更播放着留声机唱片,以广招徕,颇有上海南京路的情调。因而老百姓说它是“小上海”。 1937年,日军放火焚烧使大同街街西整个化为灰烬,大同街从此陷入一片沉寂。现在,在大同街上我们已经看不到当时的广货店和银行,但许多老字号饭庄等商铺还依然存在,如老同昌茶庄、美芳照相馆、广济堂药店,三珍斋等老招牌。三、王陵路 王陵是西汉时期刘邦的有功之臣。当时的西楚项羽意欲王陵叛离刘邦,以便瓦解汉军。将王陵之母抓至楚营,要她写信叫王陵弃汉归楚,王陵母引剑自刎,以断其子思母之念。刘邦打败项羽后,王陵回到彭城,跪行两里多路来到母亲墓前痛哭不止。后人为了纪念王陵母威武不屈的精神,特为其建墓(其墓在今燕子楼公园北门内),以昭千秋,并把王陵跪行的这条路取名为王陵路。 现在的王陵路东至中山南路,西至永安广场。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把王陵路改为育红街。1981年整顿路名,恢复其原名王陵路。 四、丰储街 丰储街东起民主南路,西越奎河至解放路。早年这里并无正式街名。因该街西段北奎河东岸上有庙宇铁佛寺,所以人们都称其地为铁佛寺南。又因该寺建筑在一

苏北民居之徐州民居特色(现行版)

苏北民居之徐州民居调查报告 徐州简介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也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佛寺“浮屠仁祠”即诞生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北地理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界,恰淮河经苏北中部东流入海。汲中华人民共和国南北文化之精华,取长江淮河之灵秀,揽黄海东海之开阔,得富饶平原水乡之养育,成就了大气,儒雅,优秀的苏北,徐州,在苏北独傲枝头的奇葩。 徐州地理环境 徐州市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属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拨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徐州气候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地质构造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在地震区划上则属于大华北地震区的南缘。徐州的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不太复杂,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均较低。 从地壳结构来看,徐州地壳厚度变化较小。莫氏面(地面与地幔的分界线)平均深36公里左右,康氏面(花岗岩与玄武岩分界线)平均深20公里,一般是西部较深。再看构造运动。徐州属于苏北平原的大面积沉降区。地貌上表现为地势低平,在断陷盆地内的沉积物厚度较大(几百米到几千米),表现出共震荡运动的特征。在断裂构造上,徐州地区断裂较为发育,按其规模大小和地质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北、东向的断裂分布较广。徐州主要断裂带有:郯城----庐江断裂带,丰县-----邳州断裂带,故黄河断裂带。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黄河文明,也催生了徐州这座古城。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徐派作家王茂飞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徐州也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正因彭祖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所以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开展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查对象:徐州汉文化发展情况 三、调查原因: (一)项目原因

首要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就是要将英语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将徐州的汉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我认为应用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等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地点原因 我的家乡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徐州道教简史

一、徐州道教简史 夏朝,彭祖被唐尧封于徐州,建立的大彭氏国,延续了八百年,成为中国修炼养生与烹饪的鼻祖,被列为道教的一位重要神仙。 春秋时,老子亦诞生于楚国苦县曲仁里,当时徐州为楚国重要城池,也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即为老子活动的主要区域,仅史书记载,在沛国,孔子就曾多次向老子问道,现在国内多处发掘出土“孔子沛国问道图”碑刻。 西汉初期,留侯张良不仅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与治国,而且也是一位重要的道教神仙修炼家。汉灵帝时,巨鹿人张角创太平道,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等八州,徐州为重要区域。沛国丰邑人(今江苏丰县丰县)张道陵制订完善经典、礼仪,创立了“五斗米道”,以符水治病,并置祭酒等职务,封二十四治而治(后改为二十八治),标志着道教由此创立。据史籍记载,张道陵生于东汉建武十一年,卒于永寿二年,终年一百二十岁。 东汉末年,道家先哲神医华佗亦生于沛国谯县(今亳州),行医于徐、亳一带,死后葬于徐州城南一里处,后人筑华佗墓,并建华祖庙。 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自认老子李耳为祖宗,因道教奉老子为道宗、道教鼻祖,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所以道教当时被尊为国教,封天师张道陵为“太师”,道教盛行一时,徐州宫观亦遍布各地。 宋元时期,徐州道教宫观遍布徐州城区近郊和临近各县乡村野等,仅丰县就有文昌祠、二清庙、华佗庙、关王庙、贤侯祠、火神庙、玄帝庙、泰山神庙、三皇庙、东岳行祠、司马神庙、田祖神庙、李文靖庙、金龙大王庙、洞真观、龙翔观、紫微观、天和观、栖云观、南华观、长春观、和光观等20余座道教宫观。 明朝时期,虽然当时的明政府的限制,但徐州的道教仍然香火鼎盛,信众众多,道教宫观林立,在徐州城郊内(即明古城郊)就有十几座之多。明嘉靖年间,徐州人集资在徐州城南泰山建盖碧霞无君祠。乾隆四十五年改称碧霞宫,每岁四月十五至十八日,举办泰山庙会,苏鲁豫皖接壤地的数以万计群众均来进香赶会。 清末,民初,徐州道教仍盛行不衰,徐州市内道教场所计有:城隍庙(城中,今青年路),黄楼(城东北隅,宋时建,历经修缮,80年代迁建黄河堤今址)灵霄观(城西北,后称斗姆宫),真武观(小井涯巷),太山老君庙(城东郭山),彭祖楼,碧霞宫,天启庙(城北),老君庙(云龙山东坡),天师观(城西),张良祠、三官庙,三义庙,财神庙,关帝庙,火神庙、华祖庙等二十余处,皆香火很旺。其中,城隍庙塑有城隍像,后殿塑有城隍夫妻像,大殿前两侧,各建廊房数间,并有阴间十八司群塑像。民国17年(1928)铜山县长刘炳辰响应北伐军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率众捣毁庙观神像,逐赶僧道离庙,道教宫观多废。 1940年初,徐州商会会长李蔼堂任主任,组成理事会,筹资修复市区城隍庙,重塑城隍座像,而殿前两侧廊房、东侧作他用,西侧为警察局占用,皆未修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整庙充作警察局。建国后,旧址为市公安局用。

