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涂层技术研究进展

复合涂层技术研究进展
复合涂层技术研究进展

表面工程技术围绕腐蚀、摩擦、磨损和功能特性三大因素,成为20世纪80年代重点发展的十项关键技术之一,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

—表面工程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表面工程技术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工艺方法不断增多,表面质量越来越好,用途日益广泛。但也应看到,各种表面工程技术各自都有各自特点,由于设备、工艺、成本等因素影响,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所以有人就把某些表面技术复合到一起,互补欠缺,发展成复合涂层技术。

1复合涂层技术特点

表面工程技术工艺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分类方法,一般认为可划分为表面涂镀技术、表面扩渗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许多表面工程技术已得到较充分研究或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在基体材料表面实施单一表面工程技术基础上,近年来人们又开始研究复合涂层技术,即在同一基材表面进行两种不同类别的表面工程技术处理。目前复合涂层技术尚无准确定义划分,但就目前研究现状看,大致分为两类。某些复合涂层技术仅是二种表面工程技术的叠加,基体表面实施一种表面工程技术后,再进行另外表面工程技术处理,二种表面工程技术发挥各自作用,改善基体表面状态,提高材料表面性能。而另一些表面涂层技术,则是二种表面工程技术在制备过程中相互发生一定的化学或冶金反应,从而形成新的复合相,改变表面层组织结构,增加界面结合强度。这是一种具备真正复合内涵的复合涂层技术,这种“反应型”复合涂层技术具有很大潜在发展前景。复合涂层技术虽早已得到试验研究,但作为一种特定的表面工程技术手段尚缺少系统研究,大部分复合涂层技术仅仅是二种表面工程技术的叠加,今后开发研究“反应型”复合涂层技术值得人们关注。目前称之为复合涂层技术这一表面工程技术,从其基本概念、技术内涵和内容、二种表面工程技术的选择匹配及组合、特别是表面层组织结构变化均值得全面系统研究,可以设想“反应型”复合涂层技术将使材料获得真正(1+1)>2的复合效果。

2钢表面复合涂层技术

祁珊等[1]探讨了陶瓷夹嵌渗锌复合工艺。测量了不同温度SiC夹钳渗锌的渗层厚度、抗氧化性和耐磨性。该工艺的流程为:工件表面用配置好的溶液除油→用盐酸除锈→将SiC与锌板粘接→将粘好的试样买入装满碳化硅粉的坩埚,然后密封→加热渗

复合涂层技术研究进展

赵斌,李智超,李和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摘要:介绍了钢、有色金属和复合材料表面复合涂层技术工艺方法;概述了料浆法、喷涂法和包埋法等方法,分析了温度、时间、稀土氧化物等对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表面工程技术;复合涂层;抗氧化性;耐磨性

中图分类号:TG17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814(2010)22-0127-04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posite Coating Technology

ZHAO Bin,LI Zhichao,LI Hewa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Liaoning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Fuxin123000,China) Abstract:The process method of composite coating technology for steel,non-ferrous metals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was introduced,the ways of slurry,spray embedding and so on were summarized,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time and rare earth oxid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ating technology were submitted.

Key words: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composite coating;oxidation resistance;wear resistance

收稿日期:2010-06-13

作者简介:赵斌(1976-),女,辽宁阜新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材料表

界面;电话:139********;

E-mail:zhaobin19761107@https://www.360docs.net/doc/ad15458662.html,

镀3h→油冷。夹嵌渗层的显微硬度测试表明,随渗锌温度升高,渗层硬度先逐步升高,但超过850℃时,渗层硬度又下降。高温抗氧化性能随温度升高而逐步提高,但温度过高渗层抗氧化性并不好。在耐磨性上,夹嵌SiC复合渗层的耐磨性就明显优于不夹嵌SiC渗锌层的耐磨性,并且在850℃复合涂层的耐磨性最佳。

幸泽宽等[2]介绍了低温渗铝复合涂层。为了防止航空发动机压气机钢叶片腐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低温渗铝+硅酸盐陶瓷面层”复合防腐蚀涂层,并且逐步在发动机制造中加以应用。该涂层为0.008~0.016mm的渗铝层以及2~6μm 的硅酸盐经脱水形成的-Si-O-Si-无机高分子膜层,紧密附着于渗铝层外表面构成。10多年的应用情况表明,这种具有阳极牺牲性、强抗冲刷性能的复合防腐涂层,对降低发动机压气机钢叶片的腐蚀故障率有着巨大作用。

黄志荣等[3]研究了表面电沉积-烧结Y2O3薄膜的渗铝HK40钢的氧化行为,杨柳松等[4]研究了Y2O3改性渗铝工艺及渗层抗高温氧化性。用电沉积-烧结方法在渗铝耐热钢表面制得均匀致密的Y2O3薄膜,其工艺方法在于将离心铸造的HK40钢炉管,经砂纸打磨及丙酮清洗,然后固体渗铝。将渗铝试样作阴极,铝板作阳极,在含钇盐的有机溶剂中电沉积一定时间,试样表面获得Y(OH)3薄膜,吹干后加热至300℃,保温30min,Y(OH)3脱水获得Y2O3薄膜。反复电沉积-烧结3次可获得均匀致密的Y2O3薄膜。用电沉积法测试渗铝HK40钢电沉积-烧结Y2O3薄膜在850℃和1000℃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氧化初期,沉积Y2O3薄膜的试样和渗铝试样看不出差别,但是此后,氧化动力学曲线显示,沉积Y2O3薄膜试样氧化增重明显低于渗铝试样。并且,850℃和1000℃氧化时,其氧化增重均随沉积Y2O3薄膜的时间延长而增大,1000℃氧化增重比850℃氧化增重增加1~2倍。沉积15s Y2O3薄膜,抗氧化性能最好。氧化时间相同时,不同的氧化温度,氧化速率不同。

朱利敏[5]研究了稀土氧化物改性的渗铬涂层及氧化性能。首先在低碳钢基体上用电镀手段制备Ni-Rexoy的复合镀层,然后用包埋法制备渗铬涂层,通过渗铬过程的高温处理产生的原子扩散使镀层转变为冶金结合,保证镀层和基体之间具有高的结合强度。本试验采用镀渗工艺在低碳钢基体上制备了CeO2改性的渗铬层,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

孟琳等[6]研究了20钢表面Zn-SiO2复合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采用料浆法在480℃渗锌处理5h;而SiO2涂层的制备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XRD分析结果显示,渗Zn试样表面主要为FeZn10.98,FeZn8.87和FeZn7,具有良好的结合力和抗蚀性;而Zn-SiO2复合涂层主要由Fe4Zn9和Fe11Zn40组成。氧化实验分析看出,渗Zn-SiO2试样的氧化增量大约为渗Zn试样的2/5,为20钢的1/3。由此可见,SiO2可以提高渗Zn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由氧化剥落曲线可以看出20钢剥落最大,而其他两种试样都没有剥落。可知,有涂层试样比没有涂层的试样性能要好,而复合涂层比单一涂层性能要好。

