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规划设计精美版本

宿迁市区域分析

一、宿迁市简介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于 1996 年建市。下辖四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总面积 8555 平方公里,2008 年低,人口数为 534.58 万人,GDP总量为655.06亿元,人均12289 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244.11 亿元, 农业总产值136.62亿元; 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216.1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605.00亿元。从多项经济指标在江苏省的地位看应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m,最低点海拔2.8m。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正在兴建。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宿迁地处平原水网地区,沟渠纵横、水网密布,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水系发达,亲水性强,具有强烈水乡城市景观特色。水体对宿迁市而言尤为重要。其地处平原水网地区,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形成城水相依的优美景观,被誉为“水乡泽国,人间仙境”,为创造特色鲜明的城区环境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二、宿迁市行政区区域分析

宿迁市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总体设想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逐步实施。通过规划,到2020年,宿迁市将下辖新沂市(现辖于徐州市)、沭阳市(原沭阳县)、泗阳市(原泗阳县)、泗州市(原泗洪县)、宿豫区(原宿豫县)、宿城区,共有四市两区,有81

个镇,18个街道办事处,有1441个村(居)委员。

1、近期分析规划(2004-2010年)

1)建议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

2003年4月和8月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先后两次到新沂市考察,明确指出该市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地处苏鲁边界和“三纵三横”的区位交通优势,建设成为“江苏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省委领导作出的这一战略决策,为拓宽江苏发展空间、加快东陇海产业带建设指明了路子,同时也为新沂依托宿迁加快发展,宿迁向北傍上东陇海产业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此情况下,建议将新沂市调整划入宿迁市管辖,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有利于实现宿迁和新沂两地之间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应该看到,宿迁的最大优势是:宿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等的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幅射和影响作用,拥有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宿迁最大的劣势是:地处苏北腹地,区位、交通不占优势。新沂的最大优势是:地处东陇海线上,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新沂最大的劣势是:距离中心城市徐州市较远(新沂市区距徐州市区120公里),难以接受到中心城市徐州市的辐射和影响,且缺少可依托的发展空间、腹地。如果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就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势互补。届时,宿迁占据苏鲁交界处、东陇海线上的交通枢纽,可从根本上改善宿迁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必然使宿迁的发展如虎添翼;新沂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影响(新沂市区距宿迁市区不到50公里),且依托宿迁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必然使新沂的发展“釜底加薪”。二是有利于骆马湖自然资源最大化的开发利用。水域面积达350平方公里的骆马湖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骆马湖分属两市,不利于统一规划开发利用。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则可将骆马湖以及紧靠湖畔的马陵山,连同宿迁、新沂城区实行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开发,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三是环绕骆马湖,依托马陵山,宿迁和新沂两市对接开发建设,形成有山有水、独具特色的“亚铃式”新型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和辐射作用。

总之,省委、省政府如将新沂市划入宿迁市管辖,是加大对宿迁扶持力度的战略之举。

把规划变成现实,则是对宿迁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最长久的扶持(详见附件《合力共创东陇海线第三大城市——新沂划归宿迁的几点思考》)。

2)宿迁市县(区)域调整

宿城区区域调整

将原属宿豫县的耿车镇、埠子镇、洋北镇、龙河镇、罗圩乡、南蔡乡、三棵树乡;将原属泗洪县的陈集镇;将原属泗阳县的洋河镇、郑楼镇、中扬镇、仓集镇、屠园乡共13个乡镇(9镇4乡)整建制划归宿城区管辖,并将双庄镇改设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宿城区由原来的1镇1乡、4个街道办事处增加为9个镇、4个乡、5个街道办。总面积由原来的136平方公里扩大到893.7平方公里。

宿豫县区域调整

为解决市县同城,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的问题,规划在扩大宿城区面积的同时,将宿豫县撤县设区。将原属宿城区的井头乡整建制划归宿豫区管辖。然后,将顺河镇、井头乡改设为顺河、井头两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宿豫区由原来的23个乡镇减少为13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由原来的 1586平方公里缩减为1227平方公里。宿豫区政府仍驻原驻地。

经过上述调整,宿迁市市区规划控制区面积将达到近1000平方公里,必将为宿迁在加快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与辐射作用提供广阔的空间。

3)县城区域调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较快发展。与此同时,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的城区人口、用地布局以及行政、商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绿化、给水、排水、电力、邮电、环保、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变化。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和县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规划扩大沭阳、泗阳和泗洪三县城区范围。具体为:

