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建筑创作过程中母题的运用

摘要:母题是建筑创作表达技巧之一,在众多建筑中得到运用。建筑中通过母题的重复运用可以使建筑得到统一,给人留下完整深刻的记忆。本文通过结合建筑设计实例对母题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母题;院落;方形;非物质文化遗产

母题,在文学中的含义是指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重复出现于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的线索,也可能是一种意象,由于其重复出现,使整个作品的脉络得到加强。在建筑设计中,我们提炼出一种符号作为设计的母题,并将其重复使用到建筑中,从而强调了创作者的立意构思,这种设计手法称为母题法。

建筑是由多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不管是空间形式、平面布局还是形体构成。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和表达过程中如何运用和组织不同的元素使建筑达到完整和统一?建筑创作时通过立意构思和对众多元素的提炼,运用母题法可以使建筑得到完整和统一。通过对母题的重复使用可以使人们在观赏建筑时加深对建筑的印象和理解。

纵观中外建筑,都有一些让人神往的母题,例如中国的院落、轴线、大屋顶、斗拱等,西方的柱式、尖券、拉丁十字平面、帕拉第奥母题等。这些优美的母题也常常被运用到现代的一些建筑上。

下面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计方案,具体谈谈母题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1 项目背景

为发扬我国传统民族艺术,保留历史文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建立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项目选址辽宁省铁岭市,基地位于铁岭市凡河新区,它是独具魅力的中国北方水城,这也为博物馆增色许多。建筑基地位于凡河新区昆仑山路以东、祁连山路以西、嘉陵江路以南的地段,西邻凡河,建筑用地面积70000万平方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基地内建筑面积50000万平方米。规划主要由六个功能组成,包括陈列展示区、藏品储藏区、服务共享区、实验培训区、后勤保障区以及剧场表演区。

2 立意构思

立意构思围绕着以下三点展开: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作者:薛静, 余翔, Xue Jing, Yu Xiang 作者单位:薛静,Xue Jing(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60), 余翔,Yu Xiang(中国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17) 刊名: 天然气与石油 英文刊名:NATURAL GAS AND OIL 年,卷(期):2010,28(2) 参考文献(11条)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 2002 2.张建华建筑设计 2007 3.张兵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 1998 4.谢文慧;邓卫城市经济学 1999 5.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原理 2006 6.徐建刚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世纪中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丛书 2002 7.王爱华;夏有才城市规划新视角 2005 8.王祖华;蔡健;徐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008 9.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环境保护 1982 10.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 2005 11.日本建筑学会建筑与城市空间绿化规划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窦志.赵敏试论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建筑学报2002(10) 2.王民成.WANG Min-cheng浅析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9,35(26) 3.高云.金长峰试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9) 4.李冠.朱方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27) 5.冯丹.王东军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6.彭碧.向德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研究[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 7.郑伟.王健浅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0(11) 8.尹彦凤.李勇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期刊论文]-中国科技博览2010(25) 9.郑倩.Zheng Qian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0,29(6) 10.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8(8) 引证文献(1条) 1.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期刊论文]-中华民居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d10689796.html,/Periodical_trqysy201002016.aspx

建筑创作中的结构表现

建筑创作中的结构表现 建筑创作中的结构表现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后,结构构思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实现新奇的造型,还是体现现代建筑的技术感,都需要用合理结构形态,来表达建筑设计思想。本文从更宽广的层面来透析结构表现思想,从结构和建筑创作中的各个关系以及通过实例来分析出结构构思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和表达。 关键词:建筑创作结构构思结构形态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 J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现在建筑设计所要求的新的、宏伟的结构方案,使得建筑师必须要理解结构构思,而且应达到一个深度和广度。结构在建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宇宙之间结构无所不在。无垠的太空中,有天体结构;超微观世界里,有原子结构;对于建筑物来说,它有着楼板、屋顶、墙体、门窗、给排水、机电设备等多种成分,其中板、梁、柱、墙体、基础组成了建筑物的基本结构――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采用一定材料,按照一定力学原理而营造的结构,是支撑着房屋的“骨骼”。 一、结构表现的理论基础-建筑的双重属性 技术性与艺术性建筑学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同时具有技术属性和艺术属性。如果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没有掌握相关的几何理论和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那不朽的金字塔是无法建成的;又如在中国,如果古代工匠没有相关的土木材料知识和木框架结构力学知识,也不可能建造出独树一格的中国古典建筑。就艺术美学而言,建筑作为一种艺术,首先体现为一种具有表现性的形式美;其次,建筑艺术能营造出一种精神格调,这种精神格调不仅异彩纷呈,而且有可能成为特定文化的一种表征。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的时候必须研究建筑美学理论,探求形式美的规律与特征。就某一个时代来说,这种形式美的需求都能用当时的建造技术得以实现。但同时也存在这样的

