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网络时代,怎么做纸媒记者

[精品]网络时代,怎么做纸媒记者
[精品]网络时代,怎么做纸媒记者

[精品]网络时代,怎么做纸媒记者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网络时代,怎么做纸媒记者

网络时代,怎么做纸媒记者

网络时代新媒体盛行,新媒体从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报纸消亡论越来越甚嚣尘上,纸媒多年形成的优越感逐渐消失。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纸媒正在经历着转型之痛,身处其中的记者感同身受。那么,传

专统纸媒的记者该何去何从,专业,除此二字之外,再无选择。业记者的职能是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什么是记者,概括说来,记者是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和报道工作的专业人员,他要像一面清晰明亮、一尘不染的镜子一样,把大千世界真实客观地反映给大众。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每个普通人都有了发布消息的机会和渠道。虽然不能在完全意义上说“人人都是记者”,但“人人都是消息源”还算准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记者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鱼龙混杂,人们常常会淹没于垃圾信息中。而传统意义上的记者,在对庞杂信息进行了甄别、筛选、深度分析、全面挖潜等工作后,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能为受众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这就是专业记者存在的意义。深度报道是纸媒记者的利器深度报道是纸媒的看家法宝,对它的重视体现了对纸媒属性的一种深刻认识。新媒体带来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只要轻轻敲击键盘,信息就能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刚刚发生的事情,就能够铺天盖地传播出去。纸媒记者不能跟新媒体同行拼信息量、拼速度,纸媒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应是经过专业训练之后积累而成的专业的判断力、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广泛的人脉关系,这些都是能让纸媒记者作出深度报道的要素。纸媒要据此作出在民意表

达、公民素养与舆论博弈等方面的深度报道,才能在和新媒体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如“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每天都会有大量或肤浅或虚假的信息传出,这些信息呈现出两种状况,一种是被迅速地揭穿,一种是使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受众无法从网络舆论中获得事件的可靠真相时,如果纸媒通过深度报道揭开更多真相,就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会赢得引导舆论的机会。深度报道要求深而新、深而快、深而近、深而活。做第一时间的深度报道,纸媒记者在具体细节和手段上要做到以下几点:抓热点,抓表达方式;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有描写;写作风格和架构要有创新和改善;要接地气,直指新闻事件真相,满足受众追问事件真相的需求,在碎片化的信息迷雾里,起到纸媒记者要率先做到理性理性是新闻客拨云见日的作用。

观性与平衡性的基本前提,纸媒记者要率先做到理性,要学会倾听多元化的声音,学会观察复杂的事物,学会思考各种复杂的观念。“人人都是记者”时代,倒逼主流舆论场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表哥”、“房叔”的倒台,证明网民的眼睛就是阳光。在这种情况下,纸媒记者要将社会正面的声音放大,但不是夸大。要用理性的尺度、温度、高度和优先度,主动发声回应公众关切,大气平和地引导理性思维;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温暖人心,弘扬社会正气;弥合分歧,凝聚社会共识;弘扬民间舆论场的正能量,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纸媒记者要有信仰,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坚守政治底线。信仰不是宗教,而是敬畏。纸媒记者在参与、沟通、记录这个时代时,要以敬畏之心守护事实真相,以虔诚之心呵护发展进步;要引导和融合相结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做社会心灵的抚慰者,发挥建设性的力量。在坚持“内容为王”的前提下,适当开拓新媒体阵地纸媒要好好做内容。不客气地说,报纸作为渠道,和电视一样,衰落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它依旧属于传统媒体中电视节目的范畴,但是因为内容做得好,得

以风靡全国,就连网络上的传播效果也很好。这是传统媒体成功的典范,不主要靠形式和渠道,而是以打造优质内容为主。现在纸媒同行见面,经常谈待遇、谈危机,却很少有人谈业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新媒体的快速成功、颠覆性创新,让纸媒人充满危机感。我们感慨生不逢时,没赶上纸媒的黄金时代,但感慨改变不了历史。我们依旧要按纸媒的态度、温度、深度做文章。越是在纸媒转型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在自己的特长方面下工夫,不然就会逐渐远离新闻战线。当然,新媒体倒逼我们,不能对其置之不理,不能把新媒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体这个阵地拱手相让。纸媒记者要适当摆脱传统媒体思维,不能只吃老本。我们也要在打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 (作者为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副主编)