沭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1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32.4平方公里。将沭城、十字、扎下三镇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泗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90.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62.18平方公里。将城厢镇、来安乡撤销,并入众兴镇。

泗洪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目前的104.2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191.9平方公里。将青阳镇改为街道办事处,将大楼乡与五里江农场合并后,改设为城北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4)沭阳、泗洪两县撤县设市

根据沭阳、泗洪两县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预测和目前两县经济发展的运行情况,至201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因而可适时申报撤销沭阳县,设立沭阳市;撤销泗洪县,设立泗州市。

5)关于撤乡设镇。

沭阳县:撤销茆圩乡,设立茆圩镇;撤销西圩乡,设立西圩镇;撤销周集乡,设立周集镇。泗洪县:撤销天岗湖乡,设立天岗湖镇;撤销峰山乡,设立峰山镇;撤销车门乡,设立车门镇;撤销石集乡,设立石集镇;撤销城头乡,设立城头镇;撤销曹庙乡,设立曹庙镇。泗阳县:撤销三庄乡,设立三庄镇;撤销南刘集乡,设立南刘集镇;撤销庄圩乡,设立庄圩镇。宿城区:撤销屠园乡,设立屠园镇;撤销罗圩乡,设立罗圩镇;撤销南蔡乡,设立南蔡镇。宿豫县:撤销曹集乡,设立曹集镇。

2、中期分析规划(2010——2020年)

1)县城区域调整

沭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232.4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90平方公里。将七雄、章集、龙庙三镇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泗洪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191.9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347平方公里。将重岗乡并入城北办事处,瑶沟乡改设为洪桥办事处,并入城区。

泗阳县

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262.18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 305平方公里。将众兴镇、八集乡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区。

2)乡镇撤并

受行政区界的限制,因部分乡镇规模太小,在进行基础设施和居民点建设等项目时,无法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形不成适度规模的小城镇,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撤销经济欠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的乡镇,将其并入中心镇或重点镇,则有利于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按集约化要求,必须对规模偏小的乡镇进行撤并。

城镇撤并原则:

(1)城镇撤并应满足中心镇或重点镇发展空间的要求;

(2)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带动欠发达的,规模较大的城镇吸纳规模较小的,发展潜力大的兼并发展后劲不足的。

(3)合并的乡镇地域相邻,且交通便利,尽可能成建制合并,尽量不打破原来乡镇和其它周围各区的界线;

(4)老城市规划区内的城镇应纳入城市远景规划,以适应市区发展要求;

(5)历史文化名镇应予以保留;

(6)体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城镇发展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城镇撤并方案。

乡镇撤并标准:

原则上,撤并后中心镇或重点镇规划镇区人口3-5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人控制;一般镇规划镇区人口2-3万人,镇区建设用地按110平方米/人控制。

乡镇撤并方案:

沭阳县:撤销万匹乡,并入华冲镇;撤销官墩乡,并入韩山镇;撤销东小店乡,并入塘沟镇;撤销北丁集乡,并入陇集镇;撤销张圩乡,并入钱集镇。

泗洪县:撤销陈圩乡,并入半城镇;撤销四河乡,并入双沟镇。

泗阳县:撤销高渡镇,并入裴圩镇;撤销穿城镇,并入张家圩镇;撤销里仁乡,并入爱园镇。宿城区:撤销三棵树乡,并入埠子镇。

宿豫县:撤销保安乡,并入来龙镇;撤销新庄镇,并入曹集镇。

3)农场圃区划调整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宿迁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地区,纯农业的农场圃的行政区划有必要进行调整。将沭阳境内的青伊湖农场撤销。原青伊湖农场中的蔷薇、垤庄、汪荡三个分场和赵集村并入青伊湖镇实行属地管理;原青伊湖农场中的李场分场并入湖东镇实行属地管理。将泗洪县境内的五里江农场整建制并入青阳镇。

4)将泗阳县撤县设市

根据泗阳县经济发展的规划、发展的预测和经济发展动行情况,至2020年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指标均可达到撤县设市标准,因而可适时申报撤销泗阳县,设立泗阳市。将众兴镇、八集乡撤销,均改为街道办事处。

3、远期分析规划(2020年以后)

(1)进一步调整扩大宿迁市区。主要是向北拓展,将宿迁市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近期规划的1000平方公里调整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

(2)进一步调整扩大沭阳、泗州、泗阳三市城区,使三个市的城区规划控制面积分别达到500平方公里以上。

(3)调整扩大中心镇。根据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调整扩大全市境内的中心镇。中心镇规划达到标准为:辖区人口10万人左右,镇区人口5万人左右;辖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

