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染色

特殊染色
特殊染色

43、组织中铁质的显色法

44、组织中铜的显色法

罗丹明染色法

1、[试剂配制]:(1)DMAB-罗丹明贮备液:对二甲氨基苄罗丹明饱和于无水乙醇中,贮存液4℃保存。(2)DMAB-罗丹工作液(充分摇动):DMAB-罗丹明贮备液3ml,蒸馏水47ml,使用前现配现用。

2、[染色步骤]:(1)切片脱蜡至蒸馏水。(2)用DMAB-罗丹明液60℃染色3小时(1小时后显微镜下检查)。(3)用蒸馏水冲洗。(4)对比染色(颜色要浅些)用苏木精染5秒。(5)盐酸乙醇分化。(6)流水冲洗5分钟。(7)脱水,透明,风骨。

3、[结果]:铜沉积物-砖红色,核-蓝色,胆汁-绿色。

Timm's铜染色法

1、[试剂配制]:(1)液体A:5%硝酸银水溶液,液体B:对苯二酚

2.0g,柠檬酸5.0g,蒸馏水100ml,液体可以贮存在4℃暗处一个月。

2、[染色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0.5%硫化铵5min (3)充分水洗。(4)用0.1N盐酸2-3min祛除铁和硫化锌液(15%三氯醋酸也可以使用)。(5)水洗。(6)切片置新鲜1份A液和5份B液过滤后使用,将硫化铜转化为硫化银3min就可以完成。(7)水洗。(8)脱水,透明,封固。

3、[结果]:铜沉积物被染成黑色。

Howell氏红氨酸铜的显示法

1、[固定]:10%甲醛液(体内与蛋白质相结合的铜损失较少),亦可用无水酒精溶液固定。

2、[试剂]:红氨酸染液:0.1%红氨酸无水酒精溶液 5ml,10%醋酸钠溶液 100ml,70%酒精溶液。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红氨酸染液37℃12~24小时。(3)70%酒精溶液换洗2次,15~30分钟。(4)无水酒精溶液6小时至过夜(可加入醇性伊红复染)。(5)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铜呈绿黑色颗粒;背景呈粉红色。

45、组织中铅的显色法:Mallory-Parker氏铅的显示法

1、[固定]:10%甲醛液。

2、[试剂]:0.1%美蓝酒精(20%)溶液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0.1%美蓝酒精染液内10~20分钟。(3)95%酒精溶液分化。(4)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铅呈深蓝色;铜呈淡蓝色。

46、组织中砷的显色法:Castel氏砷的显示法

1、[固定]:10%甲醛液。

2、[试剂]:硫酸铜-甲醛液:硫酸铜 2.5g,10%甲醛溶液 100ml,1%番红花溶液;

3、[操作步骤]:(1)组织在硫酸铜-甲醛液内5天。(2)流水洗涤24小时。(3)脱水、透明、石蜡包埋。(4)石蜡切片脱蜡至水。(5)1%番红花溶液作对比染色。(6)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组织中的砷呈绿色颗粒状。

47、组织中尿酸盐显色法:Gomori-Burtner氏六胺银染色法

1、[组织固定]:信息组织块无水乙醇固定24h,更换2-3次新液,以后用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

2、[试剂配制]:六胺银原液:5%硝酸银水溶液5ml,3%鸟罗托品水液100ml,两液混合发生白色沉淀,震荡后溶解而澄清,该液置冰箱后能放数月。六胺银染液:六胺银原液30ml,硼酸-硼酸盐缓冲液(PH7.8)8ml。硼酸-硼酸盐缓冲液(PH7.8)M/5硼酸溶液16ml,M/20四硼酸钠溶液4ml。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5-7μm,漂浮于95%酒精液上,稍加温展平切片,并粘贴在玻片上,然后置37℃烤箱内烘干。(2)汽油脱蜡,并用无水酒精洗涤。(3)切片置于37℃温箱内用六胺银染色,染20-60分钟,镜检尿酸盐沉淀变为黑色为止。(4)5%硫代硫酸钠处理2-3分钟。(5)蒸馏水洗。(6)用0.5%伊红酒精溶液1分钟。(7)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4、[结果]:尿酸盐结晶体黑色,其他组织呈复杂的颜色。

48、组织中脂类物质染色:苏丹-Ⅲ染色法

1、[ 与染色相关的问题]: (1)在石蜡包埋组织处理过程中,要用一些有机溶剂,所以石蜡切片不能用于脂类染色,通常用冰冻切片或炭蜡包埋切片。切片厚5~15微米。(2)切片选用中性甲醛、钙甲醛或锇酸固定液固定。单纯甲醛固定会丢失一些磷质。脂类物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显示脂质时不能用含有有机溶剂的固定液固定。

2、[配制]:苏丹-Ⅲ 0.15g,60-70%酒精 100ml,将染料溶于60-70%酒精中,临用前过滤。密闭保存。

3、[染色步骤]: (1) 冰冻切片5-10微米。漂于水中或粘贴在载玻片上。(2) 蒸馏水洗。(3) Harris苏木精液 1 min。(4) 水洗3-5min。

(5) 蒸馏水洗。(6) 70%酒精迅速洗,约20-30秒。(7) 苏丹-Ⅲ液置于56℃温箱内浸染 30 min。(8) 70%酒精分化数秒。(9) 切片入蒸馏水。(10) 用滤纸吸干切片上的水分,待干。(11) 甘油明胶封固。

4、[结果]:脂类物质呈红色,细胞呈蓝色,粘液物质染色。

49、组织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显色法

50、组织中磷脂的显色法:Beker氏染色法

1、[固定]:10%甲醛-钙溶液固定6~12小时,移入新鲜的后铬化液18小时/室温,入新鲜的后铬化液中60℃,24小时,流水洗过夜,冰冻切片10μm。

2、[试剂]:后铬化溶液:重铬酸钾 5g,氯化钙 1g,蒸馏水 100ml,酸性苏木因溶液:苏木因 5g,1%碘酸钠 1ml,蒸馏水 48ml,硼砂-铁氰酸盐溶液:铁氰化钾 2.5g,四硼酸钠 2.5g,蒸馏水 100ml。