论中国纸媒的发展现状

论中国纸媒的发展现状 作者·王子龙 中国纸媒的发展现状是所有还在看报纸杂志的读者都共识的现实问题。至少在成年人当中,大家对中国纸媒的发展认识大致是可以达成一致的。 用一个词来形容,我想已经足够了。那就是“困难”。 主要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问题,是当代中国的“中国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了,但并不是没有过或者不会有。这是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文化转型期。过去的中国文化渐渐衰弱,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节奏,也受不起时代变迁对文化的冲击。而新的中国文化又很难再短时间内成形,没有人能准确地抓住当代中国文化的形态。当然,这也牵扯到整个世界的变化,但是这个影响如果作为中国文化难以成形的唯一借口,显然是不足的。这在于中国全民素质的统一和跟进效率。 经典永远都是经典,它可以被颠覆,但不能被抛弃。中国文化在现今的发展趋向明显是想要脱胎换骨,但事实是,我们允许脱胎,但不允许换骨!一味地将西方文化大批量地迁入中国,而渐渐地将原有的中国文化挤出人们的视线,我只能大胆地说,这是在促成国将不国的大结局。中国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必然是有不能改变的中国血统问题,中国文化的血统是什么,显然很多人渐渐模糊了。例如,什么是中国画?大部分中国人认为,有水墨的材质绘制的作品就是中国画,那么先进日本、韩国等国家始终在坚持和延续着墨质画作的创作,甚至有部分异国人坚持这是他们的国画,那么,我们的国画和他们的国画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不能总是依托历史的因素,追溯到千百年前,说日本是我们的分支,韩国是我们的分支,所以他们的文化也是我们文化的分支,如此一来,再往前推算几千年,全世界都是中国人了。这是较劲!中国画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画,是完全可以脱离水墨的,因为中国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以让观者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中国画中蕴含的中国人的气节,那是无论哪个国家也抢不去的,即便你用了油彩,画出来的依旧是中国画的,任谁看了都能看出中国的味道,这大概就是所谓“中国风”的味道了。再例如旗袍、武术等等,其他国家都有,但中国的,就是中国的,谁想抢,也抢不去,因为那种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共识。 相比新的中国文化,大部分人还是盲目的,环境不同了,意味着什么都要改变,以适应时代,也只有能够适应时代的文化,才是能永远流传下去并且被认同的文化。那么,如何去改变呢?中国文化做了很多的尝试,甚至不缺大胆的尝试,但终究未果。为什么?因为老的中国文化和正在成长的新中国文化站在了两个阵地,并彼此对立,水火不容,恶言相向,乃至动武。有人说,我们要尝试,就必然有牺牲,这并不是什么可以开脱罪责的好理由,你说你要当爹,所以你就把自己的爹弑杀了,能让人接受吗?新中国文化中,有一个很好的现象,也有一个很可悲的现象,好的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吸收了很多国际友人假如到学习中国文化的队伍中来,但可悲的是,国际友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熟识程度似乎比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还要强,就例如外国人说京剧是中国国粹,是中国迎接外国来宾最好的饕餮盛宴,而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却有很多人认为京剧是必然要被淘汰的糟糠,是残羹剩饭。 不要说我崇洋媚外,有一个现状你必须承认,很多中国人唱外国歌曲唱得都很好,但是唱自己国家的歌却不伦不类,而外国人却是唱好了自己国家的歌以后,才来享受中国音乐的美好的。抛去中国现代音乐佳作难求的现状,我们是不是该反应一下再说呢。 还有,早一代我就不说了,因为我没有资格说,我是80后,周边最多的也是80后和90后,就这20年里出生的人,我还是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当中至少有一半英语说得比中国话好。而且,这个状态很快就会延续到200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至于2010年以后出生的人就更难想象了。当一个国际友人友善地用中国话和你打招呼时,你却觉得用英语和他交流更