刘世永等[7]进行了低碳钢渗铝加离子渗氮的表面硬化处理试验。该试验的工艺为:试样经950℃×8h的离子渗氮。结果表明,渗铝后可得到100μm的渗铝层,其硬度为(300±10)HV0.1,约为铁素体基体硬度的2倍;渗氮后在表面形成了20~40μm、硬度达(1300±50)HV0.1的硬化层。

叶俭[8]进行了奥氏体不锈钢的铬氮复合渗的研究。先在1050~1080℃渗铬,然后进行真空高温渗氮。氮原子渗入工件后与过量的金属铬化合形成高硬度的Cr2N相。采用金相法和硬度法对复合涂层进行深度、硬度和脆性测试。316(Ti)钢铬氮复合渗层脆性等级测定为1级,屈服强度为275MPa,抗拉强度为575MPa,断后伸长率为46%。316(Ti)钢X射线物相分析确定,复合渗层的强化相为Cr2N。

晁兵等[9]研究了电弧喷涂和粉末涂料喷涂复合涂层防护技术。该试验研究了热固性粉末涂料用作金属热喷涂涂层的封闭层的封闭层及面层的防护技术,比较了分别喷涂环氧锌基重防腐粉末涂料、纯聚酯粉末涂料,喷涂环氧锌基重防腐粉末涂料后再喷涂纯聚酯粉末涂料以及热浸镀锌后喷涂纯聚酯粉末涂料等试样在不同盐雾和人工加速老化时间下的附着力。经中性盐雾试验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得知,纯聚酯类熔融黏度偏高的粉末涂料不适合作为热喷涂层的封闭层,而且难以有效渗透甚至润湿热喷涂金属层,造成粉末涂层存在明显的气泡、缩孔等缺陷,故难以有效屏蔽腐蚀介质的浸入;而熔融黏度较低、流动性更好的环氧类锌基粉末涂料则很容易渗透到热喷涂涂层的空隙中,有效阻止腐蚀介质的浸

渗,封闭效果良好,更适宜用作封闭剂。喷涂环氧锌基重防腐粉末涂料后再喷涂纯聚酯粉末涂料的试样具有优异的耐盐雾等性能,而其施工成本低于同等防护条件下的热浸镀锌喷塑产品,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有色金属表面复合涂层技术

王红星等[10]采用料浆包渗法在Cu基体Ni镀层表面渗铝。研究了包渗温度对渗层组织、厚度、扩散系数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实验采用纯度为99.9%的紫铜块,在其表面镀镍,然后清洗、烘干。工业纯铝为主渗剂,NH4Cl作为活化剂,粘接剂为鸡蛋清,研磨搅拌均匀后涂到试样Ni镀层表面,涂好后在80℃下真空干燥1h,然后在准备好的充有氩气的炉中分别在600、700、800和900℃保温12h。XRD衍射结果显示,从600℃升温到900℃时,产生单相Ni2Al3金属间化合物,并且晶粒尺寸从2μm增大到15μm;渗铝层厚度从15μm左右增加到320μm左右;显微硬度从1040HV下降到970HV,后者是Ni 镀层的8倍,铜基体的近10倍多。

邹积强等[11]研究了防腐涂层。这种涂层是指将金属工件置于含有至少两种元素的Al2O3陶瓷反应剂中,经过一次或多次加热扩散过程,使Al、Bi、Ti 等多种元素融合、融入、扩散至金属表面,形成了以Al2O3为网络结构的具有最佳的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结合的冶金化合金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在碳钢、铸铁或合金钢基体的外表面依次覆盖有Al2O3层、过渡层和外合金层,形成了夹嵌陶瓷的渗铝层。这种涂层具有优异的耐硫(低温、高温),耐环烷酸腐蚀性以及抗高温氧化、抗渗氢、抗渗碳等特性。

马壮等[12]研究了纯铜表面金属夹嵌陶瓷复合涂层。该实验基体为工业纯铜,陶瓷骨料为Al2O3、TiO2、ZnO、粘接剂选用羧酸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渗剂由Al粉、NH4Cl、氧化铈、Al2O3组成。将处理好待用的两组铜试样,一组先在表面上制备一层热化学反应型陶瓷涂层,然后渗铝;一组直接进行渗铝,X 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纯铜渗铝层中主要有Cu9Al4铜铝合金相,还存在CuO,而纯铜夹嵌陶瓷渗铝复合涂层中有Al2O3、TiO2和ZnO陶瓷粒子外,还存在Na7Al3O8和Cu3TiO4新相,证明在渗铝过程中陶瓷与基体发生了热化学反应,从而使涂层与基体不再是机械结合,而是化学结合,结合强度大为增加。渗铝试样和陶瓷夹嵌渗铝试样的硬度分别是铜基体硬度的2倍和2.7倍。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试验都证明了陶瓷夹嵌渗铝试样的耐磨性能等都优于渗铝试样和铜基体。

4复合材料表面复合涂层技术

冉丽萍等[13]研究了炭/炭复合材料MoSi2/SiC 高温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该研究采用包埋法制备MoSi2/SiC复合梯度涂层,经封闭处理,制备了抗氧化性能优良的高温氧化涂层。试验过程为,将处理好的炭/炭复合材料,以-200目的MoSi2、SiC、Si和Al2O3混合粉末为渗料,将试样埋入其中,渗处理温度为两段式,低温段为1750℃,保温2h,高温段分别为1850、1950和2050℃,分别保温4、5和6h。制得涂层后用正硅酸四乙酯对涂层裂纹和表面进行封闭处理。高温段1950℃保温4h所制备的涂层物相是SiC和MoSi2和少量Mo(SiAl)2。对涂层截面同一直线上由内到外为SiC过渡层→SiC致密层→SiC/MoSi2双相层→MoSi2外层。涂层在氧化环境中经过十几次的1500℃→室温、室温→1500℃的循环过程仍保持完整,没有剥落现象,说明涂层具有很好的抗热震和结合强度。用正硅酸四乙酯对涂层表面进行封闭处理,凝胶形成的SiO2可充填涂层表面裂纹并覆盖在涂层表面,在1500℃氧化时,未封闭处理和经封闭处理的试样分别表现为氧化失重和氧化增重。

李鹏等[14]研究了高温SiC/Al2O3复合抗氧化涂层性能。该试验取高纯石墨棒,高温浸渗的工艺,在石墨棒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SiC涂层:并对部分生成SiC涂层的石墨棒再涂覆一层Al2O3涂料,经低温烘烧,使Al2O3涂层坚硬、致密。经氧化失重和X 射线衍射分析,Al2O3涂层厚度约为0.1mm,表面致密,强度较高。SiC涂层抗氧化试验,连续在900℃温度下加热10h,SiC表面依然致密、完好无缺。而经表面涂覆防护层的石墨棒,在加热到6h的时候已经完全氧化烧蚀。SiC涂层在900℃下,对石墨制品的防护效果很好。SiC-Al2O3复合涂层抗氧化试验,在表面已经形成SiC涂层的石墨试棒上再涂覆一层Al2O3涂料,低温烘烧2h后投入800℃空气炉中,加热到1420℃,在此温度下每保温1h检查一次烧损失重状况,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单位时间的失重量减少。所以,采用高温渗工艺,在石墨制品表面形