3、[操作步骤]:(1)冰冻切片入后铬化液60℃,1小时;蒸馏水充分洗。(2)酸性苏木因溶液37℃染5小时。(3)硼砂-铁氰酸盐溶液37℃分化18小时。(4)自来水洗10分钟;甘油明胶封固。

[结果] 磷脂质呈暗蓝色。

51、胆色素显色法

Gmelin氏反应

1、[固定]: 10%甲醛固定液。

2、[试剂] :50%硝酸水溶液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盖上盖玻片,镜下找到色素所在处。(3)用吸管将50%硝酸水溶液从盖玻片的一边滴入,并用吸水纸由另一边吸去。(4)在镜下观察色素颜色的改变。

4、[结果]:阳性反应:颜色由黄色变呈绿色,后转变呈蓝色至紫色。Stein氏胆红质反应

1、[固定]:10%甲醛固定液。

2、[试剂]:碘试剂处理溶液:Lugol氏碘液 30ml,碘酊溶液 10ml 5%次亚硫酸钠水溶液,明矾-胭脂溶液:胭脂 1g,铵明矾 2.5g ,蒸馏水 100ml,(混合煮沸10分钟,冷却后过滤)。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碘试剂处理液6—12小时。(3)5%次亚硫酸钠水溶液15—30分钟,水洗。(4)丙酮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固。

4、[结果]:胆红质呈绿色。

Fouche氏胆红质反应

1、[固定]:10%甲醛固定液。

2、[试剂]:氯化铁溶液:10%氯化铁水溶液 10ml,三氯醋酸溶液 25ml 蒸馏水 100ml。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新配制的氯化铁溶液5分钟。(3)水洗,蒸馏水洗。(4)VG对比染色5分钟。(5)95%酒精溶液洗。(6)纯酒精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胆红质呈绿色。

Hall氏改良法

1、[固定]:10%甲醛固定液。

2、[试剂]:Fouchet氏试剂:25%三氯醋酸水溶液 100ml,10%三氯化铁水溶液 100ml,(临用时混合过滤),Van 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溶液。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蒸馏水。(2)Fouchet氏试剂内媒染5分钟。(3)自来水洗涤。(4)Van 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溶液中染1~5分钟。(5)95%酒精溶液分化30秒钟。(6)无水酒精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胆红素被氧化胆绿色呈绿色(根据胆红素的浓度呈现不同程度的翡翠绿色至深绿色);背景呈VG对比染色的色泽。

Van Gieson氏法

1、[固定]:10%甲醛,Zenker氏液,酒精等。

2、[试剂]:Van Gieson氏染液: 1%酸性品红液 10ml,苦味酸饱和液(约1.22%) 90ml,(分瓶盛放,临用前按比例混合),Weigert 氏铁苏木。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2)Weigert氏铁苏木内染5—10分钟。(3)自来水充分冲洗。(4)Van Gieson氏液内30—60

秒钟。(5)蒸馏水速洗,用滤纸吸干(或从染色液内将切片取出,直接用95%洒精分化数秒)。(6)常规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胆色素呈鲜艳的绿色。

Glenner氏三色法

1、[固定]:10%甲醛溶液,新鲜冰冻切片10μm。

2、[试剂]:2%铁氢化钾水溶液,醋酸-铁氢化钾溶液:5%醋酸溶液10ml,2%铁氢化钾溶液 10ml,(临用配制),3%重铬酸钾水溶液,油红O异丙醇液:0.5%油红-异丙醇溶液 6ml,蒸馏水 4ml,(临用配制、过滤、30分钟内尚可使用)。60%酒精溶液或60%磷酸三乙酯溶液

3、[操作步骤]:(1)切片入蒸馏水洗涤。(2)2%铁氢化钾水溶液5分钟。(3)醋酸-铁氢化钾溶液浸染20分钟。(4)自来水洗涤。(5)3%重铬酸钾水溶液15分钟。(6)蒸馏水洗涤。(7)油红O-异丙醇溶液染10分钟。(8)60%酒精溶液分化15~30秒钟。(9)蒸馏水洗涤。(10)甘油明胶封固。

4、[结果]:含铁血黄素呈蓝色;胆红素呈深鲜绿色;脂褐素呈深橙红色。

52、组织中DNA和RNA的显色法

53、AgNOR染色法

1、[取材与固定]:宫颈刮片、尿液离心涂片用95%乙醇或10%福尔马林固定15-30min。

2、[染色步骤]:(1) 宫颈刮片(涂片)蒸馏水充分洗3-4次。(2) 浸入酸化液(36%冰醋酸1份无水乙醇3份)5-7 min。(3) 蒸馏水洗

3-4次。(4) 胶银液(A液:明胶2g溶于1%甲酸水溶液 B液:50%

硝酸银液过滤使用前A液1份B液2份混均后使用)20℃ 20-30min。

(5) 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1-2min。(6) 蒸馏水洗3-4次。(7) 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观察]:组织背景呈淡黄色,高倍镜镜检胞浆不着色。Ag-NOR 位于细胞核及核仁的阳性颗粒呈棕黑色。选择无重叠、清晰的区域,随机选取50-100个细胞用油镜观察并计数Ag-NOR颗粒的数量。根据每例中的Ag-NOR颗粒总数,再换算为每个细胞核中所含该颗粒的平均数。根据数量,形态,大小及染色的深、浅等变化判断病变程度。一般正常细胞中Ag-NOR颗粒平均数为1%-2%颗粒细小、均匀,染色适中。恶性肿瘤细胞核及核仁中的Ag-NOR颗粒平均数达4%以上,且颗粒粗大浓染并密集成块状。交界性病变(癌前期病变)平均数为2.5%-4%±。颗粒比正常细胞的稍大,数量增多,呈圆形或卵园形,染色较深。Ag-NOR颗粒的数量,大小和形态变化随病变程加重而改变。数量和大小呈正比。