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99724.html, 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 作者:龙春晖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22期 摘要:媒介效果研究作为传播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所在,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本文主要以迅速蹿红网络的“贾君鹏事件”为样本,从中介变量的四个因素来分析贾君鹏事件走红的原因。此外,还从网络受众特点出发,通过对于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分析,浅谈网络文化。 关键词:中介变量媒介类型传播内容受众使用与满足 传统的效果研究分为受众研究、内容研究和效果分析三个部分。效果研究总是在传送端(媒介)和接收端(受众)之间不停钟摆。中介变量概念的引入使得效果研究逐渐从对传播两端(传播者和受众)的研究转向在传播流动过程中起过滤或折射作用的中间因素的研究。中介变量概念是对于影响传播效果因素的重新划分,增加了效果研究的科学性与开放性,研究者可以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进行,补充和丰富中介变量的内涵。此外,传播研究中历来都很重视对于受众的研究,受众是传播的终端,是传播效果的重要意义载体。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效果研究不断深入,新的领域的受众研究会备受青睐。以下则以迅速蹿红网络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事件为例,从中介变量和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两个角度来做分析。 “贾君鹏事件”简介 2009年7月16日,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了一篇题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文章内容只有“如题”两字。短短五六个小时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万点击和30万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这起迅速蹿红网络的“神奇”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影响由互联网扩大到现实生活。《华西都市报》报道称这起网民的集体狂欢是800名打工者为“饭钱”制造的“假”货,其实质是一起人为的网络策划事件,也可以叫做网络炒作或是网络营销。“贾君鹏事件”产生这样强大的涟漪效果可能是策划者也始料未及的,让人不得不感叹网络力量的强大。 “贾君鹏事件”虽然是一起人为的策划事件,是一次蒙上了“网络恶搞”面纱的营销活动,但是 该事件从网络恶搞成功走向网络营销,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我们深思。将“贾君鹏事件”视为一次网络世界的传播事件,就从中介变量概念的四个方面以及网络时代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来分析它成 功的原因。 中介变量的作用 中介变量是指那些在大众传播刺激和受众反应之间的中间因素,是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而又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处于因果序列中间的因素。顾名思义,中介变量之所以谓之“变量”,是因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回顾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样几种可喜的变化。首先,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蓬勃发展,不断扩张壮大。不仅印数增加、受众扩大、影响力提高,而且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一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新闻集团。其次,新媒体、新媒介急速发展,虽然新兴媒体目前还不能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但增长速度让人不敢小视,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大屏幕等各种媒介呈现暴发式增长态势。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优势仿佛荡然无存。没有了互联网的巨大信息量,有限的报纸、杂志版面只能刊登有限的信息。纸媒对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新兴媒体相比较而言也不具有优势。信息的较少选择、信息更新速度慢也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了对纸媒的使用。这是纸媒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纸媒发展的优势所在。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媒体没有新兴媒体所具备的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但这并不表明纸媒就会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失去竞争的优势。相反,当新兴的事物经历一段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征兆。 面对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纸媒仍能在其中屹立不倒,主要有以下优势。总之,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传播环境和媒体经营环境。面对新媒体的经营和传播挑战,传统媒体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激烈竞争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实现新的发展。 (一)传统纸媒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传统纸媒面对新媒体并非只有挑战。我们要看到传统纸媒的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寻找新媒体条件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道,推动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还有2010年“4.13”玉树大地震,就对主流媒体尤其纸媒客观、深度、权威报道给予了深刻的考验。对于设备复杂的电视媒体而言,灾情实况只能通过远距离的拍摄和报道进行传播,而纸媒记者在克服险难重重的情况下,深入灾区中心,用照相机和原始的纸、笔,写下一篇篇客观真实而又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主流纸质媒体记者发回的报道,成为各网络媒体争相刊载的信息来源。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纸质媒体等借助自己作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继续在策划选题、报道相关信息上为灾区人民和关心灾区重建的人们提供详细、权威的报道。这些正是作为传统纸媒的优势之所在,也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笔者对2008年5月20日至6月20日的《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关于救灾重建报道的简要统计,并与报业集团所属的网站及“云网”进行内容的对比,发现有接近87.6%的网络相关报道来自纸媒的信息内容。同时,云南新闻摄影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摄影报道图片,几乎全部来自云南各地的纸媒。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

浅析新媒体时代纸媒困境与发展趋势

浅析新媒体时代纸媒困境与发展趋势摘要:新媒体时代,纸媒遭遇一些困境,有的甚至退出历史舞台,但也有一些纸媒逆流而上,伴随唱衰纸媒的声音重整旗鼓,展现新的生机。在转型的“米”字路口,纸媒各显神通,使尽浑身解数,尽显千姿百态。 关键词:纸媒;困境;新媒体;转型;未来 1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现状 1.1简述2015年纸媒停刊潮 2015年伊始,饱经风霜的纸媒伴随着新年钟声发出一片告别声。 1月《杂文报》的停刊,掀起了2015年纸媒停刊的浪潮。浙江《都市周报》认为“换个角度,无限可能”,转战新媒体,期待在线上会迎来春天。 2015年7月1日,云南《生活新报》正式休刊。这份有着17年历史的报纸也曾在云南报业留下浓墨重彩,如今只剩下400多万的欠款和一群迷茫无措的记者。 九江晨报官方微博表示,将从2016年正式停刊。此外,微博还表示:九江晨报微博、早安九江微信、九江APP继续为大家服务。取而代之纸媒,“两微一端”在顺应时代的潮流下悄然占据着我们的生活。 除了报纸,杂志的生存也遭遇瓶颈,不管是普通杂志还是时尚杂志,不管是大众阅读还是小众化。从杂志起步的新兴代表《壹读》在2015年2月27日最终放弃了纸质版,壹读掌门人林楚方转投“今日头条”,在新媒体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瑞丽时尚先锋》在前不久宣布休刊,《外滩画报》从2016年元旦起正式休刊。杂志所独有的制作精良、印刷精美、阅读精英化、广告利润丰厚等主打优势,遭遇新媒体的严重冲击。 “末路穷途”的纸媒大多数选择了线上运营。有着30年报龄的英国《独立报》(The Independent)将于2016年3月26日发行最后一期,并全力转向https://www.360docs.net/doc/ad1899724.html,网站和其他数字平台的生产和传播。 1.2简述2016年纸媒改版潮 在纸媒的“寒冬”里,依然有媒体选择迎风而立,并始终在坚守阵地,以期通过改版走出困境。 《东方早报》在2016年实行全新改版。澎湃在酝酿可视化新闻和一款英文领域的新媒体产品,可谓引领了时代潮流,并为传统媒体变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时代纸媒的竞争优势 我国的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回顾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可以清楚地发现这样几种可喜的变化。首先,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蓬勃发展,不断扩张壮大。不仅印数增加、受众扩大、影响力提高,而且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出现了一批报业集团、出版集团、新闻集团。其次,新媒体、新媒介急速发展,虽然新兴媒体目前还不能与传统媒体并驾齐驱,但增长速度让人不敢小视,互联网、手机短信以及大屏幕等各种媒介呈现暴发式增长态势。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优势仿佛荡然无存。没有了互联网的巨大信息量,有限的报纸、杂志版面只能刊登有限的信息。纸媒对信息传递的速度与新兴媒体相比较而言也不具有优势。信息的较少选择、信息更新速度慢也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放弃了对纸媒的使用。这是纸媒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纸媒发展的优势所在。报纸、杂志这类传统媒体没有新兴媒体所具备的量大、速度快的优势,但这并不表明纸媒就会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失去竞争的优势。相反,当新兴的事物经历一段发展以后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征兆。 面对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纸媒仍能在其中屹立不倒,主要有以下优势。总之,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已经改变了传播环境和媒体经营环境。面对新媒体的经营和传播挑战,传统媒体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的激烈竞争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实现新的发展。 (一)传统纸媒的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传统纸媒面对新媒体并非只有挑战。我们要看到传统纸媒的优势和面临的新机遇,寻找新媒体条件下传统媒体的发展之道,推动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条件下传统纸媒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还有2010年“4.13”玉树大地震,就对主流媒体尤其纸媒客观、深度、权威报道给予了深刻的考验。对于设备复杂的电视媒体而言,灾情实况只能通过远距离的拍摄和报道进行传播,而纸媒记者在克服险难重重的情况下,深入灾区中心,用照相机和原始的纸、笔,写下一篇篇客观真实而又感人至深的新闻报道。主流纸质媒体记者发回的报道,成为各网络媒体争相刊载的信息来源。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纸质媒体等借助自己作为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继续在策划选题、报道相关信息上为灾区人民和关心灾区重建的人们提供详细、权威的报道。这些正是作为传统纸媒的优势之所在,也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笔者对2008年5月20日至6月20日的《云南日报》、《春城晚报》关于救灾重建报道的简要统计,并与报业集团所属的网站及“云网”进行内容的对比,发现有接近87.6%的网络相关报道来自纸媒的信息内容。同时,云南新闻摄影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纪实”摄影报道图片,几乎全部来自云南各地的纸媒。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