作品集版面设计 建筑作品集的制作

作品集版面设计建筑作品集的制作 建筑作品集的制作(转)什么是作品集? 评判一个设计师的标准,永远是根据他的作品。了解一个设计师,也是从他的作品开始。 作品集是向更多人推广你自己的媒介,作品集是设计师的名片,是将你最拿手最得意的能力尽可能多的展示出去的通道。 不得不承认的是,作品集是筛选设计人才的评判元素中最重要的一环。 为什么要做作品集 当然,并不需要在平时花精力去整理你的作品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需要作品集无非是两种情况: 1。找工作或者换工作的时候 2。打算在国外继续深造或者打算在国内深造时候给自己增加砝码 当然,作品集也是赠送亲朋好友恩师等等的最好礼物 如何制作你的作品集? Step 0 准备工作 我强烈建议你从第一个设计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设计都可能为你的集子提供素材,所以认真并带着激情去做吧!记得保留好所有的源文件,你将在正式制作作品集的时候感到这点是多么的必要。 软件技术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方面,除非你打算用手画完整本集子来突出你独特的手头功夫,那么你只能依靠各种软件来完成集子的制作。经常会朋友问我,要学哪几种软件才够用?我要说的是,会的

越多,思路越开阔,表达方式越多姿多彩。 Photoshop Illustrator Pagemaker InDesign都是制作集子很好用的软件,均为Adobe公司的产品,操作方式类似,很容易触类旁通 Cad max sketchup rhino这类用来提供素材的软件也是尽可能多的学吧 Step 1 筛选你的作品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作品集不是你的设计日志,不是你的设计回忆录。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了解你那些自己都觉得不成熟的作品,很多学生喜欢把自己所有大学作品包括手绘摄影等等都塞到一个册子上,这样选择作品的方式,只能是画蛇添足,起到反作用。 想想作品集的用途,你自然就知道如何选择和表达你的作品了——无论你是用来申请中国最好的设计单位,还是世界一流的建筑院校。 最好原则-选择你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如果不够好,那么修改它到满意为止,如果没办法修改或者修改了还不满意,舍去。 选录作品的数量-我一直认为5-6个作品是比较好的容量,容易覆盖自己各个特长领域的作品,篇幅又不至于让人觉得太过冗长。 选录作品的设计类型-尽可能的多样一些,覆盖面广一点,展示你的全面能力,这样你的集子适用面也会相对宽广。当然如果你是喜欢钻研某一方面的人,做一本专辑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要希望能碰上专家伯乐了。 当然,如果你有建筑设计外的特长,也是可以放进来的,不过这些特长应该是真正的特长,需要在相应领域也有独树一帜的能力,否则说服力就不强了。 Step 2 安排和组织

2020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图考研真题A卷

2020年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作图考研真题A 卷 设计题目:网络教学中心扩建(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6小时) 一、概况 我国西南地区某高校,因教学需要,需加扩建一座网络教学中心,地块位于校园核心地段,地块呈不规则梯形,西边为三栋新建教学楼,北边为一栋原有的平屋顶网络教学中心,场地三边为校园道路。场地占地面积4740㎡,地块内部地势平坦。 二、设计内容及功能要求 1、设计内容 (1)现要求在其红线范围内加建网络教学中心,建筑面积3800㎡,2-3层,总高度不超过24M,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基地中各种因素。 (2)地块内设置不少于6辆小汽车停车位,以及20m的自行车停车位。 (3)在用地内合理布置绿化景观,合理组织人车流线,设置主次出入口,且充分考虑各出入口与周边环境关系。 (4)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处理好建筑各功能板块之间的流线关系,使原有建筑与新建建筑既独立又有关联。(原有建筑与新建筑之间的关联部分不计入总面积) 2、功能要求 该网络教学中心面积为3800m2(总建筑面积,各房间面积均可上下调整10%),具体功能如下: (1)公共区 集中数字展示厅360㎡左右,无柱空间。 (2)教学区 多媒体教室(3间):每间180㎡; 普通教室(7间):每间90㎡; (3)会议中心