成的SiC涂层与基体具有合理的界面结构及较高的结合强度,Al2O3涂层作为辅助防护层,可以屏蔽氧气的侵入,SiC/Al2O3复合涂层使石墨制品具有更佳的抗氧化能力。

侯党社等[15]研究了硅钼含量对C/C复合材料SiC-MoSi2涂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该实验试样为C/C复合材料,SiC-MoSi复合涂层由两步包埋法制得。第一步将C/C试样置于硅粉、碳粉和含有Al2O3的催渗剂组成的包埋粉料中,通过高温处理制备SiC过渡层;第二步包埋制备粉料由硅粉、钼粉及少量含有Al2O3的促渗剂组成,然后将其和带有SiC涂层的C/C试样置于石墨坩埚内,在Ar气保护下通过高温烧结生成MoSi,在C/C表面制得SiC-MoSi复合涂层。包埋粉料中硅钼比对C/C复合材料SiC-MoSi复合涂层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硅钼比为6∶1所制备的复合涂层成分合理,厚度较大,结构致密,且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和抗热震性能。

侯党社等[16]研究了硅钽含量对C/C复合材料SiC/TaSi2复合涂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该实验材料为C/C复合材料,第一步包埋制备SiC过渡层,其工艺过程见文献,第二步由硅粉、钽粉及促进剂组成的粉料和带有SiC涂层的C/C试样置于石墨坩埚内,Ar保护气氛下高温烧结生成TaSi2,在C/C表面制得SiC/TaSi2复合涂层。该实验在第二步包埋粉料中Si、Ta质量比分别为A,6∶1;B,5∶1;C,4∶1;D,3∶1。由XRD图谱分析,A组复合涂层由SiC、TaSi2和游离Si组成;B组相成分未发生变化,但涂层中有更多的TaSi2和游离Si;C组涂层中出现新相Ta2Si,由于金属硅化物含Si量越低其抗氧化性能越差,该新相不利于涂层的防氧化;D组新相Ta2Si和TaC,TaC也不利于涂层的防氧化[17]。所以当涂层制备粉料中硅钽比为5∶1时,所得复合涂层不仅TaSi2和游离Si含量较多,而且不含有对涂层抗氧化不利的其他钽化物存在,在1500℃静态空气中氧化241.8h后,带有该复合涂层的C/C复合材料失重仅1.04%,在氧化过程中经历18次1500℃→室温→1500℃,急冷急热涂层没有开裂和脱落,说明复合涂层不仅具有优良的高温抗氧化能力还具有优良的抗热振性能。

张雷雨等[18]研究了C/SiC/Si-Mo-Cr复合涂层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将预先处理好的C/C复合材料用涂刷法和包埋法制备C/SiC内涂层,再采用料浆法在涂有C/SiC内涂层的C/C试样表面制备Si-Mo-Cr外涂层。从所制备的复合涂层断面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复合涂层十分之致密,没有发现较大的孔洞及裂纹存在,而且Si-Mo-Cr外层与C/SiC内层之间没有明显界面,这证明两涂层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结合性。涂层主要由SiC、Si、MoSi2、CrSi2四相组成,从而形成很多相界面,不仅对高温抗氧化性能十分有利,还可以减少导致涂层失效的贯穿性裂纹的形成几率。C/C复合材料在经涂层处理后其强度由82.93MPa提高到100.39MPa,提高了21.05%,C/SiC/Si-Mo-Cr是一种新型复合高温抗氧化涂层。

复合涂层技术研究方兴未艾,具有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防辐射等许多优于固体材料本身的优越性能的复合涂层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品寿命、节约能源,应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系统研究。涂层技术的应用涉及各行各业,涵盖了方方面面,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现在,世界各国都已将涂层工艺的发展列为重大科技发展项目。

参考文献:

[1]祁珊,邵勇.陶瓷夹嵌渗锌工艺探讨[J].江苏冶金,1997,(6):

55-56.

[2]幸泽宽,向巧.低温渗铝复合涂层化学去除工艺研究[J].中国

表面工程,1999,(2):28-31.

[3]黄志荣,徐宏,李培宁.表面电沉积-烧结Y2O3薄膜的渗铝涂

层HK40钢的氧化行为研究[J].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03,23(2):124-128.

[4]杨柳松,文九巴.Y2O3改性渗铝工艺及渗层抗高温氧化性研

究[J].热加工工艺,2007,36(2):39-40.

[5]朱利敏.稀土氧化物改性的渗铬涂层及氧化性能的研究[D].

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6]孟琳,于维平.Zn-SiO2复合涂层及其抗氧化性能[J].中国有

色金属学报,2003,13(4):992-995.

[7]刘世永,孟德,高学敏,等.低碳钢渗铝加离子渗氮的表面硬化

处理[J].金属热处理,2004,29(4):41-43.

[8]叶俭.奥氏体不锈钢的铬氮复合渗[J].金属热处理,2007,32

(4):79-80.

[9]晁兵,陆东方.电弧喷涂和粉末涂料喷涂复合涂层防护技术

[J].电镀与涂饰,2009,28(2):63-66.

[10]王红星,盛晓波,储成林,等.料浆包渗温度对Cu基体Ni镀

层表面渗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7,36(22):60-62.

[11]邹积强,杨德俭.防腐涂层[P].中国:CN02281235.0.

(下转第133页)

(上接第130页)

[12]马壮,孙丽悦,李智超.纯铜表面金属夹嵌陶瓷复合涂层耐磨性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13]

冉丽萍,易茂中,蒋建献,等.炭/炭复合材料MoSi 2/SiC 高温抗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结构[J].新型炭材料,2006,21

(2):231-236.[14]李鹏,苏向东.高温SiC/Al 2O 3复合抗氧化涂层性能的研究

[J].贵州科学,2002,20(4):178-181.

[15]

侯党社,李克智,李贺军,等.硅钼含量对C/C 复合材料

SiC-MoSi 2涂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固体火箭技术,2008,31(3):283-287.

[16]侯党社,李克智,李贺军,等.硅钼含量对C/C 复合材料

SiC/TaSi 2复合涂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38(S1):252-256.

[17]马勤,阎秉钧,康沫狂.金属硅化物的发展及应用[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28(1):10-13.

[18]

张雨雷,李贺军,姚西媛,等.C/SiC/Si-Mo-Cr 复合涂层碳/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26(9):

725-728.

于多层涂层中间层是金属合金涂层,硬度较低,具有较好的塑性,整个多层涂层结构为硬-软-硬结构。根据Mao 等[7]的观点,软硬交替多层涂层在负载的作用下呈书页式的变形机制,软质涂层的存在使硬质涂层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滑移,与单一硬质涂层的变形特征相比,在该机制下涂层不易发生断裂。在多层涂层的磨损过程中,载荷较低时,软质涂层还未发生变形或变形很小,涂层表层的磨损与单层涂层相近;随着载荷的增大,软质涂层发生形变,表层的硬质涂层随之发生滑动,磨料与表层涂层间的压应力减弱。软质涂层的形变在表层硬质涂层与磨料相互受压磨损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了涂层的磨损质量损失,提高了涂层的抗磨损性能。

3结论

(1)制备的多层涂层底层最薄,中间层较厚,表

层最厚。三层涂层之间结合紧密,未出现分离。

(2)多层涂层的表层(WC-12Co 涂层)和底层

(WC-12Co 涂层)硬度较高,中间层(NiCr 合金涂层)

的硬度较低。

(3)随载荷增大多层涂层磨损质量损失增加;

磨料硬度较高时涂层的磨损质量损失较大;与单层涂层相比,多层涂层在较高载荷作用下具有较好的

抗磨损性能。

致谢:王洪涛老师以及林毛古、袁阳、吉欢同学对本论文做出了很多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

[1]

Mathews A ,Leyland A ,Holmberg K ,et al .Design aspects for advanced tribological surface coatings [J].Surface &Coatings Technology ,1998,100-101:1-6.[2]

Cecilia Bartuli ,Teodoro Valente ,Fabio Cipri ,et

al .