(完整word版)网络传播学概论重点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一课互联网发展历史 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 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 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 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 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 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二、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 “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 一、人类信息传播阶段 二、网络传播 特点与优势:1、传播与更新速度快、成本低 2、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3、低成本全球传播 4、检索便捷 5、多媒体 6、超文本 7、互动性 三、“新媒体”的界定P10 四个角度:1、“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2、“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新媒体”的“新”是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4、“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第三课、Web2.0 的传播理念(了解理论的应用、阴影不用背) 一、长尾理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大多数,却是次要的。 优点:成本低、风险低、效益高、选择多元化缺点:收益时间长 在Web2.0时代,公司的利润不再依赖传统20%的“优质客户”,而是许许多多数量庞大的原先被忽视的客户;长尾理论因此也成为Web2.0商业价值的重要诠释。 该理论本质上强调“个性化”和“小利润、大市场”。Google和亚马逊都是典型的例子。 二、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所有的人。 在Web2.0时代,六度分隔理论可以让现实世界的60亿人通过互联网,建立紧密的联系。每一个Web2.0网站都是网络中的一个提供社会网络服务(SNS)的站点。 类似“150”法则(MSN) 三、公共领域理论:通俗地说,它是一个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公民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发表言论,而不受国家的干涉。在这个空间内,公民间的交往是以阅读为中介、以交流为中心、以公共事务为话题的“公共交往”。 人类活动的现实世界区分为三个领域: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 网络论坛、博客、贴吧等都是构成网络公共领域的具体形式。 例如: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美国总统的政治营销手段。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与收音机; 60年代约翰.肯尼迪与电视; 2008年的奥巴马与Web2.0。 四、后现代主义思潮: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媒介主导传播、消费主义蔓延、大众文化盛行。90年代以后,网络大规模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使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全球主导的文化模式。非中心性、平面性、无深度性、商品性和大众化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主要形式。 在其功用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个认为其专讲摧毁和否定;另一个认为其还蕴含着积极、肯定、建构性的内涵。 其建设性功用表现为: 1.倡导创造性, 2.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重构世界的多样性; 3.倡导对世界的关爱; 4.主张建立关于生活世界的生命哲学,真正关心人,教化人。 Web2.0时代的网络传播有着鲜明的后现代性,其社会意义也体现出多重性。 第一,表现形态的虚拟性与“超现实” 第二,传播主体的个人化与“去中心化” 第三,传播方式的交互性与内爆 第四,传播语境的“超时空” 第五,表现形态的多媒体化与“视觉快感” 第四课、网络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群体传播、网络组织传播、网络大众传播) 一、网络人际传播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 ——以中国之声为例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密集的网络信号将全世界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一言堂式的大众传播方式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传统传播方式也在尝试新的思路。 大众传播方式是人类历史晚近的产物,是印刷术,光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发明和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才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它主要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艺术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①传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传播信息;③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④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⑤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套节目,中国国家电台最具权威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评论性频道,该台每天用调频、中波和短波向全国播音,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音的新闻频率,即时新闻,权威解读。 以前听广播就是吃完饭后闲来无事,当做消遣,听主播和嘉宾对新闻的看法和点评,以此来获取一些外界的信息,自己只是一个倾听者,没有任何反馈,即使有反馈,也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但在网络时代,每个个体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甚至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博客尤其是微博客的发展,使得一些草根百姓有了表达和发泄的平台,他们或者通过犀利的言辞,或者通过搞笑的图片,或者通过心灵鸡汤等等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和评论,凝聚了大量人气和数量众多的粉丝,其影响力不亚于某些大众传播载体。 面对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方式的冲击,中国之声并没有选择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紧追时代步伐,开通网络直播平台,并在新浪、腾讯等平台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之后又开通了官方微信。如果传统媒体只是借助新媒体平台亮个相,露个脸,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但关键是中国之声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使二者紧密结合,既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又提高了美誉度和影响力。 例如中国之声在开通新浪微博之后,以权威新闻和直播优势的定位来吸引关注,并通过举办有奖评论、有奖转发等活动增加活跃度和关注度,新鲜的资讯加上新型的媒体平台让中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行业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行业发展趋势