宿迁市城市总体分析(2003—2020)概况

规划期限:

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2010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近期2003-2007,远期2008-2020年,远景至2050年。

城市化水平:

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10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07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至2010年为39%,至2020年为50%。

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一级中心城市1个:宿迁市区,人口规模50万人。

二级城镇3个:沭阳县城45万人、泗洪县城25万人、泗阳县城25万人。

三级城镇9个:为中心镇,分别是洋河、大兴、皂河、双沟、半城、华冲、马厂、王集、新袁。规划人口分别为3-10万人。

四级城镇28个:为一般乡镇,每个乡镇人口1-3万人。

市域城镇功能分工:

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南部重要节点,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优良的园林化城市。宿迁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中心。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沭阳——市域交通枢纽型城市。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工业、现代物流业。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市域的“双中心”。

泗阳——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优势和资源优越,建设富有特色的工业城市,充分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建设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园林城市。

泗洪——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以丰富的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为特色、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

中心镇——具有服务周边区域的综合职能,具有一项或多项县域影响的特色产业或功能。一般镇——注重提高并强化居住功能,能满足部分生产性职能的需求,包括农业生产、简单制造业、农业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高等级公路网络——“三纵三横”。“三纵”指京沪高速、宁宿和宿新高速。“四横”指宿邳一级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沭阳—泗阳—泗洪一级公路。

航道网主骨架——“三纵”。京杭大运河(二级)、徐洪河(五级)、淮沭新河(六级)。铁路——完善新长铁路站场建设,规划建设一条从安徽宿州到淮安的东西走向的国家干线铁路。

航空——利用徐州观音机场和连云港的白塔埠机场。

中心城市规划范围:

规划区面积为2108平方公里,包括宿城区和宿豫区的全部。

规划用地面积为276平方公里,东至规划中的宿新高速,西至九支渠,南至船行干渠,北至六塘河。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60平方公里,东至环城东路,西至通湖大道,南至开发区大道,北至大运河。

中心城市性质:

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现代休闲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化滨湖城市。

八、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集湖光秀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色、城建品位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城区总体布局:

通过大运河、古黄河、环城路将城区分割成六大片区,形成开敞型,片区式空间结构形态:老城区——全市传统商贸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市府新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宿豫新区——居住、工业兼容的综合性片区。

宿城新区——综合性生活片区。

市经济开发区——全市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教育科研和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公路网规划——规划形成十三条对外公路联系通道。

航道码头规划——京杭大运河按二级航道标准建设;疏浚整治六塘河和二干渠,建设六级航道;在运河东岸顺河渠西侧新建宿迁市港站,年吞吐能力50万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指标——规划绿地1160.12公顷,人均23.20m2,其中公共绿地709.33公顷,人均14.19 m2。

绿地系统结构——一环、两带、四纵四横、六轴、十园、百苑。

一环: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环路外围的生态防护环。

两带:京杭大运河与古黄河风光带。

四纵四横:城市综合景观大道:南海路、人民大道、黄河路、江山大道、洪泽湖路、威海路—泰山路、厦门路、延安路。

六轴:城市森林景观路:环城西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环城南路、引湖大道、无锡路。十园:规划形成十座综合、专类公园。

百苑: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在中心城区内分布若干街头绿地和广场。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景观特色——湖光水色、楚风汉韵、酒都花乡、生态名城

景观特色分区

老城区——通过更新、改建,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注意合理保存传统风貌特色和宜人的空间尺度。

中心区——市府新区,重视文化和品味,体现崭新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形象。

宿城区与宿豫新区——体现21世纪居住文明、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生态型综合居住社区形象。

环城南路以南地区——反映现代工业文明的绿色、高效、科技与人文特征。

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强化人和自然的融合,建设低密度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环境景观。

城市景观体系

(1)意向区域——以项里公园为代表的楚汉文化传统旅游区,以东大街为代表的老城传统

商贸区,以市级机关为代表的行政办公区。

(2)景观轴线——洪泽湖路、青海湖路、环城南路、南海路、发展大道、幸福路、江山大道。

(3)地标(5个)——分别位于市民广场、项里公园、马陵公园、宿城与宿豫行政中心区内。

(4)出入口(6个)——洪泽湖路西入口、环城西路南入口、发展大道北入口、幸福路南入口、环城北路东入口、环城东路北入口。

此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还从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防灾等多个方面作了专题研究。

