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赏析
《赠汪伦》赏析

文潘泽成方春生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赠汪伦》别具一格,在古往今来众多的送别诗中带给我们独特的美感,诗歌融人情之美于自然之美中,让人印象深刻。

天宝十四年( 755),李白来到安徽南陵秋浦(今安徽贵池),拜望叔父李冰阳。汪伦曾任安徽泾县县令,与李白素不相识,但因慕李掣白诗名,便写信相邀。信写得十分用心,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汪伦信中有这样的文字:“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生豪放浪漫,喜欢名山大川,饮酒赋诗。李白也喜欢水,水是他寄情托物的重要载体。在他近160首的送别诗中,有40首有“水”的意象。这封信投其所好,李白见信后便欣然前往。唐汝询《唐诗解》中纪录他们的交往:汪伦“既酝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之,情固超俗矣”。这一首“调绝千古”(唐汝询《唐诗解》)的《赠汪伦》写的就是那段经历与情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写的是眼前之景。“桃花潭”是“李白乘舟”游赏的地方,也是汗伦送别李白的地方。“桃花”意象的运用在古典诗歌里早已有之。桃花鲜艳清新,让人想起春日的烂漫芳菲,甚至成了青春、女性和生命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意蕴。诗文中“桃花流水”“人而桃花”等是其经典显现。“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所展示的“桃花源”更是成为历代文人向往的精神皈依。“桃花潭”的名称让人自然想起与桃花意蕴相关的中和清丽的感觉。

“深千尺”则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潭的特点。李白情怀浪漫,好用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用“三千丈”极写白发之长,以写出自己的忧愁之深:“黄河之水天卜来”(《将进酒》).极力渲染黄河的奔腾气势;“准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写出夜深人静之际笛声的激越。而眼前的“深千尺”则让人联想起碧绿深邃:深水含情,情深意长。

其实,李白来到泾县后并没有见到汪伦信中所言“十里桃花”与“万家酒店”。“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袁枚《随同诗话补遗》)李白知情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信件内容是不是信实并不重要,感动诗人的是幽潭胜景与朋友盛情。

当时的桃花潭胜景已成过往了,但我们可以从它现在的旅游魅力来想像其时景象。桃花潭地处陈村镇,有安徽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有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的“忠孝堂”,有收集整理了的桃花潭历代风景名胜文史资料、名人题匾、古刻、石碑、木雕的“梦潭轩”等人文景观。加上桃花潭水蜿蜒而下,沿途景致极为秀丽。胜地美景是李白与汪伦的优游之地。也是朋友间的相别之地,美景与离情相互缠绕,有的人甚至把“桃花潭水”作为离情别绪的代名词了。

古代由于交通与通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亲友之间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很常见。离情是一种普遍的情绪,送别一直是很重要的诗歌类型。古人云,“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唐人好诗,其中描写征戍、迁谪、行旅与别离之作,往往能激发人意。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的深深依恋和牵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因友人返京的惆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借送别抒发情怀,自比冰壶,表达了自己开阔胸怀和坚强性格。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显示出大丈夫宽阔胸襟,勃勃英姿,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李白《赠汪伦》写的也是离别,但给人一种别致的情绪,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