会议室(1间):每间200㎡; 贵宾休息室(1间):每间60m2; (4)办公区 办公室(6间):每间30m2; 档案资料室(1间):100m2; (5)设备部分 设备间(2间):50m2; 储藏(2间):100m2; 值班室(1间):30m2。 注:其余用房(卫生间,门厅,走廊,公共平台,楼电梯间等)面积按需自定。 三、设计要求 1、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基地中各种因素,并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场地、道路 与原有建筑的关系进行设计。 2、扩建建筑和原有建筑可以形成关联,建筑功能合理,处理好扩建建筑与场地原有建筑的关系,重点考虑建筑空间的变化,造型手法与建筑内容吻合,满足国家建筑规范要求。 3、结合当前的网络信息发展,探索更有意义的网络建筑空间模式。 4、处理好各房间和各板块的流线要求,功能布局合理、流线顺畅。 5、恰当考虑建筑主要材料的运用,并在方案中有所呈现。(表达方式不限) 四、设计成果要求 (1)总平面图,1:500。(要求标注一道总尺寸,以米为单位;标注建筑层数,室内外标高,需用实心三角形箭头注明人车出入口位置)。 (2)各层平面图,1:200。(要求标注两道尺寸、各功能房间的名称) (3)立面图,2个,1:200。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地域建筑创作的设计表达 摘要:桓仁地域文化形成独具鲜明的地域特征,本项目通过对 地域文化传统的重新认知,发掘有益的模式,在继承传统建筑模式的同时,积极融合现代建筑语言因素,建造出体现桓仁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建筑。 关键词:桓仁地域文化,地域建筑,设计理念 Abstract: the huanren regional culture formed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roject through to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traditional new understanding, discover useful model,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model at the same time, positive fusio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guage factors, build the regional culture embodies the huanre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 of architecture. Keywords: huanren region culture, and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桓仁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端,距省会沈阳市253公里、距本溪市区191公里,地处长白山余脉,山多林密、河流纵横、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桓仁地域文化以关东文化为主体,满族、鲜族文化为鲜明特色,以抗联文化、周易文化等多边文化为融合体的多元文化,形成独具鲜明的地域特征。(图1) 图1桓仁满族自治县鸟瞰 桓仁县城1877年(光绪三年)被批准建县,为了选好县城地址,

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的关系的浅思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姓名:章汉 学号:11203030137 班级:11城规1班 指导老师:吴强

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的关系的浅思 摘要:每一个闻名遐迩的城市中,总有那么几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建筑作为构成城市的主体之一,其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和用色等对城市的空间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城市设计虽然并不直接干预建筑创作,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的形态组合、结构方式城市外部空间的优劣,在视觉欣赏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城市设计直接影响人们对建筑的评价。 关键词:城市建筑创作城市设计 一、对于建筑创作的理解 有人说建筑师的工作和上帝一样神圣,我的理解是上帝创造了人,而建筑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空间,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安全感,即庇护,使得人们能过更好的生存。建筑随处可见,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是那么有艺术感,令人耳目一新,批量生产的作品只能是一个空壳,不能留住行人的目光;而那些匠心独运建筑,无论身处何地,总是焦点般的存在。 耸立在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或许离我们很远,总会有些许痕迹为我们所得。我觉得建筑创作应该有以下几点特性: 创作性。建筑创作是属于创新创造的范畴,所仰赖的是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以不断地创新来发展工作对象的内部空间和外在形式,达到丰富人们生活的目的;