54、碱性磷酸酶的显色法:

Gomori氏碱性磷酸酶反应法

1、[固定]:新鲜组织以冷丙酮于4℃固定汇24小时,更换2—3次液体;再入室温新换丙酮脱水1小时;二甲苯透明,以56℃溶点石蜡浸蜡包埋;切片6—8μm,37℃烤1—2小时。

2、[试剂]:基质混合液:2%β-甘油磷酸钠水溶液 10ml,2%巴比妥钠水溶液 10ml,蒸馏水 20ml,2%氯化钙水溶液 2ml,2%硫酸镁水溶液 1ml,2%硝酸钴水溶液,黄色硫化铵稀溶液。

3、[操作步骤]:(1)石蜡切片脱蜡至蒸馏水。(2)浸入基质混合液于37℃15分钟—16小时。(3)蒸馏水快洗。(4)2%硝酸钴水溶液作用3—5分钟。(5)蒸馏水洗2—3次。(6)硫化铵稀溶液作用1—3分钟。(7)流水冲洗。(8)常规脱水,透明,封固。

4、[结果]:碱性磷酸酶活动处呈黑色或棕黑色颗粒状或团块状。

碱性磷酸酶偶氮染色法

1、[固定]:新鲜组织以冷丙酮于4℃固定汇24小时,更换2—3次液体;再入室温新换丙酮脱水1小时;二甲苯透明,以56℃溶点石蜡浸蜡包埋;切片6—8μm,37℃烤1—2小时。或新鲜及10%冷甲醛溶液固定组织冰冻切片。

2、[试剂]:基质液:磷酸a-荼酚钠 10-20mg,坚牢兰RR或坚牢黑

B 20mg,Miahaelos氏缓冲液 20ml,(临用前配制,对照试验免加第一种试剂),Miahaelos氏缓冲液: 醋酸钠 1.943g,巴比妥钠 2.943g 蒸馏水 1000ml。

3、[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蒸馏水。(2)于基质液(过滤)浸染室温作用冰冻切片30—60分钟,石蜡切片4小时,自来水洗2—3分钟。(3)苏木精复染细胞核,自来水洗15分钟。(4)甘油明胶封固。

4、[结果]:碱性磷酸酶活动处呈黑色;细胞核呈淡蓝色。

Gossrau偶氮吲哚酚染色法

1、[固定]:冰冻切片4~6微米。

2、[试剂]:基质液: 5-溴-4氯-3吲哚磷酸甲苯胺盐 3mg,N-N二甲基甲酰胺液 0.05~0.15ml,0.2mol/LTris-HCL(pH9.2~9.4) 10ml 坚牢兰VB(或BB、RR) 10mg,(混合过滤),对照:去除底物或在基质液1~10mmol/l四唑。

3、[操作步骤] :(1)冰冻切片。(2)于基质液(过滤)37C5~30分钟。(3)蒸馏水洗2—3分钟。(4)4%甲醛固定10~60分钟。(5)双蒸水洗15分钟。(6)甘油明胶封固。

3、[结果]:酶的活性部位呈暗褐色(坚牢兰VB)、浅红褐色(坚牢兰BB)、兰色(坚牢紫B)。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

结缔组织染色法 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A 1.1.Mallory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1.2.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吕纤维肉瘤 Masson法:胶丿京纤维呈绿色,肌纤维呈红色,红细胞呈黄色。3. 3X 10 图表B 1.2 Mssson三色法 图表C 1.2.Masson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1.3.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 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图14 子宫组织 Weigert间苯二酚法*胶原纤维呈红色,血管壁弹力纤维呈蓝黑色,肌肉呈黄色° 3, 3X10 图表D 4.Weigert间苯二酚法

、胶原纤维染色法 2.2. Van Gieson (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5 卵巢组织 Van Gieson苏木嘉法^胶原纤维呈红色円血簣壁肌层呈黄色,细胞核是照色。3. 3X 1CI 图表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染色,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2.1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 红色:胶原纤维 绿色:细胞核 黄色:其他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法:(偏光显微镜)I型:强双折光性,呈黄色或红色纤维n型:弱双折光,呈多种色彩疏网状分布川型:弱双折光,呈绿色的细纤维w型:弱双折光的基膜,呈淡黄色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一、固定与固定液 (一)固定:将新鲜的活组织从生物体取下后,立即投入固定剂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保持原有形态、结构的一种手段。 1.目的 (1)迅速防止细胞死亡后的变化,防止自溶、腐败,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2)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的形态。 (3)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4)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2.时期 (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 (2)减数分裂: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此时的植株形态及花蕾大小依植物的类别及品种有所不同。 小麦:在植株开始挑旗,旗叶与下一叶的叶耳间距为3-4cm,花药长度大致在1-2mm左右,黄绿色时取材最好。如花药为绿色时则为时过早,花药为黄色,则已过时。一般上午8-10点为取材最佳时间。 玉米:一般夏玉米在7月份取材,以上午7-8点为好。在玉米雌穗未抽出前的7-10天手摸植株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感觉,表明雄花序即将抽出。用刀在顶叶近喇叭口处纵向划一刀,切口长10-15cm,剥出雄花序,顶端花药长3-5mm,花药尚未变黄时取材。 蚕豆:从现蕾开始,上午10-11点可选取2-3mm大小的花蕾或一小段花序。蚕豆开花的次序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3.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1)固定液量:20倍于材料的体积,以免固定液被稀释。 (2)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渗透力强的固定液既可以迅速进入组织中,又不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固定的时间要合适: 与材料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材料大则时间长,材料小则时间短;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 经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入一次70%酒精,在0-4℃冰箱内可保存半年。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可以换新的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 (二)固定液固定液包括简单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两种。简单固定液就是用一种药品作为固定液,如乙醇、甲醛、冰醋酸、升汞等。简单固定液只对细胞的某种成分固定效果较好,而不能将所有的成分都保存下来。混合固定液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的混合液,如卡诺氏固定液等。 1.固定液的条件 (1)迅速渗入组织,杀死原生质。在杀死的短时期中,细胞形态不致有所变化。 (2)必须具有渗透力,对组织各部分的渗透力相等,可使组织内外完全固定。 (3)尽可能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 (4)使细胞内的成分凝固或沉淀。 (5)增加细胞内含物的折光程度,易于鉴别。