满,基调明快,具有一种歌颂凡夫俗子之间纯洁友谊的人情美。

诗歌赞美的是平凡的友谊,超脱了权势和地位。“汪伦又名凤林,仁素公之次子也,为唐时知名士,与李青莲、王辋川诸公相友善,数以诗文往来赠答。青莲居士尤为莫逆交。开元天宝间,公为泾县令,青莲往候之,款洽不忍别。公解组后,居泾邑之桃花潭”。(《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可见,汪伦当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但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而李白在诗坛上已经名声远扬。按理说,他们没有汇合的交集。最终,爱好游历和喝酒的诗仙,经受不住美酒和胜景的诱惑,来到了桃花潭,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汪伦和李白的离别与我们所见的其他诗人的离别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平凡的普通人成了李白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它表现的是普通人的人情冷暖,是一种纯净的友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来到汪伦家,一连几天,他们一同游山玩水,一同饮酒赋诗,情同挚友,难分难舍。在分别的时候,汪伦又来到渡口为李白送行。但送别的场景却与众不同。没有让人心碎的长亭和杨柳,没有让人断肠的夕阳与清秋。诗人将走未走之时。“忽”即忽然,这里有出乎预料的意思,在这里自然表明汪伦的送行是李白不知道的,这更加有利于突出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厚情谊,依依不舍。踏歌,是唐朝民间的一种歌唱方式,歌者手拉手,两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意思是说,李白将要乘船离开时候,忽然听到岸上踏歌声。这种朴实、欢快的送别场面是其他送别诗中所看不到的。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酒赶到渡口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从这热情轻松的气氛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诗人与汪伦的相得,也能体会到他们相互之间的难舍。李白性格飘逸豪放,汪伦及村民们的踏歌相送也堪称浪漫犷达,这样的送别方式一反一般送别哀愁、忧郁、依依不舍的缠绵场面,正合诗人性格。汪伦和桃花潭人的质朴以及对诗人的热情,感染了诗人,也感动了诗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结尾处诗人直抒胸臆,依依惜别中热情赞美了汪伦的情谊。前句描绘桃花潭水之深,与后句一起形成比喻。李白用桃花潭水的水“深”(夸张为“千尺深”),比喻汪伦踏歌而来送别的情深。用水来比喻情,而水并未明写出来,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深”。本诗的主题是说两人情感之深,用“水深”比“情深”,恰到好处,娓娓动人。“不及”一词,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清朝的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对这句诗评价很高,“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这形象的比喻,不但使诗歌富有形象性,产生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想象,而且也强调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情感真挚与深厚,人情之美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周国华)

革命烈士诗二首

囚歌

叶挺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鲜血中得到永生!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赠汪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大量积累送别诗。 教学重点: 学会吟诵古诗,积累送别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模式: 导、学、议、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导入 师: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教室里坐的老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师: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以诗会友,在诗歌的殿堂里尽情遨游,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 (师吟诵《望庐山瀑布》)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李白图)李白生活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洒脱,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仙”。“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大量积累送别诗。 二、学、议

1、出示自学提示 师:孩子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6页,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议 (1)师:争争就能行,试试就能赢。谁来试着朗读一遍?(指名读) (2)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字,是什么字?(出示“舟”)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能帮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字。(出示象形文字图片,师讲解每一笔像什么) (3)师:中国汉字中很多象形字都能望文生义,以后我们再见到“舟”,你的脑海中一定能出现小船的样子。下面我们把“舟”字送到田字格中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 第一笔是“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是“竖撇”,要先竖后撇,在“短撇”的下方起笔;第三笔“横折钩”横要上扬,折的时候要注意顿笔;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 (4)师:中国汉字如诗如画,中国古诗美轮美奂,接下来卢老师将用一种新的诵读方式——吟诵,来展示这首古诗的魅力,先听老师诵一遍。 (出示古诗,师范诵) 师:这种诵读方式美吗?想学吗?首先你们要记住两个吟诵要点: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意思就是:一声和二声诵得长一些,三声和四声诵得短一些,要根据字的读音吟诵出正确的腔调。老师诵一句,你们跟着诵一句。 (师领诵两遍) 师:孩子们的模仿能力真强!老师诵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反过来再诵)师:孩子们吟诵的越来越好了,我们一起来一遍!(师生齐诵) (5)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么多遍的诵读,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下面老师说一句诗意,你们用吟诵的方式诵出相对应的诗句。(出示文白对读)你们的小脑瓜可真聪明,全都答对了!那反过来,老师吟诵诗句,你们说出相对应的诗意吧!(师生对答) (6)师重复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回答诗意。 师:孩子们,桃花潭水真的有一千尺那么深吗?(不是)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范文 师:刚才这堂课因为诗歌的情感比较沉重,杜甫的诗的最大特点,有人说是沉郁顿挫,是不是?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同学们刚才学得也比较凝重,学得非常沉重。下面几首诗我们要比较活泼一点。 师:我们来看看古代诗人,他们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板书:送别)他们是怎么表达他们的情感的。(补充板书:送别组诗)今天这堂课呢,孙老师要带大家学习第一组诗,所以我们就把它称为(师生齐读)送别组诗。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先学第一首(屏幕出现《赠汪伦》并配乐),一起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很好,这首诗是谁写的? 生:(齐答)李白。