Parametric study of an HVOF process for the deposition of nanostructured WC-Co coatings [J].Journal of Thermal Spray Technology ,2005,14(2):187-195.[3]

王群,丁彰雄,陈振华,等.超音速火焰喷涂微米和纳米结构

WC-12Co 涂层及其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07,31(4):17-20.[4]张云乾,丁彰雄,范毅.HVOF 喷涂纳米WC-12Co 涂层的性能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5,18(6):25-29.

[5]Hawk J A ,Alman D E ,Petrovic J J ,et al .Abrasive wear of Si 3N 4-MoSi 2composites [J].Wear ,1997,203-204:247-256.[6]

Renji Z ,Lin Z ,Cui Z ,et al .Studies on multilayer wear of CVD

TiC-TiN

multilayer

composite

coating [J].Wear ,

1991,147:227-251.

[7]

Mao K ,Bell T ,Sun Y ,et al .Effect of sliding friction on contact stresses for multi-layered elastic bodies with rough surfaces [J].Journal of Tribology ,1997,119:476-480.

多层单层

6.0 5.55.04.54.03.53.0

5

1015

载荷/N

质量损失/m g

图4多层涂层与单层涂层质量损失比较

Fig.4Comparison of wear mass loss between

multilayer and monolayer

热障涂层的制备及其失效的研究现状

收稿日期:2009206201; 修订日期:2009206225 作者简介:邢亚哲(19762 ),陕西岐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材料表 面强化及器件制造. Email:x ingyazhe@gm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5458662.html, 热障涂层的制备及其失效的研究现状 邢亚哲,郝建民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摘要:热障涂层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的保护涂层,其抗高温失效能力直接决定了部件的工作效率和寿命。回顾热障涂层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热障涂层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相应涂层的结构特征,综述了各类热障涂层失效的影响因素和失效机理。 关键词:热障涂层;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喷涂;失效机理 中图分类号:TG17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365(2009)0720922204 Re se a rc h Stat us in Fa bric at ion and Fa ilure of The rmal Barrie r Co atings XING Ya 2zhe,HAO Jian 2min (School of Mater 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ang p an University,Xi p an 710064,China) Abst ract: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are widely used to protect the components in aircraft and industrial gas 2turbine engines against high temperature damage.The e ne rgy efficiency and lifetime of these components are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failure resistance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in the high te mperature atmosphere.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rmal barrie r coatings are reviewe d.Especially,the main fabricating method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fe ature of the coatings,as well as the factors re 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and its failure mechanisms,are summarized in detail. K e y words:Thermal barrier coatings;Electron beam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lasma Spraying; Fa ilure mechanism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数以百计种类型的涂层被用在各种结构材料表面,以使这些材料表面免受腐蚀、磨损、侵蚀和高温氧化等危害。热障涂层(T BCs:Thermal Barrier Coatings)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具有最复杂的结构且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常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受高温零件的保护涂层,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温度和效能,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典型的TBCs 在结构上包含四个部分 [1] :1基体,即被保护的 零件;o金属结合层(BC:Bond Coat),通常为高温合金MCrA lY(M 代表Ni 、Co 或NiCo 合金);?热生长氧化物层(T GO:Thermally Grown Oxide),TGO 是在高温条件下外部氧通过T C 层到达BC 层表面并使其氧化而形成的,通常为一致密的Al 2O 3薄膜,在随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阻止外部氧向BC 层内部和基体的扩散,起到保护基体(零件)的作用;?陶瓷顶层(TC:Top Coat),一般为6%~8%Y 2O 32Zr O 2(YSZ), 正是由于YSZ 低的热传导率和相对较高的热膨胀系数,使其具有优越的热障和耐热冲击性能。目前,TBCs 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主要为对其失效的控制[1~4]。为此,对TBCs 微观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控制其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即TBCs 的制备工艺就成了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1 基于制备工艺的T BCs 的发展历程 早期在航空航天发动机中应用的TBCs(又称第一代T BCs),其BC 层和TC 层均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Atmospheric Plasma Spr aying)制备。对于APS BC 层,涂层含氧量较高,特别是有一定量的氧化镍生成,而氧化镍的存在致使难以形成在高温下具有保护性能的致密TGO 氧化膜,BC 层使用过程中容易在其内部也发生显著氧化而使层内结合弱化,裂纹易在BC 层内扩展而造成涂层剥落失效,使得该类T BCs 寿命较低。 随着低压(又称真空)等离子喷涂(LPPS:Low Pressur e Plasma Spraying)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逐步采用VPS 制备BC 层,避免了喷涂过程中高温合金BC 层的氧化,并通过热扩散处理,从根本上强化了BC

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PVD CVD

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刀具涂层技术是一种受刀具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该项技术能改变切削刀具的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刀具寿命,刀具涂层技术成为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要求的关键机械加工技术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刀具涂层技术的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种类,并对刀具涂层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从工艺、装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售后服务等方面分析我国刀具涂层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文中建议我国工具行业应针对国内刀具涂层技术现状,建立统一的研究、开发、服务体系,系统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逐步达到自我开发的能力,最终实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目的。 关键词:刀具;涂层技术;PVD;CVD 1 引言 刀具涂层技术是一种受刀具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表面改性技术,该项技术能改变切削刀具的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刀具寿命,因此该项技术已与材料、加工工艺并称为切削刀具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为了满足机械加工的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刀具涂层技术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十分关键的时期,特别是PVD涂层技术,使用原有的涂层技术生产的刀具已不能满足切削加工要求;发展PVD技术,能提高我国切削刀具的水平,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 国内外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刀具涂层技术目前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 2.1 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的发展 习惯上,把固体(液态)镀料通过高温蒸发、溅射、电子束、等离子体、激光束、电弧等能量形式产生气相原子、分子、离子(气态,等离子态)进行输运,在固态表面上沉积凝聚,生成固相薄膜的过程称为物理气相沉积(PVD)。 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为它的工艺温度控制在500℃以下,,可作为最终处理工艺用于高速钢类刀具的涂层。PVD技术大大提高了高速钢刀具切削性能,该项技术与八十年代得到迅速推广。八十年代后期,一些发达国家PVD涂层高速钢刀具比例已占市场已超过了60%。 高速钢刀具成功应用PVD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青睐与重视,各国研究者在不断开发高的性能、高可靠性涂层装备的同时,也对其应用领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以进行扩大,特别是在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方面的应用。与CVD涂层技术相比,PVD技术的处理温度低,刀具材料抗弯强度通常温度在600℃以下不会产生影响;薄膜的内部为压应力,因此,适合涂层硬质合金精密复杂类刀具,PVD技术对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更加符合绿色工业发展的方向。伴随着高速加工时代的到来,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使用的比例必然上升,高速钢刀具使用的比例必然下降。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在九十年代初便将重心转向硬质合金刀具PVD涂层技术的研究,九十年代中期,PVD涂层技术在硬质合金刀具上的应用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当时已普遍在铣刀、铣刀片、各种钻头、铰刀、丝锥、等的刀具上应用。 从大的方面来看,现在国际上的PVD涂层技术大致可分成真空蒸镀、溅射、离子镀,但从这三种主要的镀膜技术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新技术。伴随着PV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把离子束、等离子体引入到PVD涂层技术上,同时通入某些反应气体,由化学反应来制备金属镀层,因此,当前的PVD涂层技术已不是原先单纯的物理制备过程,PVD涂层技术和CVD涂层技术已经相互交融。单一的涂层材料显然无法满足综合刀具机械性能的要求,无法被市场接受,涂层材料正向着多元不断的发展。为实现不同的高性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除尘袋笼有机硅涂层工艺流程