综合性。建筑创作是一门综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对相关学科有着相当的认识与把握,方能游刃有余地驰骋于建筑创作之中; 双重性。建筑师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即借助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逻辑分析的结果充分地发挥表达成为建筑语言——三维乃至思维空间形态。因此在建筑创作时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不可偏废; 复杂性。人们认识事物都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于资源耗费巨大的建筑工程,要实现令人满意的完成度更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需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需要不断地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 社会性。建筑从来就不是私藏品,因为不管是私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它从环境中诞生,就会反作用于周围的环境。 二、对于于城市设计的认识 城市设计的概念虽然提出的比较晚,但是城市设计本身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体表现在城市选址、城市道路及重要建筑的布局与设计的都有全面的考虑,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内涵。 当前,关于城市设计的理论比较丰富。凯文·林奇认为:“城市设计专门研究城市环境的可能形式”;芬兰建筑史沙里宁认为“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的要求考虑建筑与空间”;英国建筑师弗·吉伯特对城市设计的表述更为具体,他认为“城市设计主要是研究空间的构成和特征”“城市设计的最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考虑这个构图有恰当的功能,而且要考虑它有令人愉快的外貌”。 而我比较欣赏是余柏春的“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形体秩序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思维方式及设计和管理原则。 城市设计不仅仅止于设计城市空间,而是设计城市空间发展的进程,具体的说尽管城市设计要参与物质形态的直接构造,城市环境和形态确是城市设计的对象,但对形态环境构思安排并不是其主要内容。 三、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建筑设计实现、完善和丰富城市设计。 (一)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计对象不同。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全部空间。从空间地域角度,要划分为市区、分区、地区、地块、地带等;建筑设计的对象是建筑本身和其周围。 (2)设计深度不同。城市设计一般做到方案及概念性设计的深度,表达出形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及相互关系;而建筑设计应做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建筑学报2OO2/9 一、对建筑创作的认识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世界人民都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收益的同时,又由于大建设带来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忧心忡忡,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了冲击。世界性的文化趋同使得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亦逐渐消失。在我国,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在史无前例的大建设中,尽管成就很大,但在环境和生态方面也同样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作为一个中国的建筑师,一方面遇到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年代,全世界不少建筑师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这片广阔的市场上来;另一方面,面对巨大的建设浪潮,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准备不够,也深感在理论上、观念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大规模建设的高潮中,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对多元缤纷的社会形态,显得力不从心,常常跟着市场导向走,比较被动,整个建筑界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发展的过程。 当前建筑创作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十字路口,我觉得一个建筑设计要满足一般的功能使用要求并非难事,但要把建筑作为一个精品和创新的设计,是很不容易的事。在几十年的建筑创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师如果能从这几方面去理解和从事建筑他作,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今天的建筑设计已经不单单是一幢建筑的实用、经济、美观的问题,即所谓我们经常说的建筑三要素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的方方面面和环境、生态及今后的发展,过去的、传统的、孤立的、片面的去理解建筑和从事建筑创作,已经很难满足今 天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建设的要求,可以讲我们从许许多多的教训中逐渐体会到以人为本的道理。建筑必须有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文化观和经济观,建筑不但要满足现代人的使用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持续发展,归根结底要创造条件,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科技与文化的共同发展。为此,建筑师要有一个整体观念,视建筑创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把握,把城市设计、风景园林和建筑设计整合起来,在综合中创作。过去,我们不少建筑师对建筑创作的整体观缺乏比较深刻的理解,缺乏环境的整体意识,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单体建筑上,从单体建筑来谈论建筑,强调自己的个性和与众不同,而不是从城市设计入手,服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格调,造成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脱节,建筑又与环境脱节。就单体建筑本身而言,从承建商或业主的角度,常常提出所谓“标志性”建筑、“五十年不落后”等等的要求。建筑师又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和提高,对如何评价有特色的建筑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建筑行为的商品化常常投其所好,标新立异,造成一个城市或一个街区,每一栋新建的房子,都想当“主角”、“与众不同”,到头来,城市风格混杂,城市的肌理和整体空间序列受到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逐渐消失,这种教训在我们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中是屡见不鲜的。 二、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今天如何理解建筑创作?我把它归纳为建筑的“三性”,即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第一,建筑的地域性。在本世纪探讨地域性问题,自然要面对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全球化问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整个世界正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既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又起到某种微妙的负面作用。从正面 看,它在经济上有利于实现世界资源的最佳配置,在科技上有利于打破地区的隔阂,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从负面看,全球一体化的盛行对原有的各种地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破坏。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于由历史、传统、气候以及其他自然因素构成的背景中,国际化正损毁了这一基础,不论城市大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城市和建筑一个样,出现特色的危机,乃至发生建筑文化的最终趋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强调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来讲,首先受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例如南方炎热地区与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各异,山区建筑与滨河建筑并不雷同。又如在五岭之南的广东,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树木常青,人们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岭南建筑风格。建筑的地域性从狭义来讲,是指建筑地段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建筑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乃至建筑形式的重要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型、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和色彩等诸方面下功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宜的技术手段,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环境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筑师应在地区的传统 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 何镜堂 〔提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领域的实际,结合未来建筑学的发展,提出现代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设计观,并结合作者多年建筑创作实践,综述建筑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创作思想。 关键词:建筑创作 地域性 文化性 时代性 建筑师素养 16