特殊染色部分

特殊染色部分 一.公共知识(相关理论)或新进展(学识水平) 1.A1型题 下述方法不属于特殊染色的是:(C) A:胶原纤维染色 B:弹力纤维染色 C:苏木素-伊红染色(HE) D:糖原染色 E:粘液染色 2.X型题 常见的肾活检标本切片的染色方法有:(ABC) A:HE染色 B:PAS染色 C:过碘酸六胺银染色 D:脂肪染色 E:V、G染色 二.专业知识(基础+实践能力) 1.A1型题 Grocott六胺银染色法所染真菌的正确结果是:(A) A:菌丝和孢子呈黑褐色,细胞核呈红色,背景淡绿色 B:菌丝和孢子呈红色,细胞核呈黑褐色,背景淡绿色 C:菌丝和孢子呈黑褐色,细胞核呈淡绿色,背景黑褐色 D:菌丝和孢子呈红色,细胞核呈淡绿色,背景红色 E:菌丝和孢子呈淡绿色,细胞核呈红色,背景黑褐色 2.X型题 抗酸杆菌染色主要诊断什么病:(AB) A:结核病 B:麻风病 C:风湿病 D:肉芽肿 E:类风湿病 三.病案(实践能力) 1.A2型题 抗酸杆菌能与苯酚碱性复红结合成复合物,抵抗酸的脱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是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其结果为:(A) A:抗酸杆菌呈红色,背景呈灰蓝色 B:抗酸杆菌呈灰蓝色,背景呈红色 C:抗酸杆菌呈绿色,背景呈灰蓝色 D:抗酸杆菌呈黑色,背景呈红色 E:抗酸杆菌呈灰蓝色,背景呈绿色

胶原纤维在HE染色中显示浅红色,粗细不等,难以与其它纤维区别。下述两种胶原纤维的特殊染色方法 (1)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胶原纤维的呈色是:(A) A:鲜红色 B:黑色 C:绿色 D:蓝色 E:黄色 (2)Masson三色法,其染色结果为:(C) A:胶原纤维呈绿色,细胞质等呈红色,胞核呈蓝褐色 B:胶原纤维呈黑色,细胞质等呈红色,胞核呈蓝褐色 C:胶原纤维呈蓝色,细胞质等呈红色,胞核呈蓝褐色 D:胶原纤维呈黑色,细胞质等呈绿色,胞核呈蓝褐色 E:胶原纤维呈绿色,细胞质等呈黑色,胞核呈蓝褐色 3.A4型题 弹力纤维又称弹性蛋白,强嗜酸性易与染色液中的碱基结合,呈平行排列且很紧密,经特殊染色容易辨认,地衣红染色法是一种比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地衣红染色液配法正确的是:(B) A:地衣红1g,无水乙醇99ml,浓盐酸1ml B:地衣红1g,70%乙醇99ml,浓盐酸1ml C:地衣红1g,丙酮99ml,浓盐酸1ml D:地衣红1g,二甲苯99ml,浓盐酸1ml E:地衣红1g,蒸馏水99ml,浓盐酸1ml (2)地衣红染色液浸染时间为:(A) A:3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4℃冰箱过夜 (3)地衣红染色液浸染后,正确的操作是(A) A:7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二甲苯,树胶封固 B:二甲苯,树胶封固 C:水洗,无水乙醇,二甲苯,树胶封固 D:丙酮,二甲苯,树胶封固 E:风干,树胶封固 (4)弹力纤维呈现的颜色是:(C) A:黑色 B:蓝色 C:深棕红色 D:黄色 E:绿色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难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 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 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粘肽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左 同左 无 特点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 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 差 含量多,50层少,1~2层 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第2章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光滑型菌落 2.粗糙型菌落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的实施是在染色设备上完成的 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 按被染物形态: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成衣染色机 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 按设备运转方式: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 一匀染和移染 广义的匀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度 染料在纤维内均匀分布,透染 分为4种情况 (1)在纤维束及纤维内分布均匀,理想状态 (2)在纤维束内分布均匀,但只分布在单纤维表面,纤维环染,近似匀染,染色结果较第一种情况浓 (3)纤维束环染(白芯) (4)纤维束外围纤维环染或不均匀染色,内部纤维不染色 影响匀染因素 (一)纤维及及其结构均匀性 不同成熟度的棉 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部位的毛 化学纤维 前处理 (2)上染条件 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 浸染控制匀染手段 缓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缓染剂 移染——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

轧染控制匀染手段 浸轧均匀性 防泳移 散纤维染色:多用于混纺织物、交织物和厚密织物 纱线染色:纱线制品、色织物或针织物 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货短、适应变化 原液着色:有色纤维,如丙纶 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色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一)浸染 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逐渐上染纤维,染液中染料浓度相应地逐渐下降 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染色,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 浸染时,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时循环运转,也可以只有一种循环 一般为间歇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生产效率较低 主要有:散纤维染色机、绞纱或筒子纱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绳状染色机、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 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染色浓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o.m.f.)表示 影响染色因素: (1)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均匀一致 (2)控制上染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达到 调节温度使染浴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升温速率必须与染液流速相适应 加入匀染剂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 (3)浴比大小 (4)消除织物内应力 (二)轧染 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