除尘袋笼有机硅涂层工艺流程 时间:2010-05-22 11:26 作者:九洲环保配件点击: 222次除尘袋笼有机硅喷涂详细工艺 1.将已加工好的袋笼浸入除油槽15分钟,目的是除去除尘袋笼表面的油污。 2.从除油槽中取出袋笼放入清洗槽进行浸泡清洗,目的是除去袋笼上的除油剂。 3.从清洗槽取出除尘袋笼放入除锈槽进行除锈处理,目的是除去袋笼上的金属氧化层,增强吸附力。 4.从除锈槽取出笼骨放入磷化槽进行磷化处理,目的是增强袋笼表面的粘合力。 5.将处理好的袋笼放入烤箱,温度设为100℃,进行20-30分钟的烘干,目的除去袋笼上的水份,保持袋笼本体的干燥。 6.取出除尘袋笼,将调制好的有机硅均匀的喷涂在袋笼表面。涂层厚度在60μm~100μm。 7.将喷涂好的除尘袋笼放入烤箱,温度设为220℃,进行120分钟的烘烤。之后保持200℃,进行30分钟的热定型。将袋笼自然冷却,即完成了袋笼有机硅喷涂工艺。 有机硅粘合力最强的厚度在60-70μm之间。 除尘袋笼有机硅粉末喷涂涂膜基本参数: 序号检测项目计量单位标准值(技术要求) 1光泽(GB/T9754,60°)---10%

2冲击(ASTM D2749-93)---40in/lbs(Direct Impact) 3耐水性(GB/T1733-1993,甲法)500小时涂膜无异常 4耐碱性(GB/T9274-1998,甲法),24h---24h涂膜无异常 5耐温性(200℃),---240h涂膜无变化 6附着力(ASTM D3359-97)级3-4B 4弯曲试验(ASTM D522-93a)---5/16in.dia.,无裂痕 7硬度试验(ASTM D3363-92a)---H 6耐酸性(GB/T9274-1998,甲法)--144h涂膜无异常

热障涂层材料研究进展_周洪

*2005民口配套项目  周洪:男,1972年生,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材料表面技术的研究工作 E -mail :zhouhong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5458662.html, 热障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周 洪,李 飞,何 博,王 俊,孙宝德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 摘要 简要概述了热障涂层材料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国内外热障涂层材料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目前 广泛使用的是Y 2O 3稳定Z rO 2热障陶瓷材料及其粘结层材料,而稀土锆酸盐和稀土氧化物是非常有前景的隔热材料。 关键词 热障涂层 M C rAlY 二氧化锆  Research Progresses in Materials for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ZHO U Hong ,LI Fei ,HE Bo ,WANG Jun ,SUN Baode (T he Sta te K ey Labor atory of M e ta l M at rix Co mpo sitio ns ,Shanghai Jiao tong U niver sity ,Shanghai 200030) A bstract T he rmal bar rie r coating s (T BCs )o ffer the po 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efficiencies of aero en -g ines a s w ell as g as turbine engines fo r po wer generatio n.State -of -the -ar t T BCs ,ty pica lly consisting of an y ttria -stabi -lized zir co nia top coat and a metallic bo nd co at ,hav e bee n widely used to prolong lifetime now adays.In the pape r ,re -sear ch status a nd prog resses o f materials for the rmal bar rie r coating s a re briefly rev iew ed.Except y ttria stabilized zir -co nia ,o ther materials such a s lanthanum zirconate and rar e ear th o xides a re also promising materials for thermal bar rie r co ating s. Key words ther mal bar rier co atings ,M CrA lY ,zir co nia 0 引言 热障涂层(T hermal bar rier coating s ,简称T BCs )通常是指沉积在金属表面、具有良好隔热效果的陶瓷涂层,主要用来降低 基体的工作温度,免受高温氧化、腐蚀、磨损。美国N AS A -Lew is 研究中心为了提高燃气涡轮叶片、火箭发动机的抗高温和耐腐蚀性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热障涂层概念。在涂层材料选择和制备工艺上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索后,80年代初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热障涂层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献表明,目前先进陶瓷热障涂层能在工作环境下降低零件温度170℃左右[1~3]。随着热障涂层在高温发动机热端部件上的应用,人们认识到热障涂层的应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基体抗高温腐蚀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动机工作温度的目的,而且可以减少燃油消耗、提高效率、延长热端部件的使用寿命。与开发新型高温合金材料相比,热障涂层的研究成本要低得多,工艺也现实可行[2,4]。 1 热障涂层系统材料体系 高温隔热涂层的研究发展经历了数十年。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β-NiA l 基铝化物涂层,但其脆性大,A l 元素向基体扩散 快,寿命短;之后出现了加入Cr 、Ti 、Si 、Y 、T a 、Pt 等元素改进的铝化物涂层,其中镀Pt 渗Al 形成的铂铝涂层具有较长的寿命。目前普遍使用的热障涂层系统是以M Cr AlY (M =N i ,Co ,Fe ,N i +Co )高温抗氧化合金为中间粘结层,表面覆盖Y 2O 3稳定的Z rO 2陶瓷隔热涂层[5,6]。 1.1 热障涂层陶瓷材料 热障涂层材料需要具有难熔、化学惰性、相稳定和低热导、低密度、高热反射率等重要物理化学特征,同时要考虑其热膨胀 系数与基体材料相匹配。另外,针对高温部件氧化腐蚀的问题,应当考虑低烧结率、界面反应和抗高温氧化腐蚀等因素。 陶瓷材料具有离子键或共价键结构,键能高,因此熔点高、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是热障涂层的理想材料。但韧性、抗疲劳性和抗热震性较差,对应力集中和裂纹敏感。目前使用的热障涂层陶瓷材料多为金属氧化物,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陶瓷的导热以声子传导和光子传导机理为主,热导率较低且其涂层在富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7]。常用氧化物陶瓷的导热顺序为[8]: BeO >M g O >Al 2O 3>CaO >Z rO 2 常用热障涂层陶瓷材料有Al 2O 3、Z rO 2、SiO 2等,主要性能如表1所示[6,8~10]。 研究表明[1,2,4,9~12],Z rO 2是目前应用广泛、综合性能最好的热障涂层材料。它具有高熔点、耐高温氧化、良好的高温化学稳定性、较低且稳定的热传导率和优良的抗热震性等特性,并且热膨胀系数接近金属材料。纯Zr O 2具有同素异晶转变,常温下稳定相为单斜结构;高温下稳定相则为立方结构: 单斜相(m ) 1170℃950℃ 正方相(t )2370℃ 立方相(c ) 单斜相与四方相间转化因伴有3%~6%的体积分数变化而导致热应力产生,因此,使用纯Z rO 2制备的热障涂层不稳定。为避免这个缺点,可采用M gO 、CaO 、CeO 2、Sc 2O 3、In 2O 3、Y 2O 3等氧化物来稳定Z rO 2,起到相变增韧的效果[8]。最早使用的是22%M gO 完全稳定的Zr O 2,在热循环过程中M gO 会从固溶体中析出,使涂层热导率提高,降低了涂层的隔热性能。CaO 对Zr O 2的稳定也不好,在燃气的硫化作用下,CaO 从涂层