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

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

摘要: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各自特征,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城市设计对建筑创作的指导意义。之后结合了调研参观过的苏州博物馆作为案例得出现代建筑创作之路的根本。建筑创作是基于城市设计大框架下的创作和创新,在城市设计的宏观引导和制约下,要根植于文化,突显城市的特质性,延续城市的文脉和文化内涵。 Summa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ctual case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pace design technique i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such as looking for a combination of modern and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balance, strive to create a full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Using walks in scen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such as foil, rich construction. Refer to the case of the liangzhu culture museum, through the actual case to reflect the landscape space design techniqu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easibility. Finally to search a kind of Chinese artistic conception. 关键词:城市设计 Keyword: urban design 一、关于建筑创作 1、定义 通常所说的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学”范围内的工作。它所创造性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及如何以更少的材料、

建筑创作中的结构主义潮流

建筑创作漫谈 建筑创作中的结构主义潮流 颜 萍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长沙 410075) 摘 要:先分析了结构主义的出现、本质以及它的特征,继而探讨了结构主义对建筑创作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 关键词:结构主义 建筑创作 STRUCTURALISM TRENDS OF ARCHITECTURAL CREATION Yan Ping (College of Civil Architecture Cen 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Abstract :It has been first analyzed that the occurrence,essence and feature of structuralism;and then the positive &negative effects of structuralism o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were also explored.Keywords :structuralism archi tectural creation 作 者:颜 萍 女 1975年6月出生 讲师收稿日期:2004-10-20 1 结构主义理论影响了多种建筑流派 结构主义设计理论,是当代影响颇为广泛的设计思潮,后现代、晚期现代和解构主义均不同程度受其影响,或者与之有多种联系,而且它本身就曾作为一种建筑流派而独立存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的结构主义理论是针对1920~1960年CIAM 提倡功能主义运动而产生的,并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建筑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结构主义的本质、意义与特征 结构主义本是在人类文化学研究中开始创立的一个理论学派,它是应用语言学的原则作为一种模式试图去发现存在于现实中的规律系统。也就是要到具体现象关系(表层结构)的背后,去寻找出事物本质结构来(深层结构)。 瑞士结构主义哲学家皮亚杰把结构主义定义为:/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转换规律组成的一个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0。结构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在于: 1)强调对对象的整体性研究;2)认为深层结构重于表层结构;3)强调共时性,忽视历时性; 4)符号学研究手法。常采用将对象加以符号化,并通过分解、定位和重组,构成一种能够显示对象功能和结构的符号系统。 3 结构主义理论对建筑设计的正面影响311 设计方法31111 运用类型学 在结构主义者看来,任何历史现象的大量效果都隐藏着一种确定的无意识结构,它们互相交织,构成人们的时空观念结构。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建筑师把他们的研究重心从建筑物的功能、技术和材料的合理安排,转移到人类文化、民俗、惯例和宗教方面。对建筑人类学和原始文化的关注,使他们极力寻找建筑形式的象征性,以及所隐含的/人性0,企图从传统建筑中归纳出表现人类生存意义的系统以及居住关系的/永恒结构0。/类型学0就是他们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即用分组归纳的方法,探索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的事物本质结构与变化规律,揭示人类居住中所隐含的生存模式。 意大利新理性主义大师罗西运用类型学方法来阅读城市与建筑结构,从中归纳出种种传统城市与建筑模式,使他的建筑创作融合于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化结构中。1973年他在米兰郊区的Gallaratere 公寓设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关于Gallaratere 公寓的设计思想,他写道:/在我的Gallaratere 公寓设计中,有好些地方与传统有类似的关联,比如过道的象征性就与米兰的传统住宅相混合。传统住宅的过道表示一种生活方式,弥漫着家庭的欢乐,每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人的交往。我必须留意这些特殊结构,使其很自然地表现在我的建筑上0。这种从现象中感受抽象结构,并用新的语言来表达,这类似(Analogy)意象的手法)))他自称弥漫于他的全部作品中(见图1)。 93Industrial Cons truction Vol 135,No 11,2005 工业建筑 2005年第35卷第1期