师:李白写给谁的? 生:(齐答)汪伦。 师:谁知道汪伦是什么人?你说。 生:汪伦是个乡下人,他也非常地喜欢写诗,可是他自己不会写。 师:基本讲对。汪伦是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唐朝鼎鼎大名的诗人,谁? 生:(齐声大声答)李白。 师: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当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他非常仰慕李白,他怎么见到李白呢?(指着一位男同学说)你知道你说? 生:他是写了一封信给李白,上面写着他那边有十里桃花,还有万家酒店,李白很喜欢喝酒,所有就来了。 师:李白喜欢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不是?一个十里桃花,一个万家酒店,正中李白下怀,于是李白就来到桃花庄上。到那里一看,只有桃花潭一圈桃花,只有一个姓万的人家开了一家酒店,但是李白有没有怪汪伦呢? 生:(齐答)没有。 师:他就欣然住在汪伦家里,和汪伦饮酒谈诗,成了非常好的知己朋友,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汪伦的时候,写给汪伦的。再把它吟诵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这首诗比较好理解的,诗的意思你们会解释吗?

小学语文 古诗赠汪伦

古诗赠汪伦 小学语文课堂实录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

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 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

《赠汪伦》

《赠汪伦》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学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资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局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同学查找、搜寻、扩展相关资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流程 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同学根据文中注释和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抓住“踏歌”这一同学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协助同学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需填补其中空白,空虚完善诗歌的内容。这样才干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布置一段小插曲,请同学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小学语文《赠汪伦》公开课教案.doc

小学语文《赠汪伦》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授课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赠汪伦》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赠汪伦》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赠汪伦诗意和赏析

赠汪伦诗意和赏析 李白 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 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为大家分享了赠 汪伦 赏析,欢迎欣赏!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意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 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 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 正是小舟待发之时; “忽闻”, 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 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 于是诗人信手拈来, 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 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 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 诗 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 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 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 《唐诗解》 中说: “伦, 一村人耳, 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 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 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赏析 李白是我们知道的最潇洒的古代文人,这三篇七言绝句,分别为留别诗《赠

汪伦》,寄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虽然题材不尽相同,但是却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赤子心肠。 “李白登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实在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中国的诗人成千上万,又有几个能在诗歌 的一开头就提笔写出自己的大号呢?因为这首诗所要记述是一段挚朴的情 感,所以李白也就全没了客套礼节。他本来已经上船,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 在朋友们依依的惜别声中,忽然从岸上传来一阵欢快的歌声,大家在诧异之时, 回头一看,没想到原来是汪伦,他竟然一边唱着欢快的歌,一边又蹦又跳地赶来 给李白送行了。也许按照常理,朋友分别,都应该感到伤心,忙着互道珍重,可 是这个人却一反常态, 又唱又跳的, 像什么样子?谁知他这看上去有点不近情理 的举动,却正和了李白的心思,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真诚地相处,如果一旦分 手, 那也就痛痛快快地分手, 大家在一起悲悲切切的又有什么意思?可是当着众 人的面,李白又不能扫了大家的兴,所以他就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弯子,说“哪 怕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也赶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番情意呀! 这首李白赠汪伦的诗, 可以看出真挚的友谊温暖了李白的心。 汪伦或许是邀 请李白来做客, 宾主尽欢之后, 李白乘舟告别, 汪伦赶到江边, 边跑边唱送李白, 李白真是受感动,因此说道:汪伦送我的情远过於千尺深的桃花潭水。 然而后人有心之士,却在唐诗之旅后,考证了两个状况:一谓:桃花潭的水 并没千尺深,千尺固然是形容,但达千尺虽非可能,可是应该是不小,结果桃花 潭只是个小水池。一谓:汪伦住的地方叫桃花村,桃花只有三,两棵,该潭潭名 叫千尺,是其名而非真大。如此一来汪伦送李白情虽比桃花潭水大,但也高不到 哪里去了。对这样的说法,只是博得读者的会心一笑,谁又会去计较这会是事实 呢 而且就算是事实,也不会影响大家对汪伦情深意浓的折扣。 这首诗提到的是两个人,有李白及汪伦。庄周梦蝶,已到忘我的境界。诗中 若只叙述他人,而无我的作品,并不见得是忘我。在每一首诗中,几乎都有人物 的存在,完全无人的作品并不多,而且说无人,又似有人。