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 趋势 机电商情网添加时间:2007-2-6 15:57:24 添加到我的收藏 1 引言 众所周知,刀具表面涂层技术是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质表面改性技术,由于该项技术可使切削刀具获得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不仅可有效地提高刀具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大幅度地提高机械加工效率,因此该项技术已与材料、加工工艺并称为切削刀具制造的三大关键技术。为满足现代机械加工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涂层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刀具涂层技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尤其是PVD 涂层技术,一方面原有的技术已不能满足切削加工日益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各大工具厂涂层设

备已到了必须更新换代的时期,因此有计划、按步骤的发展PVD技术,不仅能促进我国切削刀具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国际刀具涂层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刀具涂层技术目前仍可划分为两大类,即 CVD(化学气相沉积)和PVD技术(物理气相沉积)。 2.1 国际CVD技术的发展 CVD技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以来,在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上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CVD工艺中,气相沉积所需金属源的制备相对容易,可实现TiN、TiC、TiCN、TiBN、TiB2、Al2O3等单层及多元多层复合涂层,其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薄膜厚度可达7~9μm,相对而言,CVD涂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85%的硬质合金

工具采用了涂层处理,其中CVD涂层占到了99%;九十年代中期,CVD涂层硬质合金刀片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中仍占到了80%以上。但CVD工艺也有其先天性的缺陷,一是工艺处理温度高,易造成刀具材料抗弯强度的下降;二是薄膜内部为拉应力状态,使用中易导致微裂纹的产生;三是CVD工艺所排放的废气、废液会造成工业污染,对环境影响较大,与目前所提倡的绿色工业相抵触,因此九十年代中期后高温CVD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八十年代末Krupp Widia开发的PCVD(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达到了实用水平,其工艺处理温度已降至450℃~650℃,有效地抑制了η相的产生,可进行TiN、TiCN、TiC等涂层,用于螺纹刀具、铣刀、模具等,但到目前为止PCVD工艺在刀具涂层领域内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 真正引起CVD技术发生突变的是九十年代中期新

【CN109811338A】一种激光增材制造热障涂层材料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75801.1 (22)申请日 2019.04.08 (71)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 路2号 (72)发明人 吴东江 刘妮 牛方勇 马广义  余超 散俊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代理人 李晓亮 潘迅 (51)Int.Cl. C23C 24/10(2006.01) B22F 3/105(2006.01) B33Y 10/00(2015.01) B33Y 30/00(2015.01) B33Y 70/00(2015.01) (54)发明名称一种激光增材制造热障涂层材料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激光增材制造热障涂层材料的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领域。该方法主要是采用激光直接沉积技术在NiCrAlY基体中混入不同含量的Al 2O 3增强基体性能。主要步骤包括:步骤A,调整送粉器送粉速率使Al 2O 3占二者混合粉末质量分数范围为5%~25%;步骤B,调整工艺条件,确定NiCrAlY送粉速率为1.5~2g/min,调整激光扫描速度100~400mm/min。步骤C,实际成形,成形不同结构件时工艺参数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本发明采用Al 2O 3增强NiCrAlY基体,提高金属基体的耐磨性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金属基体的综合力学性能,降低NiCrAlY的摩擦系数。另外,本发明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相比于等离子喷涂等方法可以灵活的控制粉末的比例,实现两种粉末不同比例混合成形,而且成形组织致密, 层间结合力良好。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CN 109811338 A 2019.05.28 C N 109811338 A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基本机制,概述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1.简介 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飞速发展,为了正确评价各种生物制品在人体内的疗效及安全性,必须研究生物因子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而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种族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蛋白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理活性强、疗效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蛋白质类药物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这类药物蛋白质与内源性的蛋白质结构相似,由共同的氨基酸组成,微量的需要被测定的生物因子及蛋白质存在于大量的内源性蛋白质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动学有其特征,吸收方面来看,一般而言,小分子肽的吸收是由被动扩散或载体转运完成的,脂溶性多肽可通过膜脂扩散,高度亲脂性的药物则能通过淋巴系统被吸收;水溶性分子则可通过水合孔和/或细胞间隙扩散,通过内吞或胞饮过程摄取入细胞,还有一些细胞转运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可通过非耗能途径穿过真核细胞的质膜,这些多肽已被成功地用于在细胞内转运比自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许多倍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大多数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水溶性的特点,若无主动的转运或消除机制,它们大多保留在细胞间隙。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多肽酶使其失活。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案、体内蛋白结合、种属特异性、内源性物质等对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选择正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可靠的测定方法至关重要。 2.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多肽上标记同位素,从而鉴别目标蛋白质和内源性多肽的方法。所使用的同位素有H3、C14、S32、I125等,I125其因比放射性高、半衰期适宜、标记制备简单而最为常用。标记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标法,即把含有同位素的氨基酸加入生长细胞或合成体系,该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可能较小,但由于制备复杂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是外标法,常用的化学方法如氯胺T或Lodogen法将I125连接于大分子上,其标记的样品比放射性高,制备容易半衰期短,成为现在最常用的生物技术药物标记物。姚文兵等运用同位素示踪法I125标记来研究聚已二醇修饰干扰素а2b的药代动力学,赵宁等用碘标法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都证明了同位素示踪法的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的特点,特别是对研究基因工程产品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具有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不可比的优越性。关于标记位点的选择,理论上任何部位均可被标记,但需考虑是否存在标记氨基酸被机体再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物技术药物含有非天然氨基酸(如D氨基酸),标记位点的选择就不必再担心这样的问题了。