三、宿迁市产业结构现状特征

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发展缓慢

从宿迁市及江苏省 GDP 中三次产业构成可以看出(见表 2),第一产业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高,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明显偏低,且差距悬殊。这都说明宿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需进一步优化。从最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宿迁市产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略有上升,但上升速度缓慢,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

2、产业发展缺乏集聚效应,产业整体竞争力不高

宿迁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地区产业结构相似水平高,企业规模小而散,集约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普遍。由于宿迁市工业建设长期缺乏市场观念,盲目追求完整的工业体系,使自然资源相对紧张,这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忽视了对这种结构性污染的调整,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消耗大[1]。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所谓比较生产力,是指企业或产业能够以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并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的综合能力[2]。宿迁市由于特色产业较少、支柱产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竞争力在整个区域而言处于较低水平。

3 、政府职能不明确,体制机制僵化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我们有着显著的成绩,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仍未彻底扭转。政府拥有过多的资源、要素配置权力,同时,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又尚不完善,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混杂存在,并形成了思维定式,导

致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对发展的制约,某些方面已形成累积性矛盾,造成了经济结构的种种不协调。特别是在事业、团体、企业单位中,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与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不清等问题,导致越权管制和垄断等现象。

4、宿迁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宿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第一产业在宿迁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应该稳定发展农业,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着重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宿迁市工业在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 而第二产业与宿迁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一直是最高的,近年来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缓慢。宿迁市拥有丰富的物产、市场、人力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明显。应积极推进宿迁经济与“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体化,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 推动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 3.2 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集群加速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具有集中、专业、规模等特征,产业集群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一条重要途径[3]。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四、城市区域分析

骆马湖地处城市西北,是宿迁旅游、休闲中心。古黄河流经宿迁市中心区,呈倒“L”形,连接老城区与新区。两岸建设较为完善,北端为市政府所在地,沿岸设有多处城市公园和富有传统特色的楚街、马陵路仿古街,南侧东岸为宿迁学院。京杭大运河流经宿迁市东部,连接老城区与宿豫区。两岸文化底蕴深厚,有项王故居等古迹。由于历史原因和保护管理措施不当,沿河景观杂乱无章,环境较差,与京杭大运河的地位不相称。另外,城市中还有清水河、民便河、十一支渠等多条河流,丰富了城市水系景观,但是,河流沿岸的绿化不连续或显单调,景观不佳。

宿迁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的空间狭小,不够城市发展,城市向北为骆马湖,向东为宿豫区,向南则到了徐宿淮高速公路,如何发展以及向哪里发展成了规划的主要问题。

五、城市区域规划方向

随着宿迁加入徐州经济圈后,宿迁的发展也沿着徐宿淮一线向西方向。

我觉得在老城区发展传统商贸中心,教育、科研中心;新区主要建立综合性生活片区(包括居住、轻工业兼容的综合性片区)以及全市行政、文化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建立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对于骆马湖,建立生态旅游、教育科研和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关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首先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宿迁先后依托于古黄河、大运河而长期在马陵山岗地一带发展。随着运河大桥、黄河大桥的建设、东西向对外交通的建设,宿迁城市的发展终于从两河之间向东西向延伸,尤其是地级宿迁市的设立,随着地级行政中心的建设,宿豫县级行政中心的建设,环城公路的建成标志着宿迁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东西向的拓展已进入高潮。

其次从对外交通的联系便捷度来看,宿迁向东、向南、向西的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度相似,向北稍弱。2001年底,宁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宿迁市向南的快速通道已初步形成,2004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将建成。宿迁与南京、徐州、淮安、盐城的联系将大大加强。与此同时京沪高速公路连接线、宿邳一级公路的建设对宿迁加强向东与京沪高速公路、向西与徐州、邳州的联系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从自然建设用地条件来看,宿迁市开发区向西、向南为适宜建设用地,古黄河与六塘河之间属于不宜建设用地,大运河以东属于控制建设用地。因此从用地条件上看,城市更适宜向西、向南发展。

最后从城市发展规模来看,宿迁城市的最大规模不应突破100万人,在这一前提下,城市建设用地较大规模的跨越古黄河、大运河、六塘河在骆马湖与嶂山林场之间是不现实的。市委、市政府的“引湖纳山”战略,规划的理解是城市的发展应侧重于环湖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使其成为城区发展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加快湖滨特色城市的建设步伐。因此所谓的城市“北扩战略”应该理解为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特色塑造的一种理念,并不意味城市向北大幅度的跨越建设。