英格玛告诉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行业发展趋势 英格玛小提示:文章中提出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与营销的分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及参考价值,希望各位小伙伴们能一起分析出更多的适合我们英格玛的网络运营方式(本文重点分享一种网络运营的思路) 早晨,看到有传统行业的朋友在网上抱怨:传统纸媒每年单版广告价格不停上涨,这也是要终结自己的节奏吗?而另外一则热门消息便是海尔正式宣布不再投放任何杂志的硬广,成为媒体圈竞相讨论的话题,似乎一夜之间,传统媒体的危机又风雨欲来。实际上,不仅仅是杂志,也不仅仅是海尔,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在传统媒体的份额上,越来越小了,广告主的预算并没有削减,而更多的是应用到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互联网媒体上了。 不知道何年起,报纸广告每年到了岁末,便开始涨价,广告业务员也会到客户那边散播要涨价的消息,一方面是让客户有心理准备,另外一方面是逼单,比如,年底签订个年度框架,对于大客户而言,这种合作是最好的。 传统媒体好日子过的太习惯了,但当穷日子来临之时,就跟小学时曾经学过的课文《寒号鸟》一样,面对温暖阳光,不去准备过冬的巢穴,寒冬来临,只好冻死。虽然传统媒体最坏的日子没有到来,但显而易见,快了。 传统媒体行业,是个庞大的体系,从国家级媒体,到省会城市的报业集团下的都市报,广播电视集团下的电台和电视台,乃至全国三千多个县市的电视台、本地报刊杂志、电台等,从业者甚多,多如牛毛。除了日常的报道宣传任务,也得为自己的生存进行市场化营销,表面上,目前比较发达的城市,传统媒体收入虽然下滑明显,但日子还算过得去,而三四线城市则两极分化明显,有的电视台因为受到网络电视的冲击,有线电视费都收不全了,更不要谈经营力量薄弱的硬广方面了,而传统报纸有背负着印刷、物流、发行、退休工人等看不到的庞大成本。