徐州美食作文

徐州美食作文 徐州美食作文一:烙馍 (672字) 徐州是一座历史名城,那是我的家乡,不但美丽而且美味的食品更是数不胜数:颜色诱人的红富士苹果、香甜可口的小孩酥、风味独特的沛县狗肉……但在众多的食品中,有一种看似极平常却又独特,也是徐州人民白痴不厌的食品——烙馍。 烙馍及不同于北方的单饼,也不同于很多地方的煎饼。它作为徐州特有的食品,已经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兵与项羽作战,路过徐州。因为刘邦的军队纪律严明而深受徐州老百姓的拥戴。为了能让行军中的刘邦军队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的老百姓急中生智,发明了一种既简捷又实惠的面食——烙馍。后来烙馍这种食品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

烙馍的做法很简单,做烙馍的地方几乎随处可见。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支起一个鏊子,将和好的面团切成小块,他们扞的扞,揉的揉,摊的摊,几个面团在这些老人手下飞舞着。不一会儿,一张又薄又圆的烙馍就做好了。 烙馍做好了,单是看着这又薄又圆的烙馍就会引起你强烈的食欲。烙馍吃起来很劲道并且富有韧性。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象征了徐州人不怕吃苦、勇于面对现实的品质。烙馍的吃法也很多:可以泡在汤里吃;可以卷油条吃;还可以在两三个烙馍之间放上油、盐、葱花、鸡蛋煎的黄黄脆脆的吃…………还有一家很出名的餐馆用别出心裁的 推出一道“烙馍卷烙馍丝”的菜式,深受顾客们的喜爱。你一定很好奇何为“烙馍卷烙馍丝”吧?所谓的“烙馍卷烙馍丝”就是:把烙的烙馍切成丝,然后放到油锅里炸,炸的酥脆的烙馍丝再配上辣辣的海带丝、土豆丝,然后外面再用软嫩的烙馍卷起来,真是独特美味。 如果你有机会来徐州,可不要忘记品尝徐州独特的食品烙馍,保证你百吃不厌。

介绍徐州汉文化作文

介绍徐州汉文化作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徐州,又称彭城,是汉文化名城。有辛去游一游,领略了汉文化的魅力。和伙伴们一起同到徐州。一进城,就被一股浓郁的汉文化气息所吸引。听徐州本地的司机说,徐州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一听这话,我和朋友们都很激动,想一赌为快。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吃完早饭后,便排着大队伍随导游出发了,目的地——狮子山楚王陵。楚王,我本以为是项羽,想起他曾在我心中的威武形象,也曾被我定义为“男人中的男人”,进了狮子山的园林,沿着一条小路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陵墓大门。门前立着一尊像,他骑马持剑,高大魁梧,甚是威风,一想便是楚王。可一听导游解说,才恍然大悟,原来此楚王非

彼楚王,他乃是刘邦的侄孙,兵败时自刎身亡而葬于此。从洞口下去,便到了地下墓室,一股寒气袭面而来。石壁、石顶及脚下的甬道,无处不是水的天下,以至于更添了几分寒意。墓室开凿了19年,但当时仍然尚未竣工,至于原因,我已经记不清了。听说,这个墓在建成百余年后被盗过,所剩的贵重东西也不多。令人吃惊的是:甬道是用许多重大六七吨的塞石填塞的,却被这帮盗墓者用“牛鼻眼”的方式拉开了巨石。我和朋友纷纷议论,反弹盗墓人的“机智”。墓室的尽头处,摆放这一台汉编钟,这使对音乐十分感兴趣的我分外兴奋,久久舍不得离开。汉兵马俑、汉墓及汉画像石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在距楚王陵不远处,我们便来到了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在我心中的形象便是西安秦俑的模样:雄伟高大。到了这里,我便很是激动,伙伴们大多跟我一样,想一睹兵马俑的风采。一进门,便兀自向高远处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正疑惑着,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