因此,宿迁的发展主要是向西、向南发展,适当向东发展,加强与环湖地区的联系,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向北发展。城市向西、向南的发展时序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与用地的

选择要求。

此外,城市不可忽略景观生态规划,努力打造“生态宿迁”,宿迁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古黄河、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洪泽湖、骆马湖两湖南北呼应。城市北倚嶂山森林公园,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其城水相依的自然环境为宿迁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沿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之间的生态廊道。为徐州都市圈东南翼重要的城镇发展通道,应加强该通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组织城镇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开敞空间的关系。整体建设沿大运河、古黄河旅游风光带,严格控制城市开敞空间,预留城镇之间的隔离空间。

六、宿迁市城市总体分析规划

1、规划目标

建立一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50万人。城市总体规划预测,至2007年,市域城市化率为35%,至2010年为39%,至2020年为50%。

2、城市功能与性质

宿迁市——徐州都市圈南部重要节点,东陇海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苏北地区新兴中心城市,以轻型工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优良的园林化城市。宿迁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中心。以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集湖光秀色,运河景观、黄河新姿、人文景色、城建品位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

4、城区总体布局

通过大运河、古黄河、环城路将城区分割成六大片区,形成开敞型,片区式空间结构形态:

1、老城区——全市传统商贸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2、市府新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现代生产服务中心。

3、宿豫新区——居住、工业兼容的综合性片区。

4、宿城新区——综合性生活片区。

5、市经济开发区——全市主要的工业生产基地。

6、骆马湖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旅游、教育科研和现代农业研发基地。

七、城市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1、高等级公路网络——“三纵三横”。“三纵”指京沪高速、宁宿和宿新高速。“四横”指宿邳一级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徐宿淮盐高速以及沭阳—泗阳—泗洪一级公路。

2、航道网主骨架——“三纵”。京杭大运河(二级)、徐洪河(五级)、淮沭新河(六级)。

3、铁路——完善新长铁路站场建设,规划建设一条从安徽宿州到淮安的东西走向的国家干线铁路。

4、航空——利用徐州观音机场和连云港的白塔埠机场。

附图:宿迁市规划图(图片制作来源江苏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最新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中的新发展和新问题

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中的新发展和新问题 论文关键词:区域城镇化协调整合管治制度保障新区域主义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态势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要在区域规划编制中创新理念,同时要加强区域规划实施中的制度保障,最后提出了区域规划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编制多层次区域规划的高潮,但是由于国土规划尚未通过立法取得应有的法定地位,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全国和各省、直辖市都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总体规划应有包括市和县的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于确立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法律地位,使得在国土规划衰变后,城镇体系规划仍然在区域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加速城市化进、提升大城市竞争力的背景下,以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和城镇密集区规划为代表的新型区域规划正在不断兴起。 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竞争给每个地域单元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空间。为了确保各自的竞争优势,强化区域的联合就成为各级政治权力机构和经济发展机构的主动要求。新背景下的区域规划已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区域内部的具体问题,

而更加具有增强区域自身竞争力以获取更多发展机会的内容。 经济的网络化及迅速发展的交通、技术体系支撑,城镇发展的日益区域化、区域发展的日益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空间演变的主导趋势,由此带来了对区域整体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共存共生、设施共享共建等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区域规划日益凸现出其在区域资源整合和配置方面巨大的价值和优势。 三、现阶段我国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区域规划应如何应对的关键在于对现有区域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当前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传统区域规划的体制、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更能适应我国区域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 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区域规划位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上,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指导和依据。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城市竞争已经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与其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近年来,我国也涌现出各种城市区域的规划,例如广州、南京等城市相继编制了都市区规划,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了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都市圈规划,浙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了杭嘉湖绍、温台、宁舟等城市群规划。 但是,目前开展的各类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衔接上的错位。首先,城市区域规划的区域范围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是有区别的,这就成为区域规划可操作性的一大障碍。其次,各类城市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一章: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 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 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 (2)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 (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第二章: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特征: (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2)区域性。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 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不同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在其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3)整体性每一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都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他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4)多用途性 (5)社会性 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①它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②它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矿藏、气候) ③虽然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但其自然物质基础的地位未变(技术进步)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4.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 (1)自然资源质的评价 主要是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应程度。即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需求上的迫切性; (2)自然资源量的评价 主要目的是确定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的保证程度。 两种指标:绝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实际规模 相对指标:反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地位和满足需求的潜力 (3)步骤: ①要搞清区域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开发规模 大、重大经济价值、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带动影响作用); ②对于已开发利用的资源,则应研究其数量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研究其 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与潜力; ③分析自然资源相对量,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 潜力; ④分析比较区域几种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明确区域各类资源的数量配 合情况以及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 (3)自然资源地理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效率。 对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的评价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在一定地域上自然资源对区域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还是影响地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必须搞清主导资源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配送中心区域规划设计方案物流一班范秋静200908320124 一、规划目的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要求 四、配送中心内部规划 五、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 六、规划平面图