网络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网络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网络传播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有人认为,,“网络传播” 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我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有以下优势:信息多元化:表现形式立体化(网络新闻以互联网为基础,借助先进的传输技术,在新闻传播内容、形式、结构及便于阅读等方面,都很好地发挥了新闻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收到了较强的立体化的新闻传播效果):传播互动化(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征和社会意义的集中所在。报纸、广播、电视作为本世纪内的主体传媒,恰恰在这方面相形见绌。双向互动式传播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信息的传者不再享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伙伴;网络用户不仅可以平等地发布信息,还可以平等地开展讨论与争论;舆论监督功能在网络振荡中不断放大,具有无比的威慑力量。互动式传播内含着天然的民主亲和力与自由召唤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传媒的致命冲击,构成了对传统意识的日趋迫切的反叛与否定)。 网络传播的劣势: 1.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经常上网获取那些零散和不系统的知识. 利用网络给手机发送短信息已经成为当下网络一族的时尚。内容丰富的节日问候、脉脉情话、开心笑话以及开机画面往往让接受者心情愉快。然而围绕网络短信的兴起也出现不少问题,一些内容低俗不堪的网络短信和新的恶作剧方式随之产生:2;. 网络传播和以往媒体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这的,这就无疑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的欲望。 3. 利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网络传播属于“全通道”型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传播效率低下。所谓浪费时间不讨好。希望随着网络传播文化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 4. 网络传播在向人们展示外面的五彩世界时,却将人们封锁的电脑的旁边,许多原来内向的人因为上网而变的开朗、外向,善于和人交际,但是也有不少的人沉迷于电脑的虚幻世界,甚至对于现实世界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样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5. 即时交流工具是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却不是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因为现在在网上的各个即时通讯工具,都有一个很热门的功能就是“群分”功能,即就是,有同一话题或者志同道合的人们形成的小团体,在这儿,人们围绕共同的话题来展开讨论,这无疑为专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经常上这样的地方,虽然可以满足一个人的爱好需求,可以满足一个人对交往需求的满足,但是却也对此人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筐,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 6. 网络传播能使网络犯罪更加容易。 综上所说,网络传播是把双刃剑。我们要多利用它的优势做些该做的,而不是荒废时间,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一) 〔内容摘要〕“数字鸿沟”带来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相关,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无法忽略的一个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网络传播;知沟;社会经济地位;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数字鸿沟 前言:网络时代的“数字鸿沟” 当前,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数字化传播所带来的种种神话中时,“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又译“数字区隔”等)的严峻现实却已摆在我们面前。“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问题。”⑴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数字鸿沟表现在4个方面,简称“数字鸿沟ABCD”。A(access)指互联网接入与使用渠道。互联网不仅需要信息基础设施,而且对终端用户来说,互联网接入价格由硬件/软件、提供接入费用及电话服务费三者组成,因此,社会经济差异是产生数字鸿沟的一大主导因素;B(basicskills)指数字化时代需要掌握的“信息智能”。群体间信息智能的差异往往造成互联网利用能力方面的鸿沟;C(content)指网上内容。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世界里,谁主导着多媒体、多语言的信息内容和网络信息产品,这些内容与产品又以哪些群体的利益、爱好为取向,最终决定了这些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鸿沟;D(desire)指个人上网的动机、兴趣。不同的“使用与满足”类型,决定了互联网用户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方面的鸿沟。 上述ABCD所带来的种种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难题。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着国家、社会、群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网络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之间的区隔已成为社会分层的新维度,它对传统的社会结构正形成势不可挡的冲击;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效果研究更是传播学界一个无法忽略的课题。鉴于此,传播理论中原有的“知沟假设”(knowledgegaphypothesis)所关涉的传播过程中由社会分层形成的知识差异现象,理应成为数字鸿沟时代传播学研究的题中之议。 “知沟”理论假设的文献回顾 1970年,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了“知沟假设”,其实质是对大众媒介普及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该假设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长,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⑵假设以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SES)作为考察媒介效果的变量(主要以受访者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作为SES的有效指标),尤其关注公共事务⑶、科技新闻等与公共决策、社会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媒介内容能否为不同社会阶层所平等获取。他们认为印刷媒介的中产阶级价值取向加剧了传播中的“知沟”现象。 “知沟”假设被置于“社会变迁”(socialchange)的理论框架中,认为社会变迁以公共事务和科技知识的积累为基础,其进程表现为公众对某些观念或科技的不断接受——也就是社会学理论中的“积累变化模式”(accumulativechangemodel)。由于社会结构的次系统(如各社会群体)之间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差异,某些次系统能较快适应变革,而另一些次系统反应较为迟钝,甚至一开始有所抵触,因此导致在接受变革能力和速度方面的“鸿沟”(gap)。在这一理论框架中,“知沟”假设揭示了大众传播的负面功能,即:随着社会信息流量的增加,高SES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行业发展趋势

英格玛告诉您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行业发展趋势 英格玛小提示:文章中提出了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与营销的分析,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及参考价值,希望各位小伙伴们能一起分析出更多的适合我们英格玛的网络运营方式(本文重点分享一种网络运营的思路) 早晨,看到有传统行业的朋友在网上抱怨:传统纸媒每年单版广告价格不停上涨,这也是要终结自己的节奏吗?而另外一则热门消息便是海尔正式宣布不再投放任何杂志的硬广,成为媒体圈竞相讨论的话题,似乎一夜之间,传统媒体的危机又风雨欲来。实际上,不仅仅是杂志,也不仅仅是海尔,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在传统媒体的份额上,越来越小了,广告主的预算并没有削减,而更多的是应用到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互联网媒体上了。 不知道何年起,报纸广告每年到了岁末,便开始涨价,广告业务员也会到客户那边散播要涨价的消息,一方面是让客户有心理准备,另外一方面是逼单,比如,年底签订个年度框架,对于大客户而言,这种合作是最好的。 传统媒体好日子过的太习惯了,但当穷日子来临之时,就跟小学时曾经学过的课文《寒号鸟》一样,面对温暖阳光,不去准备过冬的巢穴,寒冬来临,只好冻死。虽然传统媒体最坏的日子没有到来,但显而易见,快了。 传统媒体行业,是个庞大的体系,从国家级媒体,到省会城市的报业集团下的都市报,广播电视集团下的电台和电视台,乃至全国三千多个县市的电视台、本地报刊杂志、电台等,从业者甚多,多如牛毛。除了日常的报道宣传任务,也得为自己的生存进行市场化营销,表面上,目前比较发达的城市,传统媒体收入虽然下滑明显,但日子还算过得去,而三四线城市则两极分化明显,有的电视台因为受到网络电视的冲击,有线电视费都收不全了,更不要谈经营力量薄弱的硬广方面了,而传统报纸有背负着印刷、物流、发行、退休工人等看不到的庞大成本。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探讨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探讨 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传统纸媒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实现传统纸媒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纸媒工作者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倡导积极探析传统纸媒的发展模式,以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解决实际困难,首先详细阐释了全媒体时代的基本特点,对于传统纸媒和新媒体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传统纸媒的未来发展模式,对于改善传统纸媒的发展困境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标签: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发展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快,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去获取信息,无论是信息传播速度,信息传播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信息传播途径的纸媒应该何去何从,渐渐的成为旧媒体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如果不在这样的逆境中前进的话,势必会造成纸媒的渐渐消失。由此我们需要以全媒体时代为背景,对于传统纸媒的未来发展模式进行探析,以有效的实现纸媒的复苏。 1全媒体时代的基本特点 1.1多样化的移动终端 处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从各种终端获得大量的信息。尤其是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融入到我们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之后,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对于信息的查询,阅读和编辑,极大的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和空间,使得信息以更加快速,更加多元,更加高效的方式传播。 1.2碎片化的阅读时间 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使得人们很少会花时间去阅读一本书籍,人们的阅读时间也在这样的趋势下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在地铁上看新闻,在公交上收邮件,在排队时联系朋友等都说明了我们接受信息的碎片化。 1.3全媒化的传播方式 所谓全媒化是指,在信息,通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状态,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人性化需求,从而给予人们更加多样化的媒体体验。 1.4发展受阻的传统纸媒 在新媒介进入到信息市场之后,传统纸媒就面领着巨大的打击。我们以报道