幼儿园大班古诗《赠汪伦》

大班古诗《赠汪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

赠汪伦教案

《赠汪伦》教学设计 宜宾市忠孝街小学余元勇 设计思路: 以读带讲,读中领悟师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将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大语文观,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思。 (二)情感目标 感受李白与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方法与技能 1、学会多种背诵古诗的方法; 2、学会借助不同景物的描写,运用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情感;学会想象诗境,感悟诗美。 3、学习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图书室、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古诗的含义。 2、进一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破题导入 1、板书:李白 师: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把搜集的信息拿出来我们交流。 师:孩子们搜集得很全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大家跟我写。 板书:汪伦 师: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关于他们俩,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孩子们要注意听。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李白要走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到岸边,他们踏歌起舞,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

公开课《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赠汪伦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在语境中填写字词。 2.通过质疑问难、讲故事解难等多种方法,学懂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目标2 【学习过程】 一、激趣猜诗人,背诗文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课堂要有一位古代诗人穿越时空来到我们的教室,是谁呢?小时候听老奶奶讲《铁杵磨成针》长大离开家乡,面对月亮写了一首《静夜思》的。(李白)(出示画面) 师:他写的一首诗,我们一年级就学过了。名字是《静夜思》。(生齐背《静夜思》) 师:李白最喜欢交朋友,走到哪儿就交朋友,临走时就送一首诗给别人。这个“送”就是题目中的“赠”。(学习) 学生读。 师:“赠”,左边是个“贝”,右边就是“曾”,它还是个多音字呢!(板书)师:这一次李白交的朋友是——(汪伦) 师:后来就写了一首诗赠给了汪伦。题目就是——(生齐读课题) 二、按方法学习,质疑解难学懂 (一)回顾方法 师:从一年级我们就学习古诗。 出示学习方法(先出示左边的,后出示右半边的方法) 一读——读文识字 二解——提问解答 三背——感情背诵 四写——写字默诗 师:请一位小老师上讲台,像我一样指着学习方法带着我们读。 (二)按法学习 1.读通识字 师:是啊,一读,读通诗文,你们先自由朗读吧!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全诗) 抽生汇报读,并做相应引导。

(全班朗读) (2)识记生字 师:古诗里面生字还不少,有6个生字,像老师一样圈出来。 (同学圈字。课件把6个生字圈出来) 师:老师不教,你们自己想办法记在心中,可以跟同桌说说。 学生自由识记生字。老师巡视。 师:是不是都认识了呢?我们通过游戏活动来检查。 (3)检查识字情况 游戏一(课件)生字从古诗中飞出来,学生认读后再回到位置上。 一人读,其他人跟读。 游戏二:点击桃花,出现一个个词语(课件) 师:读得真好啊,再奖励一个游戏。花儿盛开。这些生字组成一个新的词语。 女生读一个词语,男生读一个词语。 (4)读熟古诗 师:让我们把全首诗一起朗读朗读吧。 (二)质疑解难,悟诗情 师:读了这么多遍了,哪儿是读不懂的,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不懂就问,是个好习惯。这么多的不懂。我们全读懂了,那该是多么了不起的收获啊!要弄明白你们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故事。要听吗? 师:听故事要用耳,还要用心,你才能在故事中找到答案。(课件演示) (贴图画:汪伦踏歌送李白)此情此景,令李白深为感动,就写下这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送给汪伦。请齐读!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听完故事,看着插图,我觉得你们这一次读得更投入,感情更深切了。哪些问题解答了?(生讨论汇报,教师做出引导理解诗意)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情感,读诗使人聪慧,孩子们,有空要多读诗啊! 三、写一手好字,展现更多收获 1.书写“乘舟”“客”“汪” 在美妙的充满诗情的音乐中,一手好字的时光来临了。要写哪些字呢?你们看,这像什么呢?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实录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实录 《赠汪伦》公开课教学实录 《赠汪伦》教学实录 公园一校汤凌飞 课前交流: 我有个提议,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你们比我小我叫你们(小朋友),我比你们大,你们叫我-—(生接大朋友。) 师:上课,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导入新课 师:今天汤老师又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既然是朋友, 我想请教大家,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师:真正的朋友应该是互相关怀、互相理解的。今天汤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不是别人,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人,是谁呢?别着急,先来猜猜看他生活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很有习·华的大诗人,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如学生回答出李白,教师接:看来李白醉酒诗百篇的佳话是人人皆知。)流传至今的诗作有990多篇。号称诗仙。(李白)对了,就是李白,关于李白的生平,我想同学们都不陌生,李白与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故事:安徽泾县农民汪伦十分钦佩李白的才华,想和他结交为朋友,便写信邀请李白说: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就听说汪伦是位性格豪放的人,便欣然前往。见面后,李白说: “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却笑着说:“ ‘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自己“受骗上当”,他不但不介意,反而哈哈大笑说: “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 此后,汪伦每日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游览当地的名山胜景,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成了好朋友。· 师:你说他们俩是不是真正的朋友。为什么? 师: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时候,就在临别刻又出现了一幕让人感动的场面,什么场面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则古诗《赠汪伦》。 自学古诗 师:什么场面这样让人感动呢?一起看诗文。(引导出声读三遍。) 师:这首诗有没有生字?(没有)这四句话好不好理解?(好理解) 1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理解古诗每句话的意思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赠汪伦》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赠汪伦》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作背景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25古诗两首赠汪伦-语文教案