一、规划目的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配送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规划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仓库、进货区、存货区、发货区),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配送效率和减少消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最少、生产成本最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规划要求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到成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

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内容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指导老师:刘作 姓名:王百顺 学号:1404825014 班级:城规一班 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区域规划的基本理念及其主要内容 摘要: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

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研究背景及既往内容: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矛盾、新问题的迫切要求,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工作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等。2014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2014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的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动区域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路重点口岸为重点,形成以沿河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五年来,我国先后批准发布了一系列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经济区规划,许多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在区域层面上落实的重要手段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同时,近年来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著) 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得理解,简述区域得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得概念:区域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就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得,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得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得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得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2区域得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得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得主要内容就是什么?试结合您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得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您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得认识. 答:区域发展就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得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与结构优化为中心得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就是以综合、全面得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得人类团体所创造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得得。她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得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就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与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得方法,由区域或空间得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得差异与变化得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与类型区域得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就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得,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得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得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就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得探讨,就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得客观要求。区域科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得跨学科新兴科学,目得就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得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得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得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得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得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得影响,她就是文化存在与发展得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得发展,区域发展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前提.区域发展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前提.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就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得可持续发展。 2、什么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就是指在一个具体得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得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得组合体对人类得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得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方案设计说明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4.05. 前言 纵观整个世界,城市中的各种核心区域一直以来对城市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和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受到其主要城市核心的影响。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引起城市核心的基本转变以及功能分化,正在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物质条件的变化产生着根本性的影响。 行政区域,尤其是行政中心,已经成功地获得了新的传播方式,从而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密切的联系。传统的影响全球的政权独尊的因素,诸如一些历史的限制因素,例如地位、财力、级别和制衡等,已经被与时并进的新行政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新模式下,效率成为衡量政府的标准,行政区域的优劣在于是否处理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城市和地区已经在城市核心的定位和发展的开始阶段就取得卓著的效率,行政中心区域是城市在高速发展与建设阶段使政府获得高效率和统筹优势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式。 从本质上说,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是诸暨在浙江地区、长三角乃至全中国范围内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举措之一,必须承认多年以来,成为地区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往往都需要通过建设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体系来完善城市的整体功能。 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位于诸暨城关的东部约122公顷的区域,行政中心区域要把行政、文化、金融等功能通过区域规划建设合理的结合起来,其中,行政中心要作为体现这一意图的标志。

行政中心区域的设计必须体现出具有特色的,反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亲民高效的复合特性。 本方案试图表达出行政中心区域的发展的大致意向,我们要感谢项目的发起人——诸暨市规划局,他们诚挚地邀请我们参与行政中心区域的概念规划设计,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技术上的支持。希望诸暨市行政中心区域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成为一个长江三角地区的主要政治、文化中心,我们希望为行政中心区域的更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0规划背景分析 1.1城市概况 诸暨市地处浙江中部内陆,建成区面积21.8平方公里,人口逾16万,规划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属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行列。诸暨地形以丘陵为主,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浦阳江贯穿南北,东白山、龙门山造就了东西部的丘陵起伏,北部湖田平坦,中部城区为河谷盆地。 诸暨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经济总量进入“浙江省十强县(市)”行列。诸暨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块状特色产业与大企业大集团交互辉映,已形成了袜业、五金、珍珠、服装、贡缎等在全国知名度的区域性特色产业。 诸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施传奇故事和五泄秀美景色闻名遐迩。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规划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因此,我国各种、各级规划主管部门都在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土规划试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了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建设部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2003年开展了以大城市为主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其是面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形成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对“区域”的“围攻态势”,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大家都来关心规划,探索如何做好规划,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规划事业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有利条件。但是,空间规划要成为政府的执行决策,要走法制化道路,要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摆脱编制无序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实践,如何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间规划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理论与经验借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1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从城市规划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且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国土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不是能够截然分割和彼此独立的。例如,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规划、区域规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出现于1920-1930年代,主要目的是要从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就业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等。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日益强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整体性或不可分割,如著名的“大伦敦规划”、“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我国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也是越来越重视区域分析工作,注重从区域范围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1990年代开始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应我国城市规划对区域背景分析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城镇体系规划实质上就是区域规划”(仇保兴,2004)。国土规划的概念源自日本,而日本的国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北部区域概念规划方案