浅谈贝聿铭建筑创作思想

浅谈贝聿铭建筑创作思想 在诸多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建筑大师中,我最先接触,也最喜欢的就是贝聿铭,或许是他那东方人的面空和华人的身份让我感觉到亲切吧。最近喜闻大师收官力作多哈伊斯兰艺术博 物馆落成,便忍不住找来资料瞻仰了一番,在为其建筑作品倾倒的同时,不禁心下暗自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创作思想和理念指导他设计出如斯精品呢?回顾过往,贝老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诸多作品,他的每件作品最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堪称件件精品。 然而这样一位成功的实践型建筑师却从来不写书立作来阐述自己的建筑观点和理论,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坚持认为矗立在那的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这为我们对他的解读增添了不少难度。本文他的一些话语结合其部分建筑作品加以简单的分析和总结,将他的建筑思想和观念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筑结合自然的空间观念 “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 视的。建筑结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聿铭一生的作品,他在设计中注重自然元素的运用,善于将水和光引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

来,通过水的映照和光线的投射,使建筑主体与周围空间环境产生丰富的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令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让光线来做设计”更是贝氏的名言。其常用的形式就是内庭,通过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合与建筑。在全国大气 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作品中都有体现,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B 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在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中,内庭依旧得到了巧妙的运用,步入博物馆,就是一个巨大的中庭,中庭穹窿足足有164英尺高。穹窿的顶部开口,像是一个天眼一般,让神秘的天光倾泻而下,与内部复杂的几个形体产生激烈的碰撞。设计简约却不失宏伟的中庭,几何图形的运用恰到好处,当人们走进它,整个构造的全部力量开始凸显,其造型更显壮观。中庭朝向海面的一侧,采用玻璃幕墙,将海面的风光引入到中庭。 2.注重历史根源,善于运用传统艺术,而又不拘泥于传统 “