有机硅改性聚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服务有机硅氟行业开创信息传播新天地 24 行业综述表3 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的应用 聚合物的名称特性用途 聚四氟乙烯(PTFE)耐热性\耐药品性\电气特性\不粘性\自润滑性模塑,微细粉末,分散体、悬浮液,加入填料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醚共聚物(PFA)具有与PTFE相当的特性,可熔融加工成形状 复杂的制品 半导体工业领域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与PTFE相比,热性能差,其他性能相同,可 熔融加工成型 电线包覆、薄膜等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ETFE) 机械强度、电气绝缘性、耐射线性和加工性好电线材料、电缆、室温用膜等 聚三氟氯乙烯(PCTFE)优异的光学性质、机械强度,在极低温度下仍 具有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 阀体、泵等成型品飞机、导弹的连结线、工业 用控制电线等 三氟氯乙烯/乙烯共聚物(ECTFE)机械强度高,熔融加工性优异,耐腐蚀性能好, 渗透率极低,表面极端光滑 充压电缆,阀体、泵等成型品及衬里等 聚偏氟乙烯(PVDF)机械强度高,耐磨性优异,耐腐蚀性能好,优 异的光泽保持性 在金属板卷材涂层中应用,以提供装饰性和保 护性,建筑物的外墙用涂料等 聚氟乙烯(PVF)机械强度高,耐候性好内外装饰材料 五、结束语 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对极大多数的无机、有机化学品以及有机溶剂,有非凡的抗腐蚀能力。与其它高分子塑料相比,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的渗透率极低,电学性能优良,表面极端光滑。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不但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而且是一种具备相当机械性能的坚韧材料,但是国内对于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研究起点比较低,很多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对于中国氟化学家来说高分子含氟聚合物材料的研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机硅改性聚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树脂是以Si-O-Si键为主链、硅原子上连接有机基团的交联型半无机高聚物,是一类热固性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树脂尽管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候性、电绝缘性、耐化学药品性、憎水性及阻燃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附着力和耐有机溶剂性差;因固化温度高、固化时间长,不便于大面积施工。所以,直接用作涂料的成膜剂受到限制。为充分发挥有机硅树脂的优点,同时克服其缺点,可将有机树脂进行改性。 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大多数情况下,有机硅树脂只有通过化学改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改性效果。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缩聚、自由基聚合及加成反应(实际应用中大都采用缩聚反应),在聚有机硅氧烷主链的末端或侧链连接上其它有机树脂,形成嵌段、接枝或互穿网络共聚物;从而赋予有机硅树脂新的性能,使其获得新的应用。 有机硅树脂与其它有机树脂的反应可预先在

先进热障涂层的综述

关于先进热障涂层的综述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陶瓷材料都被作为新型的热障涂层材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氧化物。由于它独特的性能,这些新型化合物很难与最先进的热障涂层材料YSZ相媲美。另一方面,由于YSZ有一些缺点,尤其是在1200℃以上时它有限的高温性能使得在先进的燃气轮机中YSZ被其他材料所取代。 本篇文献是对不同新型涂层材料的综述,尤其是参杂氧化锆、烧绿石、钙钛矿和氯酸盐等材料。文献的结果还有由我们的研究调查得出的结果都将同我们的要求相比较。最终,我们将讨论双层结构这个概念。它是一种克服新型热障涂层材料冲击韧性的方法 关键词:热障涂层、氧化锆、烧绿石、钙钛矿、氯酸盐、热导率 一、简介 TBC系统是典型的双层式结构,它包括金属粘结层和陶瓷顶层。粘结层是保护基层氧化和腐蚀的并有改善陶瓷层和基层之间结合强度的作用。陶瓷顶层相比金属机体而言拥有很低的热传导率,通过内冷发陶瓷层可以实现一个很大的温差度(几百K)。因此,它既可以降低金属基体的温度以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涡轮发动机的点火温度来提高它的工作效率。 自19世纪50年代第一个军用发动机搪瓷涂层的制造起热障涂层开始了工业化发展。在19世纪60年代,第一个带有NiAl粘结层的火焰喷涂陶瓷涂层应用于商业航空发动机上。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热障涂层材料和喷涂技术持续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热障涂层迅猛发展。在这十年中,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陶瓷顶层材料,因为它作为一个近30年来的标准而被确立。 根据沉积工艺的不同,已经确立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另一种是大气等离子喷涂(APS)。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涂层拥有柱状显微结构并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高热机械载荷叶片中。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法相比,大气等离子喷涂以它的操作粗放度及经济可行性为傲,因此现在更多的TBC 采用这种方法。典型静态部件,像燃烧器罐和叶片平台都是用APS进行喷涂。在固定的燃气轮机中,其叶片也常使用热喷涂的方法进行喷涂。 燃气涡轮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燃烧及冷却技术的进步与更高的涡轮机入口温度相结合。这意味着由于在高温下烧结和相转变,标准材料YSZ必然会接近它的极限。 由EB-PVD和APS方法加工的YSZ包含亚稳态的T`相。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它能够