论网络传播学_匡文波

[文章编号] 1002-5685(2001)02-0046-06 [收稿日期] 2000-12-13 [作者简介] 匡文波(1968-),男,湖南长沙人,情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论网络传播学 ◆匡文波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 因特网 网络传播 网络媒体[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 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 46  网络时代 国际新闻界 2001.2 D OI :10.13495/j .cn ki .cjjc .2001.02.012

网络传播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影响论文

网络传播时代对电视新闻的影响论文 电视用自己自身的优势为人们传播大量的信息,一直以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电视。但是从互联网出现之后,传统的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网络新闻由于传递信息灵活且及时,受到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电视新闻则需要寻找措施去应对这样的情况,从而获得生存。 1. 网络新闻的长处 1.1 内容丰富 网络媒体的信息储存量和传播量是非常多的,网络媒体将电视、报刊、广播为一体,充分展现各方面的优势,运用文字、音频以及图画等各种传播形式向大众去传播信息。网络媒体含有海量信息,大众可以从互联网上比较容易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1.2 时效性强 报纸、杂志等信息传递媒介都或多或少存在滞后性,而网络新闻的传递速度是新闻媒体当中最为迅速的。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网络可以第一时间将事件的具体消息通过图文、音频以及视频的形式传输给大众。人们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直播去了解事件的起因结果,这样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所缺少的。传统电视媒体存在滞后性,即使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事件发生地,由于技术或者人为原因,电视媒体受到多方面的阻碍,例如空间和时间。而网络媒体没有这样的束缚,真正意义上做到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以及灵活性。 1.3 广阔性 由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容纳量有限,受到版面限制,不能对所有信息进行面面俱到地传播。有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有网络新闻传递的踪影。网络新闻受到的限制相对于电视新闻要少,人们可以在任何条件下选择自己想看的新闻。网络的广阔性带来的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在信息涵盖范围、影响范围、受众群体等方面都有着优于传统媒体的长处。 1.4 互动性 传统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只是将新闻发生的事件与评论单方面地传递给大众,而大众在读到相关新闻时,不能通过有效渠道去表达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报纸、电视以及广播都不能有效地与读者进行互动。而网络新闻的传播带有灵活性,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之后,通过互联网可以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联网可以将世界上的每一个读者联系起来,一起去讨论某个事件。在网络传播时代,网络新闻考虑到不同的受众群体,不断提高举措去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服务。通过网络新闻的双向性,将网络打造成一个集信息传递、服务与交流的专业平台。 2. 网络新闻的缺陷 事物存在两面性,网络新闻在具有巨大优势的同时,存在的短板也限制了它的发展。在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