全球化冲击下本土建筑创作现状与展望

全球化冲击下本土建筑创作现状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2-12-19T09:44:51.6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8月Under供稿作者:张伟伟 [导读] 现阶段,由于外来思潮对我国建筑业的冲击,西式建筑已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形式。 张伟伟广西建工五建设计研究院广西柳州市 545002 摘要:现阶段,由于外来思潮对我国建筑业的冲击,西式建筑已逐渐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形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传统建筑创作的现状,即不被重视,本土文化严重缺失,并对传统及现代的理性态度进行了深入阐述,对如何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做出创新的建筑创作进行了思考及展望。 关键词:全球化;本土建筑;创作;展望 1 全球化冲击下本土建筑创作现状分析 目前,西方的建筑迅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中国的建筑师在追逐、学会西方建筑中钢筋水泥构造的同时,将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消失怠尽。国人一味地追求国外的城市、建筑、艺术、时尚,过分重视国外的建筑作品及思想,而忽视乃至轻视国内的建筑文化,对国内建筑创作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全球化使促进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所体现的新视觉,慢慢演变成衡量各国经济文化的标准和尺度。建筑领域并未逃脱被标准化的命运。建筑艺术变幻莫测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建筑审美潮流的急速更新和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永恒”相矛盾;建筑文化横向和纵向的矛盾;科学迅速发展和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等。实际的国情可以看出,现处在全面接受拥抱国外建筑的阶段,建筑理所当然的成为商品,体现出国外的审美观及价值观。国人在面对各形各色、纷繁复杂、铺天盖地各种建筑潮流,极有可能被这种强势的潮流所折服。 也许有人会觉得,国外的建筑设计师并没有完全接受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也可能是中国的有些业主不喜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等。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研究及探索被束之高阁,极易处于弱势、被动的境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建筑正在日渐消失,留下的只是一些无法弥补的遗憾。 2 全球化冲击下本土建筑创作展望 2.1注重本土文化,外延精神价值 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是抵制当代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的清泉,它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建筑是民族精神的无声代表,若要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应避免盲目效仿,或者用传统的方式推掉重建,这些都是不理智的做法。要重视历史文化,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目前,人们往往对建筑表面形式很重视,导致建筑领域出现过度重视形式和急功近利的状况,盲目和随意的使用历史符号,将传统简化成符号,只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却忽视了作品所代表的深层涵义。 中国建筑师李宗泽教授中国古代建筑进行过经典的评论,他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之所以具有令人震撼的艺术魅力,并不是中国古建筑中采用的大屋顶琉璃瓦形式,而是古建筑中融入了中国哲学思想、环境意识以及空间概念,这是中国古建筑具有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创作过程中不单要把传统建筑的物质资源当作创作的灵感与启示,还要考虑建筑文化内部所潜藏的深层意义,注重传统精神物质的发掘。这一观点也是贝聿铭先生在30年时间里所坚持的“始终要表达中国精神信念的建筑师”。 因此,我们意识到,历史文化不单只是已经结束的陈年往事或片断,而是应该以一种无形的精神面貌存在,此时“无形胜有形”的传统文化,应赋予其传统的、地域的、民族的精神文明,从而体现它独特的传统意韵。 2. 2 建筑创作注入传统情感 建筑所体现的表情是很丰富的,建筑创作是一种理性与情感并存的产物,它包含了心理、生理、物质、文明等多种因素。情感性是建筑艺术创作要遵循的特殊情感逻辑。无法体现情感的空间是“失落空间”,而富有独特情感的空间才是充满人性情感的空间,人是一种很重视情感的生物,会一定程度地眷恋自己生活本土的风俗、习惯、文化以及价值观,有着舍不掉的历史情结。基于这些原因,提示我们应怎样接受外来文化,怎样将本土的文化情感用建筑的语言表达出来。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应满怀丰富的情感。 澳大利亚建筑师穆科特许多年来一直坚持自我,坚持创作,并于2002年荣获普利茨克建筑奖。面对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批判性接受的同时,不断反向思考地域特点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力,认真思考环境、地缘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创作出新的作品。穆科特进行建筑创作时,并不表现对当代文化扭转、颠覆,也没有过多地批判现代主义,而是创新性地、出于善意目的地修正现代主义。他不被国际式风格约束,坚持自己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充分表现出一个成功建筑师的价值观。 2.3 活跃建筑创作思维,鼓励及倡导个性发展 目前,我们虽然没有使用所谓的价值关怀、审美趣味以及思想深度等的文章来批评“真正的”建筑,但是有声音的地方总会出现对建筑创作的评价。出现了问题,正确面对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这相比于一味地通过理论研究途径寻找解决办法要切实可行得多。所以,问题并不可怕,而最怕的是不正视问题产生的根源,仅通过浅显的解决途径,治标不治本。因此,出现问题时,积极地回应问题,深入开展正确、合理的建筑批评,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现阶段,由于受到社会俗文化影响,俗建筑增长速度非常迅速,这对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以及优秀的传统审美观念均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传统的思维方式也因为受到日益开放化的全球文化以及快速发展的科技技术影响,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尽管技术手段的介入,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但是,从有关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技术手段引入后,对建筑师的创新创作并没有多大帮助。很多建筑师过多地采用技术手段,而并不结合建筑本身所处的环境特点,社会特点,这从本质上讲,是忽视了建筑所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对于这种情形,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试图重新唤起建筑师的传统意识。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是充满思考的过程,需根据建筑本身的地域特点以及社会特点,从而延续建筑本应具备的历史文脉。因此,建筑创造领域可称为思维跃动的舞台,允许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存在,而不提倡过多的依赖辅助手段 2.4 提升建筑创作者的独立决策权力 建筑师承担着太多的期待,也被赋予了过多的责任,因此,这个时代更应该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利。现阶段,国内建筑师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很难有独立的、应有的决策权,而且建筑师的创作过程也会受到很多干扰。所以,怎样提升建筑师地位以及增加其独立决策的权利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建筑师需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努力提升专业修养,强化对本土文化的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因而城市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城市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市,城市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市空间,我们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说:“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就是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5-12-08T15:19:33.