涂层刀具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涂层刀具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涂层技术是提升刀具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涂层可以提高切削刀具抗各种磨损的能力,延长了刀具的寿命,提高了被加工零件的表面精度,也提高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从而提高金属切削效率。本期话题, 主要讨论刀具涂层技术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发展前景。 涂层刀具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涂层技术是提升刀具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涂层提高了切削刀具抗各种磨损的能力,延长了刀具的寿命,提高了被加工零件的表面精度,也提高了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从而提高了金属切削效率。今天,在切削刀具主流材料的硬质合金中,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占了80%,而其中CVD(化学涂层)又占了60%~ 65%,其余为PVD(物理涂层)。 在CVD涂层方面,包括TiCN、TiC、TiN、ZrCN和Al2O3等各种化合物的多层复合涂层对改善涂层的综合性能,如结合强度、韧性、耐磨性和抗磨性及耐腐蚀性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在典型的VCDTiN(外层)+ Al2O3(中层)+TiCN(内层)多层式结构正在从涂层工艺上和涂膜的厚度上得到进一步改善。MTCVD (中温化学涂层)因有较低的工艺温度和较快的沉积速率使得涂层与基体分界面上的脆性η相最小化,同时减少了在高温CVD涂层中常见的由高温导致的拉伸裂纹,因此,MTCVD TiCN涂层已成为CVD多层涂层中的一个主要构成,这种MTVCD已用于α- Al2O3涂层,如ISCAR的α-IC9150、α-IC9250、α-IC9350和α-IC4100等,提升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抗后面磨损、前面磨损和抗粘附的能力。 在PVD涂层方面,也从单一的TiN或TiCN或TiAlN涂层发展到现在的复合涂层即硬涂层+软涂层。为适应更高切削速度和干式切削的要求,涂层刀具的红硬性成为近几年PVD技术的开发热点。TiAlN的改进涂层AlTiN提高了薄膜中Al的含量(Al含量大于50%),提升了涂层的红硬性、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的性能,如ISCAR的Al-IC910(加工铸铁和钢)、Al-IC900、Al-IC930(加工钢、不锈钢、硬钢、铸铁、 高温合金等)。 现代刀具涂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复合化,为了提高其综合性能,涂层材料复合、涂层层复合以及CVD 与PVD复合,如ISCAR的DT7150(K05-K25)通过MTCVD Al2O3和PVD TiAlN复合涂层,提高了材质的综合性能,用于高速加工灰铸铁和球墨铸铁。而多样化是刀具涂层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有各种氮化物、氧化物涂层材料,还有TiB、SN涂层、金刚石涂层、立方氮化硼涂层等等。多样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专业化,即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涂层,并能对涂层的组分、百分比、结构及厚度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控制和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被加工材料和不同的切削条件,从而显著地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如CrAlN涂层,以Cr 元素替代Ti元素,具有3200HV硬度和1100℃的氧化温度,与TiAlN相比韧性更好,更适合断续切削和难加工材料的加工;以Si元素代替Al元素的涂层可获得用于硬切削的TiSiN,也可获得有润滑性的CrSiN,更适合用于铝、不锈钢等粘附性强的材料加工。此外,涂层材料的细微化是现代刀具涂层发展的另一个令人关注的趋势,纳米复合涂层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应用。在未来,刀具涂层将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即刀具涂层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现代切削应用条件来进行系统的组合,这是一种与传统观念中的“在刀具上涂覆一层薄膜”截然不同且复杂得多的系统工程方法,这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思考。 刀具涂层进展概况 现代切削面临着不断发展的高速、高效、高精加工要求和愈来愈多的高强度、高韧性、难切削等高能级材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6卷第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16No.72006年4月 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 A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纳米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加以概述。 1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纳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药品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没有本质区别,其方法分为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1.1血药浓度法 血药浓度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研究纳米药物中有效成分明确者,也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放射性免疫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如张阳德等[1]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的研究。刘炜等[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浓度的方法。 1.2 生物效应法 纳米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难以用常 规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测定其药代参数。80年代产生 了以药效为指标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的理论和方法。 1.2.1药理效应法药理效应法是以药物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目前,该法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纳米中药及其复方,尤其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薛焰等[3]用药理效应法测定药动学,比较了超细粉马钱子和普通粉马钱子的药动学参数。1.2.2微生物指标法其原理主要是含有试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抗菌药扩散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抗菌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中抗菌中草药的浓度,然后按照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房室模型,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陈鹏,毛天球等[4]以抑菌效应为指标,测定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药动学参数。 文章编号:1005-8982(2006)07-1028-04 ?综述?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阳德1,赵志坚1,张浩伟2,张彦琼3 (1.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2.美国加州医疗中心, 加利弗尼亚州文图拉CA93003;3.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纳米药物载体在近年研究已取得飞跃的发展。该文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纳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转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Newdevelopmentofpharmacokineticofnano-drug ZHANGYang-de1,ZHAOZhi-jian1,ZHANGHao-wei2,ZHANGYan-qiong3 (1.NationalHepatobiliary&EntericSurgeryResearchCenter,MinistryofHealth,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2.MedicalCenterofCalifornia,CaliforniaCA93003,USA;3.Biomedicaland EngineeringInstitute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nano-drug-loadedcarrierhasmadefastprogressaspotentialdrugdeliverysystems.Fromthepointofpharmacokinetic,thispaperreviewsthepresentstateoftheabsorpation,distributionandinvertionofnano-drugs. Keywords:nano-drug;pharmacokinetic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 王旭波,赵士贵*,杨欣欣,王 峰,东 青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061)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制备的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特点、应用情况。展望了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有机硅,聚酯树脂,改性 中图分类号:T Q264 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69(2006)05-0264-04 收稿日期:2006-03-20。 作者简介:王旭波(1981 ),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有机硅产品和工艺的研究。* 联系人:E-mail:w angxubo@mail sdu edu cn 。 有机硅是分子主链中含硅元素的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分为硅橡胶、硅油、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4大类产品。目前,有机硅应用于涂料等工业的产品多为硅树脂,它以Si O Si 为主链,与硅原子相连的是各种有机基团。这一类化合物是属于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兼具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其介电性能在较大的温度、湿度、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还具有优良的耐氧化、耐化学品、电绝缘、耐辐射、耐候、憎水、阻燃、耐盐雾、防霉菌等特性 [1] ;广泛用于电子电气、轻工纺织、建筑、 医疗等行业。但硅树脂固化温度较高(250~300 )、固化时间较长,漆膜的机械性能、附着力和耐有机溶剂性能较差。 在现代工业中,聚酯树脂是制造聚酯纤维、涂料、薄膜以及工程塑料的原料,通常由二元酸和二元醇经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得。这类聚合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其大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酯基相连,通称为聚酯 [2] 。聚酯具有光亮、丰满、 硬度高、物理机械性能良好以及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等优点;但存在耐水性差、施工性能不好等缺陷。 用有机硅对聚酯树脂进行改性,使两种聚合物材料的优势得到互补,可以大大提高树脂的性能,扩展其使用范围 [3] 。近几年来,有机硅改 性聚酯树脂在国外的研究较多,但在国内的研究却较少,发展十分缓慢。 1 改性方法 目前,制备有机硅改性聚酯树脂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共混法和化学共聚法两种。一般而言,化学改性树脂的性能优于物理改性树脂。 1 1 物理共混法 物理共混法是将聚酯树脂与硅树脂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起来的方法。物理共混法又可分为简单共混法和添加第三相共混法两种。 简单共混法就是将聚酯树脂和硅树脂直接混合,以提高聚酯树脂的耐热性和耐候性等;但由于硅树脂与聚酯树脂的相容性较差,会导致硅树脂溢出,在表面富集而发生微相分离,影响改性树脂的硬度、稳定性及机械性能。 为了解决硅树脂与聚酯树脂相容性差的问题,可以添加第三相[4]。即在硅树脂和聚酯树脂混合体系中,增加第三种化合物,如硅烷偶联剂等。由于硅烷偶联剂与硅树脂和聚酯树脂的溶度参数接近,所以可作为中间相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增大二者的相容性,增强共混体系的稳定性。 C A Fustin 等人用含端乙烯基的硅氧烷预聚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熔融状态下共混,发现两者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催化剂存在下能够共聚,形成有机硅/聚酯热塑性弹性体[5]。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已开发出耐 综述专论 有机硅材料,2006,20(5):264~267 SI LICON E M AT ER IAL

刀具涂层材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刀具涂层材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作者:————————————————————————————————日期:

刀具涂层材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摘要:采用涂层技术可有效提高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使刀具获得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机 械加工效率。我国的刀具涂层材料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充分了解国内外刀具涂层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计划、按步骤地发展刀具涂层材料,对提高我国切削刀具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涂层刀具硬度膜 Progressin thecoating materials fortoolsandth eirclassification Abstract:Coating technology canbeuse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cutting tools effectively and enable the cutting tools to obtain excellent and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t will improv e machining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current coating materials for cutting tools is at a crucial period in China, full understanding on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oolcoating materials both at homeand abroad , and a pla nned step-by-step development of thecoating materials for cu tting tools will be of far reaching importance forimprovement of our level in cutting tool manufacturing. Key Words:Coating ,Cutting Tool ,Hardness , Film 数控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寿命的切削工具——刀具。自刀具涂层技术从问世以来,刀具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加工技术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涂层刀具已经成为现代刀具的标志,西方国家新型数控机床所用切削刀具中有80%左右使用涂层刀具,而且随着21 世纪科技的发展,涂层刀具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目前在制造业所用硬质合金刀具上采用较多的涂层有TiN、TiC、TiCN、TiAlN 以及新出现的AlCrN、TiSiN 涂层等等,刀具寿命明显提高。另外涂层在钻头、铰刀、齿轮滚刀、丝锥上也都获得很好的应用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刀具涂层技术将不断提高,刀具涂层材料也日新月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