细胞各种染色方法

细胞培养后,需要对其生长情况、形态甚至生物学性状进行连续地观察。由于细胞小而复杂,若不借助适当的手段,则难以观察其形态、结构,更难发现细胞内各种组分的分子组成及功能。目前,已有多种研究细胞的技术,从光镜到电子显微镜,从一般细胞化学法到免疫化学法,本章将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观察和检测方法。 第一节培养细胞的常规检查和观察方法 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需要每天进行常规检查和显微镜观察,及时了解细胞生长状态、数量改变、细胞形态、细胞有无移动、有无污染、培养液pH是否变酸、变黄是否更换等。细胞常规检查观察的内容为: 一、肉眼观察 一般常规检查用肉眼即可观察,主要看培养液的颜色和透明度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培养液pH介于7.2~7.4之间,呈桃红色清亮透明。加入细胞在培养瓶中置一般温箱培养时,随着细胞生长时间的延长,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产物会使培养液pH值下降,引起颜色变浅变黄。在超越缓冲范围后培养液酸化变黄,如不及时调节pH,会影响细胞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胞退变死亡。所以,一旦发现培养液变黄,应及时换液传代。一般更换培养液的时间,依营养物的消耗而定,正常情况生长稳定的细胞2~3天换液一次,生长缓慢的细胞3~4天换液一次。培养液中加Hepes或用5%CO2温箱培养可使pH维持稳定,利于细胞生长。用含磷酸盐缓冲系统培养时,可因瓶及塞子漏气,CO2溢出,也可能由于培养瓶塞洗刷不洁、残留碱性物,使培养液变碱发红,只致使细胞难以生长,甚至死亡。细胞换液传代后,若发现培养液很快变黄,要注意是否有细菌污染或培养器皿没有洗干净。贴壁细胞培养时若出现混浊,多为污染。悬浮培养的细胞,应将瓶竖起静置1小时,若培养基混浊示为污染,也可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有无污染现象出现。 二、显微镜观察 生长良好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透明度大,折光性强,轮廓不清。相差显微镜观察时可见细胞部分细微结构。若细胞生长状态不良,可见细胞轮廓增强,细胞折光性变弱,细胞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和其他颗粒状物质,细胞之间空隙增大,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失去原有细胞的特点,产生圆缩脱落,有时细胞表面及周围出现丝絮状物。若细胞营养不良状况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可见到部分细胞死亡,崩解漂浮在培养液中。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处理,只有生长良好的细胞才能进行传代培养和实验研究。 三、细胞的生长状态 细胞培养时,经初代培养或传代培养,都有一长短不同的潜伏期,在培养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增殖生长的状态极为重要。各种细胞增殖的时间不尽一致。传代细胞系,胚胎组织或幼体细胞潜伏期短,一般在接种培养第二天即可见细胞生长增殖,3~4天便可连接成片。成体组织的潜伏期长,老年组织和癌组织潜伏期更长,可达一周左右。原代细胞培养中最先可见从组织块中边缘“长出”细胞,这种细胞是从原代组织块中游走出来的,并不是细胞增殖产生。这种早期游出的细胞多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易生长,适应性强,呈放射状或旋涡状分布,很快生长并互相连接成网状。传代细胞在传代后,一般经过悬浮、贴壁伸展很快进入潜伏期,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繁殖,逐渐相连成片而长满瓶底。一旦发现细胞长满瓶底80%就应及时传代,否则会影响细胞生长甚至脱落。悬浮细胞当发现生长显著、密度增大、分布稠密、培养液变黄时也应及时传代。 四、微生物污染 细胞接种、传代、换液加药后应经常观察,密切注意是否有微生物污染发生。一旦发现培养液混浊、液体内漂浮着菌丝或细菌,或生长明显变缓,胞质内颗粒增多,有中毒表现等

病理切片的特殊染色方法

1.Van Gieson苦味酸和酸性品红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固定组织,石蜡切片; (2)组织切片脱蜡至水; (3)用Van Gieson液染1~5分钟; (4)倾去染液,直接用95%乙醇分化和脱水; (5)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胶原纤维呈红色,肌纤维、胞质及红细胞呈黄色。 2.Masson氏结缔组织三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石蜡切片厚6μm,脱蜡至水; (2)0.2%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3)Masson氏染色液中5分钟或更长时间; (4)0.2%冰醋酸水溶液浸泡片刻; (5)5%磷钨酸水溶液2~3分钟,再入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6)投入淡绿、冰醋酸水溶液浸染5分钟或更长时间; (7)再入0.2%冰醋酸水溶液浸洗片刻; (8)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胞浆和神经胶质纤维染红色,胶原纤维染绿色。 二、常用网状纤维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2)0.25%高锰酸钾液3分钟; (3)蒸馏水洗2次; (4)1%草酸漂白即可; (5)蒸馏水洗2次; (6)2.5%铁明矾水溶液媒染5~10分钟,蒸馏水洗多次; (7)二氨氢氧化银浸染1分钟,蒸馏水洗3次; (8)10%甲醛液还原2分钟,蒸馏水洗3次; (9)0.2%氯化金液调色1~2分钟,蒸馏水洗3次; (10)5%硫代硫酸钠固定5分钟; (11)蒸馏水洗,需要时复染; (12)水洗、脱水、透明和封固。 【结果】网状维呈黑色,其他组织呈复染的颜色。