25古诗两首 《赠汪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5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

24日记两则(1) 一、读一读 写生 清晨,我去写生—— 在盛开的花朵上,写下太阳神讲的童话; 在摇动的绿叶上,写下风姑娘跳的舞蹈; 在幽静的山谷里,写下唱歌的泉水; 在茫茫的林海中,写下奔腾的松涛。 写呀,写呀, 写下小草的信念, 写下野花的情操, 写下大山的坚定, 写下瀑布的力量…… 写呀,写呀, 画夹上,是我彩色的梦。 二、判断对错 这道题有点难,要多动脑筋。对了打√,错了打×。 面粉()份条()晴天()眼睛() 纱布()纱土()姑娘()读书() 羡慕()毛羡()材料()手套() 费力()学费()珍贵()昨业() 三、恰当搭配 一份西装一条粉笔 一则报纸一根纱巾 一套日记一位老大娘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套()一()东西

一份()一()白纱裙 一则()一()布料 参考答案: 一、略 二、面粉(√)份条(×)晴天(√)眼睛(√) 纱布(√)纱土(×)姑娘(√)读书(√) 羡慕(√)毛羡(×)材料(√)手套(√) 费力(√)学费(√)珍贵(√)昨业(×) 三、一份报纸一条纱巾 一则日记一根粉笔 一套西装一位老大娘 四、一套(图书)一(包)东西 一份(礼物)一(条)白纱裙 一则(日记)一(块)布料 24日记两则(2) 一、根据课文组词 份()粉()昨()晴() 姑()娘()妹()读() 二、填填记记 1、______的眼光 ____________地打开 2、妈妈给阿英妹妹买了一条粉红色的__________,一个_______,一套《__________》。 3、阿英是个______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妈妈______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______了。她穿的______和来我家的______,也是妈妈寄去的。 4、阿英很______,总是帮妈妈______,她很好学,不是______就是________。 5、“我”也梦见自己买好多____送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____________。 三、品味探究 1、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汪伦》公开课教案设计

《赠汪伦》公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 情景创设 一、导入新课,揭题导入 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新课传授 探索研究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 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 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诗句 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赠汪伦古诗全文及赏析

赠汪伦古诗全文及赏析 《赠汪伦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赠汪伦 古诗 全文及赏析,我们来看看。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 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 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 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 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 村民, 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 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 《汪 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 名士”,与李白、王维

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 “往候之, 款洽不忍别” (详见 《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 《关于汪伦其人》 ) 。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 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 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 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 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 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 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 于是诗人信手拈来, 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 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 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 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 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 《唐诗解》 中说: “伦, 一村人耳, 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 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 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赠汪伦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

小学二年级上册古诗:赠汪伦 赠汪伦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注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就是赠给他的。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赠汪伦》鉴赏一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留别。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 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 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 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 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 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 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 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个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 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自不过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 汪伦的深厚情谊。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 常用语。因为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很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 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 壁下的钓隐台等。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不过,李白这首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 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