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作者:罗伟枝 [导读]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得益于结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罗伟枝 广东达安项目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42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由于受土地资源的影响,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重要的元素,各种高楼大厦的问世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但高层建筑在与城市空间的融合过程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处理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技术;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前言 得益于结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任务和追求理念就是恰当地使城市空间变成城市的亮丽风景线。因此,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才能使高层建筑与城市相融合。 1.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严重影响所在城市及街区。由于高层建筑在建设规模和人口总量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对街上的行人、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和街景的本身影响比较大。这些都从属于高层建筑环境关系,在设计高层建筑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环境关系,因为这些环境关系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由于这个层面的关系,规划者可以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如何才能使高层建筑满足周围的人行道尺度、街道的边沿、现有的土地利用和所在街区的特点。高层建筑的体量和高度对周围的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不以高层建筑是独立还是混入在城市的环境里而改变的,而是以建筑物的体量大小来决定的。高层建筑的尺度和体量不断的增大严重引起了环境的恶化,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罪魁祸首。高层建筑建设在城市环境中,严重阻挡了城市居民生活中所需的日照、光线、和自然通风,也严重影响了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的环境。还有就是大型的建筑项目所需的能耗巨大,具体表现在取暖、空调和照明等的大量供求。这些大量的能量供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受到改变,加剧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和城市的热岛现象。 2.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 2.1充分发挥广场的作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不仅对街道空间带来严重的压迫感,还会增加人口的密集度,加大交通通行的压力。这种压迫感使人的主观感觉严重受到影响,为了减缓这种影响,对建设在所有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就要求适当的进行后退处理,然后在推后的建设用地上进行广场建设,利用宽阔的广场视觉空间来缓冲这种空间压迫感;高层建筑造成的人口的密集度也相对比较高,就加大了出入口的人流密度,通过往后推建设广场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缓解了交通的压力。从对城市街景来看,广场在街道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作用非常大,给公众一个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大众的娱乐休闲提供场所,这是共享空间带来的好处。在广场的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化,有的设计师会选择下沉式的广场,以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具有独特广场空间造型的13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为例,这种广场的设计理念是以人和环境为设计中心的,在更加突出建筑塔楼形象特征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近而又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下沉式的广场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空间形式比较特别少见,而且又带有丰富情趣。因此,为了减少高层建筑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就必须要考虑广场和建筑的一体化。 2.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通过高层建筑来寻找属于城市本身的特色,因为,经济发展决定了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的代表和象征标志,而且还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水平和发展的程度,所以高层建筑的造型选择就要谨慎合理,不能随意。高层建筑在结构形式上有所限制,具体的使用功能也有明确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其在造型上不能有太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追随于建筑结构形式的统一效果,有的高层建筑对结构形式不加的修饰采取直接外露的方式。作为高层建筑主体部分的塔楼,其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决定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综观国内外众多的高层建筑,发现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特色的外观特征和强大的的识别性,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城市的代表,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存在的根本原因。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短缺,可持续性的发展符合和适应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是高层建筑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生态型”建筑的概念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如生态建筑师诺曼.福斯特的代表作设计——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它在强调体现象征功能和意义的同时,也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是目前世界上首座“生态型”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形式是建筑平面采用三角形形式,犹如在三叶花瓣中竖起一支花茎:花瓣部分用作办公空间,花茎部分用作中空大厅。中空大厅不仅有自然通风的效果,还丰富了建筑内部的景观。而气候设计大师杨经文的代表作马来西亚吉隆坡梅纳拉大厦,这种设计充分利用空中开放的空间来连通建筑的内外,体现了“生物气候大楼”思想,并引入了许多的植物,例如底部斜坡的绿化和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对调节气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大大的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使室内外空间的衔接和过渡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也深化了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当前对高层建筑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这也是建筑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高层建筑的次主体部分一裙房结构,对整个城市的影响虽然比较小,但是在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的空间创造方面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高层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与其上部立面有所不同,其设计是需要细致体贴的,这样才可以使下部的空间变化丰富多彩,避免了出现苍白的感觉。 2.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中的塔楼部分变化不会过大,但是可以通过巧妙的处理底层部分以达到丰富空间形式的作用。一般的手法有入口缩进法和底层架空法。作为现代建筑的特征的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把城市的广场、建筑和道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形成一个公共的、通透的开放式的空间,提供一个小憩之地给市民使用;还可以起到改善人流和视觉压迫的情况,通过连接主要的几个公共场所来达到加大城市空间的层次感。如果高层建筑是靠近城市道路的布置那么就可以采用入口空间凹入法,这样就可以避免主体要被迫后退的建筑设计了(用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基地面积的使用率,缓解入口空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