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染色方法】 (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切片入70%乙醇中洗2分钟; (3)将切片浸入盛有维多利亚蓝液中染0.5~2小时; (4)直接入95%乙醇中分色数秒钟; (5)浸入蒸馏水洗2分钟; (6)用丽春红S液滴染切片5分钟; (7)直接用无水乙醇冲洗多余染色液2次; (8)将切片在空气中或冷风干燥; (9)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弹性纤维呈蓝绿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背景呈淡黄色。 四、脂肪染色 【染色方法】 (1)冰冻切片厚度8~15μm; (2)Harris苏木素,染约1分钟; (3)自来水洗后,用0.5%盐酸乙醇分化,再水洗直至胞核返蓝为止; (4)蒸馏水洗后移入70%乙醇内浸洗一下; (5)浸入苏丹III染液中约30分钟或更长时间(如果置于56℃温箱中可适当缩短时间); (6)在70%乙醇分化数秒钟; (7)待切片在空气中稍凉干或用冷风机吹干; (8)及时用明胶甘油封片。 【结果】脂肪呈橘红色,脂肪酸不着色,胞核淡蓝色。 五、糖原染色 高碘酸-Schiff(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法 【染色方法】 (1)切片脱蜡至蒸馏水; (2)浸入高碘酸氧化液中10~20分钟; (3)蒸馏水洗2次; (4)Schiff液染色10~30分钟; (5)流水冲洗5分钟; (6)用苏木素染细胞核3~5分钟; (7)在盐酸酒精中分化,自来水洗至细胞核变蓝为止;

特殊染色的基本知识

特殊染色的基本知识 一、染色方法 1863年由waldeyer率先倡导用苏木素染液染细胞核,后来Mallory、Mayer等也阐述过苏木素的应用。近年来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方法也屡有创新。Shikata(1973),Tanka 等(1981年)分别介绍了用地依红和维多利亚蓝混合液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方法;1987年Crocker J等推出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的技术方法以及1991年进行的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的研究方法等。 特殊染色的分类: 特殊染色方法按照所染目的物进行分类,有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脂类物质、糖类、色素、病理的内源性沉着物、病原微生物、内分泌物质、单种细胞和性染色质、骨、血液及造血组织、核酸、酶类等。 特殊染色的命名: 对于特染的命名至今尚无统一的规定,多数均按发明者的姓名命名,如van Geison 染色等;有的则按所用染色液命名,如甲基绿一派若宁染色、苏丹Ⅲ染色等;有的按目的物命名,如网织纤维染色;还有的采用混合命名,如试剂十人名等。 二、染色目的 未加染色的任何组织切片在镜下只能辨认细胞和胞核的轮廓,看不清楚其他任何结构。染色的目的就是将组织切片浸入染色剂内,经过一定的时间,将组织或细胞及其他异常成分染上不同深浅的颜色,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三、染色原理 染色过程是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其机理尚未完全清楚。 1、有学者认为从物理学角度看,染色剂和组织细胞的结合是“溶解”或“吸收”。例如苏丹类染色剂使脂质着色,就是利用染色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洒精等溶剂中的溶解度这一特性。有些染色剂是染色剂分子通过渗透和毛细血管作用而被吸收或沉淀到组织、细肋的小孔中去而着色的‘这种机制的染色是很少的。 2、另有学者认为染色是染色剂相组织、细胞之间的化学性结合。如显示含铁血黄素的普鲁士反应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大量染色的化学反应并不象铁反应那样明确。大多数染色的原理至今仍未搞清楚,有些可能是物理性的,有些可能是化学性的,有些则可能2种机制都起作用。正因为人们对染色的原理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原理来控制它,在相当程度上需凭工作经验。 四、染色的分类 (一)普通染色 最广泛应用于常规制片的苏木素和伊红染色,又称为常规染色。 (二)特殊染色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

结缔组织染色法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 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 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 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 A 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表 B Mssson三色法 图表 C 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 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二、胶原纤维染色法 . 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表 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

黄色:其他 三、网状纤维染色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

黄棕色:胶原纤维 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 图表 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图表 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四、弹性纤维染色 Gomori醛复红染色法 *甲醛生理盐水液固定的染色效果最佳 图表 H 醛复红染色法 五、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 蓝绿色:弹性纤维 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背景

六、肌肉组织染色 △横纹肌组织染色 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PTAH) 蓝色: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黄色或枚红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骨 微紫色:粗弹性纤维(有时) 紫蓝色或棕黄色:缺血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 图表 J .磷钨酸苏木素法 图表 K .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液 △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 染色法(1974年)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是染整加工常见的面料。常采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硫化染料的染色加工方法。 一、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 特性: 1、直接染料是一类能在中性染浴中,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水溶性染料。 2、直接染料色谱齐全,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耐洗牢度不好,日晒牢度欠佳。常需要采用固色剂处理。

性能和方法: 1、染色性能: 1.1 直接染料都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1.2 直接染料染色中经常使用的促染剂为食盐和元明粉。选用元明粉作促染剂能得到较鲜艳的色泽。 1.3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必须采用软水染色。 2、染色方法 2.1 一般在普通绳状染色机上进行,染色浴比为1:15-30浅色的浴比要比深色的大些。 2.2 染色温度一般采用近沸点染色,以获得良好的移染性,(所谓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以及良好的色光和牢度。染色一般由常温开始(深色的可由60℃-80℃开始)。

3、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1、利用阳离子固色剂,以固色剂Y 和固色剂M处理,来提高其牢度。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二、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特性: 1、活性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

2、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好,匀染性好,色谱较齐,应用方便,耐晒牢度较好。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的主要因素: 1、亲和力的影响 1.1 在使用亲和力很大的染料进行染色时,具有比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有利于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但必须加强洗涤,否则会影响染色物的水洗和摩擦牢度. 2、浴比的影响 2.1 活性染料染色时,在不影响匀染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浴比,这一方面提高了固色率,同时也减少活性染料在染浴中的水解。 3、温度的影响 3.1 K型活性染料,就有必要在较高温度下染色。 X型活性染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促进染料的水解,则不能在高温