太原市召开北部区域概念规划方案评审会 2007年01月10日山西青年报徐俊斌 昨日,太原市举行了北部区域规划方案评审会,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参加了评选。经过专家论证,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胜出。这一方案将结合其他设计方案的优点以及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作进一步的完善。按照德国方案,太原市北区未来在改造搬迁现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致力于把北区建成生态环保型区域。 两外国设计单位角逐北区规划 太原市北部区域是太原市重要的重工业区,涉及三个行政辖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杏花岭区。此次规划范围北起北外环高速,南至兴华街、北涧河一线,东起东山过境高速,西至西外环高速,规划面积约为 147.3 平方公里。太原市发出征集规划设计单位的征集令后,共有57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报名参加,经过考察,太原市选择了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做的北部区域规划方案。 搬迁兴华化工厂 按照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北区首先要搬迁兴华化工厂。然后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三部分规划。 一、在以尖草坪区政府为中心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形成两个综合型副中心,包括商业购物、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类型。 二、位于柴村大桥两岸的区域是滨水城市活动中心,其功能包括酒店业、文化娱乐、科研、博览、休憩等功能,形成太原市沿滨河区域重要游憩娱乐中心。 三、新华化工厂搬迁后可以形成120公顷的空余城市用地,结合工业建筑的改造,将建成一个商贸办公为核心,兼容高档零售商业、文化教育、体育等城市有机体。为周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太钢集团提供服务,可以容纳总部行政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销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高档酒店等多重服务功能。 形成三大居住区 以这三个中心区域为核心,区域内将发展三个大型的居住功能组团。 一、太钢东侧以现有的城市功能改造为主。规划通过南北向的交通干道解决东西向交通出口问题,未来考虑架设高架桥,跨越太钢集团南部用地,形成该区域的西向城市出口。

文明城市建设标语:文明言于心,创建践于行

文明城市建设标语:文明言于心,创建践于 行 导读:本文文明城市建设标语:文明言于心,创建践于行,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1、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我是水城人,文明我先行。 3、创优良学风,做文明学生。 4、意懒心慵难成事,智坚心恒方有位。 5、宽阔道路右边走,遇见纸屑扔进篓。 6、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7、文明言于心,创建践于行。 8、给老师多一份尊敬,让学习多一条路径。 9、齐心共创文明城,水城因你而文明。 10、给自己一个文明习惯,给水城一个和谐亮点。 1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创建文明学校,构建和谐校园。 13、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墙壁披白衣,显得多美丽,劝君多考虑,切莫涂黑其。 15、共沐和谐文明风,同享城市生态情。

16、用心创建文明水城,让爱成就美好未来。 17、地球不能克隆,家园只有一个。 18、爱心是生活明媚的阳光,文明是人生温馨的春风。 19、文明新风貌,和谐新水城。 20、树立文明意识,创建和谐校园。 【篇二】 21、文明于心,奉献于行。 22、您与文明相随,幸福与您相伴。 23、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4、相约激情盛会会,牵手文明新济南。 25、课上一分钟,课下几天功——请认真听讲。 26、全心全意办盛会,新风新貌遍水城。 27、迎接盛会手牵手,文明服务心连心。 28、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积善德;惠民之州,见义勇为树新风。 29、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 30、你我文明一小步,水城文明一大步。 31、以微笑融化陌生,用信任沟通心灵! 32、培育文明精神,塑造健康人格。 33、倡导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气! 34、文明水城人人爱,和谐有你更精彩。 35、道德从点滴积累,文明从你我做起! 36、共建文明城市,共享美好家园。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摘要: 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 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 的市场。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 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 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 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在我国,可以是跨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如上海经济区区域,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城市;也可以是一个省范围内的区域,如少‘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区域。’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有各种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案,可以出现许许多多的状态和空间景象。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载体。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与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国民经济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的安排不能分割。因此,从规划工作的实施而言,区域规划实际上就是对区域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进行全面的、轮廓性的部署。正是由于经济建设布局与土地利用紧密相关的缘故,所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区域规划与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两个概念互相通用。例如,在德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称为区域规划的工作,在日本、朝鲜等国却称为国土规划。 从上述不难发现,区域规划就是地区性的国土规划。比较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两者在性质和内容上基本相似,都是属于以国土开发利用和建设布局为中心的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关于区域规划的定义 区域规划是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发展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的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来来经济建设的蓝图。区域规划的目的是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考试重点Microsoft Word 文档 (3)