大 众 文 艺 103 自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后来渐渐的成熟,互联网的作用日益突出,它的出现可以使消息的传递超越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让消息的传递变得轻松。尤其是近几年,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裹挟着巨资汹涌而来时,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无疑遭遇了“当头一棒”,数十年甚至百年缔造的媒体“帝国”在新技术传播环境下“黯然失色”。新媒体在很多层面上带来的颠覆是传统媒体难以承受和始料不及的。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赢得了传统媒体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拥有的受众群,也因此成为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对手。面对新媒体的步步紧逼,传统媒体将要向何处发展?它将如何与网络媒体竞争合作?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强势,这是传统媒体在网络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媒体发展的历程中,每当有新媒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议论总会出现一致的话题:新的媒体会取代旧的媒体,旧媒体将退出历史舞台。可是这么多年来,随着技术的越来越进步,新媒体的越来越多,我们不仅没看到传统媒体的消失,反而看到新的媒体更多地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它们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从传播学理论上讲:“当一种新媒体出现后,较为旧的媒体并不会消灭,而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设法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不是选择死亡”。举个例子说吧,电视的出现,曾经使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感到人人自危,以为文字和影像结合的手段会使纯粹文图的平面媒体的末日出现,而事实证明,电视、包括卫星电视的发展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培养了更多的关心媒体的读者,从而在另一方面促进了平面媒体的增长,并且促使新的纸媒如当时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声屏报的出现和高速的发展,如《南方声屏报》曾高达1000万的发行量。网络的出现再一次使传统媒体出现了“狼来了”的呼声,但是事实再一次证明,互联网媒体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倚靠平面媒体提供内容。互联网媒体有的时候也成为平面媒体扩大影响和传播效果的一种手段。如美国的在线杂志《Nerve》在发展到了280万订户后,许多在线读者纷纷要求要看到一本下线的《Nerve》杂志,于是纸版的《Nerve》杂志在2005年4月出现,创刊号一下子就卖掉了5万册。而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变着法的出版图书,才会觉得被社会真正认可和获得真正的收益,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各类媒体的竞合态势,而不是互相取代至少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维持下去。 不会被新媒体取代,并不代表着传统媒体可以高枕无忧, 级党的宣传部门,因而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和较广泛的影响力,这是网络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应该认清传统媒体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如纸质媒体具有:便于携带、阅读自由,直观性强、便于查阅、阅读成本低等特点;广播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收听方便、,有固定人群等优点;电视传媒具有:传播范围广、图文和音、视频一体化传播等优点;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媒体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其共同存在缺点是:媒体信息传播的单向性,缺少交互性和时效性,这就直接影响了传播的效果。为此传统媒体要扬长避短,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点提高新闻产出的频率,化整为散,突出新闻的时效性等,例如:现在许多报社都推出了自己的“**晨报”、“**晚报”来提高报纸的产出周期,虽然工作量加大了,但报纸的影响力、亲和力、收看率、经济效率和竞争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电视传媒也是如此,连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央视也改变了过去新闻只有“早、中、晚”三个时段播出的习惯,而调整为每日整点播出新闻,同时还加上快讯滚动新闻的播出方式,推出频道、栏目的专项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快速多变的信息的需求,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收视率,增强了媒体自身的感染力和竞争力。(二)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各自在人力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上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之间进行优势嫁接,取长补短,以获取更大的公信力和更高的知名度。例如,各电视台在近几年纷纷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读报栏目,倍受观众朋友们的青睐,收视人数剧增。其重要的原因是电视编导们看到了电视媒体自身所存在的优缺点,把纸质媒体的面宽、点多的优点嫁接到电视媒体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广的多家言论、丰富充实的新闻信息来提高电视媒体的收视率,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嫁接整合。 同时,在这个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还要重视与新媒体的相互整合与嫁接。因为新媒体的互动性与高度的参与感以及内容丰富、时效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在传统媒体中,接受者对信息几乎没有什么选择权,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看哪份报纸,看哪个电视频道。但对于互联网络这种高互动类媒体而言,人们对信息不仅有选择权,还有控制权,可以改变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搜索引擎,就是信息的接收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片或动画;通过E-mail,人们可以定制新闻,每天都能收到自己感兴趣的个性新闻。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使两种基于不同平台的媒介能够形成协同效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支持优化功能并扩大彼此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双赢。就拿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来说吧,首先,电视与网络融合为节目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电视台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节目采集、制作机制,有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有丰富多样的原创节目资源,能够为电视台网站提供强大内容支持。对于电视节目而言,网络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跑道,多渠道播出,并在全新的传播平台上扩大电视节目和电视台的影响力。其次,电视与网络融合并实行跨媒介经营,有利于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对于传统电视媒体而言,与网络的融合一方面新的媒介环境之下必须做出的改变,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 媒体由平面的黑白媒体向彩色立体厚重的媒体发展,向声音媒体、声频视频相结合媒体,向多媒体,向互动的网络多媒体发展。每一类型新媒体出现,它应用到读者或者说是受众并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我认为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最重要的是和谐发展,尤其是近两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愈来愈明显。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和完善,两者就像是一个人的两支臂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结合好了就能形成完整、有机的架构,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生存与发展 崔艳华 (河北省衡水电视台 053000) 影视与传媒鲜明特征。 东北人的文化人格带有明显的本土化内容和本土化的趋势。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东北题材电视剧中浓郁的东北情怀、黑土情愫,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在退去繁华的短暂宁静中,大众更想感受一份真情,而这份感情在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集中表现在这份黑土情怀上,这也是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生命力所在。参考文献 [1] 陶玲.《东北文化为啥火遍全国》.长春日报,2006年3月6日第008版.[2] 许丙泉 王宇.《论东北人性格与二人转艺术》.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月;第15卷第4期. [3] 金景辉.《笑星赵本山》.书摘, 2000年第3期. [4] 王霈.《中国电视市场上的“东北现象”》.经济,2008年;05期.[5] 张淑丽.《试析东北语言的亲和力》.新闻传播,2004年;05期.[6] 徐旭.《央视刮起乡土风》.东南传播,2007年;08期. [7]李绍群.《电视剧中的语言解读》.电影评论,2007年;06期:P34,P55. [8] 张永文.《东北人文化人格的形成及走向剖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0月;05期. 作者简介: 田秀玲,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