专题 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

竞赛讲座14 -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 1.小方格染色问题 最简单的染色问题是从一种民间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方格盘上的染色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为解决方格盘铺盖问题的重要技巧. 例1 如图29-1(a),3行7列小方格每一个染上红色或蓝色.试证: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四个角上的小方格颜色相同. 证明由抽屉原则,第1行的7个小方格至少有4个不同色,不妨设为红色(带阴影)并在1、2、3、4列(如图29-1(b)). 在第1、2、3、4列(以下不必再考虑第5,6,7列)中,如第2行或第3行出现两个红色小方格,则这个问题已经得证;如第2行和第3行每行最多只有一个红色小方格(如图29-1(c)),那么在这两行中必出现四角同为蓝色的矩形,问题也得到证明. 说明:(1)在上面证明过程中除了运用抽屉原则外,还要用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逐步缩小所要讨论的对象的范围,把复杂问题逐步化为简单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 (2)此例的行和列都不能再减少了.显然只有两行的方格盘染两色后是不一定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下面我们举出一个3行6列染两色不存在顶点同色矩形的例子如图29-2.这说明3行7列是染两色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了.至今,染k 色而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是什么还不得而知.

例2 (第2届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数学通讯赛题)证明:用15块大小是4×1的矩形瓷砖和1块大小是2×2的矩形瓷砖,不能恰好铺盖8×8矩形的地面. 分析将8×8矩形地面的一半染上一种颜色,另一半染上另一种颜色,再用4×1和2×2的矩形瓷砖去盖,如果盖住的两种颜色的小矩形不是一样多,则说明在给定条件不完满铺盖不可能. 证明如图29-3,用间隔为两格且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同色的染色方式,以黑白两种颜色将整个地面的方格染色.显然,地面上黑、白格各有32个. 每块4×1的矩形砖不论是横放还是竖盖,且不论盖在何处,总是占据地面上的两个白格、两个黑格,故15块4×1的矩形砖铺盖后还剩两个黑格和两个白格.但由于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总是同色,而与主对角线平行的相邻格总是异色,所以,不论怎样放置,一块2×2的矩形砖,总是盖住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这说明剩下的一块2×2矩形砖无论如何盖不住剩下的二黑二白的地面.从而问题得证. 例3 (1986年北京初二数学竞赛题)如图29-4(1)是4个1×1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用若干个这种“L”形硬纸片无重迭拼成一个m×n(长为m个单位,宽为n个单位)的矩形如图29-4(2).试证明mn必是8的倍数.

特殊染色(结缔组织染色)

【资源】转贴---特染:结缔组织染色 wanliheng丁香园版主 .438 积分473 得票545 粉丝加关注. 2009-04-19 11:38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分享到哪里?复制网址新浪微博豆瓣社区腾讯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只看楼主第一节结缔组织多色染色法 一、Mallory三色染色法 1. 试剂配制 (1)重铬酸钾液重铬酸钾2.5g,醋酸5ml,蒸馏水95ml (2)苯胺蓝桔黄G液苯胺蓝0.5g,桔黄G2g,磷钨酸1g,蒸馏水100ml (3)酸性复红液酸性复红0.5g,蒸馏水100ml 2.染色步骤 (1)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2)重铬酸钾液10min。 (3)蒸馏水冲洗2min,蒸馏水2次。 (4)酸性复红液2min,蒸馏稍洗。 (5)苯胺蓝液20min,95%乙醇快速分化。 (6)直接用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 胶原和网状纤维呈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呈淡蓝色,神经胶质纤维、肌纤维和酸性颗粒呈红色,髓鞘和红色呈桔红色。 4.注意事项 (1)酸性复红液易溶解于水,肉眼观察切片上保留一定的红色。 (2)苯胺蓝液染色后,用95%乙醇分化时,须用显微镜观察掌握。 (3)对陈旧的固定标本,其染色效果较差,可增加染色时间。 (4)另张切片,可同时作胶原纤维对照染色而进行鉴别组织成分。 二、Masson三色染色法 1.试剂配制 (1)Masson复合染色液酸性复红1g,丽春红2g,桔黄G2g,0.25%醋酸300ml。 (2)亮绿染色液高绿SF0.1g,0.2%醋酸100ml。 2.染色步骤 中性甲醛液固定组织,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1)Masson复合染色液5min。 (2)0.2%醋酸水溶液稍洗。 (3)5%磷钨酸5-10min。 (4)0.2%醋酸水溶液浸洗2次。 (5)亮绿染色液5min,0.2%醋酸水洗2次。 (6)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3.结果 胶原纤维呈绿色,肌纤维呈红色,红细胞呈桔红色。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 微生物:一群体形、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食品微生物的任务: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 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用于蔬菜和乳类及其他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SCP)就是从微生物体中所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人们食用的食品是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 的代谢产物,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酱类是利用微生 物产生的酶将原料中的成分分解而制成的食品。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及其他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什么是“科赫原则” 为证明某种特定细菌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菌这个原则的主要要点: 1、在所有病例中都能发现这种病菌2、把这种病菌从病原体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纯培养3、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能引起相应的疾病4、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病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2)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2)沙眼病原体(3)结枋杆菌(4)天花病毒 表示微生物大小的常用单位为:(B) Amm Bμm Ccm D m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细菌的特殊构造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等。 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初染、媒染、脱色和复染,其中关键步骤为脱色;而染色结果G-为红色、G+为紫色,如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G+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类型。 菌落(colony):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休眠体。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立克次氏体:一类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蓝细菌(Cyanoobacteria):一大类群分布极广的、异质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营产氧光合作用的、古老的原核微生物。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活细胞内寄生的最小型原核微生物。 鞭毛:某些细菌表面生有一种纤长而呈波浪形弯曲的丝状物。 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C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4) (1)支原体;(2)L型细菌;(3)原生质体;(4)原生质球 产甲烷菌属于(1) (1)古细菌;(2)真细菌;(3)放线菌;(4)蓝细菌 在下列微生物中(2)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 (1)链霉菌;(2)蓝细菌;(3)紫硫细菌;(4)大肠杆菌