1、名词解释 1.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2.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3.所谓区域优势,就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4.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5.外部性:它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但其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就将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6.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7.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8.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的值。 9外部性:它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经济主体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但其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却有意或无意地对与该项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个人或组织造成了这样或那样、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在经济学中就将这种影响称为外部性。 10、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 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 为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11.自然资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12.极化效应:极化是外围向中心的移动过程,形式多种多样。从极化波及和影响的范围来看,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只是地方性的。13.扩散效应:扩散是由极化中心向外围的移动过程。其作用方向恰好与极化方向相反。极化是向心流动,扩散是离心流动。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汇总

第1章绪论 第一节区域及相关概念 一、区域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区域首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上一定空间内一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二)区域的划分 1.按区域属性分类 1)行政区2)经济区3)自然区4)社会区 2.按区域的功能分类 1)部门区2)特殊区 (三)区域的特征 1.系统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 二、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一)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区域分析 据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破个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分析的完善和系统化起源于区位论。 常见的去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等。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 (一)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顾名思义,就是区域二,层面的空间发展计划与行动,目前与未来的需要与资源状况,引导和协调区域的变化与发展。 (二)区域空间规划 从城市规划专业从业和教学任务来说,本书所指的区域空间规划是指将时间发展序列投影在地域空间上的组织,以实现区域空间资源环境和人口的整合,所称的区域规划主要是指侧重于空间方面的区域空间规划,这主要基于下列原因: 首先区域的空间资源以及资源的空间特征是区域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其次,空间上整合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是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 第二节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 一、区域研究的意义 (1)区域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 (2)区域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策拟定提供思路。 (3)区域研究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 二、区域研究的任务 区域研究的任务包括:研究区位、聚落、城市化地区和全球性地域,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要素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时空规律;也可以研究区域内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区域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3.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5.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6. 区域空间管制是以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密切联系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同级政府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的沟通、对话、协商,在达成共识、自我约束、建立互信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区域规划统一实施、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公平。 7.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者自然、环境要素)。 8.生态环境补偿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 9.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就是促进补偿活动、调动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7.自然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8.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逆,并且在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叫做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15.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和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19.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0.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外在成本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他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以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 21.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教育成本可分为:教育的个人成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题库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

宿迁市创建文明城市现状调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4193177.html, 宿迁市创建文明城市现状调研 作者:杨梦旭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创建文明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会取得一些成效,难免也会存在着些许问题。宿迁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取得的成就令社会瞩目。文明城市的创建是一个“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活动”。 关键词:文明政府公众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创建文明城市是一个惠民的大工程。2012年,宿迁成 为全省最后一个启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地级市,但到2014年,宿迁不仅高分通过省文明城市测评验收,更“跳级”跻身“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驶上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快车道。在2015年底国家统一组织的年度测评中,宿迁更在全国100多个地级城市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 成绩。现如今,宿迁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其所能取得的成就让全社会瞩目。此次调查问卷调查面向的人群可以分为3类:宿迁市市民、外地户口在宿迁市工作的人、宿迁学院学生。问卷调查所涉及的方面有:基础建设、生活环境、市场环境、交通建设、自然环境、经济水平等方面。从问卷的数据来看,若将每个题目答案分为三个层次:好、一般、不好。大多题目答案都趋于一般,从这个方面来说宿迁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新门面 此次在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统一合作下,宿迁修建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可持续发展性的旅游景点。虽然起点较低,但是取得的进展很是让人有些吃惊,为城市增添不少色彩。此外,这次为创建文明城市,在政府的统一限定下,市内店面统一更改一致门面。行走大街小巷,放眼望去店面排匾整齐一致,美化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让人感到城市焕然一新。作为文明城市的建设者,真实的感受着周围的变化,由衷的感觉这个城市由茧化蝶的蜕变。 二、新素质 新素质已经出现在宿迁这座城市,且悄然钻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公交车上循环播放的宿迁文明二十条,公路两旁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宿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官方微博:文明宿迁的不定时发布新的文章……细致入微的提醒着人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种的一切开始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些宣传推广对于提升市民素质起到很大作用。也许许多人在刚开始也只是对这一切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可是如今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说出文明条例中的一些,我们不得不佩服宣传的力度是何等的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