微生物学终极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二、微生物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2、微生物的种类多。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酿酒 1)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 1)巴斯德(Luise Pasteur)贡献:A、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B、免疫学——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D、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2)柯赫(Robert Koch)的贡献:A、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B、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四、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1)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常用的方法;各类方法的适用

范围、效果、影响因素; 2)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现象及其机理:微生物引起各类食品的变质现象;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相关的内因、外因及其相互的联系;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一、细菌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结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间体,核糖体,核,内含物颗粒。 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 一)细胞壁: 1、化学组成:G+(肽聚糖,磷壁酸);G-(肽聚糖,脂蛋白、脂多糖);重点是肽聚糖的结构、G+ 与G- 壁结构差异及革兰氏染色机理。 2)肽聚糖(peptidoglycan )分子由肽和聚糖组成。肽包括短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连接而成。 3)革兰氏染色机制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 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脂溶性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 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

结缔组织染色法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 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 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 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 橘红色:髓鞘、红细胞 图表A 1.1.Mallory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

1.2. Masson三色染色法 绿色:胶原纤维 红色:肌纤维 橘红色:红细胞 图表B 1.2 Mssson三色法 图表C 1.2.Masson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

1.3.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红色:胶原纤维 黑色:网状纤维 绿色:弹性纤维 淡黄色:肌肉、红细胞 图表D 4.Weigert间苯二酚法

二、胶原纤维染色法 2.2. 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鲜红色:胶原纤维 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 蓝褐色:胞核 图表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 图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2.1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红色:胶原纤维 绿色:细胞核 黄色:其他

3.1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黑色:网状纤维 红色:胞核(核固红复染) 黄棕色:胶原纤维 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 图表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3.2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图表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

染整拉毛年终总结

染整拉毛年终总结 织物的染整工艺词释 桃绒感处理工艺:是指某种丝织物特别柔软的感觉以及获得这种感觉的处理工艺. 烧毛处理工艺:指一种用于除去未缠绕纤维和突起纤维在纱线表面所形成的茸毛的处理办法. 起绒处理工艺:一种通过旋转,表面带有用于割断织物表面纤维的针刀的滚轮,使织物其毛的处理工艺.丝光处理工艺: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纯棉或高含棉量的纱线和织物进行处理以增加其表面光泽的工艺. 上浆处理工艺:通过使用特殊物质以增加布料韧性和光泽的处理办法.蜡染处理工艺:一种用于产生类似传统的爪洼蜡染印花布效果的印染办法.波纹工艺:使用不同压力的轧辊对织物进行压轧以获得波纹效果的工艺.轧光处理工艺:用表面展平和熨平的办法使织物具有特殊光泽的处理办法. 拉毛处理工艺:对经过竖毛处理后的长毛绒类织物所进行的以产生类似于动物毛的织物表面效果的处理工艺.石洗处理工艺:最初是对于制造牛仔服和运动外套的粗斜纹布所进行的处理工艺.现推行到其它织物,用以产生一种“饱经风霜”的特殊效果。 水洗处理工艺:使织物产生一种古旧,褪色的外观感觉的处理工艺。

环染处理工艺:是一种对于表面光滑的丝织物以类似于树干年轮的同心圆方式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打褶处理工艺:用于制造不同形式(阳光状或风琴状)的缩褶或起泡织物的工艺。 压皱处理工艺:对于制造年轻人时髦的织物进行的处理工艺。 防皱处理工艺:用于制造无皱织物的物理或化学的处理工艺。 技术性整理工艺:技术性整理工艺的目的不仅在于用一般的处理工艺。如:软化处理,防皱处理,防缩处理等来增强织物的性能;而且可用于特殊处理工艺,如:防霉处理,防腐处理,斥油处理等来增强用于特殊目的的织物的性能,这些性能可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例如:经过抗静电处理的织物可以消除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而适合于实验中使用;而经过阻燃处理的织物可用于体育活动或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简介几种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方法 抗静电加工整理防水透湿加工整理防水拒油整理抗菌仿臭整理 阻燃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电磁辐射整理发泡涂层整理有机硅涂层整理 浅谈一些新型纤维: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从量到质,来了一个根本的大转变。从过去的棉,麻,丝,毛到复合纤

奥数:乘法原理之染色法.学生版(精编版)

1.使学生掌握乘法原理主要内容,掌握乘法原理运用的方法; 2.使学生分清楚什么时候用乘法原理,分清有几个必要的步骤,以及各步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准确分解步骤的解题能力; 乘法原理的数学思想主旨在于分步考虑问题,本讲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步考虑问题的习惯. 一、乘法原理概念引入 老师周六要去给同学们上课,首先得从家出发到长宁上8点的课,然后得赶到黄埔去上下午1点半的课.如果说申老师的家到长宁有5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出租车、自行车、步行),然后再从长宁到黄埔有2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公交、地铁),同学们,你们说老师从家到黄埔一共有多少条路线? 我们看上面这个示意图,老师必须先的到长宁,然后再到黄埔.这几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是一定要先到长宁上完课,才能去黄埔的.在没学乘法原理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条一条的数,把线路找出来,显而易见一共是10条路线.但是要是老师从家到长宁有25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并且从长宁到黄埔也有30种可选择的交通工具,那一共有多少条线路呢?这样数,恐怕是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我们的乘法原理就派上上用场了. 二、乘法原理的定义 完成一件事,这个事情可以分成n 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比如说老师从家到黄埔,必须要先到长宁,那么一共可以分成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是从家到长宁,二是从长宁到黄埔),第1步有A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B 种不同的方法,……,第n 步有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一共有A ×B ×……×N 种不同的方法. 结合上个例子,老师要完成从家到黄埔的这么一件事,需要2个步骤,第1步是从家到长宁,一共5种选择;第2步从长宁到黄埔,一共2种选择;那么老师从家到黄埔一共有5×2个可选择的路线了,即10条.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7-2-3乘